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

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

作者:刘洁修

出版社:开明出版社

出版日期:

开本:16开精装

册数:1卷

光盘数:0

定价:450元

优惠价:380元

详细介绍:

刘洁修的巨著《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简称《源流大辞典》),将按作者手书近700万字正文原稿重排出版。我们两个作为他20余年的老友,亦为之振奋。这不仅是他个人学术生涯的大事,也是国家文化事业的一件幸事。

我们两个与洁修先生虽同隶中国社会科学院,但分属三个不同的研究所,彼此原不相识。后来,三家先后搬进同一宿舍大院,结为近邻,朝夕相见,散步聊天,渐渐熟悉,加以我们两个都受洁修先生《汉语成语考释词典》(简称《考释词典》)教益,对其坚毅博雅,十分钦佩,于是友谊日笃,成为知交。

说到《考释词典》(199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实为今《源流大辞典》的雏形。《源流大辞典》的选目、写作、编辑诸原则和方法,内容的主要方面即条目取舍、溯源、释义、形态,甚至书证、出处、写法等,在《考释词典》中都有科学的规定,经过实践已完全成熟。《源流大辞典》的宏大规模,也由《考释词典》奠定了基础。《源流大辞典》是循《考释词典》确定的道路进行的正常的、必要的补充。

《考释词典》的撰著,昉自1972年,积近20年的努力而成书。故语言研究所所长、语言学权威吕叔湘先生援笔作序,介绍作者说:“他做事认真,这是我早就知道的,可是他熟悉古书,却是后来才渐渐发现的。”

怎样发现的呢?吕先生没有说。后来,我们听说过一件事: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提出建设“精神文明”,胡乔木院长想知道这一词语最早的出处。这个问题难倒了许多博学鸿儒,语言研究所一名不起眼的助理研究员听说后,立即说:“梁启超。”他接着从卷帙浩繁的《饮冰室合集》中查得出处。这位虽无高学历、高职称,却有真见识、真学问的学者,就是刘洁修。这件事无疑给吕叔湘留下了深刻印象。吕先生后来又知道他独立编撰汉语成语辞典,表示赞赏,称誉为“一项巨大的工程”,“并不那么轻而易举”,“是很愉快然而很不轻松的工作”。吕先生采取这种态度,不是偶然的。

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

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

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

刘洁修的巨著《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简称《源流大辞典》),将按作者手书近700万字正文原稿重排出版。我们两个作为他20余年的老友,亦为之振奋。这不仅是他个人学术生涯的大事,也是国家文化事业的一件幸事。

我们两个与洁修先生虽同隶中国社会科学院,但分属三个不同的研究所,彼此原不相识。后来,三家先后搬进同一宿舍大院,结为近邻,朝夕相见,散步聊天,渐渐熟悉,加以我们两个都受洁修先生《汉语成语考释词典》(简称《考释词典》)教益,对其坚毅博雅,十分钦佩,于是友谊日笃,成为知交。

说到《考释词典》(199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实为今《源流大辞典》的雏形。《源流大辞典》的选目、写作、编辑诸原则和方法,内容的主要方面即条目取舍、溯源、释义、形态,甚至书证、出处、写法等,在《考释词典》中都有科学的规定,经过实践已完全成熟。《源流大辞典》的宏大规模,也由《考释词典》奠定了基础。《源流大辞典》是循《考释词典》确定的道路进行的正常的、必要的补充。

《考释词典》的撰著,昉自1972年,积近20年的努力而成书。故语言研究所所长、语言学权威吕叔湘先生援笔作序,介绍作者说:“他做事认真,这是我早就知道的,可是他熟悉古书,却是后来才渐渐发现的。”怎样发现的呢?吕先生没有说。后来,我们听说过一件事: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提出建设“精神文明”,胡乔木院长想知道这一词语最早的出处。这个问题难倒了许多博学鸿儒,语言研究所一名不起眼的助理研究员听说后,立即说:“梁启超。”他接着从卷帙浩繁的《饮冰室合集》中查得出处。这位虽无高学历、高职称,却有真见识、真学问的学者,就是刘洁修。这件事无疑给吕叔湘留下了深刻印象。吕先生后来又知道他独立编撰汉语成语辞典,表示赞赏,称誉为“一项巨大的工程”,“并不那么轻而易举”,“是很愉快然而很不轻松的工作”。吕先生采取这种态度,不是偶然的。

全国货到付款,满300元免运费。

“无时无刻”的语义商榷-最新资料

“无时无刻”的语义商榷 一、引言 围绕“无时无刻”这一成语的讨论一直都在持续,讨论的焦点在于该词使用中的意义差别问题及对该词的释义问题。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无时无刻”的解释是:用在“不”前表示“时时刻刻都……”: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你。这里没有对该词直接进行解释,而从双重否定的角度来解释,原因在于《现代汉语词典》认为,该词的正确形式只见于双重否定句中。王楠(2010:502-511)曾对几部最具影响力的词典进行统计,这些词典包括《现代汉语词典》《应用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中国成语大辞典》《成语源流大词典》《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和《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笔者发现这些词典无一例外地以“无时无刻不”为整体来举例佐证。这些词典的释义为后来“无时无刻”单独使用或者与“都”连用被认定为“误 用”提供了佐证。 二、“无时无刻”作为“每时每刻”使用 词典的释义并不统一,甚至出现了分歧,其中《中华成语规范词典》(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中华成语大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都把“无时无刻”释为“时时”或者“时时刻刻”。其他词典基本都把它与“不”放在一起解释,表示双重否定,即“无时无刻

