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显微镜的镜片

光学显微镜的镜片
光学显微镜的镜片

第一单元

1、光学显微镜的镜片( A )

A、两块都是凸透镜

B、两块都是凹透镜

C、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透镜

2、一个显微镜的物镜放大倍数是20*,目镜放大倍数是10*,则这个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C )

A、10*

B、20*

C、200*

3、下列细胞中含有叶绿体的是( A )

A、叶表皮细胞

B、口腔上皮细胞

C、人体血液细胞

4、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一滴池塘的水中可能含有多种微生物

B、微生物也是由细胞构成的

C、微生物没有生命,也不会运动

5、做面包时要加入一种微生物,这种微生物能使面包更蓬松,这种微生物是( A )

A、酵母菌

B、霉菌

C、红曲霉菌

6、放大镜镜片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 B )

A、小

B、大

C、不变

7、首个看到血液在毛细血管里流的是( A )

A、列文虎克

B、罗伯特胡克

C、爱因斯坦

8、1663年,罗伯特*胡克首次发现并命名为:“细胞”的观察对象是( A )

A、一块软木薄片

B、一块洋葱表皮

C、一粒花粉

D、一颗食盐晶体

9、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它的视野( B )。

A、越大B、越小C、不变

10、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 A )制成的,可以放大近300倍。

A、列文虎克B、巴斯德C、罗伯特.胡克

11、蝇眼是( B )。

A、单眼B、复眼

12、下列工具中,有放大图像功能的是( C )

A、汽车的后视镜

B、近视镜

C、装水的烧瓶

13、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B )

A、巴斯德

B、列文虎克

C、罗伯特?胡克

14、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是( A )。

A、有限的

B、无限的

15、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B ) 。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17、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 B )对足。

A、2

B、3

C、4

18、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 A ) 越小。

A、放大倍数

B、焦距

C、视野

19、最早发明望远镜的科学家是( C )

A、罗伯特·胡克

B、列文.虎克

C、伽利略

20、自然界中的很多( C )物质都是晶体。

A、液体

B、气体

C、固体

21、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是( A )。

A、罗伯特.胡克

B、列文虎克

C、达尔文

2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 A )有关。

A、凸度

B、材料

C、面积

23、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 C )。

A、食盐

B、雪花

C、玻璃

24、( B )设计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A、格罗斯泰斯特

B、培根

C、列文.虎克

25、显微镜的前身是由( A )构成的。

A、两个凸透镜

B、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

C、两个凹透镜

26、电子显微镜可以放大到(B )

A、1500倍

B、200万倍

C、3亿倍

27、下列物体是晶体的是(B )

A、玻璃

B、盐颗粒

C、珍珠

28、馒头和面包松软可口,是因为( B )

A 制造面包和馒头的面粉疏松 B、生面团中揉入了酵母,释放出了二氧化碳。

29、我们利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 B )

A、放大了的正像

B、放大了的倒像

C、缩小了的倒像

D、缩小了的正像

30、昆虫头上( A )的就是它的鼻子

A、触角

B、复眼

C、鼻子

31、把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步骤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a 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

b 准备两个放大镜

c 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

d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A、bdca

B、bacd

C、bcda

32、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B、晶体结构只有在放大镜下才能观察到

C、不同种类的物体晶体结构不同

33、下面四幅图是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标本的四个基本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C )

①②③④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34、下列使用显微镜的顺序正确的是( B )

A、安放--调焦--对光--上片--观察

B、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C、安放--放片--对光--调焦--观察

D、安放--调焦--上片--观察--对光

35、下列各种物体不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D )

A、盛满水的烧杯

B、小草上的露珠

C、中间厚两边薄的瓶底

D、窗户上的碎玻璃

36、如果物体出现在视野的右下方,则应( B )移动载玻片

A、左下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37、科学家用( B )观察SARS病毒

A、光学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扫描隧道显微镜

38、我们可以选择( C )来培养微生物

A、自来水

B、矿泉水

C、池塘水

39、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子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A )

A、细胞

B、细胞核

C、液泡

D、细胞壁

40、洋葱表皮上细胞中的小黑点是(D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41、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C )

A、薄

B、透明

C、薄而透明

42、在降低镜筒的过程中,眼睛应注视(C )

A、目镜

B、物镜

C、玻片标本

43、在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为了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应将放大镜沿着肉眼与物体之

间的直线方向,缓缓的( A )移动,直至看清为止

A、上下

B、左右

C、绕圈

44、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时,要抬升镜筒,调节旋钮一般( B )旋转

A、向内

B、向外

C、先向内,再向外

48、我们在课堂上制造晶体的方法是(B )。

A、过滤

B、蒸发

C、蒸腾

D、降温

49、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D )。

A、邓稼先

B、钱三强

C、童第周

D、袁隆平

50、如果老师要求你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细胞,你应该取( C )做成玻片。

A、洋葱叶

B、洋葱根

C、洋葱的内表皮

D、任意部位

51、用圆形鱼缸养鱼,从侧面观赏鱼缸内的鱼,看到的那条鱼(A )。

A、比实际的鱼大

B、比实际的鱼小

C、没有变化

52、下图是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装片时的视野,若要使视野中的物体移动到中间,应(视野偏左就往左移,视野偏右就往右移)移动装片

A、右上方

B、左上方

C、左下方

D、右下方

53、我们在对显微镜进行对光的时候,应该把()转到镜筒下再进行调节

A、高倍物镜

B、低倍物镜

C、高倍物镜或低倍物镜都可以

54、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画面,会看到排列有顺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 C )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绿黄

55、字母“pbdq”在显微镜底下为( D )

A、pbdq

B、pbqd

C、pqbd

D、bpqd

56、字母“p”在显微镜下为( C )

A、p

B、b

C、d

D、q

57、自制洋葱表皮细胞标本实验中,盖在标本上的薄薄的正方形的小玻璃叫( B )

A、载玻片

B、盖玻片

C、物镜

58、显微镜的目镜上即有污垢,影响观察时,正确的做法( C )

A、用纯净水冲洗

B、用手指擦

C、用专用镜头纸擦

59、显微镜下看到一草履虫在沿逆时针方向运动,那么它实际的运动方向是(B)A.逆时针 B.在左侧时是逆时针,在右侧时是顺时针

C.顺时针 D.无法确定

60.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小物体,若被观察的物体通过显微镜放大了5 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C)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61. 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整个视野范围内看到16个细胞。若目镜不

变,物镜换成40X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B )

A、1个

B、4个

C、16个

D、32个

62.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分时,高倍镜与低倍镜相比,前者视野(B)A.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D.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63、在用低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

的物像如下图所示。你认为哪个观察效果最好?B

A.①

B. ②

C. ③

D. ④

64.用下列不同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来观察人血永久涂片,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一组是()

A.20×、45× B.10×、40× C.15×、10×D.5×、8×

65.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要转换物镜,需要调节( A )

A.转换器 B.光圈 C.反光镜 D.目镜

66.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图中撕下的洋葱表皮已经展平在清水中,箭头表示盖上盖玻片的方向,椭圆表示载玻片中央的清水)( A )

第二单元

1、下列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是(C )

A、燃放烟花

B、木材燃烧

C、食盐溶解在水里

D、燃煤发电

2、下列食物中,不含淀粉的是( A )

A、猪肉

B、土豆

C、面包

D、小麦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D )

A、火药爆炸

B、木材燃烧

C、面包发霉

D、湿衣服晒干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气体是(D )

