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3)

教育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3)
教育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3)

选择题

教育起源的几种观点p11 (一)

1.生物起源论(法国勒图尔诺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2.心理起源论(美国孟禄)

3.劳动起源论(苏联康斯坦丁诺夫,凯洛夫与我国教育学者曹孚,王天一)

教育的发展阶段

1. 非形式化教育阶段

2. 形式化教育阶段

3. 制度化教育

4. 未来的教育

教育的本质p23

1.工具论,本质论

2.平等论,成层论

西方教育学的发展p29 选

1.孕育期(柏拉图《理想国》)

2.诞生期(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儿》)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本人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P31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教育学的理论流派: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元教育学。P34

教育与发展的若干理论P42(选择题)(二)

①教育万能论-柏拉图(溯源)、洛克(英国,白板论)、爱尔维修

观点:1.教育是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人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②教育独立论-蔡元培、胡适

观点:以谋求教育从制度上、思想上摆脱政治行为或政治信仰的干预为主要诉求。

蔡元培-1.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完全人格”2.教育由教育家办3.教育要摆脱政党控制4.教育要超脱教会影响

胡适-他认为教育应占有崇高的独立的地位。 1.独立的教育经费来源 2.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和宗教3.教育应有独立自由的学术研究之风

③人力资本论--费雪、沃尔什(美国)、舒尔茨*、丹尼逊、贝克尔

观点:1.人口质量胜于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增强人口素质是基本出发点,也是核心。

2.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教育投资的收益率高于物力投资的收益率。

3.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4.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标准。

④筛选假设理论-迈克尔-斯宾塞、罗伯特-索洛

⑤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皮奥里、多林格、爱德华兹、卡诺伊

(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社会化理论并称为第二代资本人力理论)

人的发展基本含义P83 (三)

人的发展是指作为发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中,身心两方面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

人的发展的主要理论p84 选(看书)

1.认知发展理论(三种基本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布鲁纳的认知阶段划分论,凯斯的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

2.智力发展理论(霍华德—加德纳美国)

3.需要层次理论(创始人马斯洛)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人体因素

学校的定义P165 (五)

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专门产所。

学校应具备的条件P165

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2.有合格的教师

3.又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4.有必备的教学办公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学校产生的条件P167

1.生产力的发展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

3.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

4.国家机器的产生

学校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学校教育具有专业性、学校教育具有系统性、学校教育具有基础性。P104

我国学校的发展p177

1.西周:学在官府

2.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学在四夷

3.汉唐宋:官私并存,相得益彰,宋书院蓬勃发展

4.元明清:官学,书院渐趋衰落,启蒙教育主要由私学承担

学制的类型

双轨制(英国为例)单轨制(美国为例)分支型(苏联为例)

我国学制的沿革p196 选

1.壬寅学制

2. 癸卯学制

3. 壬子癸丑学制

4. 壬戌学制

5. 我国现行学制

教师劳动的特点(六)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协作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教师的专业知识P227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精深的学科知识、扎实的教育学科知识

教师专业地位的现状P242

①教师专业地位的法律规定

②教师专业地位的学理分析

③教师专业地位的现实情况

如何提高专业地位P247

1.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

2. 建立和完善各种教师专业组织

3. 积极推进教师教育改革课程的含义P288(八)

(1.课程即学科2. 课程即经验3. 课程即目标4. 课程即计划5. 课程即研究假设)

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目标p308 (看书)

1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2 改变课程结构中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的现状

3 改变课程中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4 改变课程评分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

5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6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

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内容 1.重建课程结构

2.编制课程标准

3.实施新的课程政策

教学的理论流派P326 (九)

①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代表人物-斯金纳)

②认知主义取向的教学理论(代表人物-布鲁纳)

③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

名词解释

人的发展P83人的发展是指作为发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中,身心两方面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

教育目的P117 教育目的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根据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制定的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主要体现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质量规格,身心素养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所属的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学校P165 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专门产所。

学制P192(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总体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衔接关系)

学生发展P258(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

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的变化过程与结果。)

德育P355狭义广义两种,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是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讲的,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

课程含义P288(1.课程即学科 2. 课程即经验3. 课程即目标4. 课程即计划5. 课程即研究假设)

校本课程指相对于国家课程的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

辨析

个人本位目的观和社会本位目的观p129 选(看书)

1.个人本位论(错的)

2. 社会本位论(错的)

个体本位教育目的观和社会本位论从理论上讲,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同时也存在片面过激的一面。两者各执一端,孤立的,片面的看待个人发展要求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把他们机械的割裂并对立起来,是有失偏颇的。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中,受社会的影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人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才是科学的,制定的教育目的才能反映出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

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p100 (错的)

这个观点是存在偏颇的,虽然环境对人的发展中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环境不能决定一切。人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需要对环境做出反应,个人对环境的态度不一样,其发展结果也就不同。因此我们不能夸大环境的作用。

简答题

教育的发展阶段(一)

1. 非形式化教育阶段

2. 形式化教育阶段

3. 制度化教育

4. 未来的教育

教育万能论P42 (二)

柏拉图、洛克、爱尔维修都提出过教育万能论,但是他们提出该论点都是有前提条件的(1)柏拉图的教育万能论是基于建立一个理想国而提出来的,其哲学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2)洛克的教育万能论是基于人性的完善提出的,其哲学基础是感觉主义的认识论。(3)爱尔维修则是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提出的教育万能论

