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所有知识点

初中数学所有知识点
初中数学所有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1.数轴的组成

2.数字和点的区别

3.数轴上数子的特征(在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4.数轴上点A和点B两点之间的距离

5.事物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实数的分类)

6.有理数,无理数的概念,

7.简单的分类方法

8.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

9.相反数的性质和意义

10.绝对值的性质和意义

11.体会数学变化的奥妙:增和减

12.体会数学简单的奥妙:繁写和简写

13.记住数学的第一个公式:a-b=a+(-)b,并体会数学公式的奥妙

14.体会数学的严谨

15.九九乘法表

16.二位数的乘法计算巧解

17.二十九以内的平方数

18.归纳和演绎的意义

19.等式的三个性质

20.顺势思维的锻炼

21.推导证明的依据

22.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23.分数的意义

24.小数,百分数和和分数之间的互相转化

25.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26.质数和合数

27.因数,倍数,约数,质因数

28.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9.通分和约分

30.倒数的运算

31.乘方的性质和运算

32.科学计数法

33.有效数字

34.根式概念

35.根式的性质

36.乘方和根式互为逆运算

37.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概念

38.升幂排列和降幂排列

39.在有负号的情况下,去括号后对里面数的变号

40.一元一次方程的来历

4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42.对四则混合运算的熟练运用

43.n元m次方程中元和次的意义

44.代入法

45.消元法

46.直角坐标系的起源

47.直角坐标系的内坐标点的分布

48.直角坐标系内坐标点的意义

49.x=0 和 y=0的意义

50.等式和不等式的区别

51.等式和不等式的联系

52.不等式的三个性质

53.不等式组的解集

54.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和本质

55.幂的乘方和本质

56.积的乘方和本质

57.平方差公式的来源和运用

58.完全平方和公式的来源和运用

59.完全平方差公式的来源和运用

60.替代法的运用

61.函数的意义

62.函数的表示方法

63.一次函数的来历

64.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65.k 和b 在不同取值下一次函数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不同图像

66.增函数和减函数的意义

67.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况

68.因式分解和分解因式的意义和简单区别

69.提公因式法

70.公式法

71.十字相乘法

72.分式的加减乘除

76.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表达式2ax +bx+c=0a (≠0)

77.在a ,b ,c 取不同的值时,2ax +bx+c=0a (≠0)的解的情况

78. 类似2x =p 或者

2mx+n =p ()(p ≥0)的方程的解法 79.

2ax +bx+c=0a (≠0)到完全平方和差的转化

80. 配方法的变形:2ax +bx+c=0a (≠0)到完全平方公式的配平

81. 2ax +bx+c=0a (≠0)的根和根的数量

82.韦达定理: 12-12b c x x x x a a

+==,的运用

83.用万能求根公式x=2b a -?解一元二次方程

84.用因式分解发解一元二次方程

85.全面调查,叫做抽样调查,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含义

86.简单随机抽样的优劣

87.分层抽样调查的优劣

88.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的表达优劣

89.频率直方分布图的好处

90.频率直方分布图的画法

91.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92. 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 93.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

94.频率和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95.点线面的区别和联系

96.公共点,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

97.角的来源

98.几个特殊角

99.直角,平角和周角

100.余角和补角

101.角度分的运算

102.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和N 进制

102. 两条直线相交衍生的公共边,对顶角,邻补角和等角

103. 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段最短。

104. 两条平行直线的三性质。

105. 两条平行直线的推论性质1: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的直线平行。 106. 两条平行直线的推论性质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07. 两条直线平行的三个判定定理。

108. 命题的概念

109. 命题的改写

110. 定理和公理的区别

111.三角形的来源

112.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证明

113.等量代换的掌握

114.垂线,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概念

115.按照角度分类,三角形的种类

116.按角度分类的三种三角形的性质

117.大角对大边的证明和简单运用

118.按照边的分类,三角形的种类和性质

119.三角形外角和内角的关系

120.四边形的内角和

121.五边形的内角和

122.凹多边形和凸多边形的概念

123.正N 边形的概念

124.N 边形的内角和

125.N 边形的外角和

126.三角形的边长定理: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和都大于第三边。

127.全等的概念

128.全等的四种判定方法:SSS ,SAS ,ASA ,AAS ,HL 。

129.角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130.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13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132.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一定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13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134.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所对应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135.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136.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