A、氧气

B、一氧化碳

C、氢气

D、二氧化碳

①②③④

5、在下列各种环境中,埋在地下的铁管被侵蚀速度最慢的是( D )

B、沼泽地中 B、含较多沙粒,潮湿透气的土中

C、河流附近的盐碱地中

D、干燥,有黏性,透气性差的土中

6、在茶缸和脸盘等铁制品表面烧制陶瓷的目的是( C )

A、增大硬度防止撞坏

B、增大厚度防止磨损

C、防止铁生锈且美观

D、美观和杀菌杀毒

7、两种物质混合后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C )

A、小苏打和白醋

B、米饭和碘酒

C、水和面粉

8、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倒向燃烧的蜡烛火焰,火焰会( C )

A、等一分钟后熄灭

B、不会熄灭

C、马上熄灭

9、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融化成蜡烛油,这种变化属于( A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0、小苏打和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是(C )

A、小苏打

B、醋

C、既不是小苏打也不是醋

11、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 C )

A、产生气体

B、溶液不变颜色

C、铁钉上有物质附着

12、咀嚼米饭会感觉到甜,这是因为含有( B )

D、糖 B、淀粉 C、甜蜜素

13、下列容器不能盛放硫酸铜溶液的是( B )

A、塑料容器

B、铁制容器

C、木质容器

D、玻璃容器

1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

A、铁丝弯折

B、水蒸发

C、蜡烛燃烧

15、米饭和碘酒混合产生的现象是( B )

A、有气体产生

B、变蓝色

C、混合物温度明显升高

16、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 C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17、下列环境中,铁最容易生锈的是( B )

A、干燥

B、潮湿

C、隔绝空气

18、下列物质溶液的颜色是紫色的是( A )

A、高锰酸钾

B、硫酸铜

C、食盐

19、下列关于铁片和铁锈描述正确的是( C )

A、具有一样的韧性

B、都能导电

C、铁片能被磁铁吸引,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

20、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 C )

A、白色 C

B、无色

C、蓝色

21、下面放在()里的铁钉,生锈的速度最快。

A、干燥空盘子

B、菜油盘

C、水盘子

22、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约5分钟,白糖( B )

A、只变成液态的糖

B、先变成液态的糖,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C、先变成水,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23、火药是我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爆炸属于( A )。

A、化学反应

B、物理反应

C、只是不同的变化

24、我们把铁丝弯成‘V’字型,这时铁丝就发生了( B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5、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是切断铁和( A )的接触,以防生锈。

A、水

B、空气

C、细菌

26、下列哪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铁器生锈?( A )。

A、涂上油漆

B、放入水中

C、用纸包起来

D、放在地窖里

27、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C )

A、滴水成冰

B、积沙成塔

C、百炼成钢

28、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

A、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B、物理变化中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C、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不能同时发生

29、在下列各种环境中,埋在地下的铁管被侵蚀速度最慢的是( D )

A、沼泽地中

B、含较多沙粒,潮湿透气的土中

C、河流附近的盐碱地中

D、干燥,有黏性,透气性差的土中

30、如图所示的标志是()。

A、回收标志

B、交通标志

C、绿色食品标志

31、一根铁钉半根浸入水中,半根露在空气中,( C)部分最容易生锈。

A、在空气中的半根

B、在水中的半根

C、在空气和水交界处

32、给客人泡一杯糖水,会看到糖在水里溶解,这个变化属于( B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3、白糖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是( C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4、下面关于铁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⑥⑧

B、②③⑤⑧

C、②③④⑤⑧

35、用毛笔沾淀粉调制的液体在白纸上写下字,晒干后送给同学,同学若想看见上面的字,可以用( A )方法

A、喷碘酒

B、喷小苏打

C、吐口水

36、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

A、瓷碗破碎

B、牛奶变酸

C、轮胎爆炸

D、冰雪融化

第三单元

1、发生的流星雨特别有名的星座是()

A、大熊座

B、小熊座

C、狮子座

D、猎犬座

2、发生日食时,地球、太阳、月球三个天体排列正确的是()

A、月球、地球、太阳。

B、地球、月球、太阳

C、地球、太阳、月球

3、发生月食时,地球、太阳、月球三个天体排列正确的是()

A、月球、地球、太阳。

B、地球、月球、太阳

C、地球、太阳、月球

4、八大行星中没有卫星的是()。

A、地球天王星

B、水星金星

C、木星土星

5、围绕太阳运行,形状像扫帚一样的天体是()。

A、流星

B、彗星

C、卫星

6、在没有指南针又没有其他辨认方法时,我们可以利用()辨认方向。

A、牛郎星

B、织女星

C、北极星

7、北斗七星的形状像()。

A、三角形

B、人形

C、勺形

8、夜晚,在()能找到大熊座。

A、北天

B、南天

C、东边

9、牛郎星在银河的()。

A、西边

B、东面

C、北面

10、在(),可以看到一条银河横贯天空。

A、春夜

B、夏夜

C、冬夜

11、下列关于月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是一颗绕着地球飞行的行星

B、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

C、和地球一样月球上也有水和大气

12、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就可能发生()

A、日食

B、月食

C、地震

13、在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A、水星

B、地球

C、海王星

14、光一年中所走的距离称为()

A、光速

B、光年

C、光的长度

15、光年是()单位

A、时间

B、光速

C、距离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宇宙在膨胀

B、恒星是运动的

C、光年是时间单位

17、夏季大三角是由()组成

A、牛郎星、织女星、天津四

B、牛郎星、织女星、北极星

C、牛郎星、织女星、心宿二

D、牛郎星、织女星、天狼星

18、银河系和太阳系的关系是()

A、银河系是太阳系的组成部分

B、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C、银河系和太阳系没有关系

19、日食开始亏损的部分是(),月食开始亏损的部分是()

A、东部

B、西部

C、南部

20、北极星位于()座

A、大熊

B、小熊

C、天蝎

21、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恒星是()

A、太阳

B、金星

C、月球

22、在太阳系中,地球的邻居是()

A、水星和金星

B、水星和海王星

C、金星和火星

23、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

A、木星

B、土星

C、海王星

24、在太阳系中,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显微镜的组成与结构(大全)

