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与能量、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细胞与能量、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细胞与能量、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细胞与能量、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考点一

ATP

1.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

(1)吸能反应?????

概念:产物分子中的势能比反应物分子中的 势能高

实例:光合作用是植物绿色细胞中最重要的吸

能反应,该反应所需的能量来自太阳光

(2)放能反应????

?

概念:产物分子中的势能比反应物分子中的势 能低

实例:所有细胞中最重要的放能反应是糖的氧化

(3)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是A TP 。

2.ATP 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1)结构???

腺苷?

??

??

腺嘌呤核糖磷酸基团

(2)转化?

????

ATP ―

―→酶

ADP +Pi +能量ADP +Pi +能量――→酶

ATP (3)结构特点:在酶的催化下,远离A 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释放大量能量。 (4)再生特点:ATP 在细胞中易于再生,可以作为源源不断的能源。 3.ATP 的来源及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1)细胞内的绝大多数生命活动都以ATP 作为直接能源物质,ATP 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2)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 可以接受能量,同时与磷酸结合,重新形成ATP 。细胞内的放能反应主要是细胞呼吸。

(3)ATP 形成的能量来源:对于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来说,均来自于细胞呼吸,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则来自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思考讨论

1.据图填写ATP的化学组成

(1)写出数字代表的含义:①腺嘌呤;②核糖;③磷酸基团;④高能磷酸键;⑤腺苷;⑥ADP。

(2)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为:ADP+Pi+能量酶1

A TP。

酶2

2.下图为ATP的结构简图,请分析:

(1)图中A表示腺嘌呤,P代表磷酸基团。

(2)图示b、c、d所示化学键是否相同?其中最易断裂和重建的是哪一个?

提示图示b为普通磷酸键,c、d为高能磷酸键,其中d处的键最易断裂和重建。

(3)图示框e的名称是什么?

提示图示框e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它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4)催化d断裂的酶与催化d生成的酶不是(填“是”或“不是”)同一种酶,高等植物细胞内ATP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细胞溶胶和线粒体等部位生成。

3.据图归纳梳理细胞内常见的产生与消耗A TP的生理过程

题型一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1.(2017·余姚中学开学考)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 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B.ATP在细胞中容易再生

C.ATP分子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D.A TP分子中含有腺嘌呤

2.如图为ATP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①也是构成DNA和RNA的五碳糖

B.图中②指的是高能磷酸键,在A TP分子中共有3个

C.图中③是mRNA与质粒共有碱基之一

D.图中④是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辨析“A”含义的小技巧

ATP与DNA、RNA、核苷酸的结构中都含有“A”,在不同物质中表示的含义差别较大,结合下图作简要分析:

(1)ATP中的A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

(2)DNA中的A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3)RNA中的A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4)核苷酸中的A为腺嘌呤。

题型二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3.如图为细胞中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不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B.过程②不能发生在叶绿体中

C.过程①所需的能量一定是来自有机物分解

D.过程②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 4.有关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DP 被释放后,蛋白质还能结合ATP

B.与图中蛋白质具有相同功能的物质,有些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C.图中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

D.该蛋白质也可结合ADP 和Pi 合成A TP

考点二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扩散和渗透

(1)扩散????

?

含义:分子或离子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 的现象

结果:物质分子分布均匀,直到平衡

(2)渗透????

?

含义: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方向:从水分子数相对较多的一侧进入水分子

数相对较少的一侧

2.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为例)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成熟植物细胞为例)

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思考讨论

1.利用渗透装置图分析渗透现象

(1)若S 1溶液浓度大于S 2,则单位时间内由S 2→S 1的水分子数多于S 1→S 2,外观上表现为S 1液面上升;若S 1溶液浓度小于S 2,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S 1液面下降。

(2)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Δh ,则S 1溶液浓度仍大于S 2。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压强,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2.如图甲是一个典型的渗透装置,图乙是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请完成下列填空:

(1)⑤的名称是细胞壁,具有的特点:全透性(即水分子和溶解在水里的物质均能通过),伸缩性小。⑥指的是原生质层(质膜及其以内部分),包括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液泡膜;其特点是伸缩性大,相当于半透膜。

(2)图乙中,与图甲中a相对应的为[①]细胞液,与b相对应的为[⑥]原生质层,与c相对应的是“外界溶液”。

(3)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②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失水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结合实例判断下列物质的转运方式

A.水

B.O2、CO2

C.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D.甘油、脂肪酸、性激素、乙醇等脂溶性物质进入细胞

E.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F.无机盐、葡萄糖等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

G.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K+外流和兴奋时Na+内流

H.人红细胞吸收K+、排出Na+

I.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J.神经细胞分泌化学递质

K.巨噬细胞吞噬抗原

(1)以上属于扩散的是A、B、D。

(2)以上属于易化扩散的是C、G。

(3)以上属于主动转运的是E、F、H。

(4)以上属于胞吞的是K,属于胞吐的是I、J。

4.根据图示进一步确定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和影响因素

(1)填写相关的跨膜转运方式及结构名称

A: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a:载体蛋白。

(2)填写以下有关跨膜转运方式的影响因素

A:浓度差;B:浓度差和载体蛋白;C:载体蛋白和能量。

(3)观察图示,判断转运方式

1.不同因素对物质跨膜运输影响的曲线模型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有多种,最常见的有:

内部因素——载体的种类、数量;

外部因素——物质的浓度、影响细胞呼吸强度的因素(如氧气浓度、温度等)

(1)物质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

(2)氧气浓度

(3)温度

2.有关物质出入细胞的9个“不要漏掉”

(1)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转运方式除主动转运外不要漏掉易化扩散。

(2)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除主动转运外不要漏掉胞吞和胞吐。

(3)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转运方式除(简单)扩散外不要漏掉易化扩散,如神经纤维膜上的钠离子内流(易化扩散)。有些主动转运的物质也可以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4)影响易化扩散转运速率的因素除载体蛋白数量外不要漏掉浓度差。

