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地位

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地位
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地位

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地位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5日—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会议的11人,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组成的主席团主持了此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做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有重大作用。 [1-2]

目录

.1全会背景

.2全会内容

.?工作重心

.?基本政策

.?经济外交

.3历史意义

.4会议报告原文

.?原文

.?注释

全会背景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经过充分准备,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央机关食堂,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会议的11人。会议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组成的主席团主持。这是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奠基的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4张)

毛泽东主持了开幕会议,并于1949年3月5日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27人在会上发了言。会议听取并集中讨论了毛泽东的报告,批准1945年6月党的七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批准由中国共产党发起的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批准毛泽东关于以八项条件作为与国民党南京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的声明,并根据毛泽东的报告通过了相应决议。 [1]

全会内容

会议确定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会议认为,今后解决国民党残余军队的方式,“不外天津、北平、绥远三种”。“天津方式”,即用战斗去消灭敌军的方式;“北平方式”,即和平改编国民党军队的方式;“绥远方式”,即暂时维持原状,以后再改编敌军的方式。当前首先必须采取的还是“天津方式”,但后两种方式也不能忽视,必须认真学会和平斗争的方式。会议认为,在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开展政治斗争,无论在军事和政治斗争中,都应把原则的坚定性同策略的灵活性紧密结合起来。为了适应斗争的需要,必须培养大批革命干部,要把人民解放军看成培养干部的学校,准备把210万野战军全部地化为工作队。 [3]

工作重心

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根据毛泽东的报告,全会认为,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如今,由于敌强我弱,党的工作重心一直在乡村。党着重在乡村聚集力量,在乡村开展武装斗争,发动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为夺取城市作好准备。历史已经证明这个方针是完全必要和完全正确的,并且是完全成功的。经过辽沈、平津和淮海

三大战役后,敌我力量发生了根本变化,继续采取适应了。党的工作重心应该由乡村转向城市,实行由城市领导乡村的工作方式。然而这不等于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而应当城乡兼顾,使城市工作和农村工作、工人和农民、工业和农业紧密地结合起来。但是,党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

会议还深入讨论了如何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问题。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确定,党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在领导城市工作时,党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吸收大量工人入党,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共产党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以便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统治集团、官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并向帝国主义者作外交斗争。

会议明确指出,党要立即开始着手各项建设事业,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将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作为中心任务。城市中的其他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会议号召全党同志必须用全力学习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会议特别提醒全党,只有将城市的生产建设工作恢复和发展起来了,将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了,并使工人和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我们的政权才能够巩固。否则,党和人民就不能维持政权,就会站不住脚,就会失败。 [4]

基本政策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另一项重要工作是确定党在全国胜利后的一系列基本政策。全会指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后,我们要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为此,全会规定了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

在政治方面,会议分析了革命在全国胜利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矛盾。第一种是国内的,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种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由于这些基本矛盾的存在,会议强调要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强化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一方面,党要认真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革命知识分子,这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力量和基础力量;另一方面,党要团结尽可能多的能够和我们合作的小资产阶级和自由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它们的知识分子和政治派别,以便孤立反革命分子。同时,党必须坚持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自己的干部,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地工作。 [4]

经济外交

在经济方面,会议科学地分析了革命胜利后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认为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将是构成新中国经济的几种主要形式。对于这几种经济成分,党的政策应确定为:第一,必须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共和国所有,使这部分经济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

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第二,对于占现代工业经济第二位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必须采取既利用又限制的政策。这就是说,利用它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必须限制它的消极方面,将其纳入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的轨道。第三,对于占国民经济90%左右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向着集体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在外交方面,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的时候所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毛泽东把它称为“另起炉灶”。毛泽东又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它们一天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后来毛泽东把它比喻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在新中国诞生的前夕,在党的工作重心面临由农村向城市转变,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的历史性时刻,怎样保证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永不变色,顺利地适应工作重心的转变,担负好新的历史重任,是摆在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面前的重大课题。

为此,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防止资产阶级思想侵蚀党的队伍,有预见性地提出了防止“糖衣炮弹”进攻的重大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预见性地提出了防止“糖衣炮弹”进攻的重大问题,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警惕居功自傲和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他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毛泽东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还提出,我们要掌握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迎接新的更加伟大的任务的到来。最后,全会还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作出禁止给党的领导人祝寿和用党的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等规定。

历史意义

七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出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党的建设是一个伟大工程。

在中国革命转折关头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为推动和发展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保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做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有重大作用。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它在革命的转变关头,为党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1]

会议报告原文

原文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

【引言: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至十三日举行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出席的有中央委员三十四人,候补中央委员十九人。这次会议是在中国人民革命全国胜利的前夜召开的,是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移到城市,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特别着重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经济各种成分的状况和党所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毛泽东估计了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以后的国内外阶级斗争的新形势,及时地警告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成为对于无产阶级的主要危险。毛泽东的这个报告,和他在同年六月所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构成了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所通过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经起了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的政策基础。

党的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报告,通过了相应的决议。

在这次会议以后,中共中央就由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迁往北平。】

(毛泽东在西柏坡会议上发言,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辽沈、淮海、平津三战役⑴以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消灭。国民党的作战部队仅仅剩下一百多万人,分布在新疆到台湾的广大的地区内和漫长的战线上。今后解决这一百多万国民党军队的方式,不外天津、北平、绥远三种。用战斗去解决敌人,例如解决天津的敌人那样,仍然是我们首先必须注意和必须准备的。人民解放军的全体指挥员、战斗员,绝对不可以稍微松懈自己的战斗意志,任何松懈战斗意志的思想和轻敌的思想,都是错误的。按照北平方式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是增加了,这就是迫使敌军用和平方法,迅速地彻底地按照人民解放军的制度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对于反革命遗迹的迅速扫除和反革命政治影响的迅速肃清,比较用战争方法解决问题是要差一些的。但是,这种方法是在敌军主力被消灭以后必然地要出现的,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是于我军于人民有利的,即是可以避免伤亡和破坏。因此,各野战军领导同志都应注意和学会这样一种斗争方式。这是一种斗争方式,是一种不流血的斗争方式,并不是不用斗争可以解决问题的。绥远方式,是有意地保存一部分国民党军队,让它原封不动,或者大体上不动,就是说向这一部分军队作暂时的让步,以利于争取这部分军队在政治上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保持中立,以便我们集中力量首先解决国民党残余力量中的主要部分,在一个相当的时间之后(例如在几个月,半年,或者一年之后),再去按照人民解放军制度将这部分军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⑵。这是又一种斗争方式。这种斗争方式对于反革命遗迹和反革命的政治影响,较之北平方式将要保留得较多些,保留的时间也将较长些。但是这种反革命遗迹和反革命政治影响,归根到底要被肃清,这是毫无疑问的。决不可以认为反革命力量顺从我们了,他们就成了革命党了,他们的反革命思想和反革命企图就不存在了。决不是这样。他们中的许多人将被改造,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将被淘汰,某些坚决反革命分子将受到镇压。

