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的健康管理

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血脂异常管理和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指南

2012AACE指南 血脂异常管理和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指南 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DYSLIPIDEMIA AND PREVENTION OF ATHEROSCLEROSIS (AACE指南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为绪言,第三世界部分为方法,第3部分为执行纲要,第4部分为证据基础。本译文仅译出了前三部分。原文中有大量表格,译文中从略——译者注) 缩略语 AACE=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 ATP=成人治疗组; Apo=载脂蛋白; BEL=最佳证据水平; CAD=冠心病; CPG=临床实践指南; CRP=C反应蛋白; CVD=心血管病; EL=证据水平(1=强、2=中、3=弱、4=无证据); 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RT=激素替代治疗; IMT=内中膜厚度;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p-PLA2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MI=心肌梗死; NCEP=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 QALY=质量调整生命年; V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Q=问题 R=推荐 1.绪言 在美国估计每年会有785 000人新发CAD事件,约470 000人有复发性心梗。2007年美国CAD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6。虽然卒中率正在下降,2007年的死亡数字表明,美国卒中死亡人数占了总死亡人数的1/18。估计美国20岁及以上的成人有3360万人TC水平在240 mg/dL以上,占了人群的15%。血脂异常是一项主要的CAD 危险因素,甚至是CAD的先决条件,在其它主要危险因素开始起作用之前就已发生。流行病学资料还提示,高胆固醇血症或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本身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日益增多的证据还表明,引起血浆TG和LDL-C水平升高和HDL-C水平降低的胰岛素抵抗,是周围血管病、卒中和CAD的重要危险因素。 30年来全国血脂水平趋势分析显示,TC和LDL-C改善,部分可用降脂治疗稳定增加(自我报告的降脂药使用率为38%)来解释。然而,65%的美国成人LDL-C浓度高于100 mg/dL。而且,肥胖和高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近30年来,中国人群得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得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值为1、38 mmol/L,高TG血症得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C血症得患病率为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人群血清胆固醇得升高将导致2010—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万[2].我国儿童青少年高TG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3],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 terol,LDL—C)或TC升高为特点得血脂异常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重要得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发病及死亡危险[4]。其她类型得血脂异常,如TG增高或HDL-C降低与ASCVD发病危险得升高也存在一定得关联[5,6,7]。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鼓励民众采取健康得生活方式,就是防治血脂异常与ASCVD得基本策略;对血脂异常患者,防治工作重点就是提高血脂异常得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近年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者得知晓率与治疗率虽有提高[8],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血脂异常得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2007年,由多学科专家组成得联合委员会共同制订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该指南在充分采用中国人群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外研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临床上常见的血脂参数是低密度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C.载脂蛋白B D.LP(a)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分析:?No.2。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临床情况如下。急性心肌梗塞B.高血压C.主动脉夹层D.糖尿病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分析:?否。3.属于早发性冠心病的家族史。姐姐70岁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B.母亲60岁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父亲60岁死于急性心肌梗死D.父亲50岁心电图“T波低”我的回答:B参考答案:B答案分析:?No 4混合性高脂血症是指A.血清总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B.血清总胆固醇增加+甘油三酸酯C.血清甘油三酸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D.血清低胆固醇增加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我们需要考虑原发性血脂异常的临床情况:A.血清LDL-C≥5mmol / L B.血清T4和T3水平升高C.血清肌酐200μmmol / LD。糖基化血红蛋白7.6%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分析:?尚未6. ASCVD的临床情况是糖尿病+ LDL-C 2.2mmol / l B.血液HDL-C 0.8mmol / c。血液LDL-C 5.6mmol / lD。高危ASCVD患者的LDL-C临界点低于a.1.8 b.2.6 c.3.4 d.4.1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分析:?尚未8.中国血脂异常男性的腰围应低于A.100 cm b.95 cm c.90

cm d.80 cm我的回答:C参考答案:C一线降脂药物最强基于证据的血脂异常的医学证据是他汀类药物B.β。C.烟酸D.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分析:?否10. 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初始他汀类药物A.高强度B.中强度C.低强度D.大剂量我的回答:目前没有答案

