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的别称(六)

书信的别称(六)
书信的别称(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书信的别称(六)

篇一:书信的别称

书信的别称(六)

手书家信使函寸简

信件还可分为许多种类,如公函、私信、便函、手书、家信、情书等等。现将手书、家信、短信、便函的别称略加介绍。

1.手书

手书是亲手写的信。相对含有重视、真实非假冒等意味在内,所以常区别于一般书信别称。如《汉书·薛宣传》:“冯翊敬重令,又念十金法重,不忍相暴章。故密以手书相晓,欲君自图进退。”“暴章”即揭露。

“手书还称“亲笔信”、“手札”、“手翰”、“手启”、“手柬”、“手笔”、“手记”、“手帖”、“尺墨”等等。举例如下:手札:白居易《宿香山寺酬广陵牛相公见寄》诗:“手礼八行诗一篇,无由相见但依然。”

手翰: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是以前状,辄述鄙诚,

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

手启:《三国演义》第三十六:“(程昱)待徐母如亲母,时常馈送物件,必具手启。徐母亦作手启答之。”

手柬:明代沈德符《野获编·台省·房心宇侍御》:“房念众咻不止,其势且孤,乃尽出二给事先后托请诸手柬呈上览。”

尺墨:《翰苑新书·戴象麓(上赣州周府判启)》:“编摩

尺墨,披沥寸丹。”

手笔:亲手写的或画的东西叫手笔。因此亲笔信也叫手笔。刘禹锡《上杜司徒启》:“近本州徐使君至,奉手书一函。”

手记、手帖:亲自写的文章、书信之类称“手帖”;亲

笔写的笔记、日记、书信称“手记”。如明代张居正《与蓟

镇督抚书》:“昨偶因赵帅,以李自馨手帖见寄。”鲁迅小说《伤逝》副题为“涓生手记”。

2.家信

指家里来的信或外出后寄给家里的信。家信也称“家书”、“家禀”、“家问”、“家报”、“乡书”、“乡信”、“竹报平安”、“锦字”、“锦书”、“锦文”、“锦中书”、“锦字书”、“黄犬音”、“大书”等等。“家票”在前文郭沫若的信中已经举过,其

余举例如下:

家书:宋赵抃(bian音变)《闻岭外寇梗》诗:“家书万倍金难得,远梦干回路不知。”

家问:《周书·晋荡公护传》:“不期今日,得通家问,伏纸呜咽,言不宣心。”

家报:李渔《蜃中楼·传书》:“奴家还有一封家报,你可差个的当的差役,投到洞庭龙官。”

乡书: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哭舍妹》:“乡书甫启读末终,涕泪藉嫌素中。”

乡信:指家乡人或家人的来信,但多指后者。唐刘长卿《同诸公登楼》诗:“北望无乡信,车游滞客行。”

竹报平安:唐代段成式《酉阳杂组续集·支植下》说:“卫公(即唐代宰相李德裕)言北都(即太原)惟童子寺有竹

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即主管寺内事务的僧人)每日竹报平安。”后来,就以“竹报平安”代称平安家信,也简称“竹报”。如宋人韩元吉《水调歌头·席上次韵王德和》词:“无客问生死,有竹报平安。”

锦字:即用锦织成的字,源于一个凄惋的故事。《晋书·窦滔妻苏氏传》载:“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惠,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放)流沙(沙漠),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三百四十字,文多不录。”后来就把妻子寄给丈夫的信称“锦字”。如范成大《道中》诗:“客愁无锦字,乡信有灯花。”锦字也称“锦字书”、“锦文”、“锦书”、“锦中书”。

锦字书:李白《久别离》诗:“别来几春末还家,玉窗又见樱桃花。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磋。

锦文:冯梦龙《挂枝儿·耐心》:“锦文织就,薄幸回颜。”薄幸,犹冤家,旧时女子对意中人的呢称。

锦书:唐人刘兼《征妇怨》诗:“曾寄锦书无限意,塞鸿何事不归来

锦中书:唐耿湋(wei音围)《古意》诗:“叶下统窗银烛冷,含啼自草锦中书。”

黄犬音:典故出《晋书·陆机传》。西晋文学家陆机是吴郡吴县(今上海松江)人。养有一个很好的狗,取名黄耳,他曾在当时的首都洛阳羁留,很久没有得到家信,十分惦念,一日他笑着对狗说:“我家绝无书信,你能送信不能?”黄耳摇尾作声,表示可以。于是陆机写信用竹简装,系到狗颈上。狗向南寻路到家,取了回信又送回洛阳。后来就用“黄耳”或“黄犬”代指信使,用“黄犬音”借指家信。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用黄犬音,难传红叶诗。”

黄犬音也称“犬书”。如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待:“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鹤病“即妻子生病。

3.便函

便函是机关团体发出的形式比较简便、非正式公文的信件,从前也叫“札字”。如《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陈木南写了个札字,叫长随拿到国公府向徐九公子借了二百两银

子。”

4.寸简

寸简就是简短的信,也称为“寸笺”、“寸纸”、“寸楮”、“寸札”、“寸函”、“片札”。有时还用这些代

称,谦指自己发出的书信。兹举几例:

寸简:夏曾佑《送汪毅白》诗:“千古心期凭寸简,九州容易入斜曛。”“心期”指期望、心愿。“曛”(xun音熏)意为昏黑。

寸笺:鲁迅《书信集·致高良富子》:“特上寸笺,以申谢悃。”悃(kun音捆),即真心诚意。

寸纸:秋瑾《念奴娇·寄闺珵妹》词:“别绪千丝,离恨万缕,寸纸应难剖。

寸楮:太平天国罗大纲《致英使书》:“今藉羽便,特修寸楮。

寸札:清人吴下阿蒙《断袖篇·琴书》:“倘得机缘,寸札相招。

寸函:鲁迅《书信集·致黎烈文》:“晚间曾寄寸函,夜里又做一篇。

书信的别称(二)

