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心得体会

光荣与梦想心得体会

篇一:光荣与梦想读后感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

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都有它的发展历程,《光荣与梦想》记叙了美国如何摆脱困境、走出萧条,进而演变成一个超级大国的历程。《光荣与梦想》是美国的一部断代史,勾画了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水门事件的四十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作者对这四十年间发生在全世界,尤其是与美国有关联的方方面面都给予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作者威廉·曼彻斯特作为一个马萨诸塞州工人的儿子,他切身体会到了经济大萧条的痛苦。他的第一本书写于27岁,书名为《和平的打扰者》,《光荣与梦想》则是他的第十部著作。《光荣与梦想》全书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应运而起》,从1932年在经济大危机最严重的时刻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写起,一直写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部:《牺牲与变化》,从1941年“珍珠港事件”一直写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第三部:《种下恶根》,从I951年到1960年艾森豪威尔总统任期结束的十年时间。第四部:《必得恶果》,包括肯尼迪和约翰逊两届总统的在任期。第五部:《尼克松终于上

台》,从1969年尼克松当选总统写到水门事件。这

五部分的划分,可以看做是作者对近四十年美国历史的发展和变化的一个粗略的分期。

第一次看《光荣与梦想》比较懵懂,当时只是通读一遍,并没有对它有更深的理解。但在此阅读时便想要细细品味,将它作为研究资料再来看的时候,却有了相当不同的感触。在书中,‘美国的六十年代'被威廉·曼彻斯特称为“必得恶果”的时代——他在书的末尾写道:“在干预了国外冲突1/3世纪之后,美国人民再次把注意力转到国内来了,他们要在与世隔绝中寻求安慰,在孤立中寻求复兴。”冷战的冰凉铁幕,国外干预的尴尬结局,使那个时代的美国人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历史观。正是在这种特殊历史观的作用下,作者才奠定了本书的结论和结构:伟大的美国梦的破灭。《光荣与梦想》带给我的感受是嘈杂与混乱,用一句在论坛上看到的话说‘这分明是一部美国版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我觉得这句话就是我再次读完它之后最深刻的体会。它其实并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史料,只能说它是那个年代美国的一部

‘历史文学'。说到历史,恩格斯曾经下过这样的定义——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现今正逢中国改革开放30年,比照中国30

年来的历史,竟发现她与美国的这40年颇有些“形似”,

甚至于“神似”。两段历史同样开启于动荡,拯救两段历史

的同样是天才式的传奇人物,这两段历史同样成为这两个国家往后道路上的关键??有意思的是美国这40年源于一场1929经济危机,而中国这30年结束于一场经济危机。未来

到底会如何发展?巍巍中华是否有能力将这30年辉煌继续?继续属于她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篇二:支教心得体会让光荣与梦想腾飞

让光荣与梦想一起腾飞——菏泽支教心得体会

姓名:孟海英性别:女

派出学校:青岛市城阳区职业中专支援学校:菏泽市巨野县腾飞小学

满载派出学校的期望和亲朋好友的祝福,我踏上了支教之旅,到菏泽实现自己的支教梦想。时间过的真快,来到巨野县腾飞小学已经一月有余,感受着学校日新月异奋进的脚步,我由衷赞叹,倍感欣慰。

一、我们的学校

腾飞小学,是今年刚刚投入使用的一所新建小学。8月30日上午到校报到时,我甚至为9月1日能否正式开学而暗暗担心:未完全修整好的操场,校园里堆积如山的未组装好的课桌椅,楼道、走廊里厚厚的尘土,办公室里没有网线……映入眼帘的是老师们忙碌的身影,有扫楼道的,拖地的,擦

窗户的,正一齐上阵搞清洁工作。放下行李,我赶紧加入劳动大军,教学楼,办公楼,综合楼到处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校长更是身先士卒,事必躬亲——加班加点,挑灯夜战已是家常便饭了,开学前一天晚上整个校园更是灯火通明,校长挥汗如雨,带领一干人马一直干到深夜。9月1日,开学典礼正式举行,看着操场上噼里啪啦燃放的鞭炮,心中感慨万千。新学期,新学校,新起点,新征程,我会面对这个新的机遇,付出新的努力,迎接新的挑战,为实现新的光荣与梦想奋斗!

