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名--对照表

古地名--对照表
古地名--对照表

(本表仅收列正文【望】中出现的古地名)

二画

九江:秦置郡。治寿春,即今安徽寿县。辖境约当今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黄岗以东及江西全省。

九真:战国末南越赵佗所置,汉初归附,置郡。辖境相当今越南清化、河静二省及义安省东部地区。南朝梁曾改为爱州。三国吴末以后辖境逐渐缩小,隋平陈废。

三画

三原:汉池阳县地。北魏置县,故城在今陕西三原东北。

下邳:东汉下邳国地。南朝宋置郡,治下邳,故城在今江苏睢宁西北。辖境北至江苏新沂、邳县,南至盱眙和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和清江。

大兴:北魏置郡。西魏时曾改称五原,复改称盐州,故城在今宁夏盐池。

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故城在今河南开封西北。

弋阳:汉弋阳国地。三国魏置郡。治弋阳县,故城在今河南潢川西。辖境相当今河南淮河以南,竹竿河以东,灌河以西及湖北东北角。

上谷:秦置郡。治所在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辖境约在河北张家口以东,北京延庆以西地。

上邽:古邽戎地。秦置县。故城在今甘肃天水。

上洛:西晋置郡。治上洛,即今陕西商县。辖境相当今陕西丹江上游,河南熊耳山西北洛

河上游地区。

上郡:秦置郡。治肤施,故城在今陕西榆林东南。辖境相当今无定河流域及内蒙古鄂托克旗等地。

上党:战国韩地。秦置郡。治壶关,今山西长治北,西汉移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西。辖境相当今山西和顺、榆社以南,沁水流域以东地。

山东:战国、秦、汉时,通称崤山、函谷以东为山东。一说太行山以东称山东。

山西:战国、秦、汉时,通称崤山、函谷以西为山西。一说太行山以西称山西。

山阳:汉置郡。晋改为高平国。治昌邑,故城在今山东金乡西北40里。辖境相当今山东独山湖以西,郓城以南,成武、曹县以东,单县以北。

千乘:西汉置郡。治千乘,故城在今山东高青县高苑镇北。辖境在今山东北部博兴、高青、滨县等地。

广平:汉置郡。治广平,故城在今河北鸡泽东20里。辖境相当今河北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等地。

广汉:汉置郡。治梓潼,东汉移治雒县,故城在今四川广汉北。辖境相当今甘肃文县,陕西宁强以南,四川剑阁以西,潼南以北,什邡以东地区。

广宗:东汉置县。北魏置郡。治广宗,故城在今河北威县东。

广陵:汉广陵国地。东汉置郡。治广陵,即今扬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长江以北,射阳湖西南,仪征以东地区。

广德:东汉置县。故城在今安徽广德。

义阳:三国魏置郡。故城在今河南桐柏东。晋初移治新野,即今河南新野。辖境相当今河南信阳、罗山,桐柏东部,湖北应山、大悟北部等地。

卫国:即卫县,北魏置卫国县。故城在今山东西部旧观城县西,即今莘县观城镇。

马邑:北魏朔州,隋置郡。治善阳,即今山西朔县。辖境约当今山西宁武、恒山以北,黑驼山、洪涛山、左云以东地区。

马岭:秦置县。故城在今甘肃环县南120里。

四画

开封:汉置县。即今河南开封。

天水:西汉置郡。治平襄。故城在今甘肃通渭西北。东汉改置汉阳郡,移治冀县。故城在今甘肃甘谷东南。三国魏仍改天水郡。西晋移治上邽,即今甘肃天水。北魏辖境相当今天水、泰安、甘谷等地。

天台:三国吴置始平县,晋改始丰县,唐改唐兴县,五代吴越改天台县,即今浙江天台。

天竺:古印度别称。

云阳:秦邑。汉置县。故城在今陕西淳化西北。

五台:汉置虑虎县,北魏改驴夷县,隋改五台县,即今山西五台。

五溪:汉武陵郡有五溪,均为蛮夷所居,古贵州之思州思南镇,在今湖南与贵州接壤地带。

太原:秦置郡。治晋阳,故城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辖境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

太康:秦置阳夏县,隋改称太康,即今河南太康。

历阳:晋置郡。治历阳,即今安徽和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和县、含山。

巨鹿:秦置郡。治巨鹿。辖境相当今河北白洋淀南,南运河西,河北高阳、任县以东,威县以北,山东德州、高唐,河北馆陶之间地。

巨野:汉置县。即今山东巨野。

《三国演义》地图 三国地名古今对照表

【州郡国县】 一,司州,司隶,治所洛阳。下辖郡县:平阳郡,今山西临汾西。河东郡,治所安邑,今山西夏县北。 弘农郡,治所弘农,今河南灵宝北。 河内郡,治所怀,今河南武陟西南。 河南尹,治所洛阳,今河南洛阳。 二,兖州,治所郡丘,今山东郓城西北。下辖郡国 陈留国,治所陈留,今河南南开封市东南。 东郡,治所濮阳,今河南濮阳南。 东平国,治所无盐,今山东东平东。 泰山郡,治所奉高,今山东泰安东。 山阳郡,治所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 任城郡,治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东南。 济阴郡,治所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 济北国,治卢县,今山东定陶西北。 三,豫州,治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下辖郡国: 颖川郡,治所阳翟,今河南禹县。 陈郡,治所陈县,今河南淮阳。 沛国,治所沛县,今江苏沛县。 梁国,治所睢阳,今河南商丘南。 谯郡,治所谯县,今安徽亳州。 汝南郡,治所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 弋阳郡,治所弋阳,今河南潢川西。 安丰郡,治所安风,今安徽霍邱南。 鲁郡,治所鲁县,今山东曲阜。 四、扬州(魏国部分),治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下辖: 淮南郡,治所合肥,今安徽合肥西北。 庐江郡,治所六安,今安徽六安北。 更正:鲁郡属豫州,并非兖州。 五、青州,治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下辖郡国: 济南国,治所东平陵,今山东章丘西北。 乐安郡,治所高苑,今山东梁邹东。 齐国,治所临淄。 北海国,治所平寿,今山东潍坊南。 东莱郡,治所黄县,今山东黄县东。 城阳郡,治所东武,今山东诸城。 六、徐州(魏国部分),治下邳,今江苏邳县南。下辖郡国: 东莞郡,不详。 琅邪国,治所开阳,今山东临沂北。 东海国,治所郯县,今山东郯城北。 彭城国,治所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下邳国,治所下邳。 广陵郡,治所淮阴,今江苏淮安西南。 七、冀州,治安平信都,今河北冀县。下辖郡国: 魏郡,治所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广平郡,治所曲梁,今河北鸡泽东南。 阳平郡,治所馆陶,今河北馆陶。 平原郡,治所平原,今山东平原南。 清河郡,治所清河,今山东临清北。

