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仪器ECT的原理和应用

核医学仪器ECT的原理和应用
核医学仪器ECT的原理和应用

核医学仪器ECT的原理和应用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一、核医学仪器概述 (2)

二、核医学仪器SPECT的原理和应用 (2)

2.1 SPECT的原理 (2)

2.1.1 SPECT的结构和基本组成 (2)

2.1.2 SPECT的原理 (2)

2.2 SPECT的应用 (3)

1

2.3 SPECT的新进展 (3)

2.3.1 利用FIX显像提高了对肿瘤的鉴别能力 (3)

2.3.2 SPECT也能生成正电子符合图像 (4)

2.3.3 SPECT灵敏度进一步提高 (4)

2.3.4整机结构的变化 (4)

2.3.5利用不同机型图像的进行融合 (5)

2.3.6衰减校正 (6)

2.3.7探测器实现数字化 (7)

2.3.8新型探测器进入实用阶段 (7)

2.3.9新型准直器进入实用阶段 (7)

2.4 关于SPECT-CT (8)

三、核医学仪器PET的原理及应用 (8)

3.1 PET概述 (8)

2

3.2 PET的原理 (9)

2.

3.3 PET探测器 (9)

3.3.1 PET探测器的现状 (9)

2

3.3.2 PET探测器的发展趋势 (11)

3,4,5,6

3.4 关于PET/CT、SPECT/PET (13)

3.4.1 PET/CT设备概况 (13)

3.4.2 PET—CT的工作原理 (13)

3.4.3 PET与PET—CT的比较 (14)

3.4.4 PET/CT的临床应用 (14)

3.4.5 SPECT/PET--带有符合线路的SPECT (14)

四、总结和展望 (15)

参考文献 (15)

核医学仪器ECT的原理和应用

摘要

自从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医学影像技术得到重大发展。在以解剖结构为基础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CT)及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发展的同时,以人体功能代谢为成像基础,反映脏器功能、组织生化代谢和细胞基因变化的功能分子影像设备,即单光子ECT和正电子符合成像(PET)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核医学正日益成为医学科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最初,核医学领域广泛使用的成像仪器曾经是伽马照相机。但是,当今最具有代表性的设备是探测发射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分布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仪(PET)和探测单光子放射性药物分布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SPECT)。本文就核医学仪器ECT的原理和应用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ECT ;PET;SPECT;断层成像

Abstract

Since the ninety's of twenty-first century,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has made a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While the technologies of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based on anatomical structure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eveloping, the molecular imaging technique, that is ECT and PET, has also made rapi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whose imaging based on Metabolism of the human body functions, reflecting organic function, tissue biochemical metabolism and changes in cell gene. Nuclear medicine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one of important symbols of modern medical science. Initially, the field of nuclear medicine imaging equipment widely used in gamma cameras used to be. But today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positron emission device is to detect the distribution of radioactive drugs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imaging device (PET) and single photon radiopharmaceuticals distribution of detection of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device (SPECT).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of nuclear medicine instru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CT to start the study

Key words: ECT;PET;SPECT;Tomography

一、核医学仪器概述

核医学仪器是用于医学目的的探测和记录放射性核素放出射线的种类、数量、能量、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的仪器。具体可分为核医学显像设备、核医学功能测定设备、γ计数器、活度计、污染、测量监测仪等。

传统核医学显像设备包括闪烁扫描机、γ照相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以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lectronic Tomography, PET)。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新材料的应用,其设备研制不断发展,近几年,相继应用于临床的核医学设备有SPECT/CT、SPECT/PET和PET/CT。本文将对其相应的设备的原理和应用进行归纳。

二、核医学仪器SPECT的原理和应用

2.1 SPECT的原理

2.1.1 SPECT的结构和基本组成

我们知道γ照相机的结构包括探头、机架系统、检查床、后续电路、数据连接传输线路和图像记录显示系统。而探头的基本组成包括准直器、探测晶体、光导、光电倍增管矩阵等。

而SPECT多是以旋转探头的γ照相机为基础,加上计算机而构成。但在设计上较γ照相机有更高的要求,如PMT(光电倍增管)的磁屏蔽需要增强,以克服地球磁场变化对PMT放大倍数的影响;对系统的均匀性、线性、稳定性要求有所提高;更换易于使用的旋转机架和低衰减检查床;相配套的计算机和SPECT 专业软件等。

2.1.2 SPECT的原理

γ射线从患者体内发射到探头表面后,经过准直器限制和排除散射。斜射或干扰探测器的γ射线,投射到探测晶体表面转换成低能且大量的可见光子,可见光子在光电倍增管(PMT)的放大作用后,通过位置电路(X、Y信号,对应用于γ射线作用点)和能量电路(Z脉冲,X、Y脉冲的总和反映γ射线的能量)的定位,最后利用脉冲高度分析器(PHA)进行窗位置和宽度的设定,可以通过PHA的脉冲传输至几率系统,形成一个γ射线的定点记录。

注意这里准直器主要作用就是限制进入探头视野内射线的入射方向和范围,阻挡视野外γ射线进入探测器。其性能一般由孔数、孔径、孔长、间壁厚度和准直器材料决定。

而SPECT的质量控制内容包括:空间线性、图像均匀性、空间分辨率、计数率特性、固有能量分辨率、平面源灵敏度、多能窗一致性、均匀性校正、旋转中心校正多探头匹配、断层均匀性测试、断层空间分辨率以及SPECT总体性能测试等。

2.2 SPECT的应用

70年代末期,SPECT开始应用于临床,我国从1983年开始引进和应用SPECT.目前我国SPECT的总数已近300台,其增长趋势高于X射线CT和MRI。SPECT在心、肺、脑,骨骼等主要脏器的临床应用价值。特别是与X射线CT、MRI、超声等其他影像技术比较有其固有的优势。(1)SPECT不仅显示脏器和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等解剖结构.更重要的是同时提供脏器和病变的血流、功能和引流等方面的信息,这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2)具有多种动态显像方式,使脏器和病变的血流和功能情况得以动态而定量地显示,能给出很多功能参敏;(3) SPECT多因脏器或病变特异性聚集某一种显像剂而显影.因此影像常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2.3 SPECT的新进展1

2.3.1 利用FIX显像提高了对肿瘤的鉴别能力

正电子发射体(18F,150,13N,11C)可标记非常接近体内的生物活性分子。18F有适合的半衰期(110min),18FDG(18氟一脱氧葡萄糖)可以显示器官和组织的葡萄糖代谢,是最常用的肿瘤显像剂。

FDG—PET利用良恶性细胞代谢的差别达到肿瘤显像的目的。FDG显像有多种适应症:鉴别良恶性肿瘤、恶性病灶分期、检出复发的恶性病灶、观察治疗效果,从而提高了诊断效能和减少侵入性检查。

最初的FDG—PET显像是由多环锗酸铋探测器组成的专用PET完成的,现在已经开发出多功能ECT,它既能够做常规的单光子显像,也能够做正电子(如FDG)显像,并且现已有了SPECT/CT和PET/CT(Hybrid Camera)的混合型机型。

2.3.2 SPECT也能生成正电子符合图像

带准直器的FDG—SPECT比PET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低的多,因此许多厂家以符合线路测试的方式提高灵敏度和分辨率。这是另一项有重大价值的技术突破。PET由于其设备昂贵,维护费用高。一般医院添置PET装置几乎是不可能的。双探头SPECT问世不久即出现了兼有PET功能的双探头SPECT。现在这种机型已经由多家公司生产。基本技术措施是增加时间符合判断电路。此外,有些SPECT产品还允许同时使用511keV高能放射性核素,生成不同能量的双同位煮图像,这对心脏的研究有时很有意义。产品要增加高能准直器,碘化钠晶体厚度由9mm增加到12.5mm,以保证能量为51IkeV光子的探测效率。目前临床最常用于18F成像。

2.3.3 SPECT灵敏度进一步提高

虽然带准直器的FDG—SPECT与PET相比分辨率和灵敏度相差较大,许多厂家开始改进双探头SPECT,以符合探测方式提高分辨率和灵敏度。符合线路显像是一种无准直器3-D体积采集,因此有可能成为检出毫米级病灶的方法其空问分辨率仅仅受限于固有分辨率。例如VC (GE公司)装备了狭缝准直器SEPTAL(间隔为40mm×4mm,间隙为10mm),并有多层滤波器(锌、铅、铜)以减少来自视野以外的射线和减少散射效应。数据采集是3min转一圈,以尽量减少放射性衰减的影响。该系统的空间分辨率:空气中空间分辨率(FWHM)4.5mm,这和专用PET非常接近。FDG一符合线路显像(3/8英寸)对小病灶的检出和超高能准直器SPECT类似,其灵敏度为89cpm/uci,在L/B=5/1时模型试验的最小检出为1.35cm,使用5/8英寸的晶体灵敏度可达189cpm/uci,检出接近10mm,为了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厂家对晶体加以改造,装配了1英寸的晶体,而且对晶体进行特殊的加工,这样能够在不牺牲低能单光子显像分辨率的前提下,明显提高符合探测的效率,灵敏度可达30kcps/uci,分辨率5.0mm。

