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频谱战作战样式初探

电磁频谱战作战样式初探
电磁频谱战作战样式初探

?技术省沿?航天电子对抗2017年第5期

电磁频谱战作战样式初探

张余,柳永祥,张涛,陈勇

(国防科技大学第六十三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7)

摘要:针对目前热议的电磁频谱战概念能力开发问题,在分析对比国内外电磁频谱战概 念内涵基础上,给出了电磁频谱战定义。研究了电磁频谱战主要活动,给出了电磁频谱战作战

样式,为电磁频谱战能力开发提供指导。

关键词:电磁频谱战;作战样式;低功率;零功率;机动式;认知化

中图分类号:TN971 文献标识码:A

The patterns of operations for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warfare

Zhang Y u,Liu Yongxiang,Zhang Tao,Chen Yong

(The 63rd Institute,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Nanjing 210007 ,Jiangsu,China) Abstract:To the hot topic on the concepts and capability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warfare? the def-inition of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warfare is given, after analyzing its concepts and connotation defined by

some experts at home and abroad. Its related actions are studied, and its patterns of operation are proposed,

which provides guideline for the capability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warfare.

Key words: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warfare;pattern of operations;low power;zero power;flexible;

cognition

〇引言

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深人发展,战争形态加速 向信息化战争演变。电磁频谱是侦察监视、指挥控制、武器制导、电子对抗、敌我识别、预警探测等信息的共 同载体,是链接陆海空天跨域协同作战的纽带,存在于 作战的全时空,作用于战争的全要素,贯穿于作战的全 过程,是信息化战争之魂。可以说,未来信息化作战,谁赢得了制电磁权,谁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美军 为了进一步巩固其在电磁频谱领域内的霸主地位,强化电磁频谱和电子战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强耦合关 系,提出了“低功率至无功率”电磁频谱战概念,更加突 出了对战场电磁频谱的控制,并通过控制电磁频谱来 控制其它作战域。

1电磁频谱战概念内涵

根据2015年12月发布的《电波制胜:重拾美国在 电磁频谱领域的主宰地位》报告,电磁频谱战可概略描

收稿日期:2017 - 09 - 01 ;2017 - 09 - 28 修回。

作者简介:张余(1983 -),男,工程师,硕士,从事电磁频谱领域研

究工作。述为:电磁领域发生的军用通信、传感和电子战等军事 行动[1]。2016年10月,联合条令注释JDN 3-16:《美 军联合电磁频谱作战》对电磁频谱作战的概念进行了 进一步的诠释,将其定义为:旨在利用、进攻、防御和管 理电磁环境的协同军事行动[2]。国内吕跃广院士认为 电磁频谱战是综合考虑到战争形态变化、电子信息技 术发展和频谱应用现实挑战后的基础上对“电磁频谱 领域进行的军事通信、传感和电子战等军事行动”这一 概念的修订或重新定义,其目的在于强化电磁频谱管 理和电子战在未来战争中的强耦合关联[3]。

综合国内外对电磁频谱战概念内涵的理解,可将 电磁频谱战定义为:电磁频谱管理深度融人军事通信、传感和电子战等电磁频谱域军事行动的作战行动,主 要是通过电磁态势感知、电磁频谱应用、电磁管控等一 系列联合行动来实现电磁频谱域内军事通信、传感和 电子战等所有军事行动的综合统筹、整体联动、协调同 步,夺取电磁频谱优势。

电磁频谱战是电子战与频谱管理行动的融合,它使能电磁频谱中的所有军事行动,主要包括感知与通 信、攻击、防御和管理。电磁频谱战的关键是观念的转 变,即将电磁频谱视为一个机动空间而不只是一种要 管理或分配的资源。同时,电磁频谱战不仅关注对电

—丄4:—

14

?技术省沿?张余,等:电磁频谱战作战样式初探2017, 33(5)

磁作战环境的管理,同时还关注对电磁作战环境的利 用、进攻和防御,实现电磁频谱域内所有军事行动的统 筹优化、综合集成和协调同步,最终消除冲突,增强行 动的统一性。

2电磁频谱战主要活动

根据电磁频谱战概念内涵,电磁频谱战主要通过电磁态势感知、电磁频谱应用、电磁频谱进攻、电磁频 谱防御和电磁管控等活动来实现电磁作战环境内作战 兵力运用的统一性、高效性,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1)电磁态势感知

电磁态势感知主要借助由频谱监测网系、电子侦 察网系、电抗侦察网系、气象环境探测网系等电磁感知 系统组成的陆海空天多域立体化电磁态势感知网,观

电磁管控

电磁行动管控电磁频谱管理

L lm

幌频谱进攻义_

—电麵冲f保 <达干扰 障

1111

、电子防御电磁频谱参电磁频谱防御一数防泄路

雷达干扰

技术侦察

民用无线电监测

其他战场感知军用频谱监测

电子对抗侦察

电磁态势感知

测收集电磁环境基础数据及电磁信号数据,借助电磁 态势信息获取系统,从电磁态势数据库中提取融合频 谱资源数据、台站数据、作战数据等,生成电磁环境态 势、装备用频态势、敌方威胁态势,为电磁频谱应用、电磁管控、电磁频谱进攻和电磁频谱防御等活动提供电 磁态势信息服务,是电磁频谱战基础性、支撑性的重要 活动之一‘。

2) 电磁频谱应用

电磁频谱应用是电磁管控、电磁频谱防御的主要 对象,是电磁频谱进攻的主要目标,是整个电磁频谱战 的核心,主要是利用电磁能量传递来实现电磁行动各 单元、武器系统的联通,即通信传输。典型的通信传输 应用主要有:为保障作战部队指挥而建立的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数据链、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等;通过电磁 波传递来测定目标的位置、速度、方向、时间和频率等 参数而进行的无线电导航定位和卫星导航定位等;利用电磁频谱来传递武器控制指令而进行的遥控制导、指令制导、波束制导、寻的制导等。

3) 电磁管控

电磁管控是通过行政、技术和工程等手段来筹划、协同和管控电磁频谱使用及其电磁作战行动,其目的 一是确保用频武器系统不会产生或遭受不可接受的电 磁干扰,保障用频武器装备能够正常获取充足的频谱 资源,正常发挥装备效能;二是确保陆、海、空、天、网络 空间内电磁频谱域能力能形成整体联动的一体化联合 电磁频谱作战能力。电磁管控将实现电磁态势感知、电磁频谱应用、电磁频谱进攻和电磁频谱防御行动实 现全面整合、密切协同,是激烈对抗、竞争拥塞的电磁 作战环境中最有效的整体联动模式。

4) 电磁频谱进攻

电磁频谱进攻是电磁频谱战能力在电磁作战环境 中的直接体现,通过运用电磁能和定向能来控制电磁 频谱或破坏敌方正常使用电磁频谱的军事行动,电磁 频谱进攻是在电磁管控的整体统筹、密切协同下,保障 己方电磁频谱应用和电磁频谱防御正常实施,通过主 动或被动方式降低、抵消和破坏敌方使用电磁频谱的 能力,从而降低其作战能力。

5) 电磁频谱防御

15

2017, 33(5)

航天电子对抗

电磁频谱防御是为确保己万或友军电磁频谱正常 安全使用而采取的行动,主要是通过行政和技术手段 来减少己方电磁频谱参数泄露风险、消除或减缓电磁 干扰造成的影响,目的是确保电磁频谱保密性安全和 电磁频谱可用性安全。

