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案:水的运动

高中地理学案:水的运动

水的运动

1、水循环:环节、分类(每一类包含那几个环节)、能量来源(内因、外因)、意义、不同

补给类型对河流的影响

2、洋流:(1)分类(按成因、按性质)(2)画出洋流模式图,并结合模式图分析并熟记洋

流的规律(3)熟记洋流的名称(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理解厄尔尼诺现象

4、如何让根据等温线判断寒暖流。

5、完成练习册(书)27页7-10、28页1-9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比较(表现形式、对地表的影响、二者的关系)

2、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形式、结果),变质作用(条件,结果,一般发生的位置),地震

(两大地震带,地震易引发滑坡、泥石流)

地壳运动两种形式(水平和垂直)(对地表的影响即形成的地貌)

背斜、向斜: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原因)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原因)应用(油气水、建隧道),能

描述理由

判断的方法:岩层弯曲的形态,岩层的新老关系

断裂断层(易形成泉·)地垒、地堑(会画示意图、形成地貌、举例)

3、板块构造学说:名称、位置,边界类型,重点地物举例(交界的版块名称及边界类型)

4、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5、完成练习(书)16页1-9

第三章

1、理解并记忆影响气候的因素,及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理解五要素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给”举例分析一要素变化,其他要素的变化,如:围湖造田后区域的变化,

3、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即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特点、变化基础、延伸方向、变化方向)补充:垂直带谱(带谱自然带数目多少的影响因素,如何根据血线的高低和自然带的分布判断山体的位置及坡向)

雪线:影响雪线的因素

基带:自然带的类型,如何由基带确定山体的经纬度位置

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与山体所处的纬度位置向高纬度的递变规律具有相似的特征

珠穆朗玛峰的相关问题

4、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特征及对应的自然带和植被类型

5、熟记理想大陆自然带模式图

6、非地带性:a、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成因) b、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 c、南半球缺失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原因: d、天山南坡无林带原因:

e、珠峰北坡缺失林带原因:

f、南美洲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原因:

g、赤道附近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景观的原因

h、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成因:7、练习(书)30页纠错训练1-4,31页1-9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答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教案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 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课前预习: 1、列举出不同类型的天体。 2、请说出一个天体系统必备的条件有哪些? 3、光年是的单位,1光年约为。 4、用图示的方法描述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5、八大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是、、。 6、请将八大行星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7、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 课堂探究: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具有哪些特点?并说明理由(依据)。 2、在教材P3图1.2和教材P4图1.4中找到地球,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运用提供的材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存在生命所必须的条件地球上具备这些条件的原因 知识结构:(用框图的方式描述本节的知识结构) 请将下列表述填在框图中 ①物质属性②运动、有序③天体④天体系统及其级别⑤在不同级别天体系统中的位置⑥在太阳系中的位置⑦地球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的比较⑧地球与其他

行星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的比较⑨安全的宇宙环境⑩自身条件:温度、大气、液态水 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体形态多样,是物质的,但天体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B、总星系是人类所知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所以总星系即为宇宙 C、太阳系是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D、只有相邻的天体可以构成一个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按由低到高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B、银河系、太阳系、行星系、地月系 C、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D、地月系、恒星系、银河系、总星系 3、下列属于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的是() A、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 B、月球绕地球公转 B、有适宜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湿度条件 D、有液态水的存在 读“太阳系局部图”,C为小行星带,回答4~8题: 4、图中共有几类天体() A、2类 B、3类 C、4类 D、5类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策略.doc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 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策略及应用 在新教学理念下,教师地理课堂教学应突出三点,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学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理念和力求学习方式的优化的教师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探讨新课程的教学特点(即内容活化、创新的教学过程;学生思考、体验的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发展的教学过程)和必须探讨构建与教学过程相应的教学设计。我经过近几年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实践,觉得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能更好体现新课程理念,并摸索出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新课程理念下,构建与教学过程相匹配的教学设计要求 从广义上讲,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试行的结果,并在评价的基础上修改解决方法的过程”,目的是“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是为了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显现新课程的教学过程,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的,那么就必须构建与教学过程本质特点相匹配的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必须是对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二次开发: 课程内容是学生求得快速发展的主要“信息源”,对高中地理课程内容进行任务分析已成为现代教学设计的重要一环,目的是教学内容要适合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由于地区不同、

