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杠杆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原理: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变。

实验步骤: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果:

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备注:实验前应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

学生实验报告单02

实验课题:轮轴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原理: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实验结果:1、学生发现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对比两个轴大小相同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学生会发现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现象: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学生实验报告单03

实验课题: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原理: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步骤:1、用铁架台作支架,把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观察旗帜会怎样?2、在绳的一端挂上重物(专制马),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平衡?3、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实验现象: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结果:1、旗帜会随着绳子上升,这说明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发现两端的钩码数是相同的,由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3、发现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备注:可以用橡筋代替测力计进行测量。

学生实验报告单04

实验课题:斜面的作用

实验目的:通过科学实验,收集证据,使学生认识到斜面的省力原理。

实验器材: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

实验原理:斜面越长越省力。

实验步骤:1、将一块木板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把不同的重物分别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提升,观察用多少力?2、还用那个木块支着,换用其他长度的木板搭一个斜面,选择一个重物,沿着这些长度不同的斜面逐一拉上去,分别观察用了多少力?

实验现象:斜面越长越省力。

实验结果:1、发现物体不管是有轮子的还是没有轮子的,是大的还是小的,表面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

2、发现木板越长,即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直接垂直向上提重物相当于坡度为90度,一点都不省力。

备注:

注意沿斜面向上拉重物是否省力,要与垂直提起重物时用的力相比较才能知道。

学生实验报告单05

实验课题:热传递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液体、气体、固体具有不同的热传递方式。

实验器材:一杯红色热水、一杯无色冷水:蜡烛;火柴棍、铜丝、蜡烛油、酒精灯、铁架台。实验原理:当两个相邻的物体温度不同时,热会从较热的物体传到较冷的物体。

实验步骤:

1、在一杯红色的热水中,沿着烧杯壁慢慢加入一杯凉水,仔细观察冷水和热水融合的过程。

2、点燃蜡烛作为热源,用于感觉一下,手在火焰的哪个方向上感觉更热?趴在一段铜丝上,每隔一段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棍,将铜丝的两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火柴都向下悬挂,在铜丝的一端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当两个相邻的物体温度不同时,热会从较热的物体传到较冷的物体。

实验结果:

1、发现冷水倒入热水中,先直接流到杯底,然后慢慢的从杯壁往上流,说明加入的冷水受到了热开始上浮了。

2、实验结果非常明显,火焰上方感觉热多了,说明热在空气中主要是向上传递的。

3、靠近酒精灯的火柴棍先掉下来,接着依次掉下来,直至最远一根。

备注:

粘火柴棍时,注意每根间隔都不要太长。

学生实验报告单06

实验课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它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系。

实验器材: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实验原理: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步骤:

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结果: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备注:

电磁铁的磁力强度是由四种因素决定的。

学生实验报告单07

实验课题:霜的形成

实验目的:通过做霜形成的模拟实验,使学生知道水蒸气变成霜要放出热量。

实验器材:深色饮料罐、冰块、食盐、纱布、塑料试管(内有少量水)、温度计。

实验原理:水蒸气变成霜要放出热量。

实验步骤:在一个深色的饮料罐中按大约3:1的比例放入冰和盐。把装有少量水的塑料试管浸入冰盐水中。先观察罐子外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几分钟后,取出试管,观察试管中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时测量冰盐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水蒸气变成霜要放出热量。

实验结果:罐外壁结出了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在试管中的水结成了冰。

备注:实验中要注意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学生实验报告单08

实验课题:常用工具的使用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

实验原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为我们做些不同的事情。

实验步骤:

1、教师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让学生概括出它的使用方法。

2、教师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让学生概括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看看是用螺丝刀还是用钉锤省力?

