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工作简介] 南阳市2018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改造工作简介] 南阳市2018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改造工作简介] 南阳市2018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改造工作简介] 南阳市2018城中村改造

麻屯村城中村改造工作简介麻屯村是麻屯镇区的核心区,全村9个生产组,830户,3500口人,目前村庄占地990亩。

2011年5月6日,经麻屯村村民代表大会同意麻屯村委与**路通置业公司签订了整村改造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利用2年左右时间完成麻屯村整村改造工作。按照初步设计整村改造后安置区占地约190亩,可建多层及小高层住宅楼48余幢,安置房2100套;

配套商品房区占地240亩,全部设计为小高层。社区服务中心、门诊、超市、幼儿园等共计占地20亩,市场占地30亩,改造后可置换出土地510亩用于拓展麻屯经济发展。目前整村改造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基本定稿。

2011年6月4日麻屯村城中村改造指挥部成立,开始启动一期工程。一期工程位于麻屯文化路以北,**路以南,小浪底专用线以东,麻屯高中以西区域。共涉及农户326户,已与农户签订拆迁协议320户,已经拆迁304户,拆迁房屋面积6.5万平方米,平整出土地149亩。目前安置区完成了地质勘探、文物普探、施工设计及施工队招投标工作,架通了水电,有7幢安置房已开挖好了基础,正在施工,年底前一期17幢安置房全部封顶。2012年我们以县三级干部会议为动力,按照县委部署,坚决打赢城镇提升攻坚战,以旧城改造为突破口,完成一期17幢8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任务,具备回迁条件;

完成10万平方米配套商品房建设,同时启动二期工程,实现和谐拆迁300户,拆迁旧房8

万平方米。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力度,推进城镇精细化管理,使镇区面貌发生较大改观。感谢您的阅读!

南阳市新区区域规划分析

南阳市位于河南、湖北、陕西三省交界处, 与郑州、武汉、西安三大省会距离均在300公里左右,是密切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节点,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城市发展潜力巨大。2009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1780亿元,居河南省第三位。南阳新区西北以白河为界,东至许平南高速,北至南水北调总干渠,南至宛城区溧河乡南边界,规划面积约190平方公里。2010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南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要求南阳市和河南省有关部门要强力推进《总体方案》,争取经过10年左右努力,把南阳新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进一步巩固提升南阳市豫鄂陕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 我们主要从功能定位、规划思路、规划概况和空港板块几个方面对南阳市的城市规划进行分析。 功能定位 南阳新区功能定位为“三区一基地一中心”: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对外开放示范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豫鄂陕接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积极开展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和户籍制度 改革,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城乡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示范。 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发挥白河沿岸生态环境优势,按照复合型城市理念进行开发, 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组团式发展,成为既有城市又有农村,三次产业复合,经济、人居、生态功能复合的现代复合型新区。 对外开放示范区。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化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积极引进 战略投资者,加强与央企和国内外500强企业战略合作,建设一批重大产业基地,成为对外开放的样板区。 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以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河南省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质能源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整合区域要素资源,创建纤维乙醇、多晶硅、

南阳市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课程论文南阳市城市空间结构分析 院系: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 年级:1202B 学号:1237150214 姓名: 刘世昌 指导老师:李小朋 时间:2016年7月

南阳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空间结构分析 【摘要】: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一个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可让一个城市进入一个良性发展,反之,则会让城市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从而阻碍城市快速发展。本文就是以南阳市为例,对南阳市城市基本情况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了解其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阻碍城市发展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对不良现象进行有效的处理。分析南阳市自身优势,为其“量身定做”一套发展模式,促进南阳市城区快速良好地发展。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发展问题,自身优势 Nanyang In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Urban Space Structure Analysis 【abstract】:In citi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different functional areas and combination constitutes the urban internal spatial structure. A reasonable city spatial structure allows a city into a benign development, on the contrary, the city will be made into a vicious circle of "circle", which hinder the fast urban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is in nanyang, for example, analyze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the nanyang city spatial structure,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urban development and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so as to suit the remedy to the case, handling of unhealthy phenomenon effectively. Analysis of nanyang advantages for its "tailored" a set of development mode, to promote the goo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nanyang city. 【Key words】:The urban space structure,Development issues,Their own advantages

