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学必修课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学必修课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学必修课

历史文化及旅游学院历史学必修课

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 (2)

《中国历史文选》(上)课程教学大纲 (6)

《中国历史文选》(下)课程教学大纲 (11)

《中国古代史》(上)教学大纲 (18)

《中国古代史》(下)教学大纲 (23)

《历史学科教材教法》教学大纲 (35)

《世界近代史》(上)教学大纲 (39)

《世界近代史》(下)教学大纲 (46)

《世界当代史》教学大纲 (50)

《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 (57)

《世界现代史》教学大纲 (63)

《中国近代史》教学大纲 (73)

《中国现代史》教学大纲 (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学大纲 (90)

《世界中世纪史》教学大纲 (98)

15门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史学概论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of Historical Philosophy

课程代码:BZ021121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学时数:3学分,54学时(理论讲授54学时,实践0学时)

适用专业:历史学

修(制)订人:邓永飞修(制)订日期:2007年3月6日

审核人:范玉春审核日期:2007年3月15日

审订人:周长山审订日期:2007年3月16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史学概论》是历史学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本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之一。《史学概论》是一门理论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不是直接考察客观的历史过程,而是以人类认识历史的主体活动,特别是历史学家认识历史的活动为对象,它及历史学的其他分支学科如史料学、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史学史等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史学概论》虽然必须吸收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但不是它们的简单综合。本课程的任务是从历史学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出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成就,将人类认识历史的主体活动作为客观存在,系统地研究它的一般过程、主要特征、基本规律,确定现代史学发展的途径,推动历史研究活动和整个历史学进一步科学化及社会化,更加有效地发挥其积极的社会功能。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了解历史认识的基本特征和研究历史的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史学理论的兴趣和运用史学理论分析史学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史学理论素养。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1章绪论(理论讲授6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历史学的学科性质、对象、方法和价值以及及其他学科的关系;简要了解历史学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讲授内容:

1。历史及历史学

2.历史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3.历史学的价值

4. 历史学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5. 历史学的学科体系

重点:历史学的性质

难点:历史学的性质

第2章历史认识的基本特征(理论讲授9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历史研究及历史认识实践活动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把握历史认识的基本特征,增强历史思维。

讲授内容:

1. 历史认识活动的结构及过程

2. 历史思维的方式及范围

3。历史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

重点:历史认识的三极能动统一结构

难点:历史真理的相对性及绝对性

第3章研究历史的主要方法(理论讲授12学时)

了解和掌握研究历史的主要方法,并综合训练学生搜集、考证和抉择史料,叙述、重构和还原历史过程,提高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讲授内容:

1。历史事实的还原

2. 历史过程的分析及解释

3。历史的比较研究

4. 从史料的搜集、整理到史学论文的写作实践

重点:研究历史的主要方法及其运用.

难点:从史料的搜集到史学论文的写作实践

第4章历史实际的本体论探究(理论讲授12学时)

了解各时代的历史哲学家对历史本质的探究,加强对历史实际的本质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的认识。

讲授内容:

1.近代以前的历史哲学家对历史本质的探索

2.马克思主义对历史本质的追寻

3.史学理论的多元发展及历史全面本质认识的深化

重点: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范畴

难点:各种理论的异同及创新

第5章历史研究成果的社会表现形态(理论讲授9学时)

了解历史学著作的内容、形式和要求,增强对史学著作的鉴赏能力。

讲授内容:

1. 历史研究成果的社会性及多样性

2. 历史撰述的根本原则及具体要求

3。历史撰述内容及史家的撰述旨趣

重点:历史撰述的根本原则及具体要求

难点:历史撰述内容及史家撰述旨趣的辩证关系

第6章历史学家的基本素养及时代使命(理论讲授6学时)

了解历史学家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把握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史学发展的新趋向,培养学生的使命感。

讲授内容:

1. 历史学家的优良传统及现代素养

2。历史学家的独断之学及群体之学

3. 历史科学的时代使命

重点:历史学家的知识结构及研究能力

难点:如何激发新一代史学工作者的使命感

三、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学获取知识,增加讨论课、习题课、答疑课等教学环节。

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二)作业和师生互动

1.课外作业:搜集、整理和解读至少一份民间文献。

2.师生互动:学生可在课堂或通过电子邮箱提出问题,进行交流。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建议采用闭卷考试和平时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四、及其它课程的联系及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中国通史》、《世界通史》.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建议教材

姜义华、瞿林东、赵吉惠.史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二)教学参考书

1.何兆武.历史理论及史学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及方法.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中国历史文选》(上)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历史文选(上)

英文名称:Selections of Chinese Historical Books(Ⅰ)

课程代码:BZ02101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学时数:4学分,72学时 (理论讲授72学时,实践 0学时)

修订人:汪天顺修订日期:2007年3月9日

审核人:范玉春审核日期:2007 年3月15日

审订人:周长山审订日期:2007年3月17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是大学历史系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注重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文言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入门课程,对学生将来从事教学科研及其他部门的工作有深远影响。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文言史料的能力,并使其初步掌握史料学和史学史常识,为今后从事史学研究打下必备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编先秦时期史籍介绍及文章选读

序言,先秦时期史籍编撰概况介绍(3学时)

第一章中国古代史籍的雏形(12学时)

理解并掌握《尚书》的体例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逸周书》的史料价值;《尚书·牧誓》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了解《尚书》今、古文的真伪争论;《逸周书》的由来.

讲授内容:

1.《尚书》的体例及内容;

2.《尚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尚书·牧誓》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

4.《逸周书》的由来及其史料价值.