利用光学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 简史 早在公元前1世纪,人们就已发现通过球形透明物体去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使其放大成像。后来逐渐对球形玻璃表面能使物体放大成像的规律有了认识。1590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者已经造出类似显微镜的放大仪器。1610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和德国的J.开普勒在研究望远镜的同时,改变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得出合理的显微镜光路结构,当时的光学工匠遂纷纷从事显微镜的制造、推广和改进。17世纪中叶,英国的R.胡克和荷兰的 A.van列文胡克都对显微镜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665年前后,胡克在显微镜中加入粗动和微动调焦机构、照明系统和承载标本片的工作台。这些部件经过不断改进,成为现代显微镜的基本组成部分。1673~1677年期间,列文胡克制成单组元放大镜式的高倍显微镜,其中9台保存至今。胡克和列文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在动、植物机体微观结构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19世纪,高质量消色差浸液物镜的出现使显微镜观察微细结构的能力大为提高。1827 年G.B.阿米奇第一个采用浸液物镜。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E.阿贝奠定了显微镜成像的古典理论基础。这些都促进了显微镜制造和显微观察技术的迅速发展,并为19世纪后半叶包括R.科赫、L.巴斯德等在内的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发现细菌和微生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显微镜本身结构发展的同时,显微观察技术也在不断创新:1850年出现了偏光显微术,1893年出现了干涉显微术,1935年荷兰物理学家F.泽尔尼克创造了相衬显微术,他为此在1953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古典的光学显微镜只是光学元件和精密机械元件的组合,它以人眼作为接收器来观察放大的像。后来在显微镜中加入了摄影装置,以感光胶片作为可以记录和存储的接收器。现代又普遍采用光电元件、电视摄象管和电荷耦合器等作为显微镜的接收器,配以微型电子计算机后构成完整的图象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 工作原理表面为曲面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透镜可以使物体放大成像。光学显微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把微小物体放大到人眼足以观察的尺寸。近代的光学显微镜通常采用两级放大,分别由物镜和目镜完成。被观察物体AB位于物镜的前方,被物镜作第一级放大后成一倒立的实象A1B1。然后此实像再被目镜作第二级放大,成一虚象A2B2,人眼看到的就是虚像,显微镜的总放大倍率为:显微镜总放大倍率=物镜放大倍率×目镜放大倍率 放大倍率是指直线尺寸的放大比而不是面积比。在用人眼直接观察的显微镜中,可以在实像面A1B1处放置一块薄型平板玻璃片,其上刻有某种图案的线条,例如十字线。当实像A1B1和这些刻线叠合在一起时,利用这些刻线就能对物体进行瞄准定位或尺寸测量。这种放置在实像面处的薄型平板玻璃片通称分划板。在新型的以光电元件作为接收器的光学显微镜中,电视摄象管的靶面或其他光电元件的接收面就设置在实像面上。 组成

显微镜种类及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种类及其使用方法 一、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当前使用的显微镜由一套透镜配合,因而可选择不同的放大倍数对物体的细微结构进行放大观察。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能将物体放大1500~2000 倍(最大的分辨力为0.2μm)。 (一)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附图1) 1.光学部分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和光源等。 (1)目镜通常由两组透镜组成,上端的一组又称为“接目镜”,下端的则称为“场镜”。两者之间或在场镜的下方装有视场光阑(金属环状装置),经物镜放大后的中间像就落在视场光阑平面上,所以其上可加置目镜测微尺。在目镜上方刻有放大倍数,如10×、20×等。按照视场的大小,目镜可分为普通目镜和广角目镜。有些显微镜的目镜上还附有视度调节机构,操作者可以对左右眼分别进行视度调整。另有照相目镜(NFK)可用于拍摄。 (2)物镜由数组透镜组成,安装于转换器上,又称接物镜。通常每台显微镜配备一套不同倍数的物镜,包括:①低倍物镜:指1×~6×; ②中倍物镜:指6×~25×;

③高倍物镜:指25×~63×;④油浸物镜:指90×~100×。 其中油浸物镜使用时需在物镜的下表面和盖玻片的上表面之间填充折射率为 1.5 左右的液体(如香柏油等),它能显著地提高显微观察的分辨率。其他物镜则直接使用。观察过程中物镜的选择一般遵循由低到高的顺序,因为低倍镜的视野大,便于查找待检的具体部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粗略视为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聚光器由聚光透镜和虹彩光圈组成,位于在载物台下方。聚光透镜的功能是将光线聚焦于视场范围内;透镜组下方的虹彩光圈可开大缩小,以控制聚光器的通光范围,调节光的强度,影响成像的分辨力和反差。使用时应根据观察目的,配合光源强度加以调节,得到最佳成像效果。 (4)光源较早的普通光学显微镜借助镜座上的反光镜,将自然光或灯光反射到聚光器透镜的中央作为镜检光源。反光镜是由一平面和另一凹面的镜子组成。不用聚光器或光线较强时用凹面镜,凹面镜能起会聚光线的作用;用聚光器或光较弱时,一般都用平面镜。新近出产的显微镜一般直接在镜座上安装光源,并有电流调节螺旋,用于调节光照强度。光源类型有卤素灯、钨丝灯、汞灯、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等。 显微镜的光源照明方法分为两种:透射型与反射(落射)型。前者是指光源由下而上通过透明的镜检对象;反射型显微镜则是以物镜上方打光到(落射照明)不透明的物体上。 2. 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柱、镜壁、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和准焦螺旋等。 (1)镜座基座部分,用于支持整台显微镜的平稳。 (2)镜柱镜座与镜臂之间的直立短柱,起连接和支持的作用。 (3)镜臂显微镜后方的弓形部分,是移动显微镜时握持的部位。有的显微镜在镜臂与镜柱之间有一活动的倾斜关节,可调节镜筒向后倾斜的角度,便于观察。 (4)镜筒安装在镜臂先端的圆筒状结构,上连目镜,下连接物镜转换器。显微镜的国际标准筒长为160 mm,此数字标在物镜的外壳上。 (5)物镜转换器镜筒下端的可自由旋转的圆盘,用于安装物镜。观察时通过转动转换器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6)载物台镜筒下方的平台,中央有一圆形的通光孔。用于放置载玻片。载物台上装有固定标本的弹簧夹,一侧有推进器,可移动标本的位置。有些推动器上还附有刻度,可直接计算标本移动的距离以及确定标本的位置。 (7)准焦螺旋装在镜臂或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转动时可使镜筒或载物台上下移动,从而调节成像系统的焦距。大的称为粗准焦螺旋,每转动一圈,镜筒升降10mm;小的为细准焦螺旋,转动一圈可使镜筒仅升降0.1mm。一般在低倍镜下观察物体时,以粗准焦螺旋迅速调节物像,使之位于视野中。在此基础上,或在使用高倍镜时,用细准焦螺旋微调。必须注

光学显微镜的分类及应用领域

显微镜的主要分类、功能及应用领域 一、显微镜的分类 (一)、按使用目镜的数目可分为单目、双目和三目显微镜。 单目价格比较便宜,可以作为初学爱好者的选择,双目稍贵点,观察的时候两眼可以同时观察,观察得舒适些,三目又多了一目,它的作用主要是连接数码相机或电脑用,比较适合长时间工作的人员选用。 (二)、根据其用途以及应用范围分为生物显微镜、金相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等。 1、生物显微镜是最常见的一种显微镜,在很多实验室中都可以见到,主要是用来观察生物切片、生物细胞、细菌以及活体组织培养、流质沉淀等的观察和研究,同时可以观察其他透明或者半透明物体以及粉末、细小颗粒等物体。生物显微镜供医疗卫生单位、高等院校、研究所用于微生物、细胞、细菌、组织培养、悬浮体、沉淀物等的观察,可连续观察细胞、细菌等在培养液中繁殖分裂的过程等。在细胞学、寄生虫学、肿瘤学、免疫学、遗传工程学、工业微生物学、植物学等领域中应用广泛。 2、体视显微镜又称为实体显微镜、立体显微镜,解剖镜,是一种具有正像立体感的目视仪器,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农林等。它具有两个完整的光路,所以观察时物体呈现立体感。主要用途有:①作为动物学、植物学、昆虫学、组织学、考古学等的研究和解剖工具。②做纺织工业中原料及棉毛织物的检验。③在电子工业,做晶体等装配工具。④对各种材料气孔形状腐蚀情况等表面现象的检查。⑤对文书纸币的真假判断。⑥透镜、棱镜或其它透明物质的表面质量,以及精密刻度的质量检查等。 3、金相显微镜主要是用来鉴定和分析金属表面组织结构,是金属学研究金相的重要仪器,是工

