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私家园林理水艺术

江南私家园林理水艺术
江南私家园林理水艺术

课程论文--江南古典园林艺术之理水

江南古典园林艺术之理水Managing Water in Jiangnan Classical

Gardens Art

摘要:自然风景中的江湖、溪涧、瀑布等,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这是我国古典园林理水手法的来源。古代匠师长期写仿自然,叠山理水,创造出自然式的风景园,并对自然山水的概括、提炼和再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江南古典园林中,从江河湖海到涓滴细流,都有造园匠师们留下理水的痕迹。无论在水的形式上,还是布置方式,还是与周边元素的关系上,江南古典园林的理水都散发着其无穷的艺术魅力。Abstract:Natural landscape of ri vers and lakes, streams, waterfal ls, etc., with different forms an d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the s ource of our water management pra ctices classical gardens. Ancient craftsmen write long imitation o f nature, stacked mountains and w ater, creating a natural style la ndscape garden, and the natural l andscape of generalization, abstr action and representation, has ac cumulated a wealth of experience. South classical gardens, from ri vers and lakes to trickle, garden ing craftsmen who have left trace s of water management. Whether in the for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 ween water, or arrangement, or wi th the surrounding elements, Sout h Classical Gardens of treated wa

ter exudes its endless artistic c harm.

关键词:江南古典园林理水水的形式水景类型布置方式周边元素

Key words:Jiangnan classical gardens Managing water

The form of water The water type A rrangement The surrounding elements

水是构成园林四大要素之一,也是最活跃的一种。[1]园林无水则不活,无论走进哪个园林,人们只有看到水,才真正体会到园林之美。有水,园林就有生机;有水,园林就更显意境。园林无水则不活,无论走进哪个园林,人们只有看到水,才真正体会到园林之美。有水,园林就有生机;有水,园林就更显意境。孔子曾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又有古人语“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以水活”,水与其他园林要素结合,富有变化和创新,富有变化和创新,富于园林与生机。中国古典园林水体设计,称之为理水,同时理水是中国园林中的一个主题,有时又称为水体。

1.水的形式与水景类型

自然风景中的江湖、溪涧、瀑布等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为中国传统园林理水艺术提供创作源泉。传统园林的理水,是对自然山水特征的概括、提炼和再现。各类水的形态的表现,不在于绝对体量接近自然,而在于风景特征的艺术真实。[2]中国传统园林的水景类型一般分为动静讲究通过对江南古典园林的实习调研,将江南古典园林的水体形式分为:河流,湖泊,池塘,溪涧,源潭,瀑布六个类别。

1.1河流(动景)自然河流水面如带,

水流平缓,园林中常用狭长形的水池来表现,使景色富有变化。河流可长可短,可直可弯,有宽有窄,有收有放。河流多用土岸,配置适当的植物;也可造假山插入水中形成“峡谷”,显出山势峻峭。两旁可设临河的水榭等,局部用整形的条石驳岸和台阶。水上可划船,窄处架桥,从纵向看,能增加风景的幽深和层次感。如扬州瘦西湖,瘦西湖内的保障河,乃是乾隆帝南巡时由大运河经天宁寺行宫平山堂的必由之水路,沿河两岸有足够的园亭装点。[3]

1.2湖泊(静景)湖泊为较大片汇聚的静水面,一般视野较为开阔。湖岸线模仿自然曲折,作成堤岸、水湾、半岛,湖中设岛屿,用桥梁、连接,也是划分空间的一种手法。如杭州西湖,湖体轮廓近似椭圆形,引水工程钻地穿山,引来钱塘江清流。白堤,苏堤,将湖面分成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小南湖。湖中有孤山,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4岛。环湖山峦叠嶂,花木繁茂青碧黛绿中点缀着楼阁,亭榭,宝塔,石窟。湖光山色,风景如画,更是有著名的西湖十景。[3]

1.3池塘(动景结合)池塘较湖泊而言面积相对较小,形式多样,池岸常用叠石,土岸,驳岸等形式,水中植荷花、睡莲、荇、藻等观赏植物或放养观赏鱼类,再现林野荷塘、鱼池的景色。如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的小莲庄,分为外园和內园。外园的荷池水面开阔,遍植荷花,沿岸的建筑高低错落、疏密相间,尺度亲切近人,具有阔朗之景观,加之花树繁枝,郁郁葱葱,又显示一派大自然生态之美。

1.4溪涧(动景结合)溪涧宜多弯曲以增长流程,显示出源远流长,绵延不尽。多用自然石岸,以砾石为底,溪水宜浅,可数游鱼,又可涉水。游览小径须时缘溪行,时踏汀步、园桥,两岸树木掩映,表现山水相依的景象。如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从惠山引来的泉水形成溪流破山腹而入,再注入水池之西北角。沿溪堆叠为山间垫道,水的跌落在垫道中的回声中叮咚犹如不同音阶的琴声,故名“八音涧”。这种师法自然、饶有画理的高超手段,使这里具备了层叠的冈峦、嶙峋的山谷、幽深的岩壑、清浅的涧流,可说是外呈浑厚苍劲之势,内蕴深邃幽奇之奥,人行其间,尽得江南山水的神韵意趣。

[7]

1.5渊潭(动景结合)渊潭是小而深的水体,一般在泉水的积聚处和瀑布的承受处。岸边宜作叠石,光线宜幽暗,水位宜低下,石缝间配置斜出、下垂或攀缘的植物,上用大树封顶,造成深邃气氛。如虎丘最神秘、最吸引人的古迹剑池。从千人石上朝北望去,“别有洞天”圆洞门虎丘剑池旁有“虎丘剑池”四个大字,剑池广约六十多步,深约二丈,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唐代李秀卿曾品为“天下第五泉”。进入“别有洞天”圆洞门,顿觉“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气象为之一变。举目便见两片陡峭的石崖拔地而起,锁住了一池绿水。池形狭长,南稍宽而北微窄,模样颇像一口平放着的宝剑,当阳光斜射水面时,给人以寒光闪闪的感觉,即便是炎夏也会觉得凉飕飕的。水中照出一道石桥的影子。抬头望去,拱形的石桥高高地飞悬在半空,此情此景显得十分奇险。石壁上长满苔藓,藤萝野花又像飘带一样倒挂下来。透过高耸的岩壁仰望塔顶,有如临深渊之感。

1.6泉瀑(动景) 泉为地下涌出的水,

瀑是断崖跌落的水,泉源的处理,一般都作成石窦之类的景象,望之深邃黝暗,似有泉涌。瀑布有线状、帘状、分流、叠落等形式,主要在于处理好峭壁、水口和递落叠石。苏州园林中有导引屋檐雨水的,雨天才能观瀑。张潮在《幽梦影》中说:“水之声有四:有瀑布声,有流水声,有滩声,有沟浍声。”园林中都有对自然界的模仿,以获得既赏心悦目,又悦耳的艺术效果。苏州环秀山庄西北角的假山,利用屋顶雨水流注池中,略存瀑布之意,在东南角假山上于石后设小槽承受雨水,由石隙婉转下泻,形成小瀑布景观。苏州狮子林旁“听瀑亭”的人工瀑布,利用水柜蓄水,山涧中出湖石三迭,下临深潭,水闸一开

