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论文

石墨烯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论文
石墨烯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论文

摘要

碳纳米管、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高强度和高模量),是镁基复合材料理想的增强体。如何改善碳纳米管、石墨烯在镁基体中的分散性和提高界面结合强度,是制备高性能纳米碳/镁基复合材料的关键。采用粉末冶金和热挤压工艺制备了石墨烯(GNS)增强的AZ91镁基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复合材料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采用粉末冶金+热挤压工艺+T4固溶处理分别制备了CNTs,MgO@CNTs(包覆MgO碳纳米管)、GNPs (石墨烯纳米片)和RGO(还原石墨烯)增强的AZ91镁基复合材料,研究了碳纳米管表面包覆MGO工艺,纳米碳材料(CNTs,Mg O@CNTs,GNPs和GO)含量对AZ91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增强AZ91镁基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伸长率和显微硬度分别为225MPa,8%和70HV,比AZ91镁合金基体的分别提高了39.7%,35.4%和31.8%;而以石墨烯纳米片为增强相时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伸长率和显微硬度分别为192MPa,7%和60HV,比基体的仅提高了18.7%,9.9%和13.5%;通过以上两组实验对比,氧化石墨烯增强镁基复合材料无论在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以及硬度上都是最好的。

关键词: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片、氧化石墨烯、AZ91镁合金

绪论

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由碳原子以

sp2杂化方式形成的蜂窝状平面薄膜,是一种

只有一个原子层厚度的准二维材料,所以又

叫做单原子层石墨。因为具有十分良好的强

度、柔韧、导电、导热、光学特性,在物理

学、材料学、电子信息、计算机、航空航天

等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作为目前发现

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

种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被称为“黑金”,

是“新材料之王”,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

将“彻底改变21世纪”。

镁呈银白色,熔点649℃,质轻,密度为

1.74g/cm3,约为铜的1/4、铝的2/3;其化

学活性强,与氧的亲合力大,常用做还原剂。

粉状或细条状的镁,在空气中很易燃烧,燃烧

时发出眩目的白光。但极易溶解于有机和无机

酸中。镁能直接与氮、硫和卤素等化合。金属

镁无磁性,且有良好的热消散性。质软,熔点

较低。镁应用相当广泛,比如镁是燃烧弹和

照明弹不能缺少的组成物;镁粉是节日烟花必

需的原料。

目前,镁基复合材料大都主要是以镁化合物、铸镁或者镁合金为基体,以SiC颗粒或晶须、Al2O3颗粒或纤维、碳(石墨)纤维、镁合金、Al18B4O33颗粒或晶须、镁化合物等为增强相。

石墨烯(Graphene,GN),作为纳米碳材料的“明星”成员,它们具有极高的强度和韧性,其抗拉强度都可达到钢的100倍以上(大于50GPa),弹性模量可达到1TPa以上,远远超过纳米Si C的强度和弹性模量(420-450GPa),是迄今为止,强度和模量最高的材料之一,它们超强的力学性能可以极大地改善复合材料强度和韧性。此外,碳纳米管和石墨烯还具有超强的高温稳定性(在无氧3000℃条件下可保持很好的结构稳定性)和优异的导电和导热性能,超强的高温稳定性使它们非常有利于作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镁合金具有热稳定性高、导热性好、电磁屏蔽能力强和阻尼性能好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电脑、摄像机等电子产品中。在航空、航天方面,镁合金因密度小,比强度高可有效地减轻航

空、航天零部件的质量,减重效果可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性能改善,科研工作者也不断尝试将石墨烯与Al、Mg、Cu等金属基体复合以得到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

伴随石墨烯研究热潮的不断推进,基于石墨烯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人们也试图将石墨烯引入到金属基复合材料中,期望利用其某一或某些特性对金属基体的性能进行强化。目前,诸多文献已提到用石墨烯来强化Al、Cu、Ni等金属基体,且石墨烯对以上金属基体都能起到良好的强化作用。在镁基体中添加石墨烯作为增强体是一种以不增加镁合金比重为前提,并且能有效改善镁合金线性膨胀热稳定性,提高合金抗拉强度的可行方法。但由于镁本身的化学性质较活泼,很容易在制备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对于以镁或镁合金作为基体的复合材料而言,应严格控制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参数,防止界面处的不良反应。目前,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还有待于改进和完善,其准确的复合机理、界面处的强化机制等建设性的研究还不是相当全面。与传统的颗粒、晶须和纤维增强镁基复合材料不同,对石墨烯增强镁基复合材料而言,石墨烯在镁基体中的形态为片状,因此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将又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向。镁基复合材料的主要特点是低密度、高比强度和比刚度、良好的耐磨性、良好的耐高温性、良好的耐冲击性、优良的减震性、良好的尺寸稳定性、良好的铸造性以及优异的电磁屏蔽性能等。由于存在低熔点,高化学活性,易燃,易氧化等特点,有关适合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一直以来是人们研究和解决的一大热点。因为镁的熔点接近于铝的熔点,所以很多的制备方法都是在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推广和改进的。比较传统的方法有普通铸造法、搅拌铸造法、挤压铸造法和粉末冶金法,此外又出现了许多比较新型的制备方法,如机械合金化法、熔体浸渗法、喷射沉积法、自蔓延高温合成法、重熔稀释法和反复塑性变形法等。不同镁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近年来,准晶、碳纤维和石墨烯等新型增强体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增强体与镁及镁合金之间的界面润湿性问题也通过不同工艺被逐渐解决,这为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人员带来了新的灵感。

发展现状

青海大学的韩丽等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O涂覆Mg2B2O5晶须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并对其界面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CUO涂覆可以改善界面处的结合强度,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相较于未涂覆前分别提高了37.6%和35.7%。李坤等也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碳纤维表面制备出了均匀且无裂纹的SiO2涂层,进而制备得到了SiO2涂覆碳纤维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分析发现虽然复合材料的极限拉伸强度值只有527MPa,远远偏离了理论值,但是碳纤维表面的SiO2涂层可明显促进液态镁对碳纤维的润湿。Chen课题组通过液态超声结合固态搅拌的方

