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1500字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1500字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1500字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1500字

一、苏联马克思主义与30年代英共知识分子党员的理论创新

在1940年的“置身鱼腹”一文中,已经与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

和马克思主义拉开一定距离的乔治?奥

和多布一样,莫尔顿在大学时代就加入英共。1938年,他响应

英共领导人发出的“向英国历史进军”的号召,出版《人民的英国史》一书(注:参见莫尔顿:《人民的英国史》,谢琏造等译,三联

书店,1962年。)。从今天的角度看,该书无疑是通俗的、相当简

单化的,不过,它却是英国历史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在

这里,唯物史观不仅首次运用于对英国历史的研究,更重要的是,

一种完全不同于英国传统史学的、符合唯物史观基本精神的、“自

下而上”的历史观念已经呼之欲出:正是在这里,在以往历史书中

被忽略了的农民、工人等被压迫阶级首次成为英国历史的创造主体。

与同时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那些具有重大影响的理论发展相比,30年代英共知识分子党员的理

论创新不管在程度上还是在数量上无疑都是微不足道的。不过,我

们必须以一种历史主义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微不足道的创新:它们不

仅从根本上改变了英国没有原创性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局面,为

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的形成开了一个好头;更重要的是,它们自

觉延续英国实证的文化传统,共同开创了一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

论与英国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优良风气,从而使得后来的英国马克思

主义者能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促成

独具英国特色的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二、战后英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进一步理论探索及对斯大林主义的批判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共的政治发展进入了一个高潮期,但与此同时,其内部却出现了显著的理论分裂。作为长期追随苏共的

一个结果,40年代以后,英共内成长起了一批高度认同苏联马克思

主义的官方理论家,他们亦步亦趋地仿效苏联理论界,宣传马克思

列宁主义思想,批判当代资产阶级哲学社会科学和宗教意识形态(注:梅斯里夫钦科主编:《当代国外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中央编译

局研究室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年,第359页;易克信、

吴仕康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八卷,北京出版社,1996年,第166-184页。)。虽然这些官方理论家占据了英共党内的主要理论

阵地,不过其实际影响却相当有限,因为就在他们教条地照搬照套

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大多数左派知识分子则是自觉延续那些30

年代知识分子党员所开辟的道路,努力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南,研究、解决当代英国人所关注的具体的英国问题。在这个方面,英共党内以及亲英共的一些历史学家和文学理论家的贡献最为重大。

三、第一代英国新左派与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说到文化马克思主义,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术语“文化主义”。按照英国文化研究学者斯道雷的考证,“文化主义”其实是

霍尔等伯明翰学派年轻一代文化研究学者70年代末杜撰出来的一个

术语,以形容霍加特、威廉斯、汤普森这三位第一代新左派思想家

50年代末60年代初完成的那些著作,因为在他们看来,虽然这些

著作的马克思主义性质值得怀疑,但确实具有共同的理论特性(注:

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杨竹山等译,南京大学出

版社,2001年,第64页。)。就此而言,“文化主义”与文化马克

思主义具有共同的所指,尽管前者具有一定的贬义。不过,我们也

注意到,在90年代以后的文化研究史著作中,“文化主义”其实变

成了一个中性术语,大致相当于英国文化研究的起源阶段这种意思,由此一来,霍尔以及伯明翰学派的其他早期成员都被纳入其中了(注:GraemeTurner,BritishCulturalStudies:AnIntroduction,thir dedition,Routledge,2003,pp.33-62;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

化导论》,杨竹山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62-100页。)。虽然这种用法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在我们看来,它却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它无原则地混淆了霍尔与霍加特、威廉斯、汤普森这三位第一代新左派思想家的本质区别:尽管霍尔和霍加特、威廉斯、汤普森等一样,也是新左派运动的发起者和核心人物

(注:MichaelKenny,TheFirstNewLeft:BritishIntellectuals?after Stalin,?Lawrence&Wishart,1995,pp.54-68.),?不过,他?后来的

发展表明,不管是在政治上还是理?论上,?他都更接近于佩里?安德

森(PerryAnderson,1938-)等30年代中后期后出生的第二代新左?派,而和?出生于30年代之前的那些第一代新左派具有明显的距离。有

鉴于此,我们希望重申霍尔透过文化主义这个术语从批评的角度表

达过的那个观点:正是在霍加特、威廉斯、汤普森这三位第一代?新

左派?思想家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著作中,一?种新?的具有鲜明英

国特色的文化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在新左派运动刚刚兴起的1957年,霍加特出版了自己的第二部专著《识字的用途:无产阶级生活面面观》。在这部具有部分传记色彩的著作中,霍加特一方面追记了自

