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命理古籍《子平真诠》解读

命理古籍《子平真诠》解读

二、《子平真诠》作者考按照胡焜倬在《子平真诠》序中所介绍:“得山阴沈孝瞻先生所著子平手录三十九篇,不觉爽然自失,悔前次之揣摩未至。遂携其书示君安,君安慨然叹曰:“此谈子平家真诠也!”先生讳燡燔,成乾隆己未进士,天资颖悟,学业渊邃,其于造化精微,固神而明之,变化从心者矣。”沈孝瞻,名“燡燔”,孝瞻应该是沈燡燔的“字”。沈燡燔是山阴人,就是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辖区内。沈燡燔的学术背景是个进士,是清乾隆年间己未年进士,清乾隆己未年,也就是公元1739年。

这点在江庆柏著的《清朝进士题名录》也有记载:

“乾隆四年(1739)庄有恭榜。。沈燡燔,赐进士出身二甲第82名。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浙江附近一带,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八字命理包含易学传播非常广泛的场所,比如《渊海子平》的主要作者徐大升是浙江杭州的钱塘人;《滴天髓》的原著以原文炎黄考证也可能是浙江人;疑为《滴天髓》的原著的刘伯温为浙江青田县人;《滴天髓》疏者据袁树珊考证也可能是浙江人;一代风水大师目讲僧,在浙江宁波;一代风水大师人称地仙的蒋平阶蒋大鸿,是浙江附近得上海松江

人,其弟子多浙江人。

所以沈孝瞻所处的是一个易学气氛很浓的环境中。在《民国德兴县志》的卷六中有关于沈燡燔的记载,乾隆十六年(1751年)在德兴县任县令,分别在“知县”部分和“名宦”部分,原文:“沈燡燔,浙江山阴人,进士,乾隆十六年任,见名宦...沈燡燔,浙江山阴人,以进士任。洁清自好,明而且勤,讼牍悉清,优礼文士,书院课艺,细加评削,厚给奖赏,文风为之丕振,著有文藁”。沈孝瞻是进士出身,即如博士中的博士,所以属于官贵阶层,不至于需要卖卜为生,当是业余时间钻研的命理学;

从《子平真诠》的内容来说,也没有大量预测实例,所举实例,也多是前人之书比如《渊海子平》之类书中摘选,所以可以认为沈孝瞻本身并没有过多实践,所以也是如《三命通会》的万民英一样,是属于“书房派”。三、《子平真诠》成书年份《子平真诠》的成书年份,按照胡焜倬作序年份,为乾隆四十一年岁丙申年,即公元1776年。

成书在后,而沈孝瞻,写作在前,即在1776年之前。

沈孝瞻是1739年的进士,所以成书年份大致在此前后。按

序所言,原书本为“沈孝瞻所著子平手录三十九篇”,即类似沈孝瞻自己研究心得,而胡焜倬是无意间得到,携此手录示君安,君安慨然叹曰:“此谈子平家真诠也!”,故将此命名未《子平真诠》。所以此书名也并非作者沈孝瞻而定。

四、《子平真诠》论命体系及特色《子平真诠》全书,主要是以论“十神”为纲,围绕“十神”这条主线,以“强弱、用神、格局”作为辅佐论述。

全书在“十神”这个太极点基础上,把每个十神逐一论述,可谓条理分明逻辑清楚。

全书没有过多论述命理学上的其他内容,而是紧紧把握“十神”之纲围绕展开。所以《子平真诠》的最大特色是“精”。

如果把《渊海子平》《三命通会》比喻为菜系中没有派别的大杂烩汤、天南海北的食客各自可以从中各取所需,《子平真诠》则是一道别具特色的地方菜,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的胃口,但是把地方菜的特点发挥到淋漓尽致,达到了最高水准。《子平真诠》的不足之处,主要有:

其一是全书举例相对较少,有些举例很多是前人遗漏。

其二是原书基本集中在八字原局的层次高低论述,对后天的大运流年的论述较少,实际举例则基本没有。

其三是对十神的正偏分类的权重过于强调,而没有辨正看待。这点类似《三命通会》的作者万民英一样。较万民英有进步之处是:沈孝瞻对“财、印”两类十神已经不分正偏,其在论印绶中说:“印绶喜其生声,正偏同为美格;故财与印不分偏正,同为一格以论之。”但是对“正官偏官、食神伤官、比肩劫财”