(5)与主动转运有关的细胞器除供能的线粒体外不要漏掉载体蛋白的合成场所——核糖体。

(6)转运速率与O2浓度无关的转运方式除(简单)扩散外不要漏掉易化扩散。

(7)胞吞(吐)的大分子物质穿过细胞膜的层数为0,因为该过程是通过膜的融合将物质转入或转出细胞的。

(8)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是通过核孔,而不是通过胞吞、胞吐。

(9)大分子颗粒通过胞吞、胞吐运输,不要漏掉某些小分子也可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如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小分子有机物)。

题型一扩散和渗透

1.U形管中装有两种不同的溶液R及S,并被一半透性膜(X)隔开(如下图所示)。与S相比,R 为低渗溶液(即浓度较低)。当图a中的U形管内溶液达到平衡时(参看图b),关于U形管两侧溶液的高度及浓度对应正确的是()

A.右侧较高,两溶液等渗,即浓度相等

B.右侧较高,且右侧为高渗,即浓度较高

C.左侧较高,且右侧为低渗,即浓度较低

D.两侧高度相等,且为等渗

2.如图为渗透作用实验,开始时如图(一),A代表清水,B、C代表蔗糖溶液,过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二),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变化,H1、H2表示漏斗管内液面与清水的液面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一)中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

B.图(二)中B的浓度等于C的浓度

C.图(一)中A的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大于A的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度

D.图(二)中A的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度等于C的水分子扩散到A的速度

1.摩尔浓度≠质量浓度

溶液浓度指摩尔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如10%葡萄糖溶液和10%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相同,但摩尔浓度是10%蔗糖溶液的小,故水分子由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移动。

2.渗透平衡≠浓度相等

达到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动态平衡,此时膜两侧溶液的浓度未必相等,如透析袋内蔗糖溶液与透析袋外的清水可达渗透平衡,但浓度总不会相等。

3.人工膜≠生物膜

生物膜具有选择透性;人工膜具有半透性,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孔径大小。

题型二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过程及原因

3.将红细胞转移至不同浓度(Ⅰ、Ⅱ、Ⅲ)的三种盐溶液中,结果如图所示。这三种盐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是()

A.Ⅱ>Ⅰ>Ⅲ

B.Ⅰ>Ⅱ>Ⅲ

C.Ⅲ>Ⅱ>Ⅰ

D.Ⅱ>Ⅲ>Ⅰ

4.(2017·浙江4月选考)将家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下(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水分子进出的多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段时间后,甲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B.能发生渗透作用的是甲细胞和丙细胞

C.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乙细胞有水分子的进出

D.若将甲、乙和丙细胞同时分别置于蒸馏水中,甲细胞先破裂

题型三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5.(2017·台州期末)离子泵是一种依赖A TP供能完成离子跨膜转运的载体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转运属于主动转运

B.离子泵与被转运的离子结合后其形状会发生变化

C.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转运离子的速率

D.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转运离子的速率

6.如图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转运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转运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三种方法巧判物质转运方式

方法一:根据分子大小判断物质转运方式

方法二:根据曲线判断物质转运方式

(1)物质浓度有饱和点的曲线表示易化扩散或主动转运(如图甲)。

(2)成正比关系的曲线表示扩散(如图乙)。

(3)与细胞呼吸或O2浓度有关系的曲线表示主动转运(如图丙)。

方法三:根据转运方向判断物质转运方式

(1)一般情况下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是主动转运。

(2)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是扩散或易化扩散。

题型四胞吞和胞吐

7.(2017·绍兴期中)如图所示为细胞吸收大分子物质的“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a过程与b过程均要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可能发生

B.a过程要有细胞膜外表面识别和细胞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

C.b过程中在细胞分泌的同时会有膜成分的更新

D.b过程与a过程分别是细胞排泄废物和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

8.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的化学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考点三 活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1.实验原理

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

2.实验步骤

3.现象与结论

4.质壁分离的原因

5.表现?????

宏观:坚挺→萎蔫微观????? 液泡:大→小

细胞液颜色:浅→深质膜及其以内部分:与细胞壁分离

思考讨论

1.为什么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紫色洋葱内表皮或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否作为该实验的材料?

提示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具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无大液泡,不发生质壁分离,不能作为该实验的材料,紫色洋葱内表皮细胞虽有大液泡,但液泡内不含

色素,不易观察,不宜作为该实验材料。

2.选择试剂时,为什么选用0.3 g /mL 的蔗糖溶液而不用0.5 g/mL 的蔗糖溶液?

提示 使用浓度过高的蔗糖溶液(0.5 g/mL)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明显,但不能复原,因为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3.适宜浓度的KNO 3溶液或尿素、甘油、乙二醇等能否作为该实验的试剂?为什么?盐酸、酒精、醋酸等可以吗?为什么?

提示 K +

和NO -

3可被细胞吸收,从而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所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不适于作为该实验的试剂(尿素、甘油、乙二醇等现象同上)。盐酸、酒精、醋酸能杀死细胞,不能作为质壁分离实验的试剂。 4.该实验是否需要设置对照?试说明原因。

提示 不需要。质壁分离前后、质壁分离复原前后分别构成了自身对照。

5.某同学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但没有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提示 (1)外界溶液浓度过高,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2)质壁分离时间过长,质膜及其以内部分脱水变性。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拓展应用 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是否是活细胞

待测成熟植物细胞+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镜检?????

发生质壁分离→是活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是死细胞

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待测成熟植物细胞+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镜检

细胞液浓度介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 3.比较不同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不同成熟植物细胞+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镜检

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越短,细胞液浓度越小,反之细胞液浓度越大

4.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 3和蔗糖溶液)

成熟植物细胞+不同种类溶液――→镜检?????

