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上进行,在充分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为了促使贵州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贵州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和分析。文章首先要对贵州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生态旅游的相关理念基础上,提出贵州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旅游发展对策旅游发展

一、研究综述

生态旅游思路的产生是在全球环境危机、人们"生态觉醒"的大背景下,生态旅游的思路对旅游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国外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是以研究大型动物在生态旅游中作为游客观看的对象开

始的,后来学者们在研究生态旅游的时发现,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居民越来越注重保护其居住的环境。如Lindberg, Enriquez & Sproule 1996年以洪都拉斯伯利兹地区为例,发现随着社区居民从公园生态旅游中获取收入的增加,社区居民则更加积极地支持保护区的发展。同时,学者们也在对生态旅游的各种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Stefan Gossling (1999)运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法(CBA)对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的各种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和成本(包括机会成本、保护成本、旅游环境危害成本)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生态旅游经济价值超过常规利益(如砍伐、放牧等)的经济价值。

我国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相对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80年代,但开始重视始于1995年,起初学者们主要是将生态旅游的一些思想应用到生态旅游规划中进行研究。而关于对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生态旅游评价指标和标准等方面进行,同时从多角度去考虑有关生态旅游对于各种相关群体的影响进行研究。如阎传海(1997、1998)对自然性、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张崎等(1999)从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稳定性等方面对湿地生态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

二、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Ek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K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

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它是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1990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Ce International Ekotourism Society)把其定义为: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保护环境并提高当地居民福利的一种旅游行为。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三、贵州生态旅游资源概况

3.1特色的喀斯特地貌

贵州被誉为天然"大公园"。特殊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原生的自然环境、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形成了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交相辉映的丰富旅游资源。贵州拥有黄果树、龙宫、织金洞、红枫湖、舞阳河、兴义马岭河峡谷、荔波樟江、赤水等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花溪、百里杜鹃等2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铜仁梵净山动植物、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赤水原生林和草海鸟类栖息衍生地和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遵义会议会址、从江增冲鼓楼、盘县大洞等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传统的少数民族风情

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汉族外,还居住着48个民族,世居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等16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 37.9%,各民族历史悠久,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习俗,并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与文物古迹,贵州省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个,省级 226个,市县级1500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个,每年五彩缤纷的民族节日达1000多个。贵州少数民族粗犷豪放、热情质朴、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各具特色,成为贵州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贵州各民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它那浓郁的民族风情犹如醇美的茅台酒令人心醉。侗家鼓楼和风雨桥、苗族吊脚楼、布依石头寨,精湛的银饰花带、绮丽的挑花蜡染、多彩的民族服装,侗族大歌、傩戏歌舞、芦笙铜鼓,壮观的斗牛大赛,惊险的上刀梯、下火海,都令人啧啧称赞,心仪不已。

3.3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

据调查显示,贵州森林旅游资源的基本数量、分布、规模、组合状况、价值、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等特征。共调查2741个资源单体,其中自然景观类1338个,人文旅游资源类1403个,根据全国旅游资源分类标准,贵州森林旅游资源分为8个主类、29个亚类、124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旅游资源的100%、93.55%、80%,可以看出贵州森林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喀斯特独特地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多彩的民族风情、怡人的气候条件、厚重的红色文化都是贵州森林旅游资源的特色所在,也是贵州发展"大旅游"产业,实施"生态立省、旅游强省"战略的重要基础。

四、贵州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4.1科学规划生态区加强对环境保护

生态旅游的开发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开发生态旅游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对生态旅游的开发建设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规划方案,方案中应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文物古迹保护、传统民族文化保护的具体措施,同时还应注意生态旅游区游客容量及环境承载力的控制,根据环境承载力来合理规划游客人数。对已经出现的环境污染及环境破坏问题要加以及时有效的治理,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旅游资源。

4.2树立科学的生态旅游观念

在发展旅游业时,政府占有主要的指导地位。政府首先应树立起生态旅游发展的观念和意识,并将这种观念运用于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中,从而用生态旅游的观念指导旅游业的发展。在观念中应明确生态旅游发展的内涵,树立起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加强生态旅游的宣传,转变传统的旅游开发的观念,运用科学发展观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积极稳妥地推动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把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结合起来,实现旅游资源保护的基础上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4.3发展贵州生态旅游应当坚持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文明是生态旅游的灵魂,是生态旅游的前提条件,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还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贵州生态旅游应当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应当抢抓机遇。贵州省向国家申请的每年定期举办一

