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

人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
人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

人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

一、培养基的选择与接种

培养基主要的作用是为培养的细胞提供营养,以让其更好的生长。其基本成分有双抗(青霉素和链霉素)、水、PHA、小牛血清、酚红等。小牛血清和植物血凝素偏高或偏低,以及PH值均会影响染色体的分裂。反复冻融的培养基对培养的效果也不好,一因PHA随着不断的解冻其效价也不断降低,二是因为含有细胞DNA生长必须的氨基酸,而此氨基酸会随不断的解冻而消失。培养基颜色改变及浑浊均不能再用。

接种血液时,视不同年龄群的人而异。小孩或者新生儿接种量比成人少,因为小孩和新生儿的白细胞比成人的高很多。血液太少,细胞稀薄并且生长速度减慢;血液太多,会造成培养细胞生长时营养成分不够,影响细胞的生长状态。

二、秋水仙素

其作用是阻断纺锤体拉向两级,使正在分裂的细胞停留在分裂中期,以便获得大量中期的分裂相以分析染色体之用。使用秋水仙素时应注意使用时间、作用时间、浓度、量等。一般而言,在收获细胞前1.5-2h加入。加入过多,染色体太短;反之,染色体瘦长或无中期分裂相。

三、低渗

这是染色体制备中关键的环节,目的是使淋巴细胞吸收水分而膨胀和中期染色体分散铺展。低渗效果与处理的时间、低渗的温度,低渗时吹打混匀细胞的力度有关。一般用

0.075mol/L的KCL。低渗时间不够,染色体分散不好,细胞粘连,呈团状;低渗时间过长,可是细胞破碎,染色体丢失,甚至会因染色体胀大得过分和使其形态结构模糊不清,变得难以消化及染色。一般加入8毫升,于37度水浴箱中低渗20-30min为好。

四、固定

为了维持染色体的固有形态。固定液可使细胞脱水,蛋白变性而使染色体粗大适中。注意:固定液需要现配现用,因为固定液所含的水分与固定效果有关。吹打细胞时,要注意用力,以免细胞丢失过多,因为低渗后的细胞很脆弱。

五、滴片

先制成细胞悬液,浓度适中,随个人喜好。但不因太浓,因其会使染色体分散程度受限。也不宜太淡,以免滴片时细胞分裂相稀少。一定要注意好温度、湿度的关系,这是要点。一般制片两张,然后置于75摄氏度烤箱中烘烤3h。

实验十人类染色体g显带技术及g带核型分析

实验十人类染色体G显带技术及G带核型分析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染色体G带标本的制备技术。 2、了解人类染色体的G显带的带型特征。 实验用品 1、材料:常规方法制备的中期人类染色体标本(标本片龄不超过30天为宜)。 2、器材: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烤箱、恒温水浴箱、冰箱、染色缸、小镊子、玻片架、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 3、试剂:%胰蛋白酶溶液、%EDTA溶液、胰蛋白酶一EDTA混合液、%生理盐水、蒸馏水、Giemsa原液、Giemsa稀释液、1/15mol /L磷酸缓冲液。 实验原理 人们将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以及用不同的染料处理染色体标本后,使每条染色体上出现明暗相间,或深浅不同带纹的技术称为显带技术(banding technique)。本世纪70年代以来,显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且在众多的显带技术中(Q带、G带、C带、R带、T带),G带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带型。因为它主要是被Giemsa染料染色后而显带,故称之为G显带技术,其所显示的带纹分布在整个染色体上。 研究发现,人染色体标本经胰蛋白酶、Na0H、柠檬酸盐或尿素等试剂处理后,再用Giemsa 染色,可使每条染色体上显示出深浅交替的横纹,这就是染色体的G带。每条染色体都有其较为恒定的带纹特征,所以G显带后,可以较为准确的识别每条染色体,并可发现染色体上较细微的结构畸变。关于G显带的机理目前有多种说法,例如,Lee等(1973)认为染色体上与DNA结合疏松的组蛋白易被胰蛋白酶分解掉,染色后这些区段成为浅带,而那些组蛋白和DNA结合牢固的区段可被染成深带。有人认为,染色体显带现象是染色体本身存在着带的结构。比如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未染色的染色体时,就能直接观察到带的存在。用特殊方法处理后,再用染料染色,则带更加清楚,随显带方法不同,显出来的带特点也不一样,说明带的出现又与染料特异结合有关。一般认为,易着色的阳性带为含有AT多的染色体节段,相反,含GC多的染色体段则不易着色。总的来说,G显带的机理还未搞清。 内容与方法 一、人类染色体G显带标本制备 1、胰蛋白酶法 ①将常规制备的人染色体玻片标本(未染色的白片)置70℃烤箱中处理2小时,然后转入37℃培养箱中备用,一般在第3~7天进行显带。 ②取%的胰蛋白酶原液加生理盐水至50ml,配成%的工作液并用NaHCO3调pH值至7左右。 ③将配好的胰蛋白酶工作液放入37℃水浴箱中预热。 ④将玻片标本浸入胰蛋白酶中,不断摆动使胰蛋白酶的作用均匀,处理1~2分钟(精确的时间自行摸索)。 ⑤立即取出玻片,放入生理盐水中漂洗两次。 ⑥染色。将标本浸入37℃预温的Giemsa染液(1:10的Giemsa原液和的磷酸缓冲液)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及G带观察及核型分析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分子医学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 实验名称: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G 带观察及核型分析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及原理 三、实验结果 二、操作步骤 四、讨论分析 一、 实验目的及原理 熟悉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方法。 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标本培养和制备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验掌握G带标本制备的基本方法,学会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G 带分裂相。 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染色体的结构不同,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呈现细长的丝状结构,分散于细胞核中,且交织成网状,难以识别其数目和每个染色体特有的结构;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凝缩形成短的棒状结构,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所以一般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 在人类遗传分析中,普遍采用外周血培养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几乎都处在G1期或G0期,因而外周血细胞中是没有分裂相的。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ytohaemagglutinin, PHA) ,可以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变为淋巴母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再通过秋水仙素处理,将细胞阻断在有丝分离中期。再通过离心、低渗、固定和滴片,就可以获得大量有丝分裂相。最后通过染色就可以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本方法已为临床医学、病毒学、药理学、遗传毒理学等方面广泛应用。 有许多显示G带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将已经过老化的染色体制片放到37℃胰酶中进行处理,然后用Giemsa 染色。胰酶可以从染色体上抽取蛋白特定的组成部分。通过胰酶处理使G带区的疏水蛋白被除去或使它们构型变为更疏水状态。由此可见在G带区中抽取的蛋白往往是疏水蛋白。 关于显带机理有多种论点,总的来说,还不能完全解释显带的机理问题。 二、操作步骤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