3电磁频谱战作战样式

电磁频谱战系统将具有网络化、分布式、智能化、

灵活性和多功能等特征,电磁频谱战作战样式也不再 局限于电子干扰与抗干扰、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欺 骗与反欺骗、电子摧毁与反摧毁等电子战传统作战样

式,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升华。通过对国内外 电磁频谱战概念能力和系统能力的研究可知,电磁频 谱战主要是利用所有发射或接收信号的平台、装备或 有效载荷都可能对未来电磁频谱战产生消极或积极影 响这一事实,向低功率、零功率和机动式方向发展,从 而有效应对敌方利用有源/无源传感器以及低截获概 率/低检测概率传感器和通信设备进行对抗而产生的 威胁,因此,根据电磁频谱战的特点,电磁频谱战的主 要作战样式可分为低功率电磁频谱作战、零功率电磁 频谱作战、机动电磁频谱作战和认知化电磁频谱作战 等,如图2所示9

图2 电磁频谱战主要实现方式

1)低功率电磁频谱作战

低功率电磁频谱作战指的是在电磁频谱域内利用 低功率、低截获概率/低检测概率有源传感器、发射设 备或通信设备等手段对敌目标开展的侦察、干扰、摧 毁、削弱、破坏其正常使用的一系列电磁对抗措施及其

行动,主要包括低功率电磁频谱感知、低功率电磁频谱 防御和低功率电磁频谱进攻。

低功率电磁频谱感知主要指的是在电磁频谱域内 利用低功率、低截获概率/低检测概率有源传感器或者 发射设备配合无源传感器来跟踪、测量、识别、定位敌

利用低截获/低检测单基有源传感器独立探测敌方目标利用低截获/低检测多基有源传感器协作探测敌方¥¥利用多个低截获/低检测单基有源传感器探测敌方¥¥利用分布式干扰技术实施抵近式低功率干扰利用信号自身及传输特征实施精确式低功率干扰利用灵活组网技术传递电磁信息

利用低截获/低检测概率传输技术传输电磁信息利用射频隐身战技术减少无用电磁信息辐射_________利用单基或多基无源传感器感知电磁目标利用外辐射辅助无源传感器感知非电磁目标

利用无源设备破坏敌电磁攻击行动利用无源设备干扰敌电磁信号传输利用行政手段及战术运用规避敌侦收行动利用目标战隐身战技术隐藏非电磁目标系统利用多功能传感系统感知目标态势

利用多传感系统组网感知目标态势_________________利用资源调度技术实现“固定式”干扰机的机动应用利用综合智能干扰技术实现快速灵巧有效的电磁攻击利用灵活用频技术实施盲目式主动防御利用认知与综合集成技术实施针对性主动防御利用态势感知、行动管控、攻击防护、评估反馈构建 完整的“侦、控、打、评”的电磁频谱作战链条

磁频谱战

16

?技术省沿?张余,等:电磁频谱战作战样式初探2017, 33(5)

陆海空目标,收集敌陆海空目标信息的一种作战样式。为有效降低己方有源传感器被敌方反探测风险,低功 率、低截获概率/低检测概率探测技术因能通过控制功 率、方向、波束宽度或分析复杂度等来降低敌方反探测 反利用的风险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及应用,从而推动 了低功率电磁频谱感知能力开发及发展,其主要实现 方式有利用低截获/低检测单基有源传感器独立探测 敌方目标、利用低截获/低检测多基有源传感器协作探 测敌方目标和利用多个低截获/低检测单基地有源传 感器组网探测敌方目标等。

低功率电磁频谱防御主要指的是利用低功率、低 截获概率/低检测概率传输技术来传递信息或采用隐 身技术减少目标平台反射电磁波,从而减少己方目标 平台或电磁信号被敌感知或利用的概率以及减少己方 系统电磁互扰概率的一种作战样式,其目的是提高电 磁频谱可用安全和保密性安全。其主要实现方法有:利用低截获/低检测概率传输技术传递电磁信息和利 用低截获/低检测概率传输技术传递电磁信息等。

低功率电磁频谱进攻主要指的是利用低功率、低 截获/低检测概率技术来破坏或扰乱敌使用电磁频谱 的秩序,获取电磁频谱使用优势的一种作战样式,其目 的是降低电磁频谱进攻行动被敌方发现及反制的风 险。其主要实现方式包括:利用分布式干扰技术实施 抵近式低功率干扰和利用电磁信号自身及传输特征实 施精确式低功率干扰等。

2)零功率电磁频谱作战

零功率电磁频谱作战指的是在电磁频谱领域内利 用无源传感器、设备器材等手段针对敌目标开展的侦 收、干扰、削弱或破坏其正常使用的一系列电磁对抗措 施及其行动,主要包括零功率电磁频谱感知、零功率电 磁频谱防御和零功率电磁频谱进攻。

零功率电磁频谱感知主要指的是利用无源传感器 接收目标系统主动向外辐射电磁波或发射其他辐射源 电磁波的一种作战样式,其目的是通过接收处理敌目 标辐射或反射电磁信息,识别、定位敌目标,并提取其 目标特征参数信息。其主要实现方式有利用单基或多 基无源传感器感知电磁目标和利用外辐射辅助无源传 感器感知非电磁目标等。

零功率电磁频谱防御主要是利用无源设备或战术 运用来保护己方电磁频谱使用的一种作战样式,此类 作战样式主要是为确保己方现有平台系统正常使用电 磁频谱且降低己方目标信息泄露风险而采取的一种主 动式辅助手段,主要方式有利用行政手段及战术运用 规避敌侦收行动和利用目标隐身战技术隐藏非电磁目标系统等。

零功率电磁频谱进攻主要指的是利用无源对抗措 施或设备来破坏电磁波传递方向,扰乱、破坏和干扰敌 方电磁行动的一种作战样式。由于该作战方式中所用 设备简单、研制周期短、使用灵活方便,可同时干扰不 同方向、不同频率、不同类型的多个电磁目标,干扰方 式多样,其通用性较强,对任何无线电装置都有干扰作 用,它能对付频率捷变、单脉冲、压缩脉冲、连续波和脉 冲多普勒雷达、密集雷达环境、电子雷达和光学雷达综 合应用等雷达抗干扰技术,以及反辐射源导弹等,将成 为电磁频谱战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其主要实现方式 有利用无源设备破坏敌电磁攻击行动和利用无源设备 干扰敌电磁信号传输等。

3)机动式电磁频谱作战

机动式电磁频谱作战主要指的是在电磁频谱领域 内充分利用电磁频谱战系统在功能、模式、参数等方面 的机动性或其认知能力灵活运用战术开展的侦收、干 扰、摧毁、削弱、破坏其正常使用等一系列电磁对抗措 施及其行动。按照作战目的,可将机动式电磁频谱战 分为机动式电磁频谱感知、机动式电磁频谱防御和机 动式电磁频谱进攻。

机动式电磁频谱感知主要指的是利用认知电子传 感器、多功能传感器或多种类传感器来感知敌目标态 势信息的一种作战样式,主要是通过认知电子传感器 的环境认知、多功能传感器不同功能模式的频繁切换 以及不同传感手段的协同更替等方式来收集敌目标信 息,同时利用先进信号处理技术来跟踪、定位和识别敌 目标系统以及提取敌目标系统技术参数,从而降低被 敌反感知的风险以及提高目标态势感知准确度,其实 现方式主要有利用多功能传感系统感知目标态势和利 用多传感系统组网感知目标态势等。