业部门鉴定产品质量的关键设备,专门用于观察金属和矿物等不透明物体金相组织的显微镜。这些不透明物体无法在普通的透射光显微镜中观察,故金相和普通显微镜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以反射光,而后者以透射光照明。不仅可以鉴别和分析各种金属、合金材料、非金属物质的组织结构及集成电路、微颗粒、线材、纤维、表面喷涂等的一些表面状况,金相显微镜还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电子、化工和仪器仪表行业观察不透明的物质和透明的物质。如金属、陶瓷、集成电路、电子芯片、印刷电路板、液晶板、薄膜、粉末、碳粉、线材、纤维、镀涂层以及其它非金属材在金相显微镜中照明光束从物镜方向射到被观察物体表面,被物面反射后再返回物镜成像。所以用金相显微镜来检验分析金属内部的组织结构在工业生产中是十分重要的。体视显微镜在工业生产中也可以用到,但是它只是用来观察金属表面划伤、划痕等,放大倍数一般在10X-50X之间,金相的放大倍数一般在40X-400X,有些可以达到800X。 (三)、按光学原理可分为偏光、相衬和微差干涉对比显微镜等。 1、偏光显微是鉴定物质细微结构光学性质的一种显微镜。凡具有双折射性的物质,在偏光显微镜下就能分辨的清楚,当然这些物质也可用染色法来进行观察,但有些则不可能,而必须利用偏光显微镜。主要用于研究透明与不透明各向异性材料。一般具有双折射的物质都可以用这种显微镜进行观察。双折射性是晶体的基本特征。因此,偏光显微镜被广泛地应用在矿物、化学等领域,如在植物学方面,如鉴别纤维、染色体、纺锤丝、淀粉粒、细胞壁以及细胞质与组织中是否含有晶体等。在植物病理上,病菌的入侵,常引起组织内化学性质的改变,可以偏光显微术进行鉴别。在人体及动物学方面,常利用偏光显微术来鉴别骨骷、牙齿、胆固醇、神经纤维、肿瘤细胞、横纹肌和毛发等。 2、相衬显微镜又称为相差显微镜,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观察未经染色的标本和活细胞。这些样品在一般的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而相差显微镜则利用物体不同结构成分之间的折射率和厚度的

几种显微镜种类的介绍

几种显微镜种类的介绍 00 暗视野显微镜在普通光学显微镜台下配一个暗视野聚光器(图4),来自下面光源的光线被抛物面聚光器反射,形成了横过显微镜视野而不进入物镜的强烈光束。因此视野是暗的,视野中直径大于0.3m的微粒将光线散射,其大小和形态可清楚看到。甚至可看到普通明视野显微镜中看不见的几个毫微米的微粒。因此在某些细菌、细胞等活体检查中常常使用。 实体显微镜由双筒目镜和物镜构成。放大率7~80倍。利用侧上方或下方显微镜灯照明。在目镜内形成一个直立的放大实像,可以观察未经加工的物体的立体形状、颜色及表面微细结构,并能进行显微解剖操作,也可以观察生物机体的组织切片。 荧光显微镜在短波长光波(紫外光或紫蓝色光,波长250~400nm)照射下,某些物质吸收光能,受到激发并释放出一种能量降级的较长的光波(蓝、绿、黄或红光,波长400~800 nm),这种光称荧光。某种物质在短光波照射下即可发生荧光,如组织内大部分脂质和蛋白质经照射均可发出淡蓝色荧光,称为自发性荧光。但大部分物质需要用荧光染料(如吖啶橙、异硫氰酸荧光素等)染色后,在短光波照射下才能发出荧光。荧光显微镜的光源为高压汞灯,发出的紫外光源经过激发滤光片(此滤光片可通过对标本中荧光物质合宜的激发光)过滤后射向普勒姆 氏分色镜分色镜将激发光向下反射,通过物镜投射向经荧光染料染色的标本。染料被激发并释放出荧光,通过物镜,穿过分色镜和目镜即可进行观察。目镜下方安置有屏障滤片(只允许特定波长的荧光通过)以保护眼眼及降低视野暗度。荧光显微镜的特点是灵敏度高,在暗视野中低浓度荧光染色即可显示出标本内样品的存在,其对比约为可见光显微镜的100倍。30年代荧光染色即已用于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及细胞、纤维等的形态观察和研究。如用抗酸菌荧光染色法可帮助在痰中找到结核杆菌。40年代创造了荧光染料标记蛋白质的技术,这种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免疫荧光抗体染色的常规技术中,可检查和定位病毒、细菌、霉菌、原虫、寄生虫及动物和人的组织抗原与抗体,可用以探讨病因及发病机理,如肾小球疾病的分类及诊断,乳头瘤病毒与子宫颈癌的关系等。在医学实验研究及疾病诊断方面的用途日益广泛。 偏光显微镜从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空气和普通玻璃时,在与光线垂直的平面内的各个方向以同一振幅进行振动并迅速向前方传递,这是光的波动性原理。空气与普通玻璃为各向同性体,又称单折射体。如果该光源的光通过一种各向异性体(又称双折射体)时,会将一束光线分为各只有一个振动平面的,而且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两束光线。这两束光线的振动方向、速度、折光率和波长都不相同。这样只有一个振动平面的光线称偏振光。偏光显微镜即利用这一现象而设计。偏光显微镜内,在物镜与目镜间插入一个检偏镜片,光源与聚光器间镶有起偏镜片,圆形载物台可以作360°旋转。起偏与检偏镜片处于正交检偏位时,视野完全变黑。将被检物体放在显微镜台上。若被检物为单折射体,则旋转镜台,视野始终黑暗。若旋转镜台一周,视野内被检物四明四暗,则说明被检物是双折射体。许多结晶物质(如痛风结节中的尿酸盐结晶、尿结石、胆结石等),人体组织内的弹力纤维、胶原纤维、染色体和淀粉样原纤维等都是双折射体,可借偏振光显微镜术检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显微镜分类简介

