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赖茂生)笔记

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赖茂生)笔记
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赖茂生)笔记

申农:信息是用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

维纳: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

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信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语法信息:仅考虑形式因素的信息。语义信息:考虑

其中内在含义因素的信息。语用信息: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

信息资源: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

各类信息活动要素(设备、人员等)的集合。经过加工处理有序

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可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信息源:信息的来源。文献信息源,非文献信息源。

1 一次信息源,本体论信息源。2二次信息源,感知信息源,人大脑储藏。3三次信息源,再生信息源。口头、体语、文献、实物。4 四次信息源。集约信息源,文献信息源或实物信息源的集

约化。

信息势:信息源可以累积信息,在它与吸收之间形成了信息

位差。信息势的存在是信息流和信息交流活动产生的前提。

信息资源特征:一般特征:1、所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稀缺性。3、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特殊性:1、共享性。2、时效性。3、生产和使用中不可分性。4不同一性(独特性)。5、驾驭性。6、累积性和再生性。

信息资源管理(IRM):管理者为达到预订的目标,运用现代

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

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2章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容管理

信息按加工深度分:零次信息(未成为文献前的信息存在状态)、一次信息(作者根据本人研究工作和成果撰写、发布的信息)、二次信息(对一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提炼和压缩得到

的信息。)、三次信息(对一次、二次和其他三次信息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信息)。一次、二次、三次,可以类同对文献进行划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1年规定 48页以上的出版物称之为

图书

信息采集原则:1、系统性原则(系统、全面、完整)2 针对

性(依任务和服务对象,有针对、有重点、有选择地采集)3及时性原则(及时、迅速地提供给它的使用者)4、可靠性(真实、准确、可靠)5 方便、经济性原则 6计划性原则(当前以及未来)7预见性(着眼现实,又要有超前性)

信息采集策略:

定向采集:在采集计划范围内,对某一科学、某一国别、某

一特定信息尽可能全面系统地采集。

定题采集:根据用户指定的范围或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采集

工作。定题服务。

单向采集:对特定用户的要求,只通过一条渠道,向一个信

息源进行采集,针对性强。

多向采集:对特殊用户的特殊要求,广泛地多渠道地进行采集。成功率高,容易重复。

主动采集:针对需求或根据采集人员的预测,事先发挥主观

能动性,赶在用户提出信息要求之前即着手采集工作。

跟踪采集:针对有关信息源进行动态监视和跟踪,这对深入

研究跟踪对象很有益处。

建立信息网络: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采集;严格管理与激励措

施结合

信息采集方式。

文献型:1 购买2交换3接收4征集5申请6复制7网络搜索。

实物型:实地参加活动,参观实物、购买、索取等。

鲜活型:交谈、采访、社会调查等。

数据:实验、观察、检测、考察、统计等等。

新型采集技术:1全自动电话访谈(CATS)2交互式计算机辅

助电话访谈(CATI)3电脑柜调研4网络调研系统

信息表示:有信源或通道机制(如编码者)提供的、关于他

们如何相信该信息将适合于现有的某种组织化标识集合的一种陈述。

信息表示生成方法:派生法:信息表示直接来自对象信息信

息集合自身,利用某些识别和分析技术,从对象信息集合中提取

可用于信息组织和检索的语词符号或其他特征标识。

指派法:信息表示来自对象信息的外部,由信息加工处理者

在对信息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其潜在用户的知识结构,

参考社会的公共知识结构,确定要揭示的信息内容的属性及表示

方式,直至把标识赋予对象的过程。赋词标引法,包括受控词标

引和自由词标引。

信息表示语言: 置标语言(Markup Language)、元数据、

信息检索语言

元数据:关于数据的有结构的数据描述,或者说,定义和描

述其他数据的数据。

元数据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知识描述型元数据。(用来描述、发现和鉴别数字化信息对象)。2结构型元数据。(用来描述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内部结构)3存取控制型元数据。(用来描述数字化信息资源能够被利用的基本条件和期限,以及其知识产权特征和

使用权限)

