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说课稿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说课稿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它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就是我们要仔细学习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燃烧的三条件、爆炸、灭火原理,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制取氧气,为本节课的学习垫定了一定的基础,后面我们还要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式,可见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衔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第二部分)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分析,我制定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要求)

1)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以及)

2)了解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及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要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以及)

2)通过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及)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3,(第三部分)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具的准备(针对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制定如下)

(1)教学重点: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2)教学难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及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区别。

4,(第四部分)学生情况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简单的化学思维,虽然本节课的内容针对整本教材来说不是最困难的,但是他们对于课程内容整体把握以及对于实验的观察描述,判断总结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本节课的学习,要注重加强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第二个方面)

二、教法分析、学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情境引入法、实验探究法以及问题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关于学法,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所以本节课我制定的学法是,小组合作讨论,提出问题,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现象,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实验探究的现象及结论,用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完成实验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

(第三个方面)

三、教学过程(我将它分为六个环节,首先第一个环节)

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识

课的开始,我将向学生描述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比如我会向同学们描述,有一天你一个人在家,给你自己做饭的时候不小心发生了火灾,或者在某地发生了火灾,而你正好在现场,这时提出问题:当你遇到这些情况是你怎么办?逃跑?报警?自救?通过该问题调动学生对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也自然的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接着第二个环节)2,实验探究,(讲解新课)探究新知识

化学是离不开实验的,在本节课,我将和学生一起按照书本81页的探究活动来进行实

验探究,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

实验探究完成之后,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及结论,接着提出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然后结合实验现象及结论,进一步仔细深刻的讲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爆炸、自燃。(第三个环节)

3,联系生活,扩展新知识

在此时,我会将生活中,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实际例子,给学生提出来,与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比如,炒菜时锅里着火,你该怎么办?做实验时酒精滴在实验台上,你该怎么办?。(第四环节)

4,交流收获,优化新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让他们彼此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针对上面疑问,并予以及时的解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五环节)

5,课堂练习,巩固新知识

课堂练习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练习,建立起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特别选择了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最后一个环节)6,课程总结以及作业布置

我会根据学生对上面问题的回答情况,再具体全面的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再一次全面回忆本节课的知识。课后作业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所以我将给他们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

(第四个方面)

四、板书设计

对于一节完整的教学课程,板书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可以明确这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所以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我将通过板书表达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清晰易懂、也便于学生将来进行复习。(展示自己的板书设计)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一、燃烧的条件

1、什么是燃烧?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暗影叫做燃烧。

2、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缺一不可2、需要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灭火的原理

1、隔绝空气或氧气

2、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一下

任取其一(有的同学说顺口溜说: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这话是错的。着火点

是固定的,我们应该将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清除可燃物

2、灭火器介绍

1)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2)常见的灭火器

3)逃生自救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定义:易燃、易爆的固体、液体和气体

2、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等环节注意

五、教学反思

当然,完成教学后我还将进行教学反思:我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方向,我所设计的探究活动是否合理,学生认知还存在哪些问题,我自己的教学过程还存在哪些不足等,以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优化。

