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导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导学重点;.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导学难点: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学案

1、我会读;乖巧、围裙、硬币、裂缝,橱窗,圣诞树

2、我知道:1.《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国家)作家(谁)写的,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

3、小女孩一共擦燃了_____次火柴,分别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不懂:把在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

导学案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

2.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出示探究内容

(1)小女孩为什么连续的擦燃火柴?她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像分别说明了什么?小女孩渴望得到什么?最使你受感动的是哪一次?自己试着读一读,请把你的感情充分读出来。

(2)读读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先想一想,再和同学讨论:你对“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是怎样理解的?对最后一段中的两个“幸福”是怎样理解的?

2.学生自由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根据所给题目自读自悟,画出相关语句。

3.小组内交流:学生分小组边读课文边根据所给题目进行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朗读品评,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教师相机指导。

三、深入探究:

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教师点拨,并和全班同学深入探究。

四、总结写法

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

(1)对比的写法。

(2)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

(3)合理的想象

课外拓展

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课堂检测

一、课文内容我会填

她赶紧擦着了(),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光,照的跟白天一样()。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这样(),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怀里。她们俩在()和()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没有()也没有()的地方去了。

二、我会填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写了小女孩____次擦燃火柴,第一次看到了

________,说明了小女孩当时________,渴望得到________;第二次看到了

________,说明小女孩当时________,渴望得到________;第三次看到________,说明小女孩当时________,渴望得到________;第四次看到了________,说明小女孩当时________,渴望得到________。第五次擦然火柴是为了___________,这些幻象与小女孩的现实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现了小女孩命运的____ 。

三、我理解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

思?)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第一个“幸福”是指

第二个“幸福”是指

主题学习丛书阅读

一、读《窗前的豌豆花园》和《谁是最幸福》

画出文中的优美段落和句子,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汇报交流。

二、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或段落,谈自己对这篇文章或段落的理解。

课外拓展

1、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2、写一篇想象作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到我家》。

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美好的幻觉残酷的现实

火炉冷

烤鹅饿

圣诞树没有欢乐

奶奶没人疼爱

命运悲惨

最新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章 表面质量教学教案

第二章表面质量——2.1表面质量含义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解掌握各原理的基本模式概念和特征,能举例说明各原理; 2.通过实际问题的讲解,使学生形成对机械制造表棉质量和粗糙度的个体认识,培养学生 独立思考, 归纳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纲要 1.表面质量的含义以及对零件使用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 1.刀具切削后的表面粗糙度, 2.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原则、讲解式、案例分析式等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2学时) 表面质量的含义以及对零件使用的影响; 六、布置思考题 1.查找相关的资料并思考高精表面质量在现在的高科技行业当中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呢? 2.机器零件的表面质量包括哪几个方面内容?为什么说零件的表面质量与加工精度对保证机器的工作性能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表面质量——2.2粗糙度影响因素2.3物理机械性能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引导学生能够对机械的相关性能有更深的了解和掌握. 二、教学内容纲要 1.表面粗糙度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刀具切削后的表面粗糙度, (2)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 2.表面加工硬化: 三、重点、难点 表面粗糙度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刀具切削后的表面粗糙度, (2)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 的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和讲解式、引导式和提 问式教学方法。 五、时间分配(3学时) 1.表面粗糙度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刀具切削后的表面粗糙度,(50) (2)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50)