重点:《尚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尚书·牧誓》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逸周书》的由来及其史料价值。

难点:《尚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尚书·牧誓》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

第二章编年体史书的产生(14学时)

理解并掌握《春秋》的体例、内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左传》的体例及其史学成就;《晋楚城濮之战》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编年体史书的特点。了解《春秋》的作者及注者;《左传》的作者及注本。

讲授内容:

1.《春秋》的体例、内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左传》的体例及其史学成就;

3.《晋楚城濮之战》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

4.编年体史书的特点.

重点:《春秋》的体例、内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左传》的体例及其史学成就;《晋楚城濮之战》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

难点:《春秋》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晋楚城濮之战》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

第三章国别体史书的出现(14学时)

理解并掌握《国语》的体例、思想倾向及其对中国史学的贡献;《战国策》的体例、及其史料价值;《越王勾践灭吴》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秦围赵之邯郸》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国别体的概念。了解《国语》的作者及本书的编译;《战国策》的编订和流传.

讲授内容:

1.《国语》的体例、思想倾向及其对中国史学的贡献;

2.《战国策》的体例、内容及其史料价值;

3.《越王勾践灭吴》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

4.《秦围赵之邯郸》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

重点:《国语》的体例及其对中国史学的贡献;《战国策》的内容及其史料价值;《越王勾践灭吴》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秦围赵之邯郸》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

难点:《国语》的体例、思想倾向及其对中国史学的贡献;《越王勾践灭吴》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秦围赵之邯郸》一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

第四章其余上古史籍(4学时)

了解《世本》的流传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意义.

讲授内容:

《世本》的流传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意义。

第二编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史籍介绍及文章选读序言,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史籍发展概况介绍(2学时)

第五章纪传体史书的创始及发展(17学时)

理解并掌握《史记》的体例特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特殊贡献,作者司马迁的史学思想;《汉书》对纪传体史书的体例改造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成就;《三国志》、《后汉书》的史学成就;《宋书》、《南齐书》《魏书》等纪传体史书的贡献;《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货殖列传》、《汉书·艺文志》、《汉书·张骞传》、《后汉书·党锢列传序》、《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注·让县自明本志令》等文章的标点、注释及翻译;纪传体的优点及缺点.了解司马迁、班固、陈寿、范晔、裴松之等史学大师的生平及史学主张;《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等史籍的流传情况及版本信息。

讲授内容:

1.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2.《史记》的体例特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特殊贡献;

3.《汉书》对纪传体史书的体例改造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成就;

4.《三国志》、《后汉书》的史学成就;

5.《宋书》、《南齐书》《魏书》等纪传体史书的贡献;

6.《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货殖列传》、《汉书·艺文志》、《汉书·张骞传》、《后汉书·党锢列传序》、《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注·让县自明本志令》等文章的标点、注释及翻译;

7.班固、陈寿、范晔、裴松之等史学家的生平及史学主张.

重点: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史记》的体例特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特殊贡献;《汉书》对纪传体史书的体例改造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成就;《三国志》、《后汉书》的史学成就;《宋书》、《南齐书》《魏书》等纪传体史书的贡献;《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货殖列传》、《汉书·艺文志》、《汉书·张骞传》、《后汉书·党锢列传序》、《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注·让县自明本志令》等文章的标点、注释及翻译.

难点: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史记》的体例特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特殊贡献;《汉书》对纪传体史书的体例改造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成就;《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张骞传》、《后汉书·党锢列传序》、《三国志注·让县自明本志令》等文章的标点、注释及翻译。

第六章编年体的继起(4学时)

理解并掌握《前汉纪》、《后汉纪》的特点及其成就。了解《前汉纪》、《后汉纪》的作者及成书经过。

讲授内容:

1.《前汉纪》、《后汉纪》的特点及其成就;

2.《前汉纪》、《后汉纪》的作者及成书经过。

重点:《前汉纪》、《后汉纪》的特点及其成就。

难点:《前汉纪》、《后汉纪》的特点及其成就.

第七章两晋南北朝时期方志地理书名著(6学时)

理解并掌握方志的概念及史料价值;《华阳国志》、《十六国春秋》、《洛阳伽蓝记》、《水经注》等方志及地理书的作者、体例以及史学成就;《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水经注·鲍邱水》等选

国内知名院校文化产业研究院(学院、研究所、研究中心)情况

国内知名院校文化产业研究院(学院、研究所、研究中心)情况 院校名称学术领军 人物 培养层 次、学历 教材建设刊物、简报论坛研究领域 孵化器、科 技园 对外交流 1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 产业研究院 范周 硕士研 究生、博 士生 《中国文化产 业新思考》 《文化创意产 业前沿》 《中国城市文 化消费报告》 《国际电影和 电视节目贸 易》 《电影现象 学》《电视剧艺 术文化学》 《传媒管理学 导论》 《文化娱乐产 业的评价和发 展》等 《中国文 化产业年 鉴》 《中国文 化产业》杂 志 《中国娱 乐产业》杂 志 中国文化 产业学术 网 中国娱乐 产业网 ICI在线 “创意中 国·和谐世 界”文化产 业国际论 坛 文化产业 30人论坛 文化产业 政策体系 和区域文 化产业发 展 中国传媒 大学文化 产业孵化 器 “创意中 国·和谐世 界”文化产 业国际论坛 和台湾、澳 大利亚多所 高等院校和 科研机构有 着密切的联 系 2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 研究院 叶郎 硕士研 究生、博 士生 《文化产业导 读》、《文化产 业商业模式》、 《文化产业政 策法规导论》、 《北大文 化产业》 (半年 刊)、《北大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新年论坛 中国文化 产业高峰 论坛 艺术学、文 化政策 无孵化器 和科技园, 只有一个 “美学散 步”,推介