谢谢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到此为止。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本节课我想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第七单元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第二单元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时候,已经认识到了一些物质能够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这节课又为后面两个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有更深的理性认识,并对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做出很好的诠释,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好素材。 2、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位置,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去制定教学目标,据此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燃烧的条件、通过讨论得出灭火的原理。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②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①能在创设情景下,积极主动的从事各种化学活动且探究新知,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②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信息进行加工。 ③学习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唤起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②引导学生树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辨证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解决方法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维水平,我确定了以下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及对着火点的理解。 (3)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法:现在是一个网络发达的社会,所以本节课我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教师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九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主动探究真理的兴趣和愿望,也愿意自己动手做实验,而且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课堂他们厌倦教师的说教和灌输的教学方式,希望教师能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所以本节课我创设了2个情景和2个活动与探究。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能够促进他们能力的发展。 2、教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法 ①情景教学法:心理实验表明,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学习,注意力集 中,思维最活跃,接受最快,记忆最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不断的创设情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②分组讨论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展开交流,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作为引导者,让学生在肯定及否定中将问题引向深入,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点和归纳。 3、学法指导 ①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初中化学九年级) 【教学内容分析】 《燃烧和灭火》是科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理解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实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能够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水平转换的一座桥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懂得什么是燃烧,什么是缓慢氧化,什么是自燃,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条件(理解)。 2.知道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和危害(了解)。3.知道什么是着火点,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了解)。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升科学探究水平。 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使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用化学语言表述信息,用分析、比较、总结、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的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燃烧条件和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利与弊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 3.通过对生活中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的了解,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点。 【教学难点分析】 本节的难点是燃烧与缓慢氧化、爆炸及自燃的区别。通过燃烧条件探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播放一段录像: (1)神州五号飞船的发射升空 (2)放几幅火的画面 【提问】看完短片和图片后,你对火有了怎样的理解? (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提问】怎样才能让火更好的为人类造福呢?引入新课。 【提问】火是怎样产生的? 请你将知道的燃烧事例填写在下表中,并与同学们交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了解易燃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 知识准备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剧烈的反应。 3、碳酸钠粉末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燃烧的定义: 问题1、物质的燃烧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问题2、把这些共同点概括起来就可以得出燃烧的概念,什么是燃烧? 燃烧是物质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反应。 练习:下列变化是燃烧吗? 1.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2.食物的腐烂 3.铁的生锈 4.动植物的呼吸 2、燃烧的条件 问题1、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 燃烧需要 问题2、如何才能使酒精、蜡烛、木条等燃烧? 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问题3、如果把正在燃烧的蜡烛用烧杯罩住,它还能一直燃烧吗? 燃烧需要 实验7-1 现象:试管中的白磷,试管中的红磷,烧杯中的白磷。 结论: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试一试:设计不同的方法来熄灭蜡烛,并说明原理。(烧杯、镊子、水、剪刀、碳酸钠和稀盐酸)

