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教务部·2019年3月修订)

通选课申报表

(必须填写,不得少于10部)(若有)

生物进化论教学大纲

一、导言:什么是进化论、进化的证据、进化理论的发展、如何研究、有何意义

二、达尔文进化论前进化思想、达尔文的进化论、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

三、新达尔文主义、进化的遗传基础(突变、重组变异的广普性),综合进化论

四、进化的群体遗传基础

自然选择的单位

Population的定义

基因型、基因频率、H—W平衡理论

适合度的重要性及其计算方法

杂合优势、遗传突变及其对环境适应的意义

自然选择是如何作用(适应、稳定、间断……)

五、分子进化和中性理论

中性理论产生的背景

什么是中性理论

中性理论在分子水平的证据和有争论之处

分子钟学说

六一九、起源问题

生命起源的假说

细胞进化——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

多细胞化和后生动、植物的起源

性和有性生殖的起源

线粒体的起源

叶绿体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

十、基因组水平的进化

基因组的组成

各类生物基因组全序列的比较

基因组进化规律

十一、物种形成

定义

为什么有物种

物种形成的方式及其争论

物种进化速度不同及其原因

生物多样性

十二、大进化

进化速率

进化趋势

系统发育

协同进化(寄生生物与寄主的关系,寄生虫及寄主的进化规律)

物种的绝灭

十三、分子系统学

名词术语,原理,方法

应注意的问题

现存在的问题

古分子系统学

十四、分子进化与大进化的关系

基因系统发育树与物种系统发育树

基因进化与形态特征进化的关系

基因进化与化石证据的关系

十五、分子进化与生物发育的关系

对生命活动很重要的基因对生物由低向高、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贡献不大调控序列的进化与生物个体发育的关系

调控序列的进化与生物系统发育的关系

本课程为课堂讲授。有三次小测验(书面讨论),一次期末考试,均为开卷。总成绩:小测验占30%,期末考试占70%,为百分制。

姓名:顾红雅出生年月:1960年5月14日

学历:

1978年– 1982年南京大学生物系学士

1983年– 1987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系博士

工作经历:

1988年– 1990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博士后

1990年– 1992年北京大学生物系副教授

1992年–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生物技术系副系主任

1995年–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

所获奖励:

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 1992年

中国植物学会青年工作者奖 1993年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5年

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奖 1997年

北京大学教学匀 2000年

教学科研工作简介:

顾红雅教授主要从事植物分子系统学、进化学及植物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从水稻中分离能抑制病原真菌、害虫生长的基因并将这些基因转入单、双子叶植物中的工作。1988年以来,顾红雅教授主持或参加了多项“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课题。发表了40多篇科学论文,参与了“现代生物技术概论”“植物基因及分子操作”等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编写,承担了“生物进化”“基因工程研究进展”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