次的全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就是抢抓机遇、彰显生态文明理念的大舞台,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举措,而且也是我省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战略选择,更是贵州省打造对外开放和交流、推进贵州生态旅游历史性跨越的高端平台;用生态文明理念来发展生态旅游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人人都有责任,各行各业都应当身体力行,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生态文明理念落实到社会的每一个成员身上,落实到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

4.4改善生态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质量

贵州生态旅游区大多位于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居住区,保护区的交通、通讯、居住等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严重影响了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因此,应多渠道、多方式筹措资金,增大投入,加强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在保护区缓冲地带的外围(即保护性经营区),利用"生态技术",修建"生态饭店"、"生态旅馆",满足保护区生态旅游过程中游客的吃、住、行、游、娱等多方面的需求。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生态旅游服务中心和生态环境监测站,为游客提供高层次的服务,提高生态旅游档次和效益,并推动保护区本身的科研、教育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4.5探索建立具有维持可持续发展功能的旅游管理模式

确定相关组织机构的职能、权力和义务;建立对旅游企业和当地居民的约束机制、环境补偿机制与管理体系,替代目前旅游区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的管理模式。制定包括旅游资源开发、景区规划、旅游营销、旅游区管理的相关法规和条例,确保旅游业的健康、高效运行。

五、结论

贵州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能保护贵州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为旅游资源,同时也是实现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开发生态旅游时,应保护与开发并重,树立生态旅游观念,不断加强生态旅游区环境的保护,政治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问题,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成林.现代农业产业化特征及其构建途径[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7).

[2] 苏洁.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消费导刊,2009(5).

[3] 穆彪.贵州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综合评价及开发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08:109.

[4] Lindberg,K.,Enriquez,J.& Sproule,K.Ecotourism questioned:Case studies from Beliz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23):543-562.

[5] 苏欣慰,董鑫,等.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研究概述[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5).

[6] 阎传海.淮河下游地区针叶林多样性格局及其气候的关系置[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

二是加快建设,拓宽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对外大通道,推动湘西州尽快融入长沙、重庆、桂林、贵阳4小时经济圈;加快建设景区连接线,改善凤凰通往各乡镇等重点旅游项目目的地的公路等级,完善县城路网系统,特别是通往景区的道路建设;加快对景区配套设施的改进,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如修建停车场、旅游公厕、自驾车营地等等,从而促进凤凰县文化旅游资源的内联外合,形成大旅游、大环线、大市场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2、加强旅游开发力度,提升融合质量

一是传承传统,对接现代教育。对年轻一代进行现代化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其传统文化的教育。凤凰县内的少数民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在文化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针对性其特有的民俗文化开发民俗旅游的狩猎文化、饮食文化、民居文化、手工艺文化、歌舞文化、节日文化等。这样,让年轻人参与其中,在学习到现代文化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和继承。

二是保护开发,并行建设发展。首先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将凤凰古城的建筑进行统一规划,将不协调的建筑进行整治,严格规划审批新建和改建的房屋,务必保持其明清风格和民族风情;其次,将古城内的商铺进行整合,打造"凤凰小吃一条街""民俗手工艺品一条街"等商业聚居场所,还原古城该有的古香古色。只有将这些具有历史人文内

涵的文物古迹保护起来,才能真正吸引游客,让古城的文化旅游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三是寓教于游,推广民间文化。在古城内设置民俗手工艺品的展示区和参与区,建立展示区公开展示老工匠们制作工艺品的过程,并建立"银饰博物馆"、"蜡染博物馆"、"织锦博物馆",加上现有的"古城博物馆",将凤凰特色手工艺文化展示出来;参与区专门设立体验室,让游客们参与到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如蜡染、扎染、编织的制作中去,并能将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带回。这样不仅能让游客在古城逗留的时候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还能推广传承凤凰快要消失的民间传统工艺。

3、加强旅游品牌建设,扩大融合效应

一是政府主导,加强商品研究。文化作为旅游业的灵魂,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业在市场上是没有竞争能力的。因此,政府首先应该将文化产业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进行开发,对文化产业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扶持;其次,要深挖苗族文化,将浓郁的苗寨乡土文化特色和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苗族风情等融入到旅游产品中,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不能让"舶来品"冒充苗族旅游商品。

二是实施精品策略,打造旅游路线。通过打造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举办全国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依托凤凰打造"烟雨凤凰"和"梦里湘西"两台大型文化旅游晚会,通过举办歌舞比赛、音乐节、国际摄影双年展、苗族跳花节等参与性高的活动,使"神秘古城、天下凤凰"的旅游形象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上不断形成冲击,打造凤凰旅游的品牌。同时利用凤凰现有资源打造名人文化、山水风光、乡村民俗文化和兵战文化等主题旅游路线。

凤凰县完全可以利用其所拥有的原始、古朴、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差异,围绕本地民俗活动和人文积淀开发设计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使凤凰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地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文喜.凤凰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2] 凤凰区域地理实习报告.百度文库,2015.

