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免疫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免疫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免疫学实验报告

1实验内容:

2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护。

3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

4实验目的:

5学会显微镜的使用,重点掌握油镜的使用与保护。

6进一步认识细菌的形态,明确细菌的大小与测量单位。

7熟悉细菌的特殊结构。

8实验材料:

显微镜、擦镜纸、液体石蜡、消毒液、细菌的基本形态标本、细菌的特殊结构标本。

4实验方法:

(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护

显微镜是一种贵重的光学仪器,而油镜又是显微镜的最精密部分,是观察细菌最重要的

工具。因此,要求大家必须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保护,尤其是油镜,避免损坏。

1识别油镜:95╳、100╳、HI、OeL。

2对光:自然光用平面反光镜,人工光用凹面反光镜;先用低倍镜对光,次用高倍镜。对好光源后,染色标本将聚光器升高,光圈放开。

3、调节焦距:选一张细菌染色标本置于载物台上,用推进器固定,用低倍镜先找准物象,再用高倍镜看清物体,于标本上加镜油一滴。

⑴用眼从侧面观察,转动粗螺旋调节器,将油镜头徐徐下降浸入其中,切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损坏油镜。

⑵用左眼从接目镜观察,徐徐向上转动粗螺旋调节器,见模糊物象后,再用细螺旋调节器,直到物象完全清晰为止。

4、显微镜的保护:

⑴所有的光学部分结构都不能用手指、普通布擦拭,用过的油镜头应立即先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擦拭,再用干擦镜纸擦去二甲苯,以防二甲苯镜头上的固定胶,致使镜片脱落。

⑵显微镜的光学部分应避免日光直射。避免接触强酸、强硷、氯仿、酒精。

⑶显微镜用毕,将物镜转成品字形并下降集光器和镜筒,用软布擦拭各部件后覆盖于接目镜上,双手端平送入镜箱内。置于干燥处,以防受潮。

(二)细菌形态观察

1、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杆菌: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结核杆菌、白喉杆菌弧菌:霍乱弧菌

2、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肺炎球菌、产气荚膜杆菌

鞭毛:水弧菌(周毛菌)

一、实验内容:

3细菌标本片的制备(操作)

4革兰染色法(操作)

二、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细菌特殊结构在鉴别细菌过程中的实用意义。

2掌握革兰染色的操作法,充分认识革兰染色的临床意义。

三、实验材料:

革兰染色液全套、擦镜纸、二甲苯、大肠杆菌培养物、葡萄球菌培养物、生理盐水、玻片、接种环、酒精灯。

四、实验方法:

㈠细菌标本片的制备(操作)

1、涂片:点燃酒精灯;取洁净玻片一张,右手持接种环一酒精灯火焰中消毒,稍冷后取

1-2环生理盐水置于玻片中央;再次消毒后,用接种环取菌落中的细菌或菌液或标本少许,在生理盐水中涂匀制成约1cm左右的薄膜,并将接种环再次消毒后,置于试管架中。

2、干燥:在室温中自然干燥;天冷时可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略加温,不可高温加热,否则,细菌被破坏后染色效果差。

3、固定:右手持玻片一端,标本面向上,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快速地来回通过三次,约2妙种。固定的目的是杀死细菌,使细菌与玻片粘附较紧密。

㈡革兰染色法(操作)

1、初染:滴加结晶紫染液于标本上,以覆盖满为度,染1分钟后水洗,洒去积水。

2、媒染:加鲁格碘液,媒染1分钟后水洗,洒去积水。

7脱色:加95%酒精脱色(边加酒精边摇晃玻片,使酒精流去再加酒精,如此反复2

-3次)约30妙钟后水洗,洒去积水。

12复染:加复红染液染30妙钟后水洗,洒去积水,待干或用吸水纸吸干后镜检。先低

倍镜观察效果,再用高倍镜看清物象,滴加镜油后用油镜观察。

结果:G+菌呈紫色,G-菌呈红色。

一、实验内容

1、培养基的制备(操作)

2、细菌的人工培养法(操作)

3、细菌代谢产物观察(示教)

4、药敏试验(示教)

二、实验目的

1、熟悉细菌的培养方法,进一步掌握人工培养细菌的临床意义。

2、了解细菌代谢产物在鉴别细菌中的意义。

三、实验材料

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SS琼脂、蒸馏水、1molNaOH、0.1 molNaOH、粗天平、0.02%酚红指示剂、pH比色器、无菌培养皿、无菌试管、接种环、酒精灯、各种鉴别培养基、高压消毒灭菌器、量筒、三角烧瓶、吸管、剪刀、绳索、葡萄球菌菌液、大肠杆菌菌液、伤寒杆菌菌液、乙型副伤寒杆菌菌液等。

四、实验方法

㈠培养基的制备(操作)

1、培养基的制备程序

称量溶化pH测定与矫正分装灭菌检定保存。

2、液体培养基的制备

1)称量:称取牛肉膏3g、蛋白胨10g、氯化钠5g,置于1000ml三角烧瓶中,加入蒸馏水1000ml。2)混合溶解:加热溶化,待冷至40?50o C时,测定并矫正pH为77.6。

3)pH测定与矫正方法:

⑴准备工作:取pH7.4①、7.6③酚红标准比色管及蒸馏水管②各1支,按图示装好;取口径与比色管相同的试管3支,各加待测液体基5ml,分别编上④、⑤、⑥号,按图示装好。

⑵比色:将比色架对光目视比色,比较二排管的颜色是否相同,若基为酸性(一般呈酸性),则向⑤号管中加0.02%酚红指示剂0.25ml摇匀,取1ml吸管一支吸取0.1 molNaOH1ml,缓慢滴入⑤号管内,边加边摇匀,直至与标准管其中一侧颜色相同,准确记录NaOH的用量。

⑶计算:5ml基矫正至pH7.6用去0.1 molNaOH0.2ml,剩余的培养基则需加入1 molNaOH为Xml。用比例公式计算。N1:V1=N2:V2

5:975=0.2:X

X=0.2*975/5=39(ml)

0.1 molNaOH需要39ml,而加1 molNaOH只需3.9ml。

4)分装:分装十适当容器内(试管),包装好,高压蒸气灭菌后备用。

㈡细菌的人工培养法(操作)

1、平板划线接种法:

1)点燃酒精灯,右手以握笔式持接种环,在火焰上灭菌后稍冷,挑取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混合菌液一环。

2)用左手掌持琼脂平板,以左手拇指将平板盖启开,右手将取了菌液的接种环伸入平板,呈45O角,用分段划线法分离细菌(如图所示),盖好平板。

3)于平板底部贴上标签,写明班、组、菌名、日期,底向上,置于37O C温箱中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2、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左手持液体培养基,按照平板划线取葡萄球菌少许,用右手小指拔开棉塞,夹于指间(示教),并将管口在火焰上灭菌,将细菌接种于液体培养基内。再次灭菌管口,塞好棉塞。贴上标签,置于37O C温箱中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㈢细菌代谢产物观察(示教)

1、糖发酵试验:细菌分解糖后产酸产气,产酸后使批示剂显色,产气后可见到气泡。产酸产气以“+”表示,只产酸不产气以“+”表示,不分解以“-”表示。大肠杆菌和伤寒杆菌分解糖的结果如下:

2、硫化氢试验:某些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的含硫氨基酸,产生硫化氢气体。硫化氢与培养基中的铁盐或铅盐反应,形成黑色的硫化铁或硫化铅沉淀,为阳性,无黑色沉淀为阴性。

