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肉牛产业链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肉牛产业链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肉牛产业链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1)

1.1项目概要 (1)

1.2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1)

1.3推荐方案与研究结论 (2)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建设必要性 (7)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7)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

第三章市场需求预测与建设规模 (12)

3.1市场需求预测 (12)

3.2销售方式与方针 (16)

3.3市场风险分析 (16)

3.4生产规模与产品方案 (18)

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场址选择 (20)

4.1项目区基本情况 (20)

4.2场址选择 (23)

第五章项目建设技术方案 (24)

5.1产业链构建 (24)

5.2规划布局原则 (26)

5.3重点项目建设方案 (26)

第六章环境保护规划 (49)

6.1环保规划基本原则 (49)

6.2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49)

6.3环境保护所依据的主要标准及规范 (49)

6.4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50)

第七章节能方案 (53)

7.1概述 (53)

7.2节能措施 (53)

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54)

8.1设计依据与规范 (54)

8.2养殖基地劳动安全卫生 (54)

8.3加工基地劳动安全卫生 (54)

8.4消防设施 (56)

第九章项目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59)

9.1组织机构 (59)

9.2人力资源配置 (59)

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与招投标 (61)

10.1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61)

10.2项目招投标 (61)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4)

11.1建设投资估算 (64)

11.2资金筹措 (66)

第十二章财务评价 (67)

12.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67)

12.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67)

12.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67)

12.4财务分析 (70)

12.5不确定性分析 (71)

12.6财务评价结论 (73)

第十三章社会效益分析 (75)

13.1农业产业化经营效果 (75)

13.2农民增收、财税增收评价 (76)

13.3其他社会影响 (76)

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 (78)

14.1结论 (78)

14.2建议 (79)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肉牛产业化项目

1.1.2建设性质

新建

1.1.3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

建设单位:****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法人代表:

1.1.4项目拟建地点

****区**办事处

1.2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1.2.1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

3、《关于积极开展合作共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通知财发[2009]34号》;

4、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有关政策及规定;

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6、《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7、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

1.2.2研究工作范围

本报告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当地社会经济现状及周边环境,对项目建设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预测项目运行前景,论证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对建设方案提出设想。同时,分析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出项目的组织管理与运营管理方法,估算项目投资并进行经济分析,从而论证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为有关部门提供项目决策的依据。

1.3推荐方案与研究结论

1.3.1市场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向着科学化、营养化、保健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膳食结构有了新的要求,加之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各种档次的牛肉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价格也有上涨趋势。

从国内市场看,由于人们对牛肉营养保健等作用的认识,以及我国居民饮食习惯的逐步西化,牛肉供应的缺口也在逐年递增。目前国内生产的牛肉多为中低档产品,高档次牛肉不能大量供应市场,很多高级宾馆以及饭店、外国驻中国使馆等不得不花费大量外汇从国外进口高档产品。从国际市场上看,也存在同样的情况,阿联酋、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以色列等国牛肉进口占国内需求的50%以上;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也需大量进口牛肉以缓解国内牛肉供应紧张的局面。而且随着各主要产牛肉国疯牛病的肆虐,中国成了少有的几个无病的净土,许多国家都把目光盯上了中国,我国肉牛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大发展的机遇。

1.3.2场址概述

本项目肉牛繁育由600户合作社成员自行选址,肉牛育肥场选址在**区**办事处梳妆村,屠宰及深加工场址待定。育肥场利用原绿源种猪场闲置场地200亩,而且场区周边空地较多,不足部分还可征地解决。场区内地势高低差不大,环境状况良好,交通运输比较便利。

1.3.3生产规模与产品方案

1、建设规模

本项目严格按GB/T19630有机农业建设管理标准,以优质高档牛肉生产为核心,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目标,建设优质肉牛繁殖基地、优质肉牛育肥基地、优质牛肉屠宰深加工基地等产业链。项目计划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建设优质肉牛繁殖基地和优质肉牛育肥基地,规划占地200亩(优质肉牛繁育基地占地为计入),总建筑面积41.38万平方米,优质肉牛繁殖基地建筑面积30.92万平方米,存栏基础母牛18000头(由合作社600户农户养殖),年产犊牛14000头;优质肉牛育肥基地占地200亩,建筑面积10.46万平方米,存栏育肥牛7000头,年出栏肉牛14000头;二期工程计划建设肉牛屠宰及深加工基地,规划占地100亩,建筑面积3.64万平方米,建成后达到年屠宰深加工肉牛10万头的规模,辐射带动1720户养殖户(户均养牛50头)。

