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休克蛋白22的研究现状

热休克蛋白22的研究现状
热休克蛋白22的研究现状

内容摘要:【关键词】小热休克蛋白(shsp); 热休克蛋白22(hsp22);细胞骨架疾病;缺血-再灌注

【关键词】小热休克蛋白(shsp); 热休克蛋白22(hsp22);细胞骨架疾病;缺血-再灌注

1 热休克蛋白的概述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s),是在从细菌到哺乳动物中广泛存在一类热应急蛋白质。当组织或者细胞对应激状态、非应激状态、病理生理或疾病状态的应激信号产生应答反应时,热休克转录因子就结合到热休克蛋白基因上游的热休克元件上使热休克基因表达上调、热休克蛋白表达增高,发挥分子伴侣的作用从而增强机体对各种应激的抵御能力[1]。热休克蛋白是在细胞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组蛋白质,非由细胞分泌到血浆或组织液中发挥作用,而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属于非分泌性蛋白质。热休克蛋白不仅在于真核生物而且也在于原核生物中表达[2]。根据它们的分子量、结构、性质特点可以分为hsp100,hsp90,hsp70,hsp60和小热休克蛋白shsp( small heat shock protein)。

2 小热休克蛋白家族的共性

2.1 低分子量蛋白质:小热休克蛋白单体分子量在12 kda~43 kda之间[3]。

2.2 具有保守的中央“晶体蛋白结构域”:这个亚家族的标志性特点是在c-端有一个由80~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α-晶体结构域[4]’,‘α-晶体结构域’连接在n-端和c-端之间也可以说是c-端的延伸,它的主要功能是形成二聚体;n-端主要影响低聚物的结构和分子伴侣作用;c-端主要是增加四级结构的稳定性和蛋白/底物复合物的溶解性。

2.3 小热休克蛋白通过亚基可以形成一些大的低聚复合物[5]。

2.4 小热休克蛋白具有非atp依赖的分子伴侣活性[6],参与蛋白折叠、转运、降解、信号转导等多种细胞生物过程。

2.5 与变性蛋白质形成大的具有特点的复合物[7]。

到目前为止一共发现了十种哺乳动物小热休克蛋白称作hspb1-hspb10,根据shsp分子的结构特征和功能,shsp家族被划分为两个家族。ⅰ类亚家族成员(hspb1、hspb5、 hspb6、 hspb8 )呈现泛素化表达,ⅱ类亚家族成员(hspb2、 hspb3、 hspb4、hspb7、 hspb9、 hspb10)则被严格限定于肌原性组织和睾丸组织中[8]。

3 hsp22的分子特点

人类的hsp22是一种分子量是21.6 kda小热休克蛋白,也被称为hspb8、h11激酶和e2ig1,由位于12q24.23的基因编码。这种小热休克蛋白由196个氨基酸组成,等电点是4.7,是已发现的十种哺乳动物小热休克蛋白中等电点最低的一种[9],属于shsp亚家族成员。虽然hsp22和其他小热休克蛋白具有同源性,也有标志性的‘α-晶体结构域’,但是它以单体的形式存在[10]。

4 hsp22的组织分布

hsp22蛋白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很多组织中,在肌肉、胎盘、心脏和脑组织中高度表达,在子宫、前列腺、肺和肾脏中度表达,在卵巢、睾丸、肝脏、胰腺、血液和脾脏还没有发现表达[4,9,11]。

5 hsp22的临床研究

hsp22具有丝/苏氨酸激酶活性,是一种磷蛋白。在体外hsp22主要被蛋白激酶c和p44mapk 磷酸化[11]。hsp22不仅有分子伴侣的作用还有激酶活性[12]、促凋亡或抗凋亡的作用[13],在延长生物体的寿命[14]、抗缺血再灌注损伤[15]、肿瘤[13,16]和神经系统疾病变等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7]。

5.1 腓骨肌萎缩症和运动神经元病

作为分子伴侣hsp22可以发现没有正确折叠的蛋白并防止它们聚集,促使它们正确折叠或降解[18],当hsp22分子伴侣作用降低或发生突变时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17]。hsp22的突变可以导致腓骨肌萎缩症和运动神经元病[19]。

5.2 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病理特点是:由一些错误折叠的aβ蛋白和tau蛋白形成的老年斑,血管淀粉样改变,神经元纤维缠结,hsp22可以调节这些蛋白的聚集并抑制它们的毒性作用[20]。

5.3 细胞骨架疾病

shsp可以保护肌动蛋白的稳定,增加微管的完整,避免中间丝的异常聚合。相反,shsp功能缺陷或结构改变,可以影响细胞骨架系统从而导致疾病形成。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可见细胞内包涵体形成,尤其以中间丝为基础的胶质细胞内包涵体如rosenthel纤维多见,它是由小热休克蛋白cryab(又叫hspb5或a-b晶体蛋白)、hspb1、hspb8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iary acidic protein,gfap)、泛素组成的[21]。有研究表明,alexander's疾病的原发缺陷可能是人的gfap基因杂合突变导致了氨基酸序列的非保守性改变,这些突变是怎样影响其与cryab、hspb1、hspb8等小热休克蛋白的结合还不清楚[22]。

5.4 肿瘤

乳腺癌中hsp22的表达增高,所以在雌激素相关的肿瘤中hsp22有潜在的诊断价值[16]。hsp22也存在于黑色素瘤细胞中,在黑色素瘤细胞中hsp22基因的表达明显较色素细胞高。某些组织的肿瘤细胞hsp22表达量与其发生组织相比会升高或降低,如大多数结肠肿瘤细胞中hsp22表达量相对更低,而胃肿瘤中hsp22表达量则较其起源组织更高[23]。在用一些抗肿瘤药物治疗后诱导hsp22过表达,从而可通过p38mapk和caspase途径诱发细胞凋亡的发生,所以它在肿瘤的基因治疗方面有很大的潜在价值[13]。