学校不同、甚至同一班级的学生也不同,学生不仅在认知方面存在差异,而且在心理动作、情感态度和人际关系交往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新课程内容并不是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适应性。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在对教学背景进行从宏观和微观在两方面考虑,并结合对学生初始能力的诊断性评价的反馈信息,对开发出来的课程进行必要的再“开发”,即二次开发——对新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合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增删和重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成不变的“复制”教科书上的内容。 2.教学设计的内容必须是知情合一的统一体: 传统的教学设计过分注重学生的部分智力因素,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学生发展所必须的其他智力因素。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分析往往只设计各知识点及组成的知识结构等因素,而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具有促进作用的因素考虑很少,如兴趣、动机、意志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这对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是不利的。《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学设计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挖掘有关情感和能力等方面因素,使教学设计的内容成为“知情合一”的统一体,从而通过教学过程展开,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同时能获得积极的生活情趣和愉悦的情感体验,在此基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知识点

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分类(按性质) (1)暖流:是指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 (2)寒流:是指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2.影响因素: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洋流前进时,受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的影响,运动方向会发生变化。 3.主要洋流及分布 (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北半球冬季) 海 洋流名称共有的洋流域

太 平 洋 D日本暖流、E北太平洋暖流、F加利福尼亚 寒流、G东澳大利亚暖流、H秘鲁寒流、I千 岛寒流 A北赤道暖流、B南 赤道暖流、C西风漂 流 大 西 洋 J墨西哥湾暖流、L拉布拉多寒流、K北大西 洋暖流、M加那利寒流、N巴西暖流、P本格 拉寒流 印 度 洋 Q厄加勒斯暖流、R西澳大利亚寒流 (2)中低纬海域——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①环流方向:北半球呈顺时针,南半球呈逆 时针 ②洋流性质:大陆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

流;西风漂流北半球为暖流,南半球为寒流 考点:洋流及其分布 1.洋流分布与风带的关系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如下图所示: 2.北印度洋海区冬、夏季环流系统的区别 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1)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见图甲)。 (2)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见图乙)。 3.洋流分布规律的应用 (1)依据环流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如果大洋环流方向呈顺时针方向且位于中低纬度,则该海域肯定位于北半球。 (2)依据洋流性质判断纬度位置

高中地理水资源及其利用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水资源及其利用专题复习 一、水资源的分类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按空间分布分类可以分为地表水(如江河水、湖泊水、冰川)和地下水(如潜水、承压水);按循环周期分类可以分为静态水资源(如淡水主体——冰川、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和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河流水),其中动态水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一个区域水资源主要有地下水、地表径流、降水、湖泊水等,其与降水量的大小、地表径流流入量、湖泊库容及其水资源量、冰川融化速度等呈正相关,和径流流出量、蒸发量、植物蒸腾量、地下径流流出量等呈负相关。 二、主要的水资源 1.河水 (1)河流的补给来源 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而以某种补给为主。 ①雨水补给:是最主要的补给方式,流量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汛期出现在雨季。(可依据气候类型判断丰水期和枯水期。) ②积雪融水:纬度较高、冬季有大量积雪的地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而出现春汛,如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 ③冰川融水:山岳冰川融化,成为大河源头或干旱地区河流主要水源。流量受气温影响,夏季流量大。 ④湖泊水:对湖泊以下河流段径流起调节作用,丰水期可以削减洪峰,起到分洪蓄洪作用,枯水期起到补给径流的作用。人工水库、沼泽等湿地有同样的作用。 ⑤地下水: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往往构成河流的基流,如济南附近的小清河。注意: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河流水、湖泊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高低具有相互补给关系。 (2)河流径流的变化 ①季节变化:修水库以调节径流变化,保证生产和生活用水。 ②年际变化:修水库以调节丰水年与枯水年的径流量。

高中地理水污染知识点整理

高中地理水污染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给你推荐的高中地理水污染知识点整理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地理水污染知识点1、水循环: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 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②我国西北地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③影响航海④影响海洋污染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于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其他方面:雪线升降;登山佳期;极地考察;海岸晒盐二、常考的季节现象北半球春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 黄河在一年中第一次出现凌讯;江南姑娘采茶正忙(雨前茶最好) 华北平原出现春旱,长城以北种春小麦;我国北方出现大风或沙暴天气长芦盐场忙于晒盐(雨季未到,气温高,蒸发大)北半球夏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尼罗河处丰水期塔里木河水位最高的时期(冰川融化)北印度洋的洋流顺时针流动(沿岸海水向东流) 我国低温中心在青藏高原驯鹿自针叶林带迁向苔原带天山牧民在森林带以上的草场放牧(夏季牧场)北极考察最佳时期(极昼现象) 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地中海沿岸国家炎