己童年曾经历过的30年代英国工人阶级文化,另一方面则对50年

代工人阶级文化受新兴大众文化侵蚀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抨击

(注:RichardHoggart,TheUsesofLiteracy:AspectsofWorkingClassL ife,ChattoandWindus,1957.)。诚如文化研究学者经常提及的那样,该书具有相当多的缺陷:浪漫的怀乡病,对大众文化的敌意,对工

人阶级文化的创造力估计不足,等等。不过,瑕不掩瑜,所有这些

都不能掩盖一个基本事实:该书是文化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涌现

的第一个积极成果。在我们看来,对于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而言,该书具有以下两点重要意义:第一,它自觉继承利维斯所崇尚的

“文化与社会”传统,运用后者所提供的文学批评方法重建出了30

年代的工人阶级文化,从而驳斥了利维斯主义关于工人阶级没有自

身文化的偏见,体现出了一种在实践中改造利维斯主义的努力;第二,它成功揭示了工人阶级公共文化的诸方面和工人阶级私人的日常生

活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力打击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的狭隘

理解,证明文化是在日常实践活动中逐渐建构起来的。在某种意义

上我们不妨说,《识字的用途》是文化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面向

未来迈出的第一步,由于这一步迈得相对较小,以致如果我们不将

它与威廉斯、汤普森后来的工作联系起来看,可能难以察觉它的存

在及其首创意义。

继霍加特之后,威廉斯陆续出版了《文学与社会》(1958)、《文化是日常的》

(注:RaymondWilliams,“CultureisOrdinary”,inJohnHiggins,ed.

,RaymondWilliamsReader,BlackwellPublishersLtd,2001.)(1958)、《漫长的革命》

(1961)(注:RaymondWilliams,TheLongRevolution,HarperTorchbook s,1966.)等著作,汤普森则陆续发表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1957)、《漫长的革命》(1961年)、

(注:EdwardThompson,“TheLongRevolution”,NewLeftReview,No.9

-10(1961).)《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1963)(注:汤普森:《英国工

人阶级的形成》,钱乘旦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等著作,

以文化研究的实证形式,共同展现了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风貌。

以威廉斯、汤普森的上述著作为来源,我们可以对文化马克思主义

进行如下理论刻画(注:以下总结主要参考了

NickStevenson,Culture,IdeologyandSocialism:RaymondWilliamsa ndE.P.Thompson,AveburyWoodhams,1995;张亮:《阶级、文化与民

族传统:爱德华?P?汤普森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研究》,江苏人民出

版社2008年版。):

第一,它反对斯大林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诠释与建构,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不是绝对真理的

观点体系,而是科学的批判的方法论;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提供可

以包治百病的现成的药方,但以他们开创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

我们可以找到具体地历史地解决马克思恩格斯未曾研究过、未曾遭

遇过、甚至未曾想象过的各种新问题的科学途径。

第二,它坚持《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实践唯物主义立场,主张在人的实践过程中来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从而打破斯

大林主义的机械决定论和经济还原论的思想桎梏,对历史唯物主义

的一系列概念、结论、原理形成了全新的理解。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它认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是一种辩证的决定关系,经济基础

并非总是单方面、无条件地决定上层建筑,在特定条件下上层建筑

同样能够发挥客观的决定作用;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在归根结底的

意义上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不同的文化

形态中,其发挥作用的方式是具体的历史的;文化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产物,是不同的生活方式相互斗争的结果;普通人民群众是真实的历

史主体,他们通过阶级斗争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工人阶级的形成经历

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走向“自为的阶级”的过程中,英国工人阶

级以文化的方式实现了自我生成,并自主生产出了自己的阶级意识

等等。

第四,它认为当代英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工人阶级的文化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过程中,它形成了一套具有明确的

自身限定性的文化研究范式;该范式具有三个支撑点,即“自下而上”的观察视角、“人民历史”观念和超越资本主义的乌托邦议程,而

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在于可以实现对真实的经验整体的倾听和再创造,对以往被忽略的大众文化的社会功能的分析与评价。

第五,作为前述文化研究的结果,它坚信英国工人阶级具有革命传统,通过适当的引导(教育),它们能够重新焕发出来,从而推动

社会主义革命获得成功;英国具有良好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传统,再发现与重申这种传统是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使命。

对于威廉斯、汤普森所提出的文化马克思主义,我们的基本看法是:它是威廉斯、汤普森等第一代英国新左派思想家在从第二次世

界大战结束到60年代上半叶的特定历史情境中,反对斯大林主义,

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英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探索的思想结晶,是在特定理论语境中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成功的具体化、民族化尝试。很显然,它具有确定的适用条件,一旦这些条件发生

变化,它的真理性和合法性基础就会随之发生改变甚至动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