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124)

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124)
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124)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

2014年1月6日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

一、学院基本情况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是由世界500强企业——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举办和管理的普通高职院校,是河北省煤炭职业教育集团牵头院校,全国企业教育培训百强机构,全国最具办学特色示范校,河北省服务外包学院,河北省首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学院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8 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 13.2万平方米。馆藏图书 44万册,2013年全日制在校生7522人,教职工464人。共开设招生专业38个,面向21 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2013年学院坚定不移地走高职教育发展之路,始终坚持“依托开滦,追索市场,服务企业,奉献社会”的办学宗旨,突出“校企一体、产教相融;学培并举、集团发展”办学特色,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形成了“校企全程双向介入”、“专业公司化”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素养、企业生产第一线亟需的技能型人才。

学院实行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设有矿产资源与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与管理系、基础部、培训部、实训中心、现代技术教育中心、成教处等 9个教学系部,专业涵盖煤炭行业、唐山及环渤海地区主要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建设有省级示范专业2个、中央财政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2 门、教指委精品课1门。

依据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及青年教师培养规划,建设以“教师企业实践锻炼”为特点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9.63%。副高职称以上教师114人,硕士学位教师 101人;建设了11个专业教学团队。市级教学名师2人。师资队伍结构相对稳定,满足了教学需要。

学院实践教学设施完备精良。2013年新建15000平方米的实训大楼,

共可实施175个实训项目。现学院建有模拟仿真矿井等 63个校内实训基地,实验、实习、实训场地 14451平方米,设备总值达3669万元。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是煤炭行业、电子行业、机械行业特种工种鉴定站、科技部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教育培训基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高新信息技术考试站、河北省职业培训机构,还具备国家煤与非煤二级安全培训资质。

学院科研工作坚持走产学研结合道路,面向教学、生产一线,立足校本研究,侧重企业中小课题,突出技术的应用性、实用性。2项课题获省职教学会三等奖,1项被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评为优秀;完成省教育厅课题2项、省职教学会课题5项。

二、2013年人才培养质量分析

(一)专业建设

1.专业建设的规模及结构

根据学院专业发展规划,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京津冀、唐山和开滦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遵循“重主体、提传统、强优势、扶新兴”的专业建设思路,形成了以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等9个特色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建设格局。本学年又再次确定煤矿开采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图形图像制作、物流管理5个专业为重点培育品牌专业。2013年新增《应用化工技术》、《 建筑工程管理》、《装潢艺术设计》3个专业,实现了专业发展对接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了专业结构,逐步建成了覆盖能源、建筑、制造、现代服务、信息、艺术设计和经济管理等产业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鲜明。

2.招生情况

2013年在生源急剧下降和省内一般同类院校未能完成招生计划的形

势下,学院招生情况继续延续良好态势。2013年,学院招生计划2400人,其中省内计划2273人,省外127人,包括河北省在内共在全国21省份(直辖市、自治区)招生,招生专业36个,总招生人数2570人,其中包括学院

第一次实施单独招生的581人;报到2413人,报到率93.89%。超额完成本年度的招生任务。考生来自省内外227个县(区),480所中学,其中农村生源占75.18%。

(二)教学改革与成效

1、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学院各专业继续面向职业岗位,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聘任实践专家担任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邀请专家同各专业教师一起研讨,重新搭建课程体系,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在2013年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施了“学分制”,开辟了“专业选修课”的课程模块,使课程体系更加合理,拓宽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院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在笔试、机考、课程设计和报告等考核方式基础上,成绩评定更侧重了“过程考核“方式,共45门课程实施了过程考核。《电工实习实训》和《钳工实习实训》等实训课程采用以证代考的形式,将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衔接。

2、课程建设

学院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启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建设任务,共建设17门院级精品课程,完成了《炼焦化学产品回收与加工》、《工厂电气控制设备》、《仓储服务与组织》、《C 语言程序设计》、《思想政治理论》5门重点建设课程的建设工作。同时进一步深化“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26门。继续更新和完善《矿井地质》、《生产矿井测量》2门省级精品课,《矿山供电》1门国家教指委精品课,将省级精品课《矿井地质》建设升级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3.实践教学

(1)校内实训基地

学院综合性的实训基地有“教学实验矿井”和“综合实习车间”,能完成综合性的实训项目。学院将唐山永安检测建筑有限公司引入校园,校企共建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了校园超市、工程造价工作室、视觉艺术和影视制作工作室等5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室67个,2013年,开滦集团调拨了价值346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对校内现有实训室进行二次开发,完善功能,开发新的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为确保学生实习质量和效果,利用新建的15000平方米实训楼进行建筑类、机电类、信息技术类等专业175种实训项目,可同时满足2500余人实训。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总建筑面积2300平米,仪器设备总值240万元,可进行开拓工作面、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布置、通风、运输等实训等近31种实训项目的实训,大大满足了矿产类专业的实习实训。

(2)校外实训基地

在完善校内实训条件的同时,继续积极开发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新建了北京易第优教育有限公司、开滦茂华房地产公司、松下产业机器有限公司、安博教育集团河北实训基地等10余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出了290多个实训项目,满足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各类实践环节的需要。各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时间均在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单位接收毕业生就业525人,录用毕业生比例75.77 %。

(3)实践教学的管理

针对校外顶岗实习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的特点,学院进一步强化管理手段,在原有《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文件的基础上,出台了《校外实习管理办法》。此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了校外实习期间各个职能部门及指导、管理教师的具体职能,保证了实习、实训顺利、有序进行。顶岗实习前,安排10学时的安全教育,顶岗实习过程中实行校企“共培共评”的方法,顶岗实习结束后,校外指导教师给出顶岗实习过程评定意见,校内外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比例各占50%。2013届2315名毕业生全部参加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对口率达97.32%以上。