形成三迭瀑布。

2.水的处理手法布置方式 关于古典园林中水面的布局,建筑学家刘敦桢云:“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小园聚胜于分,大园虽可分,但须宾主分明。”江南古典园林引入中国传统园林著作园冶中关于聚散的理论来造园,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2.1集中理水 集中理水,即以水池为中心,周围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和内聚的格局。集中理水容易形成辽阔平静的水面,营造出烟波浩渺的气氛。这种手法一般常见于中型园林,可使有限的空间有幽静和开朗的感觉。如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则”的网师园,其中心彩霞池就是集中式水池,其大小与四周所留地面均较适当,既开朗宁静,又有山石,植被,建筑与之呼应陪衬。池面处理以聚为主,以分为辅。池岸用黄石垒成。池周环以亭廊、水阁、石桥,以小、低、透为特色。又如留园中部庭院集中用水,但水池偏于一侧,从而留出较大地面堆山叠石,并于其上广种密植各种乔灌木以造成山林雅趣,与水池相对比衬托,极富自然情趣。

[6]

2.2分散理水

分散理水可随水面的变化而形成若干大大小小的中心,凡水面相对开阔的地方均可因势利导地借亭台楼阁或山石花木的配置而形成相对独立的环境空间;而水面相对狭窄的地方--溪流

则起沟通连接作用,这样,各空间环境自成一体,又互相连通,从而具有一种水陆萦茴,岛屿间列和小桥凌波而过的水乡氛围。如拙政园以分散用水的方法使水陆茴环萦绕,给人以来去无源头及不可穷尽之感。总结几处拙政园分散之理水: a 中部较大的一块水面极狭长,横贯东

西,有深远感 b 香洲前水面,较迂迥曲折,贯穿廊阁之间,有深邃藏幽之妙 c 见山楼前水面较开阔宁静,可延伸至见山楼以西,颇能引人入胜

d 其沟通前后水面联系作用

2.3四周环水理水

四周环水理水即在庭院设计中,以建筑为中心,四周环水。建筑周围和水池岸边有林荫的树木和多姿的花卉,建筑物倒映在水中,虚实相映,别有一番情趣。这种理水形式在我国岭南地区的园林庭院中比较常见,早在我国古代南方就已经采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中就有“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之咏,就是说在造园时将宫室筑于水中央,用荷叶覆盖在房顶上,使园林富有山野趣味。建筑采用几何形体的环水布局形式,能表现建筑物干净利落的特点,而水中的倒影也为建筑的美感增辉。澳门卢廉若花园的春草堂水榭厅,就是建在环水的小岛上,岛前水面宽阔,而岛后环水则为溪流,溪流拱桥横跨,两旁绿树成荫,使春草堂水榭厅前后感观判若两样。[6]又如醉白池公园。

3.水与周边元素的关系

理水离不开周围环境,离不开对自然的深入研究与探索。在理水中追求意境,在形似之外更注重神似,并且注意推敲水体形态与周围空间的关系,因地制宜,依照园地的不同情况灵活处理,从而获得了“以少胜多”、“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8]

园林中的水体设计要有相对合理

的比例、尺度,才能营造出空间感。尺度指的不仅仅是自身绝对的数字关系,而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对关系。

3.1水与园外之水:苏州园林水景创造不仅在园内,园外之水也可以为我所用,如沧浪亭以水环园,水在园外,可谓独树一帜。园周以复廊,廊间以花墙,园内以山为主,园外以水环绕。陈从周先生在《苏州沧浪亭》中写道:“园外景色,自漏窗中投入,最逗游人。园内园外,似隔非隔,山崖水际,欲断还连。此沧浪亭之着眼处。若无一水萦带,则园中一丘一壑,平淡原无足观,不能与他园争胜。园外一笔,妙手得之。对此之运用,不着一笔,尽得风流。”

3.2水与山石:水与山石相结合在园林设计中创造的景观,宁静、朴素、简洁,自成一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的设计与山石相映成趣,成为中国园林的一大特点。"山因水活,水随山转,有静有动,山色水景,宛若内界。"人们常说:"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更说明了山水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很多水面依山而建,水根据山石的变化而变化,山水相依,水石交融,形成了动人的水景。水岸多有山石构成,为达到扩大空间的目的,必须打破池岸的呆板。

3.2.1叠石:

岸沿池布石是为了防止池岸崩塌

和便于人们临池游赏,但处理时还必须与艺术效果统一。苏州各园中的叠石岸无论用湖石或黄石,凡是比较成功的。如狮子林“修竹阁“之下和环池叠以乱石,景境颇为幽深;而网师园彩霞池池崖全以黄石叠砌,无一处不曲,且高低参差,变化无穷,用石则下直上横,以横石挑出形式各种洞窟窝凹,曲折错

落,颇为生动。

3.2.2石矶:

苏州大小园林中池岸常有石矶,石突于水面是为矶,矶侧缩进形成湾,石矶有高有低,有广有窄,水湾有大有小,有深有浅,苏州古典园林也常借助建筑或植物将曲折的池岸加以一定程度的

遮蔽,计成云:“杂树参天,楼阁碍云霞而出没;繁花覆地,亭台突池沼而参差。”或“临溪越地,虚阁堪支;夹巷借天,浮廊可渡”。[4]大致有两种形式:小型的仅以水平石块挑于水面上,如装驾桥巷残粒园、网师园水池北岸以及拙政园荷风四面亭一侧;大型的以崖壁与蹬道等作背景,叠石如临水平台,与崖壁形成横与竖的对比,并使崖壁自然地过渡到池面,如拙政园雪香云蔚亭南侧石矶。

3.3水与建筑:

园林建筑与水有多种结合方式。水体要与亭、廊、榭、桥等在比例、风格上协调。如果水体面积过小就不适合建体积和面积太大的建筑,否则就会对水体产生压迫感,使水体失去

“湖”“河”“海”的感觉。如苏州狮子林中的不系舟就是败笔。本来园中的水面就不大而设计者却在水中建了一

个体积很大的石舫,无形中对水面形成压迫感,使水面显得很局促。使“湖”的感觉顿失。违背了设计的本意。相反苏州网狮园彩霞池东岸的小桥就是经

典的范例。虽然桥只有一米多长,但是却水的面积十分协调。体量和比例的关系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体现。桥体量虽小却不失为桥,小巧而景致。[8]

苏州西园湖心亭点缀于中间,四面环水,成为构图中心;网师园月到风来亭一面与岸相连,三面临空,突出于水面之上,戗角高翘,翼然欲飞;拙政园小飞虹则跨水而成,犹如彩虹,映卧水面;有时把水引到建筑庭院空间,如拙政园中部池水自倚玉轩分出一支向南

展延至住宅墙边,小飞虹与小沧浪在东西方向横跨水上,与两侧亭廊组成一个闲静的水院。[3]

3.4水与廊桥:

园中之桥,固然为交通之需,但它也是分隔水面空间之物。用桥分隔水面,使水面有层次感,而且处理得更为含蓄。计成云:“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4]园林中常用桥来分隔水面;小桥形式基本有梁式和拱式两种。因水面较小,一般以梁式为主,常以不太长的石板架于水之两岸,如苏州怡园的曲桥,环秀山庄假山下的三曲桥,拙政园中部池上的五曲桥等,拱桥也有成功的,网师园引静桥可以说是苏州古典园林小桥处理的典范,它静立于彩霞池东南溪涧上,做工精致,长不到三米,宽不足一米,成人三步可逾,俗称”三步桥“。为突出放情山水,扁舟独钓的渔翁主题,造园者将“咫尺山林”的文人绘画引用于此,溪涧虽小,宽仅尺许,但小桥度涧,却形成“下临无地”的意境。站在彩霞池西北岸观望水面小中见大。又如扬州寄啸山庄水池中有水心亭,亭南有曲桥,亭北有堤与两岸相连,同时也分隔了水池。[5]无锡寄畅园水池北侧,用七星桥将水池隔出一大一小两个水面。吴江同里的退思园,中间一个大水池,在池东北用曲桥相隔,使水面分出层次;又在南端“菰雨生凉”(轩)处隔出一小块水面,亦有了层次感。透过廊桥,外面景致虚虚实实,可谓园林之空间艺术了。

3.5水与植物:

在古典园林中,水边植树随堤岸而定。有“堤弯宜柳”的做法,拙政园水边“柳阴路曲”一景的配置手法便由此

成法化生而来;水边驳岸常配植有迎春、黄馨、络石、萱草、玉簪花、六月雪等品种,形态错落有致,也软化了山石;水面上常植有荷花、菱等水生植物,丰富水面空间层次,并控制其生长,不便其蔓延整个水面,影响倒影效果。水面可以植荷,使它更有生机。园中植荷,一面能意象到“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调;另一面也能意象到西子湖之美景,曲院风荷,“映日荷花别样红”。《尔雅篇》对水中植荷另有新意,强调应充分发挥其芳香效果:“莲肤妍... ...宜香风送麝,宜晓露擎珠。”拙政园理解这一意图,水际安荷风四面亭,领略清风带来的阵阵荷香的梦幻般享受。

3.6水中游鱼:

水中游鱼也是园中重要一景,究其源,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关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秋水》)的富于哲理性的讨论,简文帝入华林园的濠濮间想,“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世说新语》的移情心理,苏舜钦时傍小舟至崇阜广水的沧浪亭与鱼鸟共

乐的真趣追求... ....对苏州古典园

林的养鱼观鱼深有影响。于是,冠云台有“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之额,留院有濠濮亭,沧浪亭有观鱼处,艺圃有乳鱼亭,天平山高义园有鱼乐园,西园有放生池,这些都是观鱼的好去处。[6] 4.结语:

山无水不活,水无定式,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形态取决于池岸的形状。可以是静止的、安宁的,也可以是流动的,喷涌的。水是生命、灵性的代表。听流水潺潺,瀑布轰鸣,泉水叮咚,看湖光山色,池塘鱼藻,都能使人心情舒畅,宠辱皆忘。水是生命之源,亲水、爱水是人的本性。人们本能的喜欢水,对水充满渴望和眷恋。并且水体在建筑中是衬托和改善环境必不可少的元素。只要有水,一切都活了起来。水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涤化着人们的心灵世界,给观者以无限的遐想。理水是江南园林艺术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但是它所运用的手法之巧,理论之深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历史积淀。“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园林的艺术魅力和蕴涵的知识是无穷的。是值得我们以后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研究的。参考文献:

[1]于宁.探究景观设计中水的艺术表现形式[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

[2]刘海燕. 探析苏州古典园林理水艺术与手法[D].江苏:苏州大学,2013.

[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

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计成原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5]周红卫.苏州园林的理水艺术[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6]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7]彭一刚.中国古典园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1998.

[8]周红卫.苏州园林的理水艺术[A].苏州:苏州大学,2007.

中外园林史课程学习心得

这学期要学完中外建筑史,紧接着有要学习中外园林史,还要通过两门内容信息量都很丰富的考试,还要写一篇不少于6000字的论文。刚开始得知这学期的学习任务时,被惊着了,被吓着了!

看到课表上每周二周四晚上都要去上4节课,又一次被惊吓住了。还好两位老师都比较为我们着想,一般都充分利用上课时间讲完每节大课的任务量,然后一般在10点左右就下课了,提高了效率,减轻了我们的任务量。就这样,在师生和谐相处过程中,慢慢过了考试,写完了论文,这门曾经压力“山大”的课程就这样不经意间结束了。

经过这一学期的紧张而又快乐的学习,我简单的感受了一下中外园林的发展史,虽然谈不上有多深入的理解,但至少对其间园林史的发展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尤其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的了解更多一些。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的收获是对暑假曾去过的江南园林有了更理论化的深入理解,对北方皇家园林有了一个大概轮廓想象。(期待明年的北方实习)

结束之后才发现原来这门课也还是挺有意思且有意义的。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点——总结 一、江南私家园林与明清皇家园林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二、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的特点 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其次是建筑体体量是宁小勿大。因为自然山水中,山水为主,建筑是从。与大自然相比,建筑物的相对体量和绝对尺度以及景物构成上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小的。另一要求是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设计中推敲园林建筑的空间序列和组织好观景路线格外突出。建筑的内外空间交汇地带,常常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常是人感情转移的地方。虚与实、明与暗、人工与自然的相互转移都常在这个部位展开。依次过度空间就显得非常重要。常用落地长窗、空廊、敞轩的形式作为这种交融的纽带。为解决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问题,中国园林建筑还应考虑自然气候、季节的因素。江南私家园林中有一种鸳鸯厅是结合自然气候、季节最好的离子,其建筑一分为二,一面向北,一面向南,分别适应冬夏两季活动。总之,园林建筑设计要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之和周围的山水岩石、树木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优美景色。而且风景是主体,建筑是其中一部分。 三、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的艺术特征 1、虚实 从建筑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指通透与隔挡、空间与实体。通透空间为虚,隔挡实体为实。在处理建筑造型时,应虚实分明,有主有次。比如留园的曲楼,上虚下实,实中带虚,虚中含实,但整体形象以实为主。而拙政园的远香堂则四面通透,以虚为主。在园林建筑设计时,应