书信是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在没有电报、电话等现代化通讯工具之前,更加显得重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诗),“忽得远书看百遍,眼昏自起剔残

别称大全

别称大全: 一讲月令: 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二讲季令: 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三讲节令: 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正月初七:人日。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四讲婚龄: 第一年纸婚第二年棉婚第三年皮婚 第四年花果婚第五年木婚第六年糖婚 第七年毛婚第八年铜婚第九年陶婚 第十年锡婚第十一年钢婚第十二年丝婚 第十三年花边婚第十四年象牙婚 第十五年水晶婚第二十年磁婚

六年级书信作文范文

六年级书信作文范文 亲爱的月亮: 你好! 我好喜欢你啊,月亮!喜欢你的皎洁,喜欢你的传说,喜欢你的幽静淡雅…… 月亮月亮,我喜欢你,喜欢你那如水般的明净,月光中的皎洁。你是多么美丽啊!明 亮的你挂在深蓝的空中,好似剪影,精致的没有一丝痕迹。你散发柔柔的、盈盈的光华,周围抹着一层淡淡的、黄黄的晕圈,伴着缕缕微云轻轻缀绕。有时候我想你会是个仙女吗?披着一层散着金光的薄纱,洒满了天空。你俯视着大地,把那光辉微洒,那点点明星,是你的泪吗?你是善良的,也是多愁伤感的,但我还是喜欢你——你没有夕阳那么灿烂,只 给我一点淡淡的喜悦,一点淡淡的哀愁。你那恬静皎洁的月光洒满了我的衣服,温暖着我的心——真的,喜欢你。 月亮月亮,我喜欢你,喜欢你的每一个传说。美丽的嫦娥落在冷清的月宫,一定会寂寞吧!当她走出月宫,望着地上她日夜思念的丈夫,她一定会悄然落泪吧。也许那晶莹的泪,就是下的每一场小雨。她身旁的玉兔,永远都在有舂棒撞捣药材,是要给谁去服用呢?勤劳的吴刚啊,你是多么坚持啊!加油,再用劲儿些,桂花树就要倒下了!不过,只有他们和你相伴,是不是太过寂寞?不,不会的,我喜欢你,月亮,我会陪伴你的,永远不会让 你寂寞的。 亲爱的月亮啊,也许你真是我心中那个叫“月”的姐姐。伤心的夜晚,独自走在小路上,抬头仰望你,向你倾诉,便不觉得孤独。你总将月光披在我身上,似乎知道我有些寒冷,给我添一件梦的衣裳。你那微微的光伴着清风抚摸我的脸颊,吹过我有些散乱的头发…….谢谢你,月亮。我喜欢你,永远都会喜欢你/。 祝:更加美丽动人! 新年更加皎洁! 永远喜欢你的人 沈艺菲 20XX年1月11日 勤劳的环卫工人们: 你们好!

小学六年级书信:给父母的一封信_6

给父母的一封信 本文作文是关于六年级的书信给父母的一封信,欢迎阅读。 亲爱的妈妈和爸爸: 您们好! 十几年如一日,转眼间便过去了。我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了,活泼开朗。但岁月的匆匆流过,妈妈您的额头上,时光老人为您描上了几道美丽的皱纹;爸爸,您的头发中,时光老人为您添上了几道银色的发丝;岁月不饶人,但爸爸妈妈依旧是我心中最美的。 母爱是大地,是您养育了我;母爱是蓝天,是您包容着我。母亲,您是慈爱的,是您给了我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生命与爱心。十月二十四日,冬夜,随着“哇”的一声我“呱呱”落地,您给了我生命,赋予了我最美好的东西,来世间活一次的机会,谢谢您!我在不断地长大,你也不断地呵护着我。您是蓝天,我是白云,在您的怀抱里我才会快乐生活;您是江河,我是鱼儿,在您的臂膀中我才会茁壮的成长;您是大树,我是幼苗,在您的保护下我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妈妈,三月八日是您的节日,女儿没有为您献上一份礼物,但我要为您送去最真挚的祝福:妈妈,您辛苦了。祝您生日快乐,永远健康幸福平安! 父爱是蓝天,无暇、纯洁;父爱是高山,高大、威猛。父爱是一种严肃的爱,您的爱是微妙的,是容易被女儿忽略的,但女儿已经将爸爸的爱铭记心中。爸爸,在我的记忆中,似乎没有您太多的笑容和语言。您太忙太累了,用肩膀撑起了整个家。我们之间的交流是那么的寥寥无几,永远是那几句简单的语言。您不会陪我聊天,不会陪我下棋,不会陪我做作业------这一切的“不会“却让我更加成熟。是的,您不陪我聊天,但却为我买了许多的书,在书中,我找到了交流的对

象;是的,您不会陪我做作业,却送来了资料书,让我学会了自主学习------因为您的”不会“,我学会了太多太多。爸爸,谢谢您,让我学会了这么多。你的爱似大山般高大,似大山般美丽。大山,我的爸爸,女儿记住了您微妙的爱,深沉的爱。 父爱如山,母爱似海,你们的爱比山更高,你们的情比海更深,女儿是永远永远也报答不了的。但我会用我的一生去回报您们。爸爸妈妈,您们就放心吧!我会将爱化为前进的动力,奋发向上,自强不息! 你们的爱说不完道不尽,因时间关系,就此停笔。 祝 你们 身体健康,生意兴隆! 六年级:荀慧琳