2011欧洲血脂异常管理指南对中国成人血脂控制意义

基金项目:1.黑龙江省攻关项目(信号转导机制在酒精致心肌损害中的实验研究)基金编号:GC09C408-2 2.哈尔滨市科技攻关项目(冠心病最佳防治手段和路径研究)基金编号:2007AA3CS082通讯作者:李为民 Email:lwm@https://www.360docs.net/doc/5416584113.html, 2011欧洲血脂异常管理指南对中国成人血脂控制意义 李为民,刘怡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内科,哈尔滨 150001) 据《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特点研究》报告,中国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率虽然低于多数西方国家,但仍然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1]。血脂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 )首次携手发布欧洲首个《血脂异常管理指南》[2],作为欧洲血脂治疗最新理念,该指南充分体现继2004年成人治疗指南ATP Ⅲ更新后7年间血脂领域新进展及血脂管理理念新突破,引起国际社会极大重视。我国人群血脂水平与血脂异常患病特点与西方有所差异。如何合理应用最新西方指南指导我国血脂管理十分重要。 1 重新定义降脂治疗目标 1.1 重视危险分层 即往众多血脂异常管理指南中,都强调根据血脂合适水平指导调脂治疗。2001年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第3版成人治疗指南(NCEP ATP Ⅲ)[3]中明确定义血脂水平分层标准,将血脂水平分为“合适范围”、“正常”、“边缘升高”、“升高”、“极高”、“减低”等多个层次。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4]即有所删减,删除“正常”及“极高”两个层次。2009年加拿大发布血脂异常指南即摒弃“血脂合适水平”描述,更强调根据心血管危险 分层指导血脂干预的理念,从而使血脂管理更加具体、合理,贴近临床。2011年ESC/EAS 指南更明确指出,血脂达标值要因人而异,明确的“合适范围值”有可能掩盖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等风险因素,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增高。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非取决于个体具有某一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仅仅靠血脂水平化验结果并不能真实反映患者健康水平。因此,取消血脂水平分层,根据危险分层来决定血脂干预强度有着更积极的意义。 1.2 更积极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目标 从层出不穷的指南更新可以看出,降脂目标日趋严格。对欧美国家而言,2001年ATP Ⅲ指南建议高危患者LDL-C < 2.6 mmol/L (100 mg/dl );2004年ATP Ⅲ[3]更新后要求愈加严格,高危患者基线LDL-C >2.6 mmol/L (100 mg/dl )时,治疗后LDL-C 应<2.6 mmol/L (100 mg/dl ),当基线LDL-C <2.6 mmol/L (100 mg/dl ),治疗后降幅应≥30%,极高危组患者LDL-C 应<1.8 mmol/L (70 mg/dl )。2009年加拿大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中则指出,高危患者应降低LDL-C 至<2 mmol/L (约77 mg/dl )或降低幅度≥50%。2011年ESC/EAS 首次发布的指南提出了更积极的LDL-C 目标,认为高危患者LDL-C <2.5 mmol/L ,极高危患者LDL-C 目标值<1.8 mmol/L (70mg/dl ),不能达标时,至少下降≥50%。2004年至2011年,LDL-C 由<2.6 mmol/L (100 mg/dl )到<1.8 mmol/L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要点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要点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ASCVD防控具有重大意义。基层医生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主力军。近日,《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及相应的实践版正式发布,对提高基层医院ASCVD防治水平意义显著。 我们一起来通过11个问题,迅速掌握这部指南的核心内容。 血脂异常的切点和分层标准是什么?

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有哪些? 血脂异常按照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前者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后者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哪些人群需要筛查血脂异常? 1.建议20~40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检测1次血脂; 2.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3.ASCVD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检测1次血脂;4.因ASCVD住院患者,应在入院时或入院24 h内检测血脂。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为:

1.有ASCVD病史者; 2.存在多项ASCVD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的人群; 3.有早发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级直系亲属在55岁前或女性一级直系亲属在65岁前患缺血性心血管病),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 4.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如何诊断血脂异常?