染色体标本的制作及组型观察

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及组型观察 【实验目的】 1. 掌握染色体标本制作的基本方法; 2. 认识不同生物的染色体的状态,学会做染色体组型图。 【制作染色体标本的意义】 了解染色体的特征(形态、大小、数目)一一绘制染色体组型图 【染色体组型图的应用】 ①生物学方面:根据染色体特征鉴别生物及种类:兔44条;小鼠40条;大鼠42条; 鸡78条;猫38条;狗78条;人46条;马64条 ②临床医学方面:主要用于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研究: 十21三体综合症:是21对常染色体多一条,此种人“先天愚型”,或称“伸舌样白痴” J卵巢退化症:45 XO,外貌表现为女性,卵巢发育不全或无, 1.5米以下,不能生育。 .睾丸退化症:47 XXY,外貌为男性,比一般男性高,睾丸发育不全,有女性样乳房, 智力低下或超常,不能生育,发声尖高。 因此,染色组型实验广泛应用于胎儿遗传性疾病早期诊断中(抽羊水做组型) 【染色体标本制作的原理】 ------------------ 选择活跃的组织:胸腺,骨髓,睾丸,小肠“ 细胞具有旺盛尸 _________________ 的分裂能力卞 制作染色体标彳J施加药物使细胞分裂:PHA 本的先决条件 设法得到大量的分裂中期细胞:秋水仙素 1. PHA促进细胞分裂,使淋巴细胞返幼,变成淋巴母细胞。 2. 秋水仙素:破坏微管装配,使纺锤体不能形成,使大量细胞停在分裂中期。 3. 空气干燥:使细胞与染色体展开。 4. 低渗作用:水进入细胞内,细胞内容空间变大,染色体间的距离变大,易于染色体分散开。 5. 固定:用Camoy s solution,作用使蛋白变性,对染色体内的组蛋白讲,变形后硬度增力口,保持了染 色体的“即时形态”对细胞膜蛋白讲,变性使细胞膜硬度增强,形成屏障作用,防止了细胞内物质外溢 和丢失。 【实验用品】

染色体标本的制作及组型观察

染色体标本的制作及组型 观察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及组型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染色体标本制作的基本方法; 2.认识不同生物的染色体的状态,学会做染色体组型图。 【制作染色体标本的意义】 了解染色体的特征(形态、大小、数目)——绘制染色体组型图 【染色体组型图的应用】 ①生物学方面:根据染色体特征鉴别生物及种类:兔44条;小鼠40条;大 鼠42条;鸡78条;猫38条;狗78条;人46条;马64条 ②临床医学方面:主要用于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研究: 21三体综合症:是21对常染色体多一条,此种人“先天愚型”,或称“伸舌样白痴” 卵巢退化症:45 XO,外貌表现为女性,卵巢发育不全或无,米以下,不能生育。 睾丸退化症:47 XXY ,外貌为男性,比一般男性高,睾丸发育不全,有女性样乳房,智力低下或超常,不能生育,发声尖高。 因此,染色组型实验广泛应用于胎儿遗传性疾病早期诊断中(抽羊水做组型) 【染色体标本制作的原理】 施加药物使细胞分裂:PHA

设法得到大量的分裂中期细胞:秋水仙素 1.PHA:促进细胞分裂,使淋巴细胞返幼,变成淋巴母细胞。 2.秋水仙素:破坏微管装配,使纺锤体不能形成,使大量细胞停在分裂中期。 3.空气干燥:使细胞与染色体展开。 4.低渗作用:水进入细胞内,细胞内容空间变大,染色体间的距离变大,易于染色体分散开。 5.固定:用Camoy’s solution,作用使蛋白变性,对染色体内的组蛋白讲,变形后硬度增加,保 持了染色体的“即时形态”对细胞膜蛋白讲,变性使细胞膜硬度增强,形成屏障作用,防止了细胞内物质外溢和丢失。 【实验用品】 1.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手术剪、解剖盘、胶头滴管、 离心管、离心机、小烧杯、冰箱、酒精灯、小烧杯 2.实验药品:蒸馏水、% NaCl溶液、% KCl溶液,固定液(甲醇:冰醋酸 =3:1)、秋水仙素 3.实验材料:小鼠 【实验步骤】 1.取雄性小鼠,以每克体重4微克注射秋水仙素(约1mL),14-16h后,用断头法处死小鼠,取 出睾丸用生理盐水(% NaCl溶液)洗去血污,置于解剖盘中。 2.将睾丸放入装有1mL % KCl溶液的小烧杯中剪碎(液体呈乳白色)。 3.用铜网过滤到刻度离心管中,再加% KCl溶液至4mL。 4.37℃静置30mins,进行低渗处理。 5.以800-1000r/min离心8分钟。 6.弃上清液,加入2mL甲醇·冰醋酸固定液。用吸管至管底吹气,轻轻打散细胞,固定8mins。 7.再以800-1000r/min离心8分钟。 8.弃上清液,加入1mL甲醇·冰醋酸固定液,再制成细胞悬液,固定5mins。 9.取去洁净的低温预冷载片,距载片10-15cm的高度滴下2-3滴细胞悬液,从载片一边向另一边轻 轻吹气,并同时轻轻敲打载片,以使细胞均匀分布和促使染色体展开。 10.用滤纸擦去载片上的多余液体,空气干燥或文火干燥。 11.用染液染色20——30分钟,细水冲洗玻片背面,去除多余染液,气干。 12.镜检:低倍镜下寻找分散良好,染色适中的分裂相,高倍镜或油镜下观察染色体形态并计数。【实验结果】 精子头部 精子鞭毛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未破碎的细胞