大肠杆菌硫化氢试验为阴性,乙型副伤寒杆菌为阳性。

㈣药敏试验(示教)

1、平板划线:

1)用密集划线法将细菌布满平板,方法同平板划线接种法。

2)在无菌接种箱内,用左手启开平板盖,用无菌镊子夹取抗菌素纸片,间隔5cm放置平板培养基表面,盖好平板,贴上标签,置于37O C温箱中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3)结果:观察抑菌区有无,测量抑菌区的直径。直径<5mm为阴性(不敏感)、直径5?10mm为轻度敏感、直径10?15mm为中度敏感、直径>15mm为高度敏感。

一、实验内容

1、空气中细菌的检查(操作)

2、皮肤消毒试验(操作)

3、咽喉部细菌的检查(操作)

4、常用消毒灭菌器械的使用(示教)

二、实验目的

1、证明在自然界和正常人体体表有许多细菌存在,以树立严格的消毒及无菌观念。

2、了解常用消毒灭菌器械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紫外线的灭菌方法护注意事项。

三、实验材料

普通琼脂平板、SS琼脂平板、血平板、接种环、酒精灯、高压消毒灭菌器、干烤箱、紫外线、大肠杆菌培养液、1%龙胆紫、2.5%碘酒,75%乙醇、无菌棉签、镊子等。

四、实验方法

㈠空气中细菌的检查(操作)

1、取普通琼脂平板4个,启开皿盖,培养基面向上,分别放在实验室、寝室、室外及无菌操作台等处,暴露10?20min后加盖。

2、于平板底部贴上标签,写明班、组、菌名、日期,底向上,置于37O C温箱中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3、结果:如实填写。

㈡皮肤消毒试验(操作)

1、取普通琼脂平板1个,在底部用玻璃蜡笔划线分区并标号,启开皿盖,用右手食指轻轻涂抹培养基表面。

2、用2.5%碘酒消毒右手食指后,再用消毒后的手食指轻轻涂抹培养基表面,加盖。

3、于平板底部贴上标签,写明班、组、菌名、日期,底向上,置于37O C温箱中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4、结果:如实填写。

㈢咽喉部细菌的检查(操作)

1、取血平板1个,启开皿盖,口对培养基表面(距离约10cm),深咳嗽三次(不可吹痰),加盖。

2、于平板底部贴上标签,写明班、组、菌名、日期,底向上,置于37O C温箱中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3、结果:如实填写。

㈣常用消毒灭菌器械的使用(示教、介绍)

1、紫外线杀菌试验

⑴点燃酒精灯,取普通琼脂平板1个,在底部用玻璃蜡笔划线分出二个区并标号,启开皿盖,右手持接种环在火焰上灭菌后,稍冷,取大肠杆菌培养液一环,密集划线,加盖。

⑵将培养基置于无菌接种箱内,启开皿盖,将盖子盖于培养基上的一半,打开紫外线灯开头,照射30min后,加盖。

⑶于平板底部贴上标签,写明班、组、菌名、日期,底向上,置于37O C温箱中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⑷结果:如实填写。

2、手提式高压蒸气灭菌器(介绍)

⑴构造:略

⑵用法:加水至规定的水平面、放入灭菌物品,加盖、旋紧,打开排气阀;通电加热、温度逐渐上升时,器内冷空气由排气阀排出,待有大量蒸气逸出时,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直到压力表的指针指在所需的位置后,调节电源,控制温度,维持20?30min后,打开排气阀排气,待压力表指针指向“0”时,再开盖取物。

⑶注意事项:①灭菌开始时必须排尽冷空气;②灭菌完毕,切不可突然打开盖子排气减压,以免瓶内液体等冲出外溢;③放置物品不应太挤。

⑷用途:用于耐高温和不怕潮湿的物品灭菌。

病原性球菌的检查

实验目的:

1掌握病原性球菌的形态、染色特性。

2了解脓汁标本的病原性球菌的分离鉴定的程序。

3了解抗“O”试验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

实验内容:

1、病原性球菌标本的观察。

2、脓汁标本中病原性球菌的分离鉴定的程序。

3、抗“O”试验

实验材料:

显微镜、细菌标本、玻片、试管、试管架、吸管、水浴箱、注射器、2.5%碘酒、棉签、

生理盐水、血平板、兔血浆、抗“O”试剂、血平板。

实验方法:

(2)病原性球菌标本的观察

1、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的形态观察(操作)。

2、葡萄球菌、链球菌溶血现象观察(示教)。

(4)脓汁标本中病原性球菌的分离鉴定的程序

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脓汁标本观察菌特征及溶液血情况

接种血平板24h培养后观察取菌落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取菌落作生化反应、致病力试验

(5)抗“O”试验

原理: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溶血素“O”,能溶液解人和兔红细胞并有很强的抗原性,

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溶血素“O”(抗体)。抗溶血素“O”能中和溶血素“O”的溶血作用。本法是将病人血清与已知溶血素“O”抗原先混合,作用一段时间后,再加入红细胞悬液。若红细胞不被溶解为阳性,溶解为阴性。

方法:

1、取小试管6支,分别编号,分两排置于试管架上(1-3为第一排,4-6为第二排)。

2、第一排试管加待检血清(0.25ml)分别稀释为200、400、800倍;第二排试管加待检血

清(0.25ml)分别稀释300、600、1200倍。

3、分别加链球菌溶血素“O”抗原0.25ml,充分混匀,置于37o C水浴箱中10min。

7分别加5%红细胞悬液0.25ml,充分混匀,置37o C水浴箱中30min后观察结果。

结果:

以完全不溶液血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为抗“O”抗体的效价。正常值为500单位以下。

用途:

600单位及以上有诊断意义,用于辅助诊断活动性风湿。

(四) 血浆凝固酶试验

3取玻片一张,加生理盐水一环。用接种环取葡萄球菌少许,混匀。

4加血浆一滴、混匀,数分钟后观察结果。出现颗粒状凝集的为阳性、反之为阴性。

肠道杆菌的检查

实验目的:

1、掌握肠道杆菌的形态、染色特性。

2、了解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的程序。

3、了解肥达试验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

实验内容:

1、肠道杆菌形态标本的观察。

2、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程序。

3、肥达试验。

实验材料:

显微镜、细菌标本、玻片、试管、试管架、吸管、水浴箱、注射器、2.5%碘酒、棉签、

生理盐水、SS培养基、患者血清1:10稀释、伤寒杆菌O菌液、H菌液、甲、乙型副伤寒H 菌液。

实验方法:

一、肠道杆菌的形态观察

【材料】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革兰染色示教片。

【方法】注意上述肠道杆菌形态、排列、染色的共同点,故肠道杆菌的染色镜检不能做为肠道杆菌之间的鉴别依据。

二、肠道杆菌培养物与生化反应观察

【材料】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乙型副伤寒杆菌在SS培养基、双糖铁、尿素及蛋白胨水培养基上24小时培养物。

【方法】

1、观察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乙型副伤寒杆菌在EMB培养基上生长情况,注意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及透明度。

表1 五种肠道杆菌在SS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

2、观察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乙型副伤寒杆菌在双糖铁、尿素及蛋白胨水培养基上生长情况,注意生化反应与动力的鉴别。

表2 五种肠道杆菌生化反应与动力鉴别表

三、粪便标本中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

(一)标本采集

尽可能在发病早期或治疗前采集新鲜粪便,选取脓血或粘液部分,取材后应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可将标本保存于30%甘油缓冲盐水中。