5.5 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hsp22还可以与自身和其他的小热休克蛋白相互作用形成低聚物在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9]。有研究指出hsp22可以与其他shsp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参与细胞外生长信号的转导过程;hsp22自身可形成同型寡聚体或与ⅰ类亚家族的其他成员形成异型寡聚体,与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有关[24]。在慢性压力负荷性心脏肥厚和缺血再灌注等应激状态下哺乳动物心肌的hsp22表达会比在正常情况下高很多。表达增多的hsp22可以激活akt/pkb and p70sb kinase通路对心肌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从而阻止心肌细胞的死亡和改善受损细胞的功能[25]。hsp22不仅可以促进细胞的生长而且还起到细胞保护的作用[26]。

热休克蛋白70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册 学院生命科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班级(届) 2015届 学生张川 指导教师李东明 任务书编号 2015届103

河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编号: 2015届103 论文(设计)题目:急性低氧刺激下树麻雀HSP70基因的适应性变化 学院:生命科学院专业:生物科学班级(届): 2015届 学生姓名:张川学号: 2011012028 指导教师:李东明职称:副教授 1、论文(设计)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 研究目标:在急性低氧刺激下,树麻雀肝脏组织中HSP70基因水平的变化。 主要任务:分析低氧刺激对树麻雀HSP70基因水平的影响。 2、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热休克蛋白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应激蛋白,在受到外界刺激时,机体的HSP70会有一定变化,以保护组织器官等。本研究以树麻雀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低氧刺激下肝脏组织中HSP70基因的变化。 3、论文(设计)的基础条件及研究路线 基础条件:本实验室主要研究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具备研究树麻雀HSP70的基础条件,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全,并具有野外取材的条件和能力。 研究路线:将树麻雀放入模拟各种海拔高度低氧的环境生活一定时间,然后提取其肝脏组织,对肝脏组织中HSP70基因的mRNA表达量进行分析对比。 4、主要参考文献 [ 1 ] Welch WJ. Mammalian stress response: cell physiology, struc2 ture / function of stress p roteins, and imp lications for medicine and disease[ J ]. Physiol Rev, 1992, 72 (4) : 1063 - 1081. [ 2 ] Suzuki k, Sawa Y, Kagisaki k, et a l. Reduction in myocardial apop tosis associated with overexp ression of heat shock p rotein 70 [ J ]. Basic Res Cardiol, 2000, 95 (5) : 397 - 403. [ 3 ] 任宝波,王玉艳,王纯净,等. HSP70 家族的分类及基因结构与功能[J ]. 动物医学进展,2005 , (26) :98 - 101. [ 4 ] Ishii T ,VdonoH ,Yamano T ,et al. Isolation of MHC class I - restricted tumor antien peptide and its precursors asso2 ciated with heat shock proteins HSP70 , HSP90 and gp96 [J ]. Immunol ,1999 ,162 :1303 - 1309. [ 5 ] 陈劲松. 热休克蛋白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 ] . 国外医学一遗传学分,2001 ,24 (3) 128 - 132. 指导教师: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年月日

大米蛋白研究与利用概述

大米蛋白研究与利用概述 摘要:本文从大米蛋白组成成分、结构和性质出发,以研究开发和利用大米促进精深加工为支撑,阐述大米蛋白分离提取方法,概述国内外大米蛋白产品研究及开发利用现状,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大米;大米蛋白;提取工艺;制备;利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食品工业的基础,是所有食品工业的基本原料的来源。稻谷(Oyaza sativa)是人类重要的粮食种类之一,尤其是在亚洲地区。2007年国际水稻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世界年生产稻谷总产量约为5.33亿t,中国的稻谷总产量达到1.865亿t,占35%,居世界首位。稻谷生产和消费集中在亚洲地区,尤其以中国、印度尼西亚、孟加拉、越南和泰国为主[1]。长期以来,稻谷生产和稻谷加工产品及副产品的深加工一直倍受食品科学家高度关注。大米蛋白的开发和利用研究正是基于丰富稻米加工产品和合理利用稻米加工副产品的研究和综合利用。因此,提取和合理利用大米中蛋白质具有重要社会和经济意义。 1 大米蛋白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1.1 大米蛋白的组成 大米蛋白具有优良营养品质,是公认的谷类蛋白中的优质植物蛋白。按Osborne分类方法[2],大米蛋白可粗分为4类:清蛋白(albumins),可溶解于水的蛋白质,占总量2%~5%;球蛋白(globulins),溶于0.5mol/L的NaCl溶液,占总量2%~10%;谷蛋白(glutelin),溶于稀酸或稀碱,占总量80%以上;醇溶蛋白(prolamins),溶于70%~80%乙醇溶液,占总量1%~5%。其中谷蛋白和醇溶蛋白成为贮藏性蛋白,它们是大米蛋白的主要成分。而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较低,是大米中的生理活性蛋白。大米蛋白因赖氨酸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其他谷类蛋白中必须氨基酸含量比较具有一定优势和生物价(BV)及蛋白质效用比率(PER)较高而具有良好得营养价值。

热红外遥感在地热中的应用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 0614111 组别:第一组 指导教师:牛磊 姓名:曹岳飞、闫佩良、马欣欣 梁威力、王君 完成时间: 2013年12月1日