《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文化产业投融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文化产业战略和商业模式》《中国文化产业史》《文化企业管理》 前沿报 告》,《中国 文化产业 年度发展 报告》 国美外优 秀文化艺 术活动,如 音乐会、电 影放映等 等。有一定 的产业性 特色。 3 清华大学文化产业 研究中心 熊澄宇 硕士研 究生、博 士生 《信息社会 4.0》《走向大 电影产业》新 技术扩散传播 的影响因素研 究:以平板电 视在中国的市 场推广为例》 《文化产 业研究》 新媒体和 数字技术 清华科技 园 4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 院文化产业系肖永亮本科 《燕京文 化创意产 业学刊》 5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 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金元浦 《文化创 意创意产 “2005中 国创意产 中国人民 大学国家

[河南,旅游业,历史文化]关于河南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的融合

关于河南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的融合 论文摘要:河南历史悠久,资源丰厚,对于那些研究东方文化和华夏文明源流的旅游者来说,河南如同一座浩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一本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的中国历史文化教科书。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河南也充分利用自己本身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以历史为载体的旅游活动。 论文关键词:历史;文化;旅游 一、历史文化资源在河南旅游业中的作用 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的基本要素,也是旅游业的基础和主要内容,随着旅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认识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游山玩水上,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而历史文化资源就成了这些游客情有独钟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也成了旅游业的支柱之一。目前的历史文化旅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古都文化旅游 从公元前21世纪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的建立到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北宋王朝,形成了以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四大古都为中心,以炎黄文化、河洛文化、黄河文化、殷商文化、汉、唐、宋文化为标志的中原古都文化荟萃之地。 (二)古遗址文化旅游 河南地处中原,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方,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就已经在这里活动居住,距今一万年至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遗址,在河南已经发现数百处之多,河南省发现的古文化遗址,分布密集,规模之大,遍及全省,包含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岗文化,商周文化,中间毫不间断,各文化在中州的大地上、在各个时期绽放异彩留下了丰富的遗迹遗物。 (三)历史名人及陵墓文化旅游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名士在中原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由此也衍生除了许多旅游景点,如诗圣杜甫故里杜甫墓,中华第一古军校云梦山的始祖鬼谷子王禅,南阳市的张衡墓和医圣祠,纪念老子的太清宫等。中原地区独特的山水优势,历来就是古代帝王将相理想的寝陵之地,中原地区著名的皇陵墓葬群有安阳殷墟商王陵区,洛阳一带的邙山历代帝王陵,巩义北宋皇陵区、袁世凯墓、关林等。 (四)宗教文化旅游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上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和核心区域,宗教文化发展早,类型多样,积淀深厚,宗教旅游文化资源优势突出,在河南旅游文化资源中占有特殊地位。河南是中国原始宗教之源,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以龙为图腾的原始宗教现象和崇拜形式,逐渐发展成中华龙文化。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登封中岳庙是历代皇帝祭祀中岳神的地方,是我国

历史学本科生开题报告

历史学本科生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为大家分享了历史学本科生的开题报告,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论文题目是《明清以来秦良玉形象的建构与嬗变》,明清以来,准确的界定是指明末清初以来,其时间下限是XX 年。为什么选择秦良玉而不选其他人呢?第一个,这是本土文化名人,研究本土文化名人,是我作为巴渝文学与文化方向的后学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二个,秦良玉,作为杰出女性英雄,汇聚了多种文化元素,其身上所具有的与其他女性和其他英雄的差异之处甚多,值得深入探讨。在研究这个题目的过程中,得到了诸多专家学者的指导,除了在座的各位老师或直接或间接给我启发和教诲以外,另外对我的选题和研究方法形成重要作用的至少有这样一些专家:王政、衣若兰、余云华、杜芳琴、罗志田、赵心宪、葛兆光、熊宪光。另外还有若干青年才俊们也给予笔者较大支持,如重庆忠县的秦进,西南民族大学的赵长志,曲阜师范大学的袁逢等。这个选题是笔者经过与指导教师将近两年左右的长期讨论才定下来。记得笔者在XX年《重庆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巴寡妇清”史迹之易学观》后的第二年,我就进入了重庆工商大学,刚进校时我就思考是否继续沿着“巴寡妇清”的历史线索或地理范围继续往下面下去,准备西南地区的寡妇文化

/女户文化研究,后来发现学术研究工作量很大,因此只能收缩战线、突破一点,于是就准备围绕明末的巴渝杰出女性秦良玉来展开毕业论文的相关研究。这个选题,与巴渝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方向之关系甚为紧密,作为这个方向的研究生,当然应该尽量选择这种与专业关系紧密的选题——这既是我们的权力,也是我们在这里接受老师们栽培应尽的义务。为更加说明此选题之合理性,笔者简单分析一下进行此选题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首先,笔者个人知识结构的优势,使我基本具备了开展此项研究所需要的素质。我在自考本科的过程中,认真学习了中文专业的所有本科必修课程和选修尤其是《美学》《马列文论》《古代文论》《中国通史》等课程;后来在多年考研复习过程中,系统研读了五卷本《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三卷本《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以及14卷本《中国文学通史》中已出部分等大型专业著作,并对《十三经注疏》、《二十二子》、《文选》、《管锥编》等时有涉猎。笔者还并通过长期写作等实践,初步掌握了文学鉴赏、史学考证等常规治学方法。以上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个人特点,使笔者有勇气选择这个具有相当难度的题目。 其次,秦良玉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在现实中的重要意义,决定此项研究具有必要性。明清以来,很多人受秦良玉