实验五 人类染色体标本制备

实验五人类染色体标本制备 【目的要求】 1.熟悉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的原理。 2 3 【实验原理】 人类间期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染色质,在细胞进入分裂期时,经逐级螺旋形成染色体。 在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达到最大程度的凝集,表现为短而粗的典型结构。人外周血的有形 成分中,只有白细胞有核,而白细胞中只有淋巴细胞(主要是小淋巴细胞)具有潜在的细胞分 裂能力。 培养液中加入有丝分裂刺激剂植物血凝素(PHA)可使处于G0期、具有潜在分裂能力的淋 巴细胞转化为具有分裂能力的淋巴母细胞,并进入旺盛的有丝分裂周期;加入纺锤体抑制剂 秋水仙素可使处于分裂过程的淋巴细胞停滞在分裂中期,在收获细胞时,用低渗剂0.075 mol/L KCl对细胞进行低渗处理,可使胞膜胀破,染色体均匀分散;经离心、固定、制片等 过程,最终可获得便于观察分析的染色体标本。 制备的染色体标本片,不经特殊处理,直接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识别,并进行核型分 析的过程称为染色体非显带核型分析。 【实验用品】 (一) 材料:人外周静脉血。 (二) 器材:吸管、刻度离心管、量筒、5ml注射器、6号针头、台式离心机、试管架、 冷藏载玻片(一端磨砂)、铅笔、酒精灯、超净工作台、恒温水浴箱、载玻片、止血带、酒 精棉球、显微镜、废液缸。 (三)试剂 1. RPMI1640培养液 (1) RPMI1640:RPMI1640固体培养基10.4 g,溶于1000 ml双蒸水中,抽滤除菌。 (2) RPMI1640培养液:每100 ml RPMI1640培养液中含RPMI 1640 80 ml、灭活的小牛血 清20 ml、PHA 50 mg、青霉素(终浓度100 U/ml)、链霉素10000 μg (终浓度100 μg /ml), 15磅、20min高压灭菌的NaHCO3调pH至7.2~7.4,分装20小瓶,每瓶5 ml。 (3) 配制方法 配制过程所需的玻璃器具先用浅水洗刷干净,烘干,放入清洁液中浸泡2 d,取出后用自来水冲洗15次,蒸馏水冲洗3次,双蒸水冲洗1次,烤干后包装,15磅20 min高压灭菌。 新瓶塞等橡胶类制品用水洗刷后,用0.5mol/L NaOH煮沸20min,自来水冲洗;用0.5mol/L HCl煮沸20 min,自来水冲洗,蒸馏水冲洗,在双蒸水中浸泡24h;浸泡后取出晾干,包装后高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实验方案_百度文库.

第四大组实验方案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染色体组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 2.掌握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标本制备。 3.学会对人类染色体的组型分析。 二、实验原理 所谓外周血培养即是将外周血接种在适当的培养物中加入适量的秋水仙素,使纺锤体微管解聚,这样细胞停留在中期,可以获得大量的分裂细胞。经过短期的培养后,用低渗盐溶液(一般是0.075mol/L的KCl)处理细胞,使细胞胀大而不破裂使最后的子染色体充分散开,滴片后再以空气干燥法制片,可获得质量较好的染色体标本。人类外周血细胞几乎都处于G0期和G1期,一般情况不分裂,但在离体培养中,经PHA(植物血球凝集素)刺激后,可转变成可分裂的转化细胞。 核型是指一个细胞内的整套染色体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所构成的图像。通常是将显微摄影得到的染色体照片剪贴而成。正常的核型能代表个体的核型。组型是以模式图的方式表示,它是通过多许多细胞染色体的测量取其平均值制成的,是理想的、模式化的染色体组成,代表一物种染色体组型的特征。 染色体的特征以中期最为显著,所以一般都都分析中期分裂相,根据染色体着丝粒位置的不同,可将染色体分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 对任何一个染色体的基本形态,重要参数有3个: 1.相对长度,指单个染色体长度与包括X与Y染色体在内的单倍染色体总长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2.臂指数,指长臂同短臂的比率。按Levan(1964)的划分标准,臂指数在1.0~1.7之间的称中部着丝粒染色体;臂指数在1.7~ 3.0之间称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臂指数在3.0~7.0之间称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臂指数在大于7.0者称端部着丝粒染色体 3.着丝粒指数,指短臂占该染色体长度的比,用百分率表示。他决定着丝粒饿相对位置。按Levan(1964)的划分标准,着丝粒指数在50%~37.5%之间称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指数在 37.5%~25.0%之间称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指数在25.0%~12.5%之间称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指数在12.5%~0.0%之间者称端部着丝粒染色体。 正常人类染色体的数目为46条(23对,1960年的Denver会议和1963年的London会议制定了统一的人类染色体命名体制:按照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和着丝粒指数,将常染色体(22对)按大小用阿拉伯数字标记,顺次排列为1~22

