《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复习提纲

《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复习提纲
《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复习提纲

《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复习提纲

绪论

1、数学的研究对象、特征与发展。数学科学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联系与区别。

数学的研究对象: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数学的特征:抽象性、严谨性、广泛的应用性

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即萌芽时期、初等数学时期、变量数学时期、近代数学时期和现代数学时期。数学科学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作为学科的小学数学,是从数学科学中选择而形成的,但小学数学学科内容并不是将数学科学某些内容简单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小学数学学科有自己的目的、内容结构和呈现方式。

区别:第一,数学科学要对数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阐述,一般从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出发,全面完整地、系统地表述某一个数学领域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数学科学对所有的定理、公式、法则等都要进行严格的论证与推导,以保证其逻辑性和严谨性。

第三,数学科学可以完全按照数学自身的理论体系和逻辑顺序安排,尽量使内容完整、系统和科学化。

2、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学习和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意义。

(1)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①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②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③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方法与手段

④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评价

⑤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与规律

⑥小学数学具体内容的分析与教学

(2)学习和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意义

①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②提出和思考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

③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

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1、课程、课程目标的含义。影响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

课程: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特定的文化和社会取向,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为培养下一代所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方案。

课程目标:对某一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规格提出的要求,反映了这一阶段的教育目的。

影响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社会发展的需要、儿童发展的需要、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2、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数学课程目标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数学课程目标的共同特点:

(1)数学课程目标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2)数学课程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从精英转向大众

(3)数学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而不是统一的模式

(4)数学课程目标更加注重联系现实生活与社会。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问题解决

(2)注重数学应用

(3)注重数学交流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

3、2001年《标准》的目标体系是什么?数学课程设置的总体方向有哪三性、三句话?总体目标从哪几方面进行具体阐述?每一个方面规定学生应达到的要求是什么?具体表现出哪几个特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哪几个学段?

2001年《标准》的目标体系是:

数学课程设置的总体方向:为实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体目标从以下方面进行具体阐述:《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对总体目标进行阐述,

每一个方面规定学生应达到的要求:

知识与技能: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经历运用数字、字母、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解决问题: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具体表现出几个特点:第一,把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第二,从单一的结果性目标转变为结果性、体验性目标的融合

第三,设立过程性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第四,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

第五,注重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三个学段(1至9年级)

第二章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1、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含义。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是什么?《标准》将中小学数学内容分为哪四个领域?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为达到数学课程目标而选择的数学知识、技能、方法和问题,以及安排和呈现它们的方式。

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是:

(1)数学课程目标

(2)学生发展的需要

(3)社会进步和数学学科自身的发展

《标准》将中小学数学内容分为哪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

2、课程内容结构的含义。数学课程内容设计的基本理念。课程内容的组织的含义。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组织方式的变革。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特征。

课程内容结构:一个学科内容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

数学课程内容设计的基本理念:

(1)向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内容

(2)学生不仅要学习结果性内容,也要学习过程性内容

(3)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当体现多样性和灵活性

课程内容的组织:对选择和确定的课程内容的组合与编排的方式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组织方式的变革(P82):

(1)数学课程内容组织价值取向上的变化

(2)数学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

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特征(P87):

(1)内容选择的多样性

a、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b、教材内容体现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c、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2)呈现方式的灵活性

a、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叙述模式

b、为学生留有探索空间

c、插图、文字与图表的新颖活泼

(3)为学生提供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3、新中国成立以后到2001年,我国经历了几次课程改革,先后颁布了几个算术(数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新中国成立以后到2001年,我国经历了次课程改革,先后颁布了9 算术(数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第三章小学数学学习理论及学习过程

1、数学学习。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1)数学学习: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各种数学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2)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

①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

②小学生数学学习是进行初步逻辑思训练的过程

③小学生数学学习基本是一种符号化形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习

④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着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

2、皮亚杰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哪四个主要阶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数学学习有哪三个方面的指导意义?

皮亚杰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哪四个主要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

算阶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数学学习有三个方面的指导意义:

(1)知识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必须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2)必须重视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3)学习是发展、是改变观念

3、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哪三个阶段?举例说明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一般包括哪三个环节?影响数学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为迁移而教应注意哪些教学原则?怎样帮助学生形成与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1)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三个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提取阶段。

(2)举例说明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一般包括哪三个环节?(感知、理解、掌握)

(3)影响数学学习迁移的因素有:

a、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

b、对材料的理解程度

c、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

d、定势作用

e、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

(4)为迁移而教应注意哪些教学原则:

a、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b、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

c、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d、有意识地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帮他们掌握概括化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5)怎样帮助学生形成与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a、恰当给予辅导与提示

b、减缓心理压力

c、满足成功的体验

d、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鼓励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第四章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与方法

1、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认识和实践的特殊性各表现在哪些方面?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矛盾各有哪些?

(1)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是学生改造主观世界、建构自己的理解,形成和谐、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包括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活动过程,是认识与实践统一的过程。

(2)教学过程认识和实践的特殊性各表现在:

认识活动的特殊性:a、学生的认识对象具有特殊性;b、学生的认识条件经验特殊性;c、学生的认识任务具有特殊性。

实践活动的特殊性:a、实践目的具有特殊性;b、实践环境具有特殊性;c、实践的方式、方法具有特殊性。

(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矛盾:

基本要素:小学生、教师、以教学内容为主体地教学中介。

主要矛盾: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儿童的认知特点与数学学科知识之间的矛盾;

c、儿童的认知结构发展水平与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

2、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含义。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主要掌握讲解法、练习法、发现法)?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为了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手段而制定的师生相互作用的一整套活动方式和手段。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练习法、演示法和启发式谈话法、探究-研讨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尝试教学法

3、什么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变革中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自主学习——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从相关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教学方式变革中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着眼于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变革教师施教方式,力求施教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最佳组合

(2)强调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的交叉使用、互相配合,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

(3)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

(4)关注从现实情景和学生的直观感受、亲身体验中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4、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什么?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必须做到哪几点?