应如何进行生活方式改变? 血脂异常明显受饮食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无论是否进行药物治疗,都必须坚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Ⅰ类推荐,A级证据)。 ?在满足每日必需营养的基础上控制总能量,建议摄入胆固醇<300 mg/d,摄入脂肪不应超过总能量的20%~30%; ?脂肪摄入优先选择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植物油; ?建议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5%,碳水化合物以谷类、薯类和全谷物为主; ?控制体重,维持健康体重(BMI 20.0~23.9 kg/m2); ?戒烟,限酒; ?坚持规律的中等强度代谢运动,建议每周5~7 d、每次30 min。 膳食要诀:(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吃动平衡,健康体重;(3)多吃蔬果、奶类、大豆;(4)适量吃鱼、禽、蛋、瘦肉;(5)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应如何进行药物治疗? 1.他汀类药物

欧洲血脂异常管理指南解读(最全版)

欧洲血脂异常管理指南解读(最全版) 近期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联合更新并颁布了2016年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1]。新指南结合近年来所获取的最新研究证据,对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患者的血脂异常管理做出了推荐建议,其要点如下: 1 改善生活方式的建议 在人群中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比药物干预更具有成本效益(Ⅱa,B)。 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血脂异常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基石,是最为安全有效且经济的治疗方式之一。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每位患者做出改善生活方式的建议。 2 基于总心血管风险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血脂干预策略 见表1。 表1 基于总心血管风险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血脂干预策略

心血管风险评估是制定血脂异常干预策略的基础。不同心血管危险水平的患者其启动药物治疗的时机以及降胆固醇治疗目标均有所不同。心血管危险水平越高,药物干预的时机越早,降胆固醇的目标值也越低。 3 风险评估建议 (1)对于年龄>40岁的无心血管病、糖尿病、慢性肾病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无症状成年人,推荐应用诸如SCORE等风险评估系统评估整体心血管风险(Ⅰ,C);(2)根据确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中度至严重的肾脏疾病、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并存、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或SCORE评分为心血管高风险可确定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并强烈建议患者对所有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Ⅰ,C)。 欧洲指南推荐应用SCORE评估系统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但这一风险模型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人群。我国患者的心血管评估方法应参照我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4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中的血脂检验的建议 (1)应用SCORE系统评估总心血管风险时应将总胆固醇(TC)应作为参数(Ⅰ,C);(2)在血脂异常的筛选、风险评估、诊断和管理中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为主要的参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推荐用于HeartScore风险评估系统(Ⅰ,C);(3)三酰甘油(TG)可提供更多的信息,推荐用于心血管风险评估(Ⅰ,C);(4)非HDL-C是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应被视为一种风险标记,尤其是在TG增高的患者(Ⅰ,C);(5)具备ApoB检测条件时,可将其作为风险标记的替代指标,尤其是在TG增高的患者(Ⅱa,C);(6)对有早发心血管

2018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考试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临床常用的血脂参数是 ? A.低密度脂蛋白 ? 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C.Apo B ? D.Lp(a)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2 . 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临床情况是 ? A.急性心肌梗死 ? B.高血压 ? C.主动脉夹层 ? D.糖尿病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属于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是 ? A.姐姐70岁冠脉植入支架一枚 ? B.母亲60岁行冠脉搭桥术 ? C.父亲60岁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 D.父亲50岁心电图“T波低平”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4 . 混合型高脂血症是指 ? A.血清总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 B.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甘油三酯增高 ? C.血清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 D.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5 . 需要考虑原发性脂质异常血症的临床情况是 ? A.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mmol/L ? B.血T4、T3水平增高 ? C.血肌酐200μmmol/L ? D.糖化血红蛋白7.6%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6 . 属于ASCVD的临床情况是 ? A.糖尿病+LDL-C 2.2mmol/L ? B.血HDL-C 0.8mmol/ ? C.血LDL-C 5.6mmol/L ? D.心肌梗死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7 . ASCVD高危患者LDL-C目标值切点是低于 ? A.1.8 ? B.2.6 ? C.3.4 ? D.4.1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8 . 中国男性血脂异常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腰围应低于? A.100cm ? B.95cm ? C.90cm ? D.80cm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9 . 血脂异常治疗循证医学证据最强的一线调脂药物是? A.他汀类 ? B.贝特类 ? C.烟酸类 ? D.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血脂异常管理最新推荐