只发生质壁分离→蔗糖溶液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KNO 3溶液

题型一实验基础

1.(2015·浙江10月选考)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浸润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表示细胞壁

B.②的体积比实验初期大

C.③处充满着蔗糖溶液

D.④的颜色比实验初期深

2.(2016·浙江10月选考)下列关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需经解离、压片等操作才能将细胞分散

B.从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需转动光圈才能换上高倍物镜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从胞内单向运动到胞外导致液泡变小

D.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水速度逐步减慢

题型二实验应用

3.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溶胶区域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

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 mol·L-1之间

模拟演练

1.(2017·湖州模拟)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溶胶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对细胞溶胶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进入液泡与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相同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受土壤板结程度的影响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2.在下列几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⑤和⑥

3.(2017·温州模拟)在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上各挖一个大小相同的洞,洞内插入口径与洞口相同的玻璃管(如图)。甲玻璃管内注入3 mL清水,乙玻璃管内注入3 mL浓盐水。一段时间后,甲、乙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动情况是()

A.甲升高,乙降低

B.甲降低,乙升高

C.甲、乙均升高

D.甲、乙均降低

4.(2017·浙江11月选考)下列物质出入细胞过程中,需消耗ATP的是()

A.甘油进入人体皮肤细胞

B.葡萄糖通过易化扩散进入红细胞

C.矿质离子逆浓度梯度转运至根细胞内

D.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

5.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若S1、S2分别是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S1的浓度大于S2的浓度

B.若S1、S2分别是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S1浓度等于S2的浓度

C.若S1、S2分别是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且S1浓度大于S2的浓度,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大于0

D.若S1、S2分别是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且S1浓度等于S2的浓度,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小于0

课时训练

一、学考选择题

1.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

C.ATP中的“A”与构成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种物质

D.代谢旺盛的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2.纯净的ATP呈白色粉末状,能溶于水,作为药品可以提供能量并改善患者的新陈代谢。ATP 片剂可以口服,ATP注射液可供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ATP含量过高会对机体产生伤害,现在还很难界定是不是兴奋剂。下列是有关A TP的一些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细胞内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为可逆反应

B.ATP分子中只有高能磷酸键中含有能量

C.细胞内ATP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对构成生物体内部稳定的供能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D.A TP释放能量往往与某些放能反应相关联

3.下列关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临时装片时需通过压片使细胞分散开

B.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时应先把镜筒升起

C.质壁分离过程中,有水分子运动到细胞内

D.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液泡增大,紫色加深

4.下列生命活动不直接依赖于ATP的水解的是()

A.肌肉的收缩

B.消化道吸收钠离子

C.蛋白质合成

D.O2进入红细胞

5.(2017·台州质量评估)取同一植物组织制成若干临时装片(设各组织细胞液浓度相同),滴加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细胞所处的蔗糖溶液浓度最高的是()

6.半透膜对淀粉和葡萄糖的通透性不同(如图1),预测图2实验结果(开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相平)最可能是()

A.图甲中水柱a 将持续上升

B.图甲中水柱a 将保持不变

C.图乙水柱b 将先上升后保持不变

D.图乙水柱b 将先上升后下降

7.(2017·绍兴适应性考试)如图是某种物质进入细胞的示意图,该过程可能是( )

A.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胞吞

8.(2017·浙江模拟)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物质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Na +

物质转运方式为主动转运

B.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过程中,载体蛋白的形状会发生改变

C.胞吞、胞吐的对象可以是液体和固体,也可以是大分子和小分子

D.主动转运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和排出物质的方式

9.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下图所示状态,a 、b 分别表示两处溶液的浓度,由此可以推测( )

A.可能a >b ,植物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可能a =b ,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C.可能a <b ,植物细胞正在渗透失水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二、加试选择题

10.萤火虫发光的原理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荧光素――→ATP

激活的荧光素――→荧光素酶

氧化荧光素+光 A.每个ATP 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B.低温环境中萤火虫发光会更亮 C.激活荧光素是一个吸能反应 D.萤火虫体内含有大量的ATP

11.植物的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孔隙,它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下图是科学家研究保卫细胞中蔗糖浓度和K+浓度与气孔开闭调节关系的一项实验研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K+通过保卫细胞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转运

B.气孔的开闭是保卫细胞中细胞液渗透压改变引起的

C.如果细胞中缺K+,则气孔在一天中都不能张开

D.蔗糖浓度在一天中的变化应与光合作用强度有关

12.下图表示与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有关的图例及曲线。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A.肺泡上皮细胞吸收氧气——①⑤

B.红细胞吸收葡萄糖——③⑥

C.根尖细胞吸收矿质离子——③⑥

D.肌肉细胞吸收水——②④

13.(2017·绍兴诸暨中学高三上期中)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抑制膜上载体蛋白的活性会阻碍细胞吸收氧气

B.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细胞需要消耗A TP

C.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转运

D.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2.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专题练习(有解析答案)

2.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专题练习(有解析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图所示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表示细胞膜外表面有些糖分子与膜蛋白结合为糖蛋白 B.②和③大都是运动的 C.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与物质进出无关 D.细胞膜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2.一学生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显微镜下只有1个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其他细胞都看到了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这可能是 A.正在发育过程中的细胞 B.死细胞 C.蔗糖溶液浓度太小 D.实验操作不正确3.25.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A. 水分子通过细胞壁 B. 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 C. K+通过原生质层 D. 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4.葡萄糖分子的协助扩散跨膜运转的速度比自由扩散增大105倍,这是因为 ( ) A.分子顺浓度梯度运转 B.有载体蛋白协助 C.分子通过亲水性通道跨膜运转 D.细胞提供能量 5.下列据图所作出的说明错误的是 A.图1说明该物质跨膜运输时会出现饱和现象 B.图2说明此物质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 C.图3说明该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图4说明该植物吸收k+不需载体协助 6.Timothy综合征是一种由于L型钙离子通道蛋白基因突变所导致的多器官异常及心律失常综合征。研究发现L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抑制突变通道显著增强的Ca2+内流。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钙离子通过离子通道顺浓度梯度内流不消耗能量 B.Timothy综合征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C.Timothy综合征患者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远高于细胞外 D.L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能用于治疗Timothy综合征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7.右图所示是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请据图回答:

高中生物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测试题.