小白鼠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染色与观察

小白鼠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染色与观察 姓名:学号:实验时间: 1.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基本制作过程和Giemsa染色法,了解各操作步骤的原理。(2)了解常用实验动物染色体的数目及特点。 (3)认识不同生物染色体的特征。 2.实验原理 凡处于活跃增殖状态或者经过各种处理,任何动物组织的细胞都可进入分裂时期,均可用于染色体分析。在正常动物体内,精巢和骨髓均为是活跃分裂的组织。给动物注射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即可使许多处于分裂的细胞停滞于中期,然后采用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即可得到大量可分析的染色体标本。本方法简便、可靠,不需要经体外培养和无菌操作,易于推广。骨髓细胞是用于动物细胞遗传学研究很好的材料。但在取材方面,精巢又比骨髓要简易一些,故本实验选用小鼠的精巢为实验材料。 对于小鼠精巢染色体标本的制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点:①用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破坏纺锤丝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滞在中期, 使中期染色体停留在赤道面处;②用低渗法使细胞膨胀, 以至于在滴片时细胞胀破, 使细胞的染色体铺展到载玻片上;③空气干燥法可使细胞的染色体在载片上展平,经Giemsa染色后便可观察到染色体的显微图象。 Giemsa染色是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适用于多种细胞和染色体染色。主要用Giemsa染液可以将细胞核染成紫红色或蓝紫色,胞浆染成粉红色,在光镜下呈现出清晰的细胞及染色体图像。3.实验材料和用品 (1)材料:小白鼠 (2)试剂:秋水仙素、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0.3%KCl低渗溶液、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Giemsa染液 (3)器材:解剖盘、解剖镊、解剖剪、小烧杯(×2)、吸管、玻璃刻度离心管、恒温水浴锅、离心机、铜网、预冷载玻片、记号笔、普通光学显微镜、玻璃等 4.实验步骤 (1)小白鼠染色体标本制作 ①取雄性小鼠以每克体重4μg注射秋水仙素,经14~16小时后,断头法杀死小鼠,取出睾丸用生理盐水(0.9%的NaCl)洗去血污。 ②放入装有1ml 0.3%KCl液的小烧杯中剪碎至呈乳白色。 ③用铜网过滤到刻度离心管中,再加0.3%KCl液至4ml。 ④37℃静置30分钟,进行低渗处理。 ⑤以800~1000转/分离心8分钟。 ⑥弃上清液,加入2ml甲醇·冰醋酸固定液(3:1),并用吸管至管底吹气,轻轻打散细胞,固定8分钟。 ⑦再以800~1000转/分离心8分钟。 ⑧弃上清液,加1ml固定液,再制成细胞悬液,固定5分钟。 ⑨取洁净的低温预冷载片,距载片10~15cm高度滴下2~3滴细胞悬液,从载片一边向另一边轻轻吹气,并同时轻轻敲打载片,以使细胞均匀分布和促使染色体展开。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染色体组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掌握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标本制备。 2、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G-带的显示方法及人类染色体G-带在染色体识别中的意义。 3、熟悉人类染色体的镜下检查和核型分析方法。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G带的特征及其 识别。 二、实验原理 所谓外周血培养即是将外周血接种在适当的培培养物中加入适量的秋水仙素,使纺锤体微管解聚,这样细胞停留在中期,可以获得大量的分裂细胞。用低渗盐溶液(一般是0.075mol/L的KCl)处理,使其中的红细胞及分裂相细胞膜和一部分细胞质除去,最后以气干法制片,可获得较好的染色体养基中进行培养。人类外周血细胞本来是终末分化细胞,一般没有分裂能力,但经PHA(植物血球凝集素)或ConA等药物刺激后,转变成可分裂的转化细胞。 染色体显带是将染色体标本经过一定程序处理,并用特定染料染色,使染色体沿其长轴显现明暗或深浅相间的横行带纹――染色体带,这种技术,称为染色体显带技术。通过显带,人们可以准确地识别每一条染色体及染色体上的各个区段,并可发现染色体上较细微的结构变化。 在所有的显带技术中,G显带(G banding)是最常见的显带技术,它是将染色体标本用碱、胰蛋白酶或其它盐溶液处理后,再用Giemsa染液染色,在普通显微镜下,可见深浅相间的带纹,称G带(G band)。G显带方法简便,带纹清晰,染色体标本可以长期保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染色体病的诊断和研究。 正常人类染色体的数目为46条(23对),1960年的Denver会议和1963年的London会议制定了统一的人类染色体命名体制:按照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和着丝粒指数,将常染色体(22对)按大小用阿拉伯数字标记,顺次排列为1~22号,性染色体用X和Y标记;并按染色体大小和着丝粒位置,把人类染色体分为七个组,用大写字母A~G表示。 染色体经显带处理后,每条染色体都显示出其特定的带纹特征(见下表)。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准确地识别每条染色体,检出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畸变。 表1 人染色体组型及其特征

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项目简介

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项目简介 临床应用:用于染色体遗传病的诊断、不孕不育、先天畸形、智障诊断、胚胎植前筛选等。 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 我国,人口中有20-25%的人患有各种遗传病,其中由染色体病导致的有近1400多万人。染色体病主要表现为不孕、不育、反复性或自发流产、死胎、生育异常儿、闭经、智力发育不全或智力低下、多发畸形等。然而,染色体病至今没有特殊、有效的疗法,主要在于预防和早期干预,所以做染色体检查,对于遗传咨询、降低出生缺陷、正确的生育指导及提高人口素质均具有重要意义。 适检人群 1.不明原因的生长、发育迟缓,异常面容,多发畸形,身材矮小,两性畸形和智力发育迟缓的病人。 2.不明原因死产和新生儿死亡。10%是由于染色体异常导致。 3.具有原发性闭经或不明原因的继发性闭经的女性。 4.原发性不育或习惯性流产的夫妇。约3%~6%的原发性不育或习惯性流产的夫妇,其中一方存在染色体异常。 5.一级亲属中携带已知的或者可疑的染色体异常。 6.肿瘤。几乎所有的肿瘤都与一条或多条染色体异常相关,肿瘤组织的染色体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 7.高龄妊娠。孕妇年龄大于30~35岁时,其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明显增加,因此应对高龄孕妇的胎儿常规进行染色体分析。 标本采集要求 1.采集要求:无菌采静脉血3ml,使抗凝剂与静脉血充分混匀,防止凝固,等待本中心配送人员收取,应在室温4~25℃保存。采样和送检过程要严格无菌操作,严防溶血、凝血。 2.化疗期间病人和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病人需停药半个月后采血。 3所有样本应在保质期内及时送检(保存24小时)。过了保质期样本不能保证培养效果。或通知临床重新抽血送检。 4.如有大量饮酒或有酗酒习惯,采血期间尽量避免。 临床项目收费标准