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有效地实现城市规划设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定要求,遵循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结合南阳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内各类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包括室外装修)及一切与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有关的活动。临时建筑、居民和村民自建住房,另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各类工程建设应采用南阳独立平面坐标系和国家高程系。 第四条各类工程建设除应满足本规定外,还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技术规范。 第二章用地管理 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及适建范围 第五条城市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其中大类10类,中类46类,小类73类(具体内容详见附录1)。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兼容性的原则,按经批准的各项规划执行。凡表1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的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表1规定范围的,应先调整规划,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批,经批准后执行。 第七条凡用地单位征用未开拓的规划道路旁土地,需同时代征规划道路宽度一半范围的土地,作为开拓道路及敷设市政基础设施用地;若用地临道路交通广场、河道绿地、街头绿地、道路景观绿地等,一并代征,作为相应市政

基础设施等用地。其建筑密度、容积率等规划技术指标计算按实际(使用)建设用地面积(不含代征地面积)计算。 第二节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八条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在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的地区,其建筑容量指标按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 第九条建设用地面积大于0.3万平方米小于3万平方米,且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覆盖的建设区的建设项目,其控制指标按表2、表3、表4的规定执行。表中建筑密度、容积率为上限,是强制性指标;绿地率为下限,是建议性指标。 2、FAR——容积率 D——建筑密度 G——绿地率 (本条注解适用于本规定全文,后文遇到此问题,亦按此解释。) 住宅建设区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控制指标表3

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最终版)

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1.0.1 为加强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设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及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规定,结合南阳实际制定本规定,作为规划审批的操作规范。 1.0.2 本规定适用于南阳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内的规划编制、规划管理与各项建设活动(包括地上、地下各类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临时建设工程等)。居民和村民自建住房,另按有关规定执行。 1.0.3 各类工程建设应采用南阳独立平面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

1.0.4 已批准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控制性单元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以控规为依据。 第二章用地管理 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及适建范围 2.1.1 城市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分类基本原则,依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5037-2011)》,城市建设用地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其中大类8类、中类35类、小类42类。 2.1.2 各类建设用地性质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兼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控规等各项规划;未编制控规地区建设用地性质和适建范围,由市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拟建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区域基础设施的条件及土地使用兼容性具体核定。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的,应先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调整规划,经批准后执行。 第二节建设用地控制 2.2.1 建设用地红线图一般应在1:1000或1:500现状地形图上绘制(特殊情况可采用其他比例尺的地形图)。图上应根据需要绘制规划用地范围线、拆迁范围线、道路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等,应用坐标标注。 2.2.2 建设项目规划用地界线的划定应当考虑城市规划要求、土地权属权限、建设项目批准文件、有关技术规范等因素综合确定,以现状实测地形图为依据。 2.2.3 建设项目的规划用地总面积包括建设项目实际(使用)用地面积和相邻道路、绿地、广场、管线走廊等用地面积,各部分用

南阳市白河南区域分区规划样本

南阳市白河南区域分区规划( -2020)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总体布局 第三章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第一节城市对外交通 第二节城市道路系统 第四章居住用地规划 第五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第六章工业及仓储物流用地规划 第七章生态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第八章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第三节供电电信规划 第四节广电邮政规划 第五节燃气供热规划 第九章环境保护及环卫设施规划 第一节环境保护规划 第二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第十章综合防灾规划 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第二节消防规划 第三节人防规划 第四节抗震减灾规划 第十一章”四线”控制规划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策略 第一节开发建设时序 第二节分区建设引导 第十三章规划实施措施与保障 第十四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加强南阳市白河南区域开发建设的管理, 保障规划区内的土地得到科学、合理、经济的利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在白河南区域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所有单位、团体和个人, 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作用 本规划在《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的基础上, 对白河南区域的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置作出进一步的深化安排, 为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具体的技术依据。 第三条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10;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 .12); 3.《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 GBJ 137—90) ; 4.《河南省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的暂行规定》; 5.《南阳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2020》, .8; 6.《南阳市生态工业园区分区规划》, .10; 7.《南阳市白河两岸控制性详细规划》, .11; 8.《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9.《南阳市白河南区域分区规划委托书》, 南阳市规划局, .1; 10.其它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

南阳市中心城区燃气专项规划(2014-2020)·基础资料汇编

目录 第一章城市概况 (1) 1.1 城市简介 (1) 1.2 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1) 1.3 经济、人口与行政区划 (1) 1.4 车辆与交通运输 (2) 1.5 自然条件 (2) 1.6 大气环境质量情况 (3) 第二章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4) 2.1 市域总体规划概况 (4) 2.2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概况 (6) 第三章上版燃气专项规划概况 (8) 第四章燃气利用现状 (8) 4.1 天然气利用现状 (8) 4.2 沼气利用现状 (9) 4.3 水煤气利用现状 (9) 4.4 液化石油气利用现状 (9)