(二)检验程序

肠道杆菌检验程序

(三)检验方法:

1、分离培养

【材料】新鲜粪便标本、SS琼脂平板。

【方法】

按上述检验程序进行第一日的检验步骤,即用接种环挑取新鲜粪便标本,划线接种于EMB或SS 平板上,37℃培养24小时。

【结果】

观察平板上菌落,依据其大小、颜色、透明度等特点,初步识别可疑病原菌菌落,进行鉴定。在EMB平板上非致病菌菌落较大、紫黑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而可疑菌落略小,半透明。

2、初步鉴定

【材料】双糖铁培养基

【方法】

用接种针从可疑病原菌菌落中心点取细菌,穿刺接种双糖铁培养基(Kligler培养基),37℃培养18-24小时后,观察结果,并据此判定细菌属性。

【结果】

上层下层动力H2S

非致病菌

+ - -

- + - - 痢疾杆菌

- + + + 伤寒杆菌

- + + 副伤寒杆菌

【用途】

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用,可以观察葡萄糖、乳糖的发酵,并可观察有无H2S产生及细菌有无动力。

【原理】

克氏双糖铁培养基中含有葡萄糖、乳糖、硫酸亚铁及酚红指示剂等成分。经菌分解葡萄糖产酸时,使培养基的下层由红变黄,斜面培养基中虽然也含有葡萄糖但量小,且分解产生的酸为挥发性酸并且可被氧化,所以只发酵葡萄糖的细菌斜面仍为红色;产酸并产气时,培养基中有气泡或裂隙出现。培养基中乳糖含量大,被分解后产酸多,因此不仅培养基下层变黄,而且斜面处也由红变黄,基于上述现象,通常将培养基的斜面部分代表乳糖,下层部分代表葡萄糖。培养基中含有硫酸亚铁,如有硫化氢产生,则生成黑色硫化亚铁,使培养基中出现黑色。硫代硫酸钠是一种还原剂,防止培养基中氧化物与H2S作用而影响FeS的生成。

3、血清学鉴定

【材料】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多价诊断血清,生理盐水,载玻片等。

【方法】

(1)根据初步鉴定结果,选用相应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用接种环自双糖铁培养基上挑

取少许菌苔,分别磨匀于生理盐水与相应诊断血清中,摇动玻片1-2分钟,观察结果

(2)凝集试验阳性者,报告结果;凝集试验阴性者应保留菌种进一步鉴定。

【思考题】

1、肠道杆菌有何共同特征?

2、大肠、变形、痢疾、伤寒杆菌及乙型副伤寒杆菌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3、如果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混杂在肉汤培养基中,你怎样把它们分离出来,使各自成为纯培养物?

【附注】痢疾杆菌荧光菌球试验

【原理】

将相应抗体加在痢疾杆菌的培养液中,虽相互结合,但细菌不被杀死,在适宜温度下仍能生长,形成痢疾杆菌微小菌团。如在抗体上标记荧光,则形成痢疾杆菌荧光菌球。

【材料与方法】

1.将痢疾杆菌接种于含有一定量的荧光抗体的蛋白胨水中,37℃培养10小时。

2.蘸取上述培养物接种环于清法玻片上,放上盖玻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

荧光球大而发亮呈圆球状,结构较疏松,周围近似卷发状。随孵育时间增长,菌球结构致密,周围较圆,整齐,菌球周围有刺毛,孵育时间短时,菌球往往呈多形性。

肥达反应

【方法】

1.取清洁小试管32支,分成4排,每排8支,依次编号。

2.于小试管内各注入0.5ml生理盐水。

3.于每一排第一管内加入1:10稀释的患者血清0.5ml,用1ml吸管吹吸三次,混匀,吸出0.5ml 注入第二管作对倍稀释,……依次稀释至第7管,弃去0.5ml,第8管为对照。

4.从第8管开始,从后向前,第一排各管内注入伤寒杆菌H菌液0.5ml;第二排各管注入伤寒杆菌O菌液0.5ml;第三排各加入甲型副作寒杆菌H液0.5ml;第四排各管加入乙型副伤寒杆菌H菌液0.5ml;

5.加完菌液后,振荡试管架,混匀,置于56℃水浴箱2~4小时,放冰箱过夜,或放置37℃水浴箱18小时后观察结果

肥达氏反应操作表单位:ml

8(对

试管 1 1 2 2 3 3 4 4 5 5 6 7

照)

生理盐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参考答案

1.正常菌群对机体的益处不包括( D ) A.刺激免疫系统成熟 B.抗肿瘤 C.抗致病菌生长 D.产生干扰素 E.提供营养 参考:教材164页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正常菌群 2.溶菌酶对G+菌的作用是( B ) A.破坏磷壁酸 B.裂解聚糖骨架 C.损伤细胞膜 D.抑制菌体蛋白合成 E.降解核酸 参考:教材169页尾行 3.可在细菌间传递DNA的物质是( E ) A.鞭毛 B.中介体 C.荚膜 D. 普通菌毛 E. 性菌毛 参考:教材174页2。性菌毛 4.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E ) A.荚膜 B.菌毛 C.侵袭性酶 D. 毒素 E. 毒力 参考:教材192页,第三节细菌的毒力物质 5. .决定痢疾杆菌侵袭力的首要因素是( D ) A.内毒素 B.外毒素 C.侵袭性酶 D.菌毛 E.肠毒素 参考:教材252页,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6.湿热灭菌法中杀菌效果最彻底的是( D ) A.煮沸法 B.巴氏消毒法 C.间歇灭菌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E.流通蒸汽灭菌法 参考:教材201页一、热力消毒灭菌法 7.可用于分离脑膜炎球菌的培养基是( B ) A.血平板 B.巧克力平板 C.沙氏培养基 D.双糖培养基 E.碱性平板 参考:教材240页一、脑膜炎奈瑟菌2。培养特性

8.以内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并可引起全身感染的肠道致病菌是( A ) A. 伤寒杆菌 B. 志贺痢疾杆菌 C. 大肠杆菌 D.霍乱弧菌 E.肠炎杆菌参考:教材198页3)内毒素血症 9.不引起毒血症的毒素是( B ) A.葡萄球菌肠毒素 B.霍乱肠毒素 C.志贺毒素 D.白喉毒素 E.破伤风痉挛毒素 参考:教材198页2)毒血症 10.在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的细菌是( C ) A.大肠杆菌 B.变形杆菌 C.无芽胞厌氧菌 D.白色念珠菌 E.沙门菌 参考:教材164页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正常菌群 11.结核菌素试验的用途不包括( C ) A.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 B.判断卡介苗接种效果 C.诊断Ⅳ型超敏反应? D.辅助诊断婴幼儿结核病 E.判断细胞免疫功能 参考:教材269页(三)结核菌素试验 12.引起败血症的细菌除外( A ) A.白喉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绿脓杆菌 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E.大肠杆菌 参考:教材198页4)败血症 13.一般不入血引起败血症的细菌是( A ) A. 白喉杆菌 B. 大肠杆菌 C. 绿脓杆菌 D. 变形杆菌 E. 产气荚膜杆菌 参考:教材198页4)败血症 14. 与结核杆菌致病性有关的物质是( D ) A.外毒素 B.侵袭性酶 C.菌体表面构造 D.细胞壁类脂 E.内毒素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形考作业2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形考作业2 题目1 1. NK细胞所不具备的生物学功能有()。 A. 通过Fas/FasL途径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B. 通过释放颗粒酶杀伤肿瘤靶细胞 C. 通过ADCC作用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D. 通过释放穿孔素杀伤肿瘤靶细胞 E. 通过释放蛋白水解酶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答案是:通过释放蛋白水解酶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题目2 2. 发育成熟的T细胞还未接受抗原刺激时称为()。 A. 效应T细胞 B. 初始T细胞 C. 调节性T细胞 D. 细胞毒T细胞 E. 记忆性T细胞 答案是:初始T细胞 题目3 3. T细胞表面识别抗原肽-MHC复合物并向胞内传递刺激信号的结构是()。 A. TCR B. TCR-CD3 C. CD28 D. CD2 E. CD3 答案是:TCR-CD3 题目4 4. 主要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的CD4+T细胞亚群为()。 A. Th1 B. Th2 C. Th17 D. Th3 E. Treg 答案是:Th1 题目5 5. 在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辅助作用的T细胞是()。 A. Th1 B. Th2 C. Th3 D. Tfh E. Treg 答案是:Th2 题目6 6. B细胞表面识别抗原表位并向胞内传递刺激信号的结构是()。

