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分米的认识练习课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练习课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练习课教案

三年级上期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使学生经历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 10毫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 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三、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或挂板)、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硬币、一枚一元硬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定向 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由学生测量的结果引入毫米。或者由下面的游戏引入。 测量游戏:同学们,你们每组桌上有一个篮子,篮子里有几种东西(“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各一枚、一张纸条、一块橡皮),请你们看看分别是什么?谁能用尺子准确测量出它们的长度或厚度?(小组合作)然后小组汇报。 猜测:一元硬币的厚度。测量一枚1元硬币或1分硬币的厚度为什么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呢?(学生自由发言)一枚1元硬币(1分硬币)的厚度用米或厘米做单位都不合适,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二)、自主体验 1.认识毫米。 继续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观察自己的直尺,你有什么新发现?(同桌交流)

二年级数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练习题

……………………………………………………………最新资料推荐………………………………………………… 西里镇中心小学作业纸班级:姓名: 一、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 (2)蜜蜂身长约为2()。 (3)一张银行卡的厚度是1()。 (4)教室的长度为9()。 (5)一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 (6)我的身高是132()。 (7)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2()。 (8)我家距离学校3()。 二、单位名称的换算。 (1)5千米=()米(2)9米=()分米 (3)50厘米=()分米(4)70毫米=()厘米 (5)3分米6厘米=()厘米 (6)9米7分米=()分米 (7)280厘米=()米()分米 (8)89厘米=()分米()厘米 三、计算。 1. 5厘米—7毫米=()厘米()毫米 2. 6米—8分米=()米()分米 3. 4分米+30厘米=()分米 4. 5米—8分米=()分米 5. 27厘米+13厘米=()分米 6. 7000米—5千米=()千米 7. 1400米+6600米=()千米 8. 300厘米+1700厘米=()厘米=()分米=()米 西里镇中心小学作业纸班级:姓名: 一、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新益大厦高度约为100() 2.我每分钟可走80() 3.飞机每小时大约可飞行800() 4.我的笔记本厚度为3() 5.一根火腿肠的长度为15() 二、单位名称的换算。 1.50分米=()厘米2.82分米=()米()分米3.9000米=()千米4.9002米=()千米()米5.5830米=()千米()米 6.2千米500米=()米 7.4350米=()千米()米 三、在()里填上“>”“<”或“=”。 12千米()1178米 2. 47毫米()5厘米 3. 100分米()10米 4. 6分米()485毫米 5.6200米()6千米 6.60厘米()6分米 7.9分米()90毫米8.189厘米()18分米 9.100米()1千米10.1分米2毫米()102毫米 四、解决问题。 1.用一块长4分米的卡纸可以剪成5只小猴,每剪1只小猴需要多长的卡纸?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毫米、分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毫米、分米、厘米、米之间的单 位进率。 2.能够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 3.能选用适当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4.能估测出具体实物的长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认知,辨别分析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2.利用表格式的题目渗透统计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多种活动,调动感官参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 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好品质,在合作教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 克服困难的意志,形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热爱求知,增强对数 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三、教学难点 掌握用毫米量的方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1分硬币、电话卡、学生尺及文具。 五、教学过程 1、认识毫米 (一)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 师: 同学们,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米、厘米)它们之间的进率还记得吗? (1米=100厘米)

师: 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 师:你知道你学习的最亲密伙伴是谁吗?(书、文具盒、削笔刀、橡皮、铅笔等)你知道他们身高是多少吗?他们有多厚吗?现在请你为他们建立一个小档案。用直尺测量它们并且将记录写在本上。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采用小组(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姓名 长宽厚 估计测量估计测量估计测量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二年级下数学说课稿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_人教

《分米、厘米、毫米的 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义务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间的化聚和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先通过让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引入新的长度单位,接着用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方法,让学生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理解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练习的安排是这样的:T1、2、3、6是实际操作题,使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T4是填计量单位。T5是分米、厘米、毫米间的换算,以巩固单位间的进率。 2、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几方面出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厘米和毫米的正确表象。 (2)、让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与合作意识。 3、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都是使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4、教学关键: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5、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使教学顺利进行,在教具上需要准备的是多媒体课件,学具需要准备大量的实物,如:图钉、铅笔、树叶、绳子、纸条、硬币等。 二、说教法学法。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着这一理念,我在教法和学法上是这样设想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旨在扬弃满堂灌的教学,努力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始终,运用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教学中,我准确把握知识的层次与深度,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通过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认识长度单位的具体观念。 三、教学程序设计。 本着“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的素质教育课堂观,我特地设计了实践操作、以旧引新;自主探索,学习新知;总结全课,回顾整理;综合运用,深化巩固;”四个层次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新课程的理念。 先说第一层次,实践操作,以旧引新。 安排两个环节:1、复习长度单位米。同桌合作剪一条1米长的绳子。 2、请学生用这1米长的绳子测量铅笔的长度,觉得怎样?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因为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延伸与发展。这样设计,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一方面通过剪1米长的绳子,复习了米,另一方面为下面建立四个长度单位的具