(4)职业技能鉴定

学院设有职业技能鉴定站(所)、点共11个,包括国家级鉴定所1个、

国家级鉴定点3个,行业鉴定站6个和1个行业教育培训基地,是河北省职业资格培训机构,具备煤炭、机械、电子行业特种工种和电子商务师等职业资格培训鉴定资质,具备国家煤与非煤二级安全培训资质。2013年1552名学生参加了维修电工、广告设计师、营销师等16种的鉴定,学生职业证书获取率达到84.15%。学院积极开展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办公软件应用相关模块的培训、鉴定工作,累计培训288人次,通过率均在94%以上。技能鉴定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为学生择业竞争做好了准备。

(三)社会服务

1.社会培训

学院重视社会服务工作,借助自身良好的教育教学设施和人力资源,面向企业和社会广泛开展技能培训、鉴定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密切了校企合作,实现了校企双赢。一学年来,举办了116名学员参加的“开滦服务分公司管技人员特色培训班”。利用学院的培训资质,按照集团公司统一要求,举办涉及10个工种746人的高技能人才考前培训班,安全培训14856人次。为冀东油田培训22名员工;协助唐山市安监局组织了285名安监教师的技术比武。同时,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圆满完成了“煤炭工业综采技术国际班”和“印度辛格南尼煤矿公司综采技术培

训班”的培训任务,来自印度、蒙古、孟加拉、菲律宾、波兰等五个国家的21名煤矿综采技术人员和企业经理参加了培训。

2.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成效

一学年来,科研工作坚持走产学研结合道路,面向教学、面向生产一线,学校积极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为企业解决生产、管理的实际问题。承担“矿用磁力耦合联轴器的研发”等3项横向科研课题,获得科研经费39万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得到了企业的真心支持和回报,社会效益显著。“基于虚拟现实的矿山生产和安全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工矿设备网的设计与实现”两个项目被列为集团公司技术创新项目,“采煤塌陷区生态治理服务功能研究”和“高端PLC技术实验设备的研究”两个项目获得集团

公司科技三等奖。参与林唐社区智能化电表箱技改项目,把电表箱装配作为电工技能实训课题,学生真题真练,节省了3万多元实习材料费用。

三、人才培养质量状态

(一)本地生源情况

2013年,全院共有全日制在校生7522人。全日制在校生各系人数分布较为均衡。全日制在校生中,高中起点的学生为6927人,占总比为92.08%。2013级录取的新生2570人,报到率为93.89%。

(二)生源本地就业情况

1、就业情况

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就业工作体系、工作方案办法。学院2013年有毕业生2510名,涉及28个专业,截止2013年6月底签约2363人,签约率为94.07%,就业率99.7%,再创学院毕业生签约率历史新高。其中机电工程系平均签约为92.9%;矿产资源与建工系平均签约为93.5%;信息工程系平均签约为94.20%;经济管理系平均签约为95.8%。总体来说,学院毕业生签约率、就业率在河北省高职高专院校里名列前茅。

2、就业招聘工作

负责就业的主管领导和有关系部先后走访130多家用人单位,了解用工信息,介绍毕业生情况,将用人单位请进来学校,组织毕业生招聘,今年,举办了近62场次的专场招聘,有151家用人单位来校进行招聘,提供就业岗位8500多个。另外,充分利用唐山市人才市场的资源,与唐山市人才市场联合举办了2013届毕业生和2014届毕业生的“专场招聘”大会,为毕业生创造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3、就业区域及就业单位

省内就业主要流向唐山、石家庄、秦皇岛、邯郸、保定、廊坊等地区,省外主要流向安徽、天津、河南、北京等地区,省内就业占88%,省外就

业占12%。签约单位有首钢迁钢、首钢京唐、河北钢铁集团、开滦集团、唐山松下电焊机有限公司、烽火三G、启奥集团、河北钢铁集团、河北冀东发展集团、唐山三友集团、中农矿产资源勘探有限公司、保定长城汽车公司、国电建投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苏宁电器、张家口宣化建设供热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北京建国饭店、酒仙网、当当网、唐山冀东古冶矿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近百家知名企业,并与这些企业建有长期校企合作和订单培养协议。

4、企业对毕业生评价

学院对就业单位调查中,回收单位调查问卷2200余份,其中对学生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工作责任奉献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规范意识、工作适应能力、社交沟通能力评价满意;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评价较满意;开拓创新能力、对单位的贡献评价基本满意。

(三)学生发展状况

1、学生社团

全院共有20个社团,学生参与1100余人次。专业性社团发展势头良好,部分社团不仅在学院内部形成了固定的品牌活动,而且在校外各专业领域影响力也不断提高,其中“青采舞社”参加了“首届日昌杯街舞大赛”、被邀请为“王蓉歌友会”表演嘉宾,并参加了唐山学院南校区的演出;“弈轩棋社”在“2013年唐山市十大高校象棋友谊赛”中取得男子第一名和团体第四名、在“唐山市2013年高校冬季五子棋联赛”中取得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枫霜动漫社”以90分的高分获得“唐山市八校联盟新街ACR动漫节”团体赛第一名;“飞跃体育社”获得“唐山市高校羽毛球联赛”团体第二名;“炫燃轮滑社”在“高新人轮滑赛”中获得男子个人速滑第一名、男子个人刹车第一和第三名的好成绩。