古文书信常用词语

书信常用词语 (上) (一)启始 惠书敬悉,甚以为慰。 顷接大示,如见故人。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近屡奉笺,至感厚谊深情。 接获手书,情意拳拳,至不欢愉。 数奉手书,热情诚挚之情,溢于言表。 日前曾奉尺牍,意其已抵左右。 捧读知已惠书,音容笑颜,历历在目。 昨得书笺,反复读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 (二)思念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睽违日久,拳念殷殊。 分手甚久,别来无恙。 故园念切,梦寐神驰。 握别以来,深感寂寞,近况如何,甚念。 鸿雁传来,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相距甚远,不能聚首,转寄文墨,时通消息。 别亦良久,甚以为怀,何日重逢,登高延企。 奉读惠书,宛如天外飞来,回首往事,不啻依稀如昨。 长怀盛德,聊吐愚衷,谨凭鸿雁之传,亻宁望白云之信。 (三)饮佩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久钦鸿才,时怀渴谒。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久慕英才,拜谒如渴。 顷读诲语,如闻金玉良言,茅塞顿开。 谨蒙诲教,疑或冰释,胜似春风甘霖灌顶。 恩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泰山北斗,谁不思慕。 蒙惠书并赐佳作,浩如河汉,理至还必须真,拜服之至。嗣后如有所见,或有新作,望莫遗愚友之驽,尚请随时见示为盼。 先生德高望重,文才武略,贯古今之论,晓中外之文,下风引领,敢下拜嘉。 (四)问病 闻君欠安,甚为悬念。 顷闻您卧榻数日,心甚系念。 闻君甚念,无奈事务缠身,未能前来请安,恳请慎疾自爱。 知尊恙复发,恳祈暂停公务,苓参进,调养莫误,甚念甚念。 尊恙已大愈否?贵体新全,望珍摄自重,衣餐增适,动定咸宜。诸唯珍重,皮之不存,毛岂附焉,来日方长,亟望珍重。

尊恙愈否,念念? 欣闻贵体康复,至为慰藉。 重病新愈,望调养有序,节劳为盼。 闻君抱恙,不胜悬念,特函问候,祝早日康复。 (五)时令问候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莺歌,想必神采奕奕。 炎暑日蒸,千万珍重。 盛暑之后,继以炎秋,务望尚自珍为盼。 秋色宜人,望养志和神。 秋风萧萧,至祈摄卫。 日来寒威愈烈火,伏维福躬无恙。 寒风苦雨,恳请厚自珍爱。 近闻贵地大风暴雨,家居安否,念念。 朔风突起,寒潮逼至,想寓中均安? 古代书信常用词语大全(中) (六)祝贺 顷闻嘉讯,再祝鸿猷大展,万里鹏程。 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与希望之心。 喜闻……,由衷快慰,遥祝前程似锦,万事如意。 谨具刀笔书谒,恭贺嘉事吉礼。 1、贺新婚 忽鸣燕贺,且祝新禧。 欣闻足下花烛筵开,奉呈薄礼,聊卺之仪。 附呈微物,聊佐喜仪,忽弃是幸。 喜闻你们有缘终成眷属,至为欣慰。 欣闻你们喜结良缘,无限欣慰。 近闻足下燕尔新婚,特此祝贺。 顷悉你不日西厢叙情,蓝田得玉,天成佳偶,谨祝秦晋和欢,白头偕老。顷闻吉音,欣逢嘉礼,遥祝如鱼得水,并蒂花开,嘉贺嘉祝。 2、祝寿 ×日为先生××大寿,遥祝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恭祝延年寿千秋。 谨颂受寿家多,长命百岁。 喜贺福寿双全,恭贺全家安好,寿星永照。 3、贺生儿女 闻育祥麟,谨此恭贺。 闻尊夫妇喜添千金,热忱致贺。(贺生女) 弄璋之喜,可庆可贺。(贺生子) 弄瓦之庆,遥以致贺。(贺生女) (七)致谢 大示诵悉,深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之意。

最新六年级习作课《写一封信》教学设计

六年级习作课《写一封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是围绕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而确定的主题。六年级的学生即将毕业了,给远在外地的亲人或朋友写一封信,告诉他们自己的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毕业考试后能不能到他们那去玩等等;也可以给即将告别的某位老师或某位同学写一封信,向他们倾诉离别前最想说的话;也可以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告诉他们毕业前的心里话,和父母进行真情交流。本次习作在原有的要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宽了学生的写信范围,就是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倾诉的平台,让他们在信中,说自己最想说的话,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尽量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 设计理念: 1、“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些都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因此,本课设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尽量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的实际,抒真情,讲真话,自由表达,写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2、致力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革,重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引导生学质疑、探究和交流,帮助学生在研讨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习作技巧,感受写作的快乐。 教学目标: 1、给自己的亲人或老师或伙伴在毕业前写一封信,在信中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 2、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表达出真情实感。 3、通过本次习作训练,让学生巩固书信的格式,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如何把信的正文部分的内容写清楚,并表达出真情实感。

别称大全

别称大全 一讲月令: 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二讲季令: 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三讲节令: 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初七:人曰。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七月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四讲婚龄: 第一年纸婚第二年棉婚第三年皮婚 第四年花果婚第五年木婚第六年糖婚 第七年毛婚第八年铜婚第九年陶婚 第十年锡婚第十一年钢婚第十二年丝婚 第十三年花边婚第十四年象牙婚第十五年水晶婚第二十年磁婚第二十五年银婚第三十年珍珠婚第三十五年珊瑚婚第四十年红宝石婚第四十五年青玉婚第五十年金婚第五十五年绿宝石婚第六十年白金婚 五讲年龄:

