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小柴胡汤》的适应证2七个和解方剂。

49《小柴胡汤》的适应证2七个和解方剂。
49《小柴胡汤》的适应证2七个和解方剂。

第49讲:《小柴胡汤》的适应证(2)

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一次课主要讲了《小柴胡汤》的适应证之一,第96条。

第96条讲得是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而出现的一组证候,它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为主证。

如果我们要把在少阳病篇提纲证所说的口苦、咽干、目眩结合起来的话,这就是少阳病的七个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再加上我们前面提到的脉弦细,它是少阳病的主脉。这七个主要症状,和一个主脉,我们应当把它的症状表现,把它的每个症状的

病机,都应当娴熟于胸中,都应当很好的掌握。

少阳枢机不利,使用的治疗方剂是《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这张方子,是七个药所组成的。柴胡和黄苓,柴胡解经邪,黄苓清腑热,针对了少阳病经腑同病的第一个特点。柴胡疏气郁,黄苓清胆热,针对了少阳病容易气郁、容易化火的第二个特点。所以柴胡和黄苓这两个药是《小柴胡汤》中的,最主要的一组配伍。

01.40,至于半夏和生姜,它们的作用有三点,第一点这两个药都是辛味的,辛可以散,助柴胡以疏通少阳气机的郁结。第二个功能,这两个药都是化痰、消饮、去水的,针对了少阳病三焦水道失调以后,容易化饮、生痰、生水的这样病理的特点。然后半夏和生姜还有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针对少阳病胆热最容易犯胃,胆热犯胃,胃气上逆就出现了喜呕、多呕、善呕这样的症状。

可见第二组药在治疗少阳病的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三组药是人参、甘草、大枣,说它是半个《理中汤》也可以,说是半个《四君子汤》也行,在治疗发热性疾病的时候,用上三个补气的药,它的作用,一是助少阳正气以袪邪,因为我们说了少阳是个小阳,是不弱阳,少阳阳气抗邪的能力不足,所以在三个补气的药,在柴胡的带领下可以助少阳正气以袪邪。

另外在《金匮要略》里、《难经》里都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样的话。

少阳之邪不解,少阳阳气又比较弱小,邪气很可能由阳入阴,而少阳传入太阴。所以在《小柴胡汤》这张方子之中用了三个补气的药,也有补太阴脾气,防止邪气内传太阴的这种预防作用。

03.40,所以《小柴胡汤》是一个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和解作用的方剂。和枢机、解郁结、行气机、畅三焦、化痰浊。

既然是和解剂,所以在服药方法上,它就有特殊的要求。

我们打开讲义看138页,《小柴胡汤》后,“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这就叫煮后去滓再煎的方法。

煮是什么意思?我们在太阳病篇提到过了,就是药物加水以后,在火上共同加热的过程,叫煮。

煎是什么意思?我们前面也说过,引用了西汉杨雄

《方言》的话说,“凡有汁而干谓之煎”。

用现代汉语说,就是把液汁状的东西,加热浓缩的过程。

《小柴胡汤》煮了以后,把药渣子去掉,剩下药液再加热浓缩。这样做,从现代药理实验来看,有提高柴胡解热作用的效果。

传统的注家说,这样做的目的,有利于药物的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更好的起到和解作用。

在《伤寒论》里,凡是和解剂,无论是和解中焦半上半下枢机的《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和《旋复代赭汤》也罢。还是和解少阳半表半里枢机的《小柴胡汤》、《大柴胡

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也罢。这七个方子,都属于和解剂,都要求煮后去滓再煎。这种服药方法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去研究它、去应用它。

在《小柴胡汤》方后,附了加减应用,正因为少阳病或者兼有太阳、或者兼有阳明、或者兼有太阴、或者兼有三焦不畅的痰饮水湿内生。

痰饮水湿内生以后,水气凌心,或者有心悸,水邪犯肺,或者有咳嗽,这样的话,或见症状多,张仲景常常随证加减。

所以《小柴胡汤》方后,附了加减的举例示范。这些内容我布置给大家,是大家下去自己学的内容,我在课堂上就不多讲了。

在《伤寒论》中,有多少方子后面附有加减化裁呢?一共有七个方子,这七个方子就是二小,《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四逆散》,我们将在“少阴病篇”讲;

《通脉四逆汤》,也会在少阴病篇讲;《真武汤》在太阳病篇提到,在少阴病篇还会讲到;《理中汤》,我们在太阴病篇会提到,但是《理中汤》这张方子,我们将在霍乱病篇遇到;《枳实梔子豉汤》,我们会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篇里遇到。

以上七个方子,张仲景在方后都附有加减举例,《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四逆散》、《通脉四逆汤》、《真武汤》、《理中汤》以及《枳实梔子豉汤》。其中《枳实梔子豉汤》,只加了一味药,就是加大黄。而前6个方子的后面的加减,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张仲景在什么情况下习惯去什么药。这些内容我们不在课堂上讲,所以希望大家课下自己去学习学习,从中来学习张仲景用药的一些规律。