2.学生竞赛

本着“重在参与、学习为主、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理念,2013年学

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并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学院第十二届科技文化艺术节,开展各类技能比武共计17项,参与学生500余人,涉及指导教师80余人。除此之外,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学生还积极参与省部级技能大赛,屡获佳绩。其中,机电工程系学生赵紫阳获13年河北省电子信息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一等奖,学生张坤岩、陈兴康、金健辉获13年河北省电子信息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二等奖。经济与管理系学生张学文获13年用友新道杯河北省职业院校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三等奖。

3.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开设《创新与创业教育》课程,在广大同学中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从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政府职能部门聘请“创业导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咨询、业务指导。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对外承接项目,在真实项目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立大学生创业者俱乐部,定期开展活动,每年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

4.学生志愿服务

2013年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公益活动30余次,校内志愿服务活动百余次,共计志愿服务万余小时,组建7支重点活动团队共300余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

四、校企合作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一体两翼、校矿合一”共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在两年的建设期内,在学院“一体两翼、校矿合一”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下,按照“专业链接产业、技能对接岗位”的专业建设思路,构建了专业公司化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采用“十个共同”方式和测绘公司进行合作,引入真实工作任务,以项目组、地测站的形式,开展“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技术服务”。服务煤与非煤产业的能力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有了较大程度提高

1.实行“校内基地生产化”和“校外基地教学化”

通过企业、学校和行业三方的深度融合,建立了开滦集团等企业专家、

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兼职教师资源库。采取多种灵活方式聘请兼职教师直接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实习的指导。增建了唐山矿和吕家坨矿2个能长期安排学生专业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校外实习基地,完善了校外实习基地的长效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顶岗实习“1122345”过程控制:一个要求、1本手册、双元制指导、2个课程目标、3个监控要素、4种指导途径、5项考核内容。

2.创设三对接教学环境,三层递进,强化实践育人

引入“真项目、真环境”,按照“对接职业、对接岗位、对接流程”的原则,创设与职业工作环境一致的教学环境。理实一体教学全面展开。构建了基本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准员工式训练三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这三个递进的层次中,融入了操作规范、作业流程、岗位职责,用理实一体教学、综合实训、带薪顶岗实习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3.实施“五定”的实践教学管理办法

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通过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掌握企业工作流程及内业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五定的实践教学管理,校企共培共评。具体流程如图所示。

五 定 校 企 共 培 校 企 共 评计划 内容 标准

岗位 人员

(二)校企合作成效

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面,对2门专业核心课程进行理实一体教学改革。《生产矿井测量》课程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案例,开发了学习单元,进行了教学过程的设计,形成了教师手册、学生任务工单、教学课件、核心技能一体化项目训练手册、题库、工程案例等教学资源,与企业合作编写了工学结合讲义,并投入使用。

采用先进的网络信息和资源开发技术,在开滦集团职工继续教育课程网络资源和学院课程建设网路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编制了TDJ6E经纬仪读数、卡西欧计算器、全站仪及操作演示、电子水准、GPS、地形图等高线绘制模拟器;建立了案例库,其中贯通测量案例3个、联系测量案例3个、岩移观测案例3个;在理实一体教学的基础上,完善了多媒体教学体系,扩大了知识容量,充实了网络教学资源,对提升实践操作水平和教学实施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按照“对接岗位、对接流程”的原则,创设与职业工作环境一致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生产测绘产品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升技能,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2010级学生何晓伟获2012年河北省大学生测绘地理信息竞赛个人三等奖,2011级学生李岳阳等四人代表河北省参加2013年全国高职高专测量技能大赛,获一级导线测量项目竞赛三等奖。

五、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一)“校企一体”办学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

学院具有天然独特的“校企一体”办学体制,但部分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到位、学院面向企业技术服务能力不强,致使校企合作工作仍不够深入,与真正形成学校与企业利益共同体还有一定差距。同时因缺少与企业的有效沟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利用不够深入,校内实训资源不能科学共享,利用率不高,不能更好地为实践教学服务。

学院将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建设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创新校企合作制度,在校企双赢的基础上,稳固校企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创新的途径。

(二)教学模式创新、课程改革力度不够

虽然个别课程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教学改革,但改革力度不大,教学内容还没完全紧扣专业岗位需要的技术能力,教师不善于提炼总结经验,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意识,课程设计和开发能力偏弱,对职业教育发展态势、理论学习及规律探索研究缺乏深度,教学模式创新不够,品牌课程、精品课程数量较少,与企业共同开发校企合作课程的运行机制不够深入。

课程改革将在学院、系部、教师三个层面上同时展开,学院发动教师进行具体课程的改革,在此过程中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和课程观,学院经过筛选启动新一轮的重点课程改革,完成重点课程的“教学设计能力”的测评。各系部要积极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研讨课程改革、构建课程体系。教师依据“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念,按照“分析工作过程、提取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项目”等步骤完成本课程的内容设计。

(三)教师实践技能亟待提高

学院制定的双师素质教师、新教师培养、教师企业实践和兼职教师管理等文件未得到真正深入落实,专任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的长效机制和考评机制还不够成熟。

学院进一步健全“双师”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力度;进一步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将具有企业工作经历作为新进专业教师的重要指标;完善专业教师赴企业顶岗实践的长效机制和考评机制,将教师下企业实践、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职称评聘、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四年一月七日

附件1

“计分卡”

指标 单位 2012年 2013年

1 就业率 % 99.38 99.7

2 月收入 元 1972 2200

3 理工农医类专业相关度 % 95.5 94

4 母校满意度 % 96 97

5 自主创业比例 — 0 0

6 雇主满意度 % 89.72 90

7 专业大类月收入 元

附表:

序号 专业大类名称

2012年专业大类

月收入(元) 2013年专业大类月收入(元)

1 54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 2300 2500

2 55材料与能源大类 1800 2100

3 56土建大类 2000 2400

4 58制造大类 1850 2500

5 59电子信息大类 1920 2200

6 60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 2200 2300

7 62财经大类 1766 2000

8 64旅游大类 2000 2100

9 67艺术设计与传媒大类 2200 2800

附件2

“资源表”

2012

2013年

指标 单位

1 生师比 — 17.7 17.8

2 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 % 61.