教育与发展的若干理论P42

①教育万能论-柏拉图(溯源)、洛克(英国,白板论)、爱尔维修

观点:1.教育是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人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②教育独立论-蔡元培、胡适

观点:以谋求教育从制度上、思想上摆脱政治行为或政治信仰的干预为主要诉求。

蔡元培-1.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完全人格”2.教育由教育家办3.教育要摆脱政党控制4.教育要超脱教会影响

胡适-他认为教育应占有崇高的独立的地位。 1.独立的教育经费来源 2.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和宗教3.教育应有独立自由的学术研究之风

③人力资本论--费雪、沃尔什(美国)、舒尔茨*、丹尼逊、贝克尔

观点:1.人口质量胜于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增强人口素质是基本出发点,也是核心。

2.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教育投资的收益率高于物力投资的收益率。

3.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4.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标准。

④筛选假设理论-迈克尔-斯宾塞、罗伯特-索洛

⑤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皮奥里、多林格、爱德华兹、卡诺伊

(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社会化理论并称为第二代资本人力理论)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p54 考点

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 经济水平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 .经济结构制约教育结构3. 经济发展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4. 经济发展制约教育内容与手段)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但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互为前提。(1. 文化观念制约教育观念。

2. 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

3. 文化本体影响教育内容

4. 文化传统制约教育活动的方式)

教育的政治功能

1..维系社会政治稳定

2.促进社会政治变革(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途径有三点 1.通过教育普及促进社会政治变革 2.通过传播先进的思想促进社会政治的变革

3. 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教育的经济功能p65 (1. .教育具有完成劳动力的社会再生的功能2. 教育具有知识再生的功能3. 教育具有更新知识与社会生产技术的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1. 传递---保存文化 2. 传播---丰富文化 3. 选择---提升文化 4. 创造---更新文化)

学生群体的作用一. 学生群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学生群体即使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二. 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1 .班级群体对学生个体产生影响2. 同辈群体对学生个体产生影响3. 参照群体对学生个体产生影响4. 学生群体凝聚力对学生个体产生影响)教学含义的当代发展p323 一.批判教育学视野中的教学(代表巴西教育学者保罗·弗

莱雷)二.发展心理学视野中的教学(代表哈弗大学教育学者达克斯沃)

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五个特点及教育启示?P89(主观题)(三)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稳定性和可变性。

①顺序性。在教育中,一定要遵循人的发展顺序性,否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将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②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该展开不同的教育和教学,千万不要违反教育工作的阶段性特点,把小学生当中学生教育,最终学生不但难以掌握正在学习的知识技能,而且还会产生不愉快的心理体验,甚至害怕和逃避学习。

③不平衡性。由于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教育一定要了解人的这一发展规律,教师要了解人的发展的关键期,并抓住时机加强教育力度。

④个别差异性。教育必须紧紧围绕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这一特点,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做的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使他们的潜力最大程度上挖掘。

⑤稳定性和可变性。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可变性的特点,切不可死抱住传统不放,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学校教育与个体个性化p105

1. 个体个性化的概念

个性是人性在个人身上的具体表现。它既反映人的共同性,也反映人的差别性。从广义上来看,个性是由生理,心理,社会诸方面一系列稳定特点构成,从狭义上看,它仅仅指心理特点,即以世界观为核心的一系列个性特征的结合。

含义:(1.个性的独特性2.个性的稳定性3.个性的整体性)

学校教育在个体个性化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提升2.学校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3学校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个体社会化的概念(个体社会化是指人类个体在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学习知识技能和各种社会规范,使个体行为符合社会要求,掌握社会生活的本领,进而取得成员的资格,充当社会的角色,发展和完善个人的过程。)

个体社会化的含义(1.个体社会化的历史性2. 个体社会化的能动性3. 个体社会化的终身性)学校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p111

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场所,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因此,学校教育的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学校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功能主要表现为:(1.学校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2. 学校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3. 学校教育培养个体职业和身份的社会化)

教育目的的含义(四)

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吧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总体要求,设想和规定

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三者区别P123

从三者的联系看,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在针对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一致性。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育目的决定培养目标,教育方针包括教育宗旨和培养目标是教育目标体系中较高层次的教育目标,具有较大程度的普遍性和理想化特征。

教育目的观:个体本位目的观、社会本位目的观、人文主义目的观、科学主义目的观。P128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p139 (1. 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坚持社会主义方向3.培养“劳动者”4.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5.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学制的类型(五)

双轨制(英国为例)单轨制(美国为例)分支型(苏联为例)

1、我国的学制P196(我国现代学制从清代开始)

①壬寅学制(第一个学制,未实施)②癸卯学制(第一部由国家颁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系统)③壬子癸丑学制④壬戌学制(内容需记,P200)⑤我国现行学制P201

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1.蜡烛角色2. 园丁角色3. 工程师角色4. 一桶水角色)(六)现代的教师角色定位(1.授业传道者2. 研究者3. 管理者4. 引导者5. 协作者6. 课程开发者7. 心理医生)

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协作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教师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精深的学科知识、扎实的教育学科知识)