[3] 熊焱.凤凰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吉首大学,2012.

[4] 叶红专.把湘西州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J]. 新湘评论,2014.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进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1999年是中国国家旅游局规定的生态旅游年。世界人士预测,以走向爱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就在人们为我国旅游业面临难得的机遇而欣喜若狂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特不是目前有的人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而实际上却做着破坏环境的旅游。因此,必须对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生态旅游的法制法规和治理措施,并使生态旅游成为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一所大学校。以此来爱护我们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使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进展的绿色产业。 一、生态旅游概念的衍变与真正内涵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阻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1988年,给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作为

常规旅游的一种专门形式,游客在观赏和巡游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察和享乐旖旎风光和野生动植物。这时期生态旅游的概念是指一种旅游业中的"复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观念。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情愿到大自然中巡游而不是去现代的都市和海滨度假,强调进展旅游业中对自然景观的开发。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爱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爱护,是可持续进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同时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制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同时,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爱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专门高的绿色产业,需要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多学科的论证,方能投产。需要认真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摘要:生态旅游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生态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生态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21世纪一个极为重要的旅游经济增长点。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形式,生态旅游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所谓生态旅游,是以自然风光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为主要旅游资源,促进自然资源和当地文化的完整保护,增强旅游者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一些地区政府的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野生动物也是极其珍贵的旅游资源。一些地方在开发这一旅游资

源时,管理不善,执法不力,不少野生动物遭到乱捕乱杀,有的宾馆饭店甚至以野生动物作为美食招揽游客,使不少珍稀品种濒临灭绝。 (二)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风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我国风景区受到建设性的破坏。由于在景区内开山炸石,砍树毁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有的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这不仅破坏了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的原始景观的文化内涵,也对旅游环境的生态格局和风景结构造成了破坏。 (三)风景区环境污染严重。据旅游风景区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一些风景区的水土、大气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噪音、烟尘超过了规定标准。大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及酸雨等情况比较普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开办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二、生态旅游存在问题的成因 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做法,必须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生态旅游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由两大原因引发的:一是外在因素,是由于目前我国的国情决

迪庆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实现旅游业与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了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流。云南迪庆作为滇、川、藏联手创建的“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中心,有着其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在生态旅游大发展的今天,具有极高的旅游市场需求。迪庆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促进迪庆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自然与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且能够改善迪庆藏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给藏区人民带来就业岗位,促进迪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稳定和谐。但迪庆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加深了对生态环境的依赖程度,生态环境保护变得极为重要,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问题应得到正视和有效解决。本文通过调查梳理迪庆藏区生态旅游资源,研究分析发展现状,应用SWOT 分析法对迪庆藏区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挑战与机遇,进行探讨分析,并基于迪庆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SWOT的分析结果,针对目前迪庆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劣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客观、可行的对策与措施,能够为迪庆生态旅游业相关管理部门在制定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时提供有益的参考,有助于实现生态旅游的有效开发与保护,促进迪庆生态旅游得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迪庆;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growth of tourism and economy, ecology and society, eco-tourism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today. Diqing of Yunnan is the center of “China Shangri-La eco-tourism area” jointly established by Yunnan, Sichuan and Tibet, possessed of unique eco-tourism resources, which can satisfy the extremely high demand of tourism market in the major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at present. For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Diqing, it is not only beneficial for the protection of local eco-environment,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natural and human resources, improvement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Tibet area and increase of jobs for Tibetan, but also helpful for the economic growth of Diqing, ethnic unity and progress as well as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 However,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also deepens the reliance on eco-environment and makes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come very significant.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eco-tourism expans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ould be emphasized and solved effectively. In the paper, eco-tourism recourses of Diqing in Tibet area was investigated and sorted out and its development status was studied and analyzed and SWOT was applied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strength and weakness as well as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in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 Besides, based on eco-tourism status in Diqing and SWOT analysis result, its regional and resource advanta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were also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weakness and challenge in current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f Diqing, objective an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for its development were proposed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relevant eco-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s in Diqing 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relative policies so as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and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aqing’s eco-tourism.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论文相关论文总结