医脉通综合2013-10-09分享 2013年7月25日,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International Atherosclerosis Society,IAS)更新了其对高水平血胆固醇和血脂异常治疗的推荐,颁布了《IAS意见书:血脂异常管理的全球推荐》(An International Atherosclerosis Society Position Paper: Global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yslipidemia),旨在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发生风险。 该意见书推陈出新,且更贴近临床实际。尤其重要的是,本意见书所做的推荐大多基于多重证据类型。具体的主要更新如下: ☆提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为致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的主要形式; ☆致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定义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或non-HDL-c; ☆定义了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时致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LDL-c或non-HDL-c)的最佳水平; ☆认为长期风险分类优于短期风险分类;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基线风险调整风险评估; ☆全文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两部分进行介绍,一级预防强调生活方式干预;二级预防强调药物治疗。 这些建议基于现行流行病学、基因研究、及临床试验的证据,对血脂管理有几项新的观念提示,值得参考。 终身预防的观念 现行多数血脂管理指南对一级预防的建议都只针对中老年人群,而且多数现行的风险评估表都只能预测未来十年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对于青壮年人群,则往往认为其十年风险不高,而采取较为宽松的管理策略。 IAS的专家建议:血脂管理要有更长远的规划,要将风险的评估推算到个人80岁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强调终身预防的观念,对于年纪较轻却已经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非常重要,因为这些人的长期风险往往被低估。事实上,不论年龄高低,所有会加速动脉硬化的因素如高血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都需要积极管理,而且只要有管理,风险就会降低,所以要评估每个人整体的心血管风险并考虑其长期的风险。 具体的做法是依照Lloyd-Jones/Framingham algorithm(2006年Lloyd-Jones等提出)推算个人到80岁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绝对风险,自低到高分为4级:低危(low risk)<15%、中危(moderate risk)15-30%、中高危(moderately high risk)30-44%、及高危(high risk)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概述 血脂异常是一类较常见的疾病,是人体内脂蛋白的代谢异常,主要包括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我国血脂异常的发生率高,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饮食习惯发生改变等原因有密切关系。病因血脂异常除少数是由于全身性疾病所致的继发性血脂异常外,绝大多数是因遗传基因缺陷或与环境因素相互 作用引起的原发性血脂异常。 1.遗传因素 原发性血脂异常是由遗传基因缺陷或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 2.生活方式 包括暴饮暴食、嗜酒、偏食、饮食不规律等不良饮食习惯及缺乏体力活动、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等。 3.药物作用 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等。 4.继发性因素由于各种疾病继发引起的,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肾移植、胆道阻塞等。分类和分型

