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颗粒微生物限度验证文件

板蓝根颗粒微生物限度验证文件
板蓝根颗粒微生物限度验证文件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文件

××××药业有限公司

1 验证方案的制定、审核、批准

2 目的

建立药品微生物检查法,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的测定。

3 微生物限度室的环境

本验证用微生物检查室光线良好、温湿度适中、远离厕所及污染区。面积8平方米,高度2.2米。由一更衣间、二更衣间、缓冲间、微生物检查室、阳性对照室组成。微生物检查室、阳性对照室分别装有传递窗。一更衣间内有洗手盆、防静电抹台面抹布、防静电抹地面抹布、0.15%新洁尔灭、吉祥牌干手器、多用途胶粘型除尘器、洁净工作鞋。二更衣间有不锈钢挂钩,挂有防静电洁净工作服、口罩。室内六面光滑平整,能耐受清洗消毒。墙壁与地面、天花板连接处呈凹弧形,无缝隙、无死角。室内没有下水道。墙壁、天花板采用耐腐蚀彩钢板材料,地面采用耐磨地板胶建成。

操作间有空气除菌过滤的单向流空气装置,操作区洁净度100级。微生物限度室、阳性对照室分别放置100级超净工作台和温湿度表,装有柜式空调,室内

温度控制18~26℃,相对湿度45~65%。缓冲间及操作间内有空气消毒效果的紫外灯及臭氧消毒装置,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装有静压差计。微生物检查室内的照明灯嵌装在天花板内,室内光照分布均匀,光照度不低于300lx。更衣间、缓冲间、操作间和传递窗所设置的紫外线杀菌灯(2~2.5/m3),一个月定期检查辐射强度,要求在操作面上达40μW·cm-2。

微生物检查室一个月用丙二醇或甲醛交替熏蒸。每周和每次操作前用0.15%洁尔灭消毒擦拭操作台及可能污染的死角,开启无菌空气过滤器及紫外灯杀菌30分钟。在每次操作完毕,同样用上述消毒液擦拭工作台面,除去室内湿气,用紫外灯杀菌半小时。

微生物检查室在消毒处理后,无菌试验前及操作过程中需检查空气中菌落数,以此来判断微生物检查室是否达到规定的洁净度,常有沉降菌和浮游菌测定方法。

微生物检查室操作台消毒擦拭后,先启动层流净化装置30分钟,将备妥的营养琼脂平板3个(经30~35℃预培养48小时,结果无菌落生长),以无菌方式(或经传递箱)传入操作间,置净化台左、中、右各1个,开盖,暴露30分钟后将盖盖上。在30~35℃培养箱内倒置培养48小时,取出检查。3个平板生长的平均菌落数不超过1个。

无菌操作台面或超净工作台一个请有关部门检测其悬浮粒子,应达到100级(一般用尘埃粒子计数仪)检测尘埃粒径≥0.5μm的粒数不得超过3.5个/升,≥5μm的粒数为0,空气流速应≥0.35μm/s,可根据无菌状况必要时置换过滤器。均已验证合格。

4 主要设备仪器及器皿一览表

5 内容

5.1试液及其配制

0.15%新洁尔灭:用500ml量筒倒入0.75ml新洁尔灭溶液,加水至500ml即得。

75%乙醇溶液:用100ml量筒倒入75ml无水乙醇,加水至100ml即得。

3.2稀释剂和试剂

0.9%无菌氯化钠溶液200ml(分装10ml8试管、5ml12试管):取氯化钠1.8g,加水溶解使成200ml,过滤,分装、灭菌。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400ml(分装锥形瓶100ml4瓶):取磷酸二氢钾1.78g、磷酸氢二钠3.62g、氯化钠2.15g、蛋白胨0.5g,加水500ml,微温溶解,滤清,分装,灭菌。

稀释剂配制后,分装,置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内灭菌。灭菌温度121℃,时间15分钟。

5.2培养基及其配制

胆盐乳糖培养基500ml、0.1%蛋白胨水200ml、营养琼脂培养基1500ml、改良马丁培养基1000ml、虎红培养基300ml、5%乳糖发酵培养基(5ml×3只试管,阳性对照、阴性对照、供试品)。

根据各培养基瓶签上的配制方法,计算,配制。

5.3菌种及菌液制备

5.3.1菌种验证试验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从孝感市药品检验所购买的第二代菌种)。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44 102]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26 003]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MCC(B)63 501]

白色念株菌(Candida albicans)[CMCC(F)98 001]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MCC(F)98 003]

5.3.2菌种制备

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各接种在10ml营养琼脂试管中,培养18~24小时,培养温度30~35℃。

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接种在10ml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试管中,培养24~48小时,培养温度23℃。以上五种菌在斜面上生长的情况不是很好,必须先抚壮。

5.4菌种试培养皿

通过这一步,确定每一管各验证菌含菌是否为50~100cfu。

5.4.1培养皿的制备

将配制灭菌好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冷却至43~45℃,每个培养皿倒入15~20ml,共倒42个培养皿。

将配制灭菌好的改良马丁培养基冷却至43~45℃,每个培养皿倒入15~20ml,共倒28个培养皿。

5.4.2取抚壮后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验证菌各1ml于装有9ml的0.9%无菌氯化钠稀释剂中,依次用10倍递增法进行稀释,于试管中各取0.1ml划线培养。

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各验证菌每个稀释级各划线二个营养琼脂制备的培养皿,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18~24小时。

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验证菌每个稀释级各划线二个改良马丁琼脂制备的培养皿,培养温度23.7℃,培养时间24~48小时。

活菌计数结果(cfu/ml)

以上验证菌10-7符合50~100cfu菌,即可选(10-7)稀释级。

5.5试验准备

5.5.1将三个批号的供试品及所有已灭菌的供试品、平皿、锥形瓶、试管、吸管、稀释剂等经传递至微生物检查室内。每次试验所用物品必须事行做好计划,准备足够用量,避免操作中出处无菌间。编号后将全部外包装(牛皮纸)去掉。

