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完整版

第七单元

本单元以“报效祖国”为主题,包含《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习作:写信”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均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其中《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都是以主要人物的言行来体现人物的品质的。教学本

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品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单元

习作是“写信”,在关注书信格式的同时,还要注意书信的内容以及书信的对象。

“语文园地”主要是学生之间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学会正确运用成语,学会使用反问句。背诵、积累古诗。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2《出塞》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表达了

诗人对安定、和平生活的渴望与期盼。《凉

州词》描写了出征前将士们开怀畅饮的场

面,表现出将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迈情

怀。《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

愤的怀古诗,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1.会认30个生字,会写“塞、秦”等23

个字,读准“将、宁、要”3个多音

字,会写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

“边塞诗”的特点。默写《出塞》《夏

日绝句》。

3.学习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

书”的胸怀和抱负,梅兰芳坚贞不屈

的可贵品质,激发学生立志读书,热

爱祖国的情感。

4.对比朗读,体会延安精神的内涵及重

要性。

为中华

之崛起而读书2

文章主要叙述了少年周恩来在被外国人占

据的地方见到一位妇女被欺负却无处说理,

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沉重分量,立志要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

梅兰芳蓄须1

这篇课文讲述了梅兰芳为了表达对日寇的

抗议,找很多借口,留起胡须,最后不惜自

伤身体,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事。

延安,我把你追寻1

这是一首歌颂延安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延

安精神的追寻以及对延安的向往之情。

习作 2 写信

1.知悉写信的格式,学会写信。

2.与同学交流写信的注意事项。

语文园地 1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1.交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正确运用表现革命烈士的成语,学会

运用反问句。

3.背诵《别董大》,积累有关别离的诗

句。

21古诗三首

1.会认“塞、秦”等4个生字,会写“塞、秦、征”等10个生字,掌握多

音字“将”的读音和意思。理解“飞将、沙场、人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边读边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

感,感受诗歌的意境。

4.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重点

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难点

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意。

1.字词教学

本课的生字教学,会认字有4个,要掌握的多音字1个,会写字10个。读音方面:其中“项、雄”是三拼音节,特别注意“征”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

识字、写字方面:左右结构的字有“征、词、催、醉、雄、项”。“催”是易错字,学生容易把单人旁写成双人旁。

记忆生字方面:可以采用两个熟字相加,如“工+页=项”;可以采用换偏旁的方法,如“摧——催”。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自学,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

2.阅读理解

这三首诗前两首是边塞诗。对于古诗的理解,要从“解诗题”开始,然后到“知作者”,接着是“明诗意”,最后是“悟诗境”。学生要多了解诗的创作背景,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

3.表达运用

学以致用,学生学会通过注释,以及关键词了解诗意,快速融入诗中的意境,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1.预习提纲

(1)搜集王昌龄、王翰、李清照的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掌握文学常识。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注释或其他方法弄懂词语意思。

(3)再读课文,了解三首古诗的大意。

(4)在书上作简单的批注,初步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情感。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出塞》

课时目标

1.会认“塞、秦”等4个生字,会写“塞、秦、征、词”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将”的读音和意思。理解“但使、龙城飞将”等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

2.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

3.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对唐诗一定不陌生吧?许多同学都是从咿呀学语时就开始接触唐诗的。的确,唐诗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奇葩。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古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这几句古诗,你们会填吗?(出示课件)谁来试试,把这几句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看来,同学们平时很注重积累,那你们发现没有,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呢?(都是描写边塞军旅生活)

我们把这种描写边塞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

教师出示边塞图片,让学生感受边塞的环境。是啊,边塞只有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茫茫戈壁,给人一种荒凉孤寂的感觉。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看到了边塞的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

压卷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龄。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歌。(出示课题《出塞》,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诗句及图片的展示,拉近学生与诗的距离,让他们能快速地了解边塞诗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出塞》这首诗。要仔细地读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生字读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诗歌读通顺。

2.学习本课生字词。

课件出示:

会认字:塞秦征将杰项

会写字:塞秦征词催醉

杰亦雄项

(1)学生自读生字,根据自己的识字经验,交流汇报。

(2)师生共同交流学习生字。

教师教学生字时,重点引导学生注意:“征”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塞”是多音字,不要读错,重点掌握“将”字的读音。“催”是易错字,学生容易把单人旁写成双人旁。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同桌间互相听写生字,互相订正。

