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湖北省武汉市年中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2018湖北省武汉市年中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2018湖北省武汉市年中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武汉中考物理试卷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在校园周围植树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C

*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应用题。

分析: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三是在接收处减弱

*根据每个选项的现象,分别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在周围植树会在噪声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会增大噪声对学生的上课的干扰,不符合题意;

C、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不会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学生戴上防噪声耳罩后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到,无法进行学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防治噪声的具体做法的理解情况,是中考的常考题型

*

2*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B

*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C

*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

*“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专题:应用题。

分析:题目中各选项的参照物和被研究物体已给出,所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

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

解答:解: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相对于加油机的

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故本选项错;

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以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相对于卡车的位置

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故本选项错;

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以其中一辆赛车为参照物,另一个赛车相对于所选为

参照物的赛车位置发生着改变,所以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故本选项错;

D、“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相对

于“天宫一号”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故本选正确*故选D

*

点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

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

*

3*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

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个近视眼镜给

“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

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

*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

*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

*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近视眼镜是凹透镜,首要的问题是知道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拿一个近视眼镜

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蜡烛烛焰的像实际上在光屏前;

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原因是烛焰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前面,可以用缩

小像距和调节物距的方法使烛焰清晰的像承接在光屏上

*

解答:解:

近视镜片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有近视镜片时,凸透镜所成的像会后移;

拿走近视镜片后,蜡烛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前面,即凸透镜所成的清晰的像应该在光屏和透镜之间,所以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或将蜡烛靠近凸透镜,才能得

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

故选C

*

点评: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u

<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若在凸透镜前放一凹透镜,像将远离透镜移动;若在凸透镜前放一凸透镜,像将靠近透镜移动

*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将菜炒熟的过程中,分子热运动加剧,香味越来越浓

B

*

将活塞迅速压下时,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蘸了乙醚的棉花燃烧起来

C

*

1Kg的汽油在气缸内燃烧放出的热量,就是汽油的热值

D

*

由于沙石的比热容比海水的小,导致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的大

考点:分子的热运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燃料的热值。

专题:应用题。

分析:(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

(3)热值的定义是: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4)沿海地区,水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泥土沙石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

*

解答:解:A、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运动到空气中被人们闻到了香味,这种现

象叫扩散现象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香味散发得快*不合题意*

B、活塞迅速向下压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

着火点,棉花就会燃烧

*不合题意*

C、汽油的热值是1kg汽油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符合题意*

D、沿海地区,水多;内陆地区水少、沙石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

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

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

*不合题意*

故选C

*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子扩散、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值的含义、水的比热容大的运用,都

是热学知识中常考的内容,要理解会运用

*

5*下列四幅图中,利用相关部件减小压强的是()

A

*

铁轨下的路枕B*

推土机的土铲

C*

破窗锤的锤头

D*

篆刻刀的刀刃

考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减小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解答:解:A、铁轨下面铺枕木,即通过增大接触面积而减小压强,故符合题意;

B 、推土机的铲子比较尖,即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不符合题意;

C 、破窗锤的锤头比较尖,即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不符合题意*

D 、篆刻刀的刀刃很薄,即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点评: 知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能利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

中的问题*

6*

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 )

A *

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

B *

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

C *

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

D *

实验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考点: 阻力对物理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专题: 实验探究题。

分析: (1)根据机械能的转化可知: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当小车

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时,其重力势能相等,到达水平面时的动能相等,速度相同;

(2)小车在滑行中受到阻力的作用,阻力越小,滑行的距离越远;

(3)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小车受到了摩擦阻力,实验中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如果小车不受力它将会保持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反映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答: 解:A 、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是通过控制小车在斜面

上的高度实现的,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小车滑行的距离越短,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该实验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评: 由于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多个,在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让小车在不同表面滑

行时,需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所以才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如果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它的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7*

如图所示,一辆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洒水车正在洒水作业,关于该洒水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机械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B*机械能变小,重力势能动能变小

C

*机械能不变,动能变小

D*机械能变小,动能不变

考点:动能的影响因素;势能的影响因素。

专题:应用题。

分析:(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

解答:解:(1)洒水车在不断的洒水工程中,虽然速度是不变的,但是由于质量减小,所

以动能减小

*

(2)虽然在水平街道上,但是由于质量减小,所以重力势能也会减小,所以洒水车

的机械能减小

*

故选B

*

点评: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能判断动能、重力

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大小变化

*

8*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目前核电站都是通过聚变反应来利用核能

B

*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C

*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释放出核能

D

*核能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

考点:核能;核电站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专题:应用题。

分析:(1)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

*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是通过可控裂变(链式反应)释放能量的

*

(2)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大量能量,这种能量称核能;核能的主要途径

为核裂变和核聚变

*

(3)可再生能源指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如水能、风、太阳能等;

不可再生能源只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煤、石

油、天然气等

*

解答:解:A、核电站主要利用核裂变的可控链式反应来发电的

*错误,符合题意*

B、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是利用可控的核裂变反应释放核能的设备*正确,不合题意*

C、核能是指重核裂变或轻核发生聚变时释放出的能量*正确,不合题意*

D、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

源;正确,不合题意

*

故选A

*

点评:本题通过核电站考查了核能应用的相关知识,为近几年考查的热点应熟练掌握

*

9*下列四幅图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标注正确的是()

A

*B*

C*D*

考点: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安培定则。

专题:应用题。

分析:在四个选项中,直接告诉了螺线管的绕向;通过电源的正负极,间接告诉了螺线管

中电流的方向,利用安培定则即可确定螺线管的磁极标注是否正确

*

解答:解:A、电流由螺旋管的左端流入,由安培定则可知,螺旋管的左端为N极,故A

错误,不符合题意

*

B、电流由螺旋管的右端流入,由安培定则可知,螺旋管的右端为N极,故B错误,

不符合题意

*

C、电流由螺旋管的右端流入,由安培定则可知,螺旋管的左端为N极,故C正确,

符合题意

*

D、电流由螺旋管的右端流入,由安培定则可知,螺旋管的左端为N极,故D错误,

不符合题意

*

故选C

*

点评:安培定则涉及三个方向:电流方向、线圈绕向、磁场方向;关于它的考查一般是告

诉其中的两个,让确定第三个

*此题中就是告诉了电流方向与线圈绕向让确定所标磁场方向是否正确

*

10*下列装置中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是()

