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颜料的制备和应用

无机颜料的制备和应用
无机颜料的制备和应用

无机颜料的制备和应用

组长:艾宇旸

组员:谷虚怀蒲小可苏涵键(依姓氏首字母排列)

指导老师:张高豪

序言:颜料是指不溶于水或其它介质的白色或其它颜色的粉状物料,可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类,相较之下,人工合成的颜料一般纯度更高,种类更多,应用得更加广泛。合成颜料又可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两类,种类很多,有机的如酞菁颜料、偶氮染料、金属络合颜料;无机的如钛白、铬绿、镉黄、朱砂等。无机颜料的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在远古时期,人类使用红色的矿石粉末和碳黑在石壁上绘画。如今无机颜料因制备简单、颜色多样、色彩鲜艳、成本低、耐久性和固着性较好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颗粒大小、晶体形态不同,同种物质可以有不同颜色,尤以铁系颜料颜色繁多。一些无机颜料可用于特殊物体表面的涂层以减缓锈蚀、杀灭低级生物或其它用途,有些还有在室温下催化某些反应的能力。无机颜料的生产已经在工业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成本低、污染小、产率高的制备方法显得更加重要。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功能无机颜料及其丰富的用途被开发出来,它们在当今具有愈发广阔的发展前景。

实验目的:制备以氧化亚铜(红)、氧化铁(棕红)、碱式硫酸铁(橙)、氧化铁(橙)、草酸亚铁(黄)、氧化亚铜(土黄)、三氧化二铬(草绿)、复合六氰合铁酸铁钾-草酸亚铁(绿)、草酸铜(浅蓝)、碱式碳酸铜(蓝绿)、柠檬酸铜(青)、六氰合铁酸铁钾(深蓝)、氧化铁(黑)、次磷酸铁(Ⅲ)(白)为主要成分的无机颜料,探究能增强其附着性和强度的具体配方,并研究某些颜料的特殊用途。

实验药品:二水合氯化铜、亚硫酸钠、七水合硫酸亚铁、六水合硫酸亚铁铵、30%过氧化氢溶液、六水合氯化铁、氢氧化钠、氯酸钾、二水合草酸、重铬酸钾、六氰合铁(Ⅱ)酸钾、六氰合铁(Ⅲ)酸钾、无水碳酸钠等。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研钵、表面皿等。

一、普通无机颜料

㈠普通无机颜料的制备

1、氧化亚铜(红)

(1)配制浓葡萄糖溶液、氯化铜溶液(浓度以蓝偏绿色较合

适)、浓氢氧化钠溶液。

(2)将葡萄糖溶液(过量)和氯化铜溶液混合,在摇荡下滴

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约一倍,此时混合液应大致为棕色。

(3)加热。缓慢升温能够得到颜色更红的氧化亚铜,若升温

太快,氧化亚铜的颜色可能偏橙。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

(4)静置数分钟待氧化亚铜完全沉淀后倾去上层清液(橙色),

洗涤沉淀并倾去洗涤液数次至洗出液无色。洗涤完后尽快过滤。

将氧化亚铜刮下晾干(干态红色氧化亚铜不被空气氧化。为防

止粉尘飞扬也可不全晾干,但更易氧化),密封储存。

(氧化亚铜有剧毒!不能排入下水道。注意勿吸入粉尘。)

(1)分别配制氯化铁和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依情况而定;用

较浓的溶液更易过滤,且成品颜色较深)

(2)将两溶液混合,不断搅拌,产生红色沉淀(水合氧化铁)。

使氢氧化钠溶液稍过量。

(3)将滤纸折成伞形过滤(如右下图。相对于一般折法过滤

速度大大加快),弃去滤液,用稀过氧化氢溶液洗涤滤纸中的

沉淀一两次(可产生大量小气泡搅动沉淀,清洗得快速且彻底。

残余的过氧化氢不影响下一步操作)。

(4)用塑料药匙将滤纸内的湿沉淀小心挖出或刮下,将其转移到干燥滤纸(吸水性好的纸均可)上,数分钟后即可转移至塑料小瓶内(因用于制颜料,不需完全干燥)。

(由空气氛下加热以下实验6所得的草酸亚铁也可制备高活性红色氧化铁)

3、碱式硫酸铁(橙)

(1)在足够大的烧杯中配制饱和的硫酸亚铁溶液(溶液体积

应少于烧杯容积的1/4,防止下一步操作中溶液飞溅甚至溢出

容器)。

(2)用滴管吸取30%过氧化氢溶液,逐滴滴入硫酸亚铁溶液

中(反应剧烈),并充分摇振烧杯。溶液变为深红色。继续滴

加直到深红色溶液变为粘稠的橙黄色固体。

(3)慢慢滴加氢氧化钠稀溶液调节酸度,使其析出更多橙红

色沉淀(若滴加过快会产生黑褐色物质)

(4)冷却后如上操作过滤、洗涤,装瓶即可。

4、氧化铁(橙)

(1)配置2mol/L氢氧化钠和1mol/L硫酸亚铁的室温溶液。

(2)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不断搅拌,直至溶液接近中性(用精密试纸检验)。

(3)按每摩尔硫酸亚铁约11g氯酸钾的比例,加入氯酸钾,升温至近沸,搅拌,悬浊液转为橙色。向该溶液中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接近中性,得到橙色沉淀。

(4)同上操作过滤、洗涤,装瓶得橙色氧化铁。

5、草酸亚铁(黄)

(1)按理论配比称量二水合草酸和七水合硫酸亚铁,分别研

细,再混合研磨至均匀。

(2)将混合物转移至烧杯中,隔石棉网加热,控制温度并迅

速搅拌以避免草酸分解。固体融为粘稠浆液,变为黄色。

(3)转为水浴加热将水蒸去少许使所得草酸亚铁浆液更加浓

稠,之后装瓶。(若对稠度要求不高此步可略去)

(草酸亚铁也可用溶液间的反应制取,颗粒度较大)

(1)将氯化钠-氯化铜浓溶液与铜共热,加水稀释并用亚硫酸钠还原过量的铜离子,制得氯化亚铜沉淀。(2)以倾析法倒去多余溶液,洗涤沉淀,也将洗涤液倾去。

(3)向氯化亚铜悬浊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微热,过滤(氧化很快。为减轻氧化亚铜的氧化可以加少量的抗坏血酸(钠)溶液)得到氧化亚铜(土黄色),水浴至完全干燥(否则极易氧化)后装瓶。

7、三氧化二铬(草绿)

(1)加热重铬酸铵得三氧化二铬(此法所得的三氧化二铬颜色

偏暗,不如资料图片上所显示之鲜绿),研至足够细装瓶。

(也可用铬盐与碱反应,因缺乏相应药品我们未能实验)

8、复合六氰合铁酸铁钾-草酸亚铁(绿)