、2、3、 阅读书127页表7-2,回答下列问题 (1)木材、棉布失火应选用哪种灭火器?它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2)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应选用哪种灭火器? (3)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练习实践 1、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A.纸比煤接触面积大 B.纸比煤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密度小 D.纸比煤着火点低 2、烹调时,不小心油在锅里着了火,要熄灭它,最简单的方法,这种灭火的原理是。 3、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 ),木船燃烧的条件()和() 4、今年国庆节期间,黑龙江黑河市连续发生多起森林火灾。消防官兵不可能采用的方法是() A.飞机空中喷洒干冰 B.用高压水枪喷水 C.降低树木的着火点 D.设置防火隔离带 5、用水可以灭火,这是因为() 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水蒸发吸热,提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大量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大着火点以下,而且水蒸气又起着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的作用 D.水的密度大于空气 拓展提高 1、点燃一根火柴,火柴头向上燃烧时与火柴头向下燃烧时哪种方式更容易熄灭?为什么?请用燃烧条件来解释。 2、比较下列物质的点燃方式,分析燃烧的难易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火柴、纸张、小木条、蜂窝煤: 红磷、白磷: 煤块、煤粉: 猜想:燃烧难易程度与什么有关。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邓晓青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西安交大附中邓晓青 教学总体设计理念 本节课体现了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引导同学们从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走向社会,对应用化学的意识。因而,教学重点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理论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是广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课题。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章至第三章前两节的学习中,同学们对常见物质的燃烧有一定的认识——有氧气参与、有氧化物生成、伴随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学习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长远来看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学生课后对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体会一定非常深刻。 2.教材主要内容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教师能够利用的是学生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仍然有强烈的兴趣。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建构知识体系。 三.教学设计思想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代表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以体现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了解易燃物和易燃 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和常见灭火方法。 2、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燃烧与灭火>>。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谈一下我对教材的理解,《燃烧与灭火》是鲁教版教材第六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同时,这节内容对于整个初中化学教材来说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又对以后学知识起着一个铺垫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桥梁。 二、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而言,燃烧与灭火是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化学现象,学生通过小学自然课的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的宣传,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第四单元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学习,已对燃烧和灭火等常识有了初步认识,但对于燃烧发生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还不是清楚。他们知道可以用水和灭火器灭火,但经历过火灾现场和使用过灭火器的同学没有。因此,在教学中将主要通过一些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归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通过还原危险火灾现场以帮助学生了解火灾和自救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对教材结构、内容以及新课标理念的理解,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结构,设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一些基本的火场逃生常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的观察分析,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提高科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三维目标和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学难点是: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五、教法学习分析: 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我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因此,在解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两个重点问题时,用“问题—探究教学法”。在增强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方面,采用“讨论教学法”。 至于学法,应该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他们熟悉的生活中选择相关内容,让他们“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从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获得能力。 六、教学过程分析: 接下来,我将主要谈谈我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三单元课题,3的教学内容。要求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了解二者的条件。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于缓慢氧化、爆炸及自然的区别。 【教学理念】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引导学生做好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断,深刻理解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在此基础上了解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然后通过阅读、讨论、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燃烧、缓慢氧化以及自然的概念和相互区别,最后得出灭火的原理。 【教学课题】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启发质疑,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实验。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教学思路】 本节课讲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对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 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发现和提出问题一老师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一学生亲自实施探究方案一总结归纳形成结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XX,来自XX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下面我将从这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学内容: 课标要求:让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前面已经学习了氧气可以助燃、二氧化碳可以灭火等有关燃烧的知识,本节内容是对这些知识的归纳和提升,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学情:我是按学生的认知、能力、心里基础三个方面来分析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燃烧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实验操作能力,但是在利用科学方法进行具体实验设计方面不熟悉;而心里上又非常渴望体验、渴望展示。 教学目标:我认为这三个方面:1、运用对比法、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2、通过对“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器的使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创新能力。3、通过燃烧和灭火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化学是为了用化学的意识。 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难点是:怎样运用对比法得出燃烧的条件。 教法:我选择了“抛锚式”教学法来组织整个课堂。“燃烧的条件”是“锚点”,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应用拓展自然成为相辅相成的三根锚链。 三、教学实施 为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首先我演示实验“烧不坏的手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燃烧和灭火”。 首先提出问题: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引出第一根锚链:燃烧条件的探究。 然后引发学生的猜想,根据学生对燃烧现象认识,猜出燃烧所需的一些

条件。于是,我设计出三组对比演示实验,在第一组实验过程中将一根木柴和一根玻璃棒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得出燃烧是需要可燃物的;第二组实验中点燃两根蜡烛,其中一根用烧杯罩住,对比暴露空气中的另一根蜡烛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第三组实验中将一小块木柴和一小块煤炭,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得出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的。同时并对着火点进行分析,而且提示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对下面的实验打下铺垫。 紧接着观看磷燃烧的实验视频,通过白磷和红磷是否燃烧的现象,反推燃烧时三个条件的存在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 通过图片展示火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为祸,让学生知道火是一把“双刃剑”,同时引出锚链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这个环节我设计的是“灭火大比拼”:给每组提供蜡烛和器材,请一位同学点燃蜡烛,其他东西根据实验器材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它们熄灭,看哪组用的方法多?这样设计符合新教材从实例到理论的理念。最后大家归纳出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 探究出了燃烧的条件,推出了灭火的原理,而“学化学是为了用化学,用化学是为人类生活服务”引出第三根锚链:应用拓展。灭火器及消防知识,轻松巧妙地把化学与应用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火灾自救以及逃生的安全知识。设计一个应聘消防员面试公告,4道面试测试题,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得以应用。最后教大家一段火灾逃生口诀,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火灾上学会保护自己。 揭开情景引入魔术谜底,首尾前后呼应。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以及2道练习题。到这里课就该结束了。 四.教学反思 一次有趣的实验探究也许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堂好课也许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因此设计好每一次实验探究、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终身热爱化学,用化学知识服务人类,是一位化学教师的终身最求。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__教案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授课教师:赵健 授课班级:九(4)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了解易燃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三、课前准备:学生分组:小蜡烛(2支)、小石子、酒精灯、火柴、烧杯、 教师演示:白磷、红磷、烧杯(500 mL1只、1 000 mL3只)、铜板、酒精灯、火柴 四、教学过程 1、通过PPT课件展示7幅与火有关的图片。 2、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了解火,用好火显得特别重要。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 3、燃烧的定义及特征 【布置任务】假设同学们回到原始社会,你会怎样取得火种? 学生思考并回答 4、燃烧的条件 【提问】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请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 【布置任务】同学们桌面上的仪器,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探究出燃烧的条件。 【点评】学生探究报告