世界遗产和旅游的关系思考

遗产和旅游的关系思考 班级:12游憩生态1班姓名:吴雁佳学号:201230470120 摘要:中国是目前拥有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且人口众多,旅游业 又处于如火如荼的发展阶段,繁荣的旅游业已经使部分遗产地不堪重负,处于十字路口的遗产地,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遗产”变“遗憾”的悲剧。因此,思考遗产与旅游之间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应该正确理解这两者的关系并找到协调的方法。 关键词:遗产旅游关系协调 遗产作为历史的见证、历史的载体,记录着丰富的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印证,对其进行保护有助于我们延续历史、传承文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遗产保护体系,在保护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保护了大批遗产,为旅游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自1978年以来,经过20多年,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居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同时还将成为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输出国。中国的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生机蓬勃的大发展时代,而世界遗产地也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的。同时,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及对过去时代纪念和追寻的往日情怀也使得文化遗产旅游地倍受青睐。 要了解世界遗产与旅游的关系,当然要了解世界遗产是什么。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① 遗产的概念已经在国际间广为传播和接受,其内涵也在不断扩大,从文物遗产到自然遗产,再到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然而迄今也没有国家严格按照这些类别进行分类管理,而是由相同的或不同的多个部门共同管理这些“保护地”。目前我国的遗产保护体系任然比较复杂,就类型而言,它包括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等众多类型,其主管部门更是包括国家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文物局等等。 在很多发达国家,遗产地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在英国,遗产业被称为“英国吸引海外游客的主要力量”,每年约28%的旅游收入来自遗产旅游业,遗产业也因此自称是英国旅游业中的主要潜在增长区。在美国,近400个国家遗产地的年接待游客人数都在亿以上。中国也不例外,目前旅游热点地区大多是世界遗产地、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家遗产”。以2003年为例,即使受非典的影响,2003年接待游客100万以上的国家风景名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学生会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体育部工作计划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学生会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体育部工作计划 时间飞逝,2011年早已离我们渐行渐远,转眼间,我们已迎来了充满期待、充满挑战的2012年。今年,我们将迎来本学年的第二个学期,这个学期是我们学院来到西山校区的第二个学期,学习工作也逐渐走上正轨,本学期我们部的工作计划如下。 3月份,我们将迎来踢毽和跳绳比赛,此项比赛历年来都是我院的优势项目,我们将继续发扬我们的优势,积极备战,积极训练,争取今年成绩更上一层楼。 4月份,我们将迎来校男、女足球比赛,我们学院这几年足球成就较好,去年男、女足分获学校第五名和第三名,是我院历年来的最好成绩。今年,我们将秉承一贯的风格继续认真挑选运动员,力争将我院最出色的足球运动员召进队中。并合理安排训练时间、训练内容,让队员能够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去训练,并且要继续发扬我院敢打敢拼的风格,力争讲我院的成绩再提升一个档次。 5月份,我们将迎来本学期最大的体育赛事——校趣味运动会。在去年的趣味运动会中,我们以四分的劣势获得了总成绩的第三名,取得了我院历年来的最好成绩。今年我们将延续去年的良好作风,提前选人,提前训练,对不倒森林、共度难关等劣势项目进行强化训练,争取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对跳大绳、你来我往的优势项目则加继续加强,争取在今年的比赛中成绩上一个台阶。5月下旬,我们将迎来

校篮球赛,去年比赛中我们男女篮分获第四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今年的比赛,零七级的学长学姐已经毕业,一零级的同学将挑起大梁,因此,我们将加强管理,规范训练时间训练秩序、争取在篮球这一我院的优势项目上继续保持优势,同时加强技战术训练让女篮队员的比赛打得更有章法一些,对男篮队员的比赛心态和比赛作风也将继续加强。 6月份,我们将迎来校排球赛。此项比赛,我们的训练压力将比较大,因为西山校区这面暂时没有排球场地,因此训练成为了一大问题,我们将尽力克服场地上的不便,将训练有序的进行下去。同时对比赛的战术和指导也将细化,由于我院男女排分别取得了校第三和第二名的好成绩,今年我们也绝不会将我们的成绩落下,力争冠军。 2012是充满希望充满挑战的一年,2012是机遇和风险并存的一年,我们坚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我们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奋进,为开创体育部工作的新局面,为历史学院辉煌美好的明天加油。 2012年2月20日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学生会体育部

文化旅游资源整理

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它可以凸显一个城市、景区和度假区的个性,提升其品位和内涵,丰富游客体验,促进游客消费。但是,知易行难。如何挖掘和利用文化做好旅游?很多地方还是十分困惑、成效不大。在此,本人做一些总结。 一、文化旅游开发的基本路径 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自己的文化,摸清家底。 这一工作,文化部门责无旁贷。要分门别类,以图片、录音、录影、书籍、杂志等多种形式对于各种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进行整理和挖掘,建立完整的文化资源库。 其次,必须对于文化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进行评估。 文化资源不等于旅游资源。中国是文化大国,各地都有很多地方文化素材。地方官员往往引以为自豪,号称自己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但是,它们有的是遗迹(如古田会议会址),有的是遗址(如赤壁之战),有的是传说(如“黄粱美梦”),有的是风情(如开渔、民歌)。他们往往具有“小、散、虚”的弱点。一个凄凉的墓、一个残缺的碑,一个空中漂浮的传说。1000年历史的,往往只能看到近10年重修的新建筑,有的什么都没有,只是废墟;有的已经无处可寻,只有传说。

