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细胞培养

3D细胞培养
3D细胞培养

3D多细胞肿瘤球的培养

原创2017-04-20医生科研助手

3D多细胞肿瘤球是在体外应用组织培养方法使肿瘤细胞以多细胞集聚体的形式生长成为具有三维结构的球体。

与传统的2D贴壁细胞培养模型相比,3D多细胞肿瘤球可以通过模拟三维细胞网络、细胞与基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加贴近肿瘤组织中相应的病理生理特征。

因此,3D多细胞肿瘤球培养模型已经逐渐应用于干细胞培养和分化、癌症研究、药物和毒性筛选及组织工程等特定应用中。

虽然3D多细胞肿瘤球模型具有更显著的实体肿瘤生理相关性,但是与2D贴壁细胞培养模型相比,获得大量相对统一的3D多细胞肿瘤球模型需要一系列的培养过程和表征手段。

本文利用Liquid Overlay的制备方法,以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为模型制备3D多细胞肿瘤球并采用倒置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详细表征。

1

实验前准备工作

1.提前24 h取12 mL DMEM和RPMI 1640完全培养基(含10%FBS,下同)于50 mL离心管内,置于4℃冰箱中预冷;

2. 将分装好的Matrigel基质胶提前24 h从-20℃放入4℃,使其融化成液体状态;

3. 将无菌的1 mL移液器枪头放入无菌50 mL离心管内,置-20℃冰箱预冷。

2

琼脂糖包被96孔板

1. 准确量取6 mL RPMI 1640培养基(或DMEM培养基)于2个10 mL的注射玻璃瓶内,加入90 mg琼脂糖,盖塞后放入80℃的水浴锅内加热溶解30 min;

2. 加热结束后,将注射瓶放入灭菌锅内,115℃灭菌30 min;

3. 灭菌完成后,迅速取出注射瓶放入超净台内。将注射瓶内的琼脂糖溶液倒入无菌的加样槽中,用多通道移液器以每孔60 μL的量加入96孔板内。

注意:由于琼脂糖溶液在室温时会凝固,因此从灭菌锅内取出琼脂糖溶液后一定要快速转移至超净台内并迅速加入至96孔板中。

此外,为保证加样时琼脂糖不冷却,需要同时灭菌加样槽和100 μL的移液器枪头。

4. 加入完成后,96孔板要保持水平约30 min使孔内的琼脂糖凝固。

3

配置含Matrigel基质胶细胞悬液

1. 取对数生长期的MDA-MB-231细胞(或MCF-7细胞),胰蛋白酶消化后进行细胞计数,用RPMI 1640完全培养基(或DMEM完全培养基)将细胞悬液浓度调整至

2.0×105cells/mL,备用。

2. 将盛满碎冰的烧杯喷完酒精后放入超净台内,将RPMI 1640完全培养基以及解冻的Matrigel基质胶从冰箱内取出置于冰上。

注意:由于Matrigel基质胶在室温下溶液凝固,因此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保持低温。

3. 将预冷的移液器枪头取出放置于超净台内。根据计算量(2.5%,v/v)用移液器将300 μL Matrigel基质胶加入到12 mL RPMI 1640完全培养基内,迅速混匀。

注意:由于Matrigel基质胶在室温下溶液凝固,因此使用的移液器枪头也需要预冷。

4. 加入步骤1中的细胞悬液(约600 μL),使细胞浓度为10000 cells/mL,迅速混匀,备用;

4

将细胞悬液铺入琼脂糖包被的96孔板

1. 将上述步骤4中配置好的含有Matrigel基质胶的细胞悬液放入加样槽内,用多通道移液器吸取200 μL加入到包被琼脂糖的96孔板内。

2. 采用低温离心机进行离心,离心条件为4℃,1000×g,10 min。

注意:离心96孔板时为保持无菌,将96孔板的周围用封口膜封住。

3.离心完成后,取出96孔板,摘下封口膜,喷洒酒精后放入培养箱内培养。整个培养流程如图1所示。

4. 在培养的第3、5和7天,更换孔内的100 μL培养基并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肿瘤球的形态。

5.若要采用3D多细胞肿瘤球进行药物试验,在培养7天后,用移液器取出孔内的100 μL培养基,加入100 μL给药溶液,然后置于培养箱内培养并定期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肿瘤球的生长状况(图2)。

5

3D多细胞肿瘤球的表征

1. 倒置显微镜观察3D多细胞肿瘤球形态:直接将96孔板置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即可。

2.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用移液器小心取出孔内的肿瘤球,用PBS清洗3遍后,采用4%多聚甲醛固定,并用Hoechst 33258对细胞核进行染色,PBS清洗3遍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图3)。

3.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用移液器小心取出孔内的肿瘤球,用PBS清洗3遍后,固定干燥后进行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图4)。

图4

细胞培养集锦(一个培养300多种细胞人的经验总结)

细胞培养集锦(一个培养300多种细胞人的经验总结) 一、消化与吹打 版上很多朋友讨论细胞培养问题,见到很多很好的经验总结,这里说一些我个人的经验,因为一些比较特殊的原因,我自己培养接触过近300种细胞,常用于做实验的,累积有百余种,可以说遇到过许多各式各样古怪的细胞。这里挑细胞消化开始做我的第一篇专题,并不是因为细胞消化最重要,而是近期看到大家频繁讨论这个话题,我就抛砖引玉,下面几点拙见,可能与其它朋友总结的一些经验有点出入,仅供大家参考。 许多同学对细胞消化做了许多研究,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也见到很多人的困惑。其实细胞培养,尤其是细胞系的培养,就消化而言,不是太难,做得多了,善于总结经验,就能把细胞越养越好。一般的程序步骤,细节操作,我这里就不讲了,只讲一些基本操作背后的知识,如果不对之处,欢迎指正,一起讨论: 1,其实绝大部分细胞消化的时候是只要用胰酶润洗一遍即可,吸去胰酶后,残留的那些无法计算体积的附着在细胞表面的微量胰酶在37度一般不到2min足够消化细胞(绝大部分1min不到)。对于这些细胞原则上不要用胰酶孵育细胞,连续这样传代,对细胞伤害很大。简单的程序是PBS润洗吸去,胰酶润洗吸去,然后37度消化。 2,什么算是消化好了呢?不是细胞全部成间隔分布很离散的单个圆形才算消化好了,一般你肉眼观察贴壁细胞层,只要能移动了,多半呈沙壮移动,其实已经可以了,很多人喜欢把细胞消化或者吹打成完全分离细胞,这是没有必要的。一般能移动了,说明细胞与培养基质材料的附着已经消失了,细胞之间的附着也已经消失了,细胞已经独立分布了(虽然没有呈现很广的离散分布)。这个时候应该停止消化,不要等到看到镜下所有细胞都分离得非常好,间隙很大,才停止。细胞就是完全成单个细胞悬液,之后在贴壁的过程中仍然会聚集,这个是贴壁培养