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在国内没有消灭阶级和世界上存在着帝国主义制度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军队还是一个战斗队。对于这一点不能有任何的误解和动摇。人民解放军又是一个工作队,特别是在南方各地用北平方式或者绥远方式解决问题的时候是这样。随着战斗的逐步地减少,工作队的作用就增加了。有一种可能的情况,即在不要很久的时间之内,将要使人民解放军全部地转化为工作队,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估计到。现在准备随军南下的五万三千个干部,对于不久将要被我们占领的极其广大的新地区来说,是很不够用的,我们必须准备把二百一十万野战军全部地化为工作队。这样,干部就够用

了,广大地区的工作就可以展开了。我们必须把二百一十万野战军看成一个巨大的干部学校。

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在南方各地,人民解放军将是先占城市,后占乡村。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人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如果这样想,那是完全错误的。但是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必须学会在城市中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并向帝国主义者作外交斗争。既要学会同他们作公开的斗争,又要学会同他们作荫蔽的斗争。如果我们不去注意这些问题,不去学会同这些人作这些斗争,并在斗争中取得胜利,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失败。在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以后,不拿枪的敌人依然存在,他们必然地要和我们作拚死的斗争,我们决不可以轻视这些敌人。如果我们现在不是这样地提出问题和认识问题,我们就要犯极大的错误。

在城市斗争中,我们依靠谁呢?有些糊涂的同志认为不是依靠工人阶级,而是依靠贫民群众。有些更糊涂的同志认为是依靠资产阶级。在发展工业的方向上,有些糊涂的同志认为主要地不是帮助国营企业的发展,而是帮助私营企业的发展;或者反过来,认为只要注意国营企业就够了,私营企业是无足轻重的了。我们必须批判这些糊涂思想。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及其代表人物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使他们保持中立,以便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作坚决的斗争,一步一步地去战胜这些敌人。同时即开始着手我们的建设事业,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关于恢复和发展生产的问题,必须确定:第一是国营工业的生产,第二是私营工业的生产,第三是手工业生产。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务须避免盲目地乱抓乱碰,把中心任务忘记了,以至于占领一个城市好几个月,生产建设的工作还没有上轨道,甚至许多工业陷于停顿状态,引起工人失业,工人生活降低,不满意共产党。这种状态是完全不能容许的。为了这一点,我们的同志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必须去学习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只有将城市的生产恢复起来和发展起来了,将消费的城市变成生产的城市了,人民政权才能巩固起来。城市中其他的工作,例如党的组织工作,政权机关的工作,工会的工作,其他各种民众团体的工作,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肃反工作,通讯社报纸广播电台的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

南方和北方的情况是不同的,党的工作任务也就必须有所区别。南方现时还是被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在这里,党和人民解放军的任务是在城市和乡村中消灭国民党的反动武装力量,建立党的组织,建立政权,发动民众,建立工会、农会和其他民众团体,建立人民武装力量,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在乡村中,则是首先有步骤地展开清剿土匪和反对恶霸即地主阶级当权派的斗争,完成减租减息的准备工作,以便在人民解放军到达那个地区大约一年或者两年以后,就能实现减租减息的任务,造成分配土地的先决条件;同时必须注意尽可能地维持农业生产的现有水平不使降低。北方则除少数新解放区以外,是完全另外一种情况。在这里,已经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了人民的统治,并且根本上解决了土地问题。党在这里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这是一切工作的重点所在。同时必须恢复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肃清残余的反动力量,巩固整个北方,支援人民解放军。

我们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经济建设工作,党的经济政策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并且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为什么应当采取这样的经济政策而不应当采取别样的经济政策这个问题上,在理论和原则性的问题上,党内是存在着许多糊涂思想的。这个问题应当怎样来回答呢?我们认为应当这样地来回答。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在抗日战争以前,大约是现代性的工业占百分之十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百分之九十左右。这是帝国主义制度和封建制度压迫中国的结果,这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性质在经济上的表现,这也是在中国革命的时期内和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从这一点出发,产生了我党一系列的战略上、策略上和政策上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的明确的认识和解决,是我党当前的重要任务。这就是说:

第一,中国已经有大约百分之十左右的现代性的工业经济,这是进步的,这是和古代不同的。由于这一点,中国已经有了新的阶级和新的政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由于受到几重敌人的压迫,得到了锻炼,具有了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资格。谁要是忽视或轻视了这一点,谁就要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第二,中国还有大约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这是落后的,这是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的,我们还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经济生活停留在古代。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在这点上,我们已经或者即将区别于古代,取得了或者即将取得使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地向着现代化发展的可能性。但是,在今天,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是和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谁要是忽视或轻视了这一点,谁就要犯“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第三,中国的现代性工业的产值虽然还只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百分之十左右,但是它却极为集中,最大的和最主要的资本是集中在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中国官僚资产阶级的手里。没收这些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就使

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使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这一部分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谁要是忽视或轻视了这一点,谁就要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第四,中国的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占了现代性工业中的第二位,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由于受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或限制,在人民民主革命斗争中常常采取参加或者保持中立的立场。由于这些,并由于中国经济现在还处在落后状态,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在这个时期内,一切不是于国民经济有害而是于国民经济有利的城乡资本主义成分,都应当容许其存在和发展。这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经济上必要的。但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不是如同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不受限制任其泛滥的。它将从几个方面被限制――在活动范围方面,在税收政策方面,在市场价格方面,在劳动条件方面。我们要从各方面,按照各地、各业和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对于资本主义采取恰如其分的有伸缩性的限制政策。孙中山的节制资本的口号,我们依然必须用和用得着。但是为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利益,为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现在和将来的利益,决不可以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限制得太大太死,必须容许它们在人民共和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的轨道内有存在和发展的余地。对于私人资本主义采取限制政策,是必然要受到资产阶级在各种程度和各种方式上的反抗的,特别是私人企业中的大企业主,即大资本家。限制和反限制,将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内部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如果认为我们现在不要限制资本主义,认为可以抛弃“节制资本”的口号,这是完全错误的,这就是右倾机会主义的观点。但是反过来,如果认为应当对私人资本限制得太大太死,或者认为简直可以很快地消灭私人资本,这也是完全错误的,这就是“左”倾机会主义或冒险主义的观点。

