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钢管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钢管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钢管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时期,也是钢管行业结构调整走向钢管强国的战略机遇期。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中国钢铁工业总体发展规划,为了使钢管行业走向良性循环,更好地实现“十二五”持续、适度、健康地发展,协会组织行业内主要钢管企业和有关专家编制了钢管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时期回顾(2006~2010年)

“十一五”时期,是钢管行业继“十五”高速发展之后又一个快速发展的五年,是钢管行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五年,是钢管行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变奠定坚实基础的五年,同时也是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和企业利润率逐年下降问题突出的五年,主要表现在:

㈠产量快速增长,满足了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十一五”时期,钢管产量继“十五”的高速增长而转变为快速增长。

2010年的钢管产量5765万吨,比2005年增加了2984万吨,增长

107.30%,以年均15.69%的速度快速递增。其中,无缝钢管产量2528.10

万吨,增加1357.30万吨,焊接钢管产量3237万吨,增加1626.70万吨,分别增长115.93%和101.02%,年均分别递增16.64%和14.99%。

自给率2010年比2005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市场占有率2010年比2005年提高了3.27个百分点;表观消费量2010年比2005年增加

2577.20万吨,增长99.69%,即增长近一倍;进口量2010年比2005年

减少61.14万吨,降低了56%,进口量从2005年占钢管产量的3.9%下降

到2010年的0.82%。

“十一五”时期,在钢管产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产品结构调整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下游相关的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对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起

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X70、X80管线管的开发满足了国家西气东输工程、油套管产品满足了石油工业油气资源的开发、同时也为石油工业进入国

际市场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电站锅炉行业升级改造、建筑行业大

跨度的网架结构用管、机械工业、家居装饰用管等为我国国民经济保持

平均10%以上平稳较快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

㈡主要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为实现钢管行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末,我国拥有无缝钢管机组近350台套(含在建和拟建),产能超过了3200万吨。具有世界先进和较先进水平的各

类热轧无缝钢管机组108台套。其中连轧管机组27套(含在建),产能

超过了1350万吨,占无缝钢管总产能约42.19%,有21套是“十一五”期

间建设的,占连轧管机组总数77.8%。其中最先进的三辊连轧管机组除一套是“十五”期间建设外,其它19套均为“十一五”期间建设的。另外,精密轧管机组、三辊(Aseel)轧管机组、挤压管机组、大口径顶管机组等大部分也都是在“十一五”期间建设的。关于焊管:到十一五末,我国拥有世界先进和较先进的焊接钢管机组近400套,占总机组数量约

13.25%。其中大口径直缝埋弧焊管机组(JCOE、UOE等)36套,产能600

万吨,占总产能约15.00%;Φ325~660mm(HFW)高频电阻焊接钢管机组60套,产能约960万吨,占总产能约24%;大口径螺旋埋弧焊机钢管机组约300套产能约800万吨,占总产能约20.00%。上述机组大部分也均为“十一五”期间建设的,这些机组的建设大大提高了我国钢管机组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应特别指出的是,国内以天管Φ168PQF为代表的三辊限动芯棒连轧机组和宝钢的ERW610和UOE机组为代表的焊管机组,其技术装备水平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技术装备水平的飞速提高,不仅促进了钢管产量的快速增长,而且在产品品种、质量和结构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产品在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需求的同时,还大量出口和以产顶进,使中国的钢管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为实现钢管行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㈢产品开发,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十一五”时期,我国钢管产量在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产品开发、结构的调整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专用管的比例大幅提高。

1、油井管品种开发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继“十五”期间,我国油井管在深井、超深井用油套管、高抗挤套管、热采井用套管、高抗腐蚀及经济型抗腐蚀油井管、高密

封性能的特殊螺纹接头油井管等高端产品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十一五”时期上述产品的开发又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部分企业

已能批量生产V155、140TT、125S、110SS、110-13Cr、125-G3

等高档次油井管系列产品。另外一些特殊的油井管产品的开发也

有了重大突破,如天津钢管公司开发的超高强度高韧性管材

TP165D钻杆和宝鸡石油钢管公司开发的长度超过5000m的柔性

连续油管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管线管生产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十一五”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大幅增加,进一步推动油气资源的大开发,推动着我国焊管企业对

管线管产品的研发。X80钢级的焊接管线管的开发、应用为我国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X65、X70钢级的无缝管线

管和HFWX70钢级管线管已成功应用于海底管线。JCOEX100钢

级管线管的开发填补了国家空白并在上海世博会上展示;

JCOEX120钢级焊接管线管和X80钢级无缝管线管的开发也取得

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另外,高酸性环境下抗腐蚀管线管的开发已

取得新的进展。

3、高压锅炉管、核电用管和其他能源用管的开发取得突出成绩

高压锅炉管和核电站用管的国产化率正在逐年提高,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用高压锅炉管已能批量供货,已经开发的高端产

品包括T/P22、T/P91、T92、T23、Super304H;核岛用(CPR1000)

WB36CN1、P280GH、TU42C、TUE250,常规岛用A335P22、

WB36CN1、20控Gr等产品;大直径、高强度的车载气瓶管基本

实现了国产化;尤其是宝钢自主研制成功的核一级材料核电蒸发

器用690U型管,打破了我国核电关键材料长期被进口产品垄断

的局面。

上述产品的开发,大大提高了我国钢管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我国钢管行业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十一五”时期,我国钢管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积极支撑了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发展需要,但也积累了许多问题和矛盾,而且有些问题和矛盾十分突出,已成为严重的阻碍钢管行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的瓶颈,必须加以重点解决。

(1)产能过剩和淘汰落后

2010年我国钢管行业产能已超过7300万吨,而实际国内表观消费量近5200万吨,出口650万吨,产能过剩近1500万吨。不仅总量

过剩,一些品种的产能过剩也非常严重。如油井管,最新统计,我国

油井管目前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吨(包括油田的管加工能力),产

能过剩500多万吨。尽管如此,迄今仍有些地区和企业在新建或拟建

钢管机组以及管加工线,继续扩大产能,致使目前已经形成的激烈竞

争的市场,今后竞争将更加惨烈。

关于淘汰落后产能。目前,我国有关部门颁布的钢管产品淘汰落后的门槛仍然是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已经完全不适应当前行业的

实际情况,应该重新调整。

(2)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盈利逐年下降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钢铁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转变,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特别是随着国际铁矿石大幅涨价,推高了废钢、