元数据格式:1内容,元数据格式的构成元素及其定义。2句

法结构,定义元数据结构以及如何描述这种结构。3语义结构,定义元数据的具体描述方法。

都柏林核心集(DC)三大类(1描述资源内容的要数。2描述

知识产权的要数。3描述资源外部属性的要数)十五个要素。

DC优点:1鼓励作者和出版者以自动资源发现工具能收集的

形式提供元数据。2鼓励包含有元数据模块的网络出版物工具的创造。3、DC生成的记录能作为更详细的编目记录的基础。

信息检索语言:用于信息内容表示、存储和检索等过程的语言,或者是上述语言与给定检索软件中所特有的命令的组合。分

自然语言和受控语言。

三种功能1、信息表示功能。2信息/知识组织功能。3、词汇

控制和协调功能。

分类法:等级列举式分类法(依据学科门类来列类,用于藏

书组织和分类目录编制)和分面分类法(按主题来列类,经过描

述对象的概念的分析与综合,可以把复杂主题概念分析为若干简

单的主题概念或概念因素,简单的主题概念可以综合表达复杂的

主题。适用于编制分类目录或索引)

主题标引简称标引,对文献的内容主题及其他有检索意义的

特征进行分析、识别、提炼和归纳,然后用某种检索语言标写出来,作为信息存储与检索的依据的信息处理过程。赋予文献检索

标识,指明其内容特征。

标引方法:标题词法,元词法,叙词法,自动标引(抽词标

引和赋词标引)

标引质量衡量指标:标引网络度、标引专指度、标引一致性

信息检索分:文献检索、事实检索、数据检索

检索:1、用户需求分析。2、检索策略制定(为实现检索目

标而制定的全盘计划和方案)。3、实施检索。检索技术有布

尔逻辑检索、截词检索、限制检索、位置检索、加权检索、多媒

体检索(基于描述和基于内容两种)、超文本检索。

信息分析:将信息转化为某一特定类型的知识,为某个用户

提供决策时所需要的东西。

内容分析:识别某一信息的属性或特征,以达到准确推出该

信息源的意义的过程。通常用的技术有:词频和相对频率分析技术、停用词表技术、语词轮排和对照技术、基于受控词表的分析

方法、词干分析技术、定义语法类、句法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等。

情报分析:对一个特定领域的大量信息进行采集、选择、评价、分析和综合,或者为了某一特定任务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

分析和综合,使之成为对解决相关问题有用的情报的过程。五步:选题、开题报告的审查论证、信息收集和整理、分析研究、研究

报告撰写。

数据挖掘:对数据库(数据仓库)中蕴涵的、未知的、非平

凡的、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知识的提取,有称为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得到的信息知识具有隐含、事先未知、潜在有用三个特征。

数据挖掘任务:从大量数据中发现尚未被发现的知识,从系

统内部自动获取知识的过程。

数据挖掘功能:1概念描述2关联规则发现3分类规则的发现

4聚类5回归模式分析6序列模式分析7时间序列模式8偏差分析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根据社会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采集、

处理、存储、传播、服务、交换、共享和应用的过程。

信息资源开发意义:1信息是主要的生产要素。2信息促进经

济变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4完善市场经济的重要手段。5提高政府运作效率的

需要。6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1统筹协调。2需求导向。3创新

开放。4确保安全。

借鉴国外:1政府目标明确、责任清楚。2政府有所为,有所

不为。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三层次模式:第一层基础性信息资源开发,其重点是编制信息资源目录和建设若干个国家或地区性的基

础信息资源库。第二层开发建设各种综合性和专业性的数据库。

第三层建设各种信息应用系统。

关键技术:信息采集技术、信息组织技术、信息检索技术、

信息共享平台技术、信息安全技术。

第3章

信息技术:获取、处理、传递、储存、使用信息的技术。按

基本环节或流程分:信息采集技术、传递技术、存储技术、检索

技术、加工技术、标准化技术。

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应用系统,作用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

为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主要指基于计算机、通讯网络等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以信息处理为主要目的的

人机交互系统)

一个信息系统由基础设施层、数据处理层、应用层和用户接

口层组成。

信息系统功能: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管理、检索

和传输,并向有光人员提供有用的信息。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2管理信息系统、

3决策支持系统、4专家系统、5办公自动化系统

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在信息资源管理中发挥的作用:1是现代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的物化形式。2改变信息资源管理的理念。3拓

展信息资源管理的领域。4提高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5促进信息

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6促进……向高层次发展

战略规划包括:1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和结构。2当前的能

力情况。3对影响计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4近期计划。

制定战略规划方法:1战略目标集转移法。2关键成功因素法(适用于高层)。3企业系统规划法(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结构,对环境变更更有适应性)。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与维护阶段)、2原型法、3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4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信息系统保障:一“硬”保障,物理设备的保障。二“软”