137.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8.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9.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这个角做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4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41.正弦的概念和特殊正弦值

142.余弦的概念和特殊余弦值

143.正切的概念和特殊正切值

144.勾股定理的概念

145.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

146.平行四边形的四条性质

147.平行四边形的四个判定定理

148.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149.梯形的概念和种类

150.等腰梯形的两个性质

151.等腰梯形的判定

15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15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15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55.矩形的判定方法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156.矩形的判定方法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157.矩形的判定方法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158.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关系,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关系

159.菱形的性质1:四条边都相等

160.菱形的性质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都平分一组对角

161.菱形的性质3: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的乘积的一半

162.菱形的判定定理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163.菱形的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164.菱形的判定定理3: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165.正方形的性质。

166.正方形的判定定理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167.正方形的判定定理2: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168.相似比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169.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

170.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着两个三角形相似(sss)

17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sas)17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aa)173.HL

174.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证明)

175.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证明)

176.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证明)

177.相似多边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178.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179.位似的概念以及位似和相似

180.垂直平分线的画法

181.轴对称,轴对称图形

182.旋转中心,旋转角,中心对称,和对称点和中心对称图形概念

183.圆的定义

184.圆心,半径,直径,弧长,面积和周长的概念185.弦,优弧,劣弧,圆心角,圆周角和等圆的概念186.垂径定理

187.垂径定理的逆定理

188.圆周角定理

189.圆周角逆定理

190. 90°的圆周角叫所对的弦是直径

191.弧,弦,圆心角相等定理

192.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193.圆的外接多边形

194.正多边形的外接圆,圆心,半径,中心角,边心距195.三角形的外心概念和性质

196.三角形的内心概念和性质

197.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198.切线的判定定理逆定理

199.切线长定理

200.圆和圆的五种关系

201.圆心角对应的弧长

202.扇形面积

203.简单的圆锥,棱锥,棱柱,圆柱,圆台,球204.投影的概念

205.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206.正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

初中数学复习资料大全(值得收藏)(1)

b 2 - 4ac 高途课堂整理 曲老师推荐中考数学专题之: 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定理 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 , 0.231,0.737373…, , .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 ,0.1010010001…(两个1之 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绝对值 丨a 丨 丨a 丨=-a .如:丨 丨 ;丨3.14-π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 ×10n 的形式(其中1≤a <10,n 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 =-4.07×105,0.000043=4.3×10 - 5. 5、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 +b )(a -b )=a 2-b 2.②(a ±b )2=a 2±2ab +b 2.③(a + b )(a 2-ab +b 2)=a 3+b 3.④(a -b )(a 2+ab +b 2)=a 3-b 3;a 2+b 2=(a +b )2-2ab ,(a -b )2=(a +b )2-4ab . 6、幂的运算性质 )n =n . ⑥a -n = 1 a n ,特别:( )-n =( )n .⑦a 0=1(a ≠0).如:a 3×a 2=a 5,a 6÷a 2=a 4,(a 3)2=a 6,(3a 3)3=27a 9, (-3)- 1=-,5- 2==,()- 2=()2=,(-3.14)o=1,( - )0=1. 7、二次根式:①( )2=a (a ≥0),② =丨a 丨,③ = × = (a >0,b ≥0).如: ①(3 )2=45.② =6.③a <0时 =-a .④ 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平方 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8、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 2+bx +c =0: -b ± 2 ①求根公式是x = ,其中△=b -4ac 叫做根的判别式. 2a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 1和x 2,并且二次三项式ax 2+bx +c 可分解为a (x -x 1)(x -x 2). ③以a 和b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 2-(a +b )x +ab =0. 9、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 是直线与y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一次函数在y 轴上的截 距).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当b =0时,y =kx (k ≠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 与x 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10、反比例函数y = (k ≠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 >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