人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

人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 一、培养基的选择与接种 培养基主要的作用是为培养的细胞提供营养,以让其更好的生长。其基本成分有双抗(青霉素和链霉素)、水、PHA、小牛血清、酚红等。小牛血清和植物血凝素偏高或偏低,以及PH值均会影响染色体的分裂。反复冻融的培养基对培养的效果也不好,一因PHA随着不断的解冻其效价也不断降低,二是因为含有细胞DNA生长必须的氨基酸,而此氨基酸会随不断的解冻而消失。培养基颜色改变及浑浊均不能再用。 接种血液时,视不同年龄群的人而异。小孩或者新生儿接种量比成人少,因为小孩和新生儿的白细胞比成人的高很多。血液太少,细胞稀薄并且生长速度减慢;血液太多,会造成培养细胞生长时营养成分不够,影响细胞的生长状态。 二、秋水仙素 其作用是阻断纺锤体拉向两级,使正在分裂的细胞停留在分裂中期,以便获得大量中期的分裂相以分析染色体之用。使用秋水仙素时应注意使用时间、作用时间、浓度、量等。一般而言,在收获细胞前1.5-2h加入。加入过多,染色体太短;反之,染色体瘦长或无中期分裂相。 三、低渗 这是染色体制备中关键的环节,目的是使淋巴细胞吸收水分而膨胀和中期染色体分散铺展。低渗效果与处理的时间、低渗的温度,低渗时吹打混匀细胞的力度有关。一般用 0.075mol/L的KCL。低渗时间不够,染色体分散不好,细胞粘连,呈团状;低渗时间过长,可是细胞破碎,染色体丢失,甚至会因染色体胀大得过分和使其形态结构模糊不清,变得难以消化及染色。一般加入8毫升,于37度水浴箱中低渗20-30min为好。 四、固定 为了维持染色体的固有形态。固定液可使细胞脱水,蛋白变性而使染色体粗大适中。注意:固定液需要现配现用,因为固定液所含的水分与固定效果有关。吹打细胞时,要注意用力,以免细胞丢失过多,因为低渗后的细胞很脆弱。 五、滴片 先制成细胞悬液,浓度适中,随个人喜好。但不因太浓,因其会使染色体分散程度受限。也不宜太淡,以免滴片时细胞分裂相稀少。一定要注意好温度、湿度的关系,这是要点。一般制片两张,然后置于75摄氏度烤箱中烘烤3h。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与分析技术规范

外周血染色体制备与分析技术规范 原理: 在正常情况下,人外周血中是没有分裂相的,只有在异常情况下才能发现。植物血球凝集素(PHA)是人类淋巴细胞有丝分裂的刺激剂,在PHA作用下,原处于Go期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进而进行有丝分裂。利用PHA这一特性,淋巴细胞经过含有HPA培养液培养,在体外便可获得丰富的含有丝分裂的生长活跃的细胞群体,终止分裂中期的淋巴细胞,例可得到所需的人体染色体图形。具有用血量少、操作简单等优点。 1、实验材料 2.5%碘酒、75%酒精、无菌棉签或棉球、镊子、吸管、培养瓶、培养液(PRMI 1640、M199)、小牛血清、秋水仙素、KCL、甲醇、冰醋酸、载玻片等。 2、培养液配制 无菌条件下配制培养液,每瓶所含下列试剂: RPMI 1640或199 90% 小牛血清 10% PHA(自制) 0.1ml 3% 肝素 10u/ml 2% 双抗 100u/ml(选择) 分装于10ml培养瓶内,每瓶5ml培养液,封口置冷藏柜备用。

3、植物油凝素的制备 植物血凝素也称为植物凝集素(PHA),可自制也可购自商品。自制的方法常用生理盐水提取法。 (A)干品制备法 (1)选广东鸡子豆10g,用蒸馏水冲洗,置培养皿内用75%酒精一次性浸洗,倒掉酒精留间隙置37℃。恒温箱内24-48小时; (2)在无菌条件下研碎鸡子豆,加生理盐水30ml,摇匀后放入4℃冰箱24小时,第二天再加生理盐水70ml,再置4℃冰箱内24小时。每8-12小时摇荡一次。(也可一次性加100ml生理盐水); (3)无菌条件下移入10-50ml离心管内,3000-4000rpm30分钟。在无菌箱内把上清液分装于10ml小瓶,置冰箱冷冻层备用; (4)效价:外周血染色体制备每100ml培养基加PHA约2ml。注:若整个过程未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分装时用G5玻砂漏斗除菌即可。(B)鲜品制备法: (1)选择完整无破皮鲜菜豆20g,用75%酒精浸泡10分钟; (2)在净化工作中用无菌盐水或蒸馏水漂洗二次,然后置无菌乳钵中捣成糊状,用100ml无菌盐水浸泡封口; (3)移入4℃冰箱中置24小时,中间摇动数次,次日3000rpm30 分钟,在无菌情况下分装上清液于10ml小瓶内,置冰箱冷冻层备用。(4)效价:正式使用前先用一定量作效价测定,按效价使用。 检查人染色体的数目、结构是否正常。