5.5.2开启微生物检查室紫外杀菌灯和空气过滤装置30分钟。

5.5.3关闭紫外杀灯后,操作人员用肥洗手,进入缓冲间,换工作鞋。再用0.15新洁尔灭洗手,穿防静电无菌衣、口罩、手套。

5.5.4点燃酒精灯。操作前用乙醇棉球擦手、操作台台面及扭力天平的托盘,再用乙醇棉球擦拭供试品袋的开口处周围,待干后用灭菌的手术剪将袋口的封口处剪开。

5.5.5将一个空白培养皿置操作台上、一个空白培养皿置微生物检查室角落里,各开盖20分钟,盖上盖,操作台上的一个培养皿倒入营养琼脂,作为台内空白对照;微生物检查室角落里倒入虎红琼脂,作为室内空白对照。

5.6供试液的制备

将天平调节平衡,分别将灭菌称样纸放置在天平的左右托盘内,调节10g游砝,用不锈钢药匙将供试品舀到天平的左托盘,称至10g。将称好的供试品倒入100ml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浸泡10分钟。摇匀,静置。

5.7验证方法

验证试验分三组进行,每组平行试验,分别计算各试验菌每次试验的回收率。

(1)试验组:1ml供试液+0.1ml菌液(含菌50~100cfu菌)

平皿法计数时,取最低稀释级供试液1ml和50~100cfu菌试验菌,分别注入平皿中,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按平皿法测定其菌数。

(2)菌液组:0.1ml菌液(含菌50~100cfu菌)

取0.1ml菌液注入平皿中,平行制备2个平皿,测定所加的试验菌数。

(3)稀释剂对照组:1ml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0.1ml菌液(含菌50~100cfu菌)

取1ml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和0.1ml菌液注入平皿中,平行制备2个平皿。

(4)供试品对照组:取制备好的供试液1ml

供试液的释释(10倍递增稀释法)

从制备好的供试液取1ml至装有9ml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的试管中,反复吸吹10次,摇匀。此试管为10-1。用10ml吸管在10-1试管中吸取8ml 注入8个培养皿内,3组细菌平行样,一组霉菌平行样。

再从10-1试管中取1ml至装有9ml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的试管中,反复吸吹10次,摇匀。此试管为10-2。用10ml吸管在10-2试管中吸取8ml 注入8个培养皿内,3组细菌平行样,一组霉菌平行样。

再从10-2试管中取1ml至装有9ml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的试管中,反复吸吹10次,摇匀。此试管为10-3。用10ml吸管在10-3试管中吸取8ml 注入8个培养皿内,3组细菌平行样,一组霉菌平行样。

将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及3组供试品平行样倒入营养琼脂培养基(每一培养皿15~20ml),待凝固。将凝固的培养皿放入电热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培养温度32.4℃。

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培养皿倒入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每一培养皿15~20ml),待凝固。一组供试品平行样倒入虎红培养基(每一培养皿15~20ml),待凝固。放入生化培养箱中,培养48~72小时,培养温度23.7℃。

5.8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1)供试品试验组:分别取三个批号制备好1:10的供试液10ml到装有100ml 胆盐乳糖增菌液的烧瓶中,摇匀。

(2)阳性菌对照组: 分别取三个批号制备好1:10的供试液10ml到装有100ml胆盐乳糖增菌液的烧瓶中,加入0.1ml(50~100cfu)大肠埃希菌液,摇匀。

(3)阴性菌对照组:分别取三个批号制备好1:10的供试液10ml到装有100ml 胆盐乳糖增菌液的烧瓶中,加入0.1ml(50~100cfu)金黄色葡萄球菌液,摇匀。

以上各组放入电热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培养温度37.4℃。

结论:阳性对照组呈阳性,供试品试验组、阴性对照组呈阴性判未检出控制菌。

验证报告

药品名称:板蓝根颗粒规格:每袋装10克

批号:080201 080301 080302 生产单位:湖北御金丹药业有限公司

结果判断:每种菌的回收率可按下式计算:

试验组平均菌落数-供试品对照组平均菌落数

试验组的菌回收率(%)=×100%

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

稀释剂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

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100%

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

板蓝根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试验结果

结论:从以上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菌回收率和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不低于70%。

板蓝根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对微生物生长没有抑菌性影响。因此,可采用10

递增的方法验证。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为所采用的试验方法能否替代药典规定的方法用于药品微生物的检验提供指导。 随着微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制药领域不断引入了一些新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大体可分为三类:(1)基于微生物生长信息的检验技术,如生物发光技术、电化学技术、比浊法等;(2)直接测定被测介质中活微生物的检验技术,如固相细胞技术法、流式细胞计数法等;(3)基于微生物细胞所含有特定组成成分的分析技术,如脂肪酸测定技术、核酸扩增技术、基因指纹分析技术等。这些方法与传统检查方法比较,或简便快速,或具有实时或近实时监控的潜力,使生产早期采取纠正措施及监控和指导优良生产成为可能,同时新技术的使用也促进了生产成本降低及检验水平的提高。 在控制药品微生物质量中,微生物实验室出于各种原因如成本、生产量、快速简便及提高药品质量等需要而采用非药典规定的检验方法(即替代方法)时,应进行替代方法的验证,确认其应用效果优于或等同于药典的方法。 微生物检验的类型及验证参数 药品微生物检验方法主要分两种类型:定性试验和定量试验。定性试验就是测定样品中是否存在活的微生物,如无菌检查及控制菌检査。定量试验就是测定样品中存在的微生物数量,如菌落计数试验。 由于生物试验的特殊性,如微生物检验方法中的抽样误差、稀释误差、操作误差、培养误差和计数误差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因此,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附录XIX A)不完全适宜于微生物替代方法的验证。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的验证参数见表1。 表1 不同微生物检验类型验证参数 注: 尽管替代方法的验证参数与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参数有相似之处,但是其具体的内容是依据微生物检验特点而设立的。替代方法验证的实验结果需进行统计分析,当替代方法属于定性检验时,一般采用非参数的统计技术;当替代方法属于定量检验时,需要采用参数统计技术。 进行微生物替代方法的验证时,若替代方法只是针对药典方法中的某一环节进行技术修改,此时,需要验证的对象仅是该项替代技术而不是整个检验方法。如无菌试验若改为使用含培养基的过滤器,然后通过适宜的技术确认活的微生物存在,那么,验证时仅需验证所用的微生物回收系统而不是整个无菌试验方法。 替代方法验证的一般要求 在开展替代方法对样品检验的适用性验证前,有必要对替代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首先,所选用的替代方法应具备必要的方法适用性证据,表明在不含样品的情况下,替代方法