A

*

电动机B*

话筒

C*

电磁继电器

D*

扬声器

考点:电磁感应。

专题:应用题。

分析:先要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原理的含义,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叫电磁感应现象,其前提条件是施加运动,结果是产

生电流

*

解答:解:A、电动机的前提是供电,结果是产生运动,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故不符合题意;

B、动圈式话筒是把声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的,声信号的振动带动线圈在磁场中振动,

产生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原理,故符合题意;

C、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流磁效应的原理制成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扬声器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原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点评:这些常见器材的原理归类对比记忆:

电热器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原理,如电饭锅、电炒锅、电烙铁、电水壶、电暖气、电

熨斗;

电动机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原理,如电风扇、排烟罩、洗衣机、剃须刀; 发电机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原理;

电磁铁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原理,如电铃、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空气开关*

11*

如下图是甲、乙两个电阻的电流I 与电压U 的关系图象,将它们并连接入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通过甲的电流大于通过乙的电流

B *

通过甲的电流小于通过乙的电流

C *

甲、乙并联的总电阻随它们两端电压的升高而减小

D *

甲、乙并联的总电阻随它们两端电压的升高而增大

考点: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专题: 应用题;图析法。

分析: (1)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由图象可以判断出两电阻并联时流过两电阻的电流

关系;

(2)由图象判断电阻阻值随电阻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然后由并联电路特点判断并联电阻变化情况*

解答: 解:(1)由I ﹣U 图象可知:当电压较小,两电阻两端电压相等时,流过甲电阻的电

流大于流过乙电阻的电流,当电压较大时,通过甲电阻的电流小于通过乙的电流;由此可见两电阻并联时,电压较小时通过甲的电流大于通过乙的电流,电压较大时通过甲电阻的电流小于乙电阻的电流,故AB 错误;

(2)由图象知,乙电阻不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甲电阻阻值随电压的增大而变大,由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知,随电阻阻值的增大,并联电阻阻值变大,所以甲、乙并联的总电阻随它们两端电压的升高而增大,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点评: 本题考查了根据I ﹣图象判断流过两电阻的电流关系、判断两电阻并联总阻值随电压

变化的关系,由图象获取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关系、掌握欧姆定律及并联电路的特点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2*

航模小组的某位同学在操场上利用如图所示的电动遥控飞机进行训练,他操作遥控器,使重为3N 的飞机从水平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飞机先后经历加速、匀速、减速三个阶段,然后悬停在距离地面10m 的高度处*

飞机竖直上升的总时间为12s 匀速上升阶段的速度为1m/s *

假设飞机在空中的受力情况可以简化为仅受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升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离开地面的过程中飞机对地面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B *

在上升的阶段受到的升力大于重力

C *

在上升阶段飞机的功率为2*

5W

D *

在悬停阶段飞机升力的功率为3W

考点: 功率的计算;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A 、当飞机在地面上,压力最大,等于飞机重,在离开地面的过程中,压力减小,当

离开后压力位0;

B 、飞机在加速、匀速、减速三个阶段,升力与重力关系在变化;

C 、在上升阶段,平均的升力为3N ,求出升力做功,又知道上升用的时间,利用功率公式求上升阶段飞机的功率;

D 、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先判断升力是否做功,再确定功率大小*

解答: 解:

A 、在离开地面的过程中,飞机对地面的压力在减小,故A 错;

B 、飞机在加速时,升力大于重力;在匀速时,升力等于重力;在减速时,升力小于重力,故B 错;

C 、在上升阶段,平均的升力为3N ,升力做功W=Fs=3N ×10m=30J ,上升阶段飞机

的功率P==

=2*

5W ;故C 正确;

D 、在悬停阶段,有升力,但没移动距离,升力不做功,功率为0,故D 错*

故选C *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功和功率的计算,对飞机做出正确的受力分析是本题的关键,难点在飞

机上升阶段升力的计算*

二、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40分)

13*

如图所示,一位小朋友正在世博园内的风扇下“纳凉”*

这种风扇能喷射大小为微米级(1

微米= 10﹣6

米)的水雾,这些水雾在 蒸发 时 吸收 热量,使人达到“纳凉”的目的*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1微米=10

﹣6

米;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要加热蒸发,可以升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3)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汽化要吸热*

解答: 解:1微米=10﹣

6米*

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

从而加快了水分的蒸发;

蒸发要从周围物体中吸收热量,从而起到降温的目的*

故答案为:10﹣6

;蒸发;吸收*

点评: 解答此题需要知道:①蒸发的快慢和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②蒸发要吸热*

14*

今年5月21日黎明时刻,在我国许多地方能观察到如图所示的“金环日食”天象,这是由于光沿 直线 传播,当月球运行至 太阳和地球 之间时,挡住了一部分太阳光*

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们就可以看到“金环日食”,这是因为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发生了 折射 现象*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日食是由于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中间,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是由于光

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大气层上疏下密,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类似于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 (1)“日食”是指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

的光线形成的*

(2)由于大气层上疏下密,光线穿过大气层连续发生折射,看到了太阳的虚像,但真实的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

故答案为:直线、太阳和地球、折射*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日食的原因和折射现象,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

并应用于生活的物理理念*

15*

某同学在实验室测量一块不规则的金属块的密度*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观察到横梁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此时应向 右 旋动平衡螺母*

(2)把金属块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后,观察到横梁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该调节 游码 ,直到指针再次指在分度盘中线处*

游码的位置和右盘中的砝码如图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是 54 g *

(3)把金属块浸没在装有50ml 水的量筒中,这时量筒中的水面的位置如图丙所示*

金属块

的密度为 2*

7×103 kg/m 3

*

考点: 固体密度的测量。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于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技能和如何利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

(2)在调节天平平衡时要将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向调节; (3)物体的体积通过量筒中两次液面的体积差进行计算*

解答: 解:(1)调节天平在水平面上平衡时要将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向调节,指

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所以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2)把金属块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后,观察到横梁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质量相差很小,故应调节游码,直到指针再次指在分度盘中线处*

从图乙中看出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

2g ,金属块的质量=砝码+游码=50g+4g=54g *

(3)图丙中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V 总=70cm 3,金属块的体积V=V 总﹣V 水=70cm 3