根据主题和景致的需要决定建筑形象的虚实。实有实的好处,虚有虚的奥妙。 2、含蓄 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所谓“犹抱琵琶半遮面”,明代画家唐志契说,“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露,境界愈小”,拙政园人口,通过一条狭小的弄堂,再经腰门,山石及树丛挡住视线,等绕过一个弯儿,才见到远香堂、荷风四面、见山楼等。 3、建筑的层次感 一是建筑群的层次;另一是单个建筑自身的层次,如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倚玉轩是四面有廊等。这些廊增添了建筑的层次,当阳光射来,光影丰富,使建筑形象生动有致。而廊对于人的空间活动来说,则室内外之间多了一个过渡的层次,这如黑川纪章所谓的“灰空间”,人在廊里既在室内又在室外,在暖昧中产生情趣。其他表现建筑层次的手法还很多,如层前的平台、栏杆、硬石地等等,都能增加建筑的层次。 4、均衡 出自人的一种心理感受,对称是一种均衡,由于对称太严肃,所以园林中的建筑有许多是以不对称的形状出现的,如留园的明瑟楼与涵碧山房组合,一高一平,如画船荡于水中,虽不对称但同样给人平衡稳定的和谐之感. 5、变化与统一 体现在园林建筑上,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园林建筑的变化是基于统一的构造手法、材料组织等基础上做出的千变的排列组合,如廊,有曲有直,有直角转角,有斜角转角;有的有栏杆,有的有坐凳;有的两面空,有的一面空。再如屋顶,虽然都是木构瓦屋面,但形式却多种多样,有单坡顶、两坡顶、歇山顶、方攒尖、圆攒尖、多面攒尖等等,不计其数,平面形式有方有长,有圆有曲。 6、比例与尺度 是建筑造型艺术所特有的审美要素。比例强调的是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关系,尺度则关注的是建筑与人之间的尺寸关系。在江南园林中,亭台楼阁的大小都是依据人的活动尺度来确定的,所以建筑形象亲切宜人。其中网师园中的引静桥便是一例。小桥在彩霞池东南水湾处,呈弓形,体态轻盈,长2.4米,宽不足l米。与这一小巧的体态相应的是低短的石栏、抱鼓,而几磴石阶将桥面划分得细致有序,桥顶的圆形牡丹浮雕线条柔和,花形秀美,使人流连忘返。这里精巧的尺度是和其所跨的溪涧及江南婀娜多姿的佳人形象相和谐的。 四、私家园林建筑风格 含蓄是江南私家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追求含蓄乃与我国诗画艺术追求含蓄有关,在绘画中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在园林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这种含蓄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江南私家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测。往往巧妙地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如首先在门外以美丽的荷花池、桥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紧紧吸引住,但是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和圆内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全景,这就会使人引起暇想,并引起了解园林景色的兴趣。强调意境江南私家园林追求的“意境”二字,多以自然

建筑艺术赏析

苏州园林 摘要: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网师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 关键词:苏州园林艺术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苏州园林是中国江苏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吴王阖闾时期,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胜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苏州园林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美景之一。作为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吴”文化底韵。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当地部族自号“勾吴”,苏州称“吴”。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建都于此,其规模位置迄今未变,在世界上也少有。 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的苏州富饶美丽,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格局保持完整,山明水秀,自然景观独具特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风景优美。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采用缩景的手法,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为苏州赢得“园林之城”的美誉。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

苏州古典园林漏窗之美

周伟1,王佳1,蔡平㈣,曹光树2,张亚君z (1苏州大学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江苏苏州215123;2江苏省苏州市园 林和绿化管理局,215006) 摘要:苏州古典园林中有很多构型独特、富含韵味的漏窗,为极具观赏性的园林建筑小品之一。选择了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一些极具特色的漏窗,通过对图案花 纹特点及文化含义的理解,探究和赏析苏州古典园林的漏窗之美。 关键词:苏州园林;古典园林;漏窗 中国古典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传达给世人的是“引而不发,显而不露”的高深思想,用道家虚实论的观点来看就是表达与思想两者之间虚实相生的体现。这样高深 含蓄的思想得益于中华民族独特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审美情趣。在中国文化土壤上 孕育出来的古典园林艺术,同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学、绘画艺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传统的造园艺术往往追求意境上的深邃,从而达到“隔则深,畅则浅”的意 境。造园者常采用欲扬先抑或欲露贝IJ藏的手法,千方百计地将景“遮挡”起来,使 其若隐若现,似有还无。而漏窗这一表现形式的出现,成就了苏州古典园林在意境 表达上的创造。 苏州占典园林漏窗的特征之一就是追求如诗如画的意境。大多数造园活动都是由文人和匦家来主持的,因此不免反应了这些文人和画师的趣味、气质和情操。因 此,苏州古典园林漏窗一开始就与诗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在诗人和画家的苦心经 营下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计成在《园冶》一书中将漏窗称为“漏砖墙”或“漏 明墙”,即设置漏窗的墙体“凡有观眺处筑斯,似避外隐内之义”,这恰好迎合了中 国传统园林的含蓄内在和丰富内涵。《营造法式》中则形象而生动地称漏窗为。花 墙洞”。漏窗的功能不在于空间上的流通和视觉上的流畅,而是在空间上起到相互 渗透的作用,从而产生一种亦幻亦真的独特意境,这也与道家所提倡的虚实相生论 相吻合。 苏州古典园林漏窗的构图样式繁多,姿态万千,形成了不同的图案。在景观设计当中有规则式布局和自然式布局两大类,同样,在漏窗构图艺术当中,按照漏窗 中部的窗芯弯曲变化大致上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硬景漏窗、软景漏窗。“硬景”指 多以规则线条组成漏窗图案的形式,“软景”则指多以较自然、不规则形式的线条 来组成丰富的画面。 作者简介:周伟(1983一).男.安徽铜陵人.苏州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苏州固林艺术与设计。 E—mall:voyage777@smaCOll]。※通讯作者。 南方农业 2009年8月第3卷第8期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造园手法 摘要:文章通过对江南园林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在空间处 理上常用的手法,并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古典园林;空间;布局;自然;意境 A Discussion On The Gardening Art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The Layout Of Garden In The Areas South Of Yangtze River. ZHANG Lei Abstract: Through analytizing the spacious layout of the gardens in t he areas south of Yangtze river, this article introduce the gardening methods of layouting space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In additio n, many examples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statement above. Key words: Classical Gardens; Space; layout; Nature; 中国古典园林荟萃于江南,尤以苏州为胜,多为明清时代的遗存。从造园的历史发展来看,明清园林 较之唐宋的空间范围已在缩小,在本已不大的空间里,再建筑许多庭院,空间上的矛盾也就更加尖锐,主 要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在这样局促的空间里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二是如何使端方齐整的庭院 与自然山水的景境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和谐而完整的园林艺术形象?正由于这种历史发展所形成的 矛盾,和矛盾的解决,园虽一而质已不同。基于这个认识,本文将从“空间布局”这一角度出发,谈一谈 笔者对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认识。 园林布的局,用现代话说,就是在选定园址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使用要 求和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总的构思。它不仅要考虑园林内部空间的现状,还要研究外部空间的现状和特点。 这样的构思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山石、水面、植物、建筑等——进行的,按照美学的规律去创造出 各种适合人们游赏的环境。因此,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所在地段环境的全面认识,分清利弊,扬长避 短;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整体空间中各种环境的丰富想象和高度概括。 1 突破园林空间范围较小的局限,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1.1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 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把居住建筑贴边界布置,而把中间的主要部分让出来 布置园林山水,形成主要空间;在这个主要空间的外围伺机布置若干次要空间及 局部性小空间;各个空间留有与大空间联系起来。这样即各居特色,又主次分明。 在空间的对比中,小空间烘托、映衬了主要空间,大空间更显其大。如苏州网师 园的中部园林:从题有“网师小筑”的园门进入网师园内的第一空间,就是由“小 山丛桂轩”等三个建筑以及院墙所围绕的狭窄而封闭的庭院,庭院中点缀着山石 树木,构成了幽深宁谧的气氛。但当从这个庭院的西面,顺着曲廓北绕过濯缨水 阁之后,突然闪现水光荡漾、水崖岩边、亭榭廊阁、参差间出的景象。也正由于 前一个狭窄空间的衬托,这个近均30米×30米山池区就显得较实际面积辽阔开 朗了。 1.2注意选择合宜的建筑尺度 在江南园林中,建筑在庭院中占得比重较大,因此,很注意建筑尺度的处理。 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一般均取亲切近人的小尺度,体量较小,有时还利用人们 观赏物体“近大远小”的视觉习惯,有意识地压缩位于山顶上的小建筑的尺度, 而造成空间距离较实际状况略大的错觉。如苏州怡园假山顶上的螺髻亭,体量很 小,柱高仅2.3米,柱距仅1米。网师园水池东南角上的小石拱桥,微露水面之 上,从池北南望,流水悠悠远去,似有水面深远不尽之意。 1.3增加景物的景深和层次 在江南园林中,造景深多利用水面的长方向,往往在水流的两面布置石林木 或建筑,形成两侧夹持的形式。借助于水面的闪烁无定、虚无缥缈、远近难测的 特性,从流水两端对望,无形中增加了空间的深远感。