设计意图:

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通过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三、了解诗题意思

1.诗的题目是“出塞”,那“塞”是什么意思?(边关要塞)“出塞”又是什么意思呢?(到边疆戍守边关)

2.简介作者和背景。

人们常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充分的预习可使你在课堂上学得更轻松,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你有哪些了解呢?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

下。(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课件出示: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设计意图:

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为学生研读诗的主题打下基础。

四、自读注释,通晓诗意

1.了解了诗题,了解了诗人,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看看这首诗每句讲了什么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用问号标出来,也可以借助课本上的注释帮助理解。

2.生汇报学习情况。

(1)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学生汇报、交流不懂之处。

预设:为什么作者要写“秦时明月”?王昌龄是不是这些边塞将士中的一员呢?

(3)“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什么意思?

预设:意思是“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

(4)那谁能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边关呢?(荒凉,冷清,孤独,寂寞)

3.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中国古诗中描写明月的诗句。(出示课件相关诗句)

课件出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1)请大家思考一下,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预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保家卫国。

(2)是啊,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吗?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诗人发出感慨:万里长征人未还。

(3)现在,带着你们的理解齐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

抓住“明月”进行对比教学,信息量大,学生爱学,这样的纵横对比,使学生明白诗中的意象,为理解诗人的情感打下基础。

五、感悟诗的意境

1.再读古诗,感悟意境。

这首诗想要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千年前的唐朝边塞,再度走进这首诗。(学生齐读诗的前两句)读了这两句诗,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2.教师引导:是啊,宁静的夜晚,偏远的边关,清冷的月光,戍边的将士,这是一幅多么孤寂、萧瑟的画面啊!

3.都有谁在盼着远方的将士归来呢?(白发苍苍的父母,可怜的妻儿)

4.同学们,我想用一个字就能概括他们此时心中的痛苦、无奈,一个“悲”字。这就是战争带给我们的痛苦,此时此刻,他们多么想念能征善战的飞将军——李广。

(师简介李广,课件出示李广资料)

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西汉名将。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司马迁评价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样的将军怎能不让我们怀念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后两句诗。为什么唐代的士兵在思念他?(希望能有一位像李广一样能征善战的将军来带领他们保家卫国,希望朝廷能够起用良将……)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激情的语言,描绘了“人未还”的悲惨情景,引导学生感受边疆战事惨烈,戍边将士生活艰苦,渴望战事平息回到家乡。

六、回顾全诗,拓展延伸

1.现在,想象你们自己就是戍边的将士,你们伫立在边关,思绪万千,有悲

有壮,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悲壮情怀吧!

2.和《出塞》一样有着悲壮情怀的边塞诗还有很多,老师也搜集了一首,大家可以看一看,读一读。

课件出示: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学生读古诗,分组齐读。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出示课外的边塞诗,让学生增加同类型知识的积累,拓宽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

第2课时

《凉州词》《夏日绝句》

课时目标:

1.学习《凉州词》《夏日绝句》,理解“沙场、人杰、江东”等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

2.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学习《凉州词》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凉州词》。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出塞》这首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谁掌握的知识多一些。

课件出示: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塞”有三种读音,在“出塞”中读(sài)。在“阻塞”中读(sè)。在“塞车”中读

(sāi)。

2.唐代的边塞诗歌,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凉州词》,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使学生快速掌握上堂课知识,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同时因为《凉州词》和《出塞》一样都是边塞诗,因此学生更易接受。

(二)理解题意。

《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设计意图:

《凉州词》与前一首诗《出塞》不同,理解后,学生会更容易进入课文的学习。

(三)理解诗句。

1.学习第一、二句。

课件出示: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读一读诗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答。

生:我仿佛看到了将士们举起酒杯,正要痛饮葡萄酒,马上就听到了催人出发的琵琶声和战马的嘶鸣。

师:说得非常好,那么谁能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评价、总结,并课件出示诗句意思:

诗意:精致的酒杯中斟满了葡萄酒,将士们正准备举杯痛饮,却听到了战马

上弹起琵琶,在催人出发了。

(2)指导朗读:这样的画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你们听,琵琶声传来了,此刻,军旗猎猎,战马嘶鸣,出征在即。谁再来试着读一读,把这种气氛读出来。(指名读,师相机指导)

2.学习第三、四句。

课件出示: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教师引导:这样难得的盛宴,这样难得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似醉非醉之时好像在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理解“沙场”即战场。

(3)第三、四句诗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

教师指名学生作答,并及时评价。

课件出示:

诗意:将士们喝醉了躺在战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自古以来当兵打仗,有几个能从战场上平平安安地返回家乡?