显微镜分类简介 光学显微镜有多种分类方法:按使用目镜的数目可分为双目和单目显微镜;按图像是否有立体感可分为立体视觉和非立体视觉显微镜;按观察对像可分为生物和金相显微镜等;按光学原理可分为偏光、相衬和微差干涉对比显微镜等;按光源类型可分为普通光、荧光、紫外光、红外光和激光显微镜等;按接收器类型可分为目视、数码(摄像)显微镜等。常用的显微镜有双目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 1.双目体视显微镜 双目体视显微镜又称"实体显微镜"或"解剖镜",是一种具有正象立体感地目视仪器。在生物、医学领域广泛用于切片操作和显微外科手术;在工业中用于微小零件和集成电路的观测、装配、检查等工作。它利用双通道光路,双目镜筒中的左右两光束不是平行,而是具有一定的夹角--体视角(一般为12度--15度),为左右两眼提供一个具有立体感的图像。它实质上是两个单镜筒显微镜并列放置,两个镜筒的光轴构成相当于人们用双目观察一个物体时所形成的视角,以此形成三维空间的立体视觉图像。 目前体视镜的光学结构是:由一个共用的初级物镜,对物体成象后的两光束被两组中间物镜----变焦镜分开,并成一体视角再经各自的目镜成象,它的倍率变化是由改变中间镜组之间的距离而获得的,因此又称为"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Zoom-stereomicroscope)。随着应用的要求,目前体视镜可选配丰富的选购附件,如荧光,照相,摄象,冷光源等等。2.金相显微镜 金相显微镜是专门用于观察金属和矿物等不透明物体金相组织的显微镜。这些不透明物体无法在普通的透射光显微镜中观察,故金相和普通显微镜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以反射光,而后者以透射光照明。在金相显微镜中照明光束从物镜方向射到被观察物体表面,被物面反射后再返回物镜成像。这种反射照明方式也广泛用于集成电路硅片的检测工作。 3.偏光显微镜(Polarizingmicroscope) 偏光显微镜是用于研究所谓透明与不透明各向异性材料的一种显微镜。凡具有双折射的物质,在偏光显微镜下就能分辨的清楚,当然这些物质也可用染色法来进行观察,但有些则不可能,而必须利用偏光显微镜。将普通光改变为偏振光进行镜检的方法,以鉴别某一物质是单折射(各向同行)或双折射性(各向异性)。双折射性是晶体的基本特性。因此,偏光显微镜被广泛地应用在矿物、化学等领域,在生物学和植物学也有应用。 4.荧光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是用短波长的光线照射用荧光素染色过的被检物体,使之受激发后而产生长波长的荧光,然后观察。荧光显微镜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等领域。 荧光显微镜一般分为透射和落射式两种类型。透射式:激发光来自被检物体的下方,聚光镜为暗视野聚光镜,使激发光不进入物镜,而使荧光进入物镜。它在低倍情况下明亮,而高倍则暗,在油浸和调中时,较难操作,尤以低倍的照明范围难于确定,但能得到很暗的视野背景。透射式不使用于非透明的被检物体。落射式:透射式目前几乎被淘汰,新型的荧光显微镜多为落射式,光源来自被检物体的上方,在光路中具有分光镜,所以对透明和不透明的被检物体都适用。由于物镜起了聚光镜的作用,不仅便于操作,而且从低倍到高倍,可以实现整个视场的均匀照明。 目前许多新兴生物研究领域应用到荧光显微镜,如基因原位杂交(FISH)等等。 5.相衬显微镜(Phasecontrastmicroscope) 在光学显微镜的发展过程中,相衬镜检术的发明成功,是近代显微镜技术中的重要成就。我们知道,人眼只能区分光波的波长(颜色)和振幅(亮度),对于无色通明的生物标本,当光线通过时,波长和振幅变化不大,在明场观察时很难观察到标本。相衬显微镜利用被检

浅谈显微镜物镜的分类和用途

浅谈显微镜物镜的分类和用途 物镜是显微镜的核心光学部件,各个厂家其型号和规格名目繁多,下面来介绍一下分类,供大家参考。大致可以有以下四种分类方式: 1.按色差校正程度分类 (1)一般消色差物镜:这是最常见的物镜,尽管各厂家的标示不一样,但一般都有“Ach”字样。 (2)平场消色差物镜:一般这种物镜标有PLAN字样,这种物镜的视场平坦,非常适合显微照相,观察起来也比较舒适。 (3)半复消色差物镜,一般带有FL字样,能校正红、兰两色的色差和球差。这种可用于荧光观察等,是比较高级的物镜。 (4)复消色差物镜:标有APO字样,是观察和显微照相用的一流物镜,它们的性能只受物理定律的限制。该物镜具有优良的修正性和极其高的数值孔径,所以在观察和显微照相术方面具有最大的分辨率、色彩纯度、对比度以及图象平直度。如奥林巴司 UPLAN SAPO 100X/1.40 OIL物镜。 2.按功能分类 (1)相差物镜(Phase contrast),用来观察无色透明的标本或活细胞,倒置显微镜上使用广泛,一般带有PH标志,且字体用绿色。 (2)DIC物镜,可以做DIC的物镜,一般要求半复消色差物镜,DIC观察无色样品或或细胞。 (3)HMC物镜,标有HMC标志,一种类似相差物镜的物镜,观察效果有立体感比较强,但不能用于荧光观察。 (4)偏光物镜,一般标有POL字样,这种物镜装配了克服应力设备,是专做偏光的物镜。 (6)多功能物镜,有的厂家生产一种多功能物镜,比如可以同时做相差,DIC,荧光等,这种物镜要稍微贵些。一般带有U标志,比如奥林巴斯的”UPLF LN”物镜和蔡司的”EC PLAN –NEOFLUAR”系列物镜。 3.按工作距离分类 (1)普通物镜:工作距离可以看切片,但不能看培养皿。 (2)长工作距离物镜:一般有LD标志,例如奥林巴斯的LUCPLFLN-PH物镜和蔡司的LD-A-PLAN PH物镜。 这些物镜可以用于培养皿、培养瓶等容器的观察。工作距离高至10.6mm,并可以进行光学修正,适用于0~2mm厚度的盖玻璃,通常由修正环或特殊的玻璃盖帽完成修正。

显微镜的分类和用途

显微镜的分类和用途 显微镜将微小物体或物体的微细部分高倍放大,以便观察的仪器或设备。它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及科学研究。生物学和医学工作者在业务中也经常使用显微镜。大致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即以可见光为光源的显微镜。普通的光学显微镜在结构上可分为光学系统和机械装置两个部分。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光阑及光源等部分。机械装置主要包括镜筒、镜柱、载物台、镜座、粗细调节螺旋等部分(图1 [光学显微镜])。其基本光学原理如图2[光学显微镜成像原理模式图],图中左边小的凸透镜代表短焦距的一组透镜,称物镜。右边大的凸透镜代表长焦距的一组透镜,称目镜。被观察的物体(AB)放在物镜焦点(f)稍外的地方。物体的光线通过物镜后在目镜焦点(f)稍内方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实像(BA)。观察者的眼睛通过目镜将该实像(BA)进一步放大为一个倒立的虚像(BA)。 目镜位于显微镜筒的上方,一般由两个凸透镜构成。它除了进一步扩大物镜所形成的实像之外,也限制了眼睛所观察的视野。按放大率分,常用目镜有5倍、10倍和15倍三种。 物镜一般位于显微镜筒的下方,接近所观察的物体。由8~10片透镜组成。其作用一是放大(给物体造成一个放大的实像),二是保证像的质量,三是提高分辨率。常用物镜可按放大率分为低倍(4×)、中倍(10×或20×)、高倍(40×)和油浸物镜(100×)。多个物镜共同镶在换镜转盘上,可以按需要转动转盘选择不同倍数的物镜。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目镜倍数乘物镜倍数,如目镜为10倍,物镜为40倍,则放大倍数为40×10倍(放大400倍)。优良的显微镜可放大2000倍,可分辨相距1×10cm的两点。 当白光通过凸透镜时,波长较短的光(蓝紫色),其折射度大于长波长的光(红橙色),因此,成像时在像周出现各色光谱围绕,并且有一圈蓝色或红色的辉光,这种颜色上的缺陷称为色差。由于光线进入(和离开)透镜镜面各部分的角度不同,从透镜四周透过的光线与从透镜中心透过的光线相比,其折射角度较大。因此,成像时在像周出现模糊而歪曲的影像。这种成像面弯曲的缺陷称为球面差。一系列形状、结构和距离不同的凸和凹透镜组互相配合,便能最大限度地纠正色差和球面差,形成一个明亮、清晰而准确的影像。这就是目镜或物镜分别由一组透镜构成的缘故。这种透镜称为平场消色差透镜。 光线从一种介质(如空气)投射到另一种较为致密的介质(如玻璃)中时会弯向“法线”(与介质交界面垂直的一条线),如图3 [光线通过物镜时的情况]中的BOA线。光线由致密介质(玻璃)进到不致密介质(空气)中时会偏离“法线”,如AOB线(图3a)当光线穿过聚光镜玻璃(折射率为1.51)进入空气时同样会偏离,向外折射,因此进入物镜的光量减少很多,像的分辨力也降低。使用100倍物镜时,如果在物镜和盖玻片之间充以油液(折射率同样为1.51)以隔绝空气,则光线几乎可以不折射地进入物镜,这就增加了像的亮度和分辨率。这种物镜称为油浸物镜(图3b)。 聚光器位于显微镜台的下方,可会聚来目光源的光线,将光量集中于标本,使标本受到光强适度的均匀照射。聚光器的下端装有孔径光阑(光圈)以控制光束的粗细。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照明光源位于聚光器的下方,为特制的照度均匀的强光灯泡,并且配有可变电阻,可以改变光线的强度。 由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光源光线自镜体下方向上透射,通过聚光镜、物镜,达到目镜,因此在医学及生物学研究中必须将被观察的样品切成能透过光线的、厚约6m 的薄片,并且要进行染色以显示不同的组织和细胞等细微结构。整个加工过程称常规组织制片技术,包括选取适当的组织材料经甲醛(福尔马林)液固定,逐级酒精脱水,石蜡包埋,用切片机将组织切成薄片裱在玻璃片上,再经苏木素―伊红染料着色,最后将组织玻片封固在光学树脂胶内。制好的组织玻片可长期保存。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安装在镜筒的两端,它们的距离是固定的。将组织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旋转粗调螺旋使载物台接近物镜。组织切片进入物镜第一焦平面,目镜内即可见标本内的组织影像。然后用细调螺旋使目镜内的影像清晰即可进行观察。改换放大倍数时就要调换目镜或物镜。

