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5-2018综合素质材料题汇总及答案

最新2015-2018综合素质材料题汇总及答案
最新2015-2018综合素质材料题汇总及答案

1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

2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阅读材料,并3

回答问题。

4

30、材料题

5

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时,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下面是6

两位老师的处理方式:

7

教师甲对学生说道:“一上课就发呆,开小差。你到学校干什么来了,这么8

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真是一个笨蛋。”事后,学生非常沮丧的坐下,整节课都9

无精打采。

10

教师乙和蔼的对学生说:“不着急,我们一起回忆学过的内容和昨天的实验11

课,昨天你们小组实验很成功,你还能想起来实验过程吗?”学生思考片刻,答12

对了一部分,教师很兴奋的说:“对,只要我们动脑筋,就有思路,再想想,还13

有补充吗?”学生思考了一下,做了补充,教师又点了点头,“很好,请坐”,“其14

他学生还有不同看法吗?”该生听的很认真。

15

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以上两位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16

答:甲老师的做法不值得认可,我认可乙教师的做法。(1分)

17

从学生观的角度来说:

18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5分)

19

(1)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20

学生回答不上来问题,不能就认为学生笨,给学生贴标签,而应该像乙教21

师那样,进行启发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

22

(2)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3

哪怕学生真的回答不上来,也应该从其他角度去引导或者鼓励学生继续思24

考,而不应该像甲老师那样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5

2.学生是发展的主体(3分)

26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启发激励学生。

27

3.学生是独特的人(5分)

28

(1)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29

教师在教学时应承认学生的独特性,可能有的学生对于问题需要细致思考,30

这时教师应有耐心,如果学生对于这一问题无法回答,老师在提问之前也应该31

了解学生的基础,避免学生回答不上来的尴尬。

32

(2)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3

教师应该承认学生之间是具有差异性,应该因材施教。乙教师在提问的时34

候能根据学生的回答不断变换提问的角度,并给与了适当的鼓励。

35

36

31、材料题

37

无论工作多忙,杨老师坚持每天读书。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她就在教研组38

例会上提出来,

39

与同事探讨。在教学方面,她大胆实践,“自主合作,当堂达标”,教学模40

式,把课堂实践尽可能多的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课堂,享受课堂。学生文雪41

说:老师让我们自己上台去讲,我们尽管很紧张,但是很喜悦。因为讲完后得42

到老师的夸奖会有很大成就感。在新教学模式中,学生学的很快乐,效果也很

43

好。

44

杨老师发现王宇等几个同学学习很用功,但特别紧张,不敢说话,杨老师45

觉得应该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接触社会,锻炼人际交往能力。于是,她在46

班上组织演讲比赛,口语交际大赛等,还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王宇等同学47

逐渐变得开朗了。

48

晓丽同学身体虚弱,杨老师敦促她加强体育锻炼,并且提醒家长帮助晓丽49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晓丽再也不是以前的“病50

秧子”。

51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杨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52

【解析】

53

1.爱岗敬业。杨老师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大胆创新。

54

2.教书育人。杨老师对于有缺点的思宇、晓丽等同学积极地想法进行改正55

和教育。

56

3.终身学习。无论工作多忙,杨老师坚持每天读书。

57

32. 材料

58

读书是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来取代自己的头脑。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59

尽管它不见得是严密紧凑,但总是个有脉络可寻的总体,我们可赖它向某种体60

系开展,比起看书吸收他人的思想,可说是利多害少。为什么呢?因为后者的思61

想是从各种形形色色的精神而得来,属于别人的体系,别人的色彩。它不能像62

自己思考的人,把自己的知识、个性、见解等融合成一个总体。他的脑子里三63

教九流,诸子百家的思想纷然杂陈,显得混乱不堪,这种思想的过度拥挤状态,64

攫夺了一个人的正确观察力,也使人失去主见,并且很可能导致精神秩序的紊

65

乱,这种现象,我们几乎在所有的学者身上都可发现。所以,在健全的理解力66

和正当的批判力等方面来说,这类人远不如那些所学无几的人。

67

以读书终其一生的人,他的知识完全是从书本汲取而得,他们有如阅读了68

许多山水、游记之类的书籍,对于某地或某国的有关知识虽可粗枝大叶地说出69

来,但是甲地和乙地是如何地联络?人文、物产、习俗又是如何等等,则说不上70

来。反之,以思考终其一生的人,就像土生土长的父老,一打开话匣子便能把71

本地事事物物的来龙去脉,以及各种事实或传说和事物的总体关系等,如数家72

珍般地道出来。

73

(摘编自叔本华《读书与思考》)

74

问题:

75

(1)简要概括作者在文段中提出的观点(4分)

76

(2)结合作者对阅读与思考关系的阐述,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10 77

分)

78

问题1:简要概括作者在文段中提出的观点?(4分)

