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压力容器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压力容器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压力容器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总则

1.1、本规程规定了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表面、近表面缺陷的磁粉检测方法。

1.2、本规程适用于本企业铁磁性材料制压力容器的磁粉检测工作。

2、.引用标准

GB 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

GB12604.5 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

GB/T5097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

GB/T16673 无损检测用黑光源(UV-A)辐射的测量

JB/T6063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材料技术条件

JB/T6065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试片

JB/T6066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环形试块

JB/T8290 磁粉探伤机

NB/T47013.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容规》

3、一般要求

3.1、磁粉检测人员

3.1.1、从事磁粉检测的人员应满足NB/T47013.1的有关规定。

3.1.2 磁粉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小数)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的规定;并一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

3.1.3 磁粉检测程序

磁粉检测程序如下:

a)预处理;

b)磁化;

c)施加磁粉或磁悬液;

d)磁痕的观察与记录;

e)缺陷评级;

f)退磁;

g)后处理。

3.2、设备要求

3.2.1、磁粉检测设备应符合JB/T8290标准的要求。

3.2.2、当使用磁轭最大间距时,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45N的提升力,交叉磁轭至少应

有118N的提升力。

3.3、磁粉、载体及磁悬液

3.3.1、磁粉应具有高磁导率、低矫顽力和低剩磁,并应与被检工件表面颜色有较高的对比度。磁粉粒度和性能的其他要求应符合JB/T6063的规定。

3.3.2、湿法采用水或低粘度油基载体作为分散媒介。若以水为载体时,应加入适当的防锈剂和表面活性剂,必要时添加消泡剂。油基载体的运动粘度在38℃时小于或等于3.0mm2/s,使用温度下小于或等于5.0mm2/s,闪点不低于94℃,且无荧光和无异味。

3.3.3、磁悬液浓度应根据磁粉种类、粒度、施加方法和被检工件表面状态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情况下,非荧光磁粉的磁悬液浓度范围:配制浓度:10-25g/L;沉淀浓度(含固体量):1.2-2.4mL/100mL。测定前应对磁悬液进行充分的搅拌。

3.4、标准试件

3.4.1、标准试片主要用于检验磁粉检测设备、磁粉和磁悬液的综合性能,了解被检工件表面有效磁场强度和方向、有效检测区以及磁化方法是否正确。标准试片有A1型、C型、D型和M1型,其规格、尺寸和图形应符合JB/T4730.4的要求。A1型、C型和D型标准试片应符合GB/T23907的规定。

3.4.2、磁粉检测时一般应选用A1:30/100型标准试片。当检测焊缝坡口等狭小部位,由于尺寸关系,A1型标准试片使用不便时,一般可选用C:15/50型标准试片。为了更准确的推断出被检工件表面的磁化状态,当用户需要或技术文件有规定时,可选用D 型或M1型标准试片。

3.4.3、标准试片使用方法:

a) 标准试片适用于连续磁化法,使用时,应将试片无人工缺陷的面朝外。为使试片与被检面接触良好,可用透明胶带将其平整粘贴在被检面上,并注意胶带不能覆盖试片上的人工缺陷。

b) 标准试片表面有锈蚀、褶折或磁特性发生改变时不得继续使用。

3.4.4、磁场指示器是一种用于表示被检工件表面磁场方向、有效检测区以及磁化方法是否正确的一种粗略的校验工具,但不能作为磁场强度及其分布的定量指示。

3.5、磁化电流类型及其选用

3.5.1、磁粉检测常用的电流类型有:交流、整流电流(全波整流、半波整流)和直流。

3.5.2、磁化规范要求的磁化电流值为有效值,整流电流值为平均值。

3.6、磁化方向

磁化方向包括纵向磁化、周向磁化和复合磁化。

3.6.1、纵向磁化:检测与工件轴线方向垂直或夹角大于或等于45°的缺陷时,应使用

纵向磁化方法。纵向磁化可用下列方法获得:a) 线圈法;b) 磁轭法;

3.6.2、周向磁化:检测与工件轴线方向平行或夹角小于45°的缺陷时,应使用周向磁化方法。周向磁化方法可用下列方法获得:a) 轴向通电法;b)触头法;c)中心导体法;d)偏心导体法。

3.6.3、复合磁化:交叉磁轭法

3.6.4、焊接接头的典型磁化方法

磁轭法、触头法、绕电缆法和交叉磁轭法的典型磁化方法参见NB/T47013.4-2015附录B(资料性附录)。

3.7、磁化规范

按NB/T47013.4-2015的有关规定选用。

3.8、质量控制

3.8.1、磁粉检测用设备、仪表及材料应在试用期内保持良好。

3.8.2、每天检测工作开始前,用标准试片检验磁粉检测设备及磁粉和磁悬液的综合性能(系统灵敏度)。

3.8.3、对于新配置的磁悬液,其浓度应符合JB/T4730.4的要求。对循环使用的磁悬液,每天开始工作前,应进行磁悬液浓度测定。

3.8.4、对循环使用的磁悬液,应每周测定一次磁悬液污染。测定方法是将磁悬液搅拌均匀,取100mL注入梨形沉淀管中,静置60min检查梨形沉淀管中的沉淀物。当上层(污染物)体积超过下层(磁粉)体积的30%时,即可判定磁悬液污染。

3.8.5、检测前,应进行磁悬液润湿性能核查。将磁悬液施加在被检工件表面上,如果磁悬液的液膜是均匀连续的,则磁悬液的润湿性能合格;如果液膜被断开,则磁悬液中润湿性能不合格。