年产2亿袋板蓝根颗粒剂车间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年产2亿袋板蓝根颗粒剂车间工艺设计 学院轻工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 12制药工程(1)班 组员姓名马展鹏 3112001673 (组长) 吴健辉 3112001677 陈少茹 3212001684 韩冬秀 3212001687 韦增晖 3212001696 叶芷欣 3212001700 指导老师谭伟 2015年12月

目录 一、设计任务与分工 (5) 二、产品概述 (6) 三、生产处方 (6) 3.1 所用原辅材料清单 (6) 3.2 生产处方 (6) 四、生产工艺规程与物料衡算图表 (6) 五、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9) 5.1药材炮制 (9) 5.2药材炮制收率 (9) 5.3 提取: (9) 5.3.1 领料 (9) 5.3.2 煎煮 (9) 5.3.3 醇沉 (9) 5.3.4 回收乙醇并浓缩 (9) 5.3.5制粒 (10) 六、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要求: (10) 七、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体(半成品)、成品质量标准 (11) 7. 1原辅料质量标准及检验规程 (11) 7.2中间体(半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程 (12) 7.3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程 (12) 八、消耗定额和物料平衡 (12) 8.1. 物料消耗定额计算及损耗率 (12) 8.2 各工序物料平衡 (13) 九、设备选型 (15) 9.1提取罐设备 (15) 9.2醇沉罐 (15) 9.3浓缩罐 (16) 9.4粉碎设备 (16) 9.5制粒设备 (16) 9.6干燥设备 (18) 9.7制粒机选型 (18) 9.8 包装设备的选型 (19) 十、主要设备和生产能力 (21) 十一、工艺管道的选择 (21) 11.1 中国的GMP对于管道设计安装要求 (21) 11.2中国的GMP对于管道材质要求 (22) 11.3管道的连接 (22) 11.4阀门的选择 (23) 11.5 各工艺设备材质的选择 (23) 十二、工艺卫生要求 (24)

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验证操作规程(2015年版)

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验证操作规程 1 目的 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测。 2 依据 《中国药典》2015版。 3 范围 所有需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测的产品。 4 责任 4.1验证小组负责检验方法验证/确认方案的起草、验证/确认方案的实施。 4.2验证委员会负责验证/确认方案的审批,验证/确认结论的审核。 5 程序 5.1 由验证小组提出验证申请,验证方案编制完成后,填写《确认和验证方案审批表》,经验证小组会签,报验证委员会审核,由生产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批准后,验证方案编制人对验证小组其余人员进行培训后,方可按验证方案试验。 5.2 试验完成后及时编制验证报告,并填写《验证报告审批表》,经验证小组会签,报验证委员会审核,由生产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批准后,验证报告结论才可实施。 6 内容 6.1 概述 通过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及控制菌的检查。根据样品特性制订检验方法和检验条件,按制定的方案进行试验,根据验证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验证标准。若符合,按验证的方法和条件进行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若不符合,重新建立制订检验方法和检验条件,再进行验证,直至验证结果符合设立的验证标准。 6.2 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的验证 6.2.1 验证用菌株

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 104]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 黑曲霉[CMCC(F)98 003] 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 6.2.2 验证用菌液制备 6.2.2.1接种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枯草芽孢杆菌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于30~35℃培养18~24小时。取上述培养物各1ml,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备用。 6.2.2.2 接种白色念珠菌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于20~25℃培养2~3天。取上述培养物1ml,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备用。 6.2.2.3接种黑曲霉至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于20~25℃培养5~7天,加入含0.05%(ml/ml)聚山梨脂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将孢子洗脱。然后,用适宜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含0.05%(ml/ml)聚山梨脂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制成适宜浓度的孢子悬液,备用。 6.2.3 供试液的制备 6.2.3.1 水溶性供试试品 取供试品,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溶解或稀释制成1:10供试液。若需要,调节供试液pH值至6~8。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倍系列稀释。水溶性液体制剂也可用混合的供试品原液作为供试液。 6.2.3.2 水不溶性非油脂类供试品 取供试品,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溶解或稀释制成1:10供试液。分散力较差的供试品,可在稀释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如0.1﹪的聚山梨酯80,使供试品分散均匀。若需要,调节供试液pH值至6~8。必要时,用一稀释液将

微生物限度检查办法验证方法

精心整理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1.目的: 为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包括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和控制菌检查,特制定本验证方案,通过比较试验菌的恢复生长结果,来评价整个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重现性,以确认供试品在该实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或其抑菌活性可忽略不计,所采用的方法适用于该品种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2.3. 4.0.22um 121营养肉汤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BL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4-甲基伞形酮葡糖苷酸培养基(MUG )等脱水培养基,按照相应的配制说明,用纯化水配制、分装后,在2小时内,放于湿热灭菌器中,在121℃,灭菌15 min ,在3周内使用。 4.4.1.3试验用稀释剂/缓冲液、冲洗液的制备:取在有效期内的试剂,按照相应的配制方法,配制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0.9%无菌氯化钠溶液、0.05%(ml/ml )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等,用纯化水配制,加热使溶,过滤,分装,在121℃,灭菌15 min ,在3周内使用。