实验现象: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有些不同的作用。

实验结果:

1、用克丝钳能轻易地将一根细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能轻易地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能轻易地把一张纸剪碎。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应使用钉锤最省力。

备注:实验时应注意安全。

学生实验报告单09

实验课题: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研究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器材:硬纸条、砝码、瓦楞纸等。

实验原理: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步骤:

1、学生准备两个文具盒,中间放一张硬纸条,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2、把这张硬纸条弯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再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实验现象: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实验结果:

1、“一字形”硬纸条只能承受得起一个砝码。

2、把这张硬纸条弯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可以承受得起两个或三四个砝码。

学生实验报告单10

实验课题:填埋场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模拟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广口瓶、镊子、喷壶、滴管(每组一套)、河沙、细石子(每组若干)、纸巾(每组2-3张)、墨水(每组一瓶)

实验原理:向瓶中喷水后,纸巾中的墨水会随着水流渗入沙中。

实验步骤:

1.在广口瓶中放入干净的细石子约3厘米厚

2.在瓶中加入清水,使水刚好位于石子的一半

3.在石子上铺上2厘米的河沙

4.用镊子往瓶中靠瓶壁放入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用沙埋住

5.慢慢往瓶中喷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向瓶中喷水后,纸巾中的墨水会随着水流渗入沙中。

实验结果:瓶子底部的水变黑了

学生实验报告单11

实验课题:考察家乡的水

实验目的:通过对家乡水资源的调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科学调查的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烧杯、滴管(每人一套)、放大镜(每组一个)、盛水样的瓶子

实验原理:家乡的水质状况如何与环境是否被污染有关。

实验步骤:

1.制定考察计划,确定考察地点

2.做好小组内的分工

3.进行水样的提取

4.静置水样,进行对比,仔细观察

5.书写考察报告

实验现象:水质良好,水中很少或没有杂质;水质不好,水中很多杂质,甚至会有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果:大部分水质已被污染。

学生实验报告单12

实验课题:观察月相

实验目的:通过对月相的观察,使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养成长期观察的习惯。

实验器材:黄色彩纸(每组十五张)、剪刀(每组一个)

实验原理: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形状。

实验步骤:

1.对月亮在一个月内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

2.根据记录用剪刀剪出不同时间月相的样子

3.制作月相规律图

实验现象: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实验结果:月相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学生实验报告单13

实验课题:“环形山”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试验,对“环形山”的成因进行猜测,养成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实验器材:沙子(每组若干)、注射器、胶管(每组一套)、重球(每组一个)、学生自己准备的用具

实验原理:环形山是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留下来的。

实验步骤:

1.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

2.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

3.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

实验现象:注射器中的水会穿出沙堆,形成火山状;重球砸向沙堆,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

实验结果: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

学生实验报告单14

实验课题:放大镜下的发现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放大镜、报纸、书本、树叶

实验原理: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书本,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比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更大。

实验结果: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

学生实验报告单15

实验课题: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实验器材: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布、纸、邮票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记录和测量,可以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步骤:

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2、用放大镜观察布、邮票的某部分,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实验现象:同一放大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一定的。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算出了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学生实验报告单16

实验课题:用放大镜观察晶体

实验目的:了解白糖、食盐等晶体的形状如何

实验器材: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玻璃片、放大镜

实验原理:在放大镜下能更清晰地看到晶体的形状。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白糖,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碱面、味精,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3、制作一些较浓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留下的痕迹,看看又是什么样的。

实验现象:在放大镜下看到的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像雪花,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

字塔。

实验结果:每种晶体的形状都很规则。

学生实验报告单17

实验课题:自制显微镜

实验目的:了解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实验器材:放大镜、挂历纸、剪刀、胶水

实验原理:一个放大镜能把另一个放大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实验步骤:

1、上下移动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划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

2、用挂历纸卷成纸筒。

3、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

4、试一试:做成后的显微镜是否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了。

实验现象:自制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实验结果:自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明显增加了。实验名称:杠杆的研究

材料:杠杆尺、钩码。

过程和方法: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结果:

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实验名称:轮轴的研究

材料:轮轴实验装置。个,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钩码、线、铁架台。过程和方法: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结果:1、学生发现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2、对比两个轴大小相同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学生会发现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名称:滑轮的研究

材料: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过程和方法:1、用铁架台作支架,把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观察旗帜会怎样?2、在绳的一端挂上重物(专制马),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平衡?3、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实验结果:1、旗帜会随着绳子上升,这说明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发现两端的钩码数是相同的,由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3、发现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实验名称:斜面的作用

材料: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

过程和方法:1、将一块木板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把不同的重物分别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提升,观察用多少力?2、还用那个

木块支着,换用其他长度的木板搭一个斜面,选择一个重物,沿着这些长度不同的斜面逐一拉上去,分别观察用了多少力?

实验结果:1、发现物体不管是有轮子的还是没有轮子的,是大的还是小的,表面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

2、发现木板越长即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直接垂直向上提重物相当于坡度为90度,一点都不省力。

实验名称:热传递

材料:一杯红色热水、一杯无色冷水:蜡烛;火柴棍、铜丝、蜡烛油、酒精灯、铁架台。

过程和方法:

1、在一杯红色的热水中,沿着烧杯壁慢慢加入一杯凉水,仔细观察冷水和热水融合的过程。

2、点燃蜡烛作为热源,用于感觉一下,手在火焰的哪个方向上感觉更热?趴在一段铜丝上,每隔一段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棍,将铜丝的两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火柴都向下悬挂,在铜丝的一端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结果:

1、发现冷水倒入热水中,先直接流到杯底,然后慢慢的从杯壁往上流,说明加入的冷水受到了热开始上浮了。

2、实验结果非常明显,火焰上方感觉热多了,说明热在空气中主要是向上传递的。

3、靠近酒精灯的火柴棍先掉下来,接着依次掉下来,直至最远一根。

实验名称:电磁铁的磁力

材料: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过程和方法:

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结果: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1、唾液能消化淀粉的验证实验: 实验仪器:碘酒,滴管,试管,淀粉液、馒头等。 实验过程: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晃,使其均匀混合。将两个试管放入温度为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过一会儿,分别往两个试管中放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淀粉液没有变化,没有加入唾液的淀粉变蓝了。 实验结论: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 2、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的实验 实验仪器:水槽、玻璃吸管、集气瓶、烧杯、蜡烛、澄清的石灰水、火柴等。 实验一步骤: 1、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在水中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然后将瓶子从水中取出; 2 把瓶盖声上的玻璃片打开一个小口,将燃烧着的火柴慢慢放入瓶,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 实验一现象:燃烧的火柴熄灭了。 实验一结论:呼出的气体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实验二步骤: 1、按课本中的装置,经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空气经石灰水进入人体,石灰水有变化吗?(没有变化) 2经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石灰水有变化吗?(有变化)这说明什么? 实验二结论: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概括出呼出的气体中含氧气少、二氧化碳多。推想出人体需要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3、凸透镜成像 实验仪器: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 实验步骤: 1、将点燃的蜡烛放于凸透镜和纸屏中间,立在桌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2、适当调整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可以看到蜡烛的像吗?像是什么样的? 3、研究像的大小与成像的规律是怎样的? 实验结论: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1、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 2、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 3、当凸透镜距纸屏和距蜡烛相等时,形成的是相等的像。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报告单 篇一: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 变的,它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系。 实验器材: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实验原理: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 磁铁的磁力。实验步骤: 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 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 的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 磁铁的磁力。 实验结果: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 明它的磁力大一些。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 明它的磁力大一些。备注: 电磁铁的磁力强度是由四种因素决定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六、一班时间 2011.10.21 实验类型分组:(演示:

(∨ ∨ ))实验名称 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实验器材: 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2根导线、指南针猜测: 电和磁有关系一、通电直导线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1、 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 2、在桌面上放一个指南针,是指 针保持正常。 3、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 磁针指的方向一致。 4、接通电流,看看指南针有何变化?断 开电流看看指南针有何变化?反复做几次,看看结果如何。 5、在短路的情况下再做几次上面的实验效果会怎样?二、通电线圈 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1、做一个线圈(10 圈左右在)。 2、 给线圈通上电,然后移向指南针,改变不同的放法,看看线圈如 何放,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制作过程: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能够使指南针发生偏转评定等级:优 秀 指导教师:康天旺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六、一班时间 2011.10.25 实验类型分组:(演示:(∨ ∨ ))实验名称 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胶线,大铁钉、小块砂纸、胶带、 大头针、指南针实验器材:

学生实验报告单1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三台小学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三台小学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第二课时《光与影》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图文说明制作小孔成像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墨经》记载的“小孔成像”的科技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科学知识 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重点:验证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难点:如何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的描述。 教学准备:手电筒、小孔盒子、蜡烛、打火机、小圆盘、硬纸板、胶管、铁丝、成像屏、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时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当光照亮周围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光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 二活动寻找光的传播路线 1、学生猜测: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说出猜想依据 2、设计实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4页的图。 (2)出示一些实验材料,如硬纸板、胶管、铁丝、手电筒、启发学生。 (3)指名学生演示实验。明确提醒确定三个圆孔是否在一条直线 上,要求下面的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 3、学生汇报。 4、小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5、应用:列举生产生活中的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如透过密

林、云层和门窗的阳光、夜间的探照灯柱、手电筒光柱等。) 三制作小孔成像 1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小孔成像”。 2过渡:通过阅读,我们再一次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同学 们有没有兴趣自己制作一个小孔成像盒。 3看教材第55页,学习小孔成像制作步骤。模拟小孔成像实验。教师强调要求以及注意事项。 4学生动手制作。请记录员填好实验报告单。 5展示、交流、评价。 四、谈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光与影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温馨提示:)实验内容:小孔成像模拟实验实验目的:小孔成像的研究 器材:有小孔的盒子一个,蜡烛一根,打火机一个,硬纸板三张,成像屏一个,小圆盘实验步骤: 1把成像屏伸入小孔盒子里,立在桌上。2在盒子有小孔的一端的旁边点燃蜡烛,立在小圆盘上。3将硬纸板遮住盒子透明的部分,观察成像屏。4移动支架直止成像屏的图像清晰。实验记录: 1、移动支架离蜡烛近了、远了,图像都模糊;距离适中,图像清晰。 2、成像屏上的烛焰像是倒立的。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杠杆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原理: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变。 实验步骤: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果: 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备注:实验前应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 学生实验报告单02 实验课题:轮轴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原理: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实验结果:1、学生发现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对比两个轴大小相同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学生会发现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现象: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学生实验报告单03 实验课题: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原理: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步骤:1、用铁架台作支架,把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观察旗帜会怎样?2、在绳的一端挂上重物(专制马),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平衡?3、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实验现象: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结果:1、旗帜会随着绳子上升,这说明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发现两端的钩码数是相同的,由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3、发现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备注:可以用橡筋代替测力计进行测量。 学生实验报告单04

学生实验报告单范文

学生实验报告单范文 学生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它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系。 实验器材: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实验原理: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实验步骤: 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 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结果: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备注: 电磁铁的磁力强度是由四种因素决定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六、一班时间 xx.10.21 实验类型分组:(演示:(∨∨))实验名称 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实验器材: 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2根导线、指南针猜测:

电和磁有关系一、通电直导线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1、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 2、在桌面上放一个指南针,是指针保持正常。 3、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指的方向一致。 4、接通电流,看看指南针有何变化?断开电流看看指南针有何变化?反复做几次,看看结果如何。 5、在短路的情况下再做几次上面的实验效果会怎样?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1、做一个线圈(10 圈左右在)。 2、给线圈通上电,然后移向指南针,改变不同的放法,看看线圈如何放,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制作过程: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能够使指南针发生偏转评定等级:优秀指导教师:康天旺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六、一班时间 xx.10.25 实验类型分组:(演示:(∨∨))实验名称 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胶线,大铁钉、小块砂纸、胶带、大头针、指南针实验器材: 猜测: 导线和铁钉绕在一起能够产生磁性一、制作电磁铁的实验 1、将导线在大铁钉上缠绕 30 圈。 2、在桌面上放置一些大头针。 3、给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鹦鹉站立制作实验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做一名小科学家 实验器材:彩色卡纸一、剪刀、回形针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回形针分别别在鹦鹉的脚的两侧,可以使鹦鹉平稳站立在手指上。

实验容:蜗牛观察实验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1、校园里的小动物 实验器材:蜗牛一只、大号餐盘、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啤酒、玻璃片 实验类型:教师放在食物展台上展示实验 实验结论:上述食物,蜗牛只吃菜叶,如用书上几种材料,蜗牛除了菜叶还喜欢黄瓜。遇到醋或者酒之类刺激物体,蜗牛会立刻缩回到壳里。

实验容:水的毛细现象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神奇的水 实验器材:不同颜色的水、纸巾;粉笔、纱布、塑料片、玻璃片(2块,在其中一块玻璃片上绕上几圈透明胶);两支粗细不一样的玻璃管;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缝隙或小孔向上“爬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孔隙越小,水爬升得越高。

大中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实验容:观察水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神奇的水 实验器材:滴管、一元硬币、烧杯、回形针每组一盒;戳好洞的可乐瓶一只、水盆一个;大小烧杯各一只、橡皮泥一块、50克砝码一只、细线一根。 实验类型:水的表面力为学生操作实验,会喷射的水和会托举的水为教师演示实验,水的溶解实验为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结论: 会团结的水:水面会成一个圆弧形,因为表面的水有一股相互之间拉着的力,可以承受一点的重量。 会喷射的水:瓶子上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近,下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远,因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成品

源湘学校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源湘年级五年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比较吸进和呼出的气体 实验器材:水槽1个,相同容积的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2块,等高的蜡烛2根,火柴1盒 我的猜测: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一样 我是这样做的: 1.收集一瓶空气。 2.用排水集气的方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 3.点燃蜡烛,放置好。 4.快速将两个集气瓶同时倒扣住蜡烛。 观察到的现象: 有人体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里的蜡烛先熄灭了。 我认为: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疑问: 我们呼出的气体中还有哪些气体呢?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

源湘学校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源湘年级五年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寻找杠杆的秘密 实验器材:杠杆尺、立柱(铁架台)各1件,钩码若干 我的猜测: 两边钩码数相同杠杆才会平衡 我是这样做的: 1、将杠杆尺的A设定为阻力点,B点设定为动力点,杠杆尺固定在轴上的O点为支点。 2、分别在A、B点悬挂钩码,让杠杆尺保持平衡。 3、记录A、B点悬挂钩码的位置、数量。 4、移动A、B点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 左边的(钩码数×距离支点的格数)=右边的(钩码数×距离支点的格数) 我认为: 杠杆平衡与两边的钩码数和距离支点的距离有关 在阻力不变的情况下,离支点越近就越省力。 疑问: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

源湘学校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源湘年级五年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探究轮轴的秘密实验器材:1盒简单机械实验盒,若干钩码 我的猜测: 借助轮轴可以省力 我是这样做的: 1将轮轴组装好。 2绕线。 3分别将钩码挂在细线两端。 观察到的现象: 用轮轴提取重物,在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我认为: 轮上用力可以省力 疑问: 钥匙也是借助了轮轴原理吗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2