79

【参考答案】人要善于思考,才能有所创新,并具有自己的思想体系。

80

【答题思路】此题目属于典型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生81

需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文体特点。选文属于典型的论说文。所以作者的观点82

一般会在文段开头,作者开始以“读书是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来取代自己83

的头脑”这句话引入自己接下来要论证的“思考”的重要性,很显然。作者一84

开始就否定了“读书”,因为那是“别人的思想”,自己的精髓被“取代”了。

85

之后作者通过对比“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和“看书吸收他人的思想”,说明前86

者利多害少。肯定“思考的重要性”。紧接着,作者又比较“以读书终其一生的87

人”和“以思考终其一生的人”两种人,对“以思考终其一生的人”给予高度

88

评价。所以,综合选文,作者论证的核心就是“思考的重要性”。2.抓要点句(抓89

文眼)。根据上面分析,文眼就是“思考”。3.从遣词造句(感情色彩)中体会,90

文段的第一句话就是明显否定了读书,肯定了接下来的思考,而且选文在反复91

强调思考的重要性。4.借助于材料的背景知识,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92

叔本华是一个思考的强调着,所以选文也是一如既往的坚持了“思考”的重要93

性。5.忌讳主观臆断。做题时应该紧紧围绕作者的观点,考生可以同意或者不94

同意,但是坚决不能随便定义文章的观点,衍生出自己的“所谓的观点”。

95

问题2:结合作者对阅读与思考关系的阐述,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看96

法?(10分)

97

【参考答案】

98

读书,是一种成长,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真正有所进步。思99

考,是一种创新,我们要不断思考,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价值。一个人,若能100

将“活读书”与“勤思考”相结合,必能达到人生的金字塔。

101

我们可以热爱读书,因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伏尔泰也说过“读书102

使人心明眼亮”。可以说,读书是通往天堂的阶梯。但是我们不能死读书,读死103

书。书籍的世界千姿百态,我们要取舍有度,即鲁迅先生所说的“取其精华、104

去其糟粕”,将别人的思想吸收为自己的思想,而不是一味地咀嚼,要真正消化105

到灵魂深处。我么要将那看起来纷然杂陈、混乱不堪的各种思想观点进行整合106

吸收,而不至于因为这种思想的过度拥挤状态,攫夺了自己的正确观察力,也107

失去了自己的主见,这样真的很可能导致精神秩序的紊乱。但是,我们不能否108

定思考的力量,正如作者所言,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尽管它不见得是严密紧109

凑,但总是个有脉络可寻的总体,我们可赖它向某种体系开展,而且我们可以110

通过自己的思考把已把自己的知识、个性、见解等融合成一个总体。思考,可111

以为我们的打开原生态创新的大门,思考,可以使我们向没有开拓的文化领地、112

向新的巨人迈进一步,更可以使得我们成为独立的个体。

113

善于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活书。善于思考,不断创新,那么,每个114

人的世界都会更加豁亮。乘着天使的两只翅膀,我们一定能翱翔高空,开辟自115

己的新天地。

116

【答题思路】此题属于典型的“观念探究型”,需要对作者的观念进行探究,117

答题时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进行探究。“是什么”即作118

者是如何阐述“阅读与思考的关系的,观点是什么”,你又是如何认为的。很显119

然,作者肯定“思考”,我们也肯定;“为什么”即讨论“作者为什么肯定思考”,120

或者你坚持什么观点又是为什么;“怎么办”就是“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思121

考”或者才能架起“读书与思考”的桥梁。之后,再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阐述122

自己的观点即可。要注意,做此题时,不能像第一题一样,考生可以有自己的123

思考。可以部分同意作者观点,也可以完全同意。本答案即部分同意作者的观124

点,同意其对“思考重要性”的论述。同时对“如何读书”做个简单分析。125

三、写作题(本大题1小题,50分)

126

33.写作(50分)

127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写一篇论说文。

128

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没必要一味地攀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129

处;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没必要总是模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130

你认为快乐的,就去寻找;你认为值得的,就去守候;你认为幸福的,就去珍131

惜。没有不被评说的事,没有不被猜测的人。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不要盲132

目去追求一些东西。做最真实、最朴实的自己,依心而行,无憾今生。

133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少于1000字。134

1.审题

135

(1)审文体—文体不限,建议写作记叙文或议论文,考场上以“议论文”

136

为主。此处着重解析议论文。

137

(2)审题型—材料作文

138

(3)审要求—字数要求(1000字及以上)

139

2.立意—确定文章的观点/中心思想

140

这则材料的中心观点很容易找到,材料反复强调“没必要一味地攀比”、“没141

必要总是模仿”、“你认为”、“做最真实、最朴实的自己,依心而行,无憾今生”,142

所以中心观点就是“坚持个性”、“坚持本色”“释放自我”、“顺应自我,实现价143

值”等。

144

3.选材

145

从阐述原因、举例子、正反论证、援引观点等方面进行搜索材料。

146

在分析的时候一定要“论证”,即所选取材料和论点“个性、本色、自我价147

值”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举例子,比如举“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的例子,148

