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创作实验 教学大纲

电视专题片创作实验 教学大纲
电视专题片创作实验 教学大纲

《电视专题片创作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的基本描述

2.教学定位

2.1 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通过对电视专题的发展、创作、作品的深入学习,特别是比较中外电视专题的创作,让学生了解电视专题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认识电视专题的重要类别及其创作规律,掌握电视专题未来发展的重要走向,并把握电视专题创作的独特的创作方法。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

结合具有时代特征的电视专题作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分析电视文学专题、电视剧、电视纪实专题、电视文艺专题等各类电视专题的艺术特征、创作特色、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鉴赏水平和创作能力。学生将其所学理论运用到电视专题创作的实践中去,推动电视艺术创作的飞速发展。

2.3教学方法

《电视专题片创作》主要阐述电视专题发展,电视专题中包括纪实专题、文艺专题及电视剧等作品的创作规律。新媒介技术和媒介融合为电视专题创作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当代知识观为教学方法的探讨提供了支撑,"纠错式教学法"在电视专

题创作课程中的实践和探索,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等存在的普遍问题。同时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多位学生共同完成一个作品,以此来提升学生协作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通过对电视专题的发展、创作、作品的深入学习,特别是比较中外电视专题的创作,让学生了解电视专题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认识电视专题的重要类别及其创作规律,掌握电视专题未来发展的重要走向,并把握电视专题创作的独特的创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知识点:电视专题创作导论、电视纪实专题创作、电视文艺专题创作、电视散文创作。

3.1 课程覆盖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汇总

涵盖的知识体系

3.2 实验环节及实验内容知识点汇总

4.案例设计

该课程主要采用现场演练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方式。课程讲授过程中的理论部分均采用现场操作和实践演练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电视专题片创作》的一般流程以及思路。案例设计的原则,一方面,需要学生能够通过案例的操作,系统了解和掌握《电视专题创作》基本创作原理和创作技巧、达到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影片创作的目标、并且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能够很好地解决遇到的问题。该实验课程基本上覆盖到了本课程主要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也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创作过程中的集成性和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5.作业设计

由于该课程实践性较强,在作业题型的设计方面采用了分组讨论,设计方案,创作实施。主要从三个模块进行系统展开。每个模块设置2-3个小应用,突出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此外,课程后半程设计了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大作业,制作一部专题片,考查学生知识集成度和综合能力运用情况,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专业问题的能力。

6.考核与成绩评定

6.1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该课程根据课程性质、授课内容及能力培养等方面,实行多形式多阶段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及考核成绩的构成如下表: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览表

6.2 考核评价的标准

本课程采用项目实践(上交作品)方式进行考核评价,评价标准如下:

《视频制作技术》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 《视频制作技术》课程使学生掌握视频作品制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岗位综合技能;掌握广告片、宣传片和影视作品的制作流程,能够根据客户要求策划和制作广告片、企业宣传片、专题片、娱乐短片等视频作品,使用摄影摄像器材完成素材采集,熟练使用编辑软件完成作品制作。学生毕业后可在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婚纱摄影摄像公司或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从事策划师、摄像师、视频编辑师、影视后期合成师等多个工作岗位,甚至可以自己创业,创办数码影视制作公司。 能力目标: 1.能够与客户交流沟通,领会客户意图,根据文稿和分镜头脚本的撰写规范,撰写文稿和分镜头稿本; 2.熟练使用摄像机、照相机进行素材采集,并对素材进行处理; 3.熟练使用编辑软件进行素材处理; 4.能为影片添加转场、特技、字幕和音乐; 5.能够根据作品的使用要求,输出适当的视频格式;

6.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技能,根据客户要求制作出用户满意的视频作品知识目标: 1.了解视频节目的制作流程; 2.了解影视制作的人员分工; 3.理解电影电视帧速率、扫描格式、电视制式; 4.掌握工具栏中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5.掌握文稿和分镜头脚本的撰写方法; 6.掌握摄影摄像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拍摄技巧; 7.掌握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 8.掌握影片输出的各种参数设置。 素质目标: 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与他人进行技术交流; 2.热爱影视制作艺术,对待工作精益求精,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3.对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不畏惧,能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4.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善于交流沟通。 5.自学能力强,紧跟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 6.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三、课程内容设计:

《公共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公共艺术设计》课程编码: 学时:60学时学分:4学分 开课学期:第3学期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艺术方向) 先修课程:《装饰基础》《三大构成》《素描》《色彩》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讲授公共艺术品(环境中的雕塑与壁画)的设计与制作,使学生了解雕塑与壁画的基本特征,及在建筑空间和环境中的作用,使学生具有设计创新能力和公共艺术品鉴赏与应用能力,并掌握雕塑与壁画的设计与制作方法,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综合设计能力。 二、基本要求: 能较好理解并运用雕塑与壁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雕塑与壁画设计与制作的基本过程、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相互过程;理解壁画、雕塑和公共环境空间的和谐关系。 三、教学内容: 雕塑部分: (一)装饰雕塑发展简史 1.原始社会 2.奴隶社会及先秦文明 3.封建社会秦汉艺术至晚清 4.现代装饰雕塑 (二)装饰雕塑的类型特征 1.空间状态类之——装饰性圆雕 1.1圆雕的特征(理解) 1.2圆雕技法(掌握) 2.空间状态类之——装饰性浮雕 2.1浮雕的特征(理解) 2.2浅浮雕特征(理解) 2.3浮雕技法(掌握)

