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减速带减速模型分析报告

道路减速带减速模型分析报告
道路减速带减速模型分析报告

安徽农业大学道路减速带减速模型分析

摘要

减速带作为一种强化型的道路安全交通设施,在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是在行车道上设置的某种突起设施,当汽车以较高车速通过时会产生激烈的机械振动,这种振动从轮胎输入经由车身及座椅传递给汽车驾驶员,使其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从而提示并促使车辆驾驶员自觉、主动地降低车速,但不合理的设置,则会使其成为路障,给行人和车辆带来不便,甚至产生安全隐患。

对于问题一,模型一得出汽车轮轴在经过减速带时的轨迹方程,分别对时间求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得到相应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表达式。考虑到车辆通过减速带的安全性和平稳性,运用物理知识对汽车通过减速带时进行力学分析,得到临界速度1()e v g r R =+。

对于问题二,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应在视野的盲区及学生出入比较多的地方设立减速带,因此路口前减速带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另外欣苑前面的下坡,地势较陡且此处学生来往较多,前应多加设立减速带,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学生的安全。

对于问题三,模型定义,减速效果为在车辆通过减速区域的时间内,车辆以初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在相同时间内通过减速区域的距离之差,再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之商。相应的距离通过相关的动力学分析和计算便可得到。

对于问题三,定义减速效果最优为在不超过限制速度的前提下,人体的舒适度最大,并且保证不堵车的情况下的通过减速带的时间最短。模型一对能达到最优减速效果的车辆速度每隔10km/h 设定了限速区间,在不同的限速区间内减速带的最优设置不同,对0~60/km h 范围内的速度进行分析,最终得到每一个限速区间所对应的减速带的最优设置尺寸和通过相应减速带的最短时间。

关键词:减速带 圆弧形 动力学分析 临界速度

一、问题重述

减速带是安装在公路上使经过的车辆减速的交通设施,减速带很大程度减少了各

交通要道口的事故发生,是交通安全的新型专用设施。汽车在行驶中既安全又起到缓冲减速目的,提高交通道口的安全。请为学校从勤学楼西出口至博学楼这段下坡路设计减速带安装方案,用以确保学生的安全。

有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几个问题:

问题一:建立道路减速带减速的数学模型;

问题二:以确保学生的安全为主要目的,在这段路上需要几条减速带。

问题三:利用所建的数学模型分析在等距连续设置减速带的减速效果;

问题四:利用所建的数学模型给出减速效果最优的减速带的设置方案;

二、问题分析

减速带作为一种特殊的道路安全设施,对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驾驶人速度选择来说,车辆的行驶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驾驶人的期望车速而驾驶人的期望速度又是根据其行驶安全感和乘坐舒适性决定的。如果驾驶人的安全感高、乘坐舒适性好,则他期望车速比较高;反之,驾驶人的期望车速就比较低。道路减速带的控制车速原理是通过影响驾驶人的驾驶心理实现的。目前常用的减速带主要有道钉减速带、驼峰式减速带、水泥台减速带、热塑振动减速带等。我国城市道路上最常见的是条状的橡胶减速带,因此本文主要对橡胶减速带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对问题一分析,减速带的截面形状近似看成是圆弧形,忽略车轮的弹性,对车轮与减速带碰撞时进行几何分析,可以得到轮轴速度和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当司机行驶到距离减速带30米时,开始减速,将其近似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减速带时看成匀速通过减速带,考虑到速度过大时车辆通过振动过大易飞出去,因此,对于问题一只要求出通过减速带时的临界速度即可。

对于问题二的分析,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司机的反应时间及通过减速带的临界速度得出安全距离。

对问题三分析,在问题一的基础上,定义减速效果为在车辆通过减速区域的时间内车辆以初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在相同时间内同过减速区域的距离之差再除以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根据问题一求出的临界速度可以计算在相邻两减速带之间车辆经过减速和加速的时间,最后可以算得通过的距

离,得到等间距设置的减速带的减速效果。

对问题三分析,定义减速效果最优为在不超过限制速度的前提下,人体的舒适度最大,并且保证不堵车的情况下的通过减速带的最大速度。为使减速效果最优,则应在车辆加速时未达到初始速度就到达距离减速带为30米开始减速,若车辆在达到初始速度后有一段匀速期,则三条减速带的效果就和一条减速带的效果一样,这样设置三条减速带就失去了其减速作用的意义,故在刚达到或还未达到初始速度时就开始减速。为达到效果最优,设定限制条件,由此并可求得三条减速带两两之间的距离以及最优宽度和高度。

三、模型假设

1.由于碰撞情况较复杂,为简化模型,忽略轮胎的弹性,将其视为刚体;

2.由于车轮经过减速带的距离很短,将汽车在通过减速带的这一段时间内的速

度的大小近似看做是不变的;

3.假设车辆在看到减速带区域之前做匀速直线运动;

4.车辆载荷、车辆型号相同;

5.司机看到减速带后,先以匀速运动,再以一定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

6.司机看到减速带到减速带之间的距离为定值(因为司机的可视距离有限);

7.车辆到达减速带前和越过减速带后的速度变化忽略,即减速带本身对车速的

影响忽略不计,把车辆在减速带的位置看作为一质点。

8.不考虑车轮与减速带之间的摩擦。

9.假设可视度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

四、模型建立

符号说明

符号描述

r减速带圆弧半径(mm)

1

R汽车轮胎半径(mm)

v汽车通过减速带时的速度(km/h)

b圆弧减速带圆心的纵坐标

D

汽车轮胎半径(mm ) 0v 司机在看到减速带之前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km/h )

e v 汽车通过减速带时轮胎不脱离时的最大临界速度(km/h )

1t 车辆在未到达第一条减速带前开始减速的时刻(s )

2t 车辆到达减速带的时刻(s )

3t 车辆后轮刚离开减速带的时刻(s )

4t 车辆在通过第三条减速带时的时刻(s )

5t 车辆通过第三条减速带后加速到初始速度的时刻(s )

L S 在15~t t 时间段内车辆已初始速度匀速行驶的距离(m )

ae S 设置了减速带后,在15~t t 时间段内汽车行驶的距离(m )

max S 保证车辆限速的两条减速带之间的最大距离(m )

min S 不造成堵车等问题的两条减速带之间的最小距离(m )

S 两条减速带之间的距离(m )

S - 车辆匀减速时驶过的距离(m )

S + 车辆匀加速时驶过的距离(m )

i S 相邻两条减速带之间的距离(m ),其中1,2i =

d a 车辆在匀减速阶段的加速度(2/m s )

u a 车辆在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2/m s )

η

减速效果(%)

模型一:建立道路减速带减速的数学模型

汽车轮胎外径D 为:εB d D 2+=,式中d 轮毂直径;B 轮胎宽度;ε轮胎偏平率。由于轮胎型号较多,各轮胎直径不尽相同,本研究在计算时取D=640mm [2],则轮胎半径320R mm =。