能力有限,也就能写这样子的了吧。。。你凑合着改改应该能过。。。 哪些需要加什么我都有用红色标注。。 自己还可以从各个方面来写一点、、 然后就是目录。。你自己弄一下把,我不会弄目录。。我哥哥他们弄得目录一点就链接到相应的地方了。。我真心不会弄啊~~ 前言我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么个写的,我就写上了。。 好吧。。 早就写完的东西因为木有电脑发给你,所以晚了。。。 呃~就这么的吧。。。 有撒不懂得你再问我就行。。。 今天我一直能用笔记本上网。。。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摘要: 旅游是一种空间活动,需要丰富的地理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旅游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生活方式之一。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旅游开发,规划先行。只有通过规划,才能保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旅游同环境的协调。。针对旅游业的现存状况,根据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性,随着旅游环境容量,我们将使旅游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旅游,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征,旅游规划 旅游业随着旅游的兴起而产生,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则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使我们不得不对有关旅游业、现代旅游、我国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旅游规划、旅游保护、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深入了解、重新定义。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好的研究,对今后旅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目录: 0.前言…………………………………………………… …………………(页码) 1.旅游业…………………………………………………… …………………(页码) 2.现代旅游…………………………………………………… …………………(页码) 3.旅游资源…………………………………………………… …………………(页码) 4.我国的旅游资源…………………………………………………… …………………(页码) 5.旅游开发…………………………………………………… …………………(页码) 6.旅游规划…………………………………………………… …………………(页码) 7.旅游保护…………………………………………………… …………………(页码) 8.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页码)

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休闲生态旅游是以县域环境为载体、以自然为背景、以文化为基础、以发展为前提的一种全新旅游方式。休闲生态旅游不仅是人们追求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还贯穿了以人为本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中具体体现。我们将以我县获得了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契机,围绕国家旅游局确定的“2018中国生态旅游年”为主题,充分整合和发挥我县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这对于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打响“名山湿地古镇、生态休闲江左”品牌,促进江左旅游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一、江左休闲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一)生态资源独特 江左五山一水四分田,地形独特。从西到东呈现明显的三个台阶,西部属天目山余脉,群山逶迤,竹林葱茂,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代表是黄山风景区。中部丘陵湖泊相互交汇,港湾交错,芦苇成片,河水清澈,野鸟群栖,主要代表有南湖湿地风景区。东部水乡平原,河网密集,鱼塘

棋布,阡陌纵横,主要代表是邵洋水乡古镇。江左拥有山、河、湖、泊,这种地形在周边地区较为罕见。 (二)景区布局初步形成 2016年初,编制完成《江左县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并相继编制完成了《湿地风景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规划》、《江左县西部生态旅游规划》等23个规划,基本上形成全县旅游规划体系。目前全县已形成南湖湿地风景区、邵洋古镇景区、防风古国文化园、碧坞龙潭景区及黄山风景名胜区等5个景区。其中南湖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外海最值得去的五十个景区之一和湖州市十大风景区之一,防风古国文化园景区是我县首家国家3A级景区。邵洋古镇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三)农家乐生态休闲旅游初具特色 充分利用和开发我县特色优势资源,特别是田园景观资源,“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成了江左农家乐休闲生态旅游业鲜明的特色。目前全县有休闲农业园(景区)13个,农家乐经营户进入统计范围达85户,床位407张,餐位5100多席,直接从业人员682人,全县现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杨墩休闲农庄)、省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特色点各2个,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3家、特色点1个,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家;星级农家乐38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15家,二星级21家。

河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河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80年代中期,河南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开发并形成了一些有影响的乡村旅游区,但是,与国内其他大城市郊区的乡村旅游发展相似,河南的乡村旅游也呈现明显的初级化特征。笔者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解剖河南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策略的管窥之见,以期为提升我国乡村旅游档次提供借鉴。 一、河南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分析 1、农业资源丰富,民俗风情多姿多彩 河南省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形大致分为山地、丘陵、平原(含盆地)三大类型。复杂的地形条件、明显的过渡性气候,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江河水系的流经,使全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类型及景观区域组合。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盛产苹果、梨、桃、枣、葡萄、樱桃等多种温带水果和各种蔬菜及花卉,形成了各种生产示范基地。河南农业文化不仅地域特色明显,风格各异,而且乡土气息浓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这些异彩纷呈的文化习俗,对城市旅游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2、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广阔