法成功制备出了块体石墨烯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石墨烯在基体中分布均匀,复合材料的性能强化明显,1.2VOL%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可达66kg/mm2,比相同工艺条件下纯镁的性能提升了78%。香港城市大学吕坚教授团队近日在材料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全球首次制备出了。

这种结构使得镁合金具备3.3GPa 的超高强

度,达到了近理论值E/20(其中,E 为材

料的杨氏模量)。如图1-1为超纳镁合金

材料组织照片。这种尖端新型材料的强度

比现有超强镁合金晶体材料高出十倍,变

形能力较镁基金属玻璃高两倍,并可发展

成为生物降解植入材料。然而,其制备方

法的苛刻与复杂性往往限制了其实际应用。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目前国内外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粉末冶金法、半粉末冶金法、揽拌铸造法、预制块-半固态揽拌铸造法、烙体分解沉积法、多道次揽拌摩擦加工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等。这些方法均可归纳为固相法、液相法、半固态法和大塑性变形法这四种类型。

1.固相法粉末冶金法是近年来工业生产常用的固相法制备复合材料的方法之一,至今己发展的相当成熟。粉末冶金法的主要工艺包括:混料、冷压成型、烧结致密化及后处理。

粉末冶金法的主要优点:通过调节制备工艺可使增强体均匀分布;由于成型温度比基体的烙点低,故不会产生过量的界面反应;可完成高含量増强体的添加,对复合材料的成分进行自由设计。但是也存在以下缺陷:比如生产周期较长,过程较复杂,也存在模具和粉体爆炸的危险。

2.液相法液相法是利用材料从液态到固态相变进行成型的一种方法,此方法需要将材料加热至全液态。目前常用的液相法主要包括揽拌铸造法和烙体分解沉积法。缺点:适用于熔点较低的金属合金。

3.半固态法半固态法是将材料加热至固相线和液相线之间,在半固态温度加入增强体的方法。增强体受到摩擦和阻碍,避免其漂浮于烙体之上,并可通过机械揽拌获得较均匀地分散。

4.大塑性变形法大塑性变形法使材料产生剧烈的塑性变形,其平均晶粒尺寸一般在100nm 左右。复合材料经过大塑性变形之后,其晶粒细小且性能优异。大塑性变形法主要包括等径角挤压(ECAP)、高压扭转变形法(SPTS)、大扭转应变过程技术(STSP)和多道次揽拌摩擦加工技术

P01。

图1-1超纳镁合金材料组织

实验测试复合材料性能

我选择了两篇来自南昌大学的两个实验,分别为氧化石墨烯增强镁基复合材料以及石墨烯纳米片增强镁基复合材料两个实验。

实验室制备复合材料基体原料均为AZ91镁合金粉,粒径10-100um;其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9.5Al、0.8Zn、0.4Mn、<0.08其他元素,其余为Mg。增强相材料分别为多层氧化石墨烯(MGO)和多层石墨烯纳米片(GNS)。石墨烯纳米片,简称GNSs(Graphene nanosheets)或GNFs(Graphene Nano Flakes),也称为碳纳米片CNFS(Carbonnanoflakes)或碳纳米壁CNWs(Carbonnanowalls),由单层碳原子平面结构石墨烯堆垛二次,厚度为纳米尺度的两维石墨纳米材料,其极端情况是单层石墨烯。图为石墨烯纳米片SEM、TEM和AFM形貌。图(a-b)中可观察到片状、褶皱和透明状石墨烯纳米片,且其平面尺寸普遍小于20μm。经统计分析,GNPs平面尺寸平均值约为10μm,插图为石墨烯的特征衍射环。图2.3(c)AFM形貌中,

片状石墨烯纳米片清晰

可见,随机量取其中一

纳米片厚度(线条A),

其结果如图(d)所示:该

石墨烯纳米片厚度大约

5nm,按单层石墨烯厚度

为0.335nm计算,可知

该纳米片层数约为15

层。

图2.3

图2.4(a)中片状、透明、褶皱等典型的氧化石墨烯特征形貌清晰可见,插图为氧化石墨烯特征衍射环。图2.4(b)中则可观察到一平面尺寸约为15um的氧化石墨烯,其褶皱形貌明显,表明所用GO较薄。图2.4(c)中同样可观察到呈片状形貌的氧化石墨烯,随机测试其厚度(图中线条A),结果如图2.4(d)所示:沿着线条A氧化石墨烯的厚度变化波动较大,这与氧化石墨烯呈褶皱形貌的特征相吻合,同时经多次厚度测量和统计发现,实验用氧化石墨烯的平均厚度大约为3nm。

该实验石墨烯含量为0.1%。图4为AZ91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热挤压后的显微组织、XRD图谱及拉伸曲线。从图4a和图4b看出,两种合金晶粒形貌基本相似,都呈扁平状;经定量金相分析软件对微观组织金相分析计算,得出AZ91合金和GNS/AZ91复合材料晶粒平均等效直径分别为24.8μm和25.2μm。结果表明,0.1%的GNS对AZ91合金的晶粒尺寸基本无影响。从图4c看出,两种材料都是由α—Mg和β—Mg17Al12相组成。复合材料中也未发现GNS的碳峰存在,其原因是GNS含量较低,这与DENGCF等的研究结果一致。综上可知,少量的GNS 对AZ91合金组织形貌和晶粒尺寸基本无影响。因此实验选用石墨烯含量为0.1%。试验方法

称取0.1g氧化石墨烯溶于200mL乙醇中,超声分散1h。在真空手套箱中称取99.9g AZ91镁合金粉,加入到盛有100mL乙醇的烧杯中,在超声处理器中进行超声分散并进行机械搅拌(搅拌转速为100转每分钟),同时逐滴加入氧化石墨烯与乙醇混合液,滴加速度控制在3ML每分钟,滴完后升温至80℃进行电磁搅拌以加速酒精挥发,待混合浆液呈糊状时停止搅拌,再经真空干燥得到(MGO/AZ91)石墨烯镁基复合粉复合粉。将复合粉装入尺寸为40mm×150mm的模具中,在120MPa的压力下压制成型,然后在氩气保护下于600℃烧结2h,再经热挤压制得规格为12mm的氧化石墨烯增强AZ91镁基复合材料(简称MGO/AZ91复合材料),挤压温度为350℃,挤压速度为1m每分钟,挤压比为11∶1,氧化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为0.1%。此外,还采用相同工艺分别