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2)根据学生的特征选择教学方法;

(3)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必须做到几点:

(1)要熟悉各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运用其中每种教学方法,掌握每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

(2)在选择教学方法之前,先按教学目的和任务将教学内容具体化,找出重点、难点,并将教学内容划分为逻辑上完整的几个部分,

(3)教学方法的优化应考虑教学过程效率的高低

第五章小学数学教学的组织

1、班级授课的两种分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类型及结构。

(1)班级授课的两种分类:

a、全班上课、班内小组合作教学、班内个别教学

b、大班教学、小班教学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类型及结构:

①新授课

讲练结合型课基本结构:基本训练—导入新课—进行新课—尝试练习—阅读课本—独立练习

探究性课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巩固内化

②练习课:复习—练习—小结—布置作业

③复习课:归纳整理—重点讲述—总结—布置作业

④讲评课

⑤考查课

⑥实践活动课

2、备课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的含义。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过程。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包括哪些内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备课的基本要求:(1)钻研教材;(2)认真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3)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4)充分重视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设计: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需求,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形成教学方案,并对方案实施后的教学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规划过程和操作程序。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1)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系统理论;(2)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科学方法;(3)是操作和规划教学活动的程序和过程;(4)是以反馈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价值判断;(5)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兼备的应用性学科。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过程:基本内容:(1)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亦即教学目标设计;(2)设计教学策略,亦即教学策略设计;(3)进行教学评价设计。过程:首先要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习者、学习目标、等若干因素进行分析和设计,而后设计出恰当的教学方案。

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任务分析、教学思路、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并具有一定的可测性;(2)教学内容合理恰当;(3)教学方法灵活实用,具有启发性;(4)教学组织具有条理性、教师语言简洁生动,教态亲切;(5)教学效果良好。

3、小学数学作业的基本要求。课外作业的类型。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组织数学课外活动应注意些什么?

小学数学作业的基本要求:(1)目的要明确;(2)数量要适当,突出典型性、启发性、价值型;(3)形式要多样化。

课外作业的类型:口头作业、书面作业、阅读作业、实践作业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有:课外数学课、数学竞赛辅导、数学讲座、数学游戏、数学课外阅读、布置数学环境

组织数学课外活动应注意:(1)精心设计,统筹安排,加强计划性;

(2)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与教育性;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好引导工作;

(4)活动规模以小型为主,不增加学生负担。

第六章小学数学教学手段

1、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意义。多功能教学手段有哪些?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哪些?计算机辅助教学的

基本模式与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意义:它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用以相互传递信息的媒介。(1)教学手段是学生认识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体;(2)教学手段是教师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3)教学手段的改革与更新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多功能教学手段有:数学彩条(奎逊耐彩色棒)、逻辑块、几何钉板、七巧板

现代化教学手段有:电化教学手段(幻灯、投影、录像和计算器)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模式:练习模式、个别指导模式、咨询模式、发现学习模式、游戏模式、问题求解模式、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1)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2)有利于因材施教;(3)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4)有利于减轻教师负担,提高管理水平。

2、选择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依据。有效地运用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条件。

选择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依据:(1)小学数学教学目的;(2)教学内容;(3)学生的实际情;(4)客观条件

有效地运用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条件:(1)教学手段应与教科书内容协调一致;(2)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3)充分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和心理水平。

第七章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1、学生数学学习考评的目的。小学数学学习考评的内容。考评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

学生数学学习考评的目的:(1)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2)对数学的成就和进步进行评价;(3)提供反馈信息,帮助学生发现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不足;(4)使学生明确学习后欲达到的标准,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5)改善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学数学学习考评的内容:数学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

考评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日常检查、纸笔测验、表现性评价

2、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评价的具体步骤。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改革。

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2)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的互动;(3)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4)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5)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6)学生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

评价的具体步骤:(1)听课准备;(2)听课记录;(3)填写评价表;(4)计算各项得分;(5)计算总分;(6)填写评语

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改革:(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2)选择多样化的评价方式;(3)让学生参与评价工作;(4)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因人而异。

第八章数与代数内容分析与教学研究

1、小学阶段数与代数课程的内容及其教育价值。小学数与代数课程内容的编排特点和结构特征有哪些?

小学阶段数与代数课程的内容及其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

(1)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能力。

(2)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及其四则运算,简易方程的求解等活动,有助于学生学习有条理地

思考,提高代数思维水平。

(3)对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进行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整数与负数、精确与近似、已知与未知等概念中蕴含着对立统一的思想。

小学数与代数课程内容的编排特点和结构特征有:

(1)以数学活动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注重亲身感受、体验

(2)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方式的渗透和适时提升

(3)精心设计应用问题,并将其渗透在代数学习的每个环节之中

(4)注重体现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5)关注学生的差异,注意为有各种需要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机会

2、如何看待小学阶段的数感及其培养?