50cm 3=20cm 3, 所以金属块的密度ρ=

=2*

7g/cm 3=2*

7×103kg/m 3

故答案为:(1)右;(2)游码;54;(3)2*

7×103

点评: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熟悉测量固体密度的基本实验程序、天平和量筒的正确读数以及

密度公式ρ=的熟练运用*

16*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提出下列猜想: Ⅰ、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有关

Ⅱ、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表面状况)有关 Ⅲ、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1)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采用了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中应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木块沿水平方向做 匀速直线 运动*

(2)实验时他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便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如图乙所示,他用双面胶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长方体木块的上表面,用细线连接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电动机*

在木块上放置不同的砝码,当电动机以不同的转速工作时,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块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表面状况 压力/N

摩擦力/N 木块的速度/m/s 1

木块﹣﹣﹣﹣﹣﹣木板

2*

0 0*

6

0*

1

2 同上 4* 0

1* 2

0*

1

3 同上

4* 0

1* 2

0*

2

4

木块﹣﹣﹣﹣﹣砂纸 2*

0 1* 0

0*

1

②分析 1、4 两次的实验记录,可初步验证猜想Ⅱ ③分析 1、2 两次的实验记录,可初步验证猜想Ⅲ

考点: 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专题: 实验题;控制变量法;实验分析法。

分析: (1)滑动摩擦力是产生在物体接触面上的力,因此,在测量时应运用转换法,通过

二力平衡的原理,借助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将其测出*

因此,在拉动木块时要求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使拉力与摩擦力成为一对平衡力;

(2)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结合控制变量法,可对图甲、图乙中的变量和控制量进行分析;

解答: 解:(1)因为只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摩擦力和拉力才是一对平衡力,它们的

大小才会相等,因此,实验中应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①在3、4两次实验中,其压力、表面状况和运动的速度都是不相同的,故不能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②想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表面状况)有关,即需选择压力、速度相同,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的实验进行比较即可,故选1、4两次实验; ③想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是否有关,即需选择表面粗糙程度、速度相同,但压力不同的实验进行比较即可,故选1、2两次实验;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2)①不能;②1、4;③1、2*

点评: 本实验中初中物理中较为典型的探究实验之一,主要运用了转换法和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这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也是我们应该熟练掌握的实验技能*

同时,二力平衡条件的运用、对实验结论的正确分析,也是我们应该从这类实验题中应该学到的*

17*

某同学测量一只额定电压为2*

5V 的小灯泡的电功率,他设计的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请根据图甲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到最 右 (填“左”或“右”)端*

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

5V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

28A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0*

7 W *

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当它连入电路的电阻值最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

7V ,电流表的示数为0*

29A ,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 0*

783 W *

考点: 电功率的测量;实物的电路连接。 专题: 实验题;作图题。

分析: (1)根据灯泡的额定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根据题意确定电流表的量程,

灯泡与电流表串连接入电路,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连接电路时,注意电表正负

接线柱不要接反;

(2)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应为最大阻值,

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接法确定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已知电压与电流,由P=UI 求出灯泡的公式*

解答: 解:(1)灯泡额定电压是2*

5V ,电压表选3V 量程,由题意知,灯泡在额定电压下

的电流,即额定电流为0*

28A ,则电流表选0*

6A 量程;灯泡与电流表串连接入电路,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电路图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电路图如图所示*

(2)由电路图知,滑片在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最大阻值,因此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最右端;灯泡的额定功率P 额=U 额I 额=2*

5V ×0*

28A=0*

7W ,

灯泡的实际功率P 实=U 实I 实=2*

7V ×0*

29A=0*

783W ; 故答案为:右;0*

7;0*

783*

点评: 本题考查了连接电路图、滑动变阻器的调节、求灯泡的功率,连接使物体时要注意

电表量程的选择,连线时注意电表正负接线柱不要接反*

18*

如图是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木块、铁块、垫块、各处粗糙程度相同的长木板、弹簧测力计各一个,砝码若干,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

(2)实验时某同学在木块或铁块上放置不同的砝码,改变物块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沿斜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接触面粗糙程度 物块重G/N 物块上升的高度h/m 沿斜面的拉力F/N 物块移动的距离L/m

机械效率

1 较粗糙(木块﹣木板)

2*

0 0* 25

1* 2

0* 80

52% 2 同上 2*

0* 35

1* 4

0*

80

63% 3 同上

5* 0

0* 35

3* 5

0*

80

63% 4

较光滑(铁块﹣木板) 5*

0 0*

35

3* 1

0*

80

②在第四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71%

*

考点: 斜面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专题: 计算题;实验探究题;控制变量法。

分析: (1)分析表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从而知道需要的测量工具;

(2)①分析实验1、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物块重相同,斜面的倾斜程度(斜面长相同、高度不同,斜面的倾斜程度不同);分析实验2、3,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斜面的倾斜程度相同,物块重不同;分析实验3、4,物块重、斜面的倾斜程度相同,

斜面的倾斜程度不同;根据机械效率的大小分析判断是否与三个因素有关;

②斜面的有用功等于物块的重力和物块上升高度的乘积,即W有用=Gh;总功等于沿

斜面的拉力和物块移动距离的乘积,即W总=FL,用η==求斜面机械效率

*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见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四个:物块的重力、沿斜面的拉力、

物块上升的高度、物块移动的距离,其中前两个由弹簧测力计完成,后两个由刻度

尺来完成测量,因此还需要补充的器材是:刻度尺

*

(2)①分析实验1、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块重相同,斜面的倾斜程度不同,机械效率不同,研究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有关);

分析实验2、3,斜面的倾斜程度、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物块重不同,机械效率相同,研究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块重的关系(无关);

分析实验3、4,斜面的倾斜程度、物块重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机械效率不同,研究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由此可见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物块重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

②η===≈71%*

故答案为:(1)刻度尺;(2)①接触面粗糙程度;物块重斜面;倾斜程度;②71%

*点评:本题为斜面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考查了测量工具的选择、机械效率的计算、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利用好控制变量法分析是本题的关键

*

19*武汉市某小学的学生发明的电热课椅获得了国家专利*有一种电热课椅主要由坐垫和脚

踏组成,它的电路示意图如图

*坐垫内的电热丝R1、R2的阻值分别为260Ω、150Ω,脚踏

内的电热丝R3的阻值为400Ω

*闭合开关S1,调节开关S2,可以使脚踏分别处于“低温档”、

“中温档”、“高温档”(不考虑温度的变化对电阻的影响)

(1)该电热课椅消耗的最大功率是多少瓦?

