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当代世界政治及其多极化趋势(世界当代史)

第三章 当代世界政治及其多极化趋势(世界当代史)
第三章 当代世界政治及其多极化趋势(世界当代史)

第三章当代政治及其多极化趋势

第一节当代政治及其演变

一、当代世界政治及其构成

世界政治,也称国际政治,是由主权国家为主的世界政治行为体,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以及相互间形成的各种政治关系的总和。

构成世界政治的最主要因素是世界政治行为体。

世界政治行为体既包括国家行为主体,也包括非国家行为体。

●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居民;领土;主权;政府机构

除国家外,当代世界政治舞台上还存在大量非国家行为体。

●非国家行为体,是指除主权国家以外的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的国际政治经济实体。非国家行为体包括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世界政党以及恐怖主义组织等超国家且跨国界的集团和势力。国际组织是最主要的非国家行为体。

国际组织,是指以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政党、团体为构成主体,以一定的协议形式建立的跨国机构。包括: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全球性国际组织;地区性国际组织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最大的政府间和全球性国际组织。

二、影响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一,国家利益

在世界政治中,国家利益是各行为体行为的最根本因素,是国家对外行为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动因,也是发挥作用最持久、影响力最大的因素。

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的自身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

第二,国家实力

国家实力决定了各国在世界政治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也对世界政治产生不同的影响。

国家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软实力表现为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

第三,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是世界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世界经济体系的基本结构决定了世界政治的基本力量构成。

历史来看,在国家总的经济和生产水平与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保罗﹒肯尼迪

第四,科技革命

科技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先导因素,科技战已成为当前世界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第五,军事因素

军事因素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促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演变。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

第六,国际组织与国际法

国际组织:各个国家发挥作用的平台。

国际法:调解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原则和制度的总和,规定世界政治运行的基本游戏规则。第七,文化因素

首先,文化因素是构成国家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并普遍被称为“软实力”。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其次,文化上的差异和矛盾是导致世界政治冲突的重要原因。

再次,文化关系是实现国家对外政治经济目的的手段和工具。

三、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各种政治力量以其经济、军事实力为基础,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总体结构和形态。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就是一个由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发展的过程。1945年2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时,美英苏三国首脑在前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一次重要会议。

美英苏三国首脑就战后世界政治的走向进行了安排,并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

(1)欧洲被一分为二,西欧属于西方的势力范围,东欧则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德国也被分割为两个部分,西德由英、美、苏三个西方国家占领,东德由苏联控制。柏林也相应地被分为两个部分。

(2)远东的中国、日本和朝鲜也被美苏瓜分,中国的东北地区、朝鲜的北部为苏联的势力范围,中国余下的部分、朝鲜的南部和日本则为美国的势力范围。

(3)美国在大国合作体制中的主导地位得到认可,苏联在欧洲和远东地区的领土扩张也得到肯定。

(4)建立联合国,并决定大国在安理会中拥有否决权。

雅尔塔格局是大国实力和强权政治的产物

雅尔塔体系的积极作用:协调英、美、苏的军事行动,加速二战胜利。

雅尔塔体系的消极作用:大国的强权政治,战后紧张局势的根源。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以美国和苏联为各自中心的两大阵营正式形成。

两大阵营成立了各自政治、经济和军事集团,形成了相互隔绝、性质不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

从20世纪60年代初起,两大阵营内部都出现了矛盾。到60年代末,两大阵营正式分裂。从此,世界政治进入格局转换时期。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最终崩溃。

第二节当代世界政治的基本特征

一、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局部动荡

当前国际形势的特征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稳定,局部紧张;总体缓和,局部动荡。

二、大国关系深入调整

大国关系是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

杨洁篪两会点评大国关系:中美关系现在的气氛是好的;中方愿意同日方共同努力,推进双边关系;今年要进一步推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关系;中欧互相帮助、合作共赢,何乐而不为

2009年11月,奥巴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2010年7月,中美因美韩黄海演习和南海争端发生对抗

2011年1月,胡锦涛访美,双方决定建设合作伙伴关系

第一,磋商、协调、合作逐渐成为大国关系的主导方面。

第二,美国对外战略动向牵动着大国关系的调整。

第三,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妥协与摩擦并存,大国关系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三、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的总趋势是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目前,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尚未形成,但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第一,世界政治中存在多个力量中心。