江南园林的造园艺术

楼在江南园林中的布局一般位于园的边侧或后部,以证中部园林空间的完整,同时也便于因借内外和俯览全园景色,如沧浪亭园的看山楼,政园的见山楼、倒影楼,留园的明瑟楼等。 阁楼的一种,除能登高远眺外,主要用于藏书、藏经等。阁的原形为栈道上有覆盖的小屋,下面是木柱支撑架空的平台或通道。阁正式名称见于史书则是“干阑”,也有称“阁”的。早期的功能是庋藏食物,后来进一步发展把藏书画的楼甚至供佛的多层殿堂也称阁。清代民间出现的奎星阁,虽是风水说法的极度发展,但实际功能也是用于远眺。 江南园林中的阁与楼相似,常常楼阁并用。《园冶》曰:“四阿开四牖”,即是一种四坡屋顶、四面皆开窗的建筑物。平面常作方形或正多边形,立面以扇取代墙壁,平座斗拱出挑,上部多重檐。造型高耸凌空,较楼更为完整、丰富。阁在园林布局中由于体量大,造型突出,常常设在要位置,或建筑群的中轴线上,成为园中的主景和空间序列的高潮。 亭只有屋顶没有的小屋。古人把亭与停止通意,是供人停下来休息和集合的地方。在园林中常用来点景、观景、供游人驻足小憩、纳凉、避雨。其特征是玲珑轻巧,从各个角度观赏都有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建筑形象。 亭由屋顶、柱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屋顶形式样,最富于变化。可归纳为重檐、攒尖顶、歇山顶、 顶、平顶及组合顶。柱身部分通透、空敞的居多,也有装窗棂的。台基一般与亭的平面形状相同,常见的有方、长方、五角六角圭、八角、扁八角、圆、扇、十字、字、方胜、套圆、套方、梅花、海棠等形式。 亭的结构与构造以及屋顶的做法南北有别,显示出各自的风格。北方浑厚稳重,江南则纤巧秀丽。亭的选址在江南园林中十分讲究,“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是园林中的构景要素,为了观景,通常先选择好观景角度和距离,使亭在园林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江南园林中,亭多作为组景的主体而位于假山之巅、池水之涯、松柏之荫、幽篁之林,运用“对景”、“借景”、“框景”等手法,创造出多层次的风景画面。 园林运用亭的最早史料是隋唐时代的《大业杂记》:“隋炀帝广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今洛阳)……其中有逍遥亭八面合成,结构之丽,冠绝古今。”明两代,亭的形成则是园林建筑中形式最丰富的内容,江南古典园林中现存的亭子大多是这一时期的遗物。 平面为三角形,三立柱,一般做成单檐攒尖顶、飞檐翘角、轻盈舒展的称“三角亭”。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柱间四壁敞开或辟门窗,做成攒尖顶、歇山顶、卷棚顶、平顶等,立面上有单檐、重檐的称“四边形亭”。这种亭造型最丰富,运最灵活,并可创造出轩、榭、堂、馆等多种空间境界。如拙政园绣绮亭雅正有厅堂之韵致。屋顶形式为攒尖顶,坡度做得很大,陡峻高耸,具有强烈的向上集中感的多角亭,其中八角亭是常见亭中边角最多的一种。多角亭在江南园林中有着突出的主景作用,如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平面圆形,支柱呈圆形轮迹排列,顶部为尖顶,外观上没有屋脊,形如草笠的称“ 亭”,其特点浑硕丰润,无明确的方向性,观赏面完整,在园林布局中多设在山野花径,融合在自然环境中。江南园林中多用单檐,质朴秀丽,如拙政园笠亭,留园舒肃亭等。平面扇形,外曲面柱间敞开,内曲面及两侧面开门辟窗;屋顶二坡,外有两脊,脊角起翘外展;风格清逸淡雅,有明确的方向性的亭称“扇面亭”。如拙政园与谁同坐轩外侧环水,内侧背山,前方隔水与别有洞天相呼应。秋霞圃补亭立于山巅,达到四面有景、处处入画的效果。与其他建筑物组合在一起构成自然残缺的亭称“半亭”。这类亭子一般用在附属园墙,或与花榭组合在一起,起到突出重点的作用。如网师园入口半亭,也有布局在墙的角隅的,以避免转角空间的闭塞感,如狮子林的扇面亭,半园的半亭。还有一种称“组合亭”的建筑,或相同形体的重复组合,或主体与一个或若干个附体的组合,或为亭群。其特征为富于变化,相互衬托,共为一体。如煦园鸳鸯亭即为相同形体的组合,内部却连同一体。 榭供人游憩的水边敞屋,主要起到观景与点景作用。最早的榭只是高台上的木构亭状

江南古典园林(摘记)