(2)当脚踏处于中温档时,电热课椅在10秒内产生的热量是多少焦?

考点:电功率的计算;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图析法。

分析:

(1)根据P=可知,当电路中电阻最小时,该电热课椅消耗的电功率最大,结合

电路图判断电路的最小电阻并求出此时的功率;

(2)先判断出中温档时电路的连接方式,再根据Q=W=t求出电热课椅在10秒

内产生的热量

*

解答:解:(1)S2接a触点时,

电路为R3的简单电路,电路中的电阻最小,根据P=可知,此时脚踏处于高温档位,电热课椅消耗的功率最大;

P高温===121W*

(2)S2接c触点时,

R3与较小的电阻R2串联在电路中,脚踏处于中温档;

电热课椅在10秒内产生的热量:

Q=W=t=×10s=880J*

答:(1)该电热课椅消耗的最大功率是121瓦;

(2)当脚踏处于中温档时,电热课椅在10秒内产生的热量是880焦

*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热量的计算;关键是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

用和脚踏状态的判断,以及电路图串并联的分析

*

20*如图甲所示,我国“向阳红09”母船正在进行投放“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试验,调控两根伸缩杆,使“∩”形架绕固定在甲板上的转轴转动至图甲所示位置时停止,然后由固定在“∩”形

架顶部的绞车通过钢缆释放深潜器

*

处在图甲所示位置的“∩”形架可以简化为图乙中以O为支点的杠杆,OB表示“∩”形架,CD

表示两根伸缩杆,O到CD的距离为2m,OD、OE的长度分别为3m、6m

*不考虑“∩”形架、

两根伸缩杆和绞车的重力

*

(1)请在图乙中画出投放深潜器时“∩”形架的动力和阻力示意图

(2)深潜器的质量为25t ,总体积为24*

5m 3

*

在绞车缓慢向下释放深潜器至刚浸没的过程中,两根伸缩杆的总拉力最多减少多少牛?

考点: 力的示意图;杠杆的平衡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根据力的示意图的定义,将杠杆受到的动力和阻力的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即

可;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别求出深潜器入水前后两根伸缩杆的总拉力,然后相减即可*

解答: 解:(1)杠杆OB 受到的动力是伸缩杆对杠杆的力,方向沿伸缩杆方向向下,阻力

是深潜器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故“∩”形架的动力和阻力示意图:

(2)深潜器入水前,BE 的拉力:

F 2=G=mg=25×1000kg ×10N/kg=2*

5×105

N , 深潜器入水后,BE 的拉力:

F 2′=

G ﹣F 浮=G ﹣ρ水gV 排=2*

5×105N ﹣1*

0×103kg/m 3×10N/kg ×24*

5m 3=5×103

N ,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深潜器入水前,两根伸缩杆的总拉力:

F 1=

==7*

5×105

N ,

深潜器入水后,两根伸缩杆的总拉力: F 1′=

=

=1*

5×104

N ,

两根伸缩杆的总拉力最多减少:

△F=F 1﹣F 1′=7*

5×105N ﹣1*

5×104N=7*

35×105

N *

答:(1)“∩”形架的动力和阻力示意图如图:

(2)两根伸缩杆的总拉力最多减少7*

35×105

N *

点评: (1)画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条带箭头线段表示出力的三要素,所以要先正确分析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再根据力的示意图的要求作出力的示意图;

(2)当深潜器全部没入水时,浮力最大,两根伸缩杆的总拉力减少的最多*

2018武汉中考物理试题和答案

2018年武汉市中考理化试卷 物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36分,每题3分。12小题) 9 .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透过树丛的光束B雨后的彩虹C水中的倒影D海市蜃楼 答案:C 说明:本题为八上册P69文与图4.1-1;P85文;P77文与图改图;P83科学世界。 10.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 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 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 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答案:C 说明:本题为八上册P37练习4改编,图为图2.2-8音调可变的哨子。与2018四月考第10题类似 11.关于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能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是二次能源 B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 C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时是有方向性的 D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它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 答案:C 说明:A、B—九全册P167原文;C—P178文;D—P28文。 12.在室温下,用绷紧的橡皮膜把一空锥形瓶的瓶口封上,然后把瓶子放入热水中, 橡皮膜会向外凸,下列关于瓶内气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会加剧 B.内能会增大 C.质量会不变 D.压强会减小 答案:D 说明:与2018四月考第15题相关。 13.在做“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有的同学提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要做这项研究,可选取下图中的两个实验是 A.甲与乙 B.甲与丁 C.乙与丙 D.丙与丁 答案:B

安徽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2 0 1 8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物理(真题)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物理试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90分.物理与化学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4页)和“答题卷”(4页)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 ...”上答题,在“试题卷” 上答题是无效的.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大客机C919是我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干线民用客机.它的巡航速度是920Km/h,该速度值的物理意义是 . 2.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硝化棉就燃烧起来.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达到了硝化棉的燃点. 3.一棵小树生长在水塘中,图中用带箭头的线段AB表示小树露出水面的部分.请在图中画出AB通过水面反射所成的像A,B,. 4.如图所示,当工人师傅用400N的拉力向下拉绳时,可使重680N的重物匀速上升,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5.图中R1=4ΩR2=6Ω,把它们并联在U=3V的电路中,则R1和R2并联后的总电阻 为Ω.;通电30s,电阻R1消耗的电能为J. 6.某定值电阻两端加上10V的电压时,测得通过它的电流为2A,则其阻值为Ω,若电压为0,则它的阻值为Ω. .7.实验发现,两条平行放置的直导线,当通以相同的电流时相互吸引(如图), 这是因为电流能够产生磁场,而磁场对电流又有力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分析 它的受力,对a导线:通电导线b产生的磁场对它具有向右的作用力; 对b导线: 8.某导体的电阻为20Ω,当通过它的电流为2A时,则其1min产生的热量 为J. 9.如图甲所示,物块A在一固定的斜面上保持静止,可将物块A看成一个有质 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

