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附答案2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附答案2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附答案2

第二单元总测试

A组

一、选择题

1. 下列变化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

A.汽车内胎爆炸,火药爆炸

B.动植物呼吸,植物光合作用

C.铁矿石炼铁,铁铸成锅

D.白磷自燃,工业制氧气

2. 下列前者为物理性质,后者为化学性质的是 ( )

5. 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荷兰的保罗·柯鲁森、美国的马里奥·莫利纳和舍马德·罗兰德,以表彰他们在研究大气化学,尤其是对臭氧的形成和保护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臭氧层遭破坏的机理可简单表示为当有NO存在时,可发生如下反应:①NO+O3=NO2+O2,②NO2+O=NO+O2。据此判断,NO在O3分解反应中的作用是( )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干燥剂

11. 当今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例如:

此构想一旦实现,既能解决能源问题的危机,又能起到消除大气污染的目的。此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 )

A.均为物理变化

B.①为物理变化②为化学变化

C.均为化学变化

D.①为化学变化②为物理变化

12. 下列公共标志中,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是( )

13. 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检验气密性时先连接好装置并把导管置入水中,后捂热试管

B.实验室制氧气终止反应的操作是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C.蒸发食盐水得到食盐应在出现多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

D.为了加快过滤速度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漏斗中的液体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

1.我们观察到蜡烛有以下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蜡烛是白色的圆柱体B.切一块石蜡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

C.点燃烛芯,蜡烛可以燃烧D.蜡烛质地较柔软

2.在蜡烛燃烧的一些现象中,最能说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的现象是

A.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

B.蜡烛燃烧时有液体(烛泪)流下来

C.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壁有水雾,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越烧越短

样高

4.桌子上放一个空烧杯,烧杯内

A.是氮气B.是氧气C.是空气D.没有物质

5.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氧气B.空气C.过氧化氢D.高锰酸钾

6.下列物质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B.碳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铁在氧气中燃烧

7.甲、乙、丙三个集气瓶分别盛有氧气、氮气、空气中的一种,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人瓶中依次出现:火焰熄灭、火焰无明显变化、火焰更旺。则可推断所盛气体依次是

A.氧气、氮气、空气B.氮气、空气、氧气

C.空气、氮气、氧气D.氮气、氧气、空气

8.下列性质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可以燃烧B.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C.氧气不易溶于水D.氧气具有氧化性

9.下列操作不会

..造成药品污染的是

A.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B.倒液体时,将瓶塞正放在桌上

C.将滴管用清水清洗后,再吸另一药品

D.滴管滴液时,伸进试管里并碰在管壁上

10.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磷十氧气—→五氧化二磷B.酒精十氧气—→二氧化碳十水;

C.水—→氢气十氧气D.氨气十水十二氧化碳—→碳酸氢铵

11.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

....的灭火措施是

A.用水冲灭B.用嘴吹灭

C.用湿抹布扑灭D.用灭火器扑灭

12.人类生活需要清洁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

..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煤燃烧产生的烟B.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C.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D.汽油燃烧形成的烟雾

二、填空题(60分)

16.(10分)甲、乙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将灼热至发红光的黑色固体丁放到混合气体中,丁燃烧生成新的气体丙,丁熄灭后,测知甲气体已全部耗尽;往乙、丙混合气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已知乙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4/5,则:(1)这些物质分别是:

甲:乙:

丙:丁:

(2)甲与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17.(8分)

二.填空题(共36分)

1.把符合下列物质的描述填入空格内(填序号):

⑴发出耀眼的白光⑵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__________或铺一层_________,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3.空气中体积分数为21%的气体是_____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写文字不计分)。

4.清洗试管时,如果有不易洗净的物质,可用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清洗。如果内壁附着的水既不______________,也不_____________,则表示试管已洗干净。

5.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用________________放在___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____就说明氧气已满。

6.生活中我们可以碰到许多物质,请分别写出:

一种混合物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一种纯净物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7.取用液体药品时,瓶上的标签要向着_________,瓶口要_________试管口,慢慢倒入试管中,倒完后要立即盖紧瓶塞,放回原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2.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B.食物腐烂 C.矿石粉碎D.海水晒盐