3 59.6

3 专任教师人均企业实践时间 天 6.62 6.85

4 企业兼职教师专业课课时占比 % 12.6 24.3

4474

5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元/生

6232

6 生均校内实践基地使用时间 学时/生 102 118

7 生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习时间 天/生 0.62 1

注:学校类别为:工科类院校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商务英语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武昌职业学院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为进一步完善我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形成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我院专业建设发展的定位和学校师资、基本教学条件的状况,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参照兄弟院校比较成功的培养方案,经过科学论证,确定了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目前该专业有2个班,在校学生139人,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立是我系顺应人才市场需求,从我院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尝试往职业化方向发展的一个实践。 二、专项分析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涉外各行业对商务英语工作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要求培养对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系统地运用商务英语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本专业的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现有专任教师6人,兼职教师1人。其中级职称教师7人,研究生1 人,本专业多渠道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自专业设立以来,学院十分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确保商务英语专业的改革顺利进行,积极投入建设商务英语专业的使用的语音室已有四个;而且正在投资建设实训室,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自招生以来,本专业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培养人才的原则,不断加强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努力创造、完善教学条件。本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逐步进入良性发展。本专业对高职高专来说是个富有挑战性的专业,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途。 三、总体评价

一是进一步端正了办学指导思想。学校定位更加准确,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办学指导思想和学校定位清晰,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二是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初步形成。学校主动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学校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专业教学任务,校企共建设实训基地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硬件保障,校企合作已成为我省高职院校发展的共识并落实到行动。 三是教师数等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学历职称结构得到改善,师资队伍结构趋于合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教师的整体质量和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四是教育教学工作科学规范。随着教学改革逐步深入,教育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教学质量评价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各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企业需要,调整专业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了管理运行机制,质量意识明显增强。 人才培养如何与湖北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更加紧密的结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教学投入不足,现有办学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等。应按照学院要求,加强对管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商务英语教研室 2013年9月19日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培养目标 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构成要素。它回答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 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我认为其根本的 指导策略应该是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面向基层的具备相对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 实践能力为的一线技工人才为目的,以校企合作为途径,走产学研结合德发展道路,建立培养学生大量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时代对它提出的要求是: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高职的培养目标,一是强调“—线”,二是强调“应用”,三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其人才培养

的价值取向就是就业。高职培养目标的现实性,要求高职的教学必须强调岗位的针对性,强调技术教育,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成份应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受普通高校学科型教学 的影响,偏重于“学”的熏陶,淡薄于“术”的传授,“应然”要求与“实然”状态难以和谐一致。因此,目前的高职教育应该面向就业,大力改革教育方式,砍掉过多的理论教育和没有必要的基础课,大力加强实际动手的实践课,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在相关操作的实际经验。但是又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他们往往跟某一个大型企业建立有长期稳定 的合作关系,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分配到那些大型企业中,因此从一开始他们都建立的是订单式教育模式,企业要求上什么课,就开什么课。我国的高职教育目前还没有发展到那个层次,而我们目前的高职毕业生就业面不仅仅面向一个企业,往往是很多个,因为一个企业要不了那么多的毕业生,而这些企业有一些是相关的属于同一类型的,有一些

人才培养评估工作总结

人才培养评估工作总结 在学院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我院以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和《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为工作指南,全面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的二十字方针,加强组织领导,合理规划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持续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圆满完成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考察阶段的工作,受到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现对学院评建工作总结如下: 评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 和每一位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作为一所组建仅仅5年的高职院校,要达到评估标准,任务十分艰巨。只有举全院之力,集中全院教职员工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实现评建工作目标。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领导重视,精心部署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 干意见》(教高〔XX! 16号)文件精神和评估新方案精神,XX 年2月24日,学院出台了《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管理实施办法》,积极组织开展数据平台填报工作。XX年5月22日,院党委下发《中共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关于成立人才培养工作评建工作组织领导机构的通知》(咸职院党发〔XX〕15号),成立了评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统一领导组织实施全院评建工作。同日,又下发《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建工作实施方案》(咸职院党发〔XX〕16号),详细部署了学院今后评建各项工作。 随着评建工作的进一步深入,XX年4月13日学院党办和院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明确评建工作组及其职责的通知》,重申了学院评建领导小组和评建办公室指责,调正了评建工作机构,成立了“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专业、教学管理”、“社会评价”、“学生工作”、“宣传舆论”、“后勤、安全工作”、“综合协调”、“校内评建专家”和“材料数据”等十个工作小组。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评建工作,亲自督查评建工作,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听取评建工作汇报,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使学院评估工作整体高效推进,为学院顺利通过国家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广泛发动,提高认识 XX年10月15日,召开了全院评建工作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学院评建工作。各部门分别召开了动员会。为加强宣传工作,评建办克服人员不足的困难,加班加点,按期连续编印《评建简报》、《评建工作手册》,建设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评建网,组织全院教职员工开展听课、评课、说课、专业剖析等一系列活

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1)