B. BCR-CD79a/CD79b C. CD40 D. CD79a/CD79b E. CD3 答案是:BCR-CD79a/CD79b 题目7 7. 白细胞中数量最多、存活期最短的细胞是()。 A. 单核细胞 B. 巨噬细胞 C. 中性粒细胞 D. 淋巴细胞 E. NK细胞 答案是:中性粒细胞 题目8 8.早期固有免疫应答发生于()。 A. 感染后0~4小时 B. 感染后4~24小时 C. 感染后4~48小时 D. 感染后4~96小时 E. 感染后96小时内 答案是:感染后0~4小时 题目9 9.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是()。 A. 巨噬细胞 B. 树突状细胞 C. B细胞 D. 内皮细胞 E. 以上均不是 答案是:树突状细胞 题目10 10. TCR的双识别是指()。 A. 同时识别MHCⅠ类分子和MHCⅡ类分子 B. 同时识别抗原分子的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 C. 同时识别抗原肽和mIg的复合物 D. 同时识别抗原肽和MHC分子 E. 同时识别Igα和Igβ 答案是:同时识别抗原肽和MHC分子 题目11 11. 能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形式促进T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是()。 A. IL-1 B. IL-2 C. IL-4 D. TNF-β

2020年7月全国自考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全国自考2018 年 7 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 02864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属于隐蔽的自身抗原的是() A. Rh 抗原B. AFP C.HLA D.精子抗原 2.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 A. H-2 B.HLA C.SLA D . DLA 3.补体活化替代途径中C3 的转化酶是 () A. C4b2a B. C4b2a3b C.C3bBb D. C3bnBb 4.与初次免疫应答相比较,再次免疫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A.潜伏期延长B.主要为 IgG 类抗体,产生迅速 C.抗体产生的量低D.抗体持续时间短 5.新生儿溶血症属于() 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 6.属于人工主动免疫制剂的是() A.胎盘球蛋白B.抗病毒血清 C.内毒素D.类毒素 1

7.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且仅存在于某种特定肿瘤表面的物质称为() A.肿瘤抗原 B.肿瘤特异性抗原 C.肿瘤相关抗原D.癌胚抗原 8.上呼吸道发生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出现肾小球肾炎,其原因之一是该菌携带有() A.异嗜性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 C.超抗原D.肿瘤抗原 9.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具有趋化作用的补体活性片段是() A. C2a B.C4b C.C5a D. C3b 10.主要由 T 细胞产生且能刺激T 细胞生长增殖的细胞因子是() A. IL-1 B .IL-2 C.IL-6 D . TNF 11.多发生于年轻女性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 A.糖尿病B.系统性红斑狼疮 C.类风湿关节炎D.多发性硬化 12. X- 性联锁先天性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 A.体液免疫缺陷病B.细胞免疫缺陷病 C.补体缺陷病D.吞噬细胞缺陷病 13.细菌的测量单位通常是() A.厘米 B.毫米 C.微米 D.纳米 14.用于细菌动力检查的培养基是() A.基础培养基B.液体培养基 C.半固体培养基D.固体培养基 15.猩红热的常见病原体是() 2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

第十章《细菌学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G-菌细胞壁组成中不包括(B )。 A、外膜 B、磷壁酸 C、脂多糖 D、肽聚糖 2.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特殊结构是( A )。 A、荚膜 B、芽胞 C、鞭毛 D、菌毛3.普通菌毛是细菌的一种( C )。 A、细长波状的丝状物 B、运动器官 C、黏附结构 D、可传递遗传物质的器官4.具有的细菌抵抗力强。( D ) A、外膜 B、菌毛 C、鞭毛 D、芽胞5.“核质以外遗传物质”是指细菌的( C )。 A、mRNA B、核蛋白体 C、质粒 D、异染颗粒6.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A )。 A、菌毛 B、荚膜 C、芽胞 D、中介体7.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结构是(D )。 A、质粒 B、异染颗粒 C、芽胞 D、荚膜8.青霉素的抗菌作用其作用是( B )。 A、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B、抑制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 C、破坏细菌的细胞膜 D、抑制细菌的酶活性 9.细菌鞭毛的主要作用与有关。(A ) A、运动 B、致病力 C、抵抗力 D、接合10.下列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D )。 A、荚膜 B、菌毛 C、黏附素 D、芽胞11.革兰阴性细菌的性菌毛( C )。 A、与细菌的运动有关 B、化学成分为多糖 C、参与两个细菌间遗传物质的交换 D、是转导时必要的结构 12.革兰阴性菌化学组成中不包含( B )。 A、核蛋白体 B、磷壁酸 C、胞质颗粒 D、肽聚糖13.关于革兰阳性细菌,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B ) A、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B、肽聚糖层外有脂蛋白,外膜及脂多糖 C、对青霉素敏感 D、有些革兰阳性细菌能产生外毒素 14.革兰阴性细菌的脂多糖存在于(B )。 A、细胞膜 B、细胞壁 C、细胞质 D、肽聚糖层15.关于芽胞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 C ) A、芽胞形态、大小、位置有助于细菌的鉴 B、一般在机体外才能形成芽胞 C、芽胞是所有细菌生活周期中的一种生命形式 D、芽胞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 16.关于菌毛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D ) A、多见于革兰阴性细菌 B、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两种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 D、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17.革兰染色所用染液的顺序列(C )。 A、稀释复红→碘液→95%酒精→结晶紫 B、结晶紫→95%酒精→碘液→稀释复红 C、结晶紫→碘液→95%酒精→稀释复红 D、稀释复红→95%酒精→结晶紫→碘液18.细菌的芽胞是( D )。 A、细菌的一种繁殖体 B、细菌的一种基本结构 C、细菌储存能源的一种形式 D、细菌处于休眠的一种结构 19.细菌细胞能承受高渗透压的主要原因是( B )。 A、外层荚膜的保护作用 B、细胞壁的保护作用 C、细胞内有耐高渗透压的酶类 D、细胞膜的通透作用 20.细菌脂多糖的毒性作用( A )。 A、与类脂A有关 B、与核心多糖有关 C、与外膜成分有关 D、与脂蛋白有关21.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D ) A、中介体与细菌DNA的复制及细胞分裂有关 B、细菌的核质为一条高度折叠盘绕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一 1、免疫系统具有哪些功能,正常或异常时有何生物学效应? 答:(1)免疫防御:指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保护功能。正常时可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时如果防御功能过强出现超敏反应,免疫防御功能过低(免疫缺陷)会导致反复发生感染。 (2)免疫稳定:指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机能。正常时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等抗原性异物,对自身成分耐受和保护。功能紊乱时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失去了对自身抗原的耐受而对自身细胞发动攻击。 (3)免疫监视:指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功能。功能正常时可防止肿瘤产生,功能失调时可导致肿瘤发生,或病毒感染不能及时清除,造成病毒持续性感染。 2、列出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答:(1)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细菌及细菌毒素、病毒等微生物,既可在感染时引起机体免疫应答清除病原微生物,也可人工利用这些抗原制备疫苗、类毒素、抗毒素用于人工免疫预防和治疗,或体外进行抗原抗体检测进行疾病的诊断。 (2)动物免疫血清:人工制备的抗毒素如破伤风抗毒素是由马血清制备,对人而言,既含有特异性抗体可中和毒素,又含有异种动物蛋白引起超敏反应。在应用抗毒素前应做皮试判断有无过敏现象。 (3)同种异性抗原:如血型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输血和器官移植前应进行血型鉴定或组织配型以避免发生输血反应和移植排斥反应。 (4)肿瘤抗原:分为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如肝癌患者体内出现高水平AFP(甲胎蛋白),可用于肝癌的普查和早期诊断。 3、简述抗体的种类和主要功能 答:抗体依据重链抗原性不同分为五类:IgG IgA IgM IgD IgE。 IgG:血清中含量最高,是最重要的抗感染分子,包括抗菌、抗病毒、抗毒素 等。还能激活补体,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理作用),穿过胎盘保护胎儿及新生儿免受感染。 IgA:分为单体和双体两种。单体存在于血清中,双体存在于粘膜表面及分泌物中,是粘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 IgM:是分子量最大、体内受感染后最早产生的抗体,具有很强的激活补体作用和调理作用,时作重要的抗感染因子,且常用于诊断早期感染。 IgD:主要存在于成熟B细胞表面,是B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 IgE:血清中含量最少,某些过敏性体质的人血清中可检测到,参与介导Ⅰ型超敏反应。4、简述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答:补体的生物学活性主要有: (1)溶菌和溶细胞。细菌等抗原物质和相应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革兰氏阴性菌的脂多糖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在细菌等靶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最终导致细菌细胞或靶细胞裂解。 (2)促进抗体中和及溶解病毒。补体可明显增强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在没有特异性抗体存在的条件下,补体也可溶解灭活某些病毒。 (3)调理和免疫粘附。补体裂解产物与细菌及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即调理作用;若与红细胞、血小板结合可形成较大的聚合物利于吞噬细胞的吞噬,此即免疫粘附作用。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04任务0002