热红外遥感技术及其在地热资源调查中的的应用0614111班第一组曹岳飞闫佩良马欣欣梁威力王君 摘要:热红外遥感即通过热红外探测器收集地物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到的热红外辐射通量,经过能量转换而变成人眼能看到的图像。热红外遥感自从1962年第一台红外测温仪诞生起在军事、地热油气调查、地质填图、热制图、热惯量估算以及灾害监测、环境污染等方面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热红外遥感技术及其在地热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关键词:热红外技术地热资源调查 引言 自然界任何温度高于热力学温度(0K或-273oC)的物体都不断地向外发射电磁波。热红外遥感即通过热红外探测器收集地物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到的热红外辐射通量,经过能量转换而变成人眼能看到的图像。热红外遥感技术的发展是为了获取地物的热状况信息,从而推断地物的特征及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为科学和生产所应用。 地热是地球赋予人类的廉价能源,地球就像一个庞大的地热库。 人类在面对环境污染的困扰、地球生态平衡的破坏、不可再生资源的匮乏、各国对能源需求的急速增长。这时地热资源调查就显得尤其重要。热红外遥感技术是一种快速检测地面温度的新技术,它能在瞬间或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面积地面温度场信息,将这一新技术用来进行地热资源调查,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同时在理论探讨方面也在逐步深化,展现出它的应用前景。 1 红外线的起源与发展 热红外遥感的发展可以从1962年第一台红外测温仪诞生算起; 1978年美国发射热惯量卫星(HCMM),首次用卫星来观察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这标志着热红外遥感的发展; 随后,红外技术不断发展,一系列航空航天遥感器运用了热红外波段采集地面数据,并将其应用于军事、地质填图、热制图、热惯量估算以及灾害监测、环境污染等方面; 热红外遥感的发展可以从1962年第一台红外测温仪诞生算起; 1978年美国发射热惯量卫星(HCMM),首次用卫星来观察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这标志着热红外遥感的发展;

热休克蛋白hsp70

1、热休克蛋白的发现 热休克蛋白最初是在果蝇中发现的。早在1962年Ritossa把25℃下培养的果蝇幼虫无意间置于32℃的环境中30min后在其巨大唾液腺染色体上发现了3个新的膨突,说明该区域基因转录增强,可能在热休克时有某种蛋白合成的增加。人们将该现象称为热休克反应。1974年Tissieres等用SDS凝胶电泳技术和放射自显影技术首次证明,热休克反应产生一组特殊的蛋白质,即热“休克蛋白”。近年研究表明,HSP的生成,不仅见于果蝇,而且是普遍存在于从细菌直至人类的整个生物界(包括植物和动物)的一种现象 2 热休克蛋白的分类及特性 热休克蛋白按照蛋白的大小共分为以下几个家族,分别为HSP100,HSP90,HSP70,HSP60 以及小分子热休克蛋白,每个家族各有很多成员。其中HSP70家族成员最多,共有21种蛋白质,是一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应激蛋白。主要包括HSP68、72、73。、HSC70、GRP75、78、80、Bip等 HSP70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特性:第一、存在的普遍性,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都有表达。第二、高度的保守性,不同来源的HSP氨基酸序列有50%-90%的同源性。第三、正常情况下HSP70在细胞内表达水平很低,只有在应急条件下,HSP70的合成才显著,以提高其本身的抗应急能力。第四、正常情况下HSP70位于细胞浆内,只有当细胞受到应急作用时,才迅速移入细胞核。 3、HSP70的表达与调控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真核生物HSP70的转录需要三个步骤:在应急条件下,如热休克,导致热休克转录因子(HSTF)的激活。活化的HSTF与HSP70

基因的HSE区域结合,从而诱导基因的转录。HSTF是一种蛋白质,HSE是位于HSP70基因启动子TATA盒上游的一段保守序列,具有增强子的一些特性。HSP70可作为一种负性调节物来调节HSP的表达:在正常情况下HSP70蛋白与HSTF结合,以单体的形式存在,此时HSTF的活性被抑制,不具有与HSE 结合的能力。热应急条件下,细胞内大量增加的非稳定蛋白等与HSP70有高度的亲和力,可竞争性地结合HSP70使大量的HSTF游离出来,形成三聚体,进入细胞核【1】]。HSTF三聚体与HSE快速、高效地结合,保证HSP基因的高效转录,从而HSP70蛋白的合成增多。当产生的HSP70的水平到一定量,足够结合HSTF的时候,使其活性降低,从而关闭热休克基因的表达. [1] 陈劲松. 热休克蛋白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 ] . 国外医学一遗传学分,2001 ,24 (3) 128 - 132. 正常情况下HSP70的mRNA很不稳定,半衰期很短,只有20min左右,而在热应激下可长达几个小时之久。HSP70 mRNA常温下的不稳定由mR2 NA 降解系统控制,而热应激影响了系统的活性[ 2 ]。热应激下细胞内其他的mRNA 虽不被降解,但翻译停止,HSP70mRNA大量翻译。 [2] 孙克年 .能提高牛乳品质的饲料添加剂[J ].《中国奶牛》 4 热休克蛋白70家族的功能 4.1分子伴侣功能 分子伴侣,是一类帮助新合成或解折叠蛋白质正确折叠和成功组装而本身非最终装配产物的组成蛋白,HSP70是目前发现的主要的分子伴侣之一,在细胞内分

米糠蛋白的研究现状

米糠蛋白的研究综述 摘要:廉价的米糠是稻谷加工的副产物是丰富的蛋白质来源,并且米糠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丰富,具有低过敏性。所以米糠蛋白的提取越来越受到关注,米糠蛋白的提取方法主要有碱法提取、酶法提取和物理法,复合法提取,本文主要就米糠蛋白的提取方法进行综述,针对米糠蛋白的改性后的功能进行阐述。 关键词:米糠蛋白碱法酶法 Abstract:Cheap rice bran is a by-product of rice processing,which is a rich source of protein, and its amino acid composition is rich, hypoallergenic. So the extraction of rice bran protein i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extracting method of rice bran protein mainly alkali distillation, enzymatic method and physical method, the complex legal extraction, this paper mainly summarized the extracting method of rice bran protein, elaborates the functions of rice bran protein modification . Key words:rice bran protein alkaline enzyme hydrolysis 前言 米糠是一种廉价易得、营养丰富的稻米加工副产品。米糠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全脂米糠一般含有12%~18%的蛋白质、16%~20%脂肪、12%左右灰分、14%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总量约为50%左右,包括淀粉、半纤维素等,具有较高利用价值[1]。米糠主要运用于饲料中,利用率较低,目前人们对于植物蛋白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从米糠中寻求新的植物蛋白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米糠蛋白 米糠蛋白中有清蛋白、球蛋白、醇蛋白以及谷蛋白。这四种蛋白质质量比例为37:36:22:5,其中可溶性蛋白质约占70%,与大豆蛋白接近[1]。米糠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齐全,生物效价较高。将米糠与大米中的蛋白质相比较,前者的氨基酸组成更接近FAO / WHO的推荐模式,营养价值可以和鸡蛋相媲美[2-3]。尤其是赖氨酸含量高于大米蛋白的含量,这补偿了谷物蛋白中氨基酸不足的缺陷,大大提高了米糠蛋白的营养价值,使其成为可与动物蛋白相比拟的优质蛋白质。 从营养的角度看,清蛋白和球蛋白有很好的氨基酸平衡,赖氨酸、色氨酸的含量较高,高于大米以及其他谷物中的含量。而大米中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是谷蛋白和醇溶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较低,致使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含量极低,由于限制氨基酸的存在,使大米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偏低。米糠蛋白的生物效价(PER)为2.0~2.5,与牛奶中酪蛋白相近(PER为2.5)[4],而且,米糠蛋白是低过敏性蛋白,不含致敏因子。因此米糠蛋白非常适合作为婴幼儿和特殊人群的营养食品,国内外高度重视米糠蛋白的研究和产品开发。 2 米糠蛋白的提取