历史专题-古今地名

历史专题——历史地名 一、我国古代主要朝代都城古今对照 ·夏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 ·商都城:亳[bó](今河南郑州) ·西周都城:镐[hào],称镐京(今陕西西安) 主要诸侯国晋(今山西翼城) 齐(今山东淄博) 燕(今北京) 鲁(今山东曲阜) 楚(今湖北秭归) 吴(今江苏苏州) ·东周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 ·战国时期齐:临淄(今山东淄博) 燕:蓟(今北京) 赵:邯郸(今河北邯郸) 秦:咸阳(今陕西咸阳) 楚:郢(今湖北荆州) 魏:大梁(今河南开封) ·秦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 ·西汉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东汉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 ·三国时期魏:洛阳(今河南洛阳) 蜀:成都(今四川成都) 吴:建业(今江苏南京) ·西晋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 ·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 ·南北朝时期 南朝(宋、齐、梁、陈):建康(今江苏南京) 北朝北魏:平城(今山西大同) 洛阳(今河南洛阳) ·隋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唐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开封(今河南开封) 后唐:洛阳(今河南洛阳) 十国南唐:金陵(今江苏南京) 北汉:太原(今山西太原) ·辽都城: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 ·金都城:会宁(今黑龙江阿城) 中都(燕京)(今北京) ·西夏都城:兴庆(今宁夏银川)

·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元都城:大都(今北京) ·明都城:应天,称南京或京师(今江苏南京) 北京,称京师(今北京) ·后金都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 沈阳(今辽宁沈阳) 清都城:北京(今北京) 二、历代主要城市古今对照 ·战国时期 长平:今山西高平 桂陵:今河南长垣 马陵:今山东郯城或河南范县 ·秦 陇西郡:今甘肃临洮 大泽乡:今安徽宿州 渔阳:今北京密云 陈:今安徽淮阳 巨鹿:今河北平乡 垓下:今安徽灵璧 ·西汉 陇西:今甘肃临洮 龟兹:今新疆库车 疏勒:今新疆喀什 楼兰:今新疆罗布泊西 于阗:今新疆和田 玉门关:今甘肃敦煌 阳关:今甘肃敦煌 ·三国时期 许昌:今河南许昌 官渡:今河南中牟 赤壁:今湖北嘉鱼 隆中:今湖北襄阳 ·隋 涿郡:今北京 江都:今江苏扬州 余杭:今浙江杭州 流求:今台湾 ·唐 晋阳:今山西太原 范阳:今北京 益州:今四川成都 洪州:今江西南昌 扬州:今江苏扬州

古今地名对照表

古今地名对照表 1 都城谱系:先秦 涿鹿黄帝建都之地。今属河北省。 穷桑古少昊氏建都地。在鲁北,今山东曲阜附近。 帝丘颛顼建都地。该地在今河南濮阳市。 亳①帝喾建都地。其建都之地在亳(今河南偃师县境)。②商代都城之一至仲丁时迁都于隞(今河南郑州附近),后又有盘庚、武丁行都于亳。原居亳地之人在周初已人居三处,而皆以“亳”名地,故有“三亳”之称(此据郑玄及孔颖达说;另有唐张守节等以为在今河面商丘的南亳、今山东曹县有北亳、河南偃师为西亳,皆为汤所迁,称“三亳”)。周代此地称尸氏。汉代于此置尸乡,属河郡偃师县。其地遗有大沟,后世称尸乡沟。 平阳①帝尧建都地。今河北唐县境。②帝舜建都地。③夏禹建都地。④周代韩国都城。⑤周代秦国之都。 唐①唐尧的国都。②夏商时期唐国之都。③周代唐国之都。 蒲坂一作蒲坂。虞舜建都地。《帝王世纪》载:“舜所都,或言蒲孤。” 陶虞舜之都。 阳翟①夏禹的国都。②周代韩国都城。 阳城夏禹之都。在今河南登封县告成镇附近,当因临近古阳城山(今告成东北之东岭山)而得名。此外,禹都阳城之地望所在,尚有陈留浚仪(今河南开封市境)、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境)、泽州阳城(今山西晋城县境)、唐城(今山西翼城县境)等说,似均不如颖川阳城(登封)说证据充足。 安邑①夏禹之都。即今山西夏县禹王镇附近,古称“故夏虚”。②周代魏国都城。地在今山西夏县禹王镇附近。 观或称灌、斟灌。在今河南范县境。 斟灌或作斗灌。夏代斟灌国之都。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北。 斟鄩①亦作斟寻、鄩。夏代禹之后裔斟寻氏之都。在今河南巩县西南。②或作斗寻。 夏代斟寻国之都。在今山东潍坊市西南。 鉏夏代后羿之都。 穷石夏代后羿之都。在今山西南部,当临近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境)。 原夏代都城之一。①在今河南济源县境。②周代原国之都。在今河南济源县境。 老王夏代都城之一。在今河南沁阳县境,与原(今河南济源县境)相近。 老丘夏代都城之一。今河南开封市境有“老邱城”,或以为即夏都老丘之所在。亦有人以为“老丘”当为“老王”之误,“老王”即“野王”。在今河南沁阳县境。 西河夏代都城之。地在今山西河津县境,临于西河。 顾①夏时顾国之都。在今河南范县东南。②战国时期中山国之都。在今河北定州市境。 缗夏代有缗氏之都。在今山东金乡县东北。其君为少昊氏后裔。 扈夏代有扈氏之都。在今陕西户县北。 豕韦亦称韦。古豕韦国之都。在今河南滑县东南。豕韦为彭姓国,祝融的后裔,夏帝少康时始受封。 仍有仍氏(亦作有戎氏、有?氏)之都。该地临近于夏都西河(今山西河泽县境)。 亦有学者以为仍地当在今山东济宁东南。 邾古邾国之都。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邾为曹姓国,颛顼的后裔,后改称邹。