3.从属物象类 3.1装饰雕塑(掌握) 3.2器物装饰雕塑(掌握) (三)装饰雕塑的材质肌理 1.天然材料 1.1材质的优点及局限(理解) 1.2材质的优点及局限(理解) 1.3石材质的优点及局限(理解) 2.人造材料 2.1机非金属材料:陶瓷、玻璃、水泥(理解)2.2金属材料:铜、铁(铸造/锻造)(理解) 2.3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玻璃钢(理解)(四)装饰雕塑的设计与制作 1.装饰雕塑的构思及草图设计(掌握) (五)装饰雕塑与内外环境空间的和谐关系(理解)壁画部分: (一)装饰壁画的装饰规律与形式法则 1.装饰规律 1.1归纳与概括(掌握) 1.2夸张与变形(掌握) 1.3平面与立体(掌握) 1.4分解与构成(掌握) 1.5对比与统一(掌握) 2.形式法则 2.1均齐(掌握) 2.2平衡(掌握) 2.3节奏(掌握) 2.4韵律(掌握) (二)装饰壁画的构图 1.格律体构图(理解) 2.平视体构图(理解) 3.立视体构图(理解) 4.自由体构图(理解) (三)壁画的色彩与环境的统一

《专题片制作》教学大纲

《专题片制作》教学大纲 一、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表 序号内容理论实践 一专题片(纪录片)历史 2 0 二创作观念 2 2 三纪实风格 4 2 四专题片的类型和价值 2 0 五拍摄的前期工作 4 0 六专题片的导演工作8 8 七专题片的叙事和结构 6 8 八解说词的写作 6 6 九集中实训8 合计34 34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第一章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之辨 1.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我国对纪录片和专题片两个概念的混淆和辨析状况,以及产生这种状况的社会背景,并抓住两者的核心异同点,明确这是两种紧密相连但在制作手法上又截然不同的纪实电视节目形态。 2.教学内容和重点 (1)业界对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的认识; (2)学界对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的认识; (3)以上莫衷一是的认识产生的社会背景分析; (4)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的相同之处; (5)本章重点: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的相异之处。这包括价值取向的不

同、主题概括的不同、创作手法的不同和操作模式的不同。 3.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业界专题片和纪录片认识混乱,学界也有多种不同的观点和声音。 (2)熟悉:导致这种认识的社会政治环境和媒介环境。 (3)重点掌握:纪录片和专题片的核心异同点。 4.作业与实践要求: (1)下课各找一部纪录片和一部专题片,下节课分析其之间的异同; (2)分析:专题片在我国兴盛的原因。 5.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和讨论 6.教学学时 共2学时,全部为理论教学。 第二章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的类型和价值 1.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按照不同角度的划分所得到的不同的专题片和纪录片的类型,并能学以致用,在课堂上分析、判断老师所提供的20部电视作品的类型。 2.教学内容和重点 (1)专题片的类型:按广播电视节目的“四分法”可分为电视新闻专题片、电视文艺专题片、电视科教专题片;按实际语用中的典型类别,可分为形象宣传片、成就片、政论专题片、理论文献片。 (2)纪录片的类型:可分为自然风光类、人文历史类、社会学纪录片、新闻纪实类等。 (3)专题片和纪录片的价值:认知价值、审美价值、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 3.教学要求 (1)熟悉:纪录片和专题片的不同类型,并能准确对作品的类型作出判断; (2)重点掌握:纪录片和专题片的价值。 4.作业与实践要求: (1)为各种类型的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各找一部代表作品;

课程标准纪录片创作

《纪录片创作》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纪录片创作在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教学大纲中,是作为专业主干课设置,属于专业必修课。 纪录片创作能够使学生认识和掌握纪录片创作的方法和规律,并结合作业练习,能够培养学生掌握有关纪录片编导的技能和方法。 纪录片创作对于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运用电视手段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起着非常的作用。 通过对纪录片历史的介绍、作品的分析等各方面内容的讲授,来把握纪录片的主要特点,让学生对纪录片有全面的了解之后,能把理解掌握的相关经验和运用到实际纪录片拍摄与创作当中,这门专业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纪录片拍摄具体的一些技巧、规律,并且希望学生从更深层次上来理解和把握视听语言的纪录特点。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纪录片创作课程,提高学生的纪录片素养,能够欣赏纪录片并初步具备摄制纪录片的能力。 2.能力目标: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在纪录片制作各阶段的编导工作能力,以及纪录片导演构思的产生与体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深入掌握纪录片编导艺术创作技能与理论。 课程与具体创作实践相结合。学生结成小组,在规定时间里制作一部纪录短片,并承担导演、摄像、编辑、录音主要职位。 3.素质目标:通过世界纪录电影历史上代表性大师与作品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纪录电影美学传统的演变轨迹,比较当代中外纪录片的发展与创作观念,并通过创作实践体验纪录片美学观念的差异。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 【目的要求】 (1)了解纪录片的属性与范畴; (2)了解纪录片的社会功能; (3)掌握纪录片的民族性与国际性关系。