4.4.2 试验菌的制备和稀释: 4.4.2.1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用菌液: 4.4 4.4 4.4 4.4.2.2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用菌液: 1ml 含菌10 3g单 45℃pH7.0 液。 3 4.4.4.2试验组: 4.4.4.2.1 平皿法:分1:20的供试液1ml和试验菌液(含菌50~100CFU)1ml,注入同一直径90mm的灭菌平皿中,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 4.4 4.4

4.4.4.4.1 平皿法:取1:20供试液1ml,注入直径90mm的灭菌平皿中,每种培养基平行制备2个平皿。 4.4 4.4.4.5稀释剂对照组:若供试液制备需要分散、乳化、中和、离心等特殊处理时,需增加稀释剂对照组,以考察供试液制备过程中微生物受影响的程度。 4.4 养48 培养72 稀释剂对照组回收率= 结果判定:在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回收率应均不低于%。试 菌回收率低于70%,则应采用薄膜过滤法、培养基稀释法、离心沉淀集菌法、中和法等方法或联合使用上述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并重新进行方法学验证。 4.4.4.11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结果:

板蓝根颗粒工艺规程介绍

目录: 1、产品名称及剂型 2、产品概述 3、处方和依据 4、生产工艺流程图 5、原药材的整理炮制 6、提取生产操作过程和工艺条件 7、制剂生产操作过程和工艺条件 8、成品放行 9、质量监控 10、原辅料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及复检前最长储存期 11、半成品质量标准、成品法定标准和企业内控标准及依据 12、包装材料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及内包材包装前的最长贮存时间 13、成品放行依据 14、工艺卫生要求 15、各设备标准操作程序 16、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17、劳动组织、岗位定员、工时定额、产品生产周期 18、原辅料消耗定额 19、包装材料消耗定额 20、动力消耗定额 21、物料平衡 22、成品容器、包装材料 23、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1.产品名称及剂型

1.1产品名称:板蓝根颗粒 1.2汉语拼音:Banlangen Keli 1.3产品代码:01 1.4剂型:颗粒剂 1.5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数字(8个) 2.产品概述 2.1性状:本品为浅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2.2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2.3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10g,一日3-4次。 2.4规格:每袋装10g。 2.5 贮藏:密封。 2.6有效期:36个月 3.处方和依据 3.1处方: 理论产量222袋(每袋10g) 板蓝根 3.1kg 蔗糖2kg 糊精55g 制成颗粒 2.22kg 3.2处方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增补本

4.

5.原药材的整理炮制: 6. 提取生产操作过程和工艺条件: 6.1药材称量:领料称量人员按生产指令领取所需药材。在领取时,应先核对物料品名是否与指令相符,在称量前应先检查衡器的定期校验证是否在有效期内,并调整至零位平衡后方可称量。称量时,应1人称量,另1人独立复核,及时填写称量记录、复核记录,并由称量人、复核人签字确认。 6.2提取、浓缩:取处方量净制后的板蓝根药材,投入多功能提取罐内,第一次加药材5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药材5倍量水,煎煮1小时,煎液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测),置沉淀罐中,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搅拌均匀,静置沉淀8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30(80℃),得浸膏,装入洁净容器内,称重,挂标签,检验合格后入冷库。 7.制剂生产操作过程和工艺条件: 7.1称配:按生产指令领取所需板蓝根浸膏、蔗糖、糊精,并核对品名、批号、数量是否与指令相符,执行称量岗位标准操作程序,及时记录。 7.2粉碎:蔗糖按粉碎岗位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粉碎,全部通过80目筛,98%通过100目。 7.3混合、制粒:取蔗糖粉、糊精置槽型混合机内,混合均匀,加入浸膏搅拌均匀,用14目尼龙筛网,按摇摆式颗粒机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制粒。 7.4干燥:按沸腾干燥机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干燥,进风温度控制在90-100℃,出风温度55-65℃,干颗粒水分控制在≤3.0%。 7.5整粒:用10目和40目筛网,按方型振动筛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整粒,将合格颗粒置洁净容器内,密封,并标明品名、批号、数量、操作人。 7.6混合:将合格颗粒置多项运动混合机中混合90分钟,挂标签,入中转站,执行中转站管理规程。 7.7分装:按岗位生产指令,领取检验合格的颗粒,并核对品名、批号、数量是否和指令相符。按指令领取并核对复合膜品名、规格、数量是否与指令相符。按颗粒分装机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分装。在分装过程中及时自检,装量范围±4%。半成品及时传入外包间。 7.8外包装:按生产指令领取说明书、印有批号的中袋(小盒)、大箱,并核对品名、数量及检验单后,按外包装岗位SOP进行操作。QA按取样标准取样,按成品项下标准要求进行全检。 7.9入库:将检验合格的药品登记品名、数量后,入常温成品库。批与批之间,不同品种之间应有明显界限,不得混放。按该品种的贮存条件进行贮存。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1.目的: 为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包括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和控制菌检查,特制定本验证方案,通过比较试验菌的恢复生长结果,来评价整个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重现性,以确认供试品在该实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或其抑菌活性可忽略不计,所采用的方法适用于该品种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修改申请并报验证领导小组批准 2.围: 本验证方案适用于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 3.规性引用文件: 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J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要求,由于某些供试品具有抗菌活性,在建立微生物检查方法或产品的组分发生改变或原检查法的检验条件发生改变时,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对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及测定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 4.验证实施: 4.4.1 试验前的准备: 4.4.1.1 试验用具的准备:将试验需用的试管、刻度吸管、薄膜过滤器、 滤膜(孔径0.22um、直径50mm)、平皿、空三角瓶、称量纸等,用牛皮纸包扎 好后,放于湿热灭菌器中,在121℃,灭菌30 min,在3天使用。 4.4.1.2试验用培养基的制备:取适用性检查合格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玫 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BL)、改良马丁琼脂 培养基、4-甲基伞形酮葡糖苷酸培养基(MUG)等脱水培养基,按照相应的配制 说明,用纯化水配制、分装后,在2小时,放于湿热灭菌器中,在121℃,灭 菌15 min,在3周使用。 4.4.1.3试验用稀释剂/缓冲液、冲洗液的制备:取在有效期的试剂,按照 相应的配制方法,配制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0.9%无菌氯化钠溶液、