保障,减少人为因素对系统的破坏。

系统日常运行管理:1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2审计踪迹。3

应急措施的落实。

系统维护:1硬件维护(定期保养、突发故障维修)。2软件

维护(正确性、适应性、完整性、预防性)。3数据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及并发控制。代码维护)。

信息资源标准化:在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开

发和利用过程中,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规范信息资源的

内容和形式,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资源的效用。1是信息系统

建设基本前提。2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3提高信息资源

利用效率的保障。

信息资源标准包括信息的内容标准和信息描述标准

元数据:一套描述某一领域或行业内特定数据的标准规范。

包括:一个数量有限的元素及属性集合;元素及属性集的具体名

称及意义;元素及属性集中某些强制性或可选性的规范;如何使

用这些元素或属性对数据进行描述的语法。

元数据作用:1促进资源更精确的检索和发现。2促进内容的

管理。3数据共享和互操作的基础。4连接物理对象和数字对象的

纽带。5信息资源版权及权限进行管理的有效工具。

元数据类型:管理型元数据、描述型、保存型、使用型。

项目管理:在特定的组织环境和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为了完

成一个既定的目标,以最优地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按照项目内

在的逻辑规律对项目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

的系统管理活动。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的四大关键要素:时间、资源、用户、目标。

信息系统项目特点:1目标不精确,任务边界模糊,质量要求主要有项目团队定义。2用户需求随项目进展而变,导致项目进度、费用等不断变更。3智力密集和劳动密集的项目,受人力资源影响最大。4产生的大量文档,对系统维护和升级十分重要。

系统建设项目管理过程分需求分析、系统选型和系统实施三

大阶段。细分为:1项目授权、2需求分析(可行性评估、需求评估、项目总体安排)、3项目选型、4建设计划制定与实施、5项

目评估及更新、6项目完成验收。

项目小组:1、过程管理小组。2、项目支持小组。3、质量保

证小组。4、系统工程小组。5、系统开发与测试小组。6、系统集

成与测试小组等等。

第四章

霍顿:文书管理阶段、自动化技术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理

阶段、商业竞争分析和竞争情报阶段、战略信息管理阶段。

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实践,重要意义:为提高企业

管理绩效提供了新思路;确立了信息资源在企业中的战略地位;

支持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称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

组成部分。

企业资源类型:内部信息:主要描述企业中特定业务的内容。外部信息:主要描述企业的外部环境或外部对企业的观察和评述。客观信息:客观或定量地描述已被人们所知的事物或状态;主观

信息:试图描述当前还不被人所知的事物。

企业外部信息源:来自政府和相关企业的信息,来自国内外

市场的信息,来自各级经济部门和经济咨询机构、预测机构的信

息等。1政策信息、2法律信息、3经济信息、4社会文化信息、5

科技信息、6地理环境信息、7竞争对手信息、8消费需求信息、9商品及销售信息、10国际市场信息。

内部信息源:各部门之间、各部门内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所产生的各种记录、数据、报表和文件。1市场监测信息、2财务

管理信息、3计划或规划信息、4技术研发与管理信息、5投资管

理信息、6生产管理信息、7组织管理信息、8营销管理信息。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目标:建立和管理一个集成的信息基础

结构(将信息和信息技术集成在一起),使沟通、合作、业务和

服务达到新的水平,在整个企业中实现信息共享,是企业的信息

资源的质量,可用性和价值最大化。最终目标是增强企业处理动

态和静态条件下内外信息需求的能力来提高管理效益。

具体目标:1宣传信息资源重要性、2了解信息需求,采集开

发利用各种信息,使之进入决策和问题解决的过程、3建立一个信息结构,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和标准化,改善信息环境、激励信息