古今地名对照表

古今地名对照表 二画 七星关——①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为诸葛亮祭旗处。②即望星关,今四川茂汶西南。七盘关——在今四川广元东北与陕西宁强间的七盘岭上。 七闽——指今福建。古指今福建和浙南少数民族地区。 八闽——宋分福建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故后以八闽为福建的别称。 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市西。 八百媳妇——在今缅甸掸邦东部。 九江——①今九江市。②明清府名,治德化(今九扛)。⑧秦汉郡。秦治寿春(今寿县),辖今豫皖淮南、鄂东一部分及江西省。汉辖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区。魏为淮南郡。 九原——秦郡,治九原(今包头西),辖后套及伊克昭盟北部地。秦末为匈奴所占。 三畫 三川——秦郡,韩始置,秦治雒阳(今洛阳市东北),辖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的伊、洛水流域等地。汉改河南郡。 三户——①古楚地,今河南淅川西北。②古渡口,今河北磁县西南古漳水上。 三关——宋与契丹分界的三关指淤口关(今河北霸县东)、益津关(今霸县)、瓦桥关(今雄县),一说无淤口关,为草桥关(今高阳东)。 三元里——在广州市北。 三受降城——唐景龙二年(708年)张仁愿筑,均在河套的黄河北岸,西受降城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狼山口南,中受降城在今包头西,东受降城在今托克托南。 三佛齐——即室利佛逝国,7—13世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古国。 于阗——西域古国,在今新疆和田一带。唐军镇名,在今和田西南。 土木堡——在今河北怀来东。 下邳——①古县名。秦在今江苏睢宁西北。金移睢宁西北古邳镇。明废。②古郡名。东汉置国,南朝宋改郡,治下邳,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 下相——古县名,今江苏宿迁西南,北齐废。 下蔡——今安徽风台。春秋时名州来。秦置县,明废。 下港——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万丹一带的古国。十六世纪时国势很盛。 大宁卫——明初置,治今内蒙古宁城西,辖今河北长城以北、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地。旋改北平行都司。永乐仍称大宁卫,移治保定。 大名府——五代后汉置,治今河北大名东。明移今大名。 大兴城——隋于汉长安城东南筑新城,名大兴城,在今西安城及城东、城南、城西一带。即唐长安城。 大都——元世祖在金中都城东北筑新城,北至今北京德胜门、安定门外土城旧址,南至东西长安街,东西界即今内城原城墙。 大梁——古魏都,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当时黄河离城很远,今开封以北的封丘、延津、原阳等县均在南岸。 大仪镇——今江苏仪征东北,韩世忠破金兵处。 大非川一一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一说为今青海湖以西的布哈河。唐薛仁贵等在此为吐蕃所败。 大金川——大金川即大渡河上游,在川西北。清土司治所在今四川金川。改土归流后属美诺厅。1936年置靖化县,1953年改大金县,1960年改金川县。 大沫崮——山名,今山东费县西南。 大泽乡—一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

中国古代史中一些人名地名等字的正确读音

中国古代史中一些人名地名等字的正确读音 在历史教学中,许多同学因为对中国古代史上的人名和地名等不能正确读音,往往闹出很多历史笑话。因此教师在讲述历史知识时,应首先将字读正确。以下就是对易读错的人名和地名的举例,以飨读者。 1、会稽(ɡuì jī) 2、岑参 (c?n shēn) 3、炮烙(páo lu?)之刑 4、大月氏 (r?u zhī) 5、女娲 (wā) 6、樊於期(fán yú jī) 7、苻(pú)坚 8、龟兹 (qiū cí) 9、可汗 (ka hán ) 10、吐蕃(bō) 11、帝喾 (kù) 12、万俟勰(m? qí xi?) 13、赤嵌(kàn )城 14、褒姒 (bāo sì) 15、范蠡 (lǐ) 16、焚(f?n)书坑儒(rú) 17、呼韩邪单于 (y? chán yú ) 18、金兀术 (wù zhú) 19、祖逖 (tì) 20、老聃(dān ) 21、汨(mì)罗江 22、淳(chún )于越 23、临洮(lín táo ) 24、鸭绿(lù)江 25、芒砀山 (mánɡ dànɡ) 26、缇萦 (tí yínɡ) 27、于阗 (tián ) 28、张骞 (qiān ) 29、谯(qiáo )县 30、应玚(yīnɡ yánɡ) 31、阮瑀(ruǎn yǔ) 32、拓跋珪(tu? báɡuī) 33、元昊(hào ) 34、郯(tán )城 35、暹(xiān )罗 36、蕲(qí)县 37、虞姬 (yú jī) 38、范滂 (pānɡ ) 39、鄯善(shàn shàn ) 40、蔡邕(yōnɡ) 41、许攸(yōu ) 42、刘歆(xīn ) 42、邗(hán )沟 43、范缜 (zhěn ) 44、鄄(juàn )城 45、郓( yùn )城 46、鲜卑 (xiān bēi ) 47、樵(qiáo )夫 48、大汶(wan)口 49、燧(suì)人氏 50、蚩尤 (chī y?u ) 51、有扈(hù)氏 52、亳 (b?) 53、镐(hào)京 54、夏桀 (ji?) 55、商纣 (zh?u ) 56、共(ɡōnɡ)伯和 57、藁(ɡǎo)城 58、蟠(pán)龙 59、郢(yǐnɡ) 60、李悝(kuī) 61、阖闾(h? lǘ) 63、公子虔(qián) 64、大宛(yuān) 65、邯郸(hán dān) 66、虢(ɡu?)国 67、弈(yì)秋 68、阿房(ē pánɡ)宫 69、骊(lí)山 70、胡亥(hài ) 71、垓(ɡāi )下 72、刘濞(bì) 73、主父偃(yǎn) 74、菑(zī)川 75、齐桓( huán)公 76、李膺(yīnɡ) 77、陂(bēi)塘 78、冒顿(m? dú) 79、阏氏(yān zhī) 80、王嫱(qiánɡ) 81、胡笳(jiā) 82、周髀(bì)算经 83、王粲 (càn) 84、迦毗(jiā pí)罗卫 85、蹴鞠(cù jū) 86、曹丕(pī) 87、刘禅(chán) 88、齐王冏(jiǒnɡ) 89、长沙王乂(yì) 90、河间王颙(y?nɡ) 91、遒(qiú)县 92、司马懿(yì) 93、疆埸(yì) 94、洧 (wěi) 水 95、钟繇(y?u)