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币、丝带、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猜一猜,钱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钱老师的身高是1米80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数学书的长是21厘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 师: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认识毫米。 (1)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和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3到刻度4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和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得出:1厘米=10毫米

课题:毫米、分米的认识(练习课)

课题:毫米、分米的认识(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四周星期一 教学内容 课本25页练习五6-9题 学习目标 通过练习知道厘米与毫米、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知道厘米、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进行简单计算。 课型练习课 教具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厘米、毫米、分米等长度单位,那么怎样才能熟练地在生活中运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毫米、分米的认识。 二、先学(试一试) 认真看课本第24页的第1、2题,想一想: 1.1题中哪个是正方形?你是怎么知道的? 2.量一量。 3. 同桌对改,集体订正。 4.做一做: (1)指2名后进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写书上。(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大一些,坐姿端正) (2)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 三、后教(议一议) 认真看课本24页的第3题,思考下面的括号里应分别填上什么长度单位? 1. 茶杯高1( ) 螺丝钉宽5( ) 牙刷长16( ) 2.90厘米=( )分米 100毫米=( )分米 2米=( )厘米 6分米=( )厘米 (1)指名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2)发现有做的不一样的请上台继续板做。 (3)集体订正,评议。 (4)评议板书,全对的得100,字漂亮的得小红旗。堂下全对的举手,帮助错的同学更正。 四、练习 1.小黑板出示习题: 3分米=()厘米 10分米=()厘米 7 分米=()厘米 60厘米=()分米 200厘米=()分米 课桌面的宽约6()椅子的高约5()门高约20() 2.学生独立完成后,四人一小组订正答案。 五、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六、当堂训练(练一练) 师:下面我们就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 作业:数学书做一做(做在书上)。 七、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教学后记

《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义务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间的化聚和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先通过让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引入新的长度单位,接着用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方法,让学生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理解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练习的安排是这样的:T1、2、3、6是实际操作题,使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T4是填计量单位。T5是分米、厘米、毫米间的换算,以巩固单位间的进率。 2、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几方面出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厘米和毫米的正确表象。 (2)、让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与合作意识。 3、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都是使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4、教学关键: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5、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使教学顺利进行,在教具上需要准备的是多媒体课件,学具需要准备大量的实物,如:图钉、铅笔、树叶、绳子、纸条、硬币等。 二、说教法学法。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着这一理念,我在教法和学法上是这样设想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旨在扬弃满堂灌的教学,努力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始终,运用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教学中,我准确把握知识的层次与深度,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通过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认识长度单位的具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练习题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练习 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练习题一、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跳绳的长是2()爸爸的身高大约是175() 学校操场的长是40()一块玻璃的厚度大约是3() 一棵大树的高度是3()一种学生字典的厚度约是21() 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5( ) 一枝钢笔长大约14( )。 树高约10()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 一块橡皮长约4()标准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 红小的身高是138(),体重是42() 数学课本长约2()日记本的厚4() 二、填空。 5分米=()厘米40厘米=()分米 8分米=()厘米 7厘米=()毫米30毫米=()厘米 100毫米=()厘米 37厘米—17厘米=()厘米=()分米 45毫米+55毫米=()毫米=()厘米 28毫米+52毫米=()毫米=()厘米 9厘米+31厘米=()厘米=()分米 3米—25分米=()分米 1400米—400米=()米 4分米×5=()米 30米÷6=()分米 三、在○里填上“〈”“〉”“=”。 2分○ 300厘米50毫米○ 20厘米10分米○ 1米 70厘米○ 70毫米8分米○ 70厘米100厘米○ 1米

四、一根木料长2米85分米,锯掉85分米,还剩下多少? 五、一根2米长的木棍,把它平均截成4段后做成凳子的脚,这张凳子大约有多高? 2.一根长19米的绳子,先剪下8米,剩下的每两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1、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蜡笔长6毫米()跳绳长2厘米()小名身高134米() 课桌高7米()粉笔长75分米()一根绳长15分米() 一块橡皮厚1米()10分米=1厘米() 2、用线把相对应的左右两边连起来。 公路宽10分米 一把钥匙6米 一支圆珠笔170厘米 课桌长40毫米 邓老师高13厘米 3、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字。 蜡笔长6()跳绳长2()钢笔长14() 课桌高7()粉笔长75()小明的身高是140() 一块橡皮厚12()别针长34()电脑键盘长约5() 图钉长10()教室宽6()这个麦当劳玩具高9() 教室的门高大约2()这本《名人成才故事》长大约20() 黑板长约4()旗杆高9() 5米=()分米40厘米=()分米