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汇

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汇 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关于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5篇

关于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5篇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 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 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 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 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 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 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 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

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最全)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圆柱:底面是圆Ml 侧面是曲面 棱体:底面是多边形侧面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mJ 圆锥:底面是圆侧面是曲面 02 ?锥体2 棱锥:底面是多边形 侧而都是三角形 □3.球体:由球而围成的(球面是曲面) □4.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① 几何体与外界的接触面或我们能看到的外表就是几何体的表而。几何的表面有平而 和曲而; ② 而与而相交得到线: ③ 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探5.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而的交线都叫做棱。 探6?侧棱:相邻两个侧而的交线叫做側棱,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 ? 07.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08.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人们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它们底 面图形 的形状分别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09.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 010.圆柱的表而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圆形和一个长方形连成。 Oil.圆锥的表而展开图是由一个圆形和一个扇形连成。 ※吃.设一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n>3,且n 为整数),从一个顶点岀发的对角线有(n-3)条: 可以把n 边形成(n-2)个三角形;这个n 边形共有巴匸卫条对角线。 2 ◎ 13.圆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狐,弧是一条曲线。 ◎ 14.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 015.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都属于多边形。有弧或不封闭图形都不是多边形。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正整数(如:1, 2, 3…) 整数零(0) 负整数(如:一1, -2, 一3…) ? '正分数(如:5.3, 3.8…) 分数'负分数(如-2.3, -4.8 - ) . 2 3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不能说数轴上所有的点都 表示有理数)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 为柱体 有理数

2020最新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

精选教育类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马上就要中考了,祝大家中考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中!欢迎同学们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最新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实数重要复习的知识点: 一、实数的分类:

??????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 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q p 的形式,其中p 、q 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 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根,如2、34;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1.101001000100001……;特定意义的数,如π、45sin °等。 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 的相反数是 -a ; (2)a 和b 互为相反数?a+b=0 2、倒数: (1)实数a (a ≠0)的倒数是a 1;(2)a 和b 互为倒数?1=ab ;(3)注意0没有倒数 3、绝对值: (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0,0, 00, a a a a a a (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 次方根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㈠、数与代数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中考数学知识点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 1. 2.当x=3时,函数y= 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 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1,2). 6.抛物线 2)1(2 1 2+-= x y 的顶点坐标是7.反比例函数x y 2=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60°+ cos 2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最全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de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de认识初步四个章节de内容. 第一章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 p q,p( p q ≠ 为整数且形式de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de分类: ① ? ? ? ? ? ? ? ? ? ? ? ? ? 负分数 负整数 负有理数 零 正分数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有理数② ? ? ? ? ? ? ? ? ? ? ?? ? ? ? 负分数 正分数 分数 负整数 零 正整数 整数 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de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de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de相反数;0de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de和为0 a+b=0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de绝对值是其本身,0de绝对值是0,负数de绝对值是它de相反数;注意:绝对值de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de点离开原点de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 ? ? ? < - = > = )0 a( a )0 a( )0 a( a a或 ? ? ? < - ≥ = )0 a( a )0 a( a a;绝对值de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de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de反而小;(5)数轴上de两个数,右边de数总比左边de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必备,中考题完整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中考必备,中考题完整上传1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化为一般式为3x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3,0)在y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2x3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1的值为1. x 2 1 x33.当x=-1时,函数y=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y x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y1(x1)22的顶点坐标是(1,2). 212 7.反比例函数y2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x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 2 2.sin260°+ cos2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2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初中数学基本知识点总结(精简版).docx