乡村旅游具有邻近城市,回归自然,交通便利,费用较低等特点,已成为城镇居民周末和节假日休闲度假的首选项目。据从1994年开始的国内旅游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城镇居民一日游和2-3日游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短期出游已超过55%,他们出游的目的是到周边景区和乡村观光休闲。近年来河南经济发展保持了高于全国水平的增长速度。2004年末,河南省全省总人口9717万人。生产总值8815.0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9071.82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排在第19位。 乡村旅游的客源目标市场在城市。河南省有大中城市15个,2004年河南省城镇人口2809万人,占总人口的28.9%;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4.9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294.2元。 [2]由此可见,河南省的大中城市已具备良好的出游条件。这为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乡村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 3、区位优势明显,陆空交通便利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连南贯北、承东启西,是中国内陆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全省铁路通车里程3428公里,京广、陇海、京九等铁路干线纵横交错,从中国江苏连云港至荷兰鹿特丹港的亚欧大陆桥横穿全省。公路四通八达,通车里程达5.5万公里,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北京至珠海、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河南境内段已修通600公里。河南现有飞行航线46条,郑州、洛阳、南阳3个机

浅谈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莫让浮云遮望眼 ——浅谈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丰富民众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事情往往具有两面性。在这些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迷人的人文景观给我们带来乐趣的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承受着不平等的待遇。比如开发商的过度开采和游客的不爱护旅游环境,这些行为使得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遭到了破坏,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只有走有效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发展道路,旅游业才有生命力。【关键词】旅游业生态环境开发治理可持续发展 【正文】 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两者缺一不可,同等重要。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国家有关政策和快速发展的经济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使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人们总把旅游业的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旅游对环境的影响。造成我国旅游资源受的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 一、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污染的加剧 我国正处在从以农村人口为主的阶段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相当突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相当严峻。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部分资源的破坏。其主要表现为:开发利用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与破坏;水资源锐减并污染严重;大气污染并威胁可持续旅游。使得旅游资源越发减少。