5.下列变化过程中与另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A.点燃蚊香驱赶蚊虫 B.冰块的熔化 C.水果的腐烂变质 D.钢铁的生锈

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天然水

B.蔗糖水

C.冰水混合物

D.碘酒

9.下列仪器不能直接加热的是

[ ]

A.试管

B.烧杯

C.坩埚

D.蒸发皿

[ ]

A.6L

B.10L

C.8L

D.30L

12.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二、填空题

17.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

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苯的化学式为C

6H

6

,在一定条件下,苯

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

(2)苯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1.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假设和验证是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探究“铁丝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同学们将一根火柴梗塞入一段螺旋状“铁丝”(可能是纯铁铁丝或含碳铁丝)末端,将它固定,用镊子夹住“铁丝”,然后将火柴在酒精灯上点燃,将“铁丝”由集气瓶口向下慢慢伸入,观察现象:

(1)甲同学只发现“铁丝”红热一下,就没有观察到其它现象,请你分析铁丝没有燃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答一条)

(2)乙同学发现“铁丝”在纯净氧气中燃烧起来,观察到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成,请

(3)为了找出“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的原因,根据现有实验用品:细纯铁铁丝、细含碳铁丝、镁条、集气瓶装的几瓶纯氧气、酒精灯、火柴和镊子等,你能提出的

假设和验证方法有:

a.假设1:___________,验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假设2:___________,验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假设合理,验证方法准确,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就能得出结论。

参考答案

1、A

2、B

3、C

4、C

5、B

6、A

7、A

8、C

9、B

10、B

11、C

12、B

13、B

14、A

15、A

16、3Fe+2O

2Fe

3

O

4

;化合反应

2KMnO

4K

2

MnO

4

+MnO

2

+O

2

↑;分解反应

17、物理性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

化学性质: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8、(1)10;完全消耗氧气

(2)4P+5O

22P

2

O

5

(3)装置漏气等

19、(1)试管;集气瓶

(2)A;C(E);2KClO

32KCl+3O

2

(3)B;C(E); 2H

2O

2

2H

2

O+O

2

(4)B

(5)A

20、(1)将包装袋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2)用集气瓶收集包装袋内的气体,然后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

(3)①无毒,②与食品不反应。

(4)大明

21、(1)没等到火柴快要熄灭的时将“铁丝”由集气瓶口向下慢慢伸入(或者集气瓶中氧气不足)

(2) 3Fe + 2O Fe O

(3)假设1:铁丝中含碳引起的;

取长短相等、粗细相同的含碳细铁丝和不含碳细铁丝,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观察实验现

假设2:所有金属丝在纯氧中燃烧都会火星四射;

同时取上述几种金属丝用砂子将表面打磨后分别在纯氧中燃烧观察现象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有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属于空气的主要成分,且能够用以抢救危重病人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B.氮气在通常情况下没有颜色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填空题:(本题有4小题。共16分)

10.(3分)某淡黄色固体A,在空气中点燃后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入无色气体B中,发出蓝紫色火焰,并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C,试推断: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有4小题。共18分)

13.某学生设计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分)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

a ;

b ;

c ;d

(2) (3分)写出图中存在的3处错误。

(3) (3分)制取氧气前,必须先检查装置;收集氧气可以用法和法。

15.(4分)被称为“生命之源”的水(H2O)和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双氧水(H2O2),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常情况下均为无色液体。在化学实验开放日,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下面的方法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请填写有关内容: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放电 (1)B 试管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如何验证B 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写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一、选择(每题2分,共36分)

4、(2012?济宁)下列物质中存在着氧分子的是( )

A .空气

B .二氧化碳

C .纯净水

D .高锰酸钾 5、(2012.娄底市)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B.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C.催化剂可以降低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D.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18、常温下,将100 mL 的空气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常温,余下气体的体积约为 ( )

A. 80 mL

B. 60 mL

C. 40 mL

D. 20 mL

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属于空气的主要成分,且能够用以抢救危重病人的气体是 ( ) A .氧气 B .氮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2.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B .氮气在通常情况下没有颜色 C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D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 A .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 B .看到耀眼的白光 C .有白色固体生成 D .铝箔消失了

