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一)

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投资乘数:国民收入相对变动与引起该国民收入相对变动的投资相对变动的比。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顺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商品货币: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

名义汇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流动性偏好陷阱”。

基础货币:指的是银行准备金和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用Cu表

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繁荣与衰退。

总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购买的产出总量,即所有生产部门愿意支出的总量,通常用产出水平表示。

通货膨胀?经济体中大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名词解释(二)

共同基金: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购买股票与债券资产组合的机构。摩擦性失业:由于工人搜寻最适合自己嗜好&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想要购买的物品&劳务数量的曲线。

名义汇率: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费雪效应:名义利率等于真实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

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货币幻觉:即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也称权衡性的财政政策,指为了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

法定准备率:政府规定的准备金在存款中应占的比率。

贴现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利率。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着的上涨。

成本推进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着的上涨。

结构性通货膨胀: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失业率:指劳动大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消费倾向:凯恩斯的消费倾向是指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函数关系

资本边际效率:是预期增机的一个单位投资可以得到的利润率。

流动偏好:公众愿意用货币形式持有收入和财富的欲望和心理。

凯恩斯的财政政策的内容:

政府支出: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

税收、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其他税收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

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

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P486

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P48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

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 曲线。P500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517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

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P572—576

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

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

非自愿失业: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人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收入增量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比例,或者增加1个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

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例,或者每增加1个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

总供给:是指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即经济社会的就业的基本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所生产的产量。

《初级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11doc

初级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教材: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格里高利·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参考教材: ?经济学原理(第5版):宏观经济学分册, 曼昆著, 梁小民、梁砾(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宏观经济学,经济学教材编写组,科学出版社,第1版,2011年3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经济增长问题(GDP) ◆通胀问题(保持物价稳定,CPI) ◆失业问题(充分就业,失业率) ◆开放经济问题(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际经济政策 ?基本的研究方法:模型 ?宏观经济学的简要发展历史 重要知识点: ?四大经济目标 ?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主要内容: ?衡量经济活动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 GDP) ◆收入、支出与循环流程 ◆计算GDP的规则 ◆实际GDP与名义GDP ◆GDP平减指数 ◆GDP与总支出 ◆支出的组成部分 ◆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消费物价指数 ◆一篮子产品的价格 ◆CPI与GDP平减指数 ?衡量失业:失业率

◆劳动力与失业率 ◆劳动参与率及其趋势 重要知识点: ?国民收入、支出与循环流程 ?计算GDP的规则 ?统计GDP的三种方法 ?实际GDP与名义GDP ?GDP平减指数 ?GDP与总支出 ?支出的组成部分 ?CPI、PPI ?CPI与GDP平减指数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 ?劳动参与率 第三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基本概念: 生产要素、生产函数、规模收益不变、要素价格、劳动的边际产量、边际产量递减、实际工资、资本的边际产量、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可支配收入、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利率、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可贷资金、挤出效应 核心内容: ?什么决定了经济生产的产出量? ?企业如何决定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国民收入又是如何在要素间分配的? ?什么因素决定经济产出的供求? ?金融市场如何均衡? ?如何分析财政政策的影响效果? 第四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基本概念: 货币、通货膨胀、货币的职能、数量方程式、货币(交易/收入)流通速度、实际货币余额、货币需求函数、货币数量论、铸币税、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费雪方程式与费雪效应、事前的和事后的实际利率、实际与名义变量、古典二分法、货币中性 核心内容: ?什么是货币?货币有哪些基本职能?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2020年10月整理).pdf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