细胞培养室管理方法

细胞培养室管理的研究与探索 文章来源:中国实用医药作者:徐家英秦立强等 【摘要】本文从培养室的服务职能,培养室的技术交流,细胞培养室的建设,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的重要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充分发挥细胞培养室的潜能,从而达到有效提高研究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细胞培养室;技术服务与交流;培养室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从事科研的重要基地,营造一个好的实验研究环境对实验室管理和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室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研究是否进展顺利。良好的实验室建设,能给研究者带来愉快的心情,同时也能有效的提高研究质量。 细胞培养室是综合实验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细胞培养技术是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也是应用最广泛的研究技术之一。对于高等医学院校来说,各生物医学相关学科均建有细胞培养实验室,其规模、档次、技术水平、使用效率、管理模式、服务保障等方面都缺乏统一的标准,普遍存在着小而全、投资分散、资金浪费、缺乏有效管理、无法提供服务保障、不利于技术交流和创新等诸多问题。本文总结了笔者在细胞实验室管理与建设方面的一些经验,并与广大同行进行探讨。 1 细胞培养室的服务职能 细胞培养除了需要娴熟的操作技术外,更多的体现在培养技术的过程复杂,无菌要求严格。研究人员掌握该门技术的时间周期较长。如果成天陷入清洗,包装和消毒等简单繁琐的劳动中,就会影响研究人员专心致志地从事研究活动中更重要的环节。建立大型细胞培养室,由专人进行工作流程服务,实验室按研究人员的要求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实验用品和材料,可以极大地提高细胞培养实验室的成功率,确保实验器材符合细胞培养的要求,减少研究人员的无谓劳动。因此可以将研究人员从烦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安心从事更重要的研究活动。 2 细胞培养实验室的技术交流 细胞培养是一项通用的技术平台。但针对各个研究课题而言,每个研究人员进行细胞培养的目的和要求又各不相同,即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一个学科自建的细胞培养室,一般仅局限于本学科领域内有限的研究方向所必需的细胞培养方法和技术,对其它的特殊方法了解不多,因此不利于技术创新。即便是某个研究生掌握的新方法,常常由于毕业分配等原因离开科室,而使新的特殊技术不复存在,不利于特殊技术的建立和完善。 如果大型细胞培养室面向全校开放,自学科的研究人员中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研究人员、博士、硕士等不同层次、不同研究目的和不同要求,他们相互之间不存在利害关系,容易交流,毫无技术保留。每个人的经验和教训很快为大家所用,可极大缩短技术学习的周期和提高新技术的交流。同时,实验室建立了技术档案制度,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探索的新技术不会因走人而流失,可以极大地丰富和积累特殊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为后来者提供更多的方便。 3 细胞培养室的建设 3.1 细胞培养室面积和房间安排实验室的面积应由实验台的长度、净化工作台的大小等仪器设备情况决定,同时还应考虑科研及实验人员有足够的空间,

细胞培养技术个人总结

总结---细胞培养 一.基本理论概论 原代培养: 也叫初代培养,指直接从体内取出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的第一次的培养。 传代培养:将细胞从一个培养瓶转移到另外一个培养瓶即称为传代或传代培养。 细胞系:原代培养物成功传代后,则称之为细胞系。(如细胞系的生存期有限,则称之为有限细胞系;已获无限繁殖能力能持续生存的细胞系,称连续细胞系或无限细胞系。) 细胞株:通过选择法或克隆形成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具有特殊性质或标志物称为细胞株。 培养类型:细胞培养,组织培养,器官培养。 细胞生长的方式:贴附生长,悬浮生长 培养细胞的形态(形态不一定,环境改变形态可能改变):成纤维性型细胞,上皮型细胞(单层膜样生长),游走性细胞(游散生长,常有伪足跟突起) 二.培养过程及要点(切记无菌操作) (一)工作环境的处理 1. 实验进行前,无菌室及无菌操作台以紫外灯照射30-60 分钟灭菌,以70 % 酒精擦拭无菌操作抬面,并开启无菌操作台风扇运转10 分钟后,才开始实验操作。每次操作只处理一株细胞株,且即使培养基相同亦不共享培养基,以避免失误混淆或细胞间污染。实验完毕后,将实验物品带出工作台,以70 % 酒精擦拭无菌操作抬面。操作间隔应让无菌操作台运转10分钟以上后,再进行下一个细胞株之操作。 2. 实验用品以70 %酒精擦拭后才带入无菌操作台内。实验操作应在台面之中央无菌区域,勿在边缘之非无菌区域操作。无菌操作工作区域应保持清洁及宽敞,必要物品,例如试管架、吸管吸取器或吸管盒等可以暂时放置,其它实验用品用完即应移出,以利于气流之流通。 3. 小心取用无菌之实验物品,避免造成污染。勿碰触吸管尖头部或是容器瓶口,亦不要在打开之容器正上方操作实验。容器打开后,以手夹住瓶盖并握住瓶身,倾斜约45°角取用,尽量勿将瓶盖盖口朝上放置桌面。吸管口切勿碰到容器瓶口 4. 工作人员应注意自身之安全,须穿戴实验衣及手套后才进行实验。对于来自人类或是病毒 感染之细胞株应特别小心操作,并选择适当等级之无菌操作台(至少Class II)。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引起aerosol 之产生,小心毒性药品,例如DMSO 及TPA 等,并避免尖锐针头之伤害等。 5. 定期检测下列项目: CO2 钢瓶之CO2 压力。CO2 培养箱之CO2 浓度、温度、及水盘是否有污染(水盘的水用无菌水,每周更换)。无菌操作台内之airflow 压力,定期更换紫外线灯管及HEPA 过滤膜,预滤网(300 小时/预滤网,3000 小时/HEPA)。 6. 水槽可添加消毒剂(Zephrin 1:750),定期更换水槽的水。 (二)试验用玻璃塑料用品清洗及其消毒灭菌 清洗: (1)玻璃器皿的清洗(酸液由重铬酸钾,浓硫酸,蒸馏水配置) 浸泡—刷洗—浸酸—冲洗 (2)胶塞的清洗 刚买回的常含滑石粉等杂质,先用自来水冲洗后再按常规方法处理。2%NaoH或洗衣粉煮沸10-20分钟---1%稀Hcl浸泡30分钟或蒸馏水冲洗后再煮沸10-20分钟—晾干备用 (3)塑料制品的清洗 2%NaoH浸泡过夜—自来水冲洗--5%稀Hcl浸泡30分钟—自来水和蒸馏水冲干备用。