6.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量的氧气会转变成臭氧,这个变化可表示为: 氧气 臭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这是分解反应 B .这是物理变化

8.空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 1.29 g/L ,以下四种气体中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 9.“可吸入颗粒物”是我国很多地区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下列关于其说法中符合科学原理的是 ( )

A .颗粒物直接与人体组织作用形成病变

B .颗粒物吸附有害物质使人患病

C .颗粒物作为催化剂使人体内发生破坏性的化学反应

D .以上三种作用都有可能,但需实验验证

10.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反应时加进了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是 ( ) A .催化剂 B .氧化剂 C .生成物 D .反应物 二、填空题:(本题有5小题。共26分)

11.(7分)阅读以下有关“空气成分”卡通图,填空并把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填在横线上

1. 填写下列数据:

a ;

b ;

c 。

2.你得到的信息是:(1)

(2) ; (3) ; (4) 。

12.(5分)目前有些人热衷于利用高压氧舱、氧吧、氧气袋等进行吸氧,以增加大脑供氧量,消除脑疲劳。医生建议吸氧要适量.因为高浓度的氧气往往会对人造成伤害,引起氧中毒。 (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 性。它能将人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

供生命活动所需。

(2)我们有很多方法可以制取氧气,例如加热高锰酸钾,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 13.(6分)下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气 体

A B C D 标准状况下密度 /(g .L -1

1.997 1.429 0.771 0.717 溶 解 性

可溶

微溶

易溶

难溶

(1)取用木炭的仪器叫,未经点燃的木炭(填“能”或“不能”)在氧气中燃烧。

(2)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应该由上向下缓慢插入,理由是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待集气瓶冷却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14.(4分)空气质量预报主要内容包括: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污染与空气质量级别的对应关系(表1)

空气污染

指数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250 251—300 >300

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

轻度污染

轻度污染

重度污染

重度污染

空气质量

级别

ⅠⅡⅢⅢⅣⅣⅤ

城市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级别

广州可吸入颗粒物111 Ⅲ轻度污染Ⅰ

天津可吸入颗粒物82 ①

昆明二氧化硫61 Ⅱ良

海口——24 Ⅰ优

(1)上述城市中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

(2)请根据表1和表2的内容,确定当日天津的空气质量级别:①。

(3)为了提高广州的空气质量,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15.(4分)把某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金属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现象可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题有2小题。共18分)

16.(3分)某淡黄色固体A,在空气中点燃后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入无色气体B中,发出蓝紫色火焰,并都生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17.(15分)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铝箔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有3小题。共26分)

2012---2013学年度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B)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3近年,东北、华北、华东地区持续发生多起扬尘天气和沙尘暴天气,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 )

A.大气污染的结果B.土壤污染的结果

C.植被遭受破坏的结果D.火山爆发的结果

4.要制取大量的氧气,最好选用的方法是( )

A.加热高锰酸钾B.加热双氧水

C.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D.分离液态空气

5.实验室里用试管盛装固体物质并加热,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应该( )

A.竖直放置B.水平放置

C试管口稍向下倾斜D.试管口稍向上倾斜

6.将混有少量高锰酸钾的氯酸钾固体放入试管加热,完全反应后,试管剩余的固体共有( )

A2种B.3种C.4种D.5种

8.观察如图2—46所示的有关操作和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集气瓶的气体可能是CO 2

B.集气瓶的气体可能是空气

C.集气瓶的气体一定是O2

D.集气瓶的气体一定是N2

9.试管放入少量碘和铝粉,没有什么变化,滴入几滴水后,观察到反应放出的热很快使碘升华成紫色蒸气,反应后的生成物只有碘化铝,则水的作用是( )

A.氧化作用B.提供热量

C.催化作用D.吸收热量

11.拆卸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时,正确的顺序为( )

A.自上到下,从左往右B.自上到下,从右往左

C.自下到上,从左往右D.自下到上,从右往左

( )

. B. C. D.