宏观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1、宏观经济学:以涵盖国民经济整体的宏观经济总量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方式、相互联系与变动规律,分析并应对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经济波动等问题,以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目标。 2、国民经济核算帐户:用来定义基本宏观经济变量关系,观察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统计账户,是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前提知识。 3、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核算帐户基本概念,度量一定时期一国生产并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的总产出价值。 4、名义GDP:采用现行物价衡量总产出价值。 5、实际GDP:采用不变价格衡量总产出价值,用物价指数对名义GDP进行通缩。 6、支出法:通过对一定时期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进行加总,计算这一时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7、收入法:把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收入——工资、利润、利息、租金加总得到国民收入。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费-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8、部门法、生产法: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各部门增加值计算GDP,从生产角度反映了GDP来源。政府部门劳务按其收入计算。 9、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利用一国国民拥有的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所提供的产出总 量。 10、个人收入: 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即国民收入中不包括公司利润等的部分。 11、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 12、劳动生产率: 一个单位的劳动在一定时间内能够生产的产出量。一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速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 13、社会生产函数: 生产理论研究资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可表述为具有以下一般形式生产函数: Y= AF(L,K)。 1、简单收入决定模型:“从短期看问题”分析角度,体现在简单收入决定模型中,该模型显示总需求决定经济运行规模的原理和条件。

宏观经济学相关公式

《宏观经济学》主要公式汇总 专题二 国民收入核算 一、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1、支出法核算GDP ——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GDP 。 GDP=C+I+G+(X-M), 即: GDP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 2、收入法核算GDP ——把企业为使用各种生产要素而向居民户支付的所有收入加总求和来衡量GDP 。 GDP=工资或薪金+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二、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五个指标之间的关系 1、GDP -折旧=NDP (刺激投资时一般加速折旧,造成GDP 和GNP 差值增大) 2、NDP -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NI 3、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PI 4、PI -个人所得税=DPI 三、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㈠、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 :Y C I Y C S C I C I S G D Y P S =+?? =+??+==+===?-从支出的角度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从收入的角总支出总产出度:国民收入储蓄投资恒等 ㈡、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 :() ,()[(] :)Y C I G Y C S T T C I I G G S T I S T G T G S Y C T =++?? =++??++==+++=++?-=--从支出的角度国内生产总值从收入的角度:国民收入表示政府净收入即表示政储蓄投资等府储蓄恒 ㈢、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 (),:()(:()() )r r r r Y C I G X M Y C S T K C I G X M I G X M S T K I S T G M C S T X K K Y =+++-?? =+++??+++-==++-=++=+--+?-++++即从支出的角度从收入的角度:储蓄投资恒等 投资和总储蓄(私人、政府和国外)相等 专题三 消费和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均衡产出——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GDP=NDP=NI=PI ) 一、均衡产出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

1、设政府购买和税收分别为500美元和400美元,投资为200 美元,消费中自发性部分为 100 美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9,求国民生产总值水平。 1. Y=C+I+G 得Y = 4400 2、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 C = 100+ 0.8Yd (Yd是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 1 = 50 , 政府购买G = 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 (单位均为10亿元),税率t = 0.25,试求: ( l )均衡国民收入。 ( 2) 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和平衡预算乘数。 2. (1) Y=C+I+G C=100+0.8(Y -T+TR) T =tY I=50 Y=200 TR=62.5 得Y=1000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1/【1-b(1-t)】=2.5 税收乘数=-b/【1-b(1-t)】=-2 转移支付乘数= b/【1-b(1-t) 】= 2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 0.5 3、在一个封闭经济中,有如下方程式:收入恒等式Y = C+ I + G,消费方程式C= 100+ 0.9yd, 当投资1= 300亿美元,政府购买G = 160亿美元,税率t= 0.2,问: ( 1 )当收支平衡时,收入水平为多少?乘数为多少? (2)假设政府购买G 增加到300 亿美元时,新的均衡收入水平是多少? 3. (1) Y=C+I+G 得Y=2000 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 1/【1-b(1-t)】=25/7 (2)^Y= △ g*Kg=500 所以新的均衡收入= Y+ △ Y = 2500 1、在两部门经济中,若社会投资函数1=150 —2r,储蓄函数S= —50+0.2Y。求IS曲线的方程。 1.I=S ,得Y=1000-10r 2、假定货币需求函数L=0.2Y —4r,货币供给量M=200。求LM曲线的方程。 ? L=M,得Y=1000+ 20r 3、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C=100+0.7Y,投资函数1=200 —3r,货币供给M=100,货币 需求函数L=0.2Y —2r。求: (1)IS曲线的方程与LM曲线的方程; (2)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 ( 1 ) IS :Y=C+I 得Y=1000 —10r LM :L=M 得Y=500+10r ( 2)联立IS、LM 方程,得Y=750,r=25 4、在四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C=100+0.8Yd,投资函数1=200 —5r,政府购买G= 100,税收函数T=20 + 0.25Y,出口X=50,进口函数M=24 + 0.1Y,货币供给M=100,货币需求函数 L=0.24Y —2r。求: (1) 四部门经济中IS 曲线的方程与LM 曲线的方程; (2) 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 1) IS:Y=C+I+G+NX ,得Y=820—10r LM :L=M ,得r= 0.12Y—50 (2)联立IS、LM 方程,得Y=600,r=22