2.3.4整机结构的变化

现在的SPECT具有装备多探测器(探头)的机型。有使用二个、三个、四个探头的机型,也有使用环状探测器的机型。探测器的增多可以多角度采集光子信号,整机灵敏度太大提高。由于双探头的SPECT应是最好的一种机型,它具有多种用途,除断层成像外,同时具有二维图像的照相机的所有功能和快速进行全

身骨扫描的功能等。大多数的双探头SPECT,两个探头之间的角度是在90°—180°可任意改变的。从最大限度采集光子信息观点看,环状探测器的机型可能是最好的。这类SPECT由闪烁晶体和光电倍增管构成的探测器围成环形。这种SPECT 的最大计数率可达1000kcps以上。这类产品的缺点是不能快速生成平面图像,也不能做骨全身扫描。

机型结构的改进提高了整机灵敏度,同时也使SPECT的其它技术指标得到提高。在作断层图像时,探头绕人体旋转的轨迹对图像重建质量有很大影响。人体的横断面近似为椭圆形。而早期SPECT探头绕人体旋转的轨迹为圆形。探头旋转时,探头表面到人体表面的距离的变化,明显影响重建图像的分辨率。现在,探头绕人体旋转的轨迹改为椭圆形旋转轨迹后,分辨率提高了1.5mm~2.5mm,均匀性也有明显改善。探测器绕人体旋转时的理想轨迹是探测面和人体始终保持最贴近,这就是靠探测人体断面轮廓实现的人体轮廓运动轨迹。

2.3.5利用不同机型图像的进行融合

图像融合是把有价值的生理、生化信息与精确的解剖结构结合在一起,给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资料。这样合理利用医学信息资源,不仅可以弥补信息不完整、部分信息不准确或不确定引起的缺陷,而且使临床诊断和治疗、放疗的定位和计划设计、外科手术和疗效评估等更加全面和精确。随着医学图像信息集成利用的需求日益强烈,近二十年来,图像融合的研究蓬勃发展,成为医学图像处理的一大热点。

医学影像大致分为功能影像(核医学影像)和解剖结构影像(CT、MRI、X线投照和B超)。功能影像能具有如下特点:它拥有早期、安全、无创、灵敏度高等特点,核医学图像主要缺陷是信息量小,图像分辨率低,特别是缺乏解剖学信息,而这些缺陷很难通过核医学本身来解决。解剖结构影像与功能影像正好互补,其解剖结构的影像分辨率非常高,但其对病变的检出时间、特异性、灵敏度、无创及安全等方面不如功能影像。GE公司于2000年正式推出的SPECT/CT即HAWKEYE,将CT球管和探测器安装在双探头具有符合探测功能的SPECT系统的旋转机架上,使病人在一次检查中,既可得到受检者的功能影像,又可同时得到其解剖结构影像(CT图像),充分利用二种影像的优势,并可立即进行图像融合,为临床提供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医学影像。CT图像不仅可以用来与ECT图像融合,还可以由CT值计算软组织及骨骼的衰减系数,对ECT 图像进行衰减校正。衰减校正和FDG显像分别先后进行,病人无须重新摆位。

如果在检查过程中病人没有移动,透射和发射图像的对位十分准确。另外。X射线球管的强光子流产生高质量的衰减校正图像,保证了校正数据的可靠性。不仅ECT图像质量明显提高,而且有解剖图像傲定位的参考。这款设备有比较合理的性能/价格比。现在,同时产生XCT图像及SPECT图像的设备已成为许多厂家的正式产品,效果显然比用两台设备产生两种图像再融台更好。

2.3.6衰减校正

衰减校正对符合图像的意义更为重要,符合显像的衰减效应导致局部的不均匀、高密度结构的畸变以及边缘效应。SPECT符合线路显像和专用PET通过对衰减伪影的校正改善了图像的质量,增加了对比度。使用衰减校正的优点:(1)改善了解剖边界的影像,图像更容易读,定位准确;(2)衰减校正的图像没有畸变,而且不同深度病灶亮度相似。现在产品中多数采用线放射源进行衰减校正。目前,大多厂家采用放射性同位素153Gd制作线源。为了降低造价,也有厂家采用长半衰期的放射性同位素铯137Gs。以GE为代表的厂家开发出使用放射性穿透源测量衰减的方法——全能量衰减校正,即不论所用放射性示踪剂为低能、中能还是高能,Hawkeye均可对其进行衰减校正,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改善核医学断层影像质量的目的。而高能核素非均匀衰减校正法则无法进行全能量衰减校正,一般其能对TC-99m-MIBI和F-18 PET功能显像进行衰减校正。且需根据不同能量来选用不同的高能核素进行衰减校正,如对心肌的衰减校正,需用某一种放射源进行衰减校正,而对PET功能显像则需另外一种高能核素。采用X射线CT图像进行全能量衰减校正将是核医学图像进行衰减校正发展的方向。它有如下的优点:

(1)使用放射性X设线穿透源测量衰减的方法不用放射性核素校正,放射性核素均有半衰期,一般1~1.5年即需更换,国内无法生产,需进口,而放射性核素人关手续繁琐,短期不易更换,而且在使用中由于核素衰减也要进行校正源自身的校正,所以操作过程更加复杂。

(2)用X设线CT进行衰减校正,若不加高压电.则不会发出射线。丽高能核素,所放出的高能射线极具穿透力,不易防护,既使用非常厚的金属(铅)进行屏蔽,也难以完全屏蔽其射线,因此,若长期安装在机架上,则严重影响核医学影像的质量,且易对工作人员造成损伤。但若经常更换高能核素校正源,又存在以下几点问题:(a)校正源非常沉重。不易更换。(b)使仪器受损的可能性增大。

(c)使更换校正源的工作人员受到不必要的照射。

(3)衰减校正法大大提高了所得核医学断层影像的信息量,是传统高能核素衰减校正影像信息量的50000倍。

(4)衰减校正法所得断层影像分辨率最大,分辨率为:2mm,可以进行精确的解剖定位。而传统高能核素衰减影像最大分辨率为:12mm,难以进行解剖定位。

(5)衰减校正法使所得影像的信息量远远高于传统核医学断层影像,从而使散射线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可以忽略。从根本上解决了散射对核医学影像的不良影响。

2.3.7探测器实现数字化

以前的ECT成像过程中所有光电倍增管的输出都是模拟信号,经加权处理形成坐标信号及能量信号,也都是模拟的。然后才变换成数字信号送给计算机。现在是以探测器数字化为基础的。即每个光电倍增管的输出都直接加一个模拟/数字(A/D)变换器,后续的信号加工处理全部以数字方式进行。

2.3.8新型探测器进入实用阶段

最近几年,和以往相机所用探测器(碘化钠晶体加光电倍增管组)完全不同的几种新型探测器。

其中主要有:

(1)一块LSO晶体加一只超小型PS光电倍增管组成的探测器。

(2)半导体型探测器。半导体型探测器所用的材料有许多种,其中已经实现商品化的是美国DI.GIRAD公司开发成功的用碲化镉锌晶体(Cadmium—Zinc—Telluride,CZT)半导体材料作探测器。该公司已经用这种探测制造出了多种新型的放射性核素成像装置。

2.3.9新型准直器进入实用阶段

新型准直器已经由手工制造的薄型准直器,发展到80年代末的微孔铸造准直器,这种准直器的准直孔分布均匀,孔形一致,孔径可以小到1,0mm,颇受用户欢迎。探测器的系统分辨率主要决定于准直器分辨率和固有空间分辨率。过去,准直器分辨率大大低于固有分辨率,使整机的系统分辨率很低。现在,准直器的分辨率已经接近或高于固有分辨率,导致系统分辨率明显提高,使图像质量

达到了新水平。

90年代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新型准直器,例如锥束型准直器(Conebeam Collimator)、扇束型准直器,和多焦距汇聚型准直器(Multifocal Converging Collimator)等。得到推广应用的主要是锥束准直器和扇束准直器。新型准直器可以显著提高图像中心视野的灵敏度,这对脑成像和心脏成像非常有用。而探测器固有性能的提高,直接影响重建图像空间分辨率的提高。

2.4 关于SPECT-CT

第一台正式SPECT-CT于1999年制造(GE Healthcare,Chalfont St Giles,Bucks,UK)。它由双探头碘化钠照相机和X射线管组成,此X射线管可使低剂量CT达到2.5 mA的最大管电流,CT影像在解剖学定位的同时,也可以对原始图像进行衰减校正。SPECT-CT提供了大量但并非无意义的补充信息,因为SPECT影像上放射性核素异常浓聚部位可在CT图像上定位,而CT影像上解剖学的异常也能灵敏地提示SPECT示踪剂的异常浓聚。在诊断价值的研究中发现,CT影像中的病变部位与SPECT放射性核素异常浓聚处精确符合,因此SPECT—CT相较于低分辨率SPECT而言,提高了诊断特异性。通过CT进行衰减校正的优点在于信噪比低,采集速度增加,CT影像不受SPECT放射性核素的影响。至2005年底,世界各地已共有超过700台的SPECT-CT。