(1)取之前制得的草酸亚铁加少量稀六氰合铁(Ⅱ)酸钾溶液(草酸亚铁中因氧化存在少量三价铁。六氰合铁(Ⅲ)酸钾理论上也可以使用),悬浊液变为绿色,依六氰合铁(Ⅱ)酸钾溶液浓度不同在草绿-墨绿间变化。

(2)稍干燥后装瓶。

9、草酸铜(浅蓝)

(1)配制浓硫酸铜溶液(氯化铜也可),加入过量二水合草酸固体,立即产生浑浊。充分搅拌,确保没有二水合草酸固体剩下。

(2)静置,倾去上层清液,洗涤数次(因草酸铜沉降慢,建议第一步按理论量称取,可省去洗涤步骤),过滤剩余浅蓝色草酸铜。

(3)同前步骤处理所得沉淀。

10、碱式碳酸铜(青蓝)

(1)配制浓硫酸铜溶液,按化学计量数2:1加入无水碳酸钠,立即产生气泡。充分搅拌,至气泡基本消失,得稠状偏蓝色悬浊液。

(2)过滤。由于悬浊液浓稠且不断有细小气泡产生,过滤可能较慢,可适当轻振漏斗。

(3)同前步骤处理所得沉淀,稍干燥后固体稍微变绿。

11、柠檬酸铜(青蓝)

(1)按化学计量数称取二水合氯化铜和柠檬酸固体,混合。

(2)加少量水,搅拌使其恰好溶解,溶液为蓝绿色。逐滴

加入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不断摇振,使产生的沉淀溶解,

直至溶液变为很深的青蓝色。

(3)静置,有青色沉淀产生。十数分钟后,沉淀基本完全。

(4)过滤。滤液中含较多柠檬酸-铜络合离子,回收可用于

制草酸铜。得到的柠檬酸铜沉淀干燥后装瓶。

12、六氰合铁酸铁钾(普鲁士蓝,深蓝)

(1)配制六氰合铁(Ⅲ)酸钾浓溶液和硫酸亚铁浓溶液。

(2)混合,产生大量深蓝色沉淀。过滤(较慢,最好抽

滤),稍干燥后装瓶。

13、氧化铁(黑)

(1)配制碱式硫酸铁的悬浊液。向其中滴加过量浓氢氧

化钠溶液,直至悬浊液的颜色完全变黑。

(2)过滤。沉淀表层为褐色,刮开表层后为黑色。

(3)将沉淀洗涤后灼烧(注意防止喷溅)得到黑色氧化铁,

有磁性,应为(含)四氧化三铁。

14、次磷酸铁(Ⅲ)*(白)

(1)配制硫酸亚铁-次磷酸钠混合溶液。滴加30%过氧化氢溶液,立即有白色固体产生。充分摇振烧杯,使反应充分(滴加到一定程度时溶液会沸腾,反应剧烈,注意安全)。

(2)过滤,将固体转移到滤纸上,稍干燥后装瓶。

(在第一次实验中,依此法过滤(未洗涤)所得产物在空气中放置一月后得到半透明的暗红色玻璃态无定形物质,但重复该实验(3次)均未能重现该次实验结果。若成功可制得透明颜料。)

*:该产物不能肯定为次磷酸铁(Ⅲ),其化学式有待实验确定。

㈡ 普通无机颜料的应用 将以上产物仅用水润湿后涂抹在纸上,干燥后用手擦拭,除普鲁士蓝仅稍掉色,其余均易脱落,几乎完全不能用于实际应用。因此,找到一种物质以增强颜料的附着力是很重要的。

在试过了硅酸钠、偏铝酸钠等无机物质之后,我们意外发现,市售的丙烯颜料调和剂是非常合适的固着剂。在使用时直接用丙烯颜料调和剂调和,加少量水调匀后即可直接使用,颜料干后完全不掉色且较为均匀。但颗粒度较小的颜料(如草酸铜、草酸亚铁、普鲁士蓝)遇丙烯颜料调和剂有结块现象。可以用水调和涂匀后再喷涂丙烯颜料调和剂,也能起到较好的固着效果。

至于颜料本身,根据对以上产物的实验和性质分析,经过对比,我们大致认为:氧化亚铜(红)、氧化铁(棕红)、碱式硫酸铁(橙)、氧化铁(橙)、柠檬酸铜(青蓝)、三氧化二铬(绿)

、六氰合铁酸铁钾左为白色次磷酸铁(Ⅲ)* 右为玻璃态次磷酸铁(Ⅲ)*

(深蓝)、氧化铁(黑)性质相对稳定,颜色相对深而鲜艳,遮盖力相对较强,更适合用作颜料。自此,这些无机颜料可以真正用于作画、涂绘了。

二、特殊无机颜料的制备

1、光敏颜料(三草酸合铁(Ⅲ)酸钠-六氰合铁(Ⅲ)酸钾)

由于我们制取的一般无机颜料总存在难以涂抹均匀、稍易脱落的现象,我们想能否制出一种溶液,可以均匀喷洒在物体表面,过一段时间后受引发剂(如光、氧气、水蒸气等)作用才产生不溶的颜料,从而更加均匀覆盖在物体表面。且溶液能够渗入普通颜料不能渗入的地方,从而使颜料分子与物体更加紧密地结合,不易脱落。由于光敏物质三草酸合铁(Ⅲ)酸钠Na3[Fe(C2O4)3]可以由已有的草酸亚铁制备,我们使用它作为光敏颜料的光敏剂。

(1)三草酸合铁(Ⅲ)酸钠的制备

①取草酸亚铁,加入浓草酸钠溶液适量(未加热过的草酸亚铁一般为二水合物;草酸亚铁与草酸钠物质的量之比为2:3)加入慢慢滴加30%过氧化氢溶液至稍过量,再加入草酸溶液至溶液澄清,显绿色。

②蒸发溶液,出现晶膜后停止加热,冷却结晶。

③用95%乙醇洗涤绿色晶体数次,在滤纸上待乙醇挥发,装瓶,瓶子包上铝箔避热保存。

(全过程应避免日光)

(2)光敏颜料的制备

由于三草酸合铁(Ⅲ)酸钠光分解的产物中有草酸亚铁,我们想到可以让草酸亚铁在酸性条件下与六氰合铁(Ⅲ)酸钾反应,生成深蓝色的普鲁士蓝,现象应较明显。

①将三草酸合铁(Ⅲ)酸钠和六氰合铁(Ⅲ)酸钾分别溶于水(因缺少药品我们用六氰合铁(Ⅱ)酸钾与过氧化氢-硫酸反应制取六氰合铁(Ⅲ)酸钾)