当前,世界政治中存在着“一超多强”的力量格局。

一超多强;五大力量中心:中国;俄罗斯;美国;欧盟;日本

三维棋局

当今世界,权力的分配随着环境的不同而改变。权力分配的模式酷似一场三维棋局。在棋局的最上层,军事实力大致上维持着单极格局,而美国在一段时间内很可能仍会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在棋局的中层,经济实力十多年一直保持着多极化的形式,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是主要强国,其他国家的重要性也日趋增加。棋局的底层是政府无法控制的跨境交易领域。第二,各大力量中心之间的关系日益朝着有利于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一超”相对“多强”的优势减弱。

“多强”中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多极化。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

“一超”对其强权的过度运用,软硬实力损耗加剧。

第三,世界多样性更加凸显,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多极化。

进入21世纪以来,反对霸权主义和“单极世界”图谋,要求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四、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冷战结束以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中的权威和地位,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和绝大多数国家的尊重。

第一,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解决国际争端方面,联合国发挥了愈益重要而显著的作用。

第二,在核军控和裁军方面,联合国通过多边谈判,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

裁军谈判会议:又称“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是目前全球唯一的多边裁军谈判机构。目前裁谈会共有65个成员。1980年2月,中国正式参加裁谈会。1983年中国派出专职裁军事务大使常驻日内瓦。

裁谈会的主要议题包括: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停止核军备竞赛和核裁军、防止核战争、防止外空武器竞赛、禁止生产核裂变材料、无核国家的安全保证、军备透明和控制杀伤人员地雷等。

第三,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应对重大全球问题方面,联合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和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联合国在机制和效率、功能和使命等方面也存在不少困难和缺陷,因此,联合国改革问题紧迫地提上了议事日程。

在联合国组织架构体系中,安全理事会占有首要的政治地位,享有特别重要的职权。安理会改革成为联合国体系机制改革的焦点之一。

联合国在机制和效率、功能和使命等方面也存在不少困难和缺陷,因此,联合国改革问题紧迫地提上了议事日程。

五、地缘政治结构在调整中不断重组

地缘政治:在地理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全球或地区政治格局,是有关国家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形成的相互关系形态。

海权论

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陆权论

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

空权论

塞维尔斯基根据空军在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和美国、苏联空军控制范围重叠的地区,提出北极地区对美国争夺制空权十分重要的理论。

边缘地带论

冷战后,地缘政治仍是各国制定对外战略和军事战略的一项重要依据,是影响世界政治的一大重要因素。

重大国际事件的发生,牵动着世界地缘政治的变化。

大国地缘战略的调整,促成世界地缘政治的不断变化。

地缘政治日益成为中国制定对外战略的重要依据。

第三节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一、多极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

多极化进程具有长期性。

其一,多极化趋势至今还处于初始阶段,组成未来多极格局基本结构的主要力量中心之间的力量对比很不平衡,它们之间的力量关系从不平衡走向平衡,要经过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其二,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新旧秩序的转换交替,将是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当前的多极化趋势,是在和平的条件下推进的,不可能像以往那样通过一场大规模战争立即建立一个多极其三,多极化的前提是过于集中的国际政治经济权力通过三个转移实现分散化,即从美国向其他大国转移,从大国向中小国家转移,从西方向非西方国家转移。但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国际政治力量不但没有实现这三大转移,而且还出现了“逆转移”现象。

多极化进程具有复杂性。

一是构成力量的多元性,即多极化的基本结构是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国际力量组合而成的。

二是矛盾的错综性,即多极化进程中不同性质的矛盾纵横交错,远比两极格局时期的矛盾要纷繁复杂。

三是影响和作用的两重性,即当今多极化进程的主流是积极进步的,但也蕴含着一些消极因素。

二、多极化面临的主要障碍

第一,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存在,是多极化面临的最大障碍。

国际战略力量的争夺焦点是规则制定权。现有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制定的,不仅充分反映了它们的意志,而且也最大限度地维护着它们的利益。

在全球三大经济领导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美国都拥有最大的发言权与主导地位。

第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多极化面临的最大威胁。

一是美国利用其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优势,无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不尊重其他国家的独立主权,对别过内部事务说三道四,借“民主”、人权问题等粗暴干涉别国主权。

第三节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幻灯片89

二是在国际事务中推行新干涉主义,肆意践踏国际关系准则和联合公宪章,对一些不服从和敢于与美国抗争的国家实施制裁或武力威胁。

第三,世界政治经济力量的不平衡,是多极化面临的最大制约。

当前的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处于严重失衡状态,各国实力发展很不均衡,南北差距依然巨大,不存在对美国的强大而有效的大国制衡,“一超多强”的基本格局仍将长期存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三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学案