三、核医学仪器PET的原理及应用

3.1 PET概述

PET 是正电子放射层析技术(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的英文缩写,它是将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物质,直接注入生物体,然后在体外从不同角度完成采集和测量生物体内的放射性信息分布,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完成图像重建的三维成像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研制,相继出现了PET/CT、SPECT/PET。其中PET 是最早、最经典、最成熟的正电子显像设备,有探测器、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影像处理系统组成;PET/CT是最新的、也是发展最快的正电子显像设备;SPECT/PET 是正电子符合探测设备,是利用双探头或多探头SPECT符合线路模式,在电子复核时间窗的控制下,同时采集湮没辐射511KeV γ光子。在SPECT/PET机械准直器改用电子准直器。

3.2 PET的原理2

在PET 技术中,人们利用注入患者体内的某种放射性核素所发出的射线来形成所研究或诊断器官或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影像。用来产生图像的辐射源即核示踪物质为正电子同位素。众所周知,正电子同位素不稳定,将自发地释放出正电子,即核衰变。这个正电子运动一段距离后,和生物体的负电子碰撞结合产生湮灭辐射反应,根据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湮没反应将产生一对伽马射线,这一对伽马射线的运行方向几乎是相反的,即成约为180°,其次另一个重要特性是它们的时间特性,它们是同时产生的,如图1

图1 正负电子湮没反应的物理原理

如果我们在体外放置一对相向的探测器就可同时探测到这对伽马射线。常被称之为符合一致事件(Co-incidence event) ,也就是说电子湮没反应发生在这两个探测器的连线上。实际上的PET 系统是由一环或多环的探测器阵列组成。探测器的排列组合有很多种,这就是说对于我们感兴趣的区域中的任何一点来讲,可以得到无数条符合一致连线。把这些探测器采集的带有伽马射线的位置及能量信息的数据存储在存储设备中,然后通过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完成对这些数据的校正、滤波处理。最后通过计算机图象处理就可重建出这个点的图像。

3.3 PET探测器2

3.3.1 PET探测器的现状

第一代PET 探测器采用把单个闪烁晶体耦合在光电倍增管(PMT) 上的办

法,它是在1951 年由Wrenn和Sweet 首先提出的。探测器的性能优劣直接决定着PET 系统的好坏。PET 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常常用线扩展函数(LSF) 的半幅值全宽度(FWHM) 来描述。PET 系统中心位置的LSF 函数的形状是三角形,它的FWHM 值是探测器宽度的一半,也就是说减少探测器的宽度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系统的空间分辨率。近10 年来,PET 系统的分辨率从10~15mm 提高到3~5mm 左右,都是靠减小探测器的尺寸来取得的。随着采用的晶体的尺寸越来越小, 由于受到PMT 的尺寸上的限制,不可能采用单一的晶体耦合在PMT 上的方法。图2a 和图2b 显示了现在PET 系统常用的探测器的结构。它们分别表示BGO 晶体组成的矩阵阵列耦合在 2 ×2 光电倍增管阵列上或 2 个双光电倍增管阵列上。这种探测器的价格合理且能够紧密组合排列构建成PET 系统的探测器环。但是它的空间分辨率受到了PMT 尺寸的限制和BGO 晶体产生的光子统计涨落上的影响。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山下贵司等提出了用一个位置灵敏型光电倍增管(PS - PMT) 来取代2×2 光电倍增管列阵或2 个双光电倍增管,如图2c 所示。它的基本原理是:伽马射线被闪烁晶体吸收后,产生光子,光子通过PS - PMT 的玻璃窗,激励光电阴极发射出光电子,光电子被各倍增级倍增放大,最后经阳极输出。阳极是电阻回路组成的网状结构,通过相应的电路来计算位置。

图2 常用的PET 探测器的三种结构

BGO 晶体的辐射长度为1. 13cm ,因此能保证高的探测效率,遗憾的是BGO 晶体的光输出量低和衰减时间长。为了获得更高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探测器,使用新的闪烁晶体来代替BGO 的方法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LSO 因光输出量强、密度大、衰减时间短的特性而成为替代BGO 晶体的首选闪烁晶体材料之一。

3.3.2 PET探测器的发展趋势

PET 探测器发展有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一是深度检出型(DOI) 探测器;另一个是利用半导体器件来代替PMT 构造探测器。

1.DOI 探测器

如图3 所示,如今的PET 系统,探测器一般地成环状配置。处于视野四周的伽马射线将斜入射到探测器的晶体上,这些伽马射线极有可能透射过这个晶体或产生康普顿散射与相邻的晶体产生作用。这些作用使得空间分辨率从中心到视野的四周位置呈下降趋势。为了解决PET 分辨率一致性的问题,提出了多种深度检出型探测器解决方案。

图3 PET 分辨率一致性问题

M. Schmand 等提出了由两层不同的闪烁晶体构成的DOI 探测器,见图4a。LSO 晶体阵列层、GSO晶体阵列层和导光管叠加放置在4 个光电倍增管上。它利用波形鉴别回路,依靠闪烁晶体衰减时间的差别来区分是由哪一层所产生的信号。由于GSO 晶体的衰减时间较长,所以GSO 晶体产生的信号较LSO 晶体产生的信号相比在时间上表现为更为滞后。图4b清楚地表明了这种类型的DOI 探测器是如何提高视野四周位置的空间分辨率的。

图5 BGO/ GSO 晶体构成的DOI 探测器

也有一些研究者试图利用输出脉冲分布的差别来鉴别作用深度的。对于BGO/ GSO 晶体组成的探测器〔3〕,由于BGO 晶体与GSO 晶体的光输出量差别很大,如图5 所示。因此只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能量的阈值就可鉴别是BGO 事件还是GSO 事件。

日本滨松公司的清水、山下贵司和渡边光男等人,使用两个PS - PMT 同时耦合在BGO 晶体阵列的两端构成了一种新型探测器。如图6a 所示。这样伽马射线的作用深度可以通过计算两个PS - PMTs 的输出信号之比而得到。

图6 新型DOI 探测器

2 基于半导体器件的PET探测器

之所以用半导体器件来构造探测器主要是因为PMT 对磁场敏感;二是PMT 需要较高的电压,普通的PMT 需要- 1600V 左右,PS - PMT 需要- 800V 左右,而半导体器件只需要- 200V 左右的电压; 三是PET 的分辨率受到PMT 的尺寸限制,现代的工业技术还无法做出像半导体器件一样大小的PMT ;四是PMT 的价格昂贵。

利用Si - PD 或APD 等常规半导体器件加上闪烁晶体构造PET 探测器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而且使用半导体器件,也为开发新型的DOI 探测器创造了条件。图6b 显示了由美国加州大学(UCLA) 的Moses 和Derenzo 设计的一种新

型PET 探测器。8 ×8的PIN - PD 阵列耦合在闪烁晶体阵列的一端,而闪烁晶体阵列的另一端耦合在光电倍增管上,因此利用PIN - PD 和PMT 的输出信号比,可以得到伽马射线的作用深度。

另一种新型PET 探测器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如CdTe ,CdZnTe 等。这种探测器的优点是直接把伽马射线转换成电子,而不再借助于闪烁晶体。最近的实验表明利用CdZnTe 可以获得高的能量分辨率,可惜的是它的时间分辨率极低。而PET 系统要求要有高的时间分辨率来消除随机噪声。利用CdZnTe 构造的PET 探测器要实用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最近的实验表明CdTe 形成的载流子的速度比CdZnTe 要快,因而有可能获得高的时间分辨率,在PET 应用领域,一些研究者预言CdTe 要取代CdZnTe。

3.4 关于PET/CT、SPECT/PET3,4,5,6

3.4.1 PET/CT设备概况

自从1998年8月第1台PET—CT安装于匹兹堡大学并在1998-2000年间原型机完成300例临床PET—CT显像后。2001年第1台商业性PET—CT问世。就技术内涵而言,目前PET—CT扫描系统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影像诊断系统。它实际上是将PET和CT二套设备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其中包括了一台PET扫描仪。一台CT扫描仪以及将二种扫描图像进行连接和共同处理的计算机软件操作平台。三位一体成为单机复合影像系统。

PET—CT设备是将反映人体组织、脏器高分辨率解剖结构的CT和在蛋白质、RNA、DNA水平进行分子影像研究的PET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全新、最先进的功能分子影像设备。是近年来在所有大型医疗设备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医疗影像设备。PET—CT目前主要用于对肿瘤、神经系统、心脏等疾病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对治疗效果进行监测。

3.4.2 PET—CT的工作原理

PET图像揭示人体内部的分子代谢活动。但是图像解剖结构不清楚:而CT 图像显示了人体组织的解剖结构。所以PET/CT从根本上解决了核医学图像解剖结构不清楚的缺陷。同时又采用CT图像对核医学图像进行全能量衰减校正。是核医学图像真正达到定量的目的并且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实现了功能图像和解剖图像信息的互补。

3.4.3 PET与PET—CT的比较

PET和CT采用相同的定位系统。加上螺旋CT成像的灵活性.可将CT图像重建成和PET相同的层厚。真正实现了像素对像素的融合。克服了PET图像空间分辨率不足的问题。PET—CT与单纯PET机型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PET—CT是在原有能够反映示踪剂体内分布的功能分子影像设备PET的基础上。与能够反映组织解剖结构的影像设备CT结合。同时提供PET图像与CT影像。并进行图像融合的影像设备。这种一体化机型将PET扫描仪与CT扫描仪装配在同一机架内。二者共用同一检查床。由同一计算机工作站控制.在受检者不动的前提下。一次检查就完成两项扫描。从图像质量来讲,可明显缩短显像时间、改善图像质量。