人热休克蛋白90α

人热休克蛋白90α,即Hsp90α,是热休克蛋白家族中的重要成员。1989年国外专家首次报道了Hsp90α的基因序列,确认了该蛋白的身份。1992年外国科学家发现,Hsp90α能被肿瘤细胞分泌到细胞外,但其分泌调控机制在此后很长时间里并不清楚。[1] 热休克蛋白,英文简称HSPs,它是细胞在某些环境因素或应激条件刺激下形成的一类具有分子伴侣特性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从细菌到哺乳动物的各类细胞中。 热休克蛋白90α 清华大学发布消息,山东籍归国博士罗永章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热休克蛋白90α为一个全新的肿瘤标志物,并自主研发出试剂盒,只需要采一滴血液,就可以对肿瘤进行预警和诊断。热休克蛋白90α,是一种与肿瘤相伴的物质,早在24年前,科学家就发现了这种蛋白。但这种物质与肿瘤的关系却是罗永章团队率先发现的,项目研发初期曾得到国家、山东省科技资金和平台支持。 清华大学教授罗永章:“肿瘤恶性程度越高它分泌到细胞里的量越多而且还发现在血液里面它的含量明显多于健康人基于这个发现我们就想能不能作为一个肿瘤标志物就是利用肿瘤病人血液里面含量的变化来测量一个病人是不是得了肿瘤”与其它检测手段相比,肿瘤标志物更加方便快捷,成本大大降低,但如何以这个标志物为基础,生产出临床试剂,是一项更为困难的科技攻关。罗永章团队与普罗吉生物公司合作,用四年时间,研发出了性能稳定的“定量检测试剂盒”,只需要采一滴血,就可以进行肿瘤检测、和疗效评价。[ 中国科技网北京11月17日电(记者朱丽)记者今天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生命学院罗永章教授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为一个全新的肿瘤标志物,自主研发的Hsp90α定量检测试剂盒已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并获准进入中国和欧盟市场。这是人Hsp90α被发现24年来,全球首个将其用于临床的产品,对于提高肿瘤患者的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价水平、实现肿瘤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s)是细胞在某些环境因素或应激条件刺激下形成的一类具有分子伴侣特性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从细菌到哺乳动物的各类细胞中。1974年,Tissieres 课题组首先从果蝇中分离得到了HSPs。按照蛋白的大小,HSPs分为HSP100,HSP90,HSP70,HSP60 和小分子HSP。人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是热休克蛋白家族中的重要成员。1989年,Weber课题组首次报道了人Hsp90α的全长基因序列,使该蛋白的身份得到了确认。1992年,Ferrarini课题组发现,人Hsp90α能被肿瘤细胞分泌到细胞外,但其分泌机制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间却并不清楚。 Hsp90α这一全新肿瘤标志物的确认,源于罗永章课题组首次揭示癌细胞分泌Hsp90α调控机制的重大科学发现。2009年,该课题组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肿瘤细胞特异分泌Hsp90

热休克蛋白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第18卷 第1期医学研究生学报Vol.18 No.1  2005年1月Journal of Medical P ostgraduates Jan.2005 ?综 述?热休克蛋白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颜士岩综述, 张东生, 郑 杰审校 (东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系,江苏南京210009) 摘要: 热休克蛋白(HSP)是一个成员庞大的多肽类蛋白质家族。大量资料表明,HSP作为分子伴侣,参与其他蛋白质的折叠、转运、合成等过程,并可与细胞内的其他肽类蛋白质结合,参与细胞的抗损伤、修复和热耐受过程。近来随着对热休克蛋白研究的不断深入,HSP在肿瘤发病学、治疗和预防医学中的意义已引起广泛关注,成为近年来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肿瘤; 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8199(2005)0120059204 Advance in research on heat shock proteins in therapeutic field of tumor Y AN Shi2yan reviewing,ZH ANG D ong2sheng,ZHE NGJie checking (Department o f Path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School o f Basic Medical Science,Southeast Univer sity,Nanjing 210009,Jiangsu,China) Abstract: Heat sh ock protein(HSP)is a family of poly2peptdic2proteins with many members.A great deal of data sh ow that heat sh ock proteins act as m olecular chaperones to regulate protein folding,translocation and as2 sembly,it can combine with other peptidic2proteins existing in cells and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cess of anti2dam2 age,repair and therm otolerance of cells.In recent years,with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in this field,it has arisen extensive attentions of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sh ock proteins in etiology,therapeutics and prevention of tum or. HSP becomes one of the m ost active research field. K ey w ords: Heat Sh ock Protein; T um or; Diagn osis; Therapy 0 引 言 热休克蛋白(heat sh ock protein,HSP)是所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生理、病理及环境因素(高温、缺氧或病毒感染)下均可产生的一组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分子家族。最近的研究发现,HSP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肿瘤免疫与治疗以及机体对肿瘤治疗药物耐药性的发生和肿瘤的预后等都有密切关系。本文仅就HSP 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新进展作一综述。1 H SP的概念、种类和功能 1962年Ritossa研究果蝇唾液腺染色体时发现,将在25℃状态下培养的果蝇幼虫置于30℃~32℃的环境中时,果蝇巨大的唾液腺染色体上出现了新的膨突,其后正常蛋白质的合成被抑制,但却合成了一组特殊的蛋白质,由于这组特殊的蛋白质是在热刺激下产生的,故称其为HSP[1]。HSP通常可分为小分子HSP(相对分子质量为40000)、HSP60、HSP70、 ? 9 5 ? 收稿日期: 2004206224; 修订日期: 2004209208 基金项目: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批准号:2002AA3022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30371830);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BK2001003);江苏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重点项目(批准号:H027);东南大学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 9223001162) 作者简介: 颜士岩(19732),男,江苏淮安人,助教,医学硕士研究生,从事肿瘤病理学专业。 通讯作者: 张东生(19512),男,河南罗山人,教授,医学硕士,博士生导师,从事肿瘤病理专业。