高中地理必修2导学案汇总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班级:姓名:使用时间: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第1课时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编写人:徐进峰赵承生审核人:董园园宋艳敏完成水平评价: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辨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2.比较鞍钢和宝钢的区位,分析钢铁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学习过程】 〖预习探究〗:参考课本58页图4.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那些是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讨论探究〗:参考课本58页,讨论五类工业企业的布局: 制糖厂、啤酒厂、铝厂、普通服装厂、飞机制造厂 问题:(1)这类工业应该布局在材料二图中何处?(标在图上) (2)影响这类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有那些?主导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附:参考材料: 材料一: 1.制糖厂:原料为糖料作物(甘蔗或甜菜)。产品为白、红砂糖或粗糖。生产1吨糖 需要10吨甘蔗。甘蔗的糖分随生长期而逐渐提高,成熟时达到最高点,然后逐渐下降。因此,甘蔗不能储存,因尽快送糖厂加工,收获后不超过两天即加工为宜。 2.啤酒厂:产品主要为玻璃瓶装啤酒。玻璃是易碎品,不适合长距离运输,成本非常 高。为了保持啤酒质量,减少紫外线的影响,一般用棕色或深绿色的玻璃瓶做容器。 3.铝厂:铝的电解炼制是一项耗费能量很大的工业。生产1吨铝耗用电能19000度。 因为水电廉价,无污染,所以炼铝工业多用水电作为能源(或动力)。 4.普通服装厂:原料为布(纺织业的产品),这类工业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很大,对 技术的要求不高。 5.飞机制造厂:对技术和环境的要求很高。 材料二:

工业类型 主导 因素 主要部门 区位选择原则 选择原因 原料导向型 工业、 水产品加工业、 加工业 应接近 产地 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 成本较高 市场导向型 家具制造业、 厂 应接近 不便于长途运 输或运输 成本 较高 动力导向型 工业 应接近 或 需要消耗大量 劳动力导向型 服装工业、 工业 应接近具有大 量 的地方 需要投入大量 技术导向型 飞机、 、 等 工业 应接近 地区 要求高 〖反馈练习〗:下面4图为“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度表示影响程度大小, A :西安市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及许多科研院所。 B :河南为农业和人口大省,郑州市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京广、陇海铁路交汇于此,107、310国道从此穿过、新郑国际机场离此距离较近) C :贵阳能源资源充足,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30.7万千瓦,可开发量为87.3万千瓦,是全国十大水电基地之一。大型的有乌江、南盘江、北盘江水电站等。 D :广西甘蔗总种植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的1/3,已成为全国甘蔗种植中心。从1992年至今,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已连续16年居全国第一位。

高中地理教案海水的性质与海水运动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海水的性质与海水运动 巩固夯实基础 一、地球上的海洋 1.海洋水占地球水体总量的96.53%,是地球上水的主体。 2.海洋是大气中水汽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参与大气的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 3.海岸是陆地和海洋间的过渡地带,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二、海水的温度 1.海水热量的收支 (1)太阳辐射——海水热量的主要收入。 (2)海水蒸发——海水热量的主要支出。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1)表层海水的水平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到1 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 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 3.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海水热容量的收支状况、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 4.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由于海水热容量大于陆地,海水的温度变化比陆地温度变化小;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慢。 三、海水盐度 1.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 2.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 (1)按纬度的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2)世界大洋平均盐度:3.5%。 (3)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红海,盐度最低的海区——波罗的海。