【教学设计建议】 本章为概论课内容,强调学生对于纪录片节目的认知和了解,通过对一些纪录片片段的播放,了解纪录片的特点及其属性。 【讲授内容】 (1)从电影母体到电视节目 (2)艺术形态——内涵与外延 (3)影像本性与社会功能 【自学内容】 根据图书馆资料查阅,明确纪录片的起源及源流,以及纪录片在中国的发展。 第二章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 【目的要求】 (1)了解纪录片学派的基本特点; (2)掌握纪录片主要学派的历史作用与局限。 【教学设计建议】 纪录片学派源于纪录片历史发展,对于丰富学生对纪录片的了解具有积极意义。本章以理论探讨与实践文本解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突出纪录片学派的产生及历史意义。 【讲授内容】 (1)从原始电影到《北方的纳努克》 (2)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 (3)形象化文献——纪录电影的大师们 (4)从形象政论到写实学派 (5)艺术形态风格林立与相互渗透 【自学内容】 根据“电影眼睛”理论了解纪录片发展的脉络 第三章我国纪录片发展叙略 【目的要求】 (1)了解我国的初期电视纪录片; (2)了解我国电影纪录片的发展史。 【教学设计建议】 在历史的视角下叙述我国纪录片发展的历史脉络,通过对比播映等方式对相关纪录片进行反映与点评。 【讲授内容】 (1)影院时期的纪录片; (2)初期的电视纪录片(1958~1978); (3)改革开放带来纪录片艺术的初步繁荣;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面稳步发展提高。 【自学内容】 根据图书查阅,明晰我国纪录片发展的特色及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剧作基础》教学大纲

《剧作基础》技法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剧作基础 课程编码:26132A06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程 适用专业:动画专业 开课学期:3 课程学时:总学时 48 学时(理论课 24 学时,技法课24 学时) 课程学分:3分 先修课程:无要求 并修课程:无要求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动画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门类,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动画从内容到形式、制作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并发展为一个产业。剧本也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创作工作。该课程主要讲授剧本创作在动画制作的作用、剧本类型和经典剧作欣赏。本课既有理论方面的学习,又有实践性,并注重技能技巧训练。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剧本创作的设计,培养学生写作剧本的能力。 二、课程教育目标 剧本写作是艺术设计/动画专业方向学生的基础课程。和分镜头、原画设计一样,剧本写作也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创作工作。通过本课程系统的理论讲授和严谨的课题作业训练,使学生了剧本创作是如何运用到动画中,认识和掌握在进行剧本创作需要准备的前期工作,掌握剧本创作的发放;熟悉剧本的类型;通过研究国内外经典分镜欣赏与分析、制作,对国内外动画以及电影剧本的创作的启示;掌握分镜头设计步骤。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索创新的精神,为动画艺术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 课程单元一剧作的基本概念、动画语汇、创作的途径、构思等(理论讲课)【教学内容】 1.剧作的基本概念。 2.动画语汇。 3. 创作的途径、构思。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美术)

高中艺术欣赏课(美术)教学大纲(初审稿) 说明 (一)高中艺术欣赏课占用必修课时间授课,总学时为68课时(注),音乐、美术各占34时。课程均应列入课表,不得任意挪为它用。 (二)音乐欣赏课、美术欣赏课原则上高一、高二分段进行。也可阶段交叉或间周轮换上课。授课形式以常规教学班为单位进行,必要时也可合班上课。 (三)高中学校应配备专职音乐、美术教师,有困难的学校可外请教师代课。 (四)教材应根据本大纲的要求编写。大纲中规定的必选作品应全部编入教材:音乐欣赏课的参考作品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掌握,并适当补充民族、民间作品。音乐欣赏课教材必须包括教科书、教师用书、音响资料,美术欣赏课教材必须包括教科书、教师用书、幻灯图书资料。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塑造完美的人格,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艺术欣赏课分为音乐欣赏课和美术欣赏课,是普通高中一、二年级的必修课。 音乐欣赏课(略) 美术欣赏课 一、教学目的 1.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突出艺术学科的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术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3.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美术知识,掌握必要的美术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 (一)美术欣赏基础知识(30%) 1.美术欣赏的目的、意义与方法; 2.美术的社会功能; 3.美术的分类及其主要艺术特征; 4.美术创作的主要艺术语言与创作方法