初中数学基本知 点 1、整数 ( 包括:正整数、 0、 整数 ) 和分数 ( 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 循小数 ) 都是有理数 .如:- 3, ,0.231, 0.737373?, , .无限不 循小数叫做 无理数 .如:π,- ,0.1010010001?( 两个 1之 依次多 1个0) .有理数和无理数 称 数. 2、 :a ≥0 丨a 丨= a ; a ≤0 丨a 丨=- a .如: 丨- 丨= ;丨 3.14-π丨= 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 笫一个不是 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 个近似数的 有效数字.如: 0.05972精确到 0.001得0.060, 果有两个有效数字 6,0. 4、把一个数写成± a ×10n 的形式 ( 其中 1≤a <10,n 是整 数) , 种 数法叫做 科学 数法.如:-40700=- 4.07 × 105 ,0.000043=4.3 ×10- 5 . 5、乘法公式 ( 反 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 ) :①( a +b)( a - b) =a 2-b 2.② ( a ±b) 2=a 2±2ab +b 2.③ ( a +b)( a 2 - ab +b 2) =a 3+b 3.④ ( a -b)( a 2+ab +b 2) = a 3-b 3;a 2 +b 2=( a +b) 2-2ab ,( a -b) 2=( a +b) 2 -4ab . 6、 的运算性 : ①a m ×a n =a m + n .②a m ÷a n =a m - n .③ ( a m n = a mn .④ ab n =a n n .⑤ ( ) n =n . ) ( ) ) b ⑥a n =a n ,特 :( n =( ) n .⑦a 0=1( a ≠0) .如: a 3 - 1 - × a 2=a 5,a 6÷a 2=a 4,( a 3) 2=a 6,( 3a 3) 3=27a 9 ,( -3)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超全、超好用)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1、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b2-4ac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他的对角线。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相等。 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菱形: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领心的四条边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判定条件: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矩形与正方形: ①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④ 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⑤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多边形: ①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度 ②多边心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他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度) 平均数:对于N 个数X 1,X 2…X N ,我们把(X 1+X 2+…+X N )/N 叫做这个N 个数的算 术平均数,记为X 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 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加一个权,这就是加权平均数。 二、基本定理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初中数学基本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初中数学基本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绝对值:a≥0丨a丨=a;a≤0丨a丨=-a.如:丨-丨=;丨3.14-π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5. 5、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 b)(a2-ab+b2)=a3+b3.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 6、幂的运算性质: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n=n. ⑥a-n=1 n a ,特别:()-n=()n.⑦a0=1(a≠0).如:a3×a2=a5,a6÷a2=a4,(a3)2=a6,(3a3)3=27a9, (-3)-1=-,5-2==,()-2=()2=,(-3.14)o=1,(-)0=1. 7、二次根式: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如: ①(3)2=45.②=6.③a<0时,=-a.④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8、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 ①求根公式是x 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并且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 ③以a和b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ab=0. 9、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一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当b=0时,y=kx(k≠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10、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当k<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反. 11、统计初步:(1)概念:①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

初一数学知识点汇总(全册)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代数初步知识 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3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 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2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3”乘,不用“2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 35应写成5a ;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 32 11 应写成2 3 a ;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 的形式; (6)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a-b 和 b-a . 3. 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 、n 表示整数) (1)a 与b 的平方差是: a 2-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 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 n-1、 n 、n+1 ; (4)若b >0,则正数是:a 2 +b ,负数是: -a 2 -b ,非负数是: a 2 ,非正数是:-a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 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最全面【数学】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精华版)

第一章 有理数 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 3 分) 正有理数 零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有理数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π 2 , +8, sin60o 。 3 第二章 (3 分) 7 , 3 2、无理数: 整式的加减 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 1、单项式 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1 2 4 a b ,这 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如 3 13 a 2b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如 3 种表示就是错误的,应写成 5a 3b 2 c 是 6 次单项式。 考点二、多项式 1、多项式 ( 11 分)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 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同类项 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 是同类项。 第三章 ( 6 分) 一元一次方程 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1、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1 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中方程 b ( 0 x 为未知数, 0)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 a a 是未知数 x 的系数, b 是常数项。 第四章 ( 3 分) 图形的初步认识 考点一、直线、射线和线段 1、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线面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2、线段的性质 ( 1)线段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也可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最新最全)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 +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 +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 -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 -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 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 -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 -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2)1(2 12+-=x y 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x y 2 =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 60°+ cos 2 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教学内容