【小结】燃烧的条件 【介绍】着火点 5、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演示实验】红磷、白磷的燃烧。 【分析小结】破坏燃烧的条件。 【创设情景】通过PPT课件展示4幅与灭火有关的图片。【分析与性认识】从灭火原理上升到切身利益问题。 【小结】灭火的原理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板书内容 (一)、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生;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三者关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二)灭火的原理 1、控制或移开可燃物; 2、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3、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三者关系:只需其一。 六、课堂练习 见课本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课题1、燃烧和灭火》说课 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华北区、东北区)大赛说课一等奖:燃烧与灭火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化学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燃烧和灭火》,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上册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用途和碳、磷、一氧化碳等物质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在内容编排上更加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学习,使学生再次体会,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同时对于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是极其重要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对实验事实进行逆向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的形成。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了解易燃物易爆物安全知识 ●了解常见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欲望 ●通过对易燃易爆物的学习,提高安全隐患意识 ●通过对燃烧和爆炸利弊的分析,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通过对实验的再设计,开阔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策略 1、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实验探究"、"对比分析"、"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大课的信息量。 2、学法: 1)实验探究 2)分析归纳 3)自主学习 3、设计思路 探究灭火方法比直接探究燃烧条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我调整了部分教学顺序,改由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熄灭蜡烛入手,进一步探究灭火的原理,在此基础上逆向思考得出燃烧的条件,再利用实验对结论进行验证。这样使新知识建立在对生活的直观感受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同时培养学生对探究的结果进行逆向思考的意识,敢于对实验从正反两方面去评价,培养学生唯物辩证观。 三、实验设计 1、课本演示实验 通过实验改进,避免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 2、趣味实验。课前由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粉尘爆炸"及"简易灭火器"的实验装置,展示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出部分实验装置图。通过实验的再设计,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利用中央电视台的娱乐节目"挑战群英会"中的片段--双节棍灭蜡,使课堂进入自由探究的环节。 (二)活动与探究一:熄灭蜡烛的方法 成果交流:吹灭、用书本扇灭、用坩埚钳将烛芯夹灭、用湿布盖灭、用水浇灭、

最新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说课稿:燃烧和灭火 大石岭初级中学曹玉双 一说设计理念: 本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的现实性,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对 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二说教材内容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性质、用途及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的内容包括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和原理以及易燃易爆物品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③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疑点: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 五、说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通 过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应该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 动来实现教育目标。引导探究法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还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其 模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能将探究的方案, 讨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 3.教师演示实验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利于激发学生的分析能力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青峰初中蔡友超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为大家展示的是《燃烧与灭火》一节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1.教材地位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碳、磷、一氧化碳等物质的燃烧。同时,本课题对下一节“燃料与能量”的学习以及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可以起到铺垫作用。 2.学情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已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而且学习了一些物质的燃烧,对生活中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实验探究更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探究的过程及知识的实际运用。 3.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防火安全,珍爱生命,报效祖国。(放在首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②能解释生活中某些燃烧现象。 (3)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培养防火和自救能力。 4.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 二、我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法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增大课的信息量。 (二)说学法一是实验探究法:在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在小组竞争中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三)说设计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将课堂结构创新设计为“消防之星”小组评选活动,具体分为四个活动环节。同时,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围绕小组评比活动展开,让每组同学轮流答问,答对答全者每题加10分,总分最高的组评为“消防之星”小组。力争达到课堂结构环环相扣、课堂气氛高潮迭起的效果。 三、我的教学实践 活动一:消防员知识培训——燃烧条件的探究 环节1:创设情景,激情引入。展示图片引入: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但使用不当,火,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了解火,用好火重于泰山,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 环节2:复习旧知,解释燃烧。各组分别指一名同学上台写出硫、磷、镁、铁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说说此燃烧的现象。通过回顾以前学的旧知识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 濮阳市华龙区第一中学弋瑞娜 一、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燃烧、自燃和爆炸的概念。 2、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会解释某些日常生活中燃烧、灭火的现象和原因。 3、知道影响燃烧剧烈程度和是否充分的因素。 4、知道防火、自救常识。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利用燃烧的条件来解释日常灭火; 三、学习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学习 环节 学习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 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创设情景】通过PPT展示《大魔术师》影片中有关“冷 火”的魔术表演。 【教师引导】冷火是怎么回事呢?难道魔术师的手不烫 吗?欲知其中奥秘,请我们一起踏上今天的探索之旅 吧!——引出课题-《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思考 并回答】 【观看】 引入魔术来吸 引学生的注意, 点燃学生的激 情。 创设 情境 【课件展示】11.9 消防日 在11月9日消防日即将来临之际,我校挑选“校园消 防小卫士”的准备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我们当然也不 甘落后,为早日取得这枚光荣的勋章,我们制定了以下 训练计划。 接下来,就让我们紧抓任务线,跟随问题线来充实我们 的收获线。 【思考】创设选拔“消防 小卫士”的情 景,使学生自然 投入对搜集资 料的热情中去。