制备了AZ91镁合金、石墨烯纳米片复合粉(GNPs/AZ91)及复合材料,石墨烯纳米片质量分数为0.1%。为防止镁合金粉氧化,凡涉及到该合金粉的工序,均在真空手套箱中完成。

实验结果分析:

表一:氧化石墨烯增强镁基复合材料

实验一,由表看出,氧化石墨烯(MGO/AZ91)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显微硬度最大,分别为224.85MPa,268.89MPa,伸长率8.15%、显微硬度70.14,比不添加石墨烯的AZ91镁合金的分别提高了39.7%,21.6%,35.4%,31.8%,与GNS/AZ91复合材料相比,其性能也是比较优越。

此实验是将GNPs/AZ91复合材料与相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CNTs/AZ91和MgO —CNTs/AZ91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由表可以看出GNS/AZ91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CNTs/AZ91复合材料相当。当加入1.0%包覆MgO碳纳米管增强的AZ91复合材料,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硬度差距也不是很明显。这说明,与CNTs相比,在作为镁合金增强相时,添加少量1.0%包覆MgO碳纳米管增强的AZ91的复合材料强度和硬度比AZ91镁合金的性能提升较明显。

从图5中可以看出,AZ91镁合金的拉伸断口有少量的解理台阶、圆形韧窝和撕裂棱,同时还有河流花样存在,表现为偏脆性的混合断裂特征;当加入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纳米片后其拉伸断口主要由圆形韧窝和撕裂棱组成,并且韧窝的数量比AZ91镁合金的明显增多,表现为韧性断裂。此外,在MGO/AZ91复合材料的拉伸断口中还可观察到一片状的撕裂棱一部分嵌入镁合金基体中,另一部分则暴露在断口表面,结合EDS分析可知,该撕裂棱由镁、氧和碳元素组成,可见其组成中有石墨烯和MgO。MgO的出现说明氧化石墨烯与镁合金发生了界面反应,形成了较强的界面结合。此外,由于石墨烯比表面积大,褶皱明显,在

受力过程中会存在一个褶皱展平再断裂的过程,加之石墨烯本身具有良好的塑性,因此,MGO/AZ91复合材料的塑性明显提高。

结论:

氧化石墨烯增强AZ91镁基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伸长率和显微硬度分别为224.85MPa,8.15%和70.14HV,比AZ91镁合金基体的分别提高了39.7%,35.4%和31.8%;而以石墨烯纳米片为增强相时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伸长率和显微硬度分别为191.86MPa,6.72%和60.42HV,比基体的仅提高了18.7%,9.9%和13.5%;氧化石墨烯上的含氧官能团与镁合金基体发生界面反应生成了MgO,有利于提高石墨烯与镁合金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AZ91镁合金基体的断裂机制为偏脆性的混合断裂,而以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为增强相制备的石墨烯增强AZ91镁基复合材料的断裂均为韧性断裂。

通过以上两组实验对比,氧化石墨烯增强镁基复合材料无论在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以及硬度上都是最好的。

图5拉伸断口形貌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1.由于镁本身的化学性质较活泼,很容易在制备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对于以镁或镁合金作为基体的复合材料而言,应严格控制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参数,防止界面处的不良反应。

2.目前,由于镁及镁合金存在强度低、模量小、塑性差和易腐性等缺点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还有待于改进和完善,其准确的复合机理、界面处的强化机制等建设性的研究还不是相当全面。

https://www.360docs.net/doc/542749930.html,Ts和GNPs增强镇基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面临两个最大的挑战:

a.CNTs、GNPs的均匀分散;

b.CNTs、GNPs与基体的润湿性较差。由于CNTs、GNPs的比表面积较大,表面能较高,因此具有很强的团聚倾向。CNTs和GNPs与大多数金属不润湿,因此与金属基体之间很难形成较牢固的结合界面。

4.由于以上技术问题目前仍然无法实现量产。

但是由于镁合金自身优良的属性,吸引着无数科研工作者不断探索,随着技术的发展总有一天石墨烯增强镁基复合材料会登上舞台,广泛应用与军事、航空、汽车等领域。

参考文献:

[1]燕绍九,杨程,洪起虎,等.石墨烯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J].材料工程,2014(4):1—6.

[2]王筱峻,杨锐,吴昊,等.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36(6):127-134.

[3]袁秋红,邹韶明,熊建强,等.氧化镁包CNTs增强的AZ91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4,12(10):29-33.

[4]袁秋红,曾效舒,刘勇,等.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研究进展[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5,25(1):86-97.

[5]刘正,张奎,曾小勤.镁基轻质合金理论基础及其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6]陈振华,严红革,陈吉华.镁合金[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7]闫红英.碳化硅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

[8]吕德义,徐铸德,徐丽萍,葛忠华.碳纳米管的氧化稳定性及反应动力学[J].应用化学.2002;10:1005-7.

[9]陈小伟.粉末冶金法制备Si Cw/AZ9复合材料研究[D].郑州大学;2013.

[10]王辛.粉末冶金超细晶AZ31镁合金材料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11]崔凤岐.铝合金汽车-21世纪汽车工业的骄子[J].轻金属.1995;7:

51-6.

[12]王渠东,宫宜振.镁合金在电子器材壳体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2000; 14:22-4.

[13]周国华.碳纳米管/AZ31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等径角挤压研究[D].

南昌大学;2010.