古代雅称大全

1、“拜”字族: 拜读,读对方作品;拜会,和对方见面;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拜托,请对方帮忙。 2、“奉”字族: 奉告,告诉对方;奉还,对方的物品归还;奉送,赠送对方礼物。 3、“高”字族: 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高龄、高寿,指老人家年龄;高见,指对方的见解;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高堂,称对方父母;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 4、“贵”字族: 贵姓,询问对方的姓;贵庚,敬辞,问人年龄;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5、“惠”字族: 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存,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6、“令”字族: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称对方的母亲;令爱(媛),称对方的女儿;令郎,称对方的儿子;令亲,称对方的亲戚。 7、“宝”字族: 宝号,称对方的店铺;宝眷,称对方的家眷。 8、“呈”字族: 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别人批评指正;呈报,指用公文向上级报告;呈请,指用公文向上级请示。 9、“垂”字族: 垂询,称对方(多指顾客)对本企业事务的询问;垂问,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垂爱,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10、“光”字族: 光临,称对方到来;光顾,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1、“家”字族: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 家父、家严,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称自己的兄长。 2、“舍”字族: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 舍侄,称自己的侄子;舍弟,称自己的弟弟;舍亲,称自己的亲人;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3、“鄙”字族: 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自己的意见;鄙见,自己的见解。 4、“愚”字族 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自己的见解。 5、“敝”字族: 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6、“拙”字族: 拙笔,谦称自己的父亲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7、“小”字族: 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8、“敢”字族: 表示冒昧地请示别人:敢问,用于向对方询问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9、“见”字族: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给同学的一封信_六年级书信作文600字

给同学的一封信_六年级书信作文600字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乍一看,岁月过得是那样的快啊,我们快要毕业了,我想最舍不得的应该是彼此吧。毕竟一起携手度过了六年的小学时光。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我们在学习之路就下了一些深深浅浅的脚步,似水流年,岁月静好,我们曾经答应过彼此青春,我们一起追梦,一起走过。我们今天如此拼命,那是因为我们坚信:将来的我们一定会感谢今天如此拼命的自己。正如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是我们的座右铭,你们还记得吗?缘分注定让我们相遇,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彼此,或许以后可能不会再见面了。六年的小学时光,我们即将迎来毕业,大家心里更多的是不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我想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彼此,不再像握在手中的尘沙,风一吹,便散了 未来,无限大。我们不知道究竟会发生什么,我们心念对方,坚守承诺,相信彼此。相信总有一天会闯出我们自己的一番小天地。加油吧,同学们,在你追梦的旅途中,哪怕有一天翅膀折断了,无法再继续飞翔了,但你绝对不能放弃自己,因为你的背后还有我们,你小学时光中的同学,做一个勇敢面对现实的追光者。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时光的沙漏沉淀着无法逃离的过往,岁月的双手总是拾起那一抹明媚的忧伤。不为别的,只为更好。因为遇见你,所以我幸福快乐。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青春不老,我们不散。青春永驻,我们如初。同学们,青春是一个不散的宴席,我们也一样,永远不会散,在那宴席中共同举杯同唱。彼此说说笑笑,度过那漫长的岁月,等待着那个曾经而又天真的自己。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青春最美的不是梦,而是陪你一起追梦的人,春风十里,不如你,三里桃花不及卿。 爱着你们的女孩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六年级作文书信:我对老师说的话

六年级作文书信:我对老师说的话 亲爱的陈老师: 您好!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离开了小学的生活,开始了我的初中生涯。但是,陈老师的背影总是时不时的从我的脑海里闪过。有人说过,老师是春蚕,吐不尽那绵绵的情丝至死方休;有人说过,老师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座灯塔,引导着迷茫之舟驰骋知识海洋。还有人说过,老师如一台高科技的新型电脑,而我们则是一张空白的光盘,无私的传授我们知识。 回想起小学时代,想想犯了错误的同学就被老师惩罚去跑圈,想想放学狂奔到操场玩耍,想想放学到空地上踢球……多姿多彩的小学生活是充满了快乐的,在这其中,如果没有老师的教育,没有陈老师课后与我们玩耍,我们的生活就会无比的单调。老师,难道不是你在我们灿烂的人生上增添了几分色彩吗? 静静的,我想对你说,你是北斗星得陪伴者,土地的耕耘者,世界的推动者。谁能够说社会的发展和老师们无关?国家的繁荣富强是靠从无知而去请教而来的。生活在21世纪

的我们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拼搏,改变这个社会,使国家在我们的建设下而不断的进步不是吗?在其中必定会产生一个又一个问题,都得靠我们虚心的向老师请教,获得新的知识。忽然间,脑脑海里闪过小学上课时的场景,至今想起无比的怀念。 一块普普通通的黑板上,你画出了彩虹,蕴含着知识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在飞尘下显得有种独特的视觉感。是岁月苍老了你的容颜,也是粉笔染白了你的两鬓,黑板上的点点痕迹都记录了你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如今我告别了昔日熟悉的陈老师您,告别了一起玩耍的伙伴,告别我丰富多彩的小学时代。或许人生需要执着,人生需要坚强,人生需要勤奋,爱拼才会赢,难道这不是真理吗?在我的小学生活中,第一位老师上的第一节课是我人生起点上的第一道风景,而陈老师您给我们四班上的第一节课和最后一节课永远烙在我的心里。永远感谢您,永远祝福你们。 祝陈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桃李满天下!