机动式电磁频谱防御主要指的是利用具有认知能 力及灵活用频能力的用频武器装备在时域、空域、频 域、码域和能域内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来保护己方正常 安全用频的一种作战样式。其主要实现方式有:利用 灵活用频技术实施盲目式主动防御和利用认知与综合 集成技术实施针对性主动防御等。

机动式电磁频谱进攻主要是针对那些新出现的、未知的具有认知能力的电磁目标系统,利用在功能、模 式、参数等方面具有机动能力的电磁频谱攻击系统来 破坏或扰乱敌正常使用电磁频谱的秩序,获取电磁频 谱使用优势的一种作战样式。主要实现方式有利用资 源调度技术来实现“固定式”干扰机的机动应用和利用 综合智能干扰技术来实现快速灵巧有效的电磁攻击等。(下转第50页)

2017, 33(5)航天电子对抗

化任务执行链表和任务删除链表。起始条件下时间指 针^该时刻飞行器平台射频资源&m=1—%,其中+表示系统当前占用的飞行器平台资源。

Step l:针对当前时刻^,找出任务请求链表中满 足且的任务,并将其收人待执行任 务集合{Mt}j=l,2,3,…,K;不满足条件的任务由 于超出截至期而被删除送人任务删除列表中。

Step2:将送人待执行列表的K个任务进行任务 优先级排序,令& =1。

Step3 :如果(h,识X(acu r,/?cur,ycu r,々……),则将此待执行任务转移到任务执行列表中,同时,/^cu r,Z cu r,々c u r)(Q^cu r,/^cu r,Z cu r,々c u r)(.a k,j^k,Y k,”0,口则不作任何处理。

Step4::是=是+1,如果是且(acur,/?cur,ycur,々c u r) >0,则返回Step3,否则进人Step5。

Step5:如果^ +,则从任务执行链表中将满足条件的任务{M,},_;=1,2,3,…,_/标记为已执 行,且将相应任务占用的资源释放,即,戌m,

J

々c u r)(Q c u r,/^cu r,Z cu r,々c u r)~~t~~〉;(Qj,/?_;',7_?',々_?')。

J'—l

Step6:如果上述K个待处理的射频任务都已调 ?????????????????????????????????????????????????(上接第17页)

4)认知化电磁频谱作战

认知化电磁频谱作战主要是为适应一体化联合作 战需求以及应对电磁威胁目标智能发展、战场电磁环 境日益复杂等威胁,将电磁频谱情报、电磁频谱进攻和 电磁频谱防御等力量手段集成为一个独立的作战体 系,在电磁频谱域内构建一个完整的“侦、控、打、评”的作战链条,使其能够在恶劣电磁环境下,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能够自主预测、发现、识别、对抗、评估任何电 磁威胁且自主调整用频的一种作战样式。

认知化电磁频谱作战由态势感知、行动管控、攻 击、防护、评估反馈形成一个闭环。首先,通过实时感 知学习战场电磁环境,确定电磁环境态势、用频态势和 电磁威胁态势;然后,根据电磁环境态势,动态实时生 成用频策略调整方案和电磁行动协同方案;第三,电磁 频谱攻击单元根据电磁环境态势感知和电磁行动协同 方案,通过智能学习、自主决策优化,确定干扰深度以 及干扰目标优先级,以打击敌弱处和重点,同时电磁频 谱防御单元根据电磁环境态势感知、用频策略动态调 整方案和电磁行动协同方案,通过智能学习、自主生成 电磁频谱防护策略;第四,实时对电磁频谱作战效果进 行评估,并及时动态反馈,作为认知化电磁频谱作战系度处理完成,此时从未被安排的任务中找出仍待执行 的任务,如果(a?,/3?,,则执行相应任务,否则不作任何处理,算法结束。输出结果为任务执行 链表和任务删除链表。

3结束语

模块化、开放式体系架构是多功能一体化发展的 技术基础,而如何提高武器射频系统的应变能力和灵 活性、发展动态重构能力、提高系统生存能力和整体效 能等是侦/干/探/通一体化技术取得突破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王向晖,袁健全,路军杰.侦察对抗打击一体化系统研究

[J].航天电子对抗,2009,25(1):37-39.

[2] 王向晖,李忠亮.下一代侦察对抗打击一体化系统对对

抗技术的需求初探[C]//航天电子对抗会议文集,2015. [3] 赵玉,吴华,程嗣怡,宋海方.先进战机射频集成系统干扰

资源管控[J].电光与控制,2013(6):7-10.

[4]綦文超,杨瑞娟,李晓柏,等.多功能一体化雷达任务调

度算法研究[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2(2): 150- 155. [5] 叶朝谋,丁建江,金江,等.雷达组网资源管控模型与流

程研究[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12(2):36-44.

>?>?>?>?>?>?>?>?>?>?>?>?>?>?>?>?>?>?>?>?>?>?>?>?>统的智能学习的一个输人。在整个作战过程中,认知 化电磁频谱作战系统在不断学习,不断消化未知信息,智能优化策略,适应新环境,对抗新威胁。

4结束语

随着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进一步强化电磁 频谱和电子战的战略地位,以及对电磁频谱战概念能 力的大力开发,敌强我弱的“非对称”对抗态势日趋严 峻,并将持续一段时间。如何打破目前这种“非对称”对抗态势,争夺在电磁频谱域内的主动权和优势是现 阶段最为紧迫的课题,需加大力度开展相关概念与能 力开发,寻求更大突破。■

参考文献:

[1] Clark B,Gunzinger M. Winning the airwaves:regaining

America’ s dominance in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R].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

(CSBA),2015.

[2] Joint chiefs of staff. JDN 3-16 :Joint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operations[R]. 2016.

[3] 吕跃广,刘阳.对电磁频谱战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指

挥与控制学会通讯,2016,1(4):17-22.

信息化战争概述

㈠信息化战争概述 ⒈基本含义: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瘫痪和震慑作战,夺取信息优势和制信息权。使用信息化武器系统是信息化战争重要特征。在战争中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并主导战争进程,才能称之为信息化战争。 ⒉信息化战争萌生与发展: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标志着信息化战争开始萌生;⑵1991年1月17日发生海湾战争是信息化战争萌生期;⑶1999年3 月24日发生科索沃战争是信息化战争进入成熟期开端;⑷信息战争发展。信息化战争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最终要形成以数字化作战单元和数字通信、网络链接和智能支持为一体战争形态。 ▲在科索沃战争中,成功地使用了C4ISR系统。(C4ISR是指自动化指挥系统,是美国开发一个通讯联络系统。C4表示Command—指挥、control—控制、communication—通信、computer—计算机,I 表示intelligence—情报,S表示surveillance—监视,R表示reconnaissance—侦察)。 ▲2000年7月,西方7国及俄罗斯国家元首在日本冲绳召开信息化首脑会议,颁布了《全球信息社冲绳宪章》,将人类社会正式称为“信息社会”。 ⒊信息化战争构成要素 ⑴信息化武器装备(物质基础)。它对作战影响主要表现在:联合、控制、精确、快速等四个方面。 ⑵信息化战争作战力量,它分为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正规力量与非正规力量、结构力量与行为力量。通常包括陆上作战力量、海上作战力量、空中作战力量、导弹作战力量、空间作战力量、信息作战力量等。 ⒋信息化战争作战力量发展趋势:⑴作战力量小型化、合成化。建设便于灵活组合中小型、多功能、模块式部队;⑵作战力量呈现出高科技型特征。高智力型人才要素、高科技型物资要素和高技术含量信息要素是构成信息化战争作战力量基本要素。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人仍然是决定战争胜负重要因素,只是“人”素质内涵发生了变化;⑶数字化部队成为军队战斗力新增长点。数字化部队和网络化战场是信息化战争两大支柱;⑷无人化作战平台大量使用;⑸隐形化武器装备强劲发展;⑹智能化武器装备将在信息化战场大显身手。人工智能技术将形成一个庞大智能化武器家族,为未来智能化作战提供新物质技术基础;⑺新概念武