目前普遍使用的驼峰型道路减速带宽度一般为300~500mm ,高度一般为

30~60mm 。通过查找文献[3]发现选用D 型道路减速带即可取得良好的控制车速效果。

表1.1 不同道路减速带尺寸参数

设减速带横截面曲线为一段圆弧,当汽车轮胎与减速带刚接触时,以圆弧减速带弦长的中点为坐标原点,以地面水平线为x 轴,过圆弧减速带圆心并垂直于地面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2.1所示:

由图5.1可知,当轮胎从圆弧上面滚过时,轮轴的运动轨迹为以圆弧圆心为圆心、以1r R +为半径的圆弧,轨迹方程为 减速带类型 高度 h/mm 宽度 L/mm 半径

r 1/mm

A

30 580 1416.67 B

30 500 1056.67 C

40 500 801.25 D

50 370 367.25 E

60 340 270.83 F

40 300 301.25

θO

R

x

y

b

图2.1 轮胎与圆弧形减速带的碰撞模型 1r

2221()()x y b r R +-=+………………………………………………(3.1)

参数方程为

112211()cos 2()cos ,0()[()cos ]x r R vt r R t v y r R r R vt b

θθθ=+-?+?<

θ-=+,将参数方程对t 求导可得轮轴速度: 112221112()cos ,0[()cos ]{()[()cos ]}x y v v r R t v v v r R vt r R r R vt θθθ-=-?+?<

……………………………………………………………………(3.3)

将其对t 求导可得轮轴的加速度:

13222222222111110{()[()cos ]}[()cos ]{()[()cos ]}x y a a v r R r R vt v r R vt r R r R vt θθθ--=???=-+-+--+-+-+-?? ………………………………………………………………………(3.4)

为保证车辆经过减速带时的安全,在通过圆弧减速带最高点时应有y a g ≤,

此时0y v =,21y v a r R

=-+,则2

1v g r R ≤+,得到1()v g r R ≤+,车辆通过减速带时轮胎不脱离的最大临界速度

1()e v g r R =+………………………………………………………(3.5)

将不同的减速带尺寸参数带入到方程(3.5)中,得到不同尺寸的减速带的临界速度e v 如下表:

表1.2 不同道路减速带尺寸参数所对应的临界速度e v 减速带类型 高度

h/mm

宽度L/mm 半径r 1/mm 临界速度 /m s /km h A

30 580 1416.67 4.1673 15.0024 B

30 500 1056.67 3.7104 13.3573 C

40

500 801.25 3.3485 12.0546

D 50 370 367.25 2.6215 9.4376

E 60 340 270.83 2.4307 8.7505

F 40 300 301.25 2.4925 8.9730

模型二:以确保学生的安全为主要目的,在这段路上需要几条减速带

通过查阅地图得知从中兴路与北槐路交叉口~中兴路与官亭路交叉口全长为470米,如图2.2所示

在这段路中通过查阅地图可知欣苑前面的坡道全长约200米,如图2.3所示,坡度设为10°

余下的路近似的看为平路。

通过资料《驾驶员守则》中的安全距离表格表1.3

有表格可知司机的反应时间

s s v x t 9.06.340

1011===……………………………………………………(3.6)

因此本模型以0.9S 为司机遇到紧急情况的反应时间。在平面上的加速度为: a m/s 2……………………………………………(3.7) 因此当司机以通过D 型道路减速带的临界速度行驶时。遇到紧急情况下紧急制动后的行驶距离为

2.9131m 0.55672.35942*2

1=+=+=a v t v s e e ≈3m ……………………………………………………(3.8)

在校园中最主要用以确保学生的安全,因此在路口容易遇见突发事件的情况下。需要在中兴路与北槐路、中兴路与陆羽路、中兴路与桃李路、中兴路与官亭路这四个交叉路口前设置减速带,如果司机是以临界速度通过减速带,则减速带到路口的距离为3m 为最佳。

模型三

先研究一条减速带单独作用的情形,动力学分析图如下:

图2.2 一条减速带的减速作用动力学分析图

如图2.2所示,,,a b c 三点分别为汽车在减速带前开始减速、到达减速带、驶离减速带的相应时刻汽车的位置。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在12~t t 时间段内,车速有所下降,是由于司机看到减速带开始减速一直到通过减速带,在23~t t 时间段内,车辆离开减速带后开始加速。将与13,t t 时刻对应的ac 之间的距离定义为减速带的作用区域,定义31t t t =-为一条减速带的作用时间。

如果相邻两条减速带之间的距离过长,则车辆在经过减速带后在开始第二次减速之前,就已经加速到初始速度开始以初始速度做匀速运动,使得三条减速带的作用于一条减速带的作用效果相同,这样便失去了设置三条减速带的意义。此种情况的动力学分析图如下:

图2.3 三条等距离且相距较远的减速带的减速作用分析图

考虑到上述情况,相邻两条减速带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某一范围内,即max S S ≤。在3t 时速度刚达到初始速度0v 的临界情况,根据动力学知识有:

22

022022e d e

u v v S a v v S a -+?-=???-?=??

…………………………………………………………(3.9) 此时,max S S S -+=+,即

222222000max ()11()222e e e d u d u

v v v v v v S a a a a ---=+=?+………………………(3.10) 定义11d u u d d u

a a K a a a a +=+=为汽车的加速反应度,由定义可知,加速反应度K 值越小,则汽车的加速减速性能越好。

于是有:

220max ()2

e v v S K -=?……………………………………………………(3.11) 再来考虑连续等距三条减速带的情形,其动力学分析图如下:

图2.4 连续等距三条减速带的减速作用动力学分析图

如上图,将15,t t 对应的ae 间的距离定义为三条减速带的作用区域。而51t t t =-定义为减速带作用时间。如果没有设置减速带,则15~t t 这段时间内,汽车会以0v 的速度匀速行驶,对应的距离为:

510()L S t t v =-?………………………………………………………(3.12)

而设置了减速带后,15~t t 时间段汽车试过的距离则为ae 间的距离ae S 。由此减速效果η为:

L ae L

S S S η-=…………………………………………………………(3.13) 因为L ae S S >,所以由定义可知η为一个介于0与1之间的数。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η值越大则减速效果越好。

设减速带之间的距离12i S S S ==为一变量。结合图形求得如下结果:

0212202e d e ab d v v t t a v v S a -?-=???-?=??

……………………………………………………(3.14) 22324322i d u i e e u d bc cd i S a a S t t t t v v a a K S S S ?-=-=+=+?+??==?

……………………(3.15) 0542202e u e

de u v v t t a v v S a -?-=???-?=??