第五,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百分之九十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的,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必须组织生产的、消费的和信用的合作社,和中央、省、市、县、区的合作社的领导机关。这种合作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在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管理之下的劳动人民群众的集体经济组织。中国人民的文化落后和没有合作社传统,可能使得我们遇到困难;但是可以组织,必须组织,必须推广和发展。单有国营经济而没有合作社经济,我们就不可能领导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逐步地走向集体化,就不可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就不可能巩固无产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权。谁要是忽视或轻视了这一点,谁也就要犯绝大的错误。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第六,人民共和国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没有对外贸易的统制政策是不可能的。从中国境内肃清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国民党的统治(这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者的集中表现),还没有解决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问题,只有待经济上获得了广大的发展,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先进的工业国,才算最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而欲达此目的,没有对外贸易的统制是不可能的。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

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第一种是国内的,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种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因为这样,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在人民民主革命胜利以后,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必须强化。对内的节制资本和对外的统制贸易,是这个国家在经济斗争中的两个基本政策。谁要是忽视或轻视了这一点,谁就将要犯绝大的错误。

第七,中国的经济遗产是落后的,但是中国人民是勇敢而勤劳的,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上世界各国工人阶级的援助,其中主要地是苏联的援助,中国经济建设的速度将不是很慢而可能是相当地快的,中国的兴盛是可以计日程功的。对于中国经济复兴的悲观论点,没有任何的根据。

旧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所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彻底的反帝国主义的性质,使得帝国主义者极为仇视这个革命,竭尽全力地帮助国民党。这就更加激起了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者的深刻的愤怒,并使帝国主义者丧失了自己在中国人民中的最后一点威信。同时,整个帝国主义制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大大地削弱了,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反帝国主义阵线的力量是空前地增长了。所有这些情形,使得我们可以采取和应当采取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的方针。帝国主义者的这种控制权,表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在国民党军队被消灭、国民党政府被打倒的每一个城市和每一个地方,帝国主义者在政治上的控制权即随之被打倒,他们在经济上和文化上的控制权也被打倒。但帝国主义者直接经营的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依然存在,被国民党承认的外交人员和新闻记者依然存在。对于这些,我们必须分别先后缓急,给以正当的解决。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的时候所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在做了这些以后,中国人民就在帝国主义面前站立起来了。剩下的帝国主义的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可以让它们暂时存在,由我们加以监督和管制,以待我们在全国胜利以后再去解决。对于普通外侨,则保护其合法的利益,不加侵犯。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一天它们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关于同外国人做生意,那是没有问题的,有生意就得做,并且现在已经开始做,几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人正在互相竞争。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召集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一切条件,均已成熟。一切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都站在我们方面。上海和长江流域的资产阶级,正在同我们拉关系。南北通航通邮业已开始。陷于四分五裂的国民党,已经脱离了一切群众。我们正在准备和南京反动政府进行谈判⑶。南京反动政府方面在这个谈判中的推动力量是桂系军阀,国民党主和派和上海资产阶级。他们的目的是

使联合政府中有他们一份,尽可能地保存较多的军队,保存上海和南方资产阶级的利益,力求使革命带上温和的色彩。这一派人承认以我们的八条⑷为谈判基础,但是希望讨价还价,使他们的损失不要太大。企图破坏这一谈判的是蒋介石及其死党。蒋介石还有六十个师位于江南一带,他们仍在准备作战。我们的方针是不拒绝谈判,要求对方完全承认八条,不许讨价还价。其交换条件是不打桂系和其他国民党主和派;一年左右也不去改编他们的军队;南京政府中的一部分人员允许其加入政治协商会议和联合政府;对上海和南方资产阶级的某些利益允许给以保护。这个谈判是全面性的,如能成功,对于我们向南方进军和占领南方各大城市将要减少许多阻碍,是有很大利益的。不能成功,则待进军以后各个地进行地方性的谈判。谈判的时间拟在三月下旬。我们希望四月或五月占领南京,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并定都北平。我们既然允许谈判,就要准备在谈判成功以后许多麻烦事情的到来,就要准备一副清醒的头脑去对付对方采用孙行者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兴妖作怪⑸的政策。只要我们精神上有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就可以战胜任何兴妖作怪的孙行者。不论是全面的和平谈判,或者局部的和平谈判,我们都应当这样去准备。我们不应当怕麻烦、图清静而不去接受这些谈判,我们也不应当糊里糊涂地去接受这些谈判。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的和必需的灵活性。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求我们党去认真地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这些是这个专政的领导力量和基础力量。没有这种团结,这个专政就不能巩固。同时也要求我们党去团结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它们的知识分子和政治派别,以便在革命时期使反革命势力陷于孤立,彻底地打倒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因为这样,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给他们工作做,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使他们在工作上做出成绩来。从团结他们出发,对他们的错误和缺点进行认真的和适当的批评或斗争,达到团结他们的目的。对他们的错误或缺点采取迁就态度,是不对的。对他们采取关门态度或敷衍态度,也是不对的。每一个大城市和每一个中等城市,每一个战略性区域和每一个省,都应当培养一批能够同我们合作的有威信的党外民主人士。我们党内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关门主义作风所养成的对待党外民主人士的不正确态度,在抗日时期并没有完全克服,在一九四七年各根据地土地改革高潮时期又曾出现过。这种态度只会使我党陷于孤立,使人民民主专政不能巩固,使敌人获得同盟者。现在中国第一次在我党领导之下的政治协商会议即将召开,民主联合政府即将成立,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全党对于这个问题必须有认真的检讨和正确的认识,必须反对右的迁就主义和“左”的关门主义或敷衍主义两种倾向,而采取完全正确的态度。

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资产阶级怀疑我们的建设能力。帝国主义者估计我们终究会要向他们讨乞才能活下去。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 [5-6]

注释

〔1〕见本卷《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注〔1〕、《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注〔1〕、《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注〔1〕。

〔2〕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九日,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董其武、兵团司令官孙兰峰等率部四万余人起义。起义部队自一九五○年二月二十一日起,在人民解放军绥远军区领导之下进行整编,至四月十日改编成为人民解放军。