第一章城市概况 1.1 城市简介 南阳简称“宛”,别称南都,宛都,河南省省辖市,位于中国最东端的大型盆地南阳盆地之中,头枕伏牛,足蹬江汉,东依桐柏,西扼秦岭,自古为战略要地。历史上,南阳是屈原“扣马谏王”地,军事家诸葛亮躬耕隐居之地,三国刘备“三顾茅庐”和秦楚“丹阳之战”等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如今,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所在地和重要的核心水源区。 南阳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为中国楚汉文化的发源地。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南阳作为“南都”为中国第二大城市。南阳自古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科圣”张衡、“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医圣”张仲景等历史名人多是出自或发迹于这里;因此地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之地,故南阳又有“帝乡”之称。 南阳是豫陕鄂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河南省省域次中心城市、河南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截止2013年底南阳建成区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城市规模位居河南第三,仅次于郑州和洛阳。南阳还是豫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先后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荣誉称号。2014年南阳入围第一批“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 2014年河南省社科院公布《中原经济区省辖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南阳连续三年蝉联中原经济区30省辖市第四,在河南位居第三,仅次于郑州、洛阳。 1.2 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1)地理位置 南阳市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陕、鄂三省交界处,东界驻马店和信阳地区,南接湖北省襄樊市和随州市,西与陕西省商洛地区相连,北同三门峡、洛阳和平顶山三市毗邻,具有承东启西,控制江淮,沟通南北,辐射豫、鄂、陕三省为特点的重要区位。南阳市域地理坐标在北纬32°17'-33°48'、东经110°58'-113°49'之间,东西长263 公里,南北宽168 公里,总面积2.66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5.9%。南阳下辖卧龙、宛城 2 区,南召、方城、西峡、镇平、内乡、淅川、社旗、唐河、新野、桐柏10 县,116 个建制镇。南阳市中心城区位于市域中部,现状建成区面积150平方公里。 (2)交通条件 随着南阳市交通的改善,南阳已形成区域型的物流中心。现有姜营机场一座,其飞行区等级为国家4D级飞机场,机场面积130万平方米,拥有2800m×48m跑道、2.4万平方米停机坪,河南三大机场之一南阳机场可同时停放10架客机,候机楼面积8262平方米,航站楼面积8400平方米。南阳姜营机场占地2903亩,可满足波音737、波音757、空客A330等大中机型起降。南阳机场为中原最现代化的支线机场,机场规模也跃升为河南省第二大机场,同时南阳机场也是南航飞行训练基地之一。 现有两条铁路,分别为焦枝铁路和宁西铁路。根据国家发改委发改基础(2014)2043号文,郑万高铁已经批复。另外,从郑州铁路局2014年10月7日得到的消息,郑万铁路河南南阳段建设将于2014年年底实现先期开工。该铁路的建设将加强南阳地区与西南地区、中原地区、华北地区之间的联系。最后,宁西复线也在规划当中。 现有国道、省道分别为G312线、G207线、G209线和S01、S02。高速公路方面G40沪陕高速公路、G55二广高速公路、S98内邓高速公路、S83兰南高速公路、S49随岳高速公路均已建成通车。 1.3 经济、人口与行政区划 (1)经济概况 2013年河南省社科院公布《中原经济区省辖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南阳位居中原经济区30省辖市第四,在河南位居第三,仅次于郑州、洛阳。2014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GDP,不含邓州)完成1749.8亿元,同比增长8.2%,与上年同期持平。三次产业比例为20.1:47.8:32.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52.2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完成835.9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完成561.7亿元,增长9.6%。 2014年,南阳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47.1亿元,同比增长8.6%,与上年同期持平,比一、二、三季度分别提高1.1、0.3、0.4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不断向好。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约382.8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1184.5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三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779.8亿元,同比增长9.6%,

