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1)

海康威视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1)
海康威视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1)

平安城市解决方案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

2015-11-11

1智慧城市概述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

多年的发展,城市化步伐不断加

快,每年有1500万人口进入城

市。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会

有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城

市,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城市

社会。相关媒体曾报道1980年

中国城市人口比例仅20%,而到2010年这一比例达到45%,是世界上城市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的增多、资源紧缺、构成城市的每个系统都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威胁。如城市健康医疗中看病挂号难、医疗费用高的问题;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减少行政费用支出之间平衡的问题;水资源短缺导致经常停水的问题;用电高峰期不得不停电的问题等。城市化虽然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城市要保持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需要转方式、调结构、提升解决突发性事件的能力让城市可持续发展。

自2009年美国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以来,目前以美国、欧盟各国、韩国、日本、新加坡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十一五”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信息化相关政策,实施了“金字工程”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重大信息化工程,大大推进了包括城市信息化在内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信息化的热点集中在“数字城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地理、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确保基础信息网络

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城市数字化、智慧化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数字城市是把信息数字化,更快、更方便、更准确的传输。相比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有更广泛互联互通能力;更强的感知能力和认识能力;整个城市具有较为完善的行为意识和调控能力,具有多平台协同能力;智慧城市具有成熟的信息到知识智能转换机制和建立在这种机制之上的决策能力。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加强物联网、云计算、感知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中的综合应用,全面信息化,以此为基础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增值的应用方面的服务,促进产业转型。智慧的城市意味着在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更合理的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几年前我国开始推动数字城市、电子政务的建设,在新一轮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中,我国目前主要以电子政务和智慧城管为政府信息化起点,以物联网应用作为基础建设重点,把ICT以灌输的方式渗入城市的所有行业,力求加快建设,尽快达到城市的智慧化。但也存在着如缺乏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多头建设、多头管理,“信息孤岛”;对信息基础设施集约统一建设认识不足,形成“摊大饼”发展模式,利用效率低下;没有把信息化作为一项战略性、持续性的工作,缺少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支撑等诸多问题。

2智慧城市总体规划设计

“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长远的工程。首先要了解“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从而确定“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点;了解城市信息化现状与基础,明确现有基础;解读“十二五”规划、了解各领域的需求,加上明确的智慧城市建设关键点和城市的现有基础,确定总体需求。然后指定总体的建设思路,如建设方针原则、建设目标、建设任务等。然后要大力宣传,“智慧城市”建设不是一个组织,一个个人能做好的工作,必须政府领导,全民参与,进行大力宣传,让大家知道“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好处,一起推进建设。再是做好“智慧城市”建设的综合保障工作。最后进行“智慧城市”的总体规划以及建设的分步实施。

智慧城市规划总体思路

“智慧城市”这个复杂长远的工程,由保障体系、标准体系、关键技术、信息基础支撑、产业体系、智慧应用体系、评估体系组成。保障体系、标准体系、关键技术是建设的保障,信息基础、产业体系是建设的支撑,应用体系是建设的功能,评估体系是建设的衡量标准。

智慧城市体系结构

?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包括组织流程保障、政策保障、资金保障、人才保障、组织保障、法律保障等“智慧城市”的建设保障。

?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包括“智慧城市”各个组成部分的建设标准,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标准还不是很完善,但也有如《GB/T28181-200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智慧城市”建设指南》、《地市级信息互联互通共享交换规范》、《地市级信息管理设计指导》、《地市级数据资源中心设计指导》等标准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关键技术

“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包括物联网相关技术、云计算相关技术、智能技术、应用技术、ICT技术、空间信息技术、运维管理技术等。

?信息基础支撑

信息基础支撑包括感知设施、网络传输、数据仓库、应用支撑、高性能计算、海量存储、信息安全等。

?产业体系

“智慧城市”应用的背后是智能设备和技术,必然涉及通信设施、网络设备、传感设备、软件、计算设备、海量存储、信息安全设备等信息基础支撑。它们构

成了一条长长的产业链。包括物联网产业、通信产业、软件产业、光电产业、工业设计产业等共同构成智慧城市产业体系并支撑智慧城市应用体系的运行。智慧产业包括如物联网制造业、物联网服务业等新兴技术产业,还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