显微镜分类及显微镜发展史

显微镜分类及显微镜发展史 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它是在1590年由荷兰的杨森父子所首创。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500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0.2微米。光学显微镜的种类很多,除一般的外,主要有暗视野显微镜一种具有暗视野聚光镜,从而使照明的光束不从中央部分射入,而从四周射向标本的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以紫外线为光源,使被照射的物体发出荧光的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它是在1931年在德国柏林由克诺尔和哈罗斯卡首先装配完成的。这种显微镜用高速电子束代替光束。由于电子流的波长比光波短得多,所以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80万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0.2纳米。1963年开始使用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更可使人看到物体表面的微小结构。 虎克时代的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亦称为“扫描穿隧式显微镜”、“隧道扫描显微镜”,是一种利用量子理论中的隧道效应探测物质表面结构的仪器。它于1981年由格尔德·宾宁(G.Binning)及海因里希·罗雷尔(H.Rohrer)在IBM位于瑞士苏黎世的苏黎世实验室发明,两位发明者因此与恩斯特·鲁斯卡分享了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它作为一种扫描探针显微术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让科学家观察和定位单个原子,它具有比它的同类原子力显微镜更加高的分辨率。此外,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低温下(4K)可以利用探针尖端精确操纵原子,因此它在纳米科技既是重要的测量工具又是加工工具。 STM使人类第一次能够实时地观察单个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和与表 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化性质,在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20世纪80年代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仪器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一世纪,人们就已发现通过球形透明物体去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使其放大成像。后来逐渐对球形玻璃表面能使物体放大成像的规律有了认识。 1590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者已经造出类似显微镜的放大仪器。

光学显微镜的常用分类

光学显微镜的常用分类 光学显微镜有多种分类方法:按使用目镜的数目可分为双目和单目显微镜;按图像是否有立体感可分为立体视觉和非立体视觉显微镜;按观察对像可分为生物和金相显微镜等;按光学原理可分为偏光、相衬和微差干涉对比显微镜等;按光源类型可分为普通光、荧光、紫外光、红外光和激光显微镜等;按接收器类型可分为目视、数码(摄像)显微镜等。所以在选购显微镜前,一定要确定哪种显微镜适合自己。常用的光学显微镜有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衬显微镜、倒置显微镜等。 1、生物显微镜 生物显微镜放大倍数一般在40X-2000X之间,光源为透射光。生物显微镜供医疗卫生单位、高等院校、研究所用于微生物、细胞、细菌、组织培养、悬浮体、沉淀物等的观察,同时可以观察其他透明或者半透明物体以及粉末、细小颗粒等物体。可连续观察细胞、细菌等在培养液中繁殖分裂的过程等。在细胞学、寄生虫学、肿瘤学、免疫学、遗传工程学、工业微生物学、植物学等领域中应用广泛,是食品厂、饮用水厂办QS、HACCP认证的必备检验设备。 2、体视显微镜 体视显微镜又称实体显微镜或解剖镜,是一种具有正像立体感的目视仪器。体视显微镜放大倍数在7X-45X左右,也可以放大到90X,180X,225X。在生物、医学领域广泛用于切片操作和显微外科手术;在工业中用于微小零件和集成电路的观测、装配、检查等工作。它利用双通道光路,双目镜筒中的左右两光束不是平行,而是具有一定的夹角--体视角(一般为12度--15度),为左右两眼提供一个具有立体感的图像。它实质上是两个单镜筒显微镜并列放置,两个镜筒的光轴构成相当于人们用双目观察一个物体时所形成的视角,以此形成三维空间的立体视觉图像。 目前体视显微镜的光学结构是由一个共用的初级物镜,对物体成象后的两光束被两组中间物镜----变焦镜分开,并成一体视角再经各自的目镜成象,它的倍率变化是由改变中间镜组之间的距离而获得的,因此又称为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随着应用的要求,目前体视显微镜可选配丰富的选购附件,如荧光,照相,摄象,冷光源等等。

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史。自从有了显微镜,人们看到了过去看不到的许多微小生物和构成生物的基本单元——细胞。目前,不仅有能放大千余倍的光学显微镜,而且有放大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使我们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普通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中,大部分要通过显微镜来完成,因此,显微镜性能的好坏是做好观察实验的关键。 一、显微镜的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反光镜和聚光器四个部件。广义的说也包括照明光源、滤光器、盖玻片和载玻片等。 (一)、物镜 物镜是决定显微镜性能的最重要部件,安装在物镜转换器上,接近被观察的物体,故叫做物镜或接物镜。 1、物镜的分类 物镜根据使用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干燥物镜和浸液物镜;其中浸液物镜又可分为水浸物镜和油浸物镜(常用放大倍数为90—100倍)。 根据放大倍数的不同可分为低倍物镜(10倍以下)、中倍物镜(20倍左右)高倍物镜(40—65倍)。 根据像差矫正情况,分为消色差物镜(常用,能矫正光谱中两种色光的色差的物镜)和复色差物镜(能矫正光谱中三种色光的色差的物镜,价格贵,使用少)。 2、物镜的主要参数: 物镜主要参数包括:放大倍数、数值孔径和工作距离。 ①、放大倍数是指眼睛看到像的大小与对应标本大小的比值。它指的是长度的比值而不是面积的比值。例:放大倍数为100×,指的是长度是1μm的标本,放大后像的长度是100μm,要是以面积计算,则放大了10,000倍。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数值孔径也叫镜口率,简写NA 或A,是物镜和聚光器的主要参数,与显微镜的分辨力成正比。干燥物镜的数值孔径为0.05-0.95,油浸物镜(香柏油)的数值孔径为1.25。