第三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三位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欧共体形成的原因、过程、影响;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综合探究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进行学习,培养和增强其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锻炼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激发和增强学生对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 教学难点:了解多种力量的崛起对世界两极格局带来的影响。 【知识链接】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提出了多极化概念,国内学术界对多极化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和形成了一批成果和共识。所谓“极”是指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较强大的综合实力,对国际事务具有较大影响的相对独立的力量中心或国家集团。当一个国家的力量遥遥领先,远远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时,体系就是单极的。当两个大国势均力敌,它们处在高于其他大国的一个力量层次时, 这样的一个结构就是两极结构。而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大国或国家集团力量大致接近时, 体系就呈现出多极化的状态。 【学法指导】 1、欧洲一体化是本节的重点,应该从背景、过程、影响三方面进行理解和把握。 2、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也是本节的重点,应该从内因外因两个角度分析。 3、掌握二战以后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主要目的和在国际舞台发挥的作用及对世界格局发展的影响。 【学习流程】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当代世界政治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演变的? (1)战后初期的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3大国首脑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时称“雅尔塔体制”,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20世纪50年代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对美国的攻势,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3)两极格局的演变: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4)两极格局的终结: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终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世界分为两极世界。两极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所形成的世界格局。其特点主要是:(1)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3、当今世界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 (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 (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4、当今世界政治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新干涉主义盛行、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对外战略更具进攻性) (2)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4)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5、怎样理解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多极化是世界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客观必然性 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政治高度发展和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的必然产物. 第一,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二,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必然结果 第三,国际关系的主体化和民主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四,各国主体意识的增强,促进了多极化力量的大联合. 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当今国际舞台风云变幻,虽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原有的差距还在加大,两极分化更趋严重。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一些国家继续扩大和强化军事同盟,加强军备建设,严重影响了国际安全与稳定。一些国家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甚至不惜使用武力,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出现新的起伏,因民族、领土、宗教、资源等引发的纷争和战乱不断。 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地球的面貌,特别是近几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世界也因此联系得更加紧密。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资本主义以其巨大的优越性战胜了腐朽的封建制度,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提高,许多国家纷纷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强国之路。20世纪新兴的社会主义诞生,在世界大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在国际大舞台上活动的各种力量、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发生了变化,世界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对峙的局面形成,世界分成两级世界,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特别是军事上进行了长期的对抗,双方势均力敌,各有胜负。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上是美苏两大国家利益的争夺。直到20世界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苏联在“冷战”中败下阵来,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无疑成为现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其强大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实力,尚未有一个国家能与之匹敌。美国必定会引领这个世界,但它是否会永久处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世界格局会一直沿着单极化方向发展吗, 其实不然,多极化才是世界发展的趋势。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编写:班级:小组:姓名:审核: 【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学习目标】识记60、70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的表现,知道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预习案——【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要求】 1、结合学案的内容,自主学习课文基础知识部分,并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2、小组内相互检查基础知识,找出错误并改正。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形成原因: ①二战后,西欧的国际地位下降。 ②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 ③地域接近,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④美苏冷战威胁西欧,使西欧国家认识到了联合的重要性 ⑤为促进经济发展(根本原因) 2、过程:①1951年:②1958年: ③1967年: 欧共体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3、进一步发展:欧洲一体化建设 4、意义:①经济:大大促进了西欧 ②政治:推行独立自主的 思考:美国席位变化的原因① ② ③冲击了两极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二、日本成为世界大国: (一)战后初期日本的政策和经济状况: (二)日本崛起: 1、原因:①美国的扶植——为什么? ②前提条件: ③高度重视科技教育: ④经济建设: ⑤外部条件: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军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 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2、概况: 3、影响:①政治:外交政策的变化: ②经济:三足鼎立: ③挑战美国霸权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①二战后,