外周血

外周血染色体培养基 用途:染色体培养是染色体病诊断的必要手段。用外周血作短期培养是常规染色体分析的基本方法。迄今已发现的各种遗传病不下数千种,其中属于染色体异常所致者已达数百种,,已发现的先天性畸形、智力和功能发育不全、流产、死胎、不育以及某些恶性肿瘤的生成与发展都与染色体有关。因此研究染色体的情况显得非常重要。本公司生产的外周血染色体培养基用于细胞培养,是细胞遗传、免疫、放射效应、药物致畸等研究必备的培养基。 检测原理:将肝素抗凝全血或富含白细胞的血浆,接种到含有致有丝分裂原(常用者为植物血凝素,PHA)的细胞培养基中,PHA可刺激细胞DNA的复制,促进有丝分裂。经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加入秋水素碱或秋水仙胺(或长春花碱),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和着丝粒分离,使细胞停止于分裂中期。作用一定时间后,收集细胞;低渗处理,以溶去红细胞并使细胞膨胀,使染色体分散;再经固定、制片、染色,显微镜下分析;必要时再显微摄影、放大、作细致的染色体计数、配对和结构观察。 自身优势:1分裂指数高(每个涂片能找到可供观察的分裂相不少于40个)2染色体形态清晰3质量稳定4配套有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样本处理所必需的产品(1秋水仙素2低渗液3胰蛋白酶4吉姆萨染液5肝素),经国内众多细胞遗传室的应用,反馈信息良好。 使用中注意事项 1加入秋水仙素之前的操作必须保证严格无菌,如污染了杂菌,细胞培养即失败。但加入了秋水仙素以后的步骤,对无菌不作严格要求。因为加了秋水仙素以后再培养4-6小时即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细菌不会大量生长以致于影响到染色体的观察。 2.加秋水仙素后继续处理2-4小时比较合适,如时间太短,标本中可分析的分裂象太少;如时间太长,分裂象虽多,但染色体多半缩得很短,着丝粒开始分离,不利于各染色体的鉴别。 3.收集细胞和低渗处理时,离心速度不宜过高,以免膨胀的细胞受压、破裂,染色体变形和不易打散。 4染色体分散好坏,加固定液固定是关键。一般应换固定液固定三次,中间可吸取少量在显微镜下检查以确定是否满意。 5.如要远距离运送标本,可将全血用无菌手续加到培养基中,保温37℃或常温下运送。如暂时不送亦可置冰箱中保存,但不宜超过12小时,收到标本后应立即置37℃孵育。

实验八 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实验八 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常规压片法制备植物染色体标本。 2、了解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以及染色体的生物学意义。 二、实验原理 染色体是细胞分裂时期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是染色质紧密包装的结果,对染色体的观察在研究生物进化、发育、遗传和异变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常用分生组织如根尖、茎尖和嫩叶做材料。常规压片法仍是当今观察植物染色体常见的方法,其程序包括取材、预处理、固定、解离、染色和压片等步骤,简单易操作,但是染色体易变形、难分散开。 三、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一)仪器、用具:显微镜、剪刀、镊子、刀片、培养皿、滤纸、吸水纸、青霉素瓶、染色缸、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板、酒精灯。 (二)材料:蚕豆(Vicia faba , 2n=2x=12)、黑麦(Secale cereale , 2n=2x=14)、大麦(Hordeum sativum, 2n=2x=14)、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 2n=2x=42)、玉米(Zea mays , 2n=2x=20)、豌豆(Pisum sativum , 2n=2x=14)、洋葱(Aillum cepa ,2n =16)等根尖。 (三)试剂 1、 Carnoy 固定液、1%秋水仙素(或对二氯苯)。 2、苯酚品红染色液。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压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1) 取材:把蚕豆种子预先浸泡12h ,然后转入垫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上面蒙上湿纱布,置25℃温箱中暗培养发根,经过48h 后幼根长至1—2cm 左右,于上午9—11时剪下根尖。 (2) 预处理:将剪下的根尖置于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或0.1%秋水仙素溶液中,浸泡处理2-4 h 。 (3) 固定:用水洗净处理过的根尖,经Carnoy 固定液中固定2-4h ,转入70%乙醇中,4℃保存备用。 (4) 解离:取出根尖,用蒸馏水洗净,放入l M HCl 中60℃解离8-10min ,再用蒸馏水洗净。 (5) 染色:改良苯酚品红 染色5—10min 。 (6) 压片:把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切取分生区部分、加一滴45 %醋酸,盖上盖玻片,用力垂直猛压,盖玻片上放上一滤纸,用铅笔上的橡皮头轻轻敲打盖片,使细胞和染色体分散。 (7)镜检 五、实验结果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以及G带标本制备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分子医学实验指导老师:_ _ 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以及G带标本制备组别:___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原理 1.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 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染色体的结构不同,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呈现细长的丝状结构,分散于细胞核中,且交织成网状,难以识别其数目和每个染色体特有的结构;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凝缩形成短的棒状结构,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所以一般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 在人类遗传分析中,普遍采用外周血培养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几乎都处在G1期或G0期,因而外周血细胞中是没有分裂相的。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ytohaemagglutinin, PHA),可以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变为淋巴母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再通过秋水仙素处理,将细胞阻断在有丝分离中期。再通过离心、低渗、固定和滴片,就可以获得大量有丝分裂相。最后通过染色就可以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 本方法在遗传病的诊断等方面广泛应用。 2.G带标本标本制备 将已经过老化的染色体制片放到37℃胰酶中进行预处理,胰酶可以从染色体上抽取特定的疏水蛋白 然后用Giemsa染色。A-T相对丰富的区域染为深带,G-C相对丰富的区域染为浅带 Giemsa染料是由天青和伊红分子,染色首先取决于二个天青分子同DNA结合,在此基础上它们结合一个伊红分子,其次取决于一个有助于染料沉淀物积累的疏水环境。 二、实验步骤 1. 采血、接种 2. 细胞培养(lymphocytes culture) RPMI1640培养液(含PHA),37℃±0.5℃恒温中培养72小时。 3. 秋水仙素(colchicine)处理 在终止培养前2-3小时,加入秋水仙素。 4. 离心(centrifugation) 以1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留沉淀,并用吸管打匀。 5. 低渗处理(hypotonic treatment) 加8毫升预温(37℃)的0.075M KCl低渗液(hypotonic solution),用吸管打匀使细胞悬浮于低渗液中,37℃水浴箱静止25-30分钟。 6. 预固定(pre-fixation) 低渗后,加新配的固定剂(甲醇︰冰醋酸=3︰1)1毫升,用滴管打匀。 7. 再离心 1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液,留沉淀。 8. 固定(fixation) 加入固定液(甲醇︰冰醋酸= 3︰1)至5ml,将沉淀打匀,固定15分钟。 9. 再离心 1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液,留沉淀。