教师专业发展方法p236

①基于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

新教师如果没有合作,就会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中年教师没有合作,专业发展就会停滞不前,不能实现持续的专业发展。老年教师没有合作就会使一些可能陈旧落后的教育理念与行为方式的不到改进。

②基于反思和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

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表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需要持续不断的反思已获得的教学经验,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少只能是肤浅的知识。

开展研究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③基于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通过研究来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是必然趋势,主要从一些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调整职前教师的课程结构,改革教育课程内容,增设教育研究课程和教育研究方法类课程。第二,调整教师职后教师的课程结构和培训形式,开展研究性教与学,增强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实践性和实效性。第三,利用校本教研发展教师研究能力,如课例研究、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

教师专业地位的现状(①教师专业地位的法律规定②教师专业地位的学理分析③教师专业地位的现实情况)

如何提高专业地位( 1.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2. 建立和完善各种教师专业组织3. 积极推进教师教育改革)

(七)

学生的本质属性p253 正确认识学生的本质属性,树立科学的学生观,不仅是教育理论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教育实践中的重要问题。教师只有正确认识学生的本质属性,掌握科学的学生发展观,并有效运用于教育实践,才能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2.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3.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五个特点及教育启示?P89(主观题)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稳定性和可变性。

①顺序性。在教育中,一定要遵循人的发展顺序性,否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将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②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该展开不同的教育和教学,千万不要违反教育工作的阶段性特点,把小学生当中学生教育,最终学生不但难以掌握正在学习的知识技能,而且还会产生不愉快的心理体验,甚至害怕和逃避学习。

③不平衡性。由于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教育一定要了解人的这一发展规律,教师要了解人的发展的关键期,并抓住时机加强教育力度。

④个别差异性。教育必须紧紧围绕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这一特点,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做的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使他们的潜力最大程度上挖掘。

⑤稳定性和可变性。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可变性的特点,切不可死抱住传统不放,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

1.良好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2.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威信

3. 有助于师生心理健康发展

4. 有助于优化校园文化

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P279 ,P379)考点

师生关系总是建立在一定社会背景之中的,与师生双方紧密相关,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就教育内部而言,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所以,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更主要地取决于教师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必须转变传统的学生观,即将学生看做被动的受体、教师塑造与控制的对象。转变为现代的学生观,即明白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等等。

(2).了解和研究学生,它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包括了解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平、兴趣等等。教师海要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考虑到他们的感受,满足学生正当的要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要胸怀真正的教育爱,才能得到学生心理的认同和由衷钦佩,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师生对立。老师处理问题必须公正无私。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加强沟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师生间的感情共鸣。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教师良好的文化科学素养是构建理想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八)

目标模式p297(目标模式又称“工学模式”,是以目标的分析与设定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围绕着课程目标的确定,实现,评价而展开的课程设计模式。目标模式的典范是泰勒模式。)代表人物拉尔夫·泰勒

四个基本问题可以概括为(1.确定教育目标2.选择学习经验 3.组织学习经验4.评价)

缺陷:目标模式将教育简化为科学的理论,依据学校即工厂的隐喻,却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目标模式误解了知识的本质,知识的本质在于知识的运用进行创造性思维,目标模式误解了改善课程实践的本质。

情境模式p305 重要(主要代表人物斯基尔贝克)

情境模式是一种囊括了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的综合性模式,是一种富有弹性,适应性很强的模式。该模式鼓励课程设计者考虑过程中不同的影响因素,视整个过程为一个有机整体,并进行课程设计。该模式由五部分组成 1. 分析情境2. 拟定目标3. 设计教与学的课程方案4. 诠释和实施课程方案5. 评估,反馈和重新建构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p306 重要

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是改革学校的课程

课程改革的理念( 贯彻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发展。这一核心理念旗帜鲜明地表明,课程改革的大方向既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含义(1)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2)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3)寻找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合法性

教学含义的当代发展p323 (九)

(一)批判教育学视野中的教学(代表巴西教育学者保罗·弗莱雷)

(二)发展心理学视野中的教学(代表哈弗大学教育学者达克斯沃)

教学的理论流派P326

①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代表人物-斯金纳)②认知主义取向的教学理论(代表人物-布鲁纳)(主观题)③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

布鲁纳的教学理论p331 问答

发现学习法的要素( 1.激发学习的内部动机2. 探究解决方案3. 灵活组织外界提供的信息4. 灵活而执着的追求问题的解决)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p347(代表人物是罗杰斯)

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帮助情境。教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情感

第二阶段:探索问题。教师鼓励学生确定问题,教师接受并澄清学生的情感

第三阶段:发展洞察力。学生讨论问题,教师支持学生

第四阶段:计划和做出决定。学生设计最初的决定,教师澄清可能的决定

第五阶段:整合。学生做出积极行动,教师给予帮助。

教师专业地位的法律规定p242

我国教师享有以下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队,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价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有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2、书院的特点p184

在我国古代书院特点尤为鲜明:

(1)接受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完善自我

(2)注重教学与研究结合,形成自由争鸣的学风

(3)注重学生自修和教师指导的结合,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

(4)注重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和谐的人文环境相结合

论述题

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P279 ,P379)考点

师生关系总是建立在一定社会背景之中的,与师生双方紧密相关,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就教育内部而言,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所以,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更主要地取决于教师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必须转变传统的学生观,即将学生看做被动的受体、教