②它们在国际上 2、标志: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首脑会议的召开 ①概况:时间 地点 ②内容:A 、通过了《 》确立了 宗旨 B 、不结盟的含义: 3、意义 :①标志着 ②开始改变 ③冲击了两极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四、中国的振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恢复国民经济后,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 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中国从1956年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到1966年之前,虽然 遇到过挫折,但还是取得了很大成绩。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受到很大 损失,走了弯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时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改 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 量。 五、美苏争霸的相互削弱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欧洲的联合-欧洲 ――― 日本的崛起-亚洲 世界主要政治力量 不结盟运动-亚非 世界政治格 的发展变化 中国的振兴-亚洲 局多极化的 强大的美国-美洲 出现 衰落的苏联-欧亚 课中案——【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一、预习反馈 1、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2、欧共体形成原因? 3、二战后日本经济兴起的原因? 4、二战后,美国与西欧和日本的关系? 二、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要求: 1、生生合作、组内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2、各小组组长指导协调探究任务的完成,安排专人做好相关讨论记录,并确定需进行探究成 果展示的同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参阅下图 实力迅速上升 实力相对下降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一次重要的变化, 主要属于当代历史的范畴, 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并不扎实。因为这个时期的内容离现在并不遥远,课文中很多重要事件,如北约、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对当今复杂多样的世界形势仍然有着长远的影响,所以学生对于这个课的内容很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偏向,在这个课的课件设计中,插入了较多历史图片,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性理解。也能够提前组织学生在网上下载精美图片,协助教师制作课件,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水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水平: 了解“冷战”的概念及背景,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通过度析“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理解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材料,分析“冷战”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水平。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两极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使用史料和全面分析问题的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理解“冷战”的形成过程及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综合实力决定的,特别是经济实力;理解霸权主义的危害,体会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和平、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重难突破: 1,苏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让位于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美国凭借大战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力图称霸世界,遏制共产主义,为此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苏联为尽快恢复战争创伤,捍卫反法西斯战争成果,采取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如“经互会”和“华约”。 2,“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方面,美苏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其表现,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和柏林的分裂;在亚洲,则表现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美苏两国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总来说之,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互相之间充满敌意和不信任,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不安。 另一方面,美苏两国势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使世界在近五十年时间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 1.结合主题思路大胆取舍,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建议教师:以“冷战”的形成背景、具体表现及其影响为思路对课文内容实行整合。例如,为了更好理解课文内容,适当补充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二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答案。重点。思考题。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充当主角的国际政治行为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2.雅尔塔体制:指美、苏、英3 大国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 3.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多级化趋势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 4.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它由两部分构成,即物质的、可见的、可计量的力量和精神的、不可见的、难以计量的力量。 二、思考题: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演变的?(1)战后初期的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 3 大国首脑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时称“雅尔塔体制” ,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20 世纪50 年代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对美国的攻势,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3)两极格局的演变20 世纪50 年代中期至80 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4)两极格局的终结:1991 年12 月25 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26 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终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2、战后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是什么?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具有哪些重大影响?原因:两极格局的终结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世界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实力消长的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称霸世界,大搞军备竞赛和到处扩张,严重地影响了本国的经济发展,结果拖垮了苏联、也削弱了美国。相反地,日本、西欧等国家的实力有了很大发展,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整体力量进一步壮大,由此推动整个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影响:两极格局解体后,使世界政治格局朝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这次格局转换的特点是:第一,旧格局的解体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而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第二,新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演进过程。因为,现在美国虽然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力图建立单级世界,但他没有足够的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欧洲一体化的具体进程、日本的崛起过程、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改革开放。 理解因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国(区域集团)之间实力对比此消彼涨,因此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 过程与方法: 运用经济与政治之间辨证关系原理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 横向比较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可以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使日本迅速崛起。 教学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与表现 教学难点:区域经济发展与多极化格局的关系 导入新课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走向联合的欧洲 师:同学们,大家想一想,欧洲怎么就能联合起来啦?大家知道,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在欧洲燃起战火的,欧洲国家像法德、英德矛盾应该很深的,可以说是世仇啊,怎么就能联合起来呢? 一是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欧洲经济的发展对他们政治上的联合来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你们在政治上学过了吗?经济是一条神奇的纽带,它能联系你我他,甚至能够将昔日的仇敌,变成今天的朋友——经济决定政治!欧洲经济的发展促使欧洲国家在政治上的联合,而反过来呢?政治对经济又具有反作用,欧洲得联合又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那么,欧洲的联合除了经济发展的需求,还一有什么原因吗?谋求政治上的独立和安全。