卖火柴小女孩优秀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贫苦儿童悲惨处境的同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体会小女孩儿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与她悲惨生活的联系。 2、体会文中字里行间,特别是最后三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意思,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型】 讲读课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今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生答)大年夜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多么幸福啊!不过有一个小女孩,她在大年夜还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她在街上卖火柴发生了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什么?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生答)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这则名扬世界的感人的童话作品,让我们去与作者产生心灵的交融,去感受作品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去享受读书的滋味。 二、新课教学 (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同学们喜欢用什么方式读课文? (默读、大声朗读、站着读、两个人一起读) 2、书读完了,用一个词来说说你的感受。高兴—生气—难过—不平—气愤)说说你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二)听读课文,理清脉络。 1、提出要求:听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卖火柴的小女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小女孩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 2、学生自学思考,发表见解。 3、围绕中心事件(擦燃火柴)质疑。 估计:擦了几次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要擦燃火柴? (三)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1、现在,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说说你认为小女孩怎样,哪些地方的描写让你最感动?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2、你觉得小女孩怎样?,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生:小女孩很可怜。)“可怜”这个词用得好,还可以用别的词吗?(悲惨) 3、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从那些地方体现出来呢? 4、以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三、课堂小结 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令人同情的小女孩!面对冷冰冰的天气、冷冰冰的亲人、冷冰冰的社会,小女孩悲惨地死去了。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如此悲惨,文章结尾为什么还说她幸福呢? 五、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天冷——划火柴——出幻象——冻死(悲惨可怜)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明朝的统治》优教教案

《明朝的统治》优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明朝建立的基本史实; 2.掌握朱元璋和明成祖强化皇权的措施及作用;概括明朝强化皇权的特点;3.掌握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及评价明朝的科举制度; 4.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情况; 5.认识到明朝强化皇权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灭亡元朝,逐步统一全国。为巩固统治,他推行一系列强化皇权的措施。朱元璋采取了哪些专制集权的措施?与前代相比,明朝的官僚机构和科举考试有什么变化?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优教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明朝的建立 教师结合优教课件展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结合明朝版图,总结归纳。 学习与探究:明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朱元璋强化皇权——中央改革官制 教师结合优教课件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分析史料,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学习与探究:据材料一,指出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为此,他是怎样做的?材料二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学习与探究:从材料二中可看出,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何弊端?为改变这一弊端,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明朝官制改革的影响。 朱元璋强化皇权——监视臣民 教师结合优教课件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分析史料,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材料三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朱元璋问他:“喝酒了吗?请了哪些客人?”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朱元璋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幅画,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 学习与探究:朱元璋为什么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明朝类似的机构还有什么? 朱元璋强化皇权——八股取士 教师结合优教课件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读图分析史料,培养论从史出读图分析的能力。 材料四 学习与探究: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经济的发展——农业

部编人教版七下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 展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 【过程与方法】 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年)》,获取疆域范围、北方政权等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子看榜图》,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明朝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科举考试的变化。 【教学难点】 认识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布衣皇帝。朱元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不为世人所知的小小放牛郎,一步步地走向一个帝国的统治者,这其中的原因必定有其本身所固有的能力以及天赋,还包括当时的时局。俗话说“时势造英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明太祖朱元璋是如何成就帝业的?朱元璋和他的子孙又是如何巩固帝业的? 二、新课讲授 (一)明朝的建立 1.材料展示: 材料一元顺帝君臣大肆挥霍浪费,造成国库空虚。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于至正十年(1350年)开始滥发纸币,造成货币迅速贬值。 材料二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在至正四年(1344年)接连决口,洪涝成灾,元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在工地上却又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66页,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学生回答: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2.教师讲解:朱元璋出身贫寒,17岁时父母双亡,他被迫到寺院里当了和尚。后来他参加了反元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被推为领袖。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逐渐强大,先是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最终统一全国。归纳明朝建立的概况。 学生回答: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卖火柴的小女孩∣人教新课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写6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乖巧、围裙、硬币、裂缝、橱窗、圣诞树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作者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一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 选编本课的主要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切实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三是通过课文,使学生走近安徒生,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四、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五、教学准备 收集安徒生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安徒生童话》中的 《丑第 1 页