管坯、板带钢也大幅度涨价,使钢管制造成本大幅提高。另一方面,

受产能过剩的影响,一些企业为了争夺订单,大打价格战,严重扰乱

钢管市场正常秩序,即使是一些中、高端产品如油井管、管线管、高

压锅炉管等,因同质化竞争十分激烈,使产品的价格一降再降。在这

样双向挤压下,企业利润急剧下降,钢管行业的平均利润率降到了历

史最低点并低于钢铁行业的平均利润率。

(3)产业集中度低

“十一五”时期,钢管行业生产企业大约有2200余家,其中,无缝钢管企业170余家,焊接钢管企业2000多家。行业骨干企业的主

要技术装备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而且全行业的产量早已位居世

界第一。但全行业呈现的特点是企业数量多而且分布散;企业规模差

异大,大到百万吨以上,小到几千吨;企业间技术装备水平差距悬殊,

落后产能还占据较大的比重,产业集中度相当低。据不完全统计,目

前无缝钢管产量排前10位企业产量之和占全国无缝钢管总产量不到

36%;焊接钢管产量量排前10位企业产量之和占全国焊接钢管总产

量不到20%。这与我国要真正成为钢管强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4)自主创新的能力不高,基础研究、工艺研究相对薄弱

“十一五”期间,钢管行业在工艺技术、产品开发上以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应该看到,目前我们的技术创新主要还处在吸收、模仿

和集成阶段。正如油井管、锅炉管等产品的开发主要还是以追随、模

仿欧洲和日本的产品,而原始创新、自主创新的东西还很少。另一方

面由于新产品在开拓市场的重要作用,企业在产品的研发激励政策上

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这使得企业科技人员更加热衷于产品的开发,而

对基础研究、工艺研究重视不够且研究滞后,除非新产品开发受到了

工艺问题的阻碍,人们才会重视考虑工艺问题。这一现象的存在必然

使企业技术创新缺乏相应的基础支撑。

三、“十二五”时期钢管行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国钢管行业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和挑战。

从国际看:

——发达经济体增长较迟缓,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迅速。“十二五”期间,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和竞争仍是时代潮流。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不平衡和不可持续因素仍然较多,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曲折多变,可能步入低速增长期。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欧美发达国家经济缓慢增长,新兴经济体将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引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实力步入上升期,加速发展具有自身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

——全球通胀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虽然全球经济复苏大局已定,但全球经济有遭遇通货膨胀的风险,并且是属于成本推动型的滞涨。主要发达经济体进一步推

行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大量增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加剧波动,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加大。未来各个新兴经济体国家仍可能继续推行加息等货币紧缩政策,从而抑制本国经济过快增长,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

——国际钢铁市场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环境不容乐观,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了贸易保护,世界主要贸易体相继推出刺激出口战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日渐浓厚,贸易摩擦明显增加,世界贸易环境日趋复杂,国际贸易总量的增长面临下降。随着保护主义继续升温,一些国家和地区对我国无缝钢管产品纷纷采取制裁措施,征收高额反倾销反补贴税,将进一步造成我国钢管产品出口严重受阻。

——国际市场钢管价格仍然下降。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石油管材需求锐减,产量也有所下降,加之国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导致我国钢管行业的出口呈现量升价跌的态势。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逐步好转,世界无缝钢管生产整体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但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价格仍会处于较低的水平。

——中东北非地区的动荡局势将加剧全球通胀压力。中东和北非部分地区的局势动乱,引发全球油价高企(突破100美元)。全球油价高企将可能削弱全球经济增长,可能使发达经济体增速减少0.2-0.3%,也可能进一步推高通胀。鉴于石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这场“政治危机”可能转变成“石油危机”,使原油供应变得紧张,通胀形势更加严峻,将拖累全球经济的复苏(特别是欧洲经济)的步伐,使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遭受威胁。

从国内看:

——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巨大。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会界于7-10%之间。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经济也将真正进入结构调整之年,实体经济增速趋缓,实现平稳发展。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将拉动国内钢材市场的需求,城市建设、高速铁路建设以及能源开发等,将为钢材需求提供广阔市场。同时国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给钢管行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更高要求。

——工业化、城镇化将继续拉动钢材消费需求增长。一是,“十二五”经济增速转为“平稳较快”,对钢材的需求还将是增长趋势,但增速放缓。二是,我国经济将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推动增长转变为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增长。三是,我国经济将更加强调开发西部和西北部以及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东部地区仍将是我国最重要的钢材消费地区。消费结构将趋向改善民生,工业化和加快城镇化进程,使钢管行业在市场开拓上仍存在着新的发展空间。

——产业转型升级及居民消费升级等对钢材品种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由回升趋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加快发展将形成拉动消费扩大的强大动力,中央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扩大消费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扩大消费从临时性激励政策转变到常态化政策,建立保障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在国内消费稳定增长的拉动下,轻工、纺织、家电、汽车等消费类产品的生产可望维持在一个较高增长水平。各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快速发展,都对钢材需求和品种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国内通胀对经济影响加剧。当前钢管行业面临通胀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将使社会储备钢材资金能力减弱。与此同时,进口大宗原燃材料受需求增长和美元贬值冲击,价格还可能继续上涨而很难有显著回落,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钢管生产成本压力继续增大,盈利空间缩小,经营风险进一步增加。整个行业将处于调整、微利、低速发展阶段。

——中东、北非局势对我国钢管出口产生负面影响。中东和北非是继欧美“反倾销”后国内钢管企业加大力度开辟的市场,其中北非属于重点开拓的新兴市场。当前,中东及北非的动荡局势,将使中国在中东、北非的投资和工程承包活动受到较大的影响,国内钢管出口形势更加严峻,应做好应对复杂局面的准备。

纵观国内外和行业大势,钢管行业“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产能的增加与消费增幅的下降,将使国内钢管供过于求的局面更加突出。另外,随着近几年新机组的集中建设,国内钢管行业高水平机组和产品同质化竞争也日趋激烈。把握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企业重组、技术升级、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切实提高企业素质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快钢管行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将是我国钢管行业“十二五”规划的重点。

四、钢管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主要目标

㈠、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驱动力,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提高质量、降本增效,要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发展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强化节能减排、推行低碳制造,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集中度,着力抓好国际化、“走出去”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真正把中国由钢管大国转变为钢管强国。

㈡、基本原则

——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原则。十二五期间企业要从实现由数量扩张型粗放式发展向质量效益型为主的发展方式转变,正确的处理好发展速度、结构与质量、效益、节能减排等的重大关系。

——坚持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的原则。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树立质量第一、品种优先的理念,充分发掘已有的先进工艺装备的潜力,优化品种、提升质量,确保产品的生产稳定、可靠。同时,加快钢管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技术的研发,满足市场和用户对产品的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和轻量化、个性化、差异化等新的需求,拓宽产业发展空间。

——坚持技术进步、自主创新的原则。要大力实施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利益驱动,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做到近期与远期相结合、适用技术和先进技术均兼顾、消化引进和自主创新并举。逐步实现从依靠要素消耗向依靠技术进步、创新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转变。