南阳中心城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目录〗 1概述 ----------------------------------------------------------------------------------------------- 1 1.1 规划范围与年限 (1) 1.2 规划目标 (2) 1.3 规划原则及技术路线 (2) 2城市综合交通现状评价 ----------------------------------------------------------------------- 5 2.1 城市基本概要 (5) 2.2 对外交通系统现状 (6) 2.3 城市交通系统现状 (8) 2.4 现状综合交通系统评价 (9) 3城市交通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 ------------------------------------------------------------ 11 3.1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 (11) 3.2 城市交通需求 (15) 4综合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 ------------------------------------------------------------------ 21 4.1 综合交通发展方向及关键策略 (21) 4.2 城市骨干道路系统战略规划 (22) 4.3 城市骨干客运系统战略规划 (26) 4.4 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目标框架 (29) 4.5 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30) 4.6 宏观交通发展政策建议 (32) 5区域及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 34 5.1 航空发展规划 (34) 5.2 铁路发展规划 (35) 5.3 市域内河航运发展规划 (37) 5.4 市域公路系统规划 (38) 5.5 南阳中心城区物流园区布局 (42) 6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 45 6.1 道路系统规划原则及策略 (45) 6.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46) 6.3 道路交通组织规划 (47) 6.4 道路设施规划及用地控制 (49) 6.5 远景道路网扩展规划 (53) 7公共交通系统发展规划 --------------------------------------------------------------------- 55 7.1 公共交通系统组织模式 (55) 7.2 快速公交系统布局规划 (56)

《南阳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

《南阳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一.区位 南阳新城位于南阳城区东侧,北至南阳北绕城高速、南至秀海湖生态廊道、东至兰南高速和郑万高铁、西至白河。处于宁西发展走廊与焦柳发展走廊的交汇处。 区位图 二.编制背景 本轮规划修编立足于新时代、新需求,围绕“新动能、新空间、新标准”三大亮点展开,对标雄安新区的先进理念,实现空间精明增长和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城镇化。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南阳“重要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更好地诠释“满城绿色半城水”主旋律,达到“独树一帜、刮目相看”

的要求,经市政府批准,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委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南阳市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编制工作(以下简称《南阳新城区总规》)。期间,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分别征求了南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厅级离退休老领导及市直有关部门的意见。2018年3月29日,《南阳新城区总规》成果通过了市政府组织的专家论证,经修改完善后,目前已完成《南阳新城区总规》(草案)的编制。 三.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北至绕城高速、南至商务中心区南边界、东至兰南高速和郑万高铁、西至白河,规划面积95.76平方公里。研究范围:南阳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域,面积约为7225平方公里。 四.规划期限 近期为2018-2020年,远期为2021-2035年。 五.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发展条件 一.现状分析 1.1自然条件与资源 地形地貌: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

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 气候气象:南阳地处北纬32°17′-33°48′,东经110°58′-113°49′,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水文资源:市内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系,全市主要河流有丹江、唐河、白河、淮河、湍河、刁河、灌河等,水储量、亩均水量及 人均水量均居全省第一位。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 在地,也是淮河的源头。 旅游资源:南阳中心城市相继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内乡县衙、西峡灌河漂流、卧龙岗武侯祠等被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 老界岭、恐龙遗迹园等被批准为国家5A级景区。 1.2人口与社会经济现状 人口现状:全市总人口1194.23万人,人口总量居全省首位。2017年全市总人口为1194.23万人,常住人口为1005.02万人。与2016年末相比,总人 口增加5.76万人,常住人口减少1.85万人。全省每9人中有1个南 阳人。截至2017年底,南阳总人口为1194.23万人,比2010年第六 次人口普查时增加了35.82万人,人口总量居全省第一位,占全省总 人口的11%,也就是说,全省每9人中有1个南阳人。有4个百万级 人口大县。截至2017年底,邓州市、唐河县、方城县和镇平县总人 口分别达到178.6万、145.95万、110.17万和104.3万,四县(市) 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45.1%;桐柏县、西峡县总人口不足50万人, 分别为48.24万人和47.44万人。人口最多的邓州市占全市总人口的 15.0%,人口最少的西峡县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不足4.0%。人口流动 情况。2017年全市流动人口(离开本乡镇半年以上人口)总量达到 265.1万人,占总人口的22.2%。在全部流动人口中,流出市外人口 为189.21万人,其中流出省外142.9万人。随着南阳市经济发展和社 会进步,吸引外来人口能力逐步增强。据测算,市外来宛居住半年以 上人口为3.4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0.29%。人口的城乡分布情况。2017 年南阳市城镇居住常住人口448.9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44.67%, 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在全市常住人口中, 0至14周岁人口占24.75%,15至64周岁人口占63.39%,65周岁及 以上人口占11.86%。与2010年人口普查相比,0至14周岁人口比重 增加1.98个百分点,15至64周岁人口比重下降5.38个百分点,65 周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加3.4个百分点。 经济与产业:2017年全年全市生产总值3377.30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227.46 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1097.04亿元,增长10.2%。三 次产业结构15.1∶44.8∶40.1。主导产业提质增速。2016年全年 工业投资1764.82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六大高成长性制 造业投资1015.50亿元,增长9.8%;高技术产业投资190.19亿元, 增长16.6%;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379.80亿元,增长0.8%。产业 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2016年全市13个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 184.96万平方米,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66个,固定资