燃烧的条件自主 学习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先根据课本80-84页搜集材料,思考: 燃烧和自燃、爆炸的概念是什么? 【自主看 书并思 考】 使学生对本节内 容有个大概的了 解,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 学生 展示 燃烧的概念、自燃的概念、爆炸的概念。 【过渡语】提到“自燃”我们不难联想到有一种迷信说法“鬼 火”,那是因为白磷燃烧需要的最低温度很低(—着火点),在 坟地缓慢氧化产生热量所致———引出下个活动“讨论交流— 水火相容”。 【展示】 【联想和 思考】 自然过渡到魔术 实验,使课堂流 畅。 实验 探究 交流 一 【小组交流】——“水火相容” 白磷投入热水中,不能燃烧,如何让它燃烧起来? 【点评】4组同学的答案令人耳目一新,想到用养鱼者用的氧气 泵在泵入氧气;7组同学的想法更是别具一格,竟然想到用我们 刚学过的有关催化剂的知识,使水经催化出氧气,接下来大家 来欣赏一下老师的方案吧! 【演示】“水火相融”实验。 【讨论交 流与汇 报】 使课本上单调的 实验由生动的魔 术实验代替,使课 堂更加有趣。 实验 探究 交流 二 【过渡语】很神奇吧?是不是魔术一般呢?每个魔术都是有内幕 的,请大家开动你聪明的脑瓜想一想,课前发给每组的纸杯怎 样在火焰上加热而又不会燃烧呢?小雷同学的答案给了我们很 大的启发,请分组做实验: 1.将一个装有水的纸杯在酒精灯上加热,纸杯不会燃烧。 2.片刻后,将纸杯内的水倒掉再加热,纸杯熊熊燃烧起来。 【点评】纸杯中的水到底是降低着火点呢还是…?哪位同学答 的正确呢?虽然降低着火点这个答案不对,但十分有价值,我 们要牢记在心,避开这个陷阱。 【介绍】着火点,是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要达到的最低温度。 【小结】燃烧的条件 【点拨】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观察并 思考】 【交流汇 报与讨 论】 使学生通过有趣 的实验设计进一 步巩固自学的第 一个重点:燃烧的 条件,而且是缺一 不可。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三单元课题3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了解二者的条件。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于缓慢氧化、爆炸及自然的区别。 【教学理念】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引导学生做好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断,深刻理解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在此基础上了解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然后通过阅读、讨论、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燃烧、缓慢氧化以及自然的概念和相互区别,最后得出灭火的原理。 【教学课题】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启发质疑,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实验。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教学思路】 本节课讲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对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发现和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亲自实施探究方案→总结归纳形成结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过程】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一《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我是10C班耿绍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燃烧和灭火》。内容包括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2、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题的内容和地位,我确定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是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3)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2)渗透“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唯物主义观点。 (3)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法分析 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过渡引出新知识,可以使知识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新知识的顺利建构。 1、为了解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两个重点问题,用“引导探究教学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减少板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突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三、学法指导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四、教学过程: 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探索化学的奥秘。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整节课。具体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分析应用,加深理解;学以致用,关注社会;小结交流,布置作业。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谈生活中常见的燃烧事例。(体会燃烧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2、通过提问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让学生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概念,来构建新知识。 3、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熊熊火焰过后,手帕完好无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非常热烈,顺势导入对燃烧实验的探究。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最新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生能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化学实验,并分析归纳出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②学生能针对不同物质失火,选择不同灭火方法,处理一些突发燃烧失控情况。 ③学生了解常见的家庭防火知识,并学会火场逃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考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探究,收集资料合作调查,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学生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②通过燃烧的利弊分析,学生逐渐树立“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的观念,并感受到化学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要点 为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和亲身体验,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学会如何在火灾中自救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分析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突出“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教学理念,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实际出发,通过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合作、尝试等方法获得新知识,本课采用了“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 四、教学用品 酒精灯、镊子、坩埚钳、火柴、烧杯、棉花、小石块、纸片、木条、 小煤块、蜡烛、棉手帕、水、酒精等