〔3〕关于和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举行和平谈判事宜,中共中央于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六日决定:“(一)谈判开始时间:四月一日。(二)谈判地点:北平。(三)派周恩来、林伯渠、林彪、叶剑英、李维汉为代表(四月一日中共中央决定加派聂荣臻为代表),周恩来为首席代表,与南京方面的代表团举行谈判,按照一月十四日毛泽东主席对时局的声明及其所提八项条件以为双方谈判的基础。(四)将上列各项经广播电台即日通知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按照上述时间地点,派遣其代表团,携带为八项条件所需的必要材料,以利举行谈判。”

〔4〕见本卷《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

〔5〕孙行者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从而战败铁扇公主的故事,见明朝吴承恩著的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五十九回。 [6]

蜀锦风格特征及形成

蜀锦的风格特征及其形成 蜀锦是蜀地的丝织提花织锦,既具有宋锦云锦等织锦相同的共性,又具有蜀锦自己的独特的风格特征,而蜀锦的风格特征,受于蜀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地域环境等元素的基因影响在几千年的孕育、生长、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征。这些风格特征体现了蜀地及民族的最朴实及追求真、善、美的理念,从而形成了蜀锦民族的及地区的人文景观融合为一体的载体,蜀锦成为蜀地的历史文化的代表,象征着蜀民族及蜀地的风貌。 一、蜀锦风格特征孕育、生长、形成的历程 “一个事物的形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而蜀锦的形成需要哪些必备条件呢?主要是: 1、原料:桑蚕丝 2、工具 3、生产技艺 4、织锦匠人等要素 通过织锦技艺来实施,而这些要素蜀地具备状况。 (一)原料(桑蚕丝) 成都是处于四川盆地的西部,沃野千里,气候湿润,宜桑养蚕。据历史考古记载:“蚕,以蜀为盛,故蜀曰蚕丛,蜀亦蚕也”,并有“蚕丛古国”之称,今已成为我国丝绸生产出口三大基地之一,这为蜀锦的形成原料要素具备。 (二)蜀地的织锦历史悠久 从史料记载,在原始社会蜀地已有水平踞织机的工具,距今四千多年前夏禹已织丝、绢、帛。商周已有“花绮”。蜀锦肇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汉,盛于唐,宋代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历经元明清,独占鳌头,已成为蜀地的主要经济支柱。 (三)蜀锦生产的基本内容 蜀锦从起源形成至晚清历经了漫长的历史进程。蜀锦是一只多色彩丝织成的提花锦缎。它的制作形成既需要提花织锦的一般条件,又需要自身的特需条件综合起来。蜀锦制织的基本内容: 蜀锦制织必备条件: 1、织锦原料:蚕丝。 2、生产工具:从缫丝、调丝、纺、捻、并、炼丝、染色、牵、纺纬、织锦 3、艺人:花本,经纬制织及上机拉花,投梭织锦。

诸葛亮与蜀锦

诸葛亮与蜀锦 中国财税博物馆单笑寒 在中国财税博物馆的“摇钱树与理财家”展区有一块《诸葛亮兴蜀图》青铜浮雕,常常引得参观者在此驻足流连。 诸葛亮是中国人极为熟悉的历史人物,他运筹帷幄,足智多谋,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是智慧与谋略的化身。历史上的诸葛亮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更是一位懂得力尽其善的理财高手。 三国时期,蜀国的国力在当时是最为弱小的。史载西晋统一中国时,蜀国只有28万户,94万人口,同期的东吴则有52.4万户,230万人口,魏国则有103万户,443.28万人口。蜀国建国初期,由于刘备与原益州的统治者刘璋进行了将近三年的战争,致使益州百姓“饥膏草野”。刘备攻占成都后又纵兵抢掠且“置酒大飨士卒,取蜀城中金银分赐将士”,使原本比较充裕的府库为之一空,以致日常军费开支都成了问题。为了振兴蜀国,加强实力,诸葛亮理财首先着眼于移民耕种,将劳动力与土地相结合,努力做到“游户自实”。“游户自实”就是把流离失所的“游户”安置在土地上,迁徙世居山林之民于可耕之地,不仅让百姓安居乐业,也使土地得到了很好的开发。蜀汉建都成都后,诸葛亮命李严移民二万充实汉中。汉中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雨量丰沛,物产富饶。汉高祖刘邦攻取关中时,“萧何常居守汉中,足兵足食”。东汉末年,张鲁政权也以汉中作为根据地,在韩遂、马超之乱时,“关西民从子午谷”逃奔来汉中的就有“数万家”,因此汉中“户出十万,财富土沃”。但曹操在降服张鲁后为了充实自己关中地区的实力,将汉中人口几乎迁徙一空,蜀汉虽攻取了汉中,但只“得地而不得民也”。经过李严这样大规模的移民耕种后,终于使一度荒凉的汉中地区得到重新开发,成为财富民安的富庶之地。降服南中(南中地区是指蜀汉南部的越嶲、益州、永昌、牂柯四郡)后,诸葛亮一方面对夷民“徙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诸夷自此“渐去山林”,着力于农耕;同时,“命人教打牛以代刀耕”,帮助少数民族运用畜力代替人力,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诸葛亮对南中地区的开发,不仅促成其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大发展,而且也使蜀国的经济实力和兵源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蜀汉后期姜维每出征北伐,“羌、胡出马牛羊毡毦及义谷裨军粮,国赖其资”。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因此历代统治者对于水利设施建设都极为重视。因为历代统治者对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都极为重视。成都附近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水利工程,诸葛亮辅政后马上指出:此堰农本,国之所资,组织了1200人的水工队伍专门从事该工程的维修和保护工作。 通过这两项政策,蜀国的国力得到了发展,为以后诸葛亮北伐中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期的另外一个杰出理财家——曹操也在北方推行了类似的政策。曹魏当时大力发展民屯,也就是由政府出面招募流民,分配土地,推行屯田,并且由国家提供生产工具,农忙时节种田,农闲时节则组织起来进行系统的军事训练,很快,曹魏就出现了兵精粮足的国势。 然而真正体现诸葛亮高超理财本领的则是他对蜀锦的重视。 锦是中国传统的高级多彩提花织物,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锦是以精练染色的桑蚕丝为经纬原料,常常使用多种金银线,其织造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六书故》曰“织彩为纹曰锦”。锦的价值在丝绸织品中最高,因其耗工多、费用大、技术要求高,于是便有“其价如金”之说。蜀锦因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有“中国四大名锦”之首的美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蜀锦的生产已经非常兴盛,到了西汉,蜀锦开始自成特色,但此时数量少,并不出名。