.“可吸入颗粒物”是我国很多地区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下列关于其说法中符合科学原理的是

.颗粒物直接与人体组织作用形成病变B.颗粒物吸附有害物质使人患病C.颗粒物作为催化剂使人体内发生破坏性的化学反应D.以上三种作用都有可能,但需实验验证

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氢气密度小于空气)

.测定空气中O

2含量 B.盛H

2

集气瓶放置 C.读取液体体积 D.引燃酒精灯

2、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检测指标。PM2.5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它对于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下列措施对PM2.5的治理起不到积极作用的是()

.城市道路定时洒水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大力植树造林 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7、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图及其使用方法的说明中,错误的一项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9、下列是火柴头中含有的四种物质,火柴被点燃时,能闻到一股气体的刺激性气味,已知这种气体会污染空气,形成酸雨。火柴点燃时生成这种有害气体的物质是()

A.二氧化锰

B.氯酸钾

C.红磷

D.硫

下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中错误

..的是 ( )

A.倾倒液体 B.检查气密性 C.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D.滴加少量液体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空气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硫在空气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燃烧生成大量白雾

D.铁丝在氧气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13.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氢气+氧气水B.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C.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D.硫+氧气二氧化硫

14.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下列物质,不会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是( )

A.吸烟时产生的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质B.水烧开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

C.劣质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害物质

D.石材释放出的有害放射性气体——氡

15.山西云冈石窟有很多雕刻佛像,原本栩栩如生的雕像现如今已经变得模糊不清,有的表面还出现了斑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酸雨,下列气体能形成酸雨的是( )

A.氧气B.一氧化碳C.氮气D.二氧化硫

4、下列操作错误

..的是( )

A.酒精灯中的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B.用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1~2 mL

C.用试管加热液体时,一般加入1/3到半试管的液体

D.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

5、在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用于夹持木炭的仪器是( )

A.弹簧夹 B.坩埚钳 C.铁夹 D.试管夹

二、填空题

17.把形容下面物质在氧气燃烧的关键词填出.

(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旺,,放出热量,生成无色气体,这种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浑浊

(2)硫在空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里燃烧发出火焰,放出热量,生成(3)铁丝在氧气里

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生成

18.现有红磷、细铁丝、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等物质.按下列要求,选择适当的物质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下列变化.(1)由一种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物有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火星四射的现象:(3)在空气燃烧,产

生大量白烟:。

19.A、B是黑色固体,C、D是白色固体,E、F是无色气体,它们之间有下列转化关系:C D+E,B+E F.根据上述变化确定A~F各为何物,用名称表示:A ;B ;C ;D ;E ;F .20.实验室收集氧气时,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原因是:通常状况下,.现有一个集气瓶,想要测量该瓶最多能收集气体的体积,请你写出简便的测量方法(可以选择必要的器材):.

三、简答题

21.在实验室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能否用硫代替红磷?为什么?

22.下面是一些同学在做氧气的制取及性质实验的过程遇到的问题.分析可能造成这些后果的原因.

(1)分别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结果两瓶氧气都混入了少量空气.

(2)木炭在装氧气的集气瓶燃烧很快就熄灭.

四、实验题

装有足量的液,实验结束后,量筒水的体积约等于的体积.