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二)

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二) 一、未分类 (每空? 分,共? 分) 1、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的烛焰经小孔所成的像是虚像 B. 乙图中的漫反射不避循光的反射定律 C. 丙图中的小孩叉鱼时对准鱼就能叉到 D. 丁图中的雨后彩虹是阳光经小水滴色散后形成的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B.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 过量的电磁辐射对人体会造成危害 D. 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汽车是一种运输工具, 关于汽车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发动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 汽油只有在高温时才会蒸发 C. 选择水作为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小的特点 D. 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4 、在可靠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假想在理想状态下。经过分析。综合等符合逻惧的科学推理得出规律,是一种重要 的研究方法。 下列规律采用此方法得出的是 A. 能量守恒定律 B. 杠杆平衡原理 C. 牛顿第一定律 D.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B. 电热水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C. 飞机起飞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小 D. 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6、 如图所示,用量筒和水测量小石头体积时,小石头在水里下沉的过程中,下列判正确的是 A. 水的密度变大

B. 水对小石头的压强不变 C. 小石头受到的浮力不变 D. 量筒对桌面的压力变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核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 导体横截面积越大阻值越大 C. 大功率用电器可以使用两孔插座 D. 用超导体做导线可以降低由于电阻引起的电能损耗 8、如图所示,将条形磁铁固定在静止的小车上,电路连接完整后,闭合开关S时,小车不动。变阳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小车开始向左运动。则下列变阳器接入电 路的方式正确的是 A. a接e、d接f B. a接e、b接f C. c接e、d接f D. c接e、b接f 9、云南是著名的茶马古道的源头,赶马人喜欢在马的脖子上系个铃铛,当马帮在山间行走时,叮叮当当的铃声传出山外,故有“山间铃响马帮来”的笑谈,铃声是铃芯击打铃壳使其______而发声人们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来辨别出声音铃声而不是其它物体发出的声音。 10、盛夏时节,白花绽放。花香四溢,沁人心脾,同学们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做_______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__发现的,该发现使人类大规模用电成为现实。11、中国高速铁路以快捷、平稳和高速发展享誉世界,已成为现代中国的一张名片。2018年5月1日。昆明至大理首列动车进行联调联试。预计2018年6月底通车。如图所示,动车出站时,以站台为参照物车是_______的;该条铁路实现4G网络全覆流,4G网络是利用__________来传输信息的。 12、LED灯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一个220 V 2.5W 的LED灯与一个“220 V 60W的白炽灯亮度相当,若一个220V 8.5W" 的LED灯每天正常工作4小时。30天消耗的电能是____度,这些电能可供“220V 60W" 的白织灯正常工作 _________小时。 13、中国轮椅冰壶队在韩国平昌冬残奥会上夺得金牌,实现了我国冬残奥会金牌“零的突破”。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后,冰壶由于_______继续向前运动。休息时,运动员用吸管吸饮料,这是利用了___的作用。 14、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负电,B不带电。验电器A的金属薄片张开,这是因为___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的瞬间,金属棒中的电流方向从_____ (选填“A到B”或“B到A”)。 15、如图所示,光滑斜面PM与水平面MN平滑连接。弹簧左端固定,小物块在斜面上从P点由静止滑向M点的过程中,机械能____________;小物块压缩弹黄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使____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把质量为50kg的物体匀速提升3m,若拉力F等于500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______________;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动滑轮受到的重力为 ________N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精编版)

2018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精编版) ----内能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 (2018?宁波)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 ..的是() 2.(2018?云南)汽车是一种运输工具,关于汽车的知识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发动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汽油只有在高温时才会蒸发 C.选择水作为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小的特点 D.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3.(2018?乌鲁木齐)扩散现象可以说明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定向运动 4. (2018?自贡)关于分子热运动及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与液体中 B. 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 0℃的冰块内没有内能 5.(2018?自贡)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冲程是() A. 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 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6. (2018?遂宁)小军帮妈妈煲鸡汤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鸡汤香气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 鸡汤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 煲鸡汤过程中,限压阀转动,此过程的能量转化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似 D. 限压阀口“烟雾缭绕”,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7.(2018?绵阳)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紧紧压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事实说明()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B.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8.(2018?绵阳)2018年4月2日,天宫一号圆满完成预定任务后返回 地球。8.5t重的天宫一号,在100km左右的高空以约22倍音速再入大气层。其中部分器件在大气层中与大气层摩擦烧蚀销毁。最后大约1.5t残骸坠入南太平洋。在这个过程中,天宫一号的部分机械能() A.通过热传递转化为大气的内能 B.通过重力做功转化为大气的内能

(完整版)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版)

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1.(3.00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B.水变成水蒸气C.玻璃破碎D.汽油挥发 2.(3.00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不能再分 B.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原子核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3.(3.00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气可以作燃料 B.过滤可以将硬水软化 C.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不会污染环境 4.(3.00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使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 B.在钢铁表面刷油漆防止生锈 C.不挑食,合理摄入人体必需元素 D.焚烧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5.(3.00分)通常状况下,乙烯(C2H4)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可燃性,其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3O22X+2H2O,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水属于有机化合物 C.X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6.(3.0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并测定H2O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图I中的锥形瓶内盛有质量为m的

H2O2溶液,燃烧匙内装有二氧化锰,燃烧匙可以上下移动,干燥管内装有足量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装置I分别与装置Ⅱ、Ⅲ、Ⅳ、V连接,均能达到实验目的 B.称量装置I反应前及完全反应冷却后的质量,可计算出H2O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若用装置Ⅳ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b导管口处验满 D.若用装置V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上方原有的空气会使测量结果偏大7.(3.00分)氧化物、酸、碱、盐都属于化合物。甲、乙、丙、丁、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中甲、乙、丙、丁分属上述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M与甲属于同种类别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若甲是碳酸钙,则可以用水鉴别乙和丙 B.若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甲可以是氧化铜 C.若丙是碳酸钠,则甲与丁溶液混合可以得到黄色溶液 D.若丁是氢氧化钠,则甲可以通过中和反应转化为M 8.(3.00分)医疗上常用硫酸钡作透视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一旦误将碳酸钡代替硫酸钡作“钡餐”,就会致人中毒,此时可服用硫酸镁溶液解毒。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实验模拟了碳酸钡在胃液中的变化,并验证了硫酸镁解毒的原理I.取一定量碳酸钡固体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