PET—CT是目前分子显像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对改善医院的设备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将是十分必要的。PET—CT现已更新到第二代,第二代PET—CT能够明显缩短检查时间。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显著提高。该设备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将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反映生理和病理特点的功能分子影像技术——PET显像与在组织水平上反映生理和病理解剖结构变化的影像技术——CT相结合。同时提供PET图像与CT影像。并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图像融合。

3.4.4 PET/CT的临床应用

PET—CT临床应用广泛。目前主要用于对肿瘤、神经系统、心脏等疾病早期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和治疗效果监测。特别是在肿瘤的定性定位诊断.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临床分期与再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与疗效评价以及复发的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与单纯PET相比。其具有图像采集时间更短,定位更加准确等优势。随着PET/CT设备硬件和软件的不断完善。PET/CT在临床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除对肿瘤诊断得到广大临床工作者认可外。对心血管系统和神经诊断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4.5 SPECT/PET--带有符合线路的SPECT

SPECT/PET是在双探头SPECT的基础上增加了探测双光子的符合线路,因此,这种类型的SPECT既可进行常规的单光子探测,同时又可以转换到符合探测状态进行双光子探测,也就是利用SPECT的双探头来采集FDG正电子药物在组织内经过湮没辐射后产生的180°正反两个方向的一对高能γ光子。从单光子探测转换到双光子探测一般只需5min,由于这种类型的SPECT不仅具有常规的

SPECT 功能,而且还具备PET 的符合探测功能,所以称之为SPECT-PET 。SPECT—PET 技术的首要条件必须是以数字式双探头SPECT 为基础,探头的每一个光电倍增管后面有一个数模转换器,并以软件来控制死时间,这样,计数率和灵敏度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分辨率也得到了改善。另外,SPECT- PET 探头的晶体厚度由原来的3/8英寸增加至5/8英寸,因为常规型SPECT 探头采用3/8英寸厚的晶体能充分捕捉核TC 所放出的γ射线,而SPECT-PET 探头采用5/8英寸厚的晶体,因为正电子湮没辐射放出的γ射线为511Kev 的高能射线,如果使用3/8英寸厚的晶体。那么一部分射线就会穿过晶体,灵敏度就会降低。即使采用5/8英寸厚的晶体,但实际上还不能充分地捕捉信号,所以灵敏度没有PET 高。但是,晶体厚度太厚,单光子采集时的图像分辨率就会大大降低,SPECT 的常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因此,SPECT—PET 探头晶体厚度采用5/8英寸是合适的,这样既以单光子控测的图像质量影响不大,又能保证较好的双光子探测图像。从操作技能方面来说,为了保障单光子探测与符合探测的图像质量,进行单光子发射成像时,要把装有多孔准直器的探头尽可能接近患者进行采集,不然图像质量就会下降。使用符合线路成像时,两个探头必须始终成180°以采集相反方向的一对γ射线,这时,多孔准直器成了采集信号的障碍,因此不用多孔准直器,而换上符合成像时使用的特殊屏蔽装置,以减少被检视野之外的散射线,从而减少随机符合,提高图像质量。并且做符合探测时,两个探头应该拉开至最大限度,以保证旋转采集时能得到各个角度的信号。

99m 素从实用价值来评估,SPECT-PET 的售价在60万美元左右,而PET 系统倍价有250至300万美元之间,而SPECT—PET 既具备常规的SPECT 功能,又能实现部分PET 功能,且获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基本上能满足临床的要求。因此,SPECT—PET 不失为一种比较实用的机型。

四、总结和展望

纵观核医学影像仪器的发展历程,从闪烁扫描机、γ照相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 )以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 ),再到SPECT/CT 、SPECT/PET 和PET/CT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以及计算机软件应用的发展,势必会把核医学影像带入到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多功能ECT 的发展和现状,许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工程处

[2] PET探测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刘华锋鲍 超,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下贵司,日本滨松光子学公司中央研究所 [3] PET/CT的原理及临床应用,尚辉,医疗设备信息,2005,20(1 1):20.

[3] PET/CT机的设备原理及其临床中的应用,房爱玲,中国医学装备,2006年12月第3卷第12期

[4] 核医学的新武器INFINIA型SPECT/PET+CT,芦铭,医疗设备信息,2005,20(1 1):37

[5] 核医学影像设备的新进展带有符合线路的SPECT简称SPECTPET,钱英张尤仁常国钧,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Medical Equipment VoL14,No.12

[6] PET/ CT 的最新进展,钱英,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医学工程处,江苏南京,医疗设备信息

核医学作业习题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核医学的定义是( )。 A.研究放射性药物在机体的代谢 B.研究核素在脏器或组织中的分布 C.研究核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D.研究核技术在医学的应用及理论 2.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了( )。 A.同位素 B.放射性衰变 C.人工放射性核素 D.放射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 1.临床核医学包括( )。 A.显像诊断 B.体外分析 C.核素功能测定 D.核素治疗 2. 临床核医学应用范围( )。 A. 应用于临床各器官系统 B.仅显像诊断 C.仅在内分泌系统应用 D.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 三、名词解释 1. 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 四、问答题 1. 核医学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一章核医学物理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同位素具有( )。 A.相同质子数 B. 相同质量数 C. 相同中子数 D. 相同核能态 2. 5mCi等于( )。 A. 185kB 3. 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 )。 A.居里(Ci) B.希沃特(Sv) C.戈瑞(Gy) D.贝可(Bq) 4. 18F的中子数为是( )。 5. 在射线能量数值相同的情况下内照射危害最大的是( )。 A.α射线照射 B. β射线照射 C.γ射线照射 D.γ和β射线混合照射 6. 原子核是由以下哪些粒子组成的( )。 A.中子和电子 B.质子和核外正电子 C.质子和中子 D.质子和核外负电子 7. 具有特定的质子数、中子数及核能态的一类原子,其名称为( )。 A.同位素 B.原子核 C.同质异能素 D.核素 8. 核衰变后质量数减少4,原子序数减少2,是哪类衰变( )。 A.β-衰变 B.α衰变 C.γ衰变 D.β+衰变 9. 剂量单位贝可勒尔是( )。 A.照射量的单位 B.剂量当量的单位 C.放射性活度的单位 D.半衰期的单位 10. 设某核素的物理半衰期为6h,生物半衰期为4h,该核素的有效半衰期是( )。 、9 h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哪些是影响放射性核素有效半衰期的因素( )。 A.物理半衰期 B.核的衰变方式 C.射线的能量 D.生物半衰期 2. 在β-衰变中,原子核发射出的粒子有( )。 A.中子 B.电子 C.质子 D.氦核 三、名词解释 1.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 2.物理半衰期(T1/2) 3.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 四、问答题 1. 常见的放射性核衰变类型有哪些

核医学仪器

第二章核医学仪器 核医学仪器是指在医学中用于探测和记录放射性核素放出射线的种类、能量、活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空间分布等一大类仪器设备的统称,它是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必备要素,也是核医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根据使用目的不同,核医学常用仪器可分为脏器显像仪器、功能测定仪器、体外样本测量仪器以及辐射防护仪器等,其中以显像仪器最为复杂,发展最为迅速,在临床核医学中应用也最为广泛。 核医学显像仪器经历了从扫描机到γ照相机、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PET/CT、SPECT/CT 及PET/MR的发展历程。1948年Hofstadter开发了用于γ闪烁测量的碘化钠晶体;1951年美国加州大学Cassen成功研制第一台闪烁扫描机,并获得了第一幅人的甲状腺扫描图,奠定了影像核医学的基础。1957年Hal Anger研制出第一台γ照相机,实现了核医学显像检查的一次成像,也使得核医学静态显像进入动态显像成为可能,是核医学显像技术的一次飞跃性发展。1975年M. M. Ter-Pogossian等成功研制出第一台PET,1976年John Keyes和Ronald Jaszezak 分别成功研制第一台通用型SPECT和第一台头部专用型SPECT,实现了核素断层显像。PET由于价格昂贵等原因,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十几年来,随着PET/CT的逐渐普及,实现了功能影像与解剖影像的同机融合,使正电子显像技术迅猛发展。同时,SPECT/CT及PET/MR的临床应用,也极大地推动了核医学显像技术的进展。 第一节核射线探测仪器的基本原理 一、核射线探测的基本原理 核射线探测仪器主要由射线探测器和电子学线路组成。射线探测器实质上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可将射线能转换为可以记录的电脉冲信号;电子学线路是记录和分析这些电脉冲信号的电子学仪器。射线探测的原理是基于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各种效应,主要有以下三种。 1.电离作用射线能引起物质电离,产生相应的电信号,电信号的强度与

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

《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模拟量输入通道包括、。 2、为了将A/D转换器中的运算放大器和比较器的漂移电压降低,常采用 技术。 3、克服键抖动常采用的措施、。 4、总线收发器的作用。 5、最基本的平均滤波程序是,改进型 有、、。 6、多斜式积分器有,其优点是,还有一种是,其作用是。 7、在通用计算机上添加几种带共性的基本仪器硬件模块,通过软件来组合成各种功能的仪器或系统的仪器称为 或。 8、ADC0809,假定REF+=+5V,VREF-接地,则模拟输入为1V时,转换成的数字量为,若REF+=+2.5V,VREF-接地则模拟输入为1V时,转换成的数字量为 9、数字存储示波器可预置四种触发方 式、、、。 10、智能仪器自检方式有三种、、。 二、简答(每题5分共35分) 1、简述自由轴法测量原理。 2、系统误差的处理方法。 3、简述三线挂钩过程及作用。 4、智能仪器的设计要点。 5、若示波器屏幕的坐标刻度为8×10div,采用10位A/D,2K 存储器,则该示波器的垂直与水平分辨率各为多少?