课程名称:新型复合材料

题目:氧化石墨烯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姓名:郭庆放

学号:171608010015

石墨烯论文正稿

石墨烯研究进展 雷洪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摘要: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由于碳原子组成的特殊结构使得石墨烯拥有一系类特殊性能,包括特殊的导热性质,电学性质,力学性质等等。特殊的性质使得石墨烯有在很多领域发展的潜力,因此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石墨烯的一些制备方法,性质和应用领域。 关键词:石墨烯制备方法特性应用领域 Advances in graphene research LEI ho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SCET Xuzhou Jiangsu 221116) Abstract:Graphene is a new material consisting of a single layer of carbon atoms sheet structure,Because of the special structure of carbon atoms makes graphene has a series of special class performance,Including special thermal properties,electrical properti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etc. Special properties make graphene has the potential in many areas of development,so,it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some of graphene preparation method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Keywords:graphene preparation methods properties application areas 0引言 自2004年Novoselov,K.S.等使用微机械剥离法从高定向热解石墨上剥离观测到石墨烯(Graphene)以来,碳元素同素异形体又增加了新的一员.随着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颁给英国曼彻斯特大学51岁的俄裔荷籍教授安德烈.海姆和曾是他的博士生36岁的俄裔英、俄双重国籍的教授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之后,“石墨烯”这一专业名词突然进入人们的眼帘,其独特的性能和优良的性质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掀起了一波石墨烯的研究高潮。碳原子呈六角形网状键合的材料“石墨烯”具有很多出色的电特性、热特性以及机械特

石墨烯材料的研究进展论文

石墨烯材料的研究进展 摘要:石墨烯是近年被发现和合成的一种新型二维碳质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 和新奇的物化性能,在改善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电性能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已成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的热点。综述了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并对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应用 1,材料的基本情况 石墨烯是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碳质材料,是构成其它碳同素异形体的基本单元。石墨烯的理论研究已有60多年的历史,一直被认为是假设性的结构,无法单独稳定存在。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用胶带反复剥离高定向热解石墨的方法,得到了稳定存在的石墨烯。石墨烯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理论,使碳的晶体结构形成了从零维的富勒烯、一维的碳纳米管、二维的石墨烯到三维的金刚石和石墨的完整体系。 石墨烯的结构非常稳定。石墨烯内部的碳原子之间的连接很柔韧,当施加外力于石墨烯时,碳原子面会弯曲变形,使得碳原子不必重新排列来适应外力,从而保持结构稳定。这种稳定的晶格结构使石墨烯具有优秀的导热性。石墨烯是构成石墨,木炭,碳纳米管和富勒烯碳同素异形体的基本单元。完美的石墨烯是二维的,它只包括六边形(等角六边形); 如果有五边形和七边形存在,则会构成石墨烯的缺陷。12个五角形石墨烯会共同形成富勒烯。石墨烯卷成圆桶形可以用为碳纳米管 石墨烯的出现在科学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人们发现,石墨烯具有非同寻常的导电性能、超出钢铁数十倍的强度和极好的透光性,它的出现有望在现代电子科技领域引发一轮革命。 石墨烯目前是世上最薄却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导热系数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石墨烯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强度最大的材料,据测算如果用石墨烯制成厚度相当于普通食品塑料包装袋厚度的薄膜(厚度约100 纳米),那么它将能承受大约两吨重物品的压力,而不至于断裂,石墨烯是世界上导电性最好的材料。 常温下其电子迁移率比纳米碳管或硅晶体高,而电阻率比铜或银更低,为目前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因为它的电阻率极低,电子迁移的速度极快,因此被期待可用来发展出更薄、导电速度更快的新一代电子元件或晶体管。由于石墨烯实质上是一种透明、良好的导体,也适合用来制造透明触控屏幕、光板、甚至是太阳能电池。石墨烯另一个特性,是能够在常温下观察到量子霍尔效应。 2,最热的应用合成 石墨烯的应用范围广阔。根据石墨烯超薄,强度超大的特性,石墨烯可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 根据其优异的导电性,使它在微电子领域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石墨烯有可能会成为硅的替代品,制造超微型晶体管,用来生产未来的超级计算机,碳元素更高的电子迁移率可以使未来的计算机获得更高的速度。最小最快石墨烯晶体管。2011年4月7日IBM向媒体展示了其最快的石墨烯晶体管,该产品每秒能执行1550亿个循环操作,比之前的试验用晶体管快50%。 石墨烯材料还是一种优良的改性剂,在新能源领域如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方面,由

石墨烯(论文)

石墨烯的制备,特征,性能及应用的研究 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徐涛 010051 摘要: 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存在的二维自由态原子晶体, 它是构筑零维富勒烯、一维碳纳米管、三维体相石墨等sp2 杂化碳的基本结构单元, 具有很多奇异的电子及机械性能。因而吸引了化学、材料等其他领域科学家的高度关注。本文介绍了近几年石墨烯的研究进展, 包括石墨烯的合成、去氧化、化学修饰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内容。石墨烯由于其特殊的电学、热学、力学等性质以及在纳米电子器件、储能材料、光电材料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引起了科学界新一轮的碳! 热潮。分析了近1 年来发表在Science、Nature 等期刊上的关于石墨烯的论文, 对石墨烯制备、表征及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对各种制备技术及表征手段进行了分析评价。 关键字: 石墨烯, 制备, 表征, 应用, 石墨烯氧化石墨烯(GO) 功能化石墨烯传感器 碳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有着独特的性质,是所有地球生命的基础。纯碳能以截然不同的形式存在,可以是坚硬的钻石,也可以是柔软的石墨。碳材料是一种地球上较普遍而特殊的材料, 它可以形成硬度较大的金刚石, 也可以形成较软的石墨. 近20 年来, 碳纳米材料一直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 1985 年发现的富勒烯[1]和1991 年