……………………………………………………(3.16) 所以有:

0022510222()2e e i i e e e u d v v v v S S t t t v K v v v a a K K

--=-=+++=-++…(3.17) 2510002()[()2]i L e e S S t t v K v v v v K =-?=-++

?………………………(3.18) 222222

000222222

e e e ae ab bc de i i d u v v v v v v S S S S S K S a a ---=++=++=?+…(3.19) 将上述两式带入η得:

22

02002212[()2]e i i e e v v K S S K v v v v K

η-?+=--++?…………………………………(3.20) 可见η为i S 的函数。

根据题中数据及参考文献[3]中的相关数据,取

060/16.7/2.5/5/u d v km h m s a m s

a m s ==??=??=? 因此2110.6/u d

K s m a a =

+= 模型三 考虑到如果两条减速带的距离过近,则司机在驶过第一条减速带后,不会再加速,而是以e v 匀速驶过下一条减速带。由第一问可知,e v 的速度一般较小,在8/km h 左右。在一条限制速度为60/km h 的道路上,如果出现一段平均车速8/km h 的路程,虽然降低了车速,但过低的速度也会造成诸如堵车等问题,这是交通部门在设置减速带时就应设法避免的问题。因此两条减速带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min S 。如果两条减速带的距离过长,则汽车又会加速到0v 后再减速,达不到限速保证安全的作用,所以两条减速带之间的距离必须小于max S 。把能达到最优减速效果的适宜平均车速定为[,]a b v v 。三条任意间距减速带的减速作用动力学分析图如下:

图2.5 三条任意间距减速带的减速作用动力学分析图

分析上图,234,,t t t 三个时刻对应的位置,,a b c 三点,分别是三条减速带的设置点。12,S S 为三条减速带之间的距离。在加速度一定的前提下,不管12,S S 具体的值如何,汽车从第一条减速带前开始减速到抵达第一条减速带,以及从驶过第三条减速带到加速到0v ,即图中1245~,~t t t t 这两段过程始终是一样的,因此只

考察一三两条减速带之间的情形。

从司机的角度考虑,总是希望在震动不强烈的请况下以最短的时间驶过三条减速带,即42T t t =-最小。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三条减速带距离越近,T 越小;从交通管理部门角度考虑,减速带之间距离过短,则易造成交通堵塞,过长则起不到限速的作用。所以减速效果最优的设置方案转化为满足一定约束条件,以汽车驶过三条减速带的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的优化问题。

先考虑一二两条减速带之间的情况,根据第二问的加速段和减速段驶过的距离分别为S +和S -,相应的加速度分别为u a 和d a 。由运动学知识知:

221221122e u e d v v a S v v a S S S S +-+-?-=?-=??+=?

……………………………………………………(3.21) 解得:

111212d d u u d u d u e d u a S S a a a S S a a S a a v v a a +-?=??+??=??+??=+?+?

………………………………………………(3.22) 因此有,

1132111()()e e e u d u d

v v v v t t v v a a a a ---=

+=-+………………………(3.23) 类似于第二问,定义11d u u d d u a a K a a a a +=+=为汽车的加速反应度,由定义可知,加速反应度K 值越小,则汽车的加速减速性能越好。于是有:

321()e t t K v v -=-…………………………………………………(3.24)

同理,对二三两条减速带之间的情况,有:

432()e t t K v v -=-…………………………………………………(3.25)

因此,

42433212(2)e T t t t t t t K v v v +=-=--=+-………………………(3.26)

车辆驶过三条减速带之间的平均速度为

121212(2)

e S S S S v T K v v v ++=

=+-……………………………………(3.27)

由于12122222e e S v v K S v v K ?=+????=+??,得到12122222(2)e e e S S v S S K v v v K K +=+++-…(3.28) 综上所述,得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如下:

1222min 1max min 2max

22min (2)..e e e a b S S T K v v v K K S S S s t S S S v v v ==+

++-?≤≤?≤≤??≤≤?…………………………(3.29)

综合第一问中6种减速带的e v 值,取算术平均值,所以有 3.13/e v m s =, 同第二问,相关数据取如下的值:

0260/16.7/2.5/5/0.6/u d v km h m s a m s a m s K s m

==??=??=?

?=? 由第二问中的结果知,220max ()812

e v v S K m -=?=,取min 10S m =。对于,a b v v 的取值,在0~60/km h 的速度范围内分为6个等距区间,以速度为30~40/km h 为例,也就是8.3~11.1/m s 。所以取8.3/,11.1/a b v m s v m s ==。用lingo 求解,得到相应限速区间内的最佳设置方案如下表:

表1.3 不同限速区间内减速带的最佳设置方案 限速区间

(/km h ) 减速带距离 1S (m ) 减速带距离 2S (m ) 通过时间 (s )

0~10

10~20 10 10 4.12

20~30 20.5 27.9 5.49

30~40 10 68.9 9.47

40~50

50~60

注:斜线部分表示无解。

因此在斜坡上设置四个减速带可以最有效的控制速度,但在斜坡入口处正好是个拐弯路口,也就是说已经设置过一条减速带,因此斜坡上在设置三条减速带就可以了。因此这条路上一共需要设置六条减速带。

五、模型评价

实际情况中,司机很少以匀减速来达到减速目的,因此本模型很理想化。由于缺少人的舒适度与车速之间量化关系,所以最优减速效果的适宜平均车速未必是人最舒适的车速,但实际情况中,人的舒适度往往会影响到这个最优减速效果的适宜平均车速,所以要确定这个最优减速效果的适宜平均车速,首先应通过对该路段人的舒适度与车速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建立人的舒适度与车速之间的量化关系,求得人最舒适时的车速,并寻求一个最优解。

六、参考文献

[1] 王超,史扬,陈永胜公路设置驼峰式减速带的实际效用研究[J] 山西建筑

2009.35(1):287-288.

[2] 邱望标,黄克,黎熊,蒋辉海,李莉娅减速带形状对汽车振动的影响分析[J]

橡胶工业, 2008.55(11):675-679.

[3] 张榫,魏朗,余强道路减速带对车辆平顺性和安全性的影响[J] 长安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 2008.28(4):95-98.