3.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 链接·注意 海洋表面水温与盐度、降水量、蒸发量从赤道向两极变化的特点不同。 四、海水运动形式 1.波浪: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 2.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一天观察到两次,白天称为潮,夜晚为汐。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小内大,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潮势,形成钱塘潮。(如下图) 3.洋流: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流动,又叫海流,越向深处流速越小。 理解要点诠释 考点一 海水的热量收支与海水温度 1.热量收入最大值并不在赤道,而在北纬20°附近;原因是赤道地区多阴雨天气,而20°N 附近晴天较多。 2.热量收支平衡点大约在30°N 附近。 3.赤道地区至30°N 之间热量盈余,越接近赤道盈余越多;从30°N —90°N 之间热量亏损,越往高纬亏损越大。 4.高低纬度之间海区的热量通过洋流运动和海水蒸发等达到热量平衡。 考点二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高中地理水资源的利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水资源的利用知识点总结 一、水资源的概念 1、概念 广义:水圈内的水量总体。它包括海洋水,不能直接利用。 狭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是从能否饮用的角度上说的。 区别:水资源、水能(力)资源、水利资源水能(力)资源指天然河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水利资源指航运、灌溉、发电、养殖等多方面交通的利用。 2、目前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资源 我们从数量上和运动上分析水资源的有限性:数量上看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量很少,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3%,而陆地淡水的主体-冰川和深层地下淡水人类很难利用,较易利用的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只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仅占全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从水循环运动来看,陆地上的淡水来自大气降水,除每年流入的径流量和分布在人类难以居住的热带雨林地区的水量外,每年全世界真正可以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仅有约9000立方千米。因而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人类应该珍惜水资源。 二、水平衡原理 概念:全球水总量没变,但对一个地区来说有时候降水多,有时候降水少。某个地区在某时期内水量收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陆地上的某地区在不同时期,水量的收入与支出是不平衡的,但多年平均储水变化量的值趋于零,水量的收入与支出达到平衡。 具体解释如下:设某地区多年平均径流量为R0,多年平均蒸发量为E0,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P0,则该地区如果是外流区,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为:E0+R0=P0。 如果是海洋,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为:E0=P0+R0。如果是内流区,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为:E0=P0。全球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为:E0=P0。 此表达式说明,全球多年平均水分收入量与支出量相等,即全球多年平均水量是平衡的。 1、全球水平衡状况 (1)海洋水平衡:海洋蒸发量=海洋降水量+陆地注入海洋的总径流量 (2)陆地(外流区)水平衡:总降水量=陆地蒸发量+陆地注入海洋的总径流量 (3)全球:多年平均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和水平衡的影响 由刚才海陆间循环演示,我们知道,水循环是通过大气中水汽输送和陆地上的径流输送而实现的。 要影响水循环,我们就应从这两点出发。但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而只能对地表径流输送,在局部地区施加某些影响。 合理措施: (1)改变水的时间分布(修建水库大坝、植树造林等) (2)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引水灌溉、适度地引水灌溉、跨流域调水等) 三、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前景 读“各大洲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对比图”,说明世界水资源分布的概况。 简述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的特点。简述世界及我国水资源普遍紧张的原因。 1、世界水资源分布概况 要了解全世界或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就要了解一个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这就涉及到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的应用。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的多寡与多种因素有关:一是多年平均降水量;二是多年平均蒸发量;三是多年平均径流量。

高中地理地图学案

第一篇基础知识第2节地图 【目标解读】 1. .了解比例尺的表现形式,会比较大小及利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 2. 了解常见的图例、注记,学会判断各种地图上方向的方法。 3.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原理。 4.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5.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能够正确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6.以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经纬网图为背景,考查地形特征描述、方向判断、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 【自主学习】 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1)公式: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 (2)大小:若用分数表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①。 (3)表示形式:②、文字式和线段式。 2.方向 (1)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③。 (3)有经纬网的地图:纬线定④,经线定⑤。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用来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二、地形图 地表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一种地表形态都有一定的外部特征,在等高线图上会以不

同的形态表示出来。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大小;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 三、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应用 地形剖面图是由等高线地形图转绘而成,绘制时要抓住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最高点、最低点等关键控制点 等高线图是高考最常考查的一种图形,在对其分析解读时,必须审视图例和注记,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把握穿过等高线的条数、数值及疏密状况。结合其常见考查角度,在对其判读时重点突破:判断地形类型、确定坡度陡缓和地势、地形对气候与对河流的影响分析。探究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运用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 好?为什么? (2)若该区域计划建一水库,坝址应选在A、B、C 中的________处,为什么? (3)①处陡崖顶部海拔约为________米,陡崖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 【反思归纳】 1.判断坡度陡缓:①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坡度越;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②不同图中,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等高距越,坡度越;③不同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 2.开辟梯田的条件:开辟梯田应考虑、等条件。 3.水库坝址选择的条件:修水库的地形条件是河流的上游山区并具有“”的地形区。“肚子大”利于储水,“出口小”利于建坝。 4.陡崖高度计算方法:(n-1)×d≤陡崖高度<(n+1)×d(其中n为相交等高线条数,d 为等高距)。 探究点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读材料,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迎接2011年新年旅游旺季的到来,我国南方某市进行旅游调查后计划在本市某处进行旅游开发建设。