宏观经济学基本公式

字母定义: X:出口M:进口NX=X-M:净出口 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性支出 To:全部税收收入,Tr:政府转移支付T政府净收入T=To-Tr 国内生产总值GDP:Y=C+I+G+NX 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Yd=Y-T 一、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两部门(消费者,企业) Y=C+I (支出) Y=C+S (收入)(总需求=总供给)I=S 投资=储蓄恒等式 2、三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 Y=C+I+G (支出) Y=C+S+T (收入)I=S+T-G 3、四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国外部门) Y=C+I+G+(X-M) Y=C+S+T+Kr 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二、产品市场 消费函数: c=α+βyα:自发消费,β:边际消费倾向(MPC), y是可支配收入,Yd=Y-T 储蓄函数:s=y-c=y-(α+βy)= -α+(1-β)y (1-β):边际储蓄倾向(MPS) 1、两部门的收入函数 y=c+i;c=α+βy; 联解得:y=(α+i)/(1-β) 投资乘数:总投资增加时,收入的增量是投资增量的k倍,k为投资乘数,k=1/(1-β) 2、三部门的收入函数 y=c+i+g; c=α+βYd=α+β(y-t);联解得:y=(α+i+g-βt)/(1-β) Yd=y-t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1/(1-β) 税收乘数:kt=-β/(1-β)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β/(1-β) 3、四部门的收入函数进口函数m=mo+ry ;出口函数x=Xo-ry y=1/(1-β+r)*(α+i+g-βt+βtr+x-mo) 对外贸易乘数:k=1/(1-β+r)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名词解释 第一章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重置投资:由于厂房、机器的磨损,需用折旧费重新购置被磨损掉的机器设备等,即用折旧费进行的投资。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 第二章 投资: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成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投资成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第三章 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实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极低时,人们认为利率不会再下降,债券价格不会再上升,于是抛出全部债券,换回货币,不再购买债券,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的情况。 IS曲线: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情况下,利率和收入反比关系的曲线,在此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 LM曲线: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均衡时(即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 IS-LM模型:说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率决定的模型 凯恩斯区域:LM成水平状态的区域 古典区域:LM成垂直状态的区域。 第四章

2020年整理宏观经济学公式.doc

宏观经济学公式 1.Y=C+I+G+NX Y=C+I+G+(X-M) 2.真实GDP=P(基年价格)*Q 名义GDP=P(现期价格)*Q 3.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4.第二年通货膨胀率=(第二年GDP平减指数-第一年GDP平减指数)/第一年GDP平减指数*100% 5.消费物价指数=(当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6.第二年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100% 7.今年的美元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今年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今天的美元/今天的CPI=T年的美元/T年的CPI 8.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真实利率 9.Y(产量)=AF(L,K,H,N)Y/L=AF(1,K/L,H/L,N/L) 10.封闭经济条件下:Y=C+I+G Y-C-G(国民储蓄,储蓄)=I S(储蓄)=I S=(Y-T-C)+(T-G),其中(Y-T-C)为私人储蓄,(T-G)为公共储蓄或政府储蓄 11.预算盈余:T-G>0 预算赤字:T-G<0 12.FV=PV*(1+r)^N PV=FV/(1+r)^N (贴现)FV=FV/(1+r)^N*(1+r)^N FV为未来值,PV为现值 13.劳动力=就业者人数+失业者人数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