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指导意见

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指导意见 根据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和我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学校门口的交通状况,因地制宜,按照“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原则,落实相关交通安全设施。 一般交通安全设施: 1、学校门口人行设施:视校门区域长度施划人行横道 线1-2 组,宽度6-8 米,配套设置停车线和菱形人行横道提示标线。 2、减速设施:学校路段可采用减速震荡标线、横向减速标线或纵向减速标线,支路处设置减速带和警告标志,具体视道路情况而定。 3、区域限速和注意儿童标志:在学校路段大门150 米区域间双向设置,建议使用单悬臂结构,净空高度不低于5.5 米。限速值应科学合理。 4、网状线:学校门口禁止停车区域,视需要施划黄色网格标线,禁止以任何原因停车。 其他交通安全设施: 1、交通信号灯、黄闪灯:一般双向设置黄闪灯2 组,交通流量较大的应设置信号灯,并采取分时段配时。 2、道路监控:设置高清视频监控一组,相邻路口信号

灯应设置电子警察 3、隔离设施:学校门口应设置隔离设施,约束通行区间,规范交通流向,宜采用防撞型。 4、停车设施:应开辟接送车辆停放场地,规范停车位标线施划、标志设置和停车诱导。临时停车位可分时段限制停放。 5、测速设备:可根据实际情况单向或双向设置测速设备。学校、幼儿园限速区域应以上下学时段测速为主。 6、人行过街天桥或人行过街地下通道:在校园门前交通流量较大的路段可视情设置人行过街天桥或人行过街地下通道。 注:1、标志标线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 GB5768-2009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GB51038-2015)等技术要求。 2、交通信号灯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 装规范》(GB14886-2006)等技术要求。 3、隔离护栏设置应符合《隔离栅技术条件》(JT/T374-1998)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等技术要求。 4、测速设备及电子警察设置应符合《枣庄市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设置使用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以及《机动车测速仪》(GB/T21255-2007)、《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课程体系建设总结分析报告

课程体系建设总结分析报告

课程体系建设总结分析报告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动适应市场对人才发展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按照“校院合作、工学结合、以岗位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思路,以“共建共管、互利双赢”为原则,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专业依托行业企业的优势资源,破解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瓶颈,形成以“1个中心、4个模块、4个阶段”为特点的“梯进式144”人才培养模式。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瞄准职业岗位,按岗位标准要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组织实施教学,实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岗位的一致性,实现专业教育与行业教育、岗位教育有机结合,学生与行业、岗位、社会“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在真实的岗位环境中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 (一)以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基于工作岗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存在的“宽而不精、学而不专”的问题,我们瞄准人才市场的发展需求,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上,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检验行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兼顾医疗卫生大行业就业岗 位迁移,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基于工作岗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专业建设实践,逐步形成以校企双赢为基础的“梯进式144”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主动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确定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 医学检验专业是面向医疗卫生技术行业的通用型、宽口径专业,具有专业涉及面广、毕业生就业面广的特点,但普适性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存在学习内容全面但不深入、学生学无专长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 性,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是专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临床检验为核心职

销售人员胜任力素质模型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销售部胜任力模型构建问卷统计分析报告 一、样本基本信息 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份,回收问卷15份,所回收的问卷全部有效,有效回收率为100%。 根据调研对象的职位不同,对样本进行分类,此次调查的样本分布状况如下: ,2代表“不太重要”,3代表“一般”,4代表“比较重要”,5代表“非常重要”。以下同。 二、关键的知识要求 产品知识:包括产品的名称、性能与特点、主要优点、销售状况、与其他公司产品相比的优劣势、价格特点等。 公司知识:包括行业知识、公司文化(发展历史、价值观等)、组织结构、基本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等。 行业知识:行业发展状况、行业新闻及重大事件、竞争对手情况、相关行业的情况。 营销知识:营销心理学、价格管理、预测与调研、品牌管理、客户服务及管理、电话营销、礼仪公关。 专利知识:对专利的理解,每个产品对应的专利点的了解。 从上述四幅图中可以看出,产品知识、公司知识、行业知识、营销知识、专利知识是销售部人员认为最为重要的五个知识要求。

三、关键的行为能力 创新能力:不受陈规和以往经验的束缚,不断改进工作和学习方法,以适应新观念、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的有新的销售策略、新的销售方法。 分析判断能力:从市场信息收集、整理到分析运用的全程处理能力。对已知的事实进行分析推理,看问题能抓住事情的本质。通过观察分析很快就能抓住了解全貌,敏锐,能很快发现关键问题,抓住要害。 沟通能力:正确倾听他人意见,理解其感受、需要和观点,并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计划能力:对工作目标有一定计划,工作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能按部就班的进行。 客户管控能力:有效地与业务伙伴和客户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并运用各方方面的资源完成工作的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对人际交往保持高度的兴趣,能够通过主动热情的态度,以及诚恳、正直的品质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从而赢得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的能力。 市场开拓能力:为达到市场开拓目的而具备的沟通、组织等方面的技能与知识。能够与客户、行业协会及中间商进行业务讨论,收集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提出产品改进建议。 市场预测能力:密切关注市场,通过对市场变化中反映出来的现象、数据信息等,进行分析处理,用以了解市场变动的趋势、了解客户的需求、指导自己的工作。 谈判能力:在谈判中有效的达成公司的目标,并最大限度地争取和维护公司的利益的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为了达到最终的结果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寻求答案的能力。遇到问题时,能自主地、主动地谋求解决,能有规划、有方法、有步骤地处理问题,并能适宜地、合理地、有效地解决问题。 学习能力: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他人分享专业知识和经验,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能根据自身学习需要,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获取、加工和利用知识与信息。 应变能力:为应对将来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或做好相应思想准备的能力。反应迅速,能很好处理突发事件,随机应变,能控制局面。 影响力:说服或影响他人接受某一观点或领导某一具体行为的能力。

2020年公司数据分析员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20XX年度) (封面模板) 姓名: 职务: 单位: 日期:二〇年月日

(范文模板) 公司数据分析员工作总结范文 下面是笔者收集整理的有关数据分析员工作总结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一:数据分析员工作总结 1.什么是数据分析? 基于现有的业务知识和统计学基础知识及基本思想的理解与掌握,通过数据库及统计分析工具对数据的调取与处理、分析,达到对现有问题or主题的探索与剖析,最终实现业务问题的解决or 优化。 2.数据分析需要的知识、技能及工具? 业务知识:最重要 业务分析能力:业务问题的拆解、探索与定位,也包括一些思维导图工具的使用(VISIO,MIND,MINDMANAGER) 数据分析能力:基本的统计学及数学知识及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工具的掌握SPSS,R,PYTHON等。 数据提取能力:在数据库中能完成较为复杂的数据查询及预

处理的能力(SQL使用能力)。 数据处理及展现能力:主要指ecel及ppt的使用,也有信息图制作能力的要求。 较强的沟通能力:能无障碍的理解业务人员(包括产品经理)及技术人员的想法并与之进行沟通交流 3.长期只处理数据的诟病【for分析人员】? 对于分析人员来说,若无实际分析经验,但经常提取数据,作为一个数据库工程师的角色开展工作时,容易形成一种惯性思维:从数据角度出发去看问题。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一条连贯、清晰的业务逻辑中间会产生各种数据,同时由于业务人员操作的相对灵活以及数据录入和ETL处理的问题会导致某一业务节点产生不同值的数据,若不清楚业务流程,业务知识,很难确认异常值的合理性及异常值产生的关键原因。长此以往,这种数据角度出发的惯性思维就很难改变了,进而任何分析,出发点都是错的,分析过程和结果可想而知。 4.对于数据敏感的理解? 数据敏感主要包括三方面:对异常or极值数据识别的敏感;对特定数值背后代表的业务含义的敏感;对业务数据重要、机密程度的敏感;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一、前言 (一)调研背景分析 1、内涵式发展成高职教育发展的主流共识 近十多年来,高职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从高等教育新兵迅速占据半壁江山。 在数量高速发展的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亦发文强调要适当控制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特别是从2011年开始,随着国家教育综合改革战略的推进,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十二五”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等文件。 面对着如此形式,高职教育迅速进入发展新阶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成为管理层和院校的主流共识。 2、适龄教育人口下降,使得未来的招生竞争压力更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显示:“”。可以预料到,随着人口下降,未来的高职招生竞争将更加激烈。 3、产业结构升级对高职毕业生要求更高 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群对员工的知识、能力要求更高,为培养满足产业需求的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开发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课程和教材,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4、追求卓越,为高等教育走出一条新路 部分普通本科院校由于封闭办学,培养的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其就业问题已经