小鸭》等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PPT2 安徒生,丹麦19 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其中最著名 的童话故事包括《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他的作品被翻译为 150 多种语言,深受世界儿童的喜爱。PPT3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词句理解PPT4 圣诞树:基督教徒12 月25 日纪念耶稣诞生,把这一天叫“圣诞节”。过圣诞节的时候,把砍下来的枞树或松树陈设在屋内,用蜡烛、糖果、纸花、玩具、画片等装饰起来,叫作圣诞树。 闪烁:发出光亮。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体上的东西,认为死亡就是灵魂离开躯体。三:精读课文,感悟主题。 1、在“擦火柴”这部分,可以先整体默读,启发学生说一说,小女孩共擦燃几次火柴,每次都看到 了什么?(小女孩供擦然三次火柴。第一次看到暖烘烘的火炉,第二次看到香喷喷的烤鹅和圣诞树,第三 次看到奶奶。)PPT5 2、她为什么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因为小女孩太冷,期盼大火炉出现,小女孩太饿, 期盼能吃饱的食物,小女孩太孤单,她希望得到奶奶的疼爱。)PPT6 3、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一年夜。PPT7 这是故事开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年夜。对一般人而言,大年夜意味着快乐幸福、团圆美满。故事接下来却是一个小女孩的悲惨故事。快乐的节日氛围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②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PPT8 火柴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来源,一根火柴对女孩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一天里一根火柴都没有卖掉, 心里的内疚和恐惧使她更不敢浪费一根火柴。如果说第一次她斗胆“终于”抽出一根,是她实在太冷了的 缘故,那么后面的几次,就跟寒冷没有任何关系了。 第一次擦燃火柴带来的幻象,带给她片刻的幸福和欢愉,所以她不假思索地一次又一 第 2 页 次擦燃火柴,表达了小女孩强烈的内心需求,她渴望幻象中的一切成为现实,永远不消失,尤其是慈爱的奶 奶,所以她不惜擦燃“一大把”火柴留住幻象中的奶奶。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

第14课明朝的兴亡 杨春才 一、课标分析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做出了如下要求: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二、教材分析 《明朝的兴亡》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的第一课,本课主要讲述了明朝的建立以及明朝初期统治者加强君权的措施及其影响。该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向学生展示了元朝灭亡,明朝取而代之并且不断巩固其君权、加强统治的历史。同时也向学生展示明清时期封建专制日趋没落,中国社会危机重重的事实。 三、学情分析 《明朝的兴亡》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初一学生的年龄较小,处于青春期的初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和创新力丰富,但是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和直观思维为主,未完全具备理性思维,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对于历史现象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和批判的分析。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具体的事物,从他们熟悉的领域或实际生活导入,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容易接受,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与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推翻明朝。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髙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三章 机械加工精度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是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核心内容。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是由零件的机机械加工精度和零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两部分组成,机械加工精度是机械加工质量的核心部分。 机械加工精度在教材中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及其获得方法:加工误差的单因素分析;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其中,加工误差的单因素分析和统计分析是两大重点内容,是分析和解决加工精度问题的基础,是学习机械加工精度问题的关键。 学习要求 (1) 掌握加工精度和加工误差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工件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及影响尺寸精度的因素。 (3) 了解工件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的获得方法及影响因素。 (4) 掌握工件加工误差的单因素分析法并初步掌握其综合分析方法 (5) 掌握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方法,其中主要是分布曲线法。 加工精度是机械工艺学的核心内容。零件的加工质量是由零件的机械 加工精度和机械加工表面质量两部分组成。 机械加工精度包括: f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及其获得方法; ★加工误差的单因素分析; <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L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 第一节概述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1.加工精度——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 与理想几何参数相符合的程度。 理想几何参数的正确意义 尺寸——零件图或工艺图规定尺寸的平均值。 如(D40:的理想尺寸是0)40.15mw 形状,位置——绝对正确的形状和位置。 2.加工误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之间的偏差。 注意.?偏差是差值的绝对值,没有负值。 如上例,尺寸为4>40.19 误差0.04_ 40.05 误差0.10mm 不是-0.10 零件有三个方面的几何参 数,所以精度和误差也有三个方面: ①尺寸;②形状;③位置 精度和误差是以不同的立足点来反映,评定零件几何参数的零件指标。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2