(4)“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将士们豪放、开朗、旷达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呈现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几人回”则表现出战争的残酷,渲染了悲壮的氛围。

(5)指导朗读,互相背诵:“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个反问句,残酷地展示了战争的后果,深化了古诗的主题。朗读时,要语气加强,声调上扬。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以读悟情,以读入境,加深体验,培养语感。深入挖掘文本,扎扎实实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二、学习《夏日绝句》

(一)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夏日绝句》。

1.同学们,喜欢听歌曲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月满西楼》,可要认真听哦!

(播放歌曲)歌曲听完了,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指生交流。

2.这首歌柔美、清幽,你知道它的歌词是谁写的吗?

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宋代才女李清照。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李清照的资料,谁来说一说你对她的了解?

指名交流后,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资料:

李清照(1084—约1156),号易安居士,生于齐州济南(今山东济南)。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著有《易安居士文集》。

李清照的词成就最高,她的词作多是写离愁别绪,婉约缠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宋代才女——李清照,一起走近她的这首千古绝唱:《夏日绝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以情感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学生已构建的知识库,让他们在感受诗人情思的同时,激起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初读感悟,注意断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

生自由练读,指生展示读,注意停顿。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学生读诗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

3.学生齐读《夏日绝句》。

设计意图:

积累在学语文的过程中是比较重要的,新课标也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品读第三、四句诗。

(1)提问:从哪两句诗可以看出诗人怀念项羽?

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齐读。

(2)引导:那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出诗人对项羽深深的怀念?

重点理解“思”字后,指名读第三、四句诗。

(3)点拨:诗人为什么如此怀念项羽?谁能向我们介绍一下项羽?

课件出示:

项羽(前232—前202),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称“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不愿屈服投降、苟且偷生,在乌江边自刎而死。

(4)再读诗句,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进行引述:此时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什么?

(5)指导朗读这两句诗:同学们,请用你们的声音表现出对项羽这个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请你们声情并茂地传递对他的崇敬。

教师引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引导过渡:站在英雄曾经顽强抵抗的地方,看着眼前滚滚流淌着的江水,李清照不禁高喊——(课件出示诗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生齐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提问:“人杰”“鬼雄”你是怎样理解的?

预设:人杰:人中豪杰;鬼雄:鬼魂中的英雄。

(3)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预设:“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做人的标准,那就是: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让我们读出她豪迈的气概吧!

(4)指导朗读:一个内敛、含蓄的女词人却有如此宽广的胸襟,人们怎能不为之动容呢?我们所有的女生站起来,把这种气魄读出来。(女生读)你们的决心老师感受到了。来,男生们,拿出你们的男儿气概。(男生读)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吧!(师生齐读)

(5)同学们,我们的女词人此时此刻想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这份宁死不屈的爱国热情真是令人荡气回肠呀!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份浓烈的情感!

设计意图:

以诵读体味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注重在诵读中意会、体味。创设情境,使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丰富的形象,让丰富的形象又生发出更为多彩的画面,这样静态的阅读中注入了动态的情景,使隐含的意境逐渐显现。让学生凭借意象的力量,超越时空,感受诗歌永恒的魅力。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讲述:在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文人墨客如李清照一样抒发着自己的爱国热情,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那份炽热的情感吧!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古代爱国诗篇,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总结:《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开头两句是针对那些贪生怕死,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说的。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意思,借历史典故来抒发感情。李清照用项羽宁死不屈的气概来强调自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观点。全诗围绕一个“思”字,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对待生死的态度,特别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已经成为格言警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爱国青年。

设计意图:

教师除了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之外,还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独特感受,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再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使民族文化的因子逐步融入学生的骨血,为他们的生命着上民族的底色。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古诗词,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出塞》一诗中,引导学生根据诗意想象边塞的情景,学生畅所欲言,描绘出一幅孤寂、萧瑟的画面。