——坚持节能减排、低碳制造的原则。要重视生产工艺的优化,缩短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无缝钢管企业要着力推进钢坯热装、热送,控轧控冷(利用轧制余热进行在线热处理);凡是热轧可直接成型的产品,应尽量避免再进行冷加工;高频直缝焊管企业要推行高效节能的焊接方式。钢管行业要减少CO2以及废烟、废气和污水、废酸的排放,重视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制造。

——发展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原则。发展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是钢管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部分,要积极推进钢管主业与钢管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与原材料、钢管深加工等企业合作,加快推进产业链延伸。

㈢、总体目标

1、钢管生产和经营目标

“十二五”末,钢管产量应尽可能控制在6700—7500万吨,以平均每年3.0-5.4%的速度平稳增长。其中无缝钢管2900—3200万吨;焊接

钢管3800—4300万吨。届时,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的产量分别约占钢

管产量的43%和57%左右。

钢管出口量力争1000万吨,约占钢管产量14.00%,平均以每年9.0%的速度平稳增长。其中无缝钢管出口量占无缝钢管产量18.00%左右;焊

接钢管出口量占焊接钢管产量11.00%左右。

“十二五”末钢管行业的利润率要达到钢铁工业利润率平均水平以上。

2、钢管行业产业集中度目标

“十二五”末,力争钢管产量排名前20位企业产量之和占钢管总产量60%以上。其中,无缝钢管排名前10位企业(含控股企业)钢管产

量之和力争达到无缝钢管总产量的70%;焊接钢管排名前10位企业的

焊管产量之和占焊接钢管总产量的50%。

3、节能减排目标

“十二五”期间,热轧无缝钢管的能耗水平要达到钢铁热轧产品的平均能耗水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酸,力争百分之百回收利用,

实现零排放。

五、“十二五”时期钢管行业的主要任务

(一). 控制总量、淘汰落后

在过去的10年间,钢管行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产能也得到飞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0年,钢管行业的钢管产能已突破7300万吨,而国内实际表观消费量近5200万吨,出口650万吨,产能过剩近

1500万吨,其中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产能分别过剩800万吨和700万吨左右。由于产能过剩,加剧了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企业之间大打价格战,有的企业以是否有边际贡献来制定销售政策,导致企业在微利甚至亏损的状态下运行。

“十二五”期间,是钢铁行业实现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转折时期,控制钢管总量、淘汰落后将是钢管行业“十二五”的重要任务。控制总量的关键是淘汰落后和控制新增产能,要控制新机组的建设(包括改造扩建的机组),要依据《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规范行业生产秩序,国家要出台严格的市场准入规范,遏制新项目的建设,为钢管行业创造良好的竞争和发展环境。

判断落后产能的主要依据,是技术装备、产品质量、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我国经济仍处于较快发展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尚未完成,市场对钢管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增长,这使落后产能的生存还有市场空间。为此,针对钢管行业淘汰落后,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国家有关部门要出台新的准则,不仅从生产装备、工艺技术上,更要从消耗、环保的指标上加以限制。另外,在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国家和各级政府要严格监督被淘汰落后产能的异地转移和死灰复燃,全行业将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淘汰落后的相关政策,同时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二). 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升级,提高产品的实物质量和服务质量。

“十二五”期间,全行业必须由目前的数量增长型的发展模式转变为质量效益型增长模式。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突显品种特色,加快产品升级,提高实物质量和服务质量,注重效益的提高,全面推进全行业综合实力的提升。

1、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升级。

——一方面,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所掌控的资源,找

准自己的产品定位,实现专业化发展,把产品做优做精。另一方面,

在同类产品市场中要打造自有产品差异化,要突显产品特色,避免

同质化竞争,打造企业自有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

——根据下@@@@业发展对钢管产品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要加快

开发高强度、高韧性、耐疲劳、耐腐蚀、高精度、减量化等高性能

产品。要加快淘汰落后的钢管品种,如低强度的Q295以下的无缝

钢管和低强度的脚手架焊管等,加快产品升级,满足国民经济建设

对产品使用不断提升的需要。

2、提高产品实物质量和服务质量

——提高产品实物质量。中、低端产品要做优做精,高端产品要在

质量稳定上下功夫。无缝钢管要做到性能稳定,表面质量及尺寸精

度要进一步提高;焊接钢管应稳定焊接质量,确保焊缝质量可靠性

的提高。原材料(包括管坯、带钢、钢板)是保证钢管质量的基础,

生产统计表明,相当一部分质量缺陷是来自于原材料的质量,对此

全行业应当高度重视。要注重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和质量控

制,配备在线检测设备及完善理化检测手段,保证出厂产品的实物

质量。

——提高服务质量。就是使钢管生产企业实现由生产型向服务型的

转变;加强企业与用户间的双向交流,增进相互间的沟通和了解,

争取建立长期稳定的互利双赢的合作关系;要注重对目标市场的调

查了解,尤其要关注最终用户的需求变化要求。要积极开展定制化

需求的服务,有条件的企业要加强对用户产品定制化需求的研究,

从研究应用技术入手,为用户提供管材应用技术的解决方案,指导

用户选材用材。要简化订货手续,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率;在提

高产品实物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必须以一切满足用户真正的

需求为目标。及时反映,及时跟进,及时提供“正好”,最大限度满

足用户需要的产品。

(三). 加快兼并联合重组步伐,努力提高行业产业集中度。

提高产业集中度,是钢管行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是中国钢管行业科学发展之路。

当前,中国钢管行业的主要技术装备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钢管产量早已是世界第一。但全行业呈现的特点是企业数量多而分布散;企业规模差异大,大到百万吨级以上,小到几千吨;企业间技术装备水平差距悬殊,落后产能还占有相当的比重,产业集中度很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无缝钢管产量排名前10位企业产量之和占全国无缝钢管总产量不到36%;焊接钢管产量排名前10位企业产量之和占全国焊接钢管总产量不到20%。为实现“十二五”钢管行业产业集中度目标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要进一步推动实施企业间的横、纵向联合,加快联合重组步伐。横向联合,一

是以大型优势钢管企业为主,组建大型钢管企业集团,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在集团内部发挥资源配置和产品的合理分工,以提高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把集团做大、做强;二是根据钢管行业企业规模小、多而散的特点,鼓励钢管企业或地区按企业生产工艺特点、产品规格、技术装备等情况整合成产业群或其他模式。在整合过程中,要坚持节能减排、淘汰落后、降低生产成本,要相互取长补短,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和效益。纵向联合就是要根据钢管企业生产组织特点及产、需要求,积极同上下游相关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延长产业链,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

(四).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实现低碳生产方式。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草案)明确指出,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把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十一五”期间,钢管行业的快速发展,产能迅速扩张,使各企业间在能源的消耗和环境保护水平方面发展很不均衡。统计资料表明,钢管企业中综合能耗水平差距很大,特别是热轧无缝钢管企业,最好的和最差的企业综合能耗相差达三倍。在环境保护和排放方面也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国家提出的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的要求,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钢管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一点,每个钢管生产企业都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每个企业都应充分认识到本企业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并相应制定出本企业“十二五”期间每年的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的具体指标和措施,加大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投入,积极地加以落实。只有这样,方能在“十二五”期间的激烈竞争中生存。