(1)数感的内涵

数感:可以理解为对现实中数量的感知,是对数的理解和运用的意识和能力。

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再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2)数感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a、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b、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全面落实数学教育目标,修正长期以来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偏差

c、数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d、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数概念和运算的意义

e、培养学生数感应当成为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3)建立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a、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可感知的现实背景,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数概念的实际含义

b、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是培养学生数感的表现之一

c、让学生学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会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也是数感的具体表现

d、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算法,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等一系列活动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具体举措

e、结合具体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会增强学生的数感,加深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

3、计算教学包括些什么内容?简述“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并举例加以说明。怎样教学37+15,42-28,24×13?掌握P340-341和P373-374探索规律的例子。

(1)计算教学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先考虑加法中的一个数怎样能凑成10,再将另外一个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可以与第一个数凑成10,然后再用10加第二个数的另一部分。

例如:求9+2=?

第一步,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已有9个球,要凑成10,还需添几个?即,9+1=10。

第二步,把2分成了1和1。即,2=1+1

第三步,10个再加1个得多少个。即,10+1=11

(2)怎样教学37+15,42-28,24×13?

(3)掌握P340-341和P373-374探索规律的例子

第九章空间与图形内容分析与教学研究

1、空间与图形课程目标的发展变化与特征。空间观念的表现有哪四个层次?

(1)空间与图形课程目标的发展变化:

a、课程目标的内容结构已经演变为“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和图形与位置”四个板块,而不是局限在“欧式几何”的初步知识上。

b、在课程目标的要求上,增加了有关“认识方位,确定位置,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等内容”的课程要求。同时,对于“图形的认识”等常规内容,强调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强调结合生活情境认识有关的图形,着眼于形成空间观念、集合和初步的推理意识(或能力)。

c、在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上,主张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在现实背景中,提出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得出结论,进而逐步实现课程目标。

(2)空间与图形课程目标的特点:

a、增加了有关“认识图形变换”的目标要求

b、增加了确定物体相对位置、辨认方向和描绘线路图的目标要求

c、强化了对测量的方法与过程的要求

d、降低对单纯的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要求

(3)空间观念的表现四个层次分别是:

第一层次是“想象”。既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集合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与与其三视图和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第二层次是“分解”和”分析”即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

第三层次是“描述”和“思考”。即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只管来思考。

2、小学生形成空间概念的心理特征(P403)。空间观念的形成策略(P405)。

小学生形成空间概念的心理特征:

(1)直观性。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性和具体性为主,所以,小学生一般比较容易理解直观的几何图形与概念,抽象的几何概念要借助于直观的演示来理解。

(2)描述性。小学生习惯用日常语言来描述几何概念,尚不能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刻画几何概念。(3)渐进性。小学生对同一个几何图形概念的理解不是一步到位的,是逐步的、渐进形成的。(4)容易掌握明显特征。学生在认识图形时,明显的特征容易掌握,一些隐蔽的本质特征容易忽视(5)不易掌握具有相对意义和关系的概念

(6)认识立体图形比较困难

空间观念的形成策略:

(1)生活经验的再现;(2)观察活动;(3)操作活动;(4)想象活动;

(5)创作活动

3、结合某一个具体的内容,分析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实施的特点。

第十章统计与概率内容分析与教学研究

1、统计与概率的含义、教育价值。小学统计与概率课程目标的内在特点和规律。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决策。

统计与概率的教育价值(P421):

①学习统计与概率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据意识

②学习统计与概率有利于学生用随机的观念认识世界

③学习统计与概率有助于学生发展

小学统计与概率课程目标的内在特点和规律:

①关注数据描述方法的学习,注重学生经历猜测、收集、描述和分析处理数据的全过程

②关注逐步形成主动获取并能读懂数据信息的意识,着眼于对统计数据形成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发展统计观念

③经历“猜测结果——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

④体会随机观念的特点以及统计与概率的不确定性,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含义,并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⑤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课程内容的变化(P428)。

(1)增加概率的知识

(2)强化统计学习的过程性

(3)强化对统计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4)削弱单纯的统计计算

3、对小学阶段的统计与概率课程内容及其主要目标作简要分析(P432—P443)。

(1)第一学段的统计

其主要内容可以划归为三类:

第一类,主要涉及数据信息的收集

第二类,主要包括数据的描述、分析过程

第三类,主要是简单的统计推断

(2)第二学段的统计

第二学段主要涉及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四类内容:

第一类,经历数据统计的全过程

第二类,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统计图表以及选择统计图表有效地表示数据

第三类,理解不同统计量的基本特征

第四类,能从生活中有意的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做出一些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第一学段的概率内容包括:

①初步感受不确定性

a、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b、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②感受可能性

a、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b、对一些简单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4)第二学段的概率具体的课程内容如下:

第一,体验事情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第二,能设计一个方案,符合指定的要求。

第三,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第十一章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分析与教学研究

1、简要说明为什么要设置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的“实践活动”中,应经常让学生经历哪些数学实践活动?

(1)为什么要设置实践与综合应用:

a、从数学的学科性质来看,数学教育要重视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

b、从小学生学数学的认知过程来看,数学教育要重视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

c、从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来看,数学教育要重视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

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加强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

(2)在第一学段的“实践活动”中,应经常让学生经历哪些数学实践活动?