西藏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拉萨中学高三年级(2019届)第七次月考文科综合 地理试卷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A. 提高附加值 B. 降低人工成本 C. 缩小规模 D. 加强合作 2. 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A. 基础设施好 B. 交通便利 C. 销售市场大 D. 信息通达 3. 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A. 打造自主品牌 B. 扩大生产规模 C. 产品款式多样 D. 增强国际影响 【答案】1. A 2. D 3. A 【解析】 本题组以M公司的经营发展为载体,考查M公司经营重心变化的原因、产业转移的原因以及M公司的发展特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题详解】 根据图1,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1996年该公司

关闭了自有生产厂,整个过程在不断减少生产厂直至全部全部关闭,说明M公司将重心放到了自主设计方面,这种做法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故A项正确。加工服装的人工成本低于设计服装,B项错误;关闭自有生产厂,只是改变了经营重心,规模不一定会减小,C项错误;企业发展主要是为了提高利润,加强合作是过程,不是目的,D项错误。 【2题详解】 研发中心和总部需要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与温州相比,上海经济发达,信息通达,便于企业掌握市场信息,故D项正确。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对总部的布局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A、B项错误;M公司的销售市场在国内,不只是上海,C项错误。 【3题详解】 结合M公司的发展历程,公司在1996年关闭生产厂、开设专卖店,随后将总部和研发中心搬迁到信息通达的上海市,所以M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故A项正确。M公司1996年关闭了自有生产厂,没有扩大生产规模,B项错误;材料没有产品款式的信息,C项错误;据图1,M公司2008年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其市场并不在国外,D项错误。 【点睛】本题组解答的关键是根据M公司发展历程图,抓住M公司经营方向的转变,再推断出M公司具体的转变方向为自主设计服装品牌。 华北地区某城市,一周以来天气晴好,日均温均在10℃ 以上。某日突降大雪,延续 2日,之后气温回升,积雪初融,该城市某停车场出现“雪馒头”景观 (下图 ),“雪馒头”都位于渗水方砖 (中心空洞,露出土壤)的中央。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 该时段最有可能在 A. 1月初 B. 4月初 C. 7月初 D. 10月初

四川社会历史简况

四川社会历史简况 (一)行政区划。 (二)人口与民族。 (三)悠久的历史与古蜀文明和“天府之国”。 (四)主要历史文化与近代史上的主要历史事件。 (五)科技教育优势与杰出人才。 (一)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底,全省有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181个县(市、区)、4544个乡镇、239个街道办事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社区居民委员会4822个,村民委员会50182个。 (二)人口与民族。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全省共有26563878户,86421445人,平均每户3.25人,总人口数比2004年增加了468514人,年增长率为0.54%,比上年下降了0.23个百分点。总人口中:男性44836367人,占总数的51.88%;女性41585078人,占总人口的48.12%,男女性别比为107.8:100。总人口中:18岁以下的18654580人,占总人口的21.59%;18岁~35岁的24839717人,占总人口的28.74%;35岁~60岁的30993594人,占总人口的35.86%;60岁以上的11933554人,占总人口的13.81%。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有55个少数民族。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四川少数民族人口415万人。其中世居的14个少数民族按在省内人口的多少依次为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 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四川民族地区幅员辽阔,面积30.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0.14%。凉山彝族自治州有彝族人口181万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藏族人口122万人,是全国第二大藏区;羌族人口30万人,是全国惟一的羌族聚居区。此外,省内有18个市为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2005年底,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达80万人,其中有6个享受民族地区待遇的县(区)和95个民族乡。 (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在今川西地区,由古蜀

部编历史七下期中(1—13课)知识点总结

部编历史七下期中(1—13课)知识点总结 第1课秦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统一 1.隋朝建立: 背景:北朝的最后一个政权是北周,北周末年时外戚杨坚掌握大权建立三要素: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统一: 背景:南朝的最后一个政权是陈,陈后主不问政事、沉迷享乐 概况: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文帝的统治: 内容: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同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数量大幅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局面。) 二、开通大运河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隋文帝605年开始开凿 概况: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两长:全长2000多千米 三点: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评价/作用:①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②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注:评价唐太宗: ①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 ②他在位期间,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③但他也有过失之处,晚年崇尚迷信,但是总体说功大于过。 三、女皇帝武则天 1.武则天即位: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高宗去世后,她先后废掉两个已做皇帝的儿子,自己称帝,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是唯一的女皇帝。 2.治国措施: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③减轻人民负担,注重发展生产; 3.治国效果:经济继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郭沫若评价武则天) 四、“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1.唐玄宗即位:唐玄宗李隆基是武则天的孙子,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在位期间,年号“开元”。 2.治国措施:①整顿吏治,裁减冗员eg:重用姚崇、宋璟②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治国效果: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注:汉唐出现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统治者励精图治,政治清明; ③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④生产工具革新促进经济发展;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注:汉唐出现盛世局面给我们的启示: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②要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 ③统治者必须自身的执政素质。