应用体系

“智慧城市”应用体系主要政府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的智慧应用,包括智慧政务、智慧安全、智慧交通、智慧安居、智慧医疗、智慧园区、智慧农业等。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是将建设目标、实施目标、知识体系、建设体系、技术应用、实现成果等所需的信息要素集成为总体方案,是“智慧城市”纲领性和路线性的建设宗旨、目标和实施战略。“智慧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要保证同所在城市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内容与任务的总体战略上的一致性,设计出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相应的业务应用平台。制定“智慧城市”系统工程分期和分阶段实施的工作内容和任务以及具体项目实施的策略、措施、方法和计划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是“智慧城市”系统工程实施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是“智慧城市”超大型信息系统开发的第一步,其质量直接影响“智慧城市”建设的成败。“智慧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确定“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然后再总体框架的基础上分期进行“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总体框架设计分为硬件层、大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用户展现层。

智慧城市总体框架

?硬件层

硬件层包括传感设备、定位设备、终端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计算设备等信息基础设施。

?大数据层

大数据层主要包括支撑城市管理、服务的全部数据,包括市民卡数据、城市管理数据、公共服务数据、视频数据、分析数据、电子政务相关数据等。在大数据的基础上以云计算的方式进行存储和计算,进行数据共享和数据挖掘,为城市管理及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包括J2EE、ESB等给予SOA的基础中间件,数据交换、统一认证、门户、系统管理、资源管理等组件,综合信息与系统集成平台、数据资源管理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数据存储分析展现平台、可视化管理系统等。

?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包括城市综合管理、城市市民卡、城市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管理、城市公共卫生、城市公共设备监控管理、应急指挥、电子政务公众服务、城市公共信息服务等服务政府及便民的应用。

表现层

表现层通过人性化界面、单点登录、门户管理、门户信息发布、信息检索等以门户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使用界面。

根据目前国内城市发展的需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应放在政府、城市管理、社会民生服务、产业经济的全面信息化方面。

智慧城市规划设计重点

政府信息化包括加强政府云计算数据资源中心、协同办公平台、电子政务平台、网上行政审批等方面的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化包括城市大城管、城市应急指挥、城市公共安全、城市智能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社会民生信息化是通过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实现城市一卡通、智慧教育、智慧文化、智慧旅游、智慧金融、电子商务、智慧安监、智慧社区等智慧服务;产业经济的信息化主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加强企业服务平台、企业资源管理平台、企业流程再造、企业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物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目前业界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读各有侧重,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应用,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人的参与,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智慧效果,认为智慧首先要智能,通过科技手段提升生活品质和服务质量。综合这一理念的发展源流以及在多个行业中实践的总结,凭借多年的积累,依靠业内领先的自主核心技术和可持续研发能力,设计出包括智慧安全、智慧交通、智慧安居、智慧安监、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智慧水务、智慧园区等解决方案。

3.1 关键技术

“智慧城市”是国际社会发展的方向,虽然有着不同的定位,但都离不开核心技术,这也是当今社会对“智慧城市”的评判标准。“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物联网技术、虚拟化、大数据处理技术、云存储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空间信息网格技术、数据融合技术、应用技术、运维管理技术等多种关键技术。经过多年的积累,在物联网、大数据处理、云存储、智能科学、应用技术、运维管理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技术成果,助力于“智慧城市”各个子领域的建设。

3.1.1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将多种传感器部署于城市各个角落,能够采集大量的监测数据信息。这些数据具有时间与空间属性,可以将城市现实活动反映到网络虚拟空间上,进而将这些信息汇集,通过数据分析,能够挖掘新的价值。将所有城市中的现实事物在互联网上聚合就构成了物联网。

“智慧城市”建设中主要采用五项物联网技术。

(1)通过传感器采集能源消耗、交通、生产消耗等各种城市活动信息

(2)汇总采集的数据

(3)分析汇总的数据

(4)将数据分析结果“可视化”并发送给居民,让居民的生活更便捷、生活质量更高

(5)基于对数据的分析,优化控制城市的各项活动与基础设施

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之后迎来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但就目前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物联网仍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缺乏关键技术、缺乏高效的协调机制、高端集成服务能力不强等,其实际应用将是一项非常庞大、复杂的工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视频监控可以通过智能分析技术,实现车牌识别、人流统计、身份识别、异常行为判断、周界防范、报警等多种功能,其中某些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可以预见的是,视频监控将成为物联网应用最先、最重要突破口之一,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物联网也叫传感网,感知部分分为身份感知、位置感知、图像感知、状态感知等部分。立足于多年对图像感知相关技术的研究,在物联网图像感知方面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在视频图像处理技术、视音频编码技术、视频分析与模式识别技术方面的研究处于业界领先地位。目前已在公安、金融、交通、电力等多个行业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并有大量的视频传感器在各行业使用。通过视频传感器的应用采集城市活动的信息,通过视频综合管理平台将信息汇总后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大屏等输出设备将数据分析结果“可视化”展现给用户,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可视化”的视频信息做出相关决策。