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

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来源:南阳市规划局 作者:规划局sj 共计: 5513 字 一、规划范围 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 聚区位于南阳市中心城区 白河南部,东至经十三路、 南至沪陕高速公路与许平 南高速公路、西至规划的 城南大道(暂命名,即独 山大道在白河大桥以南 的延伸路)与新能源产业 集聚区毗邻、北至规划的 黄河路,规划面积15.63 平方公里。 本规划界线是从有利 于对接南阳城市总体规 划,有利于满足省发改委 批定的新能源和高新技 术两个产业集聚区各自的 面积,有利于两个产业集 聚区今后的规划建设管理 角度考虑所确定的。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 2009-2020年,其中近期 2009-2012年,中期 2013-2015 年,远期2016-2020年。 三、规划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2005.12; 3.《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 B J 137—90; 4.《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2009.4.7; 5.《关于抓紧开展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豫发改工业〔2009〕608号; 6.《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09; 7.《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南阳市人民政府,2008.8; 8.《南阳市白河南区域分区规划 (2007-2020)》,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10; 9.《南阳市国民经济

南阳市控规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土地开发强度 (2) 第三章配套设施 (3) 第四章用地规划 (4)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5) 第六章绿化规划 (6) 第七章四线规划控制 (7) 第八章土地使用及建筑规划管理规定 (8) 第九章图则说明………………………………………………… 9 第十章实施管理……………………………………………… 10 第十一章附则 (11)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土地,控制城市综合环境质量,统筹安排各项设施,指导城市片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特编制本规划。第1.0.2条规划范围及规模:本规划位于南阳市白河河西片区,地段由张衡路、滨河路、建设路、规划路围合而成。规划总用地面积为318.8公顷,分为3个大地块。规划居住总人口45840人。 第1.0.3条 规划原则:1、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布局,充分体现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 2、体现分期实用性原则; 3、体现土地利用级差的原则; 4、体现市政、公共设施建设中的合理性及实施性原则; 5、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南阳市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1.0.4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991年3月1日); 5、《南阳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标准》(2005年4月) 6、《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年》 7、《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6年6月13日) 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994年2月1日) 9、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 第1.0.5条规划目标:该地块是以居住、行政办公、休闲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地块。规划以南阳市市政府为依托,聚集休闲、居住等多种功能,建设成为环境宜人、交通顺达、生活舒适的城市综合功能区。 第1.0.6条规划适用范围、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管理权限。1、本条文适用范围:南阳市白河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为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管理权限及内容即本规划涉及的内容。 第1.0.7条使用原则:本文本与规划图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且二者不可分割。 第二章土地开发强度 第2.0.1条 规定性指标:

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简介南阳市规划局公告 为了把南阳中心城市建设成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根据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战略,经市委、市政府研究,报经省政府同意,我市决定调整修编《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加快城市发展步伐,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此,市规划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经过多方考察,聘请建设部直属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南阳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任务,并在广泛借鉴、吸收国内外优秀城市规划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全方位比较分析,研究制定了《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并顺利通过国家、省专家组评审。现将规划(纲要)简介予以公示,恳切希望社会各界、广大市民抱着对南阳城市发展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实际,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尽可能吸纳到总体规划修编成果中,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特此公告 南阳市规划局2006年9月15日 为了进一步落实“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西部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给南阳带来的发展机遇,满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有效地保护南阳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南阳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报经省政府同意,组织对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现将《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简介如下: 一、规划总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五个统筹”,整合和节约资源,合理配置各类要素,繁荣地方经济,传承历史文化,突出名城特色,构建和谐社会中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宜居宜业城市。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06年~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6年~2010年,远期为2011年~2020年,远景展望到今后30年~50年,至本世纪中叶左右。 (三)规划范围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共分三个层次,即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 1.市域。市域范围为南阳市辖的一市、两区、十县的行政辖区范围,总 面积2.66万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综合考虑城市功能拓展、水源保护、生态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未来建设用地发展等因素,适当