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苏联的威胁日益严重和美国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独立和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就必须联合起来,加强团结合作。 欧洲联合和建立统一欧洲的思想早在中世纪末甚至更早些时候就已经形成,是欧洲的一种理想主义思潮。这种思潮根植于对中世纪基督教帝国的眷恋,希望欧洲停止分裂,实现欧洲的持久和平。不少欧洲的大师如但丁、卢梭、伏尔泰、康德、雨果,包括政治家丘吉尔都主张欧洲统一的舆论重新兴起,为欧洲一体化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条件。 欧洲的联合表现在——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欧共体)。那么,欧共体由哪三部分组成?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建立后,他们采取的措施: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对外贸易政策,在欧洲共同体内部实现大部分商品的自由流通。实行共同的农业和渔业政策。同时,欧共体朝着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的方向发展,推动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上的进一步联合。 刚成立的时候,欧共体包括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联邦德国。从1973年到1986年,欧共体又进一步扩大,英国、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欧共体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欧共体已经发展成为欧盟,并且欧盟还在不断地东扩,东欧的许多国家已经相继加入欧盟,欧盟现在正在和土耳其的加入处在谈判之中。这说明了欧洲的联合还在继续,欧洲的政治经济实力在不断的增长。 欧洲经济政治实力的不断增长这对美苏两极格局来说是一个明显的挑战。 2.日本的崛起 与此同时,美苏两极格局的另一个挑战者日本开始迅速崛起,短短的几十年时间,经济实力就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这种飞跃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⑴美国的扶植: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对日本占领政策的重点由强调日本执行战争赔偿转到扶植日本发展经济。1948年后,先是削减日本甚至免除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发还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同时,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⑵日本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 ①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集团和忧患意识。使日本人比其他民族更有能力根据自身愿望,以自己的方式去寻求发展。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人教版教案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一、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经济的腾飞、第三世界的崛起以及各自对世界局势所产生的影响。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冷战”过程中孕育而出的多极政治力量,中心问题是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及表现。这些新兴政治力量对于美苏两极格局渐成冲击作用,其中的典型代表也将在两极格局解体之后成为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极,所以,它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学生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本阶段学生业已接受过历史义务教育课程以及一个学期的高中历史课程,对基本的史实有基本的认识,对近代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但不排除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混淆和记忆错误的情况出现。因此,本课将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掌握知识点,完整历史线索,探究问题”的思路,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填补学生知识空白点,扫除知识盲点。同时,针对高一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并且乐于合作探究的特点,本课程教学将着重于引导学生阅读史料以及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余地和合作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以及战后不结盟运动发展的概况。理解世界多极化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各国(区域集团)之间实力对比的此消彼长。 2、过程与方法:通过研习史料的方法,探讨欧洲联合的原因及影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推导出欧洲联合的进程、日本崛起的原因,以及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大致情况;用情景再现的方法感受日本经济的腾飞;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日本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以及世界格局对人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法德和解是欧洲一体化的关键所在,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内在措施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本课重点:欧洲一体化的原因、经过;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 2、本课难点:法德和解的原因;日本经济崛起的内在措施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五、教法与学法 讲述法、启发引导法、史料阅读、师生对话、自学阅读法等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九年级中考历史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