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光学显微镜得工作原理 显微镜就是一种精密得光学仪器,已有300多年得发展史、自从有了显微镜,人们瞧到了过去瞧不到得许多微小生物与构成生物得基本单元——细胞。目前,不仅有能放大千余倍得光学显微镜,而且有放大几十万倍得电子显微镜,使我们对生物体得生命活动规律有了更进一步得认识。在普通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中规定得实验中,大部分要通过显微镜来完成,因此,显微镜性能得好坏就是做好观察实验得关键。 一、显微镜得光学系统 显微镜得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反光镜与聚光器四个部件。广义得说也包括照明光源、滤光器、盖玻片与载玻片等、 (一)、物镜 物镜就是决定显微镜性能得最重要部件,安装在物镜转换器上,接近被观察得物体,故叫做物镜或接物镜。 1、物镜得分类 物镜根据使用条件得不同可分为干燥物镜与浸液物镜;其中浸液物镜又可分为水浸物镜与油浸物镜(常用放大倍数为90—100倍)、 根据放大倍数得不同可分为低倍物镜(10倍以下)、中倍物镜(20倍左右)高倍物镜(40-65倍)。根据像差矫正情况,分为消色差物镜(常用,能矫正光谱中两种色光得色差得物镜)与复色差物镜(能矫正光谱中三种色光得色差得物镜,价格贵,使用少)、 2、物镜得主要参数: 物镜主要参数包括:放大倍数、数值孔径与工作距离。 ①、放大倍数就是指眼睛瞧到像得大小与对应标本大小得比值。它指得就是长度得比值而不就是面积得比值。例:放大倍数为100×,指得就是长度就是1μm得标本,放大后像得长度就是100μm,要就是以面积计算,则放大了10,000倍。 显微镜得总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得乘积。 ②、数值孔径也叫镜口率,简写NA或A,就是物镜与聚光器得主要参数,与显微镜得分辨力成正比。干燥物镜得数值孔径为0、05—0。95,油浸物镜(香柏油)得数值孔径为1、25。 ③、工作距离就是指当所观察得标本最清楚时物镜得前端透镜下面到标本得盖玻片上面得距离。物镜得工作距离与物镜得焦距有关,物镜得焦距越长,放大倍数越低,其工作距离越长、例:10倍物镜上标有10/0.25与160/0.17,其中10为物镜得放大倍数;0、25为数值孔径;160为镜筒长度(单位mm);0。17为盖玻片得标准厚度(单位mm)。10倍物镜有效工作距离为6。5mm,40倍物镜有效工作距离为0。48mm 。 3、物镜得作用就是将标本作第一次放大,它就是决定显微镜性能得最重要得部件——分辨力得高低。 分辨力也叫分辨率或分辨本领。分辨力得大小就是用分辨距离(所能分辨开得两个物点间得最小距离)得数值来表示得、在明视距离(25cm)之处,正常人眼所能瞧清相距0。073mm得两个物点,这个0、073mm得数值,即为正常人眼得分辨距离。显微镜得分辨距离越小,即表示它得分辨力越高,也就就是表示它得性能越好。 显微镜得分辨力得大小由物镜得分辨力来决定得,而物镜得分辨力又就是由它得数值孔径与照明光线得波长决定得、 当用普通得中央照明法(使光线均匀地透过标本得明视照明法)时,显微镜得分辨距离为d=0。61λ/NA 式中d-—物镜得分辨距离,单位nm。

光学显微镜的组成系统

光学显微镜的组成系统 2018-08-02

目录 显微镜的组成系统 3.1、显微镜的构造 3.2、光学系统 3.3、光源系统 3.4、照明装置 3.5、成像系统 3.6、光轴调节 3.7、光学系统的清洁

3.1、显微镜的构造 显微系统的构造:普通光学显微镜 ?光学系统: 光学透镜、物镜、 目镜 ?机械系统: 载物台及聚焦系统 ?光源系统: HAL、HBO ?成像系统: CCD

?根据对位置色差校正的程度,物镜可以分为:3.2、光学系统——物镜 物镜英文标识色差球差场曲消色差物镜Achromat红、蓝波区校正黄、绿波区校正存在复消色差物镜Apochromat红、绿、蓝波区校正红、蓝波区校正存在半复消色差物镜Fluorite红、蓝波区校正红、蓝波区校正存在平场物镜Plan存在存在已校正平场消色差物镜Plan Achromat红、蓝波区校正黄、绿波区校正已校正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Plan Fluorite红、蓝波区校正红、蓝波区校正已校正平场复消色差物镜Plan Apochromat红、绿、蓝波区校正红、蓝波区校正已校正红色字体的物镜表示蔡司已经不生产了A-plan: premi stra(只校正场曲) N –plan Plan-Ach Plan-NeoFluar(半消色差)Plan-Apo C-Apo Fluar(专门做紫外和红外)

3.2、光学系统——物镜 物镜是显微镜最重要的光学 部件,利用光线使被检物体 第一次成像,直接关系和影 响成像的质量和各项光学技 术参数,是衡量一台显微镜 质量的首要标准。

?(1)消色差物镜(Achromatic objective): 这是常见 的物镜,外壳上常有“Ach”字样。这类物镜仅能校正轴 上点的位置色差(红,蓝二色)和球差(黄绿光)以及消除近轴点慧差;不能校正其它色光的色差和球差,且场曲很大;最早的消色差物镜是由蔡司制造的。 ?(2)复消色差物镜(Apochromatic objective):复消色差物镜的结构复杂,透镜采用了特种玻璃或萤石等材料制作而成,物镜的外壳上标有“Apo” 字样,这种物镜 不仅能校正红、绿、蓝三色光的色差,同时能校正红,蓝二色光的球差。复消色差物镜的性能很高,适用于高级研究镜检和显微照相。 ?(3)半复消色差物镜(Semi apochromatic objective):半复消色差物镜又称氟石物镜,物镜的外壳上标有“FL” 字样;在结构上透镜的数目比消色差物镜多,比复消色差物镜少;在成像质量上,远较消色差物镜为好,接近于复消色差物镜。 平场复消色差物镜 半复消色差物镜 消色差物镜 平场物镜是在物镜的透镜系统中增加一块半月形的厚透镜,以达到校正场曲的缺陷;平场物镜的视场平坦,更适用于镜检和显微照相。 3.2、光学系统——物镜