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前言 一、调研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持续健康、高速增长。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关系到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先后出台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及其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相关政策,引导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各行各业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所以总体上来看,整个社会每年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总量是非常大的。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职业类学校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近些年我国各类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逐步提高,整个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和提供的会计岗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中职学生的生源情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职学生对原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原有学科体系下的教学内容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从而导致目前的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和社会需要之间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 二、调研目的意义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枣庄市及周边辐射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明确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定位和内涵,为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立以能力为本位、实践为主线、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新型课程体系奠定基础。通过调研,进一步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统一思想认识,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第二部分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组织方法 枣庄经济学校财经系全体专业教师共同开展了本次调研活动,本次调研对全市中小企业进行了分类,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分别采用了文献检索、问卷调查、会议研讨、走访座谈、现场交流、参观考察、电话访问等方法,获得了大量的调研资料。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2019-01-19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发展形态的梳理,探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发展特点,进而对不同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和审视,得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是单一、孤立存在的形态,各高职院校要根据各自特点,选择适宜自身发展的多形态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发展形态 1.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产学研结合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录用就业”,它通常有两种培养方式:一是校外企业顶岗实习,一是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实训[1]。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由校企双方依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用工需要,通过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学校保证按照企业需求培养所需人才,企业保证录用合格毕业生到企业工作。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合作互利的关系。 1.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追溯到20世纪的英国,在我国已经持续了100多年。它以职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2]。它是职业教育的一种理论和实践探索,它更加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相互促进和渗透,更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和完善,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实质上是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政府给予企业、职业院校和学生以适当的政策扶持或资助,从而减轻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并从中获得合理的受益,促进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技能培训,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学生为高职院校交付部分学费,从企业实习岗位中获取劳动收益,并在岗位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实现个人价值。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发展特点 2.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化,大体包含以下三点:一是人才培养宗旨的社会化。二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社会化。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不仅侧重于专业技能人才社会适应度和职业竞争力的提升,同时还受制于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三是人才培养方式的社会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还要为学生传授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对口的企业提供适应的岗位和技能

天津国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五日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 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做好2013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报送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3?168号文件、《关于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4)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3?227号)、市教委《关于做好2013年我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报送工作的通知》及《关于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4)的通知》(津教委专函…2013?80号)精神和统一布置,我院于2013年9月依据教育部下发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对2012-2013学年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进行了采集,并结合学院实际,开展有效的调查,获得了相关数据,现就数据采集结果及本学年教育质量进行分析,具体汇报如下。 一、办学基本条件说明 本学年学院在校生7082人,占地421397平方米、生均59.50平方米,总建设面积167265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09203平方米、生均15.42平方米,实践场所30040平方米、生均4.24平方米,学生宿舍51000平方米、生均7.20平方米。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79.646万元、生均5195.77元。学院共有馆藏纸质图书59.26万册、生均83.68册,其中新增图书2.13万册,生均增加约3.01册;拥有电子图书5860GB、其中新增200GB,订阅194种专业期刊。学院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分别设有950、3124和132个座位,百名学生拥有数为45.98个座位。有教学用计算机1070台(其中公共机房580台、专业机房220台),百名学生拥有数为15.11台。学院校园网出口总带宽为180Mbps,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1000 Mbps,支持2500个网络

完整word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整改报告

一、2013年度人才培养质量分析 (一)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1.教学秩序情况 良好的教学秩序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重要保证。经济管理专业严格执行教务处《关于调、停、代课审批管理办法》,严把教学单位调停代课审批关。2013年度经济管理专业共审核批准了各类调停代课申请30余次;严格执行教学事故检查与处理制度,2013年全年无教师发生教学事故;无考试违纪违规事件发生,教学秩序良好。 2.课堂教学质量 2013年,经济管理专业构建了院、系部督导员以及学生教学信息员一起的三级教学督导体系。全专业共组织完成160多课时的随堂听课,涉及不同职称、不同年龄段、不同授课类型、不同教师类型30人次。系部督导随机听课,每期召开2次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反馈情况表明,经济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质量整体较好。制度化、规范化的督导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2013 年,学生评教参评率达95.34%;评教数据中,课程评测结果为“优秀”的占80.67%,教师评测结果为“优秀”的达84.02%,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3.课程资源情况 课程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重要载体。学院实行选课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但是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对学校课程资源的需求。学校在保证课程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课程数量,丰富课程资源,以此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知识结构多元化的需要。2013年,全专业一、二、三年级共开设各类课程34门次,合计可是2576学时,其中实践课程1434学时,占55.67%,理论课程为1142学时,占总课时44.33%。麦可思公司完成的《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2012年度报告》显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满意度为较满意。(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价 经济管理示范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实施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致力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养成,鼓励倡导学生参加校内外各项职业技能竞赛活动。2012年-2013年度,全专业学生参加全院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市场营销策划大赛一等奖一个;参加重庆市高校娃哈哈市场营销大赛,荣获重庆赛区二等奖;参加重庆市企业模拟管理技能沙盘大赛,荣获重庆市赛区二等奖;参加2012年度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创业策划大赛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二个。 (三)师资队伍水平评价 1.专任教师师资队伍结构状态

关于建立实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的通知

桂教高教〔2013〕66号 关于建立实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的通知 各本科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振兴广西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桂政发〔2013〕6号)精神,我厅决定从2013年起逐步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编制并发布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是高等学校开展自我反思、建立质量促进机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等学校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体现;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展示学校精神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坚持和完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发布制度,有利于改进人才培养工作,有利于树立学校良好形象,有利于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二、发布方式 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由各高校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自主如实编写,每学年度发布一次,于每年12月份在本校网站、自治区教育厅网站和自治区招生考试院网站向社会公开发布。 1