《卖火柴的小女孩》优质公开课教案 (2)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四单元的导读要求我们:本组课文讲的都是外国的人和事,课文中有些人物的悲惨遭遇一定会引起你的同情和关注,使你受到种种启发。学习本组课文,仍然要先读进去,再想开去。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检验学生的独立的阅读思考能力。本课的学习需要学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去读文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人人参与到读书中,在读中理解,领悟,品味,积累,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并辅以“情境教学法”,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兜、诞两个生字。 2.初步学会用归纳六要素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以读促悟,感受同情穷苦人民孩子的悲惨遭遇和仇恨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都是怎么度过的?【学生交流】(真是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年夜一个幸福无比的大年夜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年夜)

在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大年夜有家难回,在寒风刺骨的大街上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过渡:已经有同学迫不及待地想读课文了,好吧,请打开教材,快速阅读课文,看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读课文, 2、检查一下同学们字词的掌握情况。 ①认读生字。 正音重点,暖和几乎挣钱 ②指导兜、诞字的书写。 3、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的小女孩在()()最后()。时间人物地点干什么结果怎样 在指导学生运用六要素概括主要内容时,通过总结什么样的小女孩来梳理文章第一部分内容。 三、合作学习,朗读感悟 过渡: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阅读要求) 默读课文并思考: 1、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 2、每次擦燃火柴后出现了什么幻像?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案(含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是否曾经听过、看过《明朝那些事儿》这部小说?它以一种网络语言的形式向读者娓娓道出了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人物。那些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明朝那些事儿》为读者解读了历史的另一面,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历史变成一幕幕生动的故事,很多人看完这部小说后对明朝的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今天就让我们从明朝的建立之初开始学习,领略只属于明朝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朝的建立 1.图片展示 2.学生读教材“明朝的建立”一目,归纳明朝建立的概况。 3.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提示: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目标导学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朱元璋强化皇权”一目,明确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提示:(1)中央组: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地方组: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3)军事组: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4)特务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2.教师提问: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他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 提示: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3.材料展示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学生思考: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提示: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大权旁落,加强君主权力。 4.“宋濂请客”的故事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5.历史与现实:联系现实,根据你们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师生共同总结:侵犯了公民的平等权、人身自由权、政治权、名誉权等。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察,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 目标导学三:科举考试和经济的发展 1.展示《举子看榜图》 2.科举考试开创于哪个朝代?完善于哪个朝代? 提示:隋朝。唐朝。 3.明朝科举考试发生变化的原因和内容有哪些?(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提示:(1)原因:明朝提倡尊孔崇儒。(2)①科举考试题目来源:“四书”“五经”。②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写得再好,也不可能被录取。③考生答卷格式:采用“八股文”的形式。 4.展示材料 材料一: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材料二:“八股原是愚笨的产物。” ——鲁迅提问:两则材料说明明朝的科举考试有怎样的影响? 提示: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八股取士扼杀了思想的进步,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目标导学四:明朝经济的发展 1.学生阅读课本后列表归纳明朝经济发展的成就。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过程与方法】 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年)》,获取疆域范围、北方政权等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子看榜图》,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明朝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科举考试的变化。 【教学难点】 认识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出示图片: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朱元璋自幼父母双亡,沦为乞丐,后又遁入空门。他走投无路,参加了义军,从此南征北战,一步步走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朱元璋心思缜密,把徐达、汤和等一批将才笼络在自己身边,对李善长、刘伯温等文人礼遇有加。在鄱阳湖大水战中,他以少胜多,一举消灭了劲敌陈友谅。 明朝建立后,他厉行改制,严惩贪官污吏,创造了诸多治国新法,使国家迅速恢复生机。但同时,为了朱家江山永固,他大开杀戒。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朱元璋和他建立的大明王朝。 【讲授新课】 一、明朝的建立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6页“明朝的建立”,找出明朝建立的三个要素。 学生回答:①时间:1368年。②都城:应天府。③开国皇帝:朱元璋,明太祖。 教师: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题库(DOC)教学内容