高中地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2、运用图表说明全球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 3、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4、树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念,了解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 1、自组学习。 2、案例分析法 3、合作探究教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辩证的看待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2、树立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教学重点 1、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2、合理利用水资源。 教学难点 说明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教具、资料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按学习小组分6人一组,共9组。 2、搜集初中学习过的关于水资源的内容,对水资源的概念、作用、分布有大概的了解。 3、预习教材内容,按课本的活动和案例要求,由小组集体讨论的方式,试得出答案。 4、搜集本地水资源状况,在讲课时适当引用。 5、准备投影资料,进行演示。 (二)导入新课 1、请问最近有没有看从化新闻? 2、主要报道什么?(从化各地旱灾,领导到各处视察,与村民一道解决农田缺水问题。) 3、解决了没有?(部分地区有好转,从全市来看,仍很干旱。) 4、如果农田缺水问题继续蔓延下去,将会带来什么影响?(水稻减产,农民失收,还会影响到居民饮用水和工业用水。) 5、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困境?(近两个月几乎没有降水,江河水径流不足,流溪河的河床很浅,几乎见底。) 6、由此可见,水资源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十分重要,你了解水资源吗? 带出新课: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高一地理学案一

高一地理学案(一) 班级姓名学号年月日 学习内容: 1.高中地理(必修本)教材内容。 2.你还想获得哪方面的知识? 3.你有无打算做某一方面的课题研究? 学习目标: 1.掌握教学大纲要求,通过省级地理会考,希望达到(等级)2.达到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要求每个学习者具备的四会: 一是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 即学会学习,掌握认识世界的手段; 二是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 即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 三是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together) 即能够与他人合作; 四是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 即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和自主性。 学习方法: 1.教材知识运用综合程序讨论的方法:同学按照学案要求阅读教材,教师使用多种媒体,使同学在自学过程中逐步理解掌握课本知识,学会综合分析运用所学知识。一般过程为:明确每课目标要求、了解重难点内容→展示小步子综合程序思考题→阅读教材、独自思考问题→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综合运用、完成同步练习和知识检测。 2.活动课题运用综合实践研究法: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实践研究调查→采集资料数据→分析处理信息→撰写研究报告→交流论证报告→作评价和总结。 3.以小组自主性学习为主。小组自主性学习是综合研究性学习地理中最为常见一种组织形式。为了完成共同感兴趣的课题,通过小组同学调查分析,讨论研究、协同完成。在这一学习研究过程中,不仅深化了课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实践、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协作互助精神,培养了同学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充分发展个性,达到全面谐调发展的目的。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和对策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调查和对策建议 松滋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覃祥荣 20XX年湖北省高中起始年级整体进入课改,各高中学校按照新课标精神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实践。这次意义深远的改革核心是课程改革,主要场所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为了落实课改精神,荆州市教科院承担了国家级课题《中学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研究任务,松滋市承担了该课题子课题《中学地理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任务,两年过去了,我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状况究竟如何?教师是否在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教学设计而开展教学?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结合我市承担的教育科研课题对本市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就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对策建议。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 为了便于调查,我们选择在荆州市20XX届高三第一次教学研讨会上对全体与会代表进行了问卷调查,会议代表来自全市各区县,有教研员代表,有今年任教高三、经历了两年新课程培训和教学实践的教师,发放问卷调查表55份,回收53份;另外我们还选择了承担本文内容研究子课题的松滋市,调查对象是松滋市的普通高中地理教师,发放调查问卷35份,回收34份。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90份,实际回收问卷87份(回收率为96.7%),有效问卷87份(有效率为100%)。 表 受调查教师以中年为主,这些教师已在教学岗位上工作了一定的时间,有一定的地理教学经历与能力,对教学设计有一定的了解。调查对象覆盖面广,基本素质良好,调查结论可信。 二、调查内容 我们的调查访谈以课题研究区高中教师为调查对象,主要对高中地理教师关于对教学设计总体认识;对地理教学目标的认识:对教学设计内容的理解;对教学策略设计的认识;对教学媒体利用情况的了解;对教学评价的认识等六个元素,分解为十个调查问题,编制调查问卷。其结果表明,教师的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进行教学,这些确实能使学生在地理学的知识水平方面有明显提高,但是对照新课标的精神,以及通过与部分地理教师的访谈发现教师在地理教学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设计总体认识:认识有局限,行动有障碍。 在探讨该问题时,我们从教师所熟悉的地理备课入手,试图了解教师对地理备课与地理教学设计关系的认识情况,以及从对教学改革的认识及教改情况的了解入手,因为对教学改革的关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对教学设计改革的积极性。 表2 教师对教学设计的总体认识的调查与统计 调查元素调查问题选项百分比/% 总体认识 地理教学设计 与地理备课的关系 不一样9.2 地理教学设计包括地理备课25.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天气系统》word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天气系统》word 学 案 2.3.常见天气系统学案 一、课标解析 课标: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解析:本节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说改日气变化现象。 把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锋面(包括冷锋和暖锋)、低压(包括低压槽)、高压(包括高压脊)等天气系统操纵下的天气状况及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重点把握阻碍我国和山东省的要紧天气系统。 二、主干知识点梳理 概念: 。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类型: 锋 常见天气系统