2-初中化学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分) 1、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冰融化成水 B、鸡蛋变臭,人体呼吸 C、酒精挥发,酒精燃烧 D、铁生锈,电灯通电发光 2、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4、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啤酒 B.食醋 C.加碘食盐 D.蒸馏水 5、下列食品包装措施中,不能有效防止食品腐败的是() A.填充空气 B.填充氮气 C.填充二氧化碳 D.抽成真空 6.下列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B.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正立在桌面上 C.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的存在 D.煤作燃料 7、下列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红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8、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装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 B.为了防止氧气浪费,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C.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是氧气,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加热时,应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然后再将火焰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9、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 观察到的现象是() A.燃烧得更旺 B.燃着的木条熄灭 C.先燃烧得更旺后熄灭 D.无明显变化 10.从CCTV-1每日发布的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中可看到,北京市属于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城市之一,减少下列哪种气体的排放,可减少对空气污染()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复习题 一、在实验室中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实验原理是: 。 2、能否改用木炭、蜡烛做燃料进行实验? ,理由是: 3、若改用其它可燃物来实验,在选择可燃物时必须考虑到的因素: 。 4、校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用白 磷燃烧来测定空中氧气的含量。 (1)他们将观察到哪些现象? (2)打开弹簧夹时,水为什么会沿着导气管流入集气瓶中? (3)从这个实验中,他们能得出哪些结论? (4)在该实验中红磷燃烧熄灭后,瓶中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你还可以得出氮气具有哪些性质? (5)如果他们得到的结果中氧气含量小于理论值,试着帮他们分析一下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拓展(一)某同学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通过查阅资料, 获取的有关信息:白磷,有剧毒,易燃,燃烧所需的 最低温度为40℃;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气密性良好):在燃烧匙内放入一粒白磷(适量), 迅速伸入容积为250mL 的锥形瓶中,塞紧瓶塞,导管的 另一端放入盛有100mL 水的量筒里,然后把锥形瓶放 入盛80℃热水的烧杯里,能观察到 , 打开弹簧夹,又能观察到 , 通过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试分析该实验的优缺点: 。 拓展(二)小强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木炭燃烧也需要消耗氧气,所以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左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强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中,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认真分析后,得知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②小强将集气瓶中的细沙改为水,并按左下图装置重复上述①实验,出现了倒吸现象,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44045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一、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氧气有助燃性;空气中还有4/5体积的气体不可燃烧,也不助燃也不溶于水 4、原理: 化学方程式:4P + 5O2点燃 2P2O5 5、实验误差分析 (1)测得氧气含量小于1/5 A、红磷量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集气瓶(装置)还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2)测得氧气含量大于1/5 A、实验前没有关闭止水夹或没有夹紧,气体受热后膨胀从导管逸出 B点燃红磷后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并盖紧瓶盖(瓶内气体逸出)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铁等物质? 答:不能用木炭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 自的性质。没有固定的化学符号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 不活泼。作用:化工原料、作保护气、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用途:作保护气、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激光技术等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 教学目标: 1、记住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能说出氮气和稀有气体的重要用途及空气的污染物。 2、能说出 o 2的主要物理性质,结合木炭、铁丝等在o 2 中燃烧的现象,记住o 2 的化学性质,并能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实验室制备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能用实验测定空气中o 2 的含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记住o 2 的化学性质,并能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难点:能用实验测定空气中o 2 的含量。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二、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到室温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燃烧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它们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排出的废气。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酸雨形成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植树造林、种草,禁止乱砍滥伐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三、氧气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密度和溶解性)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和非金属的反应 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3)氧气和化合物的反应 甲烷乙醇一氧化碳(鉴别它们应该检验燃烧产物) 四、氧气的制备: (一)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二)实验室制氧气 MnO2 △

2020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卷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生活中离不开水,下列各种“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A.自来水 B.蒸馏水 C.蓝墨水 D.矿泉水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 3.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应用实验证明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普利斯特里和舍勒 B.道尔顿 C.拉瓦锡 D.汤姆生 4.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5.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该实验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以用木炭替代红磷进行该实验 B.该实验还能说明氮气不助燃 C.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约为5:1 D.若最后液体进入广口瓶的体积不到1/5,则有可能是红磷过多 6.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A. 1:5

B. 5:1 C. 4:5 D. 4:1 7.在100升空气里氮气的体积大约是() A. 78升 B. 78% C. 21升 D. 21% 8.下列关于氮气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制成各种电光源 B.食品防腐 C.医疗冷冻麻醉 D.制化肥的重要原料 9.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A.低钠盐;奶粉 B.大理石;鸡蛋壳 C.矿泉水;生理盐水 D.氧气;二氧化碳 10.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报告时不需要公布的项目是()A.可吸入颗粒物 B.二氧化硫 C.氮氧化物 D.二氧化碳 11.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A.红磷 B.硫磺 C.木炭 D.蜡烛 12.生活中经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A.医疗用的碘酒 B.餐饮用的饮料 C.调味用的食醋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 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 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 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CO2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O2S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KClO3SO2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 素的化合物。如CO2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A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问题: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 2、空气的成分: 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CO氮的氧化物等。 常见的酸和碱 1、酸:由H+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H2SO4、HCl、HNO3、H2CO3等。 2、碱:由OH-和金属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KOH、NaOH、 Ca(OH)2、Al(OH)3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点复习总结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拉瓦锡用定量法研究空气成分 实验步骤:①把少量的汞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 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内空气的体积减小约1 5 ;①研究剩余的 4 5 体积的气体, 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支持燃烧;①把在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容器里加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减少的气 体体积;①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4 5 体积的气体中,结果得到的气体与空气 的性质完全一样。 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 5 。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u u u u u r 点燃五氧化二磷 ①实验步骤:将仪器连接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集气瓶底 装入少量的水,并将水面上方的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 橡皮管;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然 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集气瓶冷却至 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②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 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 5 。