04任务_000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 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能够发挥特异性杀伤作用的细胞是( ) A. NK细胞 B. NKT细胞 C. CTL细胞 D. Treg细胞 E. 巨噬细胞 2. 抗体分子上的抗原结合部位在( ) A. Fc段 B. Fab段 C. CH1段 D. CH2段 E. CL段 3. 中枢免疫器官的功能是( ) A. T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B. B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C. T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D. B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E. 免疫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4.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是( ) A. 胸腺 B. 骨髓 C. 淋巴结

D. 腔上囊 E. 阑尾 5. HLAII类分子主要表达于( ) A. T细胞表面 B. APC表面 C. 红细胞表面 D. 肝细胞表面 E. 神经细胞表面 6. 介导I型超敏反应速发相反应的最主要血管活性介质是( ) A. 组胺 B. 白三烯 C. 细胞因子 D. 腺苷酸环化酶 E. 血小板活化因子 7. 主要起调节作用的CD4+T细胞亚群为( ) A. Th1 B. Th2 C. Th17 D. Tfh E. Treg 8. 早期固有免疫应答发生于( ) A. 感染0~4小时内 B. 感染后4~24小时内 C. 感染后4~48小时内

D. 感染后4~96小时内 E. 感染96小时内 9. 下列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 A. 脂多糖 B. 免疫血清 C. 细菌外毒素 D. 青霉素降解产物 E.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10. 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 A. 抗体产生少 B. 抗体产生快,维持时间短 C. 抗体主要是IgM和IgG D. 抗体产生快且滴度高 E. 可由TD抗原和TI抗原引起 11. 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 A. 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B. T淋巴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 C. APC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D.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 E. 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12. 可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结合,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类型是( ) A. IgA B. IgG C. IgM

(完整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汇总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汇总 1.微生物、三大类型微生物、列举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2.免疫的概念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4.抗原的概念 5.抗原的两个重要特性 6.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 7.抗原特异性:概念、结构基础、抗原表位的概念、类型 8.影响机体对抗原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的因素 9.抗原的分类 10.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11.抗体与Ig的概念 12.Ig的基本结构 13.Ig的水解片段 14.Ig的血清型 15.Ig的生物学功能 16.人工制备的抗体的特点 17.补体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 18.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 19.补体激活的调节机制 20.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21.C3的生物学功能 22.细胞因子的概念、共同特点、分类 23.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24.细胞因子的受体、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 25.MHC、HLA复合体与HLA分子以及MHC限制性的概念 26.HLA复合体的定位﹑结构及其编码的产物 27.HLA-I﹑II类抗原的分子结构﹑分布和主要功能 28.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组织的概念、分类、功能

29.B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的角色 30.BCR的胚系基因以基因片段形式存在,如何经基因重排才能编码表达功能性BCR 31.BCR多样性的机制:B细胞的发育阶段,期间的主要事件 32.B细胞表面的主要标志有 33.B细胞的分类 34.B细胞的功能有 35.抗原提呈细胞的定义及种类 36.树突状细胞的表面标志及生物学功能 37.以郎格汉斯细胞为例说明APC在迁移成熟过程中生物学特性的变化 38.外源性抗原及内源性抗原的抗原提呈过程 39.T细胞识别抗原的方式和活化 40.CD4+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机制 41.CD8+CTL细胞杀死靶细胞机制 42.抗体应答的概念,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抗原递呈B细胞的激活机制;免疫应答的规 律;抗体介导的免疫效应 43.B细胞活化的两个信号;黏附分子的作用;免疫力维持的机制 44.BCR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 45.TD-Ag 和TI-Ag引起的免疫应答 46.B细胞的记忆的产生和维持及在医学上的意义 47.免疫应答 48.免疫耐受 49.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 50.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51.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52.免疫调节包括那几个方面 53.超敏反应的概念、分型 54.Ⅰ﹑Ⅱ﹑Ⅲ、IV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发生机制及其常见疾病 55.凝集反应、沉淀反应的定义及其基本类型 56.间接免疫荧光法和ELISA的双抗夹心法及间接法的基本操作步骤 57.检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常用试验方法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_全国自考试卷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_全国2008年7 月自考试卷 全国自考2008年7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 湖北自考网11月27日整理 课程代码:028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属于隐蔽的自身抗原的是( ) A.Rh抗原B.AFP C.HLAD.精子抗原 2.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 ) A.H-2B.HLA C.SLAD.DLA 3.补体活化替代途径中C3的转化酶是( ) A.C4b2aB.C4b2a3b C.C3bBbD.C3bnBb 4.与初次免疫应答相比较,再次免疫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 A.潜伏期延长B.主要为IgG类抗体,产生迅速 C.抗体产生的量低D.抗体持续时间短 5.新生儿溶血症属于( )