②混合溶液(混合时溶液一般会稍变蓝,不影响),适当稀释即可。稀溶液为绿色,浓溶液为深蓝色。

③在阴凉且完全无光处密封保存。全过程应避免较强光照。

(3)试验光敏颜料的可行性

①取4支试管,在每支试管中加入3mL该稀溶液(蓝绿色)和3滴浓硫酸(溶解光解产生的草酸亚铁,增加与六氰合铁(Ⅲ)酸钾反应的Fe2+浓度。切勿加多,防止氰化氢逸出!),分别在强光下(晴天室外,阳光直射)、正常光照下(室内,窗边,阳光不直射)、阴暗处(室内,远离光源)、无光处(抽屉中)放置,定时查看。

现象:强光下10min内试管中溶液褪为无色,产生较多深蓝色沉淀;正常光照下2h内出现同前现象;阴暗处2d内出现同前现象;无光处1d后颜色稍加深,7d内未出现沉淀现象。1月后沉淀较多。

结论:该溶液可用于定性检验光照强度,现象明显,若用目视比色分析法甚至可以粗略地定量。

②取适量该溶液(较浓,不加硫酸)均匀涂抹在纸上和墙上,定时观察现象。

现象:开始为很浅绿色,在室内光亮处10min即变为较深的蓝色,颜色很均匀,完全不掉色。在暗处的纸张很久也稍有变色,可能由于三草酸合铁(Ⅲ)酸钠自分解等原因。

结论:该溶液光解后产生的颜料,颜色鲜艳、稳定、牢固、均匀,仅对强碱不稳定。但需完全避光保存,久置会有普鲁士蓝沉淀(即使无光保存颜色也会变深,约1周以后微有沉淀,保守估计三月内完全沉淀),但完全沉淀也不会影响上色,只是失去光敏作用。总体而言该溶液适合作为光敏颜料或光指示剂。

2、环保颜料

如今室内装修的环保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的确,在装修时,家具、电器中难免存在一些甲醛、汞或其它有害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挥发出来,不利于身体健康。那么能否在颜料中添加某些物质,用于吸收或定性检出此类有害物质呢?我们继续实验。

(1)添加铝硅酸钠 铝硅酸钠又叫分子筛,具有多孔的笼状结构和极大的比表面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选择性吸附剂,可吸附多种有机物。在颜料中掺入铝硅酸钠用以吸附家装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应该是十分有效的。

①将九水合硅酸钠、偏铝酸钠混合(比例自定,相近即可)并稍加研磨使之混合均匀。将粉末加入烧杯中,隔石棉网加热至白色固体熔为粘稠的液体。用玻璃棒搅拌反应物数分钟使其充分反应。

②撤去酒精灯,冷却后向烧杯中加入少量冷水,搅动至形成稀浆状液体。静置,使悬浊液凝固为膏状固体。 ③加热烧杯,用玻璃棒迅速而充分地搅拌至软化。加入适量酒精,抽滤至干。晾干后装瓶,得到铝硅酸钠。 ④将铝硅酸钠磨细后掺入颜料中。

条件所限,我们难以对于此混合物对气体的吸附情况进行分析和实验,鉴于市面上已经出现了有吸附功能的家装油漆等产品,我们的实验就进行到这里。

(2)添加碘化亚铜

碘化亚铜可检出并除去汞蒸气。

①在氯化亚铜(制法见实验6)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碘化钾。过滤,干燥后即可。

②在一干燥试管中加入一小滴汞(小米大小即可),再加入碘化亚铜。摇振。

现象:片刻可见碘化亚铜(白色)变为土红色,汞表面出现灰色暗膜。用力摇振,汞滴碎裂为灰色粉状物。 结论:碘化亚铜能与汞反应且有较明显的现象,掺入白色颜料可用于指示并吸收汞蒸气。

三、实验总结

1、使用所得颜料绘画,发现:氧化亚铜(红)、氧化铁(棕红)、碱式硫酸铁(橙)、氧化铁(橙)、柠檬酸铜(青蓝)、三氧化二铬(绿)、六氰合铁酸铁钾(深蓝)、氧化铁(黑)性质相对稳定,颜色相对深而鲜艳,遮盖力相对较强,更适合用作颜料。

2、三草酸合铁(Ⅲ)酸钠-六氰合铁(Ⅲ)酸钾溶液能用作光敏颜料或检光剂,变色快,变色后颜色鲜艳,固着性好,但该溶液稳定性不够理想。

稀三草酸合铁(Ⅲ)酸钠- 六氰合铁(Ⅲ)酸钾溶液 中间:变色后

两边:变色前

碘化亚铜 汞与碘化亚铜反应产物

区块链技术和应用

单选题 ?1、()代表用户在区块链里的身份,只能自己知道。(10 分) ? A 公钥 ? B 私钥 ? C 共识算法 ? D 账户 正确答案:B ?2、从公司分布来看,()和美国是区块链创业最活跃的国家。(10 分) ? A 德国 ? B 中国 ? C 日本 ? D 俄罗斯 正确答案:B ?3、()涉及把资产上链的工作,是区块链应用的第二阶段。(10 分) ? A 标准价值传输

? B 可信协同平台 ? C 分布式商业基础设施 ? D 业务集中处理 正确答案:A ?4、区块链在资产证券化发行方面的应用属于()。(10 分) ? A 数字资产类 ? B 网络身份服务 ? C 电子存证类 ? D 业务协同类 正确答案:D ?5、根据创新扩散理论,在创新扩散的采纳人群中,()是最有创新精神的,技术一出现就去探索使用。(10 分) ? A 创新者 ? B 早期大众 ? C

晚期大众 ? D 落后者 正确答案:A 多选题 ?1、通常把()统称为许可链,就是有门槛的链。(10 分) A 联盟链 B 公有链 C 私有链 D 以太坊 正确答案:A C ?2、区块链的局限性包括无法保证()。(10 分) A 写入数据本身的真实性 B 上链数据的不可篡改性 C 共享数据的安全性 D

上链数据同步更新 正确答案:A C 判断题 ?1、比特币作为第一代的区块链系统,应用场景比较单一的,主要是转账和支付。(10 分) ? A 正确 ? B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2、区块链的应用可以解决跨机构数据传输中的非业务类问题,降低业务复杂度,任何机构只要关心自身的业务逻辑正确即可。(10 分) ? A 正确 ? B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3、要保证写入数据真实性,需要将区块链技术跟防伪二维码、物联网甚至人工审核等技术结合起来。(10分) ? A 正确 ? B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氨基硅油配方及工艺