古代书信常用语

书信常用语 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 书信开头语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接获手书,快慰莫名。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拳拳盛意,感莫能言。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前上一函,谅已入鉴。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顷接手示,如见故人。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钦佩语 奉读大示,向往尤深。喜接教诲,真解蒙矣。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大作拜读,敬佩之至。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德宏才羡,屡屡怀慕。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思念语 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尽依依。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别来良久,甚以为怀。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问候语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 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 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自术语 敝寓均安,可释远念。阖寓无恙,请释悬念。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祝贺语 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谨以至诚,恭贺你们...... 喜闻......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 致歉语 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音问久疏,抱歉良深。久未通函,甚歉。结尾问候语,是问候受信人安好。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匆此先复,余后再禀。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谨申数字,用展寸诚。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诸不具陈。谨申微意。请长纸短,不尽依依。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日来事忙,恕不多谈。专此奉复辟。手此奉复。敬候回谕。 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书信交流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书信交流 篇一:和书信有关的资料 应用文写作·书信 1.“应用文写作·书信”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一般书信的写作,弄清一般书信的格式、信封的正确写法除此之外,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书信这一传统交流方式与现代交流方式(如电话、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相比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和文化内涵,让学生爱上写信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书信表情达意;第二课时学习专用书信的写作,弄清专用书信和一般书信的异同,掌握常见专用书信的写法并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熟练运 用 2.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导入环节可做精心的设计如: ①故事导入 用“鸿雁传书”(或飞鸽传书、青鸟传书)的故事导入书信的写作,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为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

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好让苏武归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另一种更为人所知所喜欢的是民间流传的故事:唐朝薛平贵远征塞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十数年,矢志不移一日,王宝钏正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倾诉对爱情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 前者是对国家的忠诚,后者是对感情的坚贞,这两个故事的流传,让“鸿雁”成为古代通信的使者,也让这两个故事本身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②问题导入 现代人的交流方式有哪些? 最方便的交流方式? 最快捷的交流方式? 最简洁的交流方式? 最令人回味无穷的交流方式?——书信 ③竞赛导入

书信大约有一下的称呼和含义

书信大约有一下的称呼和含义。 信:这是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表示书信的词语,比如“信件”、“信封”等等。 函:也是“信”的意思,这是“信”的书面语。如“便函”就是便信,“公函”是公文。 书:如“家书”就是家信,“手书”就是亲笔信。 札:原指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书信。如“大札”、“惠札”、“便札”,现在还有“信札”这个词。 简:原指写字用的竹片,引申为书信。如“书简”、“小简”。 笺:供题诗、写信用的纸张,引申为书信。如“便笺”、“锦笺”、“华笺”。 尺牍:牍,古代书写的木简。用一尺长的木简作书信,故称“尺牍”。 尺素:素,白绢。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尺素引申为书信。 鲤鱼: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此后,把尺素、鲤鱼引申为书信。李商隐诗云:“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也是用的这一典故。 鸿雁:典出自《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此后,文学作品中常用“鸿雁”来代书信,比如“海外来鸿”。有时还特别指情人之间的书信,现在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就是这 个意思。

一般书信写作格式及范文 作者:laiqia 文章来源:东方语言点击数: 书信一般由称谓、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日期所构成。我们以刘星给强强的一封信为例作简单讲析。 1 .称谓 在首行顶格的位置写称谓,后加冒号。 为了表示尊敬、亲切,可在称谓前加上“尊敬的”或“亲爱的”等词。这由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定。 亲爱的强强:(同学之间,关系亲密,可用亲爱的) 2 .问候语 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问候语。 运用礼貌语言,使收信人感到亲切,受到尊敬。 长者多问候身体,中年人多问候事业和家庭,青年人多问候爱情和学业,少年儿童多祝愿健康成长。 你好!你在新学校的生活还习惯吧,别忘记了老同学哟 3 .正文 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一件事一段,注意要分层次叙述清楚,简洁清晰 语言要求准确通俗,明白如话,不要作过多过深的修饰,已免造成对方难于理解。 最近我们准备开一次同学聚会,不知你有时间回来参加没有。 另外,请你帮我到新华书店买一本语文学习资料,阅读方面的。 4 .结尾 要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写表示祝愿的话,以示礼貌。 一般性的祝词“此致”“敬礼”,格式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敬礼”下一行顶格写。 给长者的信往往写“祝您健康长寿”,给朋友写“祝工作顺利”,给晚辈写“祝你学习进步”。 祝 学习更上一层楼。 5 .署名和日期

古代书信称谓

古代书信称谓 篇一:古代书信礼仪知识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之二十二 不见面的礼仪:书信 书信历史 ?在日常生活中,古人以“自谦而敬人”为原则,因而要借助于各种礼仪来体现之。当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见面,只能将情感诉诸笔墨,托诸邮驿时,礼仪依然不可或缺,字里行间,揖让进退之态不仅依然可见,而且显得更为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从而形成了富于中国特色的书信文化。 书信历史 ?我国的书信史源远流长,战国时期乐毅的《报燕惠王书》、鲁仲连的《遗燕将书》、都已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但先秦两汉人写信,形式比较随便。至迟到魏晋时期,开始有人撰作“书仪”,就是各类书信的格式,以供他人写信时套用。

书信格式 一封通常意义上的书信,至少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称谓语 提称语 思慕语 正文 祝愿语 署名 敬称 敬称的方式很多,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是将古代爵称等转换成敬称。 例如:“君”转化为比较宽泛的敬称:称父亲为家君,称已故的祖先为先君,妻子称丈夫为夫君等等。也可以用作对他人的尊称。 对方德高望重,可以在他的姓之后加“公”字,称为“某公”,当今中国的知识界还有这种用法。“卿”用作尊称,先秦就已出现,如荀况(荀子),时人尊称“荀卿”,就是大家最熟知的例子。《梁书·吉翂传》“主上知尊侯无罪”,此处的“尊侯”