发现的碳纳米管(CNTs)[2]均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兴起了研究热潮. 2004 年, Manchester 大学的Geim 小组[3]首次用机械剥离法获得 了单层或薄层的新型二维原子晶体——石墨烯. 石墨烯的发现, 充 实了碳材料家族,形成了从零维的富勒烯、一维的CNTs、二维的石墨 烯到三维的金刚石和石墨的完整体系.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以sp2 杂 化连接的单原子层构成的, 其基本结构单元为有机材料中最稳定的 苯六元环, 其理论厚度仅为0.35 nm, 是目前所发现的最薄的二维材料[3]. 石墨烯是构成其它石墨材料的基本单元, 可以翘曲变成零维 的富勒烯, 卷曲形成一维的CNTs[4-5]或者堆垛成三维的石墨(图1). 这种特殊结构蕴含了丰富而奇特的物理现象, 使石墨烯表现出许多 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 如石墨烯的强度是已测试材料中最高的, 达130 GPa[6], 是钢的100 多倍; 其载流子迁移率达1.5×104 cm2〃V-1〃s-1 [7], 是目前已知的具有最高迁移率的锑化铟材料的2 倍, 超过商用硅片迁移率的10 倍, 在特定条件下(如低温骤冷等), 其迁移率甚至可高达2.5×105 石墨烯的热导率可达5×103W〃m-1〃K-1, 是金刚石的3 倍[. 另外, 石墨烯还具有室温量子霍尔效应(Hall effect)[10]及室温铁磁性[11]等特殊性质. 石墨烯的这些优异性引 起科技界新一轮的“碳”研究热潮, 已有一些综述性文章从不同方面对石墨烯的性质进行了报道.,本文仅根据现有的文献报道对石墨烯 的制备方法、功能化以及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研究

北京化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研究 诚信申明 本人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生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化工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是用过的材料,其他同志对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承担一切相关责任。本科生签名:日期:年月日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设计(论文)题目: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研究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0805 学生:艾东东指导教师(含职称):元炯亮副教授专业负责人:刘晓林 1.设计(论文)的主要任务及目标 主要任务:(1)利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 (2)利用电化学还原法制备石墨烯。 主要目标:配置一定浓度的氧化石墨溶液,导电玻璃作为基底,将氧化石墨溶液涂于导电玻璃表面,在恒电压下还原氧化石墨,制得薄层石墨烯。 2.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了解石墨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有关石墨烯的一些制备方法和表征手段,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毕业论文完成后应具备独立进行研究的能力。 3.主要参考文献 [1] 朱宏伟,徐志平,谢丹等.石墨烯-结构、制备方法与性能表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6~45 [2]郭鹏.石墨烯的制备、组装及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0 [3] Hummers W S, Offeman R E, Preparation of graphite oxide[J].J Am Chem Soc, 1958,80(6):1339 4.进度安排 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起止日期 1 前期文献查阅并准备开题2012.2.15~2012.2.29 2 进行相关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分析结果2012.3.1~2012.5.1 3 总结实验结果,编写实验论文2012.5.1~2012.5.20 4 完善毕业论文,进行相关的修改2012.5.20~2012.5.30 5 准备毕业答辩及毕业相关的工作2012.5.30~2012.6.5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负载银的掺氮石墨烯概论

学号:10401604 常州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 (2014届) 外文题目Easy synthesis of nitrogen-doped graphene– silvernanoparticle hybrids by thermal treatment of graphiteoxide with glycine and silver nitrate 译文题目通过水热处理氧化石墨烯、甘氨酸和硝酸银 简便地合成掺氮石墨烯-银纳米粒子复合物外文出处CARBON50(2012)5148–5155 学生王冰 学院石油化工学院专业班级化工106 校内指导教师罗士平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 校外指导老师专业技术职务 二○一四年二月

通过水热处理氧化石墨烯、甘氨酸和硝酸银简便地合成氮杂石墨烯-银纳米 粒子杂合物 Sundar Mayavan,Jun-Bo Sim,Sung-Min Choi 摘要:氮杂石墨烯-银纳米粒子杂合物在500℃通过水热处理氧化石墨烯(GO)、甘氨酸和硝酸银制得。甘氨酸用于还原硝酸根离子,甘氨酸和硝酸根混合物在大约200℃分解。分解的产物可作为掺杂氮的来源。水热处理GO、甘氨酸和硝酸银混合物在100℃可形成银纳米粒子,200℃时GO还原,300℃时产生吡咯型掺氮石墨烯,500℃时生成吡咯型掺氮石墨烯。合成物质中氮原子所占百分比为13.5%.在合成各种纳米金属粒子修饰的氮杂石墨烯方面,该合成方法可能开辟了一个新的路径,其在能量储存和能量转换设备方面很有应用价值。 1.引言 石墨烯是所有石墨材料的基本构件,其蜂窝状晶格由单层碳原子排列而成。它表现出与结构有关的独特电子、机械和化学性质,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2630-2965m2g-1)[1–3]。化学掺杂杂原子石墨烯像掺杂氮原子,极大地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因其在传感器、燃料电池的催化剂和锂离子电池的电极等方面具有应用潜力[4–6]。氮原子的掺杂改变了石墨烯的电子特性和结构特性,导致其电子移动性更强,产生更多的表面缺位。氮原子上孤对电子的存在改进了石墨烯的活性和催化性能。在碱性条件下,与已商业化的Pt催化剂相比,掺氮石墨烯(NG)在氧化还原反应(ORR)中活性更高,稳定性更强[5]。因掺氮石墨烯中氮原子电子接受能力较高,其可以创造出碳正粒子促进氧的吸附,所以NG 在ORR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活性。Pt纳米粒子负载在NG上比负载未掺杂石墨烯上催化电化学反应时活性和稳定更高。Pt负载在NG上比负载在石墨烯上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因为它增加了NG的导电性,提高了对Pt的吸附力[7]。最近有报道,在NG上长出的CO3O4纳米晶体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活性[8],这增加了NG催化剂的应用前景。 NG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氮前驱体存在的石墨烯弧光放电法、激光烧蚀、氮或氨等离子处理法[9-11]。所有这些合成方法各有特点,但均能耗高、使用昂贵的设备、反应条件苛刻、处理特殊、反应步骤多。本文以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合成氮杂石墨烯-Pt纳米粒子杂合物的方法。水热法处理GO、甘氨酸(GLY)和硝酸银制备上述杂合物。甘氨酸作为辅助原料,以减少硝酸根离子的用量,使用甘氨酸-硝酸盐混合物在150~200℃发生分解反应。分解产物作为掺杂氮的来源,同时还原表面氧官能团。与Pt负载在未掺杂石墨烯上,NG-纳米粒子杂合物显示出了良好的活性和电催化稳定性。 2.实验部分 2.1NG-Ag催化剂的合成 先采用改进的Hummers方法以天然石墨粉为原料制备GO。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法证实所合成物质为氧化石墨烯[12,13]。GO与甘氨酸、硝酸盐(硝酸银或硝酸钯)按重量比1:2:2的比例溶解于水中。混合物超声处理两个小时,然后倒入氧化铝坩埚。在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 任成,王小军,李永祥,王建龙,曹端林 摘要:石墨烯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成为物理化学和材料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分类,主要包括石墨烯-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和石墨烯-碳基材料复合材料。并简述石墨烯复合材料在催化领域、电化学领域、生物医药领域和含能材料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石墨烯;复合材料;纳米粒子;含能材料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Graphene composites ABSTRACT: Graphene has recently attracted much interest in physics,chemistry and material field due to its uniqu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tructure and classification of graphene composites, mainly inclouding graphene-nanoparticles composites, graphene-polymer composites and graphene-carbonmaterials composites. And resume the application of graphene composites in the field of catalysis, electrochemistry, biological medicine and energetic materials. Keywords: graphene; composites; nanoparticles; energetic materials 石墨烯自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Geim[1-3]等成功制备出以来,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颇受物理化学和材料学界的重视。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紧密堆积构成的二维晶体,是包括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在内的碳的同素异形体的基本组成单元。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机械剥离法,晶体外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插层剥离法以及采用氧化石墨烯的高温脱氧和化学还原法等[4-10]。与碳纳米管类似,石墨烯很难作为单一原料生产某种产品,而主要是利用其突出特性与其它材料体系进行复合.从而获得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而氧化石墨烯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结构,使其成为制备石墨烯和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理想前驱体。本文综述了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结构、分类及其在催化领域、电化学领域、生物医药领域和含能材料领域的应用。