2、能对《标准》提供的P460的案例和P465的两个案例及具体的“租船”(参见P361-362)、“买门票”等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3、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的选择特征。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组织形式、教学步骤。指导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原则。

(1)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的选择特征:

①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包含的信息主要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②发现、提出、研究问题是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主要形式

③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并重

(2)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组织形式、教学步骤(P468)

(3)指导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原则:

①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②给学生开放的学习环境

③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密切关注活动过程,保证实践效果

④要注重过程

⑤要鼓励创新

第十二章数学问题及其教学

1、问题。数学问题。一个好的数学问题应具有的特点。数学问题的分类。

(1)问题:可以理解为主体和客体的某种特定的关系状态。当主体有了认识客体的需要,但又不能达到认识状态时,就产生了问题。

(2)数学问题:是一个与数学有关的被意识到但又不能立即达到目的的情景状态。

(3)一个好的数学问题应具有的特点:

①问题的解答包含着明显的数学概念和技巧

②问题能够推广或者扩充到各种情形

③问题有多种不同的解法。

(4)数学问题的分类:

①一般数学问题的分类:

a、按数学问题的性质分为:数学家面对的问题和数学学习者面对的问题;

b、从解题方式上数学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求解题和求证题。

②小学数学问题的分类

a、传统的方式将问题分为三类:计算题、文字题和应用题。

b、按问题所涉及的领域可以分为:算术问题、代数问题、空间与图形问题、统计与概率问题。

c、按问题的条件或答案是否固定还可以将数学问题划分为: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

2、举例说明数学问题的结构(波利亚、奥加涅相)。解决问题在数学教育中的价值。小学数学开放题的价值、教学模式。

(1)数学问题的结构(波利亚、奥加涅相):

波利亚认为一个问题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已知数、未知数和条件。

已知数——题中所给的数量

未知数——所求的数量(可以使一个具体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图形,一种关系式)

条件——关于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关系的表述。

例如,“作一个边长为a、b、c的三角形”。在问题中,

已知数是a、b、c三条线段;

未知数是一个三角形;

条件是这个三角形是由a、b、c三条线段组成的。

奥加涅相认为,一个问题包括四个要素:

初始状态——问题中的条件

最终状态——问题的结论

解——由初始状态到最终状态的转化,也就是解题的过程

解题的基础——解题的理论依据,即解题所用的原理、法则、公式等。

例如,解方程:123+2x=197.这个问题是由以下要素组成的。

初始状态:已知一个加数与和,不知道第二个加数,而第二个加数是一个未知数与已知数的乘积。最终状态:确定一个x值,使方程成立。

解:进行下列变换,123+2x=197

2x=197—123

2x=74

x=37

解题的基础:加法和乘法运算中,多项式之间的关系(方程的性质)。

(2)解决问题在数学教育中的价值:

①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②解决问题意识的提高使学生更能体会数学的价值

③促进各领域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3)小学数学开放题的价值、教学模式:

价值: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实现教学的民主性和合作性;

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明确待解问题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分类整理,准备小组交流

(4)小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5)整理成果,准备全班汇报

(6)全班汇报,汇总归纳策略

(7)回顾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8)运用策略,解决其他问题

3、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1)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a、了解问题情境

b、明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

c、寻求解决方法

d、求得解题并检验

e、回顾反思

(2)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a、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b、重视解题策略的培养

c、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 复习资料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题 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1、硬笔书法能力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3、版面设计的能力4、文明的书写习惯 13、语文试卷的评析方法:基本方法:借题发挥; 具体的方法: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14、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 15、解行识字法的要点:1、解行为本2、偏旁带字3、形音义结合

《艺术概论》课程复习提纲

《艺术概论》复习提纲 导入“艺术的产生及其内涵的演变” 本讲内容的主要思考练习 ★“任何人把艺术理解成什么,艺术就是什么。” ——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1)是对19世纪初黑格尔提出的“艺术终结”论的延伸,同时亦是对1917年由杜尚的“小便池”事件引发的究竟何为艺术的大讨论的一种结论性总结。 (2)该观点的提出以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古典艺术受到当代艺术(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的背叛和颠覆为背景的。 (3)该观点以传统的艺术规则正在被艺术与生活渐渐合而为一的创作理念所打破为立论依据。 第一讲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艺术的起源 本节的学习重点 (简述)艺术起源的几种代表说法、核心观点、代表人物: (1)模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代表人物有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达·芬奇、狄德罗等。 (2)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代表人物有18ct法国哲学家席勒和19ct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3)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代表人物有爱德华·泰勒、弗雷泽;雷纳克。 (4)劳动说。认为艺术来源于劳动,艺术是劳动的产物,它伴随着劳动而产生;代表人物有普列汉诺夫、马克思、恩格斯、鲁迅、柯斯文。 第二节艺术的发展 本节的学习重点 ★(结合作品示例阐述)艺术的发展特点: (1)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在:○1鲜明的时代特征;○2艺术形式的变迁;○3与社会盛衰密切相关。 (2)具有不平衡性。表现在:物质生产发展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

(3)继承与革新。表现在:○1继承与革新是艺术发展的主要方法;○2许多艺术门类的发展常常是多种方法并用。 第二讲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本章需要掌握的重点与难点 1. (结合作品)理解艺术的形象性特征。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观的统一。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必然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综观中外艺术宝库中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中。 2、★(结合作品阐述)艺术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认识作用: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等。 (2)审美教育作用: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人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审美娱乐作用: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第三讲艺术创作与艺术作品 第一节艺术创作 本节需要掌握的名词概念 ★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又叫艺术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中采用的主要思维方式。就是以感性意象作为思维运动的基本形式,以想象为中心环节,包含感知、情感、联想、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协同活动的有机综合的具有创造性和审美性的思维方式。 本讲的学习重点与难点 1、(简述)形象思维的特点。 (1)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位;(2)以感情作为思维的运动驱力;(3)以想象为思维的基本途径;(4)以具有审美意味的艺术形象为最终成果。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小学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共计三套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18.(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19.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 A.普遍主义 B.唯科学主义 C.实践理性 D.解放理性 20.( )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A.课程编制 B.课程开发 C.课程实施 D.课程选择 21.“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 )的观点。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滞后论 D.超越论 22.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 ) A.整合性 B.逻辑性 C.个别性 D.超体性 2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卢梭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24.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 ) A.古德莱德 B.查特斯 C.斯金纳 D.杜威 2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 )支配。 A.技术理性 B.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 D.理论理性 26.( )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内在评价 27.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 ) A.利维 B.泰勒 C.布卢姆 D.莱斯 1