3.8.6、磁粉检测设备的电流表,至少半年校准一次。当设备进行重要电气修理或大修后,应进行校准。

3.8.7、电磁轭的提升力至少半年核查一次。在磁轭损伤修复后应重新核查。

3.9、安全防护

3.9.1、轴向通电法和触头法检验不应在易燃易爆的场合使用;使用在其他地方,也应该预防起火燃烧。

3.9.2、使用水磁悬液检测承压设备时,应防止绝缘不良或电气短路。

3.9.3、使用干法检验时,要求通风良好,并应注意防尘。

3.10、被检工件表面的准备

3.10.1、工件被检区表面及其相邻至少25mm范围内应干燥,并不得有油脂、污垢、

铁锈、氧化皮或其它粘附磁粉的物质;表面的不规则状态不得影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否则应做适当的修理,修理后的被检工件表面粗糙度Ra≤25μm;如被检工件表面有非磁性涂层,能够保证涂层厚度不超过0.05mm,经检测单位(或机构)技术负责人同意和标准试片验证不影响磁痕显示时可带涂层进行磁粉检测,并归档保存验证资料。

3.10.2、采用轴向通电法和触头法磁化时,为了防止电弧烧伤工件表面和提高导电性能,应将工件和电极接触部分清除干净,必要时应在电极上安装接触垫。

3.10.3、若工件有盲孔和内腔,宜加以封堵。

3.10.4、为增强对比度,经标准试片验证后,可以使用反差增强剂。

3.11、检测时机

焊接接头的磁粉检测应安排在焊接工序完成之后进行。对于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磁粉检测应根据要求至少在焊接完成24h后进行。除另有要求,对于紧固件和锻件的磁粉检测应安排在最终热处理之后进行。原材料、零部件的磁粉检测按本企业工艺文件进行。

4、检测方法

4.1、根据不同的分类条件,磁粉检测方法的分类按NB/T47013.4表5。

4.2、干法

4.2.1、干法通常用于交流和半波整流的磁化电流或磁轭进行连续法检测的情况,采用干法时应确认检测面和磁粉已经完全干燥,然后再施加磁粉。

4.2.2、磁粉的施加可采用手动或电动喷粉器以及其他合适的工具来进行。磁粉应均匀的撒在工件被检面上。磁粉不应施加过多,以免掩盖缺陷磁痕。在吹去多余磁粉时不应干扰缺陷磁痕。

4.3、湿法

4.3.1、湿法主要用于连续法和剩磁法检测。采用湿法时,应确认整个检测面被磁悬液润湿后,在施加磁悬液。

4.3.2、磁悬液的施加可采用喷、浇、浸等方法,不宜采用刷涂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均不应使检测面上磁悬液的流速过快。

4.4、采用连续法时,被检工件的磁化、施加磁粉的工艺以及观察磁痕显示都应在磁化通电时间内完成,通电时间为1s~3s,停施磁悬液至少1s后方可停止磁化。为保证磁化效果应至少反复磁化两次。

4.5、交叉磁轭法

使用交叉磁轭时,四个磁极端面与检测面之间应尽量贴和,最大间隙不应超过

1.5mm。连续拖动检测时,检测速度应尽量均匀,一般不应大于4m/min。

5、磁痕显示的观察、评定与记录

5.1、缺陷磁痕的观察

5.1.1、缺陷磁痕的观察应在磁痕形成后立即进行。

5.1.2、非荧光磁粉检测时,缺陷磁痕的评定应在可见光下进行,通常工件被检表面可见光照度应大于或等于1000lx;当现场采用便携式设备检测,由于条件所限无法满足时,可见光照度可以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500lx。

5.1.3、除能确认磁痕是由于工件材料局部磁性不均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之外,其他磁痕显示均应作为缺陷处理。当辨认细小磁痕时,应用2~10倍放大镜进行观察。

5.2、磁痕的评定

对所有由缺陷引起的相关显示,必须定性并按照NB/T47013进行分级和评定。

5.3、磁痕的记录

评定为超标缺陷的磁痕显示必须进行记录,并返修,按原探伤方法进行检测直合格。

6、复验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要复验:

a) 检测结束时,用标准试片验证检测灵敏度不符合要求时;

b) 发现检测过程中操作方法有误或技术条件改变时;

c) 合同各方有争议或认为有必要时。

7、退磁

7.1、退磁一般要求

规定检测后加热至7000C以上进行热处理的工件,一般可不进行退磁。在下列情况下工件应进行退磁:

a)、当检测需要多次磁化时,如认定上一次磁化将会给下一次磁化带来不良影响;b)、如认为工件的剩磁会对以后的机械加工产生不良影响;

c)、如认为工件的剩磁会对测试或计量装置产生不良影响;

d)、如认为工件的剩磁会对焊接产生不良影响;

e)、其他必要的场合。

7.2、退磁方法

退磁可分为交流退磁法和直流退磁法两种。

7.3、剩磁测定

工件的退磁效果一般可用磁场强度计测定。剩磁应不大于0.3 mT,或按产品技

术条件规定。

8、检测报告

8.1、应按照现场操作的实际情况详细记录检测过程的有关信息和数据。磁粉检测记录除符合NB/T47013.1 的规定外,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检测执行的工艺规程和(或)工艺卡编号;

b)检测设备器材的名称和型号;

c)磁粉种类、磁悬液浓度和施加磁粉的方法;

d)磁化方法和磁化规范;

e)环境条件;

f)检测灵敏度校验、标准试片或标准试块;

g)检测部位或其示意图;

h)相关显示记录及其位置示意图;

i)记录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

8.2 应依据检测记录出具检测报告。磁粉检测报告除符合NB/T47013.1 的规定外,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委托单位、被检工件名称和编号;

b)检测部位;

c)检测结果、质量等级评定;