二、我们的孩子

9月2日,我终于看到了我们一年级二班的学生,看着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望着他们清澈的眼睛,听着他们稚嫩的童声,拉着他们柔软的小手,爱意在心头涌动。坐到教室里的孩子们眼睛不停的张望,打量着老师,时不时抚摸着崭新的书包,我强烈的感受到孩子们天生就是来学习的。在教育这片净土,摆在孩子们面前的这幅巨画,该怎样引导他们来填充才会变得五彩斑斓呢?我深感责任重大,希望能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真诚的和他们对话,用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他们快乐的、主动的、活泼的学习。可一天下来后,却发现需要师生共同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问题。生活中孩子们讲的是方言,甚至在课堂上也讲让我听不懂的方言,所以我告诉孩子们进校园后

一定要讲普通话。一月下来,孩子们讲普通话已经很流畅了,我也习惯了当地方言,这样跟家长沟通起来也没有了障碍。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总是及时和家长沟通,了解孩子们在家里的表现,希望家校携手,为孩子们创设更好的成长环境。

三、我们的同事

每天早晨,迎着朝阳,走在校园里,见到的都是笑容可掬的同事们。从上级领导到学校同事,对我们的到来都表示了欢迎和支持,热心的为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大事小情。初来乍到,领导和同事们帮我们抬行李、收拾宿舍、配置生活用品、安装空调;看到那个忙前忙后的中年人,我甚至不知道那就是教委办李主任。到校报到第二天一大早,校长怕我们不熟悉情况找不到吃饭地儿甚至送来了温馨的早餐,中秋节李主任和校长还组织我们一起聚餐……事无巨细,点点滴滴,每天我收获的都是满满的感动。秋天真的是收获的季节,柿子、地瓜叶窝窝、花生、扁豆、玉米、南瓜、冬瓜等农产品,同事们陆陆续续拿到学校递到我手中。分享了同事们的劳动果实,幸福洋溢在心头。领导和同事的关照,让我常无暇顾及思乡之情,也把对家人的思念深深埋在了心底。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惟满怀感恩之心,积极努力,让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少留遗憾,也祈愿腾飞小学的发展早日腾飞!

篇三:光荣与梦想

光荣与梦想——校党委书记叶燎原教授在培训会上作专

题辅导报告

发表时间:14-03-21-13:55:43 浏览人数:606 发布

者:jiemin 根据学校党委《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的通知》安排,20日下午,校党委叶燎原书记来到呈贡主校区汇学楼2区101报告厅做了题为《光荣与梦想》的专题辅导报告。校领导、全体处级干部(含调研员)参加了专题培训,校党委陈志青副书记主持培训。会上,叶书记交流分享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并结合学校建设发展的实际从光荣和梦想两方面来进行了深入解析。

叶书记指出,作为西南联大在昆唯一遗脉,云南师范大学肩负

起了对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承、弘扬、旧址保护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拥有厚重底蕴与历史重托。特别是76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20余万人,在教育领域我校毕业生支撑和引领着云南基础教育的发展,学校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叶书记在回顾了76年来学校办学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学校取得的成绩: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全国高校50强、全国地方本科院校10强,年终就业率达到95%以上,获得西南地区第一个国家汉语国际

推广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等,在很多领域实现的重大突破,学校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得到明显提升;20XX年,成为“西部211”重点大学和“省部共建”高校;西南联大讲坛的开办在全省乃至全国带来的重大影响等。他强调,不论是历史时期还是现实阶段学校取得了这一系列发展成就,大家在为之光荣的同时更要以此为激励、以此为契机,追求梦想、创新思路,高举改革大旗,加快推进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将云南师范大学建成一所区域性高水平大学。

叶书记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20XX年11月对“中国梦”做了定义,即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而习总书记对“两个100年”的进一步阐述,把它作为奋斗目标来铸就“中国梦”。受这两点精神启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叶书记谈了自己的想法,他与在座参会人员探讨,云南师范大学作为我省“区域性高水平大学”之一,也可以有个“师大梦”,用“两个80年”作为目标,来成就一个更好的师大。第一个80年,即到西南联大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成立80周年(XX年)时,建成特色鲜明的区域性高水平大学;第二个80年,即到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独立办学80周年(2026年)时,建成全国一流的师范大学(进入师范院校“十强俱乐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