成为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高职教育开展“就业导向,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可以为高等教育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二)调研目的意义 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调研的主要目的是: 调查计算机多媒体专业所对应产业的发展趋势、人才结构与需求状况 高职领域兄弟院校本专业的教学现状 了解中高职衔接的生源状况,对比高职不同生源情况及要求 了解现行中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及教学中存在问题 开展专业调研,有利于相处以“宽基础、活模块”理念,以项目课程开发模式为手段,努力构建以职业生涯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基础、工作结构为框架、工作任务为主线,模块化课程为主体的计算机多媒体专业(两年制)的课程体系。 具体来说,专业调研有利于1、改革创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与行业企业与中职学校的合作,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显突出,与中职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的联系更加紧密,专业特色更加鲜明;2、以数字媒体应用专业(两年制)为支撑,带动我系计算机专业群建设,推动我系专业改革与发展、专业标准化建设取得新进展;3、培养在本专业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吸纳中职相关专业优秀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进入教学队伍,建成数量适宜、素质优良、结构优化、专兼结合、教科研水平突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专业教学团队。 二、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组织方法 1、调研内容

道路减速带的研究与优化

道路减速带的研究与优化

引言基础篇 2. 1 减速带的减速原理 2.2 减速带的种类、材料及优缺点 2.3 减速带的设计与设置流程 2.4 减速带的设置原则 实践篇 3.1 减速带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3.2 减速带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破坏形式 优化篇 4.1 减速带的破坏分析及防治优化措施 4.2 橡胶减速带几何设计的优化12 4.3 减速带的人性化设置15 创新篇16 5.1 利用电磁原理通过减速带发电16 5.2 一种具有智能惩罚功能的减速带18 总结19 参考文献20

摘 要:本文以减速的广泛使用为背景,从减速带的设置,使用及维护角度,通 过实地考察研 究, 发现减速带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加以分析研究, 提出对 减速带的优化方案。 关键字:减速带、人性化、智能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公路等级不断提升, 城市私家车数量 猛增并且在 我国城市道路上,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行严重。加之行人和驾 驶员的安全意识较差,导致 城市道路上的交通事故数量日益增多。据资料统计, 2005年城市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 177414起,造成 22049 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 39.4% 和 22.3%。从相关资料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交通事故高发,而其中车辆超速 行驶、违章超 车是我国城市道路事故高发的重要原因。 减速带作为一种强制型的道路安全交通设施, 对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发挥了 重要作用。而 我国并不是最早和大量使用减速带的国家。 减速带在美国、 日本及 欧洲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使 用非常广泛。 如英国从 20 世纪 80年代就开始把驼峰 式减速带用于公路事故多发路段, 以减少交通事故。 近年来又发明了更具人性化 的减速丘、 瓦楞形减速带等。 日本根据本国地域的实际情况, 广泛采用热塑振动 减速带来保证行车安全。 国外相关资料表明 : 英国在公路上设置减速带后, 85% 车速降低了 16 km/h ,所设道路的事故数减少了 71%周围道路事故数减少了 8% 鉴于国外的经验,我国很多地区公路管理部门和维护单位也开始大量使用减 速带进行通行车速的强制控制。目前,在高等级公路特殊路段、收费通道、城镇 路口、工矿企 业、学校、医院、宾馆、住宅小区出入口等都设置减速带,起到了 预防交通事故的作用, 并取 得了良好的效果。 统计资料表明 ,自 2004年广东省台 山市增设公路减速带等减速设施后, 该市交通事故死亡率连续 2 年下降,从 2003 年的 130 人降至 2004年的 1 03人,死亡率降低了 20.8% , 2005 年更是降至 97 人, 2006年第 1 季度,交通事故死亡率同比减少了 24% ,2004 年河南省郑州市 路口减速行动,通过安装减速丘、黄闪灯、交通标志标线等措施, 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 4 项指标大幅下降。 得良好效果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并得到快速推广。 但是,在减速带的广泛使用过程中各种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减速带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车辆行驶 的安全性与舒 适性。 使市区道路交 设置减速带所取 为此有必要对

岗位胜任力模型

岗位胜任模型 个人特征结构,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的综合表现。 中文名岗位胜任模型性质模型作用确保个人完成工作特点显著区分优秀与绩效 目录 1 定义 2 基本内容 3 建立岗位胜任模型步骤 ?定义绩效标准 ?选取分析效标样本 ?获取效标样本有关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 ?建立岗位胜任模型 ?验证岗位胜任模型 4 作用 ?工作分析 ?人员选拔 ?绩效考核 ?员工培训 ?员工激励 定义 20 世纪中后期,哈佛大学的戴维·麦克米兰(David·McClelland)教授的研究成果,使人们看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新的曙光,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一种更有利的工具,即对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从外显特征到内隐特征综合评价的胜任特征分析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满足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构建起某种岗位胜任模型(competency model),对于人员担任某种工作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及其组合结构有明确的说明,也能成为从外显到内隐特征进行人员素质测评的重要尺度和依据,从而为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学的前提。 基本内容 1.知识

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信息(如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 岗位胜任模型岗位胜任模型 2.技能 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如英语读写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 3.社会角色 个体对于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如想成为工作团队中的领导); 4.自我认知 对自己身份的知觉和评价(如认为自己是某一领域的权威); 5.特质 某人所具有的特征或其典型的行为方式(如喜欢冒险); 6.动机 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稳定的想法或念头(如想获得权利、喜欢追求名誉)。 建立岗位胜任模型步骤 定义绩效标准 绩效标准一般采用工作分析和专家小组讨论的办法来确定。即采用工作分析的各种工具与方法明确工作的具体要求,提炼出鉴别工作优秀的员工与工作一般的员工的标准。专家小组讨论则是由优秀的领导者、人力资源管理层和研究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就此岗位的任务、责任和绩效标准以及期望优秀领导表现的胜任特征行为和特点进行讨论,得出最终的结论。如果客观绩效指标不容易获得或经费不允许,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采用“上级提名”。这种由上级领导直接给出的工作绩效标准的方法虽然较为主观,但对于优秀的领导层也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规模、目标、资源等条件选择合适的绩效标准定义方法。