细胞培养技术原理及应用

细胞培养技术原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姓名:赵鹏学号:158033038 专业: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摘要:细胞培养是指将采集体内组织的细胞模拟体内生长环境,放置在无菌、一定营养条件、适宜的温度及酸碱度下,使其生长、繁殖,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技术,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及应用广泛采用的技术方法。文章对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细胞培养;应用;研究进展 细胞是构成机体的基本单位,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切有机体(除病毒)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因此,对细胞的深入研究是揭开生命奥秘、征服疾病的关键。细胞培养是指将采集体内组织的细胞模拟体内生长环境,放置在无菌、一定营养条件、适宜的温度及酸碱度下,使其生长、繁殖,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技术。细胞培养技术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观察活细胞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及其变化;提供大量生物性状相似的试验对象,特别是研究大型动物(奶牛)时具有耗资少的优点。但模拟体内环境仍与实际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的试验结果不可以轻易做出与体内等同的结论。 动物组织(细胞)培养开始于20世纪初,现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及应用广泛采用的技术方法[1 ]。随着细胞培养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也广泛应用于动物生产研究。20 世纪60 年代,该技术应用于水产动物的病毒分离和纯化,对于鱼类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单一种子细胞难以完成构建复杂组织的需要,因此产生了联合培养细胞技术。联合培养下的细胞之间存在着精细的相互调控关系,因而更符合仿生学的原理且更有利于种子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为复杂的细胞诱导分化以及体外组织构建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2 ]。 1 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是将活体组织或细胞从试验动物体内取出,放在模拟体内生存环境的体外环境(无菌、适温、营养丰富)中,使高体细胞生长、发育的一种方法。按照培养的结构成分不同,将其分为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及器官培养等。根据细胞是否在支持物上生长,将其分为贴壁型和悬浮型。一般来说,圆形细胞如淋巴细胞属于悬浮型,而胞体梭型(成纤维型细胞)、扁平不规则(上皮型细胞)等属于贴壁型,贴壁型细胞必需贴附在支持物表面生长。细胞培养开始于1906 年,Harrison 用蛙新鲜淋巴液培养蛙胚神经组织4 周,首次成功地利用体外培养液培养神经元,标志着组织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式的基本建立。随着细胞培养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20 世纪50 年代进入繁盛阶段,细胞培养逐渐被基础研究与应用领域所应用,特别是在医学领域得到迅速的发展。目前,细胞培养技术已经涉及到生物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 3 ]。 目前,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只能根据离体细胞的特点和培养条件,提供满足其生长和发育的一些基本生理条件。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细胞感染微生物后,会因被夺营养物质而导致细胞生长缓慢或停滞,甚至死亡。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和pH,一般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温度控制在37 ℃,鱼类的温度要低一些。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均不利于细胞生长甚至会导致细胞死亡。动物细胞最适宜pH一般控制在7.2~7.4,在此范围细胞生长活跃,增殖速度快,如果过低或过高性,细胞会因为细胞膜受损而死亡。细胞离体培养技术的关键是细胞培养液的设计,理想的细胞培养液可以同时解决细胞离体培养所需要的pH、渗透压、营养物质、调节物质的全部需要。细胞培养液中需含有细胞增殖、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提供能量的物质(N源、C源)、代谢调节控制的物质(无机盐、维生素、激素)。另外,在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提供一定量的气体(O2和CO2)。CO2具有调节pH和缓冲的作用,一般提供5% CO2。

三维细胞培养技术在再生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维细胞培养技术在再生医学研究中的 应用 摘要: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已成为细胞生物学、药学、毒理学、干细胞、系统生物学和新药创制等领域必不可少的工具。传统平板细胞培养方法使细胞单层生长于二维环境,不能产生体内的细胞外基质屏障。且细胞表型也异于原代细胞,而三维细胞培养技术通过模拟机体内细胞生长的生理微环境,利用各种支架或设备来促进细胞生长和组织分化,产生具有合理形态结构和功能性的组织,具有细胞培养直观性和条件可控性的优势,故其在再生医学应用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从干细胞、血管再生、器官移植、以及组织修复等方面综述了近期三维细胞培养技术在再生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并介绍了三维细胞培养技术在功能性生物材料方面研究中的作用,有助于对功能性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设计研究。 关键词:三维细胞培养技术;再生医学;干细胞;血管再生;器官与组织修复 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疾病的治疗方式已得到了极大改进。但组织器官严重损伤后修复缓慢,或由于创伤过大而致组织器官无法修复,使得再生医学成为当今生物医学的关注焦点和研究热点。体外建立适合细胞和组织生长的生理微环境对再生医学研究至关重要,而传统的单层平面培养的细胞无论是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都与在体内自然生长的细胞相去甚远.由于无基质支持,细胞仅能贴壁生长。从而失去其原有的形态特征及生长分化能力,而三维细胞培养技术以其能为细胞和组织创造一个均衡获取营养物质、进行气体交换和废物排出的理想生理场所。又易于形成具有合理形态和生理功能的组织器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的研究[ ]。目前,三维细胞培养方式发展迅速,包括皮氏培养瓶、灌注小室、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以及微重力旋转生物反应器等培养方式。其中微重力旋转细胞培养技术因其特有的微重力环境,使细胞与细胞、细胞与载体的交联度、沉降力、机械力、压力等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模拟了近似生物体内细胞的生长状态和微环境,在再生医学领域应用中备受关注.。除再生医学以外,三维细胞培养技术也常被应用于药物载体、药物毒理、药物筛选、肿瘤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1 三维细胞培养技术在再生医学应用中的优势 三维细胞培养技术使用三维支架或设备细胞提供类似体内生长环境的支架或基质.建立细胞问及细胞与胞外基质问的联系.促进细胞近似于体内的基因表达、基质分泌及细胞功能活动,形成一定的三维结构,既保留了体内细胞微环境的物质结构基础.又实现了细胞培养的直观性及条件可控制性,便于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状况,以及预防或疾病的治疗。三维细胞培养技术主要通过体内和体外两种方式。实现其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两者皆采用从机体获得功能细胞。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后,与三维结构的生物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前者是直接植入体内