石墨烯相变材料论文

石墨烯相变材料的研究 摘要:随着热管理及热存储技术的发展,储热技术逐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于此同时寻找高性能的储热材料也成为了研究热潮。近年来,相变材料的发展为储热技术带来了福音,相比于其他热导率低,储热性能差的储热材料,相变材料有着天然的优势。而在相变材料中,石墨烯相变材料是如今发现的储热性能最优异的相变材料,通过将石墨烯作为填充材料,相变材料的储热能力大大提升。 关键词:热存储相变材料储热材料石墨烯 前言: 在热能的存储和利用过程中,常常存在于在供求之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如太阳能的间歇性,电力负荷的峰谷差,周期性工作的大功率器件的散热和工业余热利用等。相变储能材料通过材料相变时吸收或释放大量热量实现能量的储存和利用,可有效解决能量供求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因此,相变储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具有间歇性或不稳定性的热管理领域,如航空航天大功率器件的管理,周期性间歇式电子工作器件的散热,太阳能利用,电力的“移峰填谷”,工业废热余热的回收利用,民用建筑的采暖及空调的节能领域等。近年来,相变储能技术成为能源科学和材料科学领域中一个十分活跃的前沿研究方向。相变储能材料具有储能密度大储能释能过程近似恒温的特点。但多数相变储能材料存在热导率低,换热性能差等缺点。采用具有高导热,低密度,耐腐蚀和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的碳材料对其进行强化传热,可有效提高系统换热效率。常用的固-液定型相变储能材料实际上是一类复合相变材料,主要是由两种成分组成:一是工作物质;二是载体基质。工作物质利用它的固-液相变进行储能工作物质可以是各种相变材料,如石蜡,硬脂酸,水合盐,无机盐和金属及其合金材料。载体基质主要是用来保证相变材料的不流动性和可加工性,并对其进行强化传热。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碳材料,它具有由单层碳原子紧密堆积而成的二维蜂窝状紧密堆积结构。它是构建其他维度炭质材料的基本单元。石墨烯本身具有非常高的导热系数,并兼具密度小,膨胀系数低和耐腐蚀等优点有望成为一种理想型散热材料。将石墨烯作为强化传热载体,有可能克服单一相变材料热导率低的缺点,缩短复合体系热响应时间,提高换热效率实现复合材料传热和储热一体化。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以及亲自做实验得出了一些数据和结论。 正文 1.根据同济大学田胜力、张东、肖德炎、向阳等人2006年在《材料开发与应用》上发表的文章,他们对脂肪酸相变储能材料的热循环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试验选用了化学纯的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和棕榈酸等四种脂肪酸为研究对象,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测定了经过56次、112次、200次和400次反复热循环的相变材料的融化温度和融化潜热,加速热循环试验结果显示:癸酸融化温度范围变窄了4℃左右,肉豆蔻酸融化温度范围变宽了3℃左右,月桂酸和棕榈酸的融化温度范围变化不明显,其中以棕榈酸的融化温度变化最小。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波性能研究进展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波性能研究 进展 摘要随着吉赫兹(GHz)频率范围的电磁波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广泛应用,诸如电磁干扰、信息泄露等问题亟待解决。此外,军事领域中的电磁隐身技术与导弹的微波制导需要,使得电磁波吸收材料受到持续而广泛的关注。因此,迫切需要发展一种厚度薄、频带宽、强吸收的吸波材料。 石墨烯作为世界上最薄硬度最强的纳米材料,优点很多,例如石墨烯制成的片状材料中,厚度最薄,比表面积较大,具有超过金刚石的强度等,这些优点满足吸波材料的需求。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在满足吸波材料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又提升了材料吸收波的能力。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吸波材料及石墨烯,综述概况了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包括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微观形貌以及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提出了石墨烯基复合吸波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石墨烯基;吸波材料;纳米材料

Progress in Preparation and absorbing properties of graphene-based composites Abstract With the gigahertz (GHz) frequency range of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s are widely use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uch as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information leaks and other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addition, military stealth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electromagnetic and microwave guided missiles require such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bing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sustained and widespread concern. Therefore, an urgent need to develop a thin, wide frequency band, a strong absorption of absorbing materials. Graphene as the strongest of the world's thinnest hardness nanomaterials,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a sheet material made of graphene, the thinnest,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with more than a diamond of strength, these benefits meet absorbers It needs. Graphene-based composites on the basis of absorbing materials to meet the basic requirements but als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he material to absorb waves. This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absorbing material and graphene, graphene reviewed before the status quo based composite materials research, including graphene composite material preparation, morphology and absorbing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 made of graphene-based composite