的正偏,依然考虑太过,与预测实际情况不符。导致此部分章节的有些论述,部分地方有失偏颇。当然,以上不足之处,主要也是和作者沈孝瞻是“书房派”关系很大。但是总体来说,《渊海子平》和《三命通会》基本属于命理的文章集成,而《子平真诠》则是一部很富有个人思想的命理学专著,全书基本是基于徐大升的《子平三命通变渊源》的基础上的畅发,全文条理分明,是对之前命理一格很好的梳理和总结,堪称命理学精华之作。

命理古籍《三命通会》解读一、《三命通会》之《四库全书

总目》提要《三命通会》被收录在清编著的《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总编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此书的作者有所考证、及对全书也有一个评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如下:

钦定四库全书子部七《三命通会》术数类五命书相书之属

提要:

臣等谨案三命通会十二巻,原本不著撰人姓名,巻首但题育吾山人著,明史艺文志有万民育三命会通十二巻,与此本卷数相合。惟以通会作会通为稍异,今考世所传星学大成专论五星者,为万民英所撰,己著於录此。本专论子平亦出民英之手,艺文志盖因育吾山人之号,误以民英为民育。又通会二字传写互倒,遂有不同其实即此书也。自明以来二百余年谈星命者,皆以此本为总彚。于家有其书中间所载仕宦八字,往往及明季之人。盖后来坊刻所搀入,亦己非原本之旧。特以其阐发子平之遗法,于官印财禄食伤之名义,用神之轻重、诸神煞所系之吉凶,皆能采撮羣言得其精要,故为术家所恒用。要有未可遽废者,至其立论多取正官、正印、正财,而

不知偏官、偏印、偏财亦能得力,知食神之能吐秀,而不知伤官之亦可出奇,是则其偏执之见未能圆彻,且胎元等论施,之今日亦多有不验。言命学者,但当得其大意而变通之可矣。若所引珞琭子与今永乐大典中所辑完本其文迥殊,则其时秘册仅存外间末由窥见,遂误信依托之本固未足以为病也。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臣总校官陆费墀,乾隆四十四年九月恭校上二、《三命通会》作者四库全书汇聚诸多大才子,考证相对详细严谨,有相当可信度。

从上文可以看出,《三命通会》作者为明朝进士万民英,认为“万民育”为“万民英”之误,作者也自称育吾山人。

万民英,为明嘉靖庚戌进士,历官河南道监察御史,出为福建布政司,右参议。

其先祖为江夏人,明永乐年间,祖父万义由御史贬为戍大宁都司卫,居易州城内。

当时,倭寇屡犯福建,万民英奉命守泉州,他恪尽职守,身先士卒,骁勇善战,屡战屡捷。

万性情耿直,因直言得罪权贵,由此遭陷害,借机扶母灵柩

回故里,从此远离仕途,隐居三十多年。他建乡学,收弟子,热衷慈善与教育,李时新等二十几名弟子都有所建树。每年都搭粥棚救济四方百姓。编著有《易经会解》、《三命通会》、《星学大成》、《兰台妙选》、《荫符经》、《相字心经》刊行于世。另有《道德经解》、《宗教易简录》、《言志漫稿》、《菊花谱》等著作收藏于家。卒于明万历癸卯年,享年82岁,葬于西高村西,状元朱之蕃(荏平人)撰碑文;探花赵锵(易县人)篆碑额;榜眼刘思中(清苑人)书丹。易县博物馆存有其墓志铭。从万民英的经历,可以看出,他出生官贵之家,祖居易州城,易州应该是现在的河北保定境内,也就是河北人。然后中进士,入仕途,后虽然回归家乡,但从事教学,弟子有出息,去世时由状元题写碑文,一生著作丰富。古代“进士”算得上时非常有学问的人。有不知道还以为和现在的博士差不多,更无知的可能以为和大学本科差不多。其实大谬,中国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只有差不多11万名进士,也就是说,平均每年只产生80几位进士。科举三年一考,每三年也就产生200多名进士。即便是举人,平均每年也就几千人。现在一个学校可能一年就招100多位博士,所以进士比博士远远珍贵,属于稀有品种,是专门搞学问的人。

当然,也因为本身学识很高,一般来说不需要预测为生,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