染色体标本制作和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基本制作过程和Giemsa染色法,了解各操作步骤的原理。 2、了解常用实验动物染色体的数目及特点。 3、认识不同生物染色体的特征,学会做染色体组型图。 【实验材料与用品】 1.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手术剪、解剖盘、胶头滴管、离心管、离心机、 小烧杯、冰箱、酒精灯、小烧杯等 2.材料:小鼠 3. 试剂:蒸馏水、0.9%NaCl溶液、0.3%KCl溶液,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 秋水仙素 【实验原理】 一、制作染色体标本的先决条件 ①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选择活跃的组织,如胸腺、骨髓、睾丸、小肠;或施加药物使 细胞分裂(PHA) ②设法得到大量的分裂中期细胞:利用秋水仙素 二、染色体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是重要的遗传特性之一。制备染色体标本是细胞学最基本的技术之一,优良的染色体制片是进行染色体显带、组型分析、原位杂交等的先决条件。

染色体的制备在原则上可以从所有发生有丝分裂的组织和细胞悬浮液中得到。最常用的途径是从骨髓细胞、血淋巴细胞、、和组织培养的细胞中制备染色体。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从小鼠的睾丸细胞中获取。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在细胞增殖周期中是不断的运动变化的,一般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最典型、最易辨认和区分。因此,制备染色体标本获取的是中期细胞。 染色体特征:数目、长度(绝对长度、相对长度)、着丝粒位置(M/SM/ST/T)、随体与次缢痕的数目大小和位置、带型分析 描述染色体的四个参数: ①相对长度=(每条染色体的长度)/(单倍常染色体之和+X染色体)*100,相对长度可以 用来表示每条染色体的长度。 ②臂指数=(长臂的长度)/(短臂的长度),臂指数可以用来确定臂的长度。 ③着丝粒指数=(断臂长度)/(染色体全长)*100,着丝粒指数可以决定着丝粒的相对位 置。 ④染色体臂数(NF),根据着丝粒的位置来确定。 三、操作原理 小型动物的染色体制片最好最有效的材料就是骨髓组织(由于分裂活动旺盛,睾丸也可)利用睾丸细胞的制片技术虽然需要离心以及细致的操作,但基本程序并不复杂。在小鼠睾丸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旺盛,因此不需要体外培养就可以直接得到分裂中期细胞。通过小鼠睾丸得到染色体比较简便,一般不需要无菌操作。用秋水仙素作为有丝分裂的抑制剂,将其注入到小鼠腹腔中,可以阻止分裂细胞纺锤体的形成。 由于小鼠睾丸细胞分裂活动旺盛,具有高度的分裂能力,本次实验通过前处理、低渗、固定、制片染色等步骤制得染色体标本,可观察到许多处于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以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

人类染色体G显带标本的制备

人类染色体G显带标本的制备 一、原理 常规制备的染色体标本经烤片后,用热碱、各种蛋白酶、尿素、去垢剂或其它溶液等预处理再以Giemsa 染色,在油镜下可看到染色体两臂显示出着色深浅不同的横纹。最常用的是胰蛋白酶法。 可能的机理是:G带区含有较丰富的A-T 对,在间期核呈固缩状态,而且是DNA晚复制区之一。Giemsa染料在G带区是与DNA结合,而且与结合DNA的染色质非组蛋白有关。Giemsa染料是噻嗪--曙红染料,染色体的着色有赖于在原位形成噻嗪--曙红(2∶1)的沉淀物。着色首先取决于二个噻嗪分子同DNA结合,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一个曙红分子,其次取决于一个疏水环境,以利于染料沉淀而着色。通过胰酶的显带预处理可除去阴性G带区的疏水蛋白,或使它们的结构变成更亲水状态。由此可知,在G显带中抽取的蛋白往往是疏水的,且主要来自阴性G带区。 二、试剂及器材 (一)试剂:胰蛋白酶、0.4%酚红、5% NaHCO3、Giemsa原液、pH7.4磷酸盐缓冲液,0.85%生理盐水 (二)器材:37℃恒温水浴箱、染色缸、刻度吸管、滴头 三、实验步骤 1、取胰酶25mg,溶解于盛有50 ml0.85%生理盐水的染色缸中,置37℃恒温水浴箱中,加入0.4%酚红2滴,混匀,以5% NaHCO3调节pH为6.6-7.0。 2、待胰酶液温度升至37℃后,将染色体标本片(37℃烘箱烤片3-7天)放入胰酶液中,并轻轻摆动,3-7秒后取出,立即自来水冲洗。 3、染色: pH7.4磷酸盐缓冲液 4.5 ml Giemsa原液0.5 ml 染色8-10分钟。 自来水冲洗,空气干燥,镜检。 四、注意事项 1、良好的培养效果为,标本片上中期分裂相要多,且染色体分散要好。 2、染色体长度应能适应显带分析技术的要求。 3、G显带成败之关键取决于胰酶液的浓度和处理时间之搭配。 五、实验结果 低倍镜下可看到中期分裂相,进而转至高倍镜及油镜下观察,可见23对染色体较为饱满,分布均匀,着色较好,沿染色体长轴可显出深浅不同的G带横纹。