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信息化战争的特征及要求 摘要:信息化战争可以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角度分析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以达到把握信息化战争区别于其他战争的本质形态。我在这里将从观察战争要素的形态入手简述信息化战争的八大特征。 关键词:主导武器信息化军队资源信息化信息战主导地位正文:一、信息技术主导武器装备 冷兵器战争的主导兵器是金属武器装备;热兵器战争的主导兵器是以化学能为基础的火枪火炮;机械化战争的主导兵器是飞机、坦克、军舰等机械化武器装备;而信息化战争的主导兵器则是信息化兵器,更准确地说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在信息化战争中,对作战手段、作战思想和战争进程发生主导作用的军事技术是信息技术。战场的指挥依赖于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指挥控制系统;侦察、监视、战场评估需要各种先进的电子、光学传感设备;突击兵器更离不开各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精确导引技术。信息化战争上的几乎所有兵器都是信息技术兵器、信息主导的兵器或称之为信息化兵器。信息化技术主导武器装备是信息化战争的一大特征。 二、信息化军队 强大的信息化军队出现于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之一。何种形态的战争需要何种性质的军队于之相匹配;反之,军队的特性也影响战争形态的演变。在信息化战争中驰骋疆场的主力只能是信息化军队。信息化军队是一支由信息化人才集聚起来的、按照信息化作战需

要编组、装备和熟练运用信息化武器装备、以信息化作战理论指导的军队。这支军队在战场上发挥着主导的作用。 三、资源信息化 物资、能源和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在信息化战争以前的战争中,物资、能源的地位更为突出,是主要的战略资源。但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资源处于首要的位置,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以信息资源为目标开展的争夺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容。信息主导了物资、能源的整合、运作和能量释放过程。谁占有信息优势,谁就可能占有战场的主动权并进而取得战争的胜利。是否占有优势的信息资源,不仅关系到是否能做到知己知彼、耳聪目明、胸有成竹、军令通常,还关系到能否快速反应、精确有效地突击。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明显特征便是资源信息化。 四、信息战是战争的基本内容 在人类历史上的冷兵器或热兵器战争中,早已存在许多信息战的经典案例。在机械化战争中,更是不乏以信息战手段击败敌人夺取战争胜利的精彩故事。但那个时期的信息战仅仅表现为零碎的、局部的、短时间的,规模比较小,常常是战术、战役层次上的,或服从于火力战,其后果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战上升到了战略的位置,战争的全过程、全空间、全方位都充满了信息战。 信息战已成为战争的主要的甚至全部的内容。战略信息战、战役信息战、战术信息战、相互交叉;太空信息战、海洋信息战、陆地信

信息化战争

毕业论文 信息化战争 作者姓名:史兴超准考证号:3352008025

一前言 (1) 二信息化战争概述 (4) 三信息化战争基本特征 (11) 四信息化战争作战样式 (12) 五信息化战争发展趋势 (14)

前言 信息是战斗力,同时也是新兴战略资源。信息不仅是传统战争中军事力量的倍增器,更是现代化战争中的一种武器,同时也是信息战武器的目标。制信息权将成为未来高技术战争的制高点。武器系统信息化和信息系统武器化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必然趋势。当今,信息化战争已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不可回避的严峻的事实。信息战已引起各国军界和科技界的广泛注意和极大重视。 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几场局部战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在信息时代信息化军队运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中,以信息战为主导,展开的一体化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的雏形已经步入战争历史的殿堂。世界主要军事大国特别是美国为争夺未来战争的制高点,迎接信息化战争,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的准备。美军于1998年就制定了《联合信息战条令》,目前正在着手制定信息化战争战略,建立战场C4ISR系统,进行信息作战演习。这些成果成功地应用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实践,推动了美军信息化战争理论的发展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使美军走在了世界各国军队的前面。 世界新军事变革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我们对信息时代、网络革命、数字化生存的认识还远远没有完成。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浪潮,既给我们提供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新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也是国际反华势力竭力遏制我们发展的时期。遏制战争,打赢战争,有效地捍卫国家利益,是新世纪我军的神圣使命。为此,我们必须直面现实,正视矛盾,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电磁频谱管理

专家称电磁频谱管理成影响战争胜负重要因素 记者:现在,国内外都将电磁频谱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在战场上它也是一种作战资源吗? 张尔扬:是的。电磁频谱是一种重要的作战资源,而且是一种有限的资源。说它是重要战略资源,主要是因为作战双方在进行电子对抗以及争夺可用频谱资源的情况下,可供使用的电磁频谱十分有限,且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干扰。因此,有效管理控制好这种重要作战资源,对夺取制电磁权、打赢信息化战争至关重要。因此,认真研究战场电磁资源管理与控制,对完善信息化战场建设,确保部队作战行动顺利展开,实现作战任务和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电磁空间直接影响战场生存 记者:在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下,您认为加强电磁频谱管理在现代战争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张尔扬:电磁环境越复杂,电磁空间就越拥挤。信息化战争中,由于作战双方使用的无线电设备种类、数量迅速增加,功率增大,加上作战区域内存在的民用电磁设备、自然界的辐射源所辐射大量的电磁能量,对无线电信息系统正常工作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不仅直接影响战场信息的获取、传输、交换与处理,而且会严重影响和制约战场感知、指挥控制、武器装备效能发挥及部队的战场生存。毫无疑问,在信息化战争中,电磁频谱管理已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对提高整体战斗力至关重要 记者:面对复杂的电磁环境,怎样才能发挥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提高整体作战能力? 张尔扬:从频谱管理的角度来看,首先要实现电磁兼容。在技术上,要按照相关电磁兼容标准,在设备的设计阶段采用电磁兼容预测技术,生产阶段采用各种电磁干扰抑制和保护措施,安装使用之后做好电磁兼容性试验与测量,保证一台乃至一个系统在一定的标准下能够不受干扰地工作;在组织上,要建立电磁兼容标准和实施电磁资源管理,在时域、空域、频域上对设备实施综合管理,达到作战系统的电磁兼容。 通观外军发展建设,为实现战场环境电磁兼容,通常大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即建立相应的电磁兼容数据库,不只包含所有在役电子装备,还要有未来战区的电磁环境数据,包括当地地形条件、大气条件、军用及民用无线设备的种类与分布等;打造实时监视所有战区内的电子设备,包括建立各种实时参数等;研制通用的电磁兼容预测与分析软件,能够对战场电磁环境实时预测和分析,能够直观地进行实时显示,为战场指挥员提供决策依据;此外,是配合电子对抗系统,掌握敌方电磁动态,采取有效的对抗措施。 记者:现代战争中,电磁频谱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 张尔扬:战场频谱管理是指在战斗条件下的无线电频率管理。其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整体规划、分配和使用战场区域的频谱资源,以满足作战指挥、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联络、武器测控等系统对无线电频率的使用要求;二是保证各种电子设备或系统使用频率