三、典题解析 1、如图所示为1991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间环流形势(a)和降水量分布(b)图。 (1)a图所示的高压中心名称是。现在我国北方地区通常的天气状况是,常显现的气象气候灾难有和等。 (2)b图所示,长江中下游最可能显现的气象气候灾难是,经常引发等灾难,反映了自然灾难的特点。 (3)如图a图中的高压系统加强,中心移动到江淮一带,则江淮地区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常会显现等气象气候灾难。缘故是。现在我国华北地区多发的自然灾难通常是等。 解析:要紧考查过程思维。解本题的关键是明白得副热带高压在我国的移动过程以及相应的天气与气候变化状况。当副热带高压操纵南岭一带时,我国江淮地区进入梅雨季节,正是如图所示情形。现在,我国北方夏季风还没有到达,但因为白昼时刻变长,气温迅速上升,表现为洪涝、多风、暖热的天气特点,温度上升促使农作物快速生长,需要大量水分,因此往往显现洪涝灾难;而长江中下游则因为梅雨的连续性降水,有时也会暴雨频发,容易引发洪涝等自然灾难。 当副热带高压操纵我国江淮地区时,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现在北方各地容易显现暴雨和洪涝灾难;而长江流域,因为受副热带高压操纵,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炎热洪涝,显现伏旱。 答案:(1)副热带高压(或夏威夷高压)晴朗干燥洪涝沙尘暴(2)暴雨灾难洪涝关联性(3)晴朗干热伏旱副热带高压操纵地区盛行高空下沉气流,天气晴、热、干燥暴雨和洪涝灾难 2、阅读下列材料,探究分析北京、武汉2004年4月上旬天气变化的形成缘故。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内容提要: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和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还普遍较低。本文结合地理教学实践,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 还从营造和谐课堂融洽师生关系、创设问题情景启迪学生思维、倡导合作探究改变学习方式、科学布置作业注重建构拓展等几个方面叙述了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这是新课程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提出的背景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当前,课堂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这就要求我们尊重教育规律,以人为本,使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强调学习者过程的体验,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性与开发性思维的培养,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突出学生个性发展是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特点。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和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现象仍很普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益低下仍很突出。如:课堂教学中缺少恰当的师生对话、师生互动和师生互相尊重的民主氛围;学生的学习强度大,教师教学任务重,课堂教学手段与技术滞后等情况也还没有得到改变。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正确理解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地理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知识讲解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编稿:李永华 审稿:王艳欣 考点解读 1.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清单 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写出“奴隶贩子‘三角贸易’航线示意图”中洋流的名称 参考答案 1.寒流 暖流 盛行风 信风 西风 极地东风 副热带 顺 逆 中低纬度 副极地 中高纬度 逆时针 顺时针 2.增温增湿 降温减湿 渔场 快 慢 净化速度 3.①加那利寒流 ②北赤道暖流 ③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要点精析 要点一: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概念: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的海水 性质类型:________和________ ________→南、北赤道暖流 ________→西风漂流 ________→极地环流 主要动力________ 北半球________时针 南半球________时针 ________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分布在南北半球的________海区 以________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分布在南、北半球________海区 冬季:海水________方向流动 夏季:海水________方向流动 北印度洋海区 分 布规律 世界海洋 表层洋流 的分布 全球大洋环流的意义: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 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暖流有________作用 寒流有________作用 对大陆沿岸气候的影响 对海洋生物资源和________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 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而行速度________,逆洋流而行速度________ 对近海污染的影响:加快________,扩大污染范围 洋流对地理 环境的影响