石墨烯纳米材料(论文)

《应用胶体化学》论文大作业 ——石墨烯纳米材料 姓名:杨晓 学号:200900111143 年级:2009级 2011-12-11

摘要:石墨烯是继富勒烯、碳纳米管之后发现的一种具有二维平面结构的碳纳米材料,它自 2004 年发现被以来,成为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科学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存在的二维自由态原子晶体, 它是构筑零维富勒烯、一维碳纳米管、三维体相石墨等sp2 杂化碳的基本结构单元, 具有很多奇异的电子及机械性能。因而吸引了化学、材料等其他领域科学家的高度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石墨烯的性能特点、制备方法,着重对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介绍,对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理化性质、国内外研究进展、石墨烯纳米材料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石墨烯纳米材料复合物特性制备应用

目录 引言 (4) 一石墨烯纳米材料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4) 二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比较分析 (5) 2.1 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国内外研究 (5) 2.1.1 国外研究 (5) 2.1.2 国内研究 (8) 2.2 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国内外研究比较分析 (11) 三文献中石墨烯纳米材料的研究方案 (11) 3.1 聚乳酸/ 纳米羟基磷灰石/ 氧化石墨烯(PLA/n-HA/GO)纳米复合膜的制备及生物性 (11) 3.1.1 实验试剂 (11) 3.1.2 PLA/n-HA/GO纳米复合膜的制备 (11) 3.2 石墨烯负载Pt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氧还原性能[43] (12) 3.2.1 试剂和仪器 (12) 3.2.2 石墨烯负载Pt催化剂的制备 (12) 3.3 石墨烯的制备和改性及其聚合物复合的研究进展[44] (12) 3.3.1 石墨烯的制备 (12) 3.3.2 制备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14) 3.4 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45] (14) 3.4.1 石墨烯的制备 (14) 3.4.2 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 (15) 3.5 石墨烯的合成与应用[46] (16) 3.5.1 微机械分离法(micromechanical cleavage) (16) 3.5.2 取向附生法———晶膜生长(eqitaxial growth) (16) 3.5.3 加热SiC的方法 (17) 3.5.4 化学分散法 (17) 四结合胶体理论与性质比较分析各种石墨烯纳米材料的优缺点 (17) 4.1 石墨烯 (17) 4.2 氧化石墨烯 (18) 4.3 石墨烯/无机物纳米材料 (18) 4.4 石墨烯/聚合物纳米材料 (18) 五展望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 (18) 参考文献 (20)

多层石墨烯杨氏模量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湘潭大学毕业论文题目:关于多层石墨烯杨氏模量的研究 学院:材料与光电物理学院 专业:物理学 学号: 2010700123 姓名:王春森 指导教师:张凯旺 完成日期: 2014年5月17日

摘要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利用圆膜弹性理论,对独立式悬置圆膜石墨烯进行纳米压痕模拟获得石墨烯的杨氏模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根据扰度大小的不同,采用分阶段研究的方法,研究了多层石墨烯的杨氏模量。在扰度较小的情况下,压头对薄膜形变的影响比较小,适用点加载理论,而在扰度较大的情形下,压头的大小对石墨烯形变的影响比较大,应考虑球形压头大小对杨氏模量计算的影响。本文采用球形压头加载模式对扰度较大时的数据组进行了分析,得到了1、3、5层石墨烯的杨氏模量为1.00TPa、1.01TPa、1.03TPa。 2.分析了采用大扰度区间数据进行拟合的原因,提出点加载模型过渡到球加载模型时修正因子有待完善的观点。 3.分析了压头的半径的大小、圆膜尺寸的大小对薄膜杨氏模量计算值的影响。数据结合理论分析,我们认为压头曲率半径和薄膜半径的选取对石墨烯杨氏模量值影响不大。 结合实验数据和理论上需要修正的因素得出石墨烯杨氏模量值与层数关系不大,均应等于块体石墨的杨氏模量值,为1.00TPa左右。 关键词:多层石墨烯;杨氏模量;修正因子; Abstract This paper adopts molecular dynamics method (MD) and using circular membrane elastic theory to study the Young’s modulus of free standing circular membrane Multi-graphene.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deflection, we make studies respectively. In small deflection, the indenter is little effect to the film deformation character, point indenter loading model is suitable for depicting the force loading; In larger deflection, the affection of the film deformation caused by indenter should not be ignored, and loading should be taken as spherical indenter loading model. We using larger deflection data sets and taken spherical indenter loading model, got the simulation number of Young's modulus values of 1,3,5 layers graphene are 1.00TPa, 1.01TPa, 1.03TPa. 2.We analysis the reason why the dates of large deflection is much better to fitting the graph and we posed that correction factor from point indenter loading model to spherical indenter model could be consummate. 3.Analyzes the impact on the calculate results by the radius of the indenters, the size of the membrane. And we got the impact is tiny. Taking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theoretical correction account, we think the Young’s modulus of different layers are the same equal to the bulk graphite modulus 1.00TPa。 Key words: Multi-graphene. Young's modulus Correction factor

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Material Sciences 材料科学, 2019, 9(8), 803-812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542749930.html,/journal/m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42749930.html,/10.12677/ms.2019.98100 Research Progress on Graphene Reinforced Aluminum-Based Composites Jiangyu Li1, Shourong Zhao2, Wei Zhang1,2, Yunlai Deng2, Keda Jiang2 1Guangxi Liuzhou Yinhai Aluminum Co., Ltd., Liuzhou Guangxi 2Light Alloy Research Institut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Received: July 29th, 2019; accepted: August 13th, 2019; published: August 20th, 2019 Abstract Graphene possesses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low density. It is recognized as an ideal reinforcing material for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MMC). In this paper,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graphene reinforce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are review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powder metallurgy, stir casting process and other methods is summarized. Casting process effects of different preparation methods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graphene reinforce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were discusse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 is also predicted at last. Keywords Grapheme, Aluminum-Based Composites, Manufacturing Methods, Properties 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李江宇1,赵寿荣2,张伟1,2,邓运来2,姜科达2 1广西柳州银海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州 2中南大学轻合金研究院,湖南长沙 收稿日期:2019年7月29日;录用日期:2019年8月13日;发布日期:2019年8月20日 摘要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高导热系数和低密度,被公认为金属基复合材料(MMC)的理想增强材料。 本文综述了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归纳了粉末冶金法、搅拌鋳造法及其他多种方法的研

