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林宝航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鲁国人,是中国的大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以前的我只知道这些,但看了《孔子的故事》后我对孔子这位伟人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佩服这位博学多才的人。
孔子的先祖是殷商后代宋国公族,他出生在有“礼仪之邦”的鲁国,孔子在公元前551年出生,479年去世,在孔子这一时期,还出了不少名人。大思想家老子,也是孔子的老师;机智的政治家晏婴、子产,渊博的季扎,孔子敬佩这些优秀的人;还有孔子的著名弟子子路、子贡、颜渊等人,他们都很有才华。
孔子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积极上进,十分好学,而且很谦虚,但他在三十多岁刚刚从事教育事业时,还很年轻。那时的孔子虽然好学,可还有许多不足,他有些急躁,有些粗心,经验不够丰富,可资深的老子见多识广,孔子去拜见老子,老子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启发。甚至孔子精通的礼数,老子也比他懂得多,所以孔子后来也十分佩服老子,还说老子像龙一样。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懂就懂,不懂就不要装懂,这才是聪明。我们要抱着孔子这样的学习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以此来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聪明人。如果我们取得了成绩,也不要满足,要继续向人请教。
孔子勤学苦读,虚心发奋,虽然几经波折,但最后还是成功,让后人永远记住,并编写了 《春秋》这本史书。
《孔子的故事》让我知道了很多道理,但对我来说最有用的是:一个人身处逆境,也不能放弃,要发奋努力,那么压力才会变成动力。而且要像孔子一样虚心,好学,坚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