他守着这份本心,坚持自我的准则,才在别人屡次劝他出世为官时置之不理,149

而是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立看守月亮的大树,宁愿自由自在地与鲲鹏齐飞,与150

蝴蝶共舞;还可以举鲁迅坚持自我,弃医从文的经历,论证其正是寻找到并坚151

守着自己的本质,才得以带动了一批又一批进步青年,成为二三十年代知识分152

子的精神导师,成为至今依然屹立着的中国的脊梁。同样的,“采菊东篱下,悠153

然见南山”的陶渊明,“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的孟浩然,独守杭州的“梅154

妻鹤子”的林逋等都是用寂寞和自我守护了一个个浪漫的理想。类似的例子数155

不胜数,“没有人看到过你绝美的姿容,却没有人怀疑过你的美丽”的王昭君,156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诸葛亮等都可以。

157

4.布局:简单说下议论文的结构

(完整版)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测试题及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测试题及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2.第多斯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广延性 D.连续性 3.“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情境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别性 4.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的特点。 A.创造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示范性 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A.关心学生的学习 B.教书育人 C.班主任工作 D.教学

6.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A.尊老爱幼 B.竞争与协作 C.集体主义 D.为人民服务 7.人类在长期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原则是( ) A.社会公德 B.家庭道德 C.职业道德 D.法律规定 8.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 A.自由主义 B.平均主义 C.集体主义 D.个人主义 9.从( )上看,应用文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有一套为内容服务的相应体式。 A.表现手法 B.表现主题 C.表现形式 D.写作重点 10.( )是提高应用文写作质量和行文效率,以及增强权威性和约束力的重要保证。 A.真实性 B.时限性 C.实用性 D.程式性 11.“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 )。 A.并列的 B.递进的 C.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综合素质-材料分析答题模板(小学和中学)

《综合素质》 材料分析题考点及解题模板 第一章第一节教育观 考点:五个关键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实践”、“合作”; 答题模板: 一、(教师行为正确的)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1)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2)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3)素质教育观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的精神以及动手能力。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4)素质教育观是一种合作性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二、(教师行为错误的)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1)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2)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3)素质教育观要求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的精神以及动手能力。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4)素质教育观是一种合作性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第一章第二节学生观 考点:一、学生的本质属性:发展中的人、独特的人、独立的人 二、因材施教:了解学生---针对个体---多表扬、多鼓励 1、(教师行为正确)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遵从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连续不断发展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潜能。材料中……遵从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的学生观; (2)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对单个学生的发展而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材料中…… 遵从了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观。 (3)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是独立的人。每个学生都是教育活动的的主体,都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材料中……遵从了学生是独立的人的学生观。 2、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连续不断发展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潜能。材料中……违背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的学生观; (2)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对单个学生的发展而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材料中…… 违背了学生是独特的人的学生观。 (3)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是独立的人。每个学生都是教育活动的的主体,都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材料中……违背了学生是独立的人的学生观。 二、因材施教(很少单独作为材料分析的考点,一般是可以添加到学生观之中) 把这几点回答出来; 首先,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特点,学生自身的个性以及家庭情况; 其次,针对学生个体进行引导; 最后,要多引导多表扬。 第一章第三节教师观 该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符合素质教育下教师观的要求//该教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违背了符合素质教育下教师观的要求。 (1)教师观强调,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材料中……..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万能模板.docx

教育观 考点:五个关键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实践”、“合作” 一、(教师行为正确的)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1)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2)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3)素质教育观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的精神以及动手能力。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4)素质教育观是一种合作性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二、(教师行为错误的)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1)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2)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3)素质教育观要求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的精神以及动手能力。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4)素质教育观是一种合作性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学生观 考点:一、学生的本质属性:发展中的人、独特的人、独立的人 二、因材施教:了解学生---针对个体---多表扬、多鼓励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1、(教师行为正确)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遵从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连续不断发展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潜能。材料中……遵从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的学生观; (2)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对单个学生的发展而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材料中……遵从了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观。 (3)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是独立的人。每个学生都是教育活动的的主体,都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材料中……遵从了学生是独立的人的学生观。 2、(教师行为错误)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连续不断发展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潜能。材料中……违背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的学生观; (2)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对单个学生的发展而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材料中……违背了学生是独特的人的学生观。 (3)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是独立的人。每个学生都是教育活动的的主体,都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材料中……违背了学生是独立的人的学生观。 二、因材施教(很少单独作为材料分析的考点,一般是可以添加到学生观之中)把这几点回答出来; 首先,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特点,学生自身的个性以及家庭情况;其次,针对学生个体进行引导;最后,要多引导多表扬。

2018下中学综合素质真题(附答案)