不”相当于“时时刻刻”。我们暂且抛开词典的矛盾释义不谈,其实自古至今该词都是两种形式并存,单独使用及跟否定词一起使用,但是意义却始终都表示“时时刻刻”之义。这一点跟汉语中的“差点儿”与“差点儿没”表达“不企望发生的事情”一样,都表示“没有发生”。例如: (1)明?凌?鞒酢冻蹩膛陌妇?奇》卷六:“自是行忘止,食忘飨,却象掉下了一件甚么东西,无时无刻不在心上。” (2)《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尚且无时无刻没有横财到手,又不消去做得生意,两年之间,富得当不得。” (3)清?鄂尔泰、张廷玉奉敕纂辑《世宗宪皇帝?p批谕旨》卷一百二十六之七:“故凡有关于吏治之事,无时无刻,莫不留心体察,惟以其人之贤否是凭。(转引自王楠,2010:504)(4)清高宗(乾隆)《御制文集》三集卷二:“为人君者,无时无刻,无不宜修德与修刑。”(转引自王楠,2010:504)上述“无时无刻不”与“无时无刻”均为“时时刻刻”义。王楠(2010:502-511)已经做了很详细的解释,这里不再赘述。进入现当代,二者并行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成了一种常态,关于“无时无刻不”这里不再举例,下面探讨“无时无刻”单独使用的情况: (5)因为我们在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之前,社会中还充满着许多矛盾,非无产阶级思想还无时无刻地影响和侵害着我们队伍中的每一个共产党员,只要受了这些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就

《词典的故事》阅读答案教学设计

《词典的故事》阅读答案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reading answers in the sto ry of the dictionary

《词典的故事》阅读答案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 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 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我们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但许多学生沉湎于物质的享受, 读书,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我们应该对知识有“好奇与珍重用 精神食粮丰富自己。小泰在这里整理了《词典的故事》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词典的故事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 一个教师的小学。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 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没有过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并觉得世界上的所有学问就深 藏在张老师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词典中间。小学快毕业了,学校 要组织大家到15公里外的刷经寺镇上去照毕业相。我们便每天盼 望着去到那个对我们来讲非常遥远的小镇。 不久以后,十多个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师带着 上路了。将近中午时分,我们这十多个手脚拘谨、东张西望的乡 下孩子便顶着高原的强烈阳光走到镇上人漠然的目光中和镇子平

整的街道上了。第一个节目是照相。照完相我们走到街上。太阳 照在头顶。 我们开始出汗。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手上的汗又 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元钱。父亲把吃饭与照相的钱都给了老师, 又另外给了我一元钱。这是我那时候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大的一笔钱。我知道小伙伴们每人出汗的手心里都有一张小面额的钞票, 比如我的表姐手心里就攥着五毛钱。表姐走向了百货公司,出来时,手里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线。 而我走向了新华书店。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 声音。干净的玻璃柜台里摆放着几十本领袖书,以及几部当时流 行的小说。我有些胆怯地在玻璃柜台前轻轻行走,突然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认了出来。 那本书跟领袖书同样大小,同样的红色,同样的塑料封皮。 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 我把攥着一块钱人民币的手举起来,嘴里发出了很响的声音: “我要这本书!” 书店里只有我,还有一个营业员。 营业员走过来,和气地笑了:“你要买书吗?” 我一只手举着钱,一只手指着那本成语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E-F成语及解释大全

阿弥陀佛:佛教指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佛,也译作无量寿佛和无量光佛,信佛的人用作口头诵念的佛号,表示祈祷或感谢神灵等意思。 峨冠博带:高高的帽子和宽大的衣带,指古时士大夫的装束 鹅行鸭步:像鹅和鸭子那样走路,形容行动迟缓,也叫鸭步鹅行 额手相庆:双手合掌,聚到额头,表示庆幸 恶贯满盈:作恶极多,已到末日 饿虎扑食:形容动作迅速而猛烈 饿虎扑羊:饿虎扑食 鳄鱼眼泪,鳄鱼吞噬人畜时,一边吃一边掉眼泪,比喻坏人的假慈悲 恩断义绝:感情破裂,情义断绝,多指夫妻离异 恩将仇报:用仇恨报答恩惠 恩同再造:形容恩惠极大,如同重新给予生命 尔虞我诈(尔诈我虞):彼此猜疑,互相欺骗 耳鬓厮磨:两人的耳朵和鬓发互相接触,形容亲密相处,多指青梅竹马 耳聪目明:耳朵听得清楚,眼睛看的分明,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觉很新鲜 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软心活: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就是相信别人的话。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的说出来 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还贴近耳朵提醒叮嘱,形容恳切的教导 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发愤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进取,谋求强盛 发号施令: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贬义) 发聋振聩:振聋发聩 发扬绰厉:意气昂扬,精神奋发 发扬蹈厉:发扬绰厉 发扬光大:发展提倡,使日益盛大 发踪指示(发纵指示):放出猎狗指示方向。要他追捕野兽。泛指指挥调度 乏善可陈:没有什么好的地方可以称道 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指处罚过轻或过重 法不责众:原指立法不是为了责罚大多数人,。现指众多人违法违规不会受到责罚 翻天覆地:1: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2:形容闹得很凶 翻箱倒柜:形容彻底地翻查 翻箱倒箧:同上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烦琐哲学:指罗列表面现象,拼凑枯燥的条纹,使人不得要领的作文和文风 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繁琐多余的事项, 繁文褥礼:同上 繁征博引:形容论证时大量引用材料 反唇相讥:受到指责不服气而反过来讥讽对方 反戈一击L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 反躬自问:反过来问问自己,