哪些文化资源可以做旅游,哪些不可以做,要以旅游吸引力为标准。一般而言,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重点素材是: 1.地方建筑。民居、桥梁、城池、寺庙等,展现地方民居的风格、材料特点,让游客体验其功能; 2.地方曲艺。如山歌、地方剧。对于外地的旅游者,由于存在语言差异,宜以技术手段加上内容解说以能理解和欣赏。 3.地方饮食。包括地方菜、茶、咖啡、水果等等,应尽量向游客展现其魅力。 4.民俗节庆。例如元宵举行的客家梅州埔寨烧龙灯,还有客家山歌节、擂茶文化节、客家艺术节等。 5.历史渊源。重大历史事件(如战争战役)、名人事迹。 6、民间工艺,如刺绣、年画、剪纸等等。工艺品的用材,宜尽量使用当地的独特材料,例如韩国济州岛用火山灰石头雕刻的民间宗教人像。 第三,选择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 文化旅游的开发方式目前主要有以下5种: 1、博物馆。这是最传统的一种方式,如各地的名人故居博物馆、历史博物馆、一些专题博物馆(如雷州石狗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

人文科学的基本功——以历史学为例

人文科学的基本功——以历史学为例 蔡鸿生 大家好!谢谢倪根金教授的介绍。不过他的夸赞实在有些过分了,我没有他介绍的那么高,正如我本人长得不高一样。 首先说明一下,讲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人文科学的基本功——以历史学为例”。二十世纪有一位对中国学术很有影响的学者——胡适。胡适兼通文史哲,他曾经说过:“哲学是我的专业,文学是我的爱好,历史是我的训练。”文史哲都讲到了。我的这个题目,就是从胡适的讲话中引发出来的。历史对胡适先生起了训练的作用,所以,我也从历史学讲起。 我们经历过繁体字到简体字的改革,好在这个“史”字没有什么变化。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跟我们广州的“广”字就大不一样了。“广”的繁体字作“廣”。有人开玩笑说,广州这个“廣”,挖掉个蛋黄就不好吃;要请书法家来写这个(简体的)“广”也很难。不过大家可能也注意到,《廣州日报》的版头还是用繁体的“廣”字。 “史”字跟“广”字不一样,没有经过简化的。“史”(板书)的篆文写作 (板书),“从又持中”。从上下结构看,上面是一个“中”,下面是一个 “手”;“中”即“册”。“史”就是“以手持册”,为了记录事情,所以,史的含义就是“纪事”。 关于“史”的定义,国内外有诸多说法。假如要讲历史学的定义,两个钟头都不够讲。这里就简单举几个例子。常见的说法有:“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是过去的政治”。还有一个很俏皮的讲法,是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提出的。他说:“历史是活人对死人开的玩笑。”伏尔泰的意思是说历史是任由后人评说的。我这里要介绍著名学者王国维的说法:“求事物变迁之迹,而明其因果者,谓之史学。”历史学就是要研究事物的变化,而且要搞清楚因果关系。 任何事物总要牵涉三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时、地、人”被称为历史学的三要素。一讲历史,就离不开时、地、人,它指的是人类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的活动。而跟时、地、人三要素直接对应的知识是什么呢?“时”对应“年代”,“地”对应“地理”,“人”对应“官制”。“年代”、“地理”和“官制”是记载在书上的,由此引起了第四个相关的知识——“目录”。不知目录就找不到书。从历史的三要素引出历史研究的四把钥匙,就是年代、地理、官制和目录。北京大学已故教授邓广铭曾强调,研究历史必须掌握这四把钥匙。 先说年代。现在我国按公元纪年,很是方便。但在中国古代不是这样,一个皇帝有若干个年号。比如唐朝皇帝武则天,在其统治时期就有十八个年号。年号后来逐渐简化,到了清代,十个皇帝就十个年号: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十

历史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中 国 旅 游 史 期 末 考 查 论 文 2014年12月29日星期一

历史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费倩倩20124050106 摘要:近年来旅游业迅速的发展壮大,预计在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旅游出入境人数最多的国家。然而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除了部分自然资源的开发外,便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而对这一部分的资源的开发,则关系到我国旅游形象的定位,历史文化传承与未来旅游发展的情况等。论文从旅游主体,历史文化本身和社会的要求三个方面研究了历史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怎样运用历史文化很好的服务于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资源游客心理旅游业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旅游从表层意思是指对体现国家历史人、事、物和各种遗迹的旅游。深层次意思是指在旅游的三要素中,旅游吸引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其文化内涵则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换句话说历史文化旅游中的旅游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吸引物。 历史文化与旅游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文化是旅游发展的支柱,是旅游发活动进一步扩展的内核,可以从一些历史文化旅游发展很好的地方如西安,利用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来发展旅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并很好的将其发展成为支柱产业。旅游则是传承历史文化思想价值的最佳载体,旅游用其强大的文化传播作用将中国有价值的思想传播弘扬开来。 历史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一、对于旅游者来说 (一)历史文化在旅游的过程中有助于旅游者减缓压力 在当前社会,生存压力非常大,人们更多的选择出游来化解内心的压力,缓解疲劳的身心。忙碌的追求物质生活,失去了内心的信仰,心态的平和,精神世界的遨游。在旅游过程中历史文化的感染下旅游者可以沉浸在历史故事中,领略故事的艺术魅力,感受老祖先的生活,为人处世,丰功伟绩,精湛技艺和留于后人的思想教训等。这些无不给旅游者以净化心灵,抚慰伤痛,补充能量的功效。