2018 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真题及解析(完整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与评分。 一、单填选择题(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李老师坚持写“作业札记”,其中记录了学生敬作业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特殊的现象,并据此分析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的心理变化,然后再将自己的判断结果作为设计、布置、批改和反馈作业的重要依依据,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该教师的做法() A.注重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B.发挥了教学的专业自主性 C.注重了学生发展的主体性 D.提升了布置作业的有效性 答案: A。 2.关于图 I 反映的情形,正确的说法是() A.忽视了学生的智力发展 B.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C.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D.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答案: B 3.桂老师专门找朱松谈话,告诉他:“你这段时间虽然学习效果不太好,但比以前刻苦多了,只要你改进学习方法,会有明显进步的。”桂老师的做法() A.有利于激发朱松的学习动力 B.不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C.有利于激发朱松的合作意识

D.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答案:A。 解析:有利于激发朱松的学习动力。 4.青年教师王老师为提高教学水平,从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语言都严格认真模仿特级教师李老师的做法,但教学效果仍然不佳,导致王老师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不包括() A.王老师缺乏反思意识。 B.王老师忽视学生的差异性 C.王老师缺乏教学创新 D.王老师缺乏诚恳学习态度 答案:D。 5.某中学非法招生获利 80 多万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有关行政部”可以对该校采取的措施是()。 A.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追究民事责任 B.责令其退回所招学生并退还所收费用 C.对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 D.没收其非法所得的财物 答案:B。 6、某中学规定,教师因体产假不能工作的,其工资由学校扣除用作其他代课教的代课费用。该学校的做法() A 不合法,侵犯了教师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的权利 B.不合法,代课教师的工资应由学校自筹经费予以保障 C.合法,学校享有对教师实施奖励或处分的权利 D.合法,学校享有按照章程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 答案: A。 解析:不合法,侵犯了教师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的权利 7、某足球学校是专门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足球专门调练的学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该学校自行对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具有审批权的主体是() A.市级人民政府 B.市级人民政府教自行政部门 C.县级人民政府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必背

《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必背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总结一下就是“提素、个性、创两全”。在这五点中,后四点是经常考材料分析题的考点,大家在备考时要着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第二节、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性)对于这一点在材料分析题中考的较少,大家可以以单选题的形式备考,理解每一个规律的含义即可;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第三节、教师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包括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师行为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角色的转变总结一下就是“学生反建社”:学生是指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反是指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建是指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是指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 (1)由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 (2)由于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所以教师要尊重赞赏学生; (3)由于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所以教师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最后,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合作。

中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材料分析答题模板

综合素质主观题答题模板 套路:总-表态(占分,必须表明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分-观点(要准确)+解释(可用自己的语音)+结合材料 总-简括观点/得出启示 职业道德的三个观中,三选一考,学生观高频。职业理念必有一题。 尽量不写“首先其次最后”,因为常常会写完后突然想到一个新的观点,没法接在最后的后面,建议写第一第二… 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这一点基本不考 下面模板中,第一、二、三高频;第四、五、八常考;第五、七意思基本一样,选一个更贴切的即可 老师的行为符合新课改的教育观的相关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材料中,…(教师带领全班/不抛弃不放弃某学生) 其次,素质教育是保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即实现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材料中,…(不只重视智育,还注重其他) 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性,教育要考虑学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材料中,…(看到特点、特长、因材施教) 第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材料中,…(采纳学生新颖的想法,不打压学生) 第五,教学观要求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材料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主动学) 第六,教学观要求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材料中,…(教方法,不只教知识) 第七,教学观要求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教学不是满堂灌,而要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材料中,…(引导思考,主动学习) 第八,教学观要求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和人格品行。材料中,…(不一味批评,看到学生的情感和价值) 综上所体,作为一名教师,应该...

2017小升初数学综合素质测试卷及答案

2017小升初数学综合素质测试卷及答案 1. 瓶内装满一瓶水,倒出全部水的1/2,然后再灌入同 样多的酒精,又倒出全部溶液的1/3,又用酒精灌满,然后 再倒出全部溶液的1/4,再用酒精灌满,那么这时的酒精占全部 溶液的___________ %。 2. 有三堆火柴,共48根。现从第一堆里拿出与第二堆根数相同的火柴并入第二堆,再从第二堆里拿出与第三堆根数相同的火柴并入第三堆,最后,再从第三堆里拿出与第一堆根数相同的火柴并入第一堆,经过这样变动后,三堆火柴 的根数恰好完全相同。原来第一、二、三堆各有火柴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根。 3. 三边均为整数,且最长边为11的三角形有_____________ 个。 4. 钱袋中有1分、2分、5分三种硬币,甲从袋中取出3 枚,乙从袋中取出2枚。取出的5枚硬币中,仅有两种面值, 并且甲取出的三枚硬币面值的和比乙取出的两枚硬币面值的和少3分,那么取出的钱数的总和最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甲走一段路用40分钟,乙走同样一段路用30分钟。 从同一地点出发,甲先走5分钟,乙再开始追,乙___________ 分钟才能追上甲。 6. 有一个蓄水池装有9根水管,其中一根为进水管,其