3.1.2 云计算技术

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社交网络、电子商务与移动通信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以“PB”为单位的结构与非结构化数据信息的新时代。云计算出现之前,传统的计算机是无法处理如此大量、并且不规则的“非结构化数据”的。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信息存储、分析和挖掘手段,可以便宜、有效地将这些大量、高速、多变化的终端数据存储下来,并随时进行分析与计算。

云计算是由分布式计算、并行处理、网格计算发展来的,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目前,对于云计算的认识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云计算仍没有普遍一致的定义。通俗的理解是,云计算的“云”就是存在于互联网上的服务器集群上的资源,它包括硬件资源(服务器、存储器、CPU等)和软件资源(如应用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等),本地计算机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发送一个需求信息,远端就会有成千上万的计算机为你提供需要的资源并将结果返回到本地计算机,这样,本

地计算机几乎不需要做什么,所有的处理都在云计算提供商所提供的计算机群来完成。云计算按照服务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将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S、将平台作为服务PaaS和将软件作为服务SaaS。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包括:并行处理、分布式缓存、虚拟化、关系型及非关系型数据库、分布式文件系统、计费管理、负载均衡等。

在虚拟化、并行处理、非关系型数据库、分布式文件系统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开发经验。包括利用虚拟化技术提高存储的磁盘利用率、增加存储管理灵活性、提升存储性能等,利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建立高可用、可扩展的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系统,利用并行处理技术进行海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利用非关系型数据库对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存储与检索等。

3.1.2.1 大数据处理技术

在未来的“智慧城市”中,会有越来越大的吞吐量和监控数据、越来越高的数据处理需求、越来越多的面向互联网的应用,所以需要强有力的大数据处理平台进行支撑。

现代社会的信息量增长速度极快,这些信息里又积累着大量的数据,其中包括个人数据和工业数据。预计到2020年,每年产生的数字信息将会有超过1/3的内容驻留在云平台中或借助云平台处理。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那么我们如何高效地存储和管理这些数据,如何分析这些数据呢?目前Hadoop是公认的处理大数据的标准平台。在互联网领域。Yahoo! 通过集群运行Hadoop,以支持广告系统和Web搜索的研究;Facebook借助集群运行Hadoop,以支持其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百度则使用Hadoop进行搜索日志的分析和网页数据的挖掘工作;淘宝的Hadoop系统用于存储并处理电子商务交易的相关数据;中国移动研究院基于Hadoop的“大云”(BigCloud)系统用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并对外提供服务。

针对“智慧城市”的大数据处理的需求,在Hadoop系统上进行了深度开发,开发出了HDH(海康大数据平台)系统。HDH系统在应对大数据处理中的存储问题,采用了分布式存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提高了读写速度,并扩大了存储容量。HDH系统在应对大数据处理中的计算问题,采用分布式计算框架,提高了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利用HDH系统,进行海量的人脸数据检索、海量交通数据

的挖掘、海量文本数据的全文检索等。

HDH包含了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和分布式计算框架等多套组件,实现面向海量的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分布式存储与计算。HDH的高容错特性,使得系统整体可靠性得到提升。HDH可以部署在低廉的计算机集群中,降低投入成本。 HDH具备灵活的横向扩展能力,使其可以按需进行配置。有了HDH系统,使得“智慧园区”中的大数据存储、检索、分析与挖掘更加高效。3.1.2.2 云存储技术

随着数据处理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智慧领域高清视频的大规模应用,“智慧城市”中需要存储的数据和应用的复杂程度在不断提高,例如视频数据需要长时间持续地保存到存储系统中,并要求随时可以调用,对存储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未来的复杂系统中,数据将呈现爆炸性的海量增长,提供对海量数据的快速存储及检索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存储系统建设将成为“智慧城市”未来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应用存储虚拟化技术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所以云存储可以认为是配置了大容量存储设备的一个云计算系统。

依据云存储的功能特点,公司专门针对大容量视频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以及满足“智慧城市”领域特殊的应用需求,量身设计了一套视频云存储监控系统。视频云存储系统主要由存储管理节点和存储节点(物理存储设备)两部分组成。

