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五原一中张文慧

一.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析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感受城市的变化。(以深圳为例)

2、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3、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的探讨,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逐步提高认识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

4、在问题剖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的见解,逐步提高合作学习、互相学习的能力。

5、理解并掌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并能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的发展之路以及科学的城市发展观。

三.课型目标分析论证:

1.课型目标的准确性分析:

课标解读: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第一,以某城市为案例,结合该城市时间上的变化来掌握城市化的过程。第二,运用收集的包括文字、图表、影音等各类资料说明城市化过程表现和影响。第三,在资料的分析中落实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等重点知识,提高图文转换、概括表述等地理学习技能,培养一定的地理素养。

培养学生充分运用图表及文字资料,对地理事像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的能力,关键点是能透过现象找出本质。

学生通过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的学习,基本能分析某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并结合生活经历或相关知识,说出所熟知的城市变化。然而,学生受活动时空范围限制,对城市化这个概念及其动态时空发展过程缺乏全面认识,因此应该提供适当的资料作为案例或者情境,以便让学生对城市化有全面的认识。

2.课型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其一是城市化的概念、主要特征和对经济社会的积极意义,其二是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其三是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本节内容与第三节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一)从城市化的概念入手,先讲城市化的主要特征,然后分析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对乡村地区的

影响。(二)城市化动力机制教材简单介绍了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原因,内容包括城市化的一般前提、动力机制一一

经济增长(工业化、第三产业)两个方面。(三)城市化的特点本部分教材是以:“阅读”和“活动”形式出现的,分别介绍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不同特点。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直接

导致了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本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的活动设计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入手,学生比较容易了解,

容易掌握城市化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学生从身边的事例学习起来更容易参与活动,探索规律掌握学习方法,解决

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生成性问题为城市化动力机制,内容包括城市化的一般前提、动力机制一一经济增长(工业化、第三产业),解决此问题可设小问题(1)原始社会有城市吗?(2)城市是人类社会第几次社会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农业和手工业分离意味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3)利用“城市人口比重与国民生产总值的

关系图”,引导学生比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世界平均水平的差异,从而得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一一经济增长(工业化、第三产业)即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绝大部分学生完成本节内容学习学习难度不大。

3.课型目标的弹性分析:

我校学生来源于农村,基础不一,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由于学生来自农村,对城市环境及其发展可能感

到陌生,同时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上呈现并不生动,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课设计教学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而新课标的要求是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所以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图表及文字资料,面向全体学生,设置难度适中的一系列问题,生生合作,师生互动,引导学

生对地理事像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从而独立探究得出结论,激励成功,享受学习乐趣。

四.教学过程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城市化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阅读课文思考:

1.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在速度、动力方面有什么特点?

2.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工业化有何关系? 生答:略

问题假设:我国城市化总结不完整 解决方式:问题引导

1. 我国从经济划分是哪一类国家?

2. 近年来身边城市规模如何?

学习 过程 内同学补充)

课件展示:多媒体展示、提问: “同学们,通过感受,你认为什么是城市化

生答:略

自读课本36页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 什么是城市化?

2. 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有那些 ?衡量城市化的标志是什么

3. 城市化对促进经济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 生答:略

问题假设:不能回答出以上问题。 解决方式:课本36页找

答案。

以上学习了城市化的过程,考虑:

1. 原始社会有城市吗?

2. 城市是人类社会第几次社会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

3. 那么促使城市化的动力因素是什么呢?

多媒体展示“世界城市化的推进图”结合课本 提冋:

1. 世界城市化进程有何突出特点?

2. 是什么力量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

3. 城市化进程还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生答:略

学生活动: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总结。

37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多媒体展示:“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示意图”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

速。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如何?

3. 你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合理吗?说说你的理由。

4.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有什么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 生答:略

问题假设:学生回答不出问题。 解决方式:同组同学补充。 学生归纳,总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列表对比

利用多媒体学习新课,不但 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 学生兴趣。

培养自学能力,识记知识 点,掌握基础知识。

通过读图分析,培养读图分 析能力和知识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由独立思考到归 纳总

结的能力。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 的

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边学边练,学以致用巩固知 识。

导入我国城市化知识点

培养思考总结问题的能力, 国情教育。

多媒体展示练习题,完成下表:

转化练习

测评调控

梳理反思

作业设计

发市

展人

水口

平比

原因后果

新知运用,巩固知识,提高知

识应用能力

完成练习册上的检测题(精选)

农业向现

代化方向

发展,大

批农业劳

动力向城

市迁移

城市经济

不畸形发展

相人口增长

适过快,农

应村劳动力

过剩

O

①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

城市外围地带建设了比较多

的卫星城;②市区范围明显扩

大,城市边缘地带发展较快;

③出现了高水平的大城市连

绵带;④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

居环境,城市绿化率保持早较

高的水平。重视保护城市的历

史文化和文物古迹;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

城市,给城市就业、基础设施

建设和进一步发展造成很大

压力;②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

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破坏,导

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

下降

检测学习效果,查漏补缺

整理笔记,思考本节课的收获。

1:放手不放羊,精心设计是关键。

2:新课程导向性是前提,结合身边的实用性是基础,科学性知识性是关键。我

们这节课学习了城市发展的一些知识,

影响呢?

那么城市的发展对地理环境有什么

总结反思,知识内化,能力提升

为下节内容的学习作铺垫

板书设计:

(一)城市化

1、定义

2、城市化意义的表现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社会经济发展

(三)城市化的特点

1、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比较

2、我国的城市化

教学反思

本课按原计划顺利完成,基本凸显了教学模式应用和本课教学思路,尤其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体现了较好的教学功底,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在教学环节安排方面,给与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不够充裕,没能特别好的调动所有同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张文慧

2014年6月13日于五原县四完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