(完整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理解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 理解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内涵 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一些标志性的人物、事件、著作 古德莱德的五个课程实施层次:理想课程(观念层次)、正式课程(社会层次)、理解课程(学校层次)、正式课程(教师教学)、体验课程(学生) 第二章小学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理解课程目标的概念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教育目标、教育目的的关系 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掌握课程内容的横向组织与纵向组织的内涵、课程内容螺旋式与直线式的内涵、优势与不足、课程内容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内涵 第三章小学课程类型及课程结构 课程的分类:按不同分类标准的课程类型 理解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内涵、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综合课程的类型 隐性课程 新课改下小学课程结构的特征 第四章无 第五章小学校本课程开发 理解校本课程的含义、特征、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区别。 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 校本的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内涵和区别 掌握校本课程与活动课、选修课的区别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从学校总体角度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方式 第六章小学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内涵 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加涅 教学目标的表述:能够就一则具体的案例分析教学目标表述存在的问题、理解马杰的行为性目标表述法、格朗伦的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目标表述法和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表述法。

第七章小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 国外常用的小学教学模式 国内主要的小学教学模式 第八章小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小学教学原则的内容 理解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内涵及教学要求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选用的依据 第九章小学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小学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涵义、特点、优势和不足。 教案的类型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十章小学教学管理与评价 教学管理的内容 理解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考试题型为: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多选题(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三、判断题(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四、简答题(4小题,共27分)。 五、实例分析题(2小题,共21分)。

软件工程课程复习大纲

软件工程课程复习大纲 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论 本章作为全书的概论,主要讲述了软件、软件工程概念和软件开发的目标和本质。 基本要求: 1、“软件”概念: “软件”一词具有三层含义: (1)一为个体含义,即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其文档; (2)二为整体含义,即指在特定计算机系统中所有上述个体含义下的软件的总称,亦指计算机系统中硬件除外的所有成分; (3)三为学科含义,即指在研究、开发、维护以及使用前述含义下的软件所涉及的理论、方法、技术所构成的学科。 2、“软件工程”概念: (1)一方面,软件工程是一类求解软件的工程。它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借鉴传统工程的原则、方法、创建软件以达到提高质 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2)另一方面,软件工程也是一门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 3、“模型”概念: 模型是在特定意图下所确定的角度和抽象层次上对物理系统的描述,通常包含对该系统边界的描述,给出系统内各模型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 重点要求: 1、软件开发的本质:实现问题域中的概念和处理逻辑到运行平台的概念和 处理逻辑的映射。 第二章软件过程 本章围绕软件过程这一主题,讲解了三方面的内容: 一:介绍了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按照承担软件开发工作的主体,软件生存周期过程分三类:基本过程、支持过程和组织过程。每类过程又包含一些确定的过程,每一过程又是由一组确定的活动定义的。 二: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软件生存模型:瀑布模型、增量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和喷泉模型等,分析了这些模型的优缺点及它们的适用情况等。 三、讲解了一个软件项目生存周期过程的规划和监控。一个软件项目生 存周期过程规划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目标是选取一个适合该项目特点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综合试题与答案一、填空 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评价和其他要素。 2、教学模式的结构应该包括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 3、档案袋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课程目标与评价目的、收集和选择作品和反省与评价。 4、目前,新的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级构成。 5、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 6、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和个别化教 学模式。 7、辛德等在1992 年归纳了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它们是忠实观、互动调适观和生成观。 8、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9、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顾及学生的特点。 10、课程设计,指按照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的规划与安排。 11、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 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12、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 13、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它包括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14、课程与教学目标即是我们对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 15、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三种类型。 16、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等五个要素。 17、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副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和体态等来表达。 18、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 19、为了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0、按照古德来德的观点,课程可分为: 理想课程、文件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和经验课程五个不同层面。 21、综合课程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 22、泰勒提出课程目标有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的建议。 23、人种学研究又叫实地研究或者定性研究,其基本过程有:确定被研究的 现象和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分析、得出结论。 24、课程设计“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课程学者斯坦豪斯程结构是指 25、课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课程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 26、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对教师的评价。(错)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1)

一、名词解释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教学方法:是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组织方式及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方式 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可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不同层次 课程:是指学生应该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广义的课程包括文化、实践、活动、隐性课程。 课程目标:广义上讲是指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它是教育意图。包括有教育方针和教学目标等,狭义上讲是教育内部的教育与学生的关系,它主要指“教育目标”。 诊断性评价:是指教师在单元、学期、学年开始时,为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的测定。 终结性评价:也称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终结时对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成绩的总评 活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它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设计的课程。活动课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主体性.乡土性.综合性.经验性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 简述隐性课程的特点 第一,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 第二,隐性课程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第三,隐性课程的影响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统一; 第四,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有意识性与无意识性的辨证统一; 第五,隐性课程是非预期性与可预期性的统一;

