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建筑设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建筑设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建筑设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绿色生态建筑

(专业:城市规划08-1 姓名:王强林学号:200804050053)

摘要:建筑构成环境,建筑设计注重与环境协调是革新建筑设计观念并使之走向21世纪的首要环节。建筑与环境的结合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品。但是这件艺术品并不是完美无瑕的它时刻提醒我们环境质量的重要性。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在其中找到平衡点,这样我们的居住环境才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建筑设计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筑与环境周围环境绿色建筑现代建筑Abstract: Building an environmental, architectural harmony with the environment is a focus on innovativ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cepts and make the first part of the 21st Century.The combination of architec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is itself a work of art.But this is not a perfect work of art it is time to remind us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in which to find a balance, so that our living environment will b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 surrounding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of modern architecture green building

1:现状的分析

现代建筑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重视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与此同时, 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 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 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 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 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 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 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 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这就是1992 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思想的基本内涵。即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 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 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其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 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 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 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 是21 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 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

2:绿色建筑体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 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 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 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 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生产和生活) 、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 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 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它所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绿色建筑要赋予建筑以生命。它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型的、可调节的系统。

2-1: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1)生态化原则

建筑首先要遵循的是生态原则,即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

(2)以人为本原则

社会的主体,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

(3)因地制宜原则

建筑强调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搬肓从。例如:对于独立式、建筑密度小,分布范围广的建筑而言,利用太阳能发电、供热(水)、供暖都较为可行;而对于密集型的高层建筑来说,就是将建筑物所有的外表面都装上太阳能集热板或光电板,也不足以提供该楼所需的能源,因此,多采用现成的城市热网。

(4)整体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还强调整体设计思想,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生态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局部而不顾整体。例如,热带地区如果使用保温材料和蓄热墙体就毫无意义。对于寒冷地区,如果窗户的热性能很差,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因热量会通过窗户而迅速散失)。由此可见,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性能和成本。

2-2:绿色建筑的优点和缺点

(1)对于一般建筑而言,绿色建筑由于遵循生态建设标准、采用新的技术策略,与传统做法相比,项目前期的投资普遍加大,而且利益回收的速度相对较慢。根据英国的相关统计绿色建筑的初期投资与普通建筑相比平均会提高5%左右,资本回收期一般为8-10年(对于一些以实验为目的的绿色建筑,成本会更高,资本的回收期会更长)。这使得由初期生态

投资所换来的资源节约效益往往要在若干年后才逐步显现,并且相当一部分以简洁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而言,很难形成短期商业利润,因此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调整和适当的引导,依靠现行的市场体制,无法自然形成绿色技术产品研究、生产、使用的良性循环,绿色建筑的发展因而很难借助商业的力量进行推动。

(2)实际的设计中对于绿色建筑所可能带来的环境效益,缺乏较为成熟的综合定量分析工具,而基于结构主义思维模式的严格分工依然是设计行业的主要工作模式,它又使得我们的技术经济分析常常缺乏内在的整合性,存在于生态、经济两方面的缺陷,综合决定了在现实操作中,建筑师很难对技术策略的生态经济综合性能做出准确评估。虽然近年来出台的一些生态住区、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对明确绿色建筑概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些标准往往更适于对结果——建筑落成后的状况——进行评估,对于设计决策的帮助则比较有限(这是因为根据现行的生态评估标准,每项措施的分值是一个抽象的数字,既无法确知它所代表的生态意义——特别是其与现实生态承载力的关系——也无法知道相应的经济成本,同样60分的项目也许在经济运作与长期环境影响两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建筑师或是开发商、政府都由于无法对为实现建筑的“绿色”化所付出的短期代价和长期效益做出准确的评估,从而很难形成有利于绿色建筑的最终决策,这就使得我们在实践中常常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一方面在“言”的层面,人们开始逐渐接受可持续发展思想,各种技术手段也在逐步走向成熟,但在具体的实施与操作中——“行”的层面,生态意识则往往只能停留在“纸面”,绿色建筑蓝图的实现总是举步维艰,最终的结果大多是建筑或回归“本来”面貌或只是将生态技术与生态考量作为一种“包装”或“噱头”,而且这样的操作困境与项目的资金充裕与否并无直接关系,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如何使绿色建筑在实现环境目标的同时展现切实的经济可行性,成为其是否具有现实可操作的直接制约因素。

应该看到以上这些经济问题,归根到底都来自存在于环境保护与现行经济运行模式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协调这两方面关系、让生态与经济在建筑活动中实现共赢,既是绿色建筑研究走向深入的必然结果,也是克服其所面临的现实经济障碍,提高绿色建筑现实可操作性的迫切需要。当然,经济问题的产生是政策体制的不完善、经济运行机制不合理、建筑方案本身的经济性存在缺陷、技术本身的可靠性存在问题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似乎不是建筑师一个职业群体所能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认为,从生态-经济优化的角度,重新考察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实践策略,有可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加深对影响生态理念可操作性问题的其他各个方面了解的同时,使建筑师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2-3:建议性措施

为实现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循环经济中求发展的目标,在城市总体规划或城市详细规划中对绿色建筑的建设总量和绿色建筑的开发建设地块加以界定,以有效推进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

以市场的手段引导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通过培育目标消费群体,切身体验绿色建筑的魅力,结合政策倾斜、银行提供贷款优惠等条件,提高绿色建筑消费量。

建筑设计阶段,目前普遍有存在片面追求生产产值(经济效益)的倾向。姑且不论目前设计单位对科研投入的相对匮乏,设计方不愿多从建筑方案有利于节能的布局细节上反复推敲,往往只是被动满足国家节能技术标准的有关条文要求,没有采用主动的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的设计意识,致使大批设计作品与绿色建筑擦肩而过,加入耗能建筑大军之列。因此,建议建立“重大项目引入绿色建筑设计认证制度”,“一般项目试行绿色建筑设计督导制度”。目前市场并不缺好的技术,好的产品,但却不能顺畅地运用到建设中;绿色建筑技术商(多指产品)多而不强。需要打造一个技术集成的实体,一个交易合作的平台。建议:通过技术集成公司的形式专门整合相关的技术。可以有偿出让技术解决方案的形式或是由第三方进行绿色建筑技术的系统集成来实现绿色建筑方案设计。充分利用住房和建设部科技促进中心发布的《科技成果名录》,加大对绿色产品进行认证和推广应用的力度。

3:总结

可以预言, 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 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今天,绿色建筑体系已经广泛地渗透到建筑设计中的许多方面, 建筑师将在现代社会中创造一种“回归自然”的建筑形式,遵循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设计出与自然、人、社会融为一体的人类生活空间。因此在生态环境日益严重的今天,作为走在社会前沿的建筑业,,对生态环境的创造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力求把建筑及其周围的环境完美地塑造在一起,创造出有着高贵文明的中国城市,推动我国绿色生态的城市进程,为创造美好的明天蓄势待发!

参考文献:[1] 王长庆. 绿色建筑技术手册. 1999.

[2] Brian Edwards. Green Buildings Pay. New York: E & Fn Spon, Inc, 1998.2.

[3]张勤.推行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城市[J].今日国土,2005(9).

[4] 仇保兴.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可不容缓[J].中国经济周刊,200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