二、采用读悟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时,我采用读悟结合的方法,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划出古诗朗读的节奏,同时,补充一些与学生生活时代相差较远的资料,以便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不足之处。

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一,表现在设问时还缺乏对学生情况的调查,有些问题学生回答时似是而非,有的是答非所问。其二,学生的见识较少,在引导品读悟情时挖掘得不够深,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有老师代答;再有,由于时间紧,让学生带着感情诵读时间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改进,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会认“崛、范”等8个生字,会写“肃、晰、振”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严肃、抱负”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把文中三个小故事连起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抓住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4.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

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1.字词教学

本课的生字教学,可以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记忆、理解生字。“晰”的形旁“日”,让我们知道有太阳会更清楚;“惑”的形旁是“心”,心上或者这样,或者那样,自然是没有明确的答案。可以按汉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左右结构的字有“晰、振、胸、怀、效、疑、顾、训”,上下结构的字有“赞、惑”。“肃、凡、斥”是独体字,其中“赞”上下大约相等;“惑”是易错字,学生容易把“或”写成“”;“凡”的最后一笔是点。这些字教师可以边强调边范写,帮助学生正确记忆。

2.阅读理解

学会先弄清课文的三个小故事,然后连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本课的重点。把长课文分成三个短短的小故事,“立志振兴中华”“耳闻中华不振”“目睹中华不振”,理清三个故事的因果联系。通过分角色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等

有效方法感悟课文,体会周恩来的远大志向。

3.表达运用

想象少年周恩来看到那位妇女被欺凌,无处申冤时,他心中的所思、所想、所感。

1.预习提纲

(1)搜集周恩来的有关资料。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再读课文,列出文中描写的三件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多媒体课件

《火烧圆明园》短视频。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崛、范”等8个生字,会写“肃、晰、振”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一、播放视频,引入课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看一个短视频。(播放《火烧圆明园》短视频)

看了短片后,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把你的感受说出来。

预设一:我感觉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烧杀抢掠的行为太无耻了。

预设二:我觉得国家要富强,我们就要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2.众所周知,我们国家以前一穷二白,人民受尽了欺凌,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它的意思正好与“中华崛起”的意思相反。(板书:中华不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 (本册教案共包含2套不同的风格教案) 1春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ān) 嫩.绿(nè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è)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é) 躲藏.(cáng)和.牌(hú) 宝藏.(zàng)和.药(huò) 黄晕.(yùn)和.泥(huó)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散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散步 6 散步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到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读准学生养成一种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观察课文的角度与视点。同时指导学生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样的语言,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要的只是一份朴实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四)写作技巧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有怎样的作用?【交流点拨】生甲:以小见大,小题大做,大词小用。文章以平常事来探讨家庭伦理中的大原则,中年人在家庭中的作用,由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行为到原则,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几处大词小用更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展现了作者的匠心。生乙: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母亲不愿散步却让我劝出来了,大小路的分歧及其解决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却改变了主意。亲情、伦理、人性的亮丽之光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得熠熠生辉。生丙:语言平易朴实却生动活泼,内涵丰富,音韵铿锵。全文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不少句子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温馨,不少句子言微意远,意在言外,含义丰富。句式的整齐与错杂,语意的对称和反衬,似乎都是信手拈来,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四、板书设计开篇点题:写一家人一同在田野上散步散步散步路上环境情趣化解分歧表现亲情五、拓展延伸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请

部编版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版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口语交际:我说你做》《语文园地一》《快乐读书吧》。 本组概括 本组教材是由我上学了和识字1、2、3、4、5组成。我上学了用四幅图,帮助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学习常规。“识字”属于象形字归类识字:《天地人》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金木水火土》展示了儿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口耳目》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口、耳、目、手”等人体器官以及“站、坐、行、卧”的具体要求;《日月水火》展示了“日、月、水、火、山、石、田、禾”这些象形字的特点;《对韵歌》用对子的形式展示了一些自然事物,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组内容在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养成浓厚的识字兴趣。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了解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理解字义,认清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2.会认本单元40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并学会在口头表达中运用;认识10种基本笔画。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金木水火土》《对韵歌》。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并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2.能够根据汉字的直观性、象形性等特点或借助图画识字。 3.能正确书写汉字。 教学难点: 1.能发现探究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并以此来识记汉字 2.能从生活中认识汉字 五、课时分配 我上学了 2——3课时 天地人 1——2课时 金木水火土 2课时 口耳目 2课时 日月水火 2课时 对韵歌 2课时 口语交际:你说我做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2课时 快乐读书吧 1课时 我上学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全册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12.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三)写作