是指对方的父亲,这 一用法在书信语言中还时有所见。 敬称 称呼对方配偶、子女也有相似的做法。人们常常把对方的配偶称为“夫人”;“公子”用于尊称对方的儿子,而将对方的女儿称为“女公子”。 敬称 称呼他人的亲戚,一般在称谓前加“令”字,也可以在称谓前加“贤”字。旧式书信还往往用“台”字来表示尊敬。 与敬称相呼应,书信中凡涉及对方的事物都要用敬语。 书信中一般不要出现你、我、他之类的代词,这也是简慢或者缺乏文采的表现,凡是遇到类似的地方,应该酌情处理。 谦称 对他人用敬称,对自己用谦称,是中国人的传统。 古人每每用“臣妾”作为谦称。对自己的父母固然要敬重,但在与他人提及

书信礼貌文雅措辞

書信禮貌文雅用語 對象知照敬辭請候語安好語啟告語 祖父母父母膝下恭叩敬請金安福安叩稟敬稟敬叩 師長函丈道鑒壇席恭請敬頌道安鐸安教安敬上謹上謹啟 長輩尊前尊鑒賜鑒恭請敬頌尊安福安崇安敬上謹上謹啟 平輩台鑒雅鑒惠鑒恭敬頌即請順候台安大安近安謹上謹啟晚輩青鑒如晤如握恭敬頌即請順候近好近佳手書字 文教界道鑒文席撰席恭敬頌即請順候道安文祺撰安謹上謹啟財經界台鑒大鑒恭敬頌即請順候籌安財安商安 宗教界道鑒法鑒壇席恭敬頌即請順候道安法安教安 軍政界鈞鑒鈞座勛鑒恭敬頌即請順候鈞安勛祺政安 部門主管鈞鑒恭敬頌即請順候鈞安鈞祺 居喪者禮鑒苫次恭敬頌即請順候禮安苫安 收到來信: 頒來手示,誦悉一切承賜教言,十分感激 大示拜讀,心折殊深得奉云翰,不勝感戴 大札拜讀,敬佩之至 大函細讀,尊意俱悉  得聆教益,如坐春風得書之喜,喜不自勝 奉展芳翰,如見玉顏 忽得蘭言,欣喜若狂   華翰先頒,甚忍下懷 惠示奉悉,如親威顏 茲蒙惠書,無限感激 昨接雲朵,聆悉一切  接奉環雲,慰如心頌昨接還翰,喜悉一切 時間飛逝: 白駒過隙,寒暑三度光陽似箭,日月如梭 奉風東去,夏風南來光陽荏苒,時序頻遷 人間歲改,天上星回時光流水,日月飛梭 寒暑易節,春秋換季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歲月荏苒,裘葛幾易歲月易得,彈指人生 歲月易逝,十載一瞬歲月難駐,人生易老 傾訴思念: 故園代切,夢寐神馳別來良久,甚以為懷 別後縈思,愁腸日轉多日不見,孺念甚殷 海天在望,不盡依依春雨霏霏,思緒綿綿 海天相望,思念切切離情別緒,耿耿于懷 握別以來,深感寂寞遙隔雲山,久疏音問 心路咫尺,靈犀相通一別累月,思何可支 自別芝暉,思念殊深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頻年不晤,渴想良深秋水伊人,懷念不已 道歉請諒: 抱歉之情,莫可言表久未請安,深以為歉 多承過獎,不勝慚愧滿腔歉意,寤寐難安

六年级作文书信:给老师的一封信

六年级作文书信:给老师的一封信 敬爱的朱老师: 您好! 老师啊老师,是谁像严父又像慈母,对我们关爱引导,百般呵护?是谁像蜡烛般燃烧自己的青春年华,辛勤耕耘,三尺讲台谱写春秋?是谁像春蚕吐丝般给我们传授知识,教书育人而无怨无悔?是您,朱老师!这么多年来,是您,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是您在人生的道路上启迪我们学会做人,是您在生活中给我们点点滴滴却源源不断的关爱!有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朱老师啊!您就是那精神崇高的春蚕,您就是那光耀天地的蜡烛!今天,我心中的那股沸腾的激流促使我拿起笔来,给您——我敬爱的老师写这封信。 老师,您用严格要求关爱着我。您还记得吗?那一次,您在讲一个重点知识,而我却在下面做其他事情,您看见了,在课堂上点名批评了我,这让我又恼又羞,恨不得先跟您顶一下嘴,再找个地缝钻下去!下课以后,您把我叫上了讲台,检讨了自己工作的粗心,又给我补了我漏听的内容,您的细心教育像严父又像慈母让我明白了您对我的关怀:您上课点

我的名字,是对我的关注,提醒我注意听课。而我却不听您的课,还为您的批评生您的气,这真是太不应该了。老师,从那以后,我就学会了上课注意听课,不再给上课的老师添麻烦。老师呀老师,您的教育点点滴滴如春雨,让您的学生对您心存感激。 老师,您用辛勤和敬业教育我们。难忘那次您给我们上课,板书后您去拿白板擦时身子一晃,“蹦”的一声跌倒在地上!我们的心悬了起来,惊叫着站起来。但是您却迅速起身,拍了一下裤子,对我们说:“没事没事。谢谢同学们的关心!”说完继续上课了。课后,您对我们说:“同学们,对不起!唉!老师老了,身体不像以前那么好了,板书的时候眼睛经常是花的……”老师呀老师,几十年的教育工作把您的身体累坏了,可您也不肯歇一歇,为的是不耽误我们的学习,您宁愿自己忍着身体的疼痛也不愿让学生为您担心,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啊!您教给我们的岂只是文化知识?您的勤劳敬业也潜移默化,成了我们今后对待事业的态度。朱老师啊朱老师,我们对您的的感激又多了几分,我们对您的敬爱又深了一层。 敬爱的朱老师,您那沾满粉笔灰的双手与我们试卷上红红的一百分相映相衬,您那谆谆的教导与我们优秀班级的奖状相和相鸣,您头上的银发与我们拔节的身体相长相生。我们的成长与成功,全靠有您的教育与引导,而现在我们对