师塑造与控制的对象。转变为现代的学生观,即明白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等等。

(2).了解和研究学生,它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包括了解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平、兴趣等等。教师海要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考虑到他们的感受,满足学生正当的要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要胸怀真正的教育爱,才能得到学生心理的认同和由衷钦佩,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师生对立。老师处理问题必须公正无私。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加强沟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师生间的感情共鸣。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教师良好的文化科学素养是构建理想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德育

德育的概念P355(主观题)

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这是从伦理学体系上界定的;广义的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

总之,德育是旨在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道德、思想和政治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p362 问答

1.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详解书

2.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3.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动力

4.德育过程是长期积累和发展的过程

德育原则p364 问答考点

1.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A.努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学生集体B.要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C.加强个别教育,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2. 知行统一的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A理论学习要结合实际B要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C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3. 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A要正确说理,疏通指导,启发自觉B要善于以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C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

4. 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A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B要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自觉开展品德内部矛盾斗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C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1.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A教育者要尊重信任学生,对他们发展的可能性要充满信心B 要善于正确地向学生提出严格要求)

6. 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的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A德育的要求、内容。形式和方法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B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C从学生的思想特点出发进行德育)

7.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A校内各方面德育影响要一致B学校和家庭的德育影响要一致C学校与社会的德育影响要一致D要加强德育的计划性和连贯性)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p384

1.道德认知发展论(1.道德判断形式反映个体道德判断水平

2.个体的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3. 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有助于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道德发展发展阶段)2. 道德认知教育论(1. 道德教育意在促进道德判断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 2. 道德教育奉行发展性原则)

道德发展阶段

1. 水平:前习俗水平

阶段1:道德推理的特点——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

阶段2:道德推理的特点——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

2. 水平:习俗水平

阶段3:道德推理的特点——以人际和谐为准,也称为“好孩子”取向

阶段4:道德推理的特点——以法律和秩序为准则

3. 水平:后习俗水平

阶段5:道德推理的特点——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准则

阶段6:道德推理的特点——以普通的伦理原则为准则

体谅模式p388 重要

体谅模式的基本理论观点

1. 满足学生与人友好相处的需要时教育的重要职责

2. 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

3. 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间的青少年实验不同的角色和身份

4 教育即学会关心

体谅模式在学校中的实践(1. 设身处地2 证明规则3. 付诸行动)

集体教育模式p396 问答

基本观点( 1. 教育的工作的主要方式是集体教育,教育工作的集本对象是集体,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集体主义者 2 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

教育模式在学校中的实践( 1.平行教育影响原则2.前景教育原则3.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把抽象的道德规范和高深的政治思想原理具体化、人格化、以生动具体的典型形象影响学生心理,使教育有很强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榜样是无声的语言。而这种无声的语言往往比有声的语言更有力量。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有了生动具体的形象作为榜样,便容易具体地领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容易受到感染,容易随着学、跟着走。这样就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1. 伟人的典范(历史伟人、民族英雄、革命导师、著名的科学家等各方面杰出的人物是民族的代表、人类的精英,为千万人所瞩目。他们传奇的一生、炉火纯青的思想、伟大的业绩、崇高的品德和光辉的形象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容易激起对他们的敬仰之情,以他们为榜样,激励他们积极上进。)

2.教师的示范(教师肩负着培养青少年的重任,其言行、举止、仪态、作风、为人处世和各方面的表现,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学生又具有向师性的特点,很自然地将自己的老师作为效法的楷模。)

3.学生的样板(青少年学生是正在发展和成长中的人,因此,学生中的样板不可能很完美,也不可能表现得一直很稳定。但因为他们与全体学生朝夕相处,为大家所亲近和熟悉,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学习。学生的样板并不是高不可攀,与一般学生相比,有很多相同点,使人感到更

真实、更亲切,因此容易引起共鸣,容易使榜样的力量得到更好的发挥。)

“师生关系”(则论述题可能与榜样示范有关)榜样示范(P379 )一师生关系

A 师生关系

1 在教育内容上:授受关系(1)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2)指导、引导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