陕西历史文化与旅游

一、陕西的特色文化 1.陕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周、秦、汉、唐等十多个朝代或重要政权先后在这里建都,又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所在地,典籍丰富、文化遗存也多,许多风俗习惯多有可供追寻的历史渊源。地域上:东面黄河、西望关陇;北临塞外草原,南接巴蜀水乡,横跨陕北高原、渭水盆地和秦巴山区。民风民俗既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又争奇斗艳,异彩纷呈。 陕西民俗的地域划分为: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和陕南地区。关于关中地区的地理特点、历史地位、早期经营及至西汉初期的尚农遗风,《史记·货殖传》说:“关中自千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而公刘适邠,太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都镐,故其人犹有先王遗风,好稼墙,殖五谷。” 关于陕北地区新的人文风貌的出现、地域特点与习尚,《册府元龟》说:“秦始皇遗蒙恬攘却匈奴。得其河南造阳之北千里地甚好,于是筑城郭,徙民居之,名曰…新秦?。”《汉书·地理志》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翟,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气力,以射猎为先。”这一背景,与陕北腰鼓的声象相联系是可以相互印证的。关于陕西地区的早期风习,《汉中府志》说:“汉中府,其俗强劲质朴,力农习射。武都氏叟多羌戎之民,其人半秦,多勇戆;土地险隘,其人半楚,风俗略与荆州、沔州郡同。”《寰宇记》说:“汉高祖发巴蜀,伐三秦,迁蜀七姓于商洛,其俗多猎山伐木,深有楚风。”

《宁强州志》也说:“宁强州”风气兼南北,语言杂秦、蜀。都充分显示着相邻地区风习的相互影响作用和风习的地域特点。关于对先秦风习的评价,《薛思庵(野录)》说:“读《秦风》喜得无淫奔之诗,见得秦俗好。”显现出对岐周良好风习传承的渊源。至秦亡汉兴,汉高祖刘邦进军商洛、途经霸上,西入咸阳,南屯汉中;回击三秦,建都长安,关内关外风习会合,使民风民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关于秦地风习的变迁、特点及其重大意义,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朱子诗传》中有段颇为深切的概括和论述。谨转录如下:“秦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然本其初而论之,岐丰之地,文王用之以兴,…二南?之化,如彼其忠且厚也。秦人用之,未几而一变其俗,则悍然有招八州而朝同列之气。何哉?雍州土厚水深,其民厚重质直,无郑卫骄惰、浮靡之习。以善导之。则易于兴起,而笃于仁义;以勇驱之,则其强毅果敌之资,亦足以强兵力农而戌富强之业,非山东诸国所及也。面食则是陕西人自古迄今的传统主食。这同陕西的农业生产也是密切关联的。陕西农业,源远流长,生产习俗也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不断向前发展着。 2.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根据地,延安是中国红色旅游景点最多、内涵最丰富、知名度最高的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区。全市境内现有革命旧址35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珍藏文物3万多件。延安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占陕西省的72%,是全国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革命遗址群和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不仅是培育旅游业

兰州大学网络教育作业——邓论及三个代表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我们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从而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重要会议是 选项: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选项: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实现共同富裕 d、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党的教条主义的突出表现是 选项: a、主观主义 b、党八股 c、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本本 d、思想僵化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是在

选项: a、1949年 b、1978年 c、1989年 d、1992年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表明 选项: a、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可以不断变化的 b、马克思主义没有需要始终坚持的原则 c、马克思主义是向实践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 d、马克思主义只能让理论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而不能反过来推动实践的发展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长期困扰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重大认识问题,被誉为新时期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宣言书,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的时间是 选项: a、1978年 b、1991年 c、1989年 d、1992年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 选项:

如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如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 化内涵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如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摘要: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都开始注重享受型消费,旅游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一项,旅游不只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总是离不开文化,与文化息息相关,旅游的发展需要借助文化的推动。发掘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就相当于在寻找旅游景点的灵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旅游景点只要有了传统文化作为依托,这汪泉水才能永不干涸。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如何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挖掘出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从而推动当地旅游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出游量也在不断增大。但是对于一个景点来说,想要得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他就一定要依靠时代所赋予自己的文化内涵。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就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景色再美,也经不住时间的推敲和人们的考验。旅游资源不只需要依赖于一定的自然条件,更需要依赖经济文化条件。所以,研究如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是推动当地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笔者通过考察走访,从联系历史背景与历史人物,结合当地特产特色,不断进行丰富沉淀,保护文化内涵不消灭四个方面对于如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给出了一些建议。 一、联系历史背景与历史人物 旅游业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依靠旅游资源,拥有足够丰富的旅游资源才能够吸引游客的目光。旅游资源往往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人们在选择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时,越来越开始更加重视他们的文化内涵。那些自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学类 历史学专业 世界历史专业 历史学类(博物馆学) 博物馆学专业 工商管理类 旅游管理专业 公共管理类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历史学类培养方案一、公共基础平台课和学科基础平台课设置 1.公共基础平台课共32学分 2.学科基础平台课共48学分

世界上古及中世纪史(一) Ancient and Medieval History of the World(Ⅰ) 4 4 72 1 世界上古及中世纪史(二) Ancient and Medieval History of the World(Ⅱ) 4 4 72 2 史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Historiography 4 4 72 3 世界近代史(1640—1911) Mo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 4 4 72 3 世界现代史(1911—1945) Mo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 4 4 72 4 世界当代史(1945—)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the World 4 4 72 5 中国考古学 Chinese Archaeology 4 4 72 1 二、专业培养方案 历史学专业 1、培养目标及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历史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宜到国家机关、文化教育、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外交外贸、国际交流、文博档案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也可报考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2)专业要求 学生应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有关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有一定的了解;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国内外史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能运用英语阅读历史专业书刊,并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2、学制与学位 (1)实行弹性学制。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学生可在3-7年完成学业。 (2)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3、毕业要求 毕业总学分156学分,其中必修课94学分(公共基础平台课32学分,学科基础平台课48学分,专业基础平台课14学分);选修课42学分(专业选修课36学分,公共选修课6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20学分(其中包括“专项学分”5学分) 4、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课程合计 必修课选修课实践性教学环节 公共 基础 平台 课 学科 基础 平台 课 专业 基础 平台 课 小计 专业 选修 课 公共 选修 课 小计 专业 实习 毕业 论文 专项 学分 专业 考察 小计