d)报告签发及日期。

编制:审核:日期: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编制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编制 2012年3月 第一节一般知识 一、概念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由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两部分组成。 1、通用工艺规程 通用工艺规程又称检验规程、工艺程序,是指本单位对结构件、承压设备和其他产品,在制造、安装、在役检验等方面对产品质量检测时,需要进行无损检测的通用的技术规定或规则,是原则性的指导文件,同时应符合有关标准、规程、法规的要求,并满足顾客的要求;针对某一类产品的特点进行编制,提出共有的规定,以便于统一实施;以文字说明为主,图表为辅,具有一定的覆盖性和通用性。 2、工艺卡 工艺卡是根据通用工艺的规定和要求及有关标准和合同委托要求,针对某一具体产品、工件编制的专用工艺卡,要求检测工艺参数具体,检测方法和程序明确,以图表为主,适当辅以文字说明,在专用工艺卡的各项参数均要有具体数值,操作者可以直接运用这些数据操作。 二、编制依据和原则 1、依据 (1)依据现行执行的标准和法规。如: ?《xx入级规范》、《xx建造规则》、《固容规》等等; ?CB/T3558、CB/T3559、GB/T3323、JB/T4730等等; ?国家颁布的相关文件。 (2)依据顾客的要求,即依据本单位顾客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大多数顾客的要求进行明确的解答,提出处理意见。 (3)依据本单位技术水平,仪器装备情况,编制的工艺规程应做得到,切实可行。 2、原则 (1)遵照国家现行执行的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在检测工艺上可以比国家或行业现行执行的标准、法规更细,更具体,要求更高。在质量验收时应同时满足顾客要求和国家或行业现行执行的标准、法规。 (2)应根据本单位无损检测人员技术水平,检测能力应针对本单位或委托方产品特点,作到简明扼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工艺措施。如现场检测,只编入需要的内容。 (3)工艺规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要写清楚做什么、由谁去做、采用什么设备和辅助器材、什么时机做、按什么标准做等,并明确对工作人员和责任人员的资质要求。 (4)标准中需要确认的项目,应经确认后方可编入通用工艺如: ?UT耦合补偿的规定; ?检验的时机; ?自行制作的工作试块。 ?检测过程中采用的检测方法、检测工艺参数等内容应经试验和评审合格后方可使用。 (5)通用工艺中应采用本单位的一些行之有效和做法,如采用探头、专用工艺,但必须进行评审。 (6)通用工艺要求文字简练明确,对经常使用的参数和有关计算应预先计算好,列成图表。

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中文版

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焊缝超声检测人员具备的资格、仪器、探头、试块、检测技术方法和质量分级等。 本规程适用厚度为5/16 in.~8 in.之间的坡口焊缝和热影响区的超声检测。 本规程按AWS D1.1-2010的要求编写。 2.引用标准、法规 AWS D1.1-2010 钢结构焊接规范 ISO 9712-2005 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鉴定与认证 3.检测人员 3.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按《ISO 9712-2005 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鉴定与认证》的要求。经理论和实践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等级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 3.1.1检测人员每年应检查一次身体,其矫正视力不低于1.0。 4.探伤仪、探头和试块 4.1探伤仪 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器,其工作频率范围为1MHz~6MHz,仪器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仪器应具有60dB以上的可调衰减器,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 dB的误差在±1dB 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 4.2探头 4.2.1晶片面积一般不应超过500mm2,且任意一边长原则上不大于25 mm 。 4.2.2单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应大于2度,主声束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 4.3仪器和探头的系统性能 4.3.1在达到所检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灵敏度余量应≥10dB。 4.3.2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30 dB ,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6dB 。 4.4超声检测的一般方法 4.4.1扫查覆盖率 检测时探头的每次扫查覆盖率应大于探头直径的15%。 4.4.2探头的移动速度 探头的扫查速度不应超过150mm/S。当采用自动报警装置扫查时,不受此限。 4.4.3扫查灵敏度 扫查灵敏度不得低于基准灵敏度。 4.4.4采用机油、浆糊、甘油和水等透声性好,且不损伤检测表面的耦合剂。 4.4.5检测准备 4.4. 5.1所确定检测面应保证工件被检部分均能得到充分检查。

压力容器及操作工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

压力容器及操作工安全操作 规程 (完整正式规范)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压力容器及操作工安全操作规程 第一条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 压力容器根据各自的特性和在生产工艺流程中的作用, 都有其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操作内容一般包括:操作前的检查。开机准备、开启阀门、启动电源、调整共况、正常运行与停机程序等。尽管各种压力容器使用的工况不尽一致, 但其操作却有共同的安全额操作要点, 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压力容器主要的安全操作要点如下: 1、压力容器严禁超温超压运行。 (1)避免误操作造成超温超压事故。 (2)由于容器内物料的化学反应而产生(或增大)压力的容器, 往往是由于加料过量或物料中混有杂质, 使容器内反应后生成的气体密度增大或反应增大或反应过速而造成超压。 (3)贮装液化气的容器常因装量过多或意外受热、温度升高而发生超压。因为容器内一旦充满液体, 则每升高1℃就会增大十_大气压。 (4)贮装易于发生聚合反应的碳氢化合物的容器, 因容器内部部门物料可能发生聚合作用释放热量, 使容器内气体急剧升温而压力升高。

(5)用于制造高分子聚合的高压釜(聚合釜)有时会因原料或催化剂使用不当或操作失误, 使物料发生爆聚(即本来应缓慢聚合的反应在瞬时内快速聚合的全过程)释放大量热能, 而冷却装置又无法迅速导热, 因而发生超压而酿成严重爆炸事故。 2、操作人员因精心操作, 严格遵守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或工艺操作规程。 3、压力容器应做到平稳操作。 4、不拆卸紧螺栓。 5、有关换热容器的操作, 换热容器是使工作介质在容器内进行热量交换, 以达到生成工艺过程中所需要的将介质加热或冷却的目的。 6、要坚守岗位, 各个生成工艺过程中使用的压力容器, 特别是反应容器, 随着容器内介质的反应及其它条件的影响, 往往会出现异常情况, 例如:停电、停水、停汽或发生火灾等需要操作人员及时进行调节和处理, 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7、坚持容器运行期间的巡回检查。 8、认真填写操作记录: (1)生产指挥系统下达的调度指令, 包括开机方案、工艺指标及要求等均应准确地记录下来; (2)进出容器的各种物料的温度、压力、流量、时间、数量和间歇操