2、建设内容

(1)优质肉牛繁殖基地

本项目建设18000头基础母牛繁殖基地,由600户合作社成员养殖(户均30头)。核心繁殖基地建设内容包括:基础母牛舍108000平方米(户均180平方米)、产房-犊牛舍54000平方米(户均90平方米)、干草贮存棚30000平方米(户均50平方米)、青贮窖90000立方米(户均

150立方米)、胚胎移植实验室1200平方米,办公、兽医等辅助用房2000平方米。需要购置的必要设备包括:高压清洗机600台、饲料搅拌机600台、繁育及兽医设备1套、其它小型设备600台套。

(2)优质肉牛育肥基地

本项目建设年出栏14000头优质肉牛育肥基地1处,并以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200km范围内的1720户养殖户养殖优质肉牛。育肥基地建设内容包括:育肥牛舍43200平方米(18栋),青干草贮存棚10000平方米,办公、饲料、兽医等辅助用房6400平方米,青贮窖45000立方米,配套建设给水设施、电力设施、场地平整12000平方米、围墙3720平方米;需要购置的必要设备包括:高压清洗机25台、饲料搅拌机80台、小型拖拉机10台、皮带输送机20台、粪便自卸车15台。

(3)有机肥与沼气工程示范

每个肉牛繁育养殖户建设40立方米沼气池一座,育肥场建设沼气池7000立方米,配套有机肥加工厂,利用牛粪生产沼气、有机肥,变废为宝,实现产业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4)肉牛屠宰及及深加工基地

基地占地100亩,新建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熟食生产线,油脂加工,牛骨加工,牛脏器、牛血等副产品生化制品生产线各1条,年屠宰加工能力为10万头(收购周边养殖户肉牛86000头)。

3、产品方案

鲜(冻)牛肉20000吨、熟食2000吨、牛骨粉3500吨、牛皮10万张、牛头10万个、牛油脂1060吨、血浆蛋白粉等生化制品1330吨、牛下水4500吨、牛蹄630吨,育肥场沼气工程年产沼渣有机肥1.96万吨。

1.3.4生产方法和技术

本项目采用“合作社+基地+养殖户”产业化模式进行实施和运作。即由****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肉牛繁育基地(由合作社成员养殖)、育肥场,对合作社成员实行“统一挂牌、统一种苗、统一防疫、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保险、统一价格、统一收购”等八统一,达到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的目的。肉牛屠宰采用机械化流水线作业,其生产工艺先进、合理,技术水平起点高、经济效益好。生产设备拟采用国外专业屠宰机械成套设备厂生产的不锈钢屠宰生产线,完全可以满足产品对生产技术的要求。深加工计划引进国内先进生产设备,填补项目区市场的空白。

1.3.5环境保护

本项目建成投产后产生的污染物有牛粪、养殖废水、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及噪声等。本项目将对上述污染物进行综合治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后排放,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1.3.6全场(厂)定员与劳动力来源

本项目计划定员1000人,其中育肥基地600人,屠宰深加工基地400人,所需职工面向社会新招和聘任。均实行合同制用工管理。行管人员多为聘请的有管理经验,责任心强的干部;财务、技术人员多为有实际生产经验的专业人员;项目计划招收的人员,均需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自愿报名经培训考核后择优录用。

1.3.7项目建设计划

项目建设时间为2011~2014年,项目分二期完成。一期工程建设优质肉牛繁殖基地及肉牛育肥基地,建设期为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二期工程建设屠宰及深加工,建设期为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

1.3.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为50000万元,其中:项目建设投资31473.22万元,流动资金18526.78万元。所需资金计划全部由合作社成员筹措。

1.3.9效益分析

项目直接经济效益良好。项目建成达产后,正常年新增销售收入89084万元,年均新增利润总额8988.21万元,总投资收益率为17.98%;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4.90%,投资回期(含建设期3年)为8.61年;以生产能力计算的盈亏平衡点为43.27%。表明项目预期效益良好,具有较强盈利能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