转化医学论文——3D细胞培养技术

3D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摘要:传统细胞培养技术在模拟细胞体内生存环境方面做得还不够。 3D细胞培养技术的发明就是为了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为细胞 提供一个更加接近体内生存条件的微环境。本文阐述了何为 3D细胞培养技术,3D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过程以及其最新科 学进展。主要描述3D细胞培养技术的基础理论发展到临床实 践应用的过程,让读者了解并知道什么是3D细胞培养技术以 及其临床实践应用,使3D细胞培养技术更能有效、普遍地应 用于临床治疗中去,造福处在疾病中的人们。 关键词:3D细胞培养技术 3D心脏组织人工器官 正文: 一、什么是3D细胞培养技术 体外细胞培养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需模拟体内细胞生长环境,该模拟系统中最重要的核心因素是细胞与培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3D 细胞培养技术(TDCC)是指将具有三维结构不同材料的载体与各种不同种类的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使细胞能够在载体的三维立体空间结构中迁移、生长,构成3D的细胞载体复合物。3D细胞培养是将细胞培植在一定的细胞外基质中,细胞外基质(ECM)蛋白充当生长支架,使得细胞能够分化产生一定的三维组织特异性结构,所创建的细胞生长环境,则最大程度地模拟体内环境。TDCC作为体外无细胞系统及单层细胞系统的研究与组织器官及整体研究的桥梁,显示了它既能保留体内细胞微环境的物质及结构基础,又能展现细胞培养的直观性及条件可控性的优势。近几年3D细胞培养技术在组织形成、血管发育和器官再造等发育生物学的分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3D细胞培养技术的原理 利用磁性微球载体和磁悬浮技术使贴有细胞的微球载体悬浮在培养液中,确保了高质量、高密度的细胞繁殖,突破了传统有盖培养皿、培养瓶或微孔板细胞培养耗时繁琐,细胞产量微小等局限性。 三、3D细胞培养技术的临床应用 1、神经系统

细胞培养全过程

我是细胞培养的新手,在开始养细胞前看到篇文章(老师给的)很实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细胞培养室实验操作规范 一、细胞培养室的环境 1. 细胞生长要求严格的无毒无污染环境,因此必须注意培养室的清洁卫生,保持操作空间的无菌条件: 1) 培养室应为独立、封闭的空间。培养室及缓冲间都应保持整洁,不要随意出入; 2) 保持超净工作台的无菌环境,每次使用前打开紫外灯照射消毒15—30分钟;每次使用后将废弃物清理干净,各用具规放整齐,用70%酒精擦净台面,再打开紫外灯照射30分钟以上; 3) 定期擦洗桌面、地板、清洁培养室,并用0.1%的新洁尔灭溶液消毒;定期打开培养室的大紫外灯,将整个房间进行照射消毒; 4) 每次打开培养箱前,或手伸入超净工作台进行操作之前,均应用70%酒精擦手。 5) 定期清理冰箱。将药品试剂分类摆放,过期的试剂应及时清除; 6) 培养箱要定期清洁。隔板及内壁等用0.1%的新洁尔灭溶液清洗,再用70%酒精擦净;并要注意底层水箱的水位,及时补充水份; 7) 注意监测CO2的气压,及时补充。 8) 注意监测液氮罐中液氮的挥发情况,及时补充,液面不能低于最高一层细胞冻存盒的位置。 2. 实验器具的清洗、消毒灭菌: 1) 反复使用的器皿应严格清洗干净,其清洗程序为:清水浸泡——去污剂刷洗

——清水冲洗——超声波洗涤——洗液浸泡(过夜)——充分冲洗(务必冲洗干净,不能残留洗液)——蒸馏水漂洗——烘干;若为新的玻璃器皿,要在刷洗后用5%的稀盐酸浸泡过夜。 *洗液:浓硫酸+重铬酸钾 2) 胶塞的清洗:清水浸泡——2%NaOH煮沸10—20分钟——冲洗——1%稀盐酸浸泡30分钟——充分冲洗——蒸馏水漂洗——烘干 3) 玻璃器皿,如玻璃吸管、离心管、玻璃培养瓶、套管等等以及胶塞,清洗后均可用高压蒸气灭菌,15磅灭菌30分钟。 4) 不能高压灭菌而又需反复使用的器具,如加样枪、多道枪的加样槽、塑料吸头等,应事先用70%的酒精擦洗,置于超净工作台中用紫外线照射2小时以上。 二、细胞培养用水、用液: 1. 胞培养必须使用玻璃蒸馏器制备的三次蒸馏水,二次蒸馏水或外购的金属蒸馏器制备的蒸馏水只能用来清洗器皿; 2. 平衡盐溶液(BSS)严格按照配方配制,含Ca++、Mg++离子的要避免其沉淀。可过滤灭菌或高压灭菌。采用高压灭菌时如含有葡萄糖等成份,应避免高压过度,一般8磅10分钟及即可。灭菌后的BSS于4℃冰箱中保存,如出现浑浊或沉淀时,应废弃,重新配制。 3. 培养液的配制,以配制1000ml RPMI1640为例: 1) 将RPMI1640干粉倒入约800ml三蒸水中,搅拌使其溶解; 2) 加入5.94g HEPES,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约半小时; 3) 加入2g NaHCO3,继续搅拌约2小时; 4) 定容至1000ml;必要时用1N NaOH凋至PH7.0 5) 过滤除菌。滤纸由上到下为:普通定性滤纸、0.4μm滤膜、0.22μm滤膜;