1.分类 (1)继发性高脂血症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可引起血脂升高的系统性疾病主要有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其他疾病有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原累积症、骨髓瘤、脂肪萎缩症、急性卟啉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此外,某些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升高。 (2)原发性高脂血症在排除了继发性高脂血症后,即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已知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先天性基因缺陷所致,而另一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病因目还不清楚。 2.分型 (1)高脂蛋白血症分型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高脂蛋白血症分型,共分为6型,如Ⅰ、Ⅱa、Ⅱb、Ⅲ、Ⅳ和V型。这种分型方法对指导临床上诊断和治疗高脂血症有大的帮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其最明显的缺点是过于繁杂。 (2)临床分型从实用角度出发,血脂异常可进行简易的临床分型。主要有单纯血清胆固醇升高的高胆固醇血症,单纯血清甘油三酯升高的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均升高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此外,还有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低的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学习网)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考试时间:30分钟 1.血脂异常的病人分为( )。 多选 A 低危 B 中危 C 高危 D 极高危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 B C D 2.在调脂治疗当中的药物治疗中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多药物类主要是( )。 多 选 A 烟酸 B 树脂类 C 贝特类 D 他丁类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 C D 3.新指南的特点是( )。 多选 A 个体化调脂治疗原则 B 明确定义高 危患者和治疗目标值 C 极高危患者定义更加严格 D 充分关注疗效和安全的平衡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 B C D 4.对于糖尿病的病人脂质异常的干预,治疗的首要目标是( )。 单选 A 甘 油三酯 B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D 总胆固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C 5.在我们国家的新指南当中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仅仅包括冠心病和( )。 单选 A 缺血性脑卒中 B 糖尿病 C 动脉瘤 D 症状性颈动脉疾病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A 6.脂质代谢异常按照起因分类可以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 )。 单选 A 继 发型高脂血症 B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C 家族型的混合性高脂血症 D 高胆固醇血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A 7.心血管病的综合危险是指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所导致同一疾病的危险总合。( ) 判断 正确 错误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正确 8.血压大于等于140到90汞柱,或者正在接受降血压药物治疗,而且合并了两个或者以上的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因素可定为冠心病和冠心病的等危症。( ) 判断 正确 错误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错误 9.新指南制定的指导思想是原则上和具体上都要与国际指南一致。( ) 判断 正确 错误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错误 10.近十年来我国人民血脂异常显著增多,粥样硬化性疾病和糖尿病发病率日益 增高。( ) 判断 正确 错误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正确

云鹊医血脂异常的管理

血脂异常的管理- 第三章他汀类药物的应用试题分析: 第 1 题: 关于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降低心血管风险,LDL-C为靶点 第 2 题: 以下关于他汀类药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竞争性抑制磷脂合成限速酶 第 3 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依折麦布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升高LDL-C,降低CV风险 第 4 题: 在血脂异常的治疗中,关于贝特类药物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血中TG轻、中度升高即需要使用贝特类 第 5 题: 在血脂异常的治疗中,关于鱼油制剂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ω-3脂肪酸(EPA、DHA)2-4mg/天可显著降低TG 第 6 题: 下列关于他汀类药物在肝脏安全性方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肝酶正常者,启用他汀后无需检测相关肝损害指标 第7 题: 他汀类在使用中出现肌肉触痛、压痛或疼痛症状时,下列处理不合适的是正确答案: 及时应用止痛药减轻症状 第8 题: 关于他汀类药物的肌肉安全性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防重于治,及时发现,及时就诊 第9 题: 依折麦布属于哪类降脂药 正确答案: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第10 题: 目前临床用药中,()是最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的药物。

正确答案: 烟酸 第 1 题: 他汀类药物的机制是 正确答案: 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限速酶 第 2 题: 关于血脂异常的治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血脂异常不需要手术治疗 第 3 题: 关于普伐他汀说法最符合的是 正确答案: 原形经胆肾双排泄 第 4 题: 关于辛伐他汀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LDL-C降幅34%-55% 第 5 题: 下列关于他汀类药物在肝脏安全性方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1常用的血脂参数是什么?A、低密度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载脂蛋白B?D、lp(a)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分析:2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临床情况如何?A、急性心肌梗死?B、高血压?C、主动脉夹层? D、糖尿病?我的回答是:参考 A、早发性冠心病家族史属于早发性冠心病家族史。A、我姐姐70岁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B、一位60岁母亲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C、我父亲60岁时死于急性心肌梗塞? D、父亲50岁心电图“T波很低”我的回答是:B:4号。什么是混合性高脂血症?A、血清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B、血清总胆固醇增加+甘油三酯增加?C、血清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D、血脂异常在临床上应该考虑什么情况?A、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mmol/L? B、血T4和T3升高? C、血清肌酐200μmmol/L? D、糖化血红蛋白7.6%我的回答:A。参考答案:A ASCVD的临床状况如何?A、糖尿病+LDL-C 2.2mmol/l