古今地名对照表.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古今地名对照表-宋代州军(不完全统计)以下各州军系由《细说宋朝》一书中整理而得,宋朝四百州,已得其半也! 山东:密州(山东诸城、胶县),密州胶西县(山东胶县),密州板桥镇(山东胶县),密州诸城(属山东),沂州(山东临沂),济州(山东钜野),郓州(山东东平),东平府(山东东平),登州(山东蓬莱),德州(山东陵县),棣州(山东惠民),齐州(山东济南),淄州(山东淄博市南),青州(山东益都),胶西陈家岛(薛家岛),唐岛(黄岛),宁海州(山东牟平),沧州乐陵(属山东),寿丘(山东曲阜境内),营丘(山东临淄) 江苏:上元县(江苏南京市境),海州(江苏连云港),泗州(江苏盱眙东北),高邮军(江苏高邮),吴县(苏州市),江宁府(江苏南京),金陵(江苏南京),苏州(江苏苏州),楚州(江苏淮安),建康府(江苏南京),真州(江苏仪征县),涟水军(江苏涟水),虹县(江苏泗县),常州(江苏常州),盱眙军(江苏盱眙),平江府(江苏苏州),道州(江苏南通),秀州华亭(上海市松江),扬州(江苏扬州),扬州大仪镇(江苏扬州西北),淮阳军(江苏邳县西南),东海县(江苏连云港南,当时还是海岛),嘉兴(属江苏),江阴军(江苏江阴),秀州上海镇(上海市),泰州(属江苏),润州(江苏镇江) 安徽:安丰军(安徽寿县),滁州(安徽滁县),濠州(安徽凤阳东北),庐州(安徽合肥),天长县(安徽天长),无为军(安徽无为),安庆府(安徽安庆市),池州(安徽贵池),鲁港(安徽芜湖南),广德(安徽广德),镇巢军(安徽巢县),太平州(安徽当涂),拓皋(安徽巢县西北),灵壁县(安徽灵壁),宿州(安徽宿县),宣州(安徽宣城),徽州(安徽歙县),花靥镇(安徽寿县西北),舒州(安徽安庆),和州(安徽和县),合肥(安徽合肥),歙州(安徽歙县),亳州(安徽亳县),颖州(安徽阜阳),寿州(安徽凤台),采石矶(安徽马鞍山),

三国演义地图+三国地名古今对照表

【州郡国县】一,司州,司隶,治所洛阳。下辖郡县:平阳郡,今山西临汾西。河东郡,治所安邑,今山西夏县北。弘农郡,治所弘农,今河南灵宝北。河内郡,治所怀,今河南武陟西南。河南尹,治所洛阳,今河南洛阳。 二,兖州,治所郡丘,今山东郓城西北。下辖郡国陈留国,治所陈留,今河南南开封市东南。东郡,治所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东平国,治所无盐,今山东东平东。泰山郡,治所奉高,今山东泰安东。山阳郡,治所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任城郡,治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东南。济阴郡,治所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济北国,治卢县,今山东定陶西北。 三,豫州,治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下辖郡国:颖川郡,治所阳翟,今河南禹县。陈郡,治所陈县,今河南淮阳。沛国,治所沛县,今江苏沛县。梁国,治所睢阳,今河南商丘南。谯郡,治所谯县,今安徽亳州。汝南郡,治所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弋阳郡,治所弋阳,今河南潢川西。安丰郡,治所安风,今安徽霍邱南。鲁郡,治所鲁县,今山东曲阜。 四、扬州(魏国部分),治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下辖:淮南郡,治所合肥,今安徽合肥西北。庐江郡,治所六安,今安徽六安北。更正:鲁郡属豫州,并非兖州。 五、青州,治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下辖郡国:济南国,治所东平陵,今山东章丘西北。乐安郡,治所高苑,今山东梁邹东。 齐国,治所临淄。北海国,治所平寿,今山东潍坊南。东莱郡,治所黄县,今山东黄县东。城阳郡,治所东武,今山东诸城。 六、徐州(魏国部分),治下邳,今江苏邳县南。下辖郡国:东莞郡,不详。 琅邪国,治所开阳,今山东临沂北。东海国,治所郯县,今山东郯城北。彭城国,治所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下邳国,治所下邳。 广陵郡,治所淮阴,今江苏淮安西南。 七、冀州,治安平信都,今河北冀县。下辖郡国:魏郡,治所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广平郡,治所曲梁,今河北鸡泽东南。阳平郡,治所馆陶,今河北馆陶。平原郡,治所平原,今山东平原南。清河郡,治所清河,今山东临清北。安平郡,治所信都,今河北冀县。河间郡,治所乐成,今河北献县东南。勃海郡,治所南皮,今河北南皮北。乐陵国,治所厌次,今山东惠民东北。巨鹿郡,治所廮(ying) 陶,今河北宁晋西南。赵国,治所房子,今河北高邑西。常山郡,治所真定,今河北石家庄北。中山郡,治所卢奴,今河北定县。 八、并州,治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下辖:雁门郡,治所不详,今山西代县西南。新兴郡,治所九原,今山西忻州。乐平郡,治所沾县,今山西昔阳西南。太原郡,治所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西河郡,治所离石,今山西吕梁市。上党郡,治所壶关,今山西长治北,潞城西。 九、幽州,治燕国蓟县,今北京市西南。下辖郡国:代郡,治所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上谷郡,治所居庸,今河北怀来东。范阳郡,治所涿县,今河北涿州。燕国,治所蓟县。 渔阳郡,治所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右北平郡,治所土垠,今河北丰润

古今地名对照表格

古今地名对照表-宋代州军(不完全统计)以下各州军系由《细说宋朝》一书中整理而得,宋朝四百州,已得其半也! :密州(诸城、胶县),密州胶西县(胶县),密州板桥镇(胶县),密州诸城(属),沂州(),济州(钜野),郓州(东平),东平府(东平),登州(蓬莱),(陵县),棣州(惠民),齐州(),淄州(市南),青州(益都),胶西家岛(薛家岛),唐岛(黄岛),州(牟平),乐陵(属),寿丘(曲阜境),营丘(临淄) :上元县(市境),海州(),泗州(盱眙东北),高邮军(高邮),吴县(市),江宁府(),金陵(),(),楚州(),建康府(),真州(仪征县),涟水军(涟水),虹县(泗县),(),盱眙军(盱眙),平江府(),道州(),秀州华亭(市松江),(),大仪镇(西北),淮阳军(邳县西南),东海县(南,当时还是海岛),(属),江阴军(江阴),秀州镇(市),(属),润州() :安丰军(寿县),(滁县),濠州(凤阳东北),庐州(),天长县(天长),无为军(无为),府(市),池州(),鲁港(芜),广德(广德),镇巢军(巢县),太平州(当涂),拓皋(巢县西北),灵壁县(灵壁),(宿县),宣州(),徽州(歙县),花靥镇(寿县西北),舒州(),和州(和县),(),歙州(歙县),亳州(亳县),颖州(),寿州(凤台),采石矶(马),天长军(天长),藕塘(定远东南),顺昌府(),蕲县(宿县东南),丁家州(东北) :虢州(灵宝东),商于(淅川西南),邓州(邓县),浚州(浚县东北),黎阳(浚县),河阳(孟县),相州(),陕州(市),应天府(),澶州(),州(淮阳),汴京(),光州(潢川),宋州(),归德(),蔡州(汝南),息州(息县),