(五). 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建设。

产业信息化主要内容是产品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经营服务电子化、网络化,管理决策科学化。

产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主要包括生产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经营服务信息化,是企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同时也是加强企业和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之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钢管行业在信息化方面有了长足发展,绝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并实现了办公自动化,部分企业建立了内部局域网络,重点大型钢管企业基本实现ERP管理。但是,我国钢管行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由于我国各钢管企业差异性比较大,不同所有制、不同管理经营模式、不同运行模式,因此对于某一个企业来讲没有任何一个信息化管理软件能够直接拿来使用,针对钢管企业还没有

一个完全成熟的信息化软件,同时目前的信息化管理软件高昂的价格也影响了信息化推广的步伐。

“十二五”期间钢管企业要积极稳妥推进信息化建设,争取主要骨干企业实现ERP管理,部分钢管企业在生产制造流程实现信息化管理,部分钢管企业在全部市场、战略决策、科技研发、产供销等所有环节流程上实现信息化管理。把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有机结合作做为我们“十二五”期间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希望各钢管企业结合各自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于本企业的信息化软件。有实力的大型钢管企业或自己开发或与IT公司合作研发适合本企业适用的信息化软件系统,资金雄厚的企业也可以直接购买消化国际先进的信息化管理软件。为了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为了更好地与信息化接轨,各钢管企业要与信息化建设同步进行企业组织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六).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新产品开发,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加强工艺和新材料的研究

工艺和新材料研究是产品开发的基础,反过来新产品开发又会促进工艺的研究、开发。目前由于科研开发机制等问题,工艺和材

料研究相对薄弱和滞后。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开展超低S、P纯

净钢冶炼工艺的研究;连轧管机组孔型优化设计的研究;控轧控冷

工艺和超快冷技术的研究;高合金材料热处理工艺的研究;特殊螺

纹加工工艺的研究;连续油管、管线管件工艺的研究以及汽车用管、

钢结构用管、锅炉管等各类高端产品的新材料的研究。

2、加快新产品开发

(1)、无缝钢管

①、在现有油井管产品系列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高抗挤毁、抗

腐蚀、特殊扣、13Cr不锈钢等油井管产品的开发,尤其要重视开发

140V以上钢级具有更高强度和韧性的超高强度套管;110SS、125S

抗硫化氢应力腐蚀油套管、抗CO2+H2S+Cl-多种腐蚀介质的油套管和

超高强高韧性钻杆、高强度抗硫钻杆以及高性能特殊螺纹接头等产

品套管等。使国产油井管在质量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②、在电站用管方面,要重点对600MW、1000MW及以上超临

界、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所需的T22/P22、T23/P23、T91/P91、T92/P92、

P122钢管和不锈钢管的开发,要在钢的纯净度、热处理工艺及精整

工序等环节上有大的突破;在钢管规格上重点开发大直径厚壁钢管。

使国产电站用管在质量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品种、规格、数

量方面,做到基本自给。

③、在核电站用管方面,要特别注重安全性的研究,重点开发代

表核电站用管技术水平的蒸汽发生器用的镍基合金U型管和第三代核电站用的锻轧大直径厚壁主管道钢管,争取有重大突破。

④、管线管方面,由于受焊接性能和碳当量的要求,常规的轧制

和热处理工艺生产更高钢级的无缝管线管受到了制约,目前尽管国

内已批量生产出了X70海底管线管,也开发出了低温用X80深海管线管,但是向更高钢级开发将遇到很大困难。“十二五”期间要加大

在控轧控冷工艺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加强此类产品的材料研究,争

取在更高钢级、更大规格上有所突破。

(2)、焊接钢管

①、螺旋焊管(SAWH)要进一步提高其技术装备水平,积极开

发X90钢级油气输送管线管;

②、大口径(SAWL)直缝埋弧焊接钢管(JCOE、UOE)在现批量

生产X70、X80钢级油、气输送管线管的基础上,积极开发X100以上钢级抗大变形、海底管线、耐腐蚀及耐磨等管线管;

③、HFW高频电阻焊接钢管要积极开发海底管线管、耐腐蚀和耐

磨管线管,使其在质量上有重大突破;连续油管在现有规格的基础

上要开发直径较大、壁厚较厚的产品,重点是CT90及以上高钢级产品、抗腐蚀连续油管产品,在深井用连续油管方面要开发变径连续

油管产品,积极开发连续管线管、做好连续管线管防腐技术的应用

与研究,在质量上要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品种和数量上要满

足国内油田需要;要积极开发P110钢级套管和膨胀石油套管;开发焊接中低压锅炉管、汽车及船用钢管,使其质量水平达到无缝钢管

的水平;开发高钢级直缝焊钢结构用管,包括机械和建筑用管,并

实现批量生产。

(七).快钢管标准体系建设,全面实现与国际接轨。

钢管标准水平是衡量钢管质量、钢管制造技术及装备水平的主要依据之一,反之,钢管工业的高速发展及制造技术及装备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标准水平的不断提高。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钢管工业的飞速发展,我国钢管标准化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部分产品标准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距建成钢管强国看,标准化工作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

⑴、进一步提高标准水平,发挥标准在淘汰落后产能和提高产品质量中的强制作用。

⑵、加快关键品种标准制(修)订步伐,推动钢管行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

⑶、要建立一套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钢管标准体系,加快接轨步伐,增强我国钢管行业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话语权。

⑷、适应钢管发展形势,逐步实现部分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标准的统一,满足用户灵活选择的需要。

(八).发展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

发展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是钢管产业结构调整一部分。目前国内很多大企业的经验值得借鉴,如宝钢、武钢等都在全国各地建立了钢材配送中心,根据用户的需求对钢材进行剪切、配套、表面处理等加工,即靠近了用户,为用户服务,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同时又增加了企业效益。钢管行业也有可值得借鉴的事例如河北盐山、孟村一带的管件、弯头、法兰的加工,在当地已经形成了相当的产业规模。尽管近些年钢管生产线快速建立,但是他们坚持自己产品的发展,加快设备的改造和提升,使产品的档次不断提高,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需要,还批量出口到国外。所以钢管企业要在当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转变发展方式,在产业链延伸上,开拓思路,拓展发展的空间,结合自身的优势和本地的资源,调整好发展的方向。要加强与下游用户的战略合作,有条件的企业或地区可以建立管材加工配送中心,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配送,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

(九). 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运作秩序。

“十二五”期间,钢管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为维护市场运作的正常秩序,防范无序及不公平竞争现象的恶性发展,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运作秩序十分必要。为此,我们应遵循:

——供需平衡是保证钢管市场稳定的必要条件。钢管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合同来组织生产和排产,要坚持没有合同不组织生产的原则。要按照行业平均成本或企业成本制定企业的销售策略。杜绝低于成本价格进行竞标和销售。

——为规范出口秩序,建议上级协会和政府主管部门加强对出口工作的管理,尽快出台“钢铁产品出口准入规则”,明确出口企业及贸易商的资质,禁止落后产能产品的出口,支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最大限度规避贸易摩擦。

——行业内企业间要相互监督,对于低于成本销售的行为或采取非商业的不正当手段来获取市场份额的不公平的恶性竞争行为,行业内的企业应联手声讨,必要时可通过钢管分会向上级协会或国家有关部门汇报,坚决抵制此类不正当竞争的发生。

(十). 实施国际化“走出去”发展的战略。

随着国内钢管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企业实施海外建厂,占领国际市场,既可以缓解国内产能过剩、节能减排等压力,又可以利用国外资源,进一步发展,是一举多得的好事。符合中央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思想也符合国家“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当今世界著名的跨国集团TENARIS、V&M、TMK和住友均在海外多个国家建厂,他们各自实现了采购、销售一体化,排产、生产集中化、机组生产专业化,产品规格齐全,并控制着全球75%以上的市场分额,形成了对市场的垄断。与他们相比我们的国际化程度还很低,当前钢铁行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主要还是以产品出口和对原材料、铁矿石掌控为主。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管生产国,产量占了全球的一半,但国际贸易量却不足全球的三分之一,如果采用扩大出口占领国际市场,又会遭遇国外贸易保护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所以“走出去”发展,包括在国外建厂,将是行业未来发展的一条可选途径。

当然,“走出去”发展将面临着比国内建设难以想象的困难,实施的难度极大。为此,建议国家在金融、法律等方面为企业实施“走出去”提供支持和服务。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为我国钢管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契机,希望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实施“走出去”发展,提高我国钢管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为把我国真正建成钢管强国作出贡献。

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管分会

2011年6月

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为贯彻落实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做好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充分认识新材料产业标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世界,以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各国高度重视新材料开发应用。标准是新材料开发、产业化及推广应用的重要支撑,是规范新材料市场秩序,促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维护产业利益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建立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对于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促进材料工业转型升级,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黄金、稀土等原材料工业规模巨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截至2012年,原材料工业现行有效标准11814项,占工业和通信业现行有效标准的20%。各行业日益重视新材料标准化工作,新材料标准制修订步伐加快,2010年以来发布了碳纤维、光学功能薄膜、功能陶瓷等100余项新材料标准,推动了原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但总体上看,我国材料标准体系仍以传统材料标准为主,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尚未健立,关键标准前期研究、技术攻关相对不足,标准制定所需的工艺参数、材料性能等基础数据缺乏。以我国技术和标准为基础的新材料国际标准未取得突破,被动跟踪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比较突出,难以满足新材料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合作需求。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400个重点产品涉及近千项标准,大多数需要新制定。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充分推动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品更新换代,迫切需要加快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导向,以支撑新材料产业发展对标准的需求为核心,以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为依托,加快重点新材料标准研制步伐,加强新材料标准化工作基础能力建设,积极参与新材料国际标准化活动,全面提升新材料产业标准质量,推动新材料标准有效实施,形成覆盖面广、创新性强、重点突出、开放协调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发展战略)大学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规划

XX大学XX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规划 (2011-2015) XX学院是一所以职业教育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二级学院。在“十一五”期间,学院学科建设和学术科研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在“十二五”期间,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的任务极其繁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学院发展实际,特制定XX学院学科与科研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 一、目前学院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现状分析 (一)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学院逐步形成了职业技术教育学与各教学系相关学科相结合,以专业为导向,以学科建设支撑专业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在院领导精密部署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下,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在开拓中前进,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 鉴于学院创办时间短,科研力量薄弱的现实,学院一直坚持“以院内力量为主、借助院外力量”的方针开展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其中,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主要借助院外科研力量;而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相关性研究、职业教育与专业建设相关的研究,则以院内研究力量为主。目前,两方面稳定的研究力量约为30人左右,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学科队伍中含博士生导师1名,学科带头人3名,学术带头人2中,学术骨干6名,XX市优秀中青年教师2名,XX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名。 2、保证资源持续投入,学科平台建设取得突破。 五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建设学科平台建设,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管理制度、学术论坛、职业技能大赛参赛机制、“产学研”合作基地等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劣到优、从临时制、随机制到常态化、制度化,形成了对本学科发展的有效支撑。目前,学院设有高等教育研究所、农民工学院两个研究单位;藏书上万册的

“十二五”前期-重大项目表

“十二五”前期(-)重大项目表

————————————————————————————————作者:————————————————————————————————日期: 2

五、重大项目 “十二五”前期(2011-2012)重大项目表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内容一、基础设施 1 首都新机场及新航 城、 新空港产业园 首都新机场征地拆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新航城及 新空港产业园建设 2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 区扩区开发区中心区向东南方向拓展约24平方公里,生物医药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新媒体产业园等按需拓展 3 城乡一体化大兴新城核心区规划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亦庄新城及旧宫、瀛海、南海子等周边功能配套区规划建设,地铁大兴线和亦庄线沿线规划建设;庞各庄、魏善庄、安定和采育四个新市镇规划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 4 新区道路黄良路大兴段、京良路大兴段、万寿路南延、马家堡西路南延、魏永路中段、芦西路、兴华大街、金星路、欣旺大街、宏福路、欣荣大街、兴丰大街等新建、续建或改造工程 5 产业园区道路生物医药产业园永大、永旺、永兴、华佗等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新媒体产业园广平大街、广阳大街、广茂大街、金苑路、科苑路建设或改造工程 6 黄村水厂 近期规模为18万立方米/日,包括取水工程、净配水 厂、配水管道等 7 黄村再生水厂 升级改造并扩建部分处理设施,再生水生产规模为12 万立方米/日 8 瀛海污水处理厂 一期建设规模0.8万吨/日,2020年达到规划总规模3 万吨/日,包括配套管线工程 9 节水灌溉为农田配套建设节水灌溉设施