书信学生称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书信学生称呼 篇一:书信大约有一下的称呼和含义 书信大约有一下的称呼和含义。 信:这是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表示书信的词语,比如“信件”、“信封”等等。 函:也是“信”的意思,这是“信”的书面语。如“便函”就是便信,“公函”是公文。 书:如“家书”就是家信,“手书”就是亲笔信。 札:原指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书信。如“大札”、“惠札”、“便札”,现在还有“信札”这个词。 简:原指写字用的竹片,引申为书信。如“书简”、“小简”。 笺:供题诗、写信用的纸张,引申为书信。如“便笺”、“锦笺”、“华笺”。 尺牍:牍,古代书写的木简。用一尺长的木简作书信,故称“尺牍”。 尺素:素,白绢。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尺素

引申为书信。 鲤鱼: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此后,把尺素、鲤鱼引申为书信。李商隐诗云:“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也是用的这一典故。 鸿雁:典出自《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此后,文学作品中常用“鸿雁”来代书信,比如“海外来鸿”。有时还特别指情人之间的书信,现在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就是这 个意思。 一般书信写作格式及范文 作者:laiqia文章来源:东方语言点击数: 书信一般由称谓、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日期所构成。我们以刘星给强强的一封信为例作简单讲析。 1.称谓 在首行顶格的位置写称谓,后加冒号。 为了表示尊敬、亲切,可在称谓前加上“尊敬的”或“亲爱的”等词。这由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定。 亲爱的强强:(同学之间,关系亲密,可用亲爱的) 2.问候语 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问候语。 运用礼貌语言,使收信人感到亲切,受到尊敬。

六年级作文:给学弟学妹的一封信800字

给学弟学妹的一封信 亲爱的各位学弟学妹: 你们好!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你们,因为我也确实能够算是你们的学姐了。我觉得,现在的你们可能会为了考试而忙得焦头烂额,可能会因为那些读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事而头疼…… 请不要担心。让我有点自大地说一句话:“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直到现在,我还会为了一些小事而忙得像个陀螺——稿子写不完,马上就要到截稿期了;作业做不完,可是已经很晚了;考试考不完,因为卷子实在太多了…… 这些事情会使大家懂得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如何提高做题速度,如何快速写作文…… 先说写不完的稿子。虹韵文学社的征稿总是很紧张(至少对于我来说),没写过这个主题,选材不够有新意,写不好,写得太少这些因素老是困扰着我们不能及时交稿。如果真的很难写,可以抛开书本,去外面走走。外面的空气会让你一下子打起精神,把烦恼都抛开。看看天空上无忧无虑的鸟儿,你也许会得到新的启发。记得要“推敲”字句,令文章变得更好。 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这一点也很重要。我认为,书,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有让人放松的魔力,书在任何地方都能或多或少地发挥用处。说点被用烂的话:“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读一本好书,就像喝了一碗心灵鸡汤。”经典的好书是经得起反复读的,多读几遍,总会有新的知识被你发现。你也许会觉得读书很枯燥,没关系,每个

人都有喜欢与讨厌的事物,正是这些特点,才会有一个性格独一无二的你。 考试写不完卷子怎么办?大概只有一个办法——提高做题速度。做题时,不要大量做题型重复的题,应该多做些易错题、难题,掌握牢固的题就可以少做了(想想以前我就是用这招逃避重复题型的)。记得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然后再挑出错题,学会新知识。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希望你们看完这封信以后能够变得更好。感谢你们看我的长篇大论,希望你们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祝 学习进步!

中国古代书信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古代书信 篇一:中国古代信息传递 中国古代信息的传递 古人传递信息主要用以下方法:飞鸽,烽火,快马,暗号,手语,书信,旗帜等。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 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 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 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古代信息传递的出现离不开“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的长城。“长城”一词始见于战国时代的文献记载。在古代不通朝代有着不同的修筑形式,所以对这种防御工程的称谓也有所不同,如:列城、方城、塞、暂洛、界壕、边墙等,实际上均指“长城”,其实广义的长城是对中国古代所有的

巨型军事工程体系而言。 在历代长城修筑过程中都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据险致塞”。一是根据地型来构筑工程。二是充分利用地理 天险防御敌人。长城以垣墙为主体,包括了城障、关隘、兵营、卫所、墩台、烽堠和观察、通讯等综合功能,形成了古代最为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其中,设于长城内侧的烽火台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在古史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 以烟示急,称为“燧suì”。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燧各地诸侯必须马上带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敌人。由此可见,烽燧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早在周时就已出现了庞大而又完善的军事信息联系网络。我国考古工作者于1972年至1976年在居延通过发掘获得了汉代木简三万余枚,并发掘了烽燧遗址,对我们了解汉代烽燧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据木简可知两汉时代,从河西四郡(今甘肃省武威、

给抗“非典”医护人员的一封信-600字六年级作文书信

给抗“非典”医护人员的一封信-600字 亲爱的医护人员: 你们好! 今年年初,在我国局部地区发现了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传染性极强的病——非典型性肺炎。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这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战役。 当人民遭受“非典”灾害的突袭时,当人民惊恐于“非典”的阴霾时,你们——伟大的白衣天使、生命的卫士,毅然抛开个人安危,奔向抗击病魔狂潮的第一线。面对病魔和死神威胁,你们义无返顾地挺身而出。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你们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把幸福留给别人,把痛苦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为抗击“非典”而牺牲的护士长叶欣阿姨不正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吗?当非典型性肺炎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出现时,叶欣阿姨身先士卒,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上,但就在叶欣阿姨最后所抢救的、也是传染“非典”给她的那为患者健康出院后不到一个星期,叶欣阿姨永远离开了我们。 面对“非典”病魔,我们有恐惧;面对死神,你们义无返顾。当我们每个人为自身安全担忧的时候,你们却行走在“非典”病魔的边缘。你们的行为,也许很普通,因为救死扶伤是你们的职责;但是,你们在关键时刻,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却令我们敬仰。 现在,也许你们仍奔波于病房里,忙碌于病床边,也许你们无暇