纪录片课程教学大纲

《纪录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英文):纪录片 /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3、周学时/学分:2/2 4、授课对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5、使用教材:《纪录片创作》,朱景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二、课程简介 穿越历史,构沉记忆;只对现实,记录变迁;启迪智慧,引导思索。“纪录片”,一个充满诱惑与魅力的名字。纪录片是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反映和寻求社会变革、感悟人性与人生的载体。 《纪录片》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了解纪录片的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从创作者的角度学习纪录片创作思想和实现手法,在作品赏析与讨论中了解纪录片的创意、拍摄的基本策略。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注: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把握新闻传播现象与活动的基本特征、基本规律和原则,了解新闻事业的体制、过程及发展趋势,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新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路径,并对新闻事业和新闻传播活动有初步的、较完整的认识与了解。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进行新闻改革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注重新闻专业主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 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

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等构成) 六、正文 第一章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教学时数2) 教学目的:通过对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的学习,让学生对纪录片与电视纪录片有初步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纪录片与电视纪录片的概念。难点是电视纪录片的意义。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纪录片的概念。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理解电视纪录片的概念。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电视纪录片的意义。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熟练掌握电视纪录片的技巧误区。 第二章纪录片的演变及学派(教学时数2) 教学目的:通过对纪录片的演变及学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研究中外纪录片创作观念演变,对探讨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中外纪录片创作观念演变。难点是“电影眼睛”理论和“英国纪录学派”。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纪录片的启蒙。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理解新闻纪录影片的兴起和纪录风格的开创。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世界纪录电影三巨匠(帕尔.罗伦兹,莱尼.里芬斯塔尔,尤里斯.伊文斯)的生平。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熟练掌握“电影眼睛”理论和“英国纪录学派” 第三章有中国特色的纪录片(教学时数4) 教学目的:通过对有中国特色的纪录片-专题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演变过程,探讨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特点和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了解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历程。难点是专题片创作的理论,专题片创作的方法和步骤。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了解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历程。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理解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思考。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专题片创作的理论。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熟练掌握专题片创作的方法和步骤。 第四章纪录片的艺术特性与审美特性(教学时数2) 教学目的:通过对纪录片的艺术特性与审美特性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纪录片的本性在于视听形象纪实性,纪实之谓包含物质技术效果和人的主观认识双重作用。具体表现为若干特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纪实本性与政论性,纪实本性与真实性,纪实本性与文献性。难点是纪录片的审美功能和审美特征。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纪录片艺术特性的概念。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理解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的概念。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纪录片的审美功能和审美特征。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熟练掌握纪录片的纪实本性与政论性,纪实本性与真实

(纪录片研究)教学大纲

(纪录片研究)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0011145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全院各专业 开课学期:春、秋季 学分:2学分 主讲老师:于莉莉 指定教材:暂无〔待出版〕 教学目的:电视纪录片要紧是指非虚构的影视作品。电视纪录片原来是电影厂用“电影创作手段”为新闻报道而制作的一种片种,引入电视后就成了电视纪录片,以真实地纪录现实生活为已任。开设此课的目的,要紧是提高大学本科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使他们加深对电子媒介的理解,从而学会运用电子媒介理解、认识我们生存的世界。 课程介绍: 《纪录片研究》综合介绍我国和国外纪实类作品的进展历程、名家名作和要紧美学流派。在此基础上,界定纪录片和专题片的各自定义,以及在本体属性、功能、创作方式、内容形式、与受众关系等展开多方面比较。课程讲解以理论介绍和观片相结合,关心学生掌握纪录片和专题片这两种纪实类影视作品的不同特点和手法,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和实践创作的认识。 课程内容: 第一讲纪录片概论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目的:导入课程,激发兴趣。通过对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的学习,让学生对纪录片与电视纪录片有初步的概念。 【一】什么是纪录片 1、影视媒介与印刷媒介工具不同,但同样能自如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是另一 种纪录历史和现实的方式。 2、优秀影视纪录片要紧指非虚构的影视作品。它的特点:〔1〕是创作者依照现 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而创作,有一定的思想性,能潜在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思想;〔2〕是创作者在观看、发明、思考而不是即兴创作、简单判断的基础上,通过一个时间段的拍摄纪录并剪辑选择后的产物;〔3〕在拍摄和布局上,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观众能按一定的思路解读、认识、思考和想象,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二】什么原因要学习优秀影视纪录片 1、提高自我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2、加深对电子媒介的理解 3、从思想上作好预备,学以致用,投身这一事业 每周话题〔思考题〕: 1、什么是纪录片? 2、什么原因要学习优秀影视纪录片? 第二讲纪录片的分类 课时:3周,共6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对纪录片的演变及学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研究中外纪录片创作观念演变,对探讨中国电视纪录片的进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题材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数:48 学分数:3分 一、课程的性质:《影视鉴赏》是一门美育课程,属于素质教育课范畴。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们了解或掌握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及其审美鉴赏方法等,丰富学生们的美育知识,提高学员们对影视作品的审美感受力及鉴赏能力,为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出一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既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及衔接关系,又要注意在全面教学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2、除按规定统一在课堂上观看中外经典电影外,学员应尽可能多看中外优秀影视作品尤其是电影作品。 3、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辅导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多采用启发式、多组织课堂讨论,以搞出本课程的教学特色。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及学时分配: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在备课中,熟悉教材内容,明确各章节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明确重点章节和重点内容,安排好授课计划。根据学生实际,精选习题和设计练习,目的是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善于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适当布置思考题,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在考试测验中,试题选择注重有代表性、典型性、具有客观实际性,并且难度适当的论述题。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作为一门美育课,本课程与艺术欣赏课程是点与面的关系。艺术修养为本课程提供了艺术特征、鉴赏方法等,加深了学员们对本课程的理解;美学原理为分析影视艺术现象及作品等提供观点与方法上的参考,使本课程更加具有科学性和理论性;艺术欣赏为本课程的学习作一个全面的铺垫。 六、教学参考书: 1、文字主教材:李含侠主编《影视鉴赏》 2、文字辅助教材:杨晓林主编《影视鉴赏》