(1) 氨基含量0.6%,活性羟基封端 硅油合成配方: 602氨基硅烷-----------------------------8Kg DMC-------------------------------------192Kg 5%氢氧化钾水溶液---------------------400g 蒸馏水-------------------------------------200g 设备: 300L不锈钢夹套反应釜,电动搅拌,导热油及电加热设备。 合成工艺: 先将192KgDMC投入反应釜内,开搅拌; 搅拌下加入8Kg氨基硅烷,然后缓慢加入400克氢氧化钾水溶液和200克蒸馏水,加料过程中搅拌不能停; 全部物料加完后,开始加热升温; 料温150℃开始计时,同时注意控温,保持料温150-160℃反应4小时得到产品,反应过程中搅拌不能停。 产品性状: 无色透明粘稠液体,粘度600-1000cs。 乳液配方: 氨基硅油------------------------20Kg AEO3-----------------------------4Kg TX-10----------------------------6Kg 冰醋酸-------------------------0.6Kg 去离子水------------------------70Kg 乳化设备: 200L分散搅拌设备。 乳化工艺: 先投氨基硅油、AEO3、TX-10; 开搅拌,将物料搅匀; 搅拌下缓慢加入冰醋酸; 搅拌下缓慢加水,直到全部水加完; 全部物料搅匀后,停机。 产品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 产品用途: 用于织物处理,赋予织物很好的柔软性,特别适合棉、毛织物处理。本产品氨基含量较高,略有黄变,不适合处理白色和浅色织物。 用于洗发水中,可以改善头发柔软性。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

复习:完成下列填空题:(提问、回答) 一、关于多媒体的数字化: 1、录制一段时长1分钟、双声道、16位量化位数、44.1kHz采样频率的不压缩的音频数据是: A、10.1MB B、80.8MB C、17.2KB D、344.5KB 2、根据下图所示,有一个声音文件“第4讲附件录音.wav ”,每秒(ps)播放176kb(这里的k 仍旧表示千的意思,kb=1000b),那么播放23.40秒,需要多少存储空间(KB)? 176kb*23.40; 3、一幅1024×768像素的黑白(位图)图象理论上需多少存储空间? A、1.5MB B、120KB C、96KB D、1.2MB (1) 4、一幅1024×768像素、256色的(位图)图象理论上需多少存储空间? (提示:28=256,) 二、分析下面的数制题: 1、十六进制数4FH转换成二进制数是 (A)(1001111)2 (B)(1011011)2 (C)(1010111)2 (D)(1011110)2 2、、若要分别表示一年的月份,用二进制数来表示则最少需要 【A】 1位【B】 2位【C】 3位【D】 4位 3、十进制数121转换成二进制数是______。 A、1111001 B、111001 C、1001111 D、100111 基本方法1:121反复除2求余数; 方法2:倒过来,把4个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看哪一个是121? 方法3:倒过来,把4个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为: 79H 39H 4FH 27H 十六进制数的幂展开计算结果就是十进制数:79H=7*161+9*160=121 方法4:7个1=(1111111)2=127,111=110 =6,127-6=121 三、其它概念: 1、计算机存储容量单位 存储容量最小单位是“位”(b it),存一个:0或1 存储容量基本单位是字节B:1B=8b it ( B:Byte, 字节;存放一个字符,如:数字、字母、符号。) (2个字节存放一个汉字)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涉及到各个领域,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还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就是还有能够发展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对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信息技术发展 1 信息技术的含义与发展 信息技术是目前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发展最为广泛和影响深远的技术,我们人类也在逐渐的进入到信息社会。 1.1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下的关于一切信息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发送、信息的接收等应用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使我们人类对于了解自然世界的一种抽象或者数字化的表现形式。信息技术是一个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的东西,但是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我们写在纸上或者在计算机上的数据信息表现出来,让我们通过这些数据来更详细的了解事物的具体信息。通过我们的的指令或者描述的概念来展现出的一种形式。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的基础技术、

信息的处理技术和信息的应用技术、信息的安全技术等。 1.2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1)在我们人类最开始的时期,人类语言的产生就是信息产生的最开始时期。人类可以通过语言来进行信息的交流,来促进情感的表达,语言信息促进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的进行发展,人类通过语言信息提高了人类的认识和对自然的改造能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随着人类对生活不断的创造和自身思维能力的提高,就出现了在我们小学历史课本上所知道的象形文字和印刷术,文字和印刷术的发明使文字信息的发展加以迅速,推动了我们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社会的进步; (3)人类发明的第一台电报机、发明的第一部电话、无线电将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这些发明和应用让我们的生活彻底的向信息化社会发展。通过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广泛传播,电视、广播、电报、传真和卫星、微波通信等技术的发明,快速的推动了我们人类趋于信息化社会的的发展; (4)电脑的发明使信息技术趋向多样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人们的生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也在不断的进行着变化; (5)六十年代末期美国引用电脑在军事方面取得了显著地成效,开发出了第一个军事目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通

氨基硅油乳化

氨基硅油乳化 {Reference Type}:Journal Article {Author}:李玮 {Year}:1995 {Title}:TS系列氨基硅油乳液应用试验 {Tag}:0 {Journal}:有机硅材料及应用 {Issue}:2 {Pages}:20-22 {Reference Type}:Journal Article {Author}:白杉,周洁 {Year}:2006 {Title}:氨基改性硅乳液在纺织整理中的应用{Tag}:0 {Journal}:天津纺织科技 {Issue}:2 {Pages}:12-15

{Date}:2009-11-01 {Reference Type}:Journal Article {Author}:王树根,苏开第,马永才 {Year}:1998 {Title}:氨基改性羟基硅油乳液的制备与性能 {Tag}:0 {Journal}:印染助剂 {Volume}:15 {Issue}:6 {Pages}:5-9 {Date}:2009-09-20 {Reference Type}:Journal Article {Year}:2009 {Title}:氨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的合成及其微乳液的制备研究{Tag}:0 {Date}:2009-10-22

{Reference Type}:Journal Article {Year}:2009 {Title}:氨基改性有机硅微乳化技术的探讨{Tag}:0 {Date}:2009-10-26 {Reference Type}:Journal Article {Author}:钟泰宣 {Year}:1996 {Title}:氨基硅油乳化工艺的研究{Tag}:0 {Journal}:有机硅材料及应用{Issue}:2 {Pages}:9-11 {Reference Type}:Journal Article {Author}:郭丽霞,梅玉娇 {Year}:2000 {Title}:氨基硅油乳化剂的分析与配制{Tag}:0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教案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信息技术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①课前预习了解。 ②有条件的同学,上网查找有关课程资源。 二、教学课题 通过学习本课及运用“百度搜索”查询相关资料,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和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列举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体验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展示自己,体验成功,提高他们的信息展示的能力。同时通过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对他人作品的评价,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同时逐步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感情,以及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的学习精神。 三、教材分析 教材选用广西教育出版社的桂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本课内容,主要讲述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和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列举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体验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需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根据课文内容、个人经验以及利用互联网搜索有关资料,来进行知识的总结和归纳。教师需要铺设好思维阶梯,让学生主动地思考、学习。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查找有用信息;学会搜集和展示信息; ②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探究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信息沟通能力和信息展示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 ①体验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获取信息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的学习精神; ③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感情。