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

微生物限度检查 方法学验证 一、检验方法 依据微生物计数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1105);控制菌检查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1106);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1107);抑菌效力检查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1121)检查。 二、菌种、培养基及稀释液 表1菌种

表2培养基

表3对照用培养基

表4试剂

稀释液: (1)pH6.8缓冲液 取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50ml,加0.2mol/L氢氧化钠溶液118ml,用水稀释至1000ml,摇匀,既得。 (2)0.9%无菌氯化钠溶液 取氯化钠9.0g,加水溶解使成1000ml,过滤,分装、灭菌。 (3)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 取聚山梨酯80 0.5ml,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溶解并稀释至1000ml,滤过,分装,灭菌,备用。 (4)靛基质试液

取对二甲氨基苯甲醛1.0g,加入95%乙醇95ml,充分振摇,使完全溶解后,取盐酸20ml徐徐滴入。 三、菌液的制备 1细菌、霉菌、酵母菌 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上,培养48小时。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数为50~100cfu的菌悬液备用。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培养7天,加入5ml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然后吸出孢子悬液(用带有无菌棉花的能过滤菌丝的无菌毛细吸管)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孢子数50~100cfu的孢子悬液。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 2控制菌 接种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数为10~ 100cfu的菌悬液。菌悬液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 四、验证内容 1、计数方法验证

TS-7352-00复方板蓝根颗粒颗粒工艺验证方案(审)

复方板蓝根颗粒工艺验证方案文件形成: 文件控制: 变更记载:

复方板蓝根颗粒工艺验证方案 1.主题内容: 本方案规定了复方板蓝根颗粒生产工艺的验证方法及标准。 2.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复方板蓝根颗粒生产工艺验证。 3.简介: 3.1. 概述: 根据四川广元蓉成制药有限公司工艺验证管理规程有关规定,在变更生产场地和设备时需要对其生产工艺进行全面的验证,确保现行的工艺流程可以持续稳定的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公司新建提取车间、口服固体制剂车间,其生产线目前试生产品种为复方板蓝根颗粒,为确认按制订的复方板蓝根颗粒生产工艺规程进行操作,能始终生产出质量稳定可靠的合格产品,特制订本验证方案对复方板蓝根颗粒生产工艺进行验证。我们对复方板蓝根颗粒的生产过程中提取、浓缩、制粒、分装(内包装)等生产关键工序进行验证。 把每一操作工序段作为一个验证小节,每项小节包括单元项目、执行文件、取样及检验方法、可接受标准、验证记录等几个方面。本次复方板蓝根颗粒试生产在我公司提取车间、口服固体制剂车间进行,验证批次为三批。具体验证时间以生产部实际生产时间为准。 3.2.验证产品基本信息: 3.2.1.产品名称和产品代码: 3.2.1.1.产品名称:复方板蓝根颗粒 汉语拼音名:汉语拼音: Fufang Banlangen Keli

3.2.1.2.产品代码:C-010 3.2.2.产品概述 3.2.2.1.剂型:颗粒剂 3.2.2.2.规格:每袋装15g 3.2.2.3.批量:720kg 3.2.2. 4.产品特点 3.2.2. 4.1.性状:本品为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3.2.2. 4.2.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用于温病发热,出斑,风热感冒,咽喉肿烂,流 行性乙型脑炎,肝炎,腮腺炎。 3.2.2. 4.3.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g,一日3次,重症加倍;小儿酌减。预防流感、乙脑,一日15g,连服5日。 3.2.2. 4.4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慎用。 3.2.2. 4. 5.贮藏:密封,防潮。 3.2.2. 4.6.有效期:二年 3.2.2. 4.7.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1022154 3.2.3批生产记录编号:SC-SRD-09-028-00 4.验证目的: 4.1.本次验证旨在证明在生产场地和设备变更的情况下,按复方板蓝根颗粒生产工艺规程、 有关GMP管理规程、标准操作程序及验证文件的要求,连续进行三批试生产,证明设计的工艺过程的实用性,设计的生产工艺和设计产品质量能够符合复方板蓝根颗粒的质量标准。确认本生产工艺稳定、操作程序合理、设备与生产能力相匹配、质量监控点合理,具有可靠性和重现性,保证生产处于受控状态,确保能连续地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4.2.本方案确定了在实际操作条件下需要监控的关键工艺参数和变量,概括了对中间品样品 的取样与检测要求,并规定工艺监控及产品检测的可接受标准。 4.3.为避免记录重复,批生产记录作为原始记录备查,验证方案中只记录重点控制项目、重 点结果和数据。 5.实施验证人员及主要职责: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 为更好应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附录ⅪJ),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可用于判断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原料、辅料是否符合药典的规定,也可用于指导制剂、原料、辅料的微生物质量标准的制定,及指导生产过程中间产品微生物质量的监控。本指导原则将对标准和方法中的特定内容及标准的应用做进一步的说明。 1.微生物限度检查过程中,如需要使用表面活性剂、灭活剂及中和剂,在确定其能否适用于所检样品及其用量时,除应证明该试剂对所检样品的处理有效外,还须确认该试剂不影响样品中可能污染的微生物的检出(即无毒性),因此无毒性确认试验的菌株不能仅局限于验证试验菌株,而应当包括产品中可能污染的微生物。 2.供试液制备方法、抑菌成分的消除方法及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应尽量选择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操作简便、快速的方法,且应避免损伤供试品中污染的微生物。对于抑菌作用较强的供试品,在供试品溶液性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用薄膜过滤法进行试验。 3.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附录ⅪJ)收载的离心沉淀法仅适用于制备细菌计数或控制菌(细菌)检查用的供试液,规定的500转/分钟、不超过3分钟只用于去除供试液中的沉淀物。采用该方法时,供试液中的样品颗粒大小、粘稠度及污染的微生物大小,转速等直接影响着样品中微生物的回收,易造成检验结果不能真实反映供试品的污染情况。因此,供试液制备时尽量避免使用该方法,更不宜采用高速离心沉降集菌。 4.对照培养基系指按培养基处方特别制备、质量优良的培养基,用于培养基适应性检查。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研制及分发。 5. 进行验证试验时,若因没有适宜的方法消除供试品中的抑菌作用而导致微生物回收的失败,应采用能使微生物生长的更高稀释级供试液进行方法验证试验。此时更高稀释级供试液的确认要从低往高的稀释级进行,但最高稀释级供试液选择应根据供试品应符合的微生物限度标准和菌数报告规则,如供试品应符合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是1克细菌数不得过1000cfu,那么最高稀释级是1:10-3。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平皿法) 验证方案 目录 一、验证方案的制定 二、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 三、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平皿法)验证方案 1.验证目的和原理 2.验证方法步骤 3.试验实施 3.1试验前的准备 3.2验证试验操作 3.3试验结果 4.验证结果评价分析