透过那一扇扇密闭的窗门感受到华夏大地春天那温暖的阳光。但你们并不孤独,我们与你们同在,我们的心正和你们的节奏一起跳动! 我们一定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协作,同舟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毫不松懈,巩固成果,直到夺取抗“非典”斗争的最后胜利! 祝医护人员们 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实验小学六(5)班 岑瑜 2003年5月16日

古代书信中各种血缘关系的称谓

(一)亲属 亲属通常分为三种:配偶、血亲、姻亲。 1.配偶 配偶就是夫妻,夫妻关系因结婚而发生,因离婚而解除。 2.血亲 血亲就是有血统联络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分为自然血亲和法定血亲两种。自然血亲是指出于同一祖先,有血统联系的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等。法定血亲是法律承认的血亲,并无自然的血亲关系,如养父母、养子女。 旁系血亲:虽然不是与自己有直接的血亲关系,但是出于同一祖先,如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等。 亲等:亲等是表示亲属间的远近的程度。在直系血亲,从本身往上或往下数以一世为一亲等,如自己与父母隔一代,是一亲等,与祖父母隔二代,是二亲等,往下数也相同。旁系血亲则从本身往上数到同一祖先,再由该祖先数到要和本身计算亲等的人,二者相加的总世数就是亲等。 3.姻亲姻亲就是因婚姻而发生的亲属关系。可分为"血亲的配偶",如兄弟的妻子、姐妹的丈夫;"配偶的血亲",如妻子的兄弟的妻子或妻子的姐妹的丈夫。一般不承认"血亲的配偶的血亲"是姻亲,因为如果承认的话,姻亲的范围就太广泛了。兄嫂、弟媳的父母,或姐夫、妹婿的父母都不是姻亲,俗称"亲家"。 (二)称谓 对于称谓,我们的祖先是十分讲究的,丝毫必辨,如不谨慎,稍有差错,便会贻笑于人。今天,我们虽然不必象先人那样讲究,但是,搞清楚亲属、师友、同志之间的称谓是很有必要的。 1.称谓的规律 (1)凡家庭中的至亲长辈、平辈都按例称呼,如父母亲、岳父岳母、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等。过去对直系小辈的传统称呼是用一"吾"字,如吾儿、吾孙等。其它亲友可在尊者、长者前加一"尊"字,在晚辈、小辈前加一"贤"字。 (2)有姻亲关系者加一"姻字",如姻伯、姻兄、姻翁等,有世谊者加一"世"字,如世伯、世兄等。姻世皆有者加"姻世"二字,均无者冠一"仁"字。 (3)在至亲长辈和平辈面前自称均按定例,如舅侄、表弟、内兄等。 (4)直系长辈及外祖父对小辈自称不必另加谦辞,祖即称祖,父即称父,其余可加一"愚"字,如愚叔、愚舅等。 (5)业师自称,无需太谦,亦不宜过于直率自称为师,古人称"友生",现一般直书己名。 2.尊称

书信的历史

书信的历史 篇一:书信的演变 知识看台书信的演变 书信的前身是实物信,可以看作是人类最早的有形信件。作为中介的信使“口说无凭”,为了更好地取信于对方,同时也为了避免遗忘和差错,便在口信的基础上逐步创造了“实物信”,即用各种各样的实物作为交流信息的工具。这种实物具有公认的性质,人们接触到实物,就会很自然地想到与这种实物相联系的意思,接受到不为别人知道的信息。比如,现在还有人在书信中夹寄几粒红豆,以表达相思之情。在人类正式创造文字以前,在一些民族通信史上出现过“贝壳信”、“结绳信”。当然这种实物信,有的已经成为普遍公认的信物,有的成为双方约定的信物。所谓“结绳信”,就是在绳子上结上大小不一的各种疙瘩,并涂上不同的颜色,用来表示各种不同的事情,我国古书上很早就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又说:“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绳信就是用此来传播信息、交流思想的。文字出现以后,还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书信,因为,那时还没有发明纸。在

纸张这样的信息载体出现以前,人们的“文字信”又是用什么来书写的呢?古时候人们把信写在一种又轻又薄“尺素书”是把写好的。的丝绸——绢帛上,这种信叫“尺素书” 信笺(素)夹在两块刻成鲤鱼状的木块之间封装起来,故又称作“鱼书”。但由于绢帛价格昂贵,只有有钱人家用得起,因此,那时人们使用得最多的信件,是写在价格比较便宜、又容易制作的木简、竹简上。这已有大量考古实物为证。 远在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竹子和木板作为 书写的工具。首先用刀子把竹子或木头刮削成一条条狭长而又平滑的小薄片,用毛笔蘸了墨在上面写字。竹片叫竹简,木头片叫木简,又称牍。用来写信的木简通常三寸宽、一尺长,所以人们就把书信称为“尺牍”。尺牍一般由两块木简 组成,写信的时候,先在底下这块木简上写上要说的话,写完了在上面再加盖一简,并写上收信人和发信人的姓名。然后用绳子从中间将两简捆扎结实,这个绳子就叫做“缄”。 为了防止别人路上拆看,在打结的地方,还要加上一块青泥,再盖玺印,这盖有玺印的泥叫封泥。然后就可以派信使把信送出了。这种信封形式一直到唐代还在仿 制。 一般书信均简短,以便于邮传。信长,用的竹简就多,邮 传负荷就重。据历史记载,西汉文学家东方朔上书自荐,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