分享、4信息资源是重要资产、5使用信息技术,降低信息成本,

提高信息管理效益、6确保信息安全、7设立CIO

现阶段主要任务:1制定企业信息资源规划。2组建信息资源

管理机构,并进行信息技术、设备和人员的配置、维护和培训。3

负责组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思、开发、运行、维护和管理。4

建立和维护整个组织中的数据信息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5、对信

息资源的新技术和方法进行跟踪研究,应用于组织的信息管理。6

负责组织内部所有部门提供信息资源的咨询、服务和维护。8综合利用信息资源辅助组织的高层决策。

企业信息资源规划。好处:加快信息流动,简化信息采集,

改善管理决策。建立信息主管CIO。方法:1确定企业的信息需求。2影响信息资源管理成功实施的技术、组织和行为因素。

企业信息政策涉及:数据、信息处理设备和软件、信息系统

和服务、工作人员的责任。

信息资源管理方式:集中式:将所有信息资源的配置、协调、控制和管理权集中在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机构中,企业中任何一

个部门的信息需求都有整个集中的信息管理机构提供。分散式:

将信息资源分别置于组织中各部门的直接管理和控制之下,各部

门内部都有自己的信息管理人员和机构,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

配置所管辖的信息资源。

信息审计:为识别、评估和管理信息资源提供某种方法,目

的是充分开发信息的战略价值;也是指发现、监控和评估一个组

织的信息流和资源的过程,目的是为了实施、维护或提高组织机

构的信息管理。

信息审计愿意:1信息过载;2对IM的作用的误解;3信息定位工具不足;4信息与决策需求之间的不协调;5文本处理成本过高;6无所遵循;7信息流失或失真。

信息审计作用:1识别一个组织的信息流、过程和信息资源。

2识别一个组织的信息需求。3鉴别信息资源的成本和收益。4树

立信息资源管理重要性的意识和界定管理作用,把握利用信息资

源去建立竞争优势的机会。5制定一种统一的信息政策。6监督和

评估信息标准、法律和政策。

信息审计方法:信息审计师领导并成立工作组。1、宣传启动

阶段,寻求支持和合作。2调查阶段(1识别和界定该组织的任务。2……环境。3……结构。4……文化。5识别信息流。6识别组织

的信息资源。)3分析阶段。4会计核算阶段。5综合阶段。

环境扫描:对组织外部环境发生的事件、趋势和关系方面的

信息进行采集和利用,帮助组织规划未来的行动。外部环境包括

会影响组织效率乃至生存的所有外部因素。

目的:掌握外部的变化力量,以便及时做出有效的反应,回

避风险,识别危险和机会,获得竞争优势,优化长期或短期的规划。

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特点:1发达国家推动电子政务发展,普遍与政府改革紧密结合。2重视制定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以此来规范电子政务的发展。3注重实际使用,并把为企业、公众服务、实现资源共享放在重要地位。4按阶段实施,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

我国电子政务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发展很不平衡。有许多问题:1政府公务员的观念和科学素质有待提高(1公务员认识上存在误区。2对传统行政权力的行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公务人员的信息知识和运用信息工具的水平较低。)2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3信息安全成为当前政府信息化的关键问题。4信息化整体水平偏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对策: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发展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战略高度上重视电子政务的发展。2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3要制定发展规划和相关技术标准,明确阶段目标。4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促进电子政务发展,保护网络安全。5要建设一支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国家公务员队伍。6把政府改革同电子政务建设密切结合,实现高效率政府管理和服务。

政府信息化的构成:1政府办公自动化,即政府内部政务信息化。2政府办公网络化,即政府机构纵向和横向的联网,实现政府机构信息的快速沟通及对内服务。3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政府间和政府对公共信息的共享。4政府公用网站建设及对外服务。简称三网一库:政府内部局域网、政府机关信息交换和公文流转的专用网、政府机关在Internet 上的门户网站;“一库”是指为办公和决策服务的信息资源数据库。

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优势:1从动机看,政府部门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热情倡导者。(利用信息技术:规范行政行为、优化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决策失误、实现信息共享、促进勤政廉政)。2从资金来看,政府部门解决了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财政资金问题。3从信息技术的应用来看,政府部门是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推动者。

劣势:1政府部门习惯的管理模式和思维上的惰性是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障碍。2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认识不当。3政府部门信息建设各自为政的作风阻碍信息的共享。

第六章

信息政策(卢泰宏):国家用于调控信息业的发展和信息活动的行为规范准则,它涉及到信息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以及信息业的发展规划、组织和管理等综合性的问题。