10 输变电工程新建兴华等一批220千伏和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二、产业发展 11 京东方八代线 第八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项目,包 括相关零部件生产和液晶模组生产 12 康宁为京东方八代线生产全套的LCD玻璃基板 13 中电华通无线通信设备、无线终端等无线产业链上下游产品 14 京运通多晶硅片制造、单晶硅炉及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 15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 研究院 国家药品检验的法定机构和最高技术仲裁机构,将发 挥国家级生物医药技术检测、药品审评平台作用,促 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 16 同仁堂中药现代化同仁堂中药现代化的研发和生产 17 奔驰年产能扩充至30万辆 18 北汽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 19 耐世特 我国汽车零部件领域投资最大的海外并购项目,生产 通用汽车转向及传动系统等高端汽车零部件 20 英特宜家购物中心 集商业购物中心、大型超市、餐饮及休闲娱乐等设施 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 三、公共服务 21 北臧村九年一贯制 学校总建筑面积31637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0421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217平方米 22 幼儿园建设五幼:总建筑面积4837平方米,青云店镇中心幼儿园:总建筑面积2985平方米,十幼:总建筑面积3260平方米,十一幼:总建筑面积3139平方米,十二幼:总建筑面积5972平方米 23 校舍安全加固改造32所学校,总面积95554平方米,其中加固面积53280平方米,楼房翻建面积10300平方米,平房翻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 要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12年) 为应对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 (一)产业界定与特点 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纲要针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世界各国均把大力研究和开发新材料作为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美国提出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材料科学等新材料产业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日本、欧盟、韩国等也制订了促进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计划。我国新材料产

医药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分析0813

医药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分析 据悉,我国《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十三五”发展规划》基本编制完成,进入到征求地方、部委和专家意见的阶段。根据《规划》:医疗信息化、高性能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将成为我国政府重点扶持突破领域。其中医疗卫生信息化被确定为国家信息化发展重点。上述三个细分领域将成为“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支持对象,面临重大投资发展机遇。 医疗信息化建设 包括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医院智能化管理系统,其中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和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缺口巨大,国内医院每年用于医疗信息化建设资金仅占整个营业额0.5%至1%,国家发改委针对区域医疗信息化欠账太多情况,将宁夏、云南、贵州等五个省份作为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单位,每个省份拟斥资1.2-2亿元财政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到2020年我国医疗信息化领域投资有望突破千亿。 2015年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作为各地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文件,其中医疗信息化、建立分级诊疗模式成为新亮点。 高性能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 截止目前,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约1.5万家,90%企业收入规模不足2000万元。低端耗材、黑白B超等低端产品来自国产,CT、

MI、核磁共振等高端医疗器械基本被国外产品垄断。此外,与发达国家比,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落后,主要制约因素如资金短缺、研发力量薄弱、缺乏产业化机制、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 仁达方略医药行业调研显示: 现阶段我国医药行业业绩增幅下滑,进入新常态。“十三五”期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2010~2014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从6750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1241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5%,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扩大了1倍以上,市场总量从2010的1284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276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0.8%。 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统计:2014年我国药品消费额约9000个亿,其中4000亿是医保,5000亿属自费市场。传统药店销售额2400亿,约25%为医保支付,1800个亿属自费市场。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增速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553.16亿元,同比增长13.05%;实现利润总额2460.69亿元,同比增长12.26%。药品行业收入增速维持15%左右。化学原料药等出口低迷,维持5-10%左右较低增长。 2014年初李克强提出“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2014年7月15日,国资委在央企层面启动“四项改革”试点,国药集团被选为央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央企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三项职权试点企业之一。国家药监局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处方药网购市场开放后,我

新材料行业发展前景新材料行业分析

新材料行业发展前景新材料行业分析 行业政策新材料一般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几乎都需要新材料的支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1年10月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文指出,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中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2月22日,中国首部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规划》,提出将着力推动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六大新材料升级换代和自主创新,到“十二五”末,新材料产业规模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实现我国由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战略转变。“十二五”期间,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

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将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新材料品种。 行业现状经过几十年奋斗,我国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在体系建设、产业规模、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明显成就,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具备了良好发展基础。 新材料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我国新材料研发和应用发端于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经过多年发展,新材料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和应用,品种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2021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6500亿元,与 20xx年相比年均增长约20%。其中,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硅、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产能居世界前列。 部分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我国自主开发的钽铌铍合金、非晶合金、高磁感取向硅钢、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超硬材料、间位芳纶和超导材料等生产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新材料品种不断增加,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特种金属功能材料自给水平逐步提高

“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编制要点)

“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编制要点) (2016~2020年) 学院 一、专业建设基础 至“十二五”建设期末,本学院开设专业个数,在校生人数(第一稿统计时间节点为2015年7月10日,第二稿编写时增加2015级新生数)。专业名称等。 简述“十二五”专业建设的主要成果(专业调整与建设、课程建设、教材与多媒体课件建设、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成果、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建设、以及本学院各专业建设的特色等方面)。 二、“十三五”期间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结合“五个对接”企业调研成果、研读《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讨论稿)后的体会、以及通过其他调研(如发改委、经信委、行业协会等渠道)获得的有关数据,形成未来五年本学院各专业人才需求的预判。 三、“十三五”期间专业建设亟待突破的主要问题 1. 检查“十二五”规划的专业建设目标是否全部实现,若有未能实现的,查找原因,结合今后五年的发展趋势,指出该目标是否需要延续或调整。 2. 以“五个对接”的前四个作为重点,分析研究对接契合度,

找出差距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3. 深入思考通过未来五年的建设,本学院哪些专业能够实现升本,目前的现状与四年制应用技术型本科之间有多大差距,要缩短这些距离,需要突破哪些主要问题。 四、“十三五”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总规划的指导思想为引领,围绕学校“十三五”期间提升办学层次的战略目标,针对“十三五”南通地方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研究专业结构调整的新方向和专业建设的新契机,以及优化资源配置方案,论证学院内、跨学院的专业整合、及新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充分性。形成本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由此凝练出具有本学院特色的“十三五”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五、“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目标 确定“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目标可围绕以下几点展开:以地方产业升级转型作为专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应用型人才需求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以智慧化校园建设作为教学改革、教学资源整合的平台,以新技术、新技能培养作为实训基地建设改造的目标,以专业升本、提升本学层次作为发展动力,以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新态势作为参考目标。 规划目标的可考虑办学层次、专业结构、建设规模、新办专业、机制创新、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教学成果、教改项目、对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开发、精品开放课程、教学

生物医药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合肥市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点 一、产业现状 生物产业主要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化工、生物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其中生物医药包括化学药品、中药、生物制药、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生物农业包括农业良种、林业良种、绿色农用生物制品等领域;生物能源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能源物质(含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化工是指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制造新型材料和化学品;生物环保主要指利用生物技术从事环境污染及生态环境退化等方面的治理,开发环保生物新技术及相关设备。 (一)国际生物产业发展趋势 生物技术是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新的战略主导产业。全球生物产业发展主要呈现四大趋势:一是生物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随着生物技术不断突破,生物医药、生物农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形成。全球生物产业销售额近5年翻了一番,增长速度是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近10倍。二是生物产业成为世界各国竞相抢占的战略制高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生物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产业,纷纷制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三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仍将保持生物产业发