军理《信息化战争》试题

《信息化战争》试题 特别关注:此试题与答案一起上交,无试题者成绩为零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 1、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把世界各国划分为三大类: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 2、美国学者()认为,人类社会变革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并称之为“()”。 3、1995年8月底至9月初,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波黑塞族发动了代号“()”行动的大规模空袭作战。1998年12月,美英联手对伊拉克发动了代号“()”的空袭作战。 4、美国参联会1996年提出《2010年联合构想》,提出了信息化战争、()、非接触作战、非线式作战、()、网络中心战、系统集成、横向一体等许多创新的军事理论观点。 5、美军对信息技术的七大军事需求:全球监视与通信,(),空中优势和防御,水面控制与水下优势,(),模拟环境,降低费用技术。 6、信息化战争是正在发展中的战争形态,在社会变革方面顺应了()的发展大潮,在军事领域适应了()的趋势。 7、信息化战争中,()和()处于力量凝聚的核心和主导位置,战争力量的凝聚主要依靠信息控制。 8、信息化战争必须用信息化理念、网络和软件对所有保障要素加以改造,使之融入作战体系中去,以达到()和()的目的。 9、战争制胜的要素很多,战争胜负历来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战争胜负的基础。()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10、战略层次的信息战主要是破坏敌对国家的政治、()、()乃至整个社会的信息基础设施及其运转。 二、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共10分,每小题2分) 1、信息化战争的形成原因包括:() ①科学技术推动②社会变革催化③军事变革孕育④战争实践验证 2、社会变革对信息化战争的催化作用表现在:() 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催化剂②是社会变革的时代特征 ③带动了国防建设发展④是社会变革与战争形态变异。 3、信息化战争的形成大致要经历的主要阶段:() ①20世纪50-80年代是孕育阶段②20世纪40-80年代是孕育阶段 ③20世纪80-90年代是萌芽阶段④20世纪90年代到2020年是形成阶段 4、美军在20世纪提出的战略理论包括:() ①“空地一体化”战略②“地区防务战略” ③“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④“营造—反应—准备”战略。 5、美国海军确定的信息技术应具备的能力:() ①指挥、控制与监视②主宰战斗空间,投送力量 ③保持力量和综合能力④获得制信息权 三、概念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战争: 2、信息化战争: 3、战争实力: 4、战争潜力: 5、战争保障: 四、判断正误并改正(共10分,每小题1分) 1、信息化战争的战争形态。在信息时代,战争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信息化对信息化的战争,又有信息化对非信息化的战争,还有部分信息化对部分信息化的战争。 2、信息化战争时代,信息、指挥、电子干扰、精确打击成为描绘信息化战争形态的基本

电磁频谱战作战样式初探

?技术省沿?航天电子对抗2017年第5期 电磁频谱战作战样式初探 张余,柳永祥,张涛,陈勇 (国防科技大学第六十三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7) 摘要:针对目前热议的电磁频谱战概念能力开发问题,在分析对比国内外电磁频谱战概 念内涵基础上,给出了电磁频谱战定义。研究了电磁频谱战主要活动,给出了电磁频谱战作战 样式,为电磁频谱战能力开发提供指导。 关键词:电磁频谱战;作战样式;低功率;零功率;机动式;认知化 中图分类号:TN971 文献标识码:A The patterns of operations for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warfare Zhang Y u,Liu Yongxiang,Zhang Tao,Chen Yong (The 63rd Institute,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Nanjing 210007 ,Jiangsu,China) Abstract:To the hot topic on the concepts and capability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warfare? the def-inition of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warfare is given, after analyzing its concepts and connotation defined by some experts at home and abroad. Its related actions are studied, and its patterns of operation are proposed, which provides guideline for the capability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warfare. Key words: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warfare;pattern of operations;low power;zero power;flexible; cognition 〇引言 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深人发展,战争形态加速 向信息化战争演变。电磁频谱是侦察监视、指挥控制、武器制导、电子对抗、敌我识别、预警探测等信息的共 同载体,是链接陆海空天跨域协同作战的纽带,存在于 作战的全时空,作用于战争的全要素,贯穿于作战的全 过程,是信息化战争之魂。可以说,未来信息化作战,谁赢得了制电磁权,谁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美军 为了进一步巩固其在电磁频谱领域内的霸主地位,强化电磁频谱和电子战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强耦合关 系,提出了“低功率至无功率”电磁频谱战概念,更加突 出了对战场电磁频谱的控制,并通过控制电磁频谱来 控制其它作战域。 1电磁频谱战概念内涵 根据2015年12月发布的《电波制胜:重拾美国在 电磁频谱领域的主宰地位》报告,电磁频谱战可概略描 收稿日期:2017 - 09 - 01 ;2017 - 09 - 28 修回。 作者简介:张余(1983 -),男,工程师,硕士,从事电磁频谱领域研 究工作。述为:电磁领域发生的军用通信、传感和电子战等军事 行动[1]。2016年10月,联合条令注释JDN 3-16:《美 军联合电磁频谱作战》对电磁频谱作战的概念进行了 进一步的诠释,将其定义为:旨在利用、进攻、防御和管 理电磁环境的协同军事行动[2]。国内吕跃广院士认为 电磁频谱战是综合考虑到战争形态变化、电子信息技 术发展和频谱应用现实挑战后的基础上对“电磁频谱 领域进行的军事通信、传感和电子战等军事行动”这一 概念的修订或重新定义,其目的在于强化电磁频谱管 理和电子战在未来战争中的强耦合关联[3]。 综合国内外对电磁频谱战概念内涵的理解,可将 电磁频谱战定义为:电磁频谱管理深度融人军事通信、传感和电子战等电磁频谱域军事行动的作战行动,主 要是通过电磁态势感知、电磁频谱应用、电磁管控等一 系列联合行动来实现电磁频谱域内军事通信、传感和 电子战等所有军事行动的综合统筹、整体联动、协调同 步,夺取电磁频谱优势。 电磁频谱战是电子战与频谱管理行动的融合,它使能电磁频谱中的所有军事行动,主要包括感知与通 信、攻击、防御和管理。电磁频谱战的关键是观念的转 变,即将电磁频谱视为一个机动空间而不只是一种要 管理或分配的资源。同时,电磁频谱战不仅关注对电 —丄4:— 14

《信息化战争》试题库完整

一、单选题 1.在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被人们称作“信息战争”的战例是 C 。 A、第四次中东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海湾战争 D、阿富汗战争 2.未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最终的的决定性因素是 C 。 A、武器 B、参战国的国际地位 C、人 D、作战的理论与方法 3.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广阔的特征表现在 D 。 A、陆地和海洋 B、海洋和空中 C、陆地、海洋、空中的三维空间 D、陆、海、空、天、电多维空间 4. A 是冷战结束后规模最大、参战国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场局部战争。 A、海湾战争 B、伊拉克战争 C、阿富汗战争 D、科索沃战争 5.英阿马岛战争发生于 B 。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6.海湾战争发生于 C 。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7.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查于一体的 A 系统是信息化战场上军队行动的“大脑和中枢神经”。 A、指挥控制 B、后勤保障 C、参谋策划 D、协调联系 8.机械化战争的主导要素是 B 力量。 A、精神 B、物质 C、技术 D、信息 9.随着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使用于战场,产生了许多新的作战形式,下面不属于新的作战形式的是 C 。 A、自然战 B、软杀战 C、运动战 D、电子战 10.在信息化战争中夺取战场主动权的关键是 D 。 A、制陆权 B、制空权 C、制天权 D、制信息权 11.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指挥控制结构为 A 状的网络结构。