高中地理学案:水的运动

水的运动 1、水循环:环节、分类(每一类包含那几个环节)、能量来源(内因、外因)、意义、不同 补给类型对河流的影响 2、洋流:(1)分类(按成因、按性质)(2)画出洋流模式图,并结合模式图分析并熟记洋 流的规律(3)熟记洋流的名称(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理解厄尔尼诺现象 4、如何让根据等温线判断寒暖流。 5、完成练习册(书)27页7-10、28页1-9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比较(表现形式、对地表的影响、二者的关系) 2、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形式、结果),变质作用(条件,结果,一般发生的位置),地震 (两大地震带,地震易引发滑坡、泥石流) 地壳运动两种形式(水平和垂直)(对地表的影响即形成的地貌) 背斜、向斜: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原因)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原因)应用(油气水、建隧道),能 描述理由 判断的方法:岩层弯曲的形态,岩层的新老关系 断裂断层(易形成泉·)地垒、地堑(会画示意图、形成地貌、举例) 3、板块构造学说:名称、位置,边界类型,重点地物举例(交界的版块名称及边界类型) 4、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5、完成练习(书)16页1-9 第三章 1、理解并记忆影响气候的因素,及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理解五要素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给”举例分析一要素变化,其他要素的变化,如:围湖造田后区域的变化, 3、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即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特点、变化基础、延伸方向、变化方向)补充:垂直带谱(带谱自然带数目多少的影响因素,如何根据血线的高低和自然带的分布判断山体的位置及坡向) 雪线:影响雪线的因素 基带:自然带的类型,如何由基带确定山体的经纬度位置 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与山体所处的纬度位置向高纬度的递变规律具有相似的特征 珠穆朗玛峰的相关问题 4、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特征及对应的自然带和植被类型 5、熟记理想大陆自然带模式图 6、非地带性:a、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成因) b、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 c、南半球缺失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原因: d、天山南坡无林带原因: e、珠峰北坡缺失林带原因: f、南美洲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原因: g、赤道附近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景观的原因 h、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成因:7、练习(书)30页纠错训练1-4,31页1-9

高中地理总复习水污染成因危害及防治练习新人教

水污染成因、危害及防治 1.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并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据此判断1-2题。 1.废旧电池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A.回收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B.防止电池中汞、镉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回收电池外壳金属材料 D.防止电池中渗出液腐蚀其他物品 2.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的主要原因是() A.会刺激皮肤B.会腐蚀下水道 C.会引起白色污染D.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2.我国南方多重酸雨区最主要的原因是()A.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B.地形有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C.雨水丰沛且降水强度大D.纬度低太阳紫外线辐射强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赤潮是目前在全球较为普遍且日趋严重的水污染现象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容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4.小清河源出济南市西部睦里庄,汇集黑虎、趵突、孝感诸泉水,与黄河南堤大致平行东流,在寿光羊角沟入海,曾是省内唯一河海通航、水陆联运的河道。 小清河于1137年正式通航,过去该河承担着重要的海盐运输任务,将沿海地区的盐等生活必需品源源不断地运到济南等内陆城市。小清河是“曾经的黄金水道”。 新中国成立后,小清河虽然经过多次治理,但其水质不断恶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小清河成了“小臭河”、“小黑河”。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小清河完全停航,结束了其800多年的通航功能。 (1)由“小清河”到“小黑河”,体现了小清河水质的何种变化?简要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2)从防洪安全、水环境安全和城市环境美化等方面简要说明小清河治理的意义。 5.下列关于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和河流的自净能力都差 B.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扩散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繁殖快 C.湖泊水流动性小,水中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 D.湖泊的自净能力比河流强 6.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小清河源出济南市西部睦里庄,汇集黑虎、趵突、孝感诸泉水,与黄河南堤大致平行东流,在寿光羊角沟入海,曾是省内唯一河海通航、水陆联运的河道。 小清河于1137年正式通航,过去该河承担着重要的海盐运输任务,将沿海地区的盐等生活必需品源源不断地运到济南等内陆城市。小清河是“曾经的黄金水道”。 新中国成立后,小清河虽然经过多次治理,但其水质不断恶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小清河成了“小臭河”、“小黑河”。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小清河完全停航,结束了其800 多年的通航功能。 (1)由“小清河”到“小黑河”,体现了小清河水质的何种变化?简要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2)从防洪安全、水环境安全和城市环境美化等方面简要说明小清河治理的意义。 7.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污染源是() A.工厂、家用炉灶燃烧矿物能源 B.汽车尾气 C.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排放废气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思考与策略-最新文档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思考与策略 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任务,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育人价值指向的本次基础教育改革能否在课堂教学 中真正发生,学生核心素养能否达到学业质量标准,能否实现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课程理念理解及转化能力,教师内化及转化能力体现在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是重要保障。 一、教学设计内涵与价值 1.教学设计内涵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对教学系统多要素进行全方位规划,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预案,相当于工业设计的“图纸”,但又有别于常规设计“图纸”,它不仅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发展的。教学设计的内在逻辑是师生活动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及如何才能去的路径与策略(如图1)。 2.教学设计价值 从教学层面看,教师课前经过精心谋划,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进行规约,有效规避教学的盲目性与无序状态,为课堂教学做到有序、可控、有效、有质“保驾护航”。设计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育人观、课程观、学习观、教材观、评价观等直接影响教学设计的“样态”,进而影响教学实施效果,最终会影响发展学生素养的质量。因此,教师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及新观念,决定教学设计的格局。从教研层面