化学实验报告 上册 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2、收集两瓶空气。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 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3、量取2ml盐酸加入到试管2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 二、结物质的加热: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三、洗涤仪器:将本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洗干净。 现象:一、3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二、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 分析及结论: 一、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盐酸也锌粒反应放出氢气。 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生或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我们安全、正确、快速的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 一、实验名称:模拟细菌的繁殖 ? 实验目的:使学生感悟到细菌繁殖的速度和数量都非常惊人,会计算细菌繁殖的数量。 ? 实验材料:8个透明杯子,无数颗豆子。 ? 实验步骤: ? 1、将8个同样的透明杯子按1—8编号。 ? 2、在1号杯中放入一颗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 3、在2号杯中放入两颗豆子,代表第一代分裂后的第二代细菌? 4、以此类推,在其他各个杯中应放入多少颗豆子? ? 实验现象:3号杯子放4个、4号杯子放8个、5号杯子放16个、6号杯子放32个、7号杯子放64个、8号杯子放128个 ? 实验结论:细菌成倍地增长,繁殖相当迅速。 ? 二、实验名称: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 实验目的:植物能量来源于何处 ? 实验材料:燃烧匙、酒精灯、淀粉、沙子或湿毛巾? 实验步骤: ? 1、点燃酒精灯 ? 2、把燃烧匙里放入淀粉 ? 3、用酒精灯给淀粉加热 ? 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淀粉会燃烧起来 ? 实验结论:淀粉里含有能量

? 三、实验名称:常见能量控制装置 ? 实验目的:让学生感悟到能量控制装置可以节省能源 ? 实验材料:一段铅笔芯、一节电池、几节导线、一个小灯泡 ? 实验步骤: ? 1、把线路连接起来 ? 2、改变铅笔芯的长度 ? 3、通过改变铅笔芯的长度从而改变灯泡的明暗 ? 实验现象: ? 当铅笔芯的长度较长时,灯泡较暗 ? 当铅笔芯的长度较短时,灯泡较暗 ? 实验结论:改变铅笔芯的长度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 ? 四、实验名称:鸟喙与取食的模拟实验 ? 实验目的:体现不同的鸟喙适合吃不同的食物 ? 实验材料:米粒、葵花子、橡皮虫、泡沫塑料粒、硬纸剪的兔子或泥捏成的兔子、钳子、汤匙、镊子、起钉器 ? 实验步骤: ? 1、把学生分成四组。 ? 2、每组用不同的工具分别拾取不同的食物。 ? 3、记下拾取“食物”的数量。 ? 4、每组把拾取“食物”的数量展现给同学。 ? 5、比较这些数字 ? 实验现象:用不同的工具拾取不同的“食物”,拾取的数量不同。? 实验结论:鸟喙的多样性使得它们适合吃不同的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羊坪镇竹坪片区中心小学班级五(1)时间 实验名称观察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运动的关系实验小组 第小组 姓名: 实验目的通过观测实验让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和温度的变化与太阳高度有关。 实验器材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橡皮、记录纸(标有方向)、温度计、钟表、笔、指南针 实验过程1、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记号。下课的时候在去画一画。 2、用橡皮泥把铅笔(垂直)固定在白纸上,确定好(南北)方向,每到课间,画出阳光下铅笔的(影子),并在其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 3、注意:温度计放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 实验现象或结论1、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方向(相反)。 2、太阳高度越大,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越(短),温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越(长),温度越(低)。 指导老师评定等级

学校羊坪镇竹坪片区中心小学班级五(1)时间 实验名称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小组 第小组姓名: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 小孔板(钻有小孔的纸板或木板)、手电筒 实验过程1、先将三张小孔板的孔对齐,用手电光对着第一张板照射,观察光能不能透过。 2、再将三张小孔板的孔对齐,用手电光对着第一张板照射,观察光能不能透过。 3、汇报实验现象。 4、实验现象讨论、分析。 实验现象 或结论 光在空气或水(同一物质)中是沿( 直线 )传播的。 指导老师评定等级