信息环节环境中: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四要素。

美国信息政策原则:1税收减免原则。 2有限管理原则。3保护知识产权原则。4普遍教育原则。

我国:开放、务实、稳妥、前瞻

信息政策的主体:国家或政府

信息政策的目标:引导产业体系向民族支柱产业体系演进,以现有经济实力倾斜发展高新技术开发产业、信息服务业、信息应用技术;加大法制力度,维护国家利益,使我国国际竞争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全国确立与推行信息活动政策,鼓励创新和公平竞争。

信息政策的体系内容:政策的制定既要以事实为依据,又要

有立场、讲原则。既要兼顾国家利益,又不能忽略政策与国际接

轨和跨国协调。1信息产业政策。2信息技术政策。3信息市场政策。4信息交流与合作政策。5国际网络政策。6信息人才政策。

信息法规:通过法律程序对各项信息政策予以确立,使之规

范化,具有约束力,是保障信息政策得以贯彻、实施的重要法律

手段。

信息法规体系的构建原则:一般法律原则:实证研究与规范

研究相结合、保持法律的连续和稳定、指导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兼顾效率与公平等。具体原则:1时代性原则。2开放性原则。3

可持续发展原则。4国家控制原则。

信息法规的内容体系:1信息基本法。2信息产业法律制度。

3信息技术法律。4信息资源管理法律制度。5信息市场管理法律

制度。6信息安全法律制度。7信息产权法律制度。8电子商务法

律制度。9国际信息交流和合作法律制度

信息公开制度是一种承认公民对国家拥有的信息有公开请求权,国家对这种信息公开的请求有回答义务的制度。

政府信息公开:政府机构为履行职责通过多种方式将政府信

息在符合法律的前提下向公民开放,供民众阅读和使用的制度,

以实现政府信息这种特殊信息资源的价值。

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1是实现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重要前提。政府机构行政行为透明化,有利于公民参政议政。2有利于公民评价和监督政府活动的公正性、合法性以及办事效率,有利于

公民作为国家主任对政府组织的监督、批评、评论与要求纠正的

权力。3是防止腐败的重要措施。4是公民维护并实现知情权和其

他权利的基础。

政府信息公开特点:1从信息伦理来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道德要求高(服务伦理、义务伦理、公平伦理)。2从内容上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更为严格。三类信息(规范性公共信息,一

般公共信息,其他不属于保密的公共信息)。3从地位来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信息公开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

企业信息公开制度含义:企业信息公开制度是指企业组织按

照相关法律的要求将企业信息向公众发布,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的要求。意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密切相关,关系着企业

生存与发展的进程。1是适应企业经营目的转变的需要。2保护企

业知识产权。

企业信息公开特点:1信息内容具有广泛性。2表示关注的群

体具有特定性。3更大的主观性。4加强保密。

个人隐私:“个人识别型”立法方式:规定依据公开的资料

中的相关内容(如姓名、出生年月等)可以识别出特定的个人,

或者虽然不能识别特定的个人,但是因公开而有可能损害他人的

权益的信息,可以免除行政机关的公开义务。

个人隐私型立法方式:明确将可能侵害个人隐私的信息排除

在应公开的内容之外,即规定不予公开的信息事项。

知识产权是公民或法人对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创造性智力

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积累的经验、知识而依法享有的权利,也

可称为智力成果权。

知识产权产权法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各种

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确认、保护和使用知识产权的一

种法律制度。

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客体的非物质性。1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2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3不发生消灭智力成果的事实处

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

著作权

专利权

商标权

国外信息安全趋势:1信息安全在一国安全的地位越来越高,投入也越来越大。2各国的信息安全政策法规都以本国的信息安全的组织保障为原则。3各国的信息安全政策法规都以国家信息安全的全面保障为基础。4各国的信息安全政策法规都以信息技术防范为主要手段。

我国特点:1致力于信息污染和越境数据流的控制,对信息侵权和数据保护则重视不够。2我国的密码政策法规也不同于国外。

新趋势:1信息安全政策法规内容的标准化。以技术标准为内容。2信息安全政策法规的国际化。3信息战和网络战引发了西方

国家信息安全政策法规的变化。

第七章

资源优化配置:为最大限度减少宏观经济浪费和实现社会福

利最大化而对现代技术成果与各种投入要素进行有机组合。

帕累托改进:存在一种可行的贸易,是贸易双方都能够互利,或者在不损害某一方利益的前提下使另一方获利。

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的涵义即为在整个社会资源有效配置条

件下对信息产业投入与产出的安排。

信息福利:直接:取决于他们各自消费多少信息商品和服务。间接:通过增加物质产品的产出使得既有的福利边界向上移动。

信息资源市场配置:通过市场机制对信息生产的自组织过程

实现的。1市场可以减少信息生产的不确定性影响。2市场能自动

使企业、个人甘冒创新风险,为信息生产提供动力。3市场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信息生产。4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企业不断创新。5市