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这是一篇很好的范文,请参考 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生动反映,弄清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对于提高旅游行业素质,增强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一、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正如孙尚清指出的,“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此言透彻地阐明了旅游与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1.旅游主体的文化本质 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消费活动,它的广泛出现是经济发展驱使的结果,但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更需要内在的动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讲的,“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人类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之后,随着收入的增长,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旅游活动更是文化驱使的结果。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是社会文化与观念的革命。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旅游活动的兴盛,从客观条件看,是全球经济恢复、繁荣的结果,从深层次看,它是文化观念转变的结果。 2.旅游客体的文化含量 旅游资源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大而言之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于文化的范畴。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人为的开发利用,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须通过鉴赏来反映和传播,而鉴赏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具有文化性。 3.旅游媒体的文化特征 旅游者以追求精神享受为目的,可以说是文化消费者。因此,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只能是文化产品或文化含量高的产品,旅游经营者只有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从交换中实现盈利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资源的开发者不仅要了解旅游资源本身的特征和功能,还必须了解游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征,开发出满足各类旅游的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业的文化特征还渗透在各旅游部门的运行过程中,如现代旅游饭店,不是简单地提供膳食的场所,而是集膳宿、社交、娱乐、审美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因此,一个优秀的饭店,有必要不断提高餐饮、客房、娱乐等环节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养和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必要提供有情调的个性文化服务。 二、文化的旅游功能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的简介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的简介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的简介 学院实行多层次办学,在招收历史、旅游专业本科生的同时,拥有旅游管理、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及 课程与教学论(历史、旅游)等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自1988年 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此外,还招收历史专业和旅游专业函授本科生,旅游专业自考专科生、本科生。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是辽宁省自 学考试旅游专业本科、专科双主考院校。目前,在校生有研究生、 本科生、函授本科生、自考学生1200余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势头强劲。旅游与历史两个系各自独立发展而又优势互补。现有教职员工46人,其中专业教师37人,含教授9人、副教授14人、讲师12人、助教2人。具有博士学位 者7人,硕士学位者33人。学院始终把科研作为办学之本,教师科 研成果辉煌,20年来,全院教师共出版各类学术专著(教材)120 余部,公开发表论文近千篇,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带 头人。 学院重视加强和国内外院校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多次派教师去俄罗斯、加拿大、英国、德国及我国台湾等地访学,并多次邀请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台湾的学者来院讲学,与之建立了经常性 的'联系,还先后聘请了美国、加拿大的学者来院担任旅游管理专业 的英语教师。此外,与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师范 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众多院校保持长期往来,或共同培养 研究生,或相互访学交流。同时,学院还与省市旅游局密切合作, 共同培训导游员、饭店经理、旅行社经理等专业人才。此外,学院 还是中国旅游协会会员单位和辽宁省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 单位。

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2013年度教学质量报告 一、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 2013年年底,在读留学生总数为454名,学历留学生334名,占留学生总数的73%。其中留学本科生87人,留学研究生247人。除我院的汉语言专业本科生外,管理学院、文学院、经济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原)、新闻与传播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和第一临床医学院本科学生44人。来华留学生生源国别达到52个。 2013年秋季学期,共有85名奖学金生顺利通过HSK考试进入相关学院开始专业学习。 兰州大学2013年在校留学生分类统计表

(二)专业设置 我院现设有一个本科专业——汉语言。2010年开始招生,截止2013年秋季学期共有4个年级的33名学生。 (三)主要课程 主干课程包括汉语综合、汉语口语、汉语听力、汉语阅读、汉语写作、现代汉语语音、汉字概论、现代汉语语法、古代汉语基础、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中国概况等。特色课程有现代汉语语音、汉字概论、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语法、中国文化等。 (四)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汉语言专业旨在培养较高层次的、通用型和复合型汉语人才,以满足世界各国在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培养外国留学生熟练运用汉语的能力,使其具备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以适应现代国际社会需要、具备良好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汉语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1.具备扎实的汉语言语能力与言语交际能力; 2.掌握系统的汉语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 3.掌握基本的中国人文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能力。 二、师资、教学及科研情况 学院现有教职工25人,其中专职教师17人(1人外派我校孔子学院工作),行政管理人员8人(1人外派我校孔子学院工作)。2013年,学院晋升副教授1人。截止2013年底,学院有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12人。