比较无时无刻与无时无刻不

“无时无刻”与“无时无刻不” 提要本文对“无时无刻”从早期到现代的主要用法进行梳理,并对相关现象进行分析解释。 “无时无刻”和否定副词“不”组合,构成双重否定结构,表示语气比较强的肯定,修饰后面的动词或动词性结构,这种强势用法从早期延续至今。但是,“无时无刻”在现代还有功能多样的独立用法,在语义上,出现了“无时无刻”等同于“无时无刻不”的现象。目前的词典几乎只有“无时无刻”的传统用例,而对“无时无刻”的词义却有完全相反的两种解释。另外,我们发现,“无时无刻”的出处比学术界目前公认的最早出处早一百多年。关键词无时无刻无时无刻不持续性动词非持续性动词 1.问题的提出 1. 1 “无时无刻”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成语,它多和否定副词“不”组合,构成双重否定表示语气比较强的肯定,做状语修饰后面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如: 感动,无时无刻不在。(百度网)是说“感动,时时刻刻都存在。” 她的心无时无刻不在恋着剑波……。(曲波《林海雪原》)是说“她的心时时刻刻都在恋着剑波 但是,我们发现,现代有相当数量的“无时无刻”没有和“不”组合,同样也表示肯定的“时时刻刻(都)”的意思,如: 我们伟大的党啊,无时无刻都在关注他们。(《人民日报》1979年5月12日) 5. 12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教育重建工作无时无刻牵动着两岸华人的心。(人民网) 这两句话都是肯定的用法,都可以换成“无时无刻不”句式,意思不变: 我们伟大的党啊,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他们。

5. 12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教育重建工作无时无刻不牵动着两岸华人的心。 也就是说,上面两个句子中,“无时无刻”后面是否和“不”组合,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这种不同于传统的“无时无刻不”的用法,令很多的读者产生了困惑和不解?。 1. 2读者这些“困惑不解”和相关辞书的释义不无关系,我们看到,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成语词典和其他语文辞书关于“无时无刻”的例句,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无时无刻不”的用法:【无时无刻】“无时无刻不……”是“时时刻刻都……”的意思,表示永远,不间断:我们?不在想念着你。(《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 【无时无刻】[成]无论哪个时刻;时时刻刻:她?不在搜集民歌民谚I?不想念着你。(《应用汉语词典》,以下简称《应用》) 【无时无刻】时时;不间断。明张居正《谢遣中使趣召并赐银八宝等物疏》:“虽违远天颜,旷离官守,而犬马依恋之心,无时无刻不在皇上左右。”《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自是行忘止,食忘寝?,好像掉下了一件什么东西,无时无刻不在心上。”巴金《把心交给读者》“我无时无刻不祝愿我的广大读者有着更加美好,更加广阔的前途。”(《汉语大词典》) 【无时无刻】即时时刻刻。《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自是行忘止,食忘飧,好像掉下了一件什么东西,无时无刻不在心上。”(《中国成语大辞典》) 【无时无刻】没有哪一个时刻。用在副词“不”前,表示总是这样,不曾间断。《初刻拍案惊奇》六102 “滕生快快归来,整整想了一夜。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却像掉下了一件什么东西,无时无刻不在心上”。(《成语源流大词典》、《汉语成语考释词典》、《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以下分别简称《源流》、《考释》和《大辞典》) 这些词典都是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它们的规模、性质不同,但所举的例子无一例外,都是“无时无刻不......”,都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都做状语。

北大中文工具书考试复习题

第一章工具书的类型、结构和排检 第一节工具书的特征、类型及功用 工具书: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提供某方面的知识和资料,专供查阅的图书。 一、特征 1.编制目的上:查检性 2.内容材料上:概括性 3.材料编排上:易检性 二、类型 1.文种:中文、外文 2.学科内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3.编撰时代:古代、现代 4.刊印形式:书籍、期刊、单幅图片 5.功用: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年鉴、手册、书目、索引、文摘、表谱、图录 (1)字典 《说文解字》中国第一部以分析字形、探讨字体结构源流为主要内容的字书 《尔雅》第一部以训释字义词义为主要内容的训诂书{《尔雅》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它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孔子门人所作,有的认为是周公所作,后来孔子及其弟子作过增补。后人大都认为是秦汉时人所作,经过代代相传,各有增益,在西汉时被整理加工而成。大约是秦汉间的学者,缀缉春秋战国秦汉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的。} 《广韵》现存第一部完整的以归纳字音、探求声韵源流为主要内容的韵书(宋) 《康熙字典》首部以“字典”命名的字书 (2)词典:语文字典和词典、学科(百科)词典、专名词典 《国语词典》黎锦熙1937 首次按注音字母排列 《辞海》《辞源》首次创立“词条” (3)百科全书 综合性《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专科性《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 (4)类书:辑录古籍片段、整篇或整部著作,按类目或韵部编排的类似百科全书的大型工具书。但只罗列资料 (5)政书:记载典章制度、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十通