生态旅游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六

生态旅游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六 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组织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生态旅游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认识和实践上也都存在一些问题如生态旅游管理措施执行尚不到位等因此探索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加强生态旅游管理势在必行。 本期应知版将就生态旅游的相关知识为读者进行解读。 1什么是生态旅游? 定义 生态旅游是指以生态学为基础的旅游。注意力主要放在自然和文化资源如风景区、化石产地、考古或历史遗迹以及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等。 生态旅游特别强调对观赏对象的保护。20世纪70~80年代当人们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时担心旅游资源随旅游事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提出了生态旅游概念即可持续旅游的意思。 生态旅游并不反对通过旅游获取经济收益但当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者的数量与景点的自然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发生冲突时应坚决服从后者。 特征 生态旅游有以下特征:第一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第二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 第三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第四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 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给的需要从而使生态旅游兴起成为可能。 2如何规范生态旅游业发展?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生态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多头管理、环境和资源被破坏、旅游基础设施生态兼容性差、相关环保法规与环境管理措施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由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日前发布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中指出发展我国生态旅游一是要紧密结合现行的旅游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建立健全生态旅游相关法律规范与认证标准规范发展生态旅游;二是要构建生态旅游相关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对生态旅游的指导与服务;三是要强化旅游环境监管坚决及时纠正借用生态旅游名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努力监督 与保证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四是要鼓励建设环保与低碳化基础设施因地制宜采取各类解说方式以实现游客的最佳体验;五是要加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有重点地推广一批成熟的先进技术;六是要探索建立生态旅游责任保证金制度建议各级政府制订生态旅游发展优惠政策采取多样化资金支持措施引导和促进旅游业向生态旅游方向发展;七是要启动面向各类人员的综合计划建立一支具备旅游先进理念善于经营管理的生态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3生态旅游资源和产品类型有哪些? (一)资源分类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上进行,在充分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为了促使贵州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贵州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和分析。文章首先要对贵州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生态旅游的相关理念基础上,提出贵州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旅游发展对策旅游发展 一、研究综述 生态旅游思路的产生是在全球环境危机、人们"生态觉醒"的大背景下,生态旅游的思路对旅游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国外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是以研究大型动物在生态旅游中作为游客观看的对象开 始的,后来学者们在研究生态旅游的时发现,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居民越来越注重保护其居住的环境。如Lindberg, Enriquez & Sproule 1996年以洪都拉斯伯利兹地区为例,发现随着社区居民从公园生态旅游中获取收入的增加,社区居民则更加积极地支持保护区的发展。同时,学者们也在对生态旅游的各种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Stefan Gossling (1999)运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法(CBA)对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的各种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和成本(包括机会成本、保护成本、旅游环境危害成本)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生态旅游经济价值超过常规利益(如砍伐、放牧等)的经济价值。 我国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相对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80年代,但开始重视始于1995年,起初学者们主要是将生态旅游的一些思想应用到生态旅游规划中进行研究。而关于对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生态旅游评价指标和标准等方面进行,同时从多角度去考虑有关生态旅游对于各种相关群体的影响进行研究。如阎传海(1997、1998)对自然性、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张崎等(1999)从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稳定性等方面对湿地生态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 二、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环境理论概述 近年来在国际生态环境领域中,生态环境健康研究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健康”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状态能保持相对稳定,并且系统能够可持续发展或不断完善。健康的完整的生态环境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良好的环境自我恢复和维持发展能力,不存在环境失调的症状,不会危害邻近的其它环境生态系统,并且能够促进推动人类身体的健康和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全球生态环境遭到不断破坏的大背景下产生的,目前已被公认为各国指导其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方针。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资源的开发在人口、环境所承受的范围内,并不影响下一代对资源的需求,让下一代同样享受祖先所遗留各种资源财富。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下,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只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未来长期的发展需求,以粗放经营,高投入、高消耗和低产出,造成许多的资源浪费,生态环境遭到大量的破坏,早期工业革命的时期,资本主义在全球掠夺性地开发自然资源,严重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可持续发展包括一下几个因素的发展: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形态等等,矿产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和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矿产资源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原则。 三、目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地方政府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时,容易忽视环境影响评价与区域规划,将生活服务环节引入了环境敏感区,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对保证和维持生态生态与环境的和谐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伴随着生态旅游的开发,势必要重新规划格局,这样一来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就将被拆除,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遗产的问题是难点。另一方面,外来游客的到来,使得村民能以此获得不菲的利润,同时拜金的思想也会在村民中传播,部分人可能会为了多挣钱而不惜让自己的孩子退学回家帮忙,这也是受目前就业难的状况影响。 四、开发生态旅游应坚持的原则 开发生态旅游是以不破坏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首要条件,同时还要对当地的生态具有保护作用。成功的生态旅游开发要保护好三个主要对象,一是资源环境的保护,二是社会文化的保护,三是经济利益的保护,这三个内容对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特殊的功能。所以,为了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开发生态游应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承载力控制原则 在对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遵守生态规律,遵循生态容量的基本规律,精心测算最佳游人数量,线路和关口的游客容量。 2、自然环保原则 生态旅游主要是以回归自然为主题,贵在自然,贵在原始,应尽可能减少人为景观,避免开发造成的环境损坏,规划设计要简朴、实用、方便,外观要与自然环境容为一体。 3、社区参与原则 开发旅游,环境效益是根本,社会效益是最终目标,经济效益是直接动力,只有社区的地方经济发展了,社区的居民才会自觉主动地保护生态旅游环境的保护。所以,在开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要让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中去,这样即可以增强地方特有的文化气氛,提高资源的吸引力,又可以让当地居民从生态旅游的发展中受益,改善当地据民的生活,直接缓解他们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压力。 4、环保教育原则 生态旅游与传统的大众旅游不同,除了享受丰富的山水资源,它的另一个主要功能就是环保教育的功能,所以,在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时,必须认真考虑在旅游区中设计一些启示游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一)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一) 摘要:当今世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旅游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增长的主要产业。然而,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也愈加严峻(突显)。突出表现为资源掠夺性开发,旅游景区粗放式管理等。其问题的本质就在于如何使旅游业能够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自然、社会、文化及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文化;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把旅游当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旅游业发展势头空前强劲,到90年代,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即使是在世界多个国家与地区的经济不景气时,旅游业也并未受到重创与打击,发展势头依然良好。 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我国的旅游业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惊人。目前全国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将旅游业列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或者先导产业。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以入境旅游为主的时期。 自改革开放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段时间内我国旅游业以海外入境游为主导。其特点是,我国旅游业尚未被确定为经济性产业,入境接待工作的开展仍带有较多的政治色彩。(二)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7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也逐渐地开始选择旅游这种娱乐方式,旅游开始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其特点为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并行发展。(三)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全面发展时期。 1997年至今。1997年是我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时期,我国旅游业业务经营基本格局再次出现新的变化,对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业务的分工也做出了新的调整。 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目前主要呈现以下状态: (一)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覆盖面广。但总的来说任处于一种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 (二)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和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改善交通、增辟新的景点、美化环境、修建不同规格的酒店等。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给旅游业带来了重要机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动力,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进一步带动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通过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这两个舞台,我国很好地向世界展示了自己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形象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以及国内旅游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五)高科技信息化广泛应用于旅游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旅游业经营管理手段、思维和经营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旅游业信息化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省人力,而且使管理工作迅速准确,是旅游业管理高技术化最优化的途径,并可以满足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有助于中国旅游业直接面向世界较高水平,实现蛙跳战略,后来居上。 三、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旅游也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其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景区的掠夺式开发及粗放式管理。 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对资源的保护,这是很多景区存在的致命性硬伤。而管理的不完善进一步威胁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认识上不到位,建立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论文 题目: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以桂林为例姓名:曾丽萍 系部:旅游与休闲管理系 专业:旅游管理 班级: 10级旅管10班 指导教师:韦夏婵 2013年5月15日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创作任务书 指导教师签名:学生签名:曾丽萍 日期:日期:2013年5月15号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以桂林为例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生态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生态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生态旅游发展的广度深度暂时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旅游业是我国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特点,并结合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形势,提出了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措施。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3) 1.1研究背景 (3) 1.1.1生态旅游的概念与真正内涵 (3) 1.1.2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 第二章我国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4) 2.1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4) 2.1.1对我国旅游业产生这些问题的分析 (5) 2.1.2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6) 结束语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生态旅游的概念与真正内涵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1988年,给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游客在观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察和享乐旖旎风光和野生动植物。这时期生态旅游的概念是指一种旅游业中的"复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观念。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愿意到大自然中游览而不是去现代的城市和海滨度假,强调发展旅游业中对自然景观的开发。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并且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育。 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需要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多学科的论证,方能投产。需要认真研究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承受能力。否则,将对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干扰和破坏。同时,生态旅游应该把环境教育、科学普及和精神文明