视频云存储管理节点是视频云存储系统的核心节点,作为云存储系统的调度中心负责云存储系统资源管理、索引管理、计划管理、策略调度等。视频云存储节点作为云存储系统业务的具体执行者,负责视频数据存储、读取、存储设备管理、存储空间管理等。

3.1.3 智能科学

智能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主要有脑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智能分析等学科共同研究智能行为的理论和实现技术。

智能科学为智慧城市提供智慧的技术基础,支持对智慧城市中海量信息的智能识别、融合、运算、监控和处理等功能。

在视频智能分析部分有深入研究。通过行为分析技术、车牌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视频拼接技术等对视频进行智能分析。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获取例如交通等信息的宏观状态,可进行套牌车辆实时侦测、跟车研判、频度统计、区域碰撞等关联性分析。通过智能分析、数据挖掘得到关键数据,为相关职能部门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3.1.3.1 行为分析技术

智能行为分析系统主要基于背景建模技术:在静态场景(摄像机不发生位移)下查找出以人为主要防范对象的动态目标,并根据设置的报警规则进行报警。在平安城市监控系统建设中可用于学校、住宅小区、高级写字楼、工厂、政府机关、派出所审讯室、高速公路等重点监视区域,用于检测可疑目标入侵、跨越警戒面(虚拟围墙)、人员聚众、可疑逗留人员、非法停车、可疑物品遗留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警,将目标可疑行为处置在事态的可控阶段。

3.1.3.2 车牌识别技术

车牌识别技术能实现对当前车辆的车牌进行抓拍、车牌号码识别功能。在平安城市可视化防控系统中,主要应用高清卡口监控系统以及高清电子警察监控系统,实现对过车的实时抓拍,并实现号牌识别、车身颜色识别、车型识别等,利用该技术和相关业务管理平台实现过车信息的实时记录。

3.1.3.3 人脸识别技术

人脸识别是利用视频抓拍后对抓拍图像进行生物特征数据的提取并保存,主要包括抓拍保存、识别比对、检索查询等功能,在社区出入口、重要卡点部位(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等)部署,实现对进出人员人脸信息的采集,一方面可用于小范围内可疑人员的围堵拦截,一旦在系统部署区域检测到可疑人员人脸时产生报警,另一方面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可建设人脸信息库,为后期的案件排查、人员排查做好基础工作,人脸识别系统已历经众多项目的考验,在多个平安城市项目中成熟商用。

3.1.3.4 视频拼接技术

城市监控区域多、范围广,对于像广场、机场跑道、公路等场所视频信息采集均需要多个摄像机才能涵盖,在监控中心浏览监控画面时需要开启多个监控窗口,视频浏览画面不连续,导致个别重要监控环节往往被忽略。针对该情况,视频拼接软件应运而生,通过视频拼接算法库将同步好的多幅画面拼接成一副图像并显示,实现对拼接后画面图像的录像和区域展示,该软件可以横向实现1~8个,纵向1~2个图像进行拼接,并去除重合部分,矫正形变,使得监控区域更广、效果更佳。

3.1.3.5 视频质量诊断

视频诊断技术是针对视频画面质量进行监控告警的应用技术和解决方案。采用按计划配置手段,实现对前端视频监控图像画面的轮巡检测,一旦检测到监控画面图像丢失、亮度异常、图像色偏、条纹干扰、雪花干扰、PTZ云台控制等异常情况时,及时产生报警通知维护人员,有效保证了视频监控的图像质量,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

3.1.4 应用技术

针对“智慧平安城市”、“智慧安居”、“智慧水务”、“智慧安监”、“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智慧城市”子领域的应用特点,针对不同行业定制开发了视频监控应用管理平台,平台以实战业务应用为导向,以视频图像应用为手段,构建大安防体系架构。视频监控应用管理平台,采用了构架和构件、工作流、XML和Web Services、平台集成等应用技术。

3.1.

4.1 构架和构件技术

基于构架和构建的软件体系结构能够通过对系统构造的理解来提高有关软

件工作人员的系统设计和系统分析能力,分析,从而在系统组织、结构重用、运行模式、系统分析和系统维护等方面降低软件设计和开发的成本,促进软件系统生产的效率提高。

采用基于构件的技术和UML建模语言来进行系统的设计,实施迭代式的设计开发。统一建模语言(UML)具有直观化,明确化特点,是构建和文档化软件系

统产物的通用可视化建模语言。UML可以与所有的开发方法、生命阶段、应用领域和媒介一同使用。

3.1.