③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 5 。 (3)空气的组成: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4)纯净物和混合物:像空气这样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保持它们各自的性质;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叫做纯净物,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3.保护空气 (1)空气污染源 ①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含硫燃料的燃烧;会引发呼吸道疾病,严重者死亡;造成酸雨,破坏地面设施等);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飞机等的尾气;会引发眼睛、呼吸系统炎症;形成酸雨;破坏高空臭氧层等);一氧化碳(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破坏人体血液输氧功能,使人窒息死亡等);氟氯烃(主要来自空调机;会破坏高空臭氧层)。 ②固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建筑、生活等城市垃圾扩散;会引发咳嗽、咽喉病、“尘肺”;导致云雾增多,使能见度降低)。 (2)防治措施:①加大环境和大气质量检测;②使用清洁能源;③工厂废气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④对化石燃料进行脱硫处理等;⑤使燃料充分燃烧;⑥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⑦消除污染源。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概括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概括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 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Hg+O22HgO和2HgO2Hg+O2↑。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原理】4P+5O22P2O5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弹簧夹关闭。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 上记号。 【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 1.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 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 测量结果会偏小。 3.导管中要注满水。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 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6.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 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8.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 实验。 9.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 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三、空气的成分 1.氮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用途】①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这一点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氮气);②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充氮延长使用寿命、食物充氮防腐);③医疗上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④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条件下显示超导性能。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整理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课题1 空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考点一)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点燃 4.原理:表达式: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 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 开止水夹;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考点二) (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考点三) 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考点四)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氧气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氮气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稀有气体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考点五)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七、未来化学将朝着“绿色化学”——“绿色消毁”和“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特点: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原料无毒无害②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纳,实现零排放(在化合反应中体现)④生产出环境友好产品。见教材P32。 课题2 氧气 考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教(学)案

课题1空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 3、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变成自己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保持对生活中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空气的组成。 2 ?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3.空气的作用 4.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 5.介绍空气污染危害的严重性,以便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1.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及原理。 2.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3.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尽快适应化学课程的学习。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联系实际、拓展思维、充分想象、激发兴趣。教