《江南古典园林》摘记 春轻柳,夏荷艳,秋枫浓,冬梅烈。 山冈栽松,岸边种柳,山间挂藤,水上放莲,庭中植桂,古屋绕梅,疏竹沿墙,芭蕉立角。中国人讲究欲扬先抑,先藏后露,山重水复。 亭子的顶圆的,基座方:天圆地方。以圆法天,以方系地,纳宇宙芥粒 须弥藏芥子是事实,芥子纳须弥是禅理 佛教“空无学说”;道教“出世思想”儒家“隐逸主张”避世,淡泊为主题。 空间安排:前奏、起始、主题、高潮、转折、结尾形成连续流动的空间,表现诗一般的严谨、散文般精炼的章法。 《拙政园》兰雪堂——清风洒兰雪李白象征主人潇洒如春风,洁净如兰雪的高尚情操。山岛、荷池、松岗、竹坞 水芙蓉——指荷花。芙蓉最早即为莲(荷花)的别名。《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王逸注:“芙蓉,莲华也。”今则多称木芙蓉为芙蓉。也代指美女。 漏窗花纹:水波纹、冰凌纹。水波纹的漏窗更加渲染了水文化的氛围 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待霜亭——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唐代苏州刺史韦应物。 别有洞天,香远益清。玲珑管、嘉实亭、听雨轩、海棠春坞,鸳鸯馆, 卅:卅sà 会意。字从一,从川。“一”指“一世”,等于“三十年”。(《说文》:一世三十年。《字汇》:父子相代为一世。)“川”本指“归向大泽大海的水流”,引申指“归向王者”、“随从王者”。“一”与“川”联合起来表示“一生一世顺从王者”。本义:顺民的一世。转义:三十(年)。说明:古代文字都掌握在帝王的御用学者手里,故汉字的音形义里面渗透着皇权思想。汉字本来就是一种统治工具。 中国传统的吉祥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凤、貔貅、双鱼、蝙蝠、玉兔等。 五行:金木水火土;十二干支纪法;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天干配五行: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si)、午、未、申、酉(you)、戌(xu)、亥(hai)。 十二地支配五行:、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亥、子属水,丑、戌、未、辰属土。 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五行、八卦,天干地支在命相学来说是两个并行的学说,可以说是相互独立的,联系比较少,而天干地支可以表示不同的时辰,而不同的时辰能配五行,这样就可以把天干地支跟五行联系起来

我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就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就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与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就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就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就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就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就是智慧与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就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与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与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与观景的建筑。建筑与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与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就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瞧来,国家的山河都就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就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与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

江南园林艺术特色分析 以江苏境内沧浪亭园为例

摘要:江南古典园林以其造园多样形式、深远意境、巧妙布局等特色甲于天下。本文以沧浪亭为例,从造园形式、造园意境、规划布局三个方面进行简单分析,尤以沧浪亭漏窗的装饰特色、漏窗的图案象征性、空间美感以及从借景对景的角度来分析沧浪亭漏窗的艺术性,以便突出漏窗这种艺术实体在江南园林美学中存在的不可或缺性。 关键词:沧浪亭;漏窗;意境;形式;规划; 沧浪亭始建于宋代,是江南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园林之一。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名亭曰:“沧浪亭”。沧浪亭和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方式一样,运用地形、建筑、植物、水体、道路、园林小品等要素进行构园 1.选地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占地面积1. 1 hm2。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4年)诗人苏舜钦遭贬谪流寓来苏,因感其原址高爽静僻,野水萦绕,遂以四万钱购得,始在水旁筑亭,取名“沧浪亭”。后园几经荒废。清康熙35五年(公元1696年)重修,改建沧浪亭于土阜之上,并建轩、廊等建筑,临池造石桥作为入口处,成为今日沧浪亭的布局基础。 2.布局 沧浪亭以清幽古朴见长,布局和风格在苏州诸名 园中别树一帜。苏州的其他园林,往往以高墙围绕, 自在丘壑。沧浪亭则不落同响,敢于破格,大胆借取 外景,一反高墙深院的常规,融园内园外为一体,具 有山林野趣,向以“崇阜广水”为其特色。以往这里 “积水弥数十亩”,船只可以自由航行,现在园前水面 仍很宽广,在苏州各园中尚属难得。布局以山为主, 水绕园外,成为外景,建筑环山布置。因葑溪河绕园 而过,故未入其园先借河成景。沧浪亭则外临清池, 一泓清水绕园而过,河流自西向东,绕南而出,流经 园的一半。此布局融园内外景于一体,借助“积水弥 数十亩”的水面,扩大了空间,造成深远空灵的感觉。 3.漏窗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窗户的作用是通风、采光,而园林中的漏窗除了具有通风采光的作用外,还具有着与一般住宅的窗不同的特色,《园冶》中称漏窗为“漏砖墙”,亦称“漏明墙”。苏州、上海一带通称“花墙洞”。北方称“花砖墙”或“透空砖墙”。漏窗大多分布在园林建筑的分隔墙面上,以长廊和半通透的庭院为多,形式多样,位置灵活多变,使呆板的墙壁充满了生动的气息,使游人在穿过长廊的时候能够跟着漏窗的变化看到不同的景色,产生动观的意境。 3.1漏窗的装饰性 沧浪亭内曲廊壁上嵌有各式漏窗,共有108种式样,无一雷同,在苏州园林中独一无二。穿过走廊各式各样的漏窗让游人应接不暇,漏窗的外观各式各样,漏窗镂空的花纹也是绚烂多彩。

高中美术: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教案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hinese Architectural Art-Classical Garde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 高中美术教案: 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 杭师院附高罗雪峰 一、古典园林概况 (一)、发展史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 (商)→(西周)囿→(汉代)帝王的离宫、苑囿→(魏晋南北朝)追求自然情趣的私家园林→(唐)发展迅猛,长安附近建别墅,官署建园,唐中叶东都洛阳造园→(五代、宋)首都汴梁、陪都洛阳造园,江南筑山叠石之风很盛→(元明)江南园林发达,遏制→(明中叶)新的生机 园林设计主导思想:诗情画意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 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崇自然野致的风格,唐宋官僚和文人画家将他们的生活思想及传统文学和绘画描绘的意境贯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形成了这种主导思想。高中美术教

案: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 (二)、分类 北方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 江南园林——苏州园林、汾阳别墅 岭南园林——广州越秀公园 (三)古典园林欣赏(录象)请学生讲园林构造: 由木构架结构的厅堂、轩馆、楼阁、亭台、桥廊与山石、湖池、花木组合成景,再配以匾额楹联等书法、诗句,形成了一个供游人直接玩赏且意蕴无穷的景观。 二、古典园林特点 (一)、顺应自然的布局 布局采用曲折多变的手法,和谐地顺着山径、水标或林间安设景点,不人为强求,形成中国园林的特点。“曲”造成景物的深层感,能在有限的面积上,创造出无限的空间效果。 (二)、雅朴恬淡的品格 园林建筑:宁静、简洁、清新 古典殿堂建筑:富丽、作“雕梁画栋”的粉饰 清代戏曲家李渔强调 “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 “但其取其简者、坚者、自然者变之” (三)、空透灵巧的面貌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解说词

苏州古典园林解说词 五百余座,进入了鼎盛时期,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造园风格。 【沧浪亭】 这道水面既是这个园林的天然屏障又让外人能够欣赏到园中的部分景色,这样的格局为沧浪亭所独有。沧浪亭始建于公元十世纪中国的五代时期,是现在苏州城中最为古老的一座古典园林。 这道长廊又称为复廊。一侧临水,可欣赏园外的风光,另一侧在园中依假山环绕,连接起了整个园林。复廊以花墙为间隔,漏窗点缀其中,整个形态随着地势而起伏绵延,是中国园林长廊的经典之作; 园内以这座土石结合的假山为主,主峰高处是座造型古朴、名为沧浪亭的石亭,园林也因此而得名; 百余个漏窗散布全园、构思独特、制作精巧、式样无一雷同,是古典园林中漏窗艺术的典范; 园林中规模不大的竹林随处可见,典雅的建筑错落分布; 庭院间的石子小路弯曲穿行; 一汪绿水深潭锦鲤出没。 沧浪亭九百余年来杰出地诠释着苏州古典园林的幽静之美。遥想当年,远方好友携带着礼品兴冲冲乘船而来,登上沧浪亭与朋友对弈。