五、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观看火烧赤壁的一段视频,向学生指出周瑜希望火烧的更旺一些,而曹操却要火快速熄灭,从而引出课题。 【活动与探究】: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一、把一块小石头和一团棉花分别放到酒精灯火焰上,观察现象; 实验二、把蜡烛点燃,用烧杯罩住,观察现象; 实验三、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纸片、小木条、煤块,观察现象。 【结论】:条件一、物质具有可燃性 条件二、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条件三、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特别提示】向学生介绍一些物质的着火点,强调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可燃物的种类、状态,以及大气压强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思考】燃烧的三个条件需要具备几个火才能烧起来? 【强调概念】燃烧的三个条件需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这就是“火三角”。 【观察与思考】做一个烧不坏的布的实验。 【分组讨论】学生利用燃烧的条件分析棉布为什么没有烧坏,进一步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阅读】课本82页,了解燃烧、缓慢氧化、自然等有关知识。 【讲解】燃烧、缓慢氧化、自然 (1)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共同特征:发光、发热,且为氧化反应(剧烈) (2)缓慢进行的氧化称为缓慢氧化。 (3)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叫做自燃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 1 《燃烧和灭火》。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碳及碳的化合物,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后面我们还要学灭火器。可见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课也是由理论转变为实际的桥梁,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③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②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法 重点、难点解决方法: 现在是一个网络发展的社会,所以本节课我会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教师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策略 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科学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于有形,使学生易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探究学习、根据新教材编写特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这一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我采用美国著名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问题”-------实验探究教学法配合互动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发现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试题及答案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1.学以致用,请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安全可行的是 ( ) A.在加油站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 B.遇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 C.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2.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等变化的相同点是 ( ) A.都发光发热 B.温度都必须达到物质的着火点 C.都能引发爆炸 D.都是氧化反应 3.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 A.呼吸作用 B.火药爆炸 C.食物腐败 D.钢铁生锈 4.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阻止原油喷射 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5.小红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 A.纸不是可燃物 B.没有与氧气接触 C.没有达到着火点 D.水能灭火 6.下列情况下所采用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 A.草原着火时,常在着火周围割开一条草道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时,用湿抹布扑盖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扑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处的着火 7. 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热水里的白磷没有燃烧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_____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____ (③④②④)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______乙(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8.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 2、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和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也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学生活动] 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并思考老师的提问(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活动与探究一: 1、分组实验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 2、完成实验报告 3、交流与讨论 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 4、活动小结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板书: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定义:燃烧时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教师演示实验: (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 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2)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 (4)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板书: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板书: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讨论与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过灭火的经验吗?谈谈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 分组实验:如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提问: (1)你如何熄灭蜡烛?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 (4)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5)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 4、观看幻灯片及Flash动画资料并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或逃生。 板书:三、常见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