4.2 工作流技术

视频监控应用管理平台中各应用子系统都将采用分布式构件进行搭建,为将来的构件重用和组成基于工作流和集成流的高级的中间件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各种领域构件建成功以后,可以通过基于工作流的高层中间件来进行高层次的集成。

工作流过程定义语言将现存的构件通过工作流结合起来,通过工作流引擎执行工作流来实现新的系统流程和功能,而不必重新开发新的应用构件,大大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重用性,最终可以达到适应变化迅速的用户需求的目的。

3.1.

4.3 XML 和Web Services 技术

视频监控应用管理平台当中的数据具有多源异构的特点,对于此类数据的处理首先要求对数据的描述要有简单易行的一套标准。XML是现在流行的数据交换标准,特别适合表述和交换复杂的数据对象和类型。在信息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系统把XML作为数据格式描述的统一标准,并纳入数据规范的制定当中。另外Web Services 技术支持XML,SOAP,WSDL, UDDI等开放标准,可以通过HTTP协议实现穿越防火墙的软件互操作和数据交换,实现跨越各种技术的软件集成。

3.1.

4.4 平台集成技术

(1)企业服务总线(ESB)

“智慧城市”中视频监控应用管理平台需要为治安防控、交通管理、城市可视化管理和社会服务等业务提供服务,在技术架构上需要解决多协议、多接口的问题。目前,业界正逐渐采用企业服务总线 ( Enterprise Service Bus, ESB) 的IT架构,该架构的基本构件是抽离于应用系统上的业务数据, 仅对业务数据做路由、日志、出错处理等流程操作,便于各接口之间的调用,避免应用间点到点的连接,以便于接口的维护,灵活性、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都十分良好。

(2)标准化应用扩展技术

在与用户交互的应用层,各智慧子领域的信息集成平台以微内核的理念和预

留扩展点的方法延伸了应用体系的扩展性。各智慧子领域的信息集成平台就类似于操作系统,应用 APP 就类似于在操作系统上安装的应用软件,通过实现实战平台的应用扩展点,并满足应用层标准化的技术规范,应用 APP 就可以安装到平台中来,并且可以做到动态安装和加载。

通过标准化应用扩展技术,能极大地提升了“智慧城市”信息集成平台的应用扩展范围,而且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开发对应的应用 APP,而且新开发的应用 APP 可以做到动态安装和部署,以及已有的过时应用 APP 也可以及时升级和下架,能更方便地扩展城市管理、企业和家庭安全服务相关的各种应用,使系统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和更为长久的生命力。

3.1.5 智能可视化管理技术

可视化管理是在充分吸取全国各个行业视频监控工程前期建设的经验基础上,面向业务应用,以“怎么应用,就怎么建设”这一全新的理念进行设计。重点解决“用”的需求,分成“管”和“用”两个方面,“管”包括业务监管和运维管理,“用”包括视频应用和业务应用,主要特征为高清、智能、大联网,满足面向行业的业务安全管理和系统安全运行需求,“高清”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可视化,“智能”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管理,“联网”能够最大限度地共享资源和深化应用,可视化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业务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的综合效益与服务水平。

3.1.6 运维管理技术

“智慧城市”离不开运维管理平台和长效运维机制。“智慧城市”中设计到多个部分的运维管理。在“智慧城市”中视频监控系统运维管理方面有成熟的解决方案。通过运维管理平台可以对系统运行进行全面监控和维护。监控对象包括:基础设施、系统、数据、管理工具、人员等各方面。监控内容包括:硬件状态、运行情况、异常情况、在线离线状态等。可采用智能巡检技术,自动、智能检测前端摄像机、智能箱、网络、主机、应用软件的运行状态,仪表盘式展示系统运行状态。

同时,通过运维管理平台可实现专业化的服务流程,实现对运维人员、备品

备件、运维绩效等进行管理,以报表的方式呈现各种运维统计数据,为系统管理提供评价依据和决策信息。

可视化运维管理体系可视化运维状态展现

3.2 智慧专项

3.2.1 智慧安全

“平安城市”是“智慧城

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平安

城市”建设从二十世纪初期年开始

兴起,“平安城市”建设的内容随

着社会管理的创新和信息技术的进

步而变得更加先进、更加丰富多彩。

近来,公安部向全国公安机关部署了视频图像信息整合与共享工作任务:“以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为核心,全面建设和优化视频监控系统及共享平台,建立和完善视频图像信息深度应用机制,推动跨区域、跨部门、跨警种的视频监控系统有效整合和视频图像信息共享,提升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深入推进公安机关科技强警工作,预防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这一任务的目标旨在2015年之前,完成全国公安机关科技强警建设的技术升级。不难看出,目前“平安城市”建设重点已经不是视频有没有的阶段,而是提升到视频综合应用的“智慧型平安城市”的建设阶段。“智慧型平安城市”的目标是做到社会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住宅安全…