09 .10,下面我们接着谈《小柴胡汤》的适应证,讲义的139页,原文的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这条原文开头所说的“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是指的正气不足,气血虚弱,抗邪能力差,就容易感受外邪。

所以这既是少阳病的成因,实际上也是其他六经病的成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血虚弱,抗邪能力差,邪气于是就侵入了人体,侵入到哪一经呢,要根据临床症状来分析。

“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胁下是少阳所过的部位,就提示这是少阳本经直接感受外邪而发病。

我们不是说少阳病的成因,可以是少阳经脉直接感受外邪吗?依据就是这一条,正气不足,外来邪气直接侵犯少阳经,和正气相争,结于胁下。这是和正气相争的部位,是在少阳经的部位。

邪入少阳会出现什么样的表现呢?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这正是寒邪伤少阳经的表现。

所以我上次课在解释往来寒热的时候,我说往来寒热是寒来而热往,热来而寒往,既然有恶寒的这个症状,它一定有寒邪的存在,有寒伤阳气、温煦失司的因素,它才可以恶寒。

而对于少阳病寒邪在经的这种情况来说,当然寒在经、正邪相争,寒邪占优势的时候,就会感到恶寒,当少阳阳气蓄积力量,奋起

方剂学-和解剂练习

第四单元和解剂 一、A1 1、半夏泻心汤的功用是 A、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B、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C、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D、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E、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2、和解剂应用时需注意 A、和解剂仅用于肝脾不和病证 B、和解剂性质平和,无明显寒热补泻之偏 C、和解剂既可用于纯虚证,也可用于纯实证 D、外邪在表,未入少阳者,可先以和解剂缓少阳之急 E、和解剂偏于扶正补中之功 3、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两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人参、生姜、半夏、甘草、大枣 B、半夏、黄连、黄芩、甘草、大枣 C、人参、黄芩、半夏、干姜、甘草 D、柴胡、人参、黄芩、生姜、甘草 E、半夏、黄芩、人参、炙甘草、大枣 4、半夏泻心汤适用于 A、胃虚有热,和降失常,症见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者 B、脾胃虚弱,水热互结,症见心下硬满,干噫食臭,肠鸣下利者 C、脾胃虚弱,寒热错杂,症见心下痞满,但满不痛,呕吐下利者 D、脾胃虚弱,寒热错杂,症见脘腹痞胀,恶食懒倦,大便不畅者 E、脾胃虚弱,痰浊内阻,症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苔腻脉滑者 5、《伤寒论》原著中,半夏泻心汤证的成因是 A、桂枝汤证过汗 B、桂枝汤证误下 C、小承气汤误下 D、小柴胡汤证误下 E、大承气汤证应下失下 6、四逆散的组成药物中不包括 A、柴胡 B、陈皮 C、枳实 D、芍药

E、炙甘草 7、功用为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方剂是 A、四逆散 B、逍遥散 C、达原饮 D、痛泻要方 E、大柴胡汤 8、逍遥散所主证候的病机要点是 A、阴虚肝郁,横犯脾胃 B、肝血不足,疏泄失常 C、肝气郁滞,耗伤阴血 D、肝郁血虚,脾失健运 E、营血虚滞,肝失疏泄 9、四逆散所主证候的病因病机是 A、实邪闭阻,抑遏阳气 B、气机不畅,阳气内郁 C、血虚受寒,寒客经脉 D、少阴阳虚,阴寒上逆 E、肾阳衰微,阴寒内盛 10、逍遥散中配伍薄荷的用意是 A、散结除痞 B、疏郁透邪 C、散肝舒脾 D、清利头目 E、疏肝散热 11、小柴胡汤的组成是 A、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炙甘草、大枣 B、柴胡、黄连、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 C、柴胡、黄芩、半夏、枳实、干姜、人参、炙甘草 D、柴胡、黄芩、黄芪、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 E、柴胡、黄芩、干姜、人参、茯苓、炙甘草、大枣 12、蒿芩清胆汤的功用是 A、疏肝解郁,益血健脾 B、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C、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D、清热利湿,逐瘀退黄 E、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13、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是