工程测量学课程复习提纲完整版

工程测量学课程复习提 纲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测量学A》课程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测量学?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表(包括地面上各种物体)的几何形状及其空间位置的科学。 2、名称解释 水准面: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 大地水准面:设想处于完全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向陆地和岛屿延伸所形成的闭合曲面 绝对高程:地面上一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H) 相对高程:地面上一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H’) 高差:地面上两点间的高程之差。(h) 水准面的特点? ①重力等位面,其表面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 ②有无穷多个,但各水准面之间是不平行的。 ③是不规则的闭合曲面。 我国目前采用高程基准: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测量外业与外业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铅垂线 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大地水准面 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线—法线 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参考椭球面 3、测量常用坐标系有哪些? 大地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等。 高斯投影特点? ①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且长度不变。 ②除中央子午线外,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并以中央子 午线为对称轴。投影后有长度变形。 ③赤道线投影后为直线,但有长度变形。 高斯坐标系如何建立? 根据高斯投影的特点,以赤道和中央子午线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中央子午线方向为x轴,北方向为正。赤道投影线为y轴,东方向为正。 横坐标通用值的组成? 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东西横跨12个6°带,各带又独自构成直角坐标系。 故:X值均为正,而Y值则有正有负。为了避免坐标出现负值,将每个投影带的坐标原点向西移500km,则投影带中任一点的横坐标值也恒为正值。为了能确定某点在哪一个6°带内,在横坐标值前冠以带的编号。这种由带号、500km和自然值组成的横坐标Y称为横坐标通用值。 例1 例2:有一国家控制点的坐标:.380m (1)该点位于6°带的第几带? 第19带

选修课课程论文格式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班级: 姓名:学号: 课程论文题目: 课程名称: 评阅成绩: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XX中的应用 学□□生:××× (××××学院××班级,学号××××××) □□摘□要: □□关键词: □□(导入语) 一、×××××(一级标题顶格书写) 二、××××× (一)×××××(二级标题顶格书写) 1、×××××(三级标题) …… …… 五、结束语 □□…… 参考文献 [1] 作者.论文题名[J].期刊名,出版年,卷(期):页码A~B ……

课程论文要求: 1.封面 2.目录 3.论文主体包括以下内容: (1)论文标题: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如确有需要,可用副标题做补充。 (2)学生、指导老师、所在学院 (3)摘要:是对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的高度概括,摘要中不能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通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约200个汉字以内。 (4)关键词:约3~8个。 (5)前言(或导入语):应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题目的背景和意义,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引出问题。 (6)正文: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其内容一般包括: (7)结论(结束语等):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应突出论文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设计)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若不可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则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8)参考文献:在论文(设计)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引用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应以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为主。应是作者亲自阅读或引用过的,不得转录他人文后的文献。 (9)致谢:以简洁的字句,对论文工作过程中曾给予指导、帮助的导师、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可以省略) (10)附录:根据学科特点,自主决定采用附录的形式。(可以省略) 二、课程论文书写及打印要求 1.份量: 论文一般不少于3000字,参考文献资料应大部分为反映当前研究进展的近1~3年参考资料和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0篇,其中应有一定数量的外文资料,至少要求有一篇外文。 (大家可以到学校图书管的网站http://61.187.55.41/article/article.asp?articleid=176搜索相关的资料和参考文献)2.打印: (1)论文要求统一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统一采用A4纸单面打印,

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6)

. 2002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67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罗主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重点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11数专) 《初等数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导论 1、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讨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数学教育研究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第一章中学数学课程改革 1、《标准》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内容分学段按哪四个领域展现? 2、《九章算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数学课程总目标是什么? 第二章主要数学教育理论概述 1、弗赖登塔尔是世界着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 他对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2、简述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基本观点对数学教育 的启示。 3、波利亚在数学教育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三个 领域? 第三章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视角 1、数学探究学习有什么特点 2、数学学习过程包括哪三个阶段? 3、数学技能的含义是什么? 第四章数学教学的基本理论 1、数学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有哪几种? 2、张奠宙教授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提出了哪三条 具体的数学教学原则? 3、什么叫讲授法?它有什么特点? 第五章数学能力及其培养 1、数学的一般能力包含哪几种? 2、简述数学能力的含义。 第六章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史修养 1、数学史教育应遵循哪四个原则? 2、数学思想方法从接受的难易度上可分为哪三个层? 3、简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原则。 第七章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 1、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主要步骤分哪几步? 2、简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无 限生机(三个方面P266)。

第八章数学教育评价 1、数学教学评价的要素有哪些? 2、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哪四个方面? 3、数学课的评价由哪三部分组成? 第九章数学教育实习 1、教育实习成绩评定的考核内容主要有哪几项? 2、简述数学教育实习的任务。 第十章数学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 1、数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哪些? 2、简述选择论题的策略。 第十一章数学教学的实践训练 1、掌握说课的内容和要求,会写说课稿。 2、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会分析教材,会写教案。(如: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2章第2节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二、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4章《一次函数》第一节) 3、会创设问题情境。