道路减速带的设置

道路减速带的设置 1.问题重述 三峡大学校内大学路车流量比较大,在未设置减速带之前车速平均为V公里/小时,对学生、教工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学校于前几年在该路段路面设置了减速带,达到了使来往车辆减速的目的,学校希望使来往车辆的速度减到v 公里/小时以内。 本题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一:建立道路减速带减速的数学模型; 问题二:利用所建的数学模型分析在等距连续设置三道减速带的减速效果; 问题三:利用所建的数学模型给出减速效果最优的三道减速带的设置方案; 问题四:给出三峡大学大学路减速带的设置方案。 2.模型的假设与符号说明 2.1 模型的假设 假设1:由于碰撞情况较复杂,为简化模型,忽略轮胎的弹性,将其视为刚体;假设2:由于车轮经过减速带的距离很短,认为汽车通过减速带时的速度不变;假设3:司机看到减速带后并没有马上减速,而是在距离减速带约30米时才开始减速,通过减速带后又开始加速; 假设4:车辆到达减速带前和越过减速带后的速度变化忽略,即减速带本身对车速的影响忽略不计,把车辆在减速带的位置看作为一质点; 假设5:不考虑车轮与减速带之间的摩擦

3.问题分析 此题研究的是研究道路减速带设置的数学建模问题。减速带作为一种特殊的饿道路安全设施,对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减速带除了要强制减速外,还要使得通过减速后能够保证行驶的安全。减速带控制车速的原理实际是通过影响驾驶人的心理来实现的,当车辆以较高车速通过道路减速带时,剧烈的振动会从轮胎经由车身及座椅传递给驾驶人,产生强烈的生理刺激(包括振动刺激和视觉刺激)和心理刺激,而上述的生理和心理刺激能有降低驾驶员对该段公路的行车安全感觉,从而促使车辆驾驶员自觉、主动地降低车速,达到提高特殊路段行车安全的目的。根据调查可知,目前三峡大学使用的道路减速带为驼峰式减速带,故我们将研究的重点放在驼峰式减速带上。此外,由于路段形式的不同会使得减速带设置上的差异,为此,我们从平路和下坡两种情况分别进行研究,确定减速带减速的数学模型和减速效果。 针对问题一,根据日常观察可知,减速带的截面形状近似看成是圆弧形,为了简化碰撞的过程,我们忽略轮胎的弹性,将轮胎视为刚体,对车轮与减速带碰撞时进行几何分析,可以得到轮轴速度和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通过数据可知,驼峰式减速带对于车辆速度的影响大概在减速带前30米到通过后20米左右的范围,当司机行驶到距离减速带30米时,开始减速,将其近似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减速带时看成匀速通过减速带。速度过大时车辆通过振动过大易飞出去,影响了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所以我们要对减速带的临界速度进行讨论。

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一、秘书工作的基本属性 (一)辅助性。在我国,秘书工作与行政管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管理的层次上看,任何一级领导都是直接从事管理工作的,而秘书工作本身则是处于从属地位的辅助性管理活动,其本质就是为领导服务。作为各级部门中的秘书,从一开始就始终处在一种辅助其领导(上司)工作的位置上,可以说秘书工作是庞杂的、具体的、琐碎的各种服务工作,其不仅是领导体力的辅助,还是领导脑力的辅助。 秘书工作依附于领导工作而存在,是为领导工作服务的。但它不像领导拥有决策、组织和指挥各项工作的职责和权力,而是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提出意见和建议;为领导的组织和指挥起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督促检查作用;为领导机关和领导者处理日常事务提供工作条件和便利等。因此,在秘书工作中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只能为领导(包括领导人、领导班子、领导机关)提供情况、材料、政策依据和建议意见,绝不能自作主张,强加于领导;二是不能随意插手、干扰和影响职能部门的工作。 (二)政治性。秘书工作的政治性,主要取决于领导工作的政治性。秘书工作的政治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阶级性。秘书工作首先是为统治阶级、领导集团服务的。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决议、指示等文件,都是为了贯彻一定的政治意志,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实现一定的领导作用而制定的。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都是政治意志的体现者。我国新时期的秘书工作就是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这本身就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政策性。秘书工作的内容大都关系到政策问题。如调查研究、既涉及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也涉及执行中的信息反馈等到;再如信访工作,更是具体执行和落实各项政策。 3、机要性。各级领导中枢,都集中了国家(部门或单位)大量的现行机密。经办或管理这些机密的文电,是每一个秘书部门为领导提供服务的重要工作之一。秘书人员一般都是信息最灵通、掌握机密情报最多的人,特别是国家工作人员,他们对于保守党和国家的机密担负着直接的、重大的责任。 (三)服务性。我国党政机关的秘书部门,历来坚持“三服务”的宗旨,即为领导机关服务,为各部门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秘书工作广泛的服务领域,是现代社会中任何一种职业都无法比拟的,如收录整理、录入打印、信息传送、会务服务、事务管理等多种服务手段。现代科技的发展使秘书工作手段不断开拓与创新,将为其工作开辟更为广阔的服务空间。 二、秘书工作的主要任务 秘书工作的任务是庞杂的,根据其各项工作的具体性质,可分为“政务”和“事务”两类主要任务。 (一)政务类。主要有办理公文、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调查研究与情况综合,办理领导的指示与会议决定,催办、查办和处理来信来访。 (二)事务类。主要有文件的收发、传递与管理,文书的缮印与校对,文书的立卷与归档,文件的清缴与销毁,承办会议、接待来访,印章管理,公务接洽等。 三、秘书人员的素质要求。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一、项目建设概况 2012年6月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将我校列为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立项建设学校。建筑工程系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是我校五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示范建设近二年来,学校师生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政策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精神。深入开展以“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强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与实施建设;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加强专业特色建设为重点,不断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扎实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力度培养“专业带头人””、“双师型骨干教师”、聘用企业兼职教师,坚持抓好校本教材的建设、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等构建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下大力进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建设理实一体实训室、模拟施工现场实训室、施工现场教学等专项项目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依托建筑业,服务建筑业;深受专业同行的尊敬。辐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形成资源共享、特色鲜明、优势凸显的专业群。 二、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以三部委(教职成[2010]9号)提出的遵循“依法治校、改革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的发展思路,围绕立德树人、强化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为宗旨,在教学改革中充分体现对学生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由行业、企业、业内教育专家、专业教师等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紧密围绕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工作内容,深入开展专业能力开发和培养模式研究,在校企共建的基础上形成“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精湛的双师型教师团队,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研发精品课程和校本教材。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相结合,依托本地建筑行业,加大校企合作和订单培养力度,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建成一个教学条件优良,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效益显著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胜任力模型