余8根为相同的出水管。进水管以均匀的速度不停地向这个蓄水池注水,后来有人想打开出水管,使池内的水全部排光,这时池内已注有一些水。如果8根出水管全部打开,需3小时把池内的水全部排光,如果打开5根出水管,需6小时把池内的水全部排光,要想在小时内把水全部排光,需同时打开根出水管。 7. 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从11开始的若干个连续自然数, 后来擦掉了其中一个数,剩下的数的平均数是309/13 ,那 么擦掉的那个自然数是_____________ 。 8. 一个长方体,表面全部涂成红色后,被分割成若干个 体积都等于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如果在这些小正方体中,不带红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8.两面带红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至多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已知a x b+3=x,其中a、b均为小于1000的质数,x 是奇数,那么x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 。 10. 如下图,一块长方形的布料ABCD被剪成大小相等 的甲、乙、丙、丁四块,其中甲块布料的长与宽的比为a: b=3: 2,那么丁块布料的长与宽的比是______________ 。 11. 甲、乙、丙三人去看同一部电影,如用甲带的钱买

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答题

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答 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教师资格证考试 《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 答题要求:审清题意,看清题目的范围,教师职业理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答题。 考点范围(类型一)——教师职业理念: 30.材料: 一天,一位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主题是“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老师安排学生去校园里甚至校外的大自然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并做写记录。走出课堂的孩子们显得很兴奋,不久一位同学跑过来说:“老师,我捉到一只蚂蚱”其他同学也围过来看,突然,一个同学说:“这是只公的。”围观的同学哄堂大笑。老师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我观察的,公蚂蚱有劲,跳的高。他自信的说。这是孩子最直接的推理,确实难能可贵的!老师及时表扬道:“你真是一个小生物学家,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希望你能认真研究一番。”孩子认真地点点头,就在这时,以为同学跑过来告状:“一个同学把蚂蚱踩死了。”老师很快意识到这时一个绝好的教育机会。他走过去,几个同学正在气呼呼地责备那个同学。这位老师说:“一个蚂蚱也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我们应该爱护每一个有生命的物体。我相信,这位同学一定是无意踩死的。这样吧,老师提一个建议:不如挖一个坑,把他安葬了吧!”于是,在学

校的草地上,举行了一个特殊的“葬礼”。可以说在这潜移默化 中,学生和珍惜,会比多少遍说教都来得有效! 问题:试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老师的教学行为。 答: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科学课。从教室职业理念的角度,该老师 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1)该教室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得人的整 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素质教育要以培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为重点。材料中的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安排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这正是对他们实践能力的锻 炼。 (2)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学生观。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做主体需求、能够主动发展;把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把学生作为有差异、有个性的人。该老师做到了以上几点,鼓励学 生主动地去寻找物体,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 的人来看待。当学生给出解答时,该老师还及时表扬学生,并对他 提出更高的期望,可见老师把学生当作有发展潜力的人。当有学生 踩死蚂蚱的时候,该老师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安慰学生,进而让 学生领悟到生命的可贵。 (3)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师观。教师的角色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某方面的课本知识,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以 及教育目标、要求,在特定的环境中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通过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20道常考材料分析题

综合素质20道常考材料分析题 资格证“科目一”《综合素质》的高分题型,材料分析题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基本上涵盖了各个方面。希望能对对同学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1.据羊城晚报2005年9月13日报道:广州某高校学生小陈说.从开学至今.有一位专业课的老师。每逢上课必先推荐自己编写的教材。“我这本教材已经卖出了3000多册了,很受欢迎的。看在你们是我的学生,原价45元。按优惠价40元卖给你们吧。”看学生好像听得有点儿不耐烦,该老师立即变换脸色,强调这是自愿购买的,但期未考试与这本教材有很大关系。另一名学生小曾也讲述了令他们哭笑不得的事情。系里开选修课,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去听课。大家都没忘带上师兄师姐用过的教材。上课时,任课老师询问是否都有教材,学生大多说有了。“怎么可能,我还没向你们介绍我的书呢?”老师很纳闷,看了学生们手中的书才发现、都是借来的旧书。“书岂能乱借?是谁借给你们的,我要去追究他……”该老师大发雷霆。后来,很多学生怕连累了师兄师姐,都乖乖地买了新书,还都排队让老师签名。签名时,该任课老师很高兴.因为她认为学生舍得买书才会专心读书。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该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答: (1)该材料反映出教师在处理学生关系上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违背了尊重和热爱学生和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 (2)教师向学生推销自己的书,把学生当做自己牟利的对象。表明了我们的一些教师已经受到市场经济唯利是图思想的影响,使师生关系变味,对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3)教师以考试作诱饵,威胁学生买书,事实上已经超出了自由、自愿的范围,是以权谋私的行为。 (4)不允许学生借书,并要追究出借人的责任,更是一个蛮横的、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的行为.违背了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要求。 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练习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1.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A.提高国民素质 B.贯彻教育方针 C.培养四有新人 D.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2.教师善于快速准确地抓住学生的重要特征,准确判断学生的情绪和愿望,这说明教师的观察力具有()。 A.客观性 B.全面性 C.精密性 D.敏锐性 3.下列不属于良好师生关系特征的是()。 A.民主平等 B.尊师爱生 C.教学相长 D.尊师重教 4.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A.危及人身安全、健康 B.简陋 C.临时搭建