2 人格上的平等关系(1)尊重学生的人格(2)平等的对待学(3)正确指导、严格要求

3 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1)思想交流(2)情感沟通(3)人格碰撞

B师生关系的特点(1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2 互相启发,合作对话3 相互促进,共同成长)C师生关系的意义(1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2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威信3 有助于师生心理健康的发展4 有利于优化校园文化)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附答案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2017-2018年电大专科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一--------,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一。 2.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_的表现和结果。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4.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和---------两个方面。 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一------------和------------- 6.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和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A.南京鼓楼幼稚园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D.江西实验幼师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A.溺爱开放专制放任 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C.溺爱民主强权放任 D.溺爱开放强权放任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 A.发展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D.配合性原则 4.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A.1-2岁B.1-4岁C.2-3岁末D.0-3岁末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A.课堂B.游戏C.环境D.教法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功能2.个体社会化3.同伴互助4.家长学校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2.简述实施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3.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 4.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五、论述题(13分) 你认为应该如何为学前儿童创设游戏条件? 六、案例分析题(15分) 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 请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该大班两位老师的做法。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1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母育学校》夸美纽斯 2.学前教育功能 3.家庭教养方式 4.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的教育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教育5.保育环境’教育环境 6.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 AB卷 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A卷 单项选择题 1.我国考试制度的建立始于()。 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宋代 2.欧美教育史称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是()。 A.雅典大学 B.赫克迈大学 C.阿资哈尔大学 D.萨莱诺大学3.大学的交流功能包括自由的学术氛围,校园的开放化,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还有()。 A.民族化 B.地域化C.国际化 D.时代化 4.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 A.中央集权制B.权力分散型 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D.高校独立发展型 5.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A.专业结构 B.学缘结构 C.学历结构 D.职务结构 6.“真理就是有用”是哪种人生价值观的观点()。 A.享乐主义 B.存在主义 C.权力意志主义 D.实用主义7.做好大学德育工作,必须多方位,多层次形成合力,是指()。 A.层次性原则 B.情理相融原则 C.教管结合原则D.整体性原则8.学科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主要涉及()。 A.学科的发展潜力 B.学科发展的成熟水平 C.学科发展布局的整体性 D.学科影响的社会性 9.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出现在19世纪的()。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10.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是()。 A.在校大学生 B.社会影响与学校师生的互动 C.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结合 D.全校师生员工 多项选择题 1.19世纪英国发动了新大学运动,其特点包含()。 A.打破宗教信仰限制B.重视技术教育 C.政府加强集权管理D.推行男、女同校E.提倡多元捐资办学 2.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的标志是()。 A.办学主体多样化 B.办学形式多样化C.教育目标多样化 D.管理体制多样化E.教学内容多样化 3.从价值观考察的教育本质论包括()。 A.个人本位 B.经济本位C.社会本位D.文化本位 E.知识本位4.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多样角色包括()。 A.传道者 B.授业解惑者 C.示范者 D.管理者 E.研究者5.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主要指()。 A.职务结构 B.学历结构 C.性别结构D.专业结构 E.年龄结构6.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是()。 A.人本性 B.理想性C.层次性 D.开放性 E.传统性7.德育工作中的消极观点有()。 A.务虚论 B.从属论 C.法德论 D.智德论 E.抵消论8.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有()。

教育学试卷及答案三

1、在科学分类中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的人是___________。() A.培根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洛克 2、以下哪个不是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不稳定性 3、根据人发展的差异性,教育应该做到___________。() A.循序渐进 B.教学相长 C.防微杜渐 D.因材施教 4、我国现行学制属于___________。() A.分支型学制 B.单轨学制 C.双轨学制 D.都不属于 5、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___________。() A.教学方案 B.教学模式 C.教学方法 D.教学手段 6、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___________。()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爱弥尔》 D.《教育漫话》 7、学生的个性品质是在___________中形成的。() A.学校学习 B.社会交往 C.家庭生活 D.师生交往 8、《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的作者___________。() A.斯宾塞 B.克鲁普斯卡娅 C.杜威 D.洛克

9、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实现的。() A.间接经验 B.生产活动 C.直接经验 D.生活经验 10、一种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能够满足所有年龄受教育者接受教育需求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叫___________。() A.继续教育 B.成人教育 C.普通教育 D.终身教育 11、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___________的成功教育经验。() A.乌申斯基 B.马卡连柯 C.加里宁 D.赞科夫 12、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总要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意志、愿望和要求,因此,教育具有___________。() A.历史性 B.永恒性 C.继承性 D.阶级性 13、《爱弥尔》是哪位教育家的著作___________。() A.杜威 B.皮亚杰 C.卢梭 D.科尔伯格 14、“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___________。()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教育内容 D.教育制度 15、“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和人的可暗示性,把教学组织得如同演剧活动,以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配合教学活动,调动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激发学生情绪,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学到很多的知识和技能”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种教学理论?() A.“非指导性教学” B.“暗示教学法” C.“结构——发现教学” 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16、信度是指___________。() A.测验的有效性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 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 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 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比较 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全面系统论述了班 级授课制。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 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 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 赋力量和能力。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 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 的第一本教育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凯洛夫的《教 育学》。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四)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见教材) 1、实验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 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 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等。 3、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代表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1.赞可夫出版的《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2.美教育家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提出了结构课程理论和发现法。 3.德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4.瑞士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5、法国包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理论 2.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起源说,各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学前教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湛江师范学院成人高等教育2013-2014学年度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 考试科目:《学前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A)( A.《母育学校》 B.《世界图解》 C.《爱弥儿》 D.《教育漫话》 2、(A)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誉为“幼儿园之父”。 A.福禄培尔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奇3、(C)是蒙特梭利教学法的一大特点,在全部课程中占有突出地位 A.日常生活练习 C.感官教育 4、提出“活教育”的教育家是(D)。 A.杜威 C.陶行知 5、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幼儿的特性(D)( A.幼儿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完整个体C.幼儿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B.健康教育 D.劳动教育 B.卢梭 D.陈鹤琴 B.幼儿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D.幼儿的发展必须听从成人的安排