场制度有助于培育创新的主体——企业家。

信息活动特殊性:1、并非所有的信息活动都是直接面向市场的。2一部分信息服务,如图书馆服务,是作为公共物品免费提供给公众的,政府决不能因为不赚钱就关掉所有的图书馆。3信息产业是一种“体系性产业”(贡献全局性,市场无法充分反应)。

宏观信息资源配置上,政府直接参与并主要依靠政策引导和

政府直接投入来保障信息产业的投入产出总量水平。

政府干预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手段,发挥有限的作用。目标: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公共信息服务。3制度建设。依靠的工具:1 经济工具(经济杠杠的利益诱导作用)。2法律工具

经济工具:经济杠杠的利益诱导,个机构从经济利益上关心

自己的活动,是一种间接协调,控制手段。有利于增强微观经济

活力,有利于发挥市场作用。体现了信息资源本身的特点及开发

利用中固有的规律,梅县的诱导性和非强制性。通过制度和颁布

信息经济政策来实现。一、调节功能,二,控制功能。三、核算

功能。4、监督功能。

资源配置,市场主要,政府干预辅助且方式间接,不得直接

介入具体经济活动。

政府作用:1制定法律和规制,保障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2

通过政策工具调整产业结构,引导资源流向。3利用税收工具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4维护法律秩序,明晰和保护私人产权。5对

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6对教育和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资。

政府失灵根源:1有限信息。2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有限性。3时滞性(认识时滞,决策,执行与生效)。4公共决策的局限性。政府应限定在特定的范围内。

信息资源配置机制三个功能:1调集功能。2生长功能。3辐

射功能。

产权的资源配置功能:产权安排或产权结构直接形成资源配

置状况、驱动资源配置状态、改变或影响对资源配置的调节。1无产权或产权不明晰,设置产权就是对资源的一种配置。2任何一种稳定的产权格局或结构,都会形成一种资源配置的客观状态。3长期的变动同时也改变资源配置格局。

产权制度的成本与资源配置效率相关,优化产权制度是提高

资源配置效率的必要条件或必要途径之一。

信息产品公共产权安排:私人生产不足,政府干预,充当信

息生产者,对私人信息生产者给予补贴和资助。

信息资源配置有效性:1信息生产的有效性。2各种信息商品

的生产比例的有效性。3信息市场与交换的有效性。

宏观上,信息资源配置必须服从社会经济效率的总体目标,

任务是合理安排信息活动投入和产出的总量,使其在数量和结构

上能满足社会经济效率最大化的要求。1、信息产业是知识技术密

集型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和知识含量,是新兴的经济性产业。2

信息产业追求的是“体系性利益”。

衡量标准:1信息产业中高收益率的行业是否能够或者已经获得足够的投入,以及是否具有适当的机制保障这种投入的持续性

和稳定性。2信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经济贡献是否得到恰当的评价,并通过某种方式反映到资源配置机制之中,以保证信息的投入产

出控制在适度规模。

信息资源共享模式:1、共建共享模式,主要问题,内部成员

的监督激励问题。完善激励制度和评估体系。2、客户——服务端

模式

联机检索发展最主要的障碍成本制约:搜寻成本、发送成本、等待成本。

信息机构共享:1建立长期预期和信誉机制,以形成信息机构信息资源共享的无限次重复博弈。这是信息机构信息资源达成共

享的基础。2减少共享成本。3设计激励制度。

第8章

知识基本特性:1隐含性。2实体性。3共享性。4主观性。5

价值性。6复杂性。7知识性。

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事实知识、

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人力知识。

我国:源于生产实践的知识,源于社会实践的知识、源于科

学实验的知识。

知识管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企业集体的知识和技能的捕获并将这

些知识和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策

略和过程。目标是,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恰当

的人,以使他们做出最好的决策及实施。

知识创新: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知识

的过程,它包括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的核心和基础)、制度创新(前提)和管理创新(保障)。