时光在山石古树间流逝。在园林之中,中国的文人们品味着人生什么为进退,千古如何算输赢的境界与滋味。 【狮子林】 狮子林是苏州现存唯一的一座始建于公元十四世纪中国元代的园林,它是由一位禅师为纪念他的老师而建造的。园内假山众多,各种造型奇特的太湖石遍布其上、形状怪异。因为佛经中如来说法被比喻为狮子吼,故而这座由佛门子弟建造的古典园林便有了“狮子林”这样一个名称。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叠石为山是模仿自然的主要手法之一,但像狮子林这样以假山为主来点缀园林,几乎是一个孤例,因而又有了“假山王国”之称。 深藏于假山中的这座建筑在一个侧面同时呈现出八个翘角飞檐的建筑奇观。 园内四个表达中国文人生活方式的漏窗堪称一绝。 狮子林将山川的壮丽融入苏州古典园林特有的秀美,独树一帜。 和其它园林一样,狮子林深居于闹市之中,从这个角度看去可以明白苏州的古典园林为何又被称为“城市山林”。 相传几百年前,僧人们曾在这里打坐修禅。而在园林主人的眼中,

中国园林艺术赏析

中国园林艺术赏析 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建造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中国园林形成发展建筑特色意境 一 .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发展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园林建造应始于商周,当时称之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这个时期涌现的名园有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宣帝的“乐游园”等。明、清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园林都是当时的佳作。 二.中国园林的建筑特点 优秀的建筑在园林中本身就是一景。中国古建筑在建筑与环境的配合和协调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有许多精辟的理论与成功的经验。古人不仅考虑建筑物内部环境主次之间、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且也注意到它们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们,在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时候,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等,都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务使建筑的布局、形式、色调、体量等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园林中的桥,可以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变换观赏视线,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园桥在造园艺术上的价值,往往超过交通功能。在自然山水园林中,桥的布置同园林的总体布局、道路系统、水体面积占全园面积的比例、水面的分隔或聚合等密切相关。 园廊,屋檐下的过道及其延伸成独立的有顶的过道称为廊。它不仅是联系室内外的建筑,还常成为各个建筑之间的联系通道,是园林内游览路线的组成部分。它既有遮荫蔽雨、休息、交通联系的功能,又起组织景观、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用。廊的形式和设计手法丰富多样。按结构形式分有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和

浅谈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浅谈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浅谈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滋生与东方文化的土壤中,对自然之景加以概括、提炼,形成了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鲜明格调,成为了世界园林史上的一朵奇葩。江南私家园林以其独特的清雅秀丽,通透轻巧,成为了清代造园艺术的精华,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之称。 关键词:清代江南园林造园山水情趣叠山理水空间感 (一)清代江南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园林自成体系独具风格,私家园林更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而在江南,苏杭则更为集中和突出。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造园最多的时期。经中前期康雍乾三代君主的治理,社会出现了安定繁荣的盛世局面。就文化艺术方面来说,清代总体上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传统,而且获得了很多长足的进步。但在这一时期虽然崇尚文学,由于清政府大兴“文字狱”、禁锢思想和言论,因此很多文人更多地醉心于园林艺术中,使得大量的园林著作及美学思想问世,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造园艺术家”。例如:计成的《园治》,李渔的《闲情偶记》等。 江南私家园林发展至清代,以其浓郁的诗画风情和精湛的造园工艺,成为我国园林史上的一个鼎峰。 (二)山水画情趣与文人气质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国的古典园林就开始定性为山水园。绘画、诗歌和文学影响了造园艺术。尤其是中国山水画,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的直接和深刻。山水画的审美态度和理论,甚至决定了园林艺术的外在形态、发展走向,特别是宋朝以来的造园家将诗画情趣巧妙融进园林中,也使得中国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艺术表现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园林特别是江南私家园林很好地融入了山水画“外师造化,内发心源”的原则,展示出设计者崇尚自然地内心世界。 明代文人茅元仪在观赏其友的影园后说:“园者,画之见诸行事也”。意思是说,此园就是将画中的景物再现于现实中。其实当时的很多文人都有与茅元仪一样,常常参与园林的设计与建筑,并且,将山水画的意境构思、美学理念、意态风格乃至线条色彩、技法手段等都运用进来,体现了“师造化夺天工”的写意特点。 走进江南古典园林,一种具有避利恬静,浪漫飘逸的文人气质形态便映入眼

高中美术鉴赏《第十五讲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五讲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 教材: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全一册 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园林之母”,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帜。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我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不同背景,社 会经济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的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 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 勤劳和智慧。可现代的城市提供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生存环境,学生难以理解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巧妙用心, 更难体会园林中所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人士大夫“一瓢水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的情怀。因此,教师 要准备更多的资料,找一些更直观的展示园林艺术成就的影片资料,通过声音、画面传递更多的信息,让 学生充分了解园林艺术的历史、成就、种类、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的 体会园林的意境、园林艺术追求的审美情趣。b5E2RGbCAP 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
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p1EanqFDPw 2. 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
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DXDiTa9E3d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介绍苏州的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情画意。 2. 介绍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 1. 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
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RTCrpUDGiT 2. 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
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通过多条渠道 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5PCzVD7HxA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方法的研究: 讲授、提问、播放影片、比较、讨论、反思、 教具准备:图片、影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川西园林各自的特点

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川西园林各自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 中国古典园林的地方特色 (一)、江南园林 园林受诗文绘画的影响,追求园林的“诗情画意”。主要分布于江浙一带:苏州的拙政园、溜园、网师园、浪沧厅等。 江南园林有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叠石理水。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太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赏玩。宋徽宗营艮岳,设花石纲专供搬运太湖石峰,散落遗物尚有存者,如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植物园绉云峰,苏州瑞云峰。又发展叠石为山,除太湖石外,并用黄石、宣石等。明清两代,叠石名家辈出,如周秉忠、计成、张南垣、石涛、戈裕良等,活动于江南地区,对园林艺术贡献甚大。今存者,扬州片石山房假山,传出石涛手。戈裕良所叠山,以苏州环秀山庄假山为代表,今尚完好。常熟燕园黄石湖石假山经修理已失旧观。 第二,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江南气候土壤适合花木生长。苏州园林堪称集植物之大成,且多奇花珍木,如拙政园中的山茶和明画家文徵明手植藤。扬州历来以莳花而闻名。清初扬州芍药甲天下,新种奇品迭出,号称花瑞。江南园林得天独厚和园艺匠师精心培育,因此四季有花不断。 江南园林按中国园林的传统,虽以自然为宗,绝非丛莽一片,漫无章法。其安排原则大体如下:树高大乔木以荫蔽烈日,植古朴或秀丽树形树姿(如虬松,柔柳)以供欣赏,再辅以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如丹桂、红枫、金橘、蜡梅、秋菊等)。江南多竹,品类亦繁,终年翠绿以为园林衬色,或多植蔓草、藤萝,以增加山林野趣。也有赏其声音的,如雨中荷叶、芭蕉,枝头鸟啭、蝉鸣等。 第三,建筑风格淡雅、朴素。江南园林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这种文人园风格,后来为衙署、寺庙、会馆、书院所附庭园,乃至皇家苑囿所取法。宋徽宗的艮岳、苑囿中建筑皆仿江浙白屋,不施五彩。清初营建北京的三山五园(见圆明园)和热河的避暑山庄,有意仿效江南园林意境。如清漪园的谐趣园仿寄畅园,圆明园的四宜书屋仿海宁安澜园;避暑山庄的小金山、烟雨楼都是以江南园林建筑为范本。这些足以说明以蕴含诗情画意的文人园为特色的江南园林,已成为宋以后中国园林的主流。北方士大夫营第建园,也往往延请江浙名师为之擘画主持。 (二)、北方园林 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的格调。 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一带:恭王府花园、米万钟勺园(北大一部分)。相对于南方而言,此区雨量较少,华北湖泊较少,不可能像江南既有广袤平原,又有纵横水道,于是,在平原地区高耸的泰山和燕山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象征。水源和水量的限制是北方园林的制约因素。 园林的地方性自然地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山东一带,因比邻江苏,园林有模仿江南园林的迹象,如十笏园,就是园主游历江南而后回家造园。北京园林除了皇家园林占有湖泊之外,王亲贵族只能得到皇家的残羹冷炙,水面不大,有些只能是平地造旱园,即使园中有水,也是水面很小,现代公园亦旱园很多。相对于全园面积,北方园林的水面比率是很少