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简介市规划局公告 为了把中心城市建设成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根据省城镇化发展战略,经市委、市政府研究,报经省政府同意,我市决定调整修编《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加快城市发展步伐,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此,市规划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经过多方考察,聘请建设部直属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任务,并在广泛借鉴、吸收国外优秀城市规划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全方位比较分析,研究制定了《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并顺利通过国家、省专家组评审。现将规划(纲要)简介予以公示,恳切希望社会各界、广大市民抱着对城市发展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实际,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尽可能吸纳到总体规划修编成果中, 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特此公告 市规划局2006年9月15日 为了进一步落实“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西部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给带来的发展机遇,满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有效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报经省政府同意,组织对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现将《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简介如下: 一、规划总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五个统筹”,整合和节约资源,合理配置各类要素,繁荣地方经济,传承历史文化,突出名城特色,构建和谐社会中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宜居宜业城市。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06年~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6年~2010年,远期为2011年~2020年,远景展望到今后30年~50年,至本世纪中叶左右。 (三)规划围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共分三个层次,即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 1.市域。市域围为市辖的一市、两区、十县的行政辖区围,总面积 2.66 万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围,综合考虑城市功能拓展、水源保护、生态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未来建设用地发展等因素,适当扩大

《南阳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

《南阳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一. 区位 南阳新城位于南阳城区东侧,北至南阳北绕城高速、南至秀海湖生态廊道、 东至兰南高 速和郑万高铁、西至白河。处于宁西发展走廊与焦柳发展走廊的交汇 处。 区位图 二. 编制背景 本轮规划修编立足于新时代、新需求,围绕“新动能、新空间、新标准”三 大亮点展 开,对标雄安新区的先进理念,实现空间精明增长和以人为本的高质量 城镇化。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南阳“重要区域中心城市” 的定位,更 好地诠释“满城绿色半城水”主旋律,达到“独树一帜、刮目相看” 区 位 图 南 阳 新 城 区 发 展 总 霜划 (2018年 B03S 年 ) 崗|!L 立子大(X5t-t- r 妙 ;阳力兀由右厂苗1户 苹册珊代于麻渺iNPR , 1活沖向止岱啣已谀 h 至烦返曲丰巧删 于节“冋临連曲U 万鬲数 酉至鬥 河.毗而哲的95.7平方曹堂.新城盘包匡擁建0机唏、那万旦5V 邨谢触、三网!i 速,啊山甌城怎谡歩』 1S ■大交ii 基咄血.蛀壬宁酣摆芒廊与匡也如底走榆的迟口1,

的要求,经市政府批准,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委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 展《南阳市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编制工作(以下简称《南阳新城区总规》)。期间,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分别征求了南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 政协、市厅级离退休老领导及市直有关部门的意见。2018年3月29日,《南阳新城区总 规》成果通过了市政府组织的专家论证,经修改完善后,目前已完成《南阳新城区总规》 (草案)的编制。 三.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北至绕城高速、南至商务中心区南边界、东至兰南高速和郑万高铁、西至白河,规划面积95.76平方公里。研究范围:南阳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域, 面积约为7225平方 公里。 四.规划期限 近期为2018-2020年,远期为2021-2035年 五.技术路线 伞域总体规划 第二部分发展条件 一.现状分析 1.1自然条件与资源 地形地貌: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 原则与理念 宁 间 着 訓 吋 rrsc 燎 左 W 遍 台 迫 亠 火 规 划 伺 堆 紀 迎 靭 划

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为加强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设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规定,结合南阳实际制定本规定,作为规划审批的操作规范。 本规定适用于南阳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内的规划编制、规划管理与各项建设活动(包括地上、地下各类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临时建设工程等)。居民和村民自建住房,另按有关规定执行。 各类工程建设应采用年北京坐标系的南阳独立坐标控制网和国家高程基准。 已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控制性单元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以控规为依据。 第二章用地管理 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及适建范围 城市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分类基本原则,依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乡用地共分大类、中类、小类;城市建设用地分为大类、中类、小类。 各类建设用地性质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兼容性的原则,符合控规等各项规划;未编制控规地区建设用地性质和适建范围,由市规