中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中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与发展模式 1.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与市场规模 乡村旅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旅游者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生产形态、生活方式、民俗风情、乡村文化等)为对象 ,观光、度假、娱乐或购物的一种旅游形式。这是目前包括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在内广为接受的定义。广义的乡村旅游还包括农村居民的外出旅游。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狭义的乡村旅游。 早在19世纪,乡村旅游因其悠闲、安宁的生活方式受到城市人的青睐。1863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到瑞士乡村的第一个包价旅游团。而真正意义上大众化的乡村旅游则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加泰罗尼西亚村落中荒芜的贵族古城堡被改造成简单的农舍,并且规模较大的农庄和农场也被列入旅游参观和接待的范围,接待乐意到乡村观光的游客,乡村旅游由此开始。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乡村旅游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进入快速成长期。据美国旅行行业协会2001年的调查显示,8680万美国成年人在1998到2000间曾参加过乡村旅游。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生态旅游观念的推动、国际旅游的示范和脱贫致富政策的促进下,中国,特别是一些都市区域的旅游市场开始导入乡村旅游模式,并很快形成超速发展的态势。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公布的数据,2004年,全市有11个区县50多个乡镇的316个村开展民俗旅游接待工作,占郊区3685个行政村的8.5%,其中市级民俗旅游村70个,占现有民俗旅游村的22.2%;民俗旅游接待户已发展到13819户,其中市级民俗旅游接待户5537户,占现有民俗旅游接待户的40%,从事民

我国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

我国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环境与生态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与生态保护。在经济发展要求的 推动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产生了。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旅游产业也改变了其发展方式,生态旅游应运而生。生态旅游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最初是指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开发旅游资源。现在已指通过对资源和环境的合理开发与保护,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时帮助旅游区居民脱贫致富。近年来,全球生态旅游人数不断增加。生态旅游已不仅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也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于我国而言,生态旅游是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国生态旅游面临着较多问题。因此,能否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既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关系问题思路 第一章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1.1 生态旅游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球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这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制定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随着人们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注意到:不仅经济发展会让环境遭到破坏,维护环境也会花费一定的经济。《世界自然保育方案》中提出了“保育推动发展。发展强化保育”的观点(1)。随着体验经济的兴起,1983年,墨西哥保育专家拉斯克瑞(Ceballos Lascurain)首次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1)。此后,此概念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被接受。此时,人们开始意识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由此,某些国家开始陆续建造了一批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并建立部分设施吸引旅游者来观光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生态旅游由原来单一的观赏旅游发展为既能观赏、又能参与的旅游;由当地居旅游民被迫迁移出保护区,到共同参与管理;有旅游区经济收入归给政府,到经济成果有当地居民分享。生态旅游越来越成形。因此,推动生态旅游区经济发展,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传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成为生态旅游的重要内涵。 1.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全球环境生态急剧恶化是提出来的。当时,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这个概念最初只是针对环境和生态。现在,这个概念已不仅针对环境与生态,还指向经济、文化等其他由大到小的各个方面,且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发展和持续性。“发展”既包括经济上物质财富的增长,又包括整个社会各方面的进步。社会的各个方面既相互平衡,又相互促进。发展必然要耗费资源,而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有限的资源制约着发展的持续性。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不可能的。人类必须找出重复利用的资源和资源重复利用的途径与方法,使有限的资源尽可能转变为无限的资源。 1.3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既是生态旅游的目标,又是生态旅游的指导思想。它的产生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实现的途径,与可持续发展既有共同点,又各有侧重。而这时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1.3.1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旅游发展的目标,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地球生态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由此,人们开始关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演讲稿