学校羊坪镇竹坪片区中心小学班级五(1)时间 实验名称小孔成像的研究实验小组 第小组姓名: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知道小孔成像的原因 实验器材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张半透明的纸、铝箔纸(也可不用)、胶水、钉子(大头针) 实验过程1.介绍制作材料: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张半透明的纸、铝箔纸、胶水、钉子(大头针)。 2、演示并指导制作方法: 在纸盒底部割出一个小窗; 在纸盒的另一头用透明纸蒙住; 用铝箔纸把小窗盖上,并用钉子(大头针)小心地在小窗中心钻一个孔; 3.学生分组制作。 4.指导学生观察:将有小窗的一面朝向窗户,前后移动纸盒,直至能在纸上看到清晰的影像为止。 5、分析小孔成像的原因。 实验现象 或结论 光在同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窗户上成的是一个( 倒立 )的实像。指导老师评定等级

酸碱中和滴定学生实验报告单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单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 溶液) 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原理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 的酸(或碱)溶液跟 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 ,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 计算公式:)()()()(NaOH V HCl V HCl c NaOH c ?= 或 ) () ()()(HCl V NaOH V NaOH c HCl c ?=。 三、实验用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L 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10)、 ◆要点提示 1、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 。 2、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但其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没有影响 3、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

酸碱中和滴定 1. 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具 体方法:酸式滴定管,将滴定管 加水,关闭活塞。静止放置,看看 是否有水漏出。有漏必须在活塞上 涂抹,注意不要涂太多, 以免堵住活塞口。碱式滴定管检 漏方法是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 塞。静止放置,看看是否有水漏出。 如果有漏,必须更换_________。) 2. 洗涤:先用洗涤滴定 管,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锥形 瓶用蒸馏水洗净即可,不得用 ____ ,也不需烘干。 3. 装液:分别向酸式、碱式滴定 管中注入L盐酸、待测 NaOH溶液 (0刻度以上为宜),赶尽滴管中的 气泡(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中气泡 的方法如图),调整起始刻度在0 或者0刻度以下并记录此时的读 数,记入数据表。 加指示剂锥形瓶颜色变化滴定管是否漏水 锥形瓶能否用待测液润洗为什么 为何要赶尽气泡 是否可以改用甲基橙或石蕊做指示剂为什么

小学科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动口表达实 验 名 称 种子的萌发过程 仪 器 名 称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 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动手操作方 法 步 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 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 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 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 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动口实 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 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达 象 实验结论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动 口 表 达 实 验 名称 土壤的渗水能力 仪器名 称 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烧杯3个、三种不同的土壤、水、纱布、细线、剪刀

手操作方 法 步 骤 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对三只烧杯收集到的从瓶中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动口表达实 验 现 象 从沙质土中渗出的水最多,其次是壤土,最少的是黏质土。 实 验 结 论 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动实测量水温的变化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科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一: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 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 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3)实验名称:测量降水量活动 实验器材:雨量器 实验步骤: 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 录好时间。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 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 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 1、折叠过滤纸。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学会使用显微镜(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水滴里的生物 实验器材:显微镜、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吸水纸、玻片标本若干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水滴里含有草履虫等多种微生物。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的重要工具。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解释地球内部结构(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3、地球的内部 实验器材:地球构造模型(学生自制模型)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按现有的理论推测,地球内部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解释物质的变化(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蜡烛的变化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垃圾盒(或培养皿)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蜡烛是固体,点着时因受热熔化成了液体,随着温度的增高,液体又转化成能燃烧的气体。蜡烛在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汽、灰烬等新物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铁钉生锈了 实验器材: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长期) 实验结论: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辨别物质的酸碱性(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3、变色花 实验器材:紫包菜、热水、滴管、烧杯(紫甘蓝水若干)、不同的液体(白醋、碱水等)、不同的食物若干(面包片、馒头片、饼干等)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3) 科学实验报告单(4) 科学实验报告单(5) 篇二: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教科版) 1.体验静电现象(P2) 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操作步骤: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 生。 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实验名称 ;不一样的电荷 实验目的 :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实验器材 :气球、羊毛制品、木尺 步骤 : 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用羊 毛制品分别摩擦 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实验名称:小灯泡的构造 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 实验器材小灯泡 实验步骤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 实验结论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构成的 4让小灯泡发光(P5) 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 实验原理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5连接带灯座的电路(P7) 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原理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 实验材料: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课题实验名称 实验 实验组数班级 实验类别 实验 实验教师时间 实验 准备 规范 操作 要点 观察 到的 现象 结论