PVA水凝胶的制备及研究综述

PVA水凝胶的制备与研究 关键词:PVA水凝胶制备研究表征应用 摘要:简要评述了聚乙烯醇水凝胶的制备方法,评述了PV A水凝胶的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详细介绍了本课题传统PV A水凝胶及温敏性凝胶的制备测试方法,总结了凝胶的应用,并展望了未来PV A水凝胶的发展趋势。 高分子凝胶是基础研究以及技术领域的一种重要材料。凝胶是指溶胀了的高分子聚合物相互联结,形成三维空间网状结构,又在网状结构的空隙中填充了液体介质的分散体系。近几年,高分子水性凝胶(又被称为水凝胶)的研究获得了极大的重视。水凝胶是一种网络结构中含有大量水而不溶于水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弹性、储液能力和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和生物工程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常见的水凝胶有聚酰胺水凝胶、聚乙烯醇水凝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温敏性水凝胶等。本课题主要针对于PV A水凝胶。 1 PV A水凝胶的制备 PV A水凝胶的制备按照交联的方法可分为化学交联和物理交联。化学交联又分辐射交联和化学试剂交联两大类。辐射交联主要利用电子束、γ射线、紫外线等直接辐射PV A溶液,使得PV A分子问通过产生自由基而交联在一起。化学试剂交联则是采用化学交联剂使得PV A分子间发生化学交联而形成凝胶,常用的交联剂有醛类、硼酸、环氧氯丙烷以及可以与PV A通过配位络台形成凝胶的重金属盐等等。物理交联主要是反复冷冻解冻法。 1.1 物理交联法 通过物理交联法制备聚乙烯醇水凝胶,报道中最多的是使用“冷冻-熔融法”和“冻结-部分脱水法”两种方法。 反复冻融法是将一定浓度的PV A水溶液在-10~-40℃冷冻1d左右,再在25℃条

件下解冻1~3h,即形成物理交联的PV A水凝胶。将其反复冷冻、解冻几次后,就可以使其一些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等有很大的改善。冷冻使水溶液中的PV A的分子链在某一时刻的运动状态“冻结”下来,接触着的分子链可以发生相互作用及链缠结,通过范德华力和氢键等的物理作用紧密结合,在某一微区不在分开,成为“缠结点”。重新冻结时又有新的有序微区形成,这些微区称为“物理交联点”。用冷冻-解冻的办法可以促进分子运动,重新排列,通过分子链的折叠获得具有半结晶或者结晶结构的水凝胶。其示意图如下所示: 冻结-部分脱水法是将PV A水溶液冷冻后置于真空下脱去10%~20%的水,所得到的水凝胶的结构与性能类似于反复冻结法。 物理交联法形成的PVA水凝胶其共同点是分子链间通过氢键和微晶区形成 三维网络,即物理交联点,这些交联点随温度等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将

氨基硅油的合成及工艺对比讨论

氨基硅油的合成及工艺对比讨论 袁金亮,周昭亮,傅向东 (广州市旭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65) 摘要:以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DMC)或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或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及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为原料,通过本体聚合的方法制备氨基硅油。通过对影响聚合的催化剂、偶联剂、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的讨论,确定了适宜的聚合条件。对比分析不同原料合成氨基硅油的产率以及简单分析其乳化与应用的差异。 关键词: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DMC);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 );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氨基硅氧烷;本体聚合;氨基硅油; 氨基硅油即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现已广泛应用于纺织、制革及日化等行业,尤其是纺织印染行业的用量很大[1]。如用作纺织柔软整理剂,可赋予织物柔软、滑爽和丰满的效果,还具有良好的弹性手感。 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分子量较大,同时交联性使纤维产生弹性。由于氨基的极性强、易与纤维中的羟基和羧基发生化学反应,使聚硅氧烷主链发生取向定位并吸附于纤维表面,降低了纤维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给予纤维极好的柔软、平滑、耐洗性[2]。同时,氨基的引入提高了聚硅氧烷的亲水性,使其易于乳化,只要采用适当配方和工艺就能得到微乳液,使纤维产生丰满感。 氨基硅油对提高织物附加值具有积极的作用,国外公司如日本信越、德国瓦克等,都在努力开发高品质的氨基硅油。国内对氨基硅油的研究也在不断加强,但还存在乳液漂油、泛黄等问题[3]。 用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俗称线性体)直接与氨基硅氧烷聚合制备氨基硅油或用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DMC)或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开环聚合制备氨基硅油已逐渐普及,本实验将采用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或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DMC)或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与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偶联剂通过本体聚合制备氨基硅油[4]。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和仪器装置 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DMC),浙江合盛化工有限公司;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瓦克化学有限公司;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WS 62M),瓦克化学有限公司;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602),南京曙光硅烷化工有限公司;γ-氨丙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江苏晨光偶联剂有限公司;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N-环己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KH-702),中科院有机硅研究院;异构C13醇聚氧乙烯醚(5,7),巴斯夫;KOH,化学纯;甲醇钠,工业级;醋酸:化学纯;布料:精纺涤纶织物,平纹织物,规格为25cm×12cm;电动搅拌器;水浴锅;水循环真空泵,三口烧瓶;温度计。 1.2 实验原理 在碱催化剂条件下,通过D4开环后与偶联剂聚合,反应得到氨基硅油,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其它技术从未有过的速度向前发展,并以其它任何一种技术从未有过的深度和广度介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20年中期到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类生活发生重大的变化,电话、电报、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自动化系统、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因特网等汇成了现代技术发展的核心与主流,他们的本质都是人类信息器官的延伸,都属于现代信息技术。具体可分为: 1、现代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功能相当于人脑的思维功能, 是信息技术群的核心。从公元前中国人发明的算盘,到17 世纪初欧洲人发明的计算尺,在漫长的岁月里,信息处理主要是靠人脑的筹算并辅之以简单的计算工具。这种人工信息处理方式虽然十分简便,但在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2、现代信息表述技术 计算机技术出现以后,随之出现了与之相应的信息表述技术。计算机是一个自动化的信息加工工具, 其指令与被处理的数据都是采用二进制数字系统。计算机只能识别二进制数,因此处理的所有数、字母、符号等均要用二进制编码表示。3、现代信息传输技术 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说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是社会的“大脑”,那么通信技术就是现代社会的“中枢神经系统”。这里提到的通信技术应当广义地理解为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现代信息存贮技术 可以预见, 在本世纪中叶之前, 现代信息技术仍将保持它在全球高技术中的先导地位, 在向着它的顶峰攀登的同时, 持续不断地影响和决定着其他科学技术领域, 包括生物和材料科学与技术的进程, 同时, 也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信 息革命方兴未艾我们正处于人类科学技术的更大变革的前夜, 信息化核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不仅值得科学家们高度关注, 更值得所有人类高度重视。如今,西方社会信息产业的发展仍然领先中国,并且差距还比较大,国外信息化发展有着许多亮点,如电子信息材料整体稳步向前, 环保节能材料领域发展令人瞩目……展望未来,现代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主要是(1)高速、大容量。速度越来越高、容量越来越大,无论是通信还是计算机发展都是如此。(2)综合化。包括业务综合以及网络综合。(3)数字化。一是便于大规模生产。过去生产一台模拟设备需要花很多时间,模拟电路每一个单独部分都需要进行单独设计单独调测。而数字设备是单元式的,设计非常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可大大降低成本。二是有利于综合。每一个模拟电路其电路物理特性区别都非常大,而数字电路由二进制电路组成,非常便于综合,要达到一个复杂的性能用模拟方式往往综合不起来。现在数字化发展非常迅速,各种说法也很多,如数字化世界、数字化地球等。而搞数字化最主要的优点就是便于大规模生产和便于综合这两大方面。(4)个人化。即可移动性和全球性。一个人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拥有同样的通信手段,可以利用同样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加工处理的手段。