2018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优质教案(表格式)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人教新教材(部编版) 语文配套教案表格式 各单元内容如下: 识字一:1.春夏秋冬 2.姓氏歌 3.小青蛙 4.猜字谜语文园地一 课文一:1.吃水不忘挖井人 2.我多想去看看 3.一个接一个 4.四个太阳语文园地二 5.小公鸡和小鸭子 6.树和喜鹊 7.怎么都快乐语文园地三 8.静夜思 9.夜色 10.端午粽 11.彩虹语文园地四 识字二:5.动物儿歌 6.古对今 7.操场上 8.人之初语文园地五 课文二:12.古诗二首 13.荷叶圆圆 14.要下雨了语文园地六15.《文具的家》 16.《一分钟》 17.《动物王国开大会》 18.《小猴子下山》语文园地七 19.《棉花姑娘》 20.《咕咚》 21.《小壁虎借尾巴》语文园地八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了解“霜降”。认识部首左耳旁。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3)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 5.教学词串: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1)出示课文插图,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3)出示词串三和四。第2 / 5页 (4)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6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 (换偏旁法,如“雪”,可以通过换偏旁变成“霜”识记;比较识记法,如“入”字,通过和“人”比较识记;通过形象演变进行识记,如“飞”字,可以想象成鸟的形状等;加一加法,如“落、飘”,可以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记忆。) (2)小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 三、示范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生字“春、冬、花、入、风、雪、飞”。“冬”的两点要在竖中线上。“入”的第二笔要长,并且要出头。 “风”和“飞”的横斜钩要写得稳当。 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3(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串。 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串,相互正音。 仔细观察,自主识记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 1)学生抽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 (2)分析生字,记忆生字,了解结构。 (3)示范指导,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 学生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 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

《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描绘出了一幅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作者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年龄小,阅读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体会,理解不到作者的情感。我打算从朗读入手,利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朗读竞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不断的“读”中逐步加深对“美”的体验,逐步感受春天带给人们的奋发向上的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脉络;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质疑讨论点拨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积累重点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你学过哪些有关“春天”的诗歌呢?请大声朗读出来,让大家共享,好吗?(学生朗读,教师解析。) 今天让我们学习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起领略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东海县人。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 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018年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套

入学教育 教材解读:儿童离开家庭,离开幼儿园,进入学校学习,角色发生了转换,对自我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也面临对新环境的心理适应。编排入学教育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入学教育以儿童的口吻“我上学了”引领儿童走进学校生活,凸显了儿童的主体地位。内容分“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3 部分。 3 部分有着较强的逻辑关系:从“我是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到“我是小学生”角色的转换,再到“我爱学语文”学科的定位,将情感熏陶、习惯养成与语言学习进行了有机整合。 第一部分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材以蝴蝶页开篇,整幅画面以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鲜艳的五星红旗为背景,展现了各民族小朋友,穿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欢快地团聚在一起的情景。 第二部分以“我是小学生”为主题,开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旅程。通过听读儿歌《上学歌》,体验“我”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喜悦与自豪,同时又让儿童有一个鲜明的角色转换意识,知道从今天起,将要从家庭生活或幼儿园生活走向更有规律、有计划的小学学习生活了,明白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三部分以“我爱学语文”为主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一些基本的语文学习活动: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激发儿童学语文的兴趣。让他们知道读书、写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和执笔方法;以听、讲儿童喜爱的经典故事为切入口,通过观察插图,感受讲故事的乐趣,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自己的国家、民族、,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语文学习的快乐。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依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观察与演练结合,培养学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的态度。 教学重点:儿歌《上学歌》 教学难点:儿歌《上学歌》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是哪个国家的人?你长大后干什么?同桌讨论后教师指名说。同学们要实现理想,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很多同学都喜欢学校,学校就是一个乐园。播放《上学歌》让孩子们一起跟着唱。然后初步地认识语文书。