6、师幼互动的首要特征是( A )。 A. 教育性 B. 平等性 C.差异性 D.情感性 7、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是 (B ) 。 A. 上课 B. 游戏 C.作业 D.户外活动 8、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 ( A ) A. 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B. 开发智力 C. 培养创造力 D.发展幼儿情商 9、下面哪一部(A )是卢梭的著作。 A. 《爱弥儿》 B. 《林哈德和葛笃 德》 C.《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10、“儿童中心说”是(B )提出来的。 A. 蒙特梭利 B. 杜威 C. 卢梭 D.洛克 11、下面那个不属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D )。 A. 基础性 B. 生活性 C.游戏性 D.安全性 12、幼儿园生态环境设计的核心是( A )。 A. 童趣性 B. 动态性 C.育人性 D.创造性 13、幼儿体育的内容不包括( D )。 14、学前阶段美育的启蒙重在培养儿童 A. 美学的知识 C.表现美的技能 15、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不包括( D )。 A.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 B.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于安全教育 C.幼儿的健康教育与体育治疗法 D.文明习惯和基本的行为规范教育 B. 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D. 审美动机

最新《教育学基础》试卷(三)

《教育学基础》考试试卷 1 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3 1.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 B.《礼记》 C.《史记》 D.《左传》 4 5 2.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6 A.孟禄 B.利托尔诺 C.沛西?能 D.康德 7 3. 古希腊提出“助产术”(“产婆术”)的著名思想家是()。 8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9 4. 在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学者是()。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福禄倍尔 10 11 5.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哪本书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12 ()。 A.《教学与发展》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育论点》 13 14 6.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15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16 7. 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 17 A.社会研究 B.调查研究 C.职业培训 D.学校教育 18 8. 一个人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方式是()。 A.基础教育 B.高等教育 C.成人自学 D.终身学习 19 20 9. 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21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10.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求,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发 22 23 展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24 A. 白板说 B.外铄论 C.内发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 25 11.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26 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27 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8 29 12.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30 A.遗传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环境 D.成熟 13. 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31 32 A.教育思想 B.教育制度 C.教育方法 D.教育目的 33 14. 双轨制形成于() 34 A. 美洲 B. 欧洲 C.亚洲 D.非洲 35 15. “师生在课堂上呈现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36 导”,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师生关系? () A.民主型 B.依赖型 C.自由放任型 D.对立型 37 38 16. 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在课程39 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40 41 17. 活动课程的主要缺点包括() 42 A.儿童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B.儿童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 43 C.儿童获得的知识欠缺系统性 D.儿童缺乏广泛的学习空间 44 18.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45 A.知识、智力、能力 B.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46 值观 47 C.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D.知识、智力、情感 48 19. 一般说来,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是()。

教育学期末复习题2

《教育学》复习(四)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一项教育法,标志着中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该项法律是【 B 】 A.《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2.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的德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哲学家的是【 C 】 A.弗兰西斯.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杜威 3.以下哪个功能不属于教育的文化功能【 D 】 A.传递功能 B.选择功能 C.交流功能 D.创新功能 4.中国古代的“六艺”教育主要培养统治阶层,主要包括“礼”、“乐”、“射”、“御”、“书”和【 A 】 A.数 B.文 C.算 D.武 5.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进步教育之父”之称的美国教育家是【 C 】 A.马斯洛 B.罗杰斯 C.帕克 D.涂尔干 6.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亦称【 B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7.下列哪项不属于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C 】 A.本科化趋势 B.多元化趋势 C.时代化趋势 D.信息化趋势 8.学生发展的规律包括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和【 B 】 A.均衡性 B.差异性 C.渐进性 D.跳跃性 9.下列哪项不属于课程目标的功能【 D 】 A.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测度功能 D.指导功能 10.有一种课程的目的在于调动地方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这种课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不具有(B)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 2、教育评价的核心是(B) A价值判断B价值引领C客观描述D增值探索 3、下列教学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是(A) A讲授法B演示法C实验法D研究法 4、教学活动的本质是(D) A课堂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认识活动 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 6、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 7、我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班级授课D分组教学 8、“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 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9、“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10、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广义教育包括____、____、____。(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质量规格标准) 3、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___、___、___(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4、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 5、教学是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6、____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 7、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8、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两大功能____和____。(教育功能、管理功能) 9、____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专业情操) 10、____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思维起点,也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核心依据。(课程性质)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学:教学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 3、教学原则:教育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的区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目标系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老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教育的个体能力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被称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有些学生在学校受到挫折,回到家里向日葵家人出气以发泄自己的情绪。是学生心理障碍中 的一种攻击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美国教育革新运动被称为“新教育运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心智技能行为可分为专门的心智技能和一般的心智技能两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座谈又称团体访谈,它是对一个人数不多的群体就某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作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

全国统一考试教育学试卷三-精选

教育学(一) 总分:110.0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主张教育要从儿童本性出发,尊重儿童天性,发展儿童个性,并远离城市,到偏远宁静乡村进行的观点是()(2分) A:自然教育 B:绅士教育 C:骑士教育 D:和谐教育 2、报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身份特征是()(2分) A:准专业人员 B:专业人员 C:非专业人员 D:不确定 3、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2分) A:重要依据 B:重要前提 C:重要条件 D:重要途径 4、德育对学生生存、发展和享用产生的影响属于德育的()(2分) A:社会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自然性功能 5、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规定了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基本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是()(2分)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学参考资料 6、个体动作遵循着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向细动作发展的规律,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2分)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7、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2分) A:班级授课制 B:分层教学