*100% 劳动力参工率=劳动力/成年人口*100% 成年人口=劳动力+非劳动力 14.M=R(1+(1-r)^2+..........+(1-r)^n)=R/r=R*1/r(00 贸易赤字:E-M<0 19.整体经济:NCO=NX,NCO:资本净流出或国外净投资 20.Y-C-G=I+NX S=I+NX S=I+NCO NCO=S-I S>I,NCO>0,购买外国资产;S

宏观经济学习题(按章节)

宏观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1.持续市场出清假设似乎最不适用于以下哪个市场( C ) A.股票市场 B.小麦市场 C.劳动力市场 D.国债市场 2.下列变量都是流量,除了( C ) A.个人可支配收入 B.消费支出 C.个人财富 D.国内生产总值 3.下面各种现象都会降低失业率,除了:C A.失业人口数减少。B.就业人口数增加。 C.劳动力减少,而失业人口数没有任何变化。D.放弃找工作的人数增加。4.奥肯定律描述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A A.实际GDP变化的百分比与失业率的变化。 B.名义GDP变化的百分比与劳动力的变化。 C.实际GDP的绝对变化量与失业率变化的百分比。 D.实际GDP的绝对变化量与GDP平减指数变化的百分比。 5.假设年初的失业率为5%。根据奥肯定律,下面哪项陈述是错误的:D A.如果这一年的失业率不变,实际GDP将会升高3%。 B.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上升到7%,实际GDP将会下降1%。 C.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下降到3%,实际GDP将会上升7%。 D.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保持在5%,实际GDP将保持不变。 6.如果一个美国公民被一家在巴西经营的美国公司雇用,那么她的收入:D A.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巴西GNP的一部分。

B.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巴西GDP的一部分。 C.是美国GNP的一部分,巴西GNP的一部分。 D.是美国GNP的一部分,巴西GDP的一部分。 C C C A D D 二、名词解释 1.经济周期2.失业3.失业率4.结构性失业5.摩擦性失业6.周期性失业7.充分就业8.自然失业率9.经济增长10.流量11.存量 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2.失业: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 3.失业率: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 4.结构性失业:来自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的特定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 5.摩擦性失业:来自于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 6.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 7.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 8.自然失业率:是劳动和产品市场都平衡时的失业率。 9.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产出水平的提高。 10.流量:特定的时间段中发生的经济量值。 11.存量:特定时点上现存的经济量值。 三、简答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每个1分)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三个市场的划分: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及要素市场。(2分) 行为主体的划分:家庭、企业与政府。(2分) 总量分析。(1分) 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1分) 3.在经济周期性的波动中,哪些宏观变量与周期波动同步?哪些变量具有超前性? 产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与周期波动同步(4分),股票价格具有超前性。(2分) 4.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个季度或一年)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2分) GNP指在一定时期内本国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2分) GDP和GNP之间差别的产生是因为在某一给定国家所生产的某些产出是由国外的生产要素所有制提供的。GDP从地域角度划分的,考虑的是一国经济领土内经济产出总量;GNP从身份角度,统计利用一国国民(常住单位)拥有的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所提供的产出总量。GDP和GNP之间的差

宏观经济学试题1

宏观经济学试题1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政府转移支付 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投资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购买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加速数 资本边际效率灵活偏好货币需求流动偏好陷阱IS曲线LM曲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挤出效应货币幻觉古典主义极端 结构性失业经济增长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功能财政充分就业预算盈余货币创造乘数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自然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单一政策规则拉弗曲线经济增长有保证的增长率经济周期黄金分割律倒U字假说通货膨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成本推进通货膨胀

二、判断是非题: 1、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为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2、GN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4、从GN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NP。 5、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7、GNP折算指数是实际GNP与名义GNP的比率。 8、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GNP 中。 10、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NP为40万$。 11、某出租车司机购买了一辆产于1992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1996年的GNP中。

2020最新-《初级宏观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2)

《初级宏观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A 4、C 5、B 6、C 7、B 8、A 9、A 10、C 11、C 12、A 13、B 14、B 15、B 16、A 17、C 18、C 19、B 20、B 二、名词解释 1、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占增加的收入的比率。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基本心理规律。 2、IS曲线:IS曲线是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3、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4、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为GDP,是指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市场价值的总和。 5、内在(自动)稳定器:某些财政政策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地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被称为内在稳定器,或者自动稳定器。 6、相机抉择:是指政府在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调节经济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