D.不符合环保要求 5.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批准。 A.学校 B.市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下列哪种情况不能取得教师资格或已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A.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B.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C.过失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D.过失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7.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 A.保证中小学生每天半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B.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C.保证中小学生每天半小时校园文艺活动 D.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文艺活动 8.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教师团队合作中,最好首先做到()。 A.严于律己,以诚待人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3)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3) 阅历过人类全部世纪的泰山,又在反复地翻检20世纪,并将其永远保鲜地存入记忆之中。 任谁也无法动摇它,更不能贿赂它,泰山就这样不动声色却又铁面无私地记下了一百年间人类真实的生活,包括全部细节。 诺言的雾霾、专制的恐怖,加上人类易于遗忘的天性,有时会使历史面目全非,甚至会让现实也黑白颠倒。但是泰山在这里矗着,背依次第升高的万里大陆,面临翻卷自如的万里海洋。它无言地裸露着真实,千年万年,永不改变。 英雄云涌的世纪,它兴奋的情怀里会悬下百架千架的瀑琴,让风弹奏。 更多的是猥琐的时代。猥琐的时代里,它更加不屈不挠地矗立着,让似乎决定一切的统治者看着,到底还有一个站着的;也让跪着的灵魂领略站着的美丽。 泰山在猥琐的时代里呼唤英雄,并信心十足地等待英雄时代的到来。 新的世纪已风驰电掣般地赶来,我们是让风弹奏泰山挂满瀑琴的情怀,还是听泰山那凝重的呼唤?泰山上的第一块刻石,是立于公元前219年的秦泰山刻石。碑文为李斯所书。 泰山曾经眼睁睁地看着“利欲”二字,怎样地把李斯从一个站立的巨人,变成一个跪着的侏儒。 当秦王下令逐斥各国人才的时候,是李斯挺身而出,直面威烈的秦王,上了千言的《谏逐客书》。也许上书的时候是跪着的,但是他的灵魂却是昂着的。秦王听取了他的意见,团结天下人才,统一了天下。这时的李斯,是巨人的李斯。但是一己的利欲把他的心灵熏瘫了。在秦始皇一命归西、一国命运生死存亡的关头,李斯屈服于赵高的利诱和威逼,弃国家利益于不顾,矫诏政变,让凶残的胡亥登基,最终堕落成一个与赵高为伍的小人。 李斯之后才一百多年,在比秦始皇还厉害的汉武帝的强权政治下,司马迁,将一个知识分子的傲岸身躯,站进了《史记》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种信念支撑着他,完成了一部比整个王朝值钱百倍的史诗,为中华民族树起了一个泰山般站立者的形象。

2016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材料分析题)

2016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材料分析题)

2016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真题及 答案解析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大学毕业后,曲老师到一所农村中学当历史老师,至今已有八年了。在此期间,有的同事调到条件更好的学校去了,有的则步入了职业倦怠期,有几所条件更好的城区学校想引进他,但他总是拒绝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明白农村孩子也需要良好的教育,这里的孩子离不开我。” 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老师,曲老师经常翻阅各种期刊杂志,以及时了解历史学科的新信息,他还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为了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曲老师不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了一些教学问题。 曲老师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教师仅靠大学时代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他坚持每天至少进行一个小时的阅读,多年来从未间断过,他的阅读范围很广,除了研读历史领域的经典著作之外,他还广泛学习法学、地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曲老师的行为。(14分) 30. 该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是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的。 首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应该优路网校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材料中,曲老师通过阅读各种期刊杂志,了解历史学科信息,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学习科研方法,解决教学问题。 其次,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在对待自我上不断反思。材料中,曲教师自知大学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每天坚持阅读一小时,也体现了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综合素质能力测试题(附答案)