方剂学_许文忠_和解剂

1.熟悉:和解剂的涵义、适应证及分类。 2.掌握: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四逆散、半夏泻心汤、大柴胡汤、葛根黄芩黄连汤。 3.熟悉:痛泻要方、防风通圣散。 4.了解:疏凿饮子。 【说明】 需掌握的方用“▲▲▲”标志,熟悉方用“▲▲”标志,了解方用“▲”标志,无标志的为参考方。凡是采用调和的方法,以解除少阳半表半里之邪,肝脾功能失调,上下寒热互结者,表里同病者,统称和解剂,属于“八法”中的“和”法的范畴。 【范畴】 和解剂原为治疗足少阳胆经病证而设。然而,胆附于肝,表里关系至为密切,无论肝胆受邪,或本身功能失调,常相互影响,并往往累及脾胃,故肝脾之间失调,上下寒热互结而气机升降失常者,皆可用和解剂治疗。此外,前人以“疟不离少阳”,多将治疟方剂列入和解剂中。[说明 ┌和解少阳 │ │调和肝脾 本剂包括┤ │调和寒热 │ └表里双解 【分类、配伍规律及适应证】 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表里双解。 【注意事项】 1.凡外感疾病,表邪未解,或邪已入里,阳明热甚者,不宜使用和解剂。 2.凡由劳倦内伤,饮食停滞,气血不足而见寒热者,不宜使用。 3.七情内伤,肝脾不和,治宜配合思想开导方法。和解剂共选正方10首,按功用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表里双解四类。 1.和解少阳适用于邪在少阳的病证。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主方,主治伤寒少阳病,而致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蒿芩清胆汤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主治湿热之邪郁阻少阳证,症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苔腻微黄等。 2.调和肝脾适用于肝脾不和的病证。四逆散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主治阳气内郁而致手足不温,以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等症。逍遥散治证由肝郁血虚及脾弱所致,而以肝郁血虚为主,其功养血疏肝,兼以健脾,主治两胁作痛,头痛目眩,食少倦怠,月经不调等。痛泻要方补脾柔肝,而以治脾为主,主治脾虚肝实所致的痛泻。 3.调和寒热适用于寒热互结于中焦,升降失常的病证。半夏泻心汤和胃降逆,开结消痞,主治中气虚弱,寒热互结于中焦而致的痞、呕、下利。 4.表里双解适用于表里同病之证。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心下痞鞕或满痛,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为主症。防风通圣散疏风解表,通里清热,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之证。葛根芩连汤外解肌表之邪,内清肠胃之热,主治热利而表邪未解者。疏凿饮子于泻下逐水之中兼能疏风发表,适用于阳水实证,水湿泛溢表里而遍身尽肿者。1.比较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的组成意义及其主治证的异同点? 2.比较逍遥散与痛泻要方的组成意义及其主治证的异同点? 3.试分析半夏泻心汤的组成意义及主治证的病机? 4.试述表里双解的概念和应用时的注意点。 5.分别叙述大柴胡汤与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组成意义、功用和适应证。

方剂学-和解剂

第四单元和解剂 细目一概述 1.和解剂的适用范围和解剂主要适应于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病证。和解剂原为治疗伤寒邪入少阳而设,因少阳属胆,位于表里之间,既不宜发汗,又不宜吐下,惟有和解一法最为适当。然而,胆附于肝,与肝互为表里,胆经发病可影响及肝,肝经发病也可影响及胆,且肝胆疾病又可累及脾胃,导致肝脾不和;若中气虚弱,寒热互结,又可导致肠胃不和。因此,肝脾不和证、肠胃不和证也是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2.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临床依据病证不同,应分别选用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的治法与方剂。 (2)和解剂组方配伍较为独特,既祛邪又扶正,既透表又清里,既疏肝又治脾,无明显寒热补泻之偏,性质平和,作用和缓,照顾全面,所以应用范围较广,主治病证较为复杂。然而,该法毕竟以祛邪为主,纯虚证不宜使用,纯实证者亦不可选用,以免贻误病情。 (3)凡外邪在表,未入少阳者;邪已入里,阳明热盛者,均不宜使用和解剂。 细目二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伤寒论》 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方歌: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百病此方宗。 速记:生芹菜炒大虾仁。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热入血室证。妇人中风,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配伍意义:本方证为伤寒邪入少阳,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之间,少阳经气不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所致。邪在表者当从汗解,邪入里者则当吐下,今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表里之间,则非汗吐下所宜,故治疗当以和解之法。方中以苦平之柴胡为君,入肝胆经,透泄少阳半表之邪,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以疏散,气机得以条畅。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柴胡升散,黄芩降泄,两者配伍,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 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邪从太阳传入少阳,缘于正气本虚,故又佐以人参、大枣益气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气以御邪内传,俾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炙甘草助人参、大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胃气调和,诸症自除。原方“去滓再煎”,使药性更为醇和,药汤之量更少,减少了汤液对胃的刺激,避免停饮致呕。 全方配伍特点: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祛邪为主,兼顾正气。 蒿芩清胆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青蒿脑钱半至二钱淡竹茹三钱仙半夏钱半赤茯苓三钱青子芩钱半至三钱生枳壳钱半 陈广皮钱半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三钱 方歌:蒿苓清胆碧玉需,陈夏赤苓枳竹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