5.附件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平皿法)验证文件一、验证方案的制定 二、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 1验证方案的起草

2.验证方案的审核与批准 验证方案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验证方案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三、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平皿法)验证方案 1.验证目的和原理 1.1 验证目的 为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细菌、霉菌、酵母菌数的测定,特制定本方案。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要变更时,应报验证委员会批准。 1.2 原理 通过比较试验4组中试验菌的恢复生长结果来评价整个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重现性。 2.验证方法步骤 2.1验证前的准备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平皿法)验证前,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试验菌应包括G-、G+、酵母菌和霉菌类微生物以基本覆盖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2.2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按照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计算回收率来判断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是否对产品有影响。 2.3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标准菌株评价方法“尿素维生素E乳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对检品中微生物的抑制性,试验结果应显示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应不小于70%,试验组的回收率也不低于70%。 3.试验实施 3.1试验前的准备 3.1.1主要仪器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烘干箱、净化工作台、生物安全柜、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范本

编码:VP-C01-MM-01 XXXX软膏微生物限度检查 方法学验证方案 起草人:年月日 审核人: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批准人:年月日 目录 1.验证立项表 2.验证内容 2.1验证目的 2.2验证范围 2.3 验证要求 2.4 验证方法 2.4.1.试验原料、稀释剂和标准微生物 2.4.2细菌、霉菌及酵母菌验证内容 2.4.3 金黄色葡萄球菌验证内容 2.4.4铜绿假单胞菌验证内容 3. 验证报告 验证立项表(REC) 立项题目 立项部门申请人

申请日期要求完成日期 验证类别负责部门 参与部门及人员 验证原因 质量部审核意见审核人:日期: 验证领导小组 审批人:日期:审批意见 备注 XXXX软膏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方案 编码:VP-C01-MM-01品名验证依据2005版药典 规格验证日期年月日数量报告日期年月日验证项目细菌、霉菌及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1.验证目的XXXX软膏配方中含水杨酸、硼酸,该两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抑菌性。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规定,对XXXX软膏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方法的验证试验,以确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及测定方法的可靠性。 2.验证范围本公司XXXX软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测。

3.判定标准 3.1验证小组成员 姓名职务职责 组长负责验证方案、报告的批准 项目负责人负责验证方案、报告的起草与具体实施 验证小组成员负责验证试验及填写记录 3.2细菌、霉菌及酵母菌在3次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稀释剂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占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的百分率)应均不低于70%,试验组的菌回收率(试验组的平均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的值占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的百分率)均不低于70%;产品的试验组与阳性菌组的菌落数差异不超过30%,假定产品试验组的平均值与阳性菌组的平均值之比为Q,则0.7≤Q≤1.3。 3.3金黄色葡萄球菌在3次平行试验中,供试品组:结果应为阴性,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试验组:结果应为阳性,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性对照组:结果应为阴性,未检出阴性对照菌;阳性对照组:结果应为阳性,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3.4铜绿假单胞菌在3次平行试验中,供试品组:结果应为阴性,未检出铜绿假单胞菌;试验组:结果应为阳性,检出铜绿假单胞菌;阴性对照组:结果应为阴性,未检出阴性对照菌;阳性对照组:结果应为阳性,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4.验证方法 4.1.试验原料、稀释剂和标准微生物 4.1.1试验样品:XXXX软膏三批,批号为、、。4.1.2稀释剂: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配法:照(05版药典附录XIII C)配制; 0.9%无菌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取氯化钠9.0g,加1000ml使完全溶解,分装,灭菌。 4.1.3实验仪器:无菌培养皿(直径9.0cm)、净化室、灭菌锅、无菌刻度吸管(10ml、1ml),水浴锅,试管(18×180),具塞三角瓶。 4.1.4验证用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培养基、玫瑰红钠培养基。 4.1.5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编号 菌珠名称传代次数 大肠埃希菌MCC(B)44102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

(完整版)板蓝根工艺规程

目的:建立板蓝根颗粒工艺规程,指导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范围:板蓝根颗粒生产的全过程。 责任:生产部、固体制剂车间、供应部、储运部。 内容: 1. 药品名称 1.1 商品名:板蓝根颗粒 1.2 汉语拼音:BANLANGEN KELI 2. 药品剂型:颗粒剂 3. 药品概述 3.1 性状:本品为棕色或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3.2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消肿。用于热毒壅盛,咽喉肿痛;扁桃腺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3.2 规格:每袋装10g 3.3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10g,一日3~4次。 3.4有效期:二年。 3.5贮藏:密封。 4. 药品处方 4.1 处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4.2 标准处方:1000g 板蓝根:1400g 5.颗粒剂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及环境区域划分