蜀锦风格特征及形成

蜀锦地风格特征及其形成 蜀锦是蜀地地丝织提花织锦,既具有宋锦云锦等织锦相同地共性,又具有蜀锦自己地独特地风格特征,而蜀锦地风格特征,受于蜀民族地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地域环境等元素地基因影响在几千年地孕育、生长、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地风格特征.这些风格特征体现了蜀地及民族地最朴实及追求真、善、美地理念,从而形成了蜀锦民族地及地区地人文景观融合为一体地载体,蜀锦成为蜀地地历史文化地代表,象征着蜀民族及蜀地地风貌. 一、蜀锦风格特征孕育、生长、形成地历程 “一个事物地形成必须具备一定地条件.”而蜀锦地形成需要哪些必备条件呢?主要是: 、原料:桑蚕丝 、工具 、生产技艺 、织锦匠人等要素 通过织锦技艺来实施,而这些要素蜀地具备状况. (一)原料(桑蚕丝) 成都是处于四川盆地地西部,沃野千里,气候湿润,宜桑养蚕.据历史考古记载:“蚕,以蜀为盛,故蜀曰蚕丛,蜀亦蚕也”,并有“蚕丛古国”之称,今已成为我国丝绸生产出口三大基地之一,这为蜀锦地形成原料要素具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蜀地地织锦历史悠久 从史料记载,在原始社会蜀地已有水平踞织机地工具,距今四千多年前夏禹已织丝、绢、帛.商周已有“花绮”.蜀锦肇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汉,盛于唐,宋代又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历经元明清,独占鳌头,已成为蜀地地主要经济支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三)蜀锦生产地基本内容 蜀锦从起源形成至晚清历经了漫长地历史进程.蜀锦是一只多色彩丝织成地提花锦缎.它地制作形成既需要提花织锦地一般条件,又需要自身地特需条件综合起来.蜀锦制织地基本内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蜀锦制织必备条件: 、织锦原料:蚕丝. 、生产工具:从缫丝、调丝、纺、捻、并、炼丝、染色、牵、纺纬、织锦 、艺人:花本,经纬制织及上机拉花,投梭织锦. 、蜀锦技艺(包括独特地工艺及制作要诀). (四)生产工艺程序: 、经线:从蚕丝原料加工直到上机织锦. 、纬线 、花本制作:(挑花结本)从设计图案到反花上花. 挑花结本是有纹样设计上机作业地先行.把纸纹样变成丝线上机提花作业纹样.蜀锦花楼织锦机要织出多彩复杂地纹样图案,需要控制经线升降织入纹样需要多色纬线地提花装置花本.而制作花本地作业——挑花结本.古人在《蚕桑萃编》早就述说到“凡花本必先挑而后织,花有本,挑有式,织有法……挑花画工之巧,实缘画工之奇而其要则,在挑花结本者之为画工传神.”在《天工开物》中耕明确叙述了“挑花结本”地程序与方法,“结花本,按图织成丝线纹样,画师先画何等花色于纸上,结本者以丝线随画量度,计算分寸妙思而结成,据此,挑花结本,作业顺序,内容进行作业,转换成丝线纹样——花本上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花楼织锦机与花本地结合,图案纹样转移完成织锦工程. 锦,古书云“织彩为文,多色显花地丝绸”则为锦,美丽多彩地图案展现在绸面上,必须通过花本和花楼织机来实施多色图案从纸上转移到多色绸面上,形成提花织锦,花楼织锦机与花

成都的历史文化#(精选.)

成都的历史文化 成都的历史文化 成都是一座有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元前四世纪,古蜀国王开明九世于“广都樊乡”(今双流境)“徙治成都”,以“周太王从梁止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相沿至今。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兴筑成都城垣。当时城周12里,高7丈。成都城市在这一年正式建立。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岷江两岸人民兴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二千多年来一直浇灌着成都平原。由此,成都水旱从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故世称“天府”。西汉时期,成都织锦业驰名天下,当时,在城西南设立了锦官,专管织锦,并筑有锦官城,故成都又有“锦官城”、“锦城”之称。五代后蜀主孟昶时,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故成都还有“芙蓉城”、“蓉城”之称。在历史上,成都又是一座水网密布,江桥众多,树木葱笼,繁花似锦的“花城”。19世纪法国旅行家古德尔孟曾赞叹成都是“东方的巴黎”。 二千多年来,成都一直是祖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秦、汉、晋、隋皆因得蜀而统一天下。西汉公孙述、三国刘备、西晋李雄、东晋李寿、

五代前蜀王建、后蜀孟知祥等封建王朝均建都成都。成都又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县治所,元、明、清为四川省治所。民国初年,成都是四川省省会。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为川西行政公署驻地。1952年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为四川省省会至今。 成都是工商繁茂的大都会。秦汉时代,成都是全国有名的商业都市。汉代,又是全国五大都会(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之一。唐代有“扬(州)一益(成都)二”之称。北宋时期是汴京以外的第二大都会。唐宋时期成都的商业已突破了历史上传统的坊市制的束缚,兴起了临街设店和前店后坊(手工作坊)的格式,进而发展为城内有东市、南市、新南市、西市和北市,城外有草市的格局。一年内,各种专业性市场不断:一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城内还兴起了繁华的夜市。现在中共四川省委的所在地“商业街”,成都市委原所在地“羊市街”,这些街名也反映了成都历史上商业的繁荣。 纸币是中国发明的,成都又是中国纸币的发源地。当时,在成都城外西边的“净从寺”(即成都西门万佛寺)有制造纸币(交子)的用纸和印刷纸币的作坊。成都所制交子,是世界货币史上使用最早的纸币,它对贸易往来、金融业的发展和经济繁荣等起了重大作用。

七年级历史下册1-13课知识点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隋朝建立三要素及灭亡时间和原因?启示? 581年、隋文帝坚、长安;618年、炀帝的暴政 隋灭亡的启示:关注民生,爱惜民力,以民为本 2.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大运河的中心、自北向南起止地点、有哪几段组成?连接了哪五大水系?(三点四段五河)大运河开通的作用(意义、影响)?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三点:(中心)、涿郡(北)、余杭(南);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由北向南) 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有何作用或影响? 标志:隋炀帝创立进士科; 作用(影响):(1)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围(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4)提高了官员的素质。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也可记课堂总结的) 4.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唐太宗年号? 618年、渊、长安、贞观 5.贞观时著名宰相:敢于直言的是?善于谋略的是?敢于决断的是?用人原则:征、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 用人原则: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知人善任 6.贞观时期的治国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用人上:完善科举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官吏考查 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生产。互市。 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安西都护府)。 7.武则天时统治措施及其贡献? 政治上: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用人上:发展科举制(殿试、武举) 经济上: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军事上:开拓巩固边疆(北庭都护府) 贡献:承上启下(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8.唐玄宗前期(开元年间)重用的贤相有?治国措施? 崇、宋璟 (1)重用贤能,崇宋璟。 (2)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3)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4)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9.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1)农业方面:发明推广重要生产工具:曲辕犁(耕地);筒车(灌溉)(2)手工业:丝织(蜀锦);制瓷: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南青北白),唐三彩(3)商业:国际大都会(长安),商业区(市)和居民区(坊)严格分开。10.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唐蕃和亲的意义? 开明平等;促进了吐蕃经济社会发展