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 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 【实验题目】 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基本制作过程和Giemsa染色法,了解各操作步骤的原理。 2、了解常用实验动物染色体的数目及特点。 3、认识不同生物染色体的特征,学会做染色体组型图。 【实验材料与用品】 1. 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手术剪、解剖盘、胶头滴管、离心管、离心机、 小烧杯、冰箱、酒精灯、小烧杯等 2. 材料:小鼠 3. 试剂:蒸馏水、0.9% NaCl溶液、0.3% KCl溶液,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 秋水仙素 【实验原理】 一、制作染色体标本的先决条件 ①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选择活跃的组织,如胸腺、骨髓、睾丸、小肠;或施加药物使 细胞分裂(PHA) ②设法得到大量的分裂中期细胞:利用秋水仙素 二、染色体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是重要的遗传特性之一。制备染色体标本是细胞学最基本的技术之一,优良的染色体制片是进行染色体显带、组型分析、原位杂交等的先决条件。 染色体的制备在原则上可以从所有发生有丝分裂的组织和细胞悬浮液中得到。最常用的途径是从骨髓细胞、血淋巴细胞、、和组织培养的细胞中制备染色体。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 从小鼠的睾丸细胞中获取。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在细胞增殖周期中是不断的运动变化的,一般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最典型、最易辨认和区分。因此,制备染色体标本获取的是中期细胞。 染色体特征:数目、长度(绝对长度、相对长度)、着丝粒位置(M/SM/ST/T)、随体与次缢痕的数目大小和位置、带型分析 描述染色体的四个参数: ①相对长度=(每条染色体的长度)/(单倍常染色体之和+X染色体)*100,相对长度可以 用来表示每条染色体的长度。 ②臂指数=(长臂的长度)/(短臂的长度),臂指数可以用来确定臂的长度。 ③着丝粒指数=(断臂长度)/(染色体全长)*100,着丝粒指数可以决定着丝粒的相对位 置。 ④染色体臂数(NF),根据着丝粒的位置来确定。 三、操作原理 小型动物的染色体制片最好最有效的材料就是骨髓组织(由于分裂活动旺盛,睾丸也可)利用睾丸细胞的制片技术虽然需要离心以及细致的操作,但基本程序并不复杂。在小鼠睾丸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旺盛,因此不需要体外培养就可以直接得到分裂中期细胞。通过小鼠睾丸得到染色体比较简便,一般不需要无菌操作。用秋水仙素作为有丝分裂的抑制剂,将其注入到小鼠腹腔中,可以阻止分裂细胞纺锤体的形成。 由于小鼠睾丸细胞分裂活动旺盛,具有高度的分裂能力,本次实验通过前处理、低渗、固定、制片染色等步骤制得染色体标本,可观察到许多处于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以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 Giemsa染色法的染色结果:细胞核染成紫红色、细胞质和核仁染成蓝紫色 四、制作染色体标本的意义 了解染色体的特征(形态、大小、数目)——绘制染色体组型图 染色体组型:把真核动物一个体细胞各染色体按长度、形状、着丝粒位置排列成一定顺序。 染色体核型:某一物种特有的一组或一套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外周血染色体制备及分析

外周血染色体制备及分析 原理: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在植物凝集素(PHA)的刺激下,能转变为具有分裂能力的母细胞。外周血细胞经过含有PHA的培养液培养72小时后,再经过秋水仙素的处理,低渗和固定就可获得大量有丝分裂细胞,用空气干燥法制片,胰酶处理,吉姆萨染料显带,便能制备供显微镜分析的染色体标本。由于整个培养过程操作比较繁琐,许多操作步骤对结果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接种的血量,培养基的质量,培养的时间和温度,秋水仙素加入的时间和浓度、低渗的时间,预固定、固定的时间以至制片时的温度和湿度等.本实验室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对培养的每个步骤都实行严格的标准化操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一、试剂准备 1、0.2%的肝素溶液 2、0.0005%秋水酰胺溶液(黑色纸包裹避光置4℃冰箱保存) 3、0.075mol/Ll氯化钾溶液 4、3:1甲醇冰醋酸溶液(固定液,临用前配制) 5、10%Giemsa染色液(将Giemsa原液临用前用PH7.4的磷酸缓冲液即PBS新鲜配制) 二、采血与培养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基(RPMI1640)室温复融,并标记姓名、编号,每例标本接种2瓶,肝素湿润的无菌注射器采取静脉血1-2ml,于每瓶接种0.3-0.5ml。置37℃培养箱内培养72小时。每日早晚定时摇匀培养物1次。收获细胞前2小时,用5号针头加入10ug/ml 秋水仙素2-3滴,(培养基中秋水仙素的最终浓度为0.1ug/ml左右)。摇匀后继续培养 2小时。 三、收获细胞 培养箱中取出培养瓶:将培养的细胞移入10ml刻度离心管中,标记姓名、编号,以1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后弃上清。 1低渗处理:向离心管中加入6-8ml事先预温(37℃)的0.075mol/L Kcl低渗液,用吸管轻轻吹打,使细胞均匀悬浮于低渗液中,放回37℃恒温水浴箱(或培养箱)中,静置15-20min,使白细胞膨胀,染色体分散、红细胞解体。 2、预固定:向离心管中加入固定液(甲醇:冰乙酸3:1)1ml,轻轻混匀。 3、离心以1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 4、固定:吸去上清液,留下沉淀物。沿离心管壁加入新配固定液6-8ml,混匀,室温放置30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