现代制造工艺学 一.名词解释 1.生产纲领:计划期内,包括备品率和废品率在内的产量称为生产纲领。2.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3.加工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设计尺寸之差称为加工总余量。 4.六点定位原理:用来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固定点称为定位支承点。用适当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法则称为六点定位原理(六点定则)。 5.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对机械产品中的零件采用各种加工方法,直接用于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以及力学物理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全部劳动过程。 6.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过定位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被完全限制的定位。 不完全定位:允许少于六点(1-5点)的定位。 欠定位:工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的定位。 过定位:工件一个自由度被两个或以上支承点重复限制的定位。 7.加工精度、加工误差: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加工误差: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8.误差复映:当车削具有圆度误差的毛坯时,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变化而使工件产生相应的圆度误差,这种现象叫做误差复映。 9.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轮廓是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轮廓,其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小于50. 10.冷作硬化: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滑移,晶粒被拉长,这些都会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统称为冷作硬化(或称为强化)。 11.工艺系统刚度:工艺系统抵抗变形的能力。 12.工序能力:工序处于稳定状态时,加工误差正常波动的幅度。 。 13.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14.安装: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新版】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6个生字,掌握“哆哆嗦嗦、精致、蹒跚、简直、奇异”等词语,会用“因为……”“虽然……但是……”写句子。 2.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认识童话的特点,区别课文中事物和联想的不同部分。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给课文分段,并能简要复述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体会到社会主乂社会的温暖幸福。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课前准备: 安徒生及其作品简介。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你们都听说过吗?这是一篇非常著名的童话,你们知道这篇童话是谁写的吗?(世界著名的丹麦儿童

文学作家安徒生〉介绍安徒生。 2.字词 a重点字: (1)查字典:“魂”查“鬼”部。 (2)易错易混字: 蜷(蜷缩〉烘(暧烘烘)梗(火柴梗) 倦(疲倦〉供(供给〉哽(哽咽〉 跚(蹒跚〉橱(橱窗〉僵(冻僵〉篮(摇篮〕 栅(栅栏〉厨(厨房〉疆(边疆〉蓝(蓝天〉 b词语解释: 精致——质量很好。精,精巧,完美;致,精细,讲究。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慈爱——仁爱,喜爱。这个词一般用于长者对幼者。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是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旧时迷信的说法,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 3.课文结构 a主要内容 本课是世界著名童话家安徒生的一篇杰作。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 b中心思想 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另一版本的朱洪武图像)朱元璋家境贫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时,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倒一座寺庙做和尚,元末农民起义后,他被迫投奔了起义军,由于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最终建立了明朝。明朝你知道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政治、思想上为加强君主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吗?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朝的建立 1.(多媒体出示元末农民起义示意图)学生读教材, 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答案提示: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教师讲述交通工具革新的原因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目标导学二 朱元璋强化皇权 (一)原因 1.教师简要介绍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背景。(多媒体链接胡惟庸、蓝玉案的故事) 2.提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原因?