细胞培养实验室的设置及设备

一、细胞培养实验室的设置及设备 (一)细胞培养实验室的设置 组织细胞培养技术与其他一般实验室工作的主要区别在于要求保持无菌操作,避免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因素的影响。目前,超净工作台的广泛使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组织细胞培养工作,并使一些常规实验室有可能用于进行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实验室应能进行六方面的工作:无菌操作、孵育、制备、清洗、消毒灭菌处理、储藏。 1.无菌操作区 (1)无菌操作室:无菌操作区只限于细胞培养及其他无菌操作的区域,最好能与外界隔离,不能穿行或受其他干扰。 理想的无菌操作室应划为三部分: a) 更衣室—―供更换衣服、鞋子及穿戴帽子和口罩。 b) 缓冲间—―位于更衣间与操作间之间,目的是为了保证操作间的无菌环境,同时可放置恒温培养箱及某些必需的小型仪器。 c) 无菌操作间—―专用于无菌操作、细胞培养。其大小要适当,且其顶部不宜过高(不超过2.5m)以保证紫外线的有效灭菌效果;墙壁光滑无死角以便清洁和消毒。工作台安置不应靠墙壁,台面要光滑压塑作表面,漆成白色或灰色以利于解剖组织及酚红显示pH的观察。

无菌操作间的空气消毒: 紫外线灯—-产生臭氧,并且室温度及湿度均较高,不利于工作人员健康。 空气过滤的恒温恒湿装置—-最好。 表1 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表 洁净度级别尘粒最大允许数/立方米微生物最大允许数浮游菌/立方米沉降菌/皿 100级3,500 0 5 1 10000级350,000 2,000 100 3 100000级3,500,000 20,000 500 10 300000级10,350,000 60,000 - 15 无臭氧紫外线消毒器 电子消毒灭菌器—-在高压电场作用下,电子管的外电极发生强烈电子轰击,使空气电离而将空气中的氧转换成臭氧。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同细菌的胞膜及酶蛋白氢硫基进行氧化分解反应,从而靠臭氧气体弥漫性扩散达到杀菌之目的,消毒时没有死角。消毒后空间的残留臭氧只需30~40min即能自行还原成氧气,空气不留异味,消毒物体表面不留残毒。

细胞培养

实验二细胞传代培养 一、目的和要求 (1) 掌握贴壁细胞传代的培养方法; (2) 掌握细胞计数和存活率计算方法; (3) 培养建立无菌操作意识。 二、实验原理 细胞培养是培养连续细胞系或者离体正常组织或肿瘤细胞的技术。当离体培养的细胞群体增殖达到一定密度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速度就会减慢甚至停止;若不及时分离、传代培养,细胞将逐渐衰老死亡。传代培养是指细胞从一个培养瓶以1:2或其他比例转移,接种到其他培养瓶的培养。贴壁细胞的传代通常是用胰蛋白酶消化,把细胞分散成单细胞再传代;而悬浮生长的细胞则用直接法传代或离心法传代。 细胞计数是观察判别所培养细胞的状态的重要手段,也是细胞传代培养及判断实验处理对细胞的影响所必需的方法。细胞计数的结果一般用每毫升(液体培养)或每平方厘米(固体单层培养)的细胞数来表示。通常细胞计数是运用光学显微镜和血球计数板对细胞进行直接计数。图1为血球计数板一个计数区的示意图。血球计数板具有两个可以计数的区室,每个计数区由9个亚区构成,每个亚区的面积为1mm2,同时血球计数板上覆盖一个具有一定厚度的血盖片,保证计数区与盖片之间的距离为0.100mm。当盖片放置正确,每个亚区上的体积为0.1mm3即1×10-4mL。统计计数区中的4个角亚区中的平均细胞数(或中央亚区中的细胞数),记做N;若在准备过程中,对细胞的稀释倍数为D,则样品的细胞密度 4 N C个/mL。 =D ? 10 ? 图1 血球计数板构造示意图细胞膜是一层选择性通过的半透膜,当细胞膜完整时,某些染料无法进入细胞中。利用这一特性可以进行细胞存活检查。通常使用台盼蓝,活细胞无法被台盼蓝染色,而死细胞则会吸收染料被染色。 三、器材与药品 (1) 实验器材: CO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水浴锅、离心机、血球计数 板、离心管、培养瓶、移液枪、微孔滤器等。 (2) 实验材料: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 指的是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的生长,在培养的过程中细胞不再形成组织(动物)。 定义 培养物是单个细胞或细胞群。细胞在培养时都要生活在人工环境中,由于环境的改变,细胞的移动或受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培养时间加长,传代导致细胞出现单一化型。 在现代医学和生物科学研究中应用广泛 优点 1.直接观察活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用于细胞学、遗传学、免疫学、实验医学和肿瘤学等多种学科研究. 2.直接观察细胞的变化可便于摄影。 3.研究细胞种类如低等到高等到人类、胚胎到成体、正常组织到肿瘤。 4.便于使用各种技术:相差、荧光、电镜、组化、同位素标记等方法观察和研究细胞状况。 5.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 6.易于施用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研究。 7.易于提供大量生物性状相似的实验对象,耗资少比较经济。 8.成为生物制品单克隆抗体生产和基因工程等的材料来源。 缺点 组织和细胞离体后独立生存在人工的培养环境中,虽然模拟体内环境,仍有很大差异。因而利用培养细胞做实验时,不应视为体内细胞完全相同,把实验结果推测体内,轻易做出与体内等同的结论。 细胞类型 细胞类型根据是否附于支持物上生长的特性,分为: 贴附型悬浮型(一)贴附型 细胞贴附在支持物表面生长,只依赖贴附才能生长的细胞叫做贴附型细胞(Anchorrage-dependent cells)这种现象与细胞分化有关。 贴附型细胞的分型 1.成纤维型细胞:(fibroblast) 来自中胚层 特点:与体内成纤维细胞形态相似,胞体梭型或不规则三角形,中央有圆形核,胞质向外伸出2~3个长短不同的突起。细胞在生长时呈放射状,漩涡或火焰状走行。 起源:细胞来自中胚层间充质组织。 除真正的成纤维细胞、心肌、平滑肌、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从二维到三维细胞培养的变迁