综合素质能力测试题 一、时势风云 1、获得2012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是伦敦。 2、联合国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分别是: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 3、2008年9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受美国《科学》杂志主编布鲁斯·艾伯茨的专访时指出:“只有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才能救中国。” 二、五花八门 1、、被称为花中之魁的是梅花;被称为花中之王的是牡丹;被称为花中王后的是月季;被称为花中之仙的是水仙;被称为花中西施的是杜鹃; 2、既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又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殿堂的是:罗浮宫 3、佛家所说的六根清净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 4、紫禁 5 6、古代的皇帝死后,都要举行隆重的安葬仪式,为什么在神州大地上,我们从来没有发现元朝皇帝的陵寝?( c ) a、直接抛掉了; b、埋外国去了; c、被盗墓贼给平了; d、埋得太深了; 7、许多科学家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你估计现今宇宙的年龄 是: 150亿年 四、历史长廊 1、战国时期,出现了名传天下的“四大公子”他们是:齐国的孟尝君,名田文;魏国的信陵君,名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名赵胜;楚国的春申君,名黄歇。 2、东道主一词,产生于公元前630 年,晋、秦两大强国出兵伐郑国,该国派烛之武说退秦军,使本国得救。 3、古代欧洲文明发源于:爱琴文明 4、请将以下人物按生活年代先后排列:()

a、武则天; b、王昭君; c、杨玉环;d 、貂蝉;e、西施;f、卓文君;g、陈圆圆;h、褒姒;i、吕后;k、慈禧 5、唐代妇女以肥胖为美,源于一位大美女,这位美女是杨贵妃; 6、西藏大昭寺是为了纪念迟遵公主入藏而修建的,是汉藏民族团结的象征。 7、地球的历史至今已有46 亿年的历史。 8、战国四大名将是白起、廉颇、王翦、李牧,请分别指出他们属于哪一国;赵:李牧、廉颇;秦:白起、王翦 9、“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是以三国时孙刘二家联合抗曹的赤壁之战为背景写的。 10、第一个把儒学变成国教的人是汉武帝。 11、我国著名的赵州桥是隋朝的石匠李春主持修造的; 12、曹操在政治上采用了什么方针,使自己在与各个割据势力的斗争中取得了战略主动权?1挟天子以令诸侯2发展经济,实行屯田,稳定后方3打破门第,选拔贤才; 13、王昭君没有得到汉元帝的召见而远嫁匈奴单于,是因为:( C ) A、她喜欢呼韩耶单于; B、画师歪曲她的形象; C、大臣说她的坏话;d 王妃对她的陷害; 14、唐太宗历史明曾经说过他有三面镜子,分别是:以铜为镜、: 以人为镜、:以古为镜。 15、请将下面对联中所缺失的历史人物的名字补上,使对联完整: 上联: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下联:魏无忌长孙无忌,人无忌我亦无忌 16、古代王侯将相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就是谥号。谥号的文字是根据死者生前事迹综合提炼出来的: 表示褒义的有:文、武、明、睿、康、景、庄,表示贬义的有:炀、历、灵,表示同情的:哀、怀、愍、悼。 五、文学大观园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必看技巧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必看技巧综合素质中材料题的考点集中在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两部分。 一、职业理念 其中职业理念中有三观: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一)教育观:1、在教育观中,考材料分析题的第一个考点是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给大家总结一下就是“提素、个性、创两全”。在这五点中,后四点是经常考材料分析题的考点,大家在备考时要着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2、教育观中,考材料分析题的第二个考点是新课改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这4点都可能在材料分析题中体现,所以大家要理解每一点的含义,能从材料中找出体现了哪一点。 (二)学生观:1、在职业理念学生观部分,考材料分析题的第一个考点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对于这一点在材料分析题中考的较少,大家可以以单选题的形式备考,理解每一个规律的含义即可;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

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这一考点非常重要,考过很多次,所以要引起大家的重视。给大家总结一下,就是“两独一发”。大家不仅要记住三个大点,里面包含的各个小点也需要大家去理解和掌握,因为材料分析题都是从各个小点来出题的。2、学生观部分,考材料分析题的第二个考点是教育公正——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说,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公正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就是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这个教育机会均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入学机会均等,一个是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机会均等。对于教育公正大家着重理解,在材料中如果有体现可以分辨出来即可。 (三)教师观 在职业理念教师观部分,考材料分析题的就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观。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包括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师行为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教师角色的转变总结一下就是“学生反建社”:学生是指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反是指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建是指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是

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

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可以总结为: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创设智力操作活动,交给学生思维的方式。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三、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处位置和作用上的看法。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 1、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每个学生都是有培养前途的;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犯错时不可避免的。 2、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有智慧和人格的双重要求; (2)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促进个性发展,需要因材施教;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不能以自己的视角和观念思考和评价学生。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一直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一直强加于学生的思想智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过程中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3)修身是责权的主体,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引导学生承担责任。 精炼版: ? 1. 学生是发展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 2. 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 3.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成长;