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 6.属于人工主动免疫制剂的是( ) A.胎盘球蛋白B.抗病毒血清 C.内毒素D.类毒素 7.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且仅存在于某种特定肿瘤表面的物质称为( ) A.肿瘤抗原B.肿瘤特异性抗原 C.肿瘤相关抗原D.癌胚抗原 8.上呼吸道发生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出现肾小球肾炎,其原因之一是该菌携带有( ) A.异嗜性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 C.超抗原D.肿瘤抗原 9.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具有趋化作用的补体活性片段是( ) A.C2aB.C4b C.C5aD.C3b 10.主要由T细胞产生且能刺激T细胞生长增殖的细胞因子是( ) A.IL-1B.IL-2 C.IL-6D.TNF 11.多发生于年轻女性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 ) A.糖尿病B.系统性红斑狼疮

微生物学和免疫学试题5(大专)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试题(5)姓名: 学号: 班级: 成绩: 一、选择题: A 型题(每小题1分) 1.下列有关G+细菌细胞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较厚 B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菌的外形 C主要成分是粘肽 D 与细胞膜一起完成体内外物质交换 E构成细菌的外毒素 2.有关芽胞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是某些细菌的特殊结构 B根据芽胞的形状、位置、大小有助于鉴别细菌 C 在适宜条件下,一个芽胞可发芽生成两个细菌 D临床上常以是否杀死芽?胞作为灭菌的指标 E芽胞具有复杂的多层膜状结构,体内含吡啶二羧酸 3.病原性细菌生长繁殖一般不需要:( ) A 营养物质 B 适宜的PH C 适宜的温度 D 适宜的气体 E光线 4.下列哪项不属于全身传染:( ) A带菌状态 B菌血症 C败血症 D 毒血症 E 脓毒血症 5.下列哪项不属于先天性免疫:( ) A 母体IgG通过胎盘输入给胎儿 B 补体系统 C血脑屏障 D胎盘屏障E 吞噬细胞 6.新生儿脐带中哪类Ig含量增高,提示胚胎期有感染:( ) A IgG B IgA C IgM D IgE E IgD 7.检查结核杆菌适宜采用哪种染色方法:( ) A 革兰氏染色 B 抗酸染色 C 姬姆萨氏染色 D 奈瑟氏染色 E镀银染色 8.产生淋巴因子的主要细胞是:( ) A 肥大C B NK-C C 致敏T淋巴C D 浆C E B-C 9.下列哪些物质与Ⅱ型变态反应中靶C溶解破坏无关:( ) A补体溶解作用 B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 C巨噬细胞的吞噬消化 DK-细胞破坏作用 E需IgG、IgM参与 10.引起异体移植排斥反应是下述哪种抗原:( ) A红细胞血型抗原 B肿癌相关抗原 C动物免疫血清 D组织相容性抗原 E自身抗原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免疫防御功能正常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如水平过低可导致 __________________。 2.具有____________性而缺乏 ____________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3.经典的Ⅰ类基因和Ⅱ类基因的二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 4.CK通常以___________的方式作用于产生CK的细胞本身,或以___________方式作用于邻近细胞。 5.TCR-CD3复合体中,TCR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CD3分子则通过胞浆内的______________结构,将抗原信号转导到细胞内。 6.细菌结构中缺乏_____________,称为细菌L型。 7.肠热症主要由______________引起。 8.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是________________。 9.汉坦病毒是_________________的病原。 10.细菌内毒素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异嗜性抗原 2.单克隆抗体 3.细胞因子 4.败血症 5.微生态失调 三、单选题:从下列A、B、C、D 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英文字母填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适应性免疫的特征是() A.出生时即具有 B.反应迅速 C.特异性 D.无记忆性 2.下列对抗毒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类毒素免疫动物的免疫血清制成 B.注射前需作皮肤试验 C.既可中和外毒素,又可能引起超敏反应 D.用于人工自动免疫 3.下列哪类Ig升高可提示机体近期感染() A.IgG B.IgM C.IgE D.IgA 4.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患者血清中升高的补体成分是()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作业答案 在线..

1.免疫防御功能下降易发生() A 超敏反应 B 肿瘤 C 反复感染 D 自身免疫(病)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2.下列对抗毒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经外毒素脱毒制成 B 只能中和外毒素 C 既可中和外毒素,又可能引起超敏反应 D 用于人工自动免疫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3.关于TI-Ag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产生抗体不需T细胞辅助 B 只有B细胞表位 C 不引起细胞免疫 D 可引起再次应答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4.下列大分子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 A 蛋白质 B 多糖 C 核酸 D 类脂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5.关于TD-Ag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产生抗体不需T细胞的辅助 B 只能引起体液免疫 C 不能引起再次应答 D 具有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6.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A 分子量大小 B 表位性质 C 结构复杂性 D 化学组成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7.对SIgA的错误描述是() A 是黏膜局部抗体 B 其SP能保护SIgA不被蛋白酶水解 C 初乳中含量最丰富 D 能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8.适应性免疫的特征是() A 出生时即具有 B 反应迅速 C 特异性 D 无记忆性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9.新生儿可从母体初乳中获得的Ig是() A IgG B IgM C SIgA D IgD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10.对抗原特异性的描述是正确的,除了() A 只能激活具有相应受体的淋巴细胞系 B 与相应抗体结合 C 与相应效应淋巴细胞结合 D 与MHC结合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11.免疫稳定功能失调易发生() A 超敏反应 B 肿瘤 C 反复感染 D 自身免疫(病)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12.固有性免疫的特征是() A 通过遗传获得 B 特异性 C 反应缓慢 D 有记忆性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

C h a p10:细菌学概论1细菌结构中,最耐热的是: E A. 荚膜 B. 繁殖体 C. 中介体 D. 鞭毛 E. 芽孢 2有关鞭毛的描述正确的是:E A. 具有抗原性可用于细菌的鉴别 B. 某些细菌的鞭毛与其致病性有关 C. 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D.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E. 以上均是 3无细胞壁结构的微生物是: C A. 真菌 B. 螺旋体 C. 支原 D. 衣原体 E. 革兰氏阴性菌 4关于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及其所作出的贡献,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E A. 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烟草花叶病毒 B. 巴斯德首次研制出狂犬病疫苗 C. 弗莱明发现青霉菌产物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D. 柯霍先后分离出炭疽杆菌、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 E. 琴纳分离出天花病毒 5关于细菌芽胞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 杀灭芽胞是判断灭菌彻底的指标之一 B. 抵抗力强