6、简述线路反转法原理。 7、简述D/A双极性输出电路原理 三、综合 1、(20分)在一自动控制系统中,有温度、压力、流量三个待测量,试设计一测量电路,要求使用8位A/D,4位LED及相关逻辑电路。 (1)画出硬件连接图 (2)写出器件型号(CPU、A/D) (3)根据连接图,写出三通道的地址。 (4)简述测量过程。 2、(20分)下图为某一通用计数器框图 (1) 要测量10Hz的信号,试计算应选用的时标及闸门时间。 (2) 简述测量过程 (3) 其最大计数误差是多少? (4)为减小误差,应采用什么方法?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因中值滤波满足比例不变性,所以是线性的滤波器。() 2. 基准电压Vr 的精度和稳定性影响零位误差、增益误差的校正效果。() 3. 测量获得一组离散数据建立近似校正模型,非线性校正精度与离散数据精度无关,仅与建模方法有关。()

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内含微型计算机并带有GP-IB等通信接口的电子仪器称为智能仪器。智能仪器实际上一个专用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它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2、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主机电路、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人-机接口电路、通信接口电路。 3、主机电路用来存储程序、数据并进行一系列的运算和处理,它通常由微处理器(MPU)、程序存储器(ROM)、数据存储器(RAM)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等组成。 4、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常用来输入/输出模拟信号,主要由A/D转换器、D/A转换器和有关的模拟信号处理电路等组成。 5、人-机接口电路的作用是沟通操作者和仪器之间的联系,主要由仪器面板中的键盘和显示器组成。 6、通信接口电路常用于实现仪器与计算机的联系,以便使仪器可以接受计算机的程控命令。 7、软件部分主要分为监控程序和接口管理程序程序两部分。 8、监控程序是面向仪器面板键盘和显示器的管理程序:通过键盘输入命令和数据,以对仪器的功能、操作方式与工作参数进行设置;根据仪器设置的功能和工作方式,控制I/O接口电路进行数据采集、存储;按照仪器设置参数,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相关处理,以数字、字符、图形等形式显示测量结果、数据处理的结果及仪器的状态信息。 9、接口管理程序是面向通信接口的管理程序:接受并分析来自通信接口总线的远控命令;进行有关的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通过通信接口送出仪器的测量结果、数据处理的结果及仪器的现行工作状态信息。 10、智能仪器的特点:a、智能仪器使用键盘代替传统仪器中的旋转式或琴键式切换开关来实施对仪器的控制,从而使仪器面板的布置和仪器内部有关部件的安排不再相互限制和牵连; b、微处理器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仪器的性能; c、智能仪器运用微处理器的控制功能,可以方便地实现量程自动转换、自动调零、自动校准、自诊断等功能,有力改善了仪器的自动化测量水平; d、智能仪器具有友好的人-机对话的能力; e、智能仪器一般配有GB-IB或RS-232等通信接口,使智能仪器具有可程控操作的能力。 11、VIX总线系统一般由计算机、VIX仪器模块和VXI总线机箱构成。 12、虚拟仪器是通用计算机上添加几种带共性的基本仪器硬件模块,通过软件组合成各种功能的仪器或系统仪器设计思想。 13、微处理器的选择:数据处理能力;内部资源I/o口数量;使用环境的特殊要求;价格、订货、周边元件的选择;开发成本、维护成本。 第二章智能仪器的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 1、把A\D转换器及其接口称为模拟量输入通道,把D\A转换器及相应的接口称为模拟量输出通道。 2、A\D转换器是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的器件,这个模拟量泛指电压、电阻、电流、时间等参量,但一般情况下,模拟量指电压而言。 3、A\D转换器的评价指标 a、分辨率与量化误差 分辨率是衡量A\D转换器分辨输入模拟量最小变化程度的技术指标。其分辨率取决于A\D转换器的位数。 量化误差是由于A\D转换器有限字长数字量对输入模拟量进行离散取样而引起的误差,提高分辨率可以减小量化误差。 b、转换精度 转换精度反映了一个实际A\D转换器与一个理想A\D转换器在量化值上的差值,用

智能仪器原理及设计资料

《智能仪器原理及设计》报告 专业: 学号: 姓名:

目录 1.1 设计要求 (3) 1.2 设计过程 (3) 1.2.1 设计总体方案 (3) 1.2.2 器件的选择 (4) 1.2.3 电路设计 (7) 1.2.4 软件设计 (9) 1.3 总结 (12)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传感器设计 1.1 设计要求 实现室温测量,并使用液晶屏显示实时温度。 1.2 设计过程 1.2.1 设计总体方案 根据系统的设计要求,选择DS18B20作为本系统的温度传感器,选择单片机AT89C52为测控系统的核心来完成数据采集、处理、显示、报警等功能。 采用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测量温度,直接输出数字信号。便于单片机处理及控制,节省硬件电路。且该芯片的物理化学性很稳定,此元件线形性能好,在0~100摄氏度时,最大线形偏差小于1摄氏度。DS18B20的最大特点之一采用了单总线的数据传输,由数字温度计DS18B20和微控制器AT89C52构成的温度装置,它直接输出温度的数字信号到微控制器。每只DS18B20具有一个独有的不可修改的64位序列号,根据序列号可访问不同的器件。这样一条总线上可挂接多个DS18B20传感器,实现多点温度测量,轻松的组建传感网络。 采用液晶显示器件,液晶显示平稳、省电、美观,更容易实现题目要求,对后续的工艺兼容性高,只需将软件作修改即可,可操作性强,也易于读数。 该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如下:温度传感器DS18B20把所测得的温度发送到AT89C52单片机上,经过单片机处理,将把温度在显示电路上显示,本系统显示器液晶屏显示实现。检测范围-55摄氏度到125摄氏度。 按照系统设计功能的要求,确定系统由3个模块组成:主控制器、测温电路和显示电路。 数字温度计总体电路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数字温度计总体电路结构框图

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

《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54 学分:3 第一部分相关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的性质:《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是电子工程本科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智能仪器在通信、家电、自动控制、仪器仪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微处理器系统使电子仪器实现智能化的具体方法,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课程的任务:使学生掌握智能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具备智能仪器的初步应用能力,为将来从事智能仪器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智能仪器课程侧重讨论智能仪器实际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具体方法与技巧。旨在使学生运用所学的微型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解决现代电子仪器开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具备能够设计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的电子系统的能力。 本课程中既有硬件的原理和组成,又有针对硬件的软件编程,软件与硬件必须同时兼顾。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研究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分析方法,以单元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为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对智能仪器各组成单元的基本工作原理、性能指标以及它们在整机中的作用形成明确的认识。 2、掌握这些单元电路的分析、计算和设计方法,以及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针对本课程学时少,内容多,技术发展快,实践性强等的特点,应采取探讨式和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以课堂为主。 重点:人机接口电路、通信接口电路和软件编程。 难点:智能仪器的应用。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学习本课程主要涉及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以及微机原理课程中有关接口和汇编程序、微机控制方法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因此,应当尽可能地在先修《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和《微机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为有关智能仪器系统设计方面的课题打下必要的基础,是该专业学生的毕业前的综合性设计课程。 五、学时分配 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 1、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2、成绩评定:平时成绩(测验及作业等)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核医学名词解释简答概述

1、核素nuclide :指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 子核处于相同能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2、同位素isotope :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的核物理特性。3、同质异能素isomer: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处于不同核能状态的原子称为同质异能素。4、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 简称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量。5、放射性核纯度:也称为放射性纯度,指所指定的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占药物中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放射性纯度只与其放射性杂志的 量有关. 6、放射化学纯度(放化纯):指特定化学结构的放射性 药物的放射性占总放射性的百分比. 7、放射性药物:指含有一个或多个放射原子(放射性核素)而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8、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ET):利用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为显像剂,对脏器或组织进行功能,代谢成像的仪器。9、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利用注入人体的单光子放射性药物发出的γ 射线在计算机辅助下重建影响,构成断层影像的仪器。10、“闪烁”现象(flare phenomenon): 在肿瘤病人放疗或化疗后,临床表现有显著好转,骨影像表现为原有病灶的放射性聚集较治疗前更为明显,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消失或改善,这种现象称为“闪烁”现象。11有效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因生物代谢与物理衰变共同作用而致在生物体内放射性活性降低到一半的时间。决定放射性核素在体内滞留时间的长短。12体外放射分析:是指在体外条件下,以结合反应为基础,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物为踪剂,以放射测量为定量手段,对体内微量物证 进行定量检测的技术的总称。13半衰期(T1/2):指放射性核素数目因衰变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又称物理半衰期,常用来表示放射性核素的衰变速率。14生物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15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16甲状腺热结节:在甲状腺显像中,放射性强度高于周围正常组织的结节。17比活度specific activity:也称为比放射性 ,指放射源的放射性活度与其质量之比。 20、骨显像的原理,正常骨影像表现答:原理:利用亲 骨性放射性核素或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引入体内与骨的主要无机盐成分—羟基磷灰石晶体发生化学吸附、离子交换以及与骨组织中有机成分相结合沉积在骨骼内。在体外用SPECT探测核素所发射的射线,从而使骨骼显像.正常骨影像表现:全身骨骼放射性聚集,两侧呈对称性均匀分布. 3、原子的结构.元素、同位素、核素、同质异能素、放射性活度的概念,放射性衰变的类型。 答:原子是由处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他们统称核子. 核素:指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的核物理特性。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处于不同核能状态的原子称为同质异能素。