唐杜佑《通典》宋郑樵《通志》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三通) 清官修《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 会典、会要 唐苏冕《会要》唐杨绍复《续会要》宋王溥《新编唐会要》(现存最早会要) 唐官修《唐六典》元《元典章》明《明会典》清《清会典》 (6)年鉴:汇集一年里重要的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 综合性《中国百科年鉴》 专科性《中国经济年鉴》 (7)手册:汇集某方面经常要查考的资料,放在手头随时备查 综合性《人民手册》 专业性《各国货币手册》 (8)书目:一批相关文献的揭示与记录。记录书的名称、作者、卷册、版本、定价等情况,间或叙及学术源流、图书流传、内容得失、收藏情况等 (9)索引(引得、通检):汇集书报、文集内容。 书籍索引《十三经索引》 报刊索引《全国报刊索引》 (10)文摘(论文摘要):简明摘录论文观点。 (11)表谱:以编年或表格形式记载事物发展。 记载人物生平《陆游年谱》、历史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职官《历代职官表》、地理《历代疆域表》、学术《先秦学术年表》 编年是表谱的主要形式。 (12)图录:以图像表示事物形象。包括地图和其他图录。 三、功用 1.解释词语 2.了解图书内容 3.提供文献线索 4.掌握学术信息 5.获取各科知识 第二节工具书发展简况 一、春秋战国:对工具书的需要不迫切。 二、汉:经济文化发展,为工具书发展奠定基础。工具书开始出现,【说文解字】 三、魏晋南北朝:工具书有一定发展。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5版中某些四字成语的变化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5版中某些四字成语的变化 江苏省淮州中学齐东风 信息时代日新月异,语言也随之发展变化,《现代汉语词典》为适应这种变化也在不断地加以修订。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出版)于2012年6月面世,它收录的成语词目及相关注解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权威性和示范性,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将对高考语文字音、字形、成语的考查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拟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5版中某些四字成语在字音、字形和意义方面的变化进行比较探求。 ●字音变化 1.【臭味相投】“臭”,第6版读“chòu”,但加注“旧也读xiù”。 2.【箪食壶浆】“食”,第5版读“sì”,第6版读“shí”,并加注“旧读sì”。 3.【唯唯诺诺】“唯”,第5版注音“wěi”,第6版改注“wéi”,并注明“旧读wěi”(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统读wéi”的规定一致)。 4.【一本正经】【正儿八经】【正经八百】“经”,第6版读“jīng”,并加注“口语中也读jǐng”。 ●字形变化 1.【鬼哭狼嚎】(鬼哭狼嗥) 2.【神采奕奕】(神彩奕奕) 3.【五彩缤纷】(五采缤纷) 4.【再接再厉】(再接再砺) 5.【指手画脚】(指手划脚) 6.【百废俱兴】——第六版中取消“百废具兴” 7.【斫轮老手】——第6版中取消“斲轮老手”(备注:括号中为第6版新增加的异形词。) 意义变化 (一)扩大局部意义的成语 1.【急风暴雨】急剧而猛烈的风雨,多用来比喻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或激烈的斗争。 2.【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3.【绠短汲深】比喻能力薄弱,任务重大,难以胜任(多用作谦辞)。 4.【七窍生烟】形容气愤、焦急或干渴之极,好像耳目口鼻都冒火。 5.【石破天惊】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6.【行云流水】漂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 (二)替换局部意义的成语 1.【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第5版说“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2.【半老徐娘】指已到中年尚有风韵的妇女。(第5版说“色衰”) 3.【登峰造极】登上顶峰,到达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造:到)。(第5版说“比喻达到顶峰”) 4.【断垣残壁】见【残垣断壁】,指残缺不全的墙壁。形容房屋遭受破坏后的凄凉景象。(第5版说“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 5.【改弦易辙】改换琴弦,变更行车道路,比喻改变计划或做法。(第5版说“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6.【鸡犬升天】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得势,他的亲戚朋友都跟着沾光。(第5版说“同他有关系的人”) 7.【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希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第5版说“等待某件事情的实现”) 8.【云泥之别】相差像天空的云和地下的泥,形容极大的差别。(第5版说“比喻高低差别

汉语成语里的物理原理

汉语成语里的物理原理 仔细研究某些汉语成语可以发现,有些汉语成语蕴涵着深刻的物理原理。在物理和语文课堂教学中相互渗透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使课堂教学生动、活跃,大大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突破学科本位,淡化学科界限,强化知识渗透。下面就从物理学的角度例析有关的汉语成语。 1.关于力现象的汉语成语 1.1 刻舟求剑 《汉语成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据说从前楚国有一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在水里,他在船沿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记号,等船停下后,他便从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没有找到(见《吕氏春秋·察今》)。比喻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此人错选了参照物。因船相对剑是运动的,则船和剑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则确定剑的位置应选择与剑的相对位置不变的物体为参照物,如岸上的石头、树木、花草等。 1.2 一泻千里 《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泻:水急速往下流。本指江河水势汹涌,奔腾直下,后比喻文笔流畅,气势奔放。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当相对高度越高时,水落到低处转化为的动能越多,动能越多,则速度越大。所以“江河水势汹涌、奔腾直下”的解释突出了江水的流速大。 1.3 沉李浮瓜 《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三国·魏·曹丕《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指暑天把瓜、李等放在冷水中浸凉后食用。也指暑天在冷水中浸凉后食用的瓜果。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不说“沉瓜浮李”呢?因为这种说法违背了客观规律。大家知道,一般瓜类如东瓜、南瓜等内部都有空心部分,正因如此,其重比同体积的水要轻,全部浸没在水中时,F浮>G瓜,即瓜类均要上浮。而李子、桃子等果实内均有核仁,因此把它们放入水中时F浮<G瓜,会下沉于水底。因此古人说:“瓜浮李沉”而不说“瓜沉李浮”。 1.4 一发千钧 《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钧:古代以三十斤为一钧,一根头发吊着千钧重物,比喻形式十分危急。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根头发所承受的最大平均拉力只不过1.72牛顿。而1钧(即三十斤)的力相当于150牛顿,1千钧即1.5×10^5牛顿。很显然这里用了夸张的手法,这种情况怎么能不危急呢? 1.5 随波逐流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5版中某些四字成语的变化考求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5版中某些四字成语的变化考求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5版中某些四字成语的变化考求红笺一叶 齐东风:《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5版中某些四字成语的变化考求 邱宇强的 信息时代日新月异,语言也随之发展变化,《现代汉语词典》为适应这种变化也在不断地加以修订。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出版)于2012年6月面世,它收录的成语词目及相关注解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权威性和示范性,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将对高考语文字音、字形、成语的考查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拟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5版中某些四字成语在字音、字形和意义方面的变化进行比较探求。 字音变化 1.【臭味相投】“臭”,第6版读“chu”,但加注“旧也读xi”。 2.【箪食壶浆】“食”,第5版读“s”,第6版读“sh”,并加注“旧读s”。 3.【唯唯诺诺】“唯”,第5版注音“wi”,第6版改注“wi”,并注明“旧读wi”(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统读wi”的规定一致)。 4.【一本正经】【正儿八经】【正经八百】“经”,第6版读“jng”,并加注“口语中也读jng”。 字形变化 1.【鬼哭狼嚎】(鬼哭狼嗥) 2.【神采奕奕】(神彩奕奕) 3.【五彩缤纷】(五采缤纷) 4.【再接再厉】(再接再砺) 5.【指手画脚】(指手划脚) 6.【百废俱兴】——第六版中取消“百废具兴” 7.【斫轮老手】——第6版中取消“斲轮老手”(备注:括号中为第6版新增加的异形词。) 意义变化 (一)扩大局部意义的成语 1.【急风暴雨】急剧而猛烈的风雨,多用来比喻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或激烈的斗争。 2.【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3.【绠短汲深】比喻能力薄弱,任务重大,难以胜任(多用作谦辞)。 4.【七窍生烟】形容气愤、焦急或干渴之极,好像耳目口鼻都冒火。 5.【石破天惊】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6.【行云流水】漂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 (二)替换局部意义的成语 1.【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第5版说“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2.【半老徐娘】指已到中年尚有风韵的妇女。(第5版说“色衰”) 3.【登峰造极】登上顶峰,到达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造:到)。(第5版说“比喻达到顶峰”) 4.【断垣残壁】见【残垣断壁】,指残缺不全的墙壁。形容房屋遭受破坏后的凄凉景象。