蜀锦蜀绣

蜀锦 "锦"是中国古代一种丝织品,代表了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蜀"是四川的古称,因蜀地盛产桑而多有蚕虫,桑蚕吐丝作茧而盛产丝,故四川自古便盛产丝织物,通过南、北丝绸之路将丝绸和锦缎传到了世界各地。 锦类织品因其原材料珍贵和生产工艺繁琐,生产效率低,有谓之"寸锦寸金",是当时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中国历史上有四大名锦:(四川)蜀锦、(南京)云锦、(江苏)宋锦和(广西)壮锦,其工艺、原料大同小异,因其在不同地域及不同历史时期代表了当时纺织物的地位或潮流方向,而得以盛名。 蜀锦的历史很为悠久,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三国时期,蜀锦是蜀国军备开支的重要来源。2006年,蜀锦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有1995年出土于新疆尼雅古精绝国国王墓葬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是织锦类唯一的国家一级文物,锦上除织有鸟兽、日月等汉代流行纹饰外,还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文字,色彩斑斓历经千载仍然艳丽。 蜀绣又名“川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的总称,同蜀锦齐名,都被誉为蜀中之宝。清代道光时期,蜀绣逐渐进入市场,形成专业化规模生产,民间成立了专门行会组织三皇神会,由铺(店主)、料(领工)、师(工人)组成。那时成都的九龙巷、科甲巷一带的蜀绣最为著名,刺绣手工作坊有八九十家。这些民间绣坊的刺绣主要分三类:穿货(包括枕套、被面、鞋帽、霞披、挽袖等)、行头(戏装)、灯彩(红白喜事用的围屏、彩帐等)。 光绪二十九年 (1903) ,清政府在成都成立了四川省劝工总局,内设刺绣科,各县劝工局也设刺绣科。劝工总局聘请名家设计绣稿,同时钻研刺绣技法。当时一批有特色的画家如刘子兼的山水、赵鹤琴的花鸟、杨建安的荷花、张致安的虫鱼等画作入绣,既提高了蜀绣的艺术欣赏性,同时也产生了一批刺绣名家,如张洪兴、王草廷、罗文胜、陈文胜等。张洪兴等名家绣制的动物四联屏曾获“巴拿马赛会”金质奖章。 据统计,蜀绣针法有12大类,130余种之多,在四大名绣中是最丰富的,而70余道衣锦线更是蜀绣所独具。所以当时来成都的外国人,“多购买数十年外之旧绣品为玩物,能出重价”。蜀绣有自已独特的运针方法和刺绣技艺,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由于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影响,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人们把蜀绣的艺术风格概括为“严谨细腻的针法,淡雅清秀的色彩,优美流畅的线条,中国水墨画的格调”。 蜀绣古品极少传世,较早的“北宋蜀绣双冠图片”,现藏西南师范大学,绫地,上绣二株鸡冠花、孤屿、水草水波纹,一雄鸡立于屿上昂首振翼催晓,上端印“明昌御览”玉玺一方。明昌是金章宗皇帝年号,可能是宋朝廷赠给金国的。明代秦良玉锦袍也是迄今罕见的蜀绣珍品,一件为蓝缎并金绣蟒袍,

蜀绣蜀锦考察及其创新运用

2018年7月西部皮革文化与探索 蜀绣蜀锦考察及其创新运用 朱睿 (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服装服饰中刺綉和锦綉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装饰手法,在当今全球化大生产模式下复杂的手工刺綉和织锦更加 弥足珍贵。因此主要对极具巴蜀文化特色的蜀綉、蜀锦技艺进行了实地研究和考察,了解其制作工艺、服饰运用手法、图案发展 过程。对当今中国卓越技艺创新设计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蜀綉蜀锦;工艺;创新运用 中图分类号:E1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 -1602 (2018) 14-0113 -02 1前言 本文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实地考察四川省成都市蜀锦织绣博 物馆,为蜀绣蜀锦技艺和作品进行调研,得出有关刺绣的主要针法、工具、四大名绣特点尤其蜀绣特点;蜀锦纹样、发展阶段的报 告。同时针对当下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和消费需求快速化反映等市场 现状,特提出将蜀绣蜀锦打破传统花鸟云纹等传统纹样设计以及扩 大其在各种类服装的运用范围。 1.1蜀綉、蜀锦技艺介绍 在蜀锦织绣博物馆中有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蜀绣、蜀锦。他们是两种不同的工艺技法。蜀绣是需要使用者通过穿针引线在已经织 好的编织物上手工刺绣的一种绣技技法,而蜀锦是竖的经线横的纬线相 交支出不同图案的彩色丝织物。它们都是采用的蚕丝作为原材料。 1.2创新思路 本人针对当下蜀绣、蜀锦在市场中的运用和现状提出以下几点 创新方式$(1)结合其他传统技艺、如拼布艺术、绣缀法等;(2)创新图案设计$抽象、后现代、夸张放大设计元素等手法。借鉴如 EUCCI品牌对中国图案的大胆运用;(3)扩大服饰品种,将蜀绣蜀 锦与潮牌结合等创新手段,做到老少皆宜。 2考察部分 2.1蜀綉 2.1.1蜀绣历史介绍 中国刺绣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且不同区域间经过长期发展和 不断传承创新,无论在游牧民族服装、王公贵族的朝服亦或是民间 百姓日常绣帕、头饰等都可以见到刺绣的身影。刺绣的历史与我国 不同时期经济、文化、不同民族间风俗间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刺绣 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至今,熠熠发光。 作为四大名绣之一的蜀绣,是以四川成都为生存中心的手工丝线刺 绣。针法约-0余种,蜀绣技艺特点为运用自如、针迹平齐严谨、色彩 光亮,过渡自然柔和;常有针法有滚针、编织针、铺针、切针、晕针 等,其中晕针中的二二针、二三针、三三针最具蜀绣特点。 2. 1.2 刺绣的主要工具有:绷轴、棚架、插闩、嵌条、绷框组成。组 合方式是将绷框放至于绷凳上,绣娘则只需坐在坐具上在绣绷上绷 紧的布上进行刺绣即可。 2.1.3蜀绣代表题材 成都又称“蓉城”,因为其以芙蓉花作为市花,由此极具代表 题材的是芙蓉锦鲤。除了芙蓉花之外,成都的大熊猫也闻名遐迩,憨态可掏熊猫的不同的姿态$站着的、坐着的、吃竹子等的都是蜀 绣的代表题材。 2.2蜀锦 2.2.1锦历史介 蜀锦纹样具有吉祥、美好等寓意,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愿景和祝福。我国最早的织锦始于西周,至春秋时期逐渐增多,当时蜀锦色 彩较为单一,多为二色锦、三色锦。图案亦规则拘谨,多为简洁几何纹 。 在后 不 地发展中, 不同时期表现出风 各 的图案 。彩 和纹饰也明显增多,丰富多样的题材和精湛的技艺一度使蜀锦在全国具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随着外来文化的传入,为蜀锦纹样变化融人新 的设计思路。多带有夕卜来纹样浓郁的地方特色。 可以说,到唐代蜀锦织造技术与产品是全国的流行风向标。纹 样在唐代更加丰富,其主流纹样为联珠、团窠、卷草纹。宋元时期 题材则多以花鸟纹、几何装饰纹。明清蜀锦在技法上继承了宋唐盛 行的卷草纹、写生花鸟、几何纹样(多为六变和八边形)直到近现 代蜀锦多运用于装饰、旅游纪念、收藏、工艺品;纹样涉及名人字 画、民族图案、地方风光。蜀锦织绣博物馆中也更多体现蜀中特 色,多见各式三星堆纹样。 2.2.2锦 纹样 蜀锦配色典雅富丽,大多以经线彩色起线,彩条添花,经纬起 花,先彩条后锦群,方形、条形、几何骨架添花,对称纹样、四方 连续,色彩鲜艳,对比强烈,风格明显。其中代表成都的金沙遗址 中出土的太阳神鸟图形作为古蜀人祭祀的神器。展示了古蜀人崇鸟 崇曰的信仰特征,图案构思巧妙,逼真玄幻。通过蜀锦表现该题材 可谓是智慧的融合,凸显民族特色。 太阳神鸟整个图形呈现圆环形状,上饰复杂精巧的偻空图案,分内 外两层,内层为沿环周等距分布的十二条g齿形光环;外层图案围绕内 层图案,由展翅的神鸟组成,他们手足相连,朝同一方向飞行。 除了太阳神鸟还有宋代流行至今的在蜀锦上表词织字,表现在 用蜀锦织就的书法作品除了本身的文字书写技艺更是制造技艺的高 超。同时对传统花鸟画的描绘体现出文人墨客们审美的高远情趣。最后还有利用蜀锦对名俗画、名家画作的复刻。 2.2.3蜀锦织机 传统的蜀锦织机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本人通过考察了解到,博物馆中一共有三台小花楼木织机,其中绿色的织机为清代道光年间流 传至今唯一一台可使用的。机器大约长六米,高五米,宽幅一点五米。织出的蜀锦宽幅为80公分。其部件繁多,纱线相互交错,要使用这些 巨大的机器,需要两人合作。一人(头梭工)手脚并用,一边丢不同颜 色的梭子一边控制脚下的16根竹竿来改变图案颜色;每织一行,另一 人(提花工)需要嵌线提拉和过线以控制蜀锦图案。这样的织法效率并 不高,通过和相关人员交流得知这样工作一天能织出7CM。但是在2000 多年前这已经是最快的织锦方法,在当今各种专业化生产设备层出不穷 的时代人C的织造技艺任仍需要我们去传承。 3蜀绣蜀锦在服饰中的运用 藏馆内能参观到的是清代满族服饰,包括了戏曲龙袍,补服以 及汉族女子服饰。首先龙袍是圆领、右衽,袖子则是马蹄袖,平时 挽起,射猎时会放下起保护手腕的作用。龙袍上的图案则是有九条 作者简介:朱睿(1997—),女,汉族,重庆,本科,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研究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 113