高危ASCVD患者LDL-C的临界值是否低于?A、1.8?B、2.6?C、3.4?D、4.1我的回答是:B:8号。中国血脂异常男性的腰围应该更低吗?A、100厘米?B、95厘米?C、90厘米 哪种是治疗血脂异常最具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线降脂药?A、他汀类药物?B、贝塔? C、烟酸? D、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10号。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预防指南》是否推荐初始他汀类药物?A、强度高吗?B、中等强度? C、强度低吗? D、大剂量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分析:还没有

各国血脂管理指南的主要特点及差异

各国血脂管理指南的主要特点及差异 近年来各国血脂管理指南层出不穷,主要包括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 AHA)胆固醇管理指南,2011年发表的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协会(ESC / 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2014年美国国家脂质协会(NLA)专家小组以患者为中心血脂异常管理建议。2012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更新的预防成人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年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协会(IAS)关于全球血脂异常管理建议等。本文对这些指南的特点及差异进行概述。 1各指南的特点 2013 ACC/AHA指南遵循美国ATPIII指南,明确了从降脂治疗(LLT)中获益的4个风险组。提出新的估计冠状动脉心脏病(CHD)和缺血性卒中事件的10年风险的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评估工具。根据强化他汀降胆固醇的目标,强调了LLT的重要性,同时重视安全性检测;ESC/EAS指南将患者分为极高风险、高风险、中等风险及低风险组,使用冠状动脉风险估计(SCo rE)系统来估计致命性ASCVD事件的10年风险,承认生物标志物和成像学在心血管风险预测中的作用;NLA建议特点是当来自随机临床试验(RCT)的最高等级证据无法回答所有临床问题时,使用来自RCT和非随机研究的证据,也分成非常高风险,高风险,

中等风险及低风险组;2012年CCS根据最新研究结果对2009年指南进行更新,扩展了若干建议,确定了3个风险组;IAS建议分为初级和二级预防,因RCT证据以及流行病学、遗传和基础科学研究等原因,一级预防RCT证据有限,而二级预防RCT证据充分。建议充分肯定了不健康生活习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AS)的重要性,强调生活方式干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以及长期识别ASCVD风险的4个风险组。 此外,各指南也有些共同点:主要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是终身的过程。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饮食和定期体育活动,这是ASCVD预防的基础,致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与ASCVD风险的相关性,而降低致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可以降低ASCVD风险;指南只是一个指导,临床判断由LLT 的最终决定;患者积极参与和共同决策极为重要;控制相关风险因素,例如吸烟、高血压和肥胖;对于ASCVD患者要积极治疗,各指南均推荐他汀类药物作为临床ASCVD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治疗家族病史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事件发生中的重要性,以及使用生物标志物检测和成像学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的重要性;降脂治疗的获益取决于患者的绝对风险程度,其风险程度的评估可以用某些风险评估工具衡量;各指南均建议在开始LLT后检测血脂质,并以检测其反应性来采取相应的治疗,并均认可药物依从性的重要性。 2各指南差异

2019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2019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一、概述 目前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成为首位死亡原因[1]。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2]。美国已经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其中胆固醇水平的降低贡献最大[3];而近年中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占77%[4]。因此,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 血脂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TG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5]。 非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non-HDL)=总胆固醇(TC)-HDL-C。 (二)分类 简单的分类有病因分类和临床分类两种。

1.病因分类: (1)继发性高脂血症: 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此外,一些药物如利尿剂、非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 (2)原发性高脂血症: 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例如编码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受体基因的功能缺失型突变,或分解LDL受体的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s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基因的功能获得型突变可引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家族性高TG血症是单一基因突变所致,通常是参与TG代谢的脂蛋白脂解酶、或Apo C2、Apo A5基因突变导致,表现为重度高TG血症(TG>10 mmol/L)。 2.临床分类:

《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血脂异常管理指南》 解读

《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血脂异常管理指南》解读 欧洲心脏病学会(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 和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 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EAS)联合发布了欧洲血脂异常管理指南。《2016年指南》以《2011年ESC /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 以下简称《2011年指南》)为基础,并结合最近5年的众多循证证据结果做出相应修订。总体上,《2016年指南》对血脂异常总的管理原则与既往指南一致,有以下几大特点。 1 坚持总体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扩大风险评估及极高危人群范畴 《2016年指南》继续强调评价患者整体心血管风险、强调生活方式改良是管理血脂异常的核心策略。对于年龄>40 岁的无心血管病、糖尿病、慢性肾病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证据的无症状成年人,建议应用诸如SCORE 等风险评估系统评估总体心血管风险(Ⅰ,C) 。SCORE 风险评估基于年龄、性别、吸烟情况、收缩压和总胆固醇水平,系统评价了首次发生致死性动脉粥样硬化事件( 包括心脏病、卒中或其他闭塞性动脉疾病)的10 年累积风险。根据评估结果,《2016 年指南》保留了《2011 年指南》的极高危、高危、中危和低危四个危险分层。为了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针对比较年轻的患者,《2016 年指南》增加了危险年龄和终身风险两个指标,对这类患者进行准确风险评估,还对不同的危险组群设立了相应的靶标值,这使得临床治疗有章可循。

在《2011年指南》对极高危患者界定的基础上,《2016年指南》将高危人群范畴进一步扩大。《2011年指南》中,极高危心血管病风险的患者包括:( 1)经侵入性或非侵入性检查确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2) 既往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以及其他动脉血运重建手术、缺血性卒中和周围血管病变患者;(3) 有靶器官损害( 如微量白蛋白尿) 的2型和1型糖尿病患者、中重度慢性肾病患者、10年风险SCORE 评分≥10 分患者。《2016年指南》中,极高危人群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将冠状动脉造影或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斑块的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也纳入了极高危人群的范畴。 2 坚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是核心靶目标,强调越低越好的管理理念( 表1) 《2016年指南》强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是血脂管理的核心靶目标,并保留了LDL-C目标值,建议LDL-C作为首选治疗靶目标(Ⅰ,A) 。与《2011年指南》及《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协会血胆固醇治疗指南》相比,《2016年指南》强调要进一步严格控制胆固醇水平,建议控制的靶目标甚至比美国指南更严格。极高危及高危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危险因素普遍暴露,ASCVD 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1]。中国ASCVD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2]。WHO最新资料显示,全球超过50%的冠心病的发生与胆固醇水平升高有关。在ASCVD 防控方面,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借助于完成降脂治疗为主的三大任务,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3];其中,贡献最大的胆固醇水平降低占24.25%的权重。而近年我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影响,占77%,明显超过糖尿病和吸烟,成为首要致病性危险因素[4]。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基层以及社区医务工作者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主力军。提高基层医生对血脂异常的认识、防治水平,对降低人群整体心血管风险,防治ASCVD发生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

总胆固醇(TC)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1.血脂与脂蛋白: 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TG。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结合形成脂蛋白(Lp)。 脂蛋白为球状的大分子复合物,其表面是少量蛋白质、极性磷脂和游离胆固醇,它们的亲水基团突入周围水相中,从而使脂蛋白分子溶于血液,并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血浆脂蛋白分类的常用方法为超速离心法。由于蛋白质的比重较脂类大,因而脂蛋白中的蛋白质含量越高,脂类含量越低,其密度则越大;反之,则密度低。应用超速离心方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hylomicron,CM)、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in,I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这五类脂蛋白的密度依次增加,而颗粒则依次变小[5]。因此,TC包含了所有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其中LDL-C占60%~70%。非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