通过项目的实施,扩大当地肉牛品种改良,形成规模饲养,可为公司上屠宰加工生产线提供基础条件。项目发展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进入沼气池生产沼气,不但提高了土地的利用价值,而且通过沼气池使畜禽粪便得到有效转化,解决农民生活的燃料问题,减少粪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直接提高养殖户的综合效益,使农业走上良性生态循环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建设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产业政策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第一类鼓励类一、农林业5、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21、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沼气工程、“三沼”综合利用、沼气灌装提纯等)、32、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与综合利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提高畜牧业产值比重。

2.1.2项目提出的背景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转折时期。近年来,政府不断制定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对农业和农村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其中,畜牧业是农村经济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解决粮食转化增值问题,提高土地使用率和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们膳食结构,提高国民体质具有重要意义。“十五”以来,我国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肉、蛋、奶等主要畜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进入了一个生产不断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的新阶段。但我国畜牧业发展中也存在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抵御风险能力弱,优良种畜的比例有待进一步提

高等问题。

针对我国畜牧业实际发展情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发展现代农业提到了重要位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其中,肉牛养殖是国家大力提倡、扶持发展的重点发展产业,支持规模化饲养,加强品种改良,符合国家农业政策。配合我国种植业结构逐步调整为“粮、经、饲”三元结构,增产饲料的潜力巨大,为发展肉牛产业提供了强大的资源保障。

我国是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中心任务。为此,农业部经国务院批准,全面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并确立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战略。因此有机食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国农牧业发展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阶段,优质肉牛产业化是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要目标,优质肉牛产业化需要一批具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的引导和带动,因此建立规模化的优质肉牛繁育基地,以科技为动力与支撑,瞄准市场、开拓市场和培育市场,可以同时效地带动有机饲料加工业,优质肉牛养殖业及优质肉牛加工业、仓储和运输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优质肉牛产业化的发展具有强劲的拉动效应,它对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区畜牧业存在的“两低”问题,尤其是存在良种化程度较低、个体产值低低等问题,制约了畜牧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影响牧民收入的增加和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业就要以发展现代化畜牧业为基础,围绕主导产业找准生产经营模式,探索实现生产发展、生

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有效形式,这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黄旗嘎查,坚持以发展现代化畜牧业为主攻方向,以实施家畜品种优化工程为重点,以家畜品种的提质提效为核心,提升家畜个体体质量和效益。通过引进日本“和牛”繁育,提高肉牛良种化程度,提高畜牧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项目提出符合党的十七大精神,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依靠科技改变经营方式的具体措施。它将大力推进科学养殖,实现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提高畜牧业效益,使广大牧民持续增加收入。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用先进的实用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先进经营形式发展农业,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本项目是依据项目区肉牛生产规划,依托区域资源优势,为调整农业产业调整,提高畜牧业的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而确定的项目,项目实施可以有力推进项目区肉牛的良种化程度,对壮大项目区主导产业、增强肉牛科学养殖的辐射带动能力,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有积极的作用。

2.2.2符合行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规划指出:巩固和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加快农牧业科技进步,加强农牧业设施建设,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转变农牧业增长方式,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牧业生产布局,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牧业标准化,促进农牧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料草场基地,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优质肉牛产业化繁育基地建设与国家的现行政策相吻合,必将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所以,优质肉牛养殖事业前景十分可观。

2.2.3是实现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化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

通过本项目建设,在农民与屠宰加工基地之间架起桥梁,把分散的小生产与统一的市场衔接起来,使养牛生产形成规模,品种选择优质化、生产专业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把养牛生产中农户的品种选择、合理饲养和屠宰加工企业需求之间有机的联系起来,做到有计划选种、饲养,产品才有数量、有质量、有品牌、创品牌、增加竞争力,这样可使千家万户小生产进入有序的发展轨道,使千家万户的牛获得比零星进入市场有更大的经济效益。

2.2.4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牧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整体效益,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广大农民奔小康的需要**区农村经济在全省属中等偏下水平,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是项目区面临的重要课题。畜牧业以其不容忽视的位置和发展速度受到人们的关注。积极促进附加值高的畜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实现产业链的互补对提高农牧产品的商品率和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实现传统农牧业产业链的延长,提高初级农牧产品的附加值,而且有利于传统畜牧业及其附属产品加工业向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的发展。