A、扁平 B、椭圆 C、矩形 D、菱形 12.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战争所依赖的 A 基础,促使武器装备发生质的变化。 A、物质 B、信息 C、技术 D、保障 13.不断更新的 A 是信息化战争形成的先导。 A、作战理论 B、武器装备 B、人员质量D、信息技术 14.第三次中东战争中, A 以电子——火力交战方式显示军事优势。 A、以色列 B、伊拉克 C、巴勒斯坦 D、伊朗 15.全面信息化战争的雏形是 C 战争。 A、阿富汗 B、伊拉克 C、海湾 D、科索沃 16.“沙漠风暴”行动发生在 B 战争中。 A、阿富汗 B、海湾战争

信息化战争概述资料讲解

信息化战争概述

㈠信息化战争概述 ⒈基本含义: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瘫痪和震慑作战,夺取信息优势和制信息权。使用信息化武器系统是信息化战争重要特征。在战争中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并主导战争进程,才能称之为信息化战争。 ⒉信息化战争萌生与发展: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标志着信息化战争开始萌生;⑵1991年1月17日发生海湾战争是信息化战争萌生期;⑶1999年3月24日发生科索沃战争是信息化战争进入成熟期开端;⑷信息战争发展。信息化战争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最终要形成以数字化作战单元和数字通信、网络链接和智能支持为一体战争形态。 ▲在科索沃战争中,成功地使用了C4ISR系统。(C4ISR是指自动化指挥系统,是美国开发一个通讯联络系统。C4表示Command—指挥、 control—控制、 communication—通信、 computer—计算机, I 表示intelligence—情报,S 表示surveillance—监视,R表示reconnaissance—侦察)。 ▲2000年7月,西方7国及俄罗斯国家元首在日本冲绳召开信息化首脑会议,颁布了《全球信息社冲绳宪章》,将人类社会正式称为“信息社会”。 ⒊信息化战争构成要素 ⑴信息化武器装备(物质基础)。它对作战影响主要表现在:联合、控制、精确、快速等四个方面。

⑵信息化战争作战力量,它分为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正规力量与非正规力量、结构力量与行为力量。通常包括陆上作战力量、海上作战力量、空中作战力量、导弹作战力量、空间作战力量、信息作战力量等。 ⒋信息化战争作战力量发展趋势:⑴作战力量小型化、合成化。建设便于灵活组合中小型、多功能、模块式部队;⑵作战力量呈现出高科技型特征。高智力型人才要素、高科技型物资要素和高技术含量信息要素是构成信息化战争作战力量基本要素。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人仍然是决定战争胜负重要因素,只是“人”素质内涵发生了变化;⑶数字化部队成为军队战斗力新增长点。数字化部队和网络化战场是信息化战争两大支柱;⑷无人化作战平台大量使用;⑸隐形化武器装备强劲发展;⑹智能化武器装备将在信息化战场大显身手。人工智能技术将形成一个庞大智能化武器家族,为未来智能化作战提供新物质技术基础;⑺新概念武器装备将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⑻作战力量一体化将成为信息化战争作战力量发展最高境界。 ⒌信息化战争基本作战样式:信息化战争则是以信息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为核心进行争夺,其基本作战样式有:⑴制信息权争夺战。⑵指挥中枢瘫痪战。⑶战争结构破坏战。⑷心理系统瓦解战。⑸战争潜力削弱战。 ▲信息化战争中作战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作战内容:一是物理层面作战,以物质摧毁和消灭有生力量为主要内容;二是信息层面作战,以控制信息基础设施和电磁频谱为主要内容;三是心理层面作战,以瓦解人意志和情感为主要内容。三个层面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信息化战争形态各异作战样式。

对抗“低-零功率”电磁频谱战技术需求分析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Electronic Information Warfare Technology 2019,34(4) 中图分类号:TN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230(2019)04-0060-05 收稿日期:2018-09-26;修回日期:2018-10-26 作者简介:游屈波(1980 ),男,福建建瓯人,博士,高级工程师;吴耀云(1980 ),男,云南昆明人,博士,高级工程师三对抗 低-零功率”电磁频谱战技术需求分析 游屈波,吴耀云,王松煜,赵 斌 (电子信息控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36) 摘要:电磁频谱战正随着技术发展越发显示出其重要性,美军正在大力推进其发展,明确提出了 低-零功率”电磁频谱战,并在实战作战系统中逐步实施三为了在未来 低-零功率”电磁频谱战中赢得主导权,在分析美军 低-零功率”电磁频谱战作战模式基础上,针对其关键环节,提出对抗 低-零功率”电磁频谱战的核心关键技术三 关键词:低-零功率;电磁频谱战;无源探测DOI :10.3969/j.issn.1674-2230.2019.04.012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alysis of Fighting Against Low -to -No Power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Warfare YOU Qu-bo,WU Yao-yun,WANG Song-yu,ZHAO B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ontrol Laboratory,Chengdu 610036,China)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EMS)warfare has been considered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modern war.The https://www.360docs.net/doc/5613916939.html,itary is vigorously promoting its development.The low-to-no power EMS warfare is explicitly proposed,which is gradually applied in actual combat.Aiming at taking the lead in the future low-to-no power EMS warfare,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https://www.360docs.net/doc/5613916939.html,itary low-to-no power EMS warfare,the key critical technics a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vital procedures.Key words :low-to-no power;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warfare;passive detection 1 引言 电磁频谱战的主导权可谓大国重器,电磁频谱 领域的作战方式也随着传感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与应用而不断变化三介于电磁频谱的重要性与优 先地位,美国近年来频繁推出电子战战略与政策, 建立管理机构,加大电子战投入,推动新的电子战 作战概念与技术开发三2014年2月,美国国防公布 了新版‘电磁频谱战略“三战略指出,美国防部的 陆二海二空二天和赛博行动,以及所有联合功能-机 动二火力二指挥控制二情报二防护与供给均依靠应用 频谱的能力三电磁频谱需求不断增加,已成为当前军事行动的先决条件;而电磁频谱日益拥塞二竞争愈加激烈,使其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三2015年3月,美国国防部成立了电子战执行委员会,督导美军电子战的发展,拓展联合电磁频谱作战的范围三同时,美各军兵种相继行动,空军提出 频谱战”概念,海军提出 电磁机动战”概念,陆军司令部发布‘FM3-38赛博电磁行动“野战手册三2017年1月,美国国防部正式发布了‘电子战战略“,阐述了美国防部如何实施电子战以及含义更广的电磁频谱战,描述了未来电子战或电06

浅谈电磁频谱管理

浅谈电磁频谱管理 [摘要]信息化战场上,各种各样的电子信息作战装备同时应用于战场,加之激烈的电磁干扰以及民用电磁设施的影响,使得战场电磁环境极其复杂,可用频谱资源十分有限。能否高效地实施频谱管理,决定信息优势的获取乃至战争胜败。 [关键词]频谱管理电磁环境长期预报实时探测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是多维一体的、立体的信息化战争,敌我双方将在指挥控制、情报侦察、无线通信、雷达导航、精确制导、遥测遥控等领域中使用大量的电子装备,因此对频谱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电磁频谱在战场上的作用更加举足轻重。无线电通信装备和电子设备的不断增加,对频率的需求迅速增长,频率资源越来越紧张,必须对电磁频谱采取有效管理,否则将导致可用频率的严重匮乏。 1 电磁频谱管理的重要性 1.1 保障通信系统总体性能的发挥 电磁频谱是有限的自然和军事资源,更是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是战场信息的主要载体。特别是短波频谱资源因其具有不易“摧毁”的“中继系统”——电离层而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最有效地使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是频谱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没有频谱管理,就谈不上对有限频谱资源的合理有效使用。在战时如果缺乏强有力的频谱管理,就不可能保证诸多类型的通信系统总体性能的发挥和提高。