二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新版)苏教版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分米和毫米》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说教法 1、教学分米的认识时采用自主、合作、分层的教学策略。先测量吸管的长度,再通过牛奶盒的吸管,知道10厘米长的线段可以用分米来表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然后在尺上找一找1分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揭示1分米=10厘米。再让学生用手比划出1分米,感知1分米长的长度,紧接着让学生画出一分米的线段,最后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米。 2、教学毫米认识时利用直观操作,采用导学法进行教学。先让学生测量卡的厚度,硬币的厚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需要引进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在体验1毫米时,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硬币或磁卡,感觉1毫米的厚度,然后用心体会。最后,教师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能用毫米表示单位的实物来。 3、教学单位进率时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如教学1厘米=10毫米时,让学生观察学生尺,引导学生知道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再数一数有几小格,从而得出结论。 三、说学法 1、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实质就是给学生的学习金钥匙。因此在这节课里要向学生展示学习思路:建立1分米的观念—理解米、分米、厘米的进率、建立1毫米的观念——理解毫米和厘米的进率——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单位的进率——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实际测量。 2、本节课要让学生学会利用学具在找、数、量的自主实验、自主探索过程中,自主地建立起毫米和分米的观念,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分组测量,让学生有了自主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同学合作学习中,既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又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练习课教案教学教材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练习课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练习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巩固对1分米、1毫米和 1千米长度的体会,并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巩固分米、毫米、厘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能估测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长度,会进行简单的测量,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并掌握记忆长度单位及其他长度的方法。 2、体会并掌握“观察——发现——归纳”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意识到粗心的严重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回顾长度单位 同学们,上节课,孙悟空帮助我们学习了一些新的知识。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吗?它们都用哪些字母表示呢? 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mm cm dm m km 2、用手势比划并交流记忆方法。

这些长度单位都有多长呢?老师说长度单位,你用手来比划,看谁表示的又快又准。 记得这么准,你是怎么记住的呢? 生:你能用手表示出1千米有多长吗?为什么不能表示出1千米有多长呢?(因为1千米太长)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同学们这种借助身边事物来帮助记忆的方法很好,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记其他的长度,比如教室的高大约几米?那我们在遇到3米时,马上想想教室的高,我们学校从进入大门到北面栏杆,大约100米,当遇到100米时,马上可以想到这一段,对吧?还有学校门前的东西路大约长1千米。。。。。。 3、相邻两个单位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师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mm cm dm m km 10 10 10 1000 【设计意图:对知识基本的回顾,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接着让学生在快速用手势表示单位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的直观认识,准确建立表象。同时,在此环节中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借助身边的实物不仅可以记长度单位,还可以记其他的长度,所以,在此举了2个身边的事例(4米、100米),让学生感知体会。】 二、综合练习 1、八戒的日记(单位的选择运用) 师:听说孙悟空帮助我们学数学,猪八戒也来凑热闹,他呀,还写了一篇日记呢,想看吗?大家看(电脑显示)自己先读一读。 3月8日星期二晴 早晨,我从 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拿起 13毫米长的牙刷刷牙,然后洗脸吃饭。接着走了 200米远的路来到学校,坐在 5米高的凳子上,拿出 15厘米长的铅笔和5厘米厚的练习本,开始做练习。 老师发现有的同学一直在笑,为什么笑呢?他发现八戒日记中好多长度单位用的都不准确,我们帮助八戒改过来,好吗? (5毫米有多长?就这么长。教师随着出示练习本)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2——53页的《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下面我通过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教学板书等方面,来进行说课。说教材分析 《认识分米和毫米》这部分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比较分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使学生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概念;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所以,教学难点 是学生对物体的估测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在情景导入的时候采用谈话方式,述说方式。 教学毫米认识时利用直观操作,采用导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分米的认识时采用自主、合作、分层的教学策略。 教学单位进率时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学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实质就是给学生的金钥匙。 本节课要让学生学会利用工具在找、数、量的自主实验、自主探索过程中,自主地建立起毫米和分米的观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通过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分组测量,让学生有了自主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同学合作学习中,既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又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和1厘米分别是多长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米=100厘米) 这一复习导入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米和厘米的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要学习的新单位。

毫米、分米的认识(练习题)