高中生物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测试题2019-01-08 一、选择题: 1、在哺乳动物体内,葡萄糖进出红细胞彩的跨膜运输方式为()。 A.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被动运输 D.主动运输 2、将水稻培养在含有各种营养元素的培养液中,发现水稻吸收硅多,吸收钙少。这是因为水稻根的细胞膜()。 A. 吸附硅的能力强,吸附钙的能力弱 B.运载硅的载体多,运载钙的载体少 C.吸收硅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吸收钙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吸收硅不需要能量,吸收钙需要能量 3、植物根毛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方式是()。 A.渗透作用 B.自由扩散 C.主动运输 D.吸胀作用 4、2002年我国首次发现了一种“穿肠蛋白质”(可被肠道直接吸收),为许多药物的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穿肠蛋白质”被肠道吸收的方式是 ①自由扩散②协助扩散③主动运输④其他方式 A.①②③ B.③ C.④ D.②③ 5、自由扩散与主动运输的区别包括()。 ①运输方向②载体③能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6、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的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生素)时,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移向低浓度处,这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作用 7、下列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与线粒体密切相关的是()。 ①酒精被胃黏膜吸收② 细胞与内环境进行气体交换③肾小管壁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Na+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海带细胞中的碘比海水中的.高许多倍,但仍可以从海水中吸收碘,这说明海带细胞吸收碘具有()。 A.选择性 B.独立性 C.专一性D.高效性 9、吞噬细胞具有识别功能是因为() 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细胞膜表面具有糖蛋白 C.细胞内产生蛋白质 D.细胞膜内有磷脂双分子层 10、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是指() A.整个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细胞膜上的磷脂是静止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中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都具有流动性 D.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静止的,磷脂具有流动性 11、将两种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成单个的细胞,再进行混合培养,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结合,其原因是()。

高中生物 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判断

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判断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A.甲<乙,被动运输B.甲>乙,被动运输 C.甲>乙,主动运输D.甲=乙,主动运输 【参考答案】B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条件是半透膜和浓度差。由于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则细胞液浓度不变;当外表皮细胞放在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液浓度先增加,后减少。 学霸推荐 1.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2.如图表示水生植物丽藻对K+的吸收过程,该过程属于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被动运输D.主动运输 3.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 B.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协助扩散 C.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运输 D.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 4.离子泵是一种具有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 1.【答案】A 动作电位的产生原因是Na+内流,此时的Na+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当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时,Na+浓度的维持靠钠钾泵,此时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2.【答案】D 【解析】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如水、CO2、甘油,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训练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训练 一、选择题 1.(2015·新课标全国Ⅱ)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解析胞吐是指大分子物质形成囊泡移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物质排出细胞的现象。A、C、D项皆属于胞吐作用;B项mRNA 从细胞核到细胞质是通过核孔,不形成囊泡,不属于胞吐作用。 答案 B 2.(2015·新课标全国Ⅱ)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幼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解析17 ℃条件下氮气(缺氧)环境下该植物幼根对离子的吸收量比氧气条件下低,说明幼根吸收离子需要消耗ATP,与空气环境相比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离子的吸收,A项正确,C、D项错误。空气中培养,温度为17 ℃,离子吸收量明显高于3 ℃,可知该植物幼根对离子吸收与温度有关,B项错误。 答案 A 3.(2014·)下列过程中,不依赖膜蛋白的是( ) A.CO2进出肺泡上皮细胞 B.静息电位形成中K+从细胞到细胞外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从细胞外到细胞 D.水盐调节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 解析在跨膜运输过程中,主动运输与协助扩散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自由扩散不需要,A选项属于自由扩散,B选项属于协助扩散,C、D选项属于在载体蛋白、水分子通道蛋白参与下的协助扩散,故A项正确。 答案 A 4.(2014·)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下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课后达标检测6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时间: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某矿物质离子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D.被动运输 2.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3. 某同学设计渗透装置如右图所示(开始时状态),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该实验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是()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 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下降 C.加酶前后,在烧杯中都可以检测出蔗糖 D.加酶后可以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4.人体正常红细胞是呈两面凹陷的圆饼状,现将人体的红细胞分别浸入下列 a、b、c三个不同浓度溶液的烧杯内,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 b、c溶液浓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a>b>c B.ac>b D.a

专题练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答案

专题练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忖" 时间: (共70分, 45分钟 基础组 除标注外, 满分:100分 每小题 5分) A 、B C 中均为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 h i >h 2. 1. [2019 ?衡水二中期中]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 溶液之间均用半透膜隔开,一段时间后达到渗透平衡形成一定的高度差,如图所示, 在达到平衡后,A 、B C 中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 A. A= B= C B. ( ) A>B>C C. A>C>B D. 无法确定 答案 C 解析 在达到渗透平衡后, 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 A 到B 及从B 到A 扩散 的速率相等,由于影响水分子扩散速率的因素有两个,即溶液的浓度和水柱 h 1形成的静水 压,故A 中溶液浓度大于 B 中溶液浓度。同理可知, C 中溶液浓度大于 B 中溶液浓度,但由 于水柱h 2形成的静水压比水柱 h 1形成的静水压小,故可推知 A 中溶液浓度大于 C 中溶液浓 度。因此,有关系 A>C>B 2. [2019 ?枣强中学模拟]如图表示一个神经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离子的浓 度差能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K " 通过主动运输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维持浓度差 Na +通过主动运输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维持浓度差 Mg "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的过程中不需要消耗 ATP C 「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的过程中相应载体蛋白不发生形状改变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K "细胞内的浓度远高于细胞外,因此 K " 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内, A 正确;Na "细胞内的浓度远低于细胞外,因此 Na "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细胞外, B 错误; Mg "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内,需要消耗 ATP C 错误;Cl 「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 输到细胞外,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运输过程中载体蛋白形状改变, D 错误。 3. [2019 ?衡水二中期末]如图所示,把体积与质量浓度相同的葡萄糖溶液与蔗糖溶液 用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 不允许蔗糖通过)隔开,开始时和一段时间后液面情况是 ( ) A. B. C. D. 甲咼于乙 乙高于甲 甲先高于乙,乙后高于甲 乙先高于甲,甲后高于乙 答案 C 解析 质量浓度相同的葡萄糖溶液与蔗糖溶液, 其物质的量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高, 所以 开始时水分子是乙7甲;因为葡萄糖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加上蔗糖,乙侧浓度高于甲侧, 所以乙侧又重新吸收甲侧水分,故 C 项正确。 4. [2019 ?武邑中学猜题]同学在实验室中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时,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