学生回答: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二)措施 1.(多媒体出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分组(中央、地方、军事、特务)讨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1)中央组: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地方组: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3)军事组: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4)特务组:把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2.教师总结结果: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目标导学三科举考试和经济的发展 1.(多媒体展示举子看榜图)解读史料 材料一: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 材料二: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2.(多媒体出示问题:八股取士兴起的目的)根据教材会带八股取士的目的 答案提示:加强思想控制 3.(多媒体出示问题:八股文的考试范围)学生回答八股取士的考试范围。 答案提示:工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4.(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分组讨论八股取的影响: 答案提示: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消极: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5.(多媒体出示各种引进的农作物,让学生识别)教师简短的介绍一下明朝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三、课堂总结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这些措施的确达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治的目的。但不少措施如特务机构、八股取士等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现在应创建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时期,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理下了危机,由此可见,明朝时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要启发学生从中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机械产品生产过程的一部分,是直接生产过程,其 原意是指采用金属切削刀具或磨具来加工工件,使之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和力学物理性能,成为合格零件的生产过程。由于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所说的加工方法除切削和磨削外,还包括其他加工方法,如电加工、超声加工、电子束加工、离子束加工、激光束加工,以及化学加工等几乎所有的加工方法。 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四、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图4-2 工艺过程、工序、安装、工位、工步、走刀之间的关系 五、回顾如下几个概念以方便本章的学习 1、工序 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工序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 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是否变动和工作是否连续以及操作者和加工对象是否改变,共四个要素。在加工过程中,只要有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即换了一个工序。 2、安装 在同一个工序中,工件每定位和夹紧一次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称 由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引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概念,再到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正确理解工序、安装、工位、工步、走刀的概念; 理解要点:三定一连续(四要素)

§4-1-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格式 卡片形式,我国未作统一的规定,但各机械制造厂使用表格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详细程度与生产类型、零件的设计精度和工艺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有关。对应形式见表4-1。具体格式见图4-3、4-4及4-5。 表4-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格式特点对比 生产类型详细程度备注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单件小批(普通 加工方法) 简单 对于数控工序, 则需作出详细规 定,填写数控加 工工序卡、刀具 卡等必要的与编 程有关的工艺文 件,以利于编程。 机械加工工艺卡 片 中批生产较详细 机械加工工序卡 片 大批大量 (单件小批中技 术要求高的关键 零件的关键工 序) 详细(+调整卡、 检验卡) 图4-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知道机械加工 工艺规程的特 点和应用场合 单件小批(普 通加工方法)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预设(共2课时)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今天要学的这篇童话就是其中之一。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具体顺序: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 第一段(卖火柴1——4自然段):讲述在下雪的除夕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仍然在大街上情景。 第二段(擦火柴5——11自然段):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她所看到的幻景。 第三段(人死去12、13自然段):讲述小女孩冻死在大街上。 板书:卖火柴擦火柴人死去 三、学习“卖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大年夜,地点是街上,当时的天气冷极了,一幅悲惨、凄凉冷清的景象。)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交流(反馈) (1)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 (2)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

第15课《明朝的灭亡》教案

15 明朝的灭亡与清朝的建立教案 新林学校胡秀娟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明宪宗享乐图由此导入: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衰亡。明朝是如何衰败的?又是怎样被农民起义推翻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朝后期的腐败 1.(多媒体展示《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教师讲述:明朝后期腐败的基本情况。(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多媒体出示问题:明朝后期统治腐败的后果)学生根据教材说说明朝后期统治腐败的后果。 答案提示: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目标导学二明朝的灭亡