毫米、分米的理解练习题(100分) 支践支点(36分) 一、我会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2分×8=16分) 二、选择准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分×4=8分) (1)的分针长( )。 ①11米②11分米③11厘米④11毫米 (2)的高度为( )。 ①8米②8分米③8厘米④8毫米 (3)的高度是( )。 ①7米②7分米③7厘米④7毫米 (4)的身高是( )。 ①1.5米②1.5分米③1.5厘米④115毫米 三、“”飘向哪儿?、、。(2分×6=12分) 1米8分米2厘米10毫米1米10厘米 1厘米1毫米40分米4米50厘米15分米水平跳板(46分) 一、我会填。(18分) 15毫米+35毫米=()毫米=()厘米 21毫米+79毫米=()毫米=()厘米=()分米38分米-18分米=()分米=()米 1米-6分米=()分米2米-1米3分米=()分米 二、三(2)班的的小元去年种了一棵70厘米高的小松树,现在已长到1米

2分米高了,这棵小松树长高了多少?(4分) 三、填上合适的单位。(1分×10=10分) 1、蜡笔长6() 2、跳绳长2() 3、课桌高7() 4、粉笔长75() 5、钢笔长14() 6、小明的身高是140() 7、旗杆高9() 8、1角硬币的厚大约是1() 9、打火机的长大约是8() 10、小明大拇指宽约(),手腕一圈长约12()。 三、改错(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实行改正)。(2分×7=14分) 2012年3月18日星期二天气雨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______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了1厘米_______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毫米_______,上学路上我看见了一棵高2分米_______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_______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_______长的铅笔和4米_______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创新台阶(18分) 一、一捆铁丝用去了全长的一半多5米,这时还剩25米,这捆铁丝原来长多少米?(6分) 二、一根长3厘米的毛线,要把它切成5毫米的小段,能够切成几段?一共要切几次?(6分) 三、将下列长度从小到大排列。(6分) 26厘米 160分米 1千米 6米 280毫米 45分米

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以学生估测数学书宽和厚,在测量时不能得到整厘米数时,自然地感悟毫米产生的需要,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它是属于量与计量中的知识,也是几何教学中所必需的。这样的编排启示我们,教学这些计量单位时,要关注几何直觉、几何想象、几何测量。分米的编排与毫米类似,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学习好这课对今后学生从事的几何测量等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对几何教学的基本精神,本着把计算几何、证明几何转变为直观几何、发现几何的想法,把今天要学习的与几何知识有关的分米、毫米的认识的教学目标定为 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对实物的估测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 在今后学习中,常用到这几个长度单位,它是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基础,非常重要,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由于学生处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原来对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比较淡薄肤浅,现在要求他们建立分米毫米等长度观念是较难的。故此认为教学难点是建立分米、毫米的长度单位的观念。 二、说教法 本课我拟采用以下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在估测中,把估测对象与标准长度反复对比,再测量。在整个教学中,给学生正面刺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 2.练习法。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在估测物体长度时,有效帮助学生估测准确些。为了达到估测相对准确,课堂上采用让学生去估测不同物体的反复练习,以帮助学生形成估测长度方面的技能。 三、说学法 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和已制定的目标,我在学法培养方面做到

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第1课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使学生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方法】:直观展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 【学习方法】:活动体验法:通过调查和讨论交流等方法,进行体验性学习。 【教具准备】:学生尺、明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还记得上学期咱们学过的量长度的单位吗?你能用手指和胳膊比量一下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我们在什么时候用到米?什么时候用到厘米?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探究 1、认识分米

量一量:请你用自己的学生尺量一量,你手中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20厘米,10厘米) 看看自己周围还有什么是10厘米或20厘米的? 教师:(出示10厘米长的长方形的边)像这样长的一段线段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单位来代替“1分米”,你知道分米和厘米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吗?1分米相当于多少厘米?(汇报结果:1分米=10厘米) 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就是多少分米? 说说今天咱们认识的新朋友叫什么?(分米) 1分米是10厘米,你能在自己的学生尺上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吗?比量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你的学生尺上有几个1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自己的尺子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你想怎样画?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再动手试一试。 在米尺上数数,1米有多少分米?说说你是怎样数的,结果怎样? 1米=10分米 说说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学生小组进行操作,汇报自己量的情况。 学生小组中自己进行一下测量,说说自己测量的什么大约是10厘米,什么大约是20厘米?汇报测量结果。 小组同学进行讨论,用等式的形式进行表示出来。学生汇报自己画的方法和步骤。 请一名同学用米尺量一量课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再说说接近几分米 2、认识毫米 今天老师有一个小问题需要大家帮忙。你能量一量自己的数学书的厚度吗?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测量》的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 该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且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认识分米和毫米,是日常生活中测量的需要,是对以前知识的补充。它有助于学生比较全面的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并为以后学习千米打下基础。教材十分注重联系以前的知识,通过让学生观察直尺,体会新知分米、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再通过画、估、数、比、量等多种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2、能力目标: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长度单