核医学科各种规章制度

核医学检查和治疗服务控制程序 1.目的 保证核医学诊断治疗工作按规定方法和程序在受控状态下进行,确保操作规范、结果可靠。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核医学专业诊断和治疗各环节工作的控制。 3.职责 3.1临床科室医师和核医学门诊医生负责核医学检查和治疗的申请。 3.2核医学医师负责核医学检查和治疗的认定和接诊。 3.3核医学工作人员依据各自职责并按照有关规程进行相应诊疗技术操作。 3.4核医学医师负责核医学检查的结果回报及咨询,根据适应症确定治疗方案,并随时接受咨询。 3.5核医学工作人员的一切工作均应严格执行核医学科工作制度。 4.工作程序 4.1核医学检查治疗的准备工作。 4.1. 1核医学检查和治疗的认定和预约。 a.核医学实行正常工作时间8小时开诊,检查完毕后即发放诊断报告。 b.核医学的各项检查必须由临床医师或核医学门诊医师按规定认真填写 《核医学检查申请单》,申请单需经核医学医师认定后,即可对病人进行检查或酌情进行预约,检查时进行详细的登记,包括姓名、年龄、门诊或住院号、所用同位素种类、剂量、批号,并要由检查者签名。 c.对于进行核医学治疗的患者,由核医学医师接诊后进行临床体检,填写所需的其它检查项目申请单,嘱咐患者到相应的科室完成检查,建立门诊病历,包括病史,体检,检查记录,诊断,治疗方案,治疗用同位素名称、剂量及辅助治疗方案。 4.1.2核医学检查和治疗前的准备 a.上岗工作人员资格的确定必须经过相关专业的培训和科内的帮带教培

训,同时必须持有上岗证书 b.认真核对核医学检查和治疗项目,确定所用同位素种类及剂量。 c.向患者讲清楚可能的治疗效果,中间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4.2 核医学检查和治疗的操作 4.2.1依据《开放性放射源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同位素的抽取,给患者服用或注射。 4.2.2依据核医学科(室)常规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和治疗。 4.2.3检查注意事项 a.工作人员每次操作,必须集中精力,严格执行各项相关操作规程。 b.工作人员对老幼、重症、残疾患者应给予特殊照顾,检查过程中动作要轻柔、迅速,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帮助患者上下检查台,主动告之患者何时就诊看结果和定期复诊。 c.工作人员在检查治疗完成后应当注重嘱咐患者相关放射防护和排泄物的处理方法,避免亲属不必要的辐射或放射性的污染。 d.若出现放射性药品不良反应,严格执行《放射性药品不良反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和登记报告制度》 e.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程序〉》 4.3核医学检查完成后结果回报工作和治疗患者的定期随访工作 4.3.1核医学检查结束后,应由核医学医师即刻填写或在计算机上打印核医学检查报告,完成后即刻交于被检患者或其家属。 4.3.2核医学治疗项目结束后,核医学医生应详细嘱咐患者定期复查,对于在疗程期间定期来核医学科进行治疗的患者,核医学医生要随时进行对病情的观察并记录。 4.3.3核医学工作人员检查过程中获得的资料,要认真保存,这样,有利于病人随访、复查、会诊,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履行借阅手续。 5.相关文件 5.1《核医学科各项工作制度》 5.2《核医学科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5.3《核医学科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6.质量记录 6.1《核医学检查登记本》

《智能仪器》复习题及答案

《智能仪器》复习参考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在电子设备的抗干扰设计中,接地技术是一个重要环节,高频电路应选择 (多)点接地,低频电路应选择(单)点接地。 2.智能仪器的键盘常采用非编码式键盘结构,有独立式键盘和(矩阵) 式键盘,若系统需要4个按键,应采用(独立式)键盘结构。大于8个时采用矩阵式键盘 3.智能仪器的显示器件常用( LED )数码管或液晶显示器,其中( LED 数码管)更适合用于电池供电的便携式智能仪器。 4.智能仪器的模拟量输入通道一般由多路模拟开关、(放大器)、滤波 器、(采样保持器)和A/D转换器等几个主要部分所组成。 5.对电子设备形成干扰,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 干扰源 )、(传输 或耦合的通道)和对干扰敏感的接收电路。 6.干扰侵入智能仪器的耦合方式一般可归纳为:(传导)耦合、公共阻 抗耦合、静电耦合和(电磁)耦合。 7.RS-232C标准串行接口总线的电气特性规定,驱动器的输出电平逻辑“0”为 ( +5 ~ +15 )V, 逻辑“1”为( -5 ~ -15 )V。 8.智能仪器的随机误差越小,表明测量的(精确)度越高;系统误差越 小,表明测量的(准确)度越高。 9.智能仪器的故障自检方式主要有(开机)自检、(周期性)自 检和键控自检三种方式。 10.双积分型A/D转换器的技术特点是:转换速度(较慢),抗干扰能力 (强)。 11.智能仪器修正系统误差最常用的方法有3种:即利用(误差模型)、 (校正数据表)或通过曲线拟合来修正系统误差。 12.为防止从电源系统引入干扰,在智能仪器的供电系统中可设置交流稳压器、 (隔离变压器)、(低通滤波器)和高性能直流稳压电源。 13.为减小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软件上常采用(算数平均)滤波 法,当系统要求测量速度较高时,可采用(递推平均)滤波法。 14.随着现代科技和智能仪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以个人计算机为核心构成 的(个人)仪器和(虚拟)仪器等新型智能仪器。 15.智能仪器的开机自检内容通常包括对存储器、(显示器和键盘)、(模 拟量I/O通道)、总线和接插件等的检查。 16.异步串行通信是以字符为单位进行传送的,每个字符都附加了(同步) 信息,降低了对时钟精度的要求,但传输效率(较低)。

智能仪器原理及其应用复习题

智能仪器原理复习提纲 1、智能仪器的定义 内部带有微型计算机并带有GP-IP等通信接口,具有对数据的存储、运算、逻辑判断,自动化操作与外界通信等智能作用的仪器,称为智能仪器. 2、智能仪器的优点 ①使用键盘代替传统仪器中旋转式获琴键式切换开关来实施对仪器的控制,从而使仪器面板的布置和仪器内部有关部件的安排不再相互限制和牵连。②微处理器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仪器的性能。③智能仪器运用微处理器的控制功能,可以方便的实现量程自动切换,自动调零,触发电平自动调整,自动校准,自诊断等功能,有力的改善了仪器的自动化测量水平。④智能仪器具有友好的人机对话的能力,使用人员只通过键盘打入命令。⑤智能仪器一般都配有GP-IB或RS-232等通信接口,使智能仪器具有可程控操作的能力。 1、A/D转换的技术指标 ①分辨率与量化误差:分辨率是衡量A/D转换器分辨输入模拟量最小变化量的技术指标,记数字量变化一个字所对应模拟信号的变化量。量化误差是由于A/D转换器有限字长数字量对输入模拟量进行离散取样二引起的误差,其大小在理论上为一个单位。②转化精度:反映了一个实际A/D转换器与一个理想A/D转换器在量化值上的差值。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来表示。③转换速率:指A/D转换器在每秒钟内所能完成的转换次数。也可表示为转换时间,即转换从启动到结束所需时间。④满刻度范围:又称满量程输入电压范围,指A/D 转换器所允许最大的输入电压范围。 2、逐次比较式A/D,积分式A/D的原理及各自优缺点 逐次比较式:当启动信号作用后,时钟信号先通过逻辑控制电路是N位寄存器的最高位D(N-1)位1,以下各位为0,这个二进制代码经A/D转换器转换成电压U0,送到比较器与