C:小组合作学习 D:复式教学 8、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2分) A:谈话法 B:讨论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9、班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是()(2分) A:健康舆论的形成 B:学生干部的选拔 C:共同目标的确立 D:班级制度的建立 10、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系统脱敏、行为契约、模仿学习等属于()(2分) A: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 B: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 C:着重改变认知的方法 D:运用游戏及艺术活动的方法 11、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的学校教育普遍存在于()(2分) A:原始杜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杜会 D:资本主义杜会 12、我国首次规定了中小学实行“六三三”分段的学制是()(2分)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戊戌学制 13、以宪法为依据制定的、主要规定了我国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等的基本法律是()(2分)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部门教育法》 C:《教育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 14、提出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地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给学生安全感等教学原则体系的是()(2分)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教育学期末考试题重点

一、名词解释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 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侠义是指一门学科,广义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 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 教学是在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班级上课制: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优点:效率高,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缺点:不能照顾个别差异、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人的发展”有两种释义:广义: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各方面发生的一切变化,是个体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狭义: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儿童的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概念 1.定义:即狭义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填空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他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一代人的成长。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一.填空题 (每空 分 共 分) . 年,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德国的 梅伊曼 拉伊 是近代教育学实验派的代表。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潜移默化 耳濡目染作用。 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 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在复习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教育目的主要包括身心素质 和社会价值两部分。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 中实现的。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强烈的示范性、 独特的创造性、 空间的延续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 环境陶冶、 艺术陶冶 。 二.(判断 只写出对或者错 不必说明理由每题 。 分 共 分) .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学记》。(√ ) 信息论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整体的运动过程当作信息的输入 传递和转换 消解过程来研究。(× )

社会主义教育最先提出教育普及的口号,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 生产力的发展影响教育的速度和 规模 。(√ ) “六三三”制又称壬戌学制, 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 × )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的基本部分是说明部分。(× ) 7赞可夫在小学做了“教学与发展”的实验证明:学生的发展远没达到极限,主张高速度高难度教学,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同时论述了教学过程的结构。(×)8老师教学质量除与业务水平有关外,还与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 (√) 9班主任制定班级目标是要高标准难度大,激励作用才明显。( × ) 热爱学生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 三.简答(共 分) 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有哪些?( 分) (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 )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 )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怎样理解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规律?( 分) 从总体上看,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

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9)教学提纲

2012年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七套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思想就其表现形态可以分为______、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三个方面,其核心集中表现在______的问题上。 答案:教育指导思想培养人 2、终身教育是一种始于本世纪______年代,流行于______年代的一种国际教育思潮。答案:2060 3、我国教育目的的核心精神是______,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______。 答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建设者和接班人 4、广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______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______。 答案:各种活动学科 5、在教学中,学生以学习______为主,______相结合,是教学的客观规律。 答案:间接(书本)知识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 6、自学--指导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______”的教学观,独立性与依赖性统一的心理发展观和______的学习观。 答案: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会学习 7、一堂好课的标准有:______、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恰当、______ 。 答案:教学目的明确教学结构紧凑 8、活动课程的特点有______、广泛性、______和灵活性。答案:主体性实践性 9、______、______ 、灵活性、自主性是社会教育的特点。答案:自愿性广泛性 10、快乐教育又称______,主要是一种教育观念、______。答案:畅快教育教育思想 二、单选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检验教育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是()。 A、教育自身 B、教育评价 C、教育实践 D、培养的人才质量答案:C 2、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诞生的《教育学》专著的主编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教育学试题3

一、单选题 1.“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历史过程”这一命题告诉我们()A.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根本不存在对立 B.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对立始终存在 C.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完全统一 D.在目前条件下,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对立还是存在的,有时甚至还很尖锐2. 追求教育目的的永恒性是哪种教育目的观的观点() A.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观 B.科学主义的教育目的观 C.科学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观 3. 关于全面发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B.使每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同样的发展 C.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特长 D.不要求学生门门功课都精通 4. 下列不属于广义教育内容的是() A. 正规教育 B. 非正规教育 C. 终身教育 D. 非正式的教育 5. 学校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 A. 教师 B. 报刊杂志 C. 声像资料 D. 教材 6. 实现教育目的、完成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的是() A. 教育内容 B. 教育途径 C. 教育过程 D. 教育制度 7. 制约教育内容的根本因素是() A. 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B.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C. 文化传统 D.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 8. 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是() A. 增强学生的体质 B. 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 C. 培养良好的品德 D. 掌握体育的技能技巧