7、总需求曲线:是表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8、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9、消费物价指数:英文简称CPI,是衡量各个时期居民个人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零售价格变化的指标,又称零售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 10、NI: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11、自发消费:自发消费是指由人的生存需要所决定的最必需的消费,这是一个固定的量,不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 12、总供给曲线:是表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它反映了在每一既定的价格水平时,所有厂商愿意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三、简答题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有何区别? 答: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并推动经济发展,但经济增长不不就等于经济发展,二者存在区别:经济增长通常被规定为一个经济社会实际GDP在量上的增加。这里的“量”,既可以是总量,也可以是人均量。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是一个反映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2、简述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而不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3.奥肯定律:由于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而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4.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5.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6.CPI:以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 否由本国居民创造,都被计入GDP. 3、比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答:(1)名义GDP a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b造成名义GDP变化的原因:物质产量的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化。 (2)实际GDP a为了解决名义GDP存在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变的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GDP数值。这个用不变价格测算的GDP就称为实际GDP。 b实际GDP可以用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 (3)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的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4、解释GDP为什么不能成为总体福利或幸福感的良好衡量尺度? 答:1.GDP中只包括了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有时很难区分。 2.GDP是由本期所生产和服务的价值构成的,GDP应该排除过去生产的。 3.一国经济中有些经济活动不进入公开市场交易,因而没有市场价格。 地下经济与黑市,为了逃税或逃避政府的最低工资法、劳动保障法等,这些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躲过了政府的记录,没有计入GDP中。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宏观经济学复习 第一章 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一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用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产出价值 实际GDP:它以不变的价格来计算某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国内生产净值:从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折旧的结果 国民收入: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实际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个人收入:即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途径所获得的收入的总和,指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即缴纳了个人所得税以后留下的可以为个人所支配的收入 简答题 1.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理解该概念时应注意哪几个方面?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理解时应注意六个方面的含义: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定时期内生产而不是所受卖掉的最终该产品价值;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2.国民收入有几种核算方法? 可以从三种角度来核算国民收入。 第一种是从生产角度出发,把各个部门所提供的全部物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扣除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即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这种方法称为生产法。 第二种是从收入角度出发,将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相加起来计算国民收入,再推算出国内生产总值,这种方法称为收入法。 第三种是从支出的角度出发,将市场需求者所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进行加总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这种方法称为支出法。国民收入核算常用收入法和支出法。 3.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论述题 试述核算国民收入的三种方法。 (一)产品流动法产品流动法又称为产品支出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它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将一个国家在一年内消费者所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进行加总,来计算该年内全社会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在运用产品流动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为了避免重复计算,所相加的一定要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是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或劳务,或者说是扣除了生产各个阶段上重复计算后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是在以后的生产中作为投入品的那些产品和劳务。在计算最终产品的产值时,也可以运用增值法,即只计算在生产各阶段上所增加的价值。 (二)要素所得法要素所得法又称所得或收入法、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角度出发,将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相加起来,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考试题库

宏观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 算指标。 2.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 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 价值。 5.国民收入NI: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给企业的补助 6.边际消费倾向:指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用公式可表示为: MPC=△c/△y=β,它只能大于零且小于1 7.边际进口倾向:指的是国民收入Y增加一个单位导致进口M增加的数量,以 导数形式表示也就是M=dM/dY. 8.边际储蓄倾向:指收入增量中储蓄增量所占的比重。 用公式可表示为:MPS=Δs/Δy, 它只能小于1而大于零。 9.自发消费:即收入为0时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 10.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 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11.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用公式可表示为:k=Δy/Δi=1/(1-β) 12.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用公式可表示为:kt=Δy/Δt= -β/1-β 13.IS曲线:是描述当I=S即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 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的线。 14.LM曲线:是描述在L=M即货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达到一致时,国民收入与 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线。 15.菲利普斯曲线:它是一条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互相交替 关系的曲线。它揭示出:低失业和低通货膨胀二者不可兼得,如果一个经济愿意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则可以实现较低的失业率。π= 16.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17.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的政策。 18.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 总需求的政策。 19.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 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20.“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是指排除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 仅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控制经济唯一因素的货币政策。 21.摩擦性失业: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它所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后果,它建立在围观经济学基础之上,以总量分析为特征,其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内生产总值(GDP):纸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产生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之比,它衡量了和某一基年相比,报告期各产品的价格平均变化幅度。 支出法:核算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的支出的总和。 GDP=C+I+G+(X-M) 收入法: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扣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消费函数(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为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储蓄函数:既然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则可知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储蓄与收入这种关系就是储蓄函数。 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平均储蓄倾向(APS):任意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投资成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成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税收成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成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成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重置投资:用于补偿在生产过程中损耗掉的资本设备的投资,亦即折旧。 自主投资:即使r为零时也有的投资量。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试用期内各项预期效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加速数:产出增量与投资之间的关系。 加速原理:说明产出变动和投资之间关系的理论。 投资说抵免:政府规定,投资的厂商可从他们的所得税单中扣除其投资总值的一定百分比。 产品市场的均衡:产品市场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