无损检测通常工艺标准规范标准规章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编制: 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

目录 第1章编制说明............................................... (3) 第2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5) 第3章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21第1节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4第2节承压设备钢板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9第3节承压设备用钢锻件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32第4章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5第5章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9) 第6章工艺卡附表............................................... .44第1节射线检测工艺卡.......................................... .44第2节超声检测工艺卡.. (45) 第3节磁粉检测工艺卡 (46)

第4节渗透检测工艺卡 (47)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对金属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工作。 1.2引用标准和编制依据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版) 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JB/T4730.1?4730.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实施细则》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Q/JS.YLRQ--2008《质量保证手册》 1.3人员资格及职责 1.3.1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质量监察机构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等级证书。1.3.2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校正视力不得低于5.0,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1.3.3检测人员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工作质量。 1.3.4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要求距离400mn能读出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1.3.5检测操作人员必须按委托单要求并同时根据检测工艺规程进行操作,做好检测记录及签发检测报告。 1.3.3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职责见《岗位职责》。 1.4无损检测方法使用原则

2015最新渗透检测工艺规程..

3本工艺依据下列标准、法规及技术文件 GB/T12604.3 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 TSG Z8001-2013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GB/T 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 GB/T 12604.3 无损检测渗透试块通用规范 JB/T7523 渗透检测用材料 NB/T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NB/T47013.5-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渗透检测 TSG G0001-2012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T 16507-2013 锅壳锅炉 GB/T 16508-2013 水管锅炉 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R0005-2011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 150-2011 压力容器 4 名词术语 4.1 公称厚度:检测对象名义厚度,不考虑材料制造偏差或加工减薄。 4.2 相关显示:缺陷中渗出的渗透剂所形成的迹痕显示,一般也称为缺陷显示。 4.3 非相关显示:与缺陷无关的外部因素所形成的显示。 4.4 伪显示:由于渗透剂污染及检测环境等所引起的渗透剂显示。

5 检测人员 5.1渗透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小数)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并一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 5.2渗透检测人员必须按TSG Z8001-2013《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要求进行培训考核,取得渗透检测资格证书。并且由公司向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进行执业注册后,只能从事渗透检测方法与等级的无损检测工作。 5.3渗透检测人员资格级别分为Ⅰ级(初级)、Ⅱ级(中级)和Ⅲ级(高级)。 5.4质量等级评定及检测报告签发应有取得Ⅱ级或Ⅲ级资格证的人员担任,且资格证应在有效期内。 6 设备和器材 6.1 渗透检测剂 渗透检测采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渗透检测剂包括渗透剂、清洗剂和显像剂。 6.1.1CKM使用的渗透检测剂为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型号为:HP-ST(渗透剂)、HD-ST(显像剂)、HR-ST(清洗剂)。供应商为吴江宏达探伤器材有限公司(附有详细说明书、各项参数与合格证明书)。 6.1.2渗透检测剂的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a)渗透检测剂用喷罐式必须标明生产日期和有效期、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及氯、氟、硫元素含量证明书。 b)应存放在温度为10℃~50℃的暗处保存,并应避免阳光照射。 c)其喷罐表面不得有锈蚀,喷罐不得出现泄漏。 d)渗透检测剂必须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对工件无腐蚀,对人体基本无毒害作用。 e)如有更高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另行商定。 6.2光照度计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 第四版 宜兴制药设备厂 发布日期2004年9月15日实施日期2004年10月1日 目录 一、关于贯彻实施“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的通知 二、目录 1 三、编制说明 2 1. T.Z04-01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规程 3 2. T.Z04-02材料标记移植工艺规程10 3. T.Z04-03划线下料通用工艺规程16 4. T.Z04-04氧—乙炔切割工艺规程18 5. T.Z04-05空气等离子弧切割工艺规程20 6. T.Z04-06封头圆筒制造通用工艺规程21 7. T.Z04-07压力容器组装工艺规程24 8. T.Z04-08钢制压力容器焊接通用工艺规程27 9. T.Z04-09钢制压力容器焊条电弧焊工艺规程37 10.T.Z04-10钢制压力容器埋弧自动焊工艺规程38 11.T.Z04-11钢制压力容器钨极氩弧焊工艺规程40 12.T.Z04-12碳弧气刨工艺规程41 13.T.Z04-13钢制压力容器焊缝隙返修和修补工艺规程43 14.T.Z04-14管壳式换热器通用工艺规程45 15.T.Z04-15强度胀接工艺规程49 16.T.Z04-16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管理规定51 17.T.Z04-17晶间腐蚀通用工艺规程54 18.T.Z04-18不锈钢酸零部件膏剂酸洗钝化工艺规程56 19.T.Z04-19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工艺规程 58 20.T.Z04-20水压试验操作规程61