热休克蛋白-hsp70

热休克蛋白-hsp70

1、热休克蛋白的发现 热休克蛋白最初是在果蝇中发现的。早在1962年Ritossa把25℃下培养的果蝇幼虫无意间置于32℃的环境中30min后在其巨大唾液腺染色体上发现了3个新的膨突,说明该区域基因转录增强,可能在热休克时有某种蛋白合成的增加。人们将该现象称为热休克反应。1974年Tissieres等用SDS凝胶电泳技术和放射自显影技术首次证明,热休克反应产生一组特殊的蛋白质,即热“休克蛋白”。近年研究表明,HSP的生成,不仅见于果蝇,而且是普遍存在于从细菌直至人类的整个生物界(包括植物和动物)的一种现象 2 热休克蛋白的分类及特性 热休克蛋白按照蛋白的大小共分为以下几个家族,分别为HSP100,HSP90,HSP70,HSP60 以及小分子热休克蛋白,每个家族各有很多成员。其中HSP70家族成员最多,共有21种蛋白质,是一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应激蛋白。主要包括HSP68、72、73。、HSC70、GRP75、78、80、Bip等 HSP70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特性:第一、存在的普遍性,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都有表达。第二、高度的保守性,不同来源的HSP氨基酸序列有50%-90%的同源性。第三、正常情况下HSP70在细胞内表达水平很低,只有在应急条件下,HSP70的合成才显著,以提高其本身的抗应急能力。第四、正常情况下HSP70位于细胞浆内,只有当细胞受到应急作用时,才迅速移入细胞核。 3、HSP70的表达与调控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真核生物HSP70的转录需要三个步骤:在应急条件下,如热休克,导致热休克转录因子(HSTF)的激活。活化的HSTF与HSP70基因的HSE区域结合,从而诱导基因的转录。HSTF是一种蛋白质,HSE是位于HSP70基因启动子TATA盒上游的一段保守序列,具有增强子的一些特性。HSP70可作为一种负性调节物来调节HSP的表达:在正常情况下HSP70蛋白与HSTF结合,以单体的形式存在,此时HSTF的活性被抑制,不具有与HSE结合的能力。热应急条件下,细胞内大量增加的非稳定蛋白等与HSP70有高度的亲和力,可竞争性地结合HSP70使大量的HSTF游离出来,形成三聚体,进入细胞核【1】]。HSTF 三聚体与HSE快速、高效地结合,保证HSP基因的高效转录,从而HSP70蛋白的合成增多。当产生的HSP70的水平到一定量,足够结合HSTF的时候,使其活性降低,从而关闭热休克基因的表达. [1] 陈劲松. 热休克蛋白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 ] . 国外医学一遗传学分,2001 ,24 (3) 128 - 132. 正常情况下HSP70的mRNA很不稳定,半衰期很短,只有20min左右,而在热应激下可长达几个小时之久。HSP70 mRNA常温下的不稳定由mR2 NA降解系统控制,而热应激影响了系统的活性[ 2 ]。热应激下细胞内其他的mRNA虽不被降解,但翻译停止,HSP70mRNA大量翻译。 [2] 孙克年 .能提高牛乳品质的饲料添加剂 [J ].《中国奶牛》

米糠中功能性成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修订稿

米糠中功能性成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米糠中功能性成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006-12-21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 王永斌 (蚌埠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蚌埠 233000) 摘要:米糠是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的稻谷加工副产品。本文重点介绍了米糠功能成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米糠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米糠;功能成分;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综合利用 米糠是禾本科植物稻谷的外壳,是碾米过程中被碾下的皮层及米胚和少量碎米的混合物,约占稻谷的5%~6%,它不仅来源丰富,而且营养全面。米糠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生育酚、生育三烯酚、脂多糖、可食纤维、角鲨烯、γ-谷维醇等生理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对于预防人体心、脑血管疾病,抗癌,增强免疫力,降低血脂,预防便秘和肥胖症具有显着的功能作用,是保健食品、医药、化工制造业的重要原料,在世界各国受到广泛重视。 同时,米糠含有活性很强的脂肪酶,这种脂肪酶能很快分解米糠中所含的油脂,使酸价迅速上升,并有可能经受脂肪氧合酶的进一步氧化作用(俗称“哈变”),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一种令人难以接受的霉味。新鲜米糠,在常温下的几小时内,其酸价可由4mg KOH/g上升到10 mg KOH/g以上,25℃气温下,米糠的游离脂肪酸(FFA)含量以约为1%/h升速增大。米糠中夹杂的害虫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加速米糠酸败劣变。因此,必须钝化这种酶,使米糠稳定,米糠才可进行深度开发。 米糠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必须集约经营,否则难以取得规模效益,工艺、技术及装备等条件也难以实现。国内米糠的总产量虽然很大,但由于稻谷加工企业比较分散,生产规模也不大,再加上新鲜米糠稳定性较差,不易贮存和运输,因此难以集中生产。目前,米糠有效利用率尚不足20%,大部分作为饲料,甚至作为废料,资源浪费严重。 1 米糠的营养成分及生理功能