“智慧型平安城市”目前已从大安防体系过度到应急指挥体系。在可视化防控方面,以治安应用为主线的大联网问题、大集成问题目前已经很好的得到了解决,以此为依托可进行情报分析研判、数据挖掘、串并案、预测预警等应用。在可视化指挥方面,各警种(治安、刑警、交警、消防、城管等)及相关联动机构实现紧密配合完成实战应用。目前已经承建包括2008奥运安保、上海世博安保、平安武汉、长沙天网工程等多个国际水准“智慧型平安城市”项目。

“智慧型平安城市”总体框架如下图分为设备接入层、数据资源层、中间件层、业务应用层、界面展现层。

智慧型平安城市总体框架

?设备接入层

设备接入层指视频监控设备、报警设备等外场子设备的接入,同时涉及到接入安全、接入数据处理、协议解析、网络通信等。

?数据资源层

数据资源层包括基础数据、地图数据、车辆信息、人口信息、案件信息、设备信息等数据资源。

?中间件层

中间件层主要实现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跨平台的分布式应用,可以再不改变原有系统的前提下实现已有系统的信息整合。

?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实现实时预览、视频轮巡、语音对讲、报警联动、图像抓拍等基础功能;实现车辆布控、轨迹分析、区域碰撞、警情研判、人脸识别、身份信息采集等实战功能;实现设备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等管理功能。

3.2.1.1 治安防控

“智慧型平安城市”依托大规模视频监测网络的建立,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

手段来提高公安部门事前预警、事中指挥、事后侦查的能力,服务于治安防控、案件侦查、情报研判、维稳处突、反恐防暴、规范执法、社会服务等公安业务。在案件发生时可根据需要设置视频跟踪预案,自动控制摄像机转换到需要重点监控的部位。可对摄像机进行视角、方位、焦距、光圈等的调整,还可以对摄像机的雨刷,加热器等辅助设备进行控制。浏览图像时,可选择电子放大功能,对某区域的图像画面进行放大,放大到整个窗口。可通过网络对讲功能对案件发生地周边情况进行布控。报警接受消息显示在报警信息栏中,选择有关联信息的报警消息,可查看报警信息所关联的图片或关联录像,在回放录像时可以进行快进慢放,暂停,单帧前进,裁剪,抓图等操作。

案件侦查之扇形追踪案件高发区域监控预案

3.2.1.2 应急指挥

视频图像提供应急指挥的全过程可视化支撑,满足事件现场、指挥中心指挥调度、兵力集结和投送路径监控,以及现场视频接入和传送、现场临时接入、3G 单兵视频传送。

通过系统和GIS地图的集成,利用缓冲区分析功能,按离警发位置一定距离建立缓冲区,确定在此警发范围内的所有移动警力,指挥中心可对框选区域内的移动警力实行语音调度,指挥警力进行现场救援。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完成地域管理和分布的快速查询与定位,还可以结合GPS系统进行直观的位置显示,跟踪和定位,并且记录移动目标的轨迹,在需要时进行回放。采用与移动目标卫星定位(GPS)系统联网的接口以及相应的应用模块,只要定位系统开通,应用模块通过接口取出GPS定位数据,此时移动目标的图标就能够与视频图像等图标一起在GIS系统中动态显示;当定位系统报警、或者人工启动锁定某个目标时,GIS应用平台便会调度视频图像信息系统按照设定的预案,自动调度相关的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ppt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ppt 篇一: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解读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解读XX 1、智慧城市概念及国内智慧城市分类 2、智慧城市进展 3、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4、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 5、中国移动无线城市白皮书 1、智慧城市背景介绍 一、智慧城市概念 1、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

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智慧城市?的理念就是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一个个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而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显现出来,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 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智慧的城市意味着在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更合理的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2、智慧城市总体目标