C. 是某些细菌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 D. 是细菌的繁殖器官 E. 在体外营养不良时易形成 6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是:B A. 脂多糖 B. 磷壁酸 C. 肽聚糖 D. 胆固醇 E. 几丁质 7细菌的繁殖方式是:E A. 以上都不是 B. 有丝分裂 C. 复制 D. 孢子生殖 E. 二分裂 8关于大肠埃希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错误的是: D A. 外膜 B. 肽聚糖 C. 脂蛋白 D. 磷壁酸 E. 脂多糖 9最先创用固体培养基将细菌进行培养的科学家是:A A. 德国的柯霍 B. 英国的李斯特 C. 荷兰的列文虎克 D. 俄国的伊凡诺夫斯基 E. 法国的巴斯德 10描述大肠埃希菌生长速度时常用的时间单位是: A A. 分钟 B. 秒 C. 小时 D. 周 E. 天 11下列哪种细菌具有异染颗粒? E A. 流感杆菌 B. 绿脓杆菌 C. 伤寒杆菌 D. 百日咳杆菌 E. 白喉杆菌 12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B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各章练习题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各章练习题 第一篇医学免疫学 一、填空题 1.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发挥——功能、——功能和——功能。 2.超敏反应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反应——;而发生肿瘤是由于——功能缺陷。 3.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物质并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4.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变性细胞的功能称为。该项功能失调可引起——。 5.医学免疫学的起源学科是——。 二、名词解释 1.免疫 三、问答题 1.简述基础免疫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些? 2.免疫系统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正常或失常表现出何种生物学效应?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2.过强,免疫监视 3.自己,非己 4.免疫自稳功能,自身免疫病 5.微生物学 二、名词解释 1.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物质,对“自己”耐受而排除“非己”抗原物质的生理过程。 三、问答题 1.基础免疫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抗原物质的种类和特点。(3)免疫应答的过程、规律和特点。(4)免疫学应用,包括免疫学防治和免疫学诊断。 2.免疫系统的功能及效应: (1)免疫防御:是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保护功能。功能正常可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损 害,即抗感染免疫。功能异常有两种情况:免疫防御功能过强出现超敏反应;免疫防御功能过低(免疫缺陷)会导致反复发生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2)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机能。功能正常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 衰老、变性的细胞,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等抗原异物,对自身成分耐受与保护。功能紊乱或失调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即认己为敌,失去了对自身抗原的耐受而对自身细胞发起攻击。 (3)免疫监视:指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功能。 功能正常可防止肿瘤产生;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发生,或病毒感染不能及时清除,造成病毒持续性感染。 第一章免疫器官 一、填空题 1.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和——。 2.人类中枢免疫器官包括——和——。 3.人类周围免疫器官包括——、——和——。 4.骨髓是——分化成熟场所;胸腺是——分化成熟场所。 5.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并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是——、——和——。 6.淋巴结中的B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区,而T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结的——。 二、A型选择题 1.T细胞分化成熟场所是( )。 A.骨髓 B.胸腺 C.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D.脾 E.淋巴结 2.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场所是( )。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脾 E.淋巴结 3.中枢免疫器官的功能是( )。 A.T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B.B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C.T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D.B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E.免疫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4.周围免疫器官的功能不包括( )。 A.接受抗原刺激 B.产生免疫应答 C.过滤和清除病原微生物 D.造血及产生免疫细胞 E.过滤血液 三、问答题 1.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复习题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复习题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提出著名的无性细胞系选择学说, 使用禁忌细胞的概念来阐述自身无免疫应答现象的学 者是( ) A、伯内特 B、巴斯德 C、琴纳 D、李斯特 2、自身抗原不应包括( ) A、血型抗原 B、修饰的自身抗原 C、隐蔽的自身抗原释放 D、被异常淋巴细胞误认为异物的自身正常物质 3、人类主要组织相容系统( MHS )称为( ) A、H -2 B、HLA C、 4、下列哪种细胞是 CD 4+ ( A、T c B、T h C、γδT 5、人T细胞上的表面标志物是( A、C 3b 受体 B、EB病毒受体 6、关于NK细胞的特性错误的是( ) A、具有自然杀伤靶细胞作用 C、可发挥 ADCC 作用 7、能通过胎盘并对新生儿抗感染有重要作用的是 A 、 IgG B 、 IgM C 、 IgA D 、IgD 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免疫球蛋白就是抗体 B 、免疫球蛋白均为抗体,但抗体不一定都是免疫球蛋白 C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不同也无关 D 、抗体均为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有明确的抗体活性 9 、独特型决定簇存在于 Ig 分子的() A 、重链 C 区 B 、轻链 C 区 C 、重链 V 区 D 、重链和轻链 V 区 DLA D、 SLA ) D、B细 胞 ) C、E受体D、葡萄球菌A蛋白受 体 B、具有吞噬作用

10 、补体裂解产物中具有调理作用的片段是() A、C2a B、C5a C、C3a D 、C2b 11 、补体旁路途径激活必须有哪种成分参加() A、C1qB 、C2C、C4D、B 因子 12 、B7(CD80)分子的配体是() A、CD4 B、CD28 C、LFA-2D 、VCAM-1 13 、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A、IL-10B 、IFN- α、βC、IL-1 α、βD 、SCF 14 、下列哪种细胞不参与体液免疫() A、抗原递呈细胞 B、Th 细胞 C、TD 细胞 D、B 细胞 15、B 细胞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无抗原递呈作用 B、可直接识别抗原构象决定簇 C、可分化为浆细胞 D、可产生免疫记忆 16 、细胞间相互作用时不受MHC 限制的是() A、抗原递呈细胞与Th 细胞 B、Th 细胞与 B 细胞 C、CTL 与靶细胞 D、NK 细胞与靶细胞 17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不包括() A、免疫细胞的分化成熟 B、免疫细胞的抗原识别 C、免疫细胞的抗原识别 D、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18 、抗体对 B 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反馈抑制作用() A 、与抗体的浓度无关 B 、与抗体的类别无关 C 、与抗体的特异性无关 D、与抗体的完整性无关 19 、初次注射大量抗毒素所致的血清病属超敏反应() A、I型 B、II型 C、III 型 D、IV 型 20 、幼儿易患哮喘通常与缺乏下列哪种抗体有关()

微生物学和免疫学试题5(大专)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试题(5) 姓名: 学号: 班级: 成绩: 一、选择题: A型题 (每小题1分) 1.下列有关G+细菌细胞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较厚 B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菌的外形 C主要成分是粘肽 D与细胞膜一起完成体内外物质交换 E构成细菌的外毒素 2.有关芽胞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是某些细菌的特殊结构 B根据芽胞的形状、位置、大小有助于鉴别细菌 C在适宜条件下,一个芽胞可发芽生成两个细菌 D临床上常以是否杀死芽?胞作为灭菌的指标 E芽胞具有复杂的多层膜状结构,体内含吡啶二羧酸 3.病原性细菌生长繁殖一般不需要:( ) A营养物质 B适宜的PH C适宜的温度 D适宜的气体 E光线 4.下列哪项不属于全身传染:( ) A带菌状态 B菌血症 C败血症 D毒血症 E脓毒血症 5.下列哪项不属于先天性免疫:( ) A母体IgG通过胎盘输入给胎儿 B补体系统 C血脑屏障 D胎盘屏障 E吞噬细胞 6.新生儿脐带中哪类Ig含量增高,提示胚胎期有感染:( ) A IgG B IgA C IgM D IgE E IgD 7.检查结核杆菌适宜采用哪种染色方法:( ) A革兰氏染色 B抗酸染色 C姬姆萨氏染色 D奈瑟氏染色 E镀银染色 8.产生淋巴因子的主要细胞是:( ) A 肥大C B NK-C C 致敏T淋巴C D 浆C E B-C 9.下列哪些物质与Ⅱ型变态反应中靶C溶解破坏无关:( ) A补体溶解作用 B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 C巨噬细胞的吞噬消化 DK-细胞破坏作用 E需IgG、IgM参与 10.引起异体移植排斥反应是下述哪种抗原:( ) A红细胞血型抗原 B肿癌相关抗原 C动物免疫血清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题与答案讲课教案