看,教学设计是学校教研及区域教研,开展以课例为主题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课前文本设计,组织思维碰撞的说课交流,再修正完善,最后在课堂中实践检验,通过设计、修正、实践、再设计、再实践。有利于转变教师观念,矫正教学行为,提升教师育人价值意义的理解;有助于提升教师个体成长;有利于促进学科及区域教师的共同体发展;最终实现教师个体、学校、区域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样态及路径 1.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样态 以核心素养为取向的教学设计除具有常规“品相”外,同时拥有与“双基”及“三维目标”时期不同的“特质”,这种特质源于国家教育目标、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变化。因此,在新的育人观及课程观引领下,教师的教学设计思维方式应然要变化。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以核心素养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新样态”是从重“学科”向重“课程”转化;从重“教”向重“学”转化;从重“知”向重“能”力转化;从重“记忆”向重“思维”转化;从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化;从重“理论”向重“实践”转化。内蕴“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其实质就是从“教书”向“育人”价值回归,回归学科教育的本源。 2.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路径 教?W设计不仅需要教师拥有先进的课程理念与教学理论指导,教师的理论高度、专业知识厚度、宽度往往决定教学设计质量,进而

高中地理:海水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海水运动知识点总结 二、洋流的成因及分类 1.按成因分类 (1)风海流: (2)密度流: 各个海域因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因为较低纬度太阳辐射强,海水受热膨胀,海面稍高,导致海水由较低纬度海区流向较高纬度海区,所以由海水温度差异形成的密度流主要为暖流,分布在热带、副热带海区的大洋西岸(大陆东岸)。如日本暖流、墨西哥湾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巴西暖流等。由海水盐度差异形成的密度流多分布在一些海峡附近, (3)补偿流: 由风力和密度差异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形成补偿流。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例如,当海岸上吹的是离岸风,则近岸海区海水离岸而去,附近海区的海水便会在水平方向上给予补充;与此同时,近岸深层海水便会在垂直方向上给予补充,也叫上升流。主要的补偿流见下表:

海区离岸风补偿流 北太平洋东岸东北信风加利福尼亚寒流 南太平洋东岸东南信风秘鲁寒流 北大西洋东岸东北信风加那利寒流 南大西洋东岸东南信风本格拉寒流 南印度洋东岸东南信风西澳大利亚寒流 赤道附近赤道逆流 暖流寒流 流 通常从低纬流向高纬通常从高纬流向低纬 向 水 比流经海区水温高比流经海区水温低 温 海 水 等 温 线 示 意 图 海 水 等 盐 度 线 示 意 图 (1)洋流与等温线的关系——“暖高寒低” 即暖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纬度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低纬度海区。 (2)洋流与等盐度线的关系——“暖小寒大”即暖流流经海区的等盐度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凸出,寒流流经海区的等盐度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 (3)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关系 ①在中低纬度海区,等温线与等盐度线凸出的方向相反;在中高纬度海区,等温线与等盐度线凸出的方向相同。 ②在中低纬度海区,等温线上的数值变化趋势与等盐度线上的数值变化趋势相反;在中高纬度海区,等温线上的数值变化趋势与等盐度线上的数值变化趋势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