部编版七上语文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四时的魅力 1 春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ān) 嫩.绿(nè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è)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é) 躲藏.(cáng) 和.牌(hú) 宝藏.(zàng) 和.药(huò) 黄晕.(yùn) 和.泥(huó)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一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学期备课

潍坊高新双语集团学期课程纲要 时间:2018年9月校区:东风校区年级:一学科工作室:语文主备教师:一年级语文教研组 一、课标目标分析 (一)课程总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写话 1.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二)学期总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3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 5.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爱护图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开学第一课(七年级) 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在火热的八月看到火热的你们,我由衷感到高兴和激动。今天是新学期第一节课,我有个习惯,第一节课我喜欢随意聊聊。我想,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我这个新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那我就先自报家门了。 一:自我介绍(略) 二:澄清语文的概念 提问:同学们,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语文知识了,那门大家谁能说说,语文是什么,语文到底要学习什么? 流行的几种说法: 1.语言和文学 2.听说读写 3.叶圣陶:口语和书面语 高中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另外在如今应试教育体制下,同学们还要掌握好应试的技能。 三:如何学好语文 古人讲人的修为时,主张“仁义礼智信”,我这个话题,可以用“缘趣意信方”来概括。 缘.中国有句俗话“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通常,人们喜欢用蜡烛来比喻教师,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古诗有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教师职业的赞美,而我更喜欢把教师职业比成撑船的水手,三年一调头,送走一批学生就送走一批渡客。老师,学生,水手,渡客,这就是缘分。这就是老师今天讲的第一方面:惜缘。[接下来和学生聊了自己一些故事]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同学们应该主动去体验和发掘语文的乐趣。这里我随便谈谈。 意。指学习语文的意义。作为基础语言工具,掌握好语文这门工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首先是交际需要语文,更重要的是语文可以提升人格魅力。 信。指学好语文的信念。(略) 方。指学好语文的方法。首先,我要求同学们有民主的观念。在我的课堂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是地位是平等的,对于学习上的问题,我们共同探讨。要敢于发言,说出你的理解。其次,大家要有钻研精神。 四、具体要求: (一)、我们的目的争取做“五一居士” (1)一手好字 (2)一张能言会道的嘴 (3)一肚子名篇佳作 (4)一笔好文章 (5)一颗永远纯真善良的心 (二)、我们的行囊: (1)相信自己,勇敢面对 (2)养成习惯,重在坚持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春夏秋冬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 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 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探 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 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 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 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不过,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 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

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 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 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 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 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 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因为他学 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 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实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 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 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优秀教案

《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文章,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修辞的灵活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领会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述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具体细致写景状物的方法。 难点: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把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朗读教学法、探究讨论教学法 学法:研读、精读、品读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导入: 同学们,我们现在正饱受着严冬的寒冷,总是希望着冬天早点过去,春天早点到来,因为春能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希望、给人自然勃发所以,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涌旗风”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眼中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朱自清的《春》。(板书题目及作者)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东海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配乐) 要求:注意字音,停顿,语调、情感 2、自由朗读课文 ①读一读,写一写 朗润(rùn)酝酿(niàng)黄晕(yùn)宛转(zhuǎn)嘹(liáo)亮 水涨(zh?ng)抖擞(dǒu sǒu)精神应和(hè)薄(bó)烟黄晕(yùn)

2018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语文教案一年级上学期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口语交际:我说你做》《语文园地一》《快乐读书吧》。 本组概括 本组教材是由我上学了和识字1、2、3、4、5组成。我上学了用四幅图,帮助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学习常规。“识字”属于象形字归类识字:《天地人》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金木水火土》展示了儿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口耳目》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口、耳、目、手”等人体器官以及“站、坐、行、卧”的具体要求;《日月水火》展示了“日、月、水、火、山、石、田、禾”这些象形字的特点;《对韵歌》用对子的形式展示了一些自然事物,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组内容在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养成浓厚的识字兴趣。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了解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理解字义,认清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2.会认本单元40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并学会在口头表达中运用;认识10种基本笔画。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金木水火土》《对韵歌》。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并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2.能够根据汉字的直观性、象形性等特点或借助图画识字。 3.能正确书写汉字。 教学难点: 1.能发现探究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并以此来识记汉字 2.能从生活中认识汉字 五、课时分配 我上学了 2——3课时 天地人 1——2课时 金木水火土 2课时 口耳目 2课时 日月水火 2课时 对韵歌 2课时 口语交际:你说我做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2课时 快乐读书吧 1课时 我上学了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猫1