学历史必读的几本书

系统学习中国历史必读书 说是“必读书”,不过是老金个人读书的一点经历,想想提出一个书目,对初弄历史的朋友检索历史类书籍或许能提供些方便,就略加整理,不避嫌疑,贴上来。大方之家,必有以教我。 第一阶段—— 1·《史记》(含《史记人名索引》) 2·《汉书》(含《汉书人名索引》) 3·《后汉书》(含《后汉书人名索引》) 4·《三国志》(含《三国志人名索引》) 5·《资治通鉴》(参读王夫之《读通鉴论》) 6·《左传》(参读清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和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7·《国语》(参读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 8·《战国策》(参读1973年马王堆出土《战国策释文》) 9·《尚书》(参读周民撰《尚书词典》) 10·顾頡刚主编《古史辨》1-7册 11·钱穆《国史大纲》 12·黄仁宇《赫逊河畔谈历史》 13·塔西佗《编年史》 14·伯特兰·罗素《西方的智慧》 15·都尔教会主教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 16·卡尔·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17·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 18·《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 必备工具书—— 1·《辞源》 2·《中华大字典》 3·《中外历史年表》 4·《中国历史地图集》 5·《新编万年历》 6·《历代职官表》 第二阶段—— 1·1957年商务印书馆辑本汇刻《世本八种》 2·四部丛刊本《资治通鉴外纪》 3·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参读朱希祖《汲冢书考》) 4·毕沅《续资治通鉴》 5·唐杜佑《通典》 6·宋郑樵《通志》(重点读“二十略”) 7·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8·汉刘向《列女传》 9·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 10·清阮元《畴人传》(参读宋沈括《梦溪笔谈》和科学出版社1982年《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以及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这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请参考 旅游就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生动反映,弄清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对于提高旅游行业素质,增强市场生存能力与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一、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就是旅游消费活动还就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正如孙尚清指出的,“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就是经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就是文化———经济产业。”此言透彻地阐明了旅游与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1、旅游主体的文化本质 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消费活动,它的广泛出现就是经济发展驱使的结果,但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更需要内在的动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讲的,“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人类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之后,随着收入的增长,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但就是,旅游活动更就是文化驱使的结果。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瞧,经济发展固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就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就是社会文化与观念的革命。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旅游活动的兴盛,从客观条件瞧,就是全球经济恢复、繁荣的结果,从深层次瞧,它就是文化观念转变的结果。 2、旅游客体的文化含量 旅游资源按基本成因与属性,大而言之可分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两大类。人文旅游资源,无论就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就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于文化的范畴。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质与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人为的开发利用,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即使就是自然美,也必须通过鉴赏来反映与传播,而鉴赏就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具有文化性。 3、旅游媒体的文化特征 旅游者以追求精神享受为目的,可以说就是文化消费者。因此,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只能就是文化产品或文化含量高的产品,旅游经营者只有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从交换中实现盈利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资源的开发者不仅要了解旅游资源本身的特征与功能,还必须了解游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征,开发出满足各类旅游的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业的文化特征还渗透在各旅游部门的运行过程中,如现代旅游饭店,不就是简单地提供膳食的场所,而就是集膳宿、社交、娱乐、审美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因此,一个优秀的饭店,有必要不断提高餐饮、客房、娱乐等环节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养与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必要提供有情调的个性文化服务。 二、文化的旅游功能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旅游概述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旅游概述 一、历史遗产是人类共同继承拥有的宝贵财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人们渴望旧貌换新颜,作为文化遗产的许多历史遗迹被视为过时的废物,在推土机的轰鸣下化为乌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往与旅游业的兴盛,使人们越来越看重不同文化的价值,通过旅游去体验不同的人文与大自然。于是,人们开始发现原先那些应该推倒拆除的“危房陋屋"反倒更能吸引游客,于是赶紧刹住推土机。为吸引更广大范围的游客,人们渴望世界范围的认同,渴望一个国际品牌。虽然至今没有一个旅游业国际品牌的评选,但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和它的稀有性使其赢得了全世界游客的认可,久而久之,成为了旅游界的知名品牌。 世界文化遗产的殊荣对旅游业的推动是显而易见的。这一殊荣不仅意味着对受封对象的国际认可,也往往会提高其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知名度。许多过去不为人所知的“荒蛮之地",比如非洲和亚洲地区的森林公园,在登上《世界遗产名录》榜后声名鹊起,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世界遗产可以享受国际援助、技术支持、免受战争或人为破坏等一系列优惠待遇,这无异于获得了“国际通行证”,为其跻身“国际旅游热点俱乐部"开创了一条捷径。 世界遗产作为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以其具有的独特的风景景观、厚重的文化底蕴与悠久的历史,历来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注。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与国家交通网络的完善,世界遗产地旅游已经成为民众最受欢迎的旅游形式,并成为提高文化、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和增加人的心理机能的重要一环。 二、旅游业与历史学相互促进发展 文化及体现在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维系民族自下而上的生命线和灵魂。加强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教育,是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激烈交叉冲突中,使中华民族精神得以保持和发扬的重要手段,也是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旅游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它使旅游者在变换地域、开阔视野、认识客观环境中,增加益

天津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与发展

天津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与发展 王欣熠 (天津市师范大学城环学院资环二班10508158) 摘要:随着天津经济的迅猛发展,来天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天津旅游景 点有“小而多”的特点,虽然一应俱全,但是对我们这个旅游大国来说, 并不是什么特色。据此,我认为,天津的历史文化资源应该在全国颇有名 气,让天津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作为天津的独特风格。本文先介绍了天津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接着说了相关的建议已促使天津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天津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现状与发展 一、天津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是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遗迹遗存,以及具有地域特色民俗文化风情的具体体现。 1、天津历史名人 1.1周恩来 说起天津的名人,第一个我就想起了周恩来总理,虽然他原籍浙江绍兴,但是他1913年来天津南开中学学习。1917年在日本留学,1919 年回国后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而且天津还建有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他们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的,他们在天津相识、相知、相爱并共同走上革命道路。两位伟人始终把天津作为第二故乡,临终前他们分别留下遗嘱将骨灰撒在祖国的山河大地,撒在天津海河。在天津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周总理的贡献是我们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他卓越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我们心中。 1.2吉鸿昌 虽然他也不是天津人,但是这里有他的回忆,有他曾经住过的地方。就是位于天津和平区花园路5号,是一所三层小洋楼,又名红楼,是吉鸿昌行抗日活动的住所。爱国将领吉鸿昌于1930年以有余堂名义买下法租界40号路这座楼房,第二年全家迁入。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曾任宁夏政府主席的他和冯玉祥抗日同盟军,并亲任前敌总指挥,1933年抗日同盟军在蒋介石略军夹击下失败,吉鸿昌返回天津住在这里,继续进行抗日活动。他在这所住宅楼内筹措经费,搜集武器,进行秘密革命活动。为了适应地下工作需要,吉鸿昌将这所楼房进行改造,1934年他在天津饭店被捕,后被秘密杀害。吉鸿昌就义后,其夫人胡红霞为筹办丧事将这座故居以低价抵押给他人,全家租住在牛津别墅。 1.3在天津的所有烈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