综合素质 材料分析题

教育观(材料分析题) 素质教育的定义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 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特点: 1.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2.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3.素质教育的基础性 4.素质教育的发展性 5.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6.素质教育的开放性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 3.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为重点。) 4.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幼儿教育的途径背 1.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 2.日常生活与活动 3.学习环境 4.家园合作 5.社区教育资源 幼儿教育的方法 一、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最能发挥主体性的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是实施幼儿教育的主要方法。对于幼儿而言,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学习比通过其他形式更加有效,要比单纯的说教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和喜爱,非常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 二、讲解 讲解是幼儿教师以口头语言对教育内容进行系统和生动的解释,以使幼儿比较系统地理解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和方法便于指导其行为。 1.讲解法的优点是可以使儿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 2.便于教师控制教育过程,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3.主题明确,易于儿童直接接受; 4.反馈及时,教师可根据儿童的回答得到反馈,便于调整讲解的内容和方法, 5.有利于教师有目的地向儿童进行教育。 幼儿教育的特点: 背 1.教育内容要生活化和具有生成性 2.教育过程能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3.教育活动的结果要使幼儿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 4.教育价值的可持续性和多项性 5.教育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儿童观:(材料分析题)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1.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共同追求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西方思想家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观点 2.全面发展教育是诸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 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 1.各种能力发展 2.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 3.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 4.人的主体性的全面发展

材料分析题万能模板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万能模板 教育观 考点:五个关键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实践”、“合作” 一、(教师行为正确的)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1)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是 面向少数学生,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 育观的要求; (2)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全面的素质 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材 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3)素质教育观要求以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培养 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的精神以及动手能力。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 教育观的要求; (4)素质教育观是一种合作性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学 生的合作意识。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二、(教师行为错误的)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1)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是 面向少数学生,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 育观的要求; (2)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全面的素质 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材

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3)素质教育观要求要以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培 养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的精神以及动手能力。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 质教育观的要求; (4)素质教育观是一种合作性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学 生的合作意识。材料中某老师,,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学生观 考点:一、学生的本质属性:发展中的人、独特的人、独立的人 二、因材施教:了解学生---针对个体---多表扬、多鼓励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1、(教师行为正确)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遵从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连续不断发展的个 体,其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潜能。材料中,,遵从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的学生观; (2)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对单个学生的发展而言,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材料中,,遵从了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观。 (3)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是独立的人。每个学生都 是教育活动的的主体,都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材料中,,遵从了学生 是独立的人的学生观。 2、(教师行为错误)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小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 模拟一 1.王老师是某市初级中学特级教师,“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是她从教35年始终坚持的教育格言。她用自己朴实的工作作风和“读懂学生,科学地爱生”的“换位思考”德育艺术,使教育产生了最大的效果。一次,王老师班上有三名同学在逛超市时看到几枝喜欢的圆珠笔,一时控制不住,悄悄放进了自己的口袋。王老师得知后并没有对其严厉批评,而是去超市买了三支笔送到学生家中,用真诚唤醒了孩子们的良知。 可见,当学生犯错误本该受到责罚时,如果我们以“假如我是学生”的情感去体会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童心去理解他们的“荒唐”,宽容他们的“过失”,有礼貌地对待他们,让他们时时体验到一种高于母爱、超越友情的师生情,这就可能成为学生改正错误的内在驱动力。对孩子来说,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请评析王老师的做法,并且结合案例说明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换位思考”来鼓励或唤醒犯错误的学生? 【答案要点】人性化的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将心比心,和学生做一个换位思考。想想遇事时我们会想得到什么,不希望得到什么,然后就把想要的给予学生,避免将害怕得到的施加给学生,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么样进行“换位思考”? (1)赏学生所长。学生有被欣赏、肯定的欲望。教师要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赞扬他们的优点,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2)除学生所疑。教师要授业解惑。还要信任学生,解放学生。把教师“导”转化为学生的探索性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宽学生之过。教师要谅解学生的过错。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学生的错误要客观分析,正确面地,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教师要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在实际工作中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2.小刚今年14岁,很调皮,不爱学习,让班主任伤透了脑筋。于是老师针对“要不要小刚继续在校读书”的问题在全班进行了无记名投票表决,这给小刚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他再也不肯到学校读书了。小刚的父母觉得他继续上学也不会有前途,就送他到一家商场当服务员。小刚在当服务员期间,结识了一些不良青年,学会了吸烟、喝酒、赌博,而且还小偷小摸,曾偷了同事少量钱财,受到了商场的警告。9月份的某天晚上,他竞入户盗窃,因数额较大,触犯了刑法,在逮捕归案时,公安人员不开警车,不穿警服,不扩大知情面,对小刚进行了不公开的审问。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分析该班主任的行为。【考查要点】本题考察教师职业理念的内容。 【参考答案】该教师的做法不正确,违反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首先,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面向小部分学生的教育。材料中,班主任因为小刚调皮就放弃对他的教育,违反了教育要面向全体的原则。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要有信心。材料中,班主任因为小刚之前所犯错误就予以完全否定,没有看到其巨大的发展潜能。最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责权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权利。材料中,班主任的做法严重侵犯了小刚的人格尊严权,伤害了其自尊心,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总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权利,关心爱护学生,严慈相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模拟二1.早读铃声响了,六年级一班班主任王老师走进教室,不久小李(学习成绩位列班上的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