相关资料 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继续实施其全球战略目标;美国利用“北约”,随意干涉他国事务,科索沃战争就是其中一例 掌握“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继续实施其全球战略目标;美国利用“北约”,随意干涉他国事务,科索沃战争就是其中一例 2、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比较异同认识趋势:两极格局时期的“极”与多极化趋势的“极”有哪些不同?“一超多强”分别指哪些国家?美国为什么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处于优势?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什么?有可能实现吗?为什么 分析特点,探究原因:科索沃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科索沃战争结局如何?造成了哪些恶劣影响?美国为什么要提出“人权高于主权”?这种观点和行动对世界已经造成哪些危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唯物史观: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矛盾,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科索沃战争不仅对南联盟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反霸维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青少年应为维护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 世界形势的多极化趋势和科索沃战争的恶劣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揭露所谓“人权高于主权”的实质 4、课前预习题 1.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 ”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方向发展。 2.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各国都致力于实现长期、和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3.、、和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4.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将是、的斗争过程。(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受阻) 5.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冷战”政策开始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各是什么? A.“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B.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成立 2.美苏争霸各阶段的表现有什么特点?结果怎样? A.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优势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20世纪80年代,美国恢复强硬态度,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作业)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陕师大附中模拟)1949年7月,苏共中央表示,支持将《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一书从苏联各图书馆中清除的提案。此提案认为该书“千方百计地粉饰英美在二战期间的政策,夸大英美在战胜德国法西斯中的作用,贬低苏联的贡献和作用……”这一做法() A.与“冷战”宣传的政治需要直接相关 B.是苏联内部阶级斗争加剧的典型体现 C.使史学研究背离了真实性的原则 D.说明“冷战”源于二战时期各国政策分歧 A[根据材料“提案认为该书‘千方百计地粉饰英美在二战期间的政策,夸大英美在战胜德国法西斯中的作用,贬低苏联的贡献和作用’”并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可知,材料这一做法与当时美苏“冷战”宣传的政治需要直接相关,故A 项正确。] 2.(2019·泉州高中毕业班质检)1943年,好莱坞拍摄反映苏联的电影,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拍摄反映苏联的电影,如《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这一变化反映了() A.美苏“冷战”的开始 B.好莱坞拍摄影片需经政府同意 C.美苏由盟友走向对抗 D.好莱坞影片受大众审美观影响 C[1943年的电影体现不了1947年开始的“冷战”,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电影公司拍电影需经政府的同意,故B项错误;二战后期的“光荣、出使”等体现盟友关系、1948年的“铁幕、威胁”反映“冷战”对抗,故C项正确;电影名称没有反映大众审美的问题,故D项错误。] 3.(2018·汕头一模)战后,美国加强了广播宣传。据盖洛普民意测验显示,1946年有58%的美国人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1948年有83%的美国人主张停止同苏联贸易,而到了1950年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的美国人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政治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强劲推动。 第二,各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全球经济化的积极作用。 第三,国际经济协调对世界经济作用。 2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由于各国在世界经济全球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着不同的境遇。在发达国家占尽经济全球化发展先机的同时,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却是利弊共存,机遇与挑战同在。由于发达国家在国际投资,贸易和技术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全球化总体上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南北经济技术差距不断扩大,总体上消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此外,发达国家利用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加紧推行政治,文化霸权和经济上的新殖民主义,导致南北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更加不平等,势必引发一系列新的矛盾,导致国际经济社会的动荡因此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3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该如何抓住基机遇,迎接挑战? 我国的现代化健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这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具体说来,首先,由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其次,大量外资经济进入我国,各国垄断组织也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再次,就是每年我国的经济人才流失也比较严重。最后,就是当前经济全球危机尚未消退,贸易壁垒高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面对上述各种因素我们应努力做到;一加强自己的技术和人才创新利用好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发展潜力产业。二加强鱼各类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联系和交流。三做好人才穿心的举措并且能够很好的留住人才,防止人才流失。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第二章 1什么是雅尔塔体制?它对战后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主要指美国,苏联,英国三国领导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维护战后和平等问题,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主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秘密达成的、主要是维护美苏两大国利益的谅解和协议所规定的原则与机制的总称。 积极影响:对于迅速结束二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及消除法西斯势力和日本人军国主义势力起到了重大作用。从而为战后带来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它的建立表明不同省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只要相互尊重是可以实现合作关系的,美苏势力范围的划分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的革命成果。 消极影响:美苏以各自的实力为基础划分势力范围,以践踏和损害一些中小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大国的利益需求,体现了打过强权政治,它人为划分边界,分裂国家,成为师姐不稳定的祸害,造成两大军事集团长期对立,成为战后局势紧张、动荡的根源。 2战后两极政治格局解体的原因是什么?两级政治格局的解体具有那些重大影响? 原因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因素是世界政治发展不平衡。世界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实力消长变化。战后以来,美苏两个大国为称霸世界,长期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到处扩张,严重阻碍了本国经济的发展,结果美国的力量遭到了很大的削弱,其他国际地位相对衰落,而苏联则最终解体。 积极影响:加速了多极化的趋势的发展,大国关系向积极方向发展,加强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 消极影响美苏制定的核游戏规则面临新的挑战,核扩散危险加剧;社会主义国家受到冲击增加了发展的困难;导致一系列国家和地区局势的动荡热点的出现。 3为什么冷战后多极化仍然是世界政治的基本趋势? 第一,科技和经济因素是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经济全球化进程是单极世界构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第三,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的时代潮流要求建立多极格局 第四,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第五,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成为世界多极化重要的社会基础。 第三章 1怎样认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第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均势和全球战略部署没有完成,制约了战争的爆发。 第二,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 第三,国际竞争的重点日益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

高考历史必修1学案导航: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整合】 1.二战后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的演变 美国同西欧国家关系的演变: (1)战后初期,经济上美国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得以控制西欧。政治上通过采取“冷战”政策,建立北约组织,把英法等西欧国家推向了与苏联对抗的最前线。(2)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随着西欧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欧国家同美国的控制反控制的斗争日趋激烈。欧共体的成立和扩大,使西欧终于成为能与美国、苏联相抗衡的力量。(3)80年代中期,欧共体的国民生产总值与美国相当,进出口贸易是美国的三倍多,并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动摇 美国同日本关系的演变: (1)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在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向日本订购了几十亿美元的“特需订货”,从而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为了把日本变为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美国结束了占领状态,大力扶植日本经济。(2)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力强盛,从70年代起,日美经济竞争激烈,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美国成了最大的债务国。日本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逐渐激化,日本开始奉行独