展的强势地位。目前,发达国家是全球生物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和研发投入的主体,这种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北美、欧洲、日本的生物医药销售额占全球市场的83%,研发投入占全球的90%以上。四是全球生物医药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继上世纪90年代第一次完成大宗原料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后,正在经历第二次将新药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等研发环节向低成本市场转移。 (二)我国生物产业发展趋势 国家将发展生物产业作为新世纪把握新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推动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生物产业已成为最有希望实现跨越发展的新兴产业领域。主要呈现四大趋势:一是生物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15年,全国生物产业产值将达到4万亿元,年均增速将保持在20%以上。二是生物医药将继续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以新型疫苗、诊断试剂、生物技术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现代中药为重点发展领域,生物医药产业将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到2015年生物医药实现产值将达到3万亿元,占生物产业的比重达到3/4左右。三是生物技术产业化成为发展热点。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生物基绿色化学品、糖工程产品等将成为生物化工领域的高成长行业;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新型畜禽疫苗、生物农药等将成为生物农业的主攻方向;非粮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木本油料植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等将成为生物能源的重点发展领域。四是产业集聚化趋势明显。上海、北京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东北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经典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经典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12年) 为应对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 (一)产业界定与特点 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纲要针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世界各国均把大力研究和开发新材料作为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美国提出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材料科学等新材料产业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日

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Xx技术职业学院 “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1.专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二五”期间,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能者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工、文结合的格局。专业由“十二五”初的15个发展到“十二五”末的17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17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6个,占35.0%;文科类专业11个,占65%。 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十二五”期间,学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校现有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特色(重点建设)专业占学校现有专业数的6%,属文科类。主干学科专业紧紧依托财经类行业,已显现较强优势,成为我校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3.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学校共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100万元左右,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00万元,实验室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多媒体教室总间数52间、座位数4000多个;实训(实验)实15个;新建校内外实习基地30多个。 4.教学管理严格规范。通过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严谨、健全。“十二五”期间,学校进一步理顺了校、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构建了科学合理、运

行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5. 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升本录取率达100%,就业率名列前茅,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6. 校企合作教育快速发展。(校内、校外)学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高职学生。 7. 科研工作步入新轨、教改工作逐见成效。学校13个教改科研项目成功立项,其中,重点项目6个(其中市级项目4个),一般项目7个。 (二)面临形势 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处于快速发展,2005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解放思想,突出特色,深化校企合作,9年共培养了近80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每年培训各类人员1.5亿人次以上。可以说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是缺乏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二是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高等教育持续 发展条件不足不稳;三是组建职教集团,整合教育资源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四是打造品牌,发展内涵在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许多制约体制机制的障碍。这些都将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问题。 1.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和发展不平衡,各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

深圳市新材料“十二五”规划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八月三日 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 (2011—2015年) 新材料是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基础和先导,是当今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新材料技术的突破和发展,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领域,推动着产业的优化升级。新材料产业关联度高、发展速度快、综合效益好,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是我市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内容,对我市推动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创造深圳质量、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促进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等,编制《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是指导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通过本规划的实施,深圳将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1.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2010年新材料产业规模约59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2%。涌现出以光启、比亚迪、中金岭南等为代表的新材料研发机构和龙头企业;杜邦、住友、日东电工等跨国企业已在我市建有大型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 重大项目密集启动。日东电工偏光片、沃尔热缩材料等项目已建成投产,龙邦芳纶复合材料、星源材质锂电池隔膜材料、盛波光电偏光片等项目已开工,光启超材料、旭硝子玻璃基板、杜邦工程塑料、清溢光电掩膜版等项目有序推进。这些项目建成达产将增强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后劲。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新材料 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的通知 苏政办发〔2010〕37号? 2010年4月6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编制的《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12年) 为应对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 (一)产业界定与特点 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纲要针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

某学院“十二五”实验室建设规划

材料工程学院“十二五”实验室建设规划 根据材料工程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为进一步促进材料工程学院实验室建设工作,特制定本规划。 一、实验室现状 1、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状况 实验室于1979建立,是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基础理论研究、材料应用开发和材料工程测试的教学与研究的实验室。目前实验室拥有一支从事实验教学、材料研究和开发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实验教师7人,兼职实验教师29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1人,讲师13人,助教6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硕士19人。 2、实验室建设状况 实验室主要由材料物理与力学性能、材料化学、材料工程测试、材料高温制备、非晶态材料、水泥及混凝土、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交通工程、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重点建设等教学研究型实验室10个,实验室现有实验室面积2444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1038台套,设备总价891.7万元,配有国内外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20多台套,实验室建设现状见附件一。 3、实验教学情况 实验室目前承担了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交通工程、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及工程管理等专业的21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主要开设实验课程有:开出107个实验项目(其中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项目28个),每年开出的实验人时数达5万多,实验课程及实验项目开出率达100%。 4、实验室承担科研及教学研究情况 近五年来,实验室承担了淤泥节能烧结砖与自保温墙体建筑体系的开发研究、陶瓷纤维摩擦材料及摩擦机理研究、江苏省盐城环保装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部省市级科研项目25项,还承担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建设项目、江苏省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等教学研究和改革课题20多项。 5、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重点建设实验室 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重点建设实验室是2004年11月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盐城工学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医药行业十五发展规划报告

医药行业“十五”规划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料及医药商业。医药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一)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医药工业体系和医药流通网络,发展成为世界制药大国。据统计口径:我国现有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43万吨,位居世界第二。能生产化学药品制剂34个剂型4000余个品种。2000年,我国5大类制剂片剂、水针、粉针、胶囊、输液产量分别达到2778亿片、264亿支、93亿支、486亿粒、23 亿瓶。一些重要品种如维生素C、青霉素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传统中药,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能生产包括滴丸、气雾剂、注射剂在内的现代中药剂型40多种,中成药产量已达37万吨,品种8000余种。我国能生产疫苗、类毒素、抗血清、血液制品、体内外诊断

试剂等各类生物制品300余种,其中现代生物工程药品20种,生产预防制品约9亿人份。可以生产包括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装置、磁共振装置等在内的医疗器械11000多个品种、规格。还可以生产8大类1200多个规格的制药机械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医药工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1978年至2000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二)“九五”取得的成绩 “九五”期间,医药行业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积极实施“科技兴药”战略,深化改革,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1.医药经济总量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000年医药工业完成总产值2332亿元,年均增长%,高于“九五”计划15%的目标。实现工业增加值578亿元,年均增长%。医药商业销售总额完成1509亿元,比1995年增加705亿元,年均增长%。医药商品进出口总额达64亿美元,其中:出口38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8亿美元,年均增长%,医药外向型经济逐步形成。医药工业实现利税总额270亿元,比1995年增加155亿元,年均增长%,实现利润亿元,比1995年增加了亿元,年均增长%,均超额完成“九五”计划确定的18%的目标。医药商业实现利润亿元,比1995