论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装饰艺术

论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装饰艺术 ——以园内建筑装饰图案为例 论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装饰艺术——以园内建筑装饰图案为例

摘要:园林中的建筑装饰主要呈现出的是一种图案美,是对欣赏者产生的视觉 吸引,而苏州园林中的建筑装饰图案是营造其“精妙绝伦”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主体,而其中的建筑装饰图案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字:苏州古典园林建筑装饰造型、图案 1、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的主要装饰元素及发展 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主体,大多数苏州园林属于私家园林,这是相对于皇家园林而言的,它细腻玲珑的古典气质是独具匠心的,素雅恬静、精巧细致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当时园主人造园时主要把自己的情趣意向倾注于园林中的山水、泉石、花鸟、鱼木,做辅助的是小桥、流水、回廊、曲径、匾额、对联,这些构成了绝妙的园林景观,使得园林意境深邃悠远。本文涉及的苏州园林建筑装饰有亭台楼阁的木质门格窗棂、洞门的造型装饰和取景手法以及庭园回廊中的漏窗装饰。 苏州古典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兴盛于盛唐,在明清时期发展至成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苏州古典园林随着其所属的吴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它的园林文化给这一地区带来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并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多元的艺术形式、深厚的文化涵养而著称。 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有了砖瓦的烧制,秦有花砖,汉画像砖石、瓦当图文并茂,还出现了带龙首兽头的栏杆,魏晋建筑装饰兼容了佛教艺术内容,刚劲富丽的隋唐装饰更为夺人风采。宋代装饰与建筑有机结合,明清建筑装饰风格沉雄深远,清代中叶以后西洋建材应用偏多,但装饰思想大多向传统皈依,纹饰趋向繁荣琐碎,但更细腻。 2、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的木质门窗种类及其装饰图案 苏州园林景观是由植物、建筑、假山、水源、文化等许多有形无形的元素所组成。其中园林建筑,若无各种类型和形态多变的花窗作连接的话,其景观将大打折扣。苏州园林花窗不仅是一种景观,也是苏州文人园林文化的反映。苏州园林的花窗可谓江南园林之窗典范,只要来苏州园林走一回细加品赏,每一个园林就是一座花窗的微型博物馆。 空窗,又称“月洞”,即在空白墙上做成满月形状。其特点:外部景观如画一般镶嵌“画框”之中。观赏的角度不同,画框中的画与人也不同。随着时代的变迁,“月洞”也不拘泥于满轮圆月这种形式了,也有“弦月”“梅花”“桂叶”“花瓶”“双菱”“六角”等形状。一般空窗既有用水磨清砖作边框的,也有用砖砌成一定形状再用纸筋石灰抹涂。如下图

诗化的江南古典园林——无处不在的诗情

诗化的江南古典园林——无处不在的诗情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词《忆江南》,他多情地咏叹了江南的美丽。历史上,赞美江南的诗词太多太多。明清时期,江南一带物产丰美,文化发达,江南以其山水的秀美清秀,更适宜文人雅士居住久留,又以密布的河网,丰富的叠山之石成为构造园林的理想之地。如此的天时地利人和,为江南的造园创造了无比优越的条件。传承中国造园艺术的传统,融入江南文人的气息,江南古典园林便从中国园林中顺理成章地升华出来,呈现出优雅秀美的姿色。 江南古典园林,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还有借助古代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江南古典园林“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徜徉在园林之中,仿佛朗读诗文一般的酣畅淋漓,这是院子无处不在的诗情。江南园林是诗情与画意的物化,无处不入画,无景不入诗,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文化传统在江南园林中均有杰出表现,端庄、含蓄、幽静、雅致,各有千秋。游赏江南园林,无异于品味凝固的音乐,无声的诗歌。

“雨惊诗梦留蕉叶”,这是对江南园林生动的写照;“风裁书声出藕花”,这是对园林意境最好的描摹。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岁月之门,引领着我们走进“江南古典园林”。 江南园林多楹联。大凡亭、堂、楼、阁、轩的柱子上,堂屋前,都不失时机地悬挂上一副楹联,往往是画龙点睛,恰如其分,高度概括出园子的自然美和建筑美,表露出园主人的人生哲学和社会心态,人们很自然地要驻足品读。拙政园的“梧竹幽居”,楹联是“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和建筑及周围的环境十分协调。品味对联,你的眼前会不自觉地幻化出一种美丽的境界,感觉到眼前粼粼清波,磊磊假山、清风明月,虚实相济的迷人境界。扬州个园里“壶天自春”轩前的楹联则是古人诗歌的糅合,“淮左古名都,记十里珠帘,二分明月;园林今胜地,看千竿寒翠,四面烟岚”,借用得不露痕迹,也十分符合当地的气氛,显示出不同反响的气韵。 网师园内有一副郑板桥书写的对联“曾三颜四,禹寸陶分。”引自四个典故,大意是说曾子每天自我反省,颜子不听不为不符法制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言论,古代大禹对一寸光阴的珍惜,东晋陶侃刻苦好学。园内还有一副叠字抱柱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仿杭州西湖花神庙联,描写“看松读画轩”前四季明媚秀丽的风光和休闲的生活状态。“寻寻觅觅”取自李清照的《声声慢》,不过扫却原词的伤感;“莺莺”源自《西厢记》;“燕燕”来自唐代元稹《会真记》;“卿卿”本为晋代王安丰妻对王安丰的爱称;“朝朝暮暮”出自宋玉的《高糖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此联曼妙,连绵回环,极富柔情。 沧浪亭石柱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更是著名了,抒写自然美景是大自然赏赐给人类的无价之宝,近处的水、远方的山均饱含深情。这是一集联,上联出自欧阳修的《沧浪亭》长诗“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