三、主要内容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应围绕本科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要素,既要反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共性,又能充分反映高等学校自身的特性,展现学校教学的新思想、新政策、新措施、新成果,同时体现学校人才培养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年度报告应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一)办学基本情况。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专业设置情况,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所占比例,生源情况等。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描述学校师资队伍数量、结构及建设发展情况,生师比、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课程情况,教学经费投入情况,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等。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描述教学过程中各主要方面,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基本情况,以及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改革情况。 (四)质量保障体系。阐述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师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开展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情况等情况。 (五)学生学习效果。描述应届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升学情况、就业情况等,报告最新收集到的社会用人单位 2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分析报告

关于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分析报告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促进学校管理现代化、标准化、制度化,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2015年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采集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召开会议,对2015年填报要求认真学习和研究,对填报细节工作逐一落实,按照源头录入、规范采集的原则,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了数据采集和填报。以用好数据采集平台为依据,通过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来引导学院的内涵建设,规范学院各单位的日常工作,促进学院办学水平的提升。对各项数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找出了学院一年来取得的成绩以及尚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数据平台培训工作通知要求,我院精心挑选两名责任心强且技术过硬的骨干教师专门负责汇总各项数据。按照填报精神,我院分管院长亲自召开数据填报安排会议,要求各部门高度重视数据平台采集工作,统一思想,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充分理解新版数据平台中的各项指标内涵,从源头上确保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切实按照“独立、原始、及时、公开”的原则建设数据平台,充分发挥数据平台在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宏观调控作用,推进学院各项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院在使用和改进完善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过程中体会到:一是数据采集平台是我院实施人才培养工作动态监测,

及时发现问题,实现科学决策,进行宏观调控,实施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二是数据采集平台不能是应付评估才建设的临时工作,而应该是作为学院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重要部分,建立长效机制,制定规章制度,明确牵头单位,为学院的科学、规范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为学院决策提供依据。三是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我院发展的风向标,通过对自身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分析,我院能够较为清晰地掌握本校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便于高职院校实现教学质量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有利于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加强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四是有利于教育部或省教育厅的专家组来我院进行指导时能够准确的指出我院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更有利于我院今后的发展。 我院建立健全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定期分析制度,充分发挥其对学院工作状态的反映和监控作用。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上的信息为引导,推进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团队等各项建设工作,不断培育特色,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逐步构建学院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机制。 通过对学院2014年—2015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分析,对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教发[2004]2号),学院在生师比、实践教学场所、生均占有面积、生均图书量、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多媒体教室座位数等方面已基本达

浅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趋势

浅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趋 势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摘要:高职人才培养有赖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进与创新,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是制约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在阐述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三种典型模式及其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并提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未来的趋势。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趋势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层次阶段,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发展壮大,能否成为高等教育中一支具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独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培养出来的人能否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实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1.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几种典型模式

(1)工学结合模式。高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或行业在共同育人方面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迸行优势互补的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校企合作模式。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合作,根据市场上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从而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能够使更多的毕业生找到理想的工作。 (3)松散型合作模式。很多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的不完善,以及外界冗杂的市场环境的影响,其与企业不能够建立一种稳定的合作模式。在这种松散的模式下,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未来的就业前景将无从保障。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高职院校主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因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其自身独具的特征和特点。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己任;(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方案和培养方向;(3)采取实践教学等特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4)“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高专教育成功的关键;(5)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

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附件一: 山西省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山西省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说明 [1]“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学校关于本科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规格、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任务安排等总体设计和实施的纲领性文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规格要求、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安排以及必要的说明等。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是指单价8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不含实验台、桌、空调等)。 [3]“实习、实训基地”须满足下列条件:具有稳定的场所,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的和内容,有稳定的教师和辅助人员队伍,有科研和技术生产活动,有开展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能的实习项目。 [4]“期刊”指专业类期刊杂志。统计时,须按种类和年度装订成合订本,1本算1册。 [5]“电子图书资源”,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使用,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体。 [6]“师资队伍”是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对于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也可计算在内。 [7]“专任教师”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专业的“专任教师”特指为本科生讲授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专任教师。 [8]“岗位资格”是指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同等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新参加教学工作的人员须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9]“多媒体授课”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技术。 [1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11]“教学文件”包括学校转发的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学校制定的教学文件(含教学规章制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学期教学进程计划、课程表、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等)。 [12]“教学档案”是指在本科教学实践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并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数字、声像等信息资料。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文件档案、教务工作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学生学习档案等。 [13]“主要教学环节”指理论教学(如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如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两个方面,具体包括学期课程教学进度计划制定、备课(含教研室集体备课)、教案编写、作业布置与阅改、课后辅导答疑、考试命题、考场监控、阅卷评分与试卷分析、实习和实验指导、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指导、答辩等环节。 [14]“签约就业”包括签定协议书或劳动合同以及灵活就业。其中灵活就业包括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两种。自主创业指创立企业(包括参与创立企业),或是新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包括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两种类型。自由职业指以个体劳动为主的一类职业,如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某些艺术工作者等。

人才培养报告(定稿版)

铜仁职院督导室关于 2011下半年以来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情况的 报告 院示范办: 根据安排,下面就一年来督导室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情况作以下简要汇报: ——督导室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一年来,督导室紧紧围绕院中心工作,以“服务广大师生、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人才质量、助推学院发展”为己任,以“骨干示范校建设、校庆、东盟会议”等项目为契机,狠抓教学督导、行政督查、绩效目标考核等三大块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在一年的工作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荣获2011年绩效目标考核一等奖;袁德奎教授被评为2011年院级优秀党员、优秀教师称号;顾昌华教授在2011年年终考核中获优秀等次,并在2011-2012年度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本室一年来发表论文8篇,申报或完成主持的科研项目5项;为地方经济建设或社会服务近20余次;高质量地完成了6门课程近1000学时的教学任务。 ——督导室人才培养工作亮点 一、教学督导工作亮点 (一)强化了督导理念,进一步认清了教学督导工作的重要性。本着“督出成效、导出亮点、管出水平、提升质量”的督导理念,一是加强了对教学督导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院教师进一步认清了教学督导工作的内容、程序、方法和意义;二是切实践行了客观公正的教学督导工作理念,特别是将督导工作置于全体教师的监督之下,阳光操作,公正督导的督导理念深得民心;三