2018年深圳中考物理试卷

2018年深圳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雨后的彩虹 B.树荫下的光斑 C.池水看起来“浅” D.树在水中的倒影 2、用一个焦距为10cm 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 ) A.大于20cm B.等于10cm C.大于10cm D.在10cm 与20cm 之间 3、对下列图像中的物理信息描述错误的是( ) 4、端午节,妈妈蒸制粽子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物理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A. 蒸粽子时,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粽子香味扑面而来,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D.蒸粽子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5、张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8310m s C.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 D.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6、下列物理量估算不合理的是() A.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500N B.人步行速度约10m s C.人体的正确体温约37C D.人体平均密度约3 1g 7、对于上升的热气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气球的升空原理和民航飞机的起飞原理相同 B.热气球匀速上升时,机械能一定不变 C.热气球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大气压强不变 D.热气球燃料减少后,它的惯性变小 8、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其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9、阅兵仪式中,检阅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和人的总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以行驶的检阅车为参照物,路边站立id士兵是运动的 D.检阅车匀速行驶牵引力大于车受到的阻力 10、右图为“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在弹簧测力计拉力作用下,重6N的物体2s内匀速上升0.1m,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不计绳重与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2.4N B. 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05m s C. 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功率为0.12W 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83.3%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光的折射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光的折射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18?乐山)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B.水面上“折断”的筷子C.“后视镜”中的景物 D.树在水中的倒影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 【解答】解:A、手在墙上形成手影,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水面上“折断”的筷子,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汽车后视镜,是利用凸面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扩大视野,是光的反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18?扬州)能正确反映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的光路是() A.B.C.D.

【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传播方向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1)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是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时,而BD图都是光从空气射向水里,故BD错误; (2)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筷子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从而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弯折,而A图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C正确。 故选:C。 3.(2018?辽阳)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舞台激光束 B.错位的“铅笔” C.反光镜中的像 D.水中的“倒影”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

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8年武汉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36分,每题3分,12小题) 9 .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透过树丛的光束 B雨后的彩虹 C水中的倒影 D海市蜃楼 10.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 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11.关于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能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是二次能源 B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 C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时是有方向性的

D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它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 12.在室温下,用绷紧的橡皮膜把一空锥形瓶的瓶口封上,然后把瓶子放入热水中,橡皮膜会向外凸,下列 关于瓶内气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会加剧 B.内能会增大 C.质量会不变 D.压强会减小 13.在做“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有的同学提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要做这项研究,可选取下图中的两个实验是() A.甲与乙 B.甲与丁 B.乙与丙 D.丙与丁 14.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标枪运动员通过助跑提高成绩,利用了运动员自身的惯性 B紧固锤头时撞击锤柄的下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 C拍打窗帘清除上面的浮灰,利用了窗帘的惯性 D将脸盆里的水泼出去,利用了水的惯性 15.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乙两次实验中,小实对海绵压力的大小相等中

陕西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物理中考真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小明进入考场后,对他身边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扇一扇感觉凉快是因为他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了 B.矿泉水瓶里的冰块逐渐变为水是液化现象 C.钢尺摸起来比塑料凉,是因为钢尺的导热性能差 D.手机不允许代入考场,是因为手里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答案:D 2.2018年5月1日晚,在大雁塔北广场上演了一场水舞光影秀。巨型灯柱阵、多台超高清投影机和音乐喷泉交错配合,使大雁塔隐在光幕之中,美轮美奂,这是中华文化和现代科技的一次完美结合,下列关于这场光影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光的灯柱是光源 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C.音乐喷泉形成的水幕对光只有反射作用 D.演出过程中高清投影机可形成逼真的实像 答案:C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1、S2,小灯泡L1和L2正常发光,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下列关于该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测量干路中的电流 B电压表不能测量L1两端的电压 C取下L1时,L2正常发光 D只断开开关S2时,电压表有示数

答案:C 4.在高速公路长下坡路端的外侧,常设有如图所示的避险车道,供刹车失灵的车辆自救,当失控车辆冲上该车道时,被强制减速停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避险车道相当于一个斜面 B.以相同速度行驶时,大货车比小轿车的动能大 C.下坡路段刹车失灵的大货车动能越来越大 D.大货车冲上避险车道时,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 答案:D 5.如图是一模拟风力发电的模型,电动机通电时,风扇a高速转动产生风力模拟自然风,风扇b在风力作用下带动发电机发电,同时与发电机相连的小灯泡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机转动时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工作的 C.电池电压降低时,风扇a的转速不会改变 D.风力大小不会影响小灯泡发光亮度 答案:B 6.如图所示的不锈钢空调架,安装时横杆OB伸出墙外由斜杆AC支撑,其中O、A两点固定在墙上,C端固定在横杆OB上,通常将空调室外机置于该支架上不靠近墙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9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2019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8?天津)中国选手张湘祥在奥运会上获得男子举重62kg级冠军,挺举成绩是176kg,图为他比赛时的照片。他在挺举过程中对杠铃做的功最接近() A.600J B.1200J C.1800J D.3400J 【分析】根据G=mg求出杠铃的重力,估测出举高的高度,根据W=Gh求出对杠铃做的功。 【解答】解:杠铃的重力: G=mg=176kg×10N/kg=1760N, 张湘祥的身高约为1.60m; 在挺举过程中把杠铃举高的高度为张湘祥的身高加上0.4m,即: h=1.60m+0.4=2.0m, 在挺举过程中对杠铃做的功: W=Gh=1760N×2.0m=3520J。 故选:D。 2.(2018?长沙)下列关于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用力推发生故障的汽车而未推动时,推力对汽车做了功 B.吊车吊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一段距离时,吊车的拉力对重物做了功 C.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时,重力对足球做了功 D.举重运动员从地面将杠铃举起的过程中,举重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 【分析】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即力和距离的方向要一致);二者缺一不可。 【解答】解:A、用力推发生故障的汽车而未推动时,只有力没有距离;故推力对汽车没有做功;故A 错误; B、吊车吊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一段距离时,拉力方向竖直向上,移动距离的方向水平向前;两个方向相互垂直,故吊车的拉力对重物没有做功;故B错误;