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知识+练习+答案)

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 一、物质跨膜运输 1、被动运输:分为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 (1)自由扩散:物质顺浓度梯度直接穿过双层膜进行运输。不需要能量(ATP释放的化学能),也不需要蛋白质(载体蛋白)的协助。H2O、O2、CO2等气体分子、甘油、脂肪酸、乙醇、苯等脂溶性物质。 (2)协助扩散:物质顺浓度梯度直接穿过双层膜进行运输。不需要能量(ATP释放的化学能),但需要蛋白质(载体蛋白)的协助,其中分为通道蛋白、门通道蛋白、载体蛋白。 2、主动运输:物质由浓度低向浓度高的进行运输,(也可以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的),需要能量(ATP释放的化学能),需要载体。如葡萄糖、氨基酸、各种离子等。 易化扩散是协助扩散,葡萄糖在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而进入其他细胞(除红细胞)的方式就是主动运输。钠离子如果是通过钠离子通道进出细胞的,其方式就可以看作是协助扩散;而如果不是通过钠离子通道进出细胞的,那其方式就是主动运输。 二、非跨膜运输:分为胞吞(内吞作用)与胞吐(外排作用)。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通过小泡)。 三、例析计算“物质通过生物膜或磷脂分子的层数” 1、离子、小分子物质通过生物膜或磷脂分子的层数 离子、小分子物质以跨膜方式(自由扩散、主动运输、协助扩散)通过生物膜。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是:明确所研究的物质运动的起点和止点→弄清物质通过的方式和经过的结构及其结构特点→注意一个等量关系“生物膜的层数=1/2磷脂分子的层数”。此外,还要明确细胞结构中,具有双层生物膜的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核膜(有核孔),具有单层生物膜的结构有细胞膜、液泡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 2、大分子物质、病菌、病毒通过生物膜或磷脂分子的层数 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DNA、RNA等)、病菌、病毒等颗粒性物质不能以跨膜方式通过生物膜,而是以内吞(胞吞)、外排(胞吐)作用通过生物膜。其原理是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形成小泡包围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过生物膜,所以这些物质通过生物膜时没有穿过生物膜。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行物质交换,所以也不穿过生物膜。 四、例题解析 1、以下哪一过程是主动运输() A、氯离子在血细胞和血浆之间运动 B、钠在肾小管中的重吸收 C、尿素的重吸收 D、氧在血液中的运输 E、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F、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G、红细胞从血浆中吸收钾离子 【解析】BFG该题主要考察主动运输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判断物质的主动运输方式,有三个关键:一是被运输的物质是否通过细胞膜;二是明确物质转运是否需要载体;三是否需要能量。氯离子和氧在血液中的运输是的细胞间隙中的运动,不通过细胞膜,也就不存在主动运输的问题;尿素的重吸收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吸收葡萄糖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答案是BFG。 植物细胞膜对某种物质的运输方向如下图箭头所示,黑点的数量表示某种物质的浓度。该物质可能是

物质进出细胞方式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摘要:由于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使其对各种物质出入细胞具有控制作用。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以及内吞和外排作用。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出入细胞的方式,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也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出入细胞。本文着重介绍的是非脂溶性的极性分子和带电离子通过膜的方式问题。 关键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内吞和外排作用通道载体 在各时期高中生物教科书上都有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内容,因为这是细胞膜最重要的功能。但课本对这部分内容谈得比较肤浅,没有深入展开,有些老师和同学在总结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时候为了记忆方便,习惯与说成:水、氧气、二氧化碳、甘油、脂肪酸、苯、乙醇等通过自由扩散方式穿过细胞膜;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其他细胞以及其他小分子和离子(如氨基酸、Na+、K+等)在各种情况下都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其实这种说法很不恰当,因为葡萄糖除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红细胞外,也可以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其他细胞;氨基酸、葡萄糖、Na+、K+等除了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也可以以其他方式进出细胞。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不光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也与这些物质理化性质及细胞内外浓度差有关。以下是从不同物质的角度对它们进出细胞的方式做个简单的总结。 1.脂溶性的非极性分子在任何细胞中都以自由扩散方式穿过磷脂双分子层 脂溶性的非极性分子包括甘油、脂肪酸、苯、脂溶性维生素、O2等。由于细胞膜中含有大量磷脂,并形成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这些物质就能直接穿过脂双层而进出细胞。当然,它们是进还是出,则完全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差:若细胞外浓度高就进入细胞,若细胞内浓度高就流出细胞,动力都是来自浓度差。由此可见,这些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属于自由扩散,扩散的最终结果使这些物质在细胞内外保持平衡,若不能保持平衡就会一直扩散下去。 2.非脂溶性的极性分子和带电离子通过膜蛋白以不同的方式进出细胞 2.1.水等分子量很小的极性小分子物质通过特殊通道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穿过膜 水、二氧化碳、乙醇、尿素等极性小分子不溶于脂,因而不能像脂溶性物质那样直接穿过磷脂双分子层,但它们却是典型的以自由扩散方式穿过膜的物质。那么它们是怎样进行自由扩散的呢?目前弄得比较清楚的是水的自由扩散过程。科学家研究发现,在细胞的膜蛋白中有一类具有通道作用的蛋白质,叫做通道蛋白,在通道蛋白中又有一种是专门提供给水进出细胞的,叫水的通道,这种水的通道的典型特征是具有特定大小的孔径,这种孔径可以保证水的通过,但其他物质却不能通过,并且这种水的通道是始终开放着的,所以细胞内外的水分子只要存在浓度差,就会由高浓度一侧穿过该通道进入低浓度一侧,使细胞两侧的水分子浓度保持平衡。这类物质的自由扩散和脂溶性物质的自由扩散的主要区别表现在途径上:一个是通过磷脂双分子层,一个是通过通道蛋白。 2.2.葡萄糖和氨基酸等分子量较大的极性小分子通过载体以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两种方式出入细胞葡萄糖和氨基酸等小分子颗粒因为是极性分子,不溶于脂,同时细胞膜上又缺乏相应的通道蛋白,所以它们既不能以自由扩散方式穿过脂双层,也不能像水那样通过通道来进行自由扩散。但细胞膜上有能分别与葡萄糖和氨基酸等小分子特异性结合的载体蛋白,这种载体蛋白能通过与相应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使蛋白质的构象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相应物质的跨膜运输。这种跨膜运输当把所运输的物质由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时,不需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是一个协助扩散的过程;但若是把所运输的物质由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时,则需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例如,人体消化道内的葡萄糖和氨基酸因浓度一般低于消化道上皮细胞,所以它们吸收到人体内的过程是主动运输;而红细胞等组织细胞因葡萄糖和氨基酸的浓度低于它们所处的内环境,所以吸收的方式一般是协助扩散。有人为了探究小肠上皮细胞是否一定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将小肠上皮细胞分别放在葡萄糖浓度高于小肠上皮细胞和葡萄糖浓度低于小肠上皮细胞的葡萄糖溶液中,通过观察小肠上皮细胞的耗氧量来确定葡萄糖的运输方式,结果发现小肠上皮细胞在外界葡萄糖浓度高于小肠上皮细胞时,耗氧量明显低于外界葡萄糖浓度低于小肠上皮细胞时的耗氧量。而放在高浓度葡萄糖溶液中的小肠上皮细胞,开始耗氧相对较慢,但随着细胞外的葡萄糖不断被吸收,在某一时刻,小肠上皮细胞的耗氧量会突然增加。耗氧量增