也谈“臭味相投”的意义和读音

也谈“臭味相投”的意义和读音 关于“臭”在成语“臭味相投”中的读音以及对“臭味相投”的意义理解,近些年学术界讨论良多。不少学者寻根究底,立足于“臭味相投”的原初意义,坚决捍卫“臭”的“xiù”读“正统”,认为现时存在的“chòu”读是不规范的。然而,语言使用的事实和学者们的观点常常大相径庭。 《辞源》:“臭味(xiù wèi):气味。因同类的东西气味相同,故用以比喻同类的人或事物。”据此,“臭味相投(xiù wèi xiāng tóu)”就是“性格志趣、思想作风一致,十分合得来”的意思。唐·刘知几《史通·六家》:”自秦以上,皆以《史记》为本……两汉以还,则全录当时记、传,而上下通达,臭味相投。”“臭味相投”也作“臭味相与”、“臭味相同”、“臭味略同”、“气味相投”,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九回:“我同他一相识之后,便气味相投,彼此换了贴,无话不谈的。”“臭味相投”反意而用,即“臭味不投”,清·西泠词客《点金丹·上·郊游》:“此间有个楚公子,乃现任通政之令郎,乘他略分订交,虽然臭味不投,却也文酒常会。”由此可见,“臭味相投”表示“同类相好”,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不具备明显的情感色彩。刘洁修编著的《成语源流大辞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王涛主编的《精编成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余灿英主编的《新编文言文词典》(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刘万国、侯文富主编的《中华成语辞海》(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6)等成语工具书,在解释“臭味相投”时,都标注“臭”的读音为“xiù”,并且按照“志趣相投”的意义对其进行解释。 词语在发展过程中有时会产生非常微妙的语义变化,“臭味相投”就经历了这样的意义演变。“臭”也可读作“chòu”,做词根语素时,表示“秽恶难闻的气味”,受其影响,“臭味”表示“气味”的语义不断弱化,表“恶味”的语义进一步加强。再加上同类人或事物本身也有好坏之分,由“臭味(xiù wèi)”比喻引申而来的成语“臭味相投”不知不觉中就被注入了负面的情感因素,几乎用来专指思想作风不好的人沆瀣一气了。“臭味相投”指涉的语义范围逐渐缩小了,“臭”的读音也随之由“xiù”变成了“chòu”。列入新闻出版署“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现代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6)第2961页:“臭味相投(chòu wèi xiāng tóu):指思想情趣相同的人彼此合得来。今多用于贬义。”毛学河、倪文杰主编的《现代成语巨典》(大连出版社,1993)、宋永培、端木黎明主编的《汉语成语词典(修订本)》(四川辞书出版社,2001)、朱显延主编的《汉语成语大词典》(湖北大学古籍研究所编,2002)等成语工具书,也都按照语义缩小后的注音和释义对“臭味相投”进行了注解。利用“读秀中文学术搜索”对2010年到今年以来的报纸题目进行搜索,“臭味相投”这个成语共有39条出现记录。在其中的35条报纸标题中,“臭味相投”明显含有贬义色彩,典型的如“三个小偷臭味相投”(2011.02.11《常州晚报》)、“臭味相投结

“暗度陈仓”还是“暗渡陈仓”