《毕业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毕业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毕业创作 课程编号: 课程对象:五年级 课程性质:专业课 英文名称:Graduation Creation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教学目的:毕业创作-非命题创作是学生在校创作学习中最全面,最完整的一课,它是全面检验学生五年内的所学课程的综合实践和总结,也是学生综合艺术素质最集中,最高水平的反应和体现。 教学任务:在遵守学院关于毕业创作的有关文件精神规定前提下,自由创作力求观念突出,风格多样,表述各异,展示效果完整,能充分体现出个人在校所学的综合技术素质与艺术修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艺术观念“创新”和材料“探索”上有所突破。鼓励学生充分调动所学,利用优势,杜绝抄袭,大胆发挥,积极投入,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最大限度的展示雕塑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作用。 二教学原则和要求: 作为毕业创作的非命题创作是以较为自由、自主、自创为前提,以在艺术观念创新、表现形式和材料探索上有所突破为要求。在教学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利用所学、积极投入、充分发挥自我为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享受过程,追问意义的主动性。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传统意义以外雕塑艺术呈现的可能性,努力创作出能反映经过五年高等美术教育后高素质的艺术作品。 三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任课教师集中授课、教师参与学生集体和分组讨论,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个别辅导、教师会议集中审议、作品阶段观摩、讲评、学院有关小组宏观指导,课后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四授课年限和学时安排: 授课学期:五年级上、下学期 周学时:16学时 总学时:128学时﹙8周﹚ 学分:8 五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课程一:作品放大制作;(共6周16个学时) 课程二:作品后期调整;(共2周,16个学时) 课程三:材质加工:(课后完成) 课程四:作品展览布置;(共周个学时) 六课堂作业: 作业题目:雕塑系本科五年制毕业生——“毕业创作” 作业数量:一个或一个系列新具象雕塑创作作品。

微电影创作教学大纲

《微电影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教育目标 教学对象 全校对新媒体和影视艺术感兴趣的学生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电视的发明,使大世界变成了小村庄,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使小村庄变成了指尖上的世界.科学技术与艺术的联姻产生了影视艺术.影视制作是一项复杂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通过短片制作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从前期准备,实践拍摄,后期制作几个步骤中学习影视制作的全过程.并结合理论知识研究影片制作技巧,拍摄技巧.学生独立创作剧本并通过相应的设备使用能将剧本拍摄成完整的影视短片. 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1,基础知识要求熟悉影片制作的理论知识,镜头运动知识,设备使用知识. 掌握影视短片的创作技巧,剧本编写技巧. 通过实训设备的实际使用熟悉并能灵活使用摄影设备. 熟练使用后期软件完成后期剪辑,整理工作. 2,素质要求要求学生在理论的系统学习和指导下,结合理论知识创作并拍摄影视短片.通过实践制作过程中的讲解,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能熟练运用理论知识的结果.因为摄影技术的独特性和个性化摄影语言较多,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灵活的处理各种技术环节. 3,实践操作要求

A,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 B,因为影视短片创作是需要人员合作的工作,因此学生可相应分组创作影视短片,并分组做相应的指导. C,准备相应的摄影设备(自用型相机),并让学生熟悉操作方法. D,制作影片并刻录光盘保存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创作并拍摄影视短片,能够独立制作剧本,分镜头脚本.通过影视制作课程掌握影视制作基础理论并能把影视制作理论熟练的应用在实践操作上. 创作剧本并根据剧本写分镜头台本 通过分镜头台本实践拍摄影片 影片后期剪辑 整理出片 教学内容 影视制作概述,了解电影基本发展史. 剧本编写. 蒙太奇的应用理论. 如何写分镜头台本. 画面拍摄.镜头,光线与色彩的运用. 后期制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