技术使智慧城市更宜居的解决方案

技术使智慧城市更宜居的解决方案 由于城市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它们变得更加宜居,也更加灵活。今天我们来展望一下技术能为城市环境做出什么贡献。 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城市变得越来越智能化,也变得更加宜居,更加灵活。那么,智慧城市如此实现更宜居的需求呢?今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技术使智慧城市更宜居的解决方案吧! 直到最近,城市的领导者才将默默奉献的智能技术视为提高效率的主要工具。如今,技术正在以更直接的方式走进居民的生活。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城市的钥匙,它将运输、交通、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安全警报和社区新闻等即时信息传递给数百万人。 经过十年的反复试验,市政领导人意识到,智慧城市战略应该以人为出发点,而不是技术。“智能(smartness)”指的不仅仅是在传统基础设施中安装数字接口或简化城市运营。它还涉及有目的地使用技术和数据来做出更好的决策,实现更高的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的涉及面很广,从居民呼吸的空气到他们走在街上的安全感。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麦McKinseyGlobalInstitute,MGI)的最新报告《智慧城市:使未来更加宜居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分析了数十种数字化应用如何解决这些现实的、非常人性化的问题。本报告发现,城市可以使用智能技术将一些关键的生活质量指标提升10%至30%——这些数字可以挽救生命、减少犯罪事件、缩短通勤时间、减轻健康方面的负担以及减少碳排放。 智慧城市让数据和数字化技术发挥效用,以制定更好的决策并改善生活质量。更全面、实时的数据使机构能够在事件发展时观察事件,了解需求模式如何变化,并以更快、成本更低的解决方案做出响应。 三个层面协同工作,使智慧城市生机勃勃(图1)。第一层是技术基础,其中包括通过高速通信网络连接的大量智能手机和传感器。第二层由特定应用程序组成。将原始数据转化为警报、洞察和行动需要合适的工具,这就是技术提供商和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的用武之地。第三层是城市、公司和公众的资源使用情况。很多应用程序只有得到了广泛采用并设法改变行为时才能获得成功。这些应用程序鼓励人们在非工作时间使用交通工具、改变路线、减少能源和水的使用,并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这样做,以及通过预防性自我护理(preventiveself-care)减少医疗系统的压力。 智慧城市技术具有改善城市生活质量的巨大潜力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对智慧城市应用程序如何影响生活质量的各个维度做出了评估:安全、时间和便利性、健康、环境质量、社会联系(socialconnectedness)和公民参与(civicparticipation)、工作和生活成本。大量的结果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应用程序在不同城市之间的表现有所不同,具体取决于遗留基础设施系统和基础起点等因素。 应用程序有助于城市打击犯罪并改善公共安全的其他方面

2016年最新最全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2016年最新智慧城市 解决方案

目录 1. 智慧城市背景介绍 (4) 1.1 智慧城市概念 (4) 1.1.1 智慧城市的定义 (4) 1.1.2 智慧城市总体目标 (5) 1.1.3 智慧城市特征 (5) 1.1.4 智慧基础主要组成部分 (5) 1.1.5 智慧城市重点建设领域 (5) 1.1.6 建设智慧城市的举措 (6) 1.2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7) 2. 智慧城市进展 (9) 3. 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14) 3.1 智慧城市现代网络基础建设 (14) 3.2 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4) 3.3 智慧城市建设部分项目 (15) 4. 智慧城市的技术体系 (16) 4.1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要求 (16) 4.2 智慧城市体系架构 (17) 4.3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 (21) 4.4 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体系 (22) 5. 智慧城市的建设 (24) 5.1 智慧城市的建设原则 (24) 5.2 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法 (25) 5.3 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 (26) 5.4 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 (27) 6. 智慧城市评价体系 (27) 6.1 智慧城市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模型 (28) 6.2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28) 7. 智能城市范例应用 (29) 7.1 政务类 (30) 7.2 公共事业类 (31) 7.3 生活服务类 (34) 7.5 医疗类 (37) 7.6 教育类 (38) 7.7 就业类 (38) 7.8 金融类 (38) 7.9 旅游类 (39) 7.10 购物类 (39) 8.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选粹 (40) 8.1 办事通——高效政府政务辅助办理信息系统 (40) 8.1.1 概述 (40) 8.1.2 系统功能 (41) 8.1.3 优势特点 (41)