区块链技术和应用课后测试满分答案

课后测试 单选题 1、()能够为金融行业和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10 分) A 以太坊 B 联盟链 C 比特币 D Rscoin 正确答案:B 2、关于区块链系统,描述错误的是()。(10 分) A 系统中各个计算器之间是分隔开的 B 分布式架构 C 各个计算机之间互联 D 能实现多个机构“共记一本账” 正确答案:A 3、根据创新扩散理论,在创新扩散的采纳人群中,()是最有创新精神的,技术一出现就去探索使用。(10 分) A 创新者 B 早期大众 C 晚期大众 D 落后者 正确答案:A 多选题

1、区块链技术的基本架构包括()。(10 分) A 数据层 B 网络层 C 激励层 D 应用层 正确答案:A B C D 2、从长远来看,区块链的应用可以分为()阶段。(10 分) A 可信协同平台 B 业务集中处理 C 标准价值传输阶段 D 分布式商业基础设施 正确答案:A C D 3、区块链的局限性包括无法保证()。(10 分) A 写入数据本身的真实性 B 上链数据的不可篡改性 C 共享数据的安全性 D 上链数据同步更新 正确答案:A C 判断题 1、比特币作为第一代的区块链系统,应用场景比较单一的,主要是转账和支付。(10 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2、在处理交易的性能上,区块链比中心化系统强。(10 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3、运用区块链技术不一定要发行虚拟数字货币。(10 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4、炒作期产生泡沫,对于新技术的发展是完全没有好处的。(10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信息技术新发展及其应用综述

信息技术新发展及其应用 陆以勤(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教授) 本专题从七个方面介绍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及其应用,第一个是微电子与光电子,第二个是现代通信技术,第三个是遥感技术,第四是智能技术,第五是高性能计算机与网络,第六是消费类电子技术,第七是信息安全技术。 一、微电子与光电子 在讲这个之前,我想请教一下各位老师,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在同一个领域都取得诺贝尔奖的一个科学家,能不能说出来?不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只拿过一次诺贝尔物理奖;也不是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在化学和物理,不是同一个领域,她拿了两次诺贝尔奖。这个科学家叫巴丁,他是晶体管的发明人,因为他和肖克莱、布拉顿三个人一起发明了晶体管,1946年他们开展了这个研究,1947年观察到了晶体管,1956年获得诺贝尔奖,1972年因为他和另外两个科学家发明了超导,所以第二次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奖。他曾经开玩笑说他每次都得了三分之一,得了两次才拿到三分之二,他还必须和另外两个科学家再合作一次,再拿一次,才能拿到整个诺贝尔奖。 我们言归正传,微电子学是什么?它是电子学的分支,它主要是研究半导体材料上构成的微小型化电路的技术,包括我们刚才说的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的工艺和测试等。在信息社会,我们要求高集成度、低功耗、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电子产品,那如何研究出这种器件就是微电子学研究的内容。我们以一个它的发展线路来看一下,我刚才谈到巴丁和另外两个科学家,一个是肖克莱,他提出了著名的PN结理论,另外一个科学家叫布拉顿,他们三个于1946年1月在贝尔实验室成立了半导体研究小组,经过差不多两年,他们观察到了具有放大作用的晶体管,1956年获得诺贝尔奖。晶体管是分离电路,还不能满足我们体积小、低功耗的要求,能满足这个要求的就是集成电路。从晶体管发展到集成电路已经有50年了,1952年英国科学家G.W.A. Dummer第一次提出了集成电路的设想,1958年以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科学家基尔比(Clair Kilby)为首的研究小组研究出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2000年获得诺贝尔奖。集成电路发展了五十年,它的集成度越来越高,我们有一个著名的摩尔定律,摩尔(Gordon Moore)是Intel公司的创始人,他提出这个定律的时候是1965年,那时候他还不是在Intel,而是在仙童半导体公司做实验室主任,他为《电子学》杂志35周年专刊写了一篇报告,题目是“让集成电路填满更多的元件”。摩尔定律说的是芯片上的晶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隔两年,就是24个月翻一番,到现在摩尔定律还在起作用。 我们前面说的是微电子技术,下面我们就再说一下光电子技术,为什么把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放在一起谈?光电看起来好像不相干,是两个独立的学科,实际上他们是有密

水凝胶的制备及其研究进展

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应用进展 摘要水凝胶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的聚合物材料,它在水中能够吸收大量水分而溶胀,并在溶胀之后能够继续保持其原有结构而不被溶解。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能,水凝胶自人们发现以来,一直被人们广为研究。本文综述了近些年国内外在水凝胶制备和在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并对水凝胶的应用前景做了一些展望。 关键词水凝胶药物释放壳聚糖染料吸附 凝胶按照分散相介质的不同而分为水凝胶(hydro-gel)、醇凝胶(alcogel)和气凝胶(aerogel)等。水凝胶的分散相介质是水,它是由水溶性分子经过交联后形成的,能够在水中溶胀并且保持大量水分而不溶解的胶态物质。它在水中能够吸收大量的水分显著溶胀,并在显著溶胀之后能够继续保持其原有结构而不被溶解。[1]正因为水凝胶的这种特性,水凝胶能够对外界环境,如温度、pH、电场、磁场等条件变化做出响应。近年来,对水凝胶的研究逐渐深入。水凝胶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不仅在载药缓释、环境保护方面有很大用途,而且在喷墨打印等方面也有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水凝胶的制备 (一)PVA水凝胶的制备 上世纪50年代,日本科学家曾根康夫最早注意到聚乙烯醇(PVA)水溶液的凝胶化现象。由于PVA水凝胶除了具备一般水凝胶的性能外,具有毒性低、机械性能优良(高弹性模量和高机械强度)、高吸水量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因而倍受青睐。PVA水凝胶在生物医学和工业方面的用途非常广泛[2]。 龚桂胜,钟玉鹏[3]等人利用冷冻-解冻法制备了不同类型高浓度聚乙烯醇(PVA)水凝胶,研究了PVA水凝胶的溶胀率、拉伸强度和流变特性。他们发现不同类型的高浓度 PVA 水凝胶的力学性能相差较大,高分子量的 PVA 水凝胶的拉伸强度较低;这与低浓度的水凝胶相反。徐冰函[4]首先制备PVA水凝胶,再以PVA 水凝胶作为载体利用反复冷冻的方法成功制备含有二甲基砜的PVA水凝胶。实验制备的MSM/PVA水凝胶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能,并且可以用于人工敷料的制备。同时研究发现,二甲基矾在PVA水凝胶内缓慢释放,24h后释放量可达55%以上。体外细胞实验证明MSM/PVA水凝胶对细胞无毒副作用,对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以1%MSM用VA对细胞的增殖能力最强。