1.2 确保电子设备系统可靠有序工作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是多维一体的、立体的、信息化战争,战争成败的关键在于取得对信息资源的控制权,形成压倒对手的信息优势,同时将信息优势转化为战术优势,提高部队战斗力和生存能力。战场电磁环境异常复杂,电磁信号将非常密集。军用无线电设备一般发射功率大,接收灵敏度高,如果频谱管理不当,容易产生相互干扰。连同敌方电磁辐射源再加上周围环境噪声和电气干扰,战场电磁环境十分拥挤。战争中,指挥控制系统、情报侦察系统、通信系统、电子战系统等电子设备在战场上的广泛应用,使信息的获取、控制和利用都将与争夺电磁频谱的使用和控制紧密相关,频谱管理的能力就成为指控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直接影响到作战的成败。 1.3 是取得战场制电磁频谱权的前提 取得制电磁频谱权是开展信息战的前提,是取得现代战争胜利的关键。在电磁频谱权争夺中,战场频谱管理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对电磁频谱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及时调整我方各层次通信、指挥和控制系统的使用频率,保证通信指挥顺畅。二是通过频谱管理手段有效地监视电子战的过程与结果,为掌握制龟磁频谱权打下基础。信息化战场的海空优势发挥完全建立在掌握电磁优势的基础上,失去制电磁权,必将失去制空权、制海权,进而失去战争的主动权。 2 电磁频谱管理的特点 电磁频谱管理的主体是无线电频谱管理。无线电频谱有其基本特

最新信息化战争试题库

一、判断题 1.信息化战争中,将陆、海、空等相互分离的作战空间当成一个全维一体的作战空间。错,陆、海、空、天、电等。 2.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了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体化。对 3.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对 4.信息争夺战包括信息进攻和防御装备。错,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 5.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科技、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对 6. 信息战争将主要在三条战线进行,即军事战线、外交战线和经济战线上。错,即军事战线、政治战线和经济战线。 7. 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以及在信息控制下的物质和能量的综合对抗。对 8. 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对 9. 信息化战争主要是军队的事,与地方政府无关,也与大学生无关。错 10. 电磁战场被称作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维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对 11.C4ISR系统,是战场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

杀伤、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的简称。对 12.信息化战争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战争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阶段。错,必然阶段。 13.人才是强国兴军之本,决定未来信息化战争胜负的是高素质国防和军队信息化人才。对 14.工业时代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决定了热能成为战争能量的释放形式,战争所使用的武器为热兵器。错,机械化武器。 15.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是战争的表现形式不断拓宽,战争的威力极大提升,军队将向小型化、一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对 16.信息对战争影响的关键是准确获得战场信息并把信息及时用于作战指挥。错,用于决策和控制 17.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是:武器装备信息化、信息资源主导化、作战要素一体化、作战空间立体化等。错,作战空间多维化。 18.信息武器系统,包括软杀伤型信息武器和硬杀伤型信息武器。对 19.信息化战争的战场,正在由有形战场向无形战场延伸。对 20.信息化战争是政治、经济、科技等因素作用的结果。对

人工智能与电磁频谱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613916939.html, 人工智能与电磁频谱战 作者:王沙飞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2018年第16期 美军《 JP6-01 联合电磁频谱管理作战》将电磁频谱定义为一个基于物理空间的机动(maneuver)空间,其实质是控制整个军事行动期间的电磁行动环境。我国2011 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定义电磁空间为由电磁波构成的物理空间,是自然空间的组成部分。在现代战争中,电磁空间与陆、海、空、天并称为五维作战空间。 电磁频谱战概念演进 美国军方各军种根据自身需求,先后提出多个新概念以指导自身在这一领域的具体行动。早在2010 年老乌鸦协会就提出电磁频谱控制的概念,2012 年美参联会在《JP3-13.1 联合电子战条令》中提出联合电磁频谱作战(JEMSO)概念,2013 年美国空军提出频谱战,2014 年美国陆军提出网络电磁行动(CEMA),2014 年美国海军提出电磁机动战(EMMW)。而到近期,美国一些智库又对该概念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如2017 年10 月,《决胜灰色地带》智库研究报告提出了电磁战。特别是在2017 年1 月,美国国防部还发布了《电子战战略》。 综上,我们认为电磁空间是指由依存于电磁频谱的各类传感器、通信和武器系统及其相关信息活动所构成的物理空间。电磁空间是现代战争作战概念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被认知的领域,并成为了新的作战空间。在构成上,既包括战场各类传感器、通信终端以及武器系统等实体,也包括各类信息系统产生的电磁波和信息流。 电磁频谱战是电子对抗的自然延续和发展,是指发生在电磁空间并依赖电磁空间能力的对抗行动,其核心能力包括电磁空间侦察能力、电磁空间进攻能力、电磁空间防御能力和电磁战斗管理能力。电磁频谱战将传统电子对抗的概念进一步向电子战+ 电磁频谱控制,甚至整个电磁频谱领域(包括电子战、通信、传感器)的斗争拓展。 基于认知的电磁频谱战 在牛津英文字典中认知(Cognition)被解释为“knowing,perceiving,or,conceiving as an act”,即行为理解、行为感知和行为设想。生物的基本认知过程是通过反馈信息感知、分析其行为作用结果,利用经验调整其行为活动,以实现最优、智能的行为控制,并学习更新其经验知识。将认知思想应用到无线工程领域,提出基于认知的电子信息系统的概念,这种智能的信息系统与生物认知特性有着对应的关系。 基于认知的电子信息系统具备四种能力。一是环境感知能力,能从复杂环境中自主快速获取信息;二是学习推理能力,能根据感知信息或环境变化,快速自主学习并进行智能调整改