宏观经济学公式

宏观经济学部分 一、国民收入的计算: 1.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 支出法:)(M X G I C GDP -+++= 收入法:T S C GDP ++= 2.国民收入恒等式: T S C M X G I C ++=-+++)( 消去C ,得到: T S M X G I +=-++)( 若不存在对外经济活动,则: T S G I +=++ 若不存在对外经济活动和政府活动: S I =——两部门经济中IS 均衡条件 二、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均衡:I=S (两部门)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以收入y 为自变量: ⑴消费函数:)(Y C C = 平均消费倾向:Y C APC = 边际消费倾向:Y C MPC ??= = ※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⑵储蓄函数:)(Y S S = ※ 边际储蓄倾向递增规律 2.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 ⑴假定消费函数的基本形式:Y C βα+= ⑵用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有: ∵S Y S C Y ++=+=βα ∵0I I S == (I 0为自主投资) 于是 0I Y Y ++=βα ? β α-+= 10I Y ——(Ⅰ) ⑶用储蓄函数决定国民收入,有: ∵S C Y += ∴Y Y Y C Y S )1()(βαβα-+-=+-=-= Y C βα+=)] ([Y C C =即S I =S I Y +=

又∵)(0I I S == ∴0)1(I Y =-+-βα β α-+= ?10I Y ——(Ⅱ) 可见,用消费函数推倒国民收入和用储蓄函数推倒国民收入能得到相同的结果。(Ⅰ)式等于(Ⅱ)式。 ⑷加入政府部门后的收入决定: 设G=G 0, T=T 0,则加入税收后,消费者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变为Y d =Y=T 0,于是有: )(0T Y Y C d -+=+=βαβα 于是:0 00)(G I T Y Y G I C Y ++-+=++=βα β βα-++-= 10 00G I T Y ——很重要的推导基础 3.乘数理论——对“推导基础”中所求变量求导 ⑴投资乘数:对I 求导 β -= 11 dI dY ,即为投资乘数。 于是由于投资变化量导致的收入变化量β β-?= -? ?=?111I I Y ⑵政府购买乘数:对G 求导 β -= 11 dG dY ,即为政府购买乘数。 于是由于政府购买变化量导致的收入变化量β β-?= -? ?=?111G G Y ⑶税收乘数:对T 求导 β β--=1dT dY ,即为税收乘数。 于是由于政府税收变化量导致的收入变化量β ββ β -?- =-- ??=?11T T Y ⑷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支出同时变动。即,把⑵和⑶中乘数相加: 1)1(11=--+-β ββ,也就是说,平衡预算乘数为 1。于是,政府支出及税收同时变动ΔG (或ΔT )时,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为:

南开19春学期(1709..)《初级宏观经济学》在线作业

(单选题)1: 以下哪一项的销售不包括在2010年的GDP中? A: 2010年在田纳西州生产的本田车 B: 理发 C: 房地产经纪人的劳务 D: 在1998年建成而在2010年第一次售出的房子 E: 以上各项都应计算在2010年的GDP中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以下哪一种事件会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A: 政府军备支出增加。 B: 物价预期上升。 C: 石油价格下降。 D: 货币供给减少。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出口补贴对以下哪一项有抵消作用? A: 关税 B: 资本外逃 C: 政府预算赤字 D: 私人储蓄增加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国内生产总值可以用以下哪一项的总和来衡量? A: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转移支付、工资和利润 C: 投资、工资、利润和中间生产 D: 最终产品和劳务、中间物品、转移支付和租金 E: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一些摩擦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因为()。 A: 效率工资使工资高于均衡水平。 B: 最低工资法。 C: 不同企业间的劳动需求的变动。 D: 工会。 E: 以上各项都是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一些评论者建议衡量经济正常状态的痛苦指数是()。 A: 产量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和。 B: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和。 C: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与联邦基金利率之和。 D: 自然失业率和实际失业率之和。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如果英镑和美元之间的名义汇率是1美元兑0.5英镑,那么你用多少美元可以换到1英镑?A: 2美元 B: 1.5美元 C: 0.5美元 D: 1美元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如果货币供给增长5%,真实产量增长2%,那么物价应该上升()。 A: 5% B: 小于5% C: 大于5% D: 以上各项都不是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货币流通速度是()。 A: 货币供给每年流通的速度。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复习整理

1、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宏观经济基本问题:国民收入(总产出)、通货膨胀问题(包括通货紧缩问题)、就业或失业问题(资源的充分利用)、经济周期问题(经济的波动性)、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开放经济问题、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经济学中的三部“圣经”之三)是国家干预主义的开山之作,标志着现代宏观经学的产生。 4、宏观经济学流派:①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年代,《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②新古典综合派:其主要人物有萨缪尔森,汉森,托宾,索洛等人。在宏观层面接受凯恩斯的理论,在微观层面采用传统新古典济学理论,力图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寻找合适的微观基础,因而其理论呈现出明显的综合性特征。③货币主义:20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弗里德曼。理论假说:通胀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是货币供给量过多的结果. 主要观点:政府不干预,只需要为市场创造良好的环境——控制货币发行量。④理性预期学派:20世纪70年,卢卡斯,普雷斯科特。主要观点:政府不干预,崇尚自由竟争的市场经济,加入理性预期。⑤供给学派:20世纪70年代末,蒙代尔、拉弗等。主要观点:(促进经济增长,抑制通货膨胀)由总需求分析转向总供给分析;复活萨伊定律;倡导经济自由主义;偏重政策研究。⑥新凯恩斯主义学派:20世纪80年代,代表人物:曼昆、斯蒂格利茨。基本假设:价格和工资黏性(市场的自动调节缓慢);不完全性假设。强调政府干预的有效。 5、萨缪尔森:本世纪50年代,把以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新古典综合派,或主流学派。但无法解释70年代出现的滞涨现象。 6、货币主义——米尔顿·弗里德曼:20世纪50-60年代,米尔顿·弗里德曼通过对100多年来的美国货币史进行研究,发现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的货币供应量不当造成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主。 7、理性预期——罗伯特·卢卡斯:理性预期,是指经济当事人为了避免损失和谋取最大益,设法利用一切可以取得的信息,来对所关心的经济变量在未来的变动状况作出尽可能准确的预计。在弗里德曼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基础上,理性预期学派提出了更为彻底的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学说。 8、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①宏观经济分析以微观经济分析基础。②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都是通过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分析方法一样,但原因却是不同的。注意:合成谬误——微观经济学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宏观经济学。 9、国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0、几个与GDP相关问题: ①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以供最终使用的产品。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以供生产其它产品使用的产品。最终产品包括无形产品即劳务。避免重复计算,只计算附加值。 ②生产与销售:GDP计算的是一定时期所生产的而不是销售的最终商品的价值。 ③流量与存量:GDP是流量而非存量 ④市场活动与非市场活动:GDP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的生产活动理论上虽然也创造了价值或增加了福利,但实际上没有计入GDP。 ⑤GDP是一个地域概念。GNP是一个国民概念。 11、名义国生产总值[Nominal GDP]:以现期价格或可变价格计算的GDP;实际国生产总值[Real GDP]:以基期的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GDP。GDP折算指数=名义国生产总值/实际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