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拟建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区域基础设施的条件及土地使用兼容性具体核定。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的,应先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调整规划,经批准后执行。 第二节建设用地控制 建设用地红线图一般应在:或现状地形图上绘制(特殊情况可采用其他比例尺的地形图)。图上应根据需要绘制规划用地范围线、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等,应用坐标标注。 建设项目规划用地界线的划定应当考虑城市规划要求、土地权属权限、建设项目批准文件、有关技术规范等因素综合确定,以现状实测地形图为依据。 建设项目的规划用地总面积包括建设项目实际(使用)用地面积和相邻道路、绿地、广场、管线走廊等用地面积,各部分用地面积应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明确。凡用地单位征用相邻已修建城市道路或未修建的城市规划道路,需同时代征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一半范围的土地(国土主管部门函告已征用的除外),作为开拓道路及敷设市政工程管线用地;若用地临道路交通广场、河道绿地、街头绿地、道路景观绿地等,需一并代征,作为相应市政基础设施等用地。建设项目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等规划技术指标计算按实际(使用)建设用地面积(不含代征土地面积)计算。 建设项目规划用地面积计算单位为平方M,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

南阳市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市规划局:南阳市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发布时间:2010-01-11来源:市规划局网站 第一章通则 第1条为贯彻落实《南阳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落实对南阳市旧城区内的土地使用、建筑管理,实施对南阳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特制定《南阳市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南阳市旧城区内城市规划管理的相关控制标准。 第2条本规划所指的“南阳市旧城区”范围为西至人民路、北至建设路、东至温凉河、南至滨河路。本规划的适用范围为以上的269.98公顷用地,以上范围内的各项新建、改建建筑活动和土地使用均应按本规划进行。 第3条本规划经南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规划的解释全属南阳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章土地使用性质及控制 第4条本规划涉及到的城市土地使用分类及代码均采用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GBJ137-90)中的城市用地分类标准。 第5条土地使用性质必须遵照执行规划中确定的土地使用性质的规定。 第6条建筑物的改建、扩建、新建和使用性质的变更,必须符合附表1《用地兼容性的相应规定》,并由南阳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准执行。 第三章历史文化保护的要求 第7条为落实对南阳市旧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文物保护的要求,将本规划中的南阳市旧城区用地划分为绝对保护区、建设控制区、环境协调区和一般区具体的分类标准如下,范围如分图则所示。 1. 绝对保护区 指列为国家、省、市级文物古迹、建筑、园林等本身用地范围,所有的建筑与环境均要按文物保护法的要求进行保护,不允许随意改变原状、面貌及环境。如需进行必要的修缮,应在专家的指导下按原样修复。绝对保护区内现有影响文物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必须坚决拆除。 2. 建设控制区 指为了保护文物本身的完整和安全所必须控制的周围地段,即在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即绝对保护区)以外划一道保护范围。该范围内建设活动会文物古迹造成干扰,此区的

南阳新区规划

南阳市白河南区域分区规划(2007-2020)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总体布局 第三章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第一节城市对外交通 第二节城市道路系统 第四章居住用地规划第六章工业及仓储物流用地规划 第五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第七章生态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第八章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第三节供电电信规划 第四节广电邮政规划 第五节燃气供热规划 第九章环境保护及环卫设施规划 第一节环境保护规划 第二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第十章综合防灾规划 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第二节消防规划 第三节人防规划 第四节抗震减灾规划 第十一章“四线”控制规划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策略 第一节开发建设时序 第二节分区建设引导 第十三章规划实施措施与保障 第十四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加强南阳市白河南区域开发建设的管理,保障规划区内的土地得到科学、合理、经济的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在白河南区域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所有单位、团体和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作用