21.T.Z04-21致密性试验操作规程63 22.T.Z04-22气压试验通用工艺规程65 23.T.Z04-23压力容器涂敷运输包装工艺规程67 编制说明 本规程是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文件的汇编,共23项通用规程。 为了不断改进和发展,对这些规程进行了更新,文件代号有前置代号和后置代号构成,前置代号有通用(TongYong)和制造(ZhiZao)组成,选取汉语拼音中第一个字母通用为T、制造为Z后置代号有年号和文件号组成,。 例T Z 04 01 文件顺序号 年份 制造 通用 压力容器通用制造工艺规程中第一个文件编号为:T.Z04-01 本手册中各规程均由技术科归口解释。 本厂制造的非《容规》控制的容器及其它产品,均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规程 文件号:T.Z04—01 编制说明 1.为使压力容器的制造符合安全技术法规的要求,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厂产品和加工设备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程。 2.本规程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容器的制造。 3.由于产品制造中的焊接、探伤、水压试验、气密性试验、油漆、包装等工序已有单项“规程”、“守则”,本规程不再制定。 4.本规程是压力容器制造的基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遵守设计图样和产品工艺过程卡的有关规定,并满足本规程的要求。 5.操作部门对本规程负责贯彻执行,检验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6.本规程由技术科归口并负责解释。 一.矫形和净化 本工艺适用于钢材在划线、下料前的矫形和净化。 1.钢板矫形 钢板不平会影响划线质量、造成切割弯曲,从而影响产品制造质量,因此,钢板在加工制造前必须进行矫形。 1.1手工矫形:将钢板放在平台上,用锤锤击,或用专用工具进行矫形,手工矫形的工 具有大锤小锤及型锤(不得有锤痕)。 1.2机械矫形:将钢板放在专用矫形机(平板机)上进行,钢板纵向大波浪,弯曲也可在 圈板机上进行矫形。 1.3火焰矫形:通常用氧—乙炔火焰加热钢材变红,然后让其快速冷却,使变形得到矫 正。 2.钢板的不平度一般不得超过表1的规定数值。 表1 单位:mm

tofd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参考版

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文件编号:2013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鹰扬智能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1编制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1) 2引用标准、规范 (1) 3术语定义 (2) 4检测人员要求 (2) 5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 (3) 6检测表面要求 (6) 7检测时机 (6) 8T0FD检测技术工艺 (6) 8.1 TOFD检测基本程序 (6) 8.2检测前准备 (7) 8.3表面盲区确定 (8) 8.4横向缺陷 (8) 8.5探头-12dB声场测试 (8) 8.6与其他无损检测方法的综合应用 (9) 8.7现场条件要求 (10) 8.8检测准备 (10) 8.9检测系统设置和校准 (15) 8.10 检测 (17) 8.11数据文件的命名规则 (18)

8.12焊缝检测记录 (18) 9检测数据分析和解释 (19) 9.1检测数据的有效性评价 (19) 9.2相关显示和非相关显示 (19) 9.3缺陷位置的测定 (20) 9.4缺陷尺寸测定 (22) 9.5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等级分类 (22) 10编制专用检测工艺卡 (26) 11检测流程 (21) 12检测记录、报告和资料存档 (21) 附件1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工艺卡 (29) 附件2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报告 (32) 附件3T0FD检测返修通知单 (37) 附件4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记录 (39)

1编制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了保证本公司检测工作质量,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特制定本通用规程,本规程对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TOFD)中各环节质量控制要求作出了规定。本通用规程适用于以下焊接接头的TOFD检测。 1.1材料为碳素钢或低合金钢; 1.2全焊透结构型式的对接接头; 1.3工件厚度t: 12mm< t < 100mm不包括焊缝余高,焊缝两侧母材厚度不同时,取薄侧厚度值)。 1.4与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撑件和结构件的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可参照本规程使用;对 于其他细晶各向同性和低声衰减材料,也可参照本规程使用,但要考虑声速衰减。 1.5对于非特种设备的TOFD检测,参照本作业指导书执行。 2引用标准、规范、文件 2.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 4730.1?5 -2005 2.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0部分: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NB/T4701 3.10 2.3《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4-2010 2.4《钢制球形储罐》GB12337-2010 2.5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05577:2000) GB/T12604.1 2.6上海鹰扬智能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特种设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按NBT47013-2015修改)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特种设备磁粉检测方法及质量分级要求。本规程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制特种设备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表面,近表面缺陷的检测,不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和其他非铁磁性材料的检测。 与特种设备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如有磁粉检测要求,也可参照本规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 NB/T47013-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GB50235-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11533-1989标准对数视力表 JB/T6063-1992磁粉探伤用磁粉技术条件 JB/T6065-2004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试片 JB/T8290-1998磁粉探伤机 3、一般要求 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公司培训,掌握焊接基本知识和焊接缺陷种类,并经考核合格,还应 符合下列规定。 3.1 磁粉检测人员 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 5.0(小数记录值为 1.0), 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并1年检查1次,不得有色盲。 3.2 磁粉检测程序 a)预处理; b)磁化;

c) 施加磁粉或磁悬液; d) 磁痕的观察与记录; e) 缺陷评级; f) 退磁; g) 后处理。 3.3 磁粉检测设备 3.3.1 设备磁粉检测设备应符合JB/T8290 的规定。 3.3.2 提升力当使用磁轭最大间距时,交流电磁轭至少有45N 的提升力;直流电磁轭 至少应有 177N的提升力,交叉磁轭至少应有118N的提升力(磁极与试件表面部隙为0.5mm)。 3.3.3 辅助器材一般应包括下列器材: a) 磁场强度计; b) A i型、C型试片、标准试块和磁场指示器; c) 2-10 倍放大镜; d) 白光照度计。 3.4 磁粉、载体及磁悬液 3.4.1 磁粉磁粉应具有高磁导率、低矫顽力和低剩磁,并应与被检工件表面颜色有较高的 对比 度。磁粉粒度和性能的其他要求应符合JB/T6063 的规定。 3.4.2 载体湿法应采用水或煤油等低粘度油基载体作为分散媒介。以水为载体时,应加 入适当的防锈剂和表面活性剂,必要时添加消泡剂。 3.4.3 磁悬液 a) 以磁膏配制时可按生产厂家推荐比例加水配制。使用前应对配制磁悬液进行充分