智能仪器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因中值滤波满足比例不变性,所以是线性的滤波器。() 2. 基准电压Vr 的精度和稳定性影响零位误差、增益误差的校正效果。() 3. 测量获得一组离散数据建立近似校正模型,非线性校正精度与离散数据精度无关,仅与建模方法有关。() 4. RS232 通信采用的是TTL电平,因此它的传输距离比485 短。() 5. USB协议为设备定义了2种供电模式:自供电和总线供电。在自供电模式下,USB设备不需要任何外接电源设备。() 6. LCD显示器有静态驱动和叠加驱动两种驱动方式,这两种驱动方式可在使用时随时改变。() 7. 智能仪器中的噪声与干扰是因果关系,噪声是干扰之因,干扰是噪声之果。 ( ) 8. 软件开发过程的三个典型阶段是定义、开发和测试。() 9. RAM 测试方法中,谷值检测法无法检测“ 粘连” 及“ 连桥” 故障。() 10.曲线拟合要求 y=f( x )的曲线通过所有离散点( x i , y i )。()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的框图如下图所示。其中( 1 )~( 4 )各部分的组成为:( ) A. 放大器、A/D 转换器、D/A 转换器、计算机 B. 多路开关、放大器、A/D 转换器、计算机 C. 多路开关、放大器、D/A 转换器、计算机 D. 放大器、多路开关、A/D 转换器、D/A 转换器 2. 仪器采集数据中存在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基本数据处理顺序是:( ) A. 系统误差消除→数字滤波→标度变换 B. 数字滤波→系统误差消除→标度变换 C. 标度变换→系统误差消除→数字滤波 D. 数字滤波→标度变换→系统误差消除 3. 设采集数据由信号加噪声构成,应根据( )确定滤波算法? A. 噪声统计规律 B. 信号特征和噪声统计规律 C. 信号特征 D. 只能用多种滤波算法试验,由处理效果确定。

核医学仪器和放射性药物

核医学仪器和放射性药物 一、核医学仪器 第一节概述 一、射线探测的基本原理 (一)电离作用 (二)荧光作用 (三)感光作用 二、射线探测器 (一)闪烁探测器 1. 闪烁体 2. 光电倍增管 3. 光导 4. 前置放大器 (二)气体探测器 1. G-M管 2. 电离室 三、核医学仪器的基本结构 (一)线性脉冲放大器 (二)甄别器和脉冲幅度分析器 (三)定标器 计数率仪 第二节常用核医学仪器 (一)γ-照相机和SPECT 1.γ-照相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SPECT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SPECT与γ-照相机相比的主要差别临床应用价值 (二)PET 1.PET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PET显像的临床价值 (三)其他核医学探测仪器 1.井型γ-计数器 2.液体闪烁计数器 3.甲状腺功能测定仪 4.多功能测定仪(肾图仪)

5.放射性活度计 二、放射性药物 第一节概述 一、放射性药物的基本概念 1.定义 2.主要类型 (1)诊断用 (2)治疗用 (3)体外分析试剂 二、放射性药物的特性 1. 合适的物理半衰期 2. 高纯度 3. 较高的比活度和无药理作用 第二节放射性核素的生产 一、核反应堆生产 二、从裂变产物中分离和提取 三、回旋加速器生产 四、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第三节放射性药物的制备 一、放射性药物常用制备方法 1. 化学合成法 2. 同位素交换法 3. 生物合成法 4. 联接标记法 5. 络合物形成法 二、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制备方法 第四节放射性药物用于诊断和治疗的原理 一、诊断和治疗用体内放射性药物的聚集原理 1. 参与代谢原理 2. 被动扩散原理 3. 渗透原理 4. 生物转化原理 5. 受体、转运体特异性结合原理

智能仪器试题及答案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因中值滤波满足比例不变性,所以是线性的滤波器。() 2. 基准电压Vr 的精度和稳定性影响零位误差、增益误差的校正效果。() 3. 测量获得一组离散数据建立近似校正模型,非线性校正精度与离散数据精度无关,仅与建模方法有关。() 4. RS232 通信采用的是TTL电平,因此它的传输距离比485 短。() 5. USB协议为设备定义了2种供电模式:自供电和总线供电。在自供电模式下,USB设备不需要任何外接电源设备。() 6. LCD显示器有静态驱动和叠加驱动两种驱动方式,这两种驱动方式可在使用时随时改变。() 7. 智能仪器中的噪声与干扰是因果关系,噪声是干扰之因,干扰是噪声之果。 ( ) 8. 软件开发过程的三个典型阶段是定义、开发和测试。() 9. RAM 测试方法中,谷值检测法无法检测“ 粘连” 及“连桥” 故障。() 10.曲线拟合要求 y=f( x )的曲线通过所有离散点( x i , y i )。()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的框图如下图所示。其中( 1 )~( 4 )各部分的组成为:( )

A. 放大器、A/D 转换器、D/A 转换器、计算机 B. 多路开关、放大器、A/D 转换器、计算机 C. 多路开关、放大器、D/A 转换器、计算机 D. 放大器、多路开关、A/D 转换器、D/A 转换器 2. 仪器采集数据中存在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基本数据处理顺序是:( ) A. 系统误差消除→数字滤波→标度变换 B. 数字滤波→系统误差消除→标度变换 C. 标度变换→系统误差消除→数字滤波 D. 数字滤波→标度变换→系统误差消除 3. 设采集数据由信号加噪声构成,应根据( )确定滤波算法? A. 噪声统计规律 B. 信号特征和噪声统计规律 C. 信号特征 D. 只能用多种滤波算法试验,由处理效果确定。 4. 采样保持器的作用是( ) A. 提高系统的采样速率 B. 保持系统的数据稳定 C. 保证在A/D转换期间ADC前的模拟信号保持不变 D. 使A/D 转换器前信号能跟上模拟信号的变化 5. 采集数据中含有脉冲性干扰,信号为直流,则应选择( )滤波算法。 A. 算数平均法 B. 加权平均法 C. 限幅滤波法 D. 去极值平均法

核医学试题和答案

影像核医学总论 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 1.核医学 6.阳性显像 2.临床核医学 7.单光子显像 3.放射性药物 8.分子影像学 4.放射化学纯度 9.放射性核素治疗 5.平面显像 10.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三、填空 1.核医学在内容上分为和两部分。 2.诊断核医学包括以和为主要内容的诊断法和以为主要内容的诊断法。 3.放射性药物包括放射性药物和放射性药物。 核性能优良,为发射体,能量为,物理半衰期为。 5.临床应用的放射性核素可通过、、和获得。 6.核医学显像仪器主要包括、、和。 7.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能够选择性聚集在特定脏器、组织或受检病变部位中主要机制有:、、、、和等。 8.根据显像的部位、影像的采集及显示时间、方式、核射线的种类,放射性核素显像可分为:、、、、、、和。 9.放射性核素治疗具有、、、等优点,已成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法方法。 10.放射性核素治疗常用的方法有:、 , 、等。 11.医学中常用的核素发生器有:和等。 12.分子影像能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人体的、、及变化,实现了在分子水平上对人体内部生理或病理过程进行无创、实时的,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选择题 (一)A型题 1.放射性核素治疗主要是利用哪种射线 A.α射线 B.γ射线 C.射线射线 E.正电子 2.放射性核素显像最主要利用哪种射线 A.α射线 B.γ射线 C.射线射线 E.俄歇电子 3.以下哪一项不是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特点 A.较高特异性的功能显像 B.动态定量显示脏器、组织和病变的血流和功能信息 C.提供脏器病变的代谢信息 D.精确显示脏器、组织、病变和细微结构

E.本显像为无创性检查 4.下面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A. γ闪烁探测器由锗酸铋(BGO)晶体、光电倍增管和前置放大器组成 B. γ照相机不可进行动态和全身显像是我国三级甲等医院必配的设备 仪器性能不如SPECT E.液体闪烁计数器主要测量发射γ射线的放射性核素 5.指出下面不正确的描述 发现X射线发现铀盐的放射性 夫妇成功提取放射性钋和镭和Curie首次成功获得人工放射性核素 和Berson开创了化学发光体外分析技术 6.有关PET的描述下面哪一项不正确 是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的英文缩写 B.它是核医学显像最先进的仪器设备 C.临床上主要用于肿瘤显像 D.显像原理是核素发射的正电子与体内负电子作用后产生湮灭辐射发出一对能量相等方向相反的511 keV γ光子经符合探测技术而被多排探测器探测到,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和图像重建后获得不同断面的断层影像 E.常用放射性核素99Tc m及其标记化合物作为正电子药物 7.在SPECT脏器显像中,最理想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为 I Ga C. 99 Tc m I I 8.有关高能准直成像不正确的是 A.探测正电子湮灭辐射时产生的两个511 keV γ光子中的一个 B.探测正电子湮灭辐射时产生的两个511 keV γ光子中的两个 C.不宜进行脑和躯体肿瘤的正电子断层显像 D.对判断心肌存活有较大临床价值 E.是一种单光子探测方式 9. 有关符合线路SPECT不正确的是 A.兼备单光子和T1/2较长的正电子18F断层成像 B.不适用于11C、15O、13N等超短半衰期正电子发射体的显像 C.可进行脑和躯体肿瘤的正电子断层显像 D.探测正电子湮灭辐射产生的两个方向相反的511 keV γ光子 E.探测正电子湮灭辐射产生的两个方向相反的511 keV γ光子中的一个 10.国家规定的核医学科唯一强制检定的核医学仪器为 B. γ照相机 C.肾图仪 D.活度计 E.井型计数器 法是谁创建的 A. Yalow B. Berson C. Yalow和Berson 12.下列哪项提法是正确的 A.我国1952年首次建立了胰岛素的RIA分析方法并应用于临床 B.我国1962年首次建立了AFP和RIA分析方法并应用于临床 C.我国1962年首次建立了胰岛素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并应用于临床 D. 我国1962年首次建立了胰岛素的RIA分析方法并应用于临床 E. 我国1962年首次建立了CEA的RRA分析方法并应用于临床 13.临床核医学的组成包括 A.体外分析 B.显像技术 C.诊断和治疗 D.核素治疗 E.脏器功能测定 14.核医学的定义是 A.研究放射性核素的性质 B.研究核素在脏器或组织中的分布