石墨烯材料简介

石墨烯材料简介 在构成纳米材料的众多元素中,碳元素值得我们格外重视。作为自然界中性质最为奇特的元素,碳(C)在原子周期表中的序号为六,属于第Ⅳ族。碳原子一般是四价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可与四个原子成键。但是其基态只有两个单电子,所以成键时总是要进行杂化。由于较低的原子序数,碳原子对外层电子的结合力强,表现出较高的键能,容易形成共价键,故自然界中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形式丰富多彩。 关于碳与碳原子之间或碳与其它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有杂化轨道和分子轨道的理论。在形成共价键过程中,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同一个原子中参与成键的几个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可以重新组合,重新分配能量和空间方向,组成数目相等的,成键能力更强的新的原子轨道,称为杂化轨道。在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杂化形式有三种:sp3、sp2和sp杂化轨道。以甲烷分子(CH4)为例,碳原子在基态时的电子构型为1S22S22Px12Py12Pz0按理只有2px和2py可以形成共价键,键角为90°。但实际在甲烷分子中,是四个完全等同的键,键角均为109°28′。这是因为在成键过程中,碳的2s轨道有一个电子激发到2Pz轨道,3个p轨道与一个s轨道重新组合杂化,形成4个完全相同的sp3杂化轨道。每个轨道是由s/4与3P/4轨道杂化组成。这四个sp3轨道的方向都指向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轨道间的夹角是109°28′。得益于碳原子丰富多样的键合方式和强大的键合能力,氧、氢、氮等各种元素被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形成碳的化合物,最终构成了令人惊叹的生命体。 碳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其独特的物性和多样的形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逐渐被发现。由于碳原子之间不同的杂化方式,能形成结构和性质迥异的多种同素异型体,其中最为人知的存在形式是金刚石和石墨。当每个碳原子与四个近邻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sp3杂化)时,形成各向同性的金刚石。此时,四个价电子平均分布在四个轨道中,形成稳定的σ键,而且没有孤电子对的排斥,非常稳定。因此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坚硬的材料。而当碳原子表现为sp2杂化时,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内与三个近邻原子以共价键结合;第四个价电子成为共有化电子:未经杂化的p轨道垂直于杂化轨道,与邻原子的p轨道成π键。当出现多个双键时,垂直于分子平面的所有p轨道就有可能互相重叠形成共轭体系,柔软的石墨和某些烷烃中的碳原子即以此形式存在。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进展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进展

论文 题目: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 及其性能研究进展学生姓名: 学号: 院(系):化工与制药工程系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职称: 201 年月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进展 摘要: 石墨烯以其优异的性能和独特的二维结构成为材料领域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并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简单介绍了石墨烯的力学、光学、电学及热学性能。基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是石墨烯应用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详细介绍了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和石墨烯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以及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展望。 关键词:石墨烯;制备;性能;复合材料

Research Progress on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graphene composite materials Abstract: Graphene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field of material for its excellent performance and unique two-dimensional structur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ethod for preparing graphene and compar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methods,introduces the mechanics,graphene optical,electr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Composite materials based on graphene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field of application of graphen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raphene polymer composites and graphene based inorganic nano composite material,and the prospect of graphene composite materials. Key words:graphene;preparation;properties;composite materials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质

研究生专业课程考试答题册 学号2016260713 姓名李亚飞 考试课程先进复合材料学 考试日期2016年1月16日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质 摘要 石墨烯以其优异的性能和独特的二维结构成为材料领域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并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简单介绍了石墨烯的力学、光学、电学及热学性能。基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是石墨烯应用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介绍了石墨烯基聚合物复合材料和石墨烯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 制备及性质。 关键词:石墨烯;制备;性质;复合材料 Abstract Graphene its excellent performance and unique two-dimensional structure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field of material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graphene preparation and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method,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mechanical, optical, electr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graphene. Graphene-based composite material is graphene applications in important research,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graphene-based polymer composites and inorganic nano-graphenecomposites. Keywords:graphene; preparation; properties; composite 一、引言 自从石墨烯单层结构被诺沃肖洛夫等人在2004年首次剥离之后,有关石墨烯及其应用特性的研究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发展。石墨烯是sp2杂化碳原子形成的厚度仅为单原子层,排列成二维六角网格状的晶体。当施加外部机械力时,碳原子层就会弯曲变形来适应外力,而不必使碳原子重新排列,这样就保持了结构的稳定。石墨烯中的电子在二维六角网格中运动时,不会因晶格缺陷或掺杂原子而发生散射。由于原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强,即使在常温下周围碳原子间发生挤撞,石墨烯中电子受到的干扰也非常小。石墨烯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质,如理论上理想的单层石墨烯的比表面积达2630 m2/g,而厚度仅为0.35 nm;理想情况下,电子在石墨烯上的运动速度远超过在一般导体中的运动速度,达到了光速的1/300;石墨烯的拉伸模量和力学强度分别可达1000和130GPa,是目前已知最高的,为钢的100多倍。为了在各种应用中进一步发掘这些性质,研究人员对石墨烯及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合成进行了多种合成路径的开发。迄今为止,石墨烯已经被成功地与无机纳米结构、有机晶体、聚合物、金属有机框架结构、生物材料、碳纳米管等材料复合,并在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光催化、传感、拉曼增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1.1、石墨烯的制备 石墨烯的制备从最早的机械剥离法开始逐渐发展出多种制备方法, 如: 晶体外延生长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液相直接剥离法以及高温脱氧和化学还原法等。我国科研工作者较早开展了石墨烯制备的研究工作。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制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