《半导体器件》课程复习提纲

《半导体器件》课程复习提纲 2016.11 基 半导体物理基本概念、物理效应。 础: 重 PN 结、金半结、双极型晶体管、 点: JFET、MESFET、MOSFET。 根据物理效应、重要方程、实验修正,理解半导体器件工作原理和 特性,了解器件的参数特性,进行器件设计、优化、仿真与建模。 第一章:半导体物理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能带、本征载流子浓度、非本征载流子、本征与掺杂半导体、施主与受主、漂移扩散模型、载流子输运现象、平衡与非平衡载流子。 半导体物理有关的基本概念,质量作用定律,热平衡与非平 衡、漂移、扩散,载流子的注入、产生和复合过程,描述载流子输运现象的连续性方程和泊松方程。(不作考试要求)第二章:p-n 结主要内容包括热平衡下的p-n 结,空间电荷区、耗尽区(耗尽层)、内建电场等概念,p-n 结的瞬态特性,结击穿,异质结与高低结。 耗尽近似条件,空间电荷区、耗尽区(耗尽层)、内建电势等概念,讨论pn 结主要以突变结(包括单边突变结)和线性缓变结为 例,电荷分布和电场分布,耗尽区宽度,势垒电容和扩散电容的概 念、定义,直流特性:理想二极管IV 方程的推导 对于考虑产生复合效应、大注入效应、温度效应对直流伏安特性的

简单修正。PN 的瞬态特性,利用电荷控制模型近似计算瞬变时间。结击穿机制主要包括热电击穿、隧道击穿和雪崩击穿。要求掌握隧道效应和碰撞电离雪崩倍增的概念,雪崩击穿条件,雪崩击穿电压、临界击穿电场及穿通电压的概念,异质结的结构及概念,异质结的输运电流模型。高低结的特性。第三章:双极型晶体管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原理,直流特性,频率响应,开关特性,异质结晶体管。 晶体管放大原理,端电流的组成,电流增益的概念以及提高电流增益的原则和方法。理性晶体管的伏安特性,工作状态的判定,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分析,对理想特性的简单修正,缓变基区的少子分布计算,基区扩展电阻和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基区宽度调制,基区展宽效 应,雪崩倍增效应,基区穿通效应,产生复合电流和大注入效应,晶体管的物理模型E-M 模型和电路模型G-P 模型。跨导和输入电导参数,低频小信号等效电路和高频等效电路,频率参数,包括共基极截止频率f a和共射极截止频率f B的定义,特征频率f T的定义,频率功率的限制,其中少子渡越基区时间,提高频率特性的主要措施。 开关特性的参数定义,开关时间的定义和开关过程的描述,利用电荷控制方程简单计算开关时间。开关晶体管中最重要的参数是少子寿 命。异质结双极型 晶体管的结构及优点第四章:单极型器件主要内容包括金半接触,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结型场效应晶体管,肖特基栅场效应晶体管,异质结MESFET。 金半接触包括肖特基势垒接触和欧姆接触,肖特基势垒高度,及它

通识选修课课程介绍

通识选修课课程介绍 《雅思听力》 《雅思听力》是一门听力专项训练课程。此课程依托雅思考试,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并熟悉雅思听力的题型、所涉及内容范畴以及解题方式。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词汇水平,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力求改善学生在英语学习进程中应对听力时的恐慌心理。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基础,尤其适合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后期望进一步提高听力水平的学生群体。 《英国社会与文化》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全面系统地介绍英国社会与文化相关知识,如政治制度、教育体制、城市风情、体育娱乐、民族特点、家庭生活、文学艺术、新闻传媒、民俗习惯等,为学生提供了解西方社会,尤其是英国社会的知识平台。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认知英国的社会与文化的各个相关方面;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中国与英国社会和文化的异同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对于英国社会文化的介绍,在提升学生基本语言技能的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其进一步深层次地了解世界文化多元化,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通过查找网络、阅读图书等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而充实文化知识,丰富思维方式,提高交际能力和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英美报刊选读》 《英美报刊选读》是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英语通识课程。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英美主要报刊简介、报刊基础知识、报刊重要词汇短语、报刊词汇特点以及英美报刊选读及其思维导图的画法。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报刊英语语言、文体、词汇、语法等基本常识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最新鲜、最丰富的报刊语言材料,充分利用报刊文章的语言典型性和行文结构的可模仿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读促写,以写促读,逐步训练学生的摘要写作和观点陈述能力,从而提高其提炼、整合及评论信息的能力,同时训练其学术写作的基本技能。 《高级英语口语》 《高级英语口语》的目的在于通过语境教学,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协调自如的运用论据、观点和推理,来增强语言的说服力;为学生提供各项技能综合集成和应用的平台,以最终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为学生在求职、就业甚至是生活等多种语境中用英语进行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级英语写作》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中英文写作的差异,写作标准,写作与修辞,一般文体写作及应用文写作。其目的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了解英文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 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 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 程 D.学 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18.(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复习提纲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广义上?狭义上?)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列宁等对它的继承和发展,还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等国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3唯心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 4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是什么?马克思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一章: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其表现?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的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和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3、实践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其内容包括:(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课程与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课程与课程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关于“课程”,有如下说法:①对课程内涵本身的歧见,会导致课程实践重心的摇移;②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明朝时期;③斯考特说“课程是一个用得最为普遍但却定义最差的教育术语”;④课程必须追求精确的定义;⑤在西方,课程最早起源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⑥课程的理解是分层次的;⑦课程定义的产生不受时代背景的影响;⑧课程定义的确定和哲学没有关系。其中,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 ①③⑤⑦ B. ①③④⑥ C.②③⑤⑦ D.②④⑥⑧ 答案:B 2. 提出“课程是一个用得最为普遍但却定义最差的教育术语”的人是 A.斯宾塞 B.杜威 C.斯考特 D.泰勒 答案:C 3.提出“过于注重于完善诸如‘课程’术语的精确定义等理论问题,将会使课程研究毫无生机”的人是 A.斯考特 B.斯宾塞 C.泰勒 D.施瓦布 答案:D 4.被称为进步主义教育之父的人是 A.杜威 B.帕克 C.泰勒 D.克伯屈 答案:B 5.“课程”一词在东西方最早出现的标志 A.宋朝孔颖达《五经正义》和法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B.宋朝朱熹《朱子全书?论学》和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C.唐朝孔颖达《五经正义》和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唐朝朱熹《朱子全书?论学》和法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答案:C 6. 关于课程和课程理论,有如下说法:①经验主义课程也被称为“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②学术中心主义课程论提倡“从做中学”;③经验主义课程论的思想基础是结构主义和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论;④结构主义课程论者提倡发现学习;⑤螺旋式课程就是将学科的基本原理及概念组成螺旋上升的课程内容形式;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大纲 (一)总体复习思路及重点: 识记:各章节重要概念及名词。 配对:重要事实,课程与教学领域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及其作品。 简述:关于特点,功能,意义,原则,步骤,标准,依据,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等问题。分析与评价:各教学法,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对特定教学现象及事实给予评价。 (二)详细复习大纲 注:建议同学们将复习大纲与教材,与新课程的相关知识相结合进行复习。 第一章绪论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对象: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问题 教学论学科的形成,大致是在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学术界一般认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并第一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理论。把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标志。课程论学科的形成大致在20世纪。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1932—1942年,美国进步教育学会发起了著名的“八年研究”,有利地促进了美国课程论的发展。泰勒以“八年研究”为基础,于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著名的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该书在课程论学科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课程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一种文本形式,由宏观到微观,依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一种是实践形式,由抽象到具体,依次包括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后一种形式是美国课程论专家古德来德提出的。在我国,从夏商周到清末新式学堂新办之前,学校里实施的古代课程主要包括“四书五经”和“三、百、千、千”。西方古代主导的课程是古希腊的“七种自由艺术”即七艺,主要包括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 学科课程也叫“分科课程”,强调从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出发组织课程;活动课程则突出“尊重儿童的心理逻辑”。 学科课程也叫“分科课程”,强调从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出发组织课程;活动课程则突出“尊重儿童的心理逻辑”。 博比特与查特斯作为20世纪初期课程科学化运动的代表,他们的课程理论反映了课程的价值取向——科学取向。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人是拉尔夫?泰勒.1949年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即“学科结构运动”,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 学术中心课程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 布鲁纳、施瓦布、费尼克斯等人强调学科结构是学术中心课程最基本的特征,亦是课程现代化的最基本的特征。 学科课程:是以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的文化知识为课程材料的基本来源,按照一定价值标准,