“暗度陈仓”还是“暗渡陈仓” 您可能更想看… "暗度陈仓"还是"暗渡陈仓" 第八招:暗度陈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暗度陈仓 暗度陈仓 暗度陈仓的促销方略 综艺新面孔"暗度陈仓" 鲍尔默暗度陈仓 暗度陈仓 在一套高三模拟卷中发现一道判断词语正误的题目,其中“暗渡陈仓”是正确的,这和我印象中的“暗度陈仓”有出入,于是立即查阅工具书。这不查不知道。一查还真发现了问题,不同版本的词典居然有不同答案。 综观查阅结果,目前工具书基本可分为两派。一派主张用“暗度陈仓”,如《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辞源》《古今汉语词典》《应用汉语词典》等,都只收“暗度陈仓”。一派主张用“暗渡陈仓”,如《中国成语大辞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都以“暗渡陈仓”为主条,而以“暗度陈仓”为辅条。另外好几部工具书还存在矛盾现象:如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与《264组异形词整理表(草案)》,前者收录为“暗度陈仓”,后者为“暗渡陈仓”;《中国成语大辞典》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词目中却用“暗度陈仓”,表现出该工具书也存在前后不一的矛盾之处。我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到底是哪个“度”呢?要知道学生考试可是来不得半点模糊的。 其实,“暗度陈仓”这一成语是有出典的。公元前206年,刘邦攻下咸阳,被项羽封为汉王。都南郑。他带着人马去南郑时,把经过的栈道都烧毁了,表示以后不打算再回关中,消除了项羽对他的疑忌。不久他带兵绕道北上,在陈仓(令陕西宝鸡市东)打败章邯的军队,又回到成阳。小说家把这段历史演义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暗度陈仓”比喻以假象作掩饰而暗中行动。也喻指男女私通。例如《元人杂剧钩沉·千里俐行》:“他更有韩信般暗度陈仓道,准备着大会垓十面将军吊。”又如《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回:“此是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按此观点该用“度”。 在现代汉语中,如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渡”的第1项释义是:由这一岸到那一岸,通过(江河)等,如飞渡太平洋。引申为由此及彼,有时还带点比喻意义。如渡过难关,比喻通过困难像通过江河一样艰险。“度”的第13项释义是:过,经历,指经过一段时间。跟通过江河没有直接关系,如欢度春节、度日如年。陈仓(又称故道)作为地名,跟江河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按此观点“度”字也更为贴切。 但在古汉语词典中又是另一番情形。如同样是商务印书馆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中,“度”的释义第5项是:“渡过,越过。渡水的意义后来写作‘渡”’。按这种观点看“度”是越过的本字,后来才将过河的“度”加上三点水变成“渡”。可见古时“度”与“渡”在作“过”解时是相通的。而“暗度陈仓”或“暗渡陈仓”的“度”和“渡”都是作“过”解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暗度陈仓”和“暗渡陈仓”两者都没有错。

【VIP专享】现代汉语词典成语集锦

现代汉语词典成语集锦 ●哀兵必败:《老子》六十九章:“故抗兵相若,则哀者胜矣。”对 抗的两军力量相当,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指受压抑而奋起反抗的军队,必然能打胜仗。 ●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爱屋及乌:《尚书大传·大战篇》“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比喻 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爱惜羽毛:比喻珍重爱惜自己的声誉。 ●安步当(dàng)车:慢慢的步行,就当是坐车。 ●安家落户:在他乡安置家庭并定居。 ●安贫乐道:安与贫穷的境遇,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 ●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 伤。 ●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安土重(zhòng)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 在意。 ●鞍马劳顿: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累。 ●鞍前马后:比喻跟随在别人身边,小心侍候。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 械、死板。

●暗度陈仓: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 ●暗送秋波:原指暗中眉目传情,泛指献媚取宠,暗中勾搭。 ●嗷嗷待哺: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用来形容人处事圆滑,不得罪任 何一方。 ●八面威风:形容神气十足。 ●跋前疐(zhì)后:比喻进退两难。也作跋前踬后。(疐:跌倒) ●白璧微瑕:洁白的预上面有些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事物有些小 缺点。 ●白璧无瑕:洁白的玉上面没有一点儿小斑点,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 缺。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 ●白衣苍狗: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后来用“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也说白云苍狗。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学问、成绩等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以后仍 继续努力。 ●百川归海:条条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 许多分散的事物聚集到一个地方。 ●百废俱兴:各种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也说百废俱举。 ●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百战不殆:每次打仗都不失败。(殆:危险)

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

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 作者:刘洁修 出版社:开明出版社 出版日期: 开本:16开精装 册数:1卷 光盘数:0 定价:450元 优惠价:380元 详细介绍: 刘洁修的巨著《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简称《源流大辞典》),将按作者手书近700万字正文原稿重排出版。我们两个作为他20余年的老友,亦为之振奋。这不仅是他个人学术生涯的大事,也是国家文化事业的一件幸事。 我们两个与洁修先生虽同隶中国社会科学院,但分属三个不同的研究所,彼此原不相识。后来,三家先后搬进同一宿舍大院,结为近邻,朝夕相见,散步聊天,渐渐熟悉,加以我们两个都受洁修先生《汉语成语考释词典》(简称《考释词典》)教益,对其坚毅博雅,十分钦佩,于是友谊日笃,成为知交。 说到《考释词典》(199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实为今《源流大辞典》的雏形。《源流大辞典》的选目、写作、编辑诸原则和方法,内容的主要方面即条目取舍、溯源、释义、形态,甚至书证、出处、写法等,在《考释词典》中都有科学的规定,经过实践已完全成熟。《源流大辞典》的宏大规模,也由《考释词典》奠定了基础。《源流大辞典》是循《考释词典》确定的道路进行的正常的、必要的补充。 《考释词典》的撰著,昉自1972年,积近20年的努力而成书。故语言研究所所长、语言学权威吕叔湘先生援笔作序,介绍作者说:“他做事认真,这是我早就知道的,可是他熟悉古书,却是后来才渐渐发现的。”