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

专题二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 一、物质跨膜运输 1、被动运输:分为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 (1)自由扩散:物质顺浓度梯度直接穿过双层膜进行运输。不需要能量(ATP释放的化学能),也不需要蛋白质(载体蛋白)的协助。H2O、O2、CO2等气体分子、甘油、脂肪酸、乙醇、苯等脂溶性物质。 (2)协助扩散:物质顺浓度梯度直接穿过双层膜进行运输。不需要能量(ATP释放的化学能),但需要蛋 白质(载体蛋白)的协助,其中分为水通道蛋白、离子通道蛋白(即门通道蛋白)、载体蛋白。(区别:载体蛋白能与特定物质结合,通过自身构象的变化,将物质转移到膜的另一侧。通道蛋白与所转运物质之间的结合较弱,当通道打开时能允许特定大小的物质通过,特异性不如载体蛋白强,只参与被动运输。) 2、主动运输:物质由低浓度向高浓度的方向进行运输,(也可以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的),需要能量(ATP 释放的化学能),需要载体。如葡萄糖、氨基酸、各种离子等。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而进入其他细胞(除红细胞)的方式就是主动运输。 二、非跨膜运输:分为胞吞(内吞作用)与胞吐(外排作用)。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通过小泡)。 三、例析计算“物质通过生物膜或磷脂分子的层数” 1、离子、小分子物质通过生物膜或磷脂分子的层数 离子、小分子物质以跨膜方式(自由扩散、主动运输、协助扩散)通过生物膜。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是:明确所研究的物质运动的起点和止点→弄清物质通过的方式和经过的结构及其结构特点→注意一个等量关系“生物膜的层数=1/2磷脂分子的层数”。此外,还要明确细胞结构中,具有双层生物膜的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核膜(有核孔),具有单层生物膜的结构有细胞膜、液泡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 2、大分子物质、病菌、病毒通过生物膜或磷脂分子的层数 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DNA、RNA等)、病菌、病毒等颗粒性物质不能以跨膜方式通过生物膜,而是以内吞(胞吞)、外排(胞吐)作用通过生物膜。其原理是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形成小泡包围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过生物膜,所以这些物质通过生物膜时没有穿过生物膜。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行物质交换,所以也不穿过生物膜。 四、例题解析 1、以下哪一过程是主动运输() A、氯离子在血细胞和血浆之间运动 B、钠在肾小管中的重吸收 C、尿素的重吸收 D、氧在血液中的运输 E、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F、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G、红细胞从血浆中吸收钾离子 【解析】BFG该题主要考察主动运输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判断物质的主动运输方式,有三个关键:一是 被运输的物质是否通过细胞膜;二是明确物质转运是否需要载体;三是否需要能量。氯离子和氧在血液中的运输是的细胞间隙中的运动,不通过细胞膜,也就不存在主动运输的问题;尿素的重吸收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吸收葡萄糖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答案是BFG。 2、植物细胞膜对某种物质的运输方向如下图箭头所示,黑点的数量表示某种物质的浓度。该物质可能是