知识管理:通过系统地利用信息内容和专家技能,达到改进

企业和组织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目的。目标:1提高企业和组织的创新能力。2实现企业和组织的集成化。3增强企业

和组织的灵活性。4实现企业和组织的知识共享。

知识管理的基本特征:1新的价值取向:知识和人才成为最大的资产和发展推动力。2新的管理成本投入:知识管理需要投入成本。3新的运作方式:强化人和技术的结合。4新的创新机制:注

重组织的知识共享和创新。5新的领导方式:强调组织工作人员人人参与,集体领导。6新的激励方法:注重精神激励,组织创新的主体被赋予更大的权利和责任。7新的分配方式:“按知分配”。

8新的法律规范:知识管理需要知识契约。

知识管理:一种连续性、基础性、远景性和系统性的管理理

论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知识管理对组织管理变革的意义:1为员工能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为知识共享和知识交流提供必要设施和环境。2改变组织结构和领导风格,加强决策层与员工对话和交流,领导决策过程透明化、公平化、民主化。3注重加强权员的职业培训。

对个人:终生学习,在工作中学习,与别人交往、交流、共

享知识。

对区域对国家意义

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文化意义:1知识管理增强人类改变自己生活环境的能力,并使社会更趋于理性,从而促使社会的正向变迁。2知识管理保证人类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际上满足社会发展对知识秩序的需求,从而更理性地变革社会,推动当代社会的发

展与进步。

知识管理内容有:知识资产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学

习和创新等。

知识资产:由企业组织拥有或控制的,可用于获利的,不具

有实体性的资产。显性知识资产:被归档和结构化的信息。隐性

知识:没有总结成成文的信息,存在与员工的大脑或笔记本的纸

片上。

知识资产评估因素:1成熟程度。2无形磨损程度。3转让频率。4市场供求关系。

知识管理的目的在于提供新的技术、方法和环境,以协调、

支持员工对知识的创造、分配和利用,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

能力。主要内容有:1统一规划企业知识资产的生成、运用和转

让的组织制度和运作规范。2知识资产的投资管理。3建立专家网

络和客户的知识库,促进知识共享。4驱动创造性知识生产,并将知识融入产品、服务和生产过程中。5知识产权保护。6定期或不

定期对知识资产进行确认与评估。7知识资产业绩考核、收益分配等。

知识资产的转移是指组织发起的,有明确目标和确定提供者

与接受者的知识传播活动。个人知识之间转移:水平——现任员工,垂直——现任员工与继任员工。个人-组织。组织-个人。

组织内部之间。组织-外部。外部-组织。外部-外部。

人力资源管理:招才、育才、用才、留才。

组织学习是一个社会化、集体化的过程,是共同交流和协调

的探索过程。最大特点是以可共享的知识为中心。目标,建立一

种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的机制。

知识管理技术分为:知识信息的采集与生成技术、知识信息

的存储技术、知识信息的检索技术、知识信息的集成与服务技术、知识信息的智能处理技术、知识信息的安全管理技术。

知识管理系统模式:1基于层次模型的知识管理系统。2基于

一般系统框架的知识管理系统。3基于知识生命周期的知识管理系统。4基于知识实践框架的知识管理系统。5基于资源的信息管理

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主要功能:1可扩展的数据获取或导入功能。2

知识分类机制。3强大而灵活的分布式搜索功能。4分级权限管理

功能。5多种发布方式。6全面的知识展现功能。7实时的知识容

纳功能。8协同功能。

知识管理组织保障。

知识管理部门模式:集中式、重点式、项目管理式

CIO的素质与能力:1合理的知识结构。2开拓创新,不断进取。3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团结合作。5服务意识。6

丰富的工作经验。

CIO职责:1规划、制定和实施组织的信息化战略。2为经营

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和信息技术支持。3传播IT理念,建立并保

持IT文化。4管理信息化团队、维护信息化环境。

CKO素质与能力:1技术专家。2战略专家。3 文化专家。4

协调专家。5良好的个人品格。

CKO职责:1结合本党委特点,制定知识管理规划,有计划,

有步骤地组织实施。2设计、实施并监督公司的基础实施建设,构建一个有利于组织知识发展的环境。3薪酬有利于知识创新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4有效的知识管理。5科学管理知识工作人员。6

防止知识流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