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

《纪录片创作》课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82408 开课单位:传媒学院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授课学时:64 开课学期:五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纪录片创作的形式和风格是多种多样的,〈纪录片创作〉的教学着重讲述和探讨创作业务的有关问题,侧重于操作性。 〈纪录片创作〉的教学将帮助和指导学生了解纪录片的历史,中国纪录片的现状,纪录片的概念,认识纪录片的规律,纪录片的美学风格,纪录片不同的创作观念和风格式样,学习和把握纪录片的创作方法,为日后进入电视媒体打下牢固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与纪录片创作密切联系的若干基本学术性问题有所了解和认识,作为专业知识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理论基础的通晓程度不仅关系到其对专业的研修和今后的发展空间,也将直接影响其创作实践。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学会使用纪实的创作理念和手段。从事纪实类电视节目的创作。掌握纪实电视节目创作的基本方法、过程、原则、常用技巧,使学生初步具备纪实电视节目的创作能力。 四、成绩考核方法 闭卷笔试。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构成。 五、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基础学习和分组创作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前期理论教学以讲授和赏析评述为主;创作过程采取课堂教学理论和创作实践的实际应用相结合,采取方法指导与讲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试图实施真实的创作过程。 六、讲授大纲及课时分配 第一章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纪录片的定义、艺术形态以及纪录片的本性与社会功能。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从电影母体到电视节目 第二节艺术形态——内涵与外延 第三节影像本性与社会功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影像本性与社会功能 (四)教学建议、 以讲述为主,引导学讨论启发示教学。 第二章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的意义,了解艺术形态

语言表演课教学大纲

语言表演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鹤)07513001 二、课程性质与特点: 语言表演课是培养从事影视剧(含儿童剧与节目主持人)表演的专业艺术人才的专业。改革年龄段的学生要要几基本掌握语言表演课的基本理论知识。扎实掌握创造人物形象所必需的表演技能和技巧。争取在最短的课时内,有效的以严格的技术训练去独立面对艺术创作任务。并且具有和同龄孩子相比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了解更多的影视剧的创作流程方面的知识。力争成为将来的复合型艺术人才。同时要求学生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具有更加广博的知识,全面的能力。具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善于运用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美学原则观察,认识,表现生活,以较强的艺术素质和独到的方法面对包罗万象的人生。 三、语言表演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语言表演课是艺术领域当中的必修课。它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规律性和科学性。本课程的任务是语言表演的基础训练开始,通过不同的教学阶段,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采用不同的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信念感,感受力,表现力,观察力以及从生活中吸取创作素材并在创作中进行提炼的能力,掌握语言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内外部技巧。舞台行动的规律,在充分开掘,锤炼学生语言表演创作基本素质的同时,牢固的掌握台词的发声方法,人物的创作方法,并在有限的课时内初步形成自身的创作型,最终最大限度的独立完成剧本当中赋予的角色。 四、教学目的

语言表演作为一种创作艺术,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积累和文化底蕴的基础上。鉴于授课学生的年龄普遍偏小。故授课老师应该倾注更多的爱心,更多的信心,以及对孩子无尽的爱和关怀。从而更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掌握学生在家长面前不善于表露的“闪光点”。最大限度的让“在知识里游戏”的方针发挥作用。在语言表演课的教学中要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敬业精神、丰富的生活积累和厚实的文化底蕴。 五、教学方法 以实践为主,理论将手为辅。教学时间内容包括单人双人小品练习,观察生活小品练习,元素训练小品,儿童文学作品改编,儿童戏剧片段表演训练,中外童话排演。实习剧目(原创儿童剧)演出。 六、考核方式 采用平时成绩与每学期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比例如下: 平时成绩:出勤成绩-10% 课堂几率成绩-10% 完成作业成绩-10% 期末考试(期末向家长的汇报演出)成绩-70%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一)教材 《表演基础》吕明编著,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二)参考资料 1.《戏剧表演学》胡导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版。 2.《电视表演学》梁伯龙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3.《表演艺术教程—演员实习手册》林洪桐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美术学(综合美术)本科专业选修课程课程以培养美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新媒体艺术涉及交互性、网络和计算,并且比起物质本身,它更重过程,新媒体艺术作品,很难用传统艺术博物馆的介质、地理和年表类别进行分类,融合时代和社会的综合性艺术,是当下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反映。新媒体艺术的实践方式与哲学、生活美学、物理力学、化学、生物学、光学、数码科技等有着紧密的联系。本课程从新媒体艺术的欣赏方式、传授模式、创作目的、艺术媒介及空间与运作机制等诸多方面展开全面的论述;详解新媒体艺术特征的开放、体验、虚拟、超时空等个性要素,将艺术带入了与公共对话的领域,使受众的个性体验在公共性的基石下拓展了更大的自由文化空间。它既赋予了个体不同的体验感受,亦重构了公众的知觉经验与时空观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及了解更多的媒介去进行自身的实验性创作脉络。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媒体基础理论和新媒体创作理念及技法,以锻炼学生们的实践创作技能。熟练、灵活的掌握自己所选择的新媒介创作手法。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使他们了解科技发展与应用,使学生能把新媒体技术应用到所学专业中去,扩展自己的思维模式,能够更广阔自由的进行艺术创作,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每个部分先从理论和实例讲解入手,再由学生进行实践。经由培养学生对新媒体艺术的了解,包含技术和理念两方面,以发掘兴趣点为桥梁,去扩宽自身的创作范围和找寻新的切入点,它对于艺术创作尤其重要,是新的艺术创作表达手法,并理解“公共