蜀锦的历史地位及贡献

一、蜀锦的历史地位及贡献 蜀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距今己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作为极富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蜀锦作为成都的一绝,去年八月由我司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六月申报成功并授牌。目前“蜀锦织造技艺”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蜀锦起源于春秋战国,兴于汉、盛于唐,居中国四大名锦之首,堪称中国织锦的第一座里程碑,其余三大锦,宋锦、云锦、壮锦都是在其基础和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宋代以后织造重心逐渐移至江南,尤其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元代朝廷设立“江宁织造局”,为皇室织造的云锦,织造加入真金、孔雀毛,华丽极至,堪称中国织锦的最后一座里程碑、、、、、、。 蜀锦在历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是具大的,成都因历史上盛产蜀锦得名“锦城”、“锦官城”,环城的河流亦称“锦江”,成都因“蜀锦”而名扬四海、、、、、、。早在战国时期蜀锦就与西亚互通有无,由此开辟了中亚的国际文化交通商道;三国时,刘备用蜀锦作为决敌之资;宋代朝廷在成都设“成都府锦院”、“茶马司锦院”供朝廷和官府需求,用蜀锦交换战马,满足边疆战事需要;历史上,蜀锦作为奢侈品,专贡朝廷享用和国礼赠送,并留下了许多传世精品,它把人类的文化、历史和文明聚于一身,在经纬交织中演绎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进程。 二、蜀锦的现状 近年来,地处沿海发达地区的江浙,有众多的丝绸研究机构和高等学府,在织锦方面的研究比西部遥遥领先。今天,物质文明极大丰富必将促进丝绸文化的研究和发展。1986年南京云锦研究所被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古代丝绸文物基地”,由财政每年拨款扶持,加之社会各界和当地政府的重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南京云锦硕果累累,2004年南京云锦开始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纵观全国丝绸和织锦发展的现状,地处西部的成都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成都蜀锦厂建立于50年代,是西南地区生产蜀锦唯一的专业厂家,在继承和发展蜀锦方面做出了较大的成就,但在研究方面几乎是空白。由于体制和市场双重原因,1995年全面停产,蜀锦频临灭绝。 为了保护、拯救蜀锦这项传统工艺,2002年,由成都丝绸公司组建对蜀锦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拯救工作。三年多来,一是复制了6台清代大花楼织机,恢复了手工织造蜀锦;二是开发了一批能体现巴蜀文化和特色的蜀锦工艺品和实用品;三是与高等

河北省唐山市高三4月六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唐山市2019-2020学年度高三4月六校联考 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选项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左传》记载,熊绎受封于楚,“……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这表明 A.春秋时分封制依然巩固 B.楚王笃行宗法爱国忠君 C.楚国成就霸业早有端倪 D.楚国早期艰难不失礼乐 25.从汉朝史料来看,一些重要的物产名号往往辅以地名,如:“鲁缟”、“齐纨”、“蜀锦”等,这反映汉朝 A.区域性经济分工明显 B.品牌意识深入人心 C.各地注重本土化宣传 D.区域生产形成特色 26.唐代,儒学家韩愈激烈地批判佛学,提出对于佛教应该“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到了北宋,以程颐程颢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却基本上都“出入于老释者数十年”,对佛学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这一变化 A. 利于推动儒学思想趋时更新 B. 反映了佛道思想更符合潮流 C. 体现政府文化政策比较开明 D. 表明商品经济促进观念开放 27.据史料记载,海禁下的明代走私现象远超前代,既有民间百姓的走私活动又有外交使节和沿海兵勇利用官方便利的走私行为,该现象说明 A.明朝手工业品受到海外青睐 B.利润丰厚令人们铤而走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