中国地名的古代名称

中国地名的古代名称 北京:蓟、渔阳、涿郡、范阳、幽州、中都、大都、北平、北京 沈阳:盛京、奉天 洛阳:洛邑、洛阳、东都 开封:大梁、东京、汴州、开封 南京:石头城、建业、建康、金陵、集庆、应天、南京、江宁、天京 银川:兴庆、银川 西安:镐、长安、西都、西京、西安 杭州:钱塘、临安、杭州 九江:浔阳、江州、九江 南昌:豫章、洪州、隆兴、南昌 吉安:庐陵、吉州、吉安 宜春:袁州、宜春 赣州:虔州、赣州 合肥:庐州、合肥 扬州:广陵、维扬、淮扬、扬州 咸阳:渭城 北京(蓟,幽州) 南京(吴,建康,建业,金陵,石头城,采石矶) 太原(并州) 武汉(江夏) 广州(南海) 开封(大梁,汴梁) 成都(蜀) 重庆(巴) 邯郸(大名府) 大同(云州) 荆州(郢) 淄博(临淄) 延安(凤翔) 吴忠(灵州) 银川(兴庆) 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江左: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 江右:即今江西。清魏禧《日录·杂说》:“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何也?曰: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也有学者认为,江西位于江南地区西部,江右一称应该来自传统中国“东为左,西为右”的文化观念。南北朝时,当时人习惯以江右称呼西晋(统治地域主要在长江北面),也可指江北。以江左指代东晋(统治地域主要在长江南面),也可指江南。汉中:古汉中,即今陕西省汉中市,二千余年未易其名,未移其地,位处汉水中上游。汉中城南门

外就是汉水,“汉”的本意就是:银河! 三秦:楚汉战争时,项羽大封诸侯。其中将刘邦封汉王,辖陕南及巴、蜀之地。为防刘邦势力扩张,牵制刘邦,他又将陕西的关中和陕北一分为三: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陕北。故后世泛称陕西为“三秦”,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其实当年三秦之地不包括陕南,只是后来人们理解的“三秦”观念变化,即将陕北、关中、陕南合称“三秦”。 三吴:三国吴韦昭有《三吴郡国志》,其书久佚,所指“三吴”不徉。从《二国志》、《晋书》中有关记载看来,当从《水经注》的吴郡、吴兴、吴会为三吴,《通典》、《元和郡县志》的吴郡、吴兴、丹阳为三吴,二说比较符合原意。唐梁载言《十道四蕃志》以吴郡、吴兴、义兴为三吴。按义兴始置于晋,则三国时不应已有三吴之称。至于宋税安礼《历代地理指掌图》以苏、常、湖三州为三吴,明周祁《名义考》以苏州为东吴、润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那更是后起之说。——《辞海》 1.地名。晋指吴兴、吴郡、会稽。 2.地名。唐指吴兴、吴郡、丹阳。 3.地名。宋指苏州、常州、湖州。 4.泛指长江下游一带。 河北---直隶 江苏+安徽-----江南 北京---燕京 洛阳---洛邑 西安---长安 开封---汴梁 南京---江宁 扬州---广陵 武汉---夏口 合肥---庐州

楚国疆域及古今地名对照

楚楚国国疆疆域域及及古古今今地地名名对对照照 楚国地图 楚国疆域扩张最广大时,东临大海,西抵巴蜀,南近两广,北及陕南。 楚国的都城和水陆交通情况 南方的楚国,春秋时已为大国,与齐、晋抗衡。入战国后,更东灭越国,伸展其国力于东海。又东北灭鲁,疆上开拓至于泗上。苏秦所谓楚地北有汾陉 ③。汾陉在今河南临颖县,盖已深入于中原了。楚国的土地诚极扩张,和其北诸侯封国间的往来,仍不外以前们有的几条道路。通过方城、邑塞的大道,依旧为南北的通途;西北与秦国的交往,还是以经过武关一路为便捷。楚国此时又以郇阳为塞,郇阳在今陕西旬阳县。盖西北一路在未入武关之前,即可溯汉水而上,以至秦岭以南各处。楚既灭越,其东地遂不时为齐所觊觎 ④。东地或称东国,其地当近于齐国 ⑤。 虽近于齐国,却非指鲁国而言。因孟尝君之父田婴所受封的薛邑,固仍在鲁国之南。故所谓东地或东国,当为泗水中游及其以北沂、沐二水所流经之地。或以之置之泗水中游以南 ⑥,似稍失之。这里既为齐、楚两国争执的所在,则其间的南北道路尚不至有所断绝。至于彭城之南的道路,虽少见于记载,当亦不至断绝难通。尤其是春申君受封之后,江东与中原的联系,恐不会竟至漠漠无闻也。 不过也有两条东西道路难免于荒芜。其一是由原来陈国附近通向东方的道路。这本是辕涛涂向齐桓公推荐的道路,期望齐桓公召陵会盟后,由这条道路回齐国去。还在春秋时,楚已灭陈,夷为诸县。由于其地当楚夏之交,能通鱼盐之货 ①,已发展成为经济都会,不过既在楚夏之交,应是具有南北的作用,至于东西交往,似少见于记载。另外一条道路,是在江北淮南,就是春秋时吴、楚交兵经常往来的道路。楚、越亦尝交兵,似未遵循这条道路 ②。后来楚为秦所逼,自郢迁都于陈,又复迁于矩阳,最后迁于寿春。钜阳在今安徽阜阳市北。寿春在今安徽寿县。郢既不为都,则由故吴地西行,去郢者当不会很多。战国末叶,黄歇以楚相之尊,获封为春申君。春申君以吴国故墟为已封邑,稍后就封于吴而行相事 ③。这就使春申君封邑与楚国新都寿春之间的交通有了新的发展。不过所行的道路仍应是当年吴、楚间的道路的东段,而不是另外的新建。可是如《鄂君启节》所说的,鄂君之时,楚已迁都于寿春,这个新都仍以郢相称。鄂君赴郢,并非越过邑塞,而是溯汉水上行,出方城之外,然后东南行至郢 ①。若非鄂君还有他故,需要绕道,当是黾塞险峻,艰于跋涉。 楚国在这几条道路外,也曾经开辟过新路,庄 王滇池就是由新开辟的新路前往的。滇池在今云南昆明市南,为当时徼外地。庄 西南之行,《史记·西南夷传》说是“将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这里的“蜀”字是衍文 ②。《汉书·西南夷传》引用这句话,也只说是“略巴、黔中以西”。滇池诚在巴的西南,庄 此行却并非就经过巴地。巴楚并立,虽历有年所,其间难免了无交恶。楚曾于江上设杆关,其地在今四川奉节县 ③。这座关隘的设置虽说是拒蜀,实则巴也在被拒之列。庄 何能越巴而远至于滇池?按黔中为楚国所设的新郡。《史记·楚世家》所谓“秦复拔我巫黔中郡”是也。秦因楚旧,仍置此郡 ④,秦郡治所在今湖南沅陵县西 ⑤,当系因楚国的旧制。不论庄 西南行道出何途,皆不能既经巴而又经黔中。巴非楚土,若不能取道其国,则显然是由黔中前往的。黔中郡治所若在沅陵,乃是濒于沅水。是庄 西南行井非循长江而上,而是循沅水而行。按《鄂君启节》所载,鄂君曾循水道到过资、沅、澧诸水,是今湘西诸水皆已通航,庄 由沅水西南行,并不是不可能的。由于庄 归途受阻,因复返而王滇国,这条道路所经过的地方就难以备知了。 根据《鄂君启节》所示,楚人对于江南北水道,多已利用通航。前文曾说到鄂君赴郢,是溯汉水而上,再出于方城之外。鄂君还远溯资、沅、澧诸水。按洞庭之南,以湘水最为大川,鄂君亦曾溯湘水而上,至于阳。阳据说在今广西全州东北,盖已近于湘水源头。然而最值得注意的,则是由鄂东下,对于长江水道交通的开发。吴头楚尾之间,江水浩瀚,自来是