【A型题】 1.下列哪类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衣原体 B.立克次体 C.噬菌体 D.支原体 E.放线菌 2.下列哪项不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 A.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B.非细胞内寄生 C.有核仁、核膜 D.无完整的细胞器 E.对抗生素敏感 3.细菌染色法和固体培养基应用的奠基人是: A.Antony Van Leeuwenhoek B.Louis Pasteur C.Robert Koch D.Dmitrii Ivanowski E.Edward Jenner 4.首先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和炭疽芽胞杆菌的科学家是:A.Louis Pasteur B.Robert Koch C.Paul Ehrich D.Kitosato Shibasaburo E.Joseph Lister 5.首次证明微生物能引起有机物的发酵与腐败的科学家是: A.Louis Pasteur B.Edward Jenner C.Robert Koch D.Antony Van Leeuwenhoek E.Alexander Fleming 6.有关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体形小于1mm的生物 B.单细胞的小生物 C.不具备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D.体形小于1μm的生物 E.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的微小生物 一、选择题 【A型题】 1.使细菌细胞壁坚韧的细菌成份是: A.脂多糖 B.磷壁酸 C.肽聚糖

E.外膜 2.有“拟线粒体”之称的细菌结构是: A.核质 B.质粒 C.细胞膜 D.中介体 E.细胞质 3.细菌在适宜的生长条件培养多长时间形态比较典型?A.1~4h B.4~8h C.8~18h D.18~24h E.24~36h 4.与细菌革兰染色性有关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核质 C.细胞质 D.细胞膜 E.质粒 5.下列关于菌毛的论述错误的是: A.与细菌运动有关 B.比鞭毛短 C.与致病性有关 D.与基因转移有关 E.具抗原性 6.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共有的成分是:A.磷壁酸 B.LPS C.外膜 D.肽聚糖 E.脂蛋白 7.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形态微小,结构简单 B.原始核、细胞器不完善 C.二分裂方式繁殖 D.有细胞壁 E.对抗生素敏感 8.溶菌酶溶菌作用的机制是: A.切断β-1,4-糖苷键 B.抑制四肽侧链与五肽桥的联结 C.使细菌DNA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D.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E.损害细胞膜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形考作业1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形考作业1 1.免疫是指()。 正确答案是:机体识别和排除“非己”的功能 2.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正确答案是:恶性肿瘤 3.固有免疫具有的特征是()。 正确答案是:快速发挥效应 4.适应性免疫具有的特征是()。 正确答案是:抗原依赖 5.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正确答案是: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6. 在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 正确答案是:抗原决定簇(表位) 7.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正确答案是:半抗原 8. 胸腺依赖性抗原的特点为()。 正确答案是:只有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刺激B细胞激活并产生抗体 9.抗原的异物性是指()。 正确答案是:成分与自身相异或胚胎期未曾与机体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10.下列属于TI-Ag的物质是()。 正确答案是:可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须T细胞辅助的物质 11. 属于自身抗原的是()。 正确答案是:甲状腺球蛋白 12.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正确答案是:胸腺 13. 主要针对血源性抗原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是()。 正确答案是:脾脏 14.生发中心中主要含有()。 正确答案是:抗原刺激后的B细胞 15. 脾脏的功能不包括()。 正确答案是:过滤淋巴液的作用 16.sIgA的分子特性,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是:是主要分布于外分泌液的抗体 17.受感染后机体最早产生的抗体类型是()。 正确答案是:IgM 18.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是()。 正确答案是:IgD 19.3~6个月的婴儿易患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因为缺乏()。 正确答案是:sIgA 20.针对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IgM抗体水平具有诊断意义是因为()。 正确答案是:相对高水平的IgM抗体常常同近期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关 21.可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结合,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抗体类型是()。正确答案是:IgE 22.细胞因子中有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是()。 正确答案是:集落刺激因子 23.可识别MHC Ⅰ分子的CD分子是()。 正确答案是:CD8 24.可与TCR结合,传导T细胞活化信号的CD分子是()。 正确答案是:CD3 25. 移植排斥反应难以避免的主要原因是()。 正确答案是:HLA系统的高度多态性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及答案(三)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哪类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衣原体 B.立克次体 C.噬菌体 D.支原体 E.放线菌 2.下列哪项不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 A.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B.非细胞内寄生 C.有核仁、核膜 D.无完整的细胞器 E.对抗生素敏感 3.细菌染色法和固体培养基应用的奠基人是: A.Antony Van Leeuwenhoek B.Louis Pasteur C.Robert Koch D.Dmitrii Ivanowski E.Edward Jenner 4.首先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和炭疽芽胞杆菌的科学家是:

A.Louis Pasteur B.Robert Koch C.Paul Ehrich D.Kitosato Shibasaburo E.Joseph Lister 5.首次证明微生物能引起有机物的发酵与腐败的科学家是: A.Louis Pasteur B.Edward Jenner C.Robert Koch D.Antony Van Leeuwenhoek E.Alexander Fleming 6.有关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体形小于1mm的生物 B.单细胞的小生物 C.不具备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D.体形小于1μm的生物 E.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的微小生物 一、选择题 【A型题】 1.使细菌细胞壁坚韧的细菌成份是: A.脂多糖 B.磷壁酸

C.肽聚糖 D.脂蛋白 E.外膜 2.有“拟线粒体”之称的细菌结构是: A.核质 B.质粒 C.细胞膜 D.中介体 E.细胞质 3.细菌在适宜的生长条件培养多长时间形态比较典型?A.1~4h B.4~8h C.8~18h D.18~24h E.24~36h 4.与细菌革兰染色性有关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核质 C.细胞质 D.细胞膜 E.质粒 5.下列关于菌毛的论述错误的是:

2018年自考《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1、MIC概念 答:MIC即最低抑菌浓度,指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所需药物的最低浓度。 2、MIC的检测方法 答:连续稀释法,包括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和固体连续稀释法 +琼脂扩散法 3、药物体外抗菌试验有哪些用途? 答:最低杀菌浓度的测定、活菌计数法、酚系数测定法 4、体外抗菌试验的影响因素 答:①试验菌:标准菌株、临床菌株 ②培养基:质量的统一 ③抗菌药物:对试验的影响和避免影响的方法(溶解、pH、杂质、及时中止杀菌效应等) ④对照试验:试验菌对照、已知药物对照、溶剂及稀释液对照 1、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查主要有哪些项目? 答:无菌制剂的无菌检查、口服药及外用药的微生物学检查 2、无菌制剂的无菌检查应怎样进行? 答:加灭活剂、微孔滤膜、稀释法、离心沉淀 3、如何测定药物中的细菌总数? 答:琼脂倾注平皿计数法:稀释药物→取一定量稀释液和55℃琼脂混匀→37 ℃24-48小时→计数平板内菌落

4、大肠埃希菌的检验要点 答:1、革兰阴性杆菌;2、EMB平板上黑色有金属光泽菌落;3、生化反应:乳糖发酵试验产酸产气、IMViC试验:++-- 5、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要点 答:1、葡萄串状排列革兰阳性球菌;2、金黄色色素;3、甘露醇发酵试验阳性,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 1、药物生产过程中如何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药物? 答:①加强药品生产管理:药物生产中的GMP ②进行微生物学检验 ③使用合格的防腐剂 ④合理包装和保存等 2、为什么要实施GMP制度? 答:减少药品生产中存在的,而成品检验又不能完全防止的危险。 3、药物变质的表现有哪些? 答:①有病原微生物存在 ②有微生物毒性代谢物存在 ③有可观察到的物理或化学变化 ④微生物总数超标 ⑤无菌制剂有菌 4、影响药物变质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污染量 ②营养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