图标: 物料 检验 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

6.操作过程及工艺方法 6.1 备料: 6.1.1车间领料员根据批生产指令填写领料单,按照车间领料操作规程(编号:SOP-A0-023-00 )从仓库领取各种需要的原辅料,进行外包装的清洁处理。 6.1.2按照《粉碎、过筛工序标准操作规程》(编号:SOP-A1-021-00 )操作,过80目筛。 6.1.3清场:按照生产部制定的清场管理规程要求,对备料、粉碎操作涉及的工作场所、操作台面和环境进行清场; 6.1.4及时填写批生产记录。 6.2称量: 6.2.1校正衡器、检查原辅料外观质量、核对品名及检验报告书、按处方准确称取符合细度要求的原料和辅料; 6.2.2按照称配工序操作规程(编号:SOP-A1-022-00 )分别进行生产板蓝根颗粒各原辅料的称量。 6.2.3 称量容器的重量要记录; 6.2.4 往容器中加所称量的物料时,要轻拿轻放,防止产生灰尘。直到达到所需要的重量为止并记录; 6.2.5第二个操作者进行全过程的复核,包括:所称量物料的名称、批号和数量,称量操作经双人复核无误后转入下一生产工序。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方案模板

文件编号:SVP YF-0-01-00
验证文件
******微生物限度 检查法验证方案
********有限责任公司

1/11
验 证 文 件
目 录
1 2 3 4 5 6 7 8 9
适用范围 目的 概述 验证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及文件 可接受的限度范围标准 测试方法 异常情况处理 测试结果 结论
10 再验证周期 11 附表

2/11
验 证 文 件
1 适用范围 本验证方案适用于******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验证。 2 目的 建立该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确保试验方法的 完整性,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3 概述 3.1******处方中含有盐酸氨基葡萄糖以及常用辅料等成分,文献报道盐酸氨基葡 萄糖有抑菌活性。根据以上特点,按《中国药典》2010 年版附录Ⅺ J《微生物限度 检查法方法》的“供试品的制备”项下需用特殊方法制备供试液中(6)制备供试 液。“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项下检查法 2 薄膜过滤法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 菌的计数方法验证,控制菌检查项下控制菌的检查法验证。 3.2 验证时间:************批平行三次试验。 4 验证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及文件 4.1 验证需用仪器设备 器具名称 电热恒温培养箱 多用生化培养箱 蒸汽灭菌器 规格型号 HG101-3 SP-80 ZDX-35B 检定日期 检定单位 有效期
4.2 验证所需要的文件及存放地方 资料名称 《HG101-3 电热恒温培养箱操作维护保养 SOP》 《SP-80 型生化培养箱操作维护保养 SOP》 《ZDX-35B 蒸汽灭菌器操作维护保养 SOP》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SOP》 5 可接受的限度范围标准 5.1******微生物限度检查质量标准 项目 细菌总数 霉菌、酵母菌 标准规定 ≤1000 个/g ≤100 个/g 存放地点

2015年版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

2015 版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规范操作,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范围成品、辅料、内包装袋及纯化水的检验。 内容概述:本检验操作规程依据中国药典2015 年版四部《通则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和《通则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进行检查。 微生物计数法 一、计数方法 1.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2、计数方法本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 3、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检查供试品微生物计数中所使用的 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定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4、菌种及菌液的制备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 袋),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藏。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见表 1。 菌液制备按表 1 规定培养各试验菌株。取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用无菌氯化钠- 蛋白胨缓冲液或%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取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加入3-5ml含%(ml/ml )聚山梨酯80的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中,用含%(ml/ml )聚山梨酯80的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黑曲霉抱子悬液。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 C,可在24小时内使用。黑曲霉抱子悬液可保存在2-8 C,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使用。 表 1 试验菌液的制备和使用 阴性对照为确认试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培养基适用 性检查按照表1规定,接种不大于100cfu 的菌液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置规定的条件下培养。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 2 管或 2 个平皿。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被检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比值应在范围内,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被检 液体培养基管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试验菌应生长良好。 5、计数方法适用性检查

复方板蓝根颗粒工艺规程

复方板蓝根颗粒工艺规程

目录 1.产品名称及剂型 (3) 2.产品概述 (3) 3.处方和依据 (3) 4.生产工艺流程图 (4) 5.工艺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4) 6.质量监控 (7) 7.质量标准 (8) 8.物料平衡计算 (10) 9.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及原、辅、包装材料的消耗定额 (11) 10.工艺卫生 (12) 11.主要设备一览表 (12) 12.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13) 13.劳动组织定员定岗、生产周期 (13) 14.环境保护 (14) 15.附录 (14)

1 产品名称及剂型 1.1 通用名复方板蓝根颗粒 1.2 汉语拼音 Fufang Banlangen Keli 1.3 剂型颗粒剂 2 产品概述 2.1 性状本品为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2.2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用于温病发热,出斑,风热感冒,咽喉肿烂,流行性 乙型脑炎,肝炎,腮腺炎。 2.3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g,一日3次,重症加倍;小儿酌减。预防流感、乙脑,一日15g, 连服5日。 2.4 规格每袋装15g(相当原生药15g) 2.5 有效期 24个月 2.6 贮藏密封,防潮。 3 处方和依据 3.1 处方 板蓝根600g 大青叶900g 3.2 制法以上二味,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三倍量乙醇, 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状,加入蔗糖粉1425g及淀粉适 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即得。 3.3 处方依据 3.3.1 执行标准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二册。 3.3.2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1022587

2015年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的方案.doc

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下表用于记录修订/变更主要内容及历史。

目录 1. 概述 2. 验证目的和范围 3. 组织及职责 4. 验证进度计划表 5. 验证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及相关文件的确认 6. 验证所需要的菌种、培养基、检验样品的确认 7.验证项目和验证方法 7.1试验菌株 7.2需氧菌总数检查、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检查方法验证的菌液制备 7.3需氧菌总数检查、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检查方法验证--常规倾注平皿法7.4需氧菌总数检查方法验证—离心沉淀-薄膜过滤法 7.5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离心沉淀-薄膜过滤法 8.偏差与漏项控制 9.验证报告会审