医药行业政策分析

在“十二五”规划的大背景下,生物医药将成为国民经济新兴产业的四个支柱产业之一。医疗需求的扩容是行业兴起的基础动力,医改推进的政策引导将使需求实质释放,同时产业升级的大幕拉开,行业进化加速,规范化和集中化是自然选择。医改引导需求释放:医改各项制度的推进将引导经济增长进程中医疗需求的释放。 产业升级,行业进化:市场的扩大、割据伴随标准的升级和创新能力得以施展,行业整合与淘汰加速,逐步完成进化. 医药产业的中期背景: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是医药产业所处的中期背景,主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经济增长方向从出口拉动向内需推动转变、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向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其次,新兴产业的发展将逐渐替代传统产业成为我国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最后,三大产业间以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间的再平衡发展。 医药生物产业的具体规划: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 政府支出比重增加,医保范围继续扩大 从卫生总费用来看,2010年中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到19600亿元,而2005年卫生总费用仅为8000多亿元,“十一五”期间卫生总费用增幅达每年13%以上,超过了GDP的增

长幅度。2009年卫生费用占 GDP 的比重达到 %,进入 21 世纪以来首次已经达到了 WHO 提出的 5%的基本标准,发达国家平均在 11%左右。 同时,政府支出占卫生总支出的比重也逐年增加,预计未来政府支出 的增速仍然会快于个人支出和社会支出部分,这将对医药行业的需求 增长构成长期支撑。附表 医保覆盖范围继续扩大 2009 年,我国有2716 个县(区、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 人口数达亿人,参合率达到%;筹资总额达亿元;城镇职工医保覆 盖人群达到亿人,筹资总额达到3672 亿元。医保市场的扩容,保障 范围的扩大,都将进一步支持需求的释放。 基本药物制度推行进展 09 年 8 月公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后,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主 动权下放到了地方层面,省级卫生部门的政策调整、执行实质决定了基本药物制度对生产、流通企业的影响,关键要素有三: 推行的进度和范围; 招标价格; 中标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的数量; 计划 10 年覆盖率 60%以上,招标迟迟未跟进:根据卫生部的统 计结果显示,截止 10 年 3 月,全国 31 个省份均已经确定实施基 本药物制度的地区,覆盖了 1020 个县,包括县级市和市辖区,占全国总数的 %,涉及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万个,占全国总数的 %,其中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 7907 个,占全国总数的 92%。政府办的乡镇卫生院万个,占全国总数的万的 %。实质的招标并未跟进,目前仅安徽走在前面。 对于眼下比较受关注的基本药物价格重估,我们认为基本药物制度价

新材料产业规划及案例

新材料产业规划及案例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市场研究及运营战略一体化服务商 中机系(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 CHINA MACHINERY MARKETING ACADEMY 官方网站:产业规划https://www.360docs.net/doc/5310176101.html,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中机系(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新材料产业规划 新材料涉及领域广泛,一般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先

新材料产业规划案例 江苏盐城灌东灌东新材料产业园产业规划方案设计 项目背景 在产业升级改造的大背景下,长三角对新材料的需求较大。灌东新材料产业园面临着市场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广阔的有利产业局面。国家、江苏、盐城市制定的一系列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规划,为盐城发展新材料带来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项目思路 经过综合分析,在园区定位生态循环绿色节能示范基地的基础上,中机院将园区产业定位为江苏最大的节能建材基地、东部沿海田转型开发示范点、中国最大的汽车轻量化新材料生产基地。

通过严格的产业筛选和产业分类,科学定位灌东新材料产业园未来构建“2+3+2”的现代产业体系。 两个主导产业:金属新材料和新型建材。 三个先到产业:新能源材料、复合新材料和前瞻产业。 两个基础产业:现代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

项目效果 项目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得到专家和盐城市政府的一致认可。为盐城市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起到领军作用。 长春高新区长德新区产业规划、总体概念规划 项目背景 为了探索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县市快速发展的方式,创新长春市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的模式,长春市政府决定在长春高新区发展基础上建立长德新区(面积为330多平方公里)。长德新区的开发建设将是长春高新区空间拓展的需要,是长吉一体化的重大举措,更是长东北先行先试合作共赢的大胆尝试。 项目思路 中机院项目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秉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立足高新区发展实际,构建以七大产业集群、三大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实现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创新能力、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城市功能六个方面的突破,做好高效、带动、创新、集约、集群五个发展,最终要把长德新区打造成为国家级战略新型产业的综合试验区。七大产业集群是指新能源汽车与零部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现代医药产业、新材料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环保装备制造业和精优食品加工业集群,同时做好现代物流、科技创新服务和基础服务三项配套产业。中机院在创新理念的前提下,提出打造“春之声、春之舞、春之色、春之睿、春之新、春之阡陌”六大

01十二五专业群建设规划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群建设规划 目录 一、建设基础与面临形势 (1) 1.建设基础 (1) 2.存在主要问题 (3) 3.机遇与挑战 (3) 二、指导思想 (4) 三、建设思路与目标 (4) 1.建设思路 (4) 2.建设目标 (5) 四、主要建设内容 (6) 1.聚焦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群结构 (6) 2.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抓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7) 3.统筹、协调、优化课程,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 (7) 4.整合实训资源,建设面向专业群的实训基地 (8) 5.优化教师组合,建立高效团队合作机制 (9) 6.构建教学资源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9) 7.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专业群建设管理 (9) 五、重点建设专业群要求 (10) 六、服务面向与专业布局 (10) 1.制造技术专业群 (10) 2.控制技术专业群 (10) 3.物联网技术专业群 (11) 4.汽车技术专业群 (12) 5.服务贸易专业群 (12) 6.商务外语专业群 (13) 7.艺术设计专业群 (13) 六、建设具体措施 (13) 1.建立和实施专业群建设管理目标责任制 (13) 2.汇聚高层次人才,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14) 3.优化人文环境,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14) 4.构筑学科平台,全面提升科研水平 (14) 七、经费保障 (14) 附件 (15)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群建设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学院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国家级物联网示范校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提升办学活力,增强办学特色,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推动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高职院校“十二五”重点专业群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围绕《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建设基础与面临形势 1.建设基础 我校是一所以机电类专业为主体、多科发展的综合院校。始建于1959年3月;2006年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并于2009年顺利通过验收。学校设有机械技术学院、机电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汽车技术系、外语系、数字艺术设计系、体育部、基础课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部、工业中心、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教学单位,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1300多名,教职工780余人。 学校始终坚持围绕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产业、关联产业、附加产业”的产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构建“同心多角”的专业体系。“十一五”期间,针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整合资源、优化结构,以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市场营销等5个专业为龙头,重点建设机械加工技术、汽车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制造业服务等5个专业群。各专业(群)围绕“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进行立项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开发了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以国家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省级品牌(特色)专业为主干,校级重点专业为支撑的多层次塔型专业结构布局(具体见表1)。 表1 校级以上重点专业一览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