: 国家旅游局将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年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 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财务管理09级1班的,很高兴能够进入决赛继续与大家交流,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不再是限于对吃饱穿暖的要求,旅游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大家可以看到,我今天的演讲将分四个板块来进行。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个板块,认识一下传统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区别。生态旅游是一种以欣赏和研究自然、野生动植物以及任何文化特点为目的所进行的有助于自然保护的自然旅游。其最大的特点是在保护环境和对维护当地正常生活承担义务的同时,仍能把商业性的旅游业与旅游地生态旅游结合起来,以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有所不同。首先,尽管生态旅游者与传统旅游者有时利用相同的自然区域,然而其态度、兴趣明显不同。传统的旅游与观光地区的生态学及特点无关,其目的在于消遣和娱乐。而生态旅游则是为自然区域本身所吸引,研究和欣赏其自然特征,并对野生生物和自然资源进行非消耗性的利用。侧重于文化特征的旅游,二者经常互为补充。其次,生态旅游是一种计划性活动,依赖于严格的管理以防止严重的环境危害,所以事先要进行影响和效益评价,避免了传统旅游常因计划不周而带来的环境负效应。经过精心设计的说明性计划还能使保护区成为一个支持地方传播知识、技能和生活方式,以保存当地居民的传统价值并向外界传播其文化的中心,促进文化繁荣。再者,生态旅游所需条件不同于传统旅游,其基础设施的投资费用很低,仅相当于传统旅游1/4左右。总体来说,生态旅游最重要的是保持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和社会文化的完整,并教育旅客如何欣赏及尊重自然,以商业经济收益为次要考虑。但若一保护区内有一完整的管理架构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再加上生态旅游投资在基础建设的费用较少,其经济收益仍是可比美于传统旅游,收到保护、教育及发展经济之效。 了解了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后,我们进入第二板块,来看看传统旅游所带来的生态污染。夏日是海滩旅游的高峰期,大家从左上角的图中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人群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尽情的狂欢。但是大家也可以看看中间的这幅图,人们同样也在一个垃圾堆中狂欢,并且,当人群散去,留给大自然的是什么?是满目的狼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海边垃圾场,这样的场景真是令人扼腕!当如此美丽的苏州园林竟包围着这样一个浑浊不堪的湖塘,我们心中怎生美感?当河道干涸成这样纵横捭阖的泥沙地,我们这些高尚的人们怎能说出“智者乐水”这样的浪漫词汇?旅游者们为何就非得把生态破坏的如此严重,然后再可怜地向自然求饶,费力地去清理,去收拾自己铸成的恶果?面对旅游带来的如此严重的生态破坏,我们必须找到应对的措施,于是生态旅游就应运而生了。 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三个板块,来了解一下生态旅游的思想和成效。生态旅游的思想是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自国家旅游局将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中国多个旅游地区都开展了生态旅游的计划,例如三亚、九寨沟等都举行了大型活动来庆祝生态旅游的开展,一些地方还专门培训了专业的导游去带领游客进行生态旅游。在这期间,许多地方都成为了生态旅游的示范基地,使环境污染问题有了大幅的改善,同时也引领了一种更加健康的旅游方式。你看,当人们旅游的时候与自然和谐相处了,人们在旅游中获得快乐将比之前海滩上拥挤的人群有大的多吧。而且,人们在这样快乐的旅行之余,还能够领会到当地的文化,并且可以做一个文化的传播者,这难道不是一种快乐吗?生态旅游还带动了许多农村的发展,因为公共设施的建设和人们对当地的了解,农村的许多产业得以走出去,并且,近年农村也大力发展农家乐,为农民和当地政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旅游有这么多的好处,当然最吸引人的还是,它让人们在快乐的旅游之后不用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