2.2.6本项目可以有效地增加企业和地方财税收入

项目达产后,在保证合作社自身有很好发展的同时,带动种植、饲料、物流等相关行业发展,本公司至少需要1000人就业,可直接带动农村肉牛养殖户1720户,缓解社会部分就业压力。因此,本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

综上所述,建设本项目,有利于把农户分散小规模养牛与规模型屠宰加工连接起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延长牛产业链条,建立一体化经营模式;有利于规模化、标准化、区域化牛业生产的发展和先进技术、方法的推广应用;有利于直协调产销关系,减少流通环节;有利于通过合作社的带动,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实力增强。因此,项目建设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第三章市场需求预测与建设规模

3.1市场需求预测

3.1.1国内国际市场肉牛养殖加工现状、发展趋势

牛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头数最多的家畜之一。六十年代以来,由于国际市场对肉牛需量日益增多;以及牛饲养管理所需劳力和建筑设备较少、成本低、获利大等原因,牛业蓬勃发展;牛头数急剧增加,肉牛产量一直呈上升趋势,由1965年平均3198.0万吨到2005年5673万吨,年均增长15%,仅次于禽肉和猪肉的增长幅度。在牛业发达国家,牛头数已增至5亿头以上,虽然肉牛数占整个牛数量的4%左右,但肉牛却占总产肉量的53%以上。据报道,2005年位居全球牛求产量前三名的是美国、欧盟和中国,年产量分别为1200万吨、735万吨和505万吨,其他主产国为巴西445万吨,俄罗斯294万吨,阿根廷208万吨,日本115万吨。2004年全球牛肉产销状况仍将继续看好。从世界几大国肉类生产情况来看,饲料来源不同,肉类生产结构各异。凡是永久性牧场占全国土地面积大的国家,由于牧草资源丰富,牛肉和羊肉的比例就高,如新西兰的牛、羊肉占肉类的90%,乌拉圭占90%。澳大利亚占77%,这些国家永久性牧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0%以上。而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国家,猪肉、禽肉所占比例就大,如美国。猪、禽肉占64%,加拿大占71%,丹麦占87%。肉牛和禽肉生产大国首推美国,占世界肉牛和禽肉产量的20.4%和27.2。中国政府在倡导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同时,积极促进农区养牛业的发展。到2005年底,全国存栏牛1.5亿头,肉牛产量520万吨。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看,全世界肉业总体发展趋势是饲养数量稳中有升,肉牛产量增加幅度较大,一般为2.8%-10.0%,个体产肉量明显提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膳食结构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我国多数的大中城市居民的生活已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由于我国当前原有的饮食习惯虽然比较落后,但还没根本改变,人民生活中吃粮多、吃肉少的现象在城乡中普遍存在,吃猪肉在整个肉食品的比例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动物蛋白质的人均消费量还较低,特别和发达国家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国务院通过的《全国食品工业发展纲要》中提出:“要积极改善我国人民膳食营养构成,确保食品卫生安全。要逐步提高蛋白质的质量和数量,使膳食营养构成更趋合理”。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大力发展饲养业和屠宰业以及深加工业。由此可以看出,肉牛饲养屠宰深加工是我国大力倡导发展的产业之一。

目前全世界平均年人均占有肉牛10公斤,发达国家高达30公斤,从国际市场看,美国每年需进口肉牛80万吨左右,日本每年消耗的肉牛约50%需从国外进口。香港是大陆肉牛出口的主要市场,目前人均消费水平已由1990年的3.4公斤提高到13公斤以上,其中高档肉牛主要来自美国、阿根廷、巴西等国。大陆毗邻香港,有地理优势,在巩固现有市场基础上,扩大高档肉牛生产、出口潜力很大。独联体国家是牛肉进口大国,长期以来从欧洲进口牛肉,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独联体贸易的发展,通过边贸等渠道扩大出口是很有希望的。中东地区许多国家,主要依靠进口活牛和冻牛肉来解决本地区牛肉消费需要,近年来我国已向中东等地出口一定数量的冻牛肉、牛肉罐头,但数量不大,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人们的肉食结构也随之调整和改善,由以猪肉为主向以牛肉方向转化,特别是中东以及独联体国家,年食牛肉量以5%的速度递增。而近几年,由于几个主要的产牛肉国家相继发生了疯牛病,使本来就很紧张的肉牛供应变得更为吃紧,而中国作为新兴的牛肉产出国,是少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