浙教版《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要塑造学生的主体个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本节课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交流,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同时能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观察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本质,从而获得生物学知识,有效地形成生物学概念。为学生发挥其主体性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同时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上加强点拨和引导。 教材分析 二、教材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浙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前面的章节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结构以及大致的功能,本节着重介绍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并运用数学坐标图来表达三种方式的规律和特征,可以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即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和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佐证。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学习者分析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物质交换有了很肤浅的了解,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分跨膜运输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并且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独立思考,对生活现象提出疑问,并通过多种途径找出解决的办法。同时经过前阶段的新课程学习,他们具备了群体讨论,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论依据的能力。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师的引导。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比较 (2)图表数据的解读 教学难点:(1)主动运输的特点、过程和意义 (2)图表数据的解读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2)通过学习,自己能理解并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4)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参与集体讨论和合作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情感目标:(1)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阐述,体会生命的伟大神奇,尊重生命科学的态度七、教学策略设计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重点知识总结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讲义 1.理清渗透作用的原理 (1)渗透装置的两个条件 ①半透膜:动物细胞的___细胞膜____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成熟植物细胞的____原生质层____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动物细胞的____细胞内液____与外界溶液具有浓度差,成熟植物细胞的_____细胞液___与外界溶液具有浓度差。 (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 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___大于_____细胞液浓度。 ②内因:原生质层(包括___细胞膜_____、____液泡膜____、___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_____)的伸缩性____大于____细胞壁的伸缩性。 [提醒](1)人工膜≠生物膜:生物膜具有“载体蛋白”,故具有选择透过性,人工膜为半透性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孔径大小。 (2)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 (3)渗透平衡≠浓度相等:达到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动态平衡,此时膜两侧溶液的浓度未必相等,如透析袋内蔗糖溶液与透析袋外的清水可达渗透平衡,但浓度总不会相等。 2.“四看法”巧记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3.区分影响物质跨膜运输因素的5种曲线 (1)物质浓度(在一定范围内) 方式:__自由扩散_ 方式:__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_ 方式:__主动运输______ (2)氧气浓度 方式:__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____方式:__主动运输______ [提醒] 温度通过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物质运输的速率。[易错判断] (1)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 (2)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 (3)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 均不需要蛋白质参与( ×) (4)叶绿体吸收Mg2+和释放O 2 (5)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其脂溶性有关( √) (6)大分子物质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并且要消耗能量( ×) (7)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渗透作用( ×) (8)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 (9)抗体、神经递质和胰岛素的分泌过程属于胞吐作用( √) (10)乙醇通过细胞膜需要消耗ATP( ×)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基础)包含答案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基础) 1.关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 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2.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A.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胞外 B.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C.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 D.O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 3.人肝细胞合成的糖原储存在细胞内,合成的脂肪不储存在细胞内,而是以VLDL(脂肪与蛋白质复合物)形式分泌出细胞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VLDL 的合成与核糖体无关 B.VLDL 以自由扩散方式分泌出细胞外 C.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可影响血糖含量 D.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 4.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 C.NaCl 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 D.茉莉酸对NaCl 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浓度为100mmol·L-1,茉莉酸浓度为10-3mg·L-1;“-”表示无添加 5.将小鼠myoD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的未分化肌肉前体细胞,细胞分化及肌纤维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携带myoD基因的载体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肌肉前体细胞 B.检测图中细胞核糖体蛋白基因是否表达可确定细胞分化与否 C.完成分化的肌肉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形成肌纤维 D.肌肉前体细胞比肌肉细胞在受到电离辐射时更容易发生癌变 6.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K+和Na+浓度见下表。下列属于主动转运的是 A.K+经钾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B.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C.Na+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一.离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比较 大分子物质(如分泌蛋白)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需消耗能量 注意: 1.不同条件下运输方式的判断 ①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胞吞、胞吐、主动运输 ②需要载体参与不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协助扩散 ③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并非都只是主动运输,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动运输进出细胞,如在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中,++K Na 、的运输在曲线的上升支中+ Na 的内流和在曲线的下降支中+K 外流都是协助扩散 2.常见物质的运输方式总结 自由扩散:水、氧气、二氧化碳、乙醇、甘油 主动运输:无机盐离子、氨基酸葡萄糖脂肪酸等有机物的基本组成单位、大分子有机物 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 3.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越多,意味着运输的物质种类越多;某种载体蛋白的数量越多,意味着细胞对该种物质的运输能力越强 4.加入某种试剂后运输功能降低的原因分析: ①需要载体蛋白参与的物质运输:可能是破坏了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 ②需要能量的物质运输:可能是抑制了细胞的呼吸作用 二.影响物质跨膜运输因素的分析 1.浓度差对跨膜运输的影响 浓度差主要影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中,浓度差越大,运输速率越大;协助扩散中,浓度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运输速率不再继续增加的原因是受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主动运输不受浓度差影响 2.载体数量对跨膜运输的影响

3.氧气含量对跨膜运输的影响 4.温度对跨膜运输的影响 一方面升高温度通过影响分子运动而影响自由扩散,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另一方面温度直接影响蛋白质的活性,通过影响呼吸作用中酶的活性而影响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三.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分析与判断 四.有关例题 1.紫色洋葱的外表皮细胞能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下列条件中属于发生该现象的必要条件的是() A.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B.细胞膜的外侧有识别水分子的受体 C.液泡中有紫色的水溶性色素 D.水分子不能穿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 2.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 B.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属于易化扩散 C.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运输属于主动转运 D.胞吐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 3.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A.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细胞外 B. 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C.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 D. O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 2

细胞与能量、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细胞与能量、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考点一 ATP 1.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 (1)吸能反应????? 概念:产物分子中的势能比反应物分子中的 势能高 实例:光合作用是植物绿色细胞中最重要的吸 能反应,该反应所需的能量来自太阳光 (2)放能反应???? ? 概念:产物分子中的势能比反应物分子中的势 能低 实例:所有细胞中最重要的放能反应是糖的氧化 (3)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是A TP 。 2.ATP 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1)结构??? 腺苷? ?? ?? 腺嘌呤核糖磷酸基团 (2)转化? ???? ATP ― ―→酶 ADP +Pi +能量ADP +Pi +能量――→酶 ATP (3)结构特点:在酶的催化下,远离A 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释放大量能量。 (4)再生特点:ATP 在细胞中易于再生,可以作为源源不断的能源。 3.ATP 的来源及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1)细胞内的绝大多数生命活动都以ATP 作为直接能源物质,ATP 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2)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 可以接受能量,同时与磷酸结合,重新形成ATP 。细胞内的放能反应主要是细胞呼吸。 (3)ATP 形成的能量来源:对于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来说,均来自于细胞呼吸,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则来自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思考讨论 1.据图填写ATP的化学组成 (1)写出数字代表的含义:①腺嘌呤;②核糖;③磷酸基团;④高能磷酸键;⑤腺苷;⑥ADP。 (2)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为:ADP+Pi+能量酶1 A TP。 酶2 2.下图为ATP的结构简图,请分析: (1)图中A表示腺嘌呤,P代表磷酸基团。 (2)图示b、c、d所示化学键是否相同?其中最易断裂和重建的是哪一个? 提示图示b为普通磷酸键,c、d为高能磷酸键,其中d处的键最易断裂和重建。 (3)图示框e的名称是什么? 提示图示框e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它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4)催化d断裂的酶与催化d生成的酶不是(填“是”或“不是”)同一种酶,高等植物细胞内ATP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细胞溶胶和线粒体等部位生成。 3.据图归纳梳理细胞内常见的产生与消耗A TP的生理过程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1年新课标卷)1.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C) A.红细胞具有水溶性 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1.C 【解析】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红细胞无细胞核,无细胞器,放在蒸馏水中,由于外界浓度低于细胞内浓度, 导致吸水涨破。 (11年新课标卷)4.撕去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 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 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 ml的蔗糖溶液里处理,一段时间后外表皮细胞 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C) 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 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 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 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 4.C 【解析】考查物质运输方式及浓度差。甲组在完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0.3%g/mL的蔗糖溶液浓度差没有乙组和蔗糖溶液的浓度差大,所以甲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低。H2O的运出方式是被动运输里的自由扩散。 (11年大纲版全国卷)2.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 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在该实验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A.甲<乙,被动运输B.甲>乙,被动运输 C.甲>乙,主动运输D.甲=乙,主动运输 【解析】考查查渗透作用相关知识。水分子过膜方式是是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洋葱表皮细胞在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说明细胞失水了。把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此时细胞吸水且细胞液应该小于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 【答案】B (11年北京卷)2.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 ...的是 A.给海龟安装失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答案:D (11天津理综卷)2.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 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见右图。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物质出入细胞的意义以及物质出入细胞的种方式(被动转运(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吞、胞吐)。教材以糖分子在水中的扩散现象为导入,引出水的渗透作用,从而介绍了细胞中的渗透现象以及植物成熟细胞中的质壁分离实验。之后,教材介绍了被动转运(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最后教材介绍了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所以内容在编排上逻辑清晰,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从作用和地位上看,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开始。本课承接了细胞膜的内容,也为之后学习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物质出入细胞的意义;举例说出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胞吞、胞吐等物质出入细胞方式;区别各种转运方式之间的差异。 能力目标:运用分析、比较的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尝试建构细胞渗透模型。 情感目标:认同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关注水环境的环保问题。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的异同。 难点: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的异同。 四、教学方法 以探究研讨法为主,辅之以多媒体展示法。