1. 概述 我公司生产品种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项目为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以及大肠埃希菌检查和沙门菌检查。参照《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附录1105:微生物计数法,以及1106:控制菌检查法的规定,本公司对该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予以验证。通过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 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处方中含有甲硝唑、人工牛黄以及常用辅料成分,文献资料介绍甲硝唑对细菌有抑菌特性,对霉菌和酵母菌无抑菌活性。甲硝唑在水中微溶,可以通过离心沉淀-薄膜过滤法去除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本验证方案通过试验菌株的回收率测试,首先确认常规倾注平皿法是否适用于本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如常规倾注平皿法不适用,则进一步验证可去除供试品抑菌物质的离心沉淀-薄膜过滤法是否适用于本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本验证方案根据样品特性制定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和检验条件,按制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根据验证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验证标准。 2. 验证目的和范围 验证该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适用性,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本验证方案采用3批按GMP要求组织生产的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 3.组织及职责 3.1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的起草、审核、批准 验证方案由质量部QC组负责起草,由质量部审核,最终由质量负责人批准。验证方案实施完成后,由QC组负责汇总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的结果、撰写报告,由质量部审核,最终由质量负责人批准报告。 3.2验证方案的培训 验证方案在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由QC组组长对本次验证实施的相关人员组织培训工作,并将该次的培训记录归档。 3.3验证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变更和偏差 验证方案实施过程中如有变更和偏差,质量负责人应当组织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4 验证工作小组成员表 4. 验证进度计划表 本次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的计划安排时间是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 5. 验证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及相关文件的确认 5.1.主要检验仪器设备确认表

南板蓝根生产工艺规程

XXXXXX有限公司生产工艺规程 1目的:建立南板蓝根生产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现场生产。 2 范围:南板蓝根生产过程。 3 职责:生产部、生产车间、质保部。 4 制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 《中国药典》2020年版。 5 产品概述 5.1 产品基本信息 5.1.1 产品名称:南板蓝根 5.1.2 规格:厚片 5.1.3 性状:本品呈类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灰棕色或暗棕色。切面灰蓝色至淡黄褐色,中央有类白色或灰蓝色海绵状的髓。气微,味淡。 5.1.4 企业内部代码: 5.1.5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心、胃经。 5.1.6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丹毒。 5.1.7 用法与用量:9~15g。 5.1.8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5.1.9 包装规格:3g/袋;5g/袋;10g/袋;100g/罐;160g/罐;200g/罐; 0.5kg/袋;1kg/袋;10kg/袋;15kg/袋;18kg/袋;20kg/袋;25kg/袋;30kg/袋;50kg/袋

5.1.10 贮存期限:36个月 5.2 生产批量:5~10000kg 5.3辅料:无 5.4生产环境:一般生产区 6 工艺流程图: 6.1 南板蓝根生产工艺流程图: 注:※为质量控制要点。 6.2 生产操作过程与工艺条件: 6.2.1 领料

6.2.1.1饮片车间根据批准的批生产指令,按照“生产过程物料管理程序”,凭填写品名、编码、领料量、数量的指令单到原料库领取南板蓝根原料。 6.2.1.2领料过程中必须核对原料品名、编码、件数、数量、合格标志等内容。 6.2.2 净制: 6.2.2.1取原料,置于不锈钢挑选台上,按照《净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手工挑选,除去杂质。将净南板蓝根置净料袋或周转箱。 6.2.2.2净制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将净制后的南板蓝根运至车间中转间,及时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 6.2.2.4 质量要求 6.2.2.4.1 生产操作过程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6.2.2.4.2 生产操作过程中,物料必须每件有正确的标识,设备必须有运行标志。 6.2.2.4.3净制标准 (1)抽样方法:随机取样3次,每次500g ,检查杂质数量。 (2)合格标准:照《杂质检查法》(检验操作规程附录12)测定,杂质不得过3%。 6.2.2.5 净药材物料平衡限度 指标:95-100%。 计算公式如下: ++= 100% 净药材量杂物量取样量 净制物料平衡指标(%)投料量 6.2.2.6偏差处理:投料量按领料数量计算。如有偏差,应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08-023)的要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如有质量风险,按质量事故处理则进行纠正和预防。 6.2.3 洗、润:按照《洗、润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要求,将药材从滚筒口送入洗药机中后,按《洗药机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启动机器,开启水泵,饮用水将通过水泵喷水管喷入旋转着的洗药筒内,使洗药筒内的药物得到充分

版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版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 方法验证方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下表用于记录修订/变更主要内容及历史。

目录 1. 概述 2. 验证目的和范围 3. 组织及职责 4. 验证进度计划表 5. 验证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及相关文件的确认 6. 验证所需要的菌种、培养基、检验样品的确认 7.验证项目和验证方法 试验菌株 需氧菌总数检查、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检查方法验证的菌液制备 需氧菌总数检查、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检查方法验证--常规倾注平皿法需氧菌总数检查方法验证—离心沉淀-薄膜过滤法 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离心沉淀-薄膜过滤法 8.偏差与漏项控制 9.验证报告会审

1. 概述 我公司生产品种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项目为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以及大肠埃希菌检查和沙门菌检查。参照《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附录1105:微生物计数法,以及1106:控制菌检查法的规定,本公司对该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予以验证。通过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 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处方中含有甲硝唑、人工牛黄以及常用辅料成分,文献资料介绍甲硝唑对细菌有抑菌特性,对霉菌和酵母菌无抑菌活性。甲硝唑在水中微溶,可以通过离心沉淀-薄膜过滤法去除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本验证方案通过试验菌株的回收率测试,首先确认常规倾注平皿法是否适用于本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如常规倾注平皿法不适用,则进一步验证可去除供试品抑菌物质的离心沉淀-薄膜过滤法是否适用于本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本验证方案根据样品特性制定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和检验条件,按制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根据验证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验证标准。 2. 验证目的和范围 验证该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适用性,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本验证方案采用3批按GMP要求组织生产的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 3.组织及职责 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的起草、审核、批准 验证方案由质量部QC组负责起草,由质量部审核,最终由质量负责人批准。验证方案实施完成后,由QC组负责汇总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的结果、撰写报告,由质量部审核,最终由质量负责人批准报告。 验证方案的培训 验证方案在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由QC组组长对本次验证实施的相关人员组织培训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