学准备: 教师准备1 ?实验设备: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 2?有关拉瓦锡研究空气组成的幻灯片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题1的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过程;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过程;纯净物与混合物。 第二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教学过程: 课时1 创设情境 1.[谜语]有一种物质你摸不到、看不着、也抓不住,但是我们却一刻也离不开它。这是什么? 2?空气就在我们周围,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3?桌子上有一个空杯子,它真的是“空”的吗? [过渡]大家对上述问题答得都很好,但还不够详细、确切。为了让大家对空气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下面就来研究我们周围的空气。 授新课 (板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过渡]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那么,空气到底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 (板书)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并观看图示。 [讲解]其实,拉瓦锡并不是最早研究空气成分的人,在他之前已有很多科学家着手研究空气的组成。如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他们很早就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整理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课题1 空 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考点一)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 氧气 五氧化二磷) 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 红磷量不足;B 装置气密性差;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 开止水夹;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考点二) (按体积分数):氮气(N 2)78%,氧气(O 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 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考点三) 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考点四)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考点五)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 2)、二氧化硫(SO 2))和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七、未来化学将朝着“绿色化学”——“绿色消毁”和“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特点: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原料无毒无害②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纳,实现零排放(在化合反应中体现)④生产出环境友好产品。见教材P32。 点燃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 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2Hg+O 22HgO和2HgO2Hg+O 2 ↑ 拉瓦锡的实验结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原理】4P+5O 22P 2 O 5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 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体积偏小的原因: 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未预 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体积偏大的原因: 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 1.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2.不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消耗氧气的同时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 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3.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4.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 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不用铁代替红磷,因其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不溶于水,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三、纯净物:一(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氧气、五氧化二磷、水等。 混合物:由不止一种(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空气、稀有气体、海水等。 四、空气的用途 氧气 O 2氮气 N 2 稀有气体 主要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微溶于 水能支持燃烧、供呼吸。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性质稳定、不供呼吸、不支 持燃烧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 溶;性质极稳定(惰 性) 用途1、支持燃烧(助燃性:、 物质燃烧、炼钢、气焊、 航天等);2、供给呼吸(如 登山、潜水、宇航、医疗 急救等)制硝酸、化肥、作保护气(食 品袋内充气、灯泡内)、防腐、 液氮冷冻麻醉、超导材料在 液氮环境中显示超导性 保护气(如焊接时、 灯泡)、电光源、激 光技术、氙可用于医 疗中的麻醉剂 五、空气污染和防治 1.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是烟尘(可吸入颗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 氮)。主要来自煤等矿物燃料的燃烧。 2.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 等。 3.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氟氯代烷); 臭氧层破坏——氟利昂;酸雨——二氧化硫及氮的氧化物4.空气污染物 固体污染物:烟尘、粉尘(矿物燃料的燃烧、地面扬尘、沙尘暴、焚烧秸杆等) 气体污染物:二氧化硫(SO 2 )(燃烧含硫的煤、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二氧化氮(NO 2 )(矿物燃料的燃烧、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一氧化碳(CO)(矿物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排放的尾气) 臭氧(O 3 )(低空臭氧是一种气体污染物,主要由汽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太阳光下产生的) 六、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是: ① 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②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③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 放”; ④ 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第二节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顏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化学性质活泼,助燃性和氧化 性) 二、氧气的检验方法: 氧气的检验: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氧气的验满: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氧气与常见物质发生的反应 物 质 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表达式) 磷产生大量白烟、放热4P+5O 2 2P 2 O 5 木 炭 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持续红热,在氧 气中剧烈燃烧,并发出白光 ②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气体 C+O 2 CO 2 硫 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 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②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 O 2 SO 2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我们身边的物质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的化学式与俗名、化学名均一致的是() A CO 水煤气一氧化碳 B C2H5OH 酒精乙醇 C CaO 消石灰氧化钙 D NaOH 纯碱氢氧化钠 2当土壤的pH小于4时,一般农作物难于生长,要改良这种土壤,应施加的物质是() A食盐 B烧碱 C胆矾 D熟石灰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黑色固体生成 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白色固体生成 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4、空气的净化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各组中成分均属于空气污染物的一组是() A. CO2 HCl N2 B.CH4 CO2 H2 C.SO2 NO2 CO D.SO2 N2 O2 5、某学校建一座图书馆,较适宜用于图书的灭火器材是() A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B泡沫灭火器 C干粉灭火器 D黄沙箱 6、下列关于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种气体中只有氢气具有可燃性 B二氧化碳可用固体NaOH干燥 C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7、为检验某化合物是否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取一定质量该化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还须进行的实验有() (1)用带火星木条检验O2(2)用无水硫酸铜检验H2O (3)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4)测定生成物的质量 A.(2)(3)(4) B. (1)(2)(3) C.(2)(3) D.