怎样查找中国古今地名语文课外知识语文知识

怎样查找中国古今地名语文课外知识语文知识 人们在读书看报或处理各种事务,尤其是在进行教学和科研时,常常在地名上发生问题。不仅是古地名,就是在今地名上也易发生问题。例如某一地名,是政区还是城镇?其方位在哪里?地理特点怎样?政区的沿革怎样?名称有什么变化?这些情况是很复杂的,不查找有关工具书,往往不易解决。我国地土广大,历史悠久,同名异地,异名同地,地名的变更或消失,以及治所的迁移等等情况,也很复杂,要弄清楚这些情况,也需要查找有关工具书。地名工具书数量大,种类也多,各有其用处。本文结合怎样查找古今地名问题,分别介绍如下。 ^^一、怎样查找今地名假如只查某县某市在某省的何方,找一本新版的《中国地图册》就行了;如果不知道它在何省何县,最省事的办法是查阅1984 年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十六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它附有用汉语拼音编排的“地名索引”和“地名首字笔画检字表” ;利用它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找到需要知道的地名。“索引” 选取图集中的地名二万余条,一般地名均可查到。本图集中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资料截止1983 年6 月30 日,前此新设县市均予著录。还有一种八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地图出版社1979 年初版,行政区划资料截止1978 年底;1983 年第二次印刷本,行政区划资料截止1982 年底),地图出版社还为它出版了一本《中国地名录》(副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索引》,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编,

1983 年出版,行政区划资料截止1982 年底。选收本图集中地名三万二千余条),可与本地图集配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此外,如查较小的地名,还可查阅各省区挂图和分县地图集,如浙江、福建、台湾、河北、陕西等省都分别出版了本省的分县地图册。由于行政区划时有变动,而最新版地图集的行政区划资料只截止1983 年6 月底,地图集每隔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改版一次,要查1983 年7 月以后的行政区划变更资料(如新设或撤销、合并的县市),就得查阅这一时期以后每年出版一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民政部编,原由地图出版社出版,今年起改由测绘出版社出版)。这是一种篇幅不大,却很有用的工具书。但它出版得较慢,往往到每年的六月间才能见到上一年资料的《简册》。也就是说,1983 年的行政区划情况要到次年六月以后才能从《简册》上见到。要及时查最新的行政区划资料,还得翻阅国务院办公厅编辑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简称《国务院公报》或《公报》,每隔十几天出版一期)。此《公报》刊载最新的行政区划资料。 上面说的,只是查找今地名的位置和简况,如果还想知道它的沿革和概况,就得查阅1979 年版《辞海》或它的《中国地理分册》。《辞海》是一部比较新的综合性大型工具书,现有县级以上地名,一般均予收录。但由于书中的行政区划资料截止1978 年底,所以要查1979 年至1981 年底新设县、市,还得翻阅1983 年出版的十六开本《辞海·增补本》或1982 年出版的大三十二开本《辞海·百科增补本》,譬如1981 年由甘肃永昌县析置的金昌市即可查到。但由于它是大型综合性工

中国历史地名对照表

中国历史地名对照表(之一): 表1:【先秦】 古地名或国名所属时代今地名或范围 1、【涿鹿】:黄帝河北省涿鹿、怀来一带 2、【阪泉】:黄帝河北涿鹿县东南 山西河津县西北禹、3【龙门山】:浙江绍兴一带 4、【会稽山】:禹山西运城安邑镇北【鸣条】: 夏5、安徽巢县西南 6、【南巢】:夏河南商丘7、【亳(音bo2)商】: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商8、河南淇县 9、【朝歌】:商 陕西岐山县东北周:、10【岐山】河南汤阴县一带【羑里(羑音、you3)】:周11河南孟津东北【盟津】12、:周 河北卢龙周:、13【孤竹国】陕西省沣水县 周:【崇国】、14. 15、【首阳山】:周山西永济西南 16、【牧野】:周河南淇县西南 17、【镐京】:周陕西西安市西 18、【洛邑】:周河南洛阳市 19、【彘(音zhi4)】:周山西霍县东北陕西临潼东南 周、20【骊山(骊音li4)】:山东淄博21、【齐国(都城临

淄)】:春秋山东曲阜:春秋、22【鲁国都城】山东树东莒县【莒(音23、ju3)国都城】:春秋春秋商丘南 24、【宋国都城】::山东东阿县北春秋、25【北杏】 【郑国都城】26、:春秋河南新郑春秋山东莱芜东北:、27【长勺】【燕国都城】28、:北京春秋春秋:、29【楚国都城】湖北江陵西北河南郾城县春秋:)sha4【召陵(召音30、】 河南方城北至泌阳东北:春秋】【方城(楚国的长城)、31. 32、【葵丘】:春秋河南兰考东 33、【宋国盂(盂音yu2)】:春秋河南睢县西北 34、【泓水(泓音hong2)】:春秋河南柘城西北 35、【晋国都城】:春秋山西翼城东南 36、【五鹿】:春秋河南濮阳东南 山东鄄城西南:春秋 37、【城濮】河南原阳西南 38、【践土】:春秋河南省【滑国地界】:春秋 39、河南洛宁县北春秋、40【崤山(崤音yao2)】: 河南嵩县东北41、【陆浑】:春秋 河南郑州市东、【邲地】:春秋 42河南襄城西春秋、43【城父】: 湖北江陵西北44、:】春秋)【郢都(郢音ying4江苏苏州 【吴国都城】45、:春秋 安徽含山县北春秋:、46【昭关】