米渣和米糠蛋白的开发利用

米渣和米糠蛋白的开发利用 李绮丽.吴卫国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长沙410128) 摘要:大米深加工副产物中,米渣和米糠的量最大,可利用价值最高。因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具有很大潜在的经济价值。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其进行开发和合理利用既可减少浪费叉可创造更多价值.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对米渣和米糠蛋白营养成分、提取方法、蛋白改性、开发利用进行综述,对从事此项工作人员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营养价值;提取;改性;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偈21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6395(2009)06—0039—04 世界稻谷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地区在亚洲.而中国是稻谷生产大国。2009年稻谷的产量预计超过上年的1.9亿t。在大力发展稻谷种植业的同时,稻谷深加工与综合利用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生产厂家的重视。大米加工过程中整米约55%。碎米15%,米糠10%、谷壳20%,而大米深加工又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如碎米、米胚、稻壳、米糠、米渣等。在味精及葡萄糖生产过程中.每吨大米通过糖化后约有0.5t湿米渣,这些副产物不是以低廉的价格出售.就是用于动物饲料,而对其做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很少。事实上,大米深加工的副产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资源,营养价值不可小视,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大米深加工副产物进行开发和合理利用.既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又可以创造更多价值.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在大米深加工副产物中。以米渣和米糠可利用价值最高。 1米渣和米糠蛋白的成分及营养价值 米渣是以大米为原料的味精厂、葡萄糖厂、酒厂、麦芽糊精厂等在利用完大米淀粉之后的副产物。经分析,米渣中主要含有的成分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其中蛋白质含量很高.远大于大米甚至大豆中的蛋白质含量,是良好的蛋白质资源。米渣中的蛋白质主要是胚乳蛋白,由清蛋白(4%一9%)、盐溶性球蛋白(10%一11%)、醇溶性谷蛋白(3%)和碱溶性谷蛋白(66%~78%)组成l”。 米糠是大米加工的副产品。是糙米碾白过程中被碾下的皮层及少量米胚和碎米的混合物。通常米糠的主要成分为油脂14%。24%、蛋白质12%,18%、 收稿日期:2009一09—21 作者简介:李绮丽(1986一).女,在读研览生.专业方向为食品科学。通讯作者:昊卫固,男,教授,从事食品科学研究工作。无氮浸出物33%一53%、水分7%~14%、灰分8%一12%。米糠不仅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且其蛋白质的质量和营养价值可与大豆蛋白相媲美。米糠中的必需氨基酸构成与FA0厢HO的蛋白质氨基酸构成的理想模式基本一致,更重要的是米糠中还含有一般食物罕见的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在人体内,谷胱甘肽通过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催化.可与过氧化物发生反应,还原过氧化物,避免它对人体造成危害,具有保护大脑功能及有助于体质健康作用。谷胱甘肽在体内还有传递氨基酸的作用田。 2米渣和米糠蛋白的提取 米渣中主要的蛋白质成分是水不溶性谷蛋白,传统的提取方法是采用碱溶酸沉提取法。称取一定量的大米渣,加人一定比例的水。搅拌均匀;加入一定的碱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控制一定的温度缓慢搅拌,使蛋白质在碱性状态下溶解;离心分离,去渣,取蛋白液.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调节蛋白液至等电点,静置沉淀;蛋白质沉淀完全后离心分离,干燥,即得产品。桂向东等唧对大米的副产品糟渣中的食用蛋白进行了碱法提取,通过正交实验,得出碱提的最佳条件为碱浓度为0.5m肌,温度为50℃,时间 为4h。固液比为l:12。在此条件下蛋白质的得率为69.27%,产品的蛋白质含量为67.9%。 碱溶酸沉法在植物蛋白的提取中已有较长的历史,如在大豆蛋白等的提取中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大米在深加工过程中,蛋白质在高温下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性.导致米渣中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溶解性较差,影响了蛋白质的提取。由于碱法提取米渣蛋白有诸多弊端,故此法的应用越来越少f4一。 有研究人员采用碱酶两步法提取蛋白质,即先 万方数据

热红外遥感

熟悉envi处理热红外遥感的影像步棸 实验一: 一:实验内容:定位查找像元,快速查找像元,察看像元的剖面图以及投影的设置。二:实验步骤: 1.右击图片,打开piexl locator 修改sample line 单击apply 象元值查找 右击cursor location拖动鼠标,象元值会随着光标的移动而改变 2.剖面图 右击图像单击spectral profile 单击option<

打开basic tools 《convert data 选择刚刚投影后保存的文件单击OK 选择bil或bip 格式单击OK 打开投影后图片,查看象元值与投影前比较。 三、实验感想:在熟悉envi软件基础上,再次学习envi的一些操作,变得简单。实验在掌握步骤的基础上要了解实验的原理,如像元剖面图是像元在不同波段上得值。 实验二: 一、实验内容:投影设定,不同波段图像噪音的查看,监督分类图像的选择,非监 督分类与监督分类。 二、实验步骤: 1.地图投影的定义

单击map geoference aster geoference data 通过我截的图可以看见图像有了投影信息: 2.查看噪音选择噪音少得图像Basic tools statistics compute statistics