电磁频谱智能化管理浅析

电磁频谱智能化管理浅析 电磁频谱管理的智能化,就是针对电磁频谱管理中涉及到的政策制定、频谱共用、频率自动选择、频谱参数审核、环境监测、设备检测、频管数据存储与信息处理、通信、用频设备的控制等方面,应用智慧地球、感知中国的理念和新技术,提高电磁频谱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新技术在电磁频谱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加强电磁频谱管理政策的研究 当前电磁频谱应用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超过了政策制定者做出反应的能力,随着智慧地球的深入推进,电磁频谱的有效管理将是智慧地球能否实现和完善的“瓶颈技术”。当前国家各类用频系统的频谱使用仍处于静态规划和初步动态协调的阶段,且主要通过文电进行人工频率调整和协同,难以适应动态计划对频谱使用的需求。由此可见,实施动态频谱管理政策势在必行,今后我们可以加强研究“政策捷变(policy-agile)”,依靠一种动态变化的政策来约束行为的频谱管理方法。在这种管理方法中,对无线电设备来讲,约束行为的政策是随时间和位置的变化而动态变化的;政策不再固定嵌入到无线电设备中,而是可以在机动过程中加载;无线电设备需要在动态变化的频谱管理政策约束下,根据所处的频谱环境改变频谱接入策略。 2.认知无线电的应用 FCC在2003年12月发布的一则通告中,对认知无线电做了如下定义:认知无线电是一种能够根据与他的操作环境进行交互而改变传输参数的无线电。从这个定义可知,智慧的认知无线电应该具有三个主要特点:认知能力、重配置能力和学习能力。其体系结构称为认知环(OOPDAL),主要包含七个主要步骤:感知、感知信息判断(分析)、生成计划、推理决策、计划执行、反馈学习和知识共享。 目前对认知无线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合作及跨层设计技术、空间型号检测和分析及Qos保证机制等,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很不够。今后可以在干扰湿度模型的构建、基于Qos的频谱决策技术、动态频谱接入技术、(非)合作式频谱共享技术、网间频谱共享技术、认知无线电路由协议设计、无线电指示表述和认知无线电网络安全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现代战争被人们喻为“感知者的胜利”,在新的军事竞争背景下,掌握“透明战场”是军事信息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何有效、合理、准确、迅速地感知频谱态势,并进行科学决策,是今后电磁频谱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在进行有效决策之前,必须实时掌握各地区的频谱态势,利用传感器的频谱监测功能可以及时掌握各个场地目标的频谱和位置信息,构建传感器网络,实现多个传感器之间监测

信息化战争的新特征

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一、信息化兵器成为信息化战争的战场主导兵器 看一个战争形态的基本特征,首先要看其主导战场的武器装备水平。坦克、飞机、大炮之类的机械化兵器,可以代表着机械化战争的主要作战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因而必然成为机械化战争的战场主导兵器。而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型战争形态,反映其作战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的必然是信息化兵器。 所谓信息化兵器主要是由信息化弹药和信息化作战平台构成,信息化弹药主要指精确制导武器;而信息化作战平台主要指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使作战平台的控制、制导、打击等功能形成自动化、精确化和一体化水平的各种武器装备系统。它主要包括太空中的各种侦察、预警、通信卫星;空战场上的第三代以上的战斗机、各种预警机等;海战场上的各种高技术战舰等;地面战场上各种具有高技术水平的坦克、装甲战车等,它们都是信息化作战平台。 从信息化战争的实践情况看,信息化兵器已经成为信息化战场的“主力军”,在战场上发挥着机械化兵器无法替代的主导作用。 二、信息能成为信息化战争战场能量释放的主要方式 战争是力量的竞赛,这种力量的竞赛不仅表现在武器装备的质量水平和数量水平的较量上,更主要的还是表现在战场能量释放方式的较量上。机械化战争战场释放的主要能量是机械能,即机械运动产生的动能和势能。 信息化战争作为机械化战争的高级发展阶段,其战场能量释放方式则不仅是机械能,更主要的是深刻体现人的智能活动的信息能,即各种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战场探测预警、情报侦察、精确制导、火力打击、作战指挥与控制、通信联络等能力,这是一种新型的战场能量释放方式。 它集中体现了信息化战场上的侦察、预警、决策、指挥、控制、通信、打击、防护、支援、保障等重大功能,支配和主导着信息化战场上的全部作战活动,具有战争制胜的巨大作用。 三、“三大系统”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目标

信息化战争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 一、单选题(选出1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 1.()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命运动和思维活动,也对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A.情报 B.心理 C.信息 D.科技 2.()是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它是以机械化战争的装备平台为载体,以大量使用信息化武器、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为主导,以能量为后盾,以网络为神经触角的战争形态。 A.信息化战争 B.机械化战争 C.核战争 D.高技术战争 3.自从人类步入信息社会以来,“以信息为主导”是人们对信息化战争的一个共识,认识信息化战争,需要深刻把握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资源这一本质,充分肯定信息技术是信息化战争的主导技术这一事实,进一步明确()是战争成败的主导因素。 A.武器 B.指挥员 C.信息 D.国家经济实力 4.()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标志,渗透于各种传统技术中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目前,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软件技术等。 A.指挥艺术 B.信息技术 C.军事技术 D.C4ISR技术 5.信息时代的战争,也不只是信息化战争一种类型,在一定时期内发展中国家间的战争主要打的还是(),但从整体上看,信息化战争将是主要的战争类型。 A.热兵器战争 B.信息化战争 C.高技术战争 D.机械化战争 6.信息化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科技等因素的一体战,军事领域的交战是主体,其总的形式是(),同时要与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外交、科技领域的斗争相配合。 A.情报作战 B.信息中心战 C.网络空间作战 D.电子战 7.信息化战争仍然是政治通过()的继续,仍然是流血的政治,仍然是用来解决阶级、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的斗争形式。 A.暴力手段 B.和平手段 C.经济手段 D.科技手段 8.()是一个运用比较广泛的概念,既包括平时的信息斗争,也包括战时的信息对抗。 A.情报作战 B.电子作战 C.精确作战 D.信息作战 9.()的发展不仅为信息化战争这种新型战争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而且也将作为信息化战争的一个重要作战样式,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A.情报作战 B.电子作战 C.精确作战 D.信息作战

美军电磁频谱管理体系概述

专 题 研 究 频谱管理主要包括规划管理、用频装备管理、用频台站管理和频率使用管理等几个环节,本文从这几个方面分别叙述了美军的频谱管理体系。目前美军频谱管理的主要特点是管理程序不断改进,识别和解决频谱管理问题的方式更加主动。 1 美军频谱管理机构及职责 当前美军频谱管理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其机构大致分3个部分:频谱管理理事会(SMD):隶属于负责网络信息综合的国防部助理部长办公室(OASD NII),负责为国防部的频谱相关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和监督功能; 国防频谱办公室(DSO) :隶属于国防信息系统署,负责提供频谱资源并帮助制定战略性的频谱规划; 美军电磁频谱管理体系概述 Introduction of the US Military EM Spectrum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总参第63研究所 张健美 柳永祥 邱永红 摘要 介绍了美军频谱管理机构及职责,并从频谱的规划管理、用频管理以及频谱管理的系统和工具等方面阐述了美军的频谱管理体系。关键词 频谱管理;规划管理;用频管理Abstract Introduces the spectrum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and their responsibilities first, and then describes the US military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from the points of management planning, management of spectrum use, thesystems and tools applied to EM spectrum management. Keywords spectrum management ;planning management ;management of spectrum use各兵种的频谱管理办公室(SMOs) :负责各兵种的频谱管理。 此外,联合频谱中心在频谱管理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它隶属于国防信息系统署,作为美军电磁兼容性问题分析的中心,支持统一指挥,并负责频谱管理工具的开发。另外,美军还设有一些常设工作组以处理频谱使用中出现的一些特殊事宜。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CJCS)在频谱运作问题上代表作战指挥司令员对国防部(DoD)频谱事宜提供指导。军事通信电子局(MCEB)负责协调国防部各部门之间、国防部与其它政府部门或代理机构之间、国防部与其它国家代表之间关于军事通信电子方面的事宜,为DoD各部门提供作战指导和方向,为DoD及其下属部队提供有关军事通信电子方面的建议和帮助,将那些需要高层关注的通信电子方面的问题上报给DoD信息官政务会主官。多数DoD频谱运作问题都通过MCEB的频率专门小组(FP)来处理。 2 美军频谱规划管理 全球频谱需求不断增长,美军转型 能否成功取决于依赖频谱的通信和传感 图1  美军频谱管理机构框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