怎样发现的呢?吕先生没有说。后来,我们听说过一件事: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提出建设“精神文明”,胡乔木院长想知道这一词语最早的出处。这个问题难倒了许多博学鸿儒,语言研究所一名不起眼的助理研究员听说后,立即说:“梁启超。”他接着从卷帙浩繁的《饮冰室合集》中查得出处。这位虽无高学历、高职称,却有真见识、真学问的学者,就是刘洁修。这件事无疑给吕叔湘留下了深刻印象。吕先生后来又知道他独立编撰汉语成语辞典,表示赞赏,称誉为“一项巨大的工程”,“并不那么轻而易举”,“是很愉快然而很不轻松的工作”。吕先生采取这种态度,不是偶然的。 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 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 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 刘洁修的巨著《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简称《源流大辞典》),将按作者手书近700万字正文原稿重排出版。我们两个作为他20余年的老友,亦为之振奋。这不仅是他个人学术生涯的大事,也是国家文化事业的一件幸事。 我们两个与洁修先生虽同隶中国社会科学院,但分属三个不同的研究所,彼此原不相识。后来,三家先后搬进同一宿舍大院,结为近邻,朝夕相见,散步聊天,渐渐熟悉,加以我们两个都受洁修先生《汉语成语考释词典》(简称《考释词典》)教益,对其坚毅博雅,十分钦佩,于是友谊日笃,成为知交。 说到《考释词典》(199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实为今《源流大辞典》的雏形。《源流大辞典》的选目、写作、编辑诸原则和方法,内容的主要方面即条目取舍、溯源、释义、形态,甚至书证、出处、写法等,在《考释词典》中都有科学的规定,经过实践已完全成熟。《源流大辞典》的宏大规模,也由《考释词典》奠定了基础。《源流大辞典》是循《考释词典》确定的道路进行的正常的、必要的补充。 《考释词典》的撰著,昉自1972年,积近20年的努力而成书。故语言研究所所长、语言学权威吕叔湘先生援笔作序,介绍作者说:“他做事认真,这是我早就知道的,可是他熟悉古书,却是后来才渐渐发现的。”怎样发现的呢?吕先生没有说。后来,我们听说过一件事: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提出建设“精神文明”,胡乔木院长想知道这一词语最早的出处。这个问题难倒了许多博学鸿儒,语言研究所一名不起眼的助理研究员听说后,立即说:“梁启超。”他接着从卷帙浩繁的《饮冰室合集》中查得出处。这位虽无高学历、高职称,却有真见识、真学问的学者,就是刘洁修。这件事无疑给吕叔湘留下了深刻印象。吕先生后来又知道他独立编撰汉语成语辞典,表示赞赏,称誉为“一项巨大的工程”,“并不那么轻而易举”,“是很愉快然而很不轻松的工作”。吕先生采取这种态度,不是偶然的。

《词典的故事》阅读答案

《词典的故事》阅读答案 词典的故事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的小学。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没有过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并觉得世界上的所有学问就深藏在张老师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词典中间。小学快毕业了,学校要组织大家到15公里外的刷经寺镇上去照毕业相。我们便每天盼望着去到那个对我们来讲非常遥远的小镇。 不久以后,十多个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师带着上路了。将近中午时分,我们这十多个手脚拘谨、东张西望的乡下孩子便顶着高原的强烈阳光走到镇上人漠然的目光中和镇子平整的街道上了。第一个节目是照相。照完相我们走到街上。太阳照在头顶。 我们开始出汗。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手上的汗又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元钱。父亲把吃饭与照相的钱都给了老师,又另外给了我一元钱。这是我那时候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大的一笔钱。我知道小伙伴们每人出汗的手心里都有一张小面额的钞票,比如我的表姐手心

里就攥着五毛钱。表姐走向了百货公司,出来时,手里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线。 而我走向了新华书店。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干净的玻璃柜台里摆放着几十本领袖书,以及几部当时流行的小说。我有些胆怯地在玻璃柜台前轻轻行走,突然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认了出来。 那本书跟领袖书同样大小,同样的红色,同样的塑料封皮。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我把攥着一块钱人民币的手举起来,嘴里发出了很响的声音:“我要这本书!” 书店里只有我,还有一个营业员。 营业员走过来,和气地笑了:“你要买书吗?” 我一只手举着钱,一只手指着那本成语词典。 但是,营业员摇了摇头,她说:“我不能把这书卖给你。买这本书需要证明,证明你来自什么学校,是干什么的。”我说自己来自一个汉语叫马塘、藏语叫卡尔古的小学,是那个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她说:“那你有证明都不行了。你们马塘是马尔康县的,刷经寺属于红原县。你要到你们县的书店去买。”我的声音便小了下去,我用自己都不能听清的小声音说了一些央求她的话,但她依然站在柜台后面坚

《现代汉语词典》熟语(成语)集

《现代汉语词典》熟语(成语)集 A 按下葫芦浮起瓢:比喻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无法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B 八竿子打不着(zháo):形容二者之间关系疏远或毫无关联。“竿”也作杆。 八九不离十:几乎接近(实际情况)。 八字没一撇(piě):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学问、成绩等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以后仍继续努力。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在党的领导下,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百闻不如一见:听到一百次也不如见到一次,表示亲眼看到的远比听人家说的更为确切可靠。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原指马陆这种虫子被切断致死后仍然蠕动的现象。如用来比喻人或集团虽已失败,但其势力和影响依然存在(多含贬义)。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比喻自作自受,自食恶果。 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处于困境中的人的痛苦和难处。 彼(bǐ)一时,此一时: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改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事物变化达到某种程度,是经过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 兵来将挡(dǎng),水来土掩(yǎn):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计策、手段,都有对付办法。也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 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到绝境不肯死心。也比喻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 不费吹灰之力:形容做事情非常容易,不费什么力气。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不见棺材不落泪: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知痛悔。 不经(jīng)一事,不长一智: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于那件事情的知识。 不可同日而语: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比,不能相提并论。 不期然而然:设有料想到如此而竟然如此。也说不期而然。 不入虎穴(xué),焉得虎子: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历艰险,就不能获得成功。 不知天高地厚:形容见识短浅,狂妄自大。 C 差之毫厘,谬(miù)以千里:开始相差得很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强调不能有一