米糠肽的研究与应用

米糠肽的研究与应用 俞明伟1,2,孙远明1,张名位2,张雁2,王琪1,2 (1.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642;2.广东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农业部功能食品重点开放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10) 摘要:介绍了米糠蛋白的性质及其活性肽在降血压、阿片样拮抗活性、抗氧化、免疫调节等方面的作用,并概述了米糠蛋白及肽在食品行业的应用状况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米糠蛋白;米糠肽;特性;活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TS21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74X(2008)09-0086-03 Researchandapplicationofricebranpeptides YUMing-wei1,2,SUNYuan-ming1,ZHANGMing-wei2,ZHANGYan2,WANGQi1,2 (1.CollegeofFoodScience,South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Guangzhou510642,China; 2.Bio-TechnologyResearchInstitute,GuangdongAcademyofAgricultureScience/ KeyLaboratoryofFunctionalFood,MinistryofAgriculture,Guangzhou510610,China) Abstract:Thepaperwasmainlyfocusedontheintroductionoffunctionalcharacteristicsofricebranproteinandbiologicalactivityofricebranpeptides,suchasantihypertensivepeptides(ACEIP),anti-opioidpeptides,antioxidantpeptidesandimmunoregulationpolypeptide.Thustheapplicationofricebranproteinandpeptidesinfoodindustrywassummaried.Keywords:ricebranprotein;ricebranpeptides;characteristic;activity;application 米糠是稻米加工的主要副产品,是糙米加工成白米过程中碾下的皮层以及少量米胚和碎米的混合物[1]。我国年产米糠1000万t以上,约占世界1/3[2]。未脱脂米糠中一般含有粗蛋白12% ̄16%、脂肪16% ̄22%、灰分7% ̄11%、膳食粗纤维14%左右、水分7% ̄14%,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谷甾醇、角鲨烯等生理活性成分[3],其中蛋白含量基本高出普通精米1倍[4]。可见,米糠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高附加值资源。长期以来,我国主要把米糠作为动物饲料,其营养成分和功能物质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发现米糠蛋白制备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如抗氧化、降血压血脂、抗血管紧张素转化肽(ACE)抑制活性、阿片样拮抗活性、免疫调节等。因此,米糠肽被公认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功能活性肽。从米糠中提取蛋白是米糠资源有效利用的较好途径之一,而目前利用酶解蛋白质制备米糠肽是一种常用的、主要方法。 1米糠蛋白性质 1.1溶解性 米糠蛋白存在大量二硫键和蛋白与脂类、糖类物质的聚集体,大部分蛋白质一般不能溶解于水溶液中。曲晓婷等[5]研究了温度、pH值、离子强度对米糠蛋白溶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米糠蛋白在0 ̄8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溶解性不断提高,且提高幅度显著,80℃时溶解性可以达到90%以上;离子强度的影响不显著,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大,溶解度下降不明显。而有研究表明,经过风味酶Viscozyme和蛋白酶水解改性后的米糠蛋白溶解性分别达到86%[6]和92%[7],明显提高了蛋白溶解性。 1.2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 米糠蛋白由于表面疏水性基团少,因而乳化能力比牛血清蛋白小,但是适度水解有利于其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的提高。碱法提取的米糠蛋白与国产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能力相当[8-9]。米糠蛋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与蛋白溶液浓度有关,在蛋白浓度0% ̄1%区间内,随着蛋白浓度的增加,其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显著提高,分别达到80%和10%[5],而温度升高则会影响其乳化稳定性。 1.3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 起泡性的评价标准一般为蛋清蛋白,米糠蛋白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都略低于蛋清蛋白。米糠蛋白的起泡性在碱性条件下比在酸性条件下好,在等电点附 收稿日期:2008-06-02 作者简介:俞明伟(1983-),男,在读硕士生,E-mail:busyfisher2002@yahoo.com.cn广东农业科学2008年第9期 86

试述热红外遥感的海洋学应用

试述热红外遥感的海洋学应用 热红外辐射计和微波辐射计观测得到的全球海表面温度可应用与下列研究领域(1)气候学。海洋的面积占地球70%,地球的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受海洋决定,海水的热容量是大气热容量的1000倍,海水温度的微小变化都会对大气温度、大气环流、天气形势和气候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海表面温度的任何微小变化都可能标志着海洋内部热能储蓄的重大变化。因此,地球气候不但与大气有关,还与海洋与大气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海气相互作用的基础是海表温度,海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正是通过海气界面进行的。通过热红外可以遥感海表温度,弥补传统资料的不足和缺陷。 (2)全球海表面温度变化。CO2的增加引起全球变暖,随之而来的海表面温度增加和海平面增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然而,全球海表面温度和海平面增高的佐证,需要长期、大面积和具有较高精度的海表面温度的测量及统计。这离不开海洋遥感。 (3)海表面温度异常。海表温度异常描述在某一特定区域某一特定时间内海表面温度的观测值与长期海表面温度平均值的偏差。由于海域的浩瀚,常规航测方法很难快速获得海表面温度及其变化,正是卫星遥感才使得海表面温度异常及其变化的监测和预报成为可能。 (4)天气预报。海表面温度显著地影响到海水蒸发率,后者对当地地区的天气系统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尤其对热带气旋早期发展的位置和运动路径有重要影响。作为大气运动的下垫面,海表面的温度大小与变化在天气预报中有重要意义,甚至有文献指出,海表面温度达到或超过28C是台风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5)大洋涡旋。中尺度涡是大洋环流在其蛇形的过程中由于相邻水体的流速不同而形成的百米级至几十千米的中尺度现象。中尺度引起大洋环流与周围海域的水体进行能量、物质、热量交换,对其周边海域及其陆地的天气和渔业生产等产生影响。由于中尺度涡脱离于母体----大洋环流,它具有母体的一些水文特征,特别是温度特征,而与其周围海域的海水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使用红外遥感可对其发生、发展、运动、变化、消亡等进行有效的监测。红外遥感比微波遥感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它比微波遥感更适合监测中尺度涡。 (6)上升流。上升流是海洋底层水向表层涌升的现象。底层海水比表层海水温