26猫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划分层次,分析三只猫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感情基调,讨论结尾处语言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对弱小动物的同情和关注。 2、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 教学重点: 1、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法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图片欣赏:猫 二、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福建省长乐县人,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月报》。抗战时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抗战胜利后,创办《民主周刊》,被国民党当局查禁。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阿联酋,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还是著名藏书家,逝世后,其家属将近十万册藏书全部献给国家。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有《郑振铎文集》。还有《猫》。 三、检查预习 字词辨析 怂恿(s?ng y?ng):鼓动别人去做。 蜷伏(quán):躯体伏卧。 诅骂(z?):恶毒地谩骂;咒骂。 涩(sè):不光滑。 怅(chàng)然:不愉快的样子。 四、介绍写作背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七年级语文·上新课标[人] 第一单元歌咏自然 1.理解、积累本单元新学的词语。 2.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 3.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1.诵读品味,融入文本意境,领会思想内容、艺术境界。 2.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和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1.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2.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本单元以反映自然世界的内容为主题。所选诗文,有古代诗歌也有现代散文,都是文情并茂的精彩篇章,内容健康向上,风格清新优美。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情辞兼美的写景散文。文章从山、水两方面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整体感知,鉴赏文章色彩和谐的意境美。 《雨的四季》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春雨美丽而娇媚;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静;冬雨自然而平静。表现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把雨表现得可感可触、亲切可爱。文章用诗化的语言,增强了形象感,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古代诗歌四首》中,《观沧海》一诗,曹操借助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次北固山下》描写了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描写自然世界的诗文,兼有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等多种美质。教读本单元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美景美情”这一内核,将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作感知和品尝美的过程,多角度解读课文。 1.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 2.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和认识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涵。 5.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学习这几篇课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同步教案

目录 识字 1 春夏秋冬 (3) 2 姓氏歌 (6) 3 小青蛙 (9) 4 猜字谜 (12) 课文 1 吃水不忘挖井人 (15) 2 我多想去看看 (17) 3 一个接一个 (19) 4 四个太阳 (22) 5 小公鸡和小鸭子 (24) 6 树和喜鹊 (28) 7 怎么都快乐 (30) 8 静夜思 (33) 9 夜色 (36) 10 端午粽 (38) 11 彩虹 (41) 识字 5 动物儿歌 (45) 6 古对今 (47) 7 操场上 (49) 8 人之初 (51) 课文 12 古诗二首 (53) 13 荷叶圆圆 (57) 14 要下雨了 (60) 15 文具的家 (62) 16 一分钟 (64) 17 动物王国开大会 (67) 18 小猴子下山 (70) 19 棉花姑娘 (73) 20 咕咚 (76) 21 小壁虎借尾巴 (79)

1 春夏秋冬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

1 春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ün) 嫩.绿(na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a)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 躲藏.(cáng) 和.牌(hú) 宝藏.(zàng) 和.药(hu?) 黄晕.(yùn) 和.泥(hu?)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3)炫耀。(卖弄) (4)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呼朋引伴) (5)原意是酿酒,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酝酿) 3.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4.背景链接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使他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能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本文写于1933年7月,作者写此文时,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早春野景”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42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20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他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大部分同学对语文的兴趣较浓,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较好,能主动学习。低段的学习重点是识字写字,从课外书的阅读情况看,孩子们的识字量还不错,但需要继续加强写字习惯的培养,尤其是笔顺的正确把握,书写姿势的养成,及看完整的字、词、句再书写的习惯。班中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什么上课的意识,听课习惯比较欠缺,也不能自觉完成作业。这些孩子纪律涣散,往往比较自私、娇气,卫生、学习等都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常规方面还要继续加强。另外,学生整体来说不够静心,这一点在做题时尤为突出,往往不看题目就动笔做题。这个坏习惯需要花时间好好改正。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 四、教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能按顺序熟练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认识并初步掌握大写字母。 3.初步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550个,会写其中的250个字。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顺序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5.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初步掌握识字方法。 (三)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