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二、说教法 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所采用的教法是: 1、谈话引入法 2、现有知识与实际需要矛盾冲突法 3、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选择如下学法:1、操作实践法2、联想类比法 四、教学准备(为了开展教学活动,我打算做如下教学准备。) 1、课件 2、为每小组准备一张估测记录单和一把没有毫米刻度的硬纸版做的尺子。 3、教师准备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币、一张电话卡等。学生自己准备常用直尺。 五、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分米毫米的认识练习题

小学数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练习题 一、填空。 60米=()分米1米=()分米 70毫米=()厘米 8分米=()厘米 6厘米=()毫米 40分米=()米 70厘米=()分米 9米=()厘米 15米=()分米100厘米=()米 4分米=()毫米 3 米=()分米 80毫米=()厘米 1米=()分米=()厘米57分米-17分米=( )分米=( )米 1米-6分米=( )分米 38米+54米=( )米 46厘米+54厘米=()厘米=()分米=()米 二、在○里填上><或= 1米50厘米○1米5分米 6毫米()4厘米 4厘米○4分米9分米○2米 32米+10米○50米300分米()300厘米

5厘米()7毫米9毫米()3厘米 18毫米()1分米34毫米()9厘米 1米()100厘米 60毫米()6厘米 8分米()90厘米 3分米()23毫米 2米()2分米 40分米()4米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 1、蜡笔长6() 2、跳绳长2() 3、课桌高7() 5、数学书的厚大约是5() 6、小明的身高是140() 7、10张纸厚1() 8、课桌的高大约是80()。 9、课桌高65() 10、1角硬币的厚大约是1() 11、打火机的长大约是8() 12、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5()。 13、我们测量学校东西长度是多少时,用()做单位比较合适。 四、用线连起来。 一根拔河绳长8mm 小冬肩宽12m

一本数学书厚40cm 五、在○里填上“〉”、“〈”、或“=”号。 (1)500分米○68米;(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 六、小青身高86厘米,她再长几厘米正好是身高1 米? 七、你能说出一些具体例子吗? (1)约6分米长的物体(举出5个例子)。

《毫米、分米的认识》 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对于毫米学生虽然没有正式学过,但他们每人的学生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 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而毫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感性认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二、说教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三年级学生又习惯于形象思维,而毫米和分米都可以用形象思维来记忆理解,所以教学是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说学法 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毫米和分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说教具、学具: 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

千米、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单元测试卷

千米、毫米、分米的认识单元测试卷、填空题。 4.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五、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2. 、量一 量。 )毫米 1 . 长( )毫米 1.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 )、( )、 2. 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作单位。 3. 计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作单位。 厚约10( ) 骑自行车每小时行驶20() 身高约1( ) 高约4( ) 三、在○里填上 “ >” 8 千米○ 7900 米5 米○ 49 分米四、算一算。 2 千米=( )米 800 厘米=( )分米 6 米=( ) 厘米 2 千米-1200 米=( “ <”或“ =”。 7000米○ 7 千米 1 米○ 8 分米 1000 米=( )千米 80 分米=( )米 40 毫米=( )厘米 )米 )毫米=( 6500 米-2500 米=( )厘米 4 厘米-22 毫米=( 5 千米○ 5400 米 200毫米○ 3 分米 5 厘米=( )毫米 20 分米=( )厘米 8000 米=( )千米 )千米 )毫米

A.千米 B.米 C.分米 D.厘米 E. 毫米 1. 纸杯厚约1( )。 2. 妈妈买的DVD影碟机厚约5( )。 3. 笑笑的手掌长约1( )。 4. 刘彤爸爸的身高大约是2( )。 5. 小明家所在的城市距北京约670( ) 六、排一排。 1.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00厘米30 米20 分米 1 千米 2.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5000毫米200 厘米1米5000米 七、解决问题。 1.爸爸每天沿操场跑5圈,操场每圈长400米。爸爸每天跑多少米?是多少千米? 2.9 枚 1 元硬币叠起来高 1 厘米8 毫米,每枚 1 元硬币厚多少毫米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3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的第1课时,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能力目标: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毫米、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 四、教法和学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如下方法:(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教师利用直观教具(或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 (2)巧设疑问,激发兴趣:教师通过设疑,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五、教具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