《三国演义》地图+三国地名古今对照表

。【州郡国县】 一,司州,司隶,治所洛阳。下辖郡县:平阳郡,今山西临汾西。 河东郡,治所安邑,今山西夏县北。 弘农郡,治所弘农,今河南灵宝北。 河内郡,治所怀,今河南武陟西南。 河南尹,治所洛阳,今河南洛阳。 二,兖州,治所郡丘,今山东郓城西北。下辖郡国 陈留国,治所陈留,今河南南开封市东南。 东郡,治所濮阳,今河南濮阳南。 东平国,治所无盐,今山东东平东。 泰山郡,治所奉高,今山东泰安东。 山阳郡,治所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 任城郡,治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东南。 济阴郡,治所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 济北国,治卢县,今山东定陶西北。 三,豫州,治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下辖郡国: 颖川郡,治所阳翟,今河南禹县。 陈郡,治所陈县,今河南淮阳。 沛国,治所沛县,今江苏沛县。 梁国,治所睢阳,今河南商丘南。 谯郡,治所谯县,今安徽亳州。 汝南郡,治所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 弋阳郡,治所弋阳,今河南潢川西。

。安丰郡,治所安风,今安徽霍邱南。 鲁郡,治所鲁县,今山东曲阜。 四、扬州(魏国部分),治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下辖: 淮南郡,治所合肥,今安徽合肥西北。 庐江郡,治所六安,今安徽六安北。 更正:鲁郡属豫州,并非兖州。 五、青州,治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下辖郡国: 济南国,治所东平陵,今山东章丘西北。 乐安郡,治所高苑,今山东梁邹东。 齐国,治所临淄。 北海国,治所平寿,今山东潍坊南。 东莱郡,治所黄县,今山东黄县东。 城阳郡,治所东武,今山东诸城。 六、徐州(魏国部分),治下邳,今江苏邳县南。下辖郡国: 东莞郡,不详。 琅邪国,治所开阳,今山东临沂北。 东海国,治所郯县,今山东郯城北。 彭城国,治所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下邳国,治所下邳。 广陵郡,治所淮阴,今江苏淮安西南。 七、冀州,治安平信都,今河北冀县。下辖郡国:

古今地名对照总表

古今地名对照总表!!! 七星关——①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为诸葛亮祭旗处。②即望星关,今四川茂汶西南。 七盘关——在今四川广元东北与陕西宁强间的七盘岭上。 七闽——指今福建。古指今福建和浙南少数民族地区。 八闽——宋分福建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故后以八闽为福建的别称。 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市西。 八百媳妇——在今缅甸掸邦东部。 九江——①今九江市。②明清府名,治德化(今九扛)。⑧秦汉郡。秦治寿春(今寿县),辖今豫皖淮南、鄂东一部分及江西省。汉辖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区。魏为淮南郡。 九原——秦郡,治九原(今包头西),辖后套及伊克昭盟北部地。秦末为匈奴所占。 三川——秦郡,韩始置,秦治雒阳(今洛阳市东北),辖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的伊、洛水流域等地。汉改河南郡。三户——①古楚地,今河南淅川西北。②古渡口,今河北磁县西南古漳水上。 三关——宋与契丹分界的三关指淤口关(今河北霸县东)、益津关(今霸县)、瓦桥关(今雄县),一说无淤口关,为草桥关(今高阳东)。 三元里——在广州市北。 三受降城——唐景龙二年(708年)张仁愿筑,均在河套的黄河北岸,西受降城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狼山口南,中受降城在今包头西,东受降城在今托克托南。 三佛齐——即室利佛逝国,7—13世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古国。 于阗——西域古国,在今新疆和田一带。唐军镇名,在今和田西南。 土木堡——在今河北怀来东。 下邳——①古县名。秦在今江苏睢宁西北。金移睢宁西北古邳镇。明废。②古郡名。东汉置国,南朝宋改郡,治下邳,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 下相——古县名,今江苏宿迁西南,北齐废。 下蔡——今安徽风台。春秋时名州来。秦置县,明废。 下港——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万丹一带的古国。十六世纪时国势很盛。 大宁卫——明初置,治今内蒙古宁城西,辖今河北长城以北、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地。旋改北平行都司。永乐仍称大宁卫,移治保定。 大名府——五代后汉置,治今河北大名东。明移今大名。 大兴城——隋于汉长安城东南筑新城,名大兴城,在今西安城及城东、城南、城西一带。即唐长安城。 大都——元世祖在金中都城东北筑新城,北至今北京德胜门、安定门外土城旧址,南至东西长安街,东西界即今内城原城墙。 大梁——古魏都,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当时黄河离城很远,今开封以北的封丘、延津、原阳等县均在南岸。 大仪镇——今江苏仪征东北,韩世忠破金兵处。 大非川一一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一说为今青海湖以西的布哈河。唐薛仁贵等在此为吐蕃所败。大金川——大金川即大渡河上游,在川西北。清土司治所在今四川金川。改土归流后属美诺厅。1936年置靖化县,1953年改大金县,1960年改金川县。 大沫崮——山名,今山东费县西南。 大泽乡—一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 大昭寺—一在西藏拉萨中心。七世纪建。 大胜关——①在河南罗山县南。②南京西南大城港,朱元璋破陈友谅后,改为大胜港,在此置关。 大庾岭——五岭(湘赣与粤桂间的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五岭)之一,汉武帝时庾将军在此筑城,故名。又名梅岭。唐张九龄、宋蔡挺、蔡抗都曾修筑道路。