从二维到三维细胞培养的 变迁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细胞培养技术进展概述及分析 细胞培养一直是细胞生物学中基础且核心的部分。无论是进行细胞性状研究,还是进行细胞产物的研发,都需要以细胞体外扩增技术-即细胞培养技术为基础。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细胞培养技术更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新药研发等多个领域,成为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基础技术之一。 传统的细胞培养即细胞的平面培养,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只能沿平面延伸,属于细胞的二维培养技术。这种培养方式经济、便利、易操作,符合某个历史阶段对细胞培养技术的要求。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传统的二维培养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细胞培养需求。盖因生物体内的细胞是在立体三维的微环境中生长的,二维培养微环境与体内微环境差异太大,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信号转导等,导致所培养的细胞逐渐丧失其在生物体内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失去研究及应用价值。传统的二维培养技术,已经成为细胞学为基础的众多学科进步的壁垒之一。 科学家开始寻求更贴近自然状态的细胞培养技术。一种与活体组织内的细胞外基质相似的,能更好的模拟细胞在体内生长环境的培养技术,即细胞的三维培养技术。 目前已开发出很多细胞三维培养技术,大致可分为需要支架的三维培养技术和不需要支架的三维细胞培养技术。支架类主要是在三维空间内构建供细胞附着和生长的类似脚手架的多孔结构, 细胞依附于支架进行三维生长和迁移, 主要的支架材料有胶原和水凝胶等;而不需要支架的三维培养技术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使贴壁细胞悬浮于培养基中以达到三维培养的目的, 目前主要的技术有微载体、磁悬浮、悬滴板和磁性三维生物印刷等技术。

细胞培养实验室操作准则.10版

细胞培养实验室操作准则 任何首次准备开展细胞实验的人员必须首先认真阅读以下准则,然后在已经熟练掌握细胞培养操作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始进行细胞实验,并在以后的实验过 程中严格遵守各项准则。 一、细胞实验准备 1.进入细胞房前要换鞋,穿无菌服(干净实验工作服),戴手套,接触细胞前喷75%酒精消毒手套。 2.将所需实验用品:培养基(完全培养基、空白培养基)、胰酶(含ETTA)、枪头(1ml、200ul、10ul)、离心管,预先放置到超净工作台,打开紫外照射30min后开始细胞实验。 3.观察细胞前,用75%酒精纱布擦拭显微镜镜头及台面,进行消毒后方可开始观察细胞。 4.观察细胞主要包括:细胞数量(汇合度)、形态、分布情况(是否均匀)、有无漂浮的死细胞和污染等,观察完及时放回培养箱。(如图,汇合度约90%,分布均匀) 5.每次开始细胞实验前,需关闭紫外照射,打开超净台风机及灯。用含75%酒精的纱布擦拭超净工作台。超净台内物品放置情况:左侧(各式枪头,及可常温放置的试剂如PBS等),右侧(5ml枪头及镊子),废弃瓶位于右上角,尽可能远离操作区域,正前方为枪和酒精灯,培

养基及胰酶放置左侧便于取用。 6.超净台在使用前后,都需用含75%酒精的纱布擦拭台面至纱布上看不到明显脏物为止,每天操作后废液缸需清洗用紫外照射,此外,从外面拿进超净台的东西都要喷75%酒精消毒。 7、每周四需更换培养箱中高压过的超纯水,每周五对超净台(包括风机)、细胞培养房卫生进行打扫,每月对培养箱进行消毒清洗,确保细胞不受污染。 8、检查培养箱的CO2含量是否正常,如出现异常及时联系细胞平台相关负责人。 9、5mL枪头清洗高压的流程:(1)用洗洁精将枪头超声一遍(2)更换干净的自来水超声清洗3遍(3)用超纯水超声清洗1遍(4)将枪头捞出后再用超纯水荡洗3遍(5)放入烘干箱烘干(6)装在铁盒中,注意枪头放置顺序一致,放入高压锅,选择橡胶类(7)高压后放入烘干箱烘干后方可拿入细胞房使用 1ml、200ul、10ul装入枪盒后放入高压锅高压烘干后方可拿入细胞房使用 二、细胞传代 1.细胞传代前要观察细胞,细胞汇合度达到80%-90%时可以进行传代。图片 2.以25cm2培养瓶为例:打开培养瓶瓶盖,将盖子地面朝下放在超净台台面上,然后将培养瓶倾斜,用量程5ml的枪将旧培养基吸走,然后用量程1ml枪加1ml 空白培养基轻轻摇匀清洗,用5ml枪将清洗的培养基吸走。注:75cm2加3ml空白培养基清洗 3.加入胰酶(含EDTA)500ul;然后轻轻摇晃培养瓶,注意让所有细胞都要接触到胰酶,放入37度培养箱消化。注:75㎡大瓶加1500ul胰酶、6孔板加300ul 胰酶、12孔板加200ul胰酶 4.消化时间长短根据不同细胞有不同选择,镜下观察大部分细胞变圆,见大部分细胞脱落即可终止消化。 5.25cm2培养瓶加入2ml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注:75cm2培养瓶加5ml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6孔板加1.5ml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12孔板加1ml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 6.用5ml枪头轻轻吹打细胞后,观察底部大部分细胞已脱落,然后倾斜培养瓶,将细胞混悬液转移到15ml离心管,800r/min条件下离心3min。 7.离心时,准备新的培养瓶,标记好细胞的名称、日期、代数。