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全

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 一、对于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安全要求如下: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必须是受过培训,经过考核并取得操 作资格证书的人员,必须了解压力容器基本结构和主要技术参数,熟悉操作工艺条件;压力容器管理制度。 2、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熟悉本岗位 的工艺流程,有关容器的结构、类别、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性能,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掌握处理一般事故的方法,认真填写有关记录。 3、执行《国家劳动总局压力容器安全监查规程》进行维护 检修、使用和管理。 4、压力容器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定期进行检查、试 压、探伤和变形的测定。 二、对使用、管理部门的要求 1、生产部监督压力容器的正确使用,车间要维护好压力容 器。 2、使用容器的单位,应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和容器的技术 性能制定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3、压力容器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压力、温度条件使用, 不得在超温、超压和超负荷下运行。变动温度、压力控

制指标,报请领导批准,方可变动。 4、使用容器的单位,必须对每台压力容器进行编号、登记、 建立设备档案。 5、加强容器、管道的防腐工作,容器和管道外表面要经常 喷刷保持油漆完整。 6、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应经培训考试合格,严格遵守安全操 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定时、定量、定线的进行检查。 7、设备部对容器的使用、维护、检验和管理进行全面监督。 8、容器内部有压力时,不得对主要受压元件进行任何修理 和紧固工作。 9、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容器,在投入使用前,应做内外部 检验,必要时做全面检验。 (1)停断使用二年以上,需要恢复使用的; (2)由外单位拆卸调入将安装使用的; (3)改变或修理容器主体结构,而影响强度的; (4)更换容器衬里的。 10、压力容器配备的安全装置,要定期进行检查,并保证安 全附件齐全,灵敏可靠,发现不正常现象及时处理。11、压力容器发生异常现象,如工作压力、介质温度或壁温 超过许可值,采取措施仍不能使之下降;受压件发生裂纹、鼓泡、变形、泄漏等缺陷;安全附件失效;紧固体破坏等不能安全运行,操作者有权采取紧急措施及时报

无损检测通常工艺处理制度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目录 第1章编制说明....................................... .?.?.3 ?… 第2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壬 第3章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21… 第1节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4 第2节承压设备钢板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9 第3节承压设备用钢锻件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32 第4章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5… 第5章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9 - 第6章工艺卡附表.................................. .44… 第1节射线检测工艺卡..................................... :44… 第2节超声检测工艺卡.................................. 45… 第3节磁粉检测工艺卡.................................. 46… 第4节渗透检测工艺卡..................................... 47---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对金属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锅炉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工作。

PT渗透工艺规程(2015版)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承压设备的液体渗透检测方法和质量分级。 本规程适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在制造、安装及使用中产生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 GB/T 12604.3 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 JB/T7523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用材料 JB/T 6064 无损检测渗透试块通用规范 NB/T 47013.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5097 黑光源的间接评定方法 GB/T 5616 常规无损探伤应用导则 GB/T 16673 无损检测用黑光源(UV-A)辐射的测量 JB/T 9213 无损检测渗透检查 A型对比试块 JB/T 9216 控制渗透探伤材料质量的方法 3 检测的基本要求 渗透检测的基本要求应符合本规程下列规定。 3.1 渗透检测人员 3.1.1从事渗透检测人员必须持有PTⅡ级资格证书,PTⅠ级人员只能从事渗透检测的辅助工作。3.1.2渗透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并一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 3.2 渗透检测剂 3.2.1渗透检测剂包括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和显像剂。 3.2.1.1 渗透剂的质量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 ⑴渗透剂应装在密封容器中,放在温度为10℃~50℃的暗处保存,并应避免阳光照射。各种渗透剂的相对密度,制造厂应在说明书中明确规定,并标明有效期限。 ⑵自配散装渗透剂,应根据提供的配方说明书规定进行配制和校验。校验方法是用对比试块将自配渗透剂与购置的渗透剂进行灵敏度比对试验,以不低于购置的渗透剂灵敏度为合格标准。 ⑶对正在使用的渗透剂进行外观检验,如发现有明显的混浊或沉淀物、变色或难以清洗,则应予以报废。 ⑷各种渗透剂用标准试块进行性能对比试验,当被检渗透剂显示缺陷的能力低于标准规定的灵敏度时,应予以报废。 ⑸荧光渗透剂的荧光效率不得低于75%。试验方法应按JB/T 7523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3.2.1.2 显像剂的质量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