《剧本创作》教学大纲

《剧本创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编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理论与实践并重,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影视剧本创作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独立的进行影视剧本的改编和创作。 作为一门创作实践课程,它要求学生有良好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因此在开设本课程之前,要先行开设《基础写作》、《文学欣赏》等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同时本课程的深入学习又为《电视专题创作》、《纪录片创作》等课程的进一步学习作了有力的铺垫。 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目标任务和课程体系结构,掌握本门课程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导向现实,立足应用。 (2)正确运用案例教学和实证教学。通过对中外优秀影片和电视剧剧作角度分析,不断印证理论的正确性和运用的广泛性,使学生能够从理论的高度、规律的广泛性和技巧的灵活性上把握影视作品,并能够触类旁通,学以致用。 (3)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学理念。灵活运用探究教学、启发教学,问题教学等开放式教学方法,避免理论的乏味和枯燥感,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和谐融洽、积极思考、敢于发言的课堂氛围。 (4)课程学习和剧本创作的双结合。要求学生勤动笔杆子,把章节理论和章节训练相结合,把章节训练和完整的剧本创作相结合,学以致用,为以后课程的开设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5)全面提升学生的剧本创作素养。除了理解和把握剧作的规律、方法和技巧之外,学生还应具有广泛的知识视野,以及对于社会人生和内心的深刻体察。因此要不断的引导学生观摩中外优秀影视剧作,积累创作经验;阅读相关书籍,伸展知识触角;关注社会人生,扎根现实。 3.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把握影视剧本创作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技巧 (2)能够运用影视剧作的理论知识评鉴电影电视剧的优劣,借鉴其成功经验 (3)能够独立进行简单影视剧本的改编和创作 4.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1)以多媒体教学为依托,围绕理论基核灵活的运用案例教学、启发教学、探究教学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2)充实课堂空间,延展课下空间。给学生列出与本课程有关的书籍和优秀的中外影片的目录,较好的利用业余时间,寓教于乐。

《电视记录片创作-》实验教学大纲

《广电节目策划》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广电节目策划课程编号:23082020 课程总学时:36 实验学时数:16 课程总学分:2 实验学分:1 实验项目数:5 一、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实验部分的演练学习,让学生根据记录片的基本特点、分类和规律,熟悉电视纪录片制作的基本步骤;掌握电视记录片选题与策划的基本技能;掌握电视纪录片制作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技巧;学会正确的分析与解剖电视纪录片制作的相关技术与管理艺术。本实验课程将使学生能够了解电视记录片节目的各种形式,指导学生参与电视记录片的制作实务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电视记录片的创作能力。本实验课程要求学生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并熟悉电视摄像与编辑的基本技能。二、项目内容、能力标准和学时分配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内容应达到的能力标准学时分配实验场所影视制作做一份电视记影片调研与学会做电视片市场1号实验1 录片现状调研

3 学时分析调研与分析室与分析报告影视制作完成一个电视影片选题与掌握电视纪录片选1号实验2 记录片选题与6 学时策划题的基本技巧室策划学会与掌握电视纪户外记录影片拍拍摄一部电视 3 录片拍摄的技能与9 学时摄记录片技巧 学会与掌握电视纪影视制作记录影片编编辑所拍摄记 4 录片编辑制作的技9 学时 1号实验辑录片能与技巧室影影视制影片评判与电视记录片作掌握电视纪录片评 5 9 学时作1号实解析品评判与解析议标准与方法验室三、使用教材与参考书《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王列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年 11 月。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方式:(一)上机实战操作(二)实验作品呈现(三)实验报告呈现评分办法:上机实战操作:期末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电视纪录片制作任务,根据任务的完成所花时间、熟练程度情况给与相应的成绩,占实验成绩的60%;实验作品呈现:完成三分钟电视短片的摄像,从拍摄技巧、画面构图、主题表现三方面评

《民族民间工艺设计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工艺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53036 学时:32学时学分:1分 适用对象:环境设计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考核要求:考查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彭咏主编,《黔东南苗族侗族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教程》,成都:电子科大出版社,2008年 吴安丽主编《黔东南苗族侗族服饰蜡染艺术》,成都:电子科大出版社,2009年 张锦华主编《苗族民间文化考察录》,贵州民族出版社,2007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民族民间美术是研究黔东南苗族侗族美术发展的历史,探讨民族民间美术的特征、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美术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掌握民族民间美术内涵的基本规律,对于培养美术学专业学生理论素质,提高学生自身专业理论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民间美术的特征,要素和功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鉴赏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避免满堂灌,在掌握的基本知识点上,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学习,