= 平方差公式: (a+b)(a-b)=a ,则 ac

一次函数 (1)概念: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b(k,b是常数,且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图像:一条直线 (3)图像性质 k,b的含义 k:表示一次函数的斜率,在图像中可控制函数的倾斜程度,k值越大,斜率越大 b:表示一次函数的截距。

已知两点(x1,y1)(x2,y2),计算k,b 可选择带入解方程组,还可或三角形正切 理解k,b的含义,可根据计算方便选择解题方法。 二次函数 (1)概念: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y=ax2+bx+c(a≠0,a、b、c为常数),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2)图像:抛物线 (3)图像与性质 (a≠0) 当 当 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4)二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关系(y=ax+bx+c) 当y=0时,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x1,0)(x2,0),x1,x2即方程ax2+bx+c=0的两个解。 当x=0时,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c)即y=c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注:△=b2-4ac)

扩:韦达定理 当y=0时,ax2+bx+c=0,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解x1,x2满足x1+x2=x1×x2= 推导过程: ax2+bx+c=0的根 明白一元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要活学活用,如: y=kx+n y=ax2+bx+c 确定该方程组的解的数目,可将其转化称一元二次方程ax2+(b-k)x+c-n=0,然后按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题。

最新最全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完整版 (4)(精华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实数的分类】 【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等都称为自然数 一个大于 1 的整数,如果除了它本身和 1 以外不能被其它正整数所整除,那么这个数称为质数。【质数与合数】一个大于 1 的数,如果除了它本身和 1 以外还能被其它正整数所整除,那么这个数知名人士为合数, 1 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实数,其中一个叫做另一个的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为零。 【绝对值】 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表示这个数的点离开原点距离。 【倒数】 1 除以一个非零实数的商叫这个实数的倒数。零没有倒数。 【完全平方数】如果一个有理数 a 的平方等于有理数b,那么这个有理数 b 叫做完全平方数。 【方根】如果一个数的n 次方(n 是大于 1 的整数)等于a,这个数叫做 a 的n 次方根。 【开方】求一数的方根的运算叫做开方。 【算术根】正数 a 的正的n 次方根叫做 a 的n 次算术根,零的算术根是零,负数没有算术根。 用有限次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所得的式子,叫【代数式】 做代数式。 【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当这个字母取这个数值时的代数式的值。【代数式的分类】 【有理式】只含有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有理式 【无理式】根号下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 【整式】没有除法运算或者虽有除法运算而除式中不含字母的有理式叫整式 【分式】除式中含字母的有理式叫分式

【有理数的运算律】 【等式的性质】 【乘法公式】

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 2-x 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 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 3 21 -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2 ) 1(2 12 +-=x y 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x y 2=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60°+ cos 2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9.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第一册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一”的书叫做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1.2有理数 1.2.1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2.2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1.2.3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1.2.4绝对值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饿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 b= b+ a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

初中数学基本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初中数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绝对值:a≥0丨a丨=a;a≤0丨a丨=-a.如:丨-丨=;丨3.14-π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5. 5、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 b)(a2-ab+b2)=a3+b3.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 6、幂的运算性质:①a m×a n=a m+n.②a m÷a n=a m-n.③(a m)n=a mn.④(ab)n=a n b n.⑤()n=n. ⑥a-n=1 n a ,特别:()-n=()n.⑦a0=1(a≠0).如:a3×a2=a5,a6÷a2=a4,(a3)2=a6,(3a3)3=27a9, (-3)-1=-,5-2==,()-2=()2=,(-3.14)o=1,(-)0=1. 7、二次根式: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如: ①(3)2=45.②=6.③a<0时,=-a.④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8、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 ①求根公式是x= 24 2 b b ac a -±- ,其中△=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并且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 ③以a和b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ab=0. 9、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一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当b=0时,y=kx(k≠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10、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当k<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