成语中的哲理

成语中的哲理. 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教条主义 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 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6、"望梅止渴"说明了: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 7、"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意识的作用 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 10、"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11、"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据此回答 "拔苗助长"错误主要在于: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

观性 12、"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 (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4)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的制约 13、"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他:尊重规律,能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 14、这两个成语共同说明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15、"智子疑邻"的主要错误在于:凭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16、"智子疑邻"告诉我们: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17、"审时度势"是说: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18、"尽力而为"符合体现了: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19、"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物质决定意识 20、"杞人忧天"错在: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21、"人定胜天"思想:是不科学的,它片面夸大了主观能动性,而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22、"事在人为"的观点错在: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最新词典中意义改变的成语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最新词典中意义改变的成语 近日一试题中出现了一个成语“上行下效”运用正误的判定,原句如下:“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很多同学质疑这句话里“上行下效“的使用不正确。 特别提示同学们,第七版词典已将「上行下效」为贬义词的注释删除。「上行下效」不再是贬义词,而是中性词,意为“是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么干。”所以例句中“上行下效”的使用正确。 在此提示大家:成语备考中要以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为准,关注最新成语意思的变化哟!这类成语很多,比如成语「呼之欲出」,原意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新增含义“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在考试中容易出错,一定要加倍注意! 下面是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一些更新了的成语: 一、扩大局部意义的成语 【感同身受】原指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 【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现在也用来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空穴来风】原义为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语出宋玉《风赋》),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急风暴雨】急剧而猛烈的风雨,多用来比喻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或激烈的斗争。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绠短汲深】比喻能力薄弱,任务重大,难以胜任(多用作谦辞)。 【七窍生烟】形容气愤、焦急或干渴之极,好像耳目口鼻都冒火。 【石破天惊】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行云流水】漂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 【百废俱兴】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投桃报李】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

燕赵典故成语的文化探析_刘鸿雁

燕赵典故成语的文化探析 刘鸿雁 (河北大学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摘要:凡是产生于燕赵大地的、或与燕赵先贤有关联的、或是燕赵文学作品中的典故成语都属于燕赵典故成语。燕赵典故 成语蕴含着历史、 文学、艺术、思想、医学、地理、宗教、民俗等诸多方面丰富的文化信息,对研究民族文化、优化河北发展的人文环境、促进燕赵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燕赵典故成语;燕赵文化;传统文化;燕赵精神;文化产业中图分类号:H13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494(2013)02-0117-04 收稿日期:2012-05-28 作者简介:刘鸿雁(1977-),女,河北保定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词汇。 典故成语是指带有典故性质的成语。典故是诗文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和词语。成语是常见的一种熟语,是习用的、意义完整的、定型的固定词组。典故成语,是指成语里含着典故,即蕴涵典故的成语。典故本身就是古书中的故事或词语,所以其中必然凝聚着历史。而成语是一些最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现象,屡经引用或反复加工,逐渐定型,凝结而成。事实上,很多成语,是由典故构成的。如“画龙点睛”、“画蛇添足”、“四面楚歌”、“胸有成竹”等。成语包括三类:历史中继承的、从外民族语言中借用的、当代创新的。典故成语很明显是属于历史继承的成语[1]。 春秋战国时期,河北境内燕、赵双雄并峙,还有号称 “战国第八雄”的中山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分布着丛台赵王城、邺城遗址、广府古城、古中山国遗址、正定古城、定州汉中山国都、燕下都、涿州三义宫等古都古城遗址,演绎着燕赵历史根脉文化的不朽传奇[2]。燕赵文化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丰厚博深,典故成语也是其中之一。燕赵典故成语①是燕赵历史的凝缩,是汉语言财富中的珍宝,在汉语成语大家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燕赵典故成语的选取 燕赵典故成语是指与燕赵地域或燕赵文化相联系的典故成语。某个典故成语只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之一即可判定为燕赵典故成语: 1.产生于燕赵大地的典故成语(1)源于燕赵人为主角的燕赵故事 这些成语大多承载燕赵历史文化精神核心内涵。如战国时燕人郭隗(今河北省定兴县河内村人)为燕昭王“招贤纳士”出谋划策,招揽贤才“先自隗始”,使燕国日趋强大;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表现出燕赵先人包容开放的文化气度;宋太祖赵匡胤(涿州人,今属河北)“雪夜访普”表现出一代天子不耻下问的谦恭品格。 (2)源于外地人为主角的燕赵故事 这些成语典故的历史事件发生在燕赵大地,已融为燕赵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3]。 如西门豹治邺(今河北临漳县城西南)时与恶势力斗争的“簪笔磬折”;燕太子丹于易水(今河北省易县境内)送荆轲刺秦“一去不返”、留下慷慨雄壮的“燕市悲歌”;巨鹿(今属河北邢台)的“破釜沉舟”展示了项羽的气魄;井陉(今河北井陉)的“背水一战”传颂着韩信的智谋;“围魏救赵”、“因势利导”记载了孙膑计解邯郸(今河北邯郸)之围的史实。 2.与燕赵先贤关联的典故成语 燕赵历史文化名人客居他乡时同样展示着燕赵风貌。如刘备(今河北涿州人)的“三顾茅庐”,刘琨(今 2013年3月保定学院学报 Mar.,2013第26卷第2期JOURNAL OF BAODING UNIVERSITY Vol.26No.2 ①本文成语语源的判定主要依据《成语探源词典》和《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部分依据“百度词典”(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5318700397.html, ),还参考了《中国地域文化丛书》之一《燕赵文化》中的附录一“燕赵历代人物简表” 。117 DOI:10.13747/https://www.360docs.net/doc/5318700397.html,ki.bdxyxb.2013.0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