(1)(2)(3)(4) 8、只用一种试剂一次性就可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该试剂是() A硫酸锌溶液B硝酸银溶液C稀盐酸D硫酸铜溶液 9、某同学在化学晚会上作了一幅的景色画:他在白纸用甲溶液“画上”一串灯影,再用乙溶液在灯影周围“画上”一片湖水,将白纸晾干后,把丙溶液喷向白纸,结果出现了“蓝色的湖面上倒映着红色的灯影”的画面。该同学所用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可能是下列四项中的()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今年冰岛火山喷发对欧洲多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氧气B.二氧化硫C.火山灰D.一氧化碳 2.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B.食物腐烂C.矿石粉碎D.海水晒盐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 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稀有气体 4.下列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D.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 5.下列变化过程中与另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 A.点燃蚊香驱赶蚊虫B.冰块的熔化C.水果的腐烂变质D.钢铁的生锈6.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A.B.C.D. 7.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供给呼吸B.化学性质比较稳定C.具有可燃性D.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9.下列仪器不能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B.烧杯C.坩埚D.蒸发皿 10.在充满空气的容器中,经测定含有氮气7.8L,则该容器的总体积( ) A.6L B. 10L C.8L D.30L 11.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12.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空气中,不燃烧的物质,在氧气里也一定不燃烧 B.钢铁生锈,食物腐烂都是缓慢氧化的结果C.不使用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就不会分解出氧气 D.使用催化剂可以使氯酸钾分解出比理论值更多的氧气 14.在空气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当属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15.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能生成更多的氧气B.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会改变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会发生改变D.过氧化氢不加入二氧化锰也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详解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课题1 空气 拉瓦锡的实验: 汞 + 氧气——→氧化汞氧化汞——→汞 + 氧气 拉瓦锡的实验结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一)实验2-1:P27 1、现象:红磷继续燃烧,并且产生大量的白烟,打开止水夹后,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约占原瓶容积的1/5) 2、分析:这是因为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同时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氧气,使瓶内气压小于外面大气压,大气压将水压入瓶内。 3、反应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4、其它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不溶于水,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5、几种情况可能造成该实验结果不准确(没有达到1/5):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未待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二)空气的成份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三)纯净物:一(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氧气、五氧化二磷、水等。 混合物:由不止一种(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空气、稀有气体、海水等。 (四)空气的用途 氧气 O2氮气 N2 稀有气体 主要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微溶于水 能支持燃烧、供呼吸。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 体;性质稳定、不供呼吸、 不支持燃烧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 溶;性质极稳定(惰 性) 用途1、支持燃烧(助燃性:、物 质燃烧、炼钢、气焊、航天 等);2、供给呼吸(如登山、 潜水、宇航、医疗急救等)制硝酸、化肥、作保护气 (食品袋内充气、灯泡 内)、防腐、液氮冷冻麻 醉、超导材料在液氮环境 中显示超导性 保护气(如焊接时、 灯泡)、电光源、激光 技术、氙可用于医疗 中的麻醉剂 (五)1.空气污染是:烟尘(可吸入颗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主要来自煤等矿物燃料的燃烧。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天然气、氢气、水力发电等),绿化(植树、造林、种草) 2.保护空气 1)空气的成分一般是固定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吸收二氧化碳用释放出氧气,自然界的各种变化相互补偿使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几乎不变。 2)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 3)空气污染物 固体污染物:烟尘、粉尘(矿物燃料的燃烧、地面扬尘、沙尘暴、焚烧秸杆等) 气体污染物:二氧化硫(SO2)(燃烧含硫的煤、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二氧化氮(NO2)(矿物燃料的燃烧、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 一氧化碳(CO)(矿物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排放的尾气) 臭氧(O3)(低空臭氧是一种气体污染物,主要由汽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太阳光 下产生的)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加热加热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件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件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件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件是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归纳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件写什么内容,那么,关于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件分享给大家,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2.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的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同时能正确解决与氧气和性质有关的问题。掌握制取、收集、检验气体的正确操作。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归纳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2.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 教学方法 讲述、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思考并回答 (1)为什么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 (2)为什么瓶口放一团棉花 3()为什么试管口向下略微倾斜 (4)加热前应先预热 (5)为什么刚开始不能收集 (6)为什么要先移导管后停止加热 回忆氧气的用途 明确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制法和用途。同时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应该注意的问题。 物质的分类 我们根据物质的组成情况可以将其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现在同学们回忆一下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并分别举例回忆并回答: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空气、水泥砂浆、汽水等: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由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氮气 二氧化碳等 进一步明确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依据,以及它们的概念和常见的例子。学会能正确的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化学反应类型 在本章我们学习了两种化学反应类型现在请大家回忆,并分别举例说明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一种反应类型:氧化反应 回忆并回答: 我们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如:铁和氧气的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如:过氧化氢的分解。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回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并明确他们的字母表达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法国)(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O2 N2 CO2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氧气21% 氮气78% 稀有气体0.03% 其它气体0.94%杂质 0.0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1L水只溶30mL氧气;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6.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H2O2+MnO2△= 2H2O + O2↑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KClO3△= MnO2+2KCl+3O2↑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 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