平安保险公司A类管理干部胜任素质模型 2012年1月

目录 一、简介 2 二、模型结构 3 三、胜任素质定义与层级 5 结果导向 6 适应调整7 监控能力8 影响能力9 团队领导10 组织理解11 战略导向12 建立创新组织13 归纳思维14 组织文化认同15 积极心态16 责任心17 重诺言18 学习领悟19 人际理解20

一、简介 作为中国金融界的飞速发展的企业,平安保险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健康的发展势头,迎接中国加入WTO后保险业面临的挑战。储备干部体系的完善是管理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的一个关键。为了建立一个高效率的管理干部发展和储备系统,A类管理干部胜任素质模型明确界定了作为优秀的平安管理干部需要具备的能力和行为特征。 胜任素质(COMPETENCY)方法是由国际知名的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McClelland博士倡导创立的。“胜任素质”是能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个人工作表现的任何可以客观衡量的非技术性的个人特征。胜任素质是在国际上,特别是先进企业中得到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的管理干部选拔、培养和发展的有效方法。 A类管理干部胜任素质模型是由平安项目小组与昱泉管理顾问(上海)公司团队合作,经过严格的研究开发努力的结果。模型建立过程严格遵循胜任素质方法的基本准则和操作要求。分析与平安公司优秀的管理业绩直接挂钩的管理行为模式。该模式与平安的实际情况密切结合,直接服务于平安的发展战略和商业目标,促进平安管理干部的职业生涯发展。 该模型建立在广泛深入搜集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平安各级管理干部提供了大量的客观数据。通过对各种数据的详细分析,形成具有十五项胜任素质的平安A类管理干部胜任素质模型。

每月经营分析报告范文 经营分析报告怎么写

每月经营分析报告范文经营分析报告怎么 写 经营分析报告怎么写?业务经营分析报告的写作方法业务经营分析报告,是对业务经营活动进行科学分析的书面报告。通过对某一时期、某项业务经营活动进行研究分析,肯定成绩,查找不足,揭露矛盾,提出建议,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通常情况下,业务经营分析报告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综合分析报告。这是对某一时期某一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而形成的书面报告。另一类是专项分析报告。它是对业务经营活动中的某一突出问题,进行专题分析研究而形成的书面报告。 金融部门常用的业务经营分析报告,有本部门的,如财务分析报告、资金效益分析报告、信贷计划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储蓄存款分析报告、信贷资产风险状况分析报告,以及全行的年度、季度、月度分析报告等; 有企业的,如企业库存商品分析报告、企业成本分析报告、产生销售前景预测报告等。 无论撰写何种类型的分析报告,都离不开选择课题、收集材料、计算分析和布局结构几个阶段。 第一节选好分析课题选好分析课题,就是确立好业务经营分析的基本范围和内容。选题成功,不仅能够增强分析报告的价值,而

且有利于作者选定有效的分析方法。 那么,怎样才能选好分析报告的课题呢?一般情况下应当按照三点要求来进行,即实用、超常和新颖。 一、实用所谓实用,就是撰写的业务经营分析报告对领导决策有参考价值,能够起到影响领导决策的作用。如果撰写的分析报告对领导决策没有任何参考价值,进不了决策层,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劳动就属于无效劳动。 分析人员所选择的分析课题要想适应领导的决策需求,需要准确了解领导的工作思路以及对有关资料的需求情况,应当紧扣本行业、本部门的工作中心,围绕工作中心选择课题。比如,针对全行的有关工作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 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等等。 二、超常所谓超常,就是社会业务经营中出现的不同于一般的大起大落现象。在现实当中,一些经营指标未必能够按照正常轨迹增减变化,往往出现一些超常差异。若差异超常,就属于非正常现象。如果我们抓住了超常差异,就意味抓住了关键,找到了有价值的选题。 三、新颖所谓新颖,就是确定的分析课题,是一些情况、新问题、新动向、新思路,对领导决策奶新的参考价值。要想抓住有新鲜色彩的选题,需要把握矛盾现象。一些政策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常常不是一帆风顺的,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属于矛盾现象,从这些矛盾现象中选题,能够揭露矛盾,分析矛盾,提出解决矛盾的办法措施。

专业建设委员会调研报告

编号: 专业建设委员会调研报告 山东职业学院 机电装备系 2011年3月 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调研报告 我们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调研人员 调研组组长王秋敏 调研组副组长王培林 调研组成员高贵宝、宋嘎、谭吉升、万其仓、崔剑平 二、调研目的 全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职业教育定位明确,普通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合高职教育的需要,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与社会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当前企业的需求,不受企业的欢迎,造成招生就业困难。而企业却缺少优秀的技术工人,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对于推动专业建设的发展到底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必须调研。 三、调研方式 1、国外职业教育模式调查 学院组织多个考察团赴德国、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实地考察。这些国家和地区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地位定位很高,由企业专家、高校教授、行业专家组成,权力也很大。 通过网络还调研了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前苏联的“产学联合体”、日本的“产学合作”、英国的“三明治式”等等。这些教学模式虽然差异很大,但是专业建设委会的作用是一致的。 2、企业调研 机电装备系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为龙头,辐射带动专业群中工程机械控制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三个专业,围绕专业群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工作岗位对应的知识、能力需要,我们重点调研了山东重工集团、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北车风电有限公司、中国重汽集团、山东法因数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骏大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山东省地质探矿机械厂、济南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山东栋梁科

工作分析报告怎么写范文

【一】:工作分析报告模板 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分析,进行总结,以助于更深刻地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优点与缺点。以下为个人工作分析报告范文,请参考。 个人工作报告***,男,30岁,**县委办公室信息科干事,200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10月至2003年4月在**办工作,2003年5月借调到县委办公室,2004年8月调入县委办公室,先后从事过党政综合办公室、目标管理督查工作,现在县委办公室从事信息工作。 在县委办公室“保先”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下,我以满腔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自觉性,自始至终参加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我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对照《县委办公室保持党员先进性具体标准》和《县委办公室不合格党员具体表现》,现将本人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自我剖析如下,恳请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一)信念不坚定。对科学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认识不够,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不够,把党的最高纲领与实现党在现阶段任务统一起来的自觉性不够,围绕发展**经济、富裕**人民这一中心抓发展、献计策的力度不够。信念不坚定,表现在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就是缺乏政治辩别力,对时兴的各种思潮缺乏应有的鉴别力而表现得无所适从,特别是去年“13”事件和“27”事件发生后,社会上流传了许多谣言,由于自己不知详情,只好保持沉默,未作澄清。看着有钱的人穿金戴银、夜掷千金,而自己千辛万苦、废寝忘食工作却依然过着清苦、寒酸的穷日子,心里产生一种不公平,动摇了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终身的信心和保持艰苦朴素优良作风的信念,表现在工作上就是消极懒散,不思进取,随波逐流。 (二)学习没恒心。在思想深处有点骄傲自满的想法,认为平时能在一些报刊、电台发表一点文学作品就了不起,躺在自满的温床上沾沾自喜,放松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学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放松了对现代汉语、修辞学、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法学等相关业 务知识的钻研,降低了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在锻炼中提高的自觉性。加之办公室工作又繁杂,将本职工作做完后已累得腰酸背疼,休息时间只想好好放松一下酸痛的肢体和迟纯的大脑,甚至看到别人进饭店、上茶楼、逛舞厅、搓麻将时,心里也痒痒的,就禁不住诱惑,放松了学习。有时强迫自己去学点东西,也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缺乏恒心。由于学习抓得不紧,知识更新慢,表现在工作方面的问题有三一是论水平提高缓慢。虽然平时也自学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但理论水平提高缓慢,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时仍显得力不从心。二是工作本领锻炼不够。县委办公室本来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但由于本人缺乏常新的知识素养,爱用以前在学校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在基层工作时积累的经验来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用新思维、新观点来