关于互联网+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建设方案完美版

互联网+智慧城市 解决方案建设方案完美版【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

1智慧城市概述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 多年的发展,城市化步伐不断 加快,每年有1500万人口进入 城市。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 会有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 城市,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城市社会。相关媒体曾报道1980年中国城市人口比例仅20%,而到2010年这一比例达到45%,是世界上城市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的增多、资源紧缺、构成城市的每个系统都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威胁。如城市健康医疗中看病挂号难、医疗费用高的问题;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减少行政费用支出之间平衡的问题;水资源短缺导致经常停水的问题;用电高峰期不得不停电的问题等。城市化虽然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城市要保持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需要转方式、调结构、提升解决突发性事件的能力让城市可持续发展。 自2009年美国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以来,目前以美国、欧盟各国、韩国、日本、新加坡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十一五”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信息化相关政策,实施了“金字工程”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重大信息化工程,大大推进了包括城市信息化在内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信息化的热点集中在“数字城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地理、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城市数字化、智慧化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数字城市是把信息数字化,更快、更方便、更准确的传输。相比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有更广泛互联互通能力;更强的感知能力和认识能力;整个城市具有较为完善的行为意识和调控能力,具有多平台协同能力;智慧城市具有成熟的信息到知识智能转换机制和建立在这种机制之上的决策能力。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加强物联网、云计算、感知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中的综合应用,全面信息化,以此为基础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增值的应用方面的服务,促进产业转型。智慧的城市意味着在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更合理的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几年前我国开始推动数字城市、电子政务的建设,在新一轮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中,我国目前主要以电子政务和智慧城管为政府信息化起点,以物联网应用作为基础建设重点,把ICT以灌输的方式渗入城市的所有行业,力求加快建设,尽快达到城市的智慧化。但也存在着如缺乏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多头建设、多头管理,“信息孤岛”;对信息基础设施集约统一建设认识不足,形成“摊大饼”发展模式,利用效率低下;没有把信息化作为一项战略性、持续性的工作,缺少

海康威视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平安城市解决方案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 2015-11-11

1智慧城市概述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 多年的发展,城市化步伐不断 加快,每年有1500万人口进入 城市。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 会有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 城市,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 城市社会。相关媒体曾报道 1980年中国城市人口比例仅20%,而到2010年这一比例达到45%,是世界上城市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的增多、资源紧缺、构成城市的每个系统都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威胁。如城市健康医疗中看病挂号难、医疗费用高的问题;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减少行政费用支出之间平衡的问题;水资源短缺导致经常停水的问题;用电高峰期不得不停电的问题等。城市化虽然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城市要保持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需要转方式、调结构、提升解决突发性事件的能力让城市可持续发展。 自2009年美国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以来,目前以美国、欧盟各国、韩国、日本、新加坡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十一五”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信息化相关政策,实施了“金字工程”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重大信息化工程,大大推进了包括城市信息化在内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信息化的热点集中在“数字城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地理、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确保基础信息网络

最新各个厂商智慧城市技术解决方案

各个厂商智慧城市技术解决方案

各个厂商智慧城市技术解决方案 江苏中科龙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为了解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如交通拥挤、城市空气质量下降、城市安全指数降低等,同时满足人们对更高质量生活的要求,智慧城市

的理念营运而生。而智慧城市的建设也成为IT领域中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发展的推动力,IT技术前沿厂商纷纷推出他们针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解决方案,涉及到医疗、城市管理、城市互联等各个方面,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确保智慧城市的建设更加高效。 IBM:智慧城市智能运营中心 IBM于2009年正式推出“智慧地球”这一宏伟理念,并始终致力于通过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经过多年的深入研发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无论是在智慧城市概念上,还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上,IBM都有一个成熟、完整的理念和架构。 如今,IBM更是凭借整体规划设计、关键技术和实施保证这三大优势,源源不断地将领先的智慧城解决方案推广到世界各地,“智能运营中心解决方案(IOC)”就是其中之一。IBM推出的智能运营中心解决方案是从IBM全球2400多个智慧城市项目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智慧城市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的解决方案,帮助城市构建统一的有机整体,使城市领导者从容应对挑战。该智能运营中心提供整合的数据虚拟化、实时的协作和深入的分析,帮助城市机构为解决潜在问题做好准备,提高城市运营效率。同时,可视化、可衡量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及趋势,提升了当前资源的使用情况,并支持前瞻性的规划活动。 目前,IBM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已覆盖了全球数以千计的不同形态的城市和地区。IBM智能运营中心推出后不久,江苏省市政府就借助该解决方案成功搭建了镇江市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指挥中心。利用先进的分析技术,镇江市公交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