立的外交政策,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2.不结盟运动、欧共体和日本对两极格局影响的比较 (1)性质不同。西欧国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与美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领域有高度的一致性,虽然反对美国控制,但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争夺,中间随时会有妥协。反对苏联也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上的冲突。而第三世界国家历史上受过殖民压迫,他们的斗争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反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斗争是坚决彻底的。 (2)宗旨不同。西欧与日本是为了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为此参加北约组织,进行“冷战”。不结盟运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主张以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反对加入任何军事集团。 (3)形式不同。从对霸权主义的冲击过程来看,西欧与日本是从经济上竞争到外交上的斗争,不结盟运动是从政治上的斗争到经济上的斗争。 3.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相似之处 (1)时间接近。都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2)性质相同。都是共产党丧失政权,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3)共同原因:①根源都在于苏联模式的弊端,以及长期错误政策造成的矛盾积累;②都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 ③都受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4.两极格局结束后,新的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2)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主题。 (3)“一超多强”,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俄罗斯虽然受到国内政治经济危机的困扰,但仍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时地与美国处于对抗地位;美国企图独霸世界,但遭到包括西方大国的反对;日本因经济实力的增长,提出建立日美欧三方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并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在加快,欧洲的地位提高,实力增强;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都将促进新的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方向。 (4)一些地区性的军事强国的扩张愿望增强,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纠纷等问题日益暴露,甚至发生武装冲突,这严重地影响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习题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思考题: 一、战后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抢进推动 2各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 3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4国际经济协调对世界经济作用。 二、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由于各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着不同的境遇。在发达国家占尽经济全球化发展先机的同时,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却是利弊共存,机遇与挑战并存。由于发达国家在国际投资贸易和技术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全球化总体上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南北经济技术差距不断扩大,总体上消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此外发达国家利用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加紧推行政治文化霸权和经济上的新殖民主义,导致南北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更加不平等,势必引发一系列新的矛盾,导致国际经济社会的动荡,因此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三、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当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

经济一体化,具体说,首先,由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其次,大量外资经济进入我国,各国垄断组织也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再次,每年我国的经济人才流失也比较严重,最后,当前经济全球危机尚未消退,贸易壁垒高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面对上述各种因素,我们应努力做到一,加强自己的技术和人才创新,利用好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发展潜力产业。二是加强与各类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联系和交流。三做好人才创新的举措,能够很好的留住人才,防止人才流失。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思考题: 一、什么是雅尔塔体制?它对战后世界产生了那些影响? 主要指美国苏联赢过三国领导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维护战后和平等问题,在雅尔塔会议为主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秘密达成的,主要维护美苏两大国利益的谅解和协议所规定的原则与机制的总称。 积极影响:对于迅速结束二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及消除法西斯势力和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起到了重大作用。从而为战后带来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它的建立表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只要相互尊重是可以实现合作关系的,美苏势力范围的划分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的革命成果。 消极影响:美苏以各自的实力为基础划分势力范围,以践踏和损害一

2016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1 新人教版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目前是“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继续实施其全球战略目标;美国利用“北约”,随意干涉他国事务,科索沃战争就是其中一例。 2.过程与方法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青少年应为维护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矛盾,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科索沃战争不仅对南联盟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史实和时事,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国家联盟)实力对比的变化;运用政治和经济的辩证联系的观点,分析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的根源。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多极化趋势,同时对科索沃战争要有正确的认识。2.难点:在于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以及如何评价“人道主义干涉”这一借口。 【教学点拨】 (一)“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两极格局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力量对比出现了新变化,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二)“冷战”后,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仍然存在。一方面,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世界和平与安全;另一方面,美国介入并利用了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科索沃战争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虽然现在美国仍然是处于世界上的超级大国,而且与其它国家的差距还很大,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世界一定会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述)回顾二战后,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美苏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各有攻守。它们的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而且影响了世界局势。(教师出示图片,一个天平,一端注明美国,另一端注明苏联,讲述)它们的关系和天平一样,尽管时有偏移,但整体平衡。二战后,它们的对峙长达半个世纪,这就是两极格局。如果去掉一端,天平将无法维持平衡,两极格局结束。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两极格局结束以后,世界格局是个什么样的状况。 【讲述新课】 一、“一超多强” 1.两极格局的结束 (讲述)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苏联的解体。那么大家回忆一下,苏联解体是在什么时候?(回答) (讲述)在1991年底,存在了70年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那么,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讨论,回答)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习题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世界经济 经济全球化 新经济 可持续发展 相互依赖 不平衡规律 区域集团化 跨国公司 凯恩斯主义 布雷顿森林协定 二、简答和论述题 1、战后世界经济演变的根源是什么? 2、怎样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原因和意义? 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4、如何认识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 5、怎样看待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6、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雅尔塔体制