专业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机电专业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了适应安徽省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满足各行各业对机电类职业类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我院遵照教育部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加快了机电专业的建设步伐,并且针对机电专业的建设方案及模式进行了广泛地社会调研。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简介 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集成应用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机械技术、液压技术、电子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的强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械技术可以承受较大载荷,但不易实现微小和复杂运动的控制,而电子技术则相反,不能承受较大载荷,却容易实现微小运动和复杂运动的控制。所以,传统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主要指机械与电工电子及电气控制这两方面的一体化,并且明显偏重于机械方面。当前,科技发展的态势特别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它是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其本质是将电子技术引入机械控制中,也就是利用传感器检测机械运动,将检测信息输入计算机,计算得到能够实现预期运动的控制信号,由此来控制执行装置。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实现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实现互补。所以说,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应具备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产品中要有运动机械;二是采用了电子技术,使运动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因而,机电一体化技术是自动化技术与机械设备紧密结合的产物,也是机械设备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应用范围涉及了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国防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机电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调研及分析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一体化技术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

道路减速带减速模型分析报告

安徽农业大学道路减速带减速模型分析 摘要 减速带作为一种强化型的道路安全交通设施,在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是在行车道上设置的某种突起设施,当汽车以较高车速通过时会产生激烈的机械振动,这种振动从轮胎输入经由车身及座椅传递给汽车驾驶员,使其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从而提示并促使车辆驾驶员自觉、主动地降低车速,但不合理的设置,则会使其成为路障,给行人和车辆带来不便,甚至产生安全隐患。 对于问题一,模型一得出汽车轮轴在经过减速带时的轨迹方程,分别对时间求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得到相应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表达式。考虑到车辆通过减速带的安全性和平稳性,运用物理知识对汽车通过减速带时进行力学分析,得到临界速度1()e v g r R =+。 对于问题二,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应在视野的盲区及学生出入比较多的地方设立减速带,因此路口前减速带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另外欣苑前面的下坡,地势较陡且此处学生来往较多,前应多加设立减速带,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学生的安全。 对于问题三,模型定义,减速效果为在车辆通过减速区域的时间内,车辆以初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在相同时间内通过减速区域的距离之差,再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之商。相应的距离通过相关的动力学分析和计算便可得到。 对于问题三,定义减速效果最优为在不超过限制速度的前提下,人体的舒适度最大,并且保证不堵车的情况下的通过减速带的时间最短。模型一对能达到最优减速效果的车辆速度每隔10km/h 设定了限速区间,在不同的限速区间内减速带的最优设置不同,对0~60/km h 范围内的速度进行分析,最终得到每一个限速区间所对应的减速带的最优设置尺寸和通过相应减速带的最短时间。 关键词:减速带 圆弧形 动力学分析 临界速度 一、问题重述 减速带是安装在公路上使经过的车辆减速的交通设施,减速带很大程度减少了各

岗位工作分析报告范文

岗位工作分析报告范文 Job analysis report model 编订:JinTai College

岗位工作分析报告范文 小泰温馨提示:工作报告是指党的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机关或法定对象汇报工作,汇报的内容包括近一段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段工作部署。本文档根据工作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这几年的教学工作,有一点我感到欣慰,就是不管社会多么纷繁、复杂,我始终没有放弃做为一名教师的基本原则:以诚待人,以诚感人,以诚育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做好每件事,教好每一位学生。但同时,我深知自己在教书育人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经过这段时间自我的深刻反思,我对自已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如下: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高度自觉,长期坚持政治学习,写读书笔记,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按照各种法律法规严格要求自己,从不违法乱纪,遵守社会公德,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存在问题:学习很是不够深入。

改进方向: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1、在热爱学生方面: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爱是教育的万金油,当教育之爱成为普照的春晖,师生之间爱的能量就会在交换与互动中不断裂变,释放能量,产生一个个教育的奇迹。如何激发爱心、永保爱心,我尚待努力。 2、在爱岗敬业方:,我基本上能够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传播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思想。爱是教师职业的基础,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但有时候我对待工作还不够尽职尽责;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方面,偶尔有敷衍塞责现象。 3、在严谨治学方面: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缺乏长期性,教育教学方法还缺灵活性和改进力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还不够快。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我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所以我必须不断学习。 4、尊重家长是教师处理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提高育人效果的重要环节。在尊重家长

模具专业建设调研报告范本

模具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针对模具产业与技术发展动态、模具专业毕业生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结构的构建、教学模为了更好地贴合企业需要,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中等技术型专门式的改革等问题,我校于2009年组织骨干教师深入本省及沿海模具企业、人才中介和服务机构、兄弟学校进行调研,获取了重要的第一手材料,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建设提供依据。有关调研情况与结论综述如下: 一、专业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 1.模具行业发展空间分析 模具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的产品质量、效益及新产品开发能力。我国目前的模具开发制造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至少相差10年。进口产品在高精密、复杂、高寿命模具的产需矛盾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严重瓶颈。 模具是工业的基础工艺装备,在电讯、汽车、摩托、电机、电器、家电、建材等产品中,70~90%的零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形。用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力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模具又是“效益放大器”,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或上百倍,目前全世界的模具年产值约600亿美元。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对模具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精密、大型、复杂、高寿命模具的需求发展将高于总量发展速度。特别是由于近年来每年近10亿美元的进口模具中,精密、大型、复杂、高寿命的模具占多数,所以从减少进口、提出国产化率的角度出发,这类高档模具在市场上的份额也将逐步增大。 模具需要量是根据有关主机产量及其技术发展来进行预测的,模具需求发展高于主机发展速度是一般规律。从国几个主要模具市场的需求预测看:汽摩行业是最大的模具市场,汽车模具作为发展重点,已在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得以明确;家电行业需求量不可小视,“十五”期间家电市场将有较大发展,预计年增长率将超出10%;电讯行业发展潜力巨大;音像产品是电子产品模具的主要市场,其中尤以彩电为主;微机、与微机配套的打印机、VCD、DVD、录像机、摄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