9. 智力的发展的前提是() A. 形成技能技巧 B. 发展能力 C. 提高认识 D. 掌握知识 10. 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不包括() A. 道德品质教育 B. 政治教育 C. 宗教教育 D. 思想教育 11. 下列不属于欣赏自然美的形式的是() A. 组织学生远足 B. 美术 C. 指导学生写生 D. 地理课教学 12. 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A. 国家课程 B. 显在课程 C. 核心课程 D. 学科课程 13. 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是() A. 课程计划 B. 课程标准 C. 教学大纲 D. 教科书 14. 最基本的教育过程是() A.学生从进入小学到大学毕业或受完一定阶段教育的总的教育过程 B.一门课程从开始到结束的教育过程 C.一门课程中的一章或一个单元的教育过程 D.一点知识或一课书的教育过程 15.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儿童认知发展一般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6. 特别重视学生活动的重要性的教育流派是() A.传统教育 B.现代教育 C.形式教育 D.实质教育 17. 下列关系中,不属于“教育过程作为提高学生认识的规律”的范畴的是()A.已知与未知的关系 B.符号与意义的关系 C.读书与活动的关系 D.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关系 18. 下列关系中,不属于“教育过程促进学生发展的规律性”的范畴的是()A.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C.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关系 D.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9. 对于教育过程中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之间成正比关系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776年,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2.德国的梅伊曼拉伊是近代教育学实验派的代表。 3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作用。 4 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5 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在复习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6 教育目的主要包括身心素质和社会价值两部分。 7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 价、总结性评价。 8 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9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强烈的示范性、独特的创造性、空间的延续性和时间 的连续性。 10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二.(判断只写出对或者错不必说明理由每题1。5分共15分) 1.世界最早的教育专着是《学记》。(√) 2 信息论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整体的运动过程当作信息的输入传递和转换消解过程来研究。(×) 3 社会主义教育最先提出教育普及的口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4生产力的发展影响教育的速度和规模。(√) 5 “六三三”制又称壬戌学制,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 6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的基本部分是说明部分。(×) 7赞可夫在小学做了“教学与发展”的实验证明:学生的发展远没达到极限,主张高速度高难度教学,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同时论述了教学过程的结构。(×)8老师教学质量除与业务水平有关外,还与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 (√) 9班主任制定班级目标是要高标准难度大,激励作用才明显。(×) 10 热爱学生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三.简答(共37分) 1.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有哪些?(6分)P61~63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2.怎样理解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规律?(10分) 从总体上看,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这不同的发展任务,当然,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上一阶段影响着下一阶段的发展,所以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人生全程的意义 3.怎样认识教师主导性?(9分)p215三个层次 4.怎样评价班级上课制?(6分)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效率,但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集体教育,但不利于因材施教。 5.怎样开展德育工作?(6分) 德育内容上要更新;德育方法要改进;从小事做起,由近到远,由小到大,注重实际效

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填空: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3、教育的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4、教育规律是(教育经验)的高度概括,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甚至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 5、我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传说是战国末年的(乐正克)所作,比西方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300年。 6、1632年,著名的(捷克)国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7、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8、狭义教育既是(学校教育)有时可以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使用。 9、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是(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 10、古代社会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校始建于(奴隶)社会,古代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欧洲奴隶社会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斯巴达)和(雅典)。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是(骑士)和(教会);教会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培养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1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遗传__、环境、_教育__。 1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_总的要求_。 13.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_归宿_。 14. 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_基础_和_可能__;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_社会条件__,_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15.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决定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促使人的本性、本能的高度发展,成为健全发展的人,其代表人物是_卢梭_洛克_、等人。 16.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它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赫尔巴特__和_涂尔干_。 17.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_社会需要_和_人的自身发展_之间的 辩证统一关系。 18.体育的内容是_田径、体操、球类、游泳、军事体育、__、___人本主组织形式是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 19.美育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0.美育的途径是(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曰常生活实施美育。 21.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__,培养__,发展学生的___。(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智力)

3.近三年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2008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 教育学(中学) 一、选择题: 1、最早将“教育”两个字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B )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 2、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C ) 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3、选择一部分能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单位进行调查的方法,属于教育调查 中的( C ) A、全面调查 B、个案调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4、提倡“从做中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A ) A、杜威 B、巴班斯基 C、赞科夫 D、布鲁姆 5、对教育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A ) A、生产力 B、意识形态 C、执政党 D、政治经济制度 6、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错误的选项是(C ) 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 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 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7、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 该具备哪方面的素质( D ) A、忠于职守 B、团结协作精神 C、人际交往能力 D、良好的道德修养 8、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D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柏拉图 D、杜威 9、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 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C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D、都是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10、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都是(A ) 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设计教学法

2017年春季《教育学》期末考核答案完整版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学》 满分100分 一、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的对象是人,但教育的出发点则是社会。 理由:教育的对象是人,这是对的。但說教育的出发点是社会是不全面的。教育应该从社会和个人的共同需要出发。 2、(√)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理由:首先在因材施教上,其次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再次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也是创造性的劳动,最后教师的教育机智也是创造性的表现。 3、(×)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理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4、(√)人的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可塑性。 理由: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性的,这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内在根据之一,人的遗传素质在后天的成熟过程中又是可以塑造的。 5、(√)人的本质是一切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 理由: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6、(√)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理由: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1)备课;(2)上课;(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而上课是其中心环节。 7、(×)“班级授课制”不利于因材施教,必须取消。 理由:班级授课制又叫班级教学或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按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教学时数,依学校课程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8、(√)校长负责制的核心是校长全面负责。 理由:校长就是一个学校的最高级别管理者,因此要全面负责。 9、(×)德育是由思想品德课来完成的。 理由: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进行德育教育。 10、(√)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理由:发展教育,就是推动生产力,也是带动一个国家往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 答:目标: 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基本走向: 一、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二、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 三、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倾向。四、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