多进行艺术观摩、作品分析。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原始社会时期民族民间美术 1.基本内容: 第一节悠久的历史 第二节鲜明的民族特色 第三节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 第四节民族民间美术的大众 第五节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民间美术的特征,要素和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民族民间美术的特征、发展。 4.教学建议: 讲授法,艺术观摩、作品分析。 第二章远古时期的民族民间美术 1.基本内容: 第一节远古时期民族民间美术起源 第二节来源于神话传说的图腾形象 第三节从《苗族古歌》看苗族内涵的蕴味 第四节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启示 第五节民族民间美术的表现题材 第六节民族民间艺术的作用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和掌握苗、布依、侗等服饰艺术。 3.教学重点难点:苗族、布依族、侗族服饰艺术的历史、特点、种类 4.教学建议:讲授法,艺术观摩、作品分析。 第三章原始寓意的图腾崇拜及偶像 1.基本内容: 第一节民族意识中的自然图腾崇拜 第二节民族意识中的和人为偶像崇拜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图腾艺术的特征。 3.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各民族图腾艺术特色。 4.教学建议:讲授法,艺术观摩、作品分析。 第四章苗族的祟拜心理与创造意识 1.基本内容: 第一节对始祖的创造心理意识

微电影创作 教学大纲

《微电影创作》教学大纲 1.课程的基本描述 2.教学定位 2.1 课程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创作影视作品的技能,尤其是在影视创作的几个重要环节,强化学生的能,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实验课程使学生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有更深刻的认知。 2、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影视作品尤其社会文化特征,要培养学生结合时代特征创作有新意的影视作品。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微电影这一影视艺术形式的拍摄手法,更加深刻的认知微电影的艺术特征,从本质上认识理解微电影。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 《微电影创作》这门课程实验课程的特点是设计实验和综合实验相结合,突出几个知识点的强化和几项关键技能的培养,在实验设计与学生创作的过程中,严格监督检查,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避免拍摄完成之后无法全面修改的情况发生,实验设计上要尽量力求明确,学生明确实验具体内容和目的,必要时教师要给予实验范例,包

括实验设计与实验成果,以便学生更好的受到启迪。实验还处于不断完善设计的阶段,在学生创作的基础上,积累实验的经验,会对今后教学起到激励的作用。 2.3教学方法 主要指CDIO教学、翻转课堂、项目驱动式教学、案例教学、基于问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传统授课等教学方法,并说明具体的做法及预期的教学效果。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专业问题的能力。 1、采取任务驱动下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的运用。重视理论学习与微电影的创作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互动与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设置有阶段性的综合实训,使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其中,达到“教、学、做”的统一,以利于学生能力的增强。 2、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掌握 围绕作品创作展开教学,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独立完成作品创作的实践工作,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对学生综合意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对学生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3.1 课程覆盖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汇总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差不多信息 课程名称:影视鉴赏课程类别:必修课□选修课■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28/2/1.5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0 授课时间:2018-2018学年第二学期授课地点:艺术楼A301 所属院〔系〕:师范学院 任课〔/助课〕教师姓名:诸小妮职称:讲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课余时间、艺术楼A202、面谈 【二】课程简介 影视鉴赏课是从文学、社会学、美学角度动身研究影视艺术,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的侧面,展现一个或真实或虚假的客观世界,从而使学生了解影视表现是怎么样一门艺术。这门课程既表达了电影、电视美学的独特艺术,又表达了电影与文学、社会、历史相互之间的联系。 【三】课程目标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们了解或掌握影视艺术的差 不多知识、影视艺术的历史进展及其审美鉴赏方法等,丰富学生们的审美知识,提高学生对影视作品的审美感受力及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了解影视进展的历史,结合美学理论知识, 用艺术的眼光鉴赏电影,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展目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们 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大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影视鉴赏课程能够运用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去观赏影视艺术,用审美的眼光去发明美的生活。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作为美育课,本课程与《艺术观赏》课程是点与面的关系。《艺术观赏》为本课程提供了艺术特征、鉴赏方法等,加深同学们对本课程的理解;《美学原理》为分析影视艺术现象及作品等提供观点与方法上的参考,是本课程更加 具有科学性和理论性。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影视鉴赏》,李中会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 2、推举参考书:《影视艺术鉴赏》,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六、课程进度表 表1理论教学进程表 周 次 教学主题要点与重点要求学时 第一周次影视艺术概说 中国电影的产生与进 展、世界电影的历史进 展 要点:影视艺术的概念、中国 与世界电影的历史 重点:影视艺术鉴赏的方法及 能力培养、中国与世界电影历 了解:影视艺术的含义与 过程、港澳台及国外电影 进展状况 掌握:影视艺术鉴赏方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