米糠中功能性成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doc

米糠中功能性成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https://www.360docs.net/doc/5318673057.html, ?2006-12-21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 王永斌 (蚌埠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蚌埠 233000) 摘要:米糠是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的稻谷加工副产品。本文重点介绍了米糠功能成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米糠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米糠;功能成分;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综合利用 米糠是禾本科植物稻谷的外壳,是碾米过程中被碾下的皮层及米胚和少量碎米的混合物,约占稻谷的5%~6%,它不仅来源丰富,而且营养全面。米糠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生育酚、生育三烯酚、脂多糖、可食纤维、角鲨烯、γ-谷维醇等生理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对于预防人体心、脑血管疾病,抗癌,增强免疫力,降低血脂,预防便秘和肥胖症具有显著的功能作用,是保健食品、医药、化工制造业的重要原料,在世界各国受到广泛重视。 同时,米糠含有活性很强的脂肪酶,这种脂肪酶能很快分解米糠中所含的油脂,使酸价迅速上升,并有可能经受脂肪氧合酶的进一步氧化作用(俗称“哈变”),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一种令人难以接受的霉味。新鲜米糠,在常温下的几小时内,其酸价可由4mg KOH/g 上升到10 mg KOH/g以上,25℃气温下,米糠的游离脂肪酸(FFA)含量以约为1%/h升速增大。米糠中夹杂的害虫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加速米糠酸败劣变。因此,必须钝化这种酶,使米糠稳定,米糠才可进行深度开发。 米糠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必须集约经营,否则难以取得规模效益,工艺、技术及装备等条件也难以实现。国内米糠的总产量虽然很大,但由于稻谷加工企业比较分散,生产规模也不大,再加上新鲜米糠稳定性较差,不易贮存和运输,因此难以集中生产。目前,米糠有效利用率尚不足20%,大部分作为饲料,甚至作为废料,资源浪费严重。 1 米糠的营养成分及生理功能 米糠是糙米碾白加工过程的产物。糙米碾白时,米粒(胚乳)的表皮、米胚芽和少量破碎胚乳(碎米、米粞)的混合物,通常称为米糠。米糠重量虽然不足糙米的10%,但是糙米重要营养成分却大量地集中于米糠之中。米糠含有12%~16%蛋白质、12%~23%脂肪,8%~10%粗纤维和7%~12%的灰分,此外还含有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至少集中了糙米78%的VB1,47%的VB2,67%的VPP和80%铁元素。米糠蛋白质含有所有必需氨基酸,并且属低过敏性,适用于婴幼儿食品。米糠油的脂肪酸组成中油酸约占40%,亚油酸约占34%。米糠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但其中主要成分是膳食纤维。此外,米糠所含的γ-谷维素、生育酚、生育三烯酚和肌醇等生理活性物质是米糠具有保健功能的重要原因。据报道,米糠能够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具有降低血脂、调节血糖、预防癌症和脂肪肝等多种保健功能。目前在美国市场上,以米糠为原料的营养保健食品已有多种,如“Perfect Plus”、“RiSoTriene”、“RIBUS米糠饮料”等,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2 米糠油的生理功能及其深加工产品的研究现状 米糠中的油脂含量为14%~24%,属功能性油脂,是优质植物油。米糠中脂肪的组成,主要

第四章 热休克蛋白与免疫

第四章热休克蛋白与免疫 (Heat Shock Protein and Immunity) 一、概述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参与免疫应答的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分子大家族。根据其分子量大小和同源程度,可将其分为HSP110、HSP90、HSP70、HSP60、小分子HSP等几个家族。生理、病理(如创伤和感染)及环境因素(如温度突然升高)等都可诱导一切生物细胞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产生HSP,又称应激蛋白(stress protein,SP)。 HSP的生物学功能广泛,不仅表现在应激条件下维持细胞必需的蛋白质空间构象,保护细胞生命活动,以确保细胞生存,而且在蛋白质折叠、跨膜运输、转位、细胞骨架及核骨架稳定等基本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调节这些蛋白质的活性和功能。HSP自身又不参与大分子蛋白质的组成,又被称为“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 最先发现HSP的是Ritossa(1962年),他观察到正常果蝇暴露于高温,发生休克后,其唾液腺染色体变得疏松膨胀,对此现象的发生原因,他未能作深入的研究。12年后,Tissieres等(1974年)证实,增高温度时果蝇染色体蓬松是由热休克激发染色体内基因转录合成特异蛋白质引起的,遂将该蛋白称为热休克蛋白(HSP)。 Nover(1984年)与Soger等(1987年)先后阐明编码这种蛋白质的基因序列、基因结构及位点,如编码HSP70的基因在人类MHC基因位点图上介于补体成分基因与肿瘤坏死因子(TNF)基因之间;在大鼠,则靠近MHC-Ⅲ类抗原基因,在小鼠,HSP84基因与MHC连锁。 除了温度刺激以外,还发现其它一些有害的理化因素,如氧化剂、重金属、乙醇或代谢抑制物等亦可促使HSP的合成增加。在机体遭遇组织损伤、病原体感染、炎症或遇有某些细胞因子(IL-1、IL-2、TNF、IFN)的刺激,皆会伤害细胞,使其蛋白质构型发生改变及功能消退,从而引起细胞的应激反应,诱导机体某些细胞合成HSP,以保护细胞和对抗有害因子。 Ames等(1986年)及Filds等(1986年)分别用小剂量H 2O 2 预先处理能高表达HSP、细胞 内感染的鼠伤寒沙门氏菌,使其合成HSP,结果能耐受致死量H 2O 2 或高热度攻击而不死;另 一方面用同量的H 2O 2 预先处理缺乏HSP基因表达的感染该菌的变异株,随后用高剂量的H 2 O 2 或热攻击,结果病原体和感染细胞皆失活,因缺乏产生HSP之故。 Srivastava(1996年)从甲基胆蒽诱发的小鼠纤维瘤细胞上分离得到HSP70,并证实可作为一种肿瘤转移性抗原诱发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反应。Tamura等(1993年)也在H-ras转化的小鼠纤维肉瘤细胞W31上证实其表达HSP70,并发现一种CD8-CD4-双阴性T细胞介导了HSP70诱发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这种CD8-CD4-双阴性T细胞后来被证实为γδT细胞。近年来证实HSP及其相关复合物是γδT细胞能识别的配体。 近十几年来,发现某些HSP具有分子伴侣作用后,HSP研究工作产生了一次飞跃,成为目前生命科学的热点课题。 HSP广泛分布于生物界,在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中普遍发现了HSP,其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