细胞培养技术发展史及培养条件 黄璐

学号:20095071126 系(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专业 年级 2009 级 姓名黄璐 论文(设计)题目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史及培养条件 指导教师卢东升职称教授 2011 年 5 月16 日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2) 0引言 (3) 1细胞培养技术发展史 (3) 2细胞培养的条件 (4) 2.1 细胞培养的一般条件 (4) 2.1.1温度 (4) 2.1.2 pH (4) 2.1.3 渗透压 (4) 2.1.4 营养物 (4) 2.1.5 水 (5) 2.1.6 无菌条件 (5) 2.1.7 光 (5) 2.1.8 气体 (5) 2.2动物细胞培养的特殊条件 (5) 2.2.1 血清 (6) 2.2.2 支持物 (6) 2.2.3 气体交换 (6) 2.3植物细胞培养的特殊条件 (6) 2.3.1 光照 (6) 2.3.2 激素 (6) 2.4微生物细胞培养的特殊条件 (6) 3小结 (7) 参考文献 (7)

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史及培养条件 学生姓名:黄璐学号:20095071126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 指导教师:卢东升职称:教授 摘要:19世纪英国生理学家Sydney Ringer研制出可维持离体动物心脏跳动的盐溶液,1885年德国人Roux用温生理盐水在体外培养鸡胚组织并存活数月,从而开始了组织培养。1907-1912年,人们创建了悬滴培养法,由此建立了体外培养组织。从50年代起,细胞培养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并渗透到其他学科中,目前细胞培养技术已广泛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细胞的生长需要一定的营养环境,细胞培养是指从体内组织取出细胞摹拟体内出现环境,在无菌、适当温度及酸碱度和一定营养条件下,使期生长繁殖,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一种培养技术。因此离体的细胞培养需要在温度、pH、营养物、无菌环境、气体等方面进行设置。而动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的培养均有其自身的特殊培养条件。关键词: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细胞生长;培养条件 Abstract:The 19th century British physiologist Sydney Ringer developed from the body can maintain the salt solution animal the beating of the heart, in 1885 German Roux with warm saline the in vitro culture of chicken embryos organization and live for months, and thus began the tissue culture. 1907 - 1912, people created suspended drops culture method, creating the in vitro organization. From the 1950s on, cell culture in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stage and spread to other disciplines, currently cell culture technology has widely used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for different areas of study. Cell growth need certain nutrients environment, cell culture refers to remove cells from body organiz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the environment, echoing the ph and sterile, proper temperature conditions, with certain nutrients that period, and maintain its to grow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 culture technology. So the cells from the body in need of cultivation temperature, ph, nutrients, sterile environment, gas, etc Settings. But animals and plants cells and microbial cells cultured in all has its own special cultivation condition.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问题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问题 2006-11-23 15:53 细胞中的颗粒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的细胞总有颗粒,开始是细胞中有,后来细胞之间也好像有许多颗粒。好像是细胞碎片一样。是什么东西啊?是支原体污染吗?这可是我刚买回来的细胞啊! 我们实验室也有这种情况,是不是黑的小碎片,有人说是细胞代谢产物,后来拿到高倍镜下看还会动,就怀疑是污染了,也想问问大家到底是什么 是黑色的小碎片。我没注意到它会动,只是觉得不像是活的微生物。我觉得是由于某种污染或外界因素导致的细胞状态变差,裂解出的东西。但是,是什么东西不清楚。 的确很常见 在以前帖子见到说是“黑焦虫”。长时间培养的很容易出现,我根据自己的经验估计是一种污染,因为随着黑点增多,本来生长旺盛的细胞逐渐停滞甚至死亡。而且我后来原代培养的几批细胞并没有发现,我怀疑有好多细胞系本身就是污染的。不过增加换液次数的情况下,好象一般不太娇气的细胞生长不是很受影响。 以前听很有经验的老师说黑焦虫是国产血清的问题,可以有条件换进口血清试试,或者离心一下也可能能解决问题。那么所谓的“黑焦虫”到底是什么东西啊?有谁知道? 我培养的细胞也出现过此中问题,放到高倍镜下看时有东西在动,但培养液不混浊,估计不是细菌污染,可能是血清问题,是支原体污染。 我培养的细胞也出现过这样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是一种支原体污染。国产血清是罪魁祸首,因为只要将细胞饥饿一下,不超过24小时,这种东西就会疯长 我培养的细胞也有出现这中情况。但是并不影响细胞生长。应该不是支原体污染 最近,我复苏细胞细胞的时候也发现过这样的东西,尽管我用的是GIBCO的FBS,后来,每天换液之前洗几遍后,就慢慢变少,现在没了 细胞培养的细菌污染 我们新建的细胞室。每周都会做清洁,用0。2%新洁尔灭消毒,照紫外。实验前也会照至少30分钟。培养基中加青霉素,链霉素。可是培养细胞时还是常有细菌污染,有时甚至分析不出原因。用培养瓶还好一点,用多孔板或平皿就更凄惨。我养的是哺乳动物细胞,不知各位有什么好的方法避免污染!谢谢! 很可能是超净台无效了,,或者培养基?其实严格操作箱污染都难 我们是新的超净台,不可能失效。而且用同一瓶培养基,一瓶传两瓶,原始的一