C、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时,移动距离的方向水平向前,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两个方向相互垂直,故重力对足球没有做功;故C错误; D、运动员从地面将杠铃举起的过程中,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移动距离的方向也竖直向上,两个方向一致;故举重运动员对杠铃做功;故D正确; 故选:D。 3.(2018?盐城)小明将掉在地面上的物理书捡起来放在课桌上,他对课本所做功最接近于()A.0.02J B.0.2J C.2J D.20J 【分析】首先估测物理课本的质量,然后计算它的重力,然后再估测课桌的高度,最后根据功的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m=200g=0.2kg, G=mg=0.2kg×10N/kg=2N, 课桌高度约为1m, 人对课本做的功:W=Gh=2N×1m=2J。 故选:C。 4.(2018?广州)如图所示,OQ是水平地面,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从O匀速直线运动到Q,OP段拉力F1为300N,F1做的功为W1,功率为P1;PQ段拉力F2为200N,F2做的功为W2,功率为P2.则() A.W1>W2 B.W1<W2 C.P1>P2 D.P1<P2 【分析】(1)根据W=Fs分别计算F1和F2所做的功,然后比较即可; (2)根据P= = =Fv分析比较F1和F2所做的功的功率的大小。 【解答】解: (1)由图知,OP段的路程s1=4m,PQ段的路程s2=6m, OP段拉力F1做的功为:W1=F1s1=300N×4m=1200J,

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化学试卷

秘密★2018年6月21日 2018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物理、化学试卷 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全卷共12页,两大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卷前,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在“答题卡”背面左上角填写姓名和座位号。 3.答第I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 4.答第II卷(非选择题)时,答案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 ....... 无效 ..。 5.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Ba-137 可能用到的物理常量:g = 10 N/kg ρ水= 1.0×103 kg/m3c水= 4.2×103 kJ/(kg·℃)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B.水变成水蒸气C.玻璃破碎D.汽油挥发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不能再分 B.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原子核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气可以作燃料 B.过滤可以将硬水软化 C.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不会污染环境

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8年临沂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试题物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是2.4cm B、正常成年人步行速度是1.1m/s C、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功大约10J D、一台家用电冰箱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4A 2、智能公交系统已于2018年5月6日在我市部分县区投入运营,如图是一名乘客正在通过电子站牌获得公交车到站信息。公交车与智能公交系统间的无线通讯依靠的是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电磁波 D、激光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水下仍能听见音乐,说明水能传声 B、江泉高架路两侧建有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发声的音色不同 D、医学上用超声波检测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4、四季分明的临沂城宜商宜居。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珠晶莹 C、秋天,白雾弥漫 D、冬天,霜满枝头 5、下列与热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0℃的物体没有内能 B、燃料的热值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 C、汽油机燃烧的汽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D、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6、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的是() A、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 B、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 C、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 D、锤头松了,把锤柄在水泥地上撞击几下 7、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中,使用时一定费力的是() A、镊子 B、起子 C、钳子 D、动滑轮

8、下列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 A 、开关要接在零线上 B 、用湿手拔热水器的插头 C 、使用测电笔时不能触碰笔尾金属体 D 、发生触电事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9、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池塘水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现象 B 、放映电影时,在幕布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C 、红色月季花是因为它吸收了红光 D 、近视眼患者需要用凸透镜来矫正视力 10、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B 、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C 、物体越靠近平面镜,像越大 D 、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11、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 ) A 、是非晶体 B 、熔化过程持续了14min C 、在ab 段处于固态 D 、在bc 段不吸热,温度不变 12、第31届夏季奥运会将于2018年8月5日在里约热内卢开幕。有关奥运会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篮球撞击篮板时,只有篮板发生了形变 B 、杠铃被举重运动员举在空中静止时,受力平衡 C 、体操运动员上双杠前手上抹“镁粉”是为了减小摩擦 D 、奥运会场馆照明使用的大量LED 灯是串联的 13、下列与压强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船闸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实现船只通航 B 、学生用吸管吸“早餐奶”与大气压无关 C 、托里拆利实验最先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D 、液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小 14、某品牌手持式电动螺丝刀如图甲所示,它有两个开关,其中开关S 控制照明灯和电动机,开关S1只控制照明灯,则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 15、下列关于电磁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S 极发出,最后回到N 极 B 、奥斯特实验现象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C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只与电流方向有关 D 、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1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 后,两灯都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该电路故障可能是( ) A 、电流表短路 B 、灯泡L1开路 C 、灯泡L2短路 D 、灯泡L2开路 甲 乙

吉林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下列现象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C) A. 轴承中加润滑油 B.行李箱安装滚动轮子 C. 运动鞋底刻有花纹 D.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 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片Ρ向右移动时( A) 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总功率变小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总功率变大 电压表示数变大,灯的亮度变暗 电压表示数变小,灯的亮度变暗图1汽车在平直公路两旁上匀速行驶时,下列属于平衡力的是(A) A. 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 B.汽车受到的支持力和地面受到的压力 C. 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重力 D. 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地面受到的压力

14.2018年2月22日,在平昌冬奥会上,我国速滑选手以39.584 s的成绩夺得了 速滑冠军,他的平均速度约为12.63 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他到达终点图2 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惯性。 一只标有“8V 0.4A”的小灯泡,接在电源电压为12V的电路中,我使其正常发光,应该串联一个Ω的电阻,该电阻通电10s所产生的热量是16 J。 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如图3所示电路中,电阻R1阻值是20Ω,闭合开关S,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A.电流表A的示数 0.5A,求: )电源电压;(2)电阻R2的电功率 解:(1)∵R1和R2并联,∴U=U2=U1=I1R1=0.3A×20Ω=6V (2)∵通过R2的电流:I2=I-I1=0.5A-0.3A=0.2A ∴p2=U2I2=6V×0.2A=1.2w图3 图如图4所示,用400N的拉力F,将重900N的木箱匀速提升1m。求:(1)拉力所做的功;(2