实验通知单 课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实验名称 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规范操作要点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备注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

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实验通知单 课题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规范操作要点 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学会使用显微镜(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水滴里的生物 实验器材:显微镜、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吸水纸、玻片标本若干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水滴里含有草履虫等多种微生物。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的重要工具。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解释地球内部结构(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3、地球的内部 实验器材:地球构造模型(学生自制模型)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按现有的理论推测,地球内部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解释物质的变化(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蜡烛的变化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垃圾盒(或培养皿)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蜡烛是固体,点着时因受热熔化成了液体,随着温度的增高,液体又转化成能燃烧的气体。蜡烛在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汽、灰烬等新物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铁钉生锈了 实验器材: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长期)

实验结论: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辨别物质的酸碱性(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3、变色花 实验器材:紫包菜、热水、滴管、烧杯(紫甘蓝水若干)、不同的液体(白醋、碱水等)、不同的食物若干(面包片、馒头片、饼干等)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四年级实验名称让小灯泡发光年级四年级实验名称带灯座的电路小组成员 实验器材导线、灯泡、电池若干实验目的让小灯泡发光 实验原理 1、观察小灯泡。 2、连接装置:把导线的一端跟电池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灯泡上面实验过程的连接点连接,再把灯泡靠下面的连接点与电池的正极连接,形成一套电路装置。 实验现象 或用一根导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亮了起来实验结果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 小组成员 实验器材导线、小灯泡、电池、灯座、电池盒若干 让学生尝试用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两根导线、一个电池盒和实验目的一节电池组成电路 实验原理电路图原理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 2、与同学合作,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使小实验过程灯泡发光 3、把小灯泡安装在小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 4、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实验现象

或不用手按住小灯泡,小灯泡亮了起来实验结果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四年级实验名称电路出故障了 小组成员 年级四年级实验名称导体与绝缘体 灯泡(好的和坏的)、导线、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废电池、形实验器材成短路的电池盒、一套电路检测器的材料。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找到电路出故障的一般的原因实验原理电路检测原理 1、把小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另外在连上一根导线,制作电路实验过程检测器 2、用我们制作的电路检测器检测出故障的电路实验现象 或我们能用自制的电路检测器排除故障,使小灯泡重新亮了起来实验结果指导教师评定等级 小组成员 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钢管、玻璃、铅笔、铜丝、实验器材铝丝、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16种待测物体、电路检测器 实验目的认识一些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原理绝缘体不导电 一、检测一块橡皮泥的过程: 1、拿出一块橡皮泥,预测橡皮泥能否通过电流使灯泡发光。把预 2、测记录在本子上。 3、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能发光。实验过程 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泥的两端,看看小灯泡是发光。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教科版) 1、实验名称: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实验步骤: 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实验名称: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目的: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实验器材:气球、羊毛制品、木尺 实验步骤: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 1 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实验名称:点亮小灯泡 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 实验原理: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实验器材:导线 1 根、电池 1 节、小电珠 1 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 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 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 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4、实验名称:简单电路 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原理: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 实验材料: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 1 个、导线 2 根。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5、实验名称:连接串联电路 实验目的:会使用串联方法连接电路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实验原理;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2 个、导线 4 根。 操作步骤: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接法连起来。使 2 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3、拆分器材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