《幼儿园课程论》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幼儿园课程论》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在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会(AB)。A、强调早期儿童人格的培养B、强调学龄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C、强调教师的直接教学D、强调儿童的动手能力2、课程编制过程模式的特点有(ABD)。A、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和活动,反对用目标预先指定所希望达到的结果B、强调“教师即研究者”所应发挥的作用C、操作性比较强,比较容易推广D、提倡儿童主动的学习和建构,淡化教师在教育活动组织中的控制性3、如果课程编制者认为课程内容是儿童的学习经验,那么他们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然会( AB)。A、关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B、注重使课程内容与儿童发展特征相符合C、较多考虑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D、强调教师的事先预设4、下列关于蒙台梭利的描述正确的是( BC )。A、她是幼儿园的创立者B、她设计的课程反映了强烈的经验主义的色彩C、她强调儿童的感官训练D、她是唯理论的代表人物5。如果需用一个词来概括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教育方案的区别,那么这个词就是(A)。A、发展一互动B、恩物C、游戏D、活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一般认为,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与——。 7、依据泰勒的直线型目标模式而展开课程编制的整个过程分别是——、选择内容,组织实施和——。8。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两种倾向是——和——。9、我国80年代以来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和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0、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更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较多地采用——的形式。11 、海伊斯科普课程的实施主要是由——三个环节以及其他一些活动组成的。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2、张雪门13、单元教学14、幼儿园课程评价15、多元文化课程四、筒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6、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17、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有哪三种取向?这三种取向会如何影响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18、低结构化教学和高结构化教学有哪些区别?19、方案主题活动的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20、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对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启示。2l、试分析课程编制目标模式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幼儿园课程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AB 2、ABD 3、AB 4、BC 5、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心理学哲学社会学7、确定目标课程评价8、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教师和儿童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9、《幼儿园工作规程》10、活动11、“计划一做一忆”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2、张雪门:依据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和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思想,创编了行为课程。行为课程密切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课程内容直接来源自儿童直接的活动,课程实施强调儿童通过行为进行学习,课程形式主要为儿童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的活动。13、单元教学:是从能引起儿童兴趣的专题或概念发展出单元,设计教育活动时将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或者各个学科综合到单元之中,并在一段时间内围绕这个单元组织教育活动的课程形式。14、幼儿园课程评价: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成分,分析和判断幼儿园课程的价值的过程,即评估由于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所引起的变化的数量和程度。15、多元文化课程: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6、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1)游戏能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发展。(2)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学习。(3)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整合。17、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有哪三种取向?这三种取向会如何影响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1)课程内容即教材。这种取向将课程内容作为是预设的的知识和技能。持这种取向,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会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和系统性。(2)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这种取向把其关注点放在儿童做些什么方面,强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