显微镜的基本光学原理及重要技术参数

显微镜的基本光学原理及重要光学技术参数 第一章:显微镜简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需要观察微观世界,显微镜正是这样的设备,它突破了人类的视觉极限,使之延伸到肉眼无法看清的细微结构。 显微镜是从十五世纪开始发展起来。从简单的放大镜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单透镜显微镜,到1847年德国蔡司研制的结构复杂的复式显微镜,以及相差,荧光,偏光,显微观察方式的出现,使之更广范地应用于金属材料,生物学,化工等领域。 第二章显微镜的基本光学原理 一.折射和折射率 光线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两点之间以直线传播,当通过不同密度介质的透明物体时,则发生折射现像,这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当与透明物面不垂直的光线由空气射入透明物体(如玻璃)时,光线在其介面改变了方向,并和法线构成折射角。 二.透镜的性能 透镜是组成显微镜光学系统的最基本的光学元件,物镜、目镜及聚光镜等部件均由单个和多个透镜组成。依其外形的不同,可分为凸透镜(正透镜)和凹透镜(负透镜)两大类。 当一束平行于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于一点,这个点称“焦点”,通过交点并垂直光轴的平面,称“焦平面”。焦点有两个,在物方空间的焦点,称“物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物方焦平面”;反之,在像方空间的焦点,称“像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像方焦平面”。 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成正立虚像,而凸透镜则成正立实像。实像可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像不能。 三.影响成像的关键因素—像差 由于客观条件,任何光学系统都不能生成理论上理想的像,各种像差的存在影响了成像质量。下面分别简要介绍各种像差。 1.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 色差是透镜成像的一个严重缺陷,发生在多色光为光源的情况下,单色光不产生色差。白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组成,各种光的波长不同,所以在通过透镜时的折射率也不同,这样物方一个点,在像方则可能形成一个色斑。光学系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消色差。 色差一般有位置色差,放大率色差。位置色差使像在任何位置观察都带有色斑或晕环,使像

显微镜介绍

显微镜介绍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在1590年由荷兰的詹森父子所首创。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0.1微米,国内显微镜机械筒长度一般是160mm。其中对显微镜研制,微生物学有巨大贡献的人为列文虎克,荷兰籍。 显微镜是人类这个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物之一。在它发明出来之前,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观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镜帮助肉眼所看到的东西。 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 发明过程 最早的显微镜是16世纪末期在荷兰制造出来的。发明者是亚斯·詹森,荷兰眼镜商,或者另一位荷兰科学家汉斯·利珀希,他们用两片透镜制作了简易的显微镜,但并没有用这些仪器做过任何重要的观察。 后来有两个人开始在科学上使用显微镜。第一个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他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一种昆虫后,第一次对它的复眼进行了描述。第二个是荷兰亚麻织品商人列文虎克(1632年-1723年),他自己学会了磨制透镜。他第一次描述了许多肉眼所看不见的微小植物和动物。 1931年,恩斯特·鲁斯卡通过研制电子显微镜,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使得科学家能观察到像百万分之一毫米那样小的物体。1986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 显微镜结构 光学显微镜由目镜,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压片夹,通光孔,遮光器,转换器,反光镜,载物台,镜臂,镜筒,镜座,聚光器,光阑组成。 显微镜分类 显微镜以显微原理进行分类可分为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当今显微镜种类及用途

当今显微镜种类及用途 1.光学显微镜 通常皆由光学部分、照明部分和机械部分组成。无疑 光学部分是最为关键的,它由目镜和物镜组成。早于1590 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者已经造出类似显微镜的放 大仪器。光学显微镜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明视野显微镜(普 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 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微分干涉差显 微镜、倒置显微镜。 1.1.暗视野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由于不将透明光射入直接观察系统,无物体时,视野暗黑,不可能观察到任何物体,当有物体时,以物体衍射回的光与散射光等在暗的背景中明亮可见。在暗视野观察物体,照明光大部分被折回,由于物体(标本)所在的位置结构,厚度不同,光的散射性,折光等都有很大的变化。 1.2.相位差显微镜 相位差显微镜的结构:相位差显微镜,是应用相位差法的显微 镜。因此,比通常的显微镜要增加下列附件: ● 装有相位板(相位环形板)的物镜,相位差物镜。 ● 附有相位环(环形缝板)的聚光镜,相位差聚光镜。 ● 单色滤光镜-(绿)。 各种元件的性能说明 ● 相位板使直接光的相位移动 90°,并且吸收减弱光的强度,在 物镜后焦平面的适当位置装置相位板,相位板必须确保亮度, 为使衍射光的影响少一些,相位板做成环形状。 ● 相位环(环状光圈)是根据每种物镜的倍率,而有大小不同,可 用转盘器更换。 ● 单色滤光镜系用中心波长546nm(毫微米)的绿色滤光镜。通常是 用单色滤光镜入观察。相位板用特定的波长,移动90°看直接光 的相位。当需要特定波长时,必须选择适当的滤光镜,滤光镜插入后对比度就提高。此外,相位环形缝的中心,必须调整到正确方位后方能操作,对中望远镜 就是起这个作用部件。 光学显微镜原理

显微镜原理和分类

目前,光学显微镜已由传统的生物显微镜演变成诸多种类的专用显微镜,按照其成像原理可分为: ①几何光学显微镜:包括生物显微镜、落射光显微镜、倒置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等。 ②物理光学显微镜:包括相差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干涉显微镜、相差偏振光显微镜、相差干涉显微镜、相差荧光显微镜等。 ③信息转换显微镜:包括荧光显微镜、显微分光光度计、图像分析显微镜、声学显微镜、照相显微镜、电视显微镜等。 1显微镜的用途: a生物显微镜:一般来说显微镜可分大类为体视显微镜与生物显微镜。由于用途不同、要求不同,因而产生了许多分支,但基本原理还是一样的。偏光、相衬、透射和落射等等还是归属于生物显微镜。 b体视显微镜:又称解剖显微镜、实体显微镜和立体显微镜,是用途比较多的显微镜。其操作简便,对标本要求不高,工作距离长,观察时有较强的立体感,可以对实物进行观察,也可以在观察的同时对标本进行一些操作。而不是像生物显微镜那样需要对标本进行切片处理,切片需要相应的技术和设备。因此,体视显微镜在微电子、精密仪器仪表装配与维修、微雕等领域有很广泛的应用。在生物、医学领域广泛用于解剖操作和显微外科手术(目前已归类为手术显微镜),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其光源只能用冷光源(光纤);在工业中用于微小零件和集成电路的观测、装配、检查等工作。 c金相显微镜:很多人都喜欢写成"金像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是专门用于观察金属和矿物等不透明物体金相组织的显微镜。这些不透明物体无法在普通的透射显

微镜中观察,故相和普通显微镜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以反射光,而后者以透射光照明。在金相显微镜中照明光束从物镜方向射到被观察物体表面,被物面反射后再返回物镜成像。这种反射照明方式也广泛用于集成电路硅片的检测工作。 2光源: 显微镜用的光源主要有:荧光灯、LED灯、卤素灯、白炽灯、冷光源(光纤)等等,但市面上因品种较多,所以良莠不齐,购时还应多注意: 偏光显微镜是用于研究所谓透明与不透明各向异性材料(鉴定物质细微结构光学性质)的一种显微镜。凡具有双折射性的物质,在偏光显微镜下就能分辨得清楚,当然这些物质也可用染色法来进行观察,但有些则不可能,而必须利用偏光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利用标本发出的荧光来观察物体 立体显微镜:可用来观察物体的立体像等 投影显微镜:可将物像投影在投影屏上,供几个人同时观察 倒置显微镜:用于细胞培养、组织培养和微生物的研究 相衬显微镜:用于观察无色透明的标本 暗视场显微镜:用于观察细菌和螺旋体的运动 单筒显微镜、视频显微镜、便携式显微镜,这几类显微镜其实就是体视显微镜的延伸,原理与性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是销售商对其方便销售而采取的叫法,真正名称还是叫做体视显微镜。 检测显微镜:一般来说,就是经过改良的体视显微镜或金相显微镜。对于观察精度要求不高的物体可用体视显微镜来代替,如:观察晶元、线路板等,而对于要求高的被观察物体则要用到后者,如:半导体硅晶片、金相标样、金属材料等等,由于特殊需要还可选配暗场、偏光及试样压平器等附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