磁粉探伤检测工艺

磁粉探伤检测工艺规程 1 适用范围 1.1 本规程规定了铁磁性材料及其产品的磁粉探伤方法和检测工艺。 1.2 本规程适用于造船、修船、海洋工程及军工产品的铁磁性材料磁粉探伤。 1.3 本规程不适用于陆用锅炉压力容器产品的铁磁性材料探伤。 2 引用标准 GB3721-8 3 磁粉探伤机 ZBJ04006-87 钢铁材料的磁粉探伤方法 JB/T606 3-92 粉探伤磁粉技术条件 JB/T6065-92 磁粉探伤用标准试片 JISG0565-74 钢铁材料的磁粉探伤试验方法及缺陷磁粉花纹的等级分类 AWS D1.1-2001 美国焊接协会无损检验标准 3 探伤人员 3.1 从事磁粉探伤人员的视力,校正后应不低于1.0,并不得有色盲和色弱。 3.2 从事磁粉探伤人员应具有国内外各船级社互相认可的Ⅱ级以上资格证书。 4磁粉探伤设备 4.1 磁粉探伤设备应符合GB3721—83《磁粉探伤机》的规定 4.2 我厂使用的磁粉探伤设备采用便携式电磁轭和永久磁铁探伤仪。 4.3 电磁轭磁极间距50—200 n皿,交流电磁轭应具备44N以上提升力(磁吸力)。直流电磁轭应具有177N提升力(磁吸力)。4.4 旋转磁场的磁极间距为100—120 mm。 交流磁轭在被探工件表面上行进扫查时,四个磁轭端面与探测面之间间隙不超过2.0 mm。激磁安匝数不得低于1300ATx 2。4.5 使用电磁轭和旋转磁场探伤仪,被探工件不必做退磁处理。 5磁粉和磁悬液 5.1磁粉应具有高导磁率和低剩磁材料制成。 磁粉颗粒之间不应互相吸引,用磁称量法检验时,其称量值应大于7—10g。测试磁悬液浓度时,非萤光磁粉每100mL悬浮液的体积中为1.2—2.4mL的浓度。萤光磁粉应符合JB/T6063-92《磁粉探伤用磁粉技术条件》的规定,每100mL体积为0.1—0.5mL。5.2 磁粉材料应采用经有关技术监督部门验收合格的产品。颗粒度应均匀。湿法用的磁粉平均颗粒度为2—10μm,最大颗粒度不大于45μm(即大于320目)。 5.3 磁粉的材料成份不同,颜色不同,符号也不同。红色(棕色)磁粉为Fe2O3。黑色磁粉为Fe 3O4。磁粉颜色应与被探工件表面有鲜明的对比度。 5.4 湿法磁悬液的配制:磁粉浓度为10—20g/L, 其载液可以是水和煤油加变压器油。当用水为载液时,磁悬液中应加入少量的分散剂、防腐剂和消泡剂。 6 标准试片 6.1 使用A型磁粉探伤用标准试片,应符合JB/T6065-92《磁粉探伤用标准试片》的规定。 6.2 标准试片用来校验探伤装置,磁粉、磁悬液和操作工艺等综合性能。 6.3 A型标准试片灵敏度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分别是15/100μm;30/100μm;60/100μm。分子为人工槽深,分母为试片厚度。 6.4 A型灵敏度试片的形状、尺寸发生变化时,不得继续应用,应更新相对应的新的试片。 7 磁化方式、方向和时间 7.1 电磁轭和旋转磁场的磁粉探伤仪应有足够的磁通量。电磁轭磁探仪对工件局部磁化时,两磁轭极之间产生纵向磁场,探测横向裂纹。旋转磁场磁探仪是由两个轭状电磁铁以90夹角组合,以不同相位的两相交流电激励,在交叉磁轭中间的空间形成一个旋转磁场.来探测各个方向的表面和近表面裂纹。 7.2 电磁轭式探伤仪进行纵向磁化探测时,要将磁轭交叉移动,使其磁力线方向大致相互垂直。且磁轭每次移动覆盖区域要

简单压力容器规程

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简单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和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称的简单压力容器是指结构简单、危险性较小的压力容器。 第三条本规程适用于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简单压力容器: (一)容器由筒体和平封头、凸形封头(不包括球冠形封头),或者由两个凸形封头组成; (二)筒体、封头和接管等主要受压元件的材料为碳素钢、奥氏体不锈钢; (三)设计压力小于或者等于1.6MPa; (四)容积小于或者等于1000L; (五)工作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并且小于或者等于1000MPa·L; (六)介质为空气、氮气和医用蒸馏水蒸发而成的水蒸气; (七)设计温度大于或者等于-20℃,最高工作温度小于或者等于150℃; (八)非直接火焰的焊接容器。 第四条本规程也适用与简单压力容器相连接的以下连接件: (一)与外部管道或者装置用螺纹连接的第一个螺纹接头、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兰密封面、专用连接件或者管件连接的第一个密封面; (二)简单压力容器开孔部分的承压盖及其紧固件; (三)非受压元件与简单压力容器本体连接的焊接接头; (四)所用的安全阀、爆破片(帽)、压力表、水位计、测温仪表等安全附件。 第五条本规程不适用于下列压力容器: (一)军事装备、核设施、航空航天器、海上设施和船舶使用的压力容器; (二)机器上非独立的承压部件(如压缩机缸体等); (三)危险化学品包装物; (四)灭火器; (五)快开门式压力容器; (六)移动式压力容器。 第六条简单压力容器的材料、设计、制造、检验检测和使用管理应当满足本规程的要求。 第七条申请简单压力容器制造许可的制造单位其产品应当先进行型式试验,并且合格。 第八条进出口简单压力容器的监督管理应当满足《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九条研制和开发简单压力容器产品,其技术要求与本规程规定不一致时,制造单位应当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结论性报告,并且约请有检验检测资格的第三方对其安全性能进行检测,将所做试验的依据、条件、结果和第三方的检测报告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批准,方可进行制造和销售。 第十条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第二章材料 第十一条简单压力容器用材料的质量及规格应当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主要受压元件材料生产单位应当提供材料质量证明书(原件)或者加盖材料供应单位检验公章及经办人章的有效复印件。 第十二条简单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一)供货状态为热轧或者正火的镇静钢; (二)碳含量(熔炼分析,下同)不大于0.25%,磷和硫含量均不大于0.045%; (三)室温下标准抗拉强度规定值的下限小于540MPa。 第十三条与主要受压元件相焊接的所有零部件,必须采用与主要受压元件材料性质相适应当的材料。第三章设计 第十四条从事简单压力容器设计的单位应当具备A1级、A2级、C级、D1级或者D2级中的任一项压力容器设计资格。

NB47013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目录 第一篇总则 第二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第三篇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第四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第五篇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总则 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工艺规程规定了射线检测(RT)、超声波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探伤(PT)四种无损检测的工艺方法。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无损检测。 1.2 引用标准 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 3)《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 4)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1.3一般要求 1.3.1 选择原则 1.3.1.1 特种设备RT、UT、MT、PT的选择及抽检率应按《容规》、《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GB150、GB151及图样的要求执行。 1.3.1.2 有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后24小时后,才能进行焊缝无损检测。 1.3.1.3 对要求无损检测的角接接头、T型接头,不能进行RT或UT检测时,应进行表面无损检测。 1.3.1.4 凡铁磁性材料制成的特种设备及零部件,优先使用MT检测表面缺陷 确因结构形状等原因不能使用MT检测时,方可采用PT检测。 1.3.2 检测人员 1.3. 2.1 从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必须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1.3. 2.2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1.3. 2.3 各种检测方法的报告,均由II级以上资格人员签发,并加盖公章。 1.3. 2.4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1.3. 2.5 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 1.3. 2.6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从事射线评片人员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磁粉(MT)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11讲解