(一)扩散和渗透在第二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由一层具有选择透 性的质膜包被着,该质膜具有调控物质出入细胞的功 能。那有哪些物质能通过扩散的方式出入细胞中? CO2、O2、H2O、甘油…… 渗透: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称为渗透。 渗透作用模型展示: 渗透作用发生的基本条件:①半透膜;②浓度差。 (半透膜是一种只给某种分子或离子扩散进出的薄 膜,对不同粒子的通过具有选择性的薄膜。例如细胞 膜、膀胱膜、羊皮纸以及人工制的胶棉薄膜等) 水扩散方向: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 在细胞中有没有类似半透膜的结构存在? 原生质层(由质膜、细胞质、液泡膜构成)——半透 膜 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浓度差 如何验证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在植物细胞中: 质壁分离: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现象。 细胞内外水分子相对数相等,细胞无变化; 细胞外水分子相对数较多,细胞膨胀(细胞吸水); 细胞外水分子相对数较少,质壁分离(细胞失水)。 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①细胞液与外环境溶液存在浓 度差(外因);②原声质层的伸缩性>细胞壁。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吗? 不能。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壁还没有成熟,只有初生壁, 他和细胞膜紧密结合,细胞失水后其收缩的程度和细 所 识,

高考生物复习必备考点: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019年高考生物复习必备考点:大分子物质 进出细胞的方式 真核细胞通过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完成大分子与颗粒物质的跨膜运输,下面是2019年高考生物复习必备考点: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一)物质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向特点图例实例 【口诀记忆】 跨膜运输三类型,自由、协助和主动, 自由、协助高到低,主动运输逆着行; 胞吞、胞吐非跨膜,不需载体需耗能, 大分子颗粒来进出,全靠膜的流动性。 (二)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分析 1.生物模型 (1)物质浓度(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2)氧气浓度 (3)温度 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因而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特别提醒】 影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因素分析: ①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②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③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载体;能量。凡能影响细胞内产生能量的因素,都能影响主动运输,如氧气浓度、温度等。 2.规律归纳 (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速率不再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加快时,主要是因为细胞膜上运输该物质的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主动运输还可能受细胞内能量供应的限制。 二、方法技巧点拨 (一)如何快速准确判定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根据分子大小判断。 2.根据运输方向判断: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3.列表比较: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膜泡运输。运输方向图解实例备注 胞吞细胞外→细胞内白细胞吞噬细菌等 胞吐细胞内→细胞外神经递质的分泌、蛋白质类激素释放等①结构基础:细胞膜的流动性②需消耗能量,不需载体蛋白的协助 (二)特殊情况下物质的穿膜问题 1.分泌蛋白从合成、运输到排出细胞外是通过出芽形成小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教案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开课教师:蔡文春开课级别:县级 开课时间:2017-12-8 开课班级:高一(4)班 一、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节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中第3节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和图表数据的解读。本节课在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介绍了不同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机制,体现生命物质性观点,强调了生命活动具有的物质基础,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体现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教材先介绍了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不同方式,之后又简单介绍了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完整呈现了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各种方式。并通过图形、文字结合的方式,将微观问题宏观呈现、抽象问题具体呈现,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又提供给授课教师较大的发挥空间,使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呈现、梳理和提升知识。本节教材有较多的图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图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图表转换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本节课主动运输方式需要能量,这能量来自哪里?为后续课程《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学习埋下伏笔,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知识体系建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三章和本章前两节课的学习,已经明白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通过细胞膜模型的建构过程,学生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因此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知识贮备。本班学生中等生较多,对生物有钻研的偏少,因此对主动运输的特点及意义以及对图表数据的分析和转换能力及探究能力偏弱,需要利用本节课加强训练。 教学策略: 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学生肉眼难以观察到的知识在学生脑海里建构出来,是本节课设计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充分利用教学图片、动画和实验数据等,采用提问、设计问题串、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接近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 本人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本节课题,引发学生兴趣,继而通过对细胞膜结构的的简单复习,让知识复现,为理解本节内容做铺垫。通过扩散的概念将生命现象引入到对生命的物质本质的讨论,然后引入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教学,教学过程中通过两组实验数据的讨论,让学生理解这两种方式的异同。怎样让学生理解难以肉眼看见的主动运输对于生命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本节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①木材(或竹捆)从河的上游随水漂到下游;②船装白糖(或食盐、化肥)从河的上游漂到下游(不开发动机);③船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