世界政治格局 两极格局 多极化 一超多强 单边主义 世界政治 两极格局 美苏争霸 综合国力 二、简答和论述题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2.当今世界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当今世界政治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4.冷战后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为什么突出表现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 5.怎样认识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时代主题 和平与发展 霸权主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国际秩序 战争与革命

二、简答和论述题 1.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提出具有坚实的科学依据? 2.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提出的重大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3.为什么说维护和平是当代世界的根本问题?促进发展是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 4.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5.国际秩序的作用是什么? 6.国际旧秩序有哪些特征? 7.主要国际力量的国际秩序观有何不同? 8.为什么说国际新秩序必须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滞胀” “遏制战略” “尼克松主义” “水门事件” 和平演变 制度霸权 里根主义 单边主义 二、简答和论述题 1.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是怎样演变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如何评价? 2.什么是美国的“新经济”?其影响如何? 3、克林顿政府对外战略的突出特点?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案第七单元第三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三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欧洲一体化进程,理解欧洲的走向联合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表现。 2.掌握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过程,理解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 3.了解不结盟运动和中国振兴的基本史实,探究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图表、历史资料,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小组辩论,引导学生探索历史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要想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教学重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 【教学难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播放欧洲共同体的旗帜) 师: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上欧洲共同体的旗帜上共有多少颗星?它们象征着什么? 生1:共有12颗星,象征着欧洲共同体的12个成员国。 师:12颗星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它有什么寓意? 生1:12颗星围成一个圆形,它的寓意是欧洲的团结、统一。 生2:1986年,欧洲国家制作这面旗帜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增强人们对欧洲共同体和欧洲同一性的印象。 师: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其中第一个问题就与大屏幕的旗帜有关。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相关的知识。 [推进新课] 1.世界多极化与欧洲一体化 (辩论赛) (多媒体课件播放欧洲一体化进程大事记)

师:从欧洲一体化大事记中可以看出,欧洲一体化规模不断扩大,成员国不断增加,而且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发展。那么,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是自发走向一体化还是自觉走向一体化的呢?请同学们分为两组,就各自的观点进行辩论。同意自发走向一体化的同学为一组,同意自觉走向一体化的同学为二组。 一组代表1:我方认为欧洲走向一体化是一种自发的过程。因为欧洲一体化是在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进行的,它从一开始就表现为自发性。 二组代表1:我方认为欧洲走向一体化是一种自觉的过程。从历史来看,国际关系格局长期以欧洲为中心,二战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欧洲丧失了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敝、

正确认识当前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正确认识当前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内容摘要: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是我们党对当前世界格局演变态势的基本 评判,它既反映了当前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的现状,又动态地描述了当前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既反映了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又体现了我国对外战略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 关键词: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国际政治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多极化趋势是我们党对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演变态势的基本评判,也是我国现阶段确定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之一。因此,正确地认识当前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是我们把握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正确理解我国对外政策的一个基本前提,也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我认为,对于当前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是对当前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现状的客观评估 苏联解体标志着二战后延续了几十年的两极格局终结。自此,世界格局进入了一个重大的调整时期。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有多个主要力量在发挥重大作用。其一是美国。自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了惟一的超级大国,其各方面的实力均高居各国之首,但它并没有能力独自控制世界。其二是欧盟。它是欧洲一体化的产物,虽然,相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它作为世界多极中的一极,其行动能力受到一定限制,但随着其内部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作为一个人口超过美国、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与美国不相上下的政治经济实体,无疑要在当今世界发挥重要作用。其三是俄罗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总体实力下降,特别是由于经济的多年滑坡力量大大削弱,但它继承了原来苏联的主要军事和工业生产能力,其军事实力位居世界第二位且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其四是日本。它的经济实力和军费开支均居世界第二位,尽管作为二战战败国的地位及其对二战历史的暧昧态度影响了它政治大国作用的发挥,但它对世界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五是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其整体发展水平和人均经济指标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中国作为一个人口最多、发展态势良好且具有强大发展后劲的社会主义大国,将在世界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这些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大国或国家集团相互之间的实力对比并不平衡,其中美国的实力远远高于其他几个,但由于它们的利益不同、目标各异,在国际舞台上它们或者相互合作,或者相互竞争,从而构成一幅多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