喜格细胞培养实验室设计之配置标准

1. 超净工作台 目前绝大部分细胞实验室使用超净工作台实现无菌操作,具有操作简单、安装方便、占用空间小且净化效果很好。安徽人和净化为您介绍两种主要超净工作台-侧流式(垂直式)和外流式(水平层流式)。工作原理一般是将室内空气经粗过滤器初滤,由离心风机压入静压箱,再经高效空气过滤器精滤,由此送出的洁净气流以一定的均匀的断面风速通过无菌区,从而形成无尘无菌的高洁净度工作环境。 (1)侧流式工作台:空气净化后的气流由左或右侧通过工作台面流向对侧,也有从上向下或从下向上流向对侧,形成气流屏障保持工作区无菌,工作台结构为封闭式; (2)外流式工作台:净化后的空气面向操作者流动,因而外方气流不致混入操作,工作台结构为开放式,但进行有害物质实验操作对操作者不利。超净工作台应需要定期请有关部门检查洁净度,符合要求的超净工作台其洁净度应达到100级,用尘埃粒子计数仪检测粒径≤5μm的尘埃粒子数量不应超过3.5个/L;空气流量应控制在0.75-1.0m3/s;细菌菌落数平均<1个,根据无菌状况必要时需要置换过滤器。 2. 显微镜 倒置式显微镜是细胞培养实验室日常工作常规必备设备,主要用于日常了解细胞的生长情况并观察有无污染发生。如资金允许,建议选用配置有照相系统的高品质相差显微镜、解剖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录像系统或缩时电影拍摄装置等,可随时拍摄并记录细胞生长情况。 3. 培养箱 体外培养的细胞和体内细胞一样,需要在恒定的温度下生存,一般最适生长温度为37℃,温差变化不应超过±0.5℃。温度升高2℃时,变不利于细胞生存,温度达到40℃以上细胞将很快死亡。因此,可精确控温的恒温培养箱、CO2培养箱是最佳选择。 (1)恒温培养箱:应选隔水式或晶体管式自控温培养箱,此类培养箱灵敏度高,温度控制较稳定。一般的恒温培养箱价格较便宜,其缺点是只宜于作密闭式培养。 (2) CO2培养箱:目前多数的细胞培养室已广泛使用。CO2培养箱的优点是能够提供进行细胞培养时所需要的一定量的CO2(常用浓度为5%),易于稳定培养液pH,适用于开放或半开放培养。使用培养瓶时,为使培养瓶内与外界保持通气状态,可将瓶盖略微旋松,为避免细胞被污染,使用这种培养方式时,培养箱内空气必须保持清洁,需定期用紫外线照射或酒精消毒,同时培养箱内应放置盛有无菌蒸馏水的水槽,防止培养液蒸发,保持箱内相对湿度在100%。 (3)细胞培养耗材:培养细胞的器皿可用培养皿、培养板或培养瓶。 4. 烘箱(干燥箱) 用于细胞培养的一些器械、器皿必须烘干后才能使用,玻璃器皿等须干热消毒。干热消毒时,烘箱内温度一般要达到160℃以上,通常使用鼓风式烘箱。其优点是温度均匀、效果较好,缺点是升温过程较慢。升温时不能先升温后鼓风而应鼓风与升温同时开始,至100℃时,停止鼓风。需注意避免包裹器皿的纸或棉花烧焦,烧焦的碎屑可影响细胞的生长。消毒

细胞培养的注意事项

相关疾病: 每天对待细胞比孝敬爹妈还用心,那真是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看在眼里怕丢了,培养细胞时有哪些惨痛经验教训可以分享呢? 早走早脱身,从此专注黑生物 1. 严格无菌操作,多喷喷酒精,要是对灭菌的东西不放心,自己包自己送自己烘干。 2. 不要和别人共用试剂耗材,自己准备一套。 3. 有可能的话在拿到新细胞的时候做好支原体衣原体检测。 4. 水浴锅很脏,生化培养箱要是得手动加湿的话盘里的水也会很脏,勤换(灭菌水加进去)。 5. 晚上离开的时候最好给细胞房照紫外,超净台是用完就开。 6. 最好的是同一时间就你一个人在用细胞房在养细胞。 非科班出身经验分享 1. 别怕浪费。枪头什么的只要有可能污染就换,如果用酒精灯就什么都稍微烤一下,别直接放到火上,离一段距离。 2. 动作要既轻柔又有力。动作太重会有一堆一堆的气泡,动作太轻就吹不下来... 刚开始的时候吹细胞太痛苦了,稍微一下就起泡。后来就是吹的时候枪里的培养基不要一次全都压出来,留一点,枪的最头部尽量深的在液面以下。 3. 离开过操作台的东西再进操作台之前一定要用酒精喷一遍,包括一切实验耗材、仪器、以及你带着手套的手。 4.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台的消毒。紫外什么的,用前用后都照个30 分钟。 5. 身体的各个部分尽量的少接触不需要接触的地方的地方。比如实验台,又比如培养箱内部。 6. 细胞的密度根据细胞的性质、传代的时间以及自己的心情来定。培养基的话最多最多不要超过2 天就要换一次。细胞可以不传代,但是培养基是一定要换的。 大概就是,不该碰的地方不碰,有影响的地方少碰; 该使劲的时候绝对不含糊,不该使劲的地方一定忍住。如果是比较简陋的操作台就一定要摆个酒精灯,所有操作紧密围绕在酒精灯周围进行。如果是高级台子就多用酒精喷喷。感觉生物的实验,心疼钱就还是不要做了。 最后一点点绝对非科班的经验。癌细胞真是坚挺。有一次实在是不想传了,放了 5 天

三维细胞培养的意义

三维细胞培养—— 提供更真实的体外生物模型

细胞2D培养与3D 培养的本质差异 细胞特征2D 培养3D 培养形态片状、平板、单层生长球状或聚集状的自然结构 增殖速度比活体内细胞更快因3D模型和细胞不同,可能比 2D培养的更快或更慢 在培养基/药物中的 暴露程度细胞均匀暴露于培养基中的营养物/ 生长因子/药物 营养物/生长因子/药物可能无法 充分浸润到中心区域的细胞 基因/蛋白表达比体内细胞相比,基因和蛋白表达 水平都有所差异更接近体内细胞的状态。干细胞能更好地维持干性,也更容易被诱导分化 药物敏感性细胞对药物更敏感,药物似乎更有 效果细胞对药物更耐受,结果能更有效地指导体内药物治疗

3D与2D培养的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对比 3D培养的干细胞与2D培养的干细胞相比 ●细胞活力更强 ●能更好地维持干性 ●更容易被定向诱导分化 参考文献:Ling Guo, et al. Epigenetic change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three-dimensional (3D) spheroids. J. Cell. Mol. Med. 2014,18,(10):2009-2019

产品介绍 3D与2D培养的肿瘤细胞药敏性对比 ●药物种类:阿霉素 ●细胞类型:MCF-7 ●结果:3D培养的肿瘤细胞IC50(达到50%死亡 率时所需的药物浓度)是2D培养细胞的100倍 3D培养的细胞与体内真正的3D肿瘤组织有更强的生物学相关性,因此更能预测临床结果。 对于大多数抗肿瘤药物,3D培养的细胞的药敏性要低于2D培养的细胞。 用传统的2D培养细胞筛选出来的药物,通过动物实验后,能通过三期临床实验的只有10%。 而最终被证明有效的只有5%。造成了极大的实验成本浪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