是进一步认清了教学督导工作对提升教学质量,助推学院发展的重要性。教学督导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督导室全体督导工作人员始终将督导工作着眼于学院长远发展的高度,在工作中紧紧围绕学院发展这个大局,牢固树立大局观念,以大局利益为重,不断增强大局意识,从工作思路上、工作内容上、工作方式上积极抛弃传统思维束缚,彻底解放思想。 (二)强化了督导研究,进一步确保督导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一是亲临各系部教学一线,有机的将定期督查、常规督查、随机督查、突击督查、跟踪督查紧密结合,及时快速的掌握各系各授课教师教学动态;二是积极开展调研工作,深入各系部了解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授课、实践技能等方面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做好信息收集与汇总,定期撰写听课体会、及时编辑督导简报和通报,认真撰写督导心得和督导总结;三是有针对性的组织集中听课评价(如在计科系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督导试点工作);四是强化对实践性教学的督导。在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与就业跟踪的调研等方面强化督导;五是立足高职教育办学特色,加大了对高职教育督导工作的研究力度。如2011年已圆满完成结题任务的省厅“地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实践与探讨”项目(该项目先后发表8篇论文)。 (三)增强了合作理念,进一步激发了教师之间协作并进的热情。教学督导工作的目的是服务广大师生、维护教学秩序的稳定、促进教师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督导室自觉地、主动地与各、系、处、室以及各教师紧密配合,积极推进教学督导工作的试点和督考督评工作,不断为学院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升等建言献策,进一步增强了教师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分析报告()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作者:————————————————————————————————日期: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 一、办学基本信息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其前身为始建于1965年的内蒙古体育运动学校,2001年5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组建成立,是自治区唯一的体育高等院校。学院办学形式为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较高学历层次和较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社会需要的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特长的体育实用人才。进入“十二五”后,学院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强化职业教育理念,注重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综合办学实力。目前,学院占地面积12.346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920.41万平方米,办学设施齐全:学院建有教学楼、图书楼、综合办公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体操馆、摔跤馆、武术散打馆、篮球馆、网球馆、乒乓球馆、塑胶田径场、力量训练馆、综合馆,网球场等配套设施;建有生理解剖实验室、体育公共关系多功能实训室、体育市场营销策划实训室、体育新闻采编实验室、体育新闻后期制作实训室、计算机网络中心、体能训练中心、多媒体教室、全自动跟踪精品课程录播室、语音室等先进的实践教学设施,完全能够保证学生教学训练需要。 (一)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定位 学院明确提出了“竞技训练是立院之本,高职教育是强院之路”的发展思路。把竞技体育作为学院办学之本,强化了服务竞技体育,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遵循体育、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并积极探索“上下贯通、横向联接、多元立交”的中高职教育一体化教育模式。力求体现学院办学的竞技性、应用性、学术性,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自治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高技能应用型体育服务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体育产业研发孵化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体育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基地,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而努力奋斗。 目标定位:立足自治区,面向全国;立足行业,面向社会。以体为本,服务竞技体育,服务全民健身;以高职教育为主体,后备人才培养与社会体育培训为重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和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自治区竞技体育输送后备人才。 层次定位:大力发展三年制高职教育,适度开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稳步培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积极拓展继续教育。 专业定位:以运动训练、社会体育等专业为龙头,对接市场,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形成适应体育事业发展要求的体育特色专业体系。合理设置专业,三年制高职专业达7个。 服务面向定位:把握行业办学优势和突出体育特色,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服务体育行业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 一、办学基本信息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其前身为始建于1965年的内蒙古体育运动学校,2001年5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组建成立,是自治区唯一的体育高等院校。学院办学形式为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较高学历层次和较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社会需要的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特长的体育实用人才。进入“十二五”后,学院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强化职业教育理念,注重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综合办学实力。目前,学院占地面积12.346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920.41万平方米,办学设施齐全:学院建有教学楼、图书楼、综合办公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体操馆、摔跤馆、武术散打馆、篮球馆、网球馆、乒乓球馆、塑胶田径场、力量训练馆、综合馆,网球场等配套设施;建有生理解剖实验室、体育公共关系多功能实训室、体育市场营销策划实训室、体育新闻采编实验室、体育新闻后期制作实训室、计算机网络中心、体能训练中心、多媒体教室、全自动跟踪精品课程录播室、语音室等先进的实践教学设施,完全能够保证学生教学训练需要。 (一)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定位 学院明确提出了“竞技训练是立院之本,高职教育是强院之路”的发展思路。把竞技体育作为学院办学之本,强化了服务竞技体育,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遵循体育、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并积极探索“上下贯通、横向联接、多元立交”的中高职教育一体化教育模式。力求体现学院办学的竞技性、应用性、学术性,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自治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高技能应用型体育服务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体育产业研发孵化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体育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基地,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而努力奋斗。 目标定位:立足自治区,面向全国;立足行业,面向社会。以体为本,服务竞技体育,服务全民健身;以高职教育为主体,后备人才培养与社会体育培训为重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和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自治区竞技体育输送后备人才。 层次定位:大力发展三年制高职教育,适度开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稳步培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积极拓展继续教育。 专业定位:以运动训练、社会体育等专业为龙头,对接市场,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形成适应体育事业发展要求的体育特色专业体系。合理设置专业,三年制高职专业达7个。 服务面向定位:把握行业办学优势和突出体育特色,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服务体育行业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刘紫婷) 摘要: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其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的教育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中依托工学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地更新观念、创造条件、推进工学结合体制机制创新,搭建学生、企业、院校的桥梁,实现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学生;企业;实验实训 工学结合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从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最早提出“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到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强调提出要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更是将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提到日益重要的地位。在新的形势下,黄河水利职业技术院校作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之一,如何做好工学结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笔者谨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更新观念,进一步明确工学结合的地位 近几年高职教育的规模扩展很快,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未能及时跟进,基本上还属于“本科压缩型”。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缺乏生产实践的锻炼,受传统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教师习惯于“粉笔 +黑板”的授课方式,学生习惯于听理论、背理论、考理论。这种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不利于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必然严重影响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进而影响到高职教育的生存和发展。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1998年开始招收高职学生,目前已经毕业高职学生一万多人。学院在 多年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中深深感到:如果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了解、参与实践实训 和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会很高,学生就业时竞争力就强,就业后角色转变 顺畅,岗位适应性和工作稳定性都很好。而如果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没有一定时间的实践实训和参与 企业生产实践,毕业后大部分学生就明显不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这直接影响学生个人和企业的发展,造成企业“有岗无人上”和高职毕业生“有人无岗上”的突出矛盾。高职院校的教育与企业生 产实际脱节,成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的主要原因。依托工 学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仅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也是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 难的有效方法。不断创新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重点和 难点,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探索和实践。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是一种学生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和深刻变革。它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实施工学结合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它意味着走出纯理论讲授的教室,以“职业人”的身份参与实际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成长。一边有企业师傅指导,一边有院校教师协助企业对学生的组织和管理,使学习生涯与将要进入的职业生涯尽早连接起来,实现学生角色向职业人角色的转变。实施工学结合对企业来说,它可以借助院校教育把自己的用人要求贯穿到学生教育培养的过程之中,从而能够接收到自己所需要的实用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同时也可以利用学院教授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实施工学结合对高职院校来说,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生产条件和职业氛围强化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养,把教育培养的课堂扩展到生产现场,实现生产育人的目的,同时把学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汇总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汇总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1.1 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关键评估要素:学校事业发展规划自评结论:合格 依据: 1.安徽省“十一五”、“十二五”国民经济与事业发展规划 2.合肥市“十一五”、“十二五”国民经济与事业发展规划以及与学校开设专业相对应的各行业发展规划 3.安徽省、“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及与学校开设专业相对应的各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4.安徽省教育事业“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 5.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十一五”、“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包括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校园硬件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 6.学院发展规划执行落实的相关材料(如学期工作要点与总结、各单位学期工作计划与总结) 7.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一览表(数据平台表 3.1-3.4) 8.教师队伍基本情况一览表(数据平台汇总表 10.2) 9.评估当学期在校生名册(分专业分班级在校生名单) 说明:

学院自年以来,在安徽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紧密围绕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狠抓基础建设、内涵建设。在基本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科学制订了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理清学院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 办学以来,学院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塑校、特色兴校”的发展理念;确立了以质量为核心的特色品牌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的抢占制高点的发展战略和双师素质为培养目标的教学能力发展战略。 在发展目标上,按照稳步、健康和可持续的基本精神,推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到,主要是打基础,上规模,这个目标已经实现;第二步,从到,主要是抓内涵、上水平,这个目标正在实施;第三步,从年到2020年,主要是创特色、树品牌,成为全省知名的高职院校。 二、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制订发展规划 学院地处省会合肥,随着“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安徽省合、芜、蚌综合改革实验区和皖江城市产业承接转移及合肥市滨湖现代化大城市规划的实施推进,地方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调整。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商业流通,餐饮业、旅游业、电子信息产业、金融业、动漫业的迅猛发展为学院专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学院领导紧抓发展机遇,积极谋求科学发

06-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报告

天津市宝坻区职成教中心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报告

天津市宝坻区职成教中心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为了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全面了解我校毕业生在步入工作岗位以后的思想品德、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专业对口和适应工作程度等情况,掌握毕业生培养质量,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各方面能力的评价以及毕业生、用人单位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2012年暑假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积极展开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为日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 2009届、2010届、2011届毕业生。 三、调查内容: 1、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及对毕业生评价。 2、毕业生对自身专业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3、用人单位对我校培养人才的意见和建议。 4、毕业生对我校学生培养的评价。 四、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走访企业座谈为主,将电话访谈法、QQ聊天等方式相结合。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用人单位情况反馈分析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质量从团队合作能力、敬业精神、心理素质、职业道德、人文素质、社会活动能力、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等9个方面进

行了总体评价。结果显示毕业生总体素质较高,毕业生所具有的专业技能、社会活动能力等指标受到单位的普遍好评。 用人单位诚恳的提出在对在校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重点加强在校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践环节的培养工作,对我校人才培养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1、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缩短走向社会的不适应期。许多培养单位建议我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专业知识和课程学习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联系企业让学生去工厂实习,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 2、许多用人单位建议学校加强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期间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使学生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精神以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3、培养单位建议学校应加强对在校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以适应工作后的工作需要。 4、加强校企合作。最好建立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组织,健全合作机制,实现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良好沟通。学校应向用人单位及时发布人才信息,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用人单位也要根据单位实际需求向学校提出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 5、学校也要多和用人单位沟通,提供毕业生学习、综合素质和社会背景方面的资料。 6、在人才选拔方面,许多单位认为通过面试和笔试方式,在短时间内很难选拔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所以许多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学校和企业的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