…………………………………………………………………… 线………………………………………………………………………… 图5 图6 图7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 1)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前,应该讲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 2)图8是小明测量液体密度实验的正确操作过程,则该液体的体积30 cm2,密度为 3。 1 mL=1 mm3)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电、热综合计算

6 4.2×10J/(kg·℃)]. 若热水器的功率为2000w,用时5000s,则该热水器的效率为__75.6%__. 4(2018?德阳)小辉家使用功率为1000W的电热壶烧水,电热壶工作7min所消耗的电能是 4.2×105J;假设这些电能全路转化成内能后有80%被20℃的水吸收,那么可以烧开的水的质量 1 kg.(c水=4.2×103J/(kg?℃),当地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5(2018·安顺)答案:扩散4.2×105 6(2018·黔东南)太阳能安全、卫生、环保,我国近年来大力开发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飞机等。一同学家中太阳能热水器容量为0.1m3,则满箱水的质量为100 kg;太阳能热水器1h使满箱水从20℃升高到30℃,水吸 收的热量 4.2×106J。 7(2018·昆明)电灯正常工作时会发热发光,这是电流做功使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如果电灯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E1,电流做的功为W,转化的内能为 E2,转化的光能为E3,那么E1、E2 和E3 三者的等量关系是E 1=E 2 +E 3 ,功与能的关系是W= E 1 。 8(2018·吉林)一只标有“8V 0.4A”的小灯泡,接在电源电压为12V的电路中,为使其正常发光,应串联一个___10__Ω的电阻;该电阻通电10s所产生的热量是____16___J。 9(2018?南京)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2=30Ω,R3=10Ω.只闭合S1,电流表?示数为0.2A,电压表?示数为4.0V,则定值电阻R1为20Ω,电源电压为6V.闭合S1、S2、S3,电流表A1、A2示数之比为5:2,通电lmin 电阻R1产生的热量为108J。 10(2018?南京)图甲为热敏电阻的R﹣t图象,图乙为用此热敏电阻R和电磁继电器组成的一个简单恒温箱温控电

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2018?武汉)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 A、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平静水面上景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2.(2018?武汉)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分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管乐器是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3)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 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故A 正确; B、我们听到的哨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故B正确; C、吹出的哨音响度由吹管口的力度决定,若吹的力度相同则响度相同,若吹的力度不同则响度不相同;与拉动活塞无关,故C错误; D、向下拉“活塞”时,空气柱变长,空气柱振动变慢,则“竹管笛”发出的声音音调变低,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综合运用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影响因素、声音的传播;可解答此题。 3. (2018?武汉)关于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能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是二次能源 B.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 C.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时是有方向性的 D.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它既不能创生,也不会消灭 【分析】(1)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是一次能源,需要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来获得的能源,叫二次能源;(2)化石能源是指由远古时代的动植物在地壳中经过几亿年转化而来的燃料; (3)能量的转化和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4)在能的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2018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1-12【12个专题汇总,含解析】

专题1 走进物理世界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18?钦州)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的是() A.1.6m B.7.5dm C.18cm D.70um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为18cm。 故选:C。 2.(2018?黄石)下列物理学家中,早在19世纪20年代,对电流跟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进行大量研究的科学家是() A.欧姆 B.法拉第C.伽利略D.焦尔 【分析】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电阻的单位。 【解答】解: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 故选:A。 3.(2018?杭州)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用到这一科学原理的是() A.用天平测出某物体的质量 B.用弹簧秤测出测出某物体的重力 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D.用 PH 试纸测出某溶液的 PH 【分析】在物理学中,要想进行比较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比较标准,故每个物理量都有各自的单位。

【解答】解: A、用天平可以测出某物体的质量,通过物体质量与砝码的比较得出测量值,故A正确; B、用弹簧秤测出测出某物体的重力,通过物体的重力与弹簧的伸长的比较得出测量值,故B正确; 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时,通过血液的位置变化得出结论,是观察法,故C错误; D、用 PH 试纸测出某溶液的PH值,通过对比得出测量值,故D正确。 故选:C。 4.(2018?攀枝花)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支新铅笔的长约为17cm B.攀枝花市夏季平均气温约为50℃ C.一瓶500mL的矿泉水质量为5kg D.复兴号高铁列车运行速度可达350m/s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此数值,在17cm左右。故A符合实际; B、攀枝花市夏季高温炎热,最高气温可能超过35℃,但平均气温要低于35℃.故B不符合实际; C、一瓶500mL=500cm3的矿泉水的质量在m=ρV=1.0g/cm3×500cm3=500g=0.5kg左右。故C 不符合实际; D、复兴号高铁运行速度可以达到350km/h。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5.(2018?济宁)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下列选项中与PM2.5颗粒物大小相当正确的是() A.米粒 B.柳絮 C.细菌 D.原子 【分析】首先对PM2.5的直径作出估测,然后根据对常见物体尺度的了解作出选择。

2018年河南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2018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物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五大题,21小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物理学拓展了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宏观宇宙的认识。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构成的。在天文观测中,人们通常用光年表示单位。 2.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成小水滴或直接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3.如图1所示,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会看到乒乓球。该实验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请你再设计一个显示声源振动的实验:。 4.高速铁路的输电线,无论冬、夏都绷的直直的,以保障列车电极与输电线的良好接触。图2为输电线的牵引装置。钢绳通过滑轮组悬挂20个相同的坠砣,每个坠砣质量为25 kg,不计滑轮和钢绳自重和摩擦,输电线A端受到的拉力大小为N。若某段时间内坠砣串下降了30 cm,则输电线A端向左移动了cm。(g取10N/kg,不考虑钢绳的热胀冷缩) 5.在图3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10 Ω,R2=20 Ω,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1、S3断开,S2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 A。当开关S1、S3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A,R2的电功率为W。为了保障电路安全,_______两个开关不能同时闭合。 6.如图4所示,上表面水平且光滑的小车上由A、B两个物体,两物体与小车以 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B在A的正前方,B的质量小于A的质量。假 设小车的上表面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后,A、B两 物体(选填“会”或“不会”)相撞,原因是:。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7.下列物品中,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绝缘体的是 A.玻璃棒、橡胶棒 B.铅笔芯、硬币 C.金属勺、塑料尺 D.陶瓷碗、盐水 8.下列工具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羊角锤 B.筷子 C.瓶盖起子 D.天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