过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明末农民起义壮大的是哪一只(李自成)(一)分析起义的思路 起义背景、经过、结果(失败有失败原因)意义 1.背景(原因) 史料解读: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饥民死活,仍然催逼税,敲骨吸髓地榨取农民。白水饥民王二聚集了数百个无法活命的农民进行斗争,他声问大家:“谁敢杀死知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敢杀。”于是王二率饥民冲县城,杀死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直接原因)根本原因:联系前面所学知识 2.经过 (李自成挥师北上,直抵京城,1644年,李自成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崇祯帝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3.结果:初步胜利 过渡:明朝灭亡,是不是就意味着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非常稳固?东北地区的女真族虎视眈眈。 目标导学三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1.(多媒体展示努尔哈赤图像)教师讲述:满洲的兴起的基本情况。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2.(多媒体出示问题:简述清兵入关情况)学生简述清兵入关情况? 答案提示:吴三桂降清,引清兵人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最后失败。 4.失败原因 a、没有建立一个牢固的根据地 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李到北京城之后骄傲自满的情绪,军队纪律下降 d、山海关战役失利 三、课堂总结: 明末农民起义军和明清军队经过30余年的反复较量,推翻了明朝,打击了清朝,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虽然它同中国建社会历史上所有的农民战争一样,仍以失败告终。但明末农民战争时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工艺规程的编制,对工艺问题能进行分析和提出改进措施。 2、掌握零件加工和机器装配结构工艺性的原则,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3、掌握保证机器装配精度的方法。 4、掌握机床夹具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具有设计机床夹具的初步能力。 5、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提出保证质量,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的工艺途径。 授课学时: 48课时 教材: 常同立.机械制造工艺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参考书: 王启平.机械制造工艺学.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王先逵.机械制造工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杨叔子.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第 1 次课(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预备,1.1机械产品开发及生产过程,1.2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概念、学习的目的、特点、内容、发展方向 2、掌握机械产品开发及生产过程。 3、掌握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机械制造工艺的概念、学习的目的、特点、内容、发展方向 2、机械产品开发及生产过程 3、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 三、重点、难点 1、机械产品开发及生产过程 2、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2学时) 0.7 本次课共2学时,其中机械产品开发及生产过程占0.7学时,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占 学时 六、布置思考题 1、了解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针对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现状,指出我国机械制造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3、课后习题:1-1 ;1-2 ;1-3 ;1-4 第2次课(1.3机械加工质量,1.4机械加工精度获得方法)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机械加工质量。 2、掌握机械加工精度获得方法。 二、教学内容纲要 1. 机械加工质量 2、机械加工精度获得方法 三、重点、难点 各种加工精度的获得方法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2学时)

部编版三年级课文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从最后二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3、感受小女孩在残酷的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体会“幸福”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读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西方,把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做“大年夜”,也就是我们中国的“除夕之夜”。那么,同学们,你们每年的除夕之夜是怎么度过的呢? (学生畅所欲言) 2、是呀,大年夜本来是很高兴的,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但是,你们知道此时此刻却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那么,在这个大年夜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去看看这位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课题) 3、请大家看多媒体,听老师朗读。(配乐: 火柴天堂,师朗读第一部分。) 4、好的,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第十页,找到老师刚才朗读的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1- 4自然段) 5、请同学们默读1- 4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引起你注意的句子,并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6、找出一句最能概括对小女孩评价的话。 可怜的小女孩! 二、学习第二部分走进火柴的幻想里 1、明确擦燃火柴的层次。 小女孩一共擦着了五次火柴,分为五个层次。 2、讲读第一层(第五自然段) 默读思考: (1)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第一根火柴的? (2)透过火柴的亮光,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东西?你可以用课文里的话来述说吗? (指名同学朗读) (3)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分享小女孩这- -刻的温暖吧。(女同学读) 是啊,她渴望火炉正是她的现实需求,多么合理的想象啊!我们把这种想象中的景象叫做幻象(板书)。 师:幻象中,小女孩是多么幸福啊! (板书: 美好)但现实是什么样的呢? (男同学读) 出示: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 根烧过了的火柴梗。小女孩一下子从美妙的幻境跌到残酷的现实面前(板书:现实残酷)师:幻想太美好了,读一(女同学)现实太残酷了,读一(男同学》 (4)小结:小女孩美好的幻象就像这熄灭的火柴- 样破灭了,这样虚实结合,更让我们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 3、讲读第二-三层(第六-七自然段),自学第二-三次点燃火柴。 (1)学法指导:第一次擦燃火柴作者是怎样写的?(现实、幻象、结果三个部分。) (2)分小组讨论学习第二- 三次划燃火柴的部分,用横线画出描与现实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幻象的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