《智能仪器技术和应用》B卷答案

《智能仪器技术及使用》B卷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叙述智能仪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发展趋势? 答:智能仪器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主机电路、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人机接口电路、通信接口电路。软件分为监控程序和接口管理程序两部分。 如图为典型智能仪表结构,由三个层次构成 …………1’智能仪器的工作原理:传感器获取被测量的信息并转换成电信号,经滤波去除干扰后送入多路模拟开关;由单片机逐路选通模拟开关将各输入通道的信号逐一送入程控增益放大器,放大后的信号经a/d转换器转换成相应的脉冲信号后送入单片机中;单片机根据仪器所设定的初值进行相应的数据运算和处理(如非线性校正等);运算的结果被转换为相应的数据进行显示和打印;同时单片机把运算结果和存储于片内flashrom(闪速存储器)或e2prom(电可擦除存贮器)内的设定参数进行运算比较后,根据运算结果和控制要求,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如报警装置触发、继电器触点等)。此外,智能仪器还可以和pc机组成分布式测控系统,由单片机作为下位机采集各种测量信号和数据,通过串行通信将信息传输给上位机——pc机,由pc机进行全局管理。…………2’智能仪器是计算机科学、电子学、数字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和传统的仪器仪表技术的结合,逐步实现微型化,多功能化,人工智能化,随着专用集成电路、个人仪器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智能仪器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使用。可以预料,各种功能的智能仪器在不远的将来会广泛地使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1’ 2、为什么智能仪器要具备自检功能?自检方式有几种?常见的自检内容有哪些?

答:所谓自检就是利用事先编制好的检测程序对仪器的主要部件进行自动检测,并对故障进行定位。自检功能给智能仪器的使用和维修带来很大的方便。…………1’智能仪器的自检方式有三种类型: (1)开机自检…………1’ (2)周期性自检…………1’ (3)键盘自检…………1’ 3、什么叫软测量?软测量建模可以用那些方法? 答:对于难于测量或暂时不能用单独的仪表进行测量的被测变量(又称为主导变量),选择另外一些容易测量的变量(又称二次变量或辅助变量),想法构成这些辅助变量和被测变量之间的某种数学关系,就可以用数据处理软件代替单独的仪表这种硬件,通过计算、估计和推断确定被测变量。…………2’ 软测量建模的方法:(1)机理建模;(2)机理建模和经验建模相结合;(3)回归分析建模; (4)人工神经网络建模;(5)其它方法建模…………2’ 4、什么是模糊控制?它的特点是什么? 答:模糊控制是基于模糊推理,模仿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对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对象实施的一种智能控制技术。它是模糊技术和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智能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1’ 模糊控制的特点在于: (1)不要求知道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只需要提供现场操作人员的经验及其操作数据;(2)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强,适合于解决常规控制难以解决的非线性、强耦合、时变和时滞系统; (3)以语言变量代替常规的数学变量,容易构成专家“知识”; (4)控制推理模仿人的思维过程,采用“不精确推理”,融入了人类的经验,因而能处理复杂乃至病态的系统。…………3’ 5、如何抑制来自电网和电源的干扰?系统的屏蔽和接地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智能仪表的供电线路是干扰的主要入侵途径, 而且微机系统对来自供电源的干扰又特别敏感, 所以设计一个抗干扰的直流稳压电源是智能仪表电磁兼容性设计的重要环节, 通常采取的措施有如下几种:(1)微机系统和产生干扰的设备分开供电(2)设计抗干扰稳压电源(3)选用高性能的电源(4)供电电路上的抗干扰措施(5)接地问题…………2' 系统的屏蔽和接地设计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1) 一点接地和多点接地的使用原则。(2) 屏蔽层和公共端的连接当一个接地的放大器和一个不接地的信号源连接时, 连接电缆的屏

智能仪器课后习题答案

智能仪器课后习题答案 1-1 你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使用或了解了哪些仪器仪表?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类型?指出他们的共同之处与主要区别。选择一种仪器,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出改进设想 参考:就测量仪器而言,按测量各种物理量不同可划分为八种:几何量计量仪器、热工量计量仪器、机械量计量仪器、时间频率计量仪器、电磁计量仪器、无线电参数测量仪器、光学与声学测量仪器、电离辐射计量仪器。 1-2 结合你对智能仪器概念的理解,讨论“智能化”的层次。 P2 智能仪器是计算机技术和测量仪器相结合的产物,是含有微型计算机或微处理器的测量(或检测)仪器。由于它拥有对数据的存储、运算、逻辑判断及自动化操作等功能,具有一定智能的作用(表现为智能的延伸或加强等),因而被称为智能仪器。 P5- P6 智能仪器的四个层次:聪敏仪器、初级智能仪器、模型化仪器和高级智能仪器。 聪敏仪器类是以电子、传感、测量技术为基础(也可能计算机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特点是通过巧妙的设计而获得某一有特色的功能。初级智能仪器除了应用电子、传感、测量技术外,主要特点是应用了计算机及信号处理技术,这类仪器已具有了拟人的记忆、存储、运算、判断、简单决策等功能。模型化仪器是在初级智能仪器的基础上应用了建模技术和方法,这类仪器可对被测对象状态或行为作出评估,可以建立对环境、干扰、仪器参数变化作出自适应反映的数学模型,并对测量误差(静态或动态误差)进行补偿。高级智能仪器是智能仪器的最高级别,这类仪器多运用模糊判断、容错技术、传感融合、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技术。有较强的自适应、自学习、自组织、自决策、自推理能力。 1-3 仪器仪表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P3-5 (1)仪器及检测技术已经成为促进当代生产的主流环节,仪器整体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2)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既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研究的主题内容之一和创新成就得重要体现形式,科学仪器的创新是知识创新和及时创新的组成部分。(3)仪器是信息的源头技术 总之,科学仪器作为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国民经济的“倍增器”、科学研究的“先行官”、现代战争的“战斗力”、法庭审判的“物化法官”,其应用遍及“农轻重、陆海空、吃穿用”。 1-4 简述推动智能仪器发展的主要技术。P8 (1)传感器技术(2)A/D等新器件的发展将显著增强仪器的功能与测量范围(3)单片机与DSP的广泛应用(4)嵌入式系统和片上系统(SOC)将使智能仪器的设计提升到一个新阶段(5)ASIC、FPGA/CPLD即使在智能仪器中广泛使用(6)LabVIEW等图形化软件技术(7)网络与通信技术 1-5 学过的哪些课程为智能仪器设计奠定基础,回顾其主要内容。 1-6 智能仪器有哪几种结构形式?对其做简要描述。P6 从智能仪器的发展状况看来,其结构有两种基本类型,即微机内嵌式和微机扩展式。 微机内嵌式智能仪器是将单片或多片的微处理器与仪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单机。(微处理器在其中起控制和数据处理作用。其特点主要是:专用或多功能;采用小型化、便携或手持式结构;干电池供电;易于密封,适应恶劣环境,成本较低。)微机扩展式智能仪器是以个人计算机(PC)为核心的应用扩展型测量仪器。(PCI

智能仪器原理及其应用复习题

智 能 仪 器 原 理 复 习 提 纲 1、智能仪器的定义 内部带有微型计算机并带有GP-IP 等通信接口,具有对数据的存储、运算、逻辑判断,自动化操作与外界通信等智能作用的仪器,称为智能仪器. 2、智能仪器的优点 ①使用键盘代替传统仪器中旋转式获琴键式切换开关来实施对仪器的控制,从而使仪器面板的布置和仪器内部有关部件的安排不再相互限制和牵连。②微处理器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仪器的性能。 ③智能仪器运用微处理器的控制功能,可以方便的实现量程自动切换,自动调零,触发电平自动调整,自动校准,自诊断等功能,有力的改善了仪器的自动化测量水平。④智能仪器具有友好的人机对话的能力,使用人员只通过键盘打入命令。⑤智能仪器一般都配有GP-IB 或RS-232等通信接口,使智能仪器具有可程控操作的能力。 1、A/D 转换的技术指标 ①分辨率与量化误差:分辨率是衡量A/D 转换器分辨输入模拟量最小变化量的技术指标,记数字量变化一个字所对应模拟信号的变化量。量化误差是由于A/D 转换器有限字长数字量对输入模拟量进行离散取样二引起的误差,其大小在理论上为一个单位。②转化精度:反映了一个实际A/D 转换器与一个理想A/D 转换器在量化值上的差值。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来表示。③转换速率:指A/D 转换器在每秒钟内所能完成的转换次数。也可表示为转换时间,即转换从启动到结束所需时间。④满刻度范围:又称满量程输入电压范围,指A/D 转换器所允许最大的输入电压范围。 2、逐次比较式A/D ,积分式A/D 的原理及各自优缺点 逐次比较式:当启动信号作用后,时钟信号先通过逻辑控制电路是N 位寄存器的最高位D(N-1)位1,以下各位为0,这个二进制代码经A/D 转换器转换成电压U0,送到比较器与输入的模拟电压Ux 比较。若Ux.>Uo ,则保留这一位,;若U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