西汉地名古今对照

九真郡辖境相当今越南中部(清化、河静两省及义安省东部地区)。 九江郡辖境相当今安徽中部(淮河以南、瓦埠湖流域以东、巢湖以北地区)。 治所寿春(今安徽寿县)。 上郡辖境相当今陕西北部及内蒙古乌审旗等地。 治所肤施(今榆林东南)。 上谷郡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家口地区、小五台山以东,北京延庆以西,及内长城和昌平以北地区。 治所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 上党郡辖境相当今山西东南部(相当和顺、榆社以南、沁水流域以东地区) 山阳郡辖境相当今山东西南部(独山湖以西,郓城以南,成武、曹县以东,单县以北,兼有湖东之邹县、兖州之一部)。 治所昌邑(今金乡县西北四十里)。 千乘郡辖境相当今山东北部(相当今博兴、高青、滨县等地)。 治所千乘(今高青县高苑镇北)。 广汉郡辖境相当今四川北部及甘肃东南一小部分。 治所雒县乘乡(今金堂东)。 天水郡辖境相当今甘肃东南部(通渭、静宁、秦安、定西、清水、庄浪、甘谷、张家川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等地)。 云中郡辖境相当今内蒙古中部(土默符右旗以东,大青山以南,卓资以西,黄河南岸及长城以北)。 治所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 太原郡辖境相当今山西中部(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 治所晋阳(今太原西南)。 五原郡辖境相当今内蒙古河套以东、阴山以南、包头以西和达拉特、准格尔等地。 巨鹿郡辖境相当今河北中部(白洋淀、文安洼以南、南运河以西,高阳、宁晋、任县以东,平乡以北,柏乡以东,束鹿,新河以西地)。 治所巨鹿(今平乡西南)。 日南郡辖境相当今越南中南部(北起横山,南抵大岭地区)。 治所西捲(今广治西北十余里)。 丹阳郡辖境相当今安徽东南部(长江以东)及江苏、浙江等一小部分(江苏大茅山及浙江天目山脉以西、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北地区)。 治所宛陵(今安徽宣城)。 巴郡辖境相当今四川东部(旺苍、西充、永川、綦江以东地区)。 治所江州(今重庆市嘉陵江北)。 右北平郡辖境相当今河北唐山地区西部、承德地区东部,天津蓟县,辽宁西部建昌、建平、凌源等县及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治所平刚(今辽宁凌源南部)。 平原郡辖境相当今山东北部及河北吴桥。 治所平原(今平原西南)。 东郡辖境在山东西部和河南东北部(山东东阿、梁山以西,山东环城、东明、河南范县、长垣北部以北,河南延津以东,山东茌平、冠县、河南清丰、濮阳、滑具以南地区)。 治所淮阳(今濮阳西南)。

古地名对照表

(本表仅收列正文【望】中出现的古地名) 二画 九江:秦置郡。治寿春,即今安徽寿县。辖境约当今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黄岗以东及江西全省。 九真:战国末南越赵佗所置,汉初归附,置郡。辖境相当今越南清化、河静二省及义安省东部地区。南朝梁曾改为爱州。三国吴末以后辖境逐渐缩小,隋平陈废。 三画 三原:汉池阳县地。北魏置县,故城在今陕西三原东北。 下邳:东汉下邳国地。南朝宋置郡,治下邳,故城在今江苏睢宁西北。辖境北至江苏新沂、邳县,南至盱眙和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和清江。 大兴:北魏置郡。西魏时曾改称五原,复改称盐州,故城在今宁夏盐池。 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故城在今河南开封西北。 弋阳:汉弋阳国地。三国魏置郡。治弋阳县,故城在今河南潢川西。辖境相当今河南淮河以南,竹竿河以东,灌河以西及湖北东北角。 上谷:秦置郡。治所在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辖境约在河北张家口以东,北京延庆以西地。 上邽:古邽戎地。秦置县。故城在今甘肃天水。 上洛:西晋置郡。治上洛,即今陕西商县。辖境相当今陕西丹江上游,河南熊耳山西北洛

河上游地区。 上郡:秦置郡。治肤施,故城在今陕西榆林东南。辖境相当今无定河流域及内蒙古鄂托克旗等地。 上党:战国韩地。秦置郡。治壶关,今山西长治北,西汉移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西。辖境相当今山西和顺、榆社以南,沁水流域以东地。 山东:战国、秦、汉时,通称崤山、函谷以东为山东。一说太行山以东称山东。 山西:战国、秦、汉时,通称崤山、函谷以西为山西。一说太行山以西称山西。 山阳:汉置郡。晋改为高平国。治昌邑,故城在今山东金乡西北40里。辖境相当今山东独山湖以西,郓城以南,成武、曹县以东,单县以北。 千乘:西汉置郡。治千乘,故城在今山东高青县高苑镇北。辖境在今山东北部博兴、高青、滨县等地。 广平:汉置郡。治广平,故城在今河北鸡泽东20里。辖境相当今河北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等地。 广汉:汉置郡。治梓潼,东汉移治雒县,故城在今四川广汉北。辖境相当今甘肃文县,陕西宁强以南,四川剑阁以西,潼南以北,什邡以东地区。 广宗:东汉置县。北魏置郡。治广宗,故城在今河北威县东。 广陵:汉广陵国地。东汉置郡。治广陵,即今扬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长江以北,射阳湖西南,仪征以东地区。 广德:东汉置县。故城在今安徽广德。 义阳:三国魏置郡。故城在今河南桐柏东。晋初移治新野,即今河南新野。辖境相当今河南信阳、罗山,桐柏东部,湖北应山、大悟北部等地。 卫国:即卫县,北魏置卫国县。故城在今山东西部旧观城县西,即今莘县观城镇。

《三国演义》地图+三国地名古今对照表

【州郡国县】 令狐采学 一,司州,司隶,治所洛阳。下辖郡县:平阳郡,今山西临汾西。河东郡,治所安邑,今山西夏县北。 弘农郡,治所弘农,今河南灵宝北。 河内郡,治所怀,今河南武陟西南。 河南尹,治所洛阳,今河南洛阳。 二,兖州,治所郡丘,今山东郓城西北。下辖郡国 陈留国,治所陈留,今河南南开封市东南。 东郡,治所濮阳,今河南濮阳南。 东平国,治所无盐,今山东东平东。 泰山郡,治所奉高,今山东泰安东。 山阳郡,治所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 任城郡,治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东南。 济阴郡,治所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 济北国,治卢县,今山东定陶西北。 三,豫州,治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下辖郡国: 颖川郡,治所阳翟,今河南禹县。 陈郡,治所陈县,今河南淮阳。 沛国,治所沛县,今江苏沛县。 梁国,治所睢阳,今河南商丘南。 谯郡,治所谯县,今安徽亳州。 汝南郡,治所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 弋阳郡,治所弋阳,今河南潢川西。

安丰郡,治所安风,今安徽霍邱南。 鲁郡,治所鲁县,今山东曲阜。 四、扬州(魏国部分),治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下辖:淮南郡,治所合肥,今安徽合肥西北。 庐江郡,治所六安,今安徽六安北。 更正:鲁郡属豫州,并非兖州。 五、青州,治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下辖郡国: 济南国,治所东平陵,今山东章丘西北。 乐安郡,治所高苑,今山东梁邹东。 齐国,治所临淄。 北海国,治所平寿,今山东潍坊南。 东莱郡,治所黄县,今山东黄县东。 城阳郡,治所东武,今山东诸城。 六、徐州(魏国部分),治下邳,今江苏邳县南。下辖郡国:东莞郡,不详。 琅邪国,治所开阳,今山东临沂北。 东海国,治所郯县,今山东郯城北。 彭城国,治所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下邳国,治所下邳。 广陵郡,治所淮阴,今江苏淮安西南。 七、冀州,治安平信都,今河北冀县。下辖郡国: 魏郡,治所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广平郡,治所曲梁,今河北鸡泽东南。 阳平郡,治所馆陶,今河北馆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