广州番禺潮流水上乐园建造有限公司 磁 粉 检 测 工 艺 规 程 工艺规程版本号:CL/Y01-2016 二零一六年一月一日

1.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应于本公司对大型游乐设施磁粉检测方法及质量分级的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制造的大型游乐设施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表面、近表面缺陷的检测,不适于奥氏体不锈钢和其它非铁磁性材料的检测。 与大型游乐设施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如有要求也可参照本规程进行磁粉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刊物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11533-1989 标准对数视力表 GB/T 16673-1996 无损检测用黑光源(UV-A)辐射的测量 NB/T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JB/T 6063-1992 磁粉探伤用磁粉技术条件 JB/T 6065-2004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试片 JB/T 8290-1998 磁粉探伤机 3. 一般要求 磁粉检测的一般要求除应符合NB/T47013.1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3.1 磁粉检测人员 磁粉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 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的规定。并1年检查1次,不得有色盲。 3.2 磁粉检测程序 磁粉检测程序如下: a) 预处理; b) 磁化; c) 施加磁粉或磁悬液; d) 磁痕的观察与记录; e) 缺陷评级; f) 退磁; g) 后处理。 3.3 磁粉检测设备 3.3.1设备 磁粉检测设备应符合JB/T 8290的规定。本公司采用CJX-220E交流磁粉仪,仪器编号:15876

压力容器发货包装工艺规程

压力容器发货包装工艺规程 2013-11-25发布2013-12-01实施张家港韩中深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压力容器发货包装工艺规程 一、目的 本规程是张家港韩中深冷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发货时的包装标准,检验员应按照本规程进行出厂前的验收。 二、发货包装要求 对于压力容器的包装压力容器及设备,包装应根据容器的使用要求、结构尺寸、重量大小、路程远近、运输方法(铁路、公路、水路)等特点选用相应的结构和方法。容器的包装应有具有足够的强度,能保证经受多次搬运和装卸,并安全可靠地抵达目的地。 三、包装要求 3.1一般容器的包装 裸装时,应具有足够刚性的不可分拆的大件或特大件,下部设置托架支撑,上用拉紧箍拉紧,以防止滚翻和窜动;框架,用型钢或方木等制成牢固的框架将容器或零部件可靠的置于其中;包扎,对运输和装卸中不易损伤与散式、规格较大且数量较少的零部件,可采用软材料包装然后再用铁丝或扁钢牢固扎紧。 3.2有特殊要求容器的运输包装 ①不锈钢制压力容器,运输包装的特殊要求如下: a)装运前将容器内各种残留物、油渍、水渍彻底清除干净; b)起吊时,可采用尼龙吊带或有保护套管钢丝绳,严禁用钢丝绳直接捆扎在容器上起吊,在运输包装过程中应采取其他措施防止可能产生的铁、铜等有害离子的污染; c)在运输包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耐蚀表面的各种损伤,如耐蚀表面的钝化(氧化)膜在运输包装过程中受到破坏,应采取措施予以恢复并达到原定技术要求。 3.3管口包装防护的要求 a)法兰口的包装应符合:法兰整体采用塑料薄膜缠绕,必须不少于三层,确保法兰无外漏的情况下,用胶带进行封口。 b)对于焊接破口的接管,如提交允许应采用金属或塑料环形保护罩在接管端部,保护罩应采用适当方式固定,如图样允许,金属罩可点焊在接管外侧,但不应点焊在待焊坡口上。对于不能采用上述包装的,可以采用塑料薄膜缠绕(要求塑料薄膜与管子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缠绕必须不少于三层,然后用胶带封口。 c)所有裸露的阀门,整体采用塑料薄膜缠绕,要求无外露,缠绕层数不得低于三层。d)所有螺纹接口应采用六角头螺塞或螺帽堵上,外螺纹也可采用塑料罩保护。 3.4阀门仪表的包装防护要求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范培训文件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目录 第1章编制讲明 (3) 第2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5) 第3章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21) 第1节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4) 第2节承压设备钢板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9) 第3节承压设备用钢锻件超声检测及质量分

级 (32) 第4章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5) 第5章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9) 第6章工艺卡附表 (44) 第1节射线检测工艺卡 (44) 第2节超声检测工艺卡 (45) 第3节磁粉检测工艺卡 (46) 第4节渗透检测工艺卡 (47)

第一章编制讲明 1.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对金属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的差不多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工作。 1.2 引用标准和编制依据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版) 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JB/T4730.1~4730.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实施细则》 《放射卫生防护差不多标准》 Q/JS.YLRQ--2008《质量保证手册》 1.3 人员资格及职责

1.3.1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质量监察机构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等级证书。 1.3.2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校正视力不得低于5.0,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1.3.3检测人员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工作质量。 1.3.4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1.3.5检测操作人员必须按托付单要求并同时依照检测工艺规程进行操作,做好检测记录及签发检测报告。 1.3.3 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职责见《岗位职责》。 1.4 无损检测方法使用原则 1.4.1 射线和超声检测要紧用于承压设备的内部缺陷的检测;磁粉检测要紧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渗透检测要紧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 1.4.2 铁磁性材料表面检测时,宜采纳磁粉检测。 1.4.3 当采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对承压设备的同一部位进行检测时,应按各自的方法评定级不。 1.4.4 采纳同种检测方法按不同检测工艺检测时,假如检测结果不一致,应以危险度大的评定级不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