本规划在《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的基础上,对白河南区域的土 地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置作出进一步的深化安排,为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具体的技术依据。 第三条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10;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2005.12); 3.《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4.《河南省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的暂行规定》; 5.《南阳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08-2020》,2008.8; 6.《南阳市生态工业园区分区规划》,2003.10; 7.《南阳市白河两岸控制性详细规划》,2003.11; 8.《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 9.《南阳市白河南区域分区规划委托书》,南阳市规划局,2007.1; 10.其它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 第四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区位于南阳中心城区的白河以南,规划范围为北和西至白河、东北至规划的城市干道、东南至许平南─二广高速公路、西南至宁西铁路,包括宛城区枣林街道的全部和白河街道、溧河乡的部分地区,规划区范围总面积约70.87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61.41平方公里,占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的34.8%。 第五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7~2012年,远期为2013~2020年。 第六条功能定位 本规划区是集生活居住、工业园区和交通物流商贸为一体的生态宜居型综合性新城区,是南阳市中心城区的副中心、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 第七条产业发展方向 规划产业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以制造业为主,主要发展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源、新能源装备、新材料、机电装备制造和光电等6大产业集群以及纺织服装、轻工电子等其他产业;第三产业以现代物流服务业、商贸金融业、房地产业、 科技教育、咨询服务以及文化休闲娱乐业为主。 第二章规划总体布局 第八条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一带一廊四片”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带”——城市发展核心带,位于规划的城南大道和仲景南路之间及其两侧部分地区,集中了规划区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南北向贯穿规划区的中部;

南阳城市概貌与发展规划

南阳城市概貌与发展规划 南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个有丰富文化内涵和重要的战略地位的城市。随着中部崛起的政府战略,南阳迎来了发展的机会。新的城市规划被提出,预备将南阳打造成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和工业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的旅游服务中心,以及辐射鄂、豫、陕三省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并以此来构建中部崛起的新支点。 南阳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秦时始设南阳郡,两汉时繁荣发展,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故有“南都“帝乡”之称,是研究汉文化的圣地之一。两汉后南阳的地位逐渐衰落。作为悠久灿烂文化的遗留,南阳有众多的名胜古迹:武侯祠、医圣祠、汉画馆、内乡县衙、张衡墓、彭雪枫纪念馆等等。其中南阳府衙、内乡县衙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两级衙门。 南阳位于马蹄形的南阳盆地上,白河绕城而过,形成一处风景优美的白河游览区;东北部独山耸立,更成为别具一格的独山风景区;丹江口水库风景优美,以亚洲第一大水库和南水北调的渠首源头为世人关注;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通过国家评审;叶家大庄桐柏英雄纪念馆列入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大面积恐龙蛋化石群轰动世界;淅川县境内楚始都丹阳春秋墓群出土的稀世珍宝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长城之父”的楚长城遗址引人关注。山山水水,古老而神秘,南阳及其周遭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南阳发展成为旅游型的现代化城市提供了条件。 南阳以玉雕业而闻名海内外,是我国三大玉器加工基地之一,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南阳独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素有“东方翡翠”之称。每年10月都会有一场玉雕节在南阳举办,吸引海内外的商贾和游客。 南阳交通便利,通讯畅达。 南阳地处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优越地理位置。焦枝铁路纵贯南北,宁西铁路横穿东西,许平南、南襄、信南、宛坪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南阳机场是全省三大航空港之一,国家东西、南北通讯光缆干线在南阳交汇。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东部产业的梯次转移,南阳作为开拓西部市场的桥头堡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接受地这一区位优势将会进一步凸现。 南阳的现状 南阳中心城区现有人口80余万,建成区面积90平方公里。城市的商业圈主要位于市区的中心地带,中心广场,人民路和新华路的天桥,广场南街和梅溪北路,是商业区的主要所在地。而专业市场都分布在市区内,是交通堵塞和噪音污染的罪魁祸首, 而专业市场郊区化是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大趋势。 南阳市内古建筑大多已经拆除,只余下少部分作为旅游景点保存了下来。现有建筑多为新建。南阳市区的建筑多为十层以下的楼房,近年来高层建筑不断增多,大多分布在白河两岸和市区东部的独山大道附近。住宅区则呈现出“逐水而居”,“逐校而居”的趋势。中心城区的白河游览区拥有万亩水面,形成北方内陆城市少有的水城、绿城景观。白河是南阳的母亲河,南阳人的生活也离不开白河的滋润。同大多数城市居民一样,南阳市民也注重娱乐和休闲。而白河沿岸优美的风景以及静谧的环境使得它成为休闲娱乐的首选去处。小公园,长椅,露天台球,咖啡屋,游乐场,处处透着闲适和浪漫。不一样的是,南阳有豫剧,有曲剧,有各种的地方戏,每到周六周日,沿河的小公园里都会聚集很多热爱戏曲的南阳人,如果遇上行家献艺,那可是能一饱耳福的。 南阳的未来规划方向 据有关资料了解,城市发展目标为:规划期内抓住“中部崛起”的政策机遇,构建区域合作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