浅谈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发表时间:2012-03-09T10:18:14.873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张蕾[导读] 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来改变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改造传统的各个行业,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的共识。 衡水科技工程学校(053000)张蕾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地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和领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电子信息技术也是理论界学者探讨的热点。在这空前的技术发展进程中,电子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渗透力和亲和力,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我们周围的一切。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来改变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改造传统的各个行业,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的共识。 1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 1.1 居民生活信息化。以前,人们接触网络一般是在自己的工作单位,现在,下班后在家中可以在网上冲浪已经是生活“必需品”了。鉴于此种需求,房产开发商已经提出了智能小区建设的规划,为小区住户提供高质量的宽带交互式多媒体信息服务,向用户提供一个实用的网络平台。在智能小区中,居民可以利用此平台实现网上购物、视频在线、远程通讯、远程医疗、视频会议、电子商务、居家办公、异地间的资源共享等,真正地将居民日常生活所关心的工作学习、家庭保健、家庭娱乐等问题廉价、快速地信息化解决。 1.2 教育信息化。当今,有两种力量决定着时代的命运,一是互联网,二是教育。而这两种力量的融合就促成了教育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也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其出现具有着极强的时代必然性。第一,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是自印刷术发明以来对教育最具革命性影响的技术;第二,教育具有基础性,教育信息化会带动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第三,教育人口是接受信息化最快的入口;第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最容易推广。互联网起源与教育,当年美国西南部四所大学四台计算机的数据交换引发了如今的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由此可见,电子信息技术与教育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如今,学校对学生“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新的计算机和网络教学模式的推行,全社会广泛开展的信息教育,加上计算机和网络的高度普及应用势必助推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1.3 日常设备信息化。随着人们对生活信息化的渴求,越来越多的日常设备都或多或少的应用了信息技术。如冰箱的恒温控制系统、彩电的数字网络功能等等。而日渐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汽车更是将信息技术在日常设备中应用发挥到了极点。 汽车工程界专家指出:电子技术的发展已使汽车产品的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汽车电子系统由各个电子控制单元(ECU)组成,可以独立操控,同时又能协调到整体运行的最佳状态。举一个安全驾驶方面的例子,出于平稳、安全驾驶的需要,对四个轮子的操控,除了应用大量压力传感器并普遍安装了刹车防抱死装置(ABS)外,许多轿车,包括国产车,已增设了电子动力分配系统(EBD)。ABS+EBD 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雨雪天气驾驶时的稳定性。 2 光电技术的发展 光电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电技术包括光电检测技术、光电电子技术、光电显示技术、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等等。光电技术涉及光学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等多种学科领域。这样就催生了软性显示器,软性显示器不但画面精细清晰,色彩炫丽明亮,3D显示以假乱真,还具备像传统的纸一样能弯能折的特性,不用时可以折起放进口袋,需要时如纸一般展开就可以使用于各种场合,让人们的生活工作更快捷轻松。在现今全球能源短缺的情况下,节约能源是我们所面临的大问题,LED 作为一种绿色光源产品,不仅节能、环保、多变换,还具有寿命长、高新尖等特点。近几年随着LED 技术更加成熟,其技术已越来越多的用于工业、军事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比如LED路灯、LED 电视等。随着现代材料设计、先进制备加工技术的发展,在纳米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新一代光电信息新材料,将不断推动光电技术的快步发展,我们将会拥有更加环保与多彩的生活。 3 网络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网络主要是指通信网络,例如电话交换网,电报传真网,移动通信网,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数字数据网等,计算机网络指的是互联网。20 世纪50 到70 年代,中容量微波、载波传输体系、自动交换和卫星通信的应用,实现了全球自动电话交换通信网络;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到现在,实现了数据通信网络、分组交换系统、光传输系统等等,此时是人类历史上网络最快速发展的时期,因特网的发展开创了极大的网络多媒体应用时代,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现在人们的认知模式。“不懂,上百度啊。”等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得不提到物联网。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时代,冬天在海口暖暖的海边只要有个念头,立刻就能知道冰天雪地的哈尔滨的即时气温是多少。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物联网产业关乎绝大多数的产业群,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个行业。前年上海开幕的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指出:物联网将成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万亿元级新兴产业。目前物联网已被许多国家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代电子与信息技术涉及了信息的产业、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包括了光电技术,网络技术,集成电路等各个领域。21 世纪是信息的社会,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最活跃、渗透力最强的科学技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互联网,数字电视等正成为和将成为现代家庭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电子与信息技术的的发展将更加快速,空间将更为广阔。

水凝胶的合成、性质及应用.

大学化学第16卷第5期2001年10月知识介绍 水凝胶的合成、性质及应用 翟茂林哈鸿飞 (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北京100871 摘要本文介绍了水凝胶的制备方法、性质、影响其性质的主要因素及其在日用、工农业和医 用领域的应用。 水凝胶可定义为在水中能够溶胀并保持大量水分而又不能溶解的交联聚合物。亲水的小图1 水凝胶网络示意图a 、b 表示内部4功能和3功能链联结点分子能够在水凝胶中扩散。水凝胶的网络结构如 图1所示。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自20

世纪40年代以来,有关水凝胶的合成、理化性质 以及在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十分活跃[1]。 水凝胶有各种分类方法,根据水凝胶网络键 合的不同,可分为物理凝胶和化学凝胶。物理凝 胶是通过物理作用力如静电作用、氢键、链的缠绕等形成的,这种凝胶是非永久性的,通过加热凝胶 可转变为溶液,所以也被称为假凝胶或热可逆凝胶。许多天然高分子在常温下呈稳定的凝胶态,

如k 型角叉菜胶、琼脂等[2];在合成聚合物中,聚 乙烯醇(PVA是一典型的例子,经过冰冻融化处理,可得到在60 以下稳定的水凝胶[3]。化学凝胶是由化学键交联形成的三维网络聚合物,是永久性的,又称为真凝胶。 根据水凝胶大小形状的不同,有宏观凝胶与微观凝胶(微球之分,根据形状的不同宏观凝胶又可分为柱状、多孔海绵状、纤维状、膜状、球状等,目前制备的微球有微米级及纳米级之分。根据水凝胶对外界刺激的响应情况可分为传统的水凝胶和环境敏感的水凝胶两大类。传统的水凝胶对环境的变化如温度或pH 等的变化不敏感,而环境敏感的水凝胶[4,5] 是指自身能感知外界环境(如温度、pH 、光、电、压力等微小的变化或刺激,并能产生相应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变化甚至突变的一类高分子凝胶。此类凝胶的突出特点是在对环境的响应过程中其溶胀行为有显著的变化,利用这种刺激响应特性可将其用做传感器、控释开关等,这是1985年以来研究者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 根据合成材料的不同,水凝胶又分为合成高分子水凝胶和天然高分子水凝胶。天然高分子由于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环境的敏感性以及丰富的来源、低廉的价格,因而正在引起 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但是天然高分子材料稳定性较差,易降解,近几年不少学者开始了天然高分子与合成高分子共混合成水凝胶的研究工作[6,7],这将是今后的一大重要课题。 此外,人们对具有以下性质的水凝胶特别感兴趣:(1能够在体内环境被分解的水凝胶,如在体内的弱碱性条件下可被融蚀的水凝胶[8],能够被酶分解的水凝胶[9];(2能以离子交换形式释放蛋白质的水凝胶[10];(3具有记忆的水凝胶[11]等。 1 水凝胶的制备 1.1 单体聚合并交联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 摘要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一项技术,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项技术仍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其未来的发展情况非常值得期待。为此,本文主要论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其发展的方向,希望能够为该技术的发展带来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应用 目前阶段,人们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已经非常高,小到普通百姓日常的网络应用,达到国家层面的信息统计和分析,都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给世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为了让这项技术能够更好的发展和应用,笔者以自身高中生的视角,阐述计算机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情况,希望可以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一些帮助。 1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逐渐强大,其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未来仍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仍在不断的发展,新的技术不断出现,计算机信息技术要想得到较好的发展,需要提升自身的各项性能,例如提升自身的安全性能、数据传输性能等,保障用户的信息不被泄露,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计算机信息技术还需要提升自身的安全操作水平,避免病毒入侵,要通过防火墙和系统建设提升病毒防御能力,还要降低计算机信息技术操作的难度,要使得其运行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此外,计算机信息技术还需要提升网络结构设计能力,要提升网络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做到合理划分,相关设计人员需要让计算机信息技术形成不同的结构层次,要形成相应的规范,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性能,笔者通过学习得知,我国目前在这一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因此使得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降低。同时,在优化处理器系统环节,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要提升系统的运行能力,提高其运行的效率。 2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许多环节中都有应用,其为各个环节都带来了一定的帮助作用,笔者认为,计算机信息技术较为明显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精华版)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精选阅读(1):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未来以电子商务、软件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IT技 术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企业也需要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改变整个行业和企业的竞争规则,从而赢得新的竞争优势。相反,如果无视这种趋势,或没有很好地利用IT技术提升管理,无论多么具有实力的企业,都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必然经历四i化,即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阶段。北京贯智赋能管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高级咨询顾问邱昭良博士认为,目前国内很多企业还处在信息化的阶段,有一部分企业已经着手实现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化,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朝着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 第一,实现信息化(information)。中国企业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还是靠人治,决策靠拍 脑袋,业务靠手工处理,数字化、精细化程度不够,导致管理效率和效果受到限制和影响。因此,IT应用的第一步就是从手工操作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 第二,实现集成化(integration)。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系统,需要企业内部的产品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与客户服务紧密集成起来。因此,IT应用也需要从局部走向集成。此刻企 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整体规划,各种IT应用系统彼此孤立,构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缺乏集成 与整合。因此,企业应用集成(EAI)会是一些企业下一步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三,实现网络化(internet)。很多企业的运作是跨地域的,为实现集成化,就需要实 现网络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性能提升,已经能够支撑商业应用。因此,借助互联网带给的廉价的通讯手段,能够让很多中小型企业构建起全国性的业务运作体系,实现业务的有效扩张。而过去,对于很多企业是不堪想象的。企业务必耗费巨资,建设一个庞大的私有广域网络,而此刻却能够实现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数字神经网络。 第四,实现智能化(intelligent)。除了完成传统的交易之外,还要挖掘客户的需求, 从数据里面获得财富,辅助企业决策,让企业成为一个智能化的企业。 在未来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环境中,驱动现代企业成长的力量将由机会和业务驱动转向的管理和创新驱动阶段中。信息技术应用将会对后两种驱动力量都能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 》 在邱昭良博士看来,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和管理趋于复杂,企业务必靠加强管理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而单纯依靠人的控制和一些简单的辅助手段已经不足以保证业务运作和管理的有效,因此,企业就需要引入一些专门的信息系统,例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客 户关联管理(CRM)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平台上整合现有的系 统资源,同整个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建立贴合统一标准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使得跨企业、跨行业的供应链流程更加畅通和便捷。

浅谈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二十世纪人类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并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航空、原子能等高技术领域和高技术产业,其中对经济和社会影响面最广、影响力最大,影响持续时间最长的是电子信息技术。它不仅进入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对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揭开信息经济时代的序幕。 标签:信息技术;发展前景;应用 1 信息技术的含义及分类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信息技术包涵四大基本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 2 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展望 2.1 计算机技术 2.1.1 超导计算机超导计算机是利用超导技术生产的计算机及其部件,其性能是目前电子计算机无法相比的。超导计算机运算速度比现在的电子计算机快100倍,而电能消耗仅是电子计算机的千分之一。如果目前一台大中型计算机,每小时耗电10千瓦,那么,同样一台的超导计算机只需一节干电池就可以工作了。 2.1.2 超级计算机能够预测未来50年的变化,运算速度快,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我们把普通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比做成人的走路速度,那么超级计算机就达到了火箭的速度。在这样的运算速度前提下,人们可以通过数值模拟来预测和解释以前无法实验的自然现象。超级计算机是目前计算机中功能最强、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的一类计算机,多用于国家高科技领域和尖端技术研究,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1.3 光子计算机现有的计算机是由电子来传递和处理信息。而光子计算机以光子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利用激光来传送信号,可以对复杂度高、计算量大的任务实现快速的并行处理。光子计算机将使运算速度在目前基础上呈指数上升。超高速的运算速度,超大规模的信息存储容量。能量消耗小,散发热量低,是一种节能型产品。 2.1.4 生物计算机人类有一门学科叫仿生学,即通过对自然界生物特性的研究与模仿,来达到为人类社会更好地服务的目的。典型的例子如,通过研究蜻蜒的飞行制造出了直升机;对青蛙眼睛的表面“视而不见”,实际“明察秋毫